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7-17

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一

妇代会主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今天,我荣幸当选勒东村妇代会主任,首先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我也感到肩上的重担和责任。在过去的三年里,妇女工作以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为宗旨,在上级妇联和社区党总支的指导帮助下,在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争取为本村妇女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妇联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技术培训,切实开阔妇女同胞的视野,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致富本领。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教育广大妇女遵纪守法。树立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新风尚。引导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较好地发挥妇女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关心妇女健康,促进妇女就业。关爱妇女的身心健康,宣传女性健康知识,定期组织妇女参加女性健康检查;帮助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在上级妇联的帮助下,大力鼓励支持社区困难妇女就业与创业,为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四是围绕村“两委”的中心工作,献计献策作贡献。努力为广大妇女办实事、做好事,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教育广大妇女,服从大局,积极配合村里的中心工作,当发展经济的标兵,做维护稳定的表率。

在工作中,就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而言,毕竟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我诚恳的希望领导和姐妹们多多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我将不断地发扬成绩,改正缺点,提高工作水平,绝不辜负大家的重托和希望,做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妇女工作者。

谢谢大家!

2.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二

1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现状

我区现辖16个社区,2个乡镇27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28名,其中宁远堡镇14名,双湾镇13名,城区1名。总体上看,我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比较合理,年龄年轻,素质较高。从专业结构看:全区村级防疫员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有20名,占71.43%,非专业8人,占28.57%;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上的2人,占7.69%,40岁以上的26人,占92.31%;从学历结构看,高中以下人化程度11人,占39.29%;高职(中专)文化17人,占60.71%。

2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兽医体制改革不够彻底,动物防疫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的要求,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但我区的做法是把乡镇畜牧兽医站与其他农业部门合并起来,作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内的一个部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对村级防疫员缺乏直接管理权。

2.2 法律职责明确,但相关身份地位不明确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村级防疫员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即使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有规定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然而国家对于配套实施细则均没有出台,我区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完善这支队伍的建设。

2.3 村级动物防疫员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我区上岗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畜禽养殖量以及具体的工作量来科学配备动物防疫员的数量,造成工作量少的防疫员有空余时间兼职其他工作,而工作量大的防疫员来不及完成防疫工作,从而导致防疫质量上的差别和收入上的差距。

2.4 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兽医工作需要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整体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足,业务技能不高,已难以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2.5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后备力量严重匮乏

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收入低、待遇差、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但工作难度大,防控压力重,工作环境差,对于年轻同志的吸引力不足,懂技术、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造成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后继无人,后备力量严重匮乏。

2.6 群众认识不足,强制免疫较难接受

部分养殖户对疫苗免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散养户,不愿意接受强制免疫,加上村级防疫员没有执法资格,对拒不实行强制免疫的养殖户,只能苦口婆心说服,而无法采取强制手段进行强制免疫,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

3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 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按照国家要求,继续深化兽医体制改革,按乡镇或划区域设立基层畜牧兽医站,在辖区内承担动物防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要加大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提升基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能力。

3.2 修订和制定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修订和制定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的实施细则和方案,要在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法律身份和地位以及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改善防疫员队伍的收入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措施,确保队伍稳定。

3.3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防疫员补贴制度

政府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工作经费纳入年初工作预算中去,在建立目前实行的市区镇三级补贴的政策措施基础上,大力争取省级财政的支持。同时仍然要完善和修订防疫员补贴制度,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切实可行更加科学的补贴措施。

3.4 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努力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最关心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是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最关键的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只有解决了防疫员的这个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稳定这支队伍,然后在提高收入稳定待遇的前提下,积极招收后备兽医队伍,为我区重大动物防疫工作充实新鲜血液。

3.5 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聘用和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疫工作能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人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人员不予聘用,对可以聘用的人员签订合同和责任书。其次是要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安心基层工作、热心为农服务的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3.6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村级兽医室建设

以行政村为依托,每个村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村级兽医卫生室,从业人员从乡村兽医、村级动物防疫员中优先录用,报酬参照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助标准,集动物防疫员、疫情监测员、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白生全

(青海省天峻县舟群乡综合站,青海天峻817200)

摘要:近些年,天峻县草地资源日渐退化,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以草地资源管理为立足点,从草地管理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本地区草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确保本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草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1前言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北部,青海湖西北侧,西北部与甘肃省交界,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海西州主要的牧业县之一。这里毒杂草丛生、鼠虫害多、载畜量大,由于这些问题导致近年来本地区的草地资源日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以草地资源管理为立足点,从草地管理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本地区草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确保本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草地资源管理含义

草地资源管理隶属于草原管理学研究的范畴,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分支。草地资源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管理好草地资源、用好草地资源,这也是畜牧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讨论的问题。草地资源管理理念的提出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原则相结合为基础,是阐述草地管理的一门科学,研究怎样改进本地区草地资源,怎样适当地利用草料以饲养牲畜,提高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草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从国家角度来看,一国农业发展不仅要看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情况,还要看畜牧业发展情况。因为畜牧业关系着一个国家肉、乳、蛋等食品供应情况,同时还是轻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来源。由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乎着一国经济、民生水平等的头等大事。而做好草地资源管理,则是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草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从民生角度来看,牲畜以草为食,草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要发展我国的动物性生产,就必须先发展草业。由此,要发展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为人类社会提供优质丰富的肉、乳、蛋、皮、毛等的供给,巩固发展草地这一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利用高产草地、培育和改良低产草地、创建稳定高产的人工草地、维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高产出,始终是草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草业工作者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从生态角度来看,自步入现代文明以来,人类在各个领域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干扰日愈深化,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比如:草地的过度利用,无序的围垦造田,造成自然生态平衡失调而出现退化,使当今的人类面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挑战。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自然植被的巨大损伤、

疾病诊疗员和协检员“四员”为一体。

3.7 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接受能力

采用发放资料、广播宣传、教育培训等各种方式向养殖户开展广泛深入的普法宣传,使他们转变防疫观念,自觉接受和积极土地沙化、盐碱化、荒漠化、水上严重流失。加强草地资源管理,维护生态平衡,在这个时期被提出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4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策略

