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2024-09-13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共11篇)

1.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一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及实现途径

晓诚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变计划经济“政治型”(以政治为主导)思想政治工作观为市场经济“结合型”(以政治和经济结合为主导)思想政治工作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企业如何符合时代及其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发展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思想互动而影响他人思想的。其实质是思想互动的发动者用统治思想作用于受动者的思想,使其思想沿着统治思想的性质、方向和更高水平的轨道上发展。经济建设“中心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运用政治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市场经济知识等等,来提高企业一般员工、技术员工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管理素质,充分调动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既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本质决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然作为企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无疑地表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具有政治功能、思想教育功能,而且还具有经济功能、管理功能。但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普遍注重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和思想教育功能,基本上忽视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和管理功能。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建设中心论的确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经济和管理功能被日趋强烈要求。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企业如果仅知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党的建设等的进步和发展,而不能够理解或是根本认识不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管理,也即企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是不行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但最终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并为它服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1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物质生产方式运行的基本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转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的作用,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冲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定位于政治方面,而忽视经济方面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发挥及其程度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强化思想工作经济功能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化趋势对企业制度创新、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其经济地位骤然突出;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准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企业员工为企业和个人一起求生存和谋发展的经济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基本成为了企业的主流,这种企业及其员工经济主流突出的客观形势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固有工作观念、思维、方法和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顺应企业的客观形势不断变化的实际,跳出旧观念和老传统的框框,确立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因为企业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已经相当明了地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渗入到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懂得经营管理和生产工作,为企业的经济工作出谋划策和管理经营做好强劲的保障,否则,势必落后于形势要求而被淘汰,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竞争力,最终在企业里就会失去地位,其生命力必然枯萎。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注重传统而不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也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过分强调用传统方式和方法,或者说因循守旧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对于“老祖宗”不敢打破,一味地求“正统”,不敢抛弃那些过时的东西,生怕思想政治工作变色变味,这必然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入极端和死胡同。二是沿用堵截不求疏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也就是在工作中始终用禁堵的办法,开口闭口都是“你必须怎么怎么”,一副官腔和命令式要求,不讲究疏导艺术和互动交流方式,方法生硬,效果欠佳。三是当作全能不讲条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也即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看得过高。一有问题就把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全能冠军”,往往忽视发生问题的条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范畴。四是注重政治轻视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也即始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讲政治,作好思想工作,其他的不要去“掺和”和“趟水”,至于搞好

经营管理和生产工作,那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田”,思想政治工作耕种好“自留地”就够了。应该看到,以上这几种方式和模式在当前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比较有市场,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口头上大喊着创新,实际却惟恐失去“权力”和“地位”,抱残守缺,不肯创新,或是等待观望,静观其变,很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要求,也不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和效应,必须认真加以改进。

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实现受诸多因素制约。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如何充分发挥这个话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笔者的粗浅之见,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更新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虽然在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渐紧密,骤然提升了知识和人才在经济中的地位。但是劳动者中仍然存在着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封闭、保守、僵化、低效等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顽固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通过创新的富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人们形成勇于进取、有序竞争、锐意开拓、求强求富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

劳动者能力的趋强化、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以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内容的道德教育(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根本);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政治观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为内容的法制观教育(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劳动者具有正确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劳动者劳动技能、体能等其它能力正确形成和运用的动力和保证。尤其在如今以科技和综合国力为核心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条件下,它对于造就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康的心理品德、完整的人格特征、强烈的创新愿望、科学的学习方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基于劳动者极强的民族责任感、正义感、自豪感及集体感,在经济领域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最优化、生产耗费的最低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家实力,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成就感

我国已加入WTO,力争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挑战。然而,这个过程是艰辛和曲折的。劳动者将面对:高尖端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具体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和调节;遗留的改革任务的执行和完成;紊乱的经济秩序的调整和治理:违法的经济行为的规范和惩处:西方消极“毒素”的抵制和清理等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的劳动者充分发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饱满热情、适应各种环境的较高素质、敢于开拓创新的顽强意志、献身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坚韧毅力,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并适时激发劳动者奋力拼搏、成绩卓著的成就感,以此为动因鼓励他们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以丰硕的建设成果回报社会。劳动者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就感的激发正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和任务。

4.创建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组织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理念在企业的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已经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经济功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建设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理念,是新世纪企业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实质在于鼓励和倡导创新,最根本的是要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使学习、创新成为整个企业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行为准则,成为企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员工工作、生活的现实需要,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建设学习型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竞争力,塑造文明、良好诚信的企业形象,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经济功能理应成为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亦应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经济功能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

5.树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效益观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服务的经济功能的内在规定性。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自然;个人与国家、集体;个人与他人;先富与后富等关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一定程度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仍然存在并影响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情况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就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社会进步。正如世界知名经济学家琼·罗滨逊指出的“仅仅知道关心利润的社会,肯定是要覆亡的,那里,挣钱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成了成功的主要尺度,深深的危机就潜居其中”。

6.营造企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社会主义生产活动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核心并与生产关系有机结合及正常运行,创造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过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服务并反作用于生产力。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着重为生产力发展服务,这也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为生产关系服务,并与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结合,努力创设平等竞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民主和谐、效率优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功能的发挥与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环境、效果以及经济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对此正确认识和运用,有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步推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对于我们企业的每一个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充分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认真做好。

2.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二

一、坚定信仰的示范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学科,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它担负着引导青少年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为此, 这门学科要求政治教师要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热爱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因为政治教师只有先坚定自己的信仰, 才能不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自己, 才能在教学中充满激情, 才能用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和引导学生, 使学生愿意听, 愿意接受, 政治课的理论魅力方能显现, 德育效果方能奏效。为使未来的政治教师能够树立起坚定信仰,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怀着坚定的信心和信念从事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一旦教师言不由衷, 或对信仰不够坚定, 就会在言谈举止中有所流露。对于思想敏锐的大学生而言, 对教师流露出的任何情感都不会错过, 学生一旦发现教师的讲授言不由衷, 就会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理论, 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 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直至动摇他们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信念和信心。

