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2024-08-13

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8篇)

1.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篇一

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即便如此,20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观光摩擦”,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

【素材化用】文明是一面镜子,在比较中更能正衣冠、知不足。而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要实现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一定的外部约束,总是不可或缺的。

高铁“霸座”事件

208月21日上午,在从济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乘客霸占了别人的靠窗座位,不愿坐回自己的座位。当事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自称“站不起来”。列车长问其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喝了酒,对方回答:“没喝酒。”列车长问:“没喝酒为什么站不起来?”对方称:“不知道。”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助找轮椅。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

【素材运用】无知、无畏、无理,这不是撒娇而是撒泼,不是据理以争,而是胡搅蛮缠。丑态毕露,形象尽失,为天下人所耻笑,“霸座”实属突兀。有理不在声高,冒犯规则,恐难逃惩戒。捍卫规则,让人敬畏规则,执法者任重道远。

2.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篇二

每个人行走在人生路上, 总会见到无数风光, 自然的, 社会的, 历史的, 人生的, 心灵的, 思想的, 文化的, 不计其数, 耳闻目见便心有所感, 积存心怀, 储存记忆。一个人心智的活泛以及灵动, 就在于对“人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学校语文学习中, 学生与社会生活存在隔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绝缘, 太多“应试文体”的圈禁, 让学生放弃了自己生动活泼的真实感受, 甚至于有意无意间斩杀了自己的诗意感怀和生命畅想, 这无疑是一大弊病。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立足现实, 盘活生活体验。盘活生活体验即寻找与学生的心理相通的东西, 与学生的心理对接, 只有体验过的素材, 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才能成为学生运用自如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条基本的写作理论。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理所当然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出发点是联系生活, 反映生活。根本目的是通过写作去思考生活问题, 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生命的历程短, 经验少, 一些认识和看法多来自生活经验的转达, 例如读书时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听闻中了解的一些重大社会新闻。除此之外, 他们了解社会的渠道是短暂的经历, 存于记忆中的生活点滴, 以及对生活的虚拟和假设包括构想, 所以学生作文缺少对生活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视听, 引领学生形成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 追寻生活的意义, 学会用作文表达干预生活, 参与讨论, 表情达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写作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 一个自然现象, 一件细微小事,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可能拨动过你的心弦, 诱发过你的思考, 不仅丰富了你的知识, 也教你认识了生活, 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教会学生观照自我, 找寻独有的体验。对于一个现象, 我总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生命特征出发, 从多方面出发, 从多方面去认识, 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 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学生来说, 就是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父母双双下岗, 有的经历过父母离异, 有的体验过转学的无奈, 更有登山的快乐、受助于人的感激、帮助别人的欣慰……也许由于缺少思考、缺少有意的加工, 它们还比较粗疏肤浅, 但这些东西是学生写作中最宝贵的个性化财富。以此为基础适当扩展深化, 充分思考, 用较短的时间, 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关注他人, 挖掘特有的动情点。文贵真, 情贵切, 生活中总有令自己感动的东西, 抓住三五个人物, 广泛收集材料, 深入阅读领悟, 形成对人物深入透彻的理解, 就可以应对许多考题。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个性化素材的积累需要语言、思想、材料一起抓。其实中学生写作最缺的不是材料, 而是思想, 是对生活的认识。不要仅把人物看作实例, 只记三两件“事”;要全面了解人物一生的经历及思想, 将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生命现象完整地了解认识。了解他的出身、求学、奋斗进取的经过, 了解他的成功和失败, 了解他的欢欣与困惑, 特别是他对生命及社会规律的认识。不光要知道他们一生做了什么, 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对于同一人物, 可以对其不同的行为作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事迹, 我们可以用他主动卸任这一事件来应对不同的话题。

例一:读书, 可以让你获得沉稳;读水, 可以让你获得灵动;读人, 可以让你获得境界的提升, 灵魂的升华。

面对争权夺势, 眷恋权势的现实, 还是让我们读一读华盛顿吧。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他有威望也有能力连任总统职务, 然而面对权势的诱惑, 他却毅然选择了卸任, 他自我剖析说:“我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 经验匮乏, 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 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多么坦荡的胸怀, 多么高尚的境界。他不留恋令人羡慕的总统职位, 而是选择了主动让贤。争权夺势的人们, 看看华盛顿的这一举动吧。他不仅能够让你有坦然的心境, 更能让你赢得人们的尊重。