4.1 加强草地资源管理,保证草原生态平衡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由此,要想确保天峻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力度,认真贯彻《草原法》和《草原矿产资源法》,制定详细的落实方案,强化对牧区草地及生态的保护监督职能。同时,天峻县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行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明细产权界定,对于本地区严重损害草地资源的生产产品要责令禁止,并罚以重税。此外,对于地方牧区草地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大资源投资补偿和节约使用的激励机制,从政策方面给予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以强大的支持。

4.2 设置检测组织结构,建立畜牧业服务监控体系

就本地区实际情况来看,草地资源遭受破坏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地对草地生产力、草地气候、土壤和水文等分析研究和监测预报不够。鉴于此,可批请上级政府在本地区建立测试点,设置检测组织结构,及时了解本地区草地生产力、草地气候、土壤和水文等情况,根据检测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今后畜牧业载畜量发展规划,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4.3 适时发展畜牧第二、第三产业

根据生态学发展原理,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开展、组织和规划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分摊第一产业承载压力,使牲畜与环境、生产、生活等等各个资源协调发展,这样可实现地区多元化经济的发展速度。由此,建议在本地区建立畜牧业专业性地商品基地,在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同时,可进行草地饲草料加工、各种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乳制品生产、皮毛加工、肉食品加工等多种产业,实现本地区以畜牧业发展为主,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模式,这样可以间接减少对草地资源的损害。

4.4 积极发展人工草地,确保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国外畜牧养殖情况来看,为了缓解天然草地资源的压力,很多发达国家积极种植人工草地,有的国家人工草地的比例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十,甚至有的高达百分之六十。从国内人工草地种植面积来看,仅占草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一左右,而具体到青海地区更是少得可怜,这种局面是急需改变的。可以说,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设是势在必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切勿“一刀切”,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经营。可选择水分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段建立高产饲料基地;在宜灌溉的地区建立喷灌人工草地;在立地条件较差、有水土流失潜在(下转第82页)

3.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三

研报告

区妇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现状,推动妇联工作的开展,近期丰南区妇联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组织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原则,加大妇联组织建设力度。全区目前15个乡镇,483个行政村,有乡镇妇联干部16人,村妇代会主任483人,乡镇、村两级妇女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了100%。全区建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

25个,企业妇代会21个,组建率较过去已明显提高。组织网络的拓宽使妇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区不同领域。全区妇联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的格局,即区妇联下属有乡镇妇联、机关妇委会,乡镇妇联下属有农村妇代会、企业妇代会。全区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延伸线长的妇女纵向组织网络。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不断加强横向妇女组织网络建设,相继建立了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女能手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等,加强了与各层面妇女的联系,使妇联的工作手臂和工作领域得到了延伸。

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级妇联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创新干部选任方式,通过选举、竞聘、直选、调整充实,把热爱妇女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女干部充实到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中;加大妇联干部的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力度。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区15个乡镇妇联共配备妇联干

部16人,平均年龄为34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名机关妇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3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52人,高中以上学历265人,104名通过农村妇代会直选产生。80%以上的妇代会主任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科学技术,成为致富创业的带头人。

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进一步落实。区妇联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为区直妇委会主任落实了正股级待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村级妇代会主任政治、经济待遇。目前,全区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53%。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享受村正职70%以上的占%,80%以上的占%。部分乡镇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退职补助问题。王兰庄镇对正常卸任的村妇代会主任给予一次退职补助。

二、主要做法

开展妇联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组织能力。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妇女学校,采

取集中与分散、理论学习与外出考察、实践锻炼与学习培训相纵使等方式,开展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区妇联坚持每月2次的不定期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每年组织至少1─2期的镇乡妇联主席、机关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并组织40%的村妇代会主任参加培训。各镇乡妇联也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每年组织由村、企业妇代会成员参加的政治、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各级妇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进步与发展为重点,规范妇女学校建设,开办“新农村、新女性”大课堂、女能手大专班,成立各类妇女协会组织,加强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建设。全区涌现出十大农民女状元1名、全国双学双比

先进工作者1名、女能手2名,省级女能手5名。围绕和谐发展主题,突出“科学、文明、生态”重点,举办家庭美德、女性修养、家庭教育等各类培训、开展“十佳母亲”、“孝亲敬老”标兵、“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组建各类妇女文娱宣传队伍,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黄各庄镇惠达社区文艺队在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中被被评为巾帼文明健身队。为了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全区纵向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维权组织网络、横向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联合区法院成立了维权合议庭。针对贫困妇女儿童和单亲母亲家庭,建立贫困单亲母亲家庭和特困妇女档案,全部实施救助。深入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实现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春蕾女童应救尽救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施对高中阶段春蕾女童的救助,发展了2个以个人名义冠名的“爱心基金”,为救助工作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区累计救助春蕾女童657名,发放救助金80余万元。通过主体活

动、特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提高妇联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存在问题

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呈下降趋势。一是由于村级两委职数减少、在选举法中要求两委中有女性的规定不明确,以及妇女在选举中受村内家族观念的影响,有些较优秀的妇女人材,得到的选票较少,不能入选。二是计生部门的影响。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后,不利于计生部门管理。三是近年来,妇代会主任的工资由计生部门支付,工资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两委后,妇代会主任的工资不由计生部门支付,则按照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发放,有时还不如计生部门支付的工资高。还有的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能按时兑现妇代会主任的工资。

妇联工作经费偏少。随着新形势下妇联工作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以及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经费数额已难以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县级妇联经费虽已纳入财政预算,但经费数额偏少。各乡镇也没有将妇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影响了妇联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阵地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县、镇两级分别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妇联活动阵地。但村级阵地建设由于受村经济状况的制约,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困难的村不能将阵地落实到位。同时,县、镇两级阵地的活动设施、教师配备等条件,与阵地建设的职能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妇女儿童发展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应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联工作提供有力保证。要争取把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之中,把妇联工作纳入党

政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县区妇联组织应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求地位,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创新工作,提高效能。面对新形势给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妇联应自觉把妇联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妇联组织 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4.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的暴露出来。日益突出的妇女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化解包括妇女问题在内的社会矛盾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责任,也是妇女组织的职责所在。

