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2024-06-14

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精选18篇)

1.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一

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而心理健康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小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

据有关资料揭示: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相当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一是呈上升趋势,趋于低龄化;二是在校中、小学生犯罪居高不下;三是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流窜作案增多;四是结伙作案多,犯罪类型向多元化发展;五是作案手段野蛮凶残,日趋成人化。究其原因:在未成年人本身上查,主要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平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崇尚江湖、哥们儿义气重;在家庭因素上查,主要有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过分溺爱,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庭放任自流,家长品行的污染等原因;在学校影响上看,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风气不正,流生辍学生过早走上社会等原因;在社会影响下查,主要是不良风气的污染,不良文化的侵蚀、帮教、工作不力等原因。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的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任其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做起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比较能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也较能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发展,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烦恼”、“学生不服管教”,使自己的心境处于不佳状况,如果不注意及时控制和调节,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偏差,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面临社会变革,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处于平静,思路处于清晰,去处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著名教师魏书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每天有5-6小时,除去睡眠时间后,可以说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成年人。教师又是学生认可的施教者,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常常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处世态度乃至言谈举止,对于每一位幼小的心灵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和雨露。不论什么社会,对老师的角色期望甚高,甚至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才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的举手投足,可以使学生心领神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次严格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一次爱心奉献,可以使学生一生铭记。给一个学生关怀,会使全体学生得到温暖;给一个学生以鼓励,能激发起大家的热情;给一个学生的冷漠,会刺伤众多学生的心。着一身整洁服装的教师,能赢得学生喜悦的目光;一个俯身拾取纸屑的动作,会换来整个教室的洁净„„

教师要具有基本的职业个性品质,其核心就是热爱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指向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热爱学生,我们才能在每一节课上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双差生”的闪光点,热爱我们才能在每一堂课上杜绝讽刺、责难、挖苦、体罚等摧残学生心灵和身体的违法行为,防止学生因焦虑、紧张、拘束、压抑而造成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使幼小的嫩芽畸形生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从日常抓起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

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实际上,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教学活动为主的特点,让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不仅在教学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我们改变教学观念,一堂课上多讲一例,少讲一题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处理好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关系,要使学生有兴趣去学,要越学越有兴趣,因此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自然教学为例,课题的引入就采用游戏、魔术、实验、故事、录像、录音、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多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分组比赛、个人表演、作品展示、相互提示、实验材料互通有无等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允许相互补充提醒,互相质疑问难,比一比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将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才能的场所。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往学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合群的性格、学习的信心、追求真理的人格。

四、心理健康教育重校外参与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家庭教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终身影响。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沟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广泛宣传家教知识,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育”水平,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儿童心理教育健康的强大合力。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谨记: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将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因而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去挑战未来的社会,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2.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二

丰台区朱家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至2010年对所辖小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慢性病患者或具有慢性病危险因素居民实施健康教育管理, 年龄38~85岁, 病程0.5~40年。

丰台区朱家坟社区位于北京丰台朱家坟, 服务中心服务管辖面积约9平方公里, 服务对象约3万余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在我社区有较高的患病率。丰台区朱家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职工医院, 辖区又地处城乡接合部, 管辖主要人群为厂老职工或外来务工人员, 这类人群存在文化水平低, 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普遍较差等实际情况, 正与我国慢性病三高三低现象高发病率, 高致残率, 高病死率, 低知晓率, 低治疗率, 低控制率情况相符合。很多居民由于对慢性病缺乏了解, 而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 出现了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 降低了自身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针对我辖区居民的现实情况, 丰台区朱家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慢病健康教育, 其目的在于改变辖区患者的三低现状, 提高居民的就医意识, 做到无病防病, 有病及时救治, 有效控制慢性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方法

改革开放在物质生活方面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使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 最新资料已表明: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2,3,4,5],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 (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高血压均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7]。为此, 对慢性病的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科学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延缓疾病的进展速度, 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而对疾病的忽视和错误认识造成了慢性病队伍越来越庞大, 慢性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越来越多, 越来越重, 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丰台区朱家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慢病发病特点, 和人群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慢病健康教育形式。目的在于尽可能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1 组建慢性病健康小组, 开展健康课堂

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将患者规划入不同小组, 如糖尿病小组、冠心病小组、高血压小组及高血脂小组,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定期召集小组成员进行专题讲座, 针对共性问题, 年初制定慢病健康教育计划, 安排课程表。向大家讲解相关慢性病的基础知识, 饮食、运动、慢性病的危害和慢性病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所患的慢性疾病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同时准备精美小礼物, 鼓励居民坚持学习慢性疾病。

2.2 个体教育

每位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发现问题时针对所患慢性疾病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让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预约下次门诊时间。在多次门诊以后发现患者重点不足地方, 给予针对的指导, 病情控制平稳的, 预约定期门诊, 指导他们定期做相关检查, 对病情控制不理想的除定期门诊、电话追踪。同时对于表现好的给予适当鼓励, 嘱咐患者坚持规律服药, 不随意减量和停药, 经常监测, 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同时将其划入相关慢性病小组, 定期做集体教育。

2.3 全家总动员

针对活动不便或交流有难度的患者, 我们培养家庭保健员, 定期对家庭保健员进行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及慢病用药知识, 使其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使慢病工作做的更深入, 更贴近患者生活。家庭保健员在对家人进行慢病宣教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重要的慢病防治。避免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自己。

2.4 随机性教育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 针对患者情况讲解疾病知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