二、敬业精神的示范性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 师范生不认为自己一定会走上中学教师的岗位, 也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岗位不是自己的首选, 因此越来越多的师范生把考研和考公务员或从事其他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 对与实现自己目标关联度较小的学科漠不关心,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这门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必修课对有些师范生来说, 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使得许多老师不愿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 反过来又使这门学科的实际效用受到了影响, 进而又影响了这门学科在高校的地位, 这种状况打击了学科教学论教师的教学热情。然而, 真正能够改变这一学科状况的不是别人, 而是担任该学科教学的教师, 是教师内在的敬业精神所散发的魅力。敬业就是爱学生、爱教育、爱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 想方设法把这门课的功能效用发挥出来, 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让学生真正学到将来工作的本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该学科对于他们将来就业、考研以及从事其他工作的必要性, 让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该学科的充分理由和从教的坚定信心,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首先自己要爱从教的学科。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爱自己所从教的学科, 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这门课有趣;才能想方设法增加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这门课有用;才能钻研新课标, 领会新教育理念,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贴近基础教育实际, 使这门课具有时代性。教师这种严谨的作风、勤恳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不仅能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业, 而且可以成为师范生的表率。学生经常从自己身边的榜样那里懂得该如何做, 教师是学生模仿最直接、最有效、最生动的榜样。学生不仅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受到教益, 而且在教师的敬业精神中激起从教的热情, 坚定从教的信心, 进而把三尺讲台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自觉投身这种平凡的工作。教师爱学生, 坚守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执着与奉献, 师范生会体会到爱的力量, 将来也会把这种爱倾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 使政治课活起来, 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 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师范生从老师那里懂得该如何把爱传递下去, 把敬业精神传递下去。

三、求知精神的示范性

对于教师, 我们经常用“一桶水”和“一滴水”来说明教师应该博学。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知识发展和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一桶水”为人师已不足够, 教师的知识应该是活水, 源头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实现知识的更新。作为立志于从教的师范生希望将来自己是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在校学习期间自己尊敬喜欢的老师将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师范生喜欢博学的教师, 如果说其他学科教师博学能激起学生自己成为博学教师的欲望, 那么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博学则能直接给予学生理想前进的方向。因为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有广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试讲和说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 更要注重与学生一起学习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注意和学生一起探讨新的教育方法的利弊得失, 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总结对教育的感悟与理性的思考, 和学生一道品尝永无止境的求知乐趣和更上一层楼的敞亮胸怀。通过教师的示范, 使师范生明白博学的基础来自学习, 坐得冷板凳, 踏踏实实学习, 不虚度光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 才能适应各种变革给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才会成为博学的老师, 才能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创新、实践精神的示范性

创新是政治课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勇于求变、善于求新是讲好政治课的根本所在。教师的工作是创新性工作, 教师备课、设计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 都包含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师范生要想缩短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过程, 也必须创造性地展开实践性教学。目前, 虽然大学也在进行教学改革, 但幅度远远不如中学大。中学从课程标准到理念到教学方法到教师的培训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 而大学课堂仍以讲授为主, 对研究性教学、合作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开展得远远不够。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氛围中习得自己将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学科教学论教师首先应作出表率。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尽量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加以使用, 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 虽然有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可能不顺手, 但通过创新和实践不仅会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还会使师范生在共同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会实践和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组织大家对“高考制度改革”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运用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争论中辨伪存真, 养成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论证推理的学术品格和学术素养,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具有了示范效应,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 而且也学到了将来他要运用于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探索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倘若教师在说着一些新课程理念的话, 却依旧走着老路, 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在讲一些与他们无关的话题, 从而不热心、不参与, 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将无从谈起, 教师所讲授的方法也会变成没有感性认识的程式化的记忆与背诵, 从而影响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时代精神的示范性

没有哪一门课能够像政治课那样及时捕捉时代气息, 缺乏时代性政治课就失去了灵性。与改革同步, 与时代同行, 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 政治课堂的内容就要跟进一步, 实现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 教师要及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使党的创新理论先进自己的头脑, 才能把它融进课堂, 滋润学生心灵。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教圣贤书”, 而是应该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接触各方面的人和事,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善于做三进工作, 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一方面可树立起师范生的时代意识, 从教师的课堂分析中及时领会党的创新理论,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分析能力, 这正是政治课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师范生将会把自己喜欢课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未来的课堂教学, 把政治课与社会、与生活、与时代紧密联系, 从而增强政治课的时代性。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跟上时代的需求, 发挥政治课的特色, 上出政治课的精彩, 打出政治课的品牌, 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因政治课不是主课, 而不被学生重视的局面。

六、研究精神的示范性

新课程提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 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研究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 而是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教师不能只满足于知识丰富, 还要有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由教书匠到研究者,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大学生喜欢有思想的教师, 有思想才见深度, 有思想才显特色。教师有思想, 讲课时闪耀着理性和思想的光辉, 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之美。而只有善于思考和总结、善于将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升华的老师才会成为有思想的老师。师范生会把自己心中认可的老师作为偶像学习, 学习他们的思考精神, 钻研精神, 科学研究精神。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从事教学研究, 一方面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虽然研究型教师的素养有待于在实践中生成和升华, 但作为师范教育, 必须把师范生研究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因为一位没有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师范生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使师范生尽早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就需要在大学期间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与实践, 接受有关研究的意识, 获得研究的方法。虽然大学期间师范生主要进行教育教学规律的学习与探索, 实践的相对缺乏使研究有一定难度, 但完全可以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研究, 也可以根据教育见习进行教育调查。例如, 就某一教育家的思想进行研究, 就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进行总结, 就某一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就某一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等。师范生还是很愿意做这样的工作的, 从中他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方法。当然,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不只是把研究工作当做任务布置给学生, 还要带头做这些工作, 并有相应成果发表, 才有说服力。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门学科, 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风度、人格魅力、思维方法、处世风范等能更直接、更广泛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应在信仰、敬业精神、求知精神、创新、实践精神、时代精神、研究精神等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的示范作用。