一、妇联组织在加强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全区各级妇女组织基本情况。全区有街道妇联11个,每个街道都根据实际情况配备2-3名专职妇女干部(含临聘人员);社区妇工委131个,都配备有妇工委主任;全区64个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驻龙岗处以上单位均组建了妇委会,全区3969家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均组建了妇女组织。另外,区妇联还指导组建了2个在民政注册的女性行业协会和女性联谊组织,即区女企业家协会和平湖巾帼志愿互助会。

2、全区妇女基本情况。截至2016年底,全区常住人口183.47万人,其中女性约88.98万人,占48.5%;户籍人口39.13万人,其中女性18.39万人,占47%;干部1.7万人,其中女干部0.8万人,占47%;在来深建设者中,女性占60%以上。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离不开占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妇联组织在推动和谐社会建立中,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的优势:第一,妇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承担着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具有鲜明的政治优势;第二,妇联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妇女团体,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妇女群众中的网络体系,具有联系妇女的组织优势;第三,在长期的实践中,妇联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具有独特的群众工作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妇联组织和妇女发展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我区妇联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妇联组织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但当前妇联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模式、工作机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要求,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不适应

基层妇联、基层妇代会是妇联扎根基层的组织基础,然而在当前面临着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一是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不足。这对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二是妇联干部兼职现象较多。三是基层妇联主席的岗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2、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存在不适应

一是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相比,妇联组织内部培养女干部的力度不大。妇联干部易岗交流机会偏少,缺乏多岗位实践锻炼,导致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都难以提高、整体机构缺少活力。二是妇联干部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还占主导地位,谋划活动、设计载体往往局限在行政化工作倾向中,存在着“就妇联论妇联”的自我封闭和自我欣赏的潜意识,社会化工作理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够强。三是少数妇联干部本身对妇女工作的意义与所承担的责任的认识片面,对妇女群众的感情不够深。一些妇联干部学习能力不强、调研思考能力不够,创新意识淡薄,破解难题的勇气和能力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无从下手。

3、妇联组织内部层级控制机制呈现弱化趋势

妇联活动的社会化趋势使今天的每一基层妇联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来自体制外的社会性资源,既增加自己的财力,也增加自己与上级对话的实例。在当代,基层妇联的活动自主选择空间正在日益增大,其运作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其“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为了组织自身的发展,妇联鼓励基层组织投身市场活动,建立自己的基地和发展资源,市场削弱着层级式控制,增强资源交换双方的独立性。

4、妇联组织运作方式创新不力 妇联主要存在方式是通过搞活动,达到团结、发动、资助妇女群众投身于某项活动之中,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证实自身的作用,并使自己的理念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中国妇女群体已产生很大的分化,每一个利益群体都有不同的需求

三、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这为新时期的妇联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在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一支伟大力量,强调要坚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促进妇女事业发展,支持妇女投身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1、营造健康向上、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是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精神动力、坚持男女平等、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互助。充分发挥家庭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中,倡导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妇联组织新的工作重心。

2、建立和完善妇联维权工作社会化机制

妇女问题既然是社会性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毫无疑问就应定位在社会层面上,用社会化的办法,通过整合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社会化的机制来弥补妇联组织的局限性,来彰显妇联组织的优势。从现实看,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妇女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趋势,要解决好这些复杂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妇联不断深化维权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整合各类资源,努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开放性、宽覆盖的妇女维权社会化体系和运行机制。

3、激发妇女创造活力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要紧扣发展主题,把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激发妇女创造活力,使妇女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激励妇女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把握妇女发展需求,强化组织、动员、宣传、引导、服务等项工作,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促进妇女创业与就业为重点,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构筑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

4、代表妇女利益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密切联系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最大优势,当好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形式与渠道,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是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要建立妇联系统社情民意反馈机制,更好地了解妇女意愿。要畅通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渠道,完善各种联系机制。二要构建有效的妇女利益表达机制,更好地代表妇女意愿。教育引导妇女增强民主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5、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包含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妇联组织要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努力探索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6、强化妇女思想教育

5.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更是妇联工作最具优势、最富特色的领域。而家庭文明则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因此,开展家庭文明创建,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哺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生动实践。

一、当前全县家庭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紧扣党政中心工作,立足家庭阵地,以家庭需求为导向,聚焦幸福*建设,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最美+”等一系列家庭文明创建工作,倡导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家庭美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累计涌现出省市县各类家庭先进个人*余人,家庭*余户,并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广大妇女和家庭看有样板,学有榜样的良好家庭氛围。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古徵最美家庭”“最美女性”“十佳巾帼”“三八红旗手(标兵)”“好媳妇”“好公婆”等选树活动,举办“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主题报告会、“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健康家庭示范建设等主题活动,开通县妇联微信公众号传播新理念、新风尚。累计创评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户,省市县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余户,各类先进个人*名,先进集体*个。通过对文明家庭典型及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用好家风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抓牢主线,凝聚人心。

为使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影响力更大,群众参与积极性更高,着力打造各类活动载体,让广大家庭和妇女群众参与其中。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支,先后开展环境保护、文化慰问、关爱扶贫、医疗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场次。依托*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持续开展好家风好家教进校园和大家访活动,累计开展活动*课时,受训家长万余人次。调整充实全县妇女儿童维权领导机构,建立了*县反家庭暴力工作联动机制,积极营造妇女儿童发展良好法治环境,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健康心灵伴我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女孩”等活动*余场次,累计发放普法维权宣传资料*万余份,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现代女性在家庭建设和社会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凝聚作用。女性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文明和谐程度。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作为,着眼素质和技能提升,以“巾帼建功古徵”“双学双比”为载体,组织举办“家风家教”“法律维权”“农技、刺绣、电商、家政”等技能培训*余期,参训妇女达*万人次。立足示范带动,先后培树巾帼创业带头人、致富女能手*余人,扶持创建各类妇女经济合作组织*个。致力打造品牌,累计为*余名创业妇女提供妇女小额贴息贷款*万元,培育了

