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2024-10-22

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精选14篇)

1.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篇一

对工作创新的一点思考

●汪延明

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的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部队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工作有无创新,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工作进程,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领导干部工作创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除思想认识、精神状态等因素外,如何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推进工作创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盯着问题做工作,是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问题的单位是不存在的。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其单位也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况且,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破除讲问题砸“牌子”,亮家丑丢“面子”,揭短处失“位子”的思想,查找问题不仅标准高,而且要求严,态度实,敢较真。再就是查找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工作中究竟哪项比较薄弱,哪个单位比较薄弱,问题到底在哪里,应有分析和思考。尤其在成绩面前,不能只从一个角度、一个方向去看,以偏概全。要善于从成绩中看到问题,能够小中见大,抓住“苗头”。问题大多是通过具体的、多样的、繁杂的现象反映出来的,开始总是萌芽状的、潜在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能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抓准问题。当然,作为领导干部,不可能对部队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及时发现、紧紧盯着,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但领导干部至少对这样几个问题不应疏忽:一是关乎全局的倾向性问题;二是关乎部队根本性、长远性建设的问题;三是关乎部队当前建设的潜在性问题。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以政治责任感来对待,并将其当作工作的突破口,这样工作就会有所创新。

善于在深知上情、熟知下情、真知“行”情的结合点上做工作,是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运用新的方法,开启新的途径,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实现创新的目的,须深知上情、熟知下情、真知“行”情,在三者结合点上下功夫。因为,上级的指示精神是我们工作创新的依据,下面的情况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依托,“行”情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了解面上某项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影响这三者结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有的同志把照搬照抄上级指示与对待上级态度划等号,认为照搬上级精神是对上级尊重、执行指示不折不扣的体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看上去执行上级指示“不走样”,实际上是“走了神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的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的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因此,执行上级指示关键是与本单位情况相结合,否则不可能有创新。二是上级指示“满”与下级执行“难”的问题。目下,基层有些同志反映现在上级的指示不仅多,而且非常具体,“照此办理”就行了。这里需要明确,创新要有主动权,要有时间和空间,要有自己的思路和特色。如果一说落实上级指示就干扰本单位工作的整体思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就不可能创新。三是吸取别人经验与提高创新质量的问题。虽然各单位情况不尽相同,但有相通的地方,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避免或少走弯路。牛顿说自己能够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每个人、每个集体的成功都免不了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善于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是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江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应把握几个重要环节:一是搞清部队建设的外部环境、内在要求和工作对象的新变化,形成工作的预见性思路。比如,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研究它对国内、尤其是军队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当国家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时,要及时研究它对军队可能提出哪些新要求;当社会上出现某种思潮时,要及时研究它对军队带来的新问题,等等。这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缺乏正确认识,在分析新的形势和环境的影响时,看不到它的双重性特点,只讲消极的、不讲积极的,只讲负面的、不讲正面的,只“堵”不 “疏”。一般说来,新的形势和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又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它为部队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二是着眼于对部队实施更有效的指导,形成工作的可操作性思路。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就要对部队分门别类,实施单个的具体的指导,克服上下一般粗、盲目瞎抓、越位代抓而造成的忙乱现象。部队问题是多方面的,不同单位也不尽同,笔者以为,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并能巩固住,就是一种进步。三是在求真求新的着力点上,形成工作的科学性思路。我们讲科学思路,就要有科学头脑,在研究分析具体事物的诸矛盾中,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一些单位政治工作薄弱,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地方一些单位的做法,实行政治干部授课资格认定制度,就是说注重在机制上解决问题。还要多用科学手段。好的工作思路需要借助好的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为官兵所青睐,借助于这些载体进行工作创新,必然会取得更佳效果。

2.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篇二

对中职电梯专业学生而言,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第一, 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 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制订新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加强实训,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 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适当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进行微调, 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第三, 对现有教学设备的灵活运用, 可以逐步贯穿于教学之中, 将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改造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我校自2009年开办电梯专业, 并与南宁市一家电梯公司结成校企共建单位, 学校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人才, 企业以设备和技术优势, 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随着09届电梯班学生陆续顶岗实习, 我们也收到了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 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气原理图, 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 不能根据电气图纸理解电梯控制原理, 也不能根据图纸的逻辑关系进行故障判断。

2.对土建以及机械装配图, 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 无法根据井道平面布置图和安装图进行正确的装配。

3.动手能力较弱。由于电梯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既需要电器方面的知识和机械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学习微电子方面的知识, 才能满足从事电梯行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时有较宽泛的知识面与较高的综合素质, 若他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则对将来从事电梯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为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和电梯有关的专业书:包括计算机和机械方面, 其中计算机方面有“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的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单片机技术”。机械方面则有“电梯的安装与维修”、“电梯的运行与维护”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 可减小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 学生扩展自己的视野, 了解新技术的动向。

在电梯技术中, 电学部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有“电机拖动与原理”、“电工基础”、“电工原理”、“电子线路”、“光电学”、“电磁学”、“电子元件与测量”, 学习相关资料后, 对电的了解就比较深入了。实际上,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若想让学生对电梯专业知识感兴趣, 有学习的动力, 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 并且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形成多个与现实工作环境相匹配的学习情境, 其中每个工作情景又包含了数门课中的数个知识点, 学生通过完成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 掌握电梯知识。

在电梯学习中, 电梯的安装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通过安装, 可系统地学习电梯的各个方面, 加深对电梯部件安装尺寸的了解。在学校里, 虽然不能亲身参与电梯的安装, 但可以通过到电梯安装现场进行参观, 或请电梯工程师来培训, 让学生了解电梯安装流程, 让学生了解电梯机械部件的结构、安装尺寸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规范, 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电气方面的学习中, 电梯电气原理图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能够通读并且理解其原理。学生应该从简单的电梯控制电路图开始学习, 现在的电路图通常都会用拼音缩写来标示上面的电气部件。具体可先让学生将所有符号的意思翻译过来, 自己标注在电梯电气原理图上, 帮助学生了解电气图的结构, 因为里面所有的符号都过了一遍, 即使对电气图不是很了解, 但要找某一个符号时, 还是可以很快地从图纸中找到。接下来就是理解并分析电气逻辑原理。电梯的电气原理图是按照其功能分为一个个区域的, 学生初学时很不习惯, 有时要在不同区域内找相联系的电气部件, 这时学生应独立思考, 完成这样一过程。学生在学习电梯原理图时, 可以将图纸分区域来分析, 比如主机电路和电源电路是一个, 电梯安全回路是一个, 电梯楼层控制电路又是一个……学习时, 不能懒惰, 要自己动手画每一个区域的电路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不是单单照着, 而是要理解每一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区域之间的关联, 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电梯电气原理图。电梯95%的故障都发生在电路图能看到的地方, 很好地理解电气原理图, 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多看, 多思考是学习电梯的主要途径。

