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共7篇)
1.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 篇一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禾本科、锦葵科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3.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
4.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
5.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喜钾作物有烟草、甘薯等。7.水稻分蘖后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应采用晒田技术。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油菜的收获指数约为(B)。
A、0.15
B、0.28
C、0.47
D、0.66 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B)。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油菜 3.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的反应。A、日照长度
B、水分
C、温度
D、养分 4.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B)。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大麦 5.玉米起源于(C)起源中心。A、印度
B、中亚
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南美 6.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
A、白菜型油菜
B、棉花
C、小麦
D、大豆 7.玉米的种植密度约为(D)株/公顷。A、1.5万
B、30万
C、15万
D、4.5万
8.我国优质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A、10%
B、20%
C、30%
D、50%
9.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署+大豆)表示(C)。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0.如要求基本苗为15万,种子千粒重为45克,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均为90%,则每公顷需播种子(B)千克左右。A、90
B、120
C、150
D、180
三、单项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B、2.B 3.A 4.B 5.C 6.A 7.D 8.B 9.C 10.B
四、问答题(26分)
2.根据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的条件,试述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8分)答:(1)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和萌发;(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本身的活力、温度、空气和水分;(3)种子处理技术:选种、晒种、浸种、催芽。3.肥料种类有哪些,针对不同种类的肥料谈谈各自的施肥方法。(8分)答:(1)肥料种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2)化学肥料可全层施肥、表层施肥、集中施肥和根外追肥。有机肥料以全层施肥为宜。微生物肥料以全层施肥为宜。
五、计算分析题(24分)
1.根据表1所给数据,分别计算5块田的产量。(8分)答:产量=有效穗数×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A、B、C、D、E的产量分别为5774.9、5781.4、5054.8、4520.3、4457.0kg/hm2。
2.分别从产量构成因素的角度分析上述5块田产量较低的原因和提高产量的途径。(8分)答:前三块田颖花数和结实率太低,后二块田穗数太低。3.以表中数据为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8分)
答: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具体两因素间对照数据进行分析。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二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3.起源于我国本土的作物有(稻)、(小麦)和(大麦、栗)等。4.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类指标,一是(形态指标);二是(理化指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8分)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 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 现象。
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水稻品质指标有哪些?
答:稻米品质指标一般分为四项:1)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2)外观品质:包括粒形、垩白率、透明度等指标。3)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米饭质地等。4)营养品质:指精米的蛋白质含量等。2.为什么四川小麦易形成大穗?
答:四川小麦品种以春性品种为主。10月底11月初播种后易通过春化阶段较早进入幼穗分化,此时,小麦生长正处于全年日照最短、气温最低的时期,使幼穗分化时间延长,因而易形成大穗。
3.简述油菜苗期生长发育特点。
答:油菜苗期约占全生育期的一半。一般从出苗至开始花芽分化为苗前期,开始花芽分化至现蕾为苗后期。苗前期主要生长根系、缩茎段、叶片等营养器官,为营养生长期。苗后期营养生长仍占绝对优势,主根膨大,并开始进行花芽分化。(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2.试述移栽油菜壮苗的标准及其培育原理与技术。答:(1)壮苗的标准:株型矮健紧凑,茎节密集不伸长;根茎粗短,无高脚苗、弯脚苗;叶片数多,叶大而厚,叶色正常,叶柄粗短;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无病虫害。(2)培育原理:育苗移栽。
(3)技术:通过苗床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苗床管理等环节培育。3.试述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品质的途径 答:影响因素及改良途径:(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技术。(4)病虫害。(5)加工。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三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生长: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2.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3.RGR: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
4.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5.LAI: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9.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2、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部分 8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又包括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和嗜好类作物
3、作物的“源”与“库”是相对的,同一器官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生“源”与“库”的转换,一般而言,叶片在功能时期为“源”,在全展期时期为“库”。
4、影响作物种子发芽的主要条件是温度、空气、水分
5、水稻南种北引,生育期变长,北种南引,生育期变短。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玉米苗期(出苗到拔节)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中心任务。答:生育特点:以根系建成为中心,茎、叶等营养器官分化、生长。
田间管理中心任务: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徒长,培育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2.简述水稻壮秧的标准。答:(1)形态特征:生长健壮、秧苗有弹性,叶片宽厚挺立,叶鞘短,假茎宽扁。群体生长整齐旺盛。根系发达。
(2)生理特征:光合能力强;C/N比例协调;束缚水含量高。3.简述水稻“三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答:水稻三性指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在生产上的应用:(1)为正确选用品种、引种提供依据。(2)是确定茬口、播期和栽培技术措施的根据。(3)在育种上的应用。
四、问答题(共34分)
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如何,生产中怎样调控?(12分)答:(1)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交错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根、茎、叶、花、果、种各自处于生育进程的不同时期,彼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间,叶片制造的和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不但流向营养体的尖端和幼嫩部位,而且还供应正在生长的生殖体,双方对营养物质有明显竞争。(4)对调控以上三方面的关系的栽培技术进行说明。
2、何谓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补偿作用,以禾谷类作物为例说明之。(12分)(1)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由穗数、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2)产量成分间的补偿关系(分别阐述三因素间的补偿)。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四套
一、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
2.水稻的有效分蘖:指水稻的分蘖中能够最终结实的分蘖叫有效分蘖。3.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 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4.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5.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 产量的比例。6.7.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 萌发的现象。
8.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二、1.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 日照作物。
3.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是由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所决定。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3.简述玉米攻穗肥的作用与技术。
答:穗肥对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十分关键。施肥时期在大喇叭口期,距抽穗10d左右。穗肥应用重施,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80%,并以速效肥为宜。4.简述小麦抽穗结实阶段的主攻目标及其栽培措施。
答:小麦抽穗结实阶段的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贪青和早衰,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和功能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粒重,丰产丰收。栽培措施包括:①排水降湿与后期灌溉;②根外追肥;③防治病虫。5.简述甘蔗下种的合理密度范围。
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等,下种量一般为:大茎种105×103-120×103/hm2,中茎种120×103-150×103/hm2,小茎种150×103-180×103/hm2。6.简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答: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有株数、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分别叙述各因素的形成。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品质的途径。
答: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良途径:①遗传;②环境;③栽培技术;④病虫害;⑤加工。分别进行论述。
2.试述育苗移栽油菜苗床期壮苗的培育过程和技术要点。答:培育过程技术要点包括①苗床的准备;②种子处理与播种;③苗床管理。分别进行论述。3.试述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技术。
答:水稻晒田的作用有:①改善稻田的理化性状;②调整植株长相。水稻晒田的方法关键是掌握好晒田时期和晒田程度。分别进行论述。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的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2.作物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收获指数: 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6.玉米的攻苞肥:又叫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8.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9.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100%。
10、叶面积指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性和定日照作物作物
2、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对结合的方法分类,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3大部分作物。
3、种子发芽要求的外界环境条件是:温度、空气、水分。
5、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6、喜磷的作物有.油菜、大豆等
7、水稻的“两性一期”(三性)是感光性、.感温、短日高温期(性),它的强弱和长短不同决定了水稻生长期的长短。
三、问答题(40分)
1、简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主要途径。(10分)答:(1)遗传育种与提高光合效率(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与栽培技术。
2、简述确定复种程序的条件。(10分)
答:1热量条件2水分条件3肥力条件4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3、简述作物布局的概念及四川作物布局的特点。(10分)答:
(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2)结合四川生态区域特点论述布局特点。
四、论述题(20分)
以水稻为例,试述影响作物籽粒品质的因素以及提高作物籽粒品质的途径。答:1.水稻品质的内容。2.影响因素及改良途径:(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技术。(4)病虫害。(5)加工。
3.结合影响水稻籽粒品质的因素论述提高品质的途径。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六套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光)、(温)、(水)、(气)和(肥)。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大麦)、(大豆)和(粟)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时 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 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a)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3、论述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7分,共30分)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
答: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通常指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群体的产量,可见群体产量是由个体产量组成的,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同。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即:产量=穗数×单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①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是乘积关系,因此它们不可能都同时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的关系;②虽然有时增加穗数可能导致穗粒数的减少,但这些因素间有相互补偿的关系。作物产量因素构成的特点:①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动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群体间的补偿效应。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产量因素间的自动调节作用加以调控:①协调好个体和群体间的关系,就必须有适宜的密度,使群体产量达到最高,发挥最大补偿效应因素的作用;②在一定时期加以适当的水肥管理;③产量构成与干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积累有关。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当调节,发挥它们的自动调节作用,有利于增产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七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叶片。库是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
4.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 5.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等,喜钾作物有甘薯、烟草等。