3.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努力,战胜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把个人的才智兴趣充分的发挥在崇高的远大的目标上,从而实现自己价值,为国家民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校园极端行为乃至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大学思想政治的功能

1.认识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导向功能主要指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正确是三观,那么他的价值取向才是符合道德伦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在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对思想、政治思想含义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导向功能还体现在它对学生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规范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觉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对于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同时他们自身对成为真善美的代表,是假丑恶的抵制者。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认识导向功能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陶冶情操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道德。情感是政治以及思想品德的组成,不仅依赖于显性课程设计的渗透,更有赖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政治素养的培养。情感的形成是需要适当的情景烘托的,而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迸发出来的,这种情感是悲伤消极还是愉快积极,并不是受大脑支配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不自禁,而是有赖于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形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室可以引导学生将情感尽量的宣泄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排遣消极情绪,分享积极态度的良好情感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背景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室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出对某一时事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所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体现在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上。

3.规范行为功能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的教育,看似与行为规范无关,但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如何是通过平常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道德素质高尚的人,他平常的行为举止也是可以成为标杆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让学生知道,行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唯一标准。并是不说,心里知道是非黑白,但是到了真正的事实面前却不敢据理力争,或者是挺身而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失败的。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强大的内心支撑着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坚决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准则的。

参考文献:

[1]王占英,庞顺华.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党史博采,2007,(05).

[2]时瑞刚.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23(2).

4.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四

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岚

所谓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一致的。学科思想方法,就是提出、分析、处理和解决学科问题所采取的思路、方式、逻辑手段等概括性的策略。在高中数学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都明确总结概括出相关的学科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但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的思想政治学科,虽然从高考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学科思想方法的系统研究和明确定义,这对于学科教学而言无疑是一个缺憾。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阐释,这使得我们的教学只是停留在解读教材文本、就理说理的浅层面,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制约了学生面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本文试图立足学科教学和教研实践,通过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学科功能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的分析,初步探索并实践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的含义及意义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或基本看法,是对思想政治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从某些具体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并在后继认识运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的对学科规律的理性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思想不同于学科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等知识,更多表现为一种整体的、直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能帮助教学者和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而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探索和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凸显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促进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作出以下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并指导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学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凸显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必然有利于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2.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由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可见,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学科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向学生讲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努力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鲜明的文化教育功能。同时,思想政治学科又力图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并指导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功能和价值,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提高学科能力,(政治教学论文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为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本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的科学,其本质是价值观的教学,重在培养学习者的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提高学习者对政治观点的敏感性、理解性和运用性。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是对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或基本看法,是从某些具体认识过程中提炼的被反复证实是正确的观点,因此掌握并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能帮助师生更深刻地认识思想政治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更准确地认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方法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结合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学科功能、教学内容等,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实践以下几种主要的思想方法,并通过教学案例片段进行例证说明。

1.辩证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更应成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同时也是充满矛盾的,必须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思想政治学科以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而人类社会就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其内在活力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在教学中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对任何一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时,必须加入时间的因素,研究其所处的历史阶段,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和意义,弄清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和未来走向;必须研究其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自身系统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对现象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具体把握其特点,抓住其中的主流和重点,认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样,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形成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2.事理结合的思想。

思想政治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学科原理、观点表达出来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都是从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实中高度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思想政治现行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都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运用事理结合的思想方法,必须克服将事例与理论生拉硬拽、机械联系的倾向,要努力提高事理结合的逻辑性,从生活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引领学生实现对生活现象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并通过这一过程对客观科学的逻辑性和真理性加以明证。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生活现象为向导,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的、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注重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问题,为学生提供逻辑思维的路径,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论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从中抽取概括出理论观点,完成对知识的科学建构;要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理性认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用学科理论指导生活实践,认识和解决生活世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学生只有自觉能动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和生活的有机统一。

3.角色体验的思想。

课程标准强调,思想政治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倡导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策略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属于人文科学,是对人文世界的经验的处理方式与处理过程进行的研究,其作用在于对人产生影响。在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活跃着形形色色的角色主体,如《经济生活》中的消费者、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政府决策者等,《政治生活》中的公民、选举人、被选举人、村民和村委会、居民和居委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政党及其成员和领导人、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等,《文化生活》中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享用者、传播者、继承者等。这些主体的活动就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我们正是通过对这些主体及其各种活动的研究,去探索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高中学生因为受年龄心智、求学方式、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真正成为上述多种社会角色,要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尝试角色体验的思想方法。

运用角色体验的思想方法,教师必须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切实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积淀出发,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社会关切,着眼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这是有效进行角色体验的必要条件;要尽可能扩大教学的空间范围,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知识,培养和提升能力,陶冶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指导学生以特定的社会角色身份参与教学,在体验和经历某种情境的过程中识别、确认、提炼观点,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4.转化类比的思想。

尽管思想政治课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很多理论知识还是会超越他们的认知水平。同时,在考试评价中,命题者也总是会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科能力和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实践转化类比思想,即把新的不熟悉的情境和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情境和问题,用两个(或两类)不同的社会对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类似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触类旁通、更好地理解和建构理论知识。使用转化类比思想,可以将问题由难变易,由远变近,由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理解新道理,解决新问题。运用转化类比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必须经常观察和留意与学生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现象,善于将这些现象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距离学生认知较远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找两类现象的相同之处,找到打开学生思维的通道。