3.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篇三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两者之争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无法回避的。只有先找到二者之间和平共处的位置,才能让学校有目标的快速发展。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学习效率低下的、片面注重知识点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的、并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大则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二者从涵义上看似乎是水火不相容、完全相对的概念。如果说应试教育是对前几十年甚至包括现在部分教育的概括,这个并不准确。教育本来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应试教育也是提高人的素质,接受应试教育的人也接受了勇敢教育、诚实教育、道德教育。但为什么应试教育遭到那么多的批评?一言以蔽之: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绝对化、模式化、答案标准化,让分数压倒一切,从而漠视了生命教育,漠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许多应该做的事变成了走过场。应试教育并不是坏事,是许多人对它不了解。素质教育正是改变应试教育那些有名无实的做法,即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是对应试教育忽视的地方加以修正,而不是否定抓紧学业和反对考试等等。更何况国家选拔取才是不可能改变考试这种模式的。

那么学校要做到的就是适应现实,一方面改进不当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对学业的追求。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学生更应该把精力、时间放在学业上,培养他们的考试能力和素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考试,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人文传承和知识授受的关系

就人文传承和知识授受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校和老师都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就是人文传承,尤其是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更应如此。而在实际中怎样呢?社会上有句形象的话,学校是加工厂,老师是操作工,学生是生产线上的加工品。学校简单化为提供教与学的场地,老师则成了课本的宣读者,学生就在题海中游泳。在知识授受中,学校,老师,学生将各自承担什么责任,扮演何种角色要分清辨明。学校是提供学习设施、创建校园文化、创造文化氛围的承担者,老师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人生成才的积极建议者、引导者;学生不但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创建的积极参与者。三者互相结合,共同完成人文传承。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在台上讲四十分钟的课,在课余时间需要花几个四十分钟的时间。现在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忽视科研,一是工作负担重,没有精力去从事教学研究;二是作为检验教师的标准是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不是科研成果;三是资料不足和信息不便。有的老师醉心于发表文章,不注重教学,在科研方面存在几种问题,一是为科研而科研,一是为职称或岗位聘任而科研,再就是不合学校实际的科研,这样的科研有多大的含金量呢?这还是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只有在不断地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汲取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以及学科建设的最新成就,才能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凡是教学能力日渐提高,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都是善于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钻研的、善于分析归纳的。可以说,只有一边从事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研究,才能超越感性、片面、局部等方面的限制,从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审视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科学地自觉地从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出发,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成为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

4.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篇四

从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可以为我们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赢得人民群众的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根基是警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基本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理解的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以现代信息传播为手段,以建立互利合作的人民群众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是以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为依托的形象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不仅是活跃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新警察公众行为与警察文化的方针与实践。

一、塑造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运作的起点和前提,而警察文化对于塑造警察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警察文化决定着警察形象

警察代表国家履行对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群体的特定性,必然会产生出警察的职业文化现象。警察文化有着自身强烈的职业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取向,是警察特有的思想、道德、精神、作风、意志、品质、气质、风格、仪表等方面的总和。我们的警察文化产生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是随着警察队伍的建立、成长、壮大和公安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警察文化深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代代承传、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固有的文化糟粕也会随波沉浮、绵延不绝。像对群众“冷、硬、横、推、拖”、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衙门作风,就是一种封建主义糟粕文化的残余。少数民警举止不雅、满嘴脏话、动手动脚、赌博酗酒、不讲社会公德,等等,更是一种粗俗市井文化的表现。当前还有一种现象,在队伍中、工作中称兄道弟,热衷于庸俗化。糟粕文化具有很强的消极影响,只要它存在,就要释放出能量。在现实中存在着带有职业特点的、迎合糟粕文化的顽固陋习,虽经反复教育整顿也难以根绝。有人说“警察可爱可敬又可恨”,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警察真是可敬可爱,几天几夜连续奋战,这种奉献精神值得赞扬和尊敬;但在执行职务时往往又有可恨的那一点,冷、硬、横、推、拖,举止不端。这说明警察的整体形象还不适应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我们在文化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

富有时代精神的警察形象应该是:面对种种邪恶,就必须具有刚毅果敢、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就必须具有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执法如山的品德;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具有爱民如父母、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热忱,等等。因此,我局在筹备北京警察博物馆时,专门铸造了一尊“警魂柱”,就是要把警察这些崇高的品质,形象直观地塑造出来:魂似利箭,刺穿邪恶;魂似盾牌,保护人民;魂似獬豸,公正不阿;魂似凤凰涅槃,勇于献身。