三、单项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B)左右。A、0.1
B、0.5
C、0.9
D、0.8
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B)。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油菜
3.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的反应。A、日照长度
B、水分
C、温度
D、养分 4.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B)。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大麦 5.玉米起源于(C)起源中心。
A、印度
B、中亚
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南美 6.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
A、白菜型油菜
B、棉花
C、小麦
D、大豆 7.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D)株/亩。
A、1千左右
B、2万左右
C、1万左右
D、4千左右 8.我省主要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
A、10%
B、20%
C、30%
D、50% 9.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的复种制度为(B)。A、一年一熟
B、一年二熟
C、一年三熟
D、二年三熟
10.如要求基本苗为15万,种子千粒重为45克,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均为90%,则每亩需播种子(B)千克左右。A、6
B、8
C、10
D、12 1.B、2.B 3.A 4.B 5.C 6.A 7.D 8.B 9.B 10.B 1.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10分)答:影响因素及改良途径:(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技术。(4)病虫害。(5)加工。
2.根据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的条件,试述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8分)答:(1)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和萌发;(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本身的活力、温度、空气和水分;(3)种子处理技术:选种、晒种、浸种、催芽。3.简述水稻旱育秧技术。(8分)答:(1)苗床地选择;(2)床土培肥;(3)苗床调酸;(4)苗床施肥与整地;(5)苗床浇水与消毒;(6)播量播期;(8)苗床管理。
五、论述题(12分)
答: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通常指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群体的产量,可见群体产量是由个体产量组成的,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同。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即:产量=穗数×单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作物产量因素构成的特点:①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动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群体间的补偿效应。
可以利用产量因素间的自动调节作用加以调控:①协调好个体和群体间的关系,就必须有适宜的密度,使群体产量达到最高,发挥最大补偿效应因素的作用;②在一定时期加以适当的水肥管理;③产量构成与干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积累有关。
六、分析设计题(12)1.根据作物温光反应特性理论,对上述案例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5分)答: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决定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特性。该品种适宜于华南种植,为强感光性品种。
引种来四川,不能满足其发育的条件,故生育期推迟。
2.将上述水稻品种引来四川种植,必须进行试验,请设计一个小实验,看它在本地的生长情况,用2-3个指标反映。(7分)答:选择对照。设置生产实验。
调查测定指标:群体生长率、穗分化观察。
作物栽培学总论
1、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而发育是质的变化。(2)发育是生长的前提,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3)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进行的。(4)二者存在矛盾:①若养分过多,作物生长过旺,枝叶繁茂,致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量少,严重时花器官也可转为营养器官,不利作物的发育。②若养分过少,作物生长不良,受到明显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也会抑制作物的发育。2、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1)生育期:①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②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③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
(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始期天数计。
(3)物候期: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1)关系: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②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前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握得当。
(2)调控:营养生长过旺。修剪、环剥、肥水控制、保花保果。生殖生长过旺。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
4、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
(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5、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1)作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实、种子,地下部分主要是指根,也包括块茎、鳞茎等。作物的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根系如果生长不好,则地上部的生长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地上部的生长对根系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2)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进行相互交换。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另一方面,跟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的交换。(3)地上不与地下部重量保持一定比例。(4)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6、影响经济系数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的高低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植株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7、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
(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系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高。③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
(3)调节措施:①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②推广反季节栽培;③合理安排种植密度;④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⑤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8、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
(2)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
(3)协调方法及理论: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⑤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⑦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⑧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
(4)应用:①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建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②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③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
9、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②合理密植;③培育优良植株;④改善水肥条件;⑤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⑥增加田间CO2浓度。
10、“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2)应用:①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都正常的依据之一;②决定调控时间,控制株高和稻粒的生长;③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条件:要达到一定规模、从外地引入、当地没有、引种的作物要完成其生活史)
3、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4、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5、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
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
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指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
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稻、麦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豆类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 棉花出苗期、现蕾期、花钤期、吐絮期。油莱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热期
12、作物的物候期:指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13、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14、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5、感温性:指一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16、感光性:不同作物品种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
17、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
1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19、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成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
20、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21、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
22、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23、作物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24、相对生长率RGR: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的速率。
作物生长率(群体生长率)CGR: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25、绝对增长率AGR:指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叶面积指数LAI:单位土地面积与该面积上生长的总叶面积的大小之比。
26、净同化率NAR: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反映光合效率高低)
27、叶面积比率LAR: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
28、叶干重比LWR:指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比叶面积SLA:指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反映叶片厚度)
29、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
30、人工环境:广义是指所有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31、光周期反应:制作物受日照长短所控制的现象。
32、种植制度(作物栽培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3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34、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5、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36、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7、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用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38、连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39、土壤肥力(地力):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地力因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40、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1、免耕(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2、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做作物营养临界期。
43、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需要养分最大,且此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44、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45、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溉水量。
46、节水灌溉制度: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优化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作物最需要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47、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暴露出来的现象。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48、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49、同伸关系,同伸器官: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50、作物的生命周期:作物从种子发芽、营养器官的形成生长、花芽分化生长、开花受精,直至种子成熟为止。
51、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
二、简答题
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
①作物高产生育规律与机理研究;②作物生育各期综合诊断内容、方法及原理研究;③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
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①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②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③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④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⑤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⑥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3、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适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很困难)。
(2)方法:A、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B、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C、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D、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7、种子的类型有哪些?
①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③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④人工种子:包括体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
