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精选9篇)
1.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一
实施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就如何实施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创新素质、创新能力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更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自身相应素质的学习。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掌握运用好这一学习方法的途径是:
(一)采取亲身行动参加实践用全部感官进行体验
体验只有在自己的亲身行动中才能获得。动手写、动手摸、动口说、用口尝、用手画、用手做、用心品等都是获得体验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多种感官并用。不如在容器造型的模型制作中,石膏模型的成型方法,如果没有亲手实践,只是按照理论,把石膏粉按照1;1.2的比例倒入水中并不断匀速搅拌成糊状,搅拌时间以2分钟为宜,石膏浆凝固起来就慢;水过少,又会出现结块不均匀。搅拌时间长短效果不同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做,用眼观察,用心体会,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经验。体验中用心感悟
在包装装潢平面课业训练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不同的范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然后用与范例有关的内容为主题,再让学生自己重新创作,学生经历了前面教师的引导范例欣赏后,掌握了创作方法。完成后同桌互换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再到前面把对对方作品的分析讲给大家,从中交流印证各自所学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力,并逐步转化为更有广度、深度的审美创造。
(二)创设体验的情景和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情境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包装设计是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服务于广大消费者,于设计中体现包装的意义、美感和价值。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的包装活动和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消费者这一中心来进行。商品包装应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要求。换言之,就是解决生产厂家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传递问题。包装设计为了掌握顾客购买商品的心理过程以及同类商品的相关信息,在包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以设计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去自选商场,进行消费者调查和商品分析。通过设计前的调查,为构思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设计完成后,在征求消费者对设计方案的意见,由此才能得出包装成功的结论。创设体验的情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包装设计的最终效果,要通过印刷在包装材料上的文字、图形、色彩来反映。作为未来的包装设计人员,应了解设计与印刷之间的关系,各种印刷的特点,印刷于各种工艺的表现力,印刷制作的流程以及印刷成本核算等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结合制作,将设计意图准确地反映出来,甚至为设计效果增添彩。否则,如果设计与印刷、工艺相脱节,就会增加生产成本,而直接影响到包装成品的效果,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包装印刷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半色调成像,分色于套印原理等教师不容易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如果到印刷厂亲自考察,通过切身的体验,再加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由外及内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就能加深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也就容易掌握半色调图象构成与分色套印原理并对色彩属性加深理解,也就能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凸版印刷,什么是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空版印刷及印刷工艺整个流程,在体验过程中,实现了有效学习。
(三)在体验中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感觉
在体验中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感觉,独自验证规律,感悟道理。在进行体验时,学生一定要忠实于自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感觉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就写什么,就认可和接受什么,绝不盲目从众随大流。也不要故意附和书本的结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真实感觉来验证规律或接受认可道理。
(四)注重反思和小结
反思与总结在研究体验式学习方式已提及到,都要从两当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这种小姐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一方面要对学习的方法进行反思与小结,做到一节课一反思一小节,不断提高自己体验式学习的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与小结。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无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到超市、工厂考察实训课的学习,都要进行小结和反思。
(五)选留体验性作业
选留体验性作业是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上的延伸,也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表现形式。体验星座也就是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完成的作业,他比课堂上的体验性学习更加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和体验的深刻性。由于包装设计是建立在位企业商品销售服务的基础上,因而所做的设计必须符合市场要求。应此在上该课程时,除了讲解理论、实例分析、图片赏析之外,更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市场情况。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能对时代潮流、流行趋势一无所知,对这些有了一定的把握,才能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设计,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设计会是很失败的。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为了对所学包装装潢设计有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并体会包装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亲自去进行市场调查,并写出详实的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如下:
(1)按照多元化分类方法将你考察的内容列出明细。
(2)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商场、超市(包括食杂店)等定时去考察。
(3)了解不同商品或同一商品在不同商店的陈列方式、色彩、氛围特点。
(4)同一类型商品定位、图形、文字、色彩、产品生产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产品的品质(有无标准字体),产品所用原材料及其特性,产品外观造型,产品生产工艺机加工精度、产品用途及使用方法,产品的商标、产品竞争对手的情况和竞争措施分析,同时分析价格、系列化分析风格与档次、生产者信誉、生产情况及购买者对包装的反映情况。
(5)调查销售情况
要求考察的市场要有具体的时间、地址,考察后根据你选择的某种包装产品进行全面的改良设计,体现包装的全面性。容器、结构、装潢、材料制作以及标签盒、袋的制作等最好都有完整的体现。容器造型可自制,也可供用现成。
像这样的体验性作业,学生完成后,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全部知识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尊重鼓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的个性与创造性在体验中张扬个性,展现包装设计的丰富多彩
处于人的经验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同样的情境与经历中,每个人的体验常常是不同的,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所以,在体验式学习中一定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和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包装设计的体验式学习教学中,更应注重个性化,既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因为其个体独立有的创造性是人类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创造思维产生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缺乏个性,就缺乏创造性。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营造环境,在体验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包装教学中,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品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是感情。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研究式体验式学习强调的重点不一样,研究是学习强调用脑去研究,体验式学习强调用身心去体验,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常常是统一在一起的。学生既要用心研究又要用身心体验,这样的学习我们称之为研究体验式学习。这样学习正是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所追求的和倡导的。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要把两种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研究,在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在研究中引发创新,在体验中提高素质。
2.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二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那么如何去教学生学呢?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学英语第一步可以说是开口, 开口是一种极平常习惯。声音高低, 速度快慢, 也是习惯。既然是习惯, 那就要自始至终的注意训练和培养。
1. 敢于口说
语言是有声语言, 不论世界上哪种语言, 说总先于写。因此, 只有开口, 才能学会语言, 学好语言。开口说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 也是关键一关。大部分英语初学者不敢开口, 开口怕犯错, 没开口, 脸先红, 他永远不能把英语学好。
针对此问题, 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尽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 充分调动初学者所特有的机械性低级模仿的被动学习变为创造性主动学习, 指导学生过开口关。但注意对学生不可提过高要求, 如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 会产生逆反心理。
