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共11篇)
1.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一
一、生活区域的消毒
问题1:未有效开展宿舍地面的消毒
整改情况:**月**日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已经整改。对公共走道、宿舍地面、宿舍卫生间用经过浸泡消毒药液的拖把进行擦拖。清洁用品使用后也清洗和消毒。
问题2:宿舍卫生间的便槽及其附近地面的消毒操作不规范 整改情况:根据疾控中心指导,**月**日起宿舍消毒流程已从先清洁后消毒,改为先消毒后清洁,并要求消毒后静置30分钟。由于学校人员多,宿舍多,消毒药液的配置没有安排专人,而是在宿舍楼长督导下配置。为进一步保证浓度符合要求,学校马上购置消毒容器,确保有标识,有量度。宿舍生活老师会加强对便槽重点部位的有效消毒,保证消毒药液充分浸湿,避免病原体污染。
二、教学区域的消毒
问题1:清洁用具(拖把,扫帚,簸箕等)配置数量不足 整改情况:**月**日在防疫部门指导下,物业公司已经紧急购置了**套清洁工具,包括水桶、拖把、抹布,确保发病班级与未发病班级的清洁用具分开。
在相关部门的建议下,学校立即决定再多购入一套清洁工具,作为备用,并清晰标注常规用、消毒用、备用三种情况。
问题2:呕吐物的处置不当
整改情况:**月**日**校长召开班主任会,根据39号文件要求,提出对呕吐物的处理要做到:所有学生第一时间离开现场,及时报告,使用消毒粉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搅拌;使用纸巾对呕吐物覆盖;对使用后的清洁用具进行消毒。**月**日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物业***召开全体保洁人员会议进行了呕吐物处理的培训。**月**日学校急救包全部到位,确保班级出现呕吐症状时的应急使用。
问题3:无操作间及存放间
整改情况:物业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区域用于消毒液的配置,卫生工具的存放。
正确消毒对于阻断病毒持续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将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继续认真开展消毒工作:消毒时正确选择工具,合理使用消毒方法,加强对消毒液浓度测定,做到不遗漏,保证消毒效果。请上级部门继续给予监督和专业指导。
2.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二
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 社会各方面都在积极探寻一条控制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有效途径。档案部门作为社会重要职能机构, 理应加入到这一社会性的探寻行动中, 以自己的实际工作为社会献计献策、分忧解难。为此, 各级档案部门必须结合自身特点, 提高认识、完善措施、有效地完善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以切实履行档案部门的职能, 为社会发展与社会现实提供服务。
1 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综观已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重大突发事件都具有“类型复杂、不易控制;猝不及防、难以预测;长期潜伏、危害严重;连锁共振、波及广泛”的共性特征。客观上使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在管理的诸多环节上与传统的文书、科技、专业档案相比较而不同的特殊之处, 给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应当引起注意:
1.1 重大突发事件产生领域、类型、规模不同, 其所形成的档案在内容、形式、载体、数量等方面会有较大差异。
因此, 在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中必须始终坚持公开的与不宜公开的档案材料应当分别整理;档案材料与资料应当分别整理;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分别整理的原则。
1.2 重大突发事件将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发生都极具不确定性、且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无疑陡增了收集、形成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难度。各级档案部门必须打破常规, 加大收集形成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力度, 才有可能真正形成、积累有价值的档案, 进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 以保障社会各方面查考利用的需要。这一点对于熟悉常态运行机制下的各级档案部门来说, 不能不引起特别的关注。
1.3 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现实效用极强, 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在
处理好利用与保密关系的同时, 抓紧研究落实利用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制度、办法。以便及时、有效地发挥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作用, 实现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价值,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利用需求。
2 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基本方略
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 也是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重要基础。对于各级档案部门来说, 必须从实际出发,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力度, 完善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管理:
2.1 健全档案法律法规, 将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我国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在重大突发事件档案方面还缺少具体的规定。但这种情况不会长期存在下去, 将会在今后的档案工作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当前, 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利用各种机会向社会各方面施展档案工作的影响, 力争把档案工作的相关业务管理规范要求纳入各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之中, 争取国家决策部门尽早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同时, 在档案部门加强相关规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力争早日形成重大突发事件的档案管理机制与网络, 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把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2.2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加强对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
重大突发事件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其在总结经验教训、强化监督机制、开展警示教育及沟通交流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档案部门要结合当前社会普遍开展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利用社会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极易造成灾难后果的敏感与重视心理, 加强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建立、健全机构和人员, 协调关系, 明确职责, 落实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2.3 提高档案干部素质, 为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奠定基础
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 离不开档案工作者的劳动与付出。一支作风精良、业务娴熟的档案干部队伍对于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从整体上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 提高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实体管理、信息开发、信息反馈机制及相应的管理工作队伍, 做到“集中、有序、质量、安全”, 保证合理利用, 确保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为发挥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重要作用创造条件。
2.4 加强档案科学研究, 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
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存在着收集范围有限、内容不够齐全、整理有待规范、保管与利用的方法等诸多问题, 均需做深入的研究探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结合公共安全领域与档案工作的具体特点、形成规律等, 加大档案科研的力度, 形成适合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指导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整理、收藏、检索和开发利用等业务工作, 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使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日渐科学合理, 不断得到完善与提高。
摘要:各级档案部门必须结合自身特点, 提高认识、完善措施、有效地完善对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以切实履行档案部门的职能, 为社会发展与社会现实提供服务。
3.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三
看到成绩的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分析当前企业在深化党的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作风上不适应国有企业发展增效的大形势
(一)缺乏责任意识
部分干部不愿、不敢、不想承担责任。在责任面前,往往把责任推给别人,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困难往后退。面对企业遇到企业亏损的现状,部分干部主观原因找的少,客观问题分析的多。没有从领导干部的主观思想根源找差距,没有从自身的工作上对照分析查摆不足。
(二)缺乏进取精神
满足现状,缺乏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激情。缺乏进取和上进意识,没有同企业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部分干部“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做“太平官”、当“老好人”。
(三)缺乏大局观念
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对企业的政策规定消极抵制,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指令信号层层衰减,只顾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不顾全大局,凡事只讲职位、待遇,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
二、工作作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工作效率低下
对工作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一些交叉性的工作,推诿扯皮,刻意回避、被动应付、工作不细致,标准低。
(二)工作作风飘浮
注重形式,不重效果。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官气十足;对企业的决策部署贯彻不坚决,上传下达不结合实际,工作摆花架子,甚至有的弄虚作假。
(三)监督意识不强
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只扫自家门前雪,对错误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疏于管理、不愿监督、损害公司整体利益。
三、学风不浓未能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当下很多干部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主动学习。思想和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探究能力衰减,有的认为会干就行,工作凭经验吃老本,有的浅尝辄止,不肯下功夫专研,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滞后,难以适应公司大发展形势的要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增盈增效,长此以往更会带来职工队伍的涣散和萎靡,使群众对领导干部产生质疑甚至信任缺失,进而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转变,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作风建设落实到当前具体工作中的措施和思路笔者认为:
(一)发挥党组织在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转变上的引领功能
强化政治核心作用,让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舆论导向占据主阵地,是各级党组织的首要责任也是转变工作作风的关键。
1.各级党组织要深入浅出做好形势任务宣传。通过政治学习、班子会、党支部大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央反腐倡廉的规定和精神要求,在思想上强化和灌输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要求,让党员干部认清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
2.整顿领导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教育党员干部保持积极进取工作态度,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抓问题、点现象、按照整顿四风要求,洗洗脸、治治病的工作经验,继续做好四风查摆工作,摆正做官与做事、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3.强化领导干部政策纪律观念。执行纪律是干部首要条件。组织学习党的纪律条规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到廉洁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习研讨等方式,知晓高压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标准和尺度,强化执行观念,真正把上级的决策意图变为各级干部的重大责任,实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二)发挥制度建设在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保证功能
