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4-07-08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

1.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一

小学一年级上册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词语

第1

单元

一(yī)(一(yī)个(gè)、一天(yìtiān))

二(èr)(二月(èryuè)、二十(èrshí))

三(sān)(三天(sāntiān)

三月(sānyuè))

上(shàng)(上(shàng)学(xué)、上(shàng)衣(yī))

口(kǒu)(人(rén)口(kǒu)、开(kāi)口(kǒu))

目(mù)(耳(ěr)目(mù)、头(tóu)目(mù))

耳(ěr)(木(mù)耳(ěr))

手(shǒu)(手(shǒu)心(xīn)、对(duì)手(shǒu))

日(rì)(早(zǎo)日(rì)、日(rì)子(zǐ))

田(tián)(水(shuǐ)田(tián)、田(tián)里(lǐ))

禾(hé)(禾(hé)苗(miáo))

火(huǒ)(大(dà)火(huǒ)、火(huǒ)把(bǎ))

虫(chóng)(虫子(chóngzǐ)、小(xiǎo)虫(chóng))

云(yún)(白云(báiyún)、云朵(yúnduǒ))

山(shān)(山林(shānlín)、山水(shānshuǐ))

八(bā)(八(bā)个(gè)、八(bā)月(yuè))

十(shí)(十(shí)个(gè)、十(shí)天(tiān))

了(le)(火(huǒ)了(le)、大(dà)了(le))

第4

单元

子(zǐ)(儿(ér)子(zǐ)、子(zǐ)女(nǚ))

人(rén)(人(rén)口(kǒu)、大(dà)人(ren))

大(dà)(大(dà)山(shān)、大(dà)雨(yǔ))

月(yuè)(月(yuè)儿(ér)、日(rì)月(yuè))

儿(ér)(儿(ér)子(zǐ)、女(nǚ)儿(ér))

头(tóu)(木(mù)头(tóu)、开(kāi)头(tóu))

里(lǐ)(里(lǐ)头(tou)、山(shān)里(lǐ))

可(kě)(可(kě)是(shì)、可(kě)口(kǒu))

东(dōng)(东(dōng)西(xī)、山(shān)东(dōng))

西(xī)(西(xī)瓜(guā)、山(shān)西(xī))

天(tiān)(白(bái)天(tiān)、半(bàn)天(tiān))

四(sì)(四(sì)个(gè)、四(sì)十(shí))

是(shì)(是(shì)的(de)、不(bú)是(shì))

女(nǚ)(女(nǚ)儿(ér)、子(zǐ)女(nǚ))

开(kāi)(开(kāi)水(shuǐ)、开(kāi)心(xīn))

第5

单元

水(shuǐ)(水牛(shuǐniú)、开水(kāishuǐ))

去(qù)(上去(shàngqù)、来去(láiqù))

来(lái)(本来(běnlái)、下来(xiàlái))

不(bù)(不好(bùhǎo)、不是(búshì))

小(xiǎo)(大小(dàxiǎo)、小(xiǎo)手(shǒu))

少(shǎo)(多少(duōshǎo)、少见(shǎojiàn))

牛(niú)(水牛(shuǐniú)、小牛(xiǎoniú))

果(guǒ)(果子(guǒzi)、水果(shuǐguǒ))

鸟(niǎo)(鸟儿(niǎoér)、小鸟(xiǎoniǎo))

早(zǎo)(早上(zǎoshang)、早日(zǎorì))

书(shū)(书本(shūběn)、书包(shūbāo))

刀(dāo)(小刀(xiǎodāo)、刀口(dāokǒu))

尺(chǐ)(尺子(chǐzi))

本(běn)(书本(shūběn)、本子(běnzi))

木(mù)(木头(mùtóu)、木耳(mùěr))

林(lín)(山(shān)林(lín)、竹(zhú)林(lín))

土(tǔ)(水(shuǐ)土(tǔ)、土(tǔ)木(mù))

力(lì)(有(yǒu)力(lì)、用(yòng)力(lì))

心(xīn)(开(kāi)心(xīn)、小(xiǎo)心(xīn))

中(zhōng)(中(zhōng)心(xīn)、中(zhōng)午(wǔ))

五(wǔ)(五(wǔ)十(shí)、五(wǔ)月(yuè))

立(lì)(立(lì)正(zhèng)、自(zì)立(lì))

正(zhèng)(正(zhèng)在(zài)、正(zhèng)好(hǎo))

在(zài)(正(zhèng)在(zài)、不(bù)在(zài))

第6

单元

后(hòu)(后(hòu)来(lái)、后(hòu)天(tiān))

我(wǒ)(我(wǒ)们(men)、自(zì)我(wǒ))

好(hǎo)(好(hǎo)心(xīn)、好(hǎo)人(rén))

长(cháng)(长(cháng)江(jiāng)、长(cháng)沙(shā))

比(bǐ)(正(zhèng)比(bǐ)、对(duì)比(bǐ))

巴(bā)(下(xià)巴(ba)、巴(bā)士(shì))

把(bǎ)(把(bǎ)手(shou)、火(huǒ)把(bǎ))

下(xià)(下(xià)来(lái)、下(xià)午(wǔ))

个(gè)(一(yī)个(gè)、个(gè)人(rén))

雨(yǔ)(雨(yǔ)衣(yī)、下(xià)雨(yǔ))

们(men)(我(wǒ)们(men)、人(rén)们(men))

问(wèn)(问(wèn)好(hǎo)、学(xué)问(wèn))

有(yǒu)(有(yǒu)心(xīn)、有(yǒu)力(lì))

半(bàn)(一(yí)半(bàn)、半(bàn)天(tiān))

从(cóng)(从(cóng)来(lái)、从(cóng)不(bù))

你(nǐ)(你(nǐ)好(hǎo)、你(nǐ)们(men))

第7

单元

才(cái)(人(rén)才(cái)、天(tiān)才(cái))

明(míng)(明(míng)天(tiān)、明(míng)白(bái))

同(tóng)(同(tóng)学(xué)、不(bù)同(tóng))

学(xué)(上(shàng)学(xué)、小(xiǎo)学(xué))

自(zì)(自(zì)立(lì)、自(zì)我(wǒ))

己(jǐ)(自(zì)己(jǐ)、知(zhī)己(jǐ))

衣(yī)(上(shàng)衣(yī)、雨(yǔ)衣(yī))

白(bái)(白(bái)云(yún)、白(bái)天(tiān))的(de)(有(yǒu)的(de)、好(hǎo)的(de))

又(yòu)(又(yòu)大(dà)又(yòu)红(hóng))

和(hé)(和(hé)好(hǎo)、不(bù)和(hé))

第8

单元

竹(zhú)(竹(zhú)子(zi)、竹(zhú)林(lín))

牙(yá)(月(yuè)牙(yá)、门(mén)牙(yá))

马(mǎ)(马(mǎ)上(shàng)、木(mù)马(mǎ))

用(yòng)(用心(yòngxīn)、有用(yǒuyòng))

几(jǐ)(几(jǐ)个(gè)、几(jǐ)月(yuè))

只(zhī)(一(yī)只(zhī))

石(shí)(石(shí)头(tou)、石(shí)子(zǐ))

多(duō)(多(duō)少(shǎo)、好(hǎo)多(duō))

出(chū)(出(chū)去(qù)、日(rì)出(chū))

见(jiàn)(只(zhǐ)见(jiàn)、少(shǎo)见(jiàn))

对(duì)(对(duì)手(shǒu)、对(duì)比(bǐ))

妈(mā)(妈(mā)妈(mā)、大(dà)妈(mā))

全(quán)(全(quán)天(tiān)、全(quán)力(lì))

回(huí)(回(huí)来(lái)、回(huí)去(qù))

工(gōng)(工(gōng)人(rén)、手(shǒu)工(gōng))

厂(chǎng)(工(gōng)厂(chǎng)、厂(chǎng)长(zhǎng))

二、读读说说

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高高的树

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

弯弯的谷穗

白白的云

绿绿的草

黄黄的沙滩

雪白的浪花

彩色的项链

长长的尾巴

金色的沙子

雪白的云朵

快活的小鸟

小小的贝壳

2、数量词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一朵白云

一根木头

一双手

一条鱼

一颗星星

一把刀

一把伞

一块黑板

一朵花

一本书

一棵树

一把尺子

3、……又……又……

绳子又细又长

西瓜又大又圆

弟弟又白又胖

果子又多又好

大海又宽又远

房子又高又大

苹果又大又红

沙滩又长又软

星星又多又亮

4、……像……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弯弯的月儿像弯刀。

红红的脸蛋像苹果。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5、句子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明明从屋里跑出来。