(二)警察文化在塑造警察形象中的作用

第一,警察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要通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严整的警容风纪体现出来,其内在动力就是我们提倡的警察文化,它可以对民警队伍树立良好形象给予明确的导向。这种导向还能拉近民警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进而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公安机关是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行政管理,在管理中限制和约束是必然存在的,甚至会产生矛盾和对抗的情况。一方面我们要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把管理当作服务去运作;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警察公共关系,增强与人民群众的亲和力,把社会舆论向有利于管理和服务的方向引导,真正使我们的队伍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例如,首都警官合唱团坚持走进校园、走入社区、走出国门,这个影响力不可低估。合唱团到德国去演出,德国人羡慕不已,说想不到中国的警察有这样的文化修养,有这样漂亮的警姿,这种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警察职业本身的范围。我们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密切和群众的关系,改善在社会上的形象,使全社会更加理解、关心、支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第二,警察文化具有教育作用。思想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是外在形式的内部本质。警察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或者说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警察文化的形式深入下去,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大家都能体会到,如果思想教育只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地讲空洞的大道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会使民警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永恒的,这一点不能动摇。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实实在在,易于为广大民警所接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警察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深刻和丰富,更易为广大民警所接受,也就能有效地占领民警的思想阵地,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民警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三,警察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警察文化具有的同化作用和融合作用,能够有效地沟通民警的思想和感情,使他们对警察的价值取向等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例如,在公务员体系中,在政府的各部门中,能够做到24小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而且信息高速传递和反馈的,要首推警察部门。我们有一套从上到下以一贯之的运转体系和全天候的工作秩序、工作规律,这既是我们特有的职业特点,也是我们特有的文化特点,是一种职业养成。凡是警察文化开展得好的单位,广大民警更具有“团队精神”,缓解因紧张、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劳,队伍中也会培养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正气。这样就有利于民警产生对警察职业的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激发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使公安队伍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警察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说到底,体现在每个民警身上。警察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它以一种间接影响的方式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广大民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与警察文化的要求趋向一致,有效地提高民警的精神境界,把接受组织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约束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由于这种浓厚的警察文化氛围逐步渗透并植根于民警的思想深处,因此会产生无形的强制作用和规范作用,而且更加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讲,文化的约束作用、习惯养成的作用要强于行政命令的方式,或者说行政命令的方式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首都警察的人文素质、整体形象不仅要与世界接轨,而且要争创一流,这就更需要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我们继承首都公安优秀文化遗产,还要求我们要大胆进行文化创新。要努力纠正对警察文化片面性和表面化的理解,把警察文化从“吹拉弹唱”的浅层次提升到塑造警察形象、推进警察公共关系的深层次上来。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就是把警察形象警察文化信息科学地、系统地和艺术地传播给人民群众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个文化运作过程

要塑造警察形象,更要将良好的警察形象传播给人民群众。警察公共关系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传播方式,开展不同层次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我们认为,按照信息传播的功能,一般有三个层次:

(一)传递信息,知晓层次的传播知晓权的满足是人民群众产生信任的前提。

公安机关要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信任,进而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首先就要让人民群众了解警察,了解公安机关。因此,知晓层次的信息传播主要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把公安机关自身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目标和成就等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经常有计划地、及时地向人民群众传递有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最新消息,或拍摄有关公安工作的影视专题片。

2002年的“警察开放日”是一个了解日,是一个咨询日,我们的基本目的是让各界群众深入警营、了解公安机关。很多单位用展板、实物等形式向群众全面介绍队伍建设、严打整治和科技强警所取得的成果,现场教授使用安全防范技术,演示警务装备和警务技能,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我局展示的各种警用枪支、特警的特殊装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心理测试仪等现代化警用车辆和装备,让到场的群众大感“新奇”,大呼“过瘾”。刑侦总队的特警展示和警犬表演成为公园内的一个热点,为便于群众了解,他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许多群众对特警“一招制敌”的擒拿功夫拍手称好。他们表示:以前对警察确实有误解,觉得警察都是高嗓门、冷面孔,今天大开眼界,感觉与警察距离更近了,警察也变得更亲切了。

(二)影响和改变态度层次的传播

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比较持久的主观意向。基于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和感知,人们会对警察持有某种态度,这种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是否与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所以,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态度就成了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共关系的传播作用,公安机关可以不断对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传递,用来自警方的各种有利信息去覆盖人民群众已有的不利信息,对警察产生新的印象,并产生兴趣和好感,改变以前可能对警察持有的冷漠或消极态度,使社会各界都对公安机关抱有积极认同的态度。可以说,转变态度的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在2002年3月8日北京警察文化节开幕式上,我局向社会推出了精心设计的“北京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卡通化,就是一个新的有利的形象信息。以往,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大都威严、严肃,缺乏亲和力。新卡通形象既体现首都警察的时代精神和工作特征,又具亲和力,在略带夸张的形式下体现警察性格:刚毅、敏捷、热情。

卡通形象的推出得到社会认可后,我们及时用卡通形象规范民警提示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新民警提示牌共13种,由卡通警察形象的图案和一句通俗亲切、朗朗上口的中英文提示语组成,上面明显地写有报警电话。小小一张纸,图案轻松活泼,警示功能、报警功能一应俱全。亲切的提示语就像有一位和左右邻居、大妈大爷非常熟悉的社区民警,站在旁边和您拉家常,好像一下子拉近了警察和百姓的距离。实际上,这种感受上的变化,正是推出卡通警察形象的初衷。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现在警民关系发生的本质变化,那就是从过去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转变到现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三)引导人民群众行为层次的传播

改变态度是为了影响行为。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公共关系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态度,目的还在于促使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进而付诸我们所期望的行动。然而,在态度和行为之间还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如需要、动机、外部环境的压力等,都将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行为最终实施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警察公共关系来予以启发和引导。

以“警民携手,确保十六大绝对安全”,“共建安全稳定之都”为主题的“警察开放日”不仅是了解日,咨询日,更是一个体验日、一个理解日、一个发动日。在开幕式上,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长期支持公安工作并因此获得中国范长江新闻奖的北京电视台记者徐韬同志“北京市公安局荣誉人民警察”称号,这也是我局的一个首创,之后将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凡对我局公安工作、队伍建设有重大贡献,并获得国家级奖项或相关国际奖项的,都可以得到这一荣誉。当天,刑侦、治安、交通、消防等主要警种和市局各职能部门,在公园内分30个区域,开展了包括展板展示、咨询服务、警民互动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防爆安检处让群众试穿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让群众亲身体验防爆安检工作的危险和艰苦,以及作为一名处臵涉爆现场的防爆安检民警所应具备的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脱下排爆服后,很多群众都满头大汗,他们非常感慨地说:“警察太辛苦了!刚穿一会儿,就热得受不了,不仅热,而且危险,我们以后要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工作。”在装备展区,穿着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警服的民警们大受欢迎,要求和他们合影的群众排起了长队。公交分局将两辆公交车开进活动现场,由反扒侦查员现身说法介绍反扒绝招,边演示、边讲解在公交车上如何防盗,还现场发还了40多位市民近期被盗的4万余元。