推动作风建设需要筑牢制度体系。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工作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之中,以制度管理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1.健全领导责任机制。真正落实岗位责任目标,将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按照有权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奖优罚劣,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通过责任落实和追究,增强领导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2.健全工作规范机制。规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在改进思想作风方面,强化戒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在改进学风方面,建立学习日、岗前讲台等制度;在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建立考勤、评查等制度;在改进生活作风方面,建立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
3.健全评价考核和制约惩处机制。建立干部队伍的作风考核评价体系,将干部作风和评先评优、提职晋升联系起来;通过明查暗访、民主评议等方式,让恪尽职守、工作在行,状态良好的干部得到褒奖,让不干事的干部有危机感,让不执行的干部坐不住,让作风懈怠不在状态的干部挪位置。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树立清风气正的企业局面
1.抓好一把手队伍建设。一把手的政治观念、工作能力,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对下级干部的影响巨大,主要领导清风气正,高标准严要求一定会带出过硬的队伍,良好的效益。组织部门要选好企业当家人,抓好一把手的培训,抓好一把手的严格考核,提升主要领导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工作业绩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
2.建立公平、正义、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正气得到弘扬、公平公正才能激发活力与干劲。企业要弘扬正能量,要旗帜鲜明的向歪风邪气做斗争,党群部门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氛围,树立典型,弘扬正能量。组织部们要对那些默默无闻扎实肯干的同志予以重用和肯定,用良好的企业培养出富有执行力、正义感和道德自律的干部职工队伍。
4.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四
实施情况的报告
一、预防措施
2012年我所的预防措施工作,按照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即实验原始性(检验工作公正性);提高原始记录书写与检验报告书质量,降低反卡率;夯实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人员资质确认管理;提高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技能;检验标准受控管理;实验室安全保证措施,现对措施的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实验原始性(检验工作公正性)维护措施
(1)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三台天平配备了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检测数据,还差3台没有配备,所以还不能达到所有检测数据都能直接输出,有待完善。
(2)今年的TLC图谱,均已做到检测后经拍照,附在原始记录中,做到了原始、真实、可查。
(3)今年所有的显微鉴别的视野图,均已图片的形式输出,附在原始记录中,做到了直观、原始、真实、可查。
(二)提高原始记录书写与检验报告书质量,降低反卡率; 各科室十分注重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质量,在各科室对检验原始记录书写格式及细则已完全掌握的基础上,为更加规范原始记录的书写,以使检验信息记录更加系统,耿所长组织业务科室对书写细则 1 进行重新修改完善,并组织科室集中学习和交流;在各科室主任与业务室对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质管办全年监督670份报告书,并对监督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有效的控制了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质量。
(三)夯实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今年由于检验任务重,5月份又发生胶囊铬含量超限事件,突击检验空胶囊中的铬含量300多批次,加上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等等,检验室没有编写规范化SOP,但是,为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规范化操作能力我们全年派出学习89人/次,学习内容包括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理化检验和卫生学检验,食品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检验方法,仪器期间核查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关知识,药品注册申报及现场核查的相关规定,GMP相关规定等内容,使我所的检验水平和管理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四)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与维护
仪器设备负责人制定了仪器期间核查计划,对12台仪器按计划进行了期间核查并记录,各检验科室质量监督员对期间核查结果进行了监督。各科室制定了仪器维护和自检计划,仪器负责人按计划对本科室的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自检,同时,对新购入的仪器,都进行了基本操作的培训。
(五)人员资质确认管理
今年新上岗的检验人员5人,均通过培训获得资格确认,做到持 证上岗。
(六)提高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检验技能
为了提高食品化妆品的检验能力,我们今年先后派出专项学习57人/次,涉及理化检验、卫生学检验、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各方面的内容,使该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七)检验标准受控管理措施
检验标准由专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标准查询、确认记录。标准管理员能够及时收集新公布的标准及其修改的动态,并做好标准的动态维护,随时将新颁布和修改的标准纳入受控范围,及时关注跟踪查新药品标准,对食品化妆品标准、空气洁净等级检测标准以及生活饮用水标准也做到定期确认,能够保证检验标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现行有效。
(八)实验室安全保证措施
质管办监督4次,抗生素室对微生物检查室与无菌室环境按月进行了监控并做了记录。
(九)外部能力验证活动与所内比对活动
1、参加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情况: 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012能力验证活动,我所参加的检验科室是生测室,技术操作1人。测试项目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含量测定,获第六名成绩,结果满意。
2、参加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情况: 我所此次参加的检测能力验证项目为食品中的总砷、钙和胭脂红。检测结果满意,并获证书。
3、我所组织的人员比对实验活动情况:
今年业务室协助质管办共进行了一次人员比对和一次留样再测,经评审认定结果全部有效。通过留样在检测,证明我所检验能力科学可靠。
二、纠正措施
(一)监督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2012年在监督工作中发现11处不符合项,具体见质量监督检查记录,涉及的科室与相关人员均采取了纠正措施。经质管办跟踪验证,纠正措施有效。
(二)内审不符合项及其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第一次内审中共发现的28项不符合项和4项欠缺项,不符合项除了“客户档案中经营许可证过期”一项要在2013年第一次内审前完成外,其余27项和4个不符合项,均已于2012年9月14日和2012年12月31日前均已纠正完成。第二次内审共提出21个不符合项和7项欠缺项,21项不符合项中,除了“各科室新购入玻璃仪器未校准”将在2013年1月末验证、“气相未做期间核查;”将在 6月底验证外,其余19项均进行了纠正,现已整改完成;7个欠缺项中,除了“大槽超声清洗机和酸度计及空调”在2013年1月末验证、分析天平和超纯水机在2013年2月末验证外,其他各项均已认真均已纠正完毕。
(三)外审不符合项及其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外审共发现5项不符合项,质管办对整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按相关程序完成了纠正工作。整改结束后,把整改情况上报给国家认可委评审组、省质监局认评处,反馈结果:满意。
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篇五
Q / DZR G 2·08-2010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事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消除不合格(不符合)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再发生,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以达到改进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的。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过程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对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3.术语和定义
3.1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3.2纠正:针对不符合项本身所采取的改正。
3.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不符合)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职责
4.1安全办为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检查公司环保、安全活动中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评审;负责内部和外部审核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验证和评审,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审批;负责严重环境违章的纠正措施的制定与监督实施。4.2质检部负责组织和检查公司质量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评审;负责内部和外部审核中质量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的验证,报管理者代表审核,主管副总审批;负责顾客提出的质量异议纠正措施的制定与监督实施。
4.3供应部对备件辅料采购中出现的不合格对供方提出不合格纠正要求,并验证和记录纠正情况。4.4销售部负责对原材料采购中出现的不合格对供方提出不合格纠正要求,并验证和记录纠正情况。4.5安全办、质检部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4.6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内外部审核中的不合格(不符合)纠正措施,并报总经理进行审批。4.7主管副总负责不合格(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
4.8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不合格(不符合)信息的收集,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5.程序
5.1不符合信息来源
a.管理人员及员工日常检查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b.国家和公司安排进行的指令性检查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c.相关方的合理意见及抱怨; d.事故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项;
e.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 / DZR G 2·08-2010 f.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g.内外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h.内外部职业健康、环境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5.2纠正
5.2.1操作工在日常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向班(段)长或向部门领导汇报,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部门管理人员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由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并作好记录。部门整改不了的问题必须上报相关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
5.2.2部门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只需纠正的通知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实施整改,主管部门跟踪确认。
5.2.3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以确认采取纠正的不符合项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5.3纠正措施
5.3.1各部门应收集不合格、不符合、事故的信息、监测和测量结果的信息,内审已发现的不符合,根据不合格的后果、影响和风险程度、未来趋势,识别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5.3.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a.当发生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时(质量事故范围参照《生产管理制度》); b.相关方提出投诉,责任在公司内部时; c.外审中发生的不符合;
d.内部审核发现:同类问题同一审核区域重复出现或严重不符合时; 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认为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符合等。5.3.3制定纠正措施要做到:
a.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避重就轻; b.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c.措施与问题的严重性要相适应; d.能够防患于未然。
5.3.4安全办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后通知责任部门,同时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表》发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安全办负责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5.3.5质检部在生产过程中和产品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后通知责任部门,同时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表》发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质检部负责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5.3.6国家和公司安排进行的指令性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依据检查部位的反馈情况,安全办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总经理批准后责任部门实施整改,安全办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5.3.7相关方对公司环境和安全方面有关的合理意见和投诉由安全办按照规定的要求制定、审批纠正措施,跟踪完成情况。