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雪花从天上落下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小牛在田里走来走去。

一条条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一片片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一朵朵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一串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6、反义词

东—西

反—正

上—下

大—小

多—少

出—入

左—右

有—无

来—去

远—近

黑—白

晚—早

高—低

笑—哭

天—地

长—短

开—关

南—北

男—女

古-今

好—坏

是—非

来—去

是—否

粗—细

苦—甜

你—我老—少

7、日积月累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

古朗月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多音字

9、词语

AABB

形成的词语: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上上下下

开开心心

红红火火

漂漂亮亮

高高兴兴

许许多多

日日夜夜

仔仔细细

干干净净

仔仔细细

来来往往

进进出出

开开心心

明明白白

认认真真

左左右右

口口声声

大大方方

风风火火

来来回回

男男女女

风风雨雨

千千万万

山山水水

ABAB

形成的词语:

火红火红

高兴高兴

碧绿碧绿

乌黑乌黑

雪白雪白

开心开心

打扫打扫

活动活动

学习学习

练习练习

ABCC

形成的词语:

白发苍苍

秋风习习

北风呼呼

得意洋洋

金光闪闪

ABB

形成的词语: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胖乎乎

黑洞洞

甜丝丝

光秃秃

亮晶晶

笑嘻嘻

兴冲冲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

白花花

气冲冲

干巴巴

水灵灵

水汪汪

笑哈哈

10、笔顺规则、结构及关系举例

从上到下:二、三、公、鱼、羊、白

先横后竖:十、木、王、开、井、下、干、③

上下结构:花、星、色、尘、只、早、草

左右结构:明、叶、把、地、清、林

跟树木有关的:树、林、桃、桥、棵

跟花草有关的:花、草、莲、苹

先中间后两边:水、小、少、山、办、永、木、出

先外面后里面:间、问、同、内、向、闻、国、圆、园、四

先里面后外面:边、远、进、近、匹

第三部分:拼音复习

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平舌音:以

z

c

s

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

zh

ch

sh

r

为声母的音节

个韵母

ɑ

o

e

I

u

ü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个整体认读音节

平舌音:以

z

c

s

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

zh

ch

sh

r

为声母的音节

单韵母:a

o

e

i

u

ü单韵母都只有一个字母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复韵母由两个字母构成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介母:i

u

ü

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

》,《整体认读

音节表》顺序不能

错,中间不能

遗漏,特别是

翘舌音在平舌

音前的顺序要

牢记。

(二)易写错的字母:

1、声母:b-d,p-q,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2、f的第一笔写反,t的第一笔写反,j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辅导资料

汉语拼音汉语字音可以分成声母、韵母、字调三部分。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字音的高低升降叫字调。

大部分字的声母是辅音声母,只有小部分的字拿元音起头(就是直接拿韵母起头),它的声母叫“零声母”,如“爱(ai)”、“鹅(e)”等。

韵母是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成分。韵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也可以有几个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辅音。由几个音素组成的韵母又可以细分为韵腹

(主要元音)、韵头

(又称介音)、韵尾,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韵母〔uan〕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汉语拼音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er

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前鼻音韵母)

ang

eng

ing

ong(后鼻音韵母)

特殊韵母1个:er

汉语拼音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整体认读音节一般是指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的音节(yuan比较特殊),也就是指不用拼读即直接认读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如yi

wu

yu等。

零声母音节:a

ai

an

ang

ao

e

ê

ei

en

eng

er

o

on

平舌音:

zi

ci

si

翘舌音:

zhi

chi

shi

ri

音节:分两拼音节(声母和韵母)和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以前我们说过在音节这个大部落中,有声母和韵母两大家族,生活在这两大家族中的声母孩子和韵母孩子非常善良友好,有些见到面就会手拉手聚在一起,而有些呢见到面呀还不认识,你看声母sh

正在散步,这时韵母O也来了,可是他们并不认识对方,这时,交际广泛的韵母U来了,他呀已经介绍了好多声母和韵母认识了,是非常出色的中介人,看看他左手拉SH,右手拉O,把它们都拉到自己的身边,又组成了新型家庭,这个小家庭和其他的家庭都不一样,你知道哪里不一样吗?

有一个声母和两个韵母组成,其中的韵母U

因为他是中介人,所以我们把他叫做介音,把这种音节叫三拼音节。(板书:声母—介音—韵母→三拼音节)

三拼音节(9个):ia

ua

uo

uai

iao

ian

iang

uang

iong

三拼音节是指由声母+介母+韵母拼成的音节。如jiɑ

huɑ

中间的i和u是介母,要读得轻,短。

(也有人认为,介母是细分出来的。如q-u-an拼成quan,其中uan也说是quan的韵母。)

如:xian,lian

xiong

是三拼音节,由声母,韵母,介母组成的。

而liu

是两拼音节,声母是l,韵母是iu,中间没有介母。liu

里虽然有i,但是这里的iu

是连在一起的,是复韵母。

er既不是三拼音节又不是整体认读,而是零声母音节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3个)

韵母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24个)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16个)

声调的标法

(1)

声调只能标在音节中的元音上即:a

o

e

i

u

ü;

(2)

标调规则:先标a、o、e,再标

i、u、ü。若遇iu和ui,标在尾巴上。

(3)

轻声不标调号。

2.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标点符号不合乎规范

1.无疑而问的陈述句, 句尾误用问号

八 (上) 第10课余秋雨的《信客》, 导引中:“熟读课文, 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看看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同时看看周围, 有没有这种类型的人?”句中的问号使用不合乎规范。本句是无疑而问的陈述句, 句末应该用句号。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在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和第21课《桃花源记》的导引中均有出现。如:“阅读本文, 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 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 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两句的句末都误用了问号。

2.总括句前面误用逗号

八 (上) 第26课郦道元的《三峡》, 第一段中的“隐天蔽日”与“自非亭午夜分”之间不应该用逗号, 而应该用冒号。因为“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总结。“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是在写“岭连”;“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是在写“山高”。因为“山高岭连”, 所以才有“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的效果。也就是说最后这两句是对前文进行总括的语句, 冒号用在总括语的前面, 表示总结上文, 逗号没此功用。

3.连词前误用顿号

八 (上) 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中间使用顿号不恰当。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 或者删去顿号, 或者改用逗号。雪后的西湖已成为一片大的冰雪世界, “湖心亭一点”和“余舟一芥”是在大的背景烘托之下出现的小事物, 这两个小事物属于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 “、”和“与”就不应该同时用。另外本文中的“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中的“天”“云”“山”“水”属并列关系, 它们之间只用了“与”来连接, 而没有同时用“、”和“与”来连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此文的标点符号出现前后矛盾之处!

二、文言字词解释有误

1.“船底”被解释成“船顶”

八 (上) 第23课魏学洢的《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 “船背”该如何解释?在课本P180的课下注解⒄中, 它的意思为“船的顶部”。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4版) 中标注的义项为“脊背, 泛指物体的背面, 反面”。针对此种义项, 有很多人认为船的背面就是船的顶部。看起来似乎有道理, 但实际上又不经推敲。它的义项中除了“泛指物体的背面”外, 还有“反面”之意。船的反面应该是哪里?我认为船的反面不是船的顶部, 而应该是船的底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词典》中, “背”的义项为“物体的反面或物体朝后、朝下的一面”, 并且后面附着“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这个示例。那么在此文中, 这个“背”的义项就应该是“船的反面”或者“船的底部”。按正常的逻辑来判断, 船的正面应该是人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船身和船顶, 而船的反面就是船的底部。除词典上的释义外, 我们再结合语境来分析:如果按照“船的顶部”来解释, 那么船的顶部应该为船舱的顶部。如果船舱的顶部不算高, 在高度上来讲, 苏东坡在上面题字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本文中的“中轩敞者为舱”的意思却为“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有“高”和“宽敞”, 想必苏轼在上面题字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高度外, 还有一句“箬篷覆之”, 意思是“用箬竹叶做的船篷”。既然已经有船篷了, 就说明船舱的顶部已经雕刻了箬竹叶。把箬竹叶和题名刻在一起, 题名如何能达到文中所说的“细若蚊足, 勾画了了”的效果?从美观上来看, 古人的文章、画等作品题目落款时往往都会选择左下角, 避免冲淡作品的主题。魏学洢在雕刻这幅图景时应该会考虑苏轼的题名放在船的底部更合适, 若苏轼题在船舱顶部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所以结合语境来看, “背”应该解释为“底部”。