5.高三思想政治学科复习备考总结 篇五

本学年全体高三教师能积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以“创先争优、加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宗旨,以开展“内涵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始终坚持“形成一个整体、创设一种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高三教学工作思路,从追求质量、提高效率、精细管理、强化落实入手,不断调整和理顺我市高考备考策略,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0年全市高考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政治学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三复习的基本做法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我市教师认真学习《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研究考试说明中能力的要求、题例,熟记所规定的考查的知识点的范围。认真分析和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高考的要求,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近几年山东高考试题所涉及的考点与考察频率,哲学分析题的两种答题方式、图表题的答题要求、审读分析材料的要求等。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故确定高考复习总体要求为:“以热点为背景,以主干知识为线索,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效率、强化规范”

(二)制定复习计划,实现目标阶段化,突出工作的时效性

为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效率,根据学校要求和教学内容以及第一、二、三轮教学的特点,我室及各校均制订出详细的复习计划、集体备课计划,对复习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复习方法、要求等做出具体安排,使教师、学生明确要求任务,强化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

一轮复习依据考点进行复习。复习要全面理解把握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识记,强化落实,注意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复习,熟记基本观点。适当联系热点及生活实际。

二轮复习实施专题复习。复习突出把握高考重点,强化知识联系,形成学科的知识网络(知识树),做到教材宏观结构清晰;注重思维方法,做到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及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轮复习强化训练,差缺补漏,熟练巩固答题思路、方法,适应高考为主。训练突出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审题训练,信息筛选的训练,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还强化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三)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提升各环节的实效

1、打牢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打牢基础就是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

2、精选习题,加强练习。习题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选设习题时,尽量体现时代特点和热点,增强高考实战功能。在系统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教

师要掌握大量的复习练习题,从中选出适合学生特点,题量恰当、难度适中、紧扣问题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教师注意做完批改,做好错误率统计,并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试卷分析,备好试卷讲评课。

3、充分利用考试大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政治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对于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

4、关注时政热点。在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交汇点就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中之重。

5、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解题能力的全面提高,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6、工作中多进行教学反思。在复习中一定重视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发挥集体优势,实施共同发展策略。

本学年我室举行多次集体备课,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模拟题,经常性进行教学技艺的切磋交流,各校之间、同组老师之间经常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为备战高考,我市广大教师在认真钻研高考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济南市高三活动、认真学习外地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自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1、对教材的研究还要深入。很多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从题目设置上看,有些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发挥,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2、难以做到因人而教。对于上课,一部分成绩好的的同学,觉得复习课效率不高,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觉得内容深且多,没有把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很好的协调起来。

6.高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1.对今年高考试题的评价

(1)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性。如涉及世博会、世界气候大会、金融危机等热问题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28题第二问,“假如你是人大代表„„”

(3)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考察学生整和知识的能力,解读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体现山东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如22题、28题。

2、我校高三复习的经验、教训

(1)夯实基础。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知识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审题的能力、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能力。

(3)各个阶段具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以三次全市模拟考试时间为参照,每个阶段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让学生了解并认真的贯彻实施。

(4)精心选择教辅资料和练习题。选择的标准是适度、有效,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少走弯路,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情绪。(5)熟悉近几年的高考题。参照《三年高考》,从第二轮复习开始大量介入近年的高考题,后期专门训练整套的高考题,探寻高考题的特点和思路,寻找答题技巧。

(6)认真对待全市的三次模拟考试。认真准备、认真讲评、认真总结反思。(7)做好强化练习。在认真选择高质量习题的基础上,大量的练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题感,探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考试素质。

(8)不足:某些专题训练做得还不够精致和到位,如《经济生活》的图表题,重要的热点问题方方面面的分析和训练。另外,老师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试题的研究。

3、对下届高三教学的建议

借鉴前辈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教训,加强合作,注重研究。

4、对全市高三教学的工作建议

(1)全市的复习观摩课要有,但希望少而精,象孙淑玲老师、黄万强老师的观摩课就非常好,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2)最后的复习,尤其是热点专题,希望刘老师给提供一些书面的资料。

高三复习基本思路

我校2010届共有9个文科班,三位政治老师,本届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因此今年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为使高三复习有序进行,提高复习效率,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如下。一. 复习规划

2010年9月完成选修课的学习

2010年10月—2010年2月完成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全部内容,夯实基础,准确把握高考考点,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2010年3月—2010年4月完成第二轮复习。进行知识专题与时政专题的复习,重组知识,完善体系,查漏补缺,训练技能。

2010年5月—2010年6月初完成第三轮复习。立足学科内综合,加强学科间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二. 指导思想

围绕考纲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三. 主要措施

第一、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察有增无减,很多题目的背景材料都和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密切联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复习效率,首先要加强对教材、考纲及考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准确把握高考走向,课堂上老师要注意精讲,对重点、难点问题讲深讲透,而对于简单易懂问题一带而过,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同时注重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讲解,以此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落实,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较清晰的知识体系。我们准备在一轮复习时先按教材的顺序,帮助学生按章节内容列成提纲或图表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二轮复习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训练,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近几年高考试题始终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因此,做好章节测试与讲评对于落实考点,开阔学生视野,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计划每个单元或专题复习,设计两套练习题,一套题为随堂练习,把握的原则是难度小,覆盖面广,不留知识死角。一套题为单元或专题测试,精选高质量的题目集中训练,全批全改,重点讲评,其原则是突出重点,题目典型,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在训练与讲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对于客观性试题,要做好分类讲解,明确各类型题目的选择原则,主观