15、温度三基点的特征。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一下或最高点以上,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
16、作物的间混套复种。
(1)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用: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技术:作物组合、品种搭配、育苗移栽、早发早熟。方式: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2)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②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③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即使综合防治病虫。早熟早收。
17、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度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耐寒作物:麦、马铃薯、豌豆、油菜(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在一至三度,需求积温一般也较低)。
(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
(3)CO2同化途径:三碳作物: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四碳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景天酸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兰花、百合。(4)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5)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密植作物、中耕作物。
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
(3)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黑麦草、水葫芦。
三、繁殖方式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
18、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建树? ①总结出了一套栽培壮苗的技术原理;②总结出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③提出了实现高产群体合理结构的理论;④从高产田长期模式出发,提出了模式化栽培理论。
19、简单叙述我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①高产超高产事例年年有,但真正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现而获得者为数较少。②高产纪律出世后,能在同一块地保持两至三年者几乎没有,且能总结出的高产经验移植到别的地块别的地区成功率极低。
20、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1)含义:指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期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总和,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地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
(2)意义:①分析热量资源,编制农业气候区规划种植制度;②积温是分析引种或推广的地区依据;③可以利用积温预报作物的生育期;④负积温的多少有时可以作为低温灾害的指标之一。
21、一般来说,哪些作物分别属于喜氮作物、喜磷作物和喜钾作物?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荞麦。
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纤维类作物,如甜菜、甘蔗、烟草、棉花、薯类、麻类、向日葵等。
22、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作物的“播性”与春花处理、作物的基本温度、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温度与干物质积累、积温与作物生产。(2)极端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冻害、冷害、霜害(白霜、黑霜)。(3)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
水稻
5个级别
普通栽培稻、籼稻/粳稻亚种、早中季稻/晚季稻、水稻/陆稻、黏稻/糯稻品种 籼稻VS粳稻
籼稻:米粒黏性弱,直链淀粉高,谷粒狭长,耐湿耐热耐强光易脱粒抗稻瘟病; 粳稻:米粒黏性强,直链淀粉少,谷粒短圆,耐寒难脱粒不抗稻瘟病 生育特性
(秧田期+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开花结实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短日高温条件下,从播种到抽穗的最少日数 可变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日数 生殖生长期=长穗期(约30天)+ 结实期(约25~50天)生殖生长开始标志:稻穗开始分化 两性一期VS三性
两性一期:感光性、感温性、短日高温期 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在生产上的应用:(1)为正确选用品种、引种提供依据。(2)是确定茬口、播期和栽培技术措施的根据。(3)在育种上的应用。
形态特征:根:须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叶片:芽鞘、不完全叶、完全叶 生育时期:秧田期(幼苗期+秧苗分蘖期)、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开花结实期 按库源关系类型分类: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互作型 粒重的决定因素:谷壳体积和胚乳发育好坏
1、水稻晒田的作用和技术?(1)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
①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穂十分有利。
②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杆壁变厚,植株抗到能力强。
(2)晒田技术:晒田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 田程度。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有穗分化初期适宜。晒田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2.简述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应用 在引种上的应用
(1)根据纬度分布引种低纬度地区(北纬26度以南)籼粳稻均可以在本地区内互引,中纬度南部地区(北纬26-32度)可以引种各地区的早、中稻和晚稻早熟籼粳稻。中纬度北部地区(北纬32-40度)可以引种各地区的早粳和中粳稻。高纬度地区(北纬40-50度)只能引种各地区的早粳稻。
(2)根据水稻物候学规律引种
A、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或不能抽穗,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 B、北稻南移,宜引比较迟熟的品种;
C、平原品种引到高原,生育期延长,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 D、高原品种引到平原,宜引用比较迟熟的品种;
E、纬度和海拔相同或相近的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较小,容易成功。(3)根据杂交稻物候期引种杂交稻物候期与纬度、高度相关显著,例如汕优6号,纬度每增加1度,播种至出穗期天数增加1.55天,海拔每增高100米,出穗期天数增加3.43天。在栽培上的应用
在耕作制度改革、品种搭配、季节安排、栽培措施方面,都要求以水稻品种的光温特性为依据。例如:对一年二熟或三熟、多熟的耕作制度,轮作、套作或混作的种植方式,都要求按照作物种类、水稻品种的熟期,“两性一期”的特性来考虑适宜搭配比率,以达到稳产高产的要求。
在育种上的应用
利用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而进行短日处理,可以促进出穗,加速繁殖世代,缩短育种年限。例如,根据水稻品种从播种到出穗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预测亲本生育期,分期播种,使亲本花期相遇,以便进行杂交育种。可以根据选种目标对发育特性的要求选择亲本。(1)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2)水稻生育期的决定(3)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应用(4)根据纬度分布引种(5)根据水稻物候学规律引种(6)根据杂交稻物候期引种 3.阐述水稻的几种施用氮肥技术。(1)前促“一头轰”施肥法。
南方双季早稻,特别是麦茬早稻,以80%以上的肥料作为基肥,并且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不施穗肥,主要争多穗,适当争取粒数和千粒重。(2)前促、中控施肥法
双季早稻迟熟品种或一季中、晚稻,前期在气温土温较低的情况下,必须把70-80%的肥料用作基肥,亦应早施重施分蘖肥,以利分蘖早生快发,但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分蘖大量发生,为了抑制无效分蘖、控制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必须在分蘖数达到预期目标时,晒田控N,复水后对于叶色褪淡过重的,再于孕穗期酌施保花肥,防止枝梗及颖花退化,即是“攻头、保尾、控中间”的目的是既争取多穗又增多粒数,达到穗、粒齐重。晒田:又称烤田、搁田、落干,是一项通过排水和曝晒田块的技术。(3)前稳,中促施肥法(又称“山”字施肥法)适用于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温暖地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植或肥料不足的稻田。方法是在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增加穗肥用量,强调施用“促花肥”促进大穗,再看苗补施“保花肥”保大穗,即所谓“前轻、中重、后补足”,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痴长,后期不早衰的要求。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4)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强的稻田。
马铃薯
高产栽培技术原理:选择优良品种,以上述三大特性(具有物质转化的直接性、具有产品器官的速熟特性和具有块茎发生的无限性)为理论基础,通过各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创造最好的环境条件,让马铃薯品种的优良基因达到充分表达,从而获得高产和优质。
形态特征:根(块茎繁殖芽眼根为主体、匍匐根分布于表层;种子繁殖为直根系,有主根、须根之分)茎(地上茎支撑运输、地下茎结薯、匍匐茎、块茎同地上茎,均有分枝性且可相互转化)叶(单叶、羽状复叶)花(聚伞花序,自花授粉)果实(浆果)种子(常用小整薯或大整薯切块草木灰拌种)
生长发育特性喜凉性、分枝性、再生性(主茎和分枝可长成新植株)、休眠性(刚收获块茎要放置一段时间才可发芽)环境条件 喜凉怕热、适合涂层深厚沙壤,结薯期光照要短
生育时期 芽条生长期(促茎早发芽,多发根,快出苗,出壮苗);幼苗期(促根壮苗,保证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块茎形成期(保证水肥供应,促经茎叶生长,中耕培土,促进生长中心的转移);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无严格意义上的成熟期)施肥(比例:氮磷钾 = 5:2:11)
施肥总原则:以农家肥为主,化肥做补充,以基肥为主,追肥补充为辅。施用方法:集中施用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马铃薯亩产=单株块茎重×亩株数
品质 外观品质(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薯形整齐,大小适中)、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 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种属 优良品种(遗传特性)+脱毒种薯(病理特性)+通过休眠(生理特性)退化现象及防治
现象(马钤薯种薯连续种植后,常会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皱缩或黄绿相间的花叶、斑驳,块茎变小,产量和品质降低的现象);
原因(马铃薯的退化是由于种薯受病毒侵染引起的。凡以营养器官繁殖的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了病毒,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积累)
操作
1、采用轮作,避免重茬。
2、采用脱毒种薯。
3、采用小整薯,避免切刀传播。
4、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抗性。
5、药剂防治.技术 抱窝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玉米
一、玉米的生育时期 答:苗前阶段:(1)出苗期: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高约2㎝,称为出苗。全田50%(2)拔节期:基部茎节伸长,离地面约2—3㎝,靠近地面用手摸有棱感,可以摸到茎节。穗期阶段:(3)抽雄期:雄穗的顶端从顶叶伸出时,称抽雄。全田50% 花粒阶段:(4)开花期:雄穗开始散粉,称花期。
(5)吐丝期:雌穗花丝开始从苞叶中伸出,实际是雌穗开花。
(6)成熟期:90%以上植株苞叶松散变黄,籽粒剥掉尖冠出现黒层,(达到生理成熟的特征),籽粒脱水变硬,具有本品种的色泽。
大喇叭口期:棒三叶开始甩出,但未展开,顶叶丛上平中空,上部以展开叶片和未展开叶片的叶鞘内有柔软而有弹性的雄穗,叶外形状如喇叭。
二、初生胚根:由胚长出来的第一条幼胚。
次生胚根:经1~3天由中胚轴基部、盾片节上陆续发生的3~7条幼根。节根:其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基部。
胚根在幼苗出土的2~3周以内吸收和供应幼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而节根供应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水分和养分。在栽培上,应促进根的生长,防止根系早衰,使根系发育好,抗倒伏能力增强。
三、叶:叶着生在茎节上,由叶鞘、叶舌和叶片组成。
玉米雌穗雄穗分化过程:生长锥未伸长期、生长锥伸长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
四、玉米的“源”与“库”的关系
答:高产品种是“库”限制了产量潜力的发挥。若能改善雄穗小穗分化期和抽丝后的营养条件,以增加果穗数和穗粒数,将有利于提高产量。
五、影响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 答: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光合持续期、净同化率
六、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答:(1)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群体的物质积累量(2)控制吐丝期群体适宜的LAI(3)增加总结实粒数(4)提高粒叶比(5)改善叶系组成
(6)提高茎系结构的质量(7)群体质量的根系性状描述
七、品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答:品质由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构成,影响因素
(1)、品种类型(2)、种植区域(3)、栽培技术(其中施肥和播期影响最大)
八、玉米栽培技术 答:
1、合理种植制度
2、选用良种。(1)良种:丰产性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农艺性状好。(2)抗逆性和适应性:抗病性: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穗腐、粒腐等;抗虫性:主要是螟虫;抗逆性:干旱、贪瘠、风灾、低温与霜冻、高温、盐碱 弱光、湿害等;广适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地块等;抗除草剂。
3、搞好作物布局 安排作物适应环境
(1)季节布局 3—7月,春、夏、秋玉米(2)地块布局 地形地貌复杂,土地类型多样
4、整地(1)深耕 全面深耕、局部深耕(2)播种前的整地 达到土壤细碎、平整 以利于出苗、保苗
5、施肥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对于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使用原则: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 使用时期:(1)、基肥:播种前施用—多中沟施肥
(2)苗肥: 3~5叶施肥,促根长叶壮苗 秆肥:又名拔节肥,拔节时施,壮秆
穗肥:又名攻苞肥,大喇叭口期施,攻大穗
粒肥:授粉、灌浆期施、壮籽
使用原则:重施底肥,早施苗肥,巧施秆肥,猛攻穗肥,补施粒肥
6、播种
(1)精选 有光泽,粒大,饱满,无虫蛀,霉变,破损的种子(2)晒种 播种晒前2~3天
(3)浸种 冷水24h或“两开一凉”。天干、土壤水分不足时不宜浸种(4)拌种 杀菌剂、杀虫剂、现多包衣、PGRs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生产条件,趋利避害 原则:出苗早发,适期开花、成熟
春玉米:一般以10cm土温稳定在10~12℃为宜。
夏、秋玉米 适宜早播的时间,决定于前作收获的迟早,也应争取早播。秋玉米延迟播种,后期易遭受低温为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套作玉米 必须掌握适宜的共生期,麦玉共生期一般不超过20d。
7、直播技术(1)种植方式 分为垄作、平作和分厢种植(2)播种方式 开沟点播 挖穴点播
(3)适宜的播种量 应根据种子大小及播种密度不同而定
8、育苗移栽
(1)优点: 育苗移栽有利于争取季节,解决多熟制的茬口矛盾
晚栽赶早播,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和节约种子
(2)育苗方式 营养球、营养块、营养钵等
(3)移栽技术 培育壮苗 选地整地,适期早播,适龄移栽,提高 移栽质量,单株定向
9、合理密植
(1)南方 气温高,日照短,玉米生长发育较快,植株较矮,应适当密制(2)株型紧凑、矮秆、生育期短的品种可适当密植
(3)育苗移栽的玉米 植株较矮壮,可比直播的适当密植
(4)地膜玉米 耕作集约,发育进程快而整齐,株间条件比较一致(5)株型 紧凑型玉米可适当密植
(6)海拔高度 低山密,半高山稀,高山又密
10、“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密度每亩增加500~1000株
四改:改种耐密性高产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选用耐型品种是基础,增加种植密度是核心,配方施肥是保障,机械化生产试方向
11、地膜覆盖栽培
作用:增温、保墒、增肥、抑草、增光 技术要点:(1)选地、整地和施基肥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地质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壤;施足基肥和种肥
(2)覆膜 盖膜要拉紧铺平紧贴地面,四周各开一条浅沟,将膜埋入土,压实。(3)及时放苗出膜 当幼苗第1叶开展时,用小刀破膜出苗,然后用湿土把膜 口盖严,以便保湿保温。
(4)田间管理
A、培土 地膜玉米发根多,但根系分布浅,中期要注意高培土,以防倒伏 B、追肥 重点是穗肥,不接膜的可以在植株基部破膜追肥 C、揭膜 7叶期后揭膜为佳
12、玉米膜侧栽培 作用:集雨 节水 抗旱
九、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主要目标: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根系发育良好,植株敦实(1)、防旱防板结,助苗出土(2)、查苗、补种、育种苗 3叶间苗,4~5叶定苗(3)、中耕除草施肥
