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教学(精选12篇)
1.民间剪纸教学 篇一
民间剪纸艺术教学探究教育论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和外国的剪纸艺术,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剪纸艺术风格特色、艺术形式和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从而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剪刻技法和造型装饰手法去大胆地设计制作剪纸作品,并在创作中感受剪纸活动的愉悦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剪纸艺术的魅力,并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
(4)创新目标:;通过对国内外剪纸艺术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继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分析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特点和在造型上所使用的装饰手法,通过对剪纸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3.教学难点分析学生自主设计和创作剪纸作品,在剪刻剪纸作品时要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性与完整性。
二、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物展示,教师演示,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三、作业要求分析
通过对剪纸的学习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并能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要求做到内容单纯、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由于学生接触剪纸的熟悉程度不同,设计了3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1.每个学生根据所发剪纸的.内容,练习基本的剪刻方法,并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
2.这里有六个任务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抽取任务,分小组共同探究完成作业。作业里既有民间剪纸也有现代剪纸,既有人物也有场景剪纸,并通过制作剪纸总结所制作剪纸的特点。
3.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自行设计剪纸纹样并剪刻或教师统一出题,如设计自己喜欢的京剧人物形象,并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但是相对于剪纸作品学生接触的较少,没有深入地去了解,现在家庭中会剪纸的比较少,制作和鉴赏过程有点困难。
五、教学过程分析
在导入环节,以剪纸作品的实物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教师引导,设计明确的指向性问题,小组合作教学共同探究、合作完成。导入环节简洁明了,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由剪纸的分类到重难点的突破,把教学时间放在剪纸的特点和制作上。剪纸的分类环节,在学生对实物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分类,这一内容相对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己分类。由剪纸的分类过渡到剪纸的制作工具,引出剪纸的剪刻方法,剪刻去的空白位置所组成的图案就是装饰纹样,引出本课的重点,剪纸的特点主要从剪纸的整体风格到造型、构图,以及所表现的含义,让学生采用互动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回答持肯定态度,鼓舞学生的信心,并为重难点的解决起到铺垫作用。重难点的解决通过教师不断的提问、解释、追问等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剪纸的制作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设计了3个不同等级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应从剪纸的特点方法类型来全面欣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拓展教学内容展示的外国剪纸艺术,通过外国剪纸,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范围,从而让学生树立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信念,并用剪纸艺术来装扮我们的生活。
2.民间剪纸教学 篇二
一、了解剪纸历史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普及的民间艺术, 最早在战国时就有皮革镂花的技法, 随着纸的出现就有了剪纸, 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在新疆出土的北朝剪纸。据推断, 南北朝时剪纸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 唐代剪纸盛行, 宋代又有一个质的飞跃, 成为节日装点门窗与日常观赏的艺术品。剪纸艺术种类丰富, 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墙上叫墙花、贴在灯上叫灯花、贴在顶棚的叫喜花、贴在门上的叫门签、还有绣花用的花样或鞋底的纸样等,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走向成熟, 并达到极盛。
二、分辨剪纸的派别及特点
民间剪纸用展开的思维方式, 老百姓可以打破自然与空间的限制, 将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在他们的剪刀下, 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的表现, 凭着经验和灵感任意的流动、大胆的剪切。从材料和技法看, 分北方剪纸与南方剪纸。
1. 北方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它有两种风格, 一是与黄河流域及其他地方无分别, 一是与山东的汉代画像石 (砖) 风格一样。用途最多是打扮窗户, 有窗角花、有窗旁花以及挂在窗前活动的“斗鸡花”, 有些地方常用锯齿纹和流动的线条装饰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
陕西的民间剪纸。主要形式有窗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头花、喜花。库淑兰是陕西省的剪纸艺术大师, 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
山西民间剪纸。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 因环境、习俗、审美等不同, 各地的剪纸有差别。晋城剪纸有千多年的历史, 加上现代科技有透雕和透空的效果, 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文具盒等上面。
河北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 常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出名, 其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题材多为戏曲人物, 也有花草虫鱼等形象, 有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
2. 南方剪纸
广东剪纸。佛山剪纸源自宋代, 盛行于明清时期, 主要用于节日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及产品商标, 其制作的原料为铜箔、银箔、纸衬等, 用剪、刻、凿等技法, 具有构图严谨、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富有装饰性的特点。
福建剪纸。各有不同, 有的以礼品为主, 有的以表现淳朴厚实有力的山禽家畜为主。剪纸作用很广, 如岁时节日的窗花、门签、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 也用在家具上或制作漆画的底样。
江苏剪纸。隋炀帝冬下扬州时, 命宫女剪花叶装点枝条, 剪成荷花等物布置水上, 如夏初景色。明清时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如剪台布花、床单花等。也可做成喜庆的图案, 如门前花、灯彩花等, 如象征吉祥如意、财喜、福寿等, 到现在为止剪纸品种有上千种。
浙江民间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廓, 而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 能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相映成趣, 常见的题材多为花瓜果, 鸟兽鱼等, 也有用于衣裙、鞋帽的花样。
三、掌握剪纸作品的制作 (单色)
1. 用铅笔在白纸进行构图, 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 稿子越细, 刻起来就容易;
2.将画面白纸和单色纸用订书机订好固定好, 剪时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 由局部到整体, 尽量不重刀, 该断必断;3.作品调整, 用锋利的刻刀对画面细部加以修整;4.作品装饰粘贴, 可以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 然后用排笔蘸少量稀浆糊, 平刷要托的纸上, 用手轻轻压平;5.晾干放平保存。
四、进行剪纸作品的欣赏
如何进行对剪纸作品评赏, 应从以下要素, 去判断作品是否优秀。1.是否有剪纸的风格特点, 如中国画注重笔墨, 木刻讲究刀味、木味, 剪纸要讲究刀味、纸感;2.是否有装饰因素;3.夸张变形是否得当, 夸张变形是强化突出美的、缩小与简化丑的因素, 使画面更美;4.是否有“透光”的实用性, 那是剪纸艺术语言重要的特点“玲珑剔透”。
如果剪纸作品具备以上特点, 那是优秀的作品。
五、熟悉剪纸作品的保存方法
1. 小幅作品可直接装框或选择合适的塑料袋或相册, 放在干燥地方, 每张剪张之间要用薄膜隔开;
2.大幅作品可用纸版夹住平放, 注意虫咬与防潮;3.彩色剪纸的保存最好用拷贝纸或硫酸纸密封好, 透明美观;4.作品裱糊平后, 可装框、展示、悬挂, 也可收卷。
3.民间剪纸教学 篇三
一、将传统民间剪纸运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前提
1.剪纸选用的工具较简单
剪纸并不是一种十分高深的艺术,它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它的美,还和它的制作工具不复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大致分为两种刀法,一种是剪一种是刻,需要的工具在日常我们都能找到,另外纸就更不用说了。这对于剪纸艺术在高中学生中普及也是很有利的。