“*刺绣”、“*阿姨”等妇女创业品牌,*余名妇女转移到电商、刺绣、家政等非农生产岗位。推进创新创业,涌现出各级“双学双比”女能手*人,“巾帼创业”优秀女性*人,陕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妇”字号创业典型迅猛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方面是对家庭文明创建重视不够。文明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很难像其他具体项目建设那样在短时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尽管党政领导干部普遍认同家庭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但作为一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的隐性政绩,还是普遍表现出重视和支持不够,特别是乡镇、农村重视程度更低。具体表现为评选活动应付有余,落实不足,多数只有妇联一家唱

“独角戏”,评比活动走了“点对点”的过场。最终,一级一级往下分指标,然后又一级一级往上报材料,家庭典型成于纸上,也表彰在纸上。由于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同,也导致了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的发展不平衡,既有城市和农村的不平衡,又有农村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经济滞后制约家庭文明创建工作。尽管当前群众日子质量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仍将发展经济作为首任,家庭文明意识不高,对家庭文明建设意义认识不够,参与家庭文明建设较少,浮现了重经济、轻文明的现象,妨碍了家庭文明建设发展。

加之,镇、村两级创建活动经费普遍匮乏,极大地制约了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对于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却因为没有活动经费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往往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进行专项表彰,即使表彰也是零打碎敲,起不到广泛宣传、典型带动的作用。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通过探索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

在创建手段上要突破妇联独家经营的思维定势,在工作中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争取多部门支持、配合,发挥好整体运作效益,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基层妇女组织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家庭文明建设的牵头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将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考核责任制,明确创建的职责和任务,对创建工作实行严格考核,确保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各级妇联组织应多深入基层对下一级妇女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的情况适时进行督导和分类指导。

6.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六

美丽xx创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也是全面打造“花满xx”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根据区委安排,区妇联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做xx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凝聚基层妇女力量全力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引领广大妇女当好美丽xx的实践者,以“小家美”促“乡村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

区妇联先后走访了xx、xx、xx、xx、xxx等乡镇(街道)的部分村(社区),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摸底了解我区乡村开展美丽xx创建的现状、主要做法,分析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总结归纳了几点建议。

一、美丽xx创建现状

自开展美丽xx创建以来,该项工作已在xx个乡镇(xx街道)全面铺开,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方力量一年多的努力,全区“美丽xx”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美丽xx创建达标户xxx户,示范户xxxx户,创建局面已初步形成,“美丽xx”创建点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有力地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品质。

二、美丽xx创建存在问题

对标先进地区的做法与成效,“美丽xx”创建工作还存在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不一等问题,与工作预期还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建氛围营造不够

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全面深入,宣传载体欠缺,宣传活动较少,宣传发动大部分停留在会议部署上,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高,“党建+”作用不明显,党员、村民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从走访情况看,多数进度落后的乡镇均未对美丽xx创建进行全面宣传和专项部署,村两委、党员未带头对自家xx进行环境整治与提档改造。

协作整合力度不够

一方面,相关成员单位没有形成合力抓落实,停留在文件下发、会议动员等层面,对创建工作的调研、指导较少,对创建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与小城镇环境整治、精品村秀美村建设等工作缺乏有机结合,农户违章搭建、拆后整改不力现象仍有发生,“六乱”整治、四边三化、门前五包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美丽xx创建阻力增加。

创建进度总体偏慢

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差距明显,部分乡镇对此重视不够,党委政府主抓力度不够,存在没有召开动员部署会、把工作单单交给妇联干部去做从而抓落实存在难度等情况。对照2019年下发的目标任务,截至x月底,总创建数完成全年计划的xx%,示范户创建只完成全面计划的xx%,xx个乡镇(街道)中仅有2个乡镇完成创建进度,另有5个乡镇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xx%左右,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虽然区妇联每月对创建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对创建进度实行定期通报,但受到考核关联力度不大、奖补资金到位较慢等因素影响,使得各乡镇(街道)创建积极性不高、激励性不强,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导致已通过验收的部分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持巩固。

三、美丽xx创建建议与思考

创新载体抓宣传,营造美丽xx创建工作氛围

一是通过在xx报刊、xx发布等平台开设专栏,选登“美丽xx”优秀图片,宣传美丽xx知识,讲述美丽xx故事;二是积极发挥区妇联“婺女之声”微信公众号及婺彩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布各地动态、典型经验等内容展示“美丽xx”成效;三是依托村社“妇女之家”,通过入户发放活动宣传资料,LED屏显示宣传标语,引导广大妇女主动参与“美丽xx”创建;四是借助xx、xx、xx“xx督查组”、xx“xx”、xx镇xx妇女网格化志愿者等地方队伍,以编唱“美丽xx”三句半、道情、小品和快板等形式,号召广大妇女动手治理自家xx小环境、美化xx大家庭;五是邀请本土的园林专家开展xx美化培训,既有理论加PPT的讲座,又有到不同类型农户xx的现场示范指导,倡导扮美xx的文明生活理念。

加强协作抓整合,凝聚美丽xx创建部门合力

把美丽xx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联合”、全线“联通”的工作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各级妇联组织联动作用,坚持“创建美丽xx 妇联执委先行”,实现“区指导、镇督导、村主导”的纵向“联动”;二是主动整合资源,加强与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部门的对接,定期开展下乡指导检查,立足“花满xx美化家园”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创意指导员队伍和专家指导团作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建设、“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形成“分片联系、分类整治、分层帮扶”的横向“联合”;三是通过协调农村金融机构、电信、邮政、农业、文化等部门给予农户资金信贷、通信优惠、苗木赠送、文化入户等奖励政策,实现“借力借势、互促互进”的全线“联通”。

建章立制抓管理,健全美丽xx创建工作机制

一是积极组建村级环境巡查队、xx创建先锋队等队伍,以党员、干部、妇联执委为先锋引领,带头改造房前屋后空地,美化各家小院,提升村居环境,推动形成一人带一宅、一宅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开展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街道)创评活动,引导家庭和妇女开展xx内外、沿屋道路清洁、植绿美化,打造沿线xx美化示范带;三是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汇报交流、检查评比、奖惩激励等制度,结合每月通报,及时晾晒各地创建成绩单,对先进者实行适当奖励,对落后者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定期分组联片入村实地指导,召开推进会等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四是充分发掘村庄个性,打造有景观、有特色、有文化、有做法的“一村一品”美丽xx样板区块,抓好示范村评比和长效管理机制。