2. 说什么
为了使学生养成开口习惯, 教师应时常注意发音、拼音、朗读等习惯训练, 并使其互相促进。根据对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情况的调查, 发现无论是地区与地区、校与校之间, 还是班与班之间都和单词不会读或读不准有关, 因读不准单词, 影响到单词记不住, 导致词汇量减少, 阅读困难重重。教师讲课听不懂, 举例听不清, 时间一长只有放弃学习英语, 部分学生到初中毕业靠一个字母一个字来记忆单词, 每节课老师领读才能读准单词, 这样英语效率低是可想而知的, 其原因就是学生不具备必要的拼读生活。所以, 教师尽早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 养成正确朗读、拼读习惯是重要的, 这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 怎么说
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本知识, 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是培养交流能力的基础和能力。而交流能力的提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教材体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想全面提高他们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率先垂范, 尽量用英语教英语, 仅在必要时运用母语。
(2) 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把英语和要表达事物直接联系, 有利学生直接理解和记忆。教学中积极真实或模拟的交流情景, 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及时运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 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初步运用交际英语的能力,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并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学习英语, 重在应用。
4. 何时说
开口提倡多, 但不求一步到位。句句完整, 如一开口就说整句, 学生会感到吃力。如果我们教会学生用一单词, 一个词组或一个短语来表达一个意思, 就能起到鼓励、激发学生的目的。如我们教“what's your name, please”, 可用“your name please”, “where are you going”可简化为“where”。常让学生用等来表疑问句甚至可鼓励学生中英文结合说, 虽不规范, 但能起到随时开口的效果。任何事物都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 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样一个过程, 只要学生能养成说英语习惯, 就是一大进步, 就应该鼓励。
二、创设条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关键是其内容
奈斯比特曾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时代, 我们最需要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 知识更新速度快, 学生的学习应从传授性、继承性转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应从把知识传授放在首位转向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社会文化和科技知识, 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 又要广纳世界各国先进教学经验。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行为出发点, 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目的。
2. 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想培养创造性人才, 就需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对学生课内外应常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对学生回答问题, 应发现注意其闪光点,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 声音真响亮”、“说得非常好”等。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出了对个人创造力的独特见解。他认为, 与集体活动相补充是“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是“印象”, 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关心、爱护、信任、尊重”, 师生间应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身心愉快, 有安全感,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如能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思维才能敏捷, 他们才会自理学习, 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协同精神。
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所以, 教师必须重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 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如教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十一课被动语态, 让学生备一个小书包, 里面装有小刀、钥匙、铅笔、钢笔、尺子等物, 对话时边拿边问:“what's this?what's it made of?what's it used for?”这样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 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生看图讨论如何使用电梯时, 结合课文进一步问:“why doesn't John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有意识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用英语讨论。第三, 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 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参与意识及协同精神。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转换和能力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师生间、学生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Play Games Team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等教学活动, 使学生彼此间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
三、结语
3.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篇三
一、问卷调查
笔者自制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本次调查学校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3份。
1.教师卷。教师卷共设2道多选题和8道单选题,测试对象为该校各年级任教数学科的20位教师,教龄5年内的有2人、5~15年的有5人、15年以上的有13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教学评价及学校课程开设的情况等几个方面。答题情况:(1)95%的教师认为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关系的因素首先是兴趣,其次是教师、学校的引导,有5%的教师认为是学生的成绩和性格;(2)对于创新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90%的教师认为是发散思维和有冒险精神,60%的教师认为是灵活变通和有独立性;(3)在数学课堂上,95%的教师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5%的教师不让学生动手;(4)100 %的教师课堂上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5)100 %的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100 %的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7)每节课后,90%的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10%的教师未评价;(8)95%的教师为学生布置过创新式的作业,5%的教师从未布置;(9)100 %的教师认为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新意识培养;(10)15%的教师觉得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5%的教师认为“不利于”。
2.学生卷。学生卷设10道单选题,测试对象为本校学生,共73人,其中四年级20人、五年级21人、六年级32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数学科的认识、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答题情况:(1)90.4%的学生认为数学和生活有联系密切,9.6%的学生认为有一些联系;(2)17.8%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信心,82.2%的学生对数学有一点兴趣、信心不足;(3)6.8%的学生做到每节课课前都预习,52.1%的学生经常预习,41.1%的学生偶尔预习;(4)在课堂上,8.2%的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54.8%的学生偶尔提问,37%的学生从不提问;(5)课堂上,38.4%的学生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53.4%的学生偶尔讨论,8.2%的学生从不讨论;(6)23.3%的学生经常与同学发表不同的发现或意见,67.1%的学生偶尔发表意见,9.6%的学生从未发表意见;(7)解题时,43.8%的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习惯,52.1%的学生偶尔有,4.1%的学生从未有;(8)课堂上,13.7%的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达30分钟,61.6%的学生有10~20分钟,21.9%的学生不足5分钟,2.8%的学生一点儿都没有;(9)学习中遇到问题,87.7%的学生能采用独立思考或合作的方式解决,12.3%的学生不能;(10)学过的数学知识,15.1%的学生能全部记住,67.1%的能大部分记住,17.8%的只记住少部分。
二、问卷结果分析
(一)教师卷
1.几乎全部教师都知晓影响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因素,仅因为大家面对的是选择题,若换成简答题,估计回答不完整,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仍需进一步提高。
2.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开设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以语数为主,其他科目经常被征来补习语文或数学,而体育则成了“放羊”课。据调查,此类现象在农村完小尤为突出,这主要原因是师资配备不足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3.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没有很好地领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思想,常态课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仍然沿袭传统的“讲授”模式,像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新课标提倡的理念与方法,只在一些教研课、比赛课上能一睹风采。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进一步更新。
(二)学生卷
1.学科认识方面
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但这只是肤浅的感觉,因为很多教师上课时进行“新课标理念的灌输”,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的说教,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一些问题,如购物、工程预算等。这要归结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以至于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学数学,于是乎便有“数学遥不可及”的感觉。