2.5 社区义诊、宣传活动

利用节假日及各种宣传日, 到居民小区宣传慢性疾病相关知识, 组织义诊, 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血糖, 发现新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或及时发现血压及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督促其及时就医。划入相关小组, 作为短期内重点监督患者。发放慢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制作宣传栏、黑板报, 现场接受有关健康问题的咨询, 提高公众对慢性疾病的的认识程度。

在管理过程中注意跟患者之间的沟通, 缩减医患之间的距离, 朋友式、亲人式的管理方式, 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增加患者主动就医的意识, 减少了慢性病管理中出现的阻碍。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为成功做好慢病防治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健康教育要有地方特色, 不能千篇一律, 要量体裁衣, 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 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尽可能做到患者真正理解。

3 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 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认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基本能掌握慢性病的基础知识, 学会了自我监测血压、血糖, 知道要了定期监测血脂, 知道了积极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慢性病的必要性, 主动就医性提高了, 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 部分患者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定合理的饮食, 适宜的运动, 坚持科学的服药, 对控制疾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管辖区内的慢病患者发病率由所下降, 同时使已患慢性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进而提高了居民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4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适应慢性病患者的需求:由于疾病的隐匿性及慢性病程的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成为解决慢性病患者病程中众多问题最实际的办法, 使个人和群体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减少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健康指导, 对于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慢性防治教育,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对各类慢性病有了正确认识, 懂得了所患慢性病的治疗的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保健。

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走出各种慢性病的诊治误区, 改变常见的错误观念:忽略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夸大西药药物的不良反应, 过渡信任保健品和中药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居民和患者对慢性病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 提高了主动就医能力, 学会了自我监控能力, 从而提高了慢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意识, 使各类慢性病的并发症减少到最小。

但实际工作中有诸多的因素, 影响着社区健康教育的进行, 使慢病健康教育的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1) 患者文化层次水平低, 年龄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没有患病的居民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仍很差, 所以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一定的难度, 年轻患者因没有症状很少主动就医, 故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发现, 既使就医依从性也很差; (2) 医师工作量大, 面对现在复杂的医患关系, 医师要谨慎应对日常医疗工作外, 没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健康教育上; (3) 政府和单位领导实实在在地支持在具体实际操作者上体现不到, 不能很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 过多的健康教育包括政府计划等多停留在书面、文件, 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多为了迎合, 敷衍, 做做笔头工作就可完成任务; (5) 缺少真正的监督部门; (6) 没有一个很好的量效考核指标及机制, 使这项工作的持久性及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2]陶寿淇, 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

[3]Zhou B, Zhang H, Wu Y, et al.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176?管理.教育.教学?January 2011, Vol.9, No.3 Guide of China Medicinebetween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Chinese populations[J].CVD Prevetion, 1998, 1 (3) :207-216.

[4]Wu Z, Yao C, Zhao D, et al.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trend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Part I;mobidity and mortality monitoring[J].Circulation, 2001, 103 (3) :462-468.

[5]He J, Gu DF, Wu XG, 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05, 353 (11) :1124-1134.

[6]刘静, 赵冬, 吴兆苏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9 (9) :561-565.

3.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青年;冠心病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35-01

中青年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家庭的顶梁柱,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精神压力的加剧,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增多,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中青年人冠心病发病往往更加凶险,大多表现为心肌梗死,其中一部分表现为卒死,往往会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许多资料表明,有很多中青年冠心病病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知识的缺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关注中青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问题,系统地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5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30岁~56岁,平均45岁;其中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例,初中以上28例,文盲2例。

2 健康教育前评估

采用统一制订的评估表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病人受教育程度,病人对心血管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重视程度,具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饮食习惯,睡眠,活动锻炼,工作、生活、心理状态等。护士根据病人或家属的叙述,在了解其病情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宣教计划。

3. 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

3.1 基础知识教育

从事健康教育的护士向病人初步介绍有关冠心病的基础知识,让其简单了解本病病因,即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饮食、遗传等[1]。

3.1.1 饮食治疗教育

饮食治疗是中青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让病人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餐或5餐,每餐6成或7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原则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以及豆制品、粗粮等富含植物蛋白和纤维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率。另外要忌烟酒,原有吸烟嗜好的要彻底戒掉。对于体态肥胖的病人,饮食控制尤其重要,超重的要制定减肥措施。

3.1.2 心理教育

由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和社会背景不同,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2]:当发现自己患有冠心病时,一部分病人精神压力表现得特别突出,对于此类病人应当为其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还有一部分病人则表现为角色否认,认为自己一贯健康偶尔不适不必在意,对这类病人要指导亲属督促其吃药、休息,反复讲解、实例举证,对当面表示接受而实际接受不好的病人可进行强化教育,讲解此病的危险性及严重性,从而取得最佳疗效,早日康复出院。

3.1.3 运动疗法教育

运动疗法作为冠心病基本治疗的另一方面,作用不容忽视,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使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肌营养和氧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3]。同时,运动还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加心肺功能,提高病人的身体综合素质。运动的方法:散步、慢跑、竞走、打羽毛球、做家务事等。运动时间一般每天30 min~60 min,以运动时心率=170年龄作为运动量的适度尺度。

3.1.4 药物治疗教育

药物治疗是促使本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应用何种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指导病人或家属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强调服药应严格按时间、方法、剂量。

3.1.5生活起居教育

①家庭环境设置:病人出院后应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齐,并告知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②睡眠指导:因冠心病夜间发作较多见,指导病人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的睡眠,避免熬夜、通宵加班等,有睡眠障礙的要积极治疗。③预防便秘:告知病人因便秘用力排便和长时间蹲厕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应当引起病人重视,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必要时备缓泻药,使病人减少因便秘而增加的危险。④洗澡:洗澡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正确的教育,使病人明确洗澡是诱发冠心病的急性发病原因,应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时间不超过20 min,最好由家人陪伴,如出现心慌、胸闷等立即终止洗澡,必要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4 体会

通过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冠心病预防保健知识教育,增加了社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身防治能力,摒弃了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随访观察,病人的病情得到比较好的控制,避免了疾病的发展和恶化,疾病复发率大大降低,同时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06.