例二:华盛顿拥有自知之明, 连任两届总统后, 他毅然选择了主动卸任。他不羡慕总统的宝座, 而是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无论才智和经验都比不上亚当斯。这一卸任, 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而且为美国政坛民主树立了良好的先例。然而当美法关系紧张时, 他却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束装出发,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威信胜过千军万马。正是凭着这一睿智的举动, 他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危机。

华盛顿的引退与出山, 正是一个人正确地估量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 华盛顿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定然不会生僻, 一定是人生要面对的问题, 那就一定是选取的材料中人物也面对过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 学会从不同角度选取使用, 我们的个性化素材库就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再加上多年常规学习积累的各种材料, 点面接合, 写作素材就不成问题了。

3.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篇三

技法一:理例结合

“理例结合”,就是将举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事例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综合效用。特别是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名言可以增强论证的信度,二者结合使论证更加有力。如:

布莱克说过:“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司马迁名垂千古,不仅仅是他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重要的是他写作《离骚》时勇于打破规则的胆识。之前史书大多为王侯将相立传,司马迁却打破陈规,只要是“人”,都可以写进历史。他认为,历史也是侠客创造的,于是写了《游侠列传》;小偷对历史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于是写了《盗跖列传》;朝廷弄臣虽然只是插科打诨为皇帝解闷,但照样功不可没,于是写了《滑稽列传》。(2014高考课标Ⅰ卷优秀作文《“游戏规则”里的辩证法》)

上例引用名言警句,援引司马迁打破规则写作《史记》的典型素材,重点论证了“敢于打破规则,才是成功之道”的论断。引用与举例水乳交融,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论证有例子,有理由,有力度。

技法二:素材加工

在写作中,通常都要根据内容或表达需要,将已经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使之更洗练,更集中,更耐看。对素材的加工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说,对选定的素材,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素材加工,就是要从语言上对素材进行润色包装,使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如:

(1)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抱负。但当他看到官场的勾心斗角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虽然家境清贫,生活拮据,但他毫不颓废,在悠闲快乐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人生价值。

(2)一簇簇香菊在院子里绽放,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起舞,一道道清泉从门前流过。陶渊明幽居于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任云聚云散。他活得清逸,像蓝天里的白云,像大海中的游鱼。官场的黑暗,“樊笼”的压抑,生活的窘迫,一一向他袭来,只不过他能够坦然面对,笑傲苍穹!

很显然,文段(1)平铺直叙,语言显得贫乏,暴露出作者文学素养积淀不深。文段(2)经过精心打磨,有文采,有诗意,增添了磁性和视觉张力,令人过目不忘。

技法三:组合排比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作“多料合用”,是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地表述,组合在同一语段中,共同证明同一论点。这种组合显得材料充实,滔滔不绝,富有气势,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在组合素材时,语言表达要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情合理。如下例:

当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放弃香港大学校园,选择复读冲击北大时,她的高度让世人仰望;当林清玄选择不再如父辈般务农,而幻想前往埃及旅行时,他的高度让世人瞻仰;当白宫里点蜡烛的那位男子倡言“也许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我”时,他的高度让世人瞻仰;当苏武北海牧羊19年带着满脸的沧桑满身的伤痛须发尽白地归来时,他的高度让世人瞻仰。(2014年高考四川卷满分作文《站起来的高度》)

这个文段由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四则素材组合而成,成为一个排比式“面例”。文字酣畅淋漓,颇有气势,形成一道强大的“火力网”,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四则人物素材囊括了学生、作家、无名男子、西汉大臣等,兼顾古今中外的不同身份,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技法四:避熟求生

高考作文材料老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同学总是不约而同地“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喜欢运用历史题材,到古人堆里讨救兵。“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时代发展一日千里,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关注热点焦点,用当新事物代替陈旧事物,尽量不用或少用大家熟知的万能素材,体现文章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带给读者意外的惊喜。如:

安民,惠民,本为执政之道。可事实究竟如何呢?安徽省安庆市在极短的时间里强力推行火葬,政府有关部门带着工人和警察,收缴砸毁大量寿材。一些老人为了能赶在6月1日新政之前“睡着棺木死去”,纷纷以喝农药、上吊、投井、割喉等方式自杀。实行火葬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用什么样的安葬方式,固然应考虑国情,但也不能忽视了民意,要体现人文关怀。(2014高考重庆满分作文《为人文关怀开道》)

作者既没有选用残忍的活熊取胆的材料,也没有宠幸忧国忧民的杜甫这一名人,而是机智地选用了最时新的“强力推行火葬迫使百姓纷纷自杀”这一新闻热点,表现出作者求新求异的意识,时代感极强,让读者眼前一亮,赢得喝彩。

技法五:素材拼接

拼接,是对素材进行组合的一种运用方式,往往通过列举、对举或层举的形式呈现。列举就是并列呈现,提炼与原素材相关的几个同类素材,罗列其要,从同一角度共同表现写作中心;对举分析,就是把性质不同的几个素材拼接在一起,形成对比鲜明的说理片段,在与原素材对比的过程中表现中心。对举分析分为同质对举和异质对举。层举就是进层拼接。把时空、轻重、浓淡有一定跨度的素材,要按照一点的层次进行排列,进行“层层深入地论述”。如:

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是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是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2014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者列举李清照等三个典型事例,由于这几个素材人们大都比较熟悉,引用时只是简单概括,言简意赅,不加修饰地连缀成串,使语言更加精炼,留给人以思考咀嚼的空间。文字虽短,但容量极大,句式整齐,形成排比,增添了文采和气势。endprint

技法六:故事新编

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近年来在高考作文中数见不鲜。“故事新编”是对材料的另类使用。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原有的人物、情节作一番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故事情节,表现一个新的主题。这样的改编,可以使故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貌换新颜,增添趣味性,令人耳目一新。如:

林冲上得梁山,与众英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生痛快!这一日,他闲来无事,伫立寨前眺望。只见远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偌大的公园里游人如织,好不热闹,不免想起家中娇妻。哎,都是高俅那贼,害得我有家不能回!罢罢罢,在这山中倒也落个清静。正准备回聚义厅,不料狂风骤起,雾霾漫天,一时间,脸上、嘴里满是沙尘。急忙到水泊边盥洗,清澈的水也变得污浊。抬头看,满山的葱茏不知何时也变成枯黄。哎,看来,这山上也非久留之地了,弟兄们将栖居何处啊!(2014高考辽宁满分作文《上山之后》)

这是一则典型的故事新编。文章从作文题意出发,依照原著里的人物故事,大胆合理地联想想象,虚构了一个看似荒诞实则影射力、针对性很强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科技进步、城市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主题,读来新鲜别致,味感十足。

技法七:扩展素材

平时积累的素材,大多是简单粗糙而缺乏细节的,因此在运用时需要进行合理扩展,使之更加丰满、实用。具体方法不外乎扩充情节和增添细节,使故事有血有肉。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偶然听说解放区某村的一个民兵小队长和同村一姑娘自由恋爱,结果双双被村里人活活用石头砸死的爱情悲剧后,放飞想象力,将故事添枝加叶,进行合理的扩展和改造,写成著名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大量事实证明,“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作文时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

如2014年高考山东满分作文《自刎之后》就是用扩展素材的方法构思的。作者选取《项羽本纪》中“乌江自刎”这一个“点”,大胆想象,充分扩展开去,构思了项羽自刎之后来到阎罗殿里,阎君对他大加褒扬,盛赞其英雄义举,并让项羽再度转入人世,重振伟业的情节。对于项羽之死,历来褒贬不一。文章通过阎君的评判,表现了“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和视角不同决定的”这一主题。构思新颖,寓意深刻。