丰富内涵抓提质,做好美丽xx创建延伸文章

7.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七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对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对各人民团体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而且对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新空间,也对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莆田市妇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中,把参与社会管理与依照法律和妇联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找准工作定位,抓住密切关系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实施参与;发挥优势,充分发挥好妇联组织网络优势,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参与范围和参与层面;突出特色,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给社会的部分职能,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一)抓好切入点,拓展组织网络,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契机,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哪里,妇联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不断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努力构建统筹城乡、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党建带妇建”工作网络。一是加强“妇女之家”建设,使之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有感召力、有凝聚力、有创造力的妇女群众组织。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妇联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开展千村妇代会创先争优活动,使妇联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巩固健全,基层妇联全面实现有办公场所、有牌有印、有制度上墙、有四簿一册等妇联硬件设施。全市建有“妇女之家”1035个,其中优秀妇女之家287个(全国7个、省级12个、市级268个)。二是推进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要求。把组建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采取“建、联、挂、靠”的组建模式、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等方式,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妇女组织、女工委员会。全市建有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12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妇女组织49个,民主党派妇女组织、团体会员1287个。三是搭建推动妇女参政的政策、宣传、教育、推荐平台,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注重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争取将女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年度目标考核,联合组织、人事等部门形成共同负责、共同落实、共同考察、共同选人、共同培养的“五个共同”联动机制,推动更多的优秀妇女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市现有女干部24009名,占干部总数43.11%,市人大女代表70人,市政协女委员65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市直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42.42%,市管后务干部中女干部所占比例达到22.76%,全市已换届村的女性、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比例均为100%,女性进村支委、村委比例分别为50.7%、64.4%。以来共举办了女干部能力拓展、女性竞职村两委、专职专选、妇联业务等培训班30多期,培训女干部3000多人次。

(二)抓好结合点,搭建创业平台,推动妇女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8.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八

调 研

村级组织直接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以开展“三级联创,五好同创”、“双学双创”等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强基工程”,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责职分工明确,关系协调,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明显,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下辖**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常住人口**万。耕地面积 ***亩。共有村干部*** 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人,村主任**人,村会计**人,其他人员**人。截止2008年底,全镇村办企业**个,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纯收入为**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其中,新增设施芦笋***多亩,种植香椿近***亩。申报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产品4个。市多次在我镇召开高效规模农业工作现场会。全镇新栽植各类树木25万株,新建成片林1500亩,完善林网1万亩,1建成**线、***线、****绿色通道500多亩,林业绿化工作获市二等奖。新建万头猪场1个,畜禽养殖小区3个,獭兔养殖场1个,生猪养殖专业户582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0%以上。

二、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近年来,通过争创“先进村”、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整顿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工作,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等活动,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学历培训、在职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压担子”、“换岗位”、“设岗试用”等办法,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二是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开展“双创”活动,建立“一栏、一室、一箱、一柜、一簿、一会”制度(村务公开栏、村民议事室、村民联系箱、档案柜、村民会议记录簿、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形式,不断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维护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合法民主权利。

三是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近几年,我们通过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调动了村民、党员参加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快了村民自治的进程。通过建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规范了决策程序,有效的克服了“两张皮”现象。目前,全镇绝大多数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密切、和谐,村级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强。

四是村级配套组织健全。近年来,全镇各村居加强了以村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共青团、妇代会、工会、民兵、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等其他村级配套组织,村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上级各个条线的工作在村级得到有效落实。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镇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我镇每年都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投资环境逐年得到优化,农村教育、卫生、社区服务功能逐年得到加强。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治安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农民利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三、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虽然我镇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级组织建设逐步暴露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民自治制度不够完善。少数村委会和部分村民把村务公开片面理解为单纯的财务公开,对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村民自治流于形式,虽然也开展了“双创”活动,但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看的人不多,查的人更少,个别村公开栏内容、档案记录不够规范,有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活动不规范,人员结构不合理。

二是行政村撤并后管理难度增大。由于我镇行政村撤并的范围广、人口多、规模大,原来各村之间经济基础、管理水平不平

衡,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不够熟悉,村民自治管理难度增大。

三是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村干部源头不足、后继乏人,我镇村干部中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一些村干部“只会做不会说”,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比较贫乏,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依法行政、化解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村民自治如何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有的村党党组织书记片面认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包揽了村中大小事务,造成不团结。有的村“两委”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对容易做的、与己有利的工作都往自己身边拉,而麻烦的、易得罪人的工作都往对方推的现象。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工作指导,努力提高村民自治工作的水平。一是进一步健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程序。健全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和要求,保证村党组织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二是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健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意见》,将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作为工作重点,在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时间上进一步规范。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

第二,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

设。一是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要由过去大包大揽一切事务改变为把握方向,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变管理为服务,在规划好、服务好、管理好、发展好上做文章。二是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制度,努力把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两委后备干部人才库,采取教育培养、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在外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等中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

第三,完善组织设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载体建设。一方面要优化村党组织设置。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职能发生变化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根据农村社会结构形态、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将党组织建在致富项目和产业链上、建在行业协会和工业小区内。另一方面要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大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农民开“增收路”、送“致富经”。

第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一是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通过组织农村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产品股份合作社,增加农民投资性收入。二是发挥党员干部“双带”作用。着力培养“双强型”党组织书记,并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贴紧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想干无力干”等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发展多元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落实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重点是理顺和规范“两委”关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和党员大会制度,调动村民、党员参加村党务、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快村民自治进程。二是强化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体系。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重点,增强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建立村级开支预算制。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规范化体系。建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制度,了解群众关心什么、希望公开什么,探索党群、干群互动机制,变单向的公开为菜单式公开。同时,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明确其职责、任务和相应的权力。