[2]魏天辉,庞新权,李民.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6(5):3044-3055.

4.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四

摘要:

师范院校对《插花艺术》这门课程开设并没有硬性要求,但对于提高师范生的素质,扩大就业范围来说,则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插花艺术知识向全社会普及。因此,本文就《插花艺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插花艺术的教育做了一些浅析。关键词:

师范院校插花艺术教育 1插花艺术简介

插花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源自古埃及和中国,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国民间就有用花祭祀、插花装饰和借花传情的习俗,这些在《诗经》、《楚辞》等书中都有记载。插花艺术,是指以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等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整(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加工(构思、造型、配色等),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插花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素质。随着插花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带动了生产花材的鲜花切花种植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的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如陶瓷、漆雕、木器工艺发展,进而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这对我国目前提倡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也是有积极意义的。2在师范院校开设插花艺术教育的意义(1)艺术的熏陶。

艺术的熏陶也是决定个人素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门艺术的熏陶极有可能铸造学生的个性并影响到他的一生。它或许不能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和成果,对于学生的心灵发育和启迪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心灵更加丰富,有益于他们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插花艺术课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类课程,还具有通俗有趣的特点,非常吸引学生的参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创作中感悟插花艺术,在插花艺术的鉴赏与创新中取得心灵上的收获。(2)学以致用。

插花艺术课程与植物学、园艺学、商品学、美学、文学、音乐、礼仪、造型、装饰设计等多门学科紧密相关,这就涉及到学生可以把其他学科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插花艺术中来,也可以将在插花艺术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起到一个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作用。插花艺术又与生活、经济紧密相关,除了可以装饰美化生活环境之外,还可以作为商业用途,用于婚庆、会议,这就是现代社会中花店的由来。学生掌握了课程所教授的花篮、花束、花车、花圈、胸花等技巧后,可以参加国家的初级插花员考试,拿到证书后就可以在任何一家花店上岗工作;若再进一步学习相关商业操作规则,就可以自己开一个花店,进行创业;如再深入对插花艺术的进行研究,不断关注插花界的最新进展,努力进修,并持之以恒,有朝一日定能成为插花造型大师。(3)推广普及。

由于笔者所在单位属师范院校,学院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师范生,师范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中小学教师,所以学习插花艺术课程又有推广普及的放大效用。特别是现在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推广第二课堂,从源头开始提高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再进一步推广到广大的中小学校中去,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3如何开展插花艺术教育

笔者所处珠三角大城市,经济生活活跃,花店行业及相关行业遍布,这为开展插花艺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接触到与插花相关的东西,故容易接受插花课程知识。插花相关行业发展态势好,花材批发市场就在市内,插花课所需花材容易购买,为实践插作课提供了良好条件。现在信息技术普及,插花相关的图片、视频,在网上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方便。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开设了3期的公共选修课,形成一种成熟的课程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理论课、示范课、实践插作课采用1:1:1比例的课时数教学,效果良好。

(1)课堂理论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所以理论课必不可少,但是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故理论课必须是少讲而精讲。笔者的做法是,在课程的开始首先用大量精美插花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唤醒学生心中对美的追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加讲教师在插花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当前插花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对插花需求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学得更有兴趣;讲解插花作品的鉴赏时,鼓励学生谈论对名家作品见解,从而提高他们对创作的认识。

(2)教师现场示范。

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发达,教授插花的视频录像在网络上也容易找到,但是教师现场示范,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授插花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亲身示范,让学生更好接受教师,也更好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师一边插花一边讲解,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接下来要进行的动手实践插作,将会是非常好的学习历程。

(3)学生实践插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了理论知识,若不在实践中运用,终究是纸上谈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花实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认知情况的掌握情况的一个参考面。

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在学生尚未系统的学习插花知识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小组合作插制一个插花造型出来,检查他们对插花的潜在认识是怎样的。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插制的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章法和技巧,但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值得肯定的,有想法才能插制出有内涵有意义的优秀作品;而且首次的要求是小组合作,给了他们交流协作的机会,交流了思想,锻炼了团体合作的能力。

由于公共选修课没有经费支持,学生购买花材、花器等都是自费,所以他们购买材料有时会集合全班大部分人的意见,然后一起去批发市场采购;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小组或个人去购买。这样的做法只是均摊了少许的费用,但是学生有机会接触市场,并学习如何采购,为以后走向社会工作,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插花实践操作课结束之后,利用在课堂上完成的插花作品,开一个小型的插花作品展,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和努力去创作作品,效果更好。4结语

在师范院校以及大多数普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非必修的课程,但插花艺术课程在提高师范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学以致用、扩大就业面来说,则有积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师范院校及各个高等院校能够加以重视,使学生能够提高多些见识,丰富人生经历,让更多的人生活更美好。参考文献