技法八: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大多同学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高效利用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各有差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扶不起的阿斗”这一素材,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玩物必丧志。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后主有喜色。司马昭又问后主:“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②过度呵护有害无益。当魏国五路大军猛攻蜀国而偏偏无敌的诸葛丞相又托病不出时,刘禅惊而不乱,请示太后,安抚百官,井井有条……其实刘禅并不傻,那么,究竟是什么把他推向了国破家亡的深渊?是那烙在他心底的父命——惟相父之言是听。(2014高考甘肃满分作文《绿荫的过错》)

③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对于不战而降,刘禅宁肯身背骂名而不作任何辩解,是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如此舍弃个人名利注重国人利益,是一种怎样的担待!(2014高考重庆满分作文《人性的高度》)

④宽以待人,感恩回报。诸葛亮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犯了君臣大忌,但刘禅为大局着想,克制自己。诸葛亮用人失误后,后主安慰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孔明死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竟哭倒于龙床之上。(2014高考大纲卷满分作文《投之以李 报之以桃》)

4.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及运用 篇四

【例1】

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例文】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1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2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3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4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5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6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7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8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思考】

看到这个作文题,可能高三的有些学生很犯难,觉得除了几个老掉牙的材料外,就没有什么新鲜材料好写,总觉得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不够。但是看一下例文,高三的哪个学生不知道《西游记》?高三的哪个学生没有读过《西游记》?高三的哪个学生不知道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经过千辛万苦,哪为什么有的学生能恰当的用在作文中,有的就用不上呢?

每位同学都生活在现实中,没有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每天都会阅读很多文章,这些都是材料,还有些同学每天剪贴报纸,到书店买些“议论文论据大全”之类的教辅用书来学习,这些材料应付高考作文已经足够了,只是没有思考这些材料,没有赋予这些材料灵气,所以有材料但是用不上。

这就是说作文材料积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思考这些材料,学以致用才对。

初中高中光我们精读精讲的课文就有200-300篇,教育部规定必读的经典巨著要有40部,再加上你课外的阅读,说自己没有材料写,怎么可能?

怎样思考这些材料呢?大家对见到的听到的社会事件,对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平时就要留心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利弊如何,可以说明什么观点,类似的现象还有哪些……这样长期思考,这些材料自然就有了灵气,用时就游刃有余了。

花时间积累材料,更要花时间思考材料。

思考就是:(1)不仅仅是米才可以做饭;(2)把生米做成熟饭;(3)米不仅仅是可以做饭。

(二)思考的方向和习惯:

1.阅读积淀

2.个人经历

3.社会热点

【练习】依照上述思考方法,为下列作文题写论据

20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1.阅读积淀

A.回归课本

1.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láo曲演红楼梦

作者已经把金陵十二钗的人生结局告知了作者,读者为什么还对这本书的爱不释手呢?还认为它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呢?蒋勋jiǎng xūn认为读者更关注人物怎样一步步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这些人物的精彩之处在于丰富的过程。从常理上讲,已经知道了人物命运,读者为什么还对后四十回的缺失耿耿于怀呢,因为关注过程。

2.《水浒传》《三国演义》讲述的也是这个道理,尽管“浪花淘尽英雄”,人生短暂;尽管“是非成败转头空”,尽管“青山依旧在”,自然永恒,但是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英雄们“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败的过程或者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不论成败不论悲欢,都是充实丰富的

3.《我与地坛》: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 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4.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侯。

5.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托尔斯泰的《复活》的人物、《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简爱》中的简爱、《丑小鸭》中的丑小鸭……

6.《阳光总在风雨后》: 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

7.《怒放的生命》: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8.《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9.材料还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生活中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那另一半就是丰富的过程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胖子

B个人经历

就个人而言,自己的人生经历绝对是作文高营养的“米”啊,

此时正值青春期,正是充实丰富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代替

C社会热点

历史上,我们教育上高考招生制度,重视高校的自主招生,就是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

其实我们我们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总结]

其实我们就坐在米仓里,可是我们却说自己无米下锅,根本的原因没有能力把生米煮成熟饭,煮成熟饭的方法就是思想,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现实中人是苇草。

要有从三个方面思考材料的思维习惯。

要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练习】

阅读材料,作文:

鲜花对牛来说是饲料

使用以下材料

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juān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2.《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gū lù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什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什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3.周敦颐《爱莲说》