2.学习兴趣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数学学习乏味、单调、厌烦又无可奈何,这种现状令人担忧。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太枯燥、题海战术太累人、教学方法太单一、基础太差跟不上。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3.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
(1)课前预习:一些学生有预习习惯,但意志不坚定,呈现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少部分学生从不预习(或者说谈不上是预习);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长期坚持预习。这一现象表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造成了课堂上的学习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而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更不用说培养创新能力了。
(2)理解记忆方面:很多学生能记住数学课所学的知识,但方法多停留在经验记忆、机械记忆上,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少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记忆方法,而且能够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endprint
(3)课堂讨论、发言方面:小组学习时,过半学生在老师“点将”时才发言,更有甚者把小组学习当成是“避风的港湾、懒汉的休息所”;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部分学生大都是班干或优等生)。课堂氛围比较低沉,要谈创新能力培养,宛如雾里看花。
4.思维能力方面
(1)向老师提问题:只有少数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更多的学生是想问不敢问,渐渐地变成无问题可问。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信谈不上创新,而通过创新更能激发自信;二是教师亲和力不足,评价手段不当,言行举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比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提的问题太幼稚了”……
(2)当教师和同学的讲解(想法)跟自己不一致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敢质疑,他们更多地选择“沉默”,认为这是“明哲保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创新。
(3)多数学生表示课堂上教师给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当少,充其量也就几分钟,对于一些需动手的内容,如:几何与图形等,教师的多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为了赶教学进度,也不敢真正放手让学生练;而在教学“数与代数”时,学生动手时间虽多却不理想(类似题海战术)。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思维停滞不前。
三、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正确、积极的数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好用活教材,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气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明白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建构应用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数学观,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学生一旦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并积极主动地去建构新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切实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大胆发言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而“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唱响了课改的主旋律。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享受乐趣,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鲜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研究,参与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根据全班学生的性别、性格、智力、爱好等因素,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单元组,使传统教学时的师生之间单向的互动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中应努力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学习,产生思维碰撞,迸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讲课时,要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如表情亲切和蔼,语言抑扬顿挫。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切不可刻意地关注某个优等生或者针对某个学困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眼神交流,时刻微笑着面对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转变为创造过程和实践过程。
(五)科学设置课程,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要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学科,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师资力量欠缺的情况下,我们要向“全能型”老师发展,采取兼课的方式,上好图音体等课程,切忌一天到晚语数轮流上,那样,只会让学生厌恶学习,害怕上学,所谓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此外,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建立相应的实践活动小组,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数学观,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保证;改进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情感交流,能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四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社会形势中。在参加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培训后,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我们党一直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开始重视社会管理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其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显、文化繁而未荣的总体形势下,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扭住了问题关键,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
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在基层工作中应高举民生大旗在为民解忧、创新社会管理上尽心尽责
乡镇是社会矛盾、社会焦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聚集的
地方,在乡镇工作肩负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责任。既要确保政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结合多年乡镇工作经验,在乡镇创新社会管理中,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加强社会管理,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
二是服务百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群众关注的事、急需的事、普遍得实惠的事;
三是平安大众。把老百姓最关心的、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解决好,为每家每户都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采取各项措施,使辖区的治安得到改善,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健康、平安、和谐的安居环境,为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改善民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
系,加大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
5.浅议电子政务的创新和学习过程 篇五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即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益,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增强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实现政务创新,使政府的管理职能有根本的转变,即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这是一场政府管理领域里行政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的革命,而电子政务则是这场革命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是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问题分析
电子政务是相对于电子商务而提出的新概念,国外称为电子政府(EG,Electronic Government),其核心内容是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因此,电子政府又称为虚拟政府。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突出问题就是电子与政府的业务工作缺乏有机的联系。例如有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有限,一般只有概况、单位简介、招商引资信息等一类信息,或者只有简单的公文内容,而很多数据库并没有在网上公布,从而形成数字孤岛,造成资源共享困难;有的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信息不能定时发布,2003年还在看2000年的网页;大部分网站没有内容检索,网站交互性不够强,更谈不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播视频、音频信息;一些政府网站尚处于“形象工程”阶段,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政府职能”的网上实现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单位大量的办公电脑的应用只限于打字,网络的应用只限于浏览消遣,与办公流程实际业务脱节。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症结是在电子政务的观念上存在误区,即认为有了电子办公的设备就可以实现电子政务。其实无论是办公自动化还是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业务工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离开了业务部门的参与,也就无所谓“电子政务”了,因此,必须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业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政府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制度化,才能达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要求。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本机关内部,也包括其它机关、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这在实质上是政府管理领域里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