2.“更定”被解释为“定更”

八 (上) 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更定”释为“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就目前来看, 杭州西湖冬天在晚上六点左右天黑。在崇祯五年即1632年, 晚上八点左右就是初更, 而“更”是夜里的计时单位。这说明此时已经天黑。既然已经天黑, 如何能看到“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景象?特别是在古代野外的夜晚, 没有照明的情况下, 作者如何能看到“上下一白”的效果?另外, 本文中的“更定”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的“定更”吗?是否是译者将二者混为一谈了?“定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旧时晚上八点钟左右, 打鼓报告初更开始”。而在依据最新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古汉语词典》中查到了“更定”, 它的义项为“更深夜静”, 而且举的例子就是本文中的“是日更定矣”。《古汉语词典》中“更”的义项为“夜里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约两小时 (后起意义) ”。《中学文言文多用词典》中“定”的义项为“人声静谧”, 针对此义项所举的例子也是此文中的“是日更定矣”。“矣”的义项为“语气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综合上面各个义项, 先从“人声静谧”入手去分析, 虽然深夜比较安静, 但是古代晚上还是有打更的人出来打更, 有打更的声音和打更人提醒大家防范的喊声。每两小时一次, 还无法达到人声静谧, 只有当五更都打完了, 即到了早上五六点那样才真正的安静下来。再加之“矣”是“了”之意, 表完成时态。“更”可以理解为“打更”, “矣”修饰“更”, 意为“打更完毕”。那么“更定矣”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打更声结束后, 人声静谧”。这时大概是早上五六点, 而在杭州冬天日出的时间也刚好是五六点左右。在日出之后, 作者出门才有可能看到“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些景象。

3.“郁郁”被解释为“形容草木茂盛”

八 (下) 第27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课下注解“郁郁”的意思为“形容草木茂盛”。但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4版) 中标注为“香气浓烈的样子”, 针对此义项所举的例子恰巧就是本文中的“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我认为应该翻译为“香气浓烈的样子”。按照语境便可分析出来,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中的“岸”译为“岸上”。“芷”即白芷, 香草名, 可入药也可做香料, 白芷枝叶呈青色。“汀兰”译为“小洲上的兰花”, 兰花的枝叶也呈青翠色。由此可判断出, 白芷和兰花发出浓烈的香气, 呈现出一片青葱翠绿的颜色。所以此两句应该翻译成“岸上的香草, 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 颜色青翠”。

4.“极”被解释为“尽”

八 (下) 第27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意思为“北面通向巫峡, 南面直到潇湘”。从修辞角度分析, 应该是对偶句, 即“通”与“极”的词性一致, 都是动词。课本的课下注解“极”被解释为“尽”, 那么“尽”作为动词时有三个义项:1完, 消失;2竭尽;3结束, 完成。把这三个义项都带入原句中进行翻译, 明显不合语法规范。“极”作为动词时有一个义项是“至, 到达”。我认为此处的“极”翻译成“至, 到达”或“到, 到了”更合适。

三、表意不明

1.小说中的“我”被表述成“作者”

八 (上) 第8课李森祥的《台阶》的体裁是小说, 文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 而在P67导引中的“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叙述父亲的故事的”一句表意不明, 易让人产生“作者”就是“我”的误解。此处不妨改成“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叙述文中‘我’的父亲的故事的”。

2.并列谓语服务于同一个主语导致语意不明

在八下第25课的导引中, 有一处文字“这些作品抚今追昔, 慷慨悲愤, 感时伤怀, 思亲忧国”表意不明, 它的表述容易误导读者认为这课中所有的诗词曲都是“抚今追昔, 慷慨悲愤, 感时伤怀, 思亲忧国”的,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长期被贬异地的悲愤心情,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杜牧的《赤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的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寄托了词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表现出其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 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综上所述, 各首有各自的感情特点, 因此导引应在“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和“思亲忧国”的前面各加一个“有的”, 这个句子就变成“这些作品有的抚今追昔, 有的慷慨悲愤, 有的感时伤怀, 有的思亲忧国”。这样的表述才够准确。

四、对内容分析不当

八 (上) 《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在湖中遇人、饮酒后才“问其姓氏”, 人教版参考书对作者的这种行为有如下评论“这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 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志心灵方面的沟通, 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位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我的观点恰恰相反。首先, 由“余挐一小舟”和“独往湖心亭看雪”两句可看出, 作者是自己划船并且是独自前往, 但为什么后文却出现了“舟子”?在作者看来, “芸芸众生不可为伍, 舟子, 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 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傲”。“孤傲”的意思为孤僻高傲。指对他人的情感、意见或利益的冷漠。由此可看出张岱对身份地位低下的人持冷漠的态度, 甚至不把他们当人看。其次, “见余, 大喜”意思是“他们看见我, 十分高兴”。此处只能看到对方的热情却看不到作者的热情。“拉余同饮”中的“拉”显示出对方主动邀请作者, 而不是作者主动上前去交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为“勉强”之意, 如果很乐意与对方交朋友, 肯定也愿意把酒言欢, 为何会有“勉强”之意呢?还有“而别”, 意思为“就告别了”。作者就住在西湖附近, 住处并不遥远, 为什么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呢?由此可见张岱不是性情中人, 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 不关注朋友之间在情志心灵方面的沟通。

3.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知识乐园 篇三

展示台10%(有创意者加2分)

一、我会当编辑4%

今年寒假,语文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办一份语文手抄报。

1谙你为自己的手抄报起个新颖的名字:_______

2你准备设计的栏目:

二、我会当侦探4%

小宝家的粮仓被“盗”了。小宝的爸爸说这个小偷肯定是甲。这可怎么办呢?他们决定请乙出马,果然,乙不负众望,活捉了甲。甲是谁呢?有一则谜语告诉了我们:眼睛不大,细长毛发,以偷为生,谁见谁打。谜底:那乙是谁呢?请根据它的特点来编一则谜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谜底(友情提醒:谜底是本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题目1:

阅读屋20%

一、趣味阅读7%(2+3+2)

狐狸和乌鸦

乌鸦又衔着一块肉在树枝上休息,一只狐狸来到树下。

鸟鸦没料到狐狸会来这么一手,听着听着,气得浑身打起颤来。她刚开口回骂,肉从嘴里掉下来,狐狸叼着肉一溜烟跑了。

谁知,狐狸却开口大骂起来:“你这臭嘴婆娘,顶风臭十里!穿一身丧服,叫人看了就作呕!还有你那破嗓子,比驴叫还难听百倍……”

乌鸦想,他肯定又是来奉承我的,这回我可不上当了。任凭他把好听的话说上十箩筐,我也不理他。

1给上面四段话重新排排队,变成一篇通顺的文章,把序号写在()里面。

2乌鸦过去是怎么上当的?在本文中又是怎么上当的?请根据你的了解有顺序地写几句话。

3读了这则寓言后,我想到了:

二、精品阅读13%(1+2+2+2+2+4)

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你平时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且这里比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信,你跟我一起去走一走。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随处可以学到语文。形式多样的店名牌子、五花八门的广告,这些都离不开文字。仔细把这些文字品味一番,会让你真正懂得什么叫语言的精确和准确,你一定会流连wang(忘望)返。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会为一个个成语、一句句名言遭更改而不平,会因为发现一个被包装得十分漂亮的错别字而兴奋不yi(已己)。

好的电视节目中也能学到语文。电视能把广bo(搏博)世界构建成一个个知识的窗口。这里有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有比课堂更广阔的天空,这些无不和学好语文息息相关。

走进大自然,这里也有语文。自然环境中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艺术世界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这些都会在我们的心底留下永久的记忆,会丰富我们的生活。

生活离不开与人交往,更离不开语文。有时需要写留言条,拟一份表扬稿。节日到了,送张贺卡给老师亲友,不忘附上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同学好友生病了,shao(捎梢)份诚挚的祝福给人带来安慰。

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形的,有声的,无形的,无声的。只要不断去捕捉,用心去体验,学习语文无时不能,无处不能。

1给短文加个适当的题目:__________

2给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用“对”标出。

3文中提到了大街上许多成语、名言遭更改,相信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吧。回想一下,将它列出并改正过来。

例:衣衣不舍(依依)

4用“_____”画出2~4段中可以概括段意的句子。

5看广告,学语文。

A晶晶亮,透心凉——“雪碧”饮料广告。 “晶晶亮”说明产品:___________;“透心凉”说明产品:_________。多么形象的广告啊!