5.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五

文崇二校 燕相容

3月25日下午,在县教科局的精心安排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渠县中小学班主任视频教育培训。认真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的陈纪英教授所作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彩讲座。陈教授在讲座中整合了大量工作案例,将心理学理论结合工作实践,使概念化的理论更易被吸收、消化,聆听之时亦能与自身实践相联系,边学习边进行反思。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会到“没有所谓笨的学生,聪明的只有学习快慢的区别”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份责任,一份爱心,加一份宽容。宽容源于自信,源于对学生善意的理解。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到了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冲突问题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使我明白了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更要关心他们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习惯等,教师只有在教育管理中走进学生,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这次培训我还学到了更多的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有“五有”:心里有人,心系学生;眼里有事,善于观察;嘴里有话,循循善诱;受里有活,务实真干;脸上有笑,真情待人。不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6.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六

书中的很多话都让我深深震撼,特别是书中关于“慧眼识人”的论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要找到后进生身上的优势特征,多加鼓励和表扬,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特征被认可,他们会因此而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因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改变。”这些话让我浮想联翩,不由得想起了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

这位小明同学是典型的学困生,家长打骂、老师嫌弃、同学嘲笑,长期生活在自暴自弃之中。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我一个也不放过,课堂上经常提问他,有时作业即便写错了,我也变相表扬他字写得工整、干净,让老师看得一目了然。得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学习积极性更强了,第二天他的作业写得更干净整洁。课余时间,他开始主动找不会的题目问老师,我耐心讲解,他虚心接受。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顺利过关,一份98,一份100,他找到了自信,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慢慢的成就感。

7.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七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 全市区域面积2 311km2, 现辖3个街道、23个镇及1个乡共467个行政村, 总人口10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占85.5%。2005年列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4位。2007年全市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0.21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 289元。2006年成功创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示范文明城市。

1 方法

1.1 建立农村健康教育网络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依托诸暨市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 建立农村健康教育网络队伍。

市一级, 政府成立“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 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 14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 各部门明确职责和分工;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设专职健康教育人员3名, 负责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及对镇乡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培训、检查和考核等工作。

镇乡一级, 政府部门各镇乡 (街道) 成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领导小组, 落实1名分管领导, 设立职能科室, 有专 (兼) 职人员1名负责辖区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镇乡 (街道) 卫生院是农村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诸暨市27个镇乡 (街道)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共233名专职公共卫生人员, 平均每个公共卫生科8.63人, 落实专 (兼) 职健康教育人员各1~2名, 负责完成上级健康教育部门下达的任务, 制订本辖区内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组建、培训和指导村级健康教育人员开展工作。

村一级, 以联村医生、乡村医生和村公共卫生信息员组成公共卫生网络的基底。全市设立联村医生835名, 规范化管理村卫生室823家, 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公共卫生信息员1 366名。“联村医生”每人联1~2个村, 每月至少下村3次, 为农民家庭提供免费的基本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村卫生室, 明确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职责并落实考核细则;村公共卫生信息员由本村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并具有一定文化的人员担任, 负责所在村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上报, 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群众动员和宣传等工作。

1.2 保证工作经费落实

健康教育经费问题是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难点之一[1]。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2]。为保证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落实, 诸暨市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市财政和镇乡财政保证基本工作经费的前提下, 实行项目支持、医疗单位自筹、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公共卫生经费的落实是保证健康教育经费特别是镇乡一级健康教育经费的重要前提。以2007年为例, 诸暨市财政投入公共卫生经费4 120多万元, 镇乡 (街道) 政府 (办事处) 配套人均 (按常住人口) 不少于5元共500多万元。其中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市财政提供50万元;1 366名村公共卫生信息员每人每年补助500元, 市财政承担每人250元, 镇乡配套250元;在各疾病防治科研项目、专项经费中预算健康教育经费, 如全市《农村高血压行为干预》项目, 项目经费100万元, 明确规定健康教育经费10万元, 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100万元, 规定健康教育经费10万元等;各医疗单位为提高知名度、提升单位形象以“送医下乡”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投入约30万元, 企业赞助20万元。

1.3 设置有效活动载体

以政府“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中心, 明确各部门和镇乡 (街道) 职责,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和争创卫生强镇、卫生村、健康教育示范乡 (镇) 等活动为载体, 促进镇乡 (街道) 、村对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 对参保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以提高农民的保健意识;开展《农村高血压行为干预》项目, 对全市农村15岁以上人群进行高血压筛查和行为干预;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 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

2 效果

2006年5月诸暨市被全国爱卫会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07年全市健康知识入户率达到85.0%以上, 入村率为100%, 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3%, 该结果高于四川自贡市 (66.8%) [3]和安徽合肥市 (62.86) [4], 低于山东泰安市 (82.54%) [5]。农村居民防病知识知晓率:高血压为62.62%, 肺结核为65.22%, 艾滋病为73.47%, 狂犬病为78.94%。

3 体会

3.1 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农民群众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强。据调查, 农民群众希望获得家庭保健知识的比例为77.65%, 希望获得健康教育的比例为57.99%[6]。另一方面, 农村健康教育普遍面临农民缺乏预防控制疾病的科学知识, 健康意识薄弱, 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专业素质低, 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2];农民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各种新发传染病与某些原已得到控制的旧有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等的死灰复燃, 使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仍然受到威胁;加之农村面广、人多, 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人员流动性大, 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3.2 完善的公共卫生网络为农村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的建成尤其是镇、村公共卫生网络队伍的组建, 解决了健康教育专职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使农村健康教育的高覆盖成为可能。联村制度的落实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将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服务改为以预防为主, 这正符合健康教育的工作性质。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职责的落实和村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的组建, 使健康教育网络真正深入到农村与农民之中。联村医生和乡村医生因其工作性质成为与农民群众最贴近的卫生专业人员, 是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先锋。联村医生和乡村医生在与农民的长期接触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在诊疗和筛查体检工作中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 具有距离近、针对性强、互动性高、干预效果好等优势, 且能及时评价和反馈工作效果, 有利于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公共卫生信息员生活在农民之中, 群众基础好, 熟悉村内基本情况, 在健康知识宣传、接受、行为干预等活动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是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