4.陈寿《三国志》:“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5.王开岭《古典之殇》:“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6.王小波在《有与无》:“我想任何一个农场主都会觉得自己猪场的规范对猪来说是最好的——每只猪除了吃什么都不做,把自己养肥。”

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8.许行写过一个小小说——《立正》,一个国民党的连长被施以变态训练:一听到“蒋介石”三个字就得“啪”得立正,后来他成了共产党的俘虏,仍然无法摆脱训练的影响。他真的想立正吗?真的反共吗?在一个人被主宰的时候,一切有关理性的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里说得更是绝对、漂亮:“任何影响都是不道德的,影响他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强加给他人。”

9.台湾作家蒋勋在《品味》中这样说道:“口腔上官能的快乐称为‘快感’,心灵上丰富的满足才构成‘美感’。”

10.《放牛班的春天》里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11.钱老曾尖锐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12.罗素:“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3.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14.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5.卢梭:“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16.梁晓声说:“一味药对于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是一剂救命的良药,但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却很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17.《熊培云:我为什么要写作?》——《自由在高处》自序: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

18.熊培云《地图知识分子》:

我一直相信,能让知识分子安身立命者不外乎三样东西,且缺一不可:一是知识,知识分子以思考为业,不仅捍卫常识,对社会、对世界更要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二是独立,他不应附属于任何战略。这种独立并非一种姿态,其价值正在于保护上述思考不被扭曲。三是对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参与,正如左拉一样,他从自己的参与中找到知识的意义,其所体现者即公共精神。

19.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0.韩少功《我心归去/》:故乡……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21. 【美】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能看见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

22. 沈从文在其《从文习作选集代序》中的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3.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德居斯太因侯爵对肖邦说过:“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

24. 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只见爱斯梅拉迭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再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

25.电影《辛德勒名单》:

奥斯卡·辛德勒:看着,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告诉我,它对你来说,值多少钱。你看一个人值多少?

26. 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北京的城墙无疑地也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我们既承继了这样可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

27.牛的成语:牛郎织女、对牛弹琴、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头不对马嘴

【练习】

一.题目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远与近”的话题。

有同学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从纽约回广州不用一日可还,上海到广州就两个小时;就是在一座城市,也可以上班在城区,居住在郊区,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开车不用半小时就可到达,远与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有同学则说,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是短了,但不一定心的距离同样能够缩短。

还有同学感叹,有些东西远了,而有些东西却近了。

老师说,远和近是个相对概念,过去以为远的,现在近了;过去近的,现在变远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立意:

1.空间距离近了,心的距离远了;

2.城市近了,村落远了;

3.财富近了,精神远了;

4.科技近了,书信远了;

5.畅销书近了,经典远了;

6.旅游景点近了,文化底蕴远了;

7.英文近了,文言文远了;

8.外国文化近了,传统文化远了;

9.砖家近了,大师远了;

10.离故乡远了,乡愁近了;

11.离权利近了,离人民远了;

12.过去以为远的,现在近了;莫言、阎连科

13.过去以为近的,现在远了;

三.用到的材料

1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顾城《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低头看手机

4.王开岭《消逝的放学路上》:街道要短,要很容易出现拐角。”这是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话,我以为是对传统街区最传神的描述。

5.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

6.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高考作文如何运用经典热点素材 篇五

“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因其独有的经典性、热点性,已成为考场作文制胜的法宝。所谓“经典素材”,是指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深远,能够启示后来者并引以为范的素材,它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多层的寓意、多维的解读视角,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而“热点素材”,是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包括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焦点人物等,它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如何把“经典”与“热点”素材融为一体,彰显用材之道呢?