2.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
前面提到过,剪纸有两种刀法,需要的工具都是刀,我们知道小学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也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在操作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容易导致本来美好的剪纸课变为安全指导课,而高中的学生心智较小学、初中学生成熟,在剪纸过程中会保护自己,这也为剪纸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3.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剪纸并不是单纯的剪,它还是一种精细的工艺品。小学、初中生还在学习审美的阶段,而高中学生在心智上较成熟,对于美的物品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这个时候也容易创造出新颖美丽的剪纸艺术品。
二、传统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1.传统民间剪纸具有形式美
我们常见的民间剪纸多出现在门窗上,做为一种装饰用品,它必然也就追求着形式的美感,这符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要求。比如常见的凤的图案,在不同的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翩翩起舞的,也可以看到清高独立的,这对于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传统民间剪纸具有技艺美
民间剪纸不仅是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还是一种具有深厚技艺的手艺活,如果没有深厚技艺的民间艺人的制作,剪纸不可能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看到的剪纸颜色上并不多样,但这种工艺极细致到把剪和刻发挥到极致,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做搭配,发挥剪纸的形态美,在刀法上大概有剪和雕两大类,有的地方着重发挥雕的功力,使得雕法成为一绝,在高中教学中如果能够传播这样的绝技,让感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学习,这对于这项技艺的传承也是很有意义的。
3.传统民间剪纸具有崇高的思想性
除了我们常见的门窗花类装饰品,剪纸有时候也会根据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进而作发挥,通过剪纸的形式,来表现这些故事。比如在湖北孝感市,以孝为主题的剪纸艺术就非常出名,最为典型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这样以孝为主题的作品,用孝来感染人是非常有思想价值的,用这样的作品运用到高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感培养是有十分有利的。
三、传统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了高中学生的水平,以及剪纸的难易程度,有人设计出了关于对称剪纸的制作方法一课。通过欣赏几幅优秀的剪纸画作,如《双凤戏牡丹》、《三多》等,以剪纸崇高的思想性感染学生,然后用两幅对称和不对称的剪纸画引入课堂主题,借以介绍各种剪纸技法,在学生学习创作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讨论,使得课堂进入高潮,让学生在品评中进一步体会剪纸的乐趣。
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高中生身心发展较为成熟,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另外简单的工具让他们可以轻松地进入到课堂操作中。在欣赏和品评的环节,教师的切入,学生的作品评价都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个一个重点。另外教师的切入点是正确的,基于高中生初涉剪纸艺术学习的初级阶段,巧妙地设计了剪纸的初级课程对称剪纸的制作方法一课,对称剪纸较之不对称剪纸更为简单,是适合高中生剪纸初级入门的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着关于剪纸的技艺美、形式美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操作时间,寓教于学这是这堂课成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思想上来看,这堂课教师的选材也是精心的,《双凤戏牡丹》介绍了元素的内涵意义,又点出了这幅剪纸作品表达的生殖繁衍的主题。《三多》表达了民间人民祝福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在思想上都是成功的。
其实传统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还是有途径的,只要用心挑选适合高中生的剪纸作品,细心指导,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也会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大放异彩。
4.民间染色剪纸介绍 篇四
染色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彩色点染和剪纸技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剪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画、壁画和木版年画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仿佛绘画的民间剪纸造型艺术。从对其定义的梳理来看,这种剪纸还应包括勾绘与剪纸相结合的部分,也即人们常说的“剪绘”,然而从习惯以及该称谓被广泛接受的程度上来看,还是保持“染色剪纸”的名称较为妥当。关于染色剪纸的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对此知之甚少。目前所能查到的较早典籍,是明代《苏州府志》中的一条记录:“苏州有赵萼者,用纸剪刻成花鸟走兽之形,用颜色晕染如绘画,再浸以蜡,用薄纱夹在中间,于阳光灯火中,看去更加光明莹澈。”清代关于染色剪纸的记录,主要集中在两位江浙籍的艺术大师身上,他们是江舟和包钧。江舟善画工剪,作品曾敬献给乾隆,并得到帝王的赏赐。包钧在道光年间以剪书画为一时绝艺,所作草虫鱼鸟仿若天成,引得当地名士为其吟诗赞颂:“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总不如。”以上三则史料说明,染色剪纸至少在明代已经出现,清代得到继承和发展。
从工艺上分析,我们可以按剪和染的先后顺序,把染色剪纸分为先剪刻后点染和先点染后剪刻两种。先剪刻后点染型的剪纸,目前属我国染色剪纸的主流,如上文提到的河北蔚县、迁安、三河,河南灵宝、陕县、卢氏和甘肃陇中,而又尤以蔚县为代表。蔚县剪纸,是指产生于河北蔚县的一种以刀镂刻,以颜料点染的彩色剪纸。其基本工序为:以50张左右的薄宣纸连缀为一沓,用预先设计的样稿或熏样覆盖其上,再以刀具缘图镂刻。然后把单色剪纸以约5张为一沓分开,以调和了酒精的品色点染,待干后揭开即成。这种制作程序代表着高度成熟的染色剪纸技艺与该类作品商品化、产业化的趋势,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蔚县近郊的丰宁,以及山西广灵、灵丘和大同等地。据说,早年陕县南沟村的剪纸染色时甚至不用毛笔,而是采用直接在颜料碗中蘸颜色的方式染色。虽然工序同蔚县基本相同,但剪既不如刻精细,蘸染也没有毛笔绘染清雅流畅,最终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也较为大气粗犷,和蔚县剪纸的精致古雅形成较大的反差。
山东胶东地区的剪纸是我国染色剪纸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先绘画点染,后依图剪剔去空白。在胶东,染色剪纸多用于春节或婚庆时装点窗户,所以又叫“窗染花”。这种染色窗花既有染和剪相结合的形式,也有绘和剪结合的样式,而先勾绘后剪制的剪纸,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我国染色剪纸的卓越代表之一。在地域上,胶东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烟台地区,而盛产染色剪纸的县市主要有牟平、栖霞、莱州、黄县和招远。这些地方自古为齐鲁故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民多尊崇文化,雅好诗书,乡野村夫也大多都粗通文墨。所以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崇尚,孕育了窗染花这一优秀民间艺术形式。胶东地区制作染色剪纸的艺人,多为妇女,她们不仅长于剪纸,更善于绘画。她们先用较细的毛笔绘出对象的轮廓结构,然后用彩色或平涂或渲染,最后再以剪刀剔去图案主体以外的空处。以这种技法创造的剪纸作品,既有民间绘画的趣味,又保留了剪纸的艺术语言,两者相得益彰。除山东烟台地区以外,流行先染再剪工艺的地区还有广东佛山,以及邻近的福建等地。在广东佛山,染色剪纸被称为“纸写料”和“铜写料”。只不过“纸写料”是以纸张为材料的染绘剪纸,而“铜写料”则是在铜箔上绘画的剪纸式样,虽然工艺相近,但铜箔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呈现出华美富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以蔚县、迁安、三河等地为代表的剪纸先刻后染,以造型和设色见长,风格古朴细腻,浑厚而典雅;而以胶东诸县和广东佛山等地为典型的先绘后刻型剪纸,则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绘画称奇,颇具传统文化意蕴与民俗民间趣味。另外,染色剪纸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陕西富县和周至等地的“熏画”,即在剪纸熏样上稍加点染,所形成的黑底彩绘的艺术效果,别具一番韵味。
5.民间剪纸故事 篇五
在妈妈剪剪纸之初,姥姥的心情是矛盾的,她不愿意妈妈学习剪纸,因为能者多劳,一个人越能干就越辛苦。半个世纪过去了,姥姥去世了,妈妈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妈妈常说,剪纸是姥姥送给她的最宝贵的礼物,姥姥身上那种善良、纯朴、坚韧、隐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教会了她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
18岁,妈妈到了包头,开始大集体的劳动,剪纸更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逢年过节,她都要剪个花鸟贴起来,遇到有人结婚办喜事也要剪个喜花去。一开始,她只是剪一些普通的图案,后来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一些别致的花样。
繁重的劳动打磨着身体,也滋养着精神。春天的播种犁地,秋天的丰收碾谷,都抽象为妈妈脑中的剪纸图案。在创作过程中,妈妈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半夜3点,夜深人静,是创作灵感最好的时候。”妈妈常说。