5.3.8事故、事件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项按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置。
5.3.9内部审核中出现的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符合项,审核人员以《不符合项报告》的形式通知受检部门,受检部门在接到《不符合项报告》后,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
5.3.10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在接到审核部门的不符合项报告后,安全办组织责任 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 / DZR G 2·08-2010 部门制定纠正措施,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在安全办确认完成后,将不符合报告和证实材料上报质检部审核,质检部将整改措施及证实材料上报审核部门验证。5.3.11纠正措施实施的步骤
a.评审不符合(不合格)。安全办(质检部)应对不符合(不合格)的性质进行审查和判定,是一般不符合(不合格)还是重大不符合(不合格)。一般不符合(不合格)过去是否曾发生过,或是否是批次性的。若是,则按重大不符合处理,否则由责任部门进行纠正;
b.确定不符合(不合格)原因。重大(事故)不符合(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应对不符合(不合格)进行分析,以确定不符合(不合格)的部位、机理及其原因和不符合(不合格)的概率特性;
c.评价纠正措施的需求。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大小相适应。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责任部门根据所确定的原因,采取能消除原因的措施,并予以实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对措施实施和结果予以记录;
f.评审所采取的措施。重点是:措施的效果,是否还存在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即寻求改进的机会。5.3.11纠正措施的效果验证
由安全办和质检部负责相应纠正措施的验证。当效果不明显时,应由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原因,再次确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直至确实达到了目的为止。5.4预防措施
5.4.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5.4.1.1安全办每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查找公司可能发生不符合(不合格)的部位、区域、过程和产品,分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实施和绩效,以确定潜在不符合(不合格)并分析其潜在的不符合(不合格)原因。
5.4.1.2质检部每月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公司产品生产可能发生不合格,分析产品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举一反三制定预防措施。5.4.2评价预防措施的需求
5.4.2.1采取预防措施应与潜在不合格的影响大小相适应。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5.4.2.2提出预防措施的部门/人员应写出报告,报主管副总审批。5.4.3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预防措施应在若干个方案中确定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经主管副总批准后实施。5.4.4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在实施预防措施过程中,应进行控制,对实施过程和实施的结果予以记录,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表》进行保管。5.4.5效果评价
安全办、质检部组织有关部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注意,不要因为采取措施而引发新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5.5涉及文件的更改 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 / DZR G 2·08-2010 若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而影响现行管理体系文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时,应分析是措施不当还是体系文件不适应于新的情况。若是后者,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文件更改。5.6记录管理
记录的管理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6.相关文件
6.1 Q / DZR G 2·01-2010《文件控制程序》 6.2 Q / DZR G 2·02-2010《记录控制程序》 6.3 Q / DZR G 2·07-201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4 Q / DZR G 2·12-2010《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5 Q / DZR G 3·12-2010《生产管理制度》 7.质量记录
6.08纠正 预防措施实施报告 篇六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动态发展的,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目标。为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自我监督检查、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改进完善”的机制,以便能及时获得来自顾客满意程度、体系业绩、过程和产品等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数据分析/评价,识别已存在的/潜在的不合格问题,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加以解决,以避免/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确保QMS的有效运行,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同时利用这些信息,从中寻找改进的机会/方向,通过持续改进的活动,不断提高体系的有效性,为本企业和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
现将截止至2008年5月,公司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和改进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一、纠正措施:
1、二、预防措施
1、购置模温机一台,有效控制了压铸生产过程中模具的温度,降低
产品砂眼不良率。
2、购置带除气功能的溶解炉,减少铝液内气泡,降低产品砂眼不良
率。
通过以上措施的施行,产品质量行到了改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推动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种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前一段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寻求改进的机会和区域,不断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推动体系的持续改进。
沈阳谷川金属有限公司
品质管理部
7.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七
近年来在部分高速公路施工的涵洞浆砌工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隐患,尤其是盖板涵墙身砌筑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为了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保证后续浆砌工程质量,特制定了详细的质量纠正措施,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片石砌筑时未立杆或挂线不准确,导致墙身不顺直整齐,砌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2)墙身沉降缝上下不垂直,互相咬合。(3)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4)砌体通缝、叠砌、贴砌较多,缝间隙过大。(5)砌体使用铺设一层石块一层砂浆的错误砌筑方法,导致空洞较多,砂浆不密实。(6)机械拌制砂浆不均匀,有结块现象。计量不准确,强度降低。(7)进场的中砂超粒径颗粒偏多,含泥量偏高。片石尺寸偏小。
2 材料及砂浆拌合纠正措施
(1)片石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最小边长、最小厚度不得小于15cm,中砂最大粒径控制在4.75mm以内。(2)砌筑采用设计规定的砂浆,所用砂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mm,,含泥量不得超过5%,其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并批复。(3)砂浆的拌制必须用搅拌机进行,并且必须保持良好的和易性,在用直观的方法检查其和易性时,以用手能将砂浆捏成小团,松手后既不松散、又不由灰铲上流下为止。(4)砂浆应随拌随用,一般宜在3~4小时内使用完毕;但在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小时内使用完毕。对于已经凝结的砂浆,禁止使用;对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严禁使用。
3 片石砌筑纠正措施
3.1 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或挂线,外面线顺直整齐,逐层按照设计收坡,在砌筑过程中经常校正杆线,保证砌体结构尺寸符合要求。
3.2 砌筑前将基底表面清洗干净、湿润,座浆进行砌筑。
浆砌片石必须分层砌筑,宜以2~3层片石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砌体石块互相咬合,砌缝砂浆饱满;砌石时,按平面上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产生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在从基础往边坡砌筑时,要注意砂砾垫层必须满足厚度铺垫,同时砌筑中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砌缝宽度一般不得大于4cm。砌筑过程中,砂浆应坐浆均匀饱满,填缝密实,不得出现空洞、裂缝。
3.3 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予以清扫和
湿润,砌体分层座浆进行砌筑,砌筑上层时保证不振动下层,不得在已砌筑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保证砌体质量。砌筑应使用较大的面做底部,表面应选取形状较为方正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尖锐突出的部分应敲除。对于护坡的外露面和坡顶、边口,也应选用较大,并且较平整、略加修凿的石块。另外,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严禁在砌块下面用小石块支垫。
3.4 盖板涵基础、墙身砌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竖缝宽度。沉降缝
宽度控制在20-30mm之间。缝间用三合板等进行隔离。挡土墙基础中缩缝应与墙身缩缝对齐。
3.5 勾缝采用平缝或凹缝,其所用的砂浆不得低于砌体砂浆标号。
勾缝应嵌入砌缝内约2cm,当缝槽深度不够时,应凿够深度后再进行勾缝。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
4 养护纠正措施
当砌筑中途中断时,必须洒水覆盖进行养生。砌筑完工、砂浆初凝以后,必须覆盖养生1~2星期,并且在养护期间必须避免发生碰撞、振动等等有碍砌体强度稳定的因素。
5 质量管理纠正措施
(1)必须增加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加大施工过程的检查力度。(2)质检部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纠正措施,进行逐层技术交底。并不定期对正在施工的涵洞进行抽查。项目办也应制定了考核办法,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彻底、存在问题多次出现的施工作业队进行清除出场。(3)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选定优质、优良盖板涵作为本线路的首件盖板涵施工样板工程。此涵洞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质量方面控制都较好,施工队伍管理严格、质量意识较强,通过组织各家作业队在次涵洞施工现场进行观摩、学习,要求各家施工队伍必须以此涵洞作为标准,加大对自己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质量意识,施工中各项控制指标不能低于此涵洞。工地管理、施工过程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此涵洞要求执行。(4)针对施工环境严重缺水的特殊情况,必须增加了多辆水车或其它引水措施,保证每天定时向各施工点送水,要求各施工点必须设置一个蓄水池或蓄水袋,定时对砌体进行养生。同时要求砌筑间断时,表面必须覆盖渗水土工布,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在保证外观质量的同时保证砌体整体质量。(5)项目试验室加大对工地拌和砂浆的抽检频率,使浆砌片石工程外观漂亮,内在质量得以保证。(6)及时统计和调查施工原料短缺问题,仔细排查原料质量问题,可以增加了多个石料场加工,针对质量问题相互对比挑选,为施工现场尽量提供规格符合要求的片石,从源头控制浆砌工程质量。
6 结束语
今后施工中,项目办将通过组织学习、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质量重要性及必要性,为质量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习建设局、总监办、驻地办下发的技术、质量文件以及技术规范和施工规范,对一些特殊或关键工序进行层层交底、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学习讨论,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并将问题的整改落到实处。划分各级质检、技术人员岗位指责,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卡,使大家牢固树立“施工生产,质量第一,保质量、从我做起”的观念,全面提高质量意识,重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落实力度,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摘要:近年浆砌工程在重大高速公路应用及其广泛,但施工结束还未交工验收时就出现脱落、裂缝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合同段积极采取实质、外观质量纠正和控制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和相互学习。
关键词:浆砌工程,质量纠正,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平祥.切实注意浆砌片石涵洞的砌筑质量[J].铁道建筑,2001,(02).