9.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九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赣榆县按照“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干部”的要求,“公推直选”农村优秀女青年(妇女)进村党组织班子。目前,村和社区1986名农村干部中共有451名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29人,分别占总数的23.2%、5.2%,致富能手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妇女当选的353人,占78.2%。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县委主要领导通过会议部署、驻点调研、工作巡视等形式,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女干部队伍建设,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女村官、女能人、女标兵的先进事迹,努力为女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镇村党组织也采取张贴标语、喇叭宣传、进村入户等方式,积极向党员群众广泛宣传选拔配备女干部的有关政策规定,做好党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优秀农村妇女进入村干部队伍。

二是注重素质提升。近年来,县委组织部、县妇联依托县委党校、职教中心、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基地、送科技送服务下乡等,加强对农村女干部、女能人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她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带民致富能力。县委组织部广泛采取定人指导、结对帮带、试岗锻炼等形式,抓好农村后备女村干部的选拔培养,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农村后备人才大专班”,2期共120人,其中女性35人,占总数的29.2%。县委组织部、县妇联联合举办“赣榆县推进女性进村‘两委’工作培训班”,对农村146名女干部、女能人、女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培训轮训,各镇按照要求也自行组织了培训轮训。

三、主要成效

为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新时期妇女干部的新形象,县妇联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全县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对女干部素质、业务水平、生活理念以及人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指导,指导她们明确职责,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妇女工作,宣传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宣传基层妇女干部贴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娘家人”形象和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提高女干部在百姓中的威信。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农村女干部能在同等条件下积极竞争,赣榆县明确规定“村两委”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的数量和比例,坚持“两个优先”,即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女干部,在适合女干部特点的岗位上优先安排女干部。并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女干部数据库、妇联推荐和重点培养等形式,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和平时选拨任用,切实加强村级女干部队伍建设,使全县农村女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使一大批优秀年轻的农村女干部脱颖而出。

四、下一步做法与思考

一是界定“标度尺”契合发展需要。坚持党建带妇建,修改完善《赣榆县村级女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选拔标准,在落实学历、年龄等刚性要求的基础上,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纯洁型、富民型等女干部作为选拔重点,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了具体划分标准,使后备女干部选拔与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二是选人“决定权”交给党员群众。按照“村用村备”的工作思路,将选拔女干部的“决定权”交到基层党员群众手里,引导女干部眼睛“向下看”。实行“两轮实名推荐、一轮差额票决”,即:对照村级女干部选拔新标准,群众联名推荐、党员集体推荐,由村党组织根据推荐情况按照1:2的比例研究确定差额人选,并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进行票决,当场公布投票结果,公开民主确定女干部人选,真正把符合标准要求、党员群众认可、村党组织信赖的农村巾帼人才选拔到女干部队伍中来,切实提高选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10.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十

县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是于11月全部完成。最近,县妇联组织人员到楚江镇、易家渡镇、新关镇等乡镇的观山社区、中渡社区、渫阳社区等社区,就我县基层妇女组织参与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社区42个,本届均进行了社区换届选举。其中:

实行间接选举的社区有10个、实行直接选举的社区有32个,直选率达76%。

本届社区换届选举共有选民79116人、外出选民2016人,推选产生居民小组长631人、居民代表2613人。选举共提名初步候选人456人(其中主任候选人123名、副主任123人、委员210人),预选产生正式候选人369人(其中主任正式候选人82名、副主任正式候选人123人、委员正式候选人164人)。正式投票选举产生主任42人、副主任16人、委员129人(其中交叉任职71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4人、社支两委干部交叉任职67人)。推选产生社区事务监督小组77个532人。

新一届社区居委会189名成员中,平均年龄45岁,初中文化42人、高中文化106人、大专以上文化41人,党员171人,妇女64人,其中女社区主任4人(2名兼职女支部书记)。女性进入社区班子率达100%。社区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干部结构得到了优化。

二、主要做法

1、靠政策,直接参与组织选举。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是县里的一件大事,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为了确保在换届选举中女性参政率达到法定比例,县妇联依靠政策,积极向领导汇报,做到了基层妇联组织负责人进入到领导小组,直接参与研究部署换届选举工作。在各乡镇成立的选举指导机构和各社区成立的选举委员会中,都确保有一名女性成员参加,确保了基层妇联组织对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

2、抓基础,做好女干部培养推荐工作。妇女要想有一番作为,首先得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多年来,县委都十分注重对女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而基层妇联组织对女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多年来,我们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多层次地抓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妇联干部的组织动员、宣传引导、协调服务、依法维权以及创新的能力。我们一方面依托上级妇联组织举办的各类中短期培训班、脱产班,积极选派优秀的妇女干部参加学习。近三年来,被重点选派到省市委党校学习的女干部达30多名。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县直相关部门联系,在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班时,向女干部倾斜。比如每年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女干部人数都在1/3以上,仅去年一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女干部人数就达150多人次。同时,我们还采取联系帮带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帮助女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比如,我们出台政策,规定县、乡党政主要领导都要联系1-2名女后备干部,实行结对帮带,重点培养。目前,县县级主要领导明确重点帮带对象6名,乡局单位主要班子成员明确帮带对象48名。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广大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此次的社区换届选举中,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脱颖而出,高票当选。

3、抓舆论,搞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运用报纸报刊、广播台、社区简讯、社区宣传栏、横幅、宣传单,以及设立热线电话和法律法规咨询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来源: http://)法规程》等法律法规,努力使选民做到七个知道。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妇联组织的作用。面对外出务工妇女较多的现状,各社区妇联组织通过给打工女工的一封信、召开妇女大会、包村包片的方法,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4、强纪律,严把换届选举程序关。为确保社区换届选举依法、有序开展,确保女性进入社区班子达到上级要求的比例,县妇联积极与县民政局联系,研究制定各社区选举方案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选举程序关。做到凡是法定的选举程序不能变,选举规定的步骤不能少,女性参政比例不能降,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严格坚持居民自治的原则由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切切实实地保障广大选民的民主权利。

三、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女性选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从本届选举的情况看,广大群众参与意识增强,有打工请假回来投票的,有80岁老人投票的例子数不胜数,广大妇女参政议政意识大幅度提高,许多家庭甚至都是由女性受托直接参与选举。每个社区在选举日群众就象庆祝节日一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群众在选为大家当家作主的带头人。