开放日下午的活动以警察礼仪大赛决赛为重点。警察礼仪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是塑造警察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获得理解和支持的基本条件。2002年以来,北京市局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民警礼仪规范》指导民警在各种场合下的警容仪表、言谈举止。礼仪大赛决赛中,来自各单位的15名民警通过小品、相声、时装表演等形式,结合现场演示、情景模拟,展示了人民警察在日常执法、窗口服务等警务工作中应有的职业礼仪风范。现场的外国朋友、居委会干部、礼仪专家都认为,大赛组织得有品位、有内容、有分量,对提升良好的警察形象,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5.对绩效分层管理的一点思考 篇五

首先,这两大绩效管理工具都强调战略导向,要求所有员工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及健康发展开展工作,相应的,各岗位所承担的关键业绩指标都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与细化。但中国大多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性与管理规范性较差,企业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常常不知道各岗位,特别是一些基层岗位,应设置哪些指标才能实现与战略发展目标的结合,即使确定了几个指标,也常常疑虑指标的适用性与代表性。

其次,关键业绩指标思想要求考核不能面面俱到,应给每个岗位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但企业发展要求员工全面承担岗位责任,员工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做或没做到位,都可能会对企业运营效率与发展产生影响。国内企业员工职业素养不理想,考核指标覆盖的工作,员工关注程度可能会高,考核指标没有覆盖的工作,员工关注程度可能会低。如何平衡关键业绩指标代表性与岗位工作全面性的关系是困扰管理人员的问题之一。

关键业绩指标与平衡计分卡是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绩效管理体系的有力理论武器,但上述两种困惑正在影响着它们作用发挥,也使企业管理人员对其适用性产生了疑虑。作为一名专业管理顾问,基于多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及管理咨询经验,笔者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一点思考。

1、不论是关键业绩指标还是平衡计分卡都只是一种管理工具。工具因时而用,因事而变,不能使人成为工具的奴隶。

2、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组织中各层级所负的责任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千差万别,必须根据各层次特点选择适合的绩效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

3、对总经理的考核实际上是考核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及发展能力。中国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成长期或成长前期。经济指标(利润额或投资回报率)应在总经理考核中占有较大权重,

另外,结构调整性指标应列入对总经理考核。如员工结构(特别是中高层干部队伍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或下属子公司发展结构等应是总经理考核的关注点。结构调整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也将极大影响公司长期发展与经济效益。对总经理考核关键是抓目标、抓导向。即要实现公司当年经济效益,又要引导公司走向健康与成长。总经理考核一般由董事会组织,有些考核指标可能不宜公开,以免引起部分员工心理失衡。

4、分管重要职能的高层绩效指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总经理所承担的、与分管职能有关指标的分解;二是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分管职能应做哪些结构性调整,从而设置相应指标。高层绩效管理应强调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持,因为公司是在以总经理为核心的高层团队集体领导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

5、中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领导一个团队落实部门职责,其绩效指标主要来自二个方面。首先,中层需要落实分管副总所承担的与本部门有关的指标;其次,部门主要责任应纳入中层管理者考核范围。鉴于很多公司在规范组织结构时对部门职责进行了分析与明确,中层管理者第二类绩效指标可由部门职责文件中得到。中层绩效管理应强调上级要求与部门职责的落实。

6、基层岗位不应再设置关键业绩指标,而以岗位责任落实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细节决定成败,基层岗位工作细节很多,不是几个关键业绩指标可含盖的。如果硬性设置几个关键业绩指标,反而是对基层员工工作的一种误导。为了能够对基层岗位责任落实进行考核,科学规范岗位工作标准的建立是前提,而这也是很多公司管理上的空白点。很多企业虽然形成了岗位职责或职务说明书,但没有建立岗位工作标准,员工只是大体上知道做什么,但并不明确应做到什么样才符合岗位要求。做好做不好全看个人自觉与意识。缺乏岗位工作标准是很多企业执行力差、运营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6.对民建思想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六

对民建思想建设的一点思考

作者:民建扬州市委 周岚民建一路走来,不觉已60年峥嵘岁月。风风雨雨60载,是与中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60载,更是与中共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60载。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我们面临着一个更为开放的世界格局,我国政治趋向、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思想变革的多样化,生活价值的个性化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大课题。同样,作为参政党的民建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强化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建设问题,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民建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会员整体素质的中心环节,是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值此民建成立60周年之际,我就民建的思想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无形的思想是具体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意识保持正确的方向。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项具体的工作。

首先,要注重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对会员思想的影响,把握会员的思想脉搏,寻求解决思想问题的办法。政党制度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重点。要对会员进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的影响和侵蚀;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确保全会在任何时候,不仅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而且在遇到风浪和考验的时刻,都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究其实质,就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把解决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会员心上,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能被动,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要把功夫花在平时,注重日积月累,切忌临时抱佛脚。在重大的事件和问题出现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原则,要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主动关心会员的疾苦,帮助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困难。把工作做到会员心上,更体现在帮助高层次的会员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协助会员利用自身的本领实现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愿望,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要根据会员的特长,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参与到研究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去,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展示他们的政治智慧。通过这些服务活动,使他们的真才实学、独到见解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再次,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工作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会的领导,要做到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智慧,具有较强的合作共事能力;不仅要当旗帜性代表人物,也要抓好会务,成为领导集体的核心,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程序,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提倡奉献精神、淡薄名利、勤政敬业;熟悉工作规则、办事程序,增进班子团结、抓好制度建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吃苦和奉献的岗位上,做到安心、用心、公心、尽心、舒心,用大家的团队精神,推动会的工作。对广大会员特别是新会员,要进行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学习培训,进行形势教育,国情教育、近现代历史、民建历史、民建章程的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加入组织,在组织里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要求大家认识国情,树立正确的民主观,继承民建前辈优良传统,自觉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有实权有实职的会员,要求做到不辜负党和会组织的重托,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政不是为了“当官”,是做公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在新的岗位上,真诚接受单位党委的领导,努力提高政治理论、行政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增长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领导才干,养成对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的能力;坚持民主团结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廉政,耐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敢于负责、善于负责,以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