[2]杨磊.涵洞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05).
[3]赵曼秀,邓彬生.浅谈几种涵洞施工的一些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3).
8.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中职生;不良习惯;纠正策略
【分类号】G715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喜欢读书,有着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就读职高以后,喜欢寻求刺激,打架、吸烟、恋爱、爬墙上网等诸多不良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在我国大规模地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去纠正中职生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中职教育教学的重大挑战。笔者根据20多年的职教工作经历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和探索,寻求良好对策。
一、中职生不良习惯表现
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差生,不仅文化素质差,行为习惯也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学生的来源通常是初中阶段成绩排在最后几名,有的甚至曾退学在家,而读职高具有不交学费,还有国家的困难补助和助学金等吸引力重新返校的,因而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高。二是行为习惯不良。有些学生开始是带着好奇心来的,但一旦熟悉职高生活后,就出现了逃课、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看小说、打架、吸烟、喝酒等,甚至通宵不归,或三五个结伴外逃,与老师家长玩失踪,与老师顶撞,出手伤老师或是午休、晚就寝大声喧哗,技能课不做实验反而将实验设备搞烂、或是随意拿走别人的财物也是平常事。
二、中职生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原因是学生不良习惯养成的主要原因。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主要有四种。一是过于溺爱家庭,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至两个小孩,很多不良行为是在娇惯中养成的;二是家长具有不良行为。家长是小孩的第一老师,有些家长一天到晚就是三五成群参与打牌、赌博、诈骗、手机不离手、吸毒、成天无事可做,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三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小孩生下几个月就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或者其他的亲戚家,从小缺乏母爱父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四是在单亲家庭或是不和睦家庭,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的爱是偏失的,表现出来很自私、冷漠、对事物敏感、容易走极端。
(二)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有许多的不良风气,消极的思想、黑暗的现象。譬如:暴力文化、色情文化、腐败文化、网络消极文化到处泛滥,原本只能用文字来描述的暴力场景都通过图片和荧屏展现得淋漓尽致,直观化,容易被小孩所效仿,侵蚀他们的头脑,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与游戏的结合,使暴力的供给大幅度增加,使原来只能是单纯的阅读和观赏转变成了仿真模拟和实战,虚拟世界的暴力游戏会诱发他们去真实世界实践暴力的冲动。因此有些学生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出问题。娱乐场所的色情和社会上一些淫秽的信息不择手段的传播,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早已被许多人淡忘,取而代之是互相攀比,讲排场,因这些学生置身于这大环境中,也是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没有钱就去偷、去抢。吃不了苦,干不了活。另伴随着网络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一方面使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快捷,但也有好多不良现象通过网络传播,未成人不加鉴别地效仿,已分不清黑和白、白和黑,后果不堪设想。总之不良风气和消极思想使学生常接触和感受,各种不良信息也极大误导影响学生。
(三)学校教育原因
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行为约束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不重视,或忽略学生身心发展,也就是一种重教学轻教育、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
(四)学生本身原因
学生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坚定,明辨是非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从未严格要求自已,缺乏毅力,没有人生信念,没有什么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更谈上有什么人生奋斗目标。读不读书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纠正中职生不良习惯的策略
中职生的不良习惯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都存在很大的危害,尤其给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作为中职学校工作在第一线且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把握时机,纠正不良习惯
首先,中职生从第一天报名入校时,班主任要多观察,基本从学生的谈吐、穿着打扮、面部表情,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大概情况,凭借平时积累的经验就要将学生进行几种分类,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新生到校的第一个月,班主任要尽可能的与学生多相处,做到用几天的时间都要与所有的学生近距离地谈心、沟通、交流一次,也可以采用设计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情况,父母的关系,家庭的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都作一次了解,对所有的学生的情况要有记载,做到心中有底,经常深入教室、寝室观察学生,通过自已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各种直觉判断的,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或方式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客观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分析有这样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对以后自已的生活、工作、家庭有什么影响,老师答应给予他们时间,让他们试着努力地改正,老师将不定期帮他们总结并督促,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借助主题班会,纠正不良习惯
开展积极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地教育目的。首先,班主任要设计好班会的主题且主题要有分层递进教育的作用。譬如第一个班会主题为“理想目标教育或成功成才教育”,这样对刚进职校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在初中的学习成绩相对来说都比较差,长期受到冷落,自卑心强,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学习目标也没有人生目标,甚至到职校来的时候,家长认为反正不会读书,长大几岁而已,他们不知道自已到底来干什么。正因为这样,通过第一个班会就要让他们树立理想目标,对自已负责,对家庭负责,举一些在职校通过自已的努力成功的事例,让他们得到启发和影响,从而对自已有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即对他们的目标和责任的培养,有了目标和责任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才会明确他们的方向,才会有动力。第二个主题应该是“共同生活教育”,他们从各个地方来到职校,且都有很多不良习惯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容易有矛盾、冲突,通过这个主题让他们懂得合作、懂得过集体生活、懂得礼让、懂得如何与人协作。第三主题“挫折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数是一个或两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不知道生活的艰辛,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情绪就崩溃,有些还想到结束自已的生命,通过这个主题对他们的毅力、毅志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凡事都要有忍耐力,遇到挫折,想办法解决,坚持到最后才会胜利。第四个主题“健康人格的教育”有些中职生由于他们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从没哪个老师会看好他们,很冷漠,自私、嫉妒、极端、在他们的眼里从没有美好的、主流的人和事,只有黑暗的、不主流的、不阳光的人和事,通过这个主题让他们明白在社会上要能够站住脚,能够正常地工作和学习,必须要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拥有阳光的心态。第五个主题“养成教育”: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中职生能够去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够去做的,哪些行为是学校允许的,哪些行为是学校不允许的。比如“见到老师,要叫“老师好”,弄坏同学东西要说“对不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打架、不吸烟、不喝酒,不乱丢瓜皮纸屑、尊重长辈等等,通过这个主题对他们的行为和习惯进行规范和培养。第六个主题是“创新教育”:职高生的家长、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都不是很高,导致学生对自已的期望值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有一种开拓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特别作为职高来说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让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竞争是很激烈的,如果做事没有主见,没有自已的个性,没有自已的特长,整天盲从,成功的机会就不大。第七个主题是“文化培育”主要从学生的品德、品位、品行、品质等几个方面着手、即品质就是质量,质量决定了一切,品质具体是指学生尽量让自己打扮得最得体、学会良好的社交技巧和礼仪、锻炼自己的口才、百分之百的诚信、多结交给人灵感并充满爱心的朋友、保持自己对知识的渴求,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生活、保持谦虚、尊重一切劳动、保持阳光的心态。品位就是定位,一提你大家就知道你是哪类型的人,品行从形象到行为都很正面,品德(品格)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做出格的事,我认为学生要成功的话,这四个方面非常重要。通过设计班会的这些主题,对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洗脑”也达到分层递进的纠正不良习惯行为的效果。
(三)制定班规,约束不良行为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班级管理制度。当然,班规制订时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实施的,实施有难度的,一定不能出现在班规中,制度要精细化,要达到可供量化的考核评比标准,制订好以后要反复组织学生学习,执行时切忌虎头蛇尾,实行班干部负责制,层层落实,量化到人。实行班干部每天值日制,将登记情况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所有量化的数字要作为评奖评优或评助学金的依据。
(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班上要树立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写作方面的、文明方面的、学习方面、宣传方面、技能方面的,可以是本班的、同年级的、也可以是高年级,让学生从榜样中接受鼓舞,汲取营养,让他们一起倡导正能量!