(4)防治病虫 主要防治地老虎、粘虫
2、穗期管理 使玉米植株敦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拔有劲,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协调,达到壮秆,穗大,粒多的目的
(1)中耕施肥培土 两次:第一次拔节前后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攻秆肥进行深
中耕小培土,将肥料埋入土中,行间的泥土培到玉米根部形成土垄。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结合重施穗肥,再进行1次中耕高培土
(2)灌溉与排水 拔节后 应结合施肥浇拔节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为宜,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 为玉米需水临界期,对水分十分敏感,应结合重施穗肥,重浇攻穗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水分过多,土壤缺氧,雌穗、雄穗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或造成倒伏。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3)防治病虫害
虫害:玉米螟、粘虫、蚜虫等
病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 要注意勤查,一旦发现,立即防治(4)去雄
减少养分消耗,增加中下部透光;未散粉前最好;隔行或搁窝。
3、花粒期管理 养根保叶,延长叶片和根系功能期,防治贪青或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达到丰产丰收。(1)、根外追肥(2)人工辅助授粉
(3)灌溉和排水
十、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止
1、原因:
(1)营养物质供应不足(2)营养元素比例配合不当(3)水分不足(4)密度过大(5)病虫为害
2、措施:
(1)适时适当地供应肥水,注意氮磷钾等的配合(2)合理密植,选用适当的种植方式(3)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4)因地制宜,良种良法
2.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 篇二
----------------------------------------------
多页, 而每一页所包含的内容就相当于一个黑板所能包括的内容。可想而知,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 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可以为同学们解答多少问题, 可以多给同学介绍多少知识。[1,2,3]而且多媒体中的色彩多样, 可以调整对比度, 这相比较于黑板教学就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如果对于哪一部分不熟悉, 可以让老师把PPT返回到那里, 继续讲解, 这方面板书是达不到效果的。现在多媒体得到普及之后, 同学们和老师再也不会吃粉笔面了, 而且现在如果有哪位老师用板书讲课, 都会被觉得是很“老土”。
2.多样的表达形式。传统课堂授课的表达形式非常单一, 不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多样性的表达形式。而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之后, 课本内容就会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的效果是每一个学生都想象不到的。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听觉方面, 学生都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感觉。例如在讲到丘陵地带时,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丘陵地带的录像,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们如身临其境, 这就给枯燥的学习环境, 带来了一些乐趣。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工具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那么就会成为阻碍教学的一种障碍。
1. 过分依赖和使用多媒体, 本末倒置。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起到很好的作用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年轻教师在多媒体使用上形成了依赖性, 在所有的地理课中都使用多媒体, 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 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但是如果所有的课程都使用多媒体, 那么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本来三节课的内容, 结果使用多媒体一节课就讲完了, 同学们不但消化不了这些课本知识, 更有甚者会因此而讨厌学习地理知识。所以片面追求这种新教学工具是不合理的, 这会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本来是为提高同学学习成绩而产生的教学工具, 却变成了让同学们不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4]老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工具, 长此以往就会在板书教学方面失去正常的教学能力, 如果多媒体出现故障, 那么课程就无法正常进行。加之, 中学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者水平有限, 在对多媒体的平时维护方面也会出问题, 所以这都会给教学带来不便。[5]
2. 偏离教学目的。
多媒体有很好的画面效应, 所以开始使用阶段让很多学生都痴迷于这种课程。很多学生听说要用多媒体讲课, 都会感到很兴奋。我们不知道学生到底是因为对地理课感兴趣, 还是对多媒体的精彩画面感兴趣。[6]在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的地理成绩与使用多媒体前没有明显差距。分析原因才发现, 其实学生们去多媒体教室上课之所以兴奋, 是因为他们可以不用坐在枯燥的教室里听课了。至于他们在多媒体教室能听进多少知识, 我可以很明确地回答, 就是他们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兴奋地讨论图片的, 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而且通过调查, 我发现多媒体课程结束之后, 需要同学们去自己复习课本, 可是九成的人是没有去做这一工作的。从多媒体教师出来之后, 他们就又回到了老状态, 继续题海战术。所以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一定要恰当, 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麻烦。现在的地理教学中, 我们先让学生在教室预习, 等他们预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 再带他们到多媒体教室听课。这样的方式起到的作用很大, 同学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对于这个度的把握是非常难的, 一个地理老师只有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才能够把握好。
任何一件事物, 都有它的两面性, 都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绝对的好, 也没有绝对的不好, 只是使用者的方法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所以对于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来说, 我们不应该排斥, 也不能够太依赖。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 才能够做到真正提高学生成绩,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周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7) .[3]周慧.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降低地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J].广东教学研究, 2003, (6) .
[4]陈尔寿.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6]周慧.初中地理探索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3, (6) .
作者简介:张宝忠, 河北省阜平县天生桥中学地理教师。
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为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与实践搭建了一个良好得平台, 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2]。因此, 加强农学专业学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的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办学实力的关键;同时, 也是解决学生就业和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由于目前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部分内容过于陈旧,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缺乏新意, 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致使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 本文提出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构想。
一、确定实验教学的运行体系
实验教学运行体系是保障实验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 要确定一个良好的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运行体系,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 应在保证必要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内容进行及时灵活地调整。并将实验内容与相关学科融会贯通, 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在实验教学中,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育, 鼓励和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 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实际问题, 允许采用自己的实验方法,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将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涌现。
二、完善实验基地建设、调整实验进程
试验基地是学生开展实验的必要场所, 良好的实验基地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实验布置基础上, 根据所开设实验内容, 增加相应实验设置, 完善实验基础设施, 做到室内实验与大田试验紧密结合。根据教学大纲调整作物栽培课程的安排进度, 尽量按所种植作物生长的季节讲授各类作物, 实现实验与理论基本同步, 同时结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 加深同学们对各种作物形态特征及其相关特性的直观认识和感受。
三、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完善实验内容
作物栽培学实验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课程。以往实验教学内容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多以作物形态学观察及简单的技能培养为主, 而孤立了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 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 锻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设置上, 要根据作物栽培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 逐渐打破以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数量,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3]。如增开一些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主栽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大田作物群体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等综合调查的实验, 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物栽培学是综合运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肥料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探索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栽培管理措施和生长调控手段的应用性学科, 没有实验的改进和更新就没有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对以往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探索出一套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并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够相得益彰, 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内容丰富, 不同实验对实验场地和实验时间的要求不尽相同。诸如玉米形态特征观察、小麦幼穗分化进程等验证性实验, 可在室内完成。对于这一类实验项目应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进行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优良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实验方法, 让学生了解老方法与新方法的优缺点。作物生长分析、作物栽培管理措施与器官建成和品质形成关系的测定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则应采用室内集中教学与室外分散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本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教育教学方法, 把具体的实验内容任务落实到个人, 使学生直接参与实验方案的制订与内容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创新和发现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完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
作物栽培学实验的成绩考核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验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程度的可靠方法[4]。作物栽培学实验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 其考核应该自成体系, 可将评定成绩按此公式计算:综合成绩=实验报告成绩*50%+实验团队协作及创新表现*30%+考勤*20%。杜绝雷同实验报告的出现, 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评述。团队协作及创新表现成绩的评定方式可采用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实验小组组长要对整个实验开展情况作出总结, 个人要对自己所承担的实验工作做出小结, 任课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认真与否的态度和出勤情况进行考核。最后给出综合考评成绩。通过完善实验成绩考评体系, 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课程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向较多, 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和研究方向, 青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常常会发现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会积极向老教师请教和学习, 并将学到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指导学生对具体实验进行严格操作,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明性和创造性, 对教师队伍建设也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利用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的机会, 直接让其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感受科研创新的艰辛, 并把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带到课堂, 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 很达程度上也充实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堂内容, 使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向东, 孙学振, 贺明荣, 等.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 :134-135.
[2]刘洪, 徐振江, 李春兰, 等.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1) :11105-11107.
[3]黎国喜, 唐湘如, 田华.《作物栽培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8:277, 279.
3.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 篇三
【摘要】结合作物栽培学实验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好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Experiment of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ing "Experiment of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and encourage their initiative to learn, we did a useful exploration on the contents ,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inspects .