4.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知识点 篇四

7、填量词(块、个、朵、片、座)

一( )山 一( )果园 一( )树林 一( )田 等等

8、笔画、偏旁

笔画有:横、竖、撇、捺、点,要会拼它们的拼音和写这个笔画 偏旁有:三点水、提手、日字、火字、

笔顺:木(一横二竖三撇四捺) 禾(一撇二横三竖四撇五捺)上(一竖二横三横) 个(一撇二捺三竖) 下(一横二竖三点) 土(一横二竖三横)

9、语文书上第27、29、31、36、50页的句子训练,尽可能地掌握。

5.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五

朗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2)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3)抓住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4)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描写广阔背景之下的大月亮,以此对比家乡的小月亮,突出故乡月亮之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个句子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对比,说明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中的一部分,表达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这个句子把姑爹破旧的小船与绍兴精致的乌篷船作对比,表达“我”对父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日积月累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注释:

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秆,也指子女的心意。

④报得:报答。

⑤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6.八年级语文下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六

一,字词

脚镣(liào)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咆哮(páo)(xiào) 波澜(lán) 鞺鞺鞳鞳(tāngtāngtàtà)

污秽(huì) 犀利(xī) 眩目(xuàn) 稽首(qǐ)

迸射(bèng) 驰骋(chěng) 湘妃(fēi) 虐待(nüè )

雷霆(tíng) 鞭挞(tà) 祈祷(qí) 罪孽(niè)

二、课文中心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7.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七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8.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八

形象印象影响

这本书塑造了鲜明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妈妈说,一本好书能()几代人。

惧怕害怕恐怕

这事我()不能答应你,我()被别人发现。

五、是非分明。判断对错。(5分)

1.“我”总是到书店里窃读,是因为窃读令人感到特别的刺激。()

2.只要是书,看了就有好处,用不着选择。()

3.作文练习,开始需要借鉴和模仿。()

4.“文理贯通”,指的是要能文能理,不能偏科。()

5.“我合上书,咽下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我的肚子饿得饥肠辘辘,差点都想吃书了。()

六、课文传真。根据要求填空。(18分)

1.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和书交朋友。在本单元中,我们和林海音一起品尝了()的滋味——很(),也很()。从与季羡林教授的对话中,得到了读书的启示,要(),要();在和艾肯环绕世界旅游的时候,看到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伴侣,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直至能();浙江的作家()更是把书比作了“()”,在醉心阅读中得到了(),迈进了文学的大门。

2.当我们遨游在书海的时候,总是看得(),看得(),看得(),看得()。(用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艾肯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她总是()地读那本书。首先(),然后(),最后()。(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七、改头换面。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差不多借阅了这个小图书馆的所有的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园地。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窃读记》节选(7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读一读,按顺序排列作者细微的心理变化。(2分)

狂喜暗喜庆幸急切不灰心

(暗喜)→()→()→()→()

2.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你用“·”标出一系列动词。想想这些动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点出最能体现“我”对书如饥似渴的词语。(1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文中有不少成语,如:五彩缤纷、爱不释手、良师益友等,你能再写出你所熟悉的6个成语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能再写出2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谚语吗?(2分)

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3分)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宫。(30分)

9.八年级语文下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九

一,字词

脚镣(liào)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咆哮(páo)(xiào) 波澜(lán) 鞺鞺鞳鞳(tāngtāngtàtà)

污秽(huì) 犀利(xī) 眩目(xuàn) 稽首(qǐ)

迸射(bèng) 驰骋(chěng) 湘妃(fēi) 虐待(nüè )

雷霆(tíng) 鞭挞(tà) 祈祷(qí) 罪孽(niè)

二、课文中心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10.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

乐lè (快乐 ) yuè (音乐 )

长 zhǎng(长大 ) cháng(长江)

着 zhe(看着 ) zháo(着火 )

空kōng(天空 ) kòng(空地 )

只 zhī (一只鸟 ) zhǐ (只有 )

二、词语

1、课本中出现的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要求会读,至少能默写出四个)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春风拂面 春暖花开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万里无云 蒙蒙细雨

2、出现的其他四字词语

(要求会读,基本理解意思)

古往今来 千山万水 诗情画意 四面八方

夕发朝至 飞驰而过 各种各样 自言自语

3、ABB形式的词语

(要求会背,会默写)

亮晶晶 凉冰冰 绿油油 胖乎乎 绿油油

紫莹莹 亮晶晶 笑嘻嘻 红彤彤 黄澄澄

胖乎乎 红润润 挠痒痒 兴冲冲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光秃秃 静悄悄

4、“ __ 来 __去”形式的词语

(要求会背会默写)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说来说去 写来写去 游来游去

5“又 __ 又__”形式的词语

(要求会背会默写)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

又白又胖 又大又红 又大又多

6、带“地”字短语

懒洋洋地(晒太阳、坐着、躺着)

慢吞吞地(说、吃、走)

兴冲冲地(走进来、跑过来)

7、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8、碧绿碧绿的叶子(荷叶、小草、菜地)

雪白雪白的棉花(浪花、梨花、贝壳)

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朝霞、高粱)

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9、AABB形式的词语(要求会背会默写)

高兴——高高兴兴 大小——大大小小

多少——多多少少 红火——红红火火

许多——许许多多 来往——来来往往

干净——干干净净 明白——明明白白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认认真真 明明白白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红红火火 许许多多 漂漂亮亮 日日夜夜 欢欢喜喜 酸酸甜甜

平平安安平平常常 清清楚楚

10、带“的”字的短语,要求会填空。

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小虾 青青的草地

绿绿的草坪 绿绿的小草 绿绿的叶子

弯弯的小路 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 满意的笑容

美丽的风景 精彩的球赛 雪白的贝壳

高远的蓝天 挺拔的松树 茂密的松树林

会心的微笑 透明的翅膀 淘气的娃娃

美丽的夏夜 可口的松果 闷热的天气

亮晶晶的眼睛 绿油油的荷叶 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稻子 雪白的棉花 碧绿的菜地

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楼房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快乐的时光 长长的房子

轻巧的桥 了不起的创举 大大的脑袋

黑灰的身子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温暖的春天 炎热的夏天 凉爽的秋天

11.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一、 从宏观层面看教材的变化

1.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像《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样,《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开本也由实验教材的32开本统一变成了审定教材的16开本。封面左上角的标志也由“教育部审定2012”替代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与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样都是10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73 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140 000,多了将近一倍,可以宏观地判定它的具体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教材中“编者的话”的变化

《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编者的话”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变化是提出了“数学就在你身旁,数学伴随你成长”,暗喻了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二,数学的文化观,即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所介绍的内容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做出了调整。

3.教材中目录的变化

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删减,删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1单元“位置”和第7单元“认识时间”,其中“位置”单元的“减”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级上册中;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增加与整合,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其实质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第5单元“分类”的后移并且进一步与一年级下册中第9单元“统计”的整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也整合为审定教材中的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其他单元在次序略作调整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称。

4.教材各个单元结尾的变化

审定教材各个单元结尾都新增了“成长小档案”,向学生提出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也是体现审定教材教育价值得到提升的一个方面,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认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

二、 教材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1.第一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由实验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后半部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与实验教材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整合而成,其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保留了原有风格。即使这样,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做的调整,虽然只是延后了半年,也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后半部分“图形的拼组”的编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把侧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上,保留了拼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的内容,舍去了拼组圆的内容和一些过度生活化的内容,补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组平面图形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配合这一内容,还在这一单元后面增添了一个介绍拓展性知识的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而在实验教材中二年级才开始编入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这就把借助于这类拓展性知识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期。

2.第二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各部分内容的变化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导入情境图”的变化,但还能看到实验教材中“导入情境图”的影子。第二个变化是有几个部分增加了小标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他们进行复习整理。第三个变化是例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字替换,但保留了原有风格。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几减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复习与整理”中“20以内退位减法表”由“给予式”变成了“探究式”,意义更为积极。