3.3 分级培训是提高农村健康教育队伍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宣传知识的标准化是提高农民适从性的重要内容。信息社会, 农民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渠道便捷而广泛, 但现在社会上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良莠不齐, 甚至出现完全对立的理论, 让农民群众无所适从或接受错误的信息。注意对健康教育人员统一定期的培训非常重要, 一是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人员尤其是镇、村一级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及时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二是统一健康教育知识口径, 对其中涉及的数字予以标准化。农村居民由于受文化水平所限, 对于难以理解的卫生知识的接受更是直接而刻板, 健康教育宣传知识的标准化既可提高农民群众对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信任度, 也增加了健康行为的适从性, 最终提高行为干预成功率。采用分级培训的方法, 市级负责培训乡镇一级, 乡镇负责培训村一级, 配合统一编印的专业培训资料和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小册子、折页等使业务水平不高的村级健康教育人员也可正确传播卫生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欣, 李广地.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8) :77.

[2]杜维婧, 王萍.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7) :536-537.

[3]曾敏, 刘影, 付文佳, 等.四川自贡市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 24 (2) :107-108.

[4]李多富, 马尔健, 陈伟, 等.合肥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7) :537-538.

[5]石长胜.泰安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4) :289-290.

8.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八

【摘要】近几年,教育越来越重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样会阻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知道外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找出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对于外语学生管理工作有重大意义。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会为国家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人才,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进步。

【关键词】心理教育 外语专业学生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0-02

上世纪末期,高等学校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众化模式渐渐取代了精英教育模式,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外语专业的学生。外语院校因为属于开放型教育所以办学规模一直在扩大,出国交流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飞速,人才越来越多,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外语院校不仅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锻炼他们心理素质,学生大学时期的心理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在速食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带来萎靡与困惑,这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适与焦躁,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危害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现如今,心理健康越来越被重视 ,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关于心理健康的报告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几率很高,大概在10%到30%之间,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就是外语专业学生,很多外语专业学生会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退学、休学,这个比例高达30%,所以对于外语专业学生的正确心理引导非常重要。

(二)外语专业学生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外语专业学生女生偏多,女生心理脆弱敏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例子很多,而且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都是不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都不是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外语专业学生会因为一些挫折困难而导致孤僻抑郁等等。他们会过分自卑,不能更好地融入群体中,这样的情况时间越长,他们的心理状况就越严重。而成长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压力,激烈的竞争,社会大环境的改变都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威胁、风险、不确定性并存的社会,是一个他们不想面对的社会。所以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外语专业学生中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健康的心理健康理念要在保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要得到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配合进行心理将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开解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释放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能够很好的面对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培养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师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思想,对他们负责任。

(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

这需要老师能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他们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使他们的心理愈发成熟,日渐完善。老师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学生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所以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打开心扉,同时也会更加尊重老师,如此会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向上温暖的氛围,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你和爱戴你。老师还要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别人,别人才会理解你,在学生角度设身处地得为他们着想,因材施教,以身作则,使师生关系和谐而友好,才会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三)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学生时期,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首先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作为学生的榜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通过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找到原因,得出应对措施。总而言之,外语专业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所以更要实施对应措施。为外语专业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提升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紧抓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教育,这样才会让外语专业学生在身心上都健康发展,才会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种种困苦磨难的时候,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如今这个人才社会,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才会使国家富强,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张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体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302-303.

[2]程娟.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人性管理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 青春岁月,2012,12:168.

9.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篇九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3.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冲动出现;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为四个方面:

① 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② 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③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④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这些特定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许多成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4.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0.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十

余小云陆宁

驻高原地区部队官兵,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挑战自身生存极限,还要完成戍边卫国的神圣使命;不仅要完成上级部署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任务,还必须从驻地特点出发进行生产自助。在这样的条件下,基层官兵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比如,由于高原缺氧官兵容易出现头痛、嗜睡、精力不集中等高原反应,身体也极易疲劳,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沉闷,精神压抑;有的则兴奋,精神亢进。同时,由于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往往会降低机体的适应能力,提前出现或加重高原适应不全症的症状。因此,做好高原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不熟悉、不了解心理学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心理现象,也就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以《心理科学知识读本》、《士兵心理指南》、《军人心理学》和《军人心理健康常识》为基本教材,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引导官兵自觉应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安慰法、自我解脱法、自我宣泄法、自我控制法、目标转移法、他人疏导法等心理调节的方法,使官兵时时处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努力克服复杂环境对官兵心理的影响。想方设法改善驻地的自然环境,按照上级要求配置相关的生活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活跃官兵生活,努力消除恶劣环境给官兵身心带来的负性影响。结合官兵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饮食习惯、工作分工和岗位变换、紧张生活、组织纪律等强制性制度规范的适应性训练,避免出现因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困扰。在训练中既要结合管理教育,强化认知功能,又要科学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步骤、方法,将不良环境对训练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三、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活动。根据驻高原部队的实际情况,可开展诸如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对初次进入高原的青年官兵,可以利用低压仓进行情境性模拟训练,让其体会缺氧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识别认知偏差,进而学会正确应付处理的方法。另外,还可进行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和心理意象训练,使官兵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体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保持愉快心境的目的,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这些方法对高原缺氧造成的心理功能下降和对高原环境所造成的心理问题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注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部队为官兵提供了群体交往的客观条件,在群体活动中,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及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营造军人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必须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端正军营风气,坚决清除和纠正人际关系中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落实事务公开制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满足官兵对部队建设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对于官兵个体而言,要处理好与周围同志的关系,一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愤怒、自卑、自负导致的交往障碍;二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因自身认知错误造成的交往障碍;三是要注意和纠正因自身人格不健全或性格差异导致的交往障碍。如果能有效消除这三个方面的障碍,就能使自己经常处于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之中,就能充分调动个体积极向上的潜能。