22 岁后,妈妈相继有了我和弟弟两个孩子,更体会到姥姥当年抚养几个孩子的不易,内心积聚的感动和感恩之情集中爆发了,《母爱》《母子情深》《负重的母亲》相继创作出来,一幅图一个故事,饱含深厚的情感。 1995年,全国妇联举办“首届中华巧女大赛”,妈妈挑选了20 多幅参赛作品邮寄到北京,获得了优秀奖,受到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的亲切接见。之后,68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多次被邀请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剪纸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从农村到都市、从中国到世界的体悟,粗犷与细腻的结合对比,妈妈的剪纸作品映照出她饱满富足的内心世界。那些朴素的劳动场景、生育主题、传统习俗,自然地融入到她的剪纸创作中来。不描不画、随心所欲,妈妈的创作灵动自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
妈妈有一个遗憾,就是小时候没能上学。
妈妈小的时候,她的哥哥和妹妹都上学了,有一天回到家里,姥爷让大家算一道算数题,哥哥和妹妹很快就有了答案,而妈妈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她觉得迷惑,问自己是不是个傻子?后来才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没上学的缘故。于是,她就在家务之余,很勤奋地跟妹妹学算数口诀。
直到现在,妈妈都对有学问的人怀有深深的敬意。
妈妈对我讲,8岁时,她就可以给邻居婶婶家剪老虎窗花了。一边剪,一边吃婶婶给准备的“油蛋蛋”——这是当地的一种在当时十分稀罕的食物,平时是根本吃不到的。她觉得这简直是她经历的一件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了。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对同学们讲到这个情景,有一个同学问我:老师,老师,她为什么那么馋呢?我忍俊不禁。也许,这就是时光隧道给我们带来的情感错位吧,现在物质丰富、生活幸福的孩子们,根本无法体会到在那缺吃少穿的岁月里,食物对孩子的珍贵与诱惑。讲到这里,我常常让孩子们去思考:那个年代,虽然缺衣少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淳朴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还是那么富足,还有那么强烈的爱美之心,而我们今天应有尽有,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反倒淡漠呢?该怎样去看待那一代人及那一代人的生活?今天的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妈妈常跟我说,年轻的时候想孝敬姥姥,但当时生活艰难,也没有钱给姥姥花,等生活宽裕了,姥姥又不在了。妈妈一辈子都没舍得“呛”姥姥一句,没舍得说姥姥一句不是。她陪姥姥住的最后那段日子,天天给姥姥洗脚,姥姥走了的那段日子,她一提起姥姥就哭……
剪纸创作源于生活,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是创作一幅好的作品的源泉,剪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剪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提示学生在以后的剪纸创作中多加入自己的亲身感受。
剪纸是一种母亲文化,她是母亲的艺术,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母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一到冬天,姥姥和妈妈就几乎不停地在剪剪纸。
炕上、地上,总有一层层的纸屑,自家的门头上、窗框里、水缸上,贴着满满的大红剪纸。狮子老虎、公鸡逗花、蝴蝶扑瓜、喜兔吃白菜,各种喜庆吉祥的图样,在暖阳的映照下,艳丽夺目。温暖、喜庆的大红色彩,剪纸的信仰、传说和故事,滋养了我的童年,成为最美最深的童年记忆之一。
在我最初学习剪纸的时候,妈妈常启发我说:过去的老剪纸就是 “远瞭是花花,跟前看是粑粑”,剪纸就是随心所欲的创作,想怎么剪都可以,没有什么定 式。不过,要想剪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好作品,一定需要多观察,多体悟。
我们在创作剪纸,可是我们剪的不仅仅是一张纸。
漫长的岁月流转中,由于民情民俗的相对稳定,剪纸样式、剪纸作品的相对固定,边远地区的文化封闭,使得传统文化的不同层次,都在我们的剪纸作品中得以保留和体现。
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看到民族艺术上升期的艳丽、雄 浑,成熟期自由挥洒的神韵,从中获取历史和文化的启迪。
剪纸是一种媒介,让我们与既往的习俗和文化传统产生链接,了解剪纸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她成为我们的精神、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民间窗花剪纸的方法 篇六
这个剪纸马并没有特别奇怪的花纹设计,剪纸马整个花纹还是很简单的,采用基本上都是月牙锯齿中的构型,同时还有一些简单的小的花纹的结构。不过通过不同层次组合而成的月牙锯齿状图案结构使得这个剪纸马看起来相当的漂亮,搭配上这个剪纸马身体圆润的外形还是相当的完美的。月牙状锯齿的构本身就是弧形的,搭配着剪纸马身型的圆润,使得这个剪纸马的窗花看起来更加的漂亮和细致。因为整体的元素比较的单一,所以描图也会很简单,甚至身体内部的锯齿状结构完全不需要进行描图操作,大家根据自己的剪纸基础就可以轻松的进行发挥,制作出非常漂亮的剪纸马窗花来。
7.民间艺术——剪纸初探 篇七
剪纸艺术可以说是在中国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门类中最“中国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平面图形设计构成行驶中,也是最具有现代设计语感的艺术表现之一。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最普及并具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二、剪纸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它不同于其他画面,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们的时间和积累,剪纸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剪纸艺术材料工具简单,形象单纯而质朴。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
1、剪纸表现的平面化
由于受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光影效果以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能扬长避短,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面的素材进行大胆取舍,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外形轮廓上删繁就简,强调对象的最主要特征;二是在光影、层次上尽量压缩,使原本立体的物象平面化;三是刀不意到,以无代有,以少胜多。通过这种处理,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表现力。
2、剪纸的造型手段夸张、简介、富有节奏感
剪纸表达重在表现神似,由于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它只能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运用变形、夸张,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守法,来表现对象。民间剪纸的简洁、夸张手法是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来进行艺术创造。夸张的形式很多,有局部的也有整体的;有侧重形态也有侧重神态的;有倾向于客观形象动势的,也有倾向于主观联想的。但无论怎样夸张都应注意“度”的把握,都应以物象为形、神等基本特征为前提依据。
剪纸的造型是在写实的造型基础上概括夸张的,他们删去了一切繁枝缛节,只保留物象最强烈、最典型的外形和最具特征的部分,它简练的线条、极富装饰性的程式化的处理方法,着力从整体与大的结构关系方面表现人物的动态、神情。形体简洁生动,力求给欣赏者一个完整而统一、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在作品中只保留、传达最主要的东西——性格特征、气韵和神态。它不求肖似,在夸张方面极为大胆、奇特,主观色彩强烈,对不同物象的情感、神韵、动态作生动的刻画,并赋予它们生命的活力。
三、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的表意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潜藏于民族文化深层的心理活动,往往通过某种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图形来进行表达,传递某种精神祈盼,融进寓意,形成了表意的传统图形符号,在传统图像中赋以意象符号象征的意义。如“年年有余(鱼)”“连生贵子(莲)”“岁岁平安(瓶)”等。图像的表意性和和符号性,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特征。
2、图像的平面性
剪纸的工具是采用剪刀,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多层次描绘渲染,一剪而下,不能犹豫,是技艺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团主要通过画面点、线、面的组织,形成黑、白灰的层次效果。剪纸这种特殊的表现技巧,决定它图像造型洗练,线条简约流畅,构图疏密得当,采用大块黑白对比,具有空灵剔透的平面特点。
3、图像的装饰性
剪纸艺术的目的在于美化和装饰,在过去传媒科技尚未发展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公共艺术,同时担任着传媒教化礼仪、赞美美德、歌颂生活的作用。在剪纸民间艺术中通常将形象夸张变形,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写意重于写形,并进行大胆取舍,提炼概括。构图手法采用打散综合构成,对比、对称、叠映、反转、主次分明,使视觉上更有冲击力,增加艺术感染力。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它是民间美术的基础和母体艺术。从古到今,中国的民间剪纸造型方式无不体现人类的丰富设计思想。他和设计水乳交融,难解难分。面对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我们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剪纸是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体现。随这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剪纸的改进,让剪纸在现在的社会表现自己独有的魅力,我们可以用民间剪纸表现自己独特的视角,传达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不是简单意义上客观事物的重复和真实再现,而是民间艺人根据诸多方面对事物原形进行大胆想象,用艺术的手法提炼、加工、再创造的结果。民间剪纸是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的民间艺术,它不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基本元素,以现代创造思维和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既保留本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视觉效果。本文通过对剪纸的初步分析,让人们加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