一、“经典”与“热点”互为映衬,让文章的内容具有穿越时空的精彩。

一般来说,“经典素材”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而被人们引为经典,“热点素材”是当今发生的人物或事件。运用素材时,我们可以将“历史的岁月”与“时代的气息”这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照,以此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或共同点,使结论映衬而出,作者的观点就更为鲜明突出。

这种技法,可以从古今素材的正面(同质)或古今素材的正反面(异质)两个角度去选择素材,紧紧抓住“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中同质或异质的那个点,认真分析二者的异同。或纵向组合,或正反对比,或互相映衬,来具体诠释中心的种.种内涵,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中心,使说理更有深度。

佳作示例:

献身,为了泱泱华夏。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宣纸徽墨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着为国献身的热血。你可曾知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肝义胆屈原;你可曾知道,“臣请就汤镬”的忠贞壮烈蔺相如;你可曾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豪情文天祥;你可曾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龚自珍……纵然千百年过去,他们仍能激起中国人最纯粹的情感,仍能激起无数人为国献身的爱国之心。

献身,为了复兴大业。

从浩瀚的宇宙中,一曲动人心弦的《东方红》,到如今,嫦娥奔月,玉兔升空,悟空用他的火眼金睛,探测着深空的奥秘;从无垠沙漠中的朵朵蘑菇云,到现在,C191大飞机直冲云霄,052D舰海上遨游,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伟大前景。他们的背后,是每一位在自己崗位上默默献身的中国人,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献身,让中国焕发活力与新生!“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以吾辈青年鸿鹄之志,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奉献终生。

献身,为了中国!

——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献身,为了中国》

运用亮点:

这篇作文成功运用纵向组合对中心进行了深入阐释。选用“经典素材”——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如屈原、蔺相如、文天祥、龚自珍,用宣纸徽墨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着为国献身的热血;“热点素材”——从《东方红》,到如今嫦娥奔月,玉兔升空,悟空的火眼金睛;从朵朵蘑菇云,到现在C191大飞机、052D舰,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伟大前景。这样,使结论“献身,为了中国”映衬而出,作者的观点就更为鲜明突出。这种运用素材的技法,让文章的内容具有了穿越时空的精彩,新鲜亮眼。

运用“历史的岁月”与“时代的气息”互相对照,互为映衬这种技法思路可概括为:明确中心→古今选材→纵深挖掘。

首先要明确中心,然后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筛选素材。当我们手中只有一个素材时,论证就会很单薄,这时如果我们手中掌握的是“热点素材”,就可以尝试着寻找“经典素材”,反之一样。通过对同质或异质的古今素材进行组合对比,并往深处挖掘,就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经典”与“热点”名人串联,让文章的主旨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名人有历史名人,也有当今名人,他们都是写作的绝好素材,把“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中的名人串联起来,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相同点,组成排比形成集团效应,这样既有历史名人的光环,又有身处同时代的榜样,让文章的主题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这种方法,把众名人集中在一个作文主旨的大旗下,经典又新鲜,使得所用素材更加具有感染力,也显示出非常丰厚的底蕴。

佳作示例: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当责任作为一组文化遗传的密码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绵延不绝的传承。

从先秦诸子为国家利益而奔走,到司马迁、班固公正执笔、著书立说,他们为了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从不向人生的困厄屈服。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即使经历万千挫折,也从未舍弃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从五四青年到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他们在璀璨年华以国为家,或为民族独立而呼告,或为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而甘于清贫。他们,无数个他们,以士子、诗人、科学家等身份,身体力行为责任做注。

他们,让我们懂得什么是责任。

——20高考全国卷II优秀作文《飒沓青春生浩气,不畏任重求弘毅》

运用亮点:

上述文段就是“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名人串连的写作范本。司马迁、班固、杜甫、陆游属于“经典素材”人物,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属于“热点素材”人物,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生、经历、内在情感等都不相同,如何才能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呢?那就是找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他们在璀璨年华以国为家,或为民族独立而呼告,或为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而甘于清贫。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名人串联起来,同质叠加,组合排比,来揭示古今名人具有的共同特质,由此就像构成集束炸弹,威力不可估量。可以说,作者浓缩“经典”与“热点”素材,以排比的形式形成合力,让文章的主旨具有了永恒的魅力,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观点:他们,无数个他们,以士子、诗人、科学家等身份,身体力行为责任做注。

这种技法,比较多的是运用“同质叠加法”,即运用“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中人物同质关系进行时空组合、相互弥补组合、重重叠加组合等,通过叠加的相同内涵来论证主题,增强文章说理的气势。