最后,要把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和参政党理论建设、参政议政工作以及基层组织工作等联系起来,各级组织应有明确的短、中、远期思想教育的计划,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定期召开学习活动,推动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会员以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专题研讨、集中讲座、培训活动等,创造会内民主和谐、兼听博纳的气氛,畅通交换意见、沟通信息的渠道。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宣传工作密切结合,宣传报道、学习材料、信息交流要及时,以满足基层会员学习交流的需要。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政治素养好,热心会务工作、踏实肯干的同志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支持和鼓励他们施展才能,积累经验,研究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面对新阶段和新形势,民建思想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思想建设必须遵循“既继承又发展,既务实又创新”的工作方针,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主旋律,结合自身实际,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使思想建设工作提高水平,跟上形势,贴近实际,深入人心,在解决民建成员的思想问题中收到实效。

一、要突出思想教育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基层骨干队伍的思想教育是民建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强化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尽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真正担当起领导全体会员进行思想建设的任务。要加强对新会员的教育,提高对会章、会史及优良传统的认识,明确民建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入会,积极参加会的各项活动。

二、要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民建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了基本理论、指导思想、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理想信念、形式任务教育等共性以外,主要应针对参政党的特点进行持续性和阶段性思想教育。

1.要注重政治理论建设。一定的政治理论建设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党需要理论,理论的成熟与政党成熟成正比例关系。参政党政治建设的程度如何,决定其参政作用的大小。

2.要认真搞好政治理论教育,强化“立会为公,参政为民”观念,不断提高民建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使广大会员进一步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更加自觉地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抵制“政治多元化”、“政党轮替”等错误思潮的影响,承担起自己应尽的历史责任。

3.要抓好继承优良传统教育。民建在与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主要包括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传统,爱国主义的传统,民主科学与求实的传统以及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传统。继承这些优良传统,并且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我们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

4.要重视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经常性思想教育是民建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将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会员感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针对民主党派成员大多分散在各个单位,成员之间直接联系机会不多,组织结构松散等特点,以日常活动为载体,并结合会员先进事迹和参政议政经验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三、要活跃思想教育形式。积极探索思想建设的途径和方式,使思想建设逐步达到正常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要有目的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理论研讨会、读书活动、培训班等方式,将思想教育工作融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办好民建内部刊物,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并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民建参政议政的宣传力度。要发挥信息高速公路资源巨大和传播广泛的作用,利用网站,扩大自身影响。

四、搞好思想教育与会务工作的结合。

1.务虚与务实相结合,虚务实做。民主党派工作很多都是软指标,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举,既有数量,又确保质量。

2.思想工作与组织建设相结合。组织建设是做好思想建设的保障,组织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大量的组织工作中去。

3.思想建设与参政议政相结合。通过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转化会员对多党合作的认识,开拓视野,集思广益,鼓励他们在参政党政治理论和政党机制建设方面提出见解,以促进参政党思想建设。

4.思想建设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将开展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作为思想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场所。

5.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制度建设是民建进行思想建设必不可少的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把矛盾遏制在萌芽阶段,为思想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7.对“大数据”应用的一点思考 篇七

其实行业在数据上的利用和开发由来已久, 只不过侧重点都集中在能源管理方面。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 自项目接管伊始, 能源消耗统计、设备设施运行、维修、保养记录、测温记录等等一系列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数据均详细存档备案, 并建立动态数据监管机制, 定期进行能耗和设备故障统计分析。事实证明, 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设备数据”, 为我们在日后管理中的降低能耗、节能改造、故障维修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支持。但这仅仅是局限在量化管理的数据分析, 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些非量化、并不直观的数据, 比如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目前, 包括第三方公司在内的客户满意度统计调查, 个人觉得对数据的应用和开发都不够彻底。第三方公司对于行业的了解以及调查内容与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契合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企业在数据采集阶段的样本量, 样本代表性和典型性需要甄别和确定, 这是影响后续调查工作和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关键前提。其次数据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满意与否、满意度指数升降, 影响满意度指标的原因方面。我们还可以试着通过数据开展如下研究, 比如:

■对某一项指标满意或不满意的客户群体特征是什么?

■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对满意度测评结果影响有多大?

■哪些指标的不满意程度与物业费的收缴关联度较高?

■项目物业管理费的收费标准与客户满意度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不同项目之间的满意度指数与项目人员薪酬之间的关系?

……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 准确度与样本量有很大关系, 相比银行业的大数据, 一般物业服务企业所掌握的客户数据也只能算是小数据, 但其价值不容忽视。也许不久之后, 就会有机构研究建立起物业服务满意与经营效益的数学关系模型, 当然这需要极为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统计科学为依托。

作为普通从业者,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数据分析开始。比如统计所有欠费业主的信息包括原因、客户知识、行业背景等, 并与客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对比, 试着找出哪些是影响客户体验和评价的关键因素, 进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升。同时尝试着总结出影响客户判断的敏感指标, 找出指标背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人还是技术, 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模式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8.对中学语文的一点思考 篇八

语文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解析即为语言和文学,其正确性较早即已经被大量研究实践所证明,已成为定论,无人会再对此进行置疑。当前,在全球教育领先的国家与地区当中,如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十分重视本国的母语文学教育,并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来进行学习。而在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当中,语文即为语言和文学,作为一种常识性的理念,也同样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师范大学中文系,即为中国语言文学系。

但是,在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对于中小学语文的认知方面,并不认可语文即为语言和文学此一常识性认知,并将此认知视为违背传统理念的片面看法,而“什么才是语文”这一常识性问题,竟然成为了困惑了我国教育界50余年的难题。众多的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与学者所诠释的“什么才是语文”,大多背离于人们的常识性的认知,并不乏失实之处。