总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少需要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乃至更长时间,而且是家庭、社会、学校、学生为一体的教育系统工程。有效纠正职校生的不良习惯,除上述提到的多年经验和方法外,还应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旭,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19卷第1期,2010年3月
9.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篇九
为了及时纠正已发生的不合格,消除实际发现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并采取措施减少不合格所造成的影响,防止再次发生或产生新的不合格,以促进质量/产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特制定本程序。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家用空调质量/产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过程、产品中已发现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及原因的控制。本文件未考虑环保、安全问题的处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符合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具体依《EHS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 序》执行。定义
3.1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3.2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职责
4.1 品质管理部:负责对质量/产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运行的各次内/外审核及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确定分析问题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以及结果验证部门,并跟踪问题的整改。
4.2 成品检验部:负责对内、外部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确定分析问题和采取措施的责任部门,以及结果验证部门,并跟踪问题的整改。
4.3 原材料检验部:负责跟进、验证供方对原材料质量问题的改进。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质量/产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运行的各次内/外部审核及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不符合时,确定分析问题和采取措施的责任部门,以及结果验证部门,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有争议时的最终裁决。
4.5 各有关部门:负责及时向品质管理部、成品检验部或原材料检验部反馈实际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建议。
4.6 责任部门:负责根据已有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4.7 相关部门人员:协助或配合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在被指定或相关程序有明确要求时对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验证。工作流程
5.1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
5.1.1 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a)当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由品质管理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发给责任部门确认。
b)当各项质量目标指标出现不达标时,以及从质量目标指标统计分析结果中得出需改进的方向,统计部门向责任部门提出改进建议,责任部门应采取项目或 QCC 等改进方法实施改善,具体操作见《项目管理制度》、《QC小组活动管理规定》。
c)当质量/产品有害物质减免过程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及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由审核组开出《不合格报告》给责任部门确认,具体操作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d)当生产/成品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批量质量问题、人为装配质量问题属于作业指导书未规定或规定不合理等情况时,需填写《质量/工艺问题反馈单》,启动 PLM 质量改进工作流程,具体操作见《质量改进工作管理规定》。
e)当原材料检验部、生产工艺部、成品检验部在原材料检验、生产、在线检验过程中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时,填写《原材料质量问题反馈单》,原材料检验部负责对反馈的所有原材料质量问题进行处理、跟进,具体操作见《原材料质量问题反馈管理规定》。
f)当国内/外市场反馈产品质量问题时,由客户服务部/海外技术支持部填写《国内外产品市场质量信息反馈单》,启动 PLM 质量改进流程,统一反馈到成品检验部确定责任部门,具体操作见《质量改进工作管理规定》。
g)当其他有必要控制某一不合格再发生时,由提出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发给责任部门确认。
5.1.2 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
a)管理评审及公司会议所输出的与管理体系有关的预防措施,由品质管理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发给责任部门确认。
b)各有关部门定期对各种记录,包括检查记录、审核报告、客户投诉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是过程的业绩及其变化趋势)。当发现潜在的不合格的因素时,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对潜在的不合格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应根据涉及的成本、风险、效益进行平衡分析。如果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则做出结论。若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则 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
5.1.3 填写上述所产生的纠正/预防措施单时均需将不合格项问题描述清楚,经提出部门主管签名后方可发出,必要时需注明要求回复纠正措施的时间。
5.2 原因调查分析、评审和制定措施
5.2.1 责任部门接获纠正/预防措施单后,应指定人员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会议分析,确定出不合格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将整理后的分析结果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单上。
5.2.2 相关责任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在要求回复时间内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以及预计完成日期,经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名确认后提交给提出者。
5.2.3 当不合格涉及多个部门时,主要责任部门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一致可行的纠正措施计划,必要时报请上级协调。纠正措施计划应:针对每一可予消除的原因确定改进措施;确保措施具体、可行;包括各项措施的计划完成时间。
5.3 纠正/预防措施的批准
5.3.1 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后,由提出者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必要时由管理者代表对措施的适宜性进行批准。5.3.2 对质量/产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运行的各次内/外部审核及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不符合,由管理者代表确定分析问题和采取措施的责任部门,以及结果验证部门,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有争议时的最终裁决。
5.4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5.4.1 待纠正措施单提出者对制定的整改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后,责任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定的纠正措施计划实施整改,并在预计完成期内完成。
5.4.2 责任部门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因分析和相应纠正措施计划的,应及时知会问题跟踪部门。
5.5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5.5.1 验证部门在验证时应:核查有关措施的实施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如实物验证、试验等;收集必要的证实性文件和资料。
5.5.2 责任部门完成纠正/预防措施后应及时通知问题跟踪部门,问题跟踪部门安排指定的部门或人员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进行验证。当整改和验证为同一部门时,验证和整改不能为同一人且验证人与被整改的项目无直接责任关系。
5.5.3 验证部门收到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据后,应在两日内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两日内不能完成的,应及时给予回复,经协商确定最迟计划验证完成时间。验证完成后及时在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据验证情况栏内填写验证情况交单据的保管部门,相关证实性证据和资料作为验证结果的附件。经验证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应当巩固、规范化,必要时修改相关文件;如验证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时,应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5.6 记录管理
5.6.1 整改部门、验证部门在整改、验证过程中将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单据原件遗失的,由遗失部门负责并在遗失后的第 1 个工作日内到问题跟踪部门处补办。
5.6.2 品质管理部、成品检验部及原材料检验部需对所跟踪的问题改进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引用文件
6.1 ZG/CX12.1
《内部审核程序》
6.2 ZG/QGC003
《原材料质量问题反馈规定》
6.3 ZG/CX19.1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4 ZG/QGK021