五、营造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军营文化是一种包括意识形态、科学文化、娱乐健身、人文环境等在内的复合文化。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对于官兵健康心理的形成大有裨益。一方面,要完善军营文化基础设施并搞好各种配套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使军营环境的陶)台、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在营区张贴英模画像、励志标语、战斗口号,建好荣誉室、军史室,适时举行升旗授衔仪式,组织入党入团宣誓,开展重大节日庆典等,在潜移默化中把四项重大教育渗透到政治环境建设之中,坚定理想信念,培树战斗精神,陶;台官兵情操,激发工作热情,使官兵在愉悦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于轻松活泼的形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11.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学 心理教育 策略 探讨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已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对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新举措。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和谐性、主体性和激励性等心理教育策略,以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进而提高他们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一、和谐性策略

创建和谐健康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环境,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创建环境优美,和谐发展,安全稳定,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给小学生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既有助于小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对校园的环境进行绿化,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参与绿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诱发小学生自觉参与多种课外活动,让他们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园。也可以给小学生一片绿地,给他们安排栽种花草、植树等,让他们真实感觉和体会到校园绿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可以给小学生安排一些有益劳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劳动的光荣。另外,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一些数学课堂有益活动,增强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能力。还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给小学生安排一些设计、计算等任务,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逻辑思维、感性思维以及实践经验。要通过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不断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充实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民主文明、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环境氛围。这是因为小学校园环境氛围关系到校园校风、环境、氛围等方面,几乎涵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所有空间。而教师作为小学校园文化精神最主要的因素,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精神及环境总是取决于教师。因此,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强化心理素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小学生强烈的感染力,不断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小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思索,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主体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小学生心理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小学生,因此必须要坚决做到全部参与,一个不少。这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积极引导小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活动中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发展变化着的教育,其不仅是面对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小学生,也是要面向全体小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就必须把全体小学生纳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小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稳步推进,使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能够快乐、健康、茁壮地成长,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敢于摈弃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思维,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方法,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不是简单地研究解决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状况,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控制和减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心理疾病,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和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励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激励性策略至关重要。小学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初步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老师必须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锤炼。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时,必须要注意激励性策略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激励来促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合理、有效地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够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先进榜样意识,以先进榜样的高尚道德形象作为自己的标准,进而激发小学生产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心理需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先进榜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积极、数学成绩比较突出的小学生进行鼓励或激励,发挥他们带动学生的作用。此外,还应注意激励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而小学阶段又是一个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小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必须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影响和引导他们,不断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永胜、喻本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透视[J],光明日报,2004;

12.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十二

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将运动者的注意力转移到运动上来,通过运动来放松精神。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同时能够对心理健康成长起到提升作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同体育教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身体品质共同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自我意识

中学生正处在发育期,自我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变化较大,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随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性格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虽然比较敏感,但是他们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价值观也还没有完全形成,认识一些事物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一些困惑,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中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从小学的依赖到中学的逐渐独立,从思想幼稚到心理逐渐成熟,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太成熟,不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波动,更谈不上用正确的方法来释放心理压力。这个时期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在运动中和周围的同龄人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形成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发挥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满足不同的场合和人群的需要。例如:篮球运动包括了跑、跳等多种运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协调性。同时,篮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非常讲究团队的配合和协作,篮球运动可以释放参与者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与人的交流意愿,提升参与者的自信心,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团队关系。

跑步也是比较常见的运动项目,在中学体育里,1500米和3000米的慢跑是最常见的长跑形式,长跑运动能够帮助运动者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肺活量,增强抵抗力。同时,长跑运动还能增强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轻言放弃的精神。50米和100米之类的短跑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而4×100米这种团队竞技运动,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团队的最后成绩,这样的活动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相互鼓励和相互学习中健康成长。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事项

作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保证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同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规避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开始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充分的热身能够帮助学生活动筋骨、关节,防止受伤。

中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有些学生不太喜欢在课上做运动,集体热身之后,很多学生就会离开运动场,回教室学习或者和同学坐在一起闲聊。这样的体育课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起不到排解消极情绪的作用。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毕业班的学生往往会牺牲体育课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很难得到有效释放,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体育锻炼,放松心情,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

1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篇十三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根据几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我们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

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

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

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

14.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十四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即情感、意志、认识、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单单指的是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而应面对学生全体,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不能忽视。据有关资料证明,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都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存在厌学心理,缺乏理想,自卑感强,缺乏抗挫感和独立生活能力,遇到问题不理智,不会控制或凋节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处理事情不考虑后果,等等。

针对这些职业学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职业学校又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

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都会感觉到,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教师也很难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确,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只凭单纯地说教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早已司空见惯了。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若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地进行,首先就需要教师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或防患于未然。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网络、电视和手机对孩子们来说存在着很大的诱惑。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有的孩子受家庭不和谐的影响,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奋进和努力的勇气;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生活非常“幸福”,在父辈甚至祖父辈的溺爱下,责任感缺失,独立性极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唯吾独尊的思想和认识……这些特征和现象在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最为突出,一旦面对当今学业和工作上的竞争压力,这些学生往往会不知所从。