【Key words 】Experiment of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是作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也是《作物栽培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该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不同于理论教学课的特点和规律。该实验课程与《作物栽培学》课堂理论教学密切配合,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是《作物栽培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环节为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根据实际生产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工作既要服务理论研究、又要服务学生成长。但我校一直以来多采用的是单项实验为主的小实验教学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只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课堂理论乃至最后完成一篇模式化的实验报告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根据农业院校作物生产类各专业的特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考试方式,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入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1.革新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实验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的兴趣。作物栽培学科实验内容多,课时少,从而需要在实验教学中以实验方法为线索整合优化实验,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试验,增加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这样一边可以减少实验的枯燥性,一边又提高学生对作物栽培学实验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探索,诸如实践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形式、成绩评定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为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可以先试选派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到实践基地或企业实践锻炼。其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从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演示性实验的主导地位, 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新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公布一些实验项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实验设计小组,选题、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教师评阅后,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培养。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自主性实验教学、分层实验教学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也值得借鉴和学习。
3.利用网络建立教学与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不断补充综合实验内容,开发基于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可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达到综合实验的目的。
4. 改革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能力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考试时学生根据抽取的不同实验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供指导。在考试中,学生成绩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选题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实验计划的合理性、实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态度、团队精神和实验结果进行考核;其他实验也可根据实验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进行评分。(1)实验能力测试 操作部分占50%,随机抽取考试题目,根据题目进行仪器的选择,试剂和药品的配制,实验的完整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操作的规范及熟练程度,试剂用量等情况。(2)实验结果 占15%,若是定性实验考虑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是否相符。若是定量实验,考虑实验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3)卫生情况 占5%,包括洁净用具,整理实验台面等。(4)实验报告 占10%,包括实验报告写作是否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分析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试剂的作用,用量是否正确等。按以上标准评定的成绩结果表明,成绩档次明显拉开,分布也较合理。 由此可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把考试融入教学全过程,以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4.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底烘:指烟株下部未达到正常成熟时期就提前发黄或枯萎的现象。
2.晾烟:将收获后的烟叶用线绑在烟竿上放在通风的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完成其自然变黄和干燥的过程。
3.连作: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播种同一种作物,或采用相同的轮作方式。
4.烟草漂浮育苗:指在温室或塑料薄膜覆盖条件下,利用成型的膨化聚苯乙烯格盘为载体,装填上人工配置的培养基质,将格盘漂浮于含有完全矿质营养的苗池中,完成烟草种子的萌发、生长和成苗的全过程。
5.烟叶弹性:指含水量适中的烟叶轻微撕拉时的抗碎能力,即烟叶具有的拉力。
二、填空题
1.我国烟区主要有:、、、和北方烟区。
2.烟制品有:纸卷烟、叶卷烟、水烟、旱烟、、、。
3.烟草漂浮育苗要求:、、、。
4.烟草大田有4个主要生育期,分别是:、、、。
5.烟草生产的产量由、、构成。
6.烟草种植时随着烟草密度的增加,其田间风速、相对湿度。
7.烟草大田打顶方式有:、、、。
8.烟草生产行业中遵循的价值观是“两个至上“,分别是至上和至上。
9.烟草大田期间的灌溉方式有穴灌、、、。
10.烟草生长中对氮素的吸收高峰是、对钾肥的吸收高峰是。
三、判断改错
1.烤烟既耐旱,又耐涝。()
2.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吸氮量相等。()
3.烟草育苗后期和移栽前期遭遇较长时间的低温,导致烟草底烘。()
4.烟草地膜覆盖时可不揭膜,以膜代管。()
5.烟叶分级中部位是首要原则。()
四、单项选择
1.烟草大田生长中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
A30%-40%B70%-80%C50%-60%D80%-90
2.烤烟最适宜土壤类型为()
A沙土B壤土C沙壤土D粘土
3.香料烟的调制方法是()
A晾制B晒制C烤制D半晾半晒
4.烟草前茬作物最适宜的是()
A小麦B油菜C番茄D马铃薯
5.施木克值是指()
A总糖/总氮B总糖/蛋白质C可溶性糖/蛋白质D总氮/烟碱
五、多项选择题
1.烟草生产的特征是()。
A质量与产量并重B生产工序复杂C技术性强,集中性高D对环境条件敏感E经济价值高
2.提高烟叶安全性的措施()
A增加滤嘴长度B卷烟纸上打孔C膨胀烟丝D发展混合型卷烟E烟叶薄片
3.白肋烟作为卷烟原料的原因有()
A燃烧性好B蛋白质含量低C填充性强D糖含量低E吸收能力好
4.烟苗壮苗外观标准()
A根系发达B茎柔韧韧C茎围1.8-2.5cmD茎高10-12cmE无病虫害
5.烟草大田深耕技术原则()
A深耕宜早B耕地均匀C增施有机肥D清除田间杂草E越深越好
六、简答题
1.简述影响烟碱含量的因素
2.简述烟草漂浮育苗体系。
3.简述烟草栽培中培土的作用。
4.简述硝态氮和铵态氮在烟叶生产中的吸收特点。
5.简述烟草大田生长各生育期的特点和管理措施。
6.简述红花大金元品种特点。
七、论述题
1.试论述烟草早花原因,防止措施及补救措施。
5.春季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方案 篇五
(一)选择优良抗旱品种。选择籽粒饱满、拱土能力强、叶片相对厚而直立、成熟期籽粒灌浆和脱水快、较抗旱的玉米品种。
(二)扩大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增强抗旱、抗“倒春寒”、抗“八月低温”的能力,二半山以上地区要尽力扩大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公务员之家
(三)扩大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既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抢抓节令,又便于管理。各地要根据时间节令要求和气象预报,充分利用各种小水源做好各类作物的集中育苗工作,待雨水到来后及时移栽。
(四)开沟等雨抗旱播种。开沟等雨抗旱播种法一般先按玉米行距用犁开好沟等待降水,只要有10毫米左右的降水时,沟内、沟边就会有2~3厘米深的湿土,此时可抓紧时间,将玉米播于沟内,再将沟边湿土覆盖在种子上。地膜玉米可先起垄,待降水后抢时覆膜播种;
(五)抗旱穴播。穴播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播种深应为10~12厘米,每穴浇水1.0~1.5公斤,待水下渗后播种,施有机肥并盖土(先盖湿土,后盖干土),以利水、肥集中,确保全苗。
(六)秸秆覆盖。玉米行间覆盖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重要的作用。覆盖秸秆既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并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
(七)使用抗旱剂
玉米抗旱增产剂是一种由超强吸水材料组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新产品,能很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又有缓释性,供作物吸收利用。各地要积极开展吸水树脂及旱地龙等抗旱技术试验示范,搞好抗旱栽培技术贮备。
(八)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从而达到以肥调水,使水肥协调,提高水分利用率。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培肥地力,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提高土壤持水保墒能力,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增施钾肥能通过减少植株蒸腾损失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强作物自身的抗旱力。结合播种每亩施硫酸钾8~10公斤为宜。
二、水稻抗旱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择育秧方式
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也可以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
(二)选择抗病、抗旱、抗低温优良品种。一是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高海拔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二是选择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三是选择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
(三)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因此要适时早播,以避过“八月低温”的影响
(四)适当延长水稻秧龄,做好抗旱等雨栽秧准备。正常年景下,旱育秧的秧龄为30天左右、抛秧的秧龄为40天左右、水育秧的秧龄为50天左右。如果栽秧水来得迟,就面临着要把秧龄延长到60天以上,以便等水栽秧。