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传统,但是,由于在历代封建王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将儒学置于社会教育的最高地位,而无一例外的都会对文学进行边缘化,而《诗经》作为自西汉以来至清代末期,一直是我国2000余年的儒学重要教材,《诗经》仅仅是自隋唐“开科取士”以后古代科举的入仕之书、以及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之书,其自身作为文学作品的知识性与艺术性,大都被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所歪曲。《诗经》之所以被奉为我国长期的儒学教育教材,正是佐证了我国在古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教育传统。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发展的影响下,废止“以儒入仕”的科举制度,由“效法西洋教育”的现代学校取代了私塾教育,意味着我国开始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在当时,源自于西方近现代教育的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正是完全学习西方教育的产物。由于传统的封建教育当中,多只是注重于儒学的学习,近现代教育课程当中的化学、美术、生物、音乐等多元化的课程,都是古代封建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由西方引进现代化的教育,从编定教学大纲,学科设置、教材内容,都有着学习西方教育的厚重痕迹,所以在当时能够较快的使得我国教育与世界接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统儒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核心道德,其目标为科举入仕,所设置的是近似于文科综合课。现今,在“国学”教育兴起的背景下,许多学者提倡以《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蒙学”知识作为当代语文教育的基础教材。

其次,是基于现实的原因。上个世纪曾进行过两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改革:50—70年代初期为第一阶段,其主流的教育理念为,语文应具有宣传教育的使命,是传播思想政治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当时的语文课也异变成为了政治教育课。例如在60—70年代初期的中学语文课程当中有鲁迅的多篇短篇小说,名义上是文学课,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其实质是政治教育课,《呐喊》当中的人物都被政治化的划分成不同的政治面貌,泛政治化下的文学作品,也异变成政治文章,从而与作为文学作品的《呐喊》的思想意识相去甚远。这是由于在当时“阶级斗争生活化”的特殊的年代所造成的问题。

70年代末期—当代为第二阶段,其主流的教育理念为:确定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当时教育界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工具论。而在70年代早期及之前更早的时代,将语文泛政治化,其中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存续了语言教育。当工具论开始发展起来时,由于文革的开始,工具论被废止。因此在60年代—70年代初,工具论的主流理念地位并未能完全树立起来。直至70年代末,语文教育开始蓬勃发展,才将工具论正式确立为语文教育的主流理念。当时的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倡导开展“人文性的语文教育”的思想意识发展大讨论,对于语文教育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语言作为一门科学,也有其整体性的系统。其自身具有的特质,完全不同于理科学科所具有的特质。当然作为一门科学,其也会有自身的科学规律性。中文作为中国及全球华人共同的母语,同时也是全球应用人数最为广泛的语种,不容置疑的是其所具有的科学规律性。而对于当代的公民而言,应用母语不能仅依据自身的感觉,应该客观的来认知母语所存在的科学规律性,明确如何应用母语才能体现出其正确性。

9.对当前干部考核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篇九

干部日常考核,是发现优秀干部,教育后进干部的重要手段,是我党持续执政的基础。当前的干部考核办法已沿用多年,存在着考核标准笼统、范围狭窄、结果运用不够等问题。在新时期要做好干部考核工作,就必须细化考核的标准,扩大考核的范围,改进考核的方法并增强考核的透明度。

存在的问题:

1.民主测评考核标准笼统。民主测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项内容每项内容,分为优、良、差三个等次。“综合评价”栏作为干部的评价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但在评定干部的评价结果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使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项内容与“综合评价”缺乏一个准确与客观紧密相联的评价标准。这就让民主测评容易产生三种考核失真失实的可能。一是参与测评人员大多凭主观印象判断缺乏说服力和事实根据。二是对测评持不负责的态度随意地做出评价使测评结果缺乏真实性。三是掺杂个人因素作出与实际不符甚至相反的评价严重影响民主测评的客观公正性。

2.考核的范围过于狭窄。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的范围过于狭窄。现行的干部考核范围仅仅涉及干部的工作圈而对干部八小时工作以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考核甚少对一些群众反映的干部工作圈以外的问题有时甚至以“个人私事”为由不予调查和核实。殊不知许多干部在工作上表现非常优秀、突出却因为在生活圈和社交圈上出了问题而又没有得到及时地监督纠正,使这些干部在歧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也损害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忽视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调查考核其危害性在最近几年查处的众多大案要案中已屡见不鲜。

3.考核方法呆板、陈旧。当前考核方法已沿用多年,对现代科学的企业考核方式引入较少,缺乏对日常工作考核的积累。平时不算帐,年底算总账,难免会出现以干部的近期工作成绩作为定期或考核依据的“近因效应”,以及因被考核者的某一时的言行影响定期或考核评判的“晕轮效应”,从而导致凭印象、凭记忆定论。从干部管理的角度看,忽视平时的动态考核,就不能及时掌握每个干部的工作绩效情况和思想变化过程,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部管理的措施,同时使一些同志的缺点和错误日积月累,由小变大,最终对自身成长和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一是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被考核人。即使在反馈时也是过多顾虑被考核人的情绪,常常是优点讲得多,缺点提得少,干部对自己的缺点不能完全察觉,使考核达不到教育和提高干部的目的。二是没有完全将考核结果与奖优罚劣结合起来。主要是干部考核与干部使用、干部先进评选及干部日常考核与干部专项考核等结合不够紧密,使考核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意见建议:

一是扩大范围,强化立体化考核。既要搞好任职前等专项考核,又要搞好日常考核和考核,建立起长中短相结合的考察工作机制;既要坚持传统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形式,也要积极探索社会评议干部、民意调查等办法;既要注重上级、同级、下级的评价,又要重视广大基层群众的反映;既要重视八小时以内工作圈的考核,又要重视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服务圈的考核。

二是深入实际,进行动态考核。不能只呆在会议室谈谈话、做做测评,而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要通过定期到单位了解情况、参与工作监督、实地察访、重大事项跟踪考察、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活化考察形式。

三是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考核预告制度,考察组进点前应事先予以公告,在一定的范围内告知考察的对象、内容、目的、重点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使群众有一个思考酝酿的过程,以免仓促上阵,反映情况不充分。

四是要改进民主测评的方法。首先,要合理地确定民主测评的范围,防止范围过宽,造成参加测评人对测评对象不了解,出现随意投票的现象,使测评结果不真实。也要避免范围过窄,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被测评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和认可程度,使测评结果出现片面性。其次,对民主测评的结果,要认真、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不能盲目追求满意率,不能以票取人。