只有了解了职业学生本身所存在和具有的现象,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心理疏导,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思想和行为得以规范。

二、转变职业教育思想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取多种方法与措施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即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抗挫能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而不是通常人们认识到的治疗心理疾病。

教育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学生出现不良心理,一旦发现,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引导,慢慢使其恢复正常健康的心理。据调查资料证明,但凡学习优异、有一定创造力的学生,他们的思绪都经常处在一种积极、心情放松的状态之中。相反,不能做到专心,情绪常处于焦虑状态之中的学生会感觉到无所事事,前途渺茫。可见,职业学校的教育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真正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使其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三、营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若想使心理健康教育做得到位,做到实处,营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也非常重要,这种无形的氛围会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诸如创设心理健康墙报,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广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从形式和内容上营建良好、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意义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力提倡并号召学生形成勤奋、共勉、乐学、自信、自强的优良学习作风,以从根本上创设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环境。此外,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让学生收获较完整的心理学知识。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一些具体可感的实例,开展一些情景活动,对学生做一些心理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从活动中产生切身的体验和感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这样,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各科教学中的做法,无疑为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建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支具有系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关心的教师队伍。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开展得及时、适时。现行的职业学校教育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把一些具有工作热情、善于做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技巧的教师吸收进来,定时定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巧,努力形成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取得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例如,能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沟通和交流,解决一些共性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有利的铺垫。

总之,职业学校学生思想趋向于成熟,又十分敏感,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既要做到尊重学生,又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会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莫国芳。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4)。

15.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科学,心理健康,辅导

现代学校教育, 不仅仅是为年轻一代“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不仅仅是让他们拥有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必要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曾经有人说过:“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必须把培养健康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要, 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科学课老师, 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且认真的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把这项工作扎实的开展好。

多年来, 我坚持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改革教学,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做法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状态。大量的事实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到平等, 得到肯定、尊重和温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必然充满所属感和安全感, 其心理就会健康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状态, 激发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 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在课堂上, 教师提问和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既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好形式。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注意难易的层次性, 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及时表扬, 并在《学生评价手册》上记上优, 尤其是对学困生, 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 热情的鼓励, 从而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以形成良性循环。在批改作业时, 我也同样注意发挥激励因素, 对正确、工整或进步大的往往写上激励性的评语。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而且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除了业务纯熟, 品格正直之外,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灵。首先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 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快乐和忧伤, 还要理解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的情感活动。有时候, 学生的某些行为似乎违反了某些常规, 但仅凭一些冷静的道德判断并不能说服他们, 使之心悦诚服。譬如一位受到别人语言侮辱的学生可能会打人, 一位与某个教师形成对立情绪的学生可能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故意捣乱, 这些时候, 尤其应当在体谅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关注心灵, 能使骄傲者变得冷静, 沮丧者变得自信, 退缩者变得进取, 抑郁者变得开朗, 孤僻者变得合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而科学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各科成绩都不太好, 但唯独喜欢上科学课。我利用这名学生的特点经常找他谈心, 疏通他的心理障碍, 并同时找他们家长和班主任多次交流意见, 细致耐心地做他思想工作, 并要求家长正视实际, 善于发现他的优点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 并分析他成绩落后的原因, 让他认识到注意力在智力结构中的重要性, 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适当地补课, 配备助学小伙伴, 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发现他有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不断进步。从这以后他各科的成绩稳定提高, 渐渐地变成一名好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我结合科学课教材, 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效果良好。例如在三年级《考察自然水域》一课中,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考察自然水域的任务时, 教育学生要分成四人小组, 互相照顾、帮助, 共同完成考察任务。在考察当中, 对小组成员的缺点和错误, 能提出坦率的批评与诚恳的忠告, 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概念, 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

社会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 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由此入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科学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健康教育, 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 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一定坚持这一教学原则,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 .

16.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 疗养院 健康教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91-01

1 引言

随着疗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和深化,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疗养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疗养院健康教育理念的深入,疗养院护理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疗养院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已经日渐显现[1]。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健康教育经验,针对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新时期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实施健康教育的意识淡薄,护士缺乏积极主管能动性

目前,由于疗养院护理人员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不明确,仅仅把自己作为一名传播疾病知识的人员,而非把自己作为传播者、计划者和评价者。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教育效果不明显,非常容易导致护士轻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缺乏主管能动性,不积极[2]。

2.2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知识匮乏

长期以来,由于疗养院护理团队知识匮乏,知识老化,很多护士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无法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护理教育的起点较低,知识结构更新缓慢,不能够掌握新型的护理知识,尤其是现代健康教育知识,另外,疗养院的离退休老干部的知识层次较高,熟知自己病情,因此,对实施健康教育的要求更高,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

2.3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缺乏沟通技巧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开展有效的沟通非常关键和重要,由于许多护理人员没有系统的学习人际沟通,据统计,在疗养员护理团队中,48%的护士基本了解沟通技巧,32%的护理人员未掌握沟通技巧,并且,许多护士都缺乏自信,即使掌握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因为沟通技巧匮乏,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导致健康教育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

2.4 实施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不当

对疗养员实施健康教育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疗养院能够获知正确的疾病知识,掌握基本的治疗和保养方法,激发疗养员的生活兴趣,更好的缓解疗养员因为疾病而产生的烦躁、不理解等情况,使其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状况。

3 新时期療养院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观念,加强健康教育意识

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定期学习现代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强化健康教育意识,把健康教育工作融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以便能够有效的帮助疗养员[3]。学习现代的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可以认真的学习掌握专业的护理理论,同时也应该拓宽知识面,增强自信心,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迫切感。另外,疗养员通常处于疾病的康复期或者稳定期,该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于疗养员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疗养院的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实施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疗养员建立康复计划,促进疗养员早日康复。