《质量改进工作管理规定》
6.5 ZG/CX16.2
《EHS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6 ZG/QGC042
《项目管理制度》
6.7 ZG/QGC038
《QC 小组活动管理规定》 相关记录
7.1 ZG/JL16-01
《纠正/预防措施单》
7.2 ZG/JL16-03
《原材料质量问题反馈单》
7.3 ZG/JL16-04
《质量/工艺问题反馈单》
7.4 ZG/JL12-03
10.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篇十
1、企业所有员工
企业所有员工正确理解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规程的要求。在不合格问题发生时,按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并报告主管或直接领导。
2、CAPA措施负责人应根据批准的计划,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的整改措施。定期检查进展,直到所有的整改措施均已完成并最终得到质量管理人员的确认、批准。因特殊原因,整改措施计划需要进行变更或延长时,应在原计划完成日之前提出申请,并得到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批准。
3、质量部
质量部负责建立和维护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系统。批准CAPA的执行。确保CAPA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批准CAPA的变更、包括完成期限的延长。跟踪CAPA实施进展情况。
4、质量受权人
批准涉及产品召回、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发现等风险级别较高问题的整改措施。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一)识别
1、对来自于投诉、产品缺陷、召回、偏差、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测趋势等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已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必要时,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
2、详细、清楚地对问题进行描述,应包括谁(职位、姓名)在何时(时间、日期、阶段、班次等)何地(场所、厂方设施、特殊的操作环境)发生什么事情(如客户投诉、外部检查等)采取的什么措施,目前什么状态(产品、物料、仪器等)等详细内容。
3、上述资料信息一般应有记录。如:顾客投诉、内部质量审计、趋势分析数据、风险分析信息,这对于有效评估、调查和制定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有价值。
(二)评估
1、通过评估,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是否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若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等级确定措施级别。评估主要方面包括:
(1)问题所造成的潜在影响评估:确认并记录影响到的所有方面,包括成本、安全、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等。
(2)对企业和顾客影响的风险评估:基于影响程度的评估,确认问题的严重程度。
(3)立即采取的措施:通过潜在影响和风险评估,在纠正预防措施制定前,有必要采取的立即纠正措施。
2、在生产质量活动过程中,能够采取立即纠正措施解决发生的问题,无须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立即采取的纠正措施可以不归入预防措施体系进行管理。在文件中记录相关的决定和适当的跟踪确认后,CAPA即可关闭。
三、调查
1、成立调查小组、制定完整的根本原因分析调查程序。
2、确定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人员职责和所需样资源。
3、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收集涉及问题相关所有方面的数据,如:设备、人员、工艺、设计、培训、软件、财务等。
四、原因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
1、信息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信息资料,确定是否已详细说明所报告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范围;问题是否与类似的问题有关联或正成为某趋势中的一部分;是否需要额外的信息资料。可能的根本原因;可能的纠正/预防性措施。
2、在以上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根本原因分析,评估相应的事实,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人、机、料、法、环变化之间的关联性。
3、如果经过分析没有能确定的根本原因或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已经被排除,那么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4、分析过程中应确保资料信息完全支持所得出的结论,并对分析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结论予以记录。
5、根本原因判断:
(1)通过分析小组的分析来确定根本原因。
(2)将调查人员分成小组,利用头脑风暴和因果图表等工具。
(3)确定可能的原因:从列出的有关事实、关联中排除与资料信息不符的原因,确定所有可能的根本原因。
(4)挑选根本原因:根据人、机、料、法、环等关联变化、相应的资料数据,在所有可能的根本原因中,挑选与资料最相符的根本原因。
(5)核实根本原因:核实最有可能的根本原因和支持结论的资料。剔除所有与资料信息不符的可能原因。
(6)即使没有确定的根本原因,也应记录原因分析过程中所有活动和得出的结论。
(7)所有用于根本原因分析的支持文件必须作为问题定性和根本原因分析依据或调查报告文件所附的一部分。
五、制订计划
1、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全面的、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性措施。
2、是否建立CAPA整改小组及整改小组的组成规模取决于CAPA目标达成的风险级别和困难程度。
3、一般情况下,对于风险级别较低的CAPA,由质量部确定的CAPA跟踪协调人负责确定CAPA整改负责人。
4、对于来自于如召回或药品监管部门检查发现等风险级别较高的CAPA,应由质量受权人和企业管理层共同确认CAPA整改小组的组织结构。
5、整改小组成员可以仅负责CAPA其中一项行动,也可以贯穿于整个行动。每一CAPA整改小组应指定措施负责人。
6、确定措施方案
(1)建立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消除根本原因的长期解决方案,对不能消除根本原因的,列出可以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
(2)针对确认的根本原因,审核每一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恰当性。(3)制订的计划包含人员职责、措施行动、计划完成时间。
(4)按风险级别和审批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应获得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或质量受权人的批准。
(5)在正式执行方案计划前应与相应人员做好沟通工作。(6)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举例。
a、变更控制:当变更或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一部分时,执行企业变更控制程序。
b、校验和预防性维护:再次审阅和回顾校验及预防性维护程序与记录也可能是纠正预防措施之一。
c、稳定性:为监控问题批次的产品质量,将所进行稳定性试验作为整改措施。
d、培训:依据对根本原因的分析,审阅和回顾问题相关领域的培训效果和培训课程完成情况。
e、供应商质量改进报告:如果根本原因是由物料引起的,重新回顾供应商审计策略并跟踪他们的改进计划。
六、执行
1、根据批准的执行,CAPA整改小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确定行动计划的具体执行。
2、CAPA计划的变更、延迟应上报质量部,并得到质量部批准。
(1)CAPA有任何改变,如截止日期变化、行动责任人变化、整改措施变化,CAPA责任人都需以书面形式向质量部提出整改措施变更申请,获得质量管理部批准。对于来自于诸如药品监管部门检查出的问题的整改措施,还需进一步取得质量受权人、企业管理层的批准。(2)申请报告中需详细描述CAPA到目前进展情况、对现有系统或程序的影响,在截止日期内未完成的原因,以及CAPA新预期完成日期。
(3)按风险级别和审批规定,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或质量受权人评估、批准该类申请。(4)批准后,CAPA跟踪协调人在跟踪系统中输入变更内容包括修改后的完成日期。
3、CAPA支持文件和证据材料的收集:CAPA跟踪协调人收集所有CAPA计划中相关的文件。支持文件和证据材料可以是相关文件的签字页复印件(如SOP,培训记录)或其相关可追溯性的企业内部文件编号。
七、CAPA的跟踪
1、CAPA计划的跟踪
CAPA跟踪协调人在跟踪系统中设定CAPA系统唯一性跟踪号,将CAPA信息录入跟踪系统并与相关行动负责人定期沟通行动进展情况,记录跟踪信息包括:(1)CAPA跟踪号
(2)CAPA来源的文件(如来自生产偏差,客户投诉等)。(3)问题简要描述。
(4)CAPA行动描述概要。(5)CAPA负责人。(6)受影响的区域。(7)计划完成日期。(8)实际完成日期。
2、跟踪结果应形成文件,定期报告管理层。必要时,上报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CAPA来源类型和数量。(2)行动负责人、部门。(3)计划完成日期。
(4)CAPA目前状态(例如进行中、完成、过期)。(5)过期完成的原因解释。
3、建立CAPA监控系统确认CAPA的有效性。应建立短期和长期的监控系统监控CAPA的有效性。监控系统应有衡量行动执行有效性的指标。
八、CAPA的关闭
1、CAPA的完成不仅包括确认批准的整改措施已经全部完成,还包括评估和确认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2、确认整改措施全部完成:(1)所有的措施计划已经完成。
(2)所有的变更完成,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变更予以了记录。
11.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资产价格泡沫;早期纠正措施;早期预警制度
Abstract:After Plaza Accord was sighed, Japan implemented easing monetary policy and increased public investment, which led to the soar of the asset price,including house price.Then the crash of asset price resulted,Japan introduced early corrective action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ses early corrective Action,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the Ex-ante regulation for financial commodity trading in Japan,makes comments on the effects and limitations, and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enlightenments.