另一个症结就是数字鸿沟。尽管目前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计算机操作使用的熟练程度和网络的实际运用水平还很低。对计算机的生疏感和神秘感导致对计算机的排斥感,在不少领导者和政务工作人员中存在,在思想上就产生了数字鸿沟。由于观念上的误区和数字鸿沟,我们不知道怎样来建立电子政务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知道怎样来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不知道怎样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业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同样是由于观念上的误区和数字鸿沟,造成政府网站内容不规范、信息更新不及时和数字孤岛,影响人们对“政府上网”的信心。因此,通过学习培训普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和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电子政务队伍,是电子政务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电子政务的推行是一个行政观念改变的过程
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以及电子政务对政府改革的巨大作用等内容有正确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电子政务观念。
首先是政务观念的改变。要使电子政务得以顺利成功的推行,必须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树立电子政务的正确观念。首要问题是对领导者和公务人员要树立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活动的需要的正确观念,充分认识实施电子政务的必然性,正确地理解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务管理效益的重要意义,明确其追求显著的管理效益是重要目标。电子政务的管理效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强政府内部管理,获得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减少人员开支,基本实现无纸办公等效益;二是通过政府监管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则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
其次,必须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结果不仅是完成一项IT工程,而是改革旧的管理模式。开拓一项需要长期运行的新型管理流程。政府网站的建设成果不是仅仅做出了若干网页,而是开始了一项以网站为重要纽带的服务流程;它需要持续地更新、维护与改进,永不停息;网上审批同样也不是一件可交付竣工的工程,而是开始了一种新的行政服务方式,人们要以这种新的服务方式一直做下去,并将在服务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政务流程,直到有更先进的服务方式替换旧的流程为止;如此等等,完全不同于一座楼、一座桥,建成后就可以交付竣工,任由别人去使用。电子政务突破了静态模式的限制,其生命力在于动态的政务创新,是以不断开发和完善新的行政服务流程来体现的。电子政务是否成功要通过社会实际运用的检验,因此在电子政务实施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都来支持电子政务,共同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利用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加强政府的管理,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系统工程,会带来权力机构、行政管理方式、官员思维方式甚至官员人数等方面的变化,带来部门利益的重新调整,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作出不同的要求。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是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是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政府的管理职能将有根本的转变。只有这个转变过程完成了,才能说电子政务得以实施了。
电子政务的实施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学习更新过程
普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和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填平数字鸿沟,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基础。
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处理办公政务是最起码的要求,把计算机应知应会(即知识和能力)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必要内容是理所当然的。应该看到,目前我们政府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整体水平不高,有的甚至只限于玩电脑游戏。计算机应用水平对于电子政务犹如文字水平对于文书写作一样重要,只有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了,电子政务才有发展的前提条件。填平了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才可以被逐步征服。计算机网络犹如高速公路,计算机犹如汽车,公务员犹如驾驶员,电子政务犹如货物,没有熟练的驾驶技术,汽车是跑不快的,高速公路就体现不出价值。毫无疑问,普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是电子政务能够顺
利实施的关键之一,也就是当前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培训的重点是应用,对于接受培训的人来说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者和使用者,只需要学习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操作能力,而没有必要去深究系统是如何构造和设计的。就象学习汽车驾驶一样,学习者并不需要去深究汽车的设计制造原理,但是必须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和交通规则。
政府工作人员或公务员计算机运用知识和能力即“应知应会”包括四大部分:
1、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系统的维护,应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电子文档的建立、编辑、考贝、删除以及压缩解压,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计算机相关外围设备(打印机、扫描仪、其他电子设备的连接等)的使用;
2、网络应用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址和域名、通讯协议,网页的浏览与编辑,网络(下转第64页)(上接第57页)信息的查询、获取与发布,文件的下载与上传,用户登录、口令、电子签名,电子邮件的使用、保存和处理;
3、病毒防范和安全保密。包括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的使用维护以及对计算机病毒概念及其危害的认识,信息保密的法律法规;
4、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政务流程规则。
这四部分知识和能力是电子政务的操作技术基础,是从事电子政务实际工作的公务员所必须掌握的“驾照”。
另一方面,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是在迅速发展着的,每十六至十八个月就有新技术出现,软硬件系统就要更新换代一次。同样的,我们的计算机知识也要随之更新换代,否则就要落伍。在目前WindowXP和Window2000/2003普及的时代,我们许多公务员培训教材和应用软件至今还停留在Windows 98里,其培训和应用都是静态的,与时代发展的动态不同步,这大大影响了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知识,对于公务员来说,电子政务实现的过程就是这种学习更新的过程,这也是当今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6.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六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便变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结合笔者在课改实验中的体味谈点浅见。
一、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为了尽快适应课改,使教学改革走在课改前沿,我校成立了课改小组,将改革方案课题化,并逐一分解到每个组员身上,边学习,边设计,边实验。作为组员之一,我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益。深切体会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功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的坦途。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想了解草原的景色,有的想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想去看看草原的空气与兰州的空气有没有不同……于是,我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草原》一课,并询问学生准备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说出了:读、列表、列小表题、画图、勾划重点词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霎时,整齐划一的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勾划的、讨论的……气氛热烈、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还存在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我又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通过同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研讨等多种方式―一去解决。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愿意将课文中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表达出收获的喜悦,而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从师生的互动学习中迎刃而解了。