关键词:剪纸,风格,特点,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8.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篇八
一、获取资料的方式
1.计算机网络:我们上网查询了大量资料,对陕西剪纸的历史、制法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2.问卷调查: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同学、老师、路人进行问卷调查,考查现在人们对剪纸的了解和理解。
3.访谈:我们利用周末和假期去走访农村剪纸艺人,观看剪纸制作过程,学习制作工艺,了解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了解剪纸的传承。
二、寓意分析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制作简便,造型单纯,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他方面。
三、资料分析
(一)剪纸的历史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这些早在纸未出现时就已流行。战国时期就有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这为探究中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算起。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而在中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剪纸的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地随心所欲。
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地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三)剪纸的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
(四)剪纸的刻法
阳刻: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阴刻: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阴阳刻: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五)操作流程
1.印染纸张: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把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烫印: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需用一个温热的熨斗把皱的纸张熨平。
3.制作模板:使用铅笔把图案的轮廓勾勒出来。
4.烟熏模板:把染色准备好的一张纸张取来,将其弄湿润,然后在下面压上模板。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灯,继而模板和没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所熏黑。当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把模板取下,然后就会留下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和没有熏到的被模板盖住的空白。这就是剪纸的样板。
5.堆垛:把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把它们封在一起。
6.剪纸:中国的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那种长柄短刃的锋利剪刀,用其剪具有可见图形的那一张,这样其他的纸张都能同时剪好。首先是剪里面的花纹,其次是剪外面的边线。
(六)装裱形式
镜框装裱、纸版装裱、卷轴装裱、压胶装裱。
(七)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用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多种吉祥物,把约定俗成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八)剪纸的应用
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衣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四、采访结果分析
剪纸传承困难,现在的剪纸艺人的年龄普遍过大,没有新人加入,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创新能力也很低,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五、结论
9.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篇九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征各式各样,其寓意、布局、派别等特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传统的民间剪纸强烈地显示出“生命追求”和“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其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更多的是为了物质实用,同时,它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不同,所以各地区所创作的剪纸在风格、形态等上也存在差异,展现出个地区的风采、特色。下面让我们来谈谈产生于地域广阔的中国的剪纸在区域上的特色。北方民间剪纸特色
北方的民间剪纸以山东、山西和陕西的民间剪纸尤为出名。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山东胶东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
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当地的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爿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她们多是农家妇女,文化不高,从女娃剪成姑娘,一把剪犹如一枝生花的妙笔,剪什么像什么,有的不须着色,不须描底,黄土地的百般风情令世界各国旅人叹为观止。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南方民间剪纸特色
南方剪纸的特点如南北地域的风土人情一般,南方剪纸构图精美,刀法细腻,形象重逼真。南方剪纸较有特色的是广东、云南、贵州这几个地区。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云南的剪纸的作用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正是贵州剪纸者所求的最佳效果。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贵州民间剪纸: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
10.中国民间名家剪纸-56民族 2 篇十
汉族,现有人口10亿多,占我国人口的92%,分布在全国各地。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方块字是统一的文字。汉族信仰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汉族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均十分发达。汉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发达,在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史学、文学和艺术各个领域名人济济,造诣博大精深。汉族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蒙古族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藏传佛教。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牧民以肉、奶制品和面食为主,多住圆形蒙古包,农区多住砖瓦房。蒙古族能歌善舞,《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好来宝”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蒙古族精骑善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回族
回族,现有人口约860万,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新疆、青海、河南、河北等地。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都有分布。回族通用汉语文,信仰伊斯兰教。回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尤其擅长经营饮食业。回族男子喜欢戴白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花儿”是西北回族爱唱的民歌,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是传统节日。
藏族
藏族,现有人口约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藏传佛教。藏族以农牧业为主,驯养牦牛是其特殊技能,糌粑、酥油茶和牛羊肉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妇女喜爱在发辫、胸前佩戴宝石、玛瑙、翡翠等饰物。藏族人热情开朗,豪爽奔放,锅庄是藏族最盛行的群众舞蹈,每年“雪顿节”都要举行传统的藏戏表演。《格萨尔王传》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有风格。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现有人口约721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擅长园艺,传统手工业也十分发达。维吾尔族以米、面为主食,喜食羊肉串和手抓饭。维吾尔族花帽是其特有的工艺品,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闻名遐迩,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驰名中外,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极富民族特色,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是传统节日。
苗族