运用“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中的名人串联的思路可概括为:明确中心论点→选取同类素材→围绕中心分析。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细读材料,认清中心论点是运用此法的第一步;然后根据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将能够为中心服务的“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中的人物,按写作角度精心裁剪;最后将所选取的素材按时空顺序、相互弥补、层层叠加等方式组合,展开分析,从而论证中心。

三、“经典”与“热点”详略搭配,让文章的布局具有灵动的美。

“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中的典型事例,要根据需要详略搭配,一详一略。一般“陌生”的典型事例稍作详细叙述,并加以挖掘,给人新鲜之感;“熟悉”典型事例略写,使得笔墨简洁集中。这样有详有略,相映成趣,让文章的布局具有了灵动的效果。

佳作示例: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類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运用亮点:

以上语段,“黄帝、虞舜、苏秦”等经典事例,大家都清楚,因而略写。以“新时代青年中有的对劳动不当做法”为热点事例详写,因为读者还不太了解新时代青年的生活状况及心态等。这样详略搭配,引发读者对问题的审视与思考,进而自然地联系到“勤劳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上面来,不仅主旨凸显——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更让文章的布局灵动多姿。

四、“经典”与“热点”中外结合,让文章的论证具有无限的张力。

上面三种“经典”与“热点”素材融为一体,主要针对本国(中国)而言。为了使“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运用更有论证的张力,我们还可以让中外“经典”与“热点”结合,即将中国与外国的人物、事件或文艺作品等组合在一起,以较强的时间空间跨度,形成中外古今的布局来增强文章的张力,丰富文章的意蕴。如果中国的用“经典”,那么,外国的就用“热点”;同样,如果中国的用“热点”,那么,外国的就用“经典”,这样,可以在增强文章张力的同时,有效地强化说理的效果。

佳作示例:

翻阅历史的书页,目光随着方块字的变化而跳跃,耳边响起先贤对韧性的呐喊。“韧”字左边好似一块韧性很强的熟牛皮,右边则是一把锋利的匕首。我不由得想到了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他一让再让;面对秦王的肆意妄为,他迎难而上,只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底线。这种“韧性”正是国人灵魂的写照。

走在互联网高速公路上,我们享受着数字化文明带来的福利的同时,还要发扬“韧”的精神,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在大数据时代,移动网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华为研发的5G技术本是世界共享的盛事,但是本为贸易伙伴的美国却先是对中兴斩断供货源,继而又对华为频出杀手。了不起的中国人未雨绸缪,冷静、自信、从容地应对当下的危机,以柔克刚——中华文明的韧性。相较于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的韧性道高一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2019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

运用亮点:

6.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篇六

1、理科状元毕业四年未找到工作 流浪街头觉得无聊

在找过数十家网吧后,55岁的刘国华(化名)终于在通锦路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埋头打游戏的儿子刘宁(化名)。

25岁的刘宁头发蓬乱,脸色苍白,正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屏。刘国华站在他的身后,犹豫了一秒钟,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者扭过头来,惊讶地盯着情绪略显激动的父亲。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

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晚上躺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里的长椅上过夜了。他帮忙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了„„

2、“城一代”其实都是“老啃族”

“老啃族”不光光是80后面临的问题,60后,70后,每一代人都面临这个问题,相比之下,80后的“老啃族”的数量远远比不上60后、70后。如果把60后、70后的“老啃族”也算上,这个群体叫“城一代”更合适吧。从农村打拼到城市里的,无论是哪一代人,他们都承担着“反哺”农村的重任。只不过当下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甚至从农村“翻越”到城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作为80后的年轻人好不容易在城市里立住脚,但他们又不得不面临历史性的家族还债问题时,这种压力和60后、70后当年面临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何现在提及“老啃族”更抓人眼球的原因所在。

3、中山大学保研硕士生因难找工作自缢身亡 曾被称学术帝

4月19日,中山大学一男生公寓楼二楼自杀研究生蔡洁挺的宿舍。门上的封条已被撕去。新京报记者 范春旭 摄

4月30日中午,中山大学靠近东门的一栋学生公寓的二楼,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寝室房门上的封条已被撕去,房门上方的玻璃窗半开着。

4月16日晚上9点多,这间号码为223的寝室门前,蔡洁挺的室友小庄外出跑步归来,“看到那始料未及的一幕”——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