Key Words:asset price bubble,early corrective action,early warn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51-05
一、早期纠正措施与早期预警制度的背景: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自1985年9月日本与美、英、法、德等国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在短短3个月之内日元升值高达20%,日本贸易顺差和国民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克服本币升值的弊端,日本央行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1986—1987年连续5次下调利率,基准利率从5%降为2.5%。从宽松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日本货币与信贷大幅增加,1986年12月之后增长速度长期在高位徘徊,信贷增长比较可观。
宽松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密切相关,资产价格泡沫基本上都出现在降息之后的1986—1987年(上田,2000),这一时期有如下明显特征:一是货币供给量与信贷量迅猛增长;二是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迹象,自1986年11月开始出现了长达51个月的增长,平均增长率为5.5%,远超其他发达国家;三是资产价格大幅飙升,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Nikkei225)、土地价格分别在1989年末、1990年9月达到顶峰,分别是“广场协议”签订之前的3.1倍和4倍。
面对资产价格泡沫,日本央行自1989年5月开始实施货币政策转向,步入了加息周期。1989年5月—1990年8月,短短15个月内,基准利率从2.5%上升至6%,升幅达240%。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1990年2月27日,日本财务省出台措施限制房地产贷款,打击了市场信心,导致本已不景气的股市进一步下挫。日本财务省这一决定普遍被认为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关键一环,但出于对资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担心,日本央行在1990年8月将基准利率从5.25%调高至6%,双重打击导致资产价格一路下滑。
在加息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加快了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步伐。在资产受损可能性较大之时,银行的本能反应是控制发贷数量,严格审查抵押品,并不惜牺牲业务量来上调利率。如此一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受到了严重挤压,股价和土地价格步入了下降通道。自此开始,日本股市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熊市,土地和房屋无人问津,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陆续竣工的楼房大量空置。
二、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资产价格泡沫引发的质疑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掀起了去管制化的浪潮,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得到了长足的推进。当客户资源减少、行业竞争加剧之时,银行的本能反应是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牺牲风险溢价来换取业务量。在金融去管制化与利率市场化的双重因素引导下,随着1986年以来日本央行不断降息,银行利差不断缩小,为了保证获取可观利润,银行开始大量接受高风险业务,中小企业越来越容易取得贷款,土地与股票均可作为抵押品。如此一来,土地与股票的需求日益增长,资产价格不断推升,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土地与股票的抵押品属性加重了银行的坏账负担。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社会各界对金融体制进行了反思,战后以大藏省为主导的金融行政受到了广泛的批判,金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引入了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
(二)学术界对早期预警机制的探索
1. 滨田和那须(Koichiro Kamada和Kentaro Nasu,2011)引入了金融周期指数并将这一指标应用于早期预警。金融周期指数是建立在传统的周期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一系列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来判断朱格拉周期,并将这些指标分别合并成领先指数和滞后指数。他们编制了日本金融周期指数,并发现所编制的指数能够提前一年预测国际金融危机。但这一指数也存在缺陷,主要是未考虑不确定性和政策时滞,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预测金融周期指数的方案并用日本的数据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一预测方案能够提前预测国际金融危机。
编制金融周期指数的基本步骤为:(1)收集原始数据;(2)选择持续期,即7—11年的金融周期;(3)萃取出参考序列,利用HP滤波从原始数据得出周期的持续期;(4)选择参考事件,即国际金融危机;(5)区分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6)将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合成领先指数和滞后指数。
但金融周期指数亦存在缺陷。首先是实时数据可能过于滞后而难以成为预警指标,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通过二阶差分来预测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变动,这有助于解决因实时问题所带来的政策时滞。其次是金融周期指数效力的持续性问题。经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合成的金融周期指数可能会因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失效,一些不符合目标要求的指数需要被抛弃。为了保证金融周期指数的有效性,需要对指数进行维护,同时也需要计算新的金融指标以改进金融周期指数的预测效果。另外,这一指数未能确定危机的来源、类型和破坏程度;也没有指出最优的政策反应如何,合适的政策措施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制定。简而言之,除非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监测、研究和分析,当局同时也实施了合适的政策,否则金融周期指数并不适合为金融危机提供最优早期预警。
2. 石川(Atsushi Ishikawa,2012)等人构建了金融活动指数,这一指数是基于早期泡沫预警的已有文献选取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并且这些指标特别适于解释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他们所构建的指数包含10个金融指标,有两种利用途径:一是通过单个指标对于金融活动过热或过冷进行多方位分析;二是通过指标的合成,基于宏观经济角度监测泡沫产生和破灭的动态路径。
选择金融指标的准则包括:(1)指标必须有理论支撑或在已有文献中被证明适用于实证分析;(2)指标必须被证明可以提前预测到日本平成泡沫,若某项指标在平成泡沫期间的数据难以获取,则该指标必须能够在雷曼公司倒闭之前能够预测到过热。
当一项金融活动大幅高于其趋势时,称之为过热,但过热并不是可持续的,过热状态结束后可能会导致过冷;当一项金融活动大幅低于其趋势时,称之为过冷,过冷会导致金融和经济活动处于非有效状态,并可能导致福利损失。但对于过热和过冷的判断并没有一个数量上的标准,他们遵循迈耶和邦芬(Meyer和Bomfim,2011)的标准,即:当金融指标超出趋势值1个标准差时意味着过热,低于趋势值1个标准差时意味着过冷。
金融指标分为4大类,共10个指标:(1)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放贷意愿DI指数、信贷与GDP之比、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投资组合的股票比重。(2)公司与家庭类:商业投资与经营利润之比、公司短期可交易的公开发行的有价证券与负债之比、家庭的负债与现金之比。(3)金融市场类:股票价格、股票预期收益与政府债券收益之间的差额。(4)其他部门类:租金乘数(土地价格与租金之比)、货币乘数。
在运用金融活动指数时需要注意的是:(1)不存在从金融视角来衡量宏观风险的已有方法,为了对泡沫或危机进行预测,或是评价金融非平衡性的幅度,需要更多的金融指标和金融指数。(2)每次泡沫和经济繁荣的深化路径并不相同,我们有可能会找到其他合适的指标,特别是新危机爆发之时。
(三)引入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
1. 针对银行业的早期纠正措施。1998年4月,日本开始在银行业推行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并于同年12月出台《金融体制改革法》。针对银行业的早期纠正措施主要是对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和从事国内业务的银行规定不同的资本比率:
(1)规定了银行自有资本比率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自有资本比率必须在8%以上,只从事国内业务的银行自有资本比率必须在4%以上。
(2)规定了发出整改计划以及实施指令的条件,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如果自有资本比率高于4%而低于8%,只从事国内业务的银行如果自有资本比率高于2%而低于4%,金融厅将向其提出确保经营稳健性的整改计划以及实施指令。
(3)规定了发出增加资本、限制经营范围等指令的条件,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如果自有资本比率高于2%而低于4%,只从事国内业务的银行如果自有资本比率高于1%而低于2%,将会被要求增加资本和限制经营范围。
增加资本的要求包括: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增加自有资本计划;禁止或限制分红和经营管理人员奖金分配;压缩资产规模或者控制资产增加。
限制经营范围的要求包括:压缩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的业务;压缩部分营业所的业务;关闭除总部以外的部分营业所;压缩或者禁止开展银行法第10条第2款、第11条等所规定的业务;出售所持有的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股权或资产。
(4)对于自有资本比例极低的银行,规定了充实资本或停业等处罚手段。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如果自有资本比率高于零而低于2%,只从事国内业务的银行如果自有资本比率高于零而低于1%,银行需要充实自有资本,或者接受其他处罚:大幅度压缩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合并、停止银行业务。金融厅会根据有关要求明确实施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自有资本比率在零以下,银行将会被金融厅直接下令停止部分或全部业务。
2. 针对人寿保险业的早期纠正措施。类似于银行业,日本在人寿保险业也引入了早期纠正措施,针对人寿保险业规定了偿付能力比率标准,即要求人寿保险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比率的计算方法为当期未分配利润、风险准备金、持有的土地与股票等未变现收益之和与保险风险及资产运用风险平均值之比。生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比率应超过200%,低于200%的生命保险公司应当提出并实施业务改善计划,低于100%的生命保险公司应当增加资本、减少分红、降低新签订保单返还比率,偿付能力比率低于零的生命保险公司需要停止部分或全部业务。
3. 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机制在法规层面的进一步加强。2002年10月,日本发布《金融再生计划》,在这一法案当中,早期纠正制度和早期预警机制的地位得到增强,被列为“新金融行政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时隔不久,2002年12月日本金融厅修改了《金融机构营业准则》。根据新实施的法律,银行类金融机构提高自有资本比率的时限被大大缩短了,接到早期纠正措施指令之后,银行类金融机构提高自有资本比率时限由此前原则上3年以内缩短为原则上1年以内。