一是稀播培育长龄壮秧。即通过扩大秧床面积,减少每平方米范围的播种量,延长秧苗的滞增分蘖期,可有效地增加早播秧苗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既可提高单产,又可解决前期无水插秧的矛盾。播得越稀,秧龄弹性越大。如果其它管理配合得好,旱育秧苗的秧龄可超过70天以上。
二是化学调控延长秧龄。在旱育稀播的基础上,从3叶后分期喷施1至2次多效唑,每亩秧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原则上按150ppm浓度)均匀喷施以促蘖控长,施时厢面无水、施后第二天再灌水上厢。同等情况下可延长秧龄10天以上。三是两段寄栽育苗。对正常播种期和播种量较大的育秧苗床,如果要等水栽秧且秧龄要超过60天以上时,应通过两段寄栽来延长秧龄。当秧苗长至2叶1心时按行距6~10cm、窝距5~8cm进行寄栽。寄栽后2至3天每亩秧地用前面的方法喷施15%多效唑,如果秧龄要超70天,则在15天过后按同样的方法再施一次多次唑,培育长龄多蘖壮秧。老秧由于秧龄较长,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秧苗移栽至本田后基本上不再分蘖,或所发的高位分蘖也不能上林成穗。其栽培技术是靠插不靠(等)发,移栽时必须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穗数,从而有效提高单产。
(五)抗旱整地
无论是等水栽秧还是改种旱作,土壤蓄水都是农业抗旱的根本措施。应用微耕机耕整或人力翻挖干板田,一是能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深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蒸发,防止旱情加重。二是可堵塞裂缝,防止降水从裂缝向下深层渗漏,整地后可随时利用降水或采取堵水、引水、抽水、做好田脚堵漏等措施蓄水抗旱保栽插。不便使用微耕机耕整稻田的农户,要尽早动手翻挖干板田。提倡稻田四周1.5~2米宽田面翻挖两次并细碎土块,便于有水时泥散堵塞裂缝防漏。稻田耕整后,有水源的应该积极采取引水、抽水灌田整田,没有水源的则要充分利用好降水,冒雨及时抢做田边、田脚堵漏,才能蓄水保水,抗旱保栽插。
(六)抗旱栽秧
1.全旱作业:旱旋耕、旱耙田。
2.节水栽秧:边灌水、边整平、边插秧。
3.匀水、撵水栽秧:匀水、撵水栽秧是针对旱情较重、栽秧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一项抗旱保栽插技术措施。要充分利用现有一切水资源,采取从河沟、塘、库、堰抽水、引水,从水层较深的稻田匀水,从已经栽秧的稻田向相邻或下埂稻田撵水整田,只要能达到稻田土壤充分被水浸润就可栽秧。
(七)迟栽水稻田的施肥
迟栽水稻田一般都是种植过小春作物的田或无水整田的干田、黄浑田,此类稻田的土壤肥力下降,必须增施肥料,才能满足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应该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氮、磷、钾结合施。秧龄60天以上的,应采取底肥、穗肥、粒肥分别施,不施分蘖肥的方法。
(八)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
(九)水路不通走旱路
特大干旱的持续,给我市当前水稻育秧苗及适时栽插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对地势高、输水距离远、供水工程无法供水的水田以及山区靠天等雨栽插的雷响田,要及时水改旱,搞好结构调整,并尽量选用抗旱品种和早熟良种替代常规品种。但不能盲目改旱,要因地制宜。一是围田、浸水田,这些稻田一般土壤湿度大、蓄水相对容易,而雨季排水较困难,容易造成改旱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对十年九旱的雷响田,要坚决改旱。三是对一般的尾水田,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要做好育秧和改旱两手准备。
三、马铃薯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一)冬种马铃薯
针对我市江边河谷区冬种马铃薯已生长至中后期,春管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1、浅锄细碎表土,及时培土,减少水分蒸发散失,起到保水作用。
2、粉碎作物秸杆覆盖行间遮阴,可起到减少土层水分蒸发作用。
3、采取人工叶面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0.1%硼砂混合液2~3次,隔5~7天1次,也可起到缓解旱情、提高产量的作用。
4、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特别是晚疫病的防治,防止植株早衰。选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等7~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二)大春马铃薯
1.选用耐旱抗病品种,尽量采用整薯播种
为防止生长中后期晚疫病流行,应尽量选用耐旱、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种,如会-2号等。选用50克以上健康种薯,整薯播种,有利于出苗和提高抗旱能力。若种薯过大时,宜在播种前3~4天切块,在阴凉条件下摊晾,让切口充分愈合。在切块时,每个切块不得低于2个芽眼,重量30g以上。
种薯处理办法:在马铃薯播种前1~2天进行种薯处理,可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等杀菌剂的500~8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整薯或薯块上,自然晾干后再行播种。
2.适当晚播、深播,缓解前期干旱影响
在选用抗晚疫病品种的前提下,适当晚播、深播,推迟出苗期,促进根系发育,减轻苗期干旱压力。播种时,开沟或打塘应较正常年份加深,把种薯播种在适宜深度处,覆土层厚度在10~15 cm以上为宜。在今年干旱条件下,不提倡提前深耕、翻晒地块,宜边翻耕整地、边播种,或直接打塘播种,待齐苗后再适时理墒整垄,同时做好排涝防渍工作。
3.增施有机肥,以肥调水
增施农肥,以肥调水,抗旱壮苗。提倡重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底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kg以上,加尿素8~10kg、过磷酸钙40kg、npk三元复合肥或马铃薯专用复合肥20~30kg。干旱时,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易发生,导致缺苗、断垄等,应在底肥中加入适量呋喃丹或乐斯本等杀虫剂来防治地下害虫。
4.地膜覆盖种植,阻止水分从垄面蒸发
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海拔较高有夜潮土现象、墒情较好的地区采用覆膜栽培,可利于保水保墒。地膜要用土压实、压紧、压平,可保温保湿。苗期加强查膜护膜,防止大风扯膜;出苗期及时查苗放苗,并重新封好放苗孔;出苗到现蕾保持膜面整洁完好,及时用细湿土封严破损处;块茎膨大期及时揭膜,除草培土,破除板结,为块茎膨大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在海拔稍低的地区覆膜可能造成温度过高而烂种,不宜采用地膜覆盖。要实行划线打塘种植,严禁起垄、平整、镇压,提高抗旱能力;出苗后再起垄,以减少水分蒸发。
5.适当加大密度。干旱年份,极易导致出苗不整齐和缺苗,净作地区应根据所选用品种,适度提高种植密度,以保证出苗数量和后期产量。
6.推广使用抗旱制剂
播种时可以采用保水剂拌种或土壤沟施,既利于出苗,又可保持土壤水分。抗旱保水剂可选用保定科翰98高效抗旱保水剂、云清牌高效保水剂、pam保水剂(聚丙烯酰胺保水剂)、旱地龙、沃特保水剂、旱立停asa保水剂、浙江建德绿洲超强保水剂等。已经出苗、旱情严重的地区,可使用抗蒸腾剂进行叶面喷施,抗蒸腾剂可选用亚硫酸氢钠、腐植酸、氯化钙、黄腐酸(fa)、沼气发酵液、冠醚等。
四、蔬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一)选用抗旱品种、旱作品种
选用抗旱蔬菜品种,利用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能有效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同时能降低蔬菜对水分的过分依赖,有效降低干旱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而保证蔬菜的产量产值。在干旱少水的地区,应减少需水量大的叶菜类蔬菜(如青菜、白菜等)的种植面积,多种一些抗旱性强的作物如辣椒、豆类等。
(二)集中育苗
集中育苗可以对菜苗进行集中管理,降低苗期的用水量,还可降低成本。
1.种子处理。为加快播种出苗速度、减少种传病害、增强秧苗抗性,种子播种催芽前,需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消毒。先将种子浸湿,然后放入50~55℃的温水中,搅拌10~15分钟后用清水浸种10~12小时;药剂浸种,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种10~12小时。浸种消毒后,保湿催芽20~24小时播种。
2.进行遮荫和覆膜。用2~3层遮阳网覆盖,待50%秧苗立苗后,揭去地表遮阳网等覆盖物,改用小拱架避阳遮阴,晴热天9~16时盖遮阳网,以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延长浇水间隔时间,增强秧苗抗旱能力。
(三)进行抗旱锻炼公务员之家
1.施足有机肥,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可降低用水量50%~60%。
2.苗期适当控制蔬菜的水肥供给,进行蹲苗,促进蔬菜根系的伸长,提高蔬菜抗旱能力。
(四)加强中耕管理
1.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能反射阳光,锁住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使作物在较长时间的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如果无覆盖条件或地膜覆盖较困难的,可采用杂草或用植物秸秆覆盖,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
2.及时浅锄。灌水会使土壤板结(尤其是粘重土壤),而板结的土壤会形成毛细管通到地面,土壤深层水分会通过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从而加大土壤水分的蒸发、加重干旱的危害。所以灌水后,在能下脚时要及时进行浅锄(深度因蔬菜品种不同在5~10厘米),切断土壤毛细管,以降低土壤水分的损失。
(五)喷施抗旱剂、保水剂
喷施抗旱剂、保水剂可增加土壤对天然降雨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提高抗旱能力。ccc、b9等能增加细胞的保水力,使用aba可促使气孔关闭,减少蒸腾。反射剂(高岭土)喷于叶片,可提高对光的反射,减弱蒸腾。气孔开度抑制剂如叶面喷施苯汞乙酸能使气孔缩小,作用可维持15~30天,且无毒害作用。壬烯琥珀酸甲酯喷施,可使蒸腾降低20~30%,可维持5~7天。
(六)合理灌水
一般要尽可能少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秧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提高,干旱条件下灌水要抓住蔬菜需水的关键时期,使有限的水分发挥最大的作用。如过旱确需浇灌水的,要避开高温时段进行灌水。有灌溉条件的尽量采用小水走沟浸墒,严防水上畦面,以免破坏表层土壤团粒结构、加大土壤水分的损失,无灌溉条件而有库塘水的以浇水为主。
(七)科学追肥,提高作物抗性
1.多施腐熟农家肥,追肥要薄施、匀施,以免肥料过于集中而降低蔬菜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甚至造成烧根。
2.追肥应做到早追肥、深追肥。要积极采取化肥湿施、液体施肥等办法补充土壤水分,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秧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
3.积极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绿芬威等速效叶面肥,喷施硼和铜也有助于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氮肥用量应适中,用量过多蔬菜徒长、增加需水量,用量太少则植株瘦弱、抗旱力低下。
(八)病虫害防治
高温干旱会加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防治病虫害更要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害防治要在齐苗后及时施用保护性药剂,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虫害采用杀虫灯、黄板或性诱剂等方法防治。总体上,高温干旱环境中防治病虫害要尽量少用药,必须要用药时,错开高温时间,并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降低药害发生的可能。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和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蝼蛄和蚜虫等。在做好土壤杀菌消毒和灯光诱杀害虫基础上,要选用对口药剂防治病虫害。病毒病可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药剂喷雾,提倡早晚用药,防止人体中毒或秧苗灼伤。秧苗定植前一天,要结合浇透秧板水做好带药下田工作。
五、小麦抗旱保苗技术
(一)及时组织对二、三类苗进行薅锄追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基肥施用较足、苗情长势较好的田块,可亩施粗杂粪500~800公斤;基肥施用不足、苗情长势较弱的田块应补施一定数量的化肥提苗,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