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找出扩充点、疑难点、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我注意找出文章中的扩充之点,针对以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重点部分详讲,对次要部分略讲,而对没有的内容则干脆不讲的状况,我觉得文章的次要内容和没有的内容就是创新的空间,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导游词和小资料。我先出示自己的`电脑课件――一篇短小的导游词,让学生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对草原民族风情的了解也来当一名小小导游。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知识,而且扩展了视野、锻炼了口才。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知识延伸的课件:你还知道了草原的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很多学生将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的所见所闻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讲出来,同学们从这些小资料中知道了我国四大草原的状况。草原的占地面积、草原人民的民风习俗,还知道了目前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扩充了知识,而且受到了保护环境的教育。我对知识面广、喜欢读书读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学及时给予了鼓励,这又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主动收集课文的相关知识,从而掌握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疑问是创新的起点,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质疑的关系,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问,在质疑中重过程,不只重结果,而应重意识、重过程、重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就注意了抓异点,尤其注重主体的个人感受。如对“春天”一词的解释,词典中的解释是“春季”,而学生说,春天就是草绿了,种子发芽了,冰河解冻了,春暖花开,小朋友们脱棉衣了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再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课文的哪些句段,为什么喜欢,将喜欢读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再让其他学生评评读得怎么样,应该注意什么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情感,注重了个体感受,学会了自主探索。
三、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改进程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7.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七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师生的关系,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度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充满感情的启发导学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丰富的情感,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细致地给予点拨、辅导,要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乐于上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尤其对待后进生,教师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认真分析“差”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创造各种条件、机会,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学生也会孜孜以求。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探究的动机,而且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数学典故、趣味性问题、历史名题等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时,教师可在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成两块,要把它们裁割成两块大小一样的规格,要不要都将两块玻璃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去的话,应带上哪一块?为什么?问题提出来后, 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了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读课标精神,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深入研究新概念、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例题的推演、图形的构造、习题的解答等,每个细节都要认真研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备课前,应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书本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思维快慢程度和动手能力程度,并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材料。教师要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永不停息、永不满足的积极向上状态,就必须认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对问题的分析要简洁,对问题的解决最好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学生要想既快速又准确地解题,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转化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要真正变“活”, 就要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对已有数学表达能提出自己的正确看法,能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能严密全面地利用已知条件,在关键之处能及时迅速地自我反馈,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等。
四、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探索能力等实际,构建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讨论、启发、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逻辑、辩证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急切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研究、探讨。例如在学习等式基本性质时,学生经常会忽视“除数不能是0”这个条件而产生错误,这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导、解决:设a=b圯a2=ab圯a2-b2圯 (a+b)(a-b)=b(a-b)圯a+b=b圯2b=b圯2=1。这时,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教师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探讨,发现其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过渡。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发了强烈的发现动机,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抓好学习数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将读、思、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发展的主体。
8.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八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早期主要以参与性的研讨班为主,如麻省理工学院的UROP(本科研究机会计划)与IAP(独立活动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些大学还设立了创新中心,开设了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一系列课程和专门训练,如加州大学的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系统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德国柏林大学于19世纪初颁布了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开设了条件一流的实验室和现代化的计算机中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上,形成了专才培养模式。英国的牛津和剑桥都采用精英化教育方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并从大一开始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日本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横向校企联合,并实施了全球化COE项目和世界领先国际化研究中心建设项目(WPI),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以加强对独创性的世界顶尖科研人才的培养。
国内许多高校对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实行大学生假期科学研究计划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经验。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构建和创新研究,我国无论是在制度的建立完善、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授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多层次、多角度的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成为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项目研究旨在摸索和建立起既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包括科研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运用知识,并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锻炼学生协作解决涉及多学科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医学高新尖技术的最新成果,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模式与研究内容
1专业培训
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和聘请专业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引导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的开题报告、学术报告、论文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答辩等,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3],创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吸收知识、发现问题并大胆地去解决问题。
2团队构建
按照专业和兴趣,学生自发组成课外科技创新小组、围绕特定的课题项目或教师的项目而组建的团队,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效结合的机制,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将子题目作为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交与大学生完成。鼓励大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学科组成兴趣小组。
3申报计划课题
在研究方案的确立、实验步骤的实施、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由学生自主策划、实践,制定实验路线,明确课题的研究现状、内容、意义及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及所用经费预算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教师指导平台的建设
教师的积极支持是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导师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行各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的介绍,定期举行课题辅导,通过复合型培养途径,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学习和实践活动,渐进地完成创新学习和锻炼。