二http[1][2]是女性参政比例进一步提高。同上一届选举结果相比,本届当选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在社区班子中女性参政率达100%,妇女任职比例比往年上升了3.4%,当选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大专以上文化比例上升了2.3%,党员任职的比例上升了8.1%。其中有4个社区的主任为女性,比上一届增加了2名。通过此次选举,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女性

参政比例进一步提高。

三是增强了基层妇联组织战斗力。通过宣传发动、依法选举,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当选到社区班子中,增强了社区妇联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基层妇女组织参加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的来看是顺利的、成功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是担任社区支部书记和主任的比例仍然不高。县目前有42个社区,担任支部书记和主任的人数共计只有4名,所占比例仍不高。

二是妇女平等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条件还不充分。虽然男女平等已是基本国策,但是传统意义里的男女社会分工决定了女性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工作。女性同时担当着儿媳、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要照顾好丈夫,要孝顺好公婆,要教育好儿女,还要做好家务,这些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女性的部分精力,因此在激烈的换届选举竞争中丧失了某些机会。

三是妇女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在此次的换届选举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妇女对选举工作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谁当社区负责人都一样。

四是社区妇女干部的工作环境尚待改善。社区妇联干部人手少,兼职多,杂事多,待遇偏低,工作量较大,影响妇女干部开展工作。

五、几条建议

一是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做好调研工作,推动把妇女参与社区管理实践情况列入当地党委政府调研的重要内容,并及时向上级妇联组织反映,协调基层党委政府解决妇女参与社区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社区妇女参政提供源头保证。

二是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把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配套体系建设之中。要把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加强对社区妇联的日常管理,规范工作考核,采取一些严措施,要充分发挥她们兼责的优势,让她们切实担负起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职责。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素质。一方面,要把提高社区妇女参政能力纳入培训整体规划,列入培训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区妇联主任、妇女骨干参选参政能力的专项培训,举办有质量、有特色的培训班,帮助社区妇女掌握科技知识和致富技能,增强竞争实力。

11.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运转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县村级组织运转情况专题调研分析,以此探究寻求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有效措施及对策,从而更好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全面进步。

一、**县村级组织运转的基本情况

**县位于****南部,大巴山北麓,东与**县、西与**县、南与**市**县、北与**区相邻。国土面积1956平方公里,平均每村国土面积9.9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461米,最低海拔330米,海拔600米以下占35%,600至1000米占40%,1000米以上占25%。全县辖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1523个村民小组56479户,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万人。2001年(税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2元,比200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92元,增幅为58%。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2万元,财政总支出2592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省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逐步增加,至2007年平均每个村达到2000元,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县现有198个行政村,设立了198个村支部和198个村民委员会。村支部、村委会组织机构健全。村党支部组成人员实行“两推一选、任前公示”的办法进行了选拔,村委会主任、委员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省《实施办法》和《选举法》进行了选举产生。群团组织负责人在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中提名,依照各自章程选举产生。村支部和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实行换届选举产生新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全县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均能按照其职能正常运转。

(二)切实划分村级类别,合理确定干部职数。**县由于山大人稀,群众居住分散,按照村民人口数的多少进行分类,原则上以此确定干部职数。每个村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至5人,设支书1名、委员2至4人,支部委员与村委会委员实行兼职,部分村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委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人,设主任1名、委员2名;1000人以上(含1000人)的行政村村委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至5人,设主任1名、委员2至4名,每个村民小组设组长1名。一般村村干部设有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团支书、妇女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三员两长”(计划生育宣传员、信息员、统计员和计划生育副村长、中心户长,)等职,其中“三员”每个村至少有1人,多为兼职;“两长”中计生副村长多由其他村干部兼职,中心户长一般按15-20户确定1名。大村设有副支书、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由“两委”成员兼任。**县198个村,共有“两委”干部(包括群团)990人,有组长1523人,其中由村干部兼任组长401人。如民主镇榨溪村6个组,支书、主任、会计各兼任一名组长,溢河乡高桥村各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

(三)明确干部职责,确定干部报酬。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健康发展,**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5月26日以岚政发〔2003〕1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从村级组织设置、村级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村级干部主要职责任务、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工资待遇、村务公开及村民自治等七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尤其是对村支书、主任、会计三个主要村干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使村干部职责明确、任务具体。村干部工资年标准实行结构工资制,工资由基础工资、工效工资、工龄工资三部分构成。除工龄工资每年按10元计发外,基础工资占35%至40%,工效工资占60%至65%。**县村主要干部工资年标准在2300元至5700元,村主要干部平均年工资总额在3500元左右。各村民小组长的工资基本上是按村民人数人均1至2元标准补助的;共青团支书、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的工资年人均各在350元左右,人畜“两防”人员工资年人均各在300元左右,“三员两长”人员工资年人均在200员左右。如民主镇榨溪村组长工资按人均1.6元标准计发,孟石岭乡武学村组长工资按人均1元计发的,兼职的村干部,其年薪标准适当要高些。村组干部报酬是村“两委”初评,乡镇党委、政府审定,按季考核,年底一次性

兑现。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村级组织运转。一是足额拨付转补资金,确保村组干部报酬按时发放。**县均按照每村2万元的补助标准,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各乡镇,各乡镇按照村级规模大小进行了适当调整,全县用于村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总额为396万元,保证了村组干部报酬按时发放。二是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实行“村财乡管”。为了

规范村级资金收支,**县于2003年以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以政府办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实行村财乡代管实施办法》。自2003年起,**县19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财乡镇代管办法,17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财务审核程序,各村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全县统一实行了“村有乡管、集中核算、分村设账”和“收支两条线”的报账制管理办法,坚持资金所有权、受益权和使用权不变,全面实行村财乡镇代管制度。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加强村级财务支出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一律拒付,从源头上予以控制。严格报刊费订阅限额,除《**日报》、《当代**》、《**日报》和《社会与法制》外,其他报刊不予订阅,从而减少村级支出。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从2007年起全面实行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在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不含县乡镇到村任职、兼职干部和村干部副职),男55周岁、女45周岁以下,连续任职5年(含5年)以上的,方可享受县上统一组织实施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费由县、乡(镇)财政、村集体予以补贴,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600元,乡(镇)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元,有集体积累的村每人每年补贴400元,其余部分由参保个人予以补足。缴费基数按照**省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比照个体自由职业者参保基数的最低限额缴纳,最高不超过20%。县、乡(镇)财政将补贴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养老保险费直接划入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村干部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从退休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四是支持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