(二)采取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三)使用抗蒸腾剂进行叶面喷施。
(四)加强重大病虫害特别是蚜虫、小麦锈病、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六、冬油菜节水抗旱保苗技术
(一)浇水抗旱
对干旱严重的旱地油菜和墒情不足的稻田油菜,要尽可能浇水抗旱。板田免耕油菜进行沟灌,引水到厢沟,灌水到沟深的2/3,让水慢慢渗透到厢面,切忌淹灌、漫灌和久灌,以免土壤缺氧。油菜灌水时易出现土体下沉、伤害根系,最好采取淋水的方法,并结合施肥一并进行。对引水抗旱确有困难的旱地油菜,要挑水抗旱,增加土壤墒情,促进油菜生长。
(二)秸秆覆盖
大力推广用稻草、麦秸秆、树叶等覆盖行间,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
(三)中耕除草、追肥
1.一旦旱情缓解,则要抓紧追肥促苗和中耕保墒,浅锄土壤,减少土壤大缝隙,降低土壤水份蒸发量。无法灌(浇)水的油菜地可喷施防旱保水剂,用黄腐酸(又名抗旱剂1号、fa“绿野”)1000~1200倍水溶液叶面喷施,减少水份蒸发。
2.有灌溉条件的水田油菜在及时灌水的同时,抓紧中耕除草,促进油菜春发壮苗和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土壤深层水份的吸收利用能力。
3.针对我市油菜生长情况,目前要采用叶面施用和土壤施肥双重措施促进油菜生长。叶面施肥应在阴天或傍晚前喷施,按尿素1%、磷酸二氢钾0.5%,前期没有施硼肥的,再加硼砂0.5公斤兑水100.0公斤,施过硼肥的用0.3%硼砂喷施,每隔5~7天喷施1次,喷施2~3次,确保薹期养分供应。土壤施肥结合抗旱浇水进行,每亩撒施尿素5~10公斤、氯化钾1~2公斤,水田在排完沟水后施肥,旱地可在浇水前施肥,如能结合中耕松土施肥效果更佳。结合中耕对根蔸进行培土,防止倒春寒侵袭油菜根系。
(四)病虫害防控
早春油菜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菌核病,旱区油菜一般是虫害加重,而菌核病则相对减轻。
干旱期间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丰米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等药剂。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干旱后苗弱,抵抗力下降,如天气湿度大则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等病害发生可能严重,在气温回升后要密切监测,并做好防治指导。当田间菌核病病株率达10%、病茎率在1%时,可采用40%菌核净100克或25%咪鲜胺40克均匀喷雾防治。
干旱季节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或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用吡虫啉、灭蚜威、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
菜青虫和小菜蛾的药剂防治:菜青虫卵孵化高峰后一星期左右至幼虫3龄以前,小菜蛾幼虫盛孵期至2龄前喷药,药剂为25%亚胺硫磷4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500倍液、2.5%溴氰酯3000倍液等。
七、果园节水抗旱管理措施
(一)做好果园保墒工作
1.及时将秋、冬季翻耕的大土块打碎、耙平,以减少水分蒸发。
2.对冬春尚未翻耕的果园进行浅耕,浅耕深度5~10厘米,以切断表层土壤毛管,减少土壤下层水分蒸发。
3.对有草果园进行刈割。将果园种草留茬5厘米左右刈割,并将割下的草覆盖于树盘下,减少水分蒸发。
4.果园覆盖。用麦秆、玉米秆、油莱秸秆、堆厩肥、山野草等作覆盖材料。将铡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及刈割下的草,覆盖于果园内,覆盖厚度10~20厘米。在秸秆、草源充足的地方,力争全园覆盖。草源不足的地方,可只覆盖树盘,但厚度一定要达到要求。覆盖过程和覆草后果园内应严防火灾,覆草后围绕树冠边沿撒条状土,以防风刮。
5.地膜覆盖。在果树的行间或树盘下覆盖地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地表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早春地温。覆地膜时,膜四周用土压紧,中间留透风口,用土块压住。
6.化学覆盖。将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乳状液(长沙市利得保洁有限公司生产)喷于果园地表,迅速成膜,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要按照说明书配成一定倍数,用压力喷物器喷于土表,每公顷喷450~1050kg,1~2h后即能成膜保墒,可维持30~l00天。
(二)延缓冬春季修剪时期
修剪时应疏除过多大枝,降低亩枝叶量,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可改善光照,提高树体抗性。对已修剪的果树要做好伤口的保护,剪锯口及主干、主枝要及时涂刷甲硫·萘乙酸、腐植·硫酸铜、膜立康等保护药剂。
(三)花期灌水
花前7~10天灌水一次,花后灌水2~3次。灌水应摒弃消耗水量较大的漫灌,采取节水灌溉。如渗灌、滴灌,无滴灌条件的也应采取沟灌和穴灌后加盖地膜。沟灌即沿树冠滴水挖环状沟或沿滴水线处行间四周挖条沟,深30厘米、宽40厘米、长1.5米。视树体大小每株灌水200~300公斤。灌水后覆土及地膜。穴贮肥水加覆膜技术即在树冠下挖4~8个圆土穴,穴径约 30厘米、深30~40厘米,穴中央竖一捆又紧又浸透水(或肥水)的草把,再用50克尿素、50~100克过磷酸钙、50~100克硫酸钾(或相当肥效的复合肥),与土混匀,填入草把周围,覆土2厘米,用脚踏实,然后覆盖地膜,上面捅一孔,用作今后浇水施肥的进口,平时孔口用土石块盖好。渗灌是利用管道向土壤渗水的灌溉方式,是投资少、省工、简易,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好措施,比漫灌约可节水60%~80%。渗灌设备通常包括渗水池、渗水管、阀门一部分。渗水池设置在果园地头,用砖和水泥砌成。一般水池半径1.5米,高2米,容水量13吨左右。总管装在距池底 10厘米处,其上安装阀门,每个渗水管上须安装过滤网,以防管道堵塞。渗水管选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每间隔40~70厘米左右在两侧和上方打3个针头大小的小孔作为渗水孔,将渗水管沿树行铺设在果树两侧各 1~1.5米外,铺设深度20~40厘米,一般每亩每次灌水量1~1.5吨。为防止渗水孔被果树根系堵塞可在各渗水孔处安装一个稍粗于渗水管的塑管护套。萌芽前,结合果园灌水,每株按尿素1.5~2公斤+硝酸钙1公斤+普钙 2~3公斤施入+1~1.5公斤硫酸钾追肥一次。
(四)应用保水剂
土壤抗旱保水剂的种类较多(北京桑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等厂家有售),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超越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水份贮存下来,作为果树的 “小水库”,干旱时缓慢释放,满足树体生长过程所需水分。使用时采取洒施或穴施。洒施时以降雨前施入最好,将保水剂、肥料混合均匀后洒在地表,翻土深度l0~20cm,保水剂用量每亩施3kg左右。穴施时,在树冠的投影边缘,挖若干个直径20~30cm的坑,深度以露出部分根系为准,坑与坑间距50~60cm,将坑底部土与保水剂均匀,回填到坑内,浇水后将剩余部分土壤回填压实。
(五)花期喷水
从初花期开始至盛花期每天或隔天(视劳力和水源而定)用喷雾器对果树花进行喷雾。喷雾用清水+0.5%的硼酸+0.3的尿素,盛花期最好每天喷2次,可减少落花落果,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
(六)果园放蜂或人工授粉提高座是率
初花期开始放蜂授粉,同时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七)预防霜冻
花期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霜冻来临当晚,做好熏烟工作。当气温降至果树受冻临界温度时开始薰烟。薰烟剂一般用烟雾较大、略潮湿一点的柴草为原料,如麦秸、残枝落叶、锯末等交互堆积作燃料,堆放后上压薄土层或使用发烟剂(2份硝铵、7份锯末、1份柴油充分混合,用纸筒包装,外加防潮膜)点燃发烟。薰烟以暗火浓烟为宜,为使烟雾弥漫整个果园、提高防霜冻的效果,可按上风向多放柴草、下风向少放柴草的原则,一般每亩果园堆4堆~5堆,每堆用料25公斤左右。薰烟时间大体从夜间0时至3时开始,至早晨天亮时停止薰烟。在霜冻来临的当天早晨要及时喷施400~600倍的“海之宝”,连喷2~3天,可显著降低霜冻造成的危害。
(八)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清园,结合冬春修剪,将果园中的落叶、落果、病虫枝条等彻底清理干净,集中烧毁;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或全树喷洒一次45%施纳宁200~300倍液或喷施3000倍凯歌+800倍肽神锌+1000倍毒死蜱等药剂。发芽后,交替使用2~3次45%丙环唑50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50倍液、1.5%清园噻霉酮400~600倍液+果园清400~500倍液,可有效防治腐烂病、轮纹病、红蜘蛛等危害;花芽露红期,全园喷洒48%锐煞800~1000倍液+助杀1000倍液防治水果绵蚜或3000倍罗克+800倍肽神硼+1000倍毒死蜱;落花后7天、15~20天,各喷洒一次6%阿维噻螨酮3000~4000倍液、粉锈灵600倍或多菌灵、40%蚜灭多乳油100~1500倍液可有效防治螨类、白粉病、蚜虫对果树的危害。春末夏初开始,每15天喷施一次50%扑海因或1000倍或宝丽安1000倍或80%喷克600倍防治早期落叶病。
八、桑园节水抗旱管理技术
(一)及时灌水
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给桑园灌水,灌溉时采用精确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并用薄膜覆盖。
(二)耕翻土壤
有条件灌溉的桑园对土壤进行耕翻,无条件灌溉的桑园不要除草、翻地或施肥。
(三)地表覆盖
在桑园地表覆盖地膜或作物秸秆、塘河泥或杂草等(10~15厘米厚)。
(四)新栽桑园管理
已栽种的苗木要先浇定根水,再盖地膜;未栽种的桑苗不宜再栽种,苗木应集中假植。假植方法:在避风、背阴,挖与主风方向相垂直、深宽各0.35m、0.4m的沟。迎风面的沟壁挖成45°的斜壁,把桑苗每100株一捆,均匀地斜立在沟中,用土埋紧、踏实苗木的根系和茎的下部。
(五)枝干涂白
将生石灰和水按10:100溶化用纱布过滤后直接用喷雾器喷到未发芽的桑树枝干上,使之形成涂白。
(六)病虫草害防控
防治红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 3000 倍液或15%哒螨酮乳油 1500 倍液;防治桑蓟马可用40%乐果乳剂油 1000 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 倍液。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争夺水分。
(七)及时追肥
对已发芽的桑树,喷施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3~0.5%、氯化钾0.3~0.5%。在旱情得到缓解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好)。
九、茶园节水抗旱管理技术
(一)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可有效减少蒸发,主要有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铺草厚度一般不能低于10厘米,地膜覆盖应布满行间。
(二)中耕除草公务员之家
中耕除草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防止杂草争夺水分。
(三)增施液肥
生产上常用水肥比为10:1的稀薄农家肥或浓度为0.5%的尿素、1%的硫酸铵等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不仅能补给养分,同时也增加了水分。
(四)遮荫
遮荫保苗对当年播种出土的幼苗和移栽苗效果较好,可防止阳光直射、降低热辐射,减少茶树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面从而起到抗旱保苗作用。
(五)保水补水
在茶园中修筑贮水池或贮水沟,将雨季的降水贮存起来,在出现旱情后可进行灌溉,以抗御旱灾的危害。
(六)防治病虫害
干旱发生时,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易发生病虫害。为此,要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做好相关药剂及器具的准备。
十、魔芋节水抗旱管理技术
(一)利用水源灌溉或者人工降雨。
在池塘、水库、小井等一些水源充足的地方,实行人工浇灌、机械喷灌或者二者相结合。在离水源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在顾及成本的情况下,可考虑用交通工具运输运水灌溉。
(二)喷施抗旱剂
喷施抗旱剂,有助于控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速率,具有抗旱保水功效,保进作物生长发育。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干旱发生时,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易发生病虫害。为此,要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准备好相关药剂及器械,做到早防早治。
(四)改种补种
6.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 篇六