3.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三单元由原来实验教材的“图形的拼组”变成了“分类与整理”。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没有专门介绍“分类”内容的,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次专门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但是,“分类”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在许多汉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因此很多人说不清楚“分类”的含义。如果把“分类”看作一个数学专有名词,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一个调查,有49.1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 “分类”是一个数学概念,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不能具体说出“分类”的数学定义。因此,“分类”内容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讲,分类能力也是体现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分类”的教学有难度,但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很重要。这些因素促使审定教材将“分类”内容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中,并增加了与分类相对应的整理过程和对分类结果的思考,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教学目标更高了,教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第四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作了微调,将实验教材中单列的“读数、写数”部分合并到了“数数、数的组成”题目之下。同时保留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两个标题。具体内容也作了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第一部分“数数、数的组成”中,情境图有一个小小变化,图中参与对话的人物形象与位置发生了改变。“数数”由实验教材的“三种方式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三种方式从一数到一百”“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等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两个,删除了第三个环节,而在“做一做”中又出现了“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对于这样改编的目的有点不太好理解,或许编者认为在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探究了。这一部分还强调了“二十九再添一是三十、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渗透了自然数序数理论中“后继数”的概念,也为“凑整”作了一定的铺垫。实验教材中“数的组成”只有“几十几的认识”一个环节,审定教材则增加了“几十的认识”作为铺垫,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在“读数、写数”环节新增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数纽扣”活动,一方面复习了“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和“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的计数器也由原来的都是“个、十、百”三个数位改变为由“个、十”到“个、十、百”的一个变化过程,更加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增加了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3的写与读,弥补了实验教材的一个不足。

第二部分中的“数的顺序”环节,增加了一个“做一做”,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对于数的各种顺序的感知。在“比较大小”中,与实验教材所不同的是,审定教材借书中小学生之口对“十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的方法作了提示,并增加了借助媒介进行间接比较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一个串珠子的问题,似乎与“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关联度不高,却是对所学“数数、数的组成”知识的巩固和对第三部分“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做的铺垫。

5.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审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相同,都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直接来研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编排上,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但把直接给出10+20的计算结果改成了借助于学具小棒、计数器探究算理。

第二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也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有三个改变,一个改变就是同样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另一个改变是学具由单独的小棒换成了小棒和计数器,更易于彰显数位的重要性,第三个改变是将原来的单纯复习巩固内容变成了“连减”的不同算法,提升了思维的强度。

6.“找规律”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经过调整,“找规律”成为审定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与实验教材没有实质的改变。而第四部分的“找规律填数”问题是新增的,有利于对“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的巩固。第五部分是新增的“串珠子”问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

12.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方法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 小学语文是学生脱离幼儿教育后接触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与性格上都未定性, 对于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 自制力很弱, 常常会由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上一门课, 讨厌一个教师而抵触一个学科。对于这样的年龄阶段来说, 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与学生建立起紧密而信任的关系, 让学生从心里愿意接近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意化, 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

一、情景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真活泼又爱动爱闹的, 其情绪变化大,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也非常明显。“三分钟热度”是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特征, 他们会因为一个情绪而开始特别努力地主动学习, 也会由于一点教师眼里的小事而开始不爱学习。小学生敏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的态度应是全面而细致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情应全面掌握, 在课堂上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以开放鼓励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与各种天马行空的回答。而情境教学法就是针对于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设定的教学方法, 它与传统性语文教学中以文字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全面展示,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场景、视频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 把课文中的知识“演活”。相比传统意义上单调的讲解与中心思想解读, 情境教学法贴近学生心理, 强调学生的感官体验,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他们重视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与看法。如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严苛且冷淡”,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倾向于“沉默和应付”。如果教师展示给学生的课堂是“生动且活跃”, 那么学生也就会表现得“积极和兴奋”。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文字内容的描写非常多, 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还处于积累学习阶段, 而其感官上的印象却是最深的。教学中, 笔者首先就在进行教学引入时, 就向学生们提问:自己去过的绿色最多的地方是哪儿?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曾经去过的山、去过的湖边、去过的森林感受全说了出来。接下来, 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选择了《阿凡达》里的树屋、九寨沟的山水等各种风景优美的视频片段, 并且进行介绍与讲解。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 学生的情绪已经紧跟着视频里的内容而起伏, 此时笔者再切入网上所找到的《鸟的天堂》中相关的图片与资料, 配上各类的鸟鸣声让学生听。每个片段中还放入一段课文的原话, 并且提示学生, 待会儿要把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勾选出来。良好的情境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对于文中作者所描述的场景, 也得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让学生整堂课都跟着教师的上课节奏走, 而且还让学生在各种感官体验中静思文字之美, 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 也大大提升了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性。

二、情感融入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的教学单位就是一篇又一篇的课文, 而这些课文都是饱含作者情感在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汉语抑扬顿挫的声调特点, 带有感情色彩地去带读, 把文字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投入情感, 把呆板枯燥的文字句子用充沛的情感去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古诗的教学内容也占了一定比重。对于诗的教学, 小学语文阶段并没有对其体裁、几言律诗、平仄等进行要求, 而只是让学生进行积累与背诵。针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 笔者对于古诗的教学与传统的《千字文》、《三字经》一样, 通过不断的诵读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其性格特征, 强制性地要求其去背去读, 只会让学生对其产生“任务式”教学的反感。只有通过情感的带入, 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包含的文字之美, 情不自禁地去吟咏才是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文字底子还处于积累阶段, 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对诗中的情感引发共鸣, 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感受到情感共鸣。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 笔者先在教学开始前, 进行了情感铺垫。让学生们想一想除了父母自己最舍不得的人是谁,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有说奶奶的, 有说同学的, 有说邻居小朋友的。接下来笔者再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这个最舍不得的人今天就要离开你去到很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嘈杂, 慢慢沉默, 接下来就开始想自己的情感表达。当笔者挑了几位平时情感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形容了自己此刻的心情。学生的回答中, 不舍是主要, 但还有祝福, 更有期待未来的见面。当情感铺垫到位后, 笔者开始介绍诗中的作者与送别人的关系时, 学生的情感很快与诗人取得了共鸣。甚至有学生说, 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觉, 自己形容不出, 但诗人却说出来了。特别是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让他特别感同身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真实而针对性强的情境化教学创设, 寓教于乐, 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是全身心的, 教师不仅仅应从传统的听说背上去作创新, 还应运用图画、音乐、动手等各种感官接触的方法去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加其情感体验, 进而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力。

参考文献

[1]陈慧云.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2) .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05) .

13.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三

(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解、奔、冲、藏、几、处、宿、尽、落、撒、钻、唠、骨、散、地、数

2、积累描述春天的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风送暖、万象更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雨如油、春暖花开

3、文学常识

(1)《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2)了解春联(对联)的一些简单知识,对春联(对联)的形式和结构、书写方式、表达技巧有初步的认识;积累春联名句

4、古诗名句(1)课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总结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

5、熟悉描写手法,找出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字句

6、造句(1)渐渐地(2)静静地(3)惋惜地

7、写作:描述四季风景

(二)第二单元

1、多音字

缝、弹、结、间、更、好、打、背、踏、曾、蒙、处、空、应、露、卡、了、待、要、挑、间、得

2、汉字结构归类

上下结构:多、吕、昌、炎 左右结构:双、朋、羽、林 叠字结构:品、晶、众、森

3、谚语积累(助人为乐)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4、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查字音,部首查字法查字义

(三)第三单元

1、多音字

好、空、乐、盛、倒、省、薄、钉、分、干、为、降、勾、单

2、词语识记

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华灯高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川流不息、五光十色

3、反义词 宽——窄、穷——富、贵——贱、恶——善、强——弱、胜——败、内——外、加——减

4、造句

(1)犹如(比喻)(2)就像(比喻)

(3)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4)一手„„一手„„(5)一边„„一边„„

5、写作:描写家乡

(四)第四单元

1、多音字

哄、喝、便、杆、转、称、假、缝、差、粘

2、熟悉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习惯

一位(先生)、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把(小刀)

3、近义词辨析

(1)“发明”“发现”(意义所指不同)(2)“优美”“美丽”(搭配对象不同)

第2/6页

4、积累名言(分门别类)