苗族,现有人口约740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地。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苗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住房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楼房两种,山区多住吊脚楼。苗族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誉,姑娘一出生,父母就攒钱以备做银装,一套上好的银装有数公斤重。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及首饰制作等工艺品,瑰丽多彩,享誉中外。芦笙舞是苗族喜爱的舞蹈,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和“龙船节”等。
彝族
彝族,现有人口约65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地。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彝族以玉米、荞麦、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住土木结构的瓦板屋和碉楼。彝族服饰丰富多彩,凉山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个“英雄结”,身披“擦尔瓦”,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长篇叙事诗《阿诗玛》享有盛誉,“阿细跳月”是最流行的舞蹈之一。传统工艺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等。火把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壮族
壮族,现有人口约1549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和湖南等地。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壮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部分地区保留着传统“干栏”式建筑。壮族自古酷爱铜鼓艺术,广西出土了大量两千年前的铜鼓。壮锦色泽鲜艳、坚固耐用,是驰名中外的工艺品。美丽的壮乡素有“歌海”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最隆重的歌圩。
布依族
布依族,现有人口约254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食品,居住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布依族的传统刺绣、蜡染久负盛名,尤其蜡染布料图案美观、朴实生动。戏剧有布依戏、地戏、花灯戏等,其中布依戏流行最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朝鲜族
朝鲜族,现有人口约192万,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黑龙江、辽宁等地。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朝鲜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泡菜和辛辣食物,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睡火炕。朝鲜族教育比较普及,民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济,著名的朝鲜族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和剑舞等。足球、摔跤、滑冰、跳板和打秋千是朝鲜族喜爱的体育运动。朝鲜族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老人节是其独有的节日。
满族
满族,现有人口约982万,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普遍使用汉语文。满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其他各业。“莽势舞”是满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典雅庄重的现代流行服装旗袍,是满族古老服装的演变。萨其玛是满族传统糕点。满族文学家曹雪芹创作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侗族
侗族,现有人口约251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侗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侗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多住“干栏”式楼房。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独具特色。侗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最负盛名。“行歌坐月”是青年男女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侗锦、侗布等工艺品颇具特色。侗年、芦笙节等是侗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
瑶族,现有人口约213万,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地。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以大米、玉米为主食,“打油茶”是其独特的风味。瑶族服饰款式繁多,丰富多彩。瑶族精于染织和刺绣,瑶斑布是传统产品。瑶族口头文学极为丰富,唱歌是瑶族普遍的爱好。传统节日“盘王节”热闹非凡。
白族
白族,现有人口约159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白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佛教。白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喜喝“三道茶”,服饰崇尚白色,住宅多为“三房一照壁”的建筑。大理崇胜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大理画卷》等显示了白族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及独特风格。“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
土家族
土家族,现有人口约570万,主要分布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东部和贵州东北等地。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油桐和油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多住木结构的“干栏”房。土家族崇拜白虎,在建筑、劳动用具及小孩服饰上随处可见虎的形象。图案新颖别致的“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特有的织锦工艺品。土家族爱唱山歌,摆手舞是传统舞蹈。“社巴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哈尼族
哈尼族,现有人口约12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思茅、玉溪等地。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开梯田种稻谷和坡地种茶驰名。哈尼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食品,住土木结构楼房。哈尼族能歌善舞,喜欢弹三弦琴,吹“响蔑”和“巴乌”。巴乌是特有的民族乐器。每年农历十月哈尼族都要在村寨中心举办隆重的“街心酒”。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现有人口约111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住毡房和土木结构的房屋,以肉、面食为主食,喝奶茶和马奶酒。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格言和谚语,阿肯弹唱是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哈萨克族擅长赛马、叼羊和姑娘追等体育活动,姑娘追是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马上游戏。
傣族
傣族,现有人口约10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元江和新平等县。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小乘佛教。傣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水稻为主,喜糯食,嗜酸辣,住“干栏”式竹楼。傣族的服饰十分讲究,筒裙、短衫是妇女服饰的共同特征。傣族的“孔雀舞”优美动人,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寺塔建筑别具一格。
黎族
黎族,现有人口约111万,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黎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黎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泡酸菜,嚼槟榔,船形屋是其传统的住房形式,服饰图案和谐大方,富有装饰风格。黎族能歌善舞,民歌曲调众多,旋律丰富,几乎人人能唱。民间乐器有口箫、洞箫和水箫。跳竹竿是黎族喜爱的体育活动。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现有人口约5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德宏等地。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荞麦为主食,住竹木结构房屋。傈僳族的民族服装,配上珊瑚、料珠、玛瑙、海贝等饰物,艳丽美观。傈僳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历法——自然历。民歌多以叙事诗的形式即兴演唱,舞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刀杆节”是傈僳族主要的传统节日。
佤族
佤族,现有人口约3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和耿马等县。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嗜茶,喜嚼槟榔,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和竹木结构的四壁落地房两种。佤族妇女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等饰物。在佤族各种乐器中,最神圣、尊贵之物莫过于木鼓(长约200厘米,直径70厘米)。“木鼓舞”节奏铿锵,粗犷豪放。每逢新米节,全族盛装歌舞,围着篝火,通宵达旦地欢庆。
畲族