性试题引导学生按以下程序反复训练,即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审材料、审问题)——根据题意确定答题方向与范围——根据已有知识锁定符合问题与材料情景的知识原理——用准确精炼的专业术语规范答题,逐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解题能力。

第三、准确把握热点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体现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与重点问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生活是政治试题永恒的主题。因此,随复习的深入,精心筛选与考点紧密联系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背景材料及其来龙去脉,并运用所学原理对热点问题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诸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设计典型例题加以训练巩固,这样既能灵活有效的巩固考点,又加强了对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四、加强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并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培优扶弱和个性化辅导。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积极推进民主式课堂教学,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备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备考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各有所长,为提高复习效率,必须加强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我们将在各自研究考纲、教材、考题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集体研究与讨论,制定具体的突破方案,确定有针对性的典型题目,注重加强相互间听课与评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六、及时纠正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在复习方法上,学生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是:一盘散沙式的复习思路,这种复习方法,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各个琐碎的知识点上,缺乏对知识的宏观、整体性的把握,这种学生很难应对比较灵活的综合性题目。二是:漫无目的的复习思路,部分学生缺乏复习计划和时间观念,复习过程自由散漫,效率低下。老师要及时发现,督促每个考生制定严密的复习计划,按照预定时间,完成预定任务,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复习。

第七、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7.论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篇七

公益广告之所以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种必然链接, 其根源就在于公益广告自身所具备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同质性与同构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思想的差异性、多变性日趋加大, 新的社会阶层大量出现导致了某些人游离于社会组织之外, 这就使得专门的、集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 以大众传媒为自身载体的公益广告, 关注社会、针砭时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心理, 很容易赢得人们的认同与好感, 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功能。

(一) 导向功能由于人们价值观念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国内外

形式的种种变化, 有人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不能辩证分析, 因而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 对党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在这种情况下, 公益广告以自己短小轻便的独特优势, 旗帜鲜明地帮助人们确立一种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价值观念, 倡导一种新的行为规范, 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就必然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这里, 导向功能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在导向功能这一方面, 公益广告异军突起, 它直接面向社会广大公众,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通过广告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做人, 帮助人们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导向功能在抗震救灾的公益广告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全国各大电视媒体广泛地宣传报道营造出了一种众志成城的团结爱国心理。同时在本次抗震救灾期间, 温家宝、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亲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的公益宣传片, 不仅很好地宣传了政府的形象, 也提升了电视公益广告的导向功能。

(二) 凝聚功能公益广告的凝聚功能, 是指公益广告以其新颖

的形式对广大社会公众所具有的吸引力, 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具有向心力。

公益广告之所以产生并得到长足发展, 是由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公益广告的本质是为社会公众传达公益精神和伦理精神, 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舆论氛围,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从而引导人们同心同德为社会主义作贡献。公益精神就是公益广告的灵魂, 它就像一盏灯, 灯光亮一些, 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同时它也像一面旗帜, 引领着我们追求真善美, 凝聚着我们的思想,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公益广告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十分伟大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公益广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是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方式。公益广告以其优美的画面、发人深思的文字、涤荡人心的音乐直击人的心灵深处, 唤起人们思想的共鸣, 将社会不同阶层的个体凝聚在一起。公益广告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能够使社会公众达成共识, 从而广泛动员社会公众, 凝聚社会各种积极力量, 形成巨大的合力。

(三) 审美功能公益广告通过具体生动的视听感性形式, 以悦

耳悦目、赏心怡情的方式, 吸引公众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 使他们在审美享受中接纳和认同了公益广告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是公益广告宣传所具有的优势, 是它较之于标语口号、新闻报道能更吸引人、更能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大家不会忘记《希望工程·流失篇》中那双盼望读书、望眼欲穿的女孩的眼睛, 正是她那双眼睛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而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慷慨解囊助学;《希望工程·红烛篇》中民办教师在简陋的教室里一边点火做饭, 一边教孩子们朗读课文时的场景, 不仅刻画了“两头燃烧的蜡烛”的民办教师的性格, 而且还真实地再现了贫困山区贫穷落后的真实环境。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抗洪救灾中一则题为《没有爱心, 没有明天》的公益广告打动了很多人:屏幕上洪水滔滔, 路段坍塌了, 房屋淹没了, 孩子们套在救生圈里, 老人刚刚被营救上来, 小女孩死死地抱住树干, 下身已被洪水淹没……。随着一个个人们与洪水搏斗的镜头, 打出一行雄浑有力的广告标语:没有爱心, 没有明天。这则公益广告向我们传达了人性中爱的高尚与伟大, 看完之后, 在每一个人心目中留下了一片爱的温馨、一种强烈的生存意志以及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公益广告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传播了人性之美, 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8.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八

关键词:政治学习;公民;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63-03

政治学习是我党为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凝结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一定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服务而倡导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政治学习的基本内容,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重点,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党建的基本知识,结合岗位实际,立足于提高公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学习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其根本任务的确立和转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一个开放型的政治理论修养系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政治学习这一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理论水平,统一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目标服务,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以较高的政治素质与之相适应。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功能作用对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一、灌输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基础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是我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最早对灌输论作较为全面、系统论述的经典作家是列宁。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1]274并强调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1]293这些论述,既强调了向工人灌输他们原来并不了解和不掌握先进意识的特殊重要性,同时指明了工人必须从政治角度去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性质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仅对当时增强无产阶级的先进政治意识,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为以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如何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先进阶级的政治意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241,“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轻视理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采取躲躲闪闪的态度,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2]148这些论述,已经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并经过以后的经典作家及其理论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系统的、完整的、深湛的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有机组成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胜利和成就,都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1]247,它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作为主观反映客观,认识与实际相符合,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本质的先进阶级政治意识,同样也不可能是大众化意识。因此,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和灌输活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先进的阶级政治意识为广大的工人阶级以及人民群众所掌握。政治学习正是执行着向党员、干部和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先进阶级政治意识的职能,即灌输功能。