二、**县村级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县2002年税改前后进行了撤乡并镇和村组合并工作,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村人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乡镇机构得到精简,人员比以前有所精干,乡村组织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为村级组织运转创造了有利条件。调查中,乡镇干部普遍反映,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后,把乡村干部从过去繁杂的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工作环境更好了,与群众的关系更和谐了。但村级组织运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村集体经济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县属典型农业山区县,村级几乎没有村办企业,除财政补助资金外,绝大部分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村集体经济十分匮乏,村级发展后劲不足。

(二)村级运转经费明显不足,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全县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级收入主要来源是税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04年前确定村级税改转补资金补助标准是1万元,在上级的关怀下,税改转补资金标准逐年提高,2005年为1.2万元,2006年为1.4万元,2007年达到2万元,尽管如此,我们调查发现村组干部、群团妇、“三员两长”各类村级组织所有干部构成人员的工资因无其它支付渠道,都要从这2万元中支付,可见目前村级运转保障水平仍然不高,村组干部报酬明显偏低,村级办公费用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如民主镇榨溪村财政补助收入为2万元,剔除发干部报酬1.9万元外,仅剩下1000元用于开支订阅报刊费和水电费、电话费等办公,也就是说该村几乎没有办公经费了,更谈不上开支村组干部通讯费、交通费、慰问费等费用,但是一些村“两委”正常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等活动必须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必将需要一定的经费,在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由村干部自己想办法,掏腰包。如果把村干部报酬定低,少发些,将使村干部产生消极情绪,对村级发展不利。全县村主要干部平均年报酬在3500元左右,最低的为2300元,最高的为5700元,这在当前物价指数评价下,还是很低的。实际上,一个村干部在村上工作时间每月均在20天以上,这相对于脱产的乡镇工作人员来讲,年工资显得偏低。按全年360天计算,平均日工资为10.3元,按有效工作日计算,平均日工资为17.5元,远远低于当地打工者每天40至50元的收入。村干部普遍认为,当干部不如打工。如果把村组干部工资标准提高点,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日常办公经费就无法保证。

(三)村级债务包袱沉重,消化十分困难。据调查统计,**县目前村级债务总额为2822万元。按债务来源划分:①金融机构借款327万元;②单位借款348万元;③个人借款165万元;④其他应付未付款1617万元。按债务用途划分:①生产性支出93万元;②公益性支出2443万元,其中学校建设(主要是普九)311万元,修建村组道路支出1633万元;③管理费用52万元;④垫缴税费35万元;⑤其他支出201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达12.4万元。这对无其他收入来源的村来讲,不堪重负,消化村级债务十分艰难,沉重的债务使收入本来拮据的村步履维艰。

(四)缺乏村干部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村干部工资低、工作辛苦、年老无保障机制,作为贫困山区村干部职位,对年轻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有的干了一辈子村支书或主任,老了干不了退下来后,还是“两手空空”,没有享头。年轻有能力的觉得外出打工,挣钱来得快,趁年轻存钱,老了以后才有靠头,有的已经被推选为村干部,觉得没有享头,却卸下肩上的担子,纷纷外出打工。没有能力的想在村干部位置上过混混日子,却干不了,群众也不拥护。村干部后顾之忧严重。形成一个能干的不愿干,不能干的干不了的怪圈。该县虽然出台了财政补贴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政策,村干部自己仍然要负担一部分,对于报酬较低的村干部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给村干部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党在农村中的重要堡垒。村级组织运转健康、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按照“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力争每个村办1至2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部门联村,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方式,帮助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创造发展条件,逐步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根据各村实际,积极引导,加强发展行业、产业协会,建立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减轻村级组织的工作压力,把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办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办理,把发展行业、产业协会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解诀。达到一个支部带动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发展一项产业,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效果。

(二)继续加大对村级税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村级补助标准。2007年省上对每村按2万元标准确定转移支付补助,这对于山区县来讲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县山大人稀,村级管辖面积大,每村需3至5名村干部,加上群团组织、村民小组长和“三员两长”等,剔除公用经费、报刊费后,每个村主要村干部的报酬平均仅在 3500元左右,在市场经济和现行物价指数评价下,相当一部分村干部都不愿意干,后顾思想严重。有的干部碍于情面,却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缺少这一级干部,村组工作就很难开展。基于此,建议上级将村级补助标准予以提高到4万元左右,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控制新债,分级消化村级旧债。税改前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村级办学和“普九”,使村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农村税费改革斩断了村级收入来源,农民负担虽从根本上得到了减轻,但沉重的负债难以消化,有的需要付息。因一时难以偿还,导致债务越滚越大。税改后虽各级政府明令禁止乡镇及其任何部们产生新的债务,但是政策体制上的因素,迫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产生新的债务,基层杜绝新债产生受到冲击与困扰。一是自2006年起,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按照上级对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低子,政府铺面子”的总体要求,由于上级配套资金标准偏低,仅“打底子”硬化村级道路每千米实际支出超过上级补助3万元,仅此一项,该县2006、2007两年新增村级债务1021万元。二是全县相当一部分村无公用活动场所,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级给予补助修建村活动室,但补助资金偏低,使村级又产生了新的负债365万元。因此,请上级应建立消债激励考核机制,对消化村级债务也应予以奖励补助,尤其是对过去因“普九”和村级办学形成的大额债务应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解决;对全局性的新农村建设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底子工程也应由政府承担;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修建村级活动场所应由上级全额补助解决,不能给村上留有资金缺口,避免产生新的负债,使税改后各村能够轻装前进,良性发展。

(四)建立村主要干部退职后的保障机制。省上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所辖范围内统一的村干部退职后的保障机制,为村干部全额补助实施养老保险,减轻基层财政压力和村干部个人负担。使村主要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能够放开手脚,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

上一篇:依依不舍的大学毕业语录下一篇:最佳志愿服务团队争当最美志愿者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