畲族,现有人口约63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和安徽等地。畲族有自己的的语言,通用汉语文。畲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以大米为主食,爱饮茶,住土木结构瓦房。畲族的编织工艺最有特色的是彩带和竹编。畲族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独唱和对唱外,二声部重唱“双条落”颇具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打石磉”和“骑海马”等。
高山族
高山族,现有人口约40万,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另有3000多人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高山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小米等为主食,喜嚼槟榔,传统住房为木板房。高山族能歌善舞,性情豪放,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等,都以歌舞抒情寄意。“杵乐”是高山族独特的乐器和舞蹈形式,别具一格。手工艺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主要传统节日有播种节和收获节。
拉祜族
拉祜族,现有人口约41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思茅等地。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旱谷为主。拉祜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腌制食品,住竹木结构的“干栏”建筑。拉祜族以黑为美,服饰崇尚黑色,其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口头文学形式多样。传统节日有大年和小年节、新米节、火把节等。
水族
水族,现有人口约34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广西西北部。水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水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喜糯食,嗜酸辣,住“干栏”式楼房。水族婚俗保留着较浓的传统色彩,婚期多在秋冬。水族女性的胸饰精致而漂亮,“反结”绣品,图案精美,工艺繁杂而精细。水族过年称“借端”,隆重热闹,届时敲起锣鼓,吹响芦笙,人们在“端坡”周围载歌载舞,并举行赛马和斗牛等娱乐活动。
东乡族
东乡族,现有人口约37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东乡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马铃薯,以面食为主食,喜饮盖碗茶,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东乡族民间文艺丰富多彩,人人爱唱“花儿”民歌。东乡族民间流传着很多诗歌和故事,其中长诗《米拉尕黑》最有代表性。农历正月十五“耍火把”是东乡族重要的娱乐活动,体育竞赛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
纳西族
纳西族,现有人口约2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德钦、宁蒗和永胜等地。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通用汉文,信仰东巴教。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以玉米、大米、小麦为主食,住房为土木结构的“三间一照壁”形式和木楞房。纳西族有着灿烂的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东巴文”,是世界上罕见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绘画、雕刻和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节日有白沙庙会和七月骡马交易会。
景颇族
景颇族,现有人口约1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梁河五县。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和旱谷,以大米为主食,住竹木结构楼房。“目脑纵歌”是景颇族大型歌舞盛会,随着礼炮响,象脚鼓、芒锣和短笛齐鸣,人们兴高采烈,按照线路似游龙盘来复去。男子跳刀舞时,手臂和脚部系许多细竹筒,挥刀起舞,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现有人口约14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柯尔克孜族主要从事牧业,兼营农业,以肉、面、乳制品为主食。柯尔克孜族民间流传的诗歌、谚语和寓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记性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长达20多万行。传统工艺品壁挂是柯尔克孜族家庭中的必备装饰。特有的三弦琴“库姆孜”音调和谐,优美动听。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土族
土族,现有人口约19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大通等县。土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藏传佛教。土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主食为小麦、青稞和玉米,住土木结构平房。土族服饰艳丽别致,妇女上衣袖子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缝制,犹如两道美丽的彩虹。土族擅长歌舞,歌曲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曲调高亢奔放。传统的“纳顿”七月会堪称世界上时间最长的节日。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现有人口约12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汉文。达斡尔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喜食“稷子米”、荞麦面,住房多为砖瓦房。达斡尔族的民歌旋律优美流畅,舞蹈动作生动细腻。妇女喜爱制衣、刺绣,剪纸工艺既实用又具有装饰性;男人擅长骑射、摔跤、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曲棍球之乡”的美誉。达斡尔族过节时,喜欢往额头涂抹黑灰,取笑逗乐,喻意吉祥。
仫佬族
仫佬族,现有人口约16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广西北部山区。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主食为大米、玉米和薯类,喜食酸辣和糯米饭。唱山歌和彩调是仫佬族人喜欢的娱乐活动,“走坡”是青年社交的重要形式。仫佬山乡煤炭资源丰富,素有“煤乡”之称。一年中除十、十一月外,每月都有节日,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羌族
羌族,现有人口约19万,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绵阳市北川等县。羌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羌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以青稞、大麦和玉米为主食,住房多为方形平顶屋,以石砌墙,一般二到三层。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著名,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凝聚了古代羌族的智慧。刺绣、挑花、编织是羌族传统工艺。羌笛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羌历新年是传统的节日。
布朗族
布朗族,现有人口8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分布在临沧、思茅等地。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或傣文,信仰小乘佛教。布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为主食,善种茶,住竹楼,有嚼茶叶和槟榔的习惯,布朗族聚居区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布朗族喜好歌舞,圆圈舞是其最具代表性的集体舞,舞姿轻盈而优美。布朗族热情好客,传统节日有开门节、关门节等。
撒拉族
撒拉族,现有人口约8.7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新疆等地。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撒拉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园艺、制革等,善于经商,以小麦、青稞、荞麦为主食,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或楼房。撒拉族男子喜留胡须,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白汗褡青夹袄;妇女戴盖头,佩耳环、手镯等金银饰物。撒拉族酷爱民间艺术,萨拉“花儿”婉转悠扬,优美动听。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毛南族
毛南族,现有人口约7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广西北部。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毛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杂粮为主,以饲养菜牛为副业,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食辣椒,住“干栏”式楼房。毛南族的石雕工艺品精美细腻,雕塑的各种花卉动物栩栩如生。特有的编织工艺品竹器,工艺精湛,著名的花竹帽精致美观又实用。“分龙节”是其特有的节日。
仡佬族
仡佬族,现有人口约43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云南、广西。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和杂粮,手工业比较发达,以玉米、大米、小麦等为主食,喜酸辣食物。仡佬族传统的诗歌、故事、谚语较多,民间的高台舞狮技艺高超,传统体育活动有打篾鸡蛋、打花龙、打鸡毛球等,器乐合奏“八仙乐曲”极富民族特色。传统节日有“吃虫节”、“祭山节”等。
锡伯族
锡伯族,现有人口约17万,主要分布在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锡伯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米、面为主食,住房用土坯或砖砌成,每户都有围墙,自成院落。锡伯族精骑善射,孩子幼年时就学骑马、射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有射箭之乡的美誉。“抹黑节”是锡伯族传统节日。
阿昌族