3.2 增加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

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必须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康教育的计划,以便能够周期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掌握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康复护理、医学新进展和伦理等,同时,护士应该加强自学,参加疗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班或者实施网上在职教育,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系统的掌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沟通的技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

3.3 注重沟通技巧,讲究健康教育的语言的艺术性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沟通技巧。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要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他可以有效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文化和修养等,其实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4]。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护理人员与疗养员交流沟通时,应该表情和蔼、面带微笑、态度谦虚温和、谈吐文雅,语速不易过快,使疗养员感受到被关心的感觉,可以有效的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3.4 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时机,有效促进健康教育效果

护理人员应该有效的把握开展健康教育的时机。比如当疗养员旧疾复发时,心情烦躁;疗养员刚入院时,周围环境陌生,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为开展健康教育做铺垫;如果疗养员不配合宣教工作,应该择期开展,以便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5 因人施教,强化针对性

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首先对疗养员做一个评估工作,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知识水平。根据疗养员的年龄、人文环境,选择合适的场合,合理的时机,确定采用适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知识,因人施教,以便能偶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3.6 完善健康教育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机制,针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者个人,应该给予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护理人员和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推广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调动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利于健康教育的发展。

4 结束语

疗养员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切实让疗养员感受到优质服务,充分的调动疗养员抗病、保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非常有利于提升疗养员的康复时间。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沟通技巧,学习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更新知识,使得能够更加高效、优质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惠淑. 疗养院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3(09):11-12.

[2] 张嘉莉,廉永昕,楚琰华. 疗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及改进措施[J]. 中国疗养医学. 2012, 18(02):23-24.

[3] 刘婷. 糖尿病患者在疗养院中的健康教育[J]. 中国疗养医学. 2011, 17(01):15-16.

1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案 篇十七

一、领导小组

成立xx镇中心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贺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朱安阳同志兼任主任,朱琼丽同志任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统筹人,xx、各片校小学教务处主任、各本部政教处主任任成员。该办公室全面负责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

二、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人生的首要条,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充分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三、目标内容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境障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健康发展。

(二)分学段教育内容

小学低段(1―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段(4―6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勇敢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及情感需求,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客观评价自己,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教师: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改善教师人际关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调节能力。

四、工作要求

1优化工作网络。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开展两次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大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常务副校长分管,政教处主任、小学片教务处主任主管,另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均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每期集中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并下校开展教职员工全员参加的心理知识专题培训。其中,上学期的下校培训,分两批实施,第一批在各校本部,4月中旬完成;第二批在各小学,月中旬完成。

保障工作经费。各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保障,确保此项得到贯彻落实。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好心理咨询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

4做好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本学校心理帮扶学生库,主要帮扶学生为性格孤僻、家庭离异、家庭关系长期不和睦、身体有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厌学、有异常举动等学生。

开展个别辅导。对于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工作者)要跟踪咨询、辅导,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有一般问题的学生,各校要及时有效、自行辅导,并预约心理咨询工作者访谈。204月底之前,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对所中学所有的初三学生,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18.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篇十八

施殿岐、龙立荣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负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六、可塑学生的个性

研究表明,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科瓦列夫曾对一双胞胎女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外貌酷似,但个性迥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要求有别所致。原来小时候母亲指定,姐姐要照顾妹妹,作妹妹榜样,对妹妹行动负责;而妹妹必须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姐姐形成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个性特征,而妹妹却养成顺从听话、性格内向等特征。由此看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影响下,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说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塑造个性的功效。

第二教室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在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同时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得以有效控制,心理状况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显突出;再加上现代社会变化急剧、发展迅速,生活节

奏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出现频繁、不断增长。显然,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类心理健康的问题就越突出,因此这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未来社会日益表现高度变化、竞争、创新、合作和冒险的特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功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社会激剧变化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产生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是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之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中的兴旺发达。因此,现代教育呼唤良好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教育。其重点是:

1、情感心理教育:

要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经验。教会学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2、学习心理教育:

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注意保护脑细胞和大脑的活动高潮期,注意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焦虑的作用,恰当地调节自己的焦虑程度或焦虑水平,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应当适当地宣泄,学会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通过重复将短时记忆转化为网络化的系统储存型的长时记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掌握良好学习的策略,注意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参与,将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操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学习。

3、性心理教育,亦称青春期教育:

性不仅是一个个人现象,自然现象,而且是一个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不要过分地渲染学生的性心理和性意识。而应把性教育纳入心理教育的轨道,从心理教育的高度来认识性教育,从提高心理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性教育。性教育的原则是:遇物则诲。即是抓住一切合适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但又要淡化性教育的痕迹。以疏导为主,注意堵塞,疏与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男女同学之间的集体活动,淡化男女同学之间的界限。

4、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

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知、情、意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尊重个性,自我发展,自我奋斗。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群体本位,尊重权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强调了群体的利益,压抑了人的确正常需要,人格遭到了扭曲。文化大革命中,人格的扭曲达到了极点。文化大革命后,强调了个性的解放,强调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但过多地夸大了自我,甚至于发展到以我为中心,忽视了自我约束,忽视了群体利益。因此,今天的自我教育:应该取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地修身养性。既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奋斗,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又崇尚尊重群体,尊重他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对象进行比较,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自我膨胀,也不能自我萎缩;不断进行艰苦的自我锻炼,保持正常的自我展示和恰当的自我归因,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使之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下一篇: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