首先,就政治学习的本质内容来看,政治学习是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重点,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党建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不仅内在包含了灌输论的基本思想,而且对灌输论的基本思想加以丰富和发展,使之适应时代的客观需要。从此意义上说,政治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向党员、干部和群众输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灌输过程。

其次,从政治学习的实现形式考察,其形式因学习主体的文化修养程度、学习客体的内容、岗位的实践情况等不同,具有多样化特征。通常一般采取讲授式(领导者或组织者讲授学习内容)、讨论式(学习主体讨论所授或给予的学习内容),个体自我修养式(给定一定的学习内容,让个体独立自主修养)三种形式。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修养效果,必须把这些形式有机统一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切忌那种不讲求效果的形式主义。这正是我党在理论灌输过程中为克服“我教你听,我打你通”的注入式、填鸭式等理论灌输误区而一贯倡导和主张的。可见,政治学习和理论灌输具有相互包容的内涵。

二、发展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和表现,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对事物的发展高度概括为“新陈代谢”,“推陈出新”[3]324。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讲话》中也指出:“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4]37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改革、开放、建设、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活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越落后的国家,发展问题就越显得更加重要,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遵循的客观规律。政治学习作为向人输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同事物运动的发展属性一样,不是机械的、封闭式的循环圈,而是一个开放型的发展系统。无论从其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考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发挥着其固有的发展功能作用。

第一,促进了学习客体的发展。作为学习客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社会实践的客观反映。这一特性决定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僵化的教条、教义,而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人们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地给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已经对此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证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对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社会范围内单一的公有制的社会[5]217-221。20世纪初,列宁对帝国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6]709的新结论,并被以后的俄国、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证实。在所有制问题上,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制思想,而是普遍主张和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提出,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这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政治学习,既是继承、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同时又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它不是叫人们死记硬背、或被动地接受某些原理,而是要求人们在自觉理解、掌握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始终成为反映和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二,促进学习主体的发展。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是在不断进行知识灌输和自我修养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并通过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检验。政治学习通过向学习主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输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进阶级政治意识,使学习主体在相互传递、相互研讨、相互切磋、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氛围里,不断提高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水平,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从而提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认知与高能力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发展功能作用,无疑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客观要求。

三、抑制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这一经济特征决定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立在这种物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其他社会关系如职业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等等应该体现着协调与平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人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结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认识能力等不可能达到“均一化”程度,差异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主体的这一特点决定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然存在着先进与落后、适应与不适应,有“免疫力”与无“免疫力”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一些偏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现象较为突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7]。因此,强化政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通过政治学习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政绩观和发展观,不断提高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各种消极思想和行为自我抑制或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四、凝聚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目的

凝聚力即凝聚人的力量,为一定的战略目标服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讲的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凝聚力,为解放全人类战略目标服务,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破坏这个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笔者注),应该打倒这些压迫者(资产阶级或资本家——笔者注),为了这个目的就必须团结起来。”[8]352这里讲的“团结”,就是革命的凝聚力。类似论述,在经典作家的论著中不胜枚举。关于凝聚力问题,我党历来也是很重视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党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始终把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加以认识,并连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基本路线之中。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八大都贯穿着“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主题。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为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心服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经济现代化建设、政治现代化建设,科学文化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的宏伟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必须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才能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民族凝聚力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与慢、停滞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根本问题。但是,民心向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激励,而且需要凝聚主体(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政绩观和发展观,给予强化。前者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途径来实现,后者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政治学习(不否定其他方式),向凝聚主体不断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灌输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灌输国情知识,使之在自觉接受、掌握和理解过程中不断升华,转换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见,政治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9.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1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6.

[6]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1-19.

9.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九

总学时数:3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针对二年级或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的教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和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和实践,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政治教学以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学生认识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了解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中学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教学方案、教学评价的合理设计,并能够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与其他课程教学设计的联系与区别,在老师教学和学生案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当力求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突出教学设计的案例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最终形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是要求掌握思想政治学科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要素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要素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的概念、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及教学设计的方法、手段;难点是如何解决教学设计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各讲重难点详见第二部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考试采用非闭卷方式,主要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运用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们根据课程的特点及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点拨、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本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表象积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任务,提供设计案例和研究工具,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形成设计作品,实现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3.基于主题-资源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主题,围绕主题提供丰富而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研究论文、设计案例、教学实录、网络资源等,便于学习者浏览、观摩、参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对主题的认识。

4.微格教学训练方法。教学设计的实验内容是运用微格教学训练的方法,利用微格系统教学训练的环境,通过观摩示范---教案写作---技能实践过程记录---评价反思的程序进行,其目的是可以将学生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模拟课堂,体验感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提高的循环过程逐渐养成的。5.其它教学训练方法。教学训练方式多样。平时应坚持练习讲普通话、练好字,逐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具有的口才、书法以及其他各种才能,都需平时练习。否则到真正上讲台时在临时抱佛脚就来不及了。此外还要学着编写教案,进行试讲、说课以及进行微格教学录像等,提高教学技能。这既可以提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又可以增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最根本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该课程是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过程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所以在学习中必须采取教学论理论和教学活动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学会用这些理论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概念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层次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实践依据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4.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 2.教学设计的中期分析阶段

3.教学设计的后期分析阶段,即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定义?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3.简要回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程序? 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熟练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这些理论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材和教学参考

三、中学生的需要

四、社会的需求

五、教学环境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应体现全面性与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

(三)教学目标应着力价值引领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备阶段的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2.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捕捉学生认知的兴奋点。4.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开放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形成阶段的方法 1.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2.准确的行为动词。3.限定行为产生的条件。4.确定行为结果的标准。理解•反思•探究

1.中学政治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简要回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3.简要回答教学目标形成阶段的方法?