5加强产学研合作
开展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构建新型的校企协作关系,开展合作、共建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6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创新活动组织体系、管理与执行队伍,以保证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有序性。通过制定各项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形成相应的学生奖励、指导教师奖励、院系奖励等激励机制。还要采用激励淘汰机制,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追踪管理。
三科技创新方案与实施
1通过文献检索与综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文献阅读和提出问题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向并对其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查阅近5年的中英文文献,自行找出该学科领域尚未解决的相关问题,以培养其获得信息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了解课题的研究动态后,学生结合阅读文献的情况,自己设计题目撰写综述并提出实验方案。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献的理解深度以及对于今后实验的初步设想。通过文献检索和综述,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科学背景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2实验方案
因材施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4]。通过交流讨论,因人而异制定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实验尽量选择实验时间灵活、实验方法简便易学的课题,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实验的完成。利用设计性科研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阅读相关操作和技术方法的书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行提出思路,根据拟解决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设计的方向和目标,避免让学生按照导师的研究计划直接进入实验阶段。参照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自主设计、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终完成整个课题的设计。
通过文献积累、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等活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科学方法,因此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兴趣明显增加,能够初步具备科研思路,对如何进行研究设计也有较明确的认识,为今后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奠定多方面的基础。
提前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按照实验计划,教师严格掌握实验进度,及时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内容,明确阶段任务项目以及每个学生在该项目书中的具体分工。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后,要求课题组同学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了解下一步进行的内容。学生通过全面参与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参与科学研究,阅读资料、设计实验步骤、摸索实验条件,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不仅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撰写报告与科研论文
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后,教师指导学生应用规范的统计学方法及电脑软件处理实验结果,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及处理的能力,最终整理完成一篇完整科研报告,鼓励并引导学生发表论文。科研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科研水平和意义的集中体现。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自己勾画文章轮廓、列好提纲,进行第一版论文的书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格式、用词及语言逻辑分析等方面耐心给予纠正及指导,反复修改学生论文。通过完成研究报告和撰写科研论文,增强学生对该段科研工作的理解及总结。
科研论文作为重要的科研成果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医学本科高校的重视。科研论文的发表可以反映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参与水平,但不应成为医学本科生科研水平的唯一评判标准[5]。
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由于已有的规章制度与实际管理需求不相适应,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的投入都不到位,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思维、意识、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学生们虽然对科技创新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缺少对困难的充分认识和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虎头蛇尾,甚至最终放弃。在困难、挫折和失败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鼓励学生质疑与探究。
3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
虽然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没有教师的积极支持和有效指导,单凭学生个人完成,很难出高水平的成果。然而老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面临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在实际进行过程中指导老师只管签字,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
4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
由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漠不关心,学校整体的学术氛围不浓。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为基础,选择那些具有创新点且并非太高尖的题目让学生参与。以便有好的想法和活跃思维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被消磨掉。
5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或者近期关注的热点,使大学生的创新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健全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制度,特别是学生成果评价制度、奖励制度、指导教师工作量考核制度等。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锻炼学生独立学习、深入学习、批判性学习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从立项开始就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清楚地看到研究的成果和结论。这种能力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1建立学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
建立本科生科研基金,为本科生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促使参与科研的本科生将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直接体现。设立医学本科生科研学分,显著改善了本科生科研参与现状,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及兴趣,促进医学本科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连贯与衔接[6]。建设相应的配套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开放现有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搭建多元化科研训练平台。
2实施制度
从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等各方面入手,营造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此,必须建立起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激励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在教学中不但要开设与科研活动相关的课程,而且还要规定在校大学生必须修够一定的科技学分才能毕业,把大学生的科技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率问题,还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和培训,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团队合作。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园网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宣传、项目成果申报、评审结果公布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我校已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学校投入经费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学习,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通过“计划→执行(实施)→检查→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项目的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严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项目的申报、审批、检查和验收程序,使其有效运行。仅201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项目就有84项,4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成果。我院本科生实践及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基本实现了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目标,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宝志.中国与美国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及重要借鉴[J].医学教育,2002,(4):16-19.
[2]肖俊辉,张敏霞.试论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22-24.
[3]王树松,赵淑芳,宋光耀.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3,34(8):78-79.
[4]曾慧兰,陈洁,张宏.导师指导下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06-807,836.
[5]吴艳峰,万涛,曹雪涛.关于当代医学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7-38.
