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精选11篇)
1.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一
对于周长,孩子们并不陌生。为此,我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布置任务:你会量圆的周长吗?用你手边的工具,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自带的软尺饶着圆周量;有的用绳子饶着圆周量了,展开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有的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还有的量出圆周的一半来乘2……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量圆的经验,我感到很欣慰。随即提问:要想量得准确些,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有的说用绳子量的时候要记好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滚动时也要记好记号……在第二环节自主尝试中,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的经验和方法,测量指定大小的圆的周长,并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小组长做好记录。第三环节,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代表做好补充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有的小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结果。第四环节,启发点拨:圆的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小,这个圆的周长也越短。那么他们的关系有怎样的规律呢?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的这个结论和专家的结论一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说法。
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探究和经历中进行着,虽然坎坎坷坷,但毕竟经历了、感受了、体验了。我想孩子们对于圆周率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结论之上了。
2.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二
有位教师在上圆的周长这一课中,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学习小组, 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一个圆形物体, 让学生分别用转动圆的方法测量出圆形物体的周长, 再测量出直径。得出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最后巩固练习。这种学习活动, 表面上看, 学生参与面广, 学习兴趣浓, 重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的考虑, 笔者对圆的周长的推导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二、教学片断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出示图1。两只蚂蚁。一只蚂蚁说:“我沿着四方形的四条边爬一周”, 另一只蚂蚁说:“我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圆形爬一周比你先爬完”。
师:同学们, 你们猜一猜它们谁会先爬完一周呢?你怎样去证明你的观点?
生1:我猜爬正方形的蚂蚁会先爬完一周, 我可以先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再求出圆形一圈的长然后把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就可以发现谁会先爬完一周。
生2:我猜爬圆形的蚂蚁会先爬完一周, 证明的方法同他的一样。
师:我们都认为要判断谁先爬完一周, 得先求出正方形一周的长和圆形一周的长, 然后把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大家都同意吗? (生齐点头, 认同) 。我们把求正方形的一周的长叫正方形的周长, 那么圆形一周的长叫 (生齐答“圆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已经知道是边长的4倍, 那么圆的周长如何求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 层层设疑、步步“逼”进、主动探究
1、师出示一个圆形的镜子。
问:为了防止这个镜子边缘伤手, 我现在要去买一种包边的塑料条, 那我应该怎么办?
生:先求出这个镜子的周长。
师:我该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圆形镜子的周长呢?
生1:可以用直尺量。
生2:我认为用直尺量太麻烦, 我们可以这个镜子放在桌面上把它滚动一圈, 再用直尺量出它滚动的长度, 就可以求出这个圆的周长。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可行吗? (学生一致认为可行)
生3:老师, 我认为还可以直接把这个圆形的镜子靠在直尺的边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直接读出这个镜子的周长。
师:这位同学可真会思考。
2、师:同学们找出了测量这个圆形物体周长可以用滚动的方法, 但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个圆形花台的周长是否也要把它拿来滚一滚呢?
(学生笑, 随即陷入思考)
生1:测量一个圆形花台的周长我们不可能再用滚动的方法来求, 但我们可用一根绳子将这个花台绕一周, 然后再量出这根绳子的长度, 就知道了这个圆形花台的周长了。
(学生们立即向这位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眼光)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可真妙, 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绕绳法。用绕绳法可以测量不能滚动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用滚动法可以测量能够滚动的圆形物体的周长。那你能测量这个圆形的周长吗?
3、师出示一段绳子, 绳子上面系一个小球, 然后甩动小球, 形成一个圆。
学生在解决了教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 兴趣大增, 跃跃欲试, 陡然又遇问题, 都积极地进行思考。
二、反思
本节课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投入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思考方式教师予以充分的尊重。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成功地创设了生活问题情境, 巧妙地让学生“卷入”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 创设了由镜子边缘条的测量到圆形花台周长的测量再到甩动中的圆的周长的测量, 学生的测量方法从用直尺量→滚动法→绕绳法→直到一般方法的探究, 不断地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状态, 自始至终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3.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三
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尝试了这种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的异常效果。
案例简介: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的一节内容。它作为学生刚刚认识圆的第一个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之后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本 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圆的特点有了认识。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从创设联系整节课的一个活动为主线,小组分工合作为主体,及时、适时质疑为主点来组织 教学。
案例片段描述:
实践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师: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它?
生1:我用绳子缠绕后两绳子的长度。
生2:我将圆形物体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周测其周长。
……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实物的周长,并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生:相互交流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
师:引导学生测四种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看一看有什么关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测完周长,再测直径,再记录。)
师:观察到学生这样做有困难,提出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生:我们几个合作会又快又好。
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测周长、直径。
生:讨论交流出:同一圆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越长。
师:及时质疑:小的物体可用你们的方法测出来,开头(情境导入)小灰兔和小白兔比赛跑的跑道还能用你们的方法测吗?怎么办?