(五)第五单元

1、多音字

压、埋、藏、行、壳

2、诗句积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文学常识(1)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他被誉为(“诗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他的其他作品还有(《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等。(2)杜甫

《绝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被誉为(“诗圣”)。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描画了

(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他的其他作品还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4、体会动词的妙用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织网了

(拟人化;形象、生动;美感)

5、引号的使用(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表示否定和讽刺(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

第3/6页

6、体会不同标点的使用和语气的差异

这书上有字?(疑问)——这书上没有字。(陈述)

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反问)――你的玫瑰白栽了。(判断)

7、词语

(1)一()不()

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丝不苟、一毛不拔、一尘不染、一成不变(2)越()越()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3)表示颜色的“ABB”的词

黑沉沉、黑洞洞、黑蒙蒙、白花花、白茫茫、绿油油、红艳艳、红彤彤、红扑扑、黄灿灿、黄澄澄、蓝晶晶、蓝盈盈

8、造句(1)„„也„„(2)„„越„„越„„

9、熟悉二十四节气和节气歌,大体了解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积累关于气象的谚语

10、写作:描写小动物

(六)第六单元

1、多音字

斗、教、弹、降、晃、兴

2、积累“AABB”(A与B为反义词)式的叠词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来来往往、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吞吞吐吐、日日夜夜

3、带有以下偏旁的字 艹:芬芳花草茶 火:烤炉炖烧炒 扌:拍打拉提抱 :跟跑趴跳跃

4、造句(1)一„„就„„(2)一会儿„„一会儿

第4/6页

(3)只有„„才(4)既„„又„„

(七)第七单元

1、多音字

发、亲、似、壳、只

2、词语辨析 常常——往常

3、一字多义辨析 回:回头、回族、有一回

4、文学常识

《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作品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冰姑娘》)等等。

5、词语积累(1)四字词语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日新月异、自我欣赏、举世无双、无能为力、遵纪守法、言行不一(2)“„了„”式

看了看、想了想、瞧了瞧、闻了闻(3)“又„又„”

又肥又大、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白又胖(4)“ABB”式

乐滋滋 乐陶陶 乐呵呵 喜洋洋 喜滋滋 美滋滋

6、了解寓言,积累寓言故事(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简而言之,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7、作文:看图写故事

(八)第八单元

1、多音字 数、晃、传、载

第5/6页

2、判断句式并体会各个句式的语气

(1)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疑问句,表疑问)(2)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陈述句,表判断)(2)那么多星星,你数不清呀!(感叹句,表感叹)

3、比喻句(1)概念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比喻句的一般标志

像;犹如;就像;好像;仿佛;若;犹若

14.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四

一.同音字总结:

元(元旦)、员(团员)、园(公园)、圆(圆球)眯(眯着)、咪(咪咪)、迷(迷路)、谜(谜语)京(北京)、经(经过)、惊(惊奇)、睛(眼睛)克(克服)、刻(立刻)、客(客人)、课(上课)齐(整齐)、其(其它)、奇(奇怪)、棋(下棋)计(计算)、记(日记)、技(科技)、际(国际)半(一半)、办(办法)、伴(伙伴)羊(山羊)、阳(阳台)、杨(杨柳)未(未来)、味(味道)、卫(卫生)和(和平)、合(合作)、禾(禾苗)青(青菜)、轻(轻轻)、清(清水)科(科学)、棵(一棵树)、颗(一颗糖)

间(中间)、尖(笔尖)

摇(摇摆)、谣(歌谣)声(声音)、生(生活)

实(诚实)、石(石头)再(再见)、在(现在)

步(进步)、布(布景)点(雨点)、典(字典)

已(已经)、以(以后)却(冷却)、确(确实)

蛇(大蛇)、舌(舌头)轻(轻快)、青(青色)

李(行李)、里(里面)仔(仔细)、紫(紫色)

下(下面)、吓(惊吓)采(采用)、彩(彩虹)

非(非常)、飞(飞机)有(拥有)、友(友谊)

及(及格)、极(好极了)/ 12

.多音字总结:

薄 báo(薄雾、薄饼)

bï(单薄、刻薄)

bî(薄荷)间jiān(中间、晚间)

jiàn(间隔、间接)了le(来了)

liǎo(了不起)少shǎo(多少、少见)

shào(少年、男女老少)长zhǎng(成长、校长)

cháng(长短、长处)觉juã(觉得、感觉)

jiào(睡觉)落luî(落水)

là(落下)处chǔ(处事)

chù(用处)更ɡânɡ(更加)

ɡēnɡ(更衣)色sâ(颜色)

shǎi(色子)

重zhînɡ(重量)

chïnɡ(重复)好hǎo(好人、好事、好坏)

hào(爱好、好奇、好问)为wãi(作为、为所欲为)

wâi(为了、因为)大dà(大小)

dài(大夫)量liánɡ(测量、估量)

liànɡ(数量、胆量)种zhǒnɡ(种子、品种)

zhînɡ(种植、种瓜得瓜)

chïnɡ(姓氏)正zhēnɡ(正月)

zhânɡ(正当、正面)行xínɡ(不行、行走)

hánɡ(银行、行家)钻zuán(钻研、钻空子)

zuàn(钻石、钻头)扇shān(扇动、扇风)

shàn(电扇、扇贝)/ 12 二 空kōnɡ(天空、空想)

kînɡ(空闲、亏空)地dì(地方、地球)

de(轻轻地)干ɡān(干净)

ɡàn(干活)要yāo(要求)

yào(重要)只zhī(一只)

zhǐ(只好)看kàn(看见)

kān(看门)还huán(归还)

hái(还有)

难nán(难过、难受、难看)

nàn(难民、灾难、苦难)乐lâ(快乐、其乐无穷)

yuâ(音乐、乐曲、奏乐)分fēn(分开)

fân(安分)背bēi(背书包)

bâi(背后)提tí(提高)

荷hã(荷花、荷包蛋、荷兰)

hâ(荷枪实弹、重荷)露lîu(露一手、露马脚)

lù(显露、裸露、露出)着zháo(着火、着急、着迷)

zhuï(衣着、着落、不着边际)

zhe(看着、朝着)

zhāo(高着儿、着数)得děi(得亏)

dã(得寸进尺、得到)称chân(称心如意、称职)

chēnɡ(称霸、称号)

chânɡ同“秤”

壳qiào(地壳、甲壳、金蝉脱壳)

kã(蛋壳、外壳、贝壳)夹jiā(夹子、夹生、夹竹桃)

jiá(夹袄、夹被、夹衣)

ɡā(夹肢窝)论lùn(讨论、议论)

lún(论语、上论)兴xìnɡ(高兴、兴高采烈、兴致)

xīnɡ(兴奋、兴风作浪、兴盛)燕yàn(燕子、燕麦)/ 12

dī(提防)圈juàn(猪圈)

quān(圆圈)没mãi(没有)

mî(淹没)单dān(单元)

chán(单于)解jiě(解释、解开)

jiâ(解差、解送)

xiâ(解数、跑马卖解)扒pá(扒窃)

bā(扒土)盛shânɡ(盛开)

chãnɡ(盛饭)调diào(调动)

tiáo(调皮)晃huǎnɡ(晃眼)

huànɡ(摇晃)斗dîu(斗争、战斗)

dǒu(一斗米)卷juàn(试卷)

juǎn(卷起)尽jǐn(尽快、尽管、尽量)

yān(燕山)炸zhá(油炸、炸面窝)

zhà(炸弹、爆炸)

将jiānɡ(将就、将来、将功折罪)

jiànɡ(将领、调兵谴将、将官)弹tán(弹奏、弹琴)

dàn(子弹、导弹、弹弓)切qiē(切除、切割、切菜)

qiâ(一切、亲切、切实)缝fânɡ(缝隙、云缝)

fãnɡ(裁缝、缝补)创chuànɡ(创办、创业)

chuānɡ(创伤、创口)传chuán(传说、传人、相传)

zhuàn(传记、自传、小传)藏cánɡ(躲藏、藏身、隐藏)

zànɡ(西藏、宝藏、藏族)折zhã(折扣、折磨、转折)

shã(折本、枝折花落)

zhē(折腾)划huá(划船、划动)

huà(计划、筹划、划拨)塞sāi(木塞、瓶塞)/ 12

Jìn(尽头、尽力、尽情)钉dīnɡ(钉子、钉锤)

dìnɡ(钉箱子)应yīnɡ(应该、应有尽有)

yìnɡ(答应、响应、应用)挑tiǎo(挑战、挑拨离间)

tiāo(挑水、挑错、挑肥拣瘦)泡pào(气泡、水泡)

pāo(发泡、泡子)

sài(塞外、边塞)

sâ(阻塞、堵塞)模mú(模样、模子、模具)

mï(模仿、模范、模型)鲜xiān(新鲜)

xiǎn(朝鲜)似shì(似的)

sì(似乎)丧sānɡ(丧事)

sànɡ(丧失)