9.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 篇九
在市综治委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班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2日)同志们:
为期两天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班,今天就要结业了。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委、省综治委、省委政法委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永文同志对我们举办学习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全省向黄冈学习。他指出,黄冈乡镇最多,黄冈能做到,全省其它市州都没有理由做不到,他强调要把乡镇综治办主任这支队伍牢牢地掌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委手中。市委书记刘善桥同志要求,要认真办好此次学习班,务求实效。
昨天,同志们认真听取了省综治委副主任、政法委副书记鲁志宏同志和市长刘雪荣同志的重要讲话,并学习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一系重要讲话精神。上午,大家结合各地实际,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谈了很多真知灼见,我十分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可以说,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其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史无前例。如何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突围,实现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增长协调,开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境界,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相当长时期内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要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的新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突出强调要切实抓好包括社会管理在内的社会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研究社会管理的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形成社会管理服务合力。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着重强调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三个最大限度”。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和工作任务。今年2月19日至24日,党中央在北京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并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根本目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作出全面的系统的论述。这些新的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要清醒看到我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面临的新挑战。当前,全市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较量、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互动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全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面临的不安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十分突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给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日益成为影响我市和谐稳定的突出方面,并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涉及领域宽泛化的特点,特别是随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将在更深层面上触及和调整更多人的利益,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传统管理模式失效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一些管理工作滞后、脱节、盲区、无序的现象还较严重,在流动人口、社会散闲人员、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上,在城郊结合部、出租房屋的管理整治上,在网络虚拟社会、新兴媒体、现代通讯的管理引导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三是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日趋强烈,评价标准更加严格,不仅关注经济权益而且逐步关注政治民主权益,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公正执法而且要求司法效率。四是社会治安的复杂因素不断增多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我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虽然较好,但刑事犯罪仍处于高位运行,一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性案件多发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对一些犯罪高危群体的预防控制工作仍不到位,急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三)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市政法综治部门服务黄冈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倡导的跨越式发展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是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只有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把社会管理好了,跨越式发展才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年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起步年。全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和政法综治干部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政法综治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提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切实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十二五”时期黄冈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二、把握精神,认真领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深刻内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一项政绩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工作格局”、“三个最大限度”、“五个全新理念”、“七项基本任务”、“八项重点工作”。
“一个工作格局”: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个格局。在这个工作格局中,坚持党委领导是关键。一方面在任何时候,我们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始终臵于各级党委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进行。另一方面,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要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基层推动上抓落实。要把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汇报,破瓶颈,解难题,要在加强上有硬举措,在创新上有新突破。坚持政府负责是保证。全市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像分析经济走势那样,经常研判社会形势;像抓经济发展项目一样,抓社会服务项目建设。对于应该由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人、财、物等方面要予以大力倾斜,做到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最大限度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同时,要依法行使管理职责,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坚持社会协同是依托。要致力于多元的常态化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深度激发社会各种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活力,真正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坚持公众参与是基础。“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要做到贴基层,接“地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三个最大限度”:就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让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充满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就是要求我们加强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以群众利益为根本,规范社会秩序以政府为主体,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因素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使用各种方法手段、在各项具体工作中把“减少不和谐因素”的任务落到实处。这三个最大限度给我们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更加重视”,即:更加重视群众呼声、更加重视基层需要、更加重视“弱势群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有尊严的活着,心情更加舒畅。
“五个全新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一定要把以人为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否则我们的社会管理就会走偏方向。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就是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就是要及时发现矛盾问题,注重从源头上加以解决,使矛盾纠纷不积累、不激化,突出事件不蔓延、不升级。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尽可能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就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社会风尚,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同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
“七项基本任务”,就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这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也是根本要求,只有把这七项基本任务落实好、完成好,社会秩序才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才会安居乐业,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
“八项重点工作”,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这八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落实,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确保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结合政法综治工作实际,我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点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下功夫。首先是抓好排查。一方面要突出排查重点。当前要着重排查三类矛盾,即: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民间矛盾,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保护等涉众矛盾,久诉不息、久访不止等涉法矛盾。这些矛盾纠纷排查到位了,就可能有效地防止重大“民转刑”案件,就可能避免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要落实排查机制。要认真做好经常性排查、专项排查、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工作,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社会管理服务的重点人群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问题等基础信息,加强动态分析和综合研判。要把排查作为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作为替群众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的过程,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有针对性地采取服务管理措施。其次是抓好化解。一是要建立矛盾纠纷层级化解机制。各县(市、区)务必在6月底前出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层级管理办法”,并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县、乡、村(社区)三级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责任和要求,明确乡镇干部包村、街道干部和政法干警包社区的责任。建立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工作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二是要健全“第三方”调解机制。重点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食品药品管理、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领域建立“第三方”调解组织,发挥各类群团组织、基层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要完善“三调联动”化解机制。坚持把“调解优先”贯穿于解决民事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进行司法诉讼的全过程,进一步规范县、乡“8+X”“7+X”综治维稳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四是要建立“案结事了”终结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委要求,足额落实司法救助基金。各级政法部门要研究制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退出”办法,确保全年积案化解率在80%以上,最终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五是要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各地要切实抓好落实。今后,在一切工作中,我们都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和前提条件,对涉及重点领域的重大决策、项目、活动进行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双评估”,看要不要干和能不能干。六是要建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按照“三个立足”的要求(立足源头预防,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让其形成气候;立足初期化解,三下五除二把事情平息,不让事态爆发升级;立足领导上阵,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解决问题),建立各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要按照“54321”工作法(五个第一时间、做到四个亲自、控制三方面人员、把握两个原则、抓好一个关键),开展“救援处突”实战演习。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二)要在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要以“两实全覆盖”为抓手,做好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在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措施,真正把各类“社会人”纳入有序管理服务当中。要突出对出租房屋的登记管理,把重点放在老居民小区、新开发住宅区和零散出租房等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区域上,进一步提高登记率,减少管理空白点和死角。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重点人群帮教管理。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臵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对危害国家安全、打着“维权”旗号插手人民内部矛盾的重点人,要依靠基层组织,实行属地管控,坚持“一人一策”,立足教育转化,最大限度挤压其活动空间。