4.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论述从认知、能力、思想、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和确定教学目标。

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策略概念,理解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能够选择并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教学策略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一、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1.注重新课程环境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2.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 3.从实际出发来选择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注意事项

1.教师应对教学目标等各种影响教学的可能因素有明确认识 2.着重考虑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实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3.对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生成性教学策略

二、替代性教学策略

三、指导性教学策略 【思考题】

1.为何要重视新课程环境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2.如何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3.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领是什么? 第四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素,明确对教学要素进行科学设计的重要性;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各个教学要素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包括教学主体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要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主体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 1.对待学生的行为设计 2.对待自己的行为设计 3.开展教学的行为设计

二、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1.阅读思考 2.课堂听课 3.讨论辩论

第二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界定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 2.反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符合中学生的实际 4.具有思政学科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方法 1.教学内容划分 2.教材内容分析 3.教学内容选择 4.教学内容组织 5.教学内容呈现

第三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要素组合式 2.方法组合式 3.程序组合式

三、启发式及其在教学方法设计中的贯彻 【思考题】

1.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2.如何写教学后记?结合实践,写一篇教学后记。3.教师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

4.简要介绍思政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要领。第五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学时:7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教学环节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内容,具体为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环节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来设计,应该突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而不是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第二,应该明确指导思想。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上。围绕如何体现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如何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设计。

第三,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衔接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的类型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要求

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重要性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要求 【思考题】

1.简要介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提问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2.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或观摩一定的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它们在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方面设计上的基本方法和典型特色。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设计方法,并进行相互交流。

4.选择思想政治学科一定课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的设计。

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 类型,把握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教材内容,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设计。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说课的类型,把握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够进行说课设计。

教学重点: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方法的最优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模块(学期)教学方案设计

一、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单元与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说课设计

一、说课及其类型

二、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说课设计案例与实践

【思考题】

1.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为何要重视各种教学方案的设计? 2.简要介绍模块(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一课或一单元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交流。4.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5.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框内容进行说课设计。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功能,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掌握并运用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评价和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

(二)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三)教学的导向作用

(四)调控矫正作用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五、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发展性评价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标准设计

一、对教师人格的评价

二、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教学过程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能力

(四)教学效果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二、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评价方法设计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要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应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应强化主干知识和知识整合

三、背景材料应体现导向性 【作业】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含义?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应坚持哪些原则?

2.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对当前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教学评价又哪些基本要素?为何当前提倡多主体评价?

5.什么是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标准有何要求?如何设计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评价标准?

6.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设计要求自己做一个课堂评价量表。

7.随堂听课交流评价的好处是什么?如何进行随堂听课交流评价? 8.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设计并运用这些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9.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自己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命题的看法。

10.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设计若干套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试卷,与同行交流,分析其优缺点。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技术支持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能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掌握设计电子档案袋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电子档案袋创建软件。能够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了解常见的试卷制作软件。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课件。能够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教学重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设计电子档案袋的方法,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课件,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教学难点: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工具

一、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

(一)MindManager简介

(二)MindManager的安装

(三)MindManager 2012操作界面

(四)创建思维导图

二、教学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

(一)电子档案袋概述

(二)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创建

三、试卷制作工具

(一)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

(二)利用专业试卷制作工具制作试卷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课件设计工具

一、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教学课件

(一)演示型教学课件概述

(二)PowerPoint演示型教学课件制作方法

(三)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制作技巧

(四)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使用技巧

二、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教学课件

(一)交互电子白板概述

(二)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思考题】

1.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和本章的内容,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0.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强化德育功能 篇十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围绕分数做文章,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严重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强化德育功能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能把德育首要问题当作临时性的口号或应急性的措施来看待,而要当作教育的长远大计来理解,结束口头上的重视、思想上的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明确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握好思想政治课,使思想政治课从备课、上课、考试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服从于德育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走出“误区”,还原其德育功能。

二、要正确地处理传授知识与德育的辩证关系

如何摆正传授知识与德育的位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强化德育意识、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德育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而且对他们的政治行为、道德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由此可见,传播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知识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既教书又育人,把知识教学纳入德育轨道,建立起以德育为核心的知识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定位。否则,离开知识教育讲德育,或者离开德育进行知识教育,都只能把思想政治课引入歧途。

三、要始终把握正确的德育方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阶段我们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正面临着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面临着富有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未来,如果缺乏崇高的理想、正确的`道德信念,那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作出正确的选择,很难把握和处理今天和明天以及社会与人生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灌输”的方针,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法律纪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和根本来抓,使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定的人生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只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改变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单一的、封闭式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各时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要灵活多样,把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当中,从而形成开放式的、多样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把握和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强化其德育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1.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十一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其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以求得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实际上就是在教育者引导的基础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上来。另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他们主动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把教育的目的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并通过开展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班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班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其能否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班集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大学生班级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所谓班集体就是指有明确的班级共同奋斗目标、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自觉的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一定的凝聚力,并能积极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学生集体。班集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是班集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上的有机统一体,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当然,两者也有联系,班级是形成班集体的组织基础。与一般的班级群体相比,班集体具有目标、价值、情感以及行动等多方面的鲜明特征。

目标特征:定向统一是班集体的目标特征,凡是班集体都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在班集体中,学生能够把社会和学校倡导的教育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目标的统一。

价值特征:集体主义取向是班集体的价值特征,在班级生活中,班集体崇尚集体主义精神,要求班集体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遵守集体规范,并且还要始终将集体利益和荣誉放在第一位,积极为集体争取荣誉。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两者发生冲突时,要能够做到为班集体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体现。