三.近义词归纳

惊奇—惊讶

明白—清楚

聪明—聪慧

温暖—暖和 召唤—呼唤

连忙—急忙

争论—讨论

四周—周围 许多—很多

高兴—快乐

珍贵—宝贵

顽皮—淘气 照顾—照看

照顾—照料

伤心—难过

办法—主意 常常—经常

美妙—奇妙

纤细—纤弱

跌倒—摔倒 粗心—马虎

欢喜—高兴

容易—简单

确实—的确 仔细—细心

满意—满足

赶紧—赶快

非常—十分 微微—轻轻

呼唤—呼喊

灰心—泄气

展示—展览 爱护—保护

检查—检验

尊敬—尊重

争论—讨论 心疼—疼爱

慈祥—和蔼

办法—方法

慢慢—缓慢 明白—清楚

富饶—富强

拂晓—凌晨

快乐—快活 使劲—用力

假如—如果

袭击—侵袭

快乐—欢乐 / 12

特别—非常

特殊—特别

集中—聚集

减少—减轻 光洁—光滑

用途—作用

清晰—清楚

观赏—欣赏 嬉闹—嬉戏

追逐—追赶

痛苦—难过

好奇—新奇 好奇—奇怪

端详—打量

干燥—干枯

急躁—急忙 稚子—孩子

退却—放弃

减去—减掉

坚定—坚毅 流逝—流走

控制—制止

难受—难过

震动—震惊 当初—起初

街坊—邻居

窟窿—破洞

愤怒—气愤 疾步—快步

惊异—惊讶

送行—送别

美丽—漂亮 鲜艳—鲜亮

祝贺—祝福

健康—健壮

忽然—突然 允许—许可

专心—认真

反常—失常

娇艳—鲜艳 关心—关怀

好像—仿佛

广阔—辽阔

刹那间—眨眼间

瞧—看

躲—藏

探—伸

—杀

溢—漫

遥—远

明—亮

观—看

喊—叫

冥思苦想——深思熟虑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四. 反义词归纳

直——弯

饥——饱

单——双

枯---荣

静—动加——减

稀——稠

扁——圆

收——放

隐---现 得——失

沉——浮

热——冷

借——还

恩---仇 胜——败

内——外

是——非

陈---新

厚—薄 / 12

加——减

恶——善

强——弱

底—面

严—松 忙——闲

香——臭

穷——富

贵——贱

急——缓 浪费—节省

表扬—批评

先进—落后

成功—失败

认真—马虎

正确—错误

弯曲—笔直 暗淡—明亮

晴天—阴天

朦胧—清晰

粗心—细心

开始—结束

高兴—伤心

朋友—敌人

安全—危险 复杂—简单

真诚—虚假

冷漠—热忱

饥寒—温饱 幸福—痛苦

暴躁—温和

高大—矮小

黑暗—光明 长处—短处

升起—降落

乌黑—洁白

过去—未来

粗重---清脆

健壮---瘦弱

浓密---稀疏

年迈---年轻

冷冷清清--热热闹闹

忠实—虚假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慌张---沉着

称赞---批评

富裕---贫穷

讨厌---喜欢

五. 日积月累归纳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 1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茄子 香菇 炖肉 烤鸭 扒开 扛枪 挑拣 跺脚 观(参观)场(场地)轻(轻轻)读(读书)现(表现)扬(表扬)经(经过)续(连续)、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勤学好问 好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12

天外有天 小题大做

六. 词语搭配归纳

(美好)的春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

(金黄)的田野(弯弯)的小溪(嫩绿)的枝条(美丽)的春天

(温暖)的春风

(细细)的春雨

(柔嫩)的小草

(雪白)的梨花

(红红)的杏花

(粉红)的桃花

(翠绿)的竹子

(宽阔)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

(明亮)的眼睛

(长长)的睫毛

(火红)的太阳

(灿烂)的阳光

(鲜红)的气球

(弯弯)的小船

(闪亮)的珍珠

(明亮)的小池塘

(美丽)的世界

(五彩)的世界

(淡淡)的清香

(响亮)的歌声

(动听)的歌声

(热烈)的掌声

(宁静)的黎明

(晶莹)的露珠

明亮的(眼睛)

绚丽多彩的(世界)繁华的(市区)

川流不息的(车辆)

茂密的(森林)

风光秀丽的(景区)

七. 词语归纳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丁丁冬冬

一片漆黑

阳光灿烂

大口大口

四处寻觅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四面八方

冷冷清清

滴滴答答

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牛羊成群

瓜果飘香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湖水碧绿

车水马龙

隐隐约约

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许许多多

点点灯光

四面展开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非常有名

火红火红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从天而降

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12

银光闪闪

十分动人

焕然一新

哈哈大笑

冥思苦想

日月星辰

风雨雷电

山川树木

花鸟虫鱼

多姿多彩

一动不动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迎面扑来

从古到今

十分谦虚

孝敬父母

关爱他人 奇异现象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绝妙之作

栩栩如生

风和日丽

目不转睛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揠苗助长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又肥又大

又大又愁

越来越冷

发明创造

能工巧匠

刨根问底

夜深人静

稳稳当当

刻苦钻研

恍然大悟

环顾四周湖水碧绿

群山环绕

阳光灿烂

黑白相间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

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

好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日新月异

举世无双

遵纪守法

自我欣赏

无能为力

言行不一 AABB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ABB 喜洋洋、兴冲冲、气冲冲、乐呵呵、笑哈哈、笑眯眯、傻乎乎、水汪汪、圆溜溜、静悄悄、红彤彤、红艳艳、明晃晃、白花花、金灿灿、银闪闪、亮晶晶、眼睁睁、懒洋洋、冷冰冰、热乎乎、恶狠狠、红扑扑、绿油油、白蒙蒙、慢腾腾、沉甸甸、黑洞洞、甜津津、黑乎乎

ABAC 一心一意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不可不问 不三不四 常用数字成语:

一心一意、一五一十、一毛不拔、一文不值、一目了然、一成不变 二话不说、二分明月

三十而立、三人成虎、三山五岳、三五成群、三心二意、三生有幸 四面八方、四分五裂、四平八稳、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海为家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五湖四海、五体投地 / 12

六亲不认、六神无主、六韬三略、六马仰秣、六月飞霜、六尺之孤 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老八十、七拼八凑、七情六欲、七零八落 八拜之交、八仙过海、八面威风、八面玲珑、八字打开、八珍玉食 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霄云外、九九归一、九牛二虎、九鼎一丝 十全十美、十行俱下、十万火急、十拿九稳、十面埋伏、十有八九 表示颜色的成语:桃红柳绿、蓝天白云、黑白分明、青山绿水、金光闪闪 寓言故事成语: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亡羊补牢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山如笑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八. 古诗四首(必背必默)

草 唐

宿新市徐公店

白居易

宋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岁一枯荣。

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春风吹又生。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绝句 唐 李白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遥看瀑布挂前川。

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窗含西岭千秋雪,疑是银河落九天。

门泊东吴万里船。/ 12

九. 要背诵的课文

1找春天

2古诗两首

5泉水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9日月潭

12北京亮起来了 17古诗两首

15.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五

作为刚工作两年多的新教师, 小学教育给我的感觉是:上课很赶, 孩子很躁, 老师很累。教育不是让人增长见识, 学习本领吗?这本是快乐的事啊!可现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言明的问题。以下, 我仅就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着眼点, 谈几点感想。