选择农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土地,是保证农作物正常发芽的前提。选择土地时,要充沛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好播种土地后,还需求疏松、翻整,目的是给种子的发芽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判别一块土地能否整好的大约规范,就是看土空中能否平整,土壤能否细碎,土地有没有做到上虚下实。只要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才干保证农作物播种深浅分歧,出苗平均。
2.2科学播种
科学播种直接影响着种子的生长和种子的产量。科学播种要从以下方面动手:选择适宜的种子、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植株疏密度。选择种子时,需求满足当地的气候等诸多要素,播种前用化学或是物理的办法处置种子,从种子当选取无病的植株,依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合理搭配和规划种类。选择好种子后,还应选择播种时间,进行科学的密植。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才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3增强田间管理
肥水的管理是为农作物进行施肥和灌溉,应科学施肥科学灌溉,有针对性地对肥料的数量、时间、释放办法、释放比例和品种等进行处置,合理地配比磷、氮、钾,磷、钾等营养元素,减轻农作物病害。科学的施肥和灌溉后,还要处置杂草,尽量使农作物的生长不受杂草的影响,最好是见草就除。固然化学药品关于根除病虫效果显著,但毕竟是化学药品,应尽量少用,假如病虫害不太严重,能够思索运用传统的防病虫法来灭虫害。
3总结
农作物的消费满足着人类生存最根本的需求,农作物的消费是我国农业消费和开展的中心。随着我国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用地的减少,农作物的高产对我国农业开展和农民经济提高的意义严重,它有助于增加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惠.关于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的剖析[J].农家科技旬刊,(3)
2米娜娃马汗.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选择的研讨[J].农家参谋,2015(6)
3汪世平.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甘肃省白银市无公害枸杞为例[J].北京农业,2015(14)
7.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 篇七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①②③作物栽培学是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充实和丰富直接关系着农业科学水平的提高。农业科学是农业生产实践的总结,而农业生产又是农业科学发祥的渊源。作物栽培学是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植保、农化等专业开设的实践型、应用型课程,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
该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课,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目前,关于作物栽培学教学方式单一,多以课堂讲解为主,文字较多,图片较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难以理解。针对目前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1 作物栽培学教学的现状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运用农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探讨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作物的高产、高效、优质及持续发展。⑤新形势下,农业技术、生产方式和学生生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内容的理解有难度,学生常常感到困惑,难以梳理出清晰的思路。
目前,作物栽培学教学主要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作物栽培学由于是基础课程,学习人数较多且课程内容多,但学时有限。很多教师为完成工作进度,常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填鸭式”状态,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考问题,教学效果不佳。当今,虽然多媒体已经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和科研压力大,教师制作的课件仅仅局限于文字,缺乏一些是图片及相关视频,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往往采取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点,但由于基础理论贯穿于整个作物栽培学内容,他们将会发现没有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学习将会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作物栽培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2 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
2.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起点,以科学地引导学生思维,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手段,达到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⑥针对作物栽培学的内容多且抽象难懂,学生一般缺乏感性认识和兴趣。教师应根据作物栽培的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性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PBL教学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PBL教学提出学生学习内容以问题为起点。因此,教师应根据作物栽培学的进度安排,针对核心理论和知识点合理有序地安排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主动搜集相关知识,可以随时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从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进行施肥?施肥的方式?在课中,教师应针对一些难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如何运输?等等。课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总结性或者拓展性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深化。教师要做好PBL教学,需要有极大的热情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备课前要掌握学生的知识面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兴趣点等内容,只有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恰当、适量地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3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典型实例,以辅助说明或证明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学习、思考兴趣,培养他们认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⑦由于作物栽培学内容多、概念抽象,很多农学专业的学生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使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意义不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在教学中引进一些常见案例,让学生模拟运用相关知识对该作物病虫害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讲到作物缺素症状时,可以提出黄瓜缺钾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钾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及运输方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反应机理将会变得具体而生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TBL教学
TBL指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在PBL教学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⑧⑨作物栽培由于理论多,内容枯燥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采取T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个人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适应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开展TBL教学时,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对整个授课内容能够有效掌控,来实现作物栽培学各章节内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5“翻转”教学
“翻转”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言的,它将“教”与“学”的时间进行了颠倒,让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课外时间翻转过来。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老师提前制作好的课件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提前对作物栽培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以便在课堂上让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在课堂上将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对知识讨论、扩展,有利于学生对作物栽培学的理论进行很好的理解,使有些知识在课上实现内化。课堂解惑后,学生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再学习,可以加深对作物栽培学理论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作物栽培学的学习不再成为难点。
2.6 MOOCs教学
MOOCs(又称“慕课”)由斯蒂芬·唐斯和乔治·西蒙斯于2008年提出的术语。MOOCs提供的免费、持续、高端的学习,让在校学生在获取新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作物栽培学是基础课程,多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作用巨大,但由于该课程内容繁杂,学时有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理解难度大。为此,可以尝试开展MOOCs教学,可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学习作物栽培学的相关知识。通过采取MOOCs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MOOCs学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3 结论
【海南大学作物栽培学】推荐阅读:
海南大学哲学真题09-05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网络部章程08-24
海南大学校际交换学生出国学习管理规定08-17
海南乐东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故事06-29
大学学代会10-28
大学学什么比较好07-06
大学生学情报告11-16
2018四川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复习经验07-14
学通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09-28
大学生基层团学干部培训结业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