10.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十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近年来从事德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看法。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信息闭塞,环境寂寞,居住分散,相互间交流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玩特点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衣食无忧,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一)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读书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

给老师取绰号。

(三)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打扮,爱吃零食,宁可不吃饭,也要买小吃。很难做到拾金不昧。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不爱劳动。

(四)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只顾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人的感受,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五)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不足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三)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

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

2、改革德育教学形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寓教于乐。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领域,产生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1.对纪实摄影的一点思考 篇十一

我们所说的摄影,并不等同于照相,照相只是用照相机,力求曝光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可以是除技术以外,不加任何思考的去按动快门,而摄影却是可以通过一切可感光成像的媒介并加入自我意识和主观观念的一种带有艺术性的行为。在丘志杰所著的《摄影之后的摄影》一书中也说到,仅仅拍照还无法达到“摄影艺术”的台阶。

2、摄影与艺术

摄影评论家鲍昆先生在江苏省常州市影友座谈会上的一篇题为《从“美”的误区走出来》的讲话稿,在国内摄影界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我们仅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摄影是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摄影在纪实领域中,并不完全追求将自己升华为艺术形式,而是在坚持真实还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元素。摄影与艺术的关系也许永远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伪命题”。

二、摄影的本质是纪实

1、真实的纪录与还原

美国摄影家兰格说过“纪实摄影记录了我们时代的社会场景。它映照现在,为将来保留文献。它的焦点所在是人与人类的关系。它记录人在工作、战争、游戏中的举止,或他周围一天24小时的活动,季节的循环,或一个生命的长度。”广义地说,只要是见证了历史事件、风俗、文物、事态百相的摄影,都可归入纪实摄影,都有可能因为照片中的历史文化内容与经过时间的过滤作用而具备了“纪实”的特质。因此,任何一张照片都具备“纪实”的特质,摄影的本质就是真实的纪录与还原。

2、纪录与还原的意义

摄影在社会生活中,真实的纪录和还原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以及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的积淀,都可以用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真实的纪录是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

再从报道摄影来看,纪录的价值首先是传播信息,特别是视觉信息,就是使用图片来传达文字无法表达或很难表达的视觉信息。第二是印证。说明事件确实发生,而且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个“W”:时间、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和为什么。

摄影在生活、家庭中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和受欢迎的纪录方式,有人喜欢把自己所去过的地方纪录下来,有人喜欢纪录自己或是他人的生活或成长等等。而当翻出这些照片出来看的时候,总能回忆起当时的情节或是心情,从而与照片的内容产生共鸣。

3、带有艺术性的纪录与还原

单纯的纪录与还原是艺术吗?就笔者个人观点来看,用摄影纪录的过程,就带有艺术构思,因为按下快门,是在瞬间的思考之下进行的。比如如何构图,才能表现真实的场景?用什么技法才能让图片传递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拍摄《温斯顿•丘吉尔》的作者——国际摄影名家卡什,就为了拍摄出丘吉尔的坚毅和自信,而从丘吉尔的嘴里夺下了雪茄,这不是艺术行为又是什么呢?因此,纪实摄影也是完全可以上升到艺术的层面的,虽然严格来说,它不是艺术。

三、纪实摄影—永恒的魅力

1、纪实摄影魅力所在

纪实摄影中“纪”和“实”都是关键。“纪”就是记录,“实”就是真实。纪实摄影就有求真求实的目标和追求。“真实性”可以说是纪实摄影的生命和重要的评判标准。

纪实摄影的魅力首先表现在观赏价值,也就是说,优秀纪实摄影作品在形式上,是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能够让观者用最直接的方式与作者产生共鸣。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不仅能从画面中读出许多信息,还会引起观者的情绪波动,或是联想,或是思考。

其次是纪实图片的历史价值。作为历史见证,可以承前启后,引发思考,揭示某种真理。其实纪实摄影一直在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绪,照片年份越久,越发让人惆怅,越发有魅力。

最后是纪实图片的精神价值,对拍摄者而言,摄影家的目光永远是尖锐犀利的。纪实摄影家,需要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永远带给人们思考。这些思考永远比壮丽的山川要更加深刻,而它的魅力也永远比绚丽的景色要更加永恒。

2、纪实摄影的魅力延续

在数码时代使更多的人加入纪实摄影创作。纪实摄影对图片的质量要求,永远都不会排在第一位。数码相机,免去了传统胶片相机的许多麻烦。大容量的存储卡,可以让人们想拍多少,就拍多少。对纪实来说,快门按个不停,在现如今或许不再是件坏事情。数码相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圈子,其实无论他们拍些什么,拍摄的事物,永远是真实存在的,也一定都带有纪实元素。

数字信息的可复制性让经典的照片永世流传。现如今,一张照片若想永远长期保存已经不是难事了。数码时代,只要小心谨慎,不误操作,多留备份,你就可以将一张照片流传给后人或是他人。

综上所述,摄影不是一个固定的形态。真实纪录与还原是否能够上升到艺术的层次其实并不重要,摄影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摄影人要拍摄有价值有魅力的作品,这是一种责任。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就是生活之美,对现实生活的尊重会使纪实摄影作品更接近“真实”也会使作品拥有更浓烈的艺术气息。

[1]阿瑟.罗思坦.纪实摄影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对语文试卷评讲课的一点思考 篇十二

一、大胆下水, 与生挑战

都说语文老师, 写下水作文比较常见, 其实评讲试卷也应如此。每次拿到考试试题, 我都会亲自下水, 在不知道答案的前提下, 潇洒走一回。 (为试卷评讲做储备。) 这样, 教师通过下水做题, 与学生一样考试, 能及时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 试卷中的难点及易错点, 评讲敢于向学生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拉近与学生的亲近感。这样在批阅试卷和试卷评讲过程中, 我们就不至于把期望值的不对等发展到极致, 我们不去痛感学生愚不可及, 也能在评讲试卷时能起到相应地效果。