首先, 四年级语文, 每册有必读课文32篇, 所选课文多为名家之作, 或文字优美可倾心一读, 或道理深刻可为之一悟。但有一点却十分碍眼, 在每一课课文开篇第一页下方介绍作者时, 上下册课文竟各有十三篇课文赫然标着“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改动”课文占整课文总数的40.7%。语文到底是名家名作荟萃, 还是编者改编故事集呢?有时真替人教社担心, 万一要是行文作者较起真来, 真不知人教社会惹来多少文字官司。以上册第9课《巨人的花园》为例:对照《巨人的花园》和原著《自私的巨人》, 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景物场面的描绘, 还是情节发展的走向, 改动是很大的, 较《巨人的花园》而言, 原著《自私的巨人》内涵更加博大精深。为适应教学的需要, 对原著进行适度地修剪可以理解, 但如果借此大刀阔斧, 捉刀相向, 对原著进行“面目全非”式的裁减, 这就不免令人费解了。就如对《自私的巨人》的改写, 一个貌似自私其实心地善良的巨人, 被改成了外表任性、内心冷酷的形象, 而后又突然“顿悟”, 痛改前非, 读完之后总不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其次, 我还发现一个怪现象:比起讲道理、谈理想、介绍型的“大”文章, 孩子更愿意学小故事、小动物类 (如上册第四单元有关小动物类的文章) 的“小”文章;比起正儿八经的必读课文来, 孩子更愿意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不打紧的“闲杂”文字。是孩子们胸无大志、不愿思考, 还是我们的教材没有投其所好, 深入他们的内心呢?我想答案无疑是后者。既然小学生是儿童, 那么他们的读本就必须是儿童文学, 这才是他们所关注, 所在乎的, 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乐学善思。不然就会造成:什么都说了, 其实什么也没说的后果。如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立意很明确, 就是告诉读者要有环保意识。行文不仅用了很多的专业术语, 全无半点儿童味, 阅读提示还列有一问: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且不说孩子能否看懂, 有没有兴趣去看明白, 治理黄河, 这个从古至今都困扰当权者的超大难题, 要是写书都能写出几百本, 一个乳臭未干、尚未涉世的孩子能提出什么有效建议呢?这是一个既不能深入, 更不能浅出的问题。黄河于中华民族而言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远不止环保一主题。立意可不可以不这么高远, 语言能不能儿童化些呢?记得叶圣陶先生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也有一篇以黄河为题材的课文。该文借用童话形式, 赋予黄河以生命的律动, 可读性强, 这样的黄河才能真正流进孩子的心中和血液中。

再者, 全册教材内容过多, 老师普遍反映语文课内容过满。以一学期20周 (除去半期考和复习等, 其实一般只有18周左右) 正常授新课为例, 一周六节语文课, 在理想状态下, 整学期下来也就120课时。一个单元平均以13课时为记, 共8单元, 仅教授新课就需104课时。每个单元仅剩余2课时。那这2个课时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要对每个单元的测评考及订正讲评;每课一练的讲评及二次甚至三次订正……于是, 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 抢占技能课, 拖堂延时, 追赶进度就成了常事, 而这些, 对于正常健康的教育而言, 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 我们似乎还应关注教材选材上的功利性, 关注小学生存在两套语言系统。依我之见, 很多课文是什么都对, 什么又都不对;教材的时代性 (如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现在都21世纪了, 还在谈20世纪, 有明显的滞后性) ;个别有争议性的篇章 (如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 向导如果把小海龟不是抱向大海, 而是抱回龟巢的话, 不就既救了那只探路的小海龟又能使其他小海龟不会得到错误信号, 不破坏自然之道吗?这些都是我班一个孩子所言) ;每课朗读要求标准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几乎从头到尾每篇课文的朗读要求都是有感情地读课文) 。

16.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六

《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1、首句简当。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而且是“自古以来”,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寥寥数字,如同一个双响爆竹,“噼啪”震天,清脆响亮,点题简当。

2、层次清晰。文章写钱塘江大潮,先写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人们是“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再写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人们是“踮着脚往东望去”。最后写潮来之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渐渐“恢复了平静”。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3、比喻增色。文章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句,为课文增色不少。如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大潮将要到来、在远处发出的声音,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大潮的浩大气势,用“如同天崩地裂”来比喻大潮的巨大声响,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比喻大潮给人们的强烈震撼。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富有情趣。

《观潮》中的“动”“静”描写

《观潮》一课运用了“摹形”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没有来、将要来、来到后、渐渐退去的过程。

1、没有来——横卧眼前。开始,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是“平静”的,这是一种静态描写,显示的是一种平和的景象。

2、将要来——闷雷滚动。听,“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而且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是大潮将要来时的情景,是动态描写。

3、来到后——山崩地裂。随着白线的向前移动,“逐渐拉长”,钱塘江“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真是气势磅礴,而它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又活生生地勾画了它的声势,加上“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夸张性描写,更使钱塘江大潮摄人魂魄,激人壮志。这段动态描写是全文的高潮和重点。

4、退去后一恢复平静。“潮头奔腾西去”,表示着退潮的开始。“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说明钱塘江大潮已经完全退去了。这是一段静态描写。

在《观潮》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一动一静的顺序摹写钱塘江大潮之形,生动形象,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鸟的天堂》一文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的“似乎”用得十分神奇,把感觉和景物融为一体,引人遐想;“颤动”二字真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写活了。“似乎、颤动”传神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写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第二次去看榕树,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充分写出了鸟的形态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感情。如用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当被大榕树的生命力所倾倒,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结尾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抒情更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如豹尾般有力。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文贵曲忌直,本文就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气韵贯通,如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接着又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自然朴素且又细致周密,奏响了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引号

《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处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给它的特定称号,是说它枝条繁多,浓荫密布,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非常快活,它就好像是“鸟的天堂”一样,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乌,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号,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后有个思考题: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是太夸张了,但是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再说,蟋蟀与其他许多昆虫比较,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慎重地选择住址”,“一点一点挖掘”,造出了“倾斜的隧道”,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让“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使住宅十分隐蔽,有利于保证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这说明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蟋蟀是这样的顽强和聪明,造出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水平,我们能不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吗?

白鹅的特点

《白鹅》一课后有个思考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白鹅性格的特点——高

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接着用“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这都表现了白鹅的特点。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你说是吗?

“孤帆”是“一只帆船”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的“孤帆”就是指“一只帆船”。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对其他的船只都视而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与好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这里还有一个“尽”字和一个“唯”字值得引起注意,“尽”是说“帆影已完全消逝了”,而“唯”则是说“只”,只看见江水在远远的地方流。两个字巧妙地展现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

“诗贵意境”,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非常鲜明动人、意蕴深厚。好朋友坐的船已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正流向远处。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流向“天际”的江水,要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那遥远的目的地。诗人匠心独运,把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卡罗纳》的“!”

《卡罗纳》里面有四个“!”细细品读,颇有意味。

在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就提前嘱咐孩子们:“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的母亲去世了。这里的“!”是关切,是热情,更是老师的一颗敏锐的“爱”心!

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而放声大哭时,老师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这里的“!”是同情,是理解,是对卡罗纳的无限深情!

老师还说:“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这里前一个“!”是叮嘱,是希望:而后一个“!”则是深情的鼓励,是充满希望的呼告!

四个“!”,使同学们都向卡罗纳伸出了热情的手,“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沉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有个思考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有同学说,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想一想,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如果不“沉思”,能使他产生“疑惑不解”的心态吗?而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时,如果不“沉思”,能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吗?正是由于“沉思”,才有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迹表明,即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起因,而“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结果。因此,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情更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这就是借物喻人。

在“我”刚走进叶圣陶先生的里院时,“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只是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不。这里表面上写爬山虎的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实质上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征文受到叶老的指点和鼓励,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以至于阳光也是绿的。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因为“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对自己的作文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而到叶老家里做客时,进一步见到了叶老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使“我”不但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使“我”十分激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叶老就像“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作者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以至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突出了叶老精神对“我”的永远的激励。

《五彩池》的结语

在《五彩池》一文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照应开头。文章开头引用奶奶所讲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瑶池是那么神奇美妙,引起“我”的无限遐想;等到“我”实地游览了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之后,才感觉到五彩瑶池就在人间,巧妙地呼应开头,显得圆活自如,结构相当严密。

二是对比映衬。文章开头极力渲染神仙境界的五彩瑶池如何奇特瑰丽,使“我”心驰神往,同时用虚拟和实写的手法形成对比,映衬人间的五彩池形态奇特,色彩各异,更加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三是传情达意。天上的五彩瑶池只是神话传说,谁也没见过,人间的五彩池才是实在的,远远胜过了传说中的五彩瑶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上一篇:秋天来了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党委领导班子换届纪律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