4. 早期预警制度。一部分银行并不属于早期纠正措施的约束对象,但这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存在提高经营稳健性的必要,日本金融厅为此实行了早期预警制度,通过综合预防行政措施等手段促使金融机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改善经营。早期预警制度聚焦于收益性、稳定性和资金运作,从以上3个指标来评价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根据这3项指标,若金融厅认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需要改善经营状况,金融厅将与其深入地交换看法和意见。若存在必要情形,金融厅可以依据银行法第24条的相关规定,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交报告以了解其切实改善经营活动的计划和做法。在落实早期预警制度的过程中,若认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必要严格落实有关改善经营的计划,金融厅可以发出“改善经营令”。
(四)针对证券等金融商品交易的事前监管
除了银行业、保险业事前监管,日本监管当局还针对证券等金融商品交易加强了事前监管,以预防金融风险。事实上,针对证券等金融商品交易的事前监管可以看作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在证券业的延伸。在广泛吸收原《金融期货交易法》、《有价证券投资咨询业规制法》等相关法规内容的基础上,2006年日本修改了《证券交易法》,并将其更名为《金融商品交易法》,高度系统性的金融商品监管法律制度得以建立,金融商品交易监管和投资人保护得到进一步贯彻和加强。
1. 强化金融商品交易的统一监管。
(1)监管范围的调整。《金融商品交易法》将监管对象从“证券”扩展到“金融商品”,新增加了原《证券交易法》所不包含的监管对象,包括:信托受益权、集团投资计划(基金)的份额、货币与利息掉期交易、存款与保险类金融商品。
(2)调整监管业务以消除监管真空。除了扩展监管范围,《金融商品交易法》所监管的业务范围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充,除了原来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推介业务之外,投资咨询、投资运用、顾客资产管理以及调整经营的设立、买卖、推介等业务都纳入到了监管范围,监管业务还包括部分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
2. 进一步强化金融商品交易信息披露的规定。
(1)法定义务。公司有法定义务公布季度报告,公司每年须发布报告评价自身财务真实性;企业经营者需要签署确认书,保证所发布报告内容真实;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均有权监督。
(2)改革大量持股报告制度。投资人提交“大量持股报告书”和“变更报告书”的时限大大缩短,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5个工作日之内。
(3)改革“特例报告制度”。“特例报告制度”的目标在于减轻机构投资人的负担,新法案实施后提交“特例报告”的时限大大缩短,原来所要求的时限为每3个月以及发生有关交易的下个月15日之前,新法案实施后调整为每两周以及发生有关交易5个工作日之内提交。
(4)提交电子版报告的相关规定。出于方便社会公众迅速查阅有关信息的考虑,《金融商品交易法》还规定,投资人有义务向电子信息披露系统报送与大量持有有关的报告,报告的格式为电子版。
3. 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金融商品交易法》加大了对不公正交易、散布谣言、市场操纵、在有价证券申请书中存在重大虚假问题等现象的惩处力度。
三、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的效果及局限性
1998年之后,日本启动了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得以强化,金融安全网得以系统重建,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的地位大大提高。强化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能够在金融机构个体和金融业整体两个层次上提升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被降至最低,日本国内金融业有效避免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冲击,大型金融机构无一倒闭,也未曾陷入经营危机,部分金融机构还加快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正如日本银行国际司前副局长增永岭(2010)所阐述的:
第一,除了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日本金融市场出现短暂的混乱外,日本银行业没有出现资金大幅外流和融资障碍等问题,能够充分满足大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得以顺利开展。
第二,从不良债权状况来看,银行信贷中的不良债权比率没有受到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截至2010年3月,这一比率在主要银行中降至1.9%,在地区银行中降至3.2%。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普遍加强财务基础,银行业对风险管理的改善、公共信用担保制度的扩充、监管的加强。
第三,日本多数银行的收益(本期净利)在2009年3月时为赤字,而2010年3月则多数实现了盈利,但在建立客户关系的需要和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银行业的收益并不高。
第四,从自有资本比率来看,该比率维持在与过去基本相同的水平上。截至2010年3月,主要银行为15.8%,地区银行为11.3%。对于主要银行而言,根据《巴塞尔协议Ⅱ》的标准,并不逊色于国外其他主要银行。
日本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分类标准缺乏针对性。无论是早期纠正措施还是早期预警制度,所制定的标准对所有银行或保险公司都是统一的,但不同银行可能适用不同的标准,所制定的标准也没有区分重要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
其次,所制定的标准没有体现时效性。由于政策的时滞性,一项标准在制定时符合实际情况并不代表会符合未来的情况,监管标准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微调。
最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等问题。从实施过程来看,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基本上是由金融厅负责,日本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并未深度参与,与所拥有的权利相反,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却需要承担救助成本。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一)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要注重时效性
在1998年之前,日本针对金融机构的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存在极大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为资金流向资产市场提供了便利之门,对资产价格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各界广泛质疑“护送船队”式金融行政,对“护送船队”弊端的认识不断深化,日本重新梳理并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提升了金融业的风险抵御能力,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
(二)放松管制不等于放松监管,更不等于不需要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
就放松管制本身而言,金融业制度束缚随着放松管制的推进而逐步减少,但放松管制并不等于放松监管,更不等于不需要早期预警制度。从日本的实践来看,1998年以来的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与金融自由化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金融自由化拓宽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领域、调动了金融机构的主观积极性,而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构筑起抵御风险的防线,两者均有利于日本国内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日本的事实说明,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做好预防措施,改善风险控制体系,避免个别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三)监管透明度和行业自律是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的重要支柱
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需要金融业的数据信息,要求监管信息传递快速高效,这和监管透明度、行业自律紧密相关。自上而下命令式监管的弊端在于,监管信息没有公开化,寻租行为时有发生。从日本推行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的实践来看,为公众所知悉的监管信息有助于改进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的效率,可以帮助监管对象找准经营定位并及时调整经营行为,有助于促使监管对象的行为符合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的规范。在向监管对象充分展示监管标准的基础上,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保证早期纠正措施和早期预警制度有效推进,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需要鼓励金融机构的自愿行动。
参考文献:
[1]Alejandro Gaytán,Christian A. Johns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Banking Crises[EB/OL].Working Papers of the Central Bank of Chile,No.83,October 2002.
[2]Atsushi Ishikawa,Koichiro Kamada,Kazutoshi Kan,et al. The Financial Activity Index[EB/OL]. Working Paper of Bank of Japan,No.12-E-4,April 2012.
[3]Okina K,Shirakawa M,Shiratsuka S.The Asset Price Bubble and Monetary Policy:Japan’s Experience in the Late 1980s and the Lessons[J].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Vol.19,No.S—1,2001,pp.395-450.
[4]村松岐夫,奥野正宽.平成泡沫经济研究[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2006.
[5]金融厅.“更好的监管”的进展状况——平成20年5月至21年6月[R].日本金融厅,2009-07-31.
【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推荐阅读: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范本09-13
capa纠正和预防措施09-24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09-06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0-05
持续改进与纠正预防措施的区别12-16
新版GMP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1-23
应对突发事件措施11-25
校园欺凌事件长效措施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