二、由错析因, 有的放矢

有一种说法叫“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习”。试卷讲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 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讲评前教师要做好大量统计工作, 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 分析各题的错误率, 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 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 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 还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 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另外, 对典型错误或答题中有亮点学生名字应作记录, 以利于课堂上双向多向交流。这样, 在讲评时, 哪些内容该精讲, 哪些内容该少谈, 哪些该重点讲, 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讲评时方可有的放矢提高讲评的效果。

三、回归教材, 抓“本”套牢

联系课本, 回归教材, 让学生意到课本知识忽视不得, 从而认识复习教材的重要性。长久以来, 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误解, 觉得课本知识和考试关系不大。因此, 课文复习流于形式, 学生也主观地把课文排除在备考之外, 师生整天泡在题海里。实际上, 考试的许多题中, 大多可以在课内文中找到相应的“抓手”。

如在考试中一篇记叙文阅读《父亲, 真爱“找”事》中一考题“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学生在此题丢分严重, 因为他们对“语言特点”这一概念比较模糊, 不知如何概括。于是我让学生翻读几篇语言特点鲜明的课文, 如《背影》是语言质朴但饱含真情; 《信客》是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端午的鸭蛋》用适当方言, 展现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风格闲适自然, 平淡而有味……我又问大家这篇文章读来在语言上和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感觉比较相似?有同学说到《蒲柳人家》, 于是, 大家一起来考证, 发现的确很相似, 进而归纳出要阅读段的语言特点为:文学语言和乡土语言相结合;朴实的语言尽显人情之淳朴, 幽默诙谐。这些无不证实教材是最方便最实惠的学习参考, 又何必舍近求远?追求徒劳无获呢?

四、重视民主, 合作共赢

所谓的民主评卷, 就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 学生帮助学生, 学生教会学生, 学生启发学生, 达到共同进步、整体提高的目的。这样, 在试卷评讲中, 让学生挑大梁唱正戏, 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 又可以让学生在争论中摸索答案的有效途径, 从而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提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这样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查试卷, 先独立改正错误的地方, 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 充分发挥民主力量, 采取组内互助的方式, 请小组内能正确解答的同学帮助解决, 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再交给老师, 发挥集体智慧, 全班的力量。这样,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达到优劣互补, 取长补短, 同时, 组内成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也有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 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与别人合作、交流、探讨的能力。

五、强调技巧, 触类旁通

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 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也同等重要!让学生感到语文复习有法可依, 语文解题有章可循。这样可以增强学习语文复习语文的条理性, 强化学生学好语文考好语文的自信心。

13.对建设海洋区域文化的一点思考 篇十三

在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大潮中,要高度重视海洋区域文化的建设.建设海洋区域文化,要突出海洋区域文化的特色;同时,要处理好人类整体文化与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各种海洋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 者:许维安  作者单位:湛江海洋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刊 名: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NJIANG OCE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3(5) 分类号:G07 关键词:海洋区域文化   特色   建设  

14.对师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篇十四

摘要: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作了一点思考: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内容了解有多少?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吗?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门课究竟该怎么上?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

思考

正文:新学期要教一门新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这门课的任课教师上学期我就在开始思索,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内容了解有多少?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吗?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门课究竟该怎么上?

一、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现状的了解和思考 经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完全没有概念,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似乎都知道一点,里面的不少内容在以前的有所接触和了解。他们认为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样的理论课是枯燥泛味的,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太远,他们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从学生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不高,民主意识不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有人说这是党和政府长期的政治教育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然,凡是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老百姓对政治权利的漠不关心和对经济利益的斤斤计较。也正因为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长期的宣传和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不懈的宣传和实践,才使得中国有了今天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成就。如何才能让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意识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的努力,逐渐清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意识,逐步树立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二、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思考

经过阅读了解到这门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党和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那么,职业学校的大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学以致用。具体从这门课中我们的学生能学到什么?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过程。可是,这些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什么用?我认为,学习这门课是为了学会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来思考分析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比如,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哲学与人生》,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精华。拿起这一锐利武器,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和思考人生问题,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从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学期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得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认识,属于科学理论。它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的活生生的实际事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会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对教学形式的思考

尽管党和政府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是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需要探索的,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抽象的理论不易为学生所掌握,可以借助于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图片,影像视频等。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播放大型系列纪录片《复兴之路》,《东方主战场》电影《辛亥革命》、《开国大典》等。学生在接受艺术洗礼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民主革命教育的熏陶,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基础。我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网络上或者去图书馆找寻找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个人简介、传记和影视剧来看,了解这些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贡献。学生会因为对一个人感兴趣而对他的思想感兴趣。

3、兴趣是通过接触了解后培养起来的。布置学生去阅读毛泽东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章并写读后感。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去寻找这些文章来看,并且为了参考别人写的读后感又不得不去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毛泽东的文章不仅艺术性高,而且思想性强,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这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所教的内容,进行思考,获得一些体会如下:

1、哲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臂上。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峰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正因为毛泽东他掌握了人类精神的精华,他才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2、参加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并且又要回到实践的。理论之所以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来源于实践,是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但是理论毕竟是主观的,它要对现实发挥作用,必须为人所掌握,并运用到人的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变成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力量。毛泽东不仅好学,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尤其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勤学苦练,学以致用。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正因为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同样因为脱离了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才会犯下一些错误,留下了血的教训。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鼠目寸光。不论是我们今天的学习,还是我们明天的工作和生活,都要立足于现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要运用所学理论去研究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自己该做和事,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照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可以寻找新的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总有一条道适合自己,究竟哪条路适合自己,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对现实环境和对自己主客观条件的了解和研究。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没有人能为你全权负责。

4、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真理往往只要往前走上一小步就变成了谬误。例如,“人多力量大”就要具体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否则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计划生育将是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优生优充是必须的,但是生多还是生少,一定要根据经济和人口发展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我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基础上。

反对腐败,人人有责。正因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权力和利益的无知,才导致对权力的监督不力,从而无法阻止腐败的产生。我们要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唤醒民众的权力意识和权利意识奔走,为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管理能力而呐喊。

上一篇:2018建队日校长讲话稿与2018开学典礼发言稿下一篇:互动游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