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谈论交流出算得的结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规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说明:“合 作”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团队精神,会使问题的解决浅而简易。针对于此,在教学时,我故意设计先让学生单独完成测周长、直径并记录的任务,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 独自完成的困难,不如和同桌、伙伴来共同完成效果好。创设出学生们对“合作”的渴望,由学生自己提出“合作”要比老师让学生“合作”效果好得多。在这个活 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了三个方面:
(1)讲清楚合作时的要求、规则;
(2)合作时间要充足,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
从活动的效果看还不错,完成了合作的任务。如在测直径、周长及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时,有的组采用每人测一个物体,再相互交流;有的组是由两个人测,一个人准备物体,一个人记载……尽管方法不同,但都是在相互帮助、合作中进行的,深刻体现了“合作”的必要性,意义性。
可能是测量的误差的原因,在测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测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的是2点多,有的是4点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指导学生采用了两种方法处理:一种是重新再测再算,一种是遵从大多数物体测出的规律。因此,合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在合作时间的把握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反思:通 过运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对圆的周长进行教学,让我真实的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合在一起用短时间来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 “合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查漏补缺,从多角度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合作式学习方式”是现代数学课堂中最具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 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在 教学本节课时,我一直遵循着“学生渴望合作,而不是老师让学生合作”的理念,设计、指导学生们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虽较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活动过程,但也存在 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合作基础不太稳固;师生配合生疏,不够默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欠缺等不足。尤其是我在让学生单独测圆的周长、直径并记录时,有一 位学生已经想到,这么多任务一个人完成很困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我却没能及时地利用这一学生的建议,还是先让学生单独测,再让学生一起说出需要“合 作”,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师教育机智的不灵活。
4.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圆的周长》
2.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圆的周长教师教学设计
4.2020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5.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6.教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7.《圆的周长》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8.《圆的周长》小学数学说课稿
5.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
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推导公式
1、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6.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六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叫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和它()的(),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3、圆的半径是3厘米,直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圆的周长是28.26米,它的直径是()厘米,半径是()厘米。
5、一台时钟的分针长6厘米,它走过2圈走了()厘米。
6、一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如果用圆规画这个圆,圆规两脚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直径也相等。()
2、圆的周长总是该圆直径的∏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大圆的直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那么大圆的周长是小圆周长的4倍。()
5、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6、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
7、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直径也扩大2倍,它的周长将会增加一倍。()
8、用圆的周长除以该圆的直径,所得的商是∏。()
(三)求各圆的半径
C=28.26米
C=53.38米
7.《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 篇七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一
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我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样教学,充分反映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
新课程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就必然要引导学生。但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又可能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因此,面对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充分讨论,又保证学习进程的顺利进行呢?对于这些情况,我认为首先能够有一颗“平常心”,同时有一些“容忍”,即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吵闹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必须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这节课不能仅限于书上或教师给出图形和实物,完全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摸、画、量、算身边熟悉的物体或图形,通过大量例子感知各种物体的周长。
在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中,不要急于归纳公式,而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又不应该追求任何强制的统一。在类似的“计算周长”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算法,对他们的不同算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到公式中去,可以让他们说说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会掌握用周长公式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二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分组测量实际图形,计算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我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样教学,充分反映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
8.数学课《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八
第一节课纪老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力求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纪惠玲上完一节课,我们马上在叶福泉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探讨。李维准老师接着上了第二节课,针对纪老师上节课的不足处怎样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他做了一个简单教具:细绳一端绑着一个物品,甩动成圆形,细绳短,圆小,圆的周长就小,细绳长,圆大,圆的周长就大,体会细绳也就是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从而体会到直径大周长就长,直径小周长就短的道理。而其他的教学细节也更趋完美了。下午,我接着上第三节课,压力真的是很大。为了解决上午两节课精彩有余练习不足的弱点,我大胆使用了计算器,由于计算周长用到圆周率3。14,同学们算起来数字大计算繁难。使用计算器后,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同学们进行的练习更全面深入了。对新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总结我上的这节课,先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再通过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它们的比值,得出圆周率;然后通过圆周率和圆的周长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指出:应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水平的变化来完善教学方案,实行最佳组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所学的内容按照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安排。
9.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九
其次,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画圆,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解圆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概念、特点,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我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画的圆,小组讨论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与什么有关系。
再次,学完新知识后,我出示判断、选择等多样的练习题来巩固和检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当堂消化、吸收。
最后,我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能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每个同学都进行回忆、总结,有的同学总结的很全面,有的同学不是很全面,只是说出其中的几点,然后我在进行总结。
10.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十
1、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周长和面积又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必须明确区分。
通过比较鉴别,并结合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顺利揭题《圆的面积》。
2、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
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就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思考、交流。
11.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练习题 篇十一
一、填空。
1、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小圆直径是大圆直径的(),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
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用()表示。
3、平面图形中,对称轴有三条的有(),四条的有(),两条的有(),一条的有()。无数条的有()。
4、圆周率是圆的()与()的()。
5、()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二、判断:
①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叫圆周率。()
③圆的直径长等于这个圆半径的`2倍。()
④所有圆的圆周率都相等。
()⑤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半径的3.14倍多。()
三、计算
1、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周长。
①半径5cm②直径20dm③r=2米
四、应用题
1、一个直径为4分米的圆,他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条94.2厘米长的铁丝,正好可以围绕一个水桶转三圈,这个水桶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分米?
【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10-22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6-17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09-03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反思10-3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7-22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利息08-09
六年级下册数学《合格率》教学反思10-27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教学反思11-26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1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后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