阿昌族,现有人口约2.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等县。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以大米为主食,嗜酸性食品,住木结构砖瓦房。阿昌族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工艺美术有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阿昌族制作的刀剑长短形状多样,工艺精湛,精美实用,尤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普米族
普米族,现有人口约3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宁蒗及丽江等地。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普米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以玉米、大米、小麦等为主食,擅长腌制“琵琶肉”。住木结构的二层“木楞房子”。普米族年满13岁即举行成年礼,祝福他们长大成才。普米族能歌善舞,喜爱“四弦琴”,凡遇婚、丧、节日都要举行对歌比赛。普米族的漆器小巧玲珑,光洁可爱。传统节日有大过年、转山会等。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现有人口约3.3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喜食酸奶和奶茶,住房一般为木石结构平顶房。塔吉克族人性格坚韧豪放,能歌善舞,喜爱吹“鹰笛”,民族服饰娇美艳丽,被誉为“云彩上”的人们。“叼羊”、“挂波齐”是塔吉克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播种节是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怒族
怒族,现有人口约2.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等县。怒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怒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荞麦为主食,擅长酿酒,传统住房为“干栏”式木板房和竹篾房。怒族诗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舞蹈动作粗犷豪放,敏捷有力。怒族发明和使用的溜索是怒江峡谷中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鲜花节”是怒族传统节日,届时人们手举鲜花,围着花丛欢歌起舞,祝愿生活美满幸福。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现有人口约1.4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地区。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以小麦为主食,喜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住宅为顶楼呈圆形的“阿瓦”或平顶长方形的土房。乌孜别克族音乐和舞蹈的节奏轻快,传统的手鼓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妇女善于刺绣。传统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和库尔班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现有人口约1.3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多信仰东正教。居住在乡村的俄罗斯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园艺、捕鱼和养蜂业,城市居民多从事医务、教育和手工业。俄罗斯族能歌善舞,性情开朗,言谈幽默,待人接物讲究礼仪。服饰丰富多彩,男穿制服、马裤、皮靴,女穿连衣裙。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族隆重的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现有人口约2.6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蒙古文和汉文,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定居后发展了多种经营。鄂温克族以牛羊肉、乳制品为主食,住房为砖瓦房。鄂温克族牧歌和猎歌,曲调清新悠扬。鄂温克族尊敬老人,热情好客。
德昂族
德昂族,现有人口约1.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潞西县和镇康县,其余分布在陇川、瑞丽、保山、梁河等地。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和傣文,信仰小乘佛教。德昂族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食酸辣,好饮茶,竹楼是传统的住宅形式。德昂族有着绚丽多彩的刺绣和雕刻艺术,民间传说、音乐舞蹈丰富,象脚鼓、芒锣、葫芦笙是传统乐器。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开门节等。
保安族
保安族,现有人口约1.2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县和青海省循化县等地。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和手工业,以小麦、青稞、玉米为主食。保安族制刀工艺高超,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以“什样锦”最负盛名。保安“花儿”节奏明快,优美动听。传统节日主要有“尔代节”、“宰牲节”、“圣纪节”。
裕固族
裕固族,现有人口约1.2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藏传佛教。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现已实行定居放牧。居住在黄泥堡的裕固族从事农业。裕固族以酥油、糌粑、乳制品为主食,喜喝奶茶。裕固族口头文学如传说、故事、谚语和歌谣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裕固族擅长编织各种毛毯、毛袋和马绳,服装、布靴绣有各种饰物,图案精美。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京族
京族,现有人口约1.8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京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天主教和道教。京族主要从事捕渔业,兼营农业和养殖业,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喜食鱼虾,住“干栏“式建筑和石条瓦房。京族歌曲曲调多样,内容丰富。“嘲剧”是京族的戏剧,独弦琴是其特有的民族乐器,构造简单,音色幽雅动听。哈节是京族传统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现有人口约4800,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城市的塔塔尔族多从事教育和商业,乡村的多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塔塔尔族喜食烤饼,善制糕点,住宅是花园式庭院。塔塔尔族受教育程度较高,能歌善舞。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等。
独龙族
独龙族,现有人口约5800,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谷。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独龙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为主食,住房有木垒房和竹楼两种形式。独龙族妇女精心编织的独龙毯,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独龙族勤劳勇敢,纯朴好客,重信用,守诺言。“卡雀哇”(皇节)是传统的节日。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现有人口约7000,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北部。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信仰萨满教。鄂伦春族主要从事养殖业和农业,以米面为主食,住砖瓦房。鄂伦春族擅长用桦树皮制作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狍子帽、狍子服是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之一,雪橇是他们冬季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赫哲族
赫哲族,现有人口约4200,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及饶河、抚远两县。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萨满教。赫哲族以捕鱼为主,兼营农业,以米面为主食,爱吃鱼,住房多为砖瓦房。赫哲族爱唱歌,歌多为触景生情,即兴编唱。“乌日贡”节是传统文体活动,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和射草靶等。鱼皮衣服是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
门巴族
门巴族,现有人口约7000(1990年人口普查时可统计到的数字),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门隅地区以及墨脱、错那、林芝等地。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藏文,信仰藏传佛教。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玉米、荞麦、鸡爪谷为主食,喜食辣椒。住房一般是石块砌墙,上盖人字形屋顶的三层小楼。门巴族不论男女都系氆氇腰带,妇女喜佩首饰。门巴族民歌曲调优美,“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奔放动人。用树干制作的木碗纹路清晰、厚薄均匀,是最具有特色的工艺品。
珞巴族
珞巴族,现有人口约2300(1990年人口普查时可统计到的数字),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的珞瑜地区,以及米林、墨脱、隆子、朗县等地。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藏文。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玉米、荞麦和青稞为主食,爱喝酥油茶,住竹木结构“干栏”式楼房。珞巴族住在高山峡谷地带,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是其绝技。佩戴长刀和弓箭是珞巴族男子的习俗。丰收节是其传统节日。
基诺族
11.民间剪纸艺术走进幼儿课堂 篇十一
一、巧设剪纸环境,营造艺术氛围
1.共造“剪纸廊”
楼梯走廊是我园的第二道大门,是家长带幼儿的必经之路。于是,我们在楼梯走廊上,展示一些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师生剪纸作品,如“手拉手”“奥运加油”“同心协力”“我们心连心”等,孩子们每天进入幼儿园都会置身于浓浓的剪纸美的氛围中,感染着它的气息和芬芳。