(三)要在网络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引导管理上下功夫。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反映了民情,媒体反映了民意。在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上,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渠道,又要高度重视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要落实互联网管理责任,明确各有关单位的法律责任和权责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管的综合管理格局。具体讲就是,一要“管”。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建立对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信息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理机制,建立对网上有害信息监管和查处机制,提高对网上煽动策划指挥、网下串联行动事件的处臵能力。二要“研”。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积极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语言、熟悉网络规律、了解网民心态,面对舆情多说实话、不说假话、少说外行话。三要“引”。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一旦发生网上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与宣传部门研究应对措施,由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健全涉警、涉法舆情事件处理机制,属于工作失误的,要迅速纠正,平息事态,严肃追究责任;属于不实炒作的,要快速公布真相,以正视听;属于造谣生事的,要及时搜集证据依法处理,并在网上公布结果。四要“用”。通过网络理政、设立网络发言人、开通官方微博等方式,在网上正面宣传我们的政策、立场,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收集社情民意。
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是相对于政府、市场的“第三者”,引导管理得好就会推动社会发展,相反,则制约阻碍社会发展。在非公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要实现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调解组织全覆盖,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因劳资纠纷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要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重点扶持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和公共服务,使社会组织成为社会融合的“粘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稀释剂”;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以及有境外复杂背景的社会组织的监管,特别是对政治意图明显、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要摸清底数,充分利用各种执政资源限制其发展,对实施渗透破坏活动的,依法予以取缔。
(四)要在“优秀平安县(市、区)”创建上下功夫。没有安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没有公平感,就不会有满足感。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平安稳定、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全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已有9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但这只是低层次、浅水准的平安。去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鄂办发[2010]34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秀平安县(市、区)”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采取扎实举措,开展平安创建。一要高度重视。“优秀平安县(市区)”命名条件共有七大项,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秀平安县(市、区)”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明确一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给予必要的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要宣传发动。人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优秀平安县(市、区)创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各级各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工作。在座的各乡镇综治办主任要当好广播员、宣传员,要通过我们的强力宣传,使人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达到85%以上。三要广泛创建。在近几年平安创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条块结合”的原则,抓好本系统的平安创建工作。民政部门要抓好“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平安垸落”建设,住建和房管部门要抓好“平安小区”建设,教育部门要抓好“平安校园”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要抓好“平安车站”建设,商务部门要抓好“平安商场”建设,卫生部门要抓好“平安医院”建设,经信部门要抓好“平安企业”建设,要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在下次,我们召开市综治委第三次全会时,要请部分市综治委成员单位上台介绍抓系统平安创建经验作法。四要综合治理。首先是打。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眼,从治安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入手,重点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两抢一盗”犯罪、重大经济犯罪、毒品犯罪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非法集资传销、电信诈骗、拐卖妇女儿童以及“黄赌毒”等问题,重拳出击、快侦快破、快诉快判,坚决打掉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其次是防。要以信息化手段为龙头,全力打造“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地网”(街面、社区、单位巡逻员、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互联网”(新兴媒体)“三网合一”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筑牢维护治安秩序的“天罗地网”。再就是管。要把整治工作拓展到城郊结合部、娱乐服务场所、车站码头、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等不法分子易于藏身落脚的场所部位,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空间。要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认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快制定出台安全防范标准。要利用中小学校、幼儿园放假期间,抓紧安装必要的技防、物防等基础设施,在校园门口设臵交通安全标志,建立健全警校联系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师生安全。要协同文化、工商、通信等部门,加强对辖区网吧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网吧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对所有网吧力争实现“实名登记、视频监控、留存信息、零点断网”四个管理到位。
(五)要在夯实政法综治工作基层基础上下功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体制机制滞后,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源泉在基层。基层有第一手的鲜活信息,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在基层。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但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还没有完全做到“全覆盖”,特别是一些农村出现了村庄空心化(产业空了、家庭空了、房子空了、干部空了)、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集体收入空壳化的现象,一些城市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条条相互掣肘,“矛盾发生在块上、权力配臵却在条上”,造成“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由于力量没整合,经费没统筹,合力没形成,无权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难以担负起自主管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责任。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聚焦点,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平台建设。这个平台,就是县(市、区)、乡镇(街道)综治维稳联动中心。在进一步规范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个“中心”运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是要在全市所有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加大投入、充实人员、整合力量,实现“一元化”的管理格局。二是抓好机制建设。要坚持问题在基层发现、矛盾在基层化解的“基层工作法”,着力抓好社区解决问题的机制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使社区成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第一屏障,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在第一层级化解。三是抓好队伍建设。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专职治安巡逻队、治安联防队、治安中心户、门店联防户等综治维稳队伍的基础上,着力建立一支专群结合的社会管理工作者队伍,在群众和政府组织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六)要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毛主席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加强。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政法综治干部长期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更要学会说“群言群语”,既要能组织、发动群众,又要善于引导、说服、教育群众,不断筑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四、强化责任,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这次学习班集中学习即将结束,但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同志们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领导,尤其是省综治委副主任、政法委副书记鲁志宏同志和雪荣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一)要及时主动汇报,把思想炒热。学习结束后,大家要把这次会议和学习班的重要精神,抓紧时间向本单位、本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作好专题汇报,并要纳入中心学习组学习,在思想上炒热。要把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共识,聚精会神谋创新,一心一意抓管理。
(二)要广泛宣传造势,把舆论炒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篇大文章,是全党的共同工作,需要全党的落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造势,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家户喻晓,妇孺皆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制定各项措施,把行动炒热。各地各部门,尤其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和综治成员单位,要先行一步、率先带头,按照这次会议和学习的要求,迅速拿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做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同时,要结合市委部署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创新和学习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学习班学习心得体会07-22
创新作文评改方法__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0-12
学习创新创业11-18
创新案例学习心得10-16
学习技术创新11-21
海尔创新模式学习心得07-27
自主创新学习的探索10-22
班组学习管理创新成果06-28
勤学习 敢创新 促提高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