情感特征:彼此相悦相容是班集体的情感特征,在班集体中,学生彼此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支持,这种巨大的包容性可以满足各种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给他们提供许多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也是社会其他群体难以具备的特征。因此,班集体往往令学生产生眷恋之情。

行动特征:令行禁止是班集体的行动特征,在班级生活中,班集体己形成集体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方式,因此对于班集体认可的事情,班集体成员都会自觉采取行动;而对于班集体不认可的事情,班集体成员也都会自觉抵制,即使个人有不同意见,也会尊重并服从集体的意见,并积极协调与集体的行为。

大学生班集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班集体核心价值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些群众,而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班集体文化是班集体的灵魂所在,是班集体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当我们学会对伟大的、崇高无尚的、毫不动摇的东西树立一种忠诚感的时候,我们才能谈论纯洁的良心,才能談论人的自我教育的才能”,班集体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教育引导生成的。

首先,注重大学生军事训练,奠定班集体团结进取的集体主义观念。军训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实践课,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刚入校时大都带着满腔热情和希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在大学生活的开端就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集体舆论氛围,奠定班集体团结进取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为以后进行的全面教育打下基础。

大学生军事训练教育是国家围绕人才培养而制订的长远战略目标,也是为满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技能的训练及军事知识的学习。军训不仅让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而且就其自身而言,也蕴藏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能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其全面发展。可以说,大学生军事训练教育是增强组织纪律性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方法,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使每一个学生从进入大学之初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积极地为班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逐步形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舆论氛围的影响下,班集体的自我约束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举办不定期的主题班会,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和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积极发挥大学生班集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班集体目标是一定社会需要在班级中的传导与折射,是全班成员对共同活动结果的期望,体现着班集体的成熟水平。积极发挥大学生班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出发,利用不同年级、专业的特点,在学生之中不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帮助大学生重新定位,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做到早入手、早准备,使得大家都有目标可循,有计划可实施。通过主题班会,班主任、辅导员引导学生制定并明确目标,使班级目标形成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由近景目标到远景目标的目标系统。

再次,树立先进典型示范,营造班集体的优良风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而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力所希望达到的程度。

nlc202309040258

塑造榜样就是为了给行为提供参照,一旦学习者将榜样确定为学习样板,也就明确了其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便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主动采取行动。榜样激励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且榜样行为应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这样学习者才会让榜样成为理解的桥梁,进而去寻找共性的契合点和闪光点。由此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将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榜样,看得见、摸得着,才更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心理触动。

(二)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教育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特别是对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思维敏捷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对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方面的引导,关键就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班集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班主任的职责就在于构建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在实际的班集体工作中,高校班主任尝试实行学生“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权利对班集体的事项进行自主决策、自主管理,并为其权利的施展提供一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不同的大学校园中,班级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高校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而有的则实行辅导员负责制。《现代汉语词典》对班主任的解释是:“班主任,即学校中负责一班学生的思想工作,集体活动等的教师或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调查显示,72%的大学生表示,当他们遇到思想困惑时希望从班主任、辅导员那里得到及时回答。他们最认同的是思想上的导师,而不是生活上的“保姆”,在他们看来,要适应当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发展迅猛的时代,如何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首先,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辅导员发挥的主要作用应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要通过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通过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情感、集体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担当的角色是“指导者”而非“操纵者”,即要全面调动学生干部和同学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开展真正想要的活动以及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为学生所接受并产生实效。

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班级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班级应该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都应该是班级的主人和“公民”。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班集体建设的成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才能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科学研究及管理实践亦证实: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自主的,都有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愿望。大学时代正值人生走向独立、自主的重要时期,主体参与意识尤为强烈。因此应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努力使每个成员贡献出自己的经验、意见和办法并一起协商、切磋,以便做出最佳决策。在此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由消极的被管理者变成积极的管理者,有效地实现了班级民主管理。

再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是落实班级民主管理制度的保障。落实班级民主管理制度,不仅要求做到让每一个班集体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决策,而且还需要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或者说,要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贯穿于班级民主管理的始终。能否做到班级民主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对调动班集体成员积极性以及对班集体建设和发展都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作为思想活跃的年轻学子,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参与班集体活动,有建言献策的欲望,因此,班级管理者就应高度重视班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对一系列公开措施如班费的管理与使用等进行落实执行。班级的班费要根据集体成员的意愿統一收集,其使用和支配都必须要经过班干部的讨论,并要求所有班费使用要有发票,从而使班费的使用有据可查,突出班费使用的公开化。

班级管理者必须公平实施措施,以平衡集体中的利益关系,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班级评先推优就是通过综合测评量化评定的。综合测评是班级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定的标准,可依据集体成员学习、工作、课外文体活动的参与和获奖情况等各方面设置相应的分值,明确每一部分的得分比例,进而实行量化评定。班委会依照量化规定,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表现进行公平评定,得出初评结果。初评结果出来之后将其公布,以便查漏补缺,并留出足够的时间在班里进行传阅,其目的就在于发现遗漏或有失误后再修正完善,即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修改,在得出最终结果后上报,使班级综合测评的评定工作清晰化、明了化,确实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如若这样,班级民主管理必然能赢得集体成员的信任和支持。

(三)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核心,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重大课题应始终摆在重要位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具备“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因此,高等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关键就在于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和发展,要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中,大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他们的内在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另外,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他们来说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酷的竞争和挑战。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拓展非常重视和关注,成才的愿望极为迫切。因此他们大多都极为关心如何迅速锤炼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毕竟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只有加强自身知识素质培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进而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编校:宋娟娟

上一篇:2016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试题下一篇:第三部分 各地养老服务典型经验和做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