在中、大班的活动室门口及向外延伸的长廊中,一幅幅充满童趣而又稚嫩的剪纸作品,我们可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足迹,从稚拙到惟妙惟肖,真是令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们巧夺天工的塑造能力为之赞叹和惊讶。
2.共筑“剪纸墙”
在平时,我们还利用大量的家长资源,收集了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有《花开富贵》《十二生肖》《大阿福》等,布置成一个剪纸墙,让孩子们在休闲之时,欣赏这些著名的剪纸作品,适时的集体欣赏与分散的自由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受到了美的熏陶,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剪纸文化为主线,在园所内的墙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剪纸作品,最多的就是关于奥运的作品,可以说我们的幼儿园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天地”。这些作品中,多半都来自孩子们的成果,又经过老师进一步的装饰,一件件剪纸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环境,不仅对剪纸的兴趣更大了,同时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艺术的审美情趣也有了一定提高。
3.共建“剪纸室”
我们幼儿园各个班都有剪纸区的开辟,赋予了幼儿自由表现、创造和巩固的机会。在剪纸区内,有与幼儿年龄相符的生动剪纸故事、童话形象或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经过剪的艺术处理,摇身一变成为朴素但却有浓浓民间气息的艺术作品。孩子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作品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剪碎片、剪线条、剪几何图形到大胆独立地折剪,创作的羽翼一天较一天丰满。我们把孩子在家、幼儿园的作品进行精心的装点和布置,每班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了以此为主线的剪纸艺术室。
在期盼已久的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为了表达我园师生对奥运会的渴盼之情,展现我园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剪纸文化精神,特举办了“娃娃剪纸迎奥运”签名仪式,并在园内各处布置了由全体幼儿创作的“娃娃剪纸迎奥运”剪纸展览,有的作品呈现了丰富的情感,有的作品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孩子们用纯真的心灵和大家交流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幼儿在众多的剪纸作品中感受到了浓郁的奥运艺术氛围。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1.兴趣导入,感悟剪纸作品的艺术美
为了引入幼儿从未见过的剪纸活动,我们首先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我们问幼儿:“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渗透了民俗文化教育,感受到了这种民间艺术的唯美。
2.创设课堂情境美
剪纸教学的主阵地在活动课堂,那么情境美尤为重要,要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要营造好特定的情境。一方面以根据剪纸与民俗活动的联系来创设一种磁力般的情况。如:在六瓣花(六角折剪)的剪纸教学中,先通过欣赏谈话、看课件,并配上有民间气息的音乐,营造了幼儿所乐意接受的场面,自然而然地进入剪纸的氛围中。他们了解了六瓣花的艺术特征,接着让幼儿在保持花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最后幼儿的作品无论在外形方面还是装饰方面都无一雷同作品。
剪纸艺术根植民间,来源于生活,把剪纸艺术领进幼儿园,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反省、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与幼儿同步学习、同步成长,充分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培养幼儿的爱美情操和审美观念,共同传承着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于小芳.建构艺术环境,走进剪纸乐园.文史月刊,2012(08).
12.走进民间艺术的瑰宝——剪纸 篇十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 民间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民间传统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源, 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创作的基础。以《剪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立于综合实践活动“人与社会”维度, 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深厚内涵, 热爱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美德, 增长知识和技能, 完善自身, 立足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参观, 使孩子们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艺术之一, 了解其历史及文化底蕴, 增强孩子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提高学生美的欣赏与创造力。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剪纸创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协作精神。
4.让学生展示作品, 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传扬民族文化。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 学习剪纸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窗花的设计创作中体现线条的变化。
【活动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上网收集关于剪纸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调查了解剪纸的意义, 寻找剪纸的图片及介绍和应用, 欣赏剪纸的艺术作品。
建立活动小组, 选好组长, 落实分工, 明确各自任务。
准备工具:彩纸, 小剪刀, 胶水, 铅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老师现在用一张纸, 给你们变个魔术, 看看变出什么? (教师进行演示剪纸)
出示课题:走进民间艺术的瑰宝--剪纸。
欣赏各种剪纸的艺术作品。
二、剪纸知识
看了这些剪纸, 你们有了解到剪纸的哪些知识?你们对什么方面最感兴趣呢?上节课老师叫大家收集了有关剪纸的资料, 现在请各小组用2分钟时间把资料整理好并由小组长代表发言。四个小组按照以下顺序回答问题。
生1:剪纸的概述。
(教师通过ppt归纳明确:剪纸俗称窗花, 又叫刻纸或剪画。它们的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子, 有的用刻刀, 虽然工具有别, 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 人们统称为剪纸。它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生2: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通过ppt归纳明确:剪纸的工具包括剪刀、刻刀、蜡盘。剪纸材料为普通的大红纸、蜡光纸、宣纸等。)
生3:剪纸的技法和种类
(教师通过ppt归纳明确:剪纸按照技法可以分为1.阳刻剪纸;2.阴刻剪纸;3.阴刻与阳刻结合。而按照种类则可以分为:第一类, 单色剪纸;第二类:复色剪纸, 又称为彩色剪纸。)
生4:剪纸的制作步骤
(教师通过ppt归纳明确:剪纸的制作步骤包括a.起稿, b.剪制, c.剪纸的线条处理怎样组织好它的结构线。)
三、剪剪试试
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剪纸,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讨论, 尝试剪制) (教师板书:对称, 对折, 画稿, 剪制)
师:尝试剪制结果是什么?
生1:用对折的方法做出来的。
生2:用折叠法来制作的。
……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 看下一幅图 (蝴蝶) , 按照刚才的三个步, 动手在红纸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这个蝴蝶的图形。老师将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
体会设计思路:
师:人的智慧是无尽的, 简单的事物里往往蕴涵着不平凡, 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不同的几种折法剪出美丽的蝴蝶?
师:小结:窗花剪法的步骤, 特别注意什么。
四、展示交流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析, 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作品的对称轴。 (这是对折两次剪出的两只蝴蝶, 这是对折这一次得出的一只蝴蝶。)
师:1.你觉得自己剪出的图形独特吗?
2.谁的作品设计得漂亮?为什么?
3.欣赏名师剪纸蝴蝶的作品。
五、小结
师:同学们,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同桌交流
2.全班内交流
3.教师补充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 就可以随心所欲、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自然中的万事万物, 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实践创作中一定能够剪出许许多多更优秀的作品, 让我们拭目以待。
【活动任务】
利用你手中的剪刀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送给整日为你操劳的父母, 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 好吗?
【活动反思】
【民间剪纸教学】推荐阅读:
民间艺术双喜剪纸教学案例08-18
云南民间剪纸介绍08-14
民间剪纸艺术教案11-26
民间剪纸艺术调查报告11-01
剪纸故事教学设计08-29
走近剪纸教学设计09-10
剪纸教案教学评价总结10-16
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11-01
剪纸教学计划20111-15
《窗花剪纸—蝴蝶》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