至今,没有一个目击现场的同学愿意详细描述那晚的“一幕”。只有小庄在事发第二天给学院写的一份1800余字的情况说明中,用寥寥300余字叙述他那晚经历的一切。

当晚9点22分,目睹现场后的小庄拨出了第一个电话。医务人员赶到后,看到蔡洁挺就表示不用再叫救护车了,因为已经没有抢救的希望。

4、荆州七岁脑癌患儿陈孝天捐肾救母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胡蔓、逾瑜、通讯员同宣、张晨)昨日下午5时,武汉161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里,7岁的荆州男孩陈孝天陷入深度昏迷,主治医生宣布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晚11时30分,记者再赴医院探视,值班医生介绍,孩子已处于高危状况。

4天前,小孝天的爸爸、妈妈、奶奶在《遗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字。根据协议,小孝天去世后,他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将移植给3位患者,其中一个肾脏将移植给自己的母亲。武汉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陈孝天将成为我省第一例“晚辈救长辈”的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者。

2012年5月,5岁半的小孝天不幸患上髓母细胞瘤。多次治疗后,今年3月22日他转院到武汉161医院,进入重症监护室诊治。

小孝天的母亲周璐尿毒症病情也不断加重,在同济医院治疗。她苦等两年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肾源。孝天的病情,经专家会诊,已难挽回。处于悲痛中的奶奶陆元秀率先提出,孩子走后,器官用来救周璐!周璐起初并不同意,一家人反复商议才作出决定。

周璐昨在病床上流泪回忆,孩子说长大想当解放军,要像一个男子汉,保护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天

天愿意救妈妈吗?”“愿意!”

同济医院遗体器官研究所所长陈知水表示,小孝天的遗体捐献程序完全符合伦理和各项遗体捐献规定。

5、马航事件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马航已经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1]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2]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2]截至2014.3.10 9:00 时已失联达56小时,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6、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

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记者从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昆明“3·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目前,案件侦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受伤群众已分别被安置在多家医院,各级医疗部门已调集精干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昆明火车站当晚各车次均已发出,昆明市社会秩序稳定。

“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有关部门表示,要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女硕士当饭店服务员 称只因喜欢简单

在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家火锅店里,来了一名叫高俊歌女服务员,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是一位拥有名校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去年夏天,硕士生高俊歌从南京大学毕业,学了7年“社会工作”的她,因不太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事业单位“跳槽”到了火锅店。虽然曾被客人投诉过,但她觉得这份工作干得很开心。“虽然收入稳定、工作清闲,但我实在是不适应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高俊歌被问起从事业单位辞职的原因时说,“一方面是我自身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我刚踏入社会吧。”

“要是干服务员,你这7年的学不是白上了?”对此,高俊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还年轻,不想太安逸。“我以前经常来这家火锅店吃饭,感觉服务员工作的时候都很快乐,再说,我也喜欢这种服务行业,人际关系简单。”

8、湖北老人90度鞠躬劝阻闯红灯 已坚持半年

闽南网1月6日讯每天傍晚6时许,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荆州街与东街交会处,都有一位老人不停地向那些闯红灯的行人90度深深鞠躬,面带微笑地友善提醒:“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多数路人被老人劝阻后止步于斑马线外,但仍有一部分人依然不顾红灯横穿马路。近日,有网友看到了老人鞠躬的一幕,感慨地发微博:“闯或欲闯红灯者:那一个鞠躬足以震荡你的心灵!”

9、三亚发放公告禁止游人在公共海滩裸泳、裸晒

2月6日上午,春节黄金周最后一天,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三亚大东海海滩向游人发放三亚市政府关于禁止在公共场所裸泳、裸晒的公告。当日,三亚综合行政执法、公安、武警等部门的人员在三亚大东海海滩劝说游客不要裸泳、裸晒,开始整治公共海滩的裸泳、裸晒的现场。

现场执法人员发放的公告称,为了规范旅游秩序,倡导文明的社会环境,请遵守相关规定不要在公共海域、沙滩裸泳、裸晒。如因疾病需日光浴治疗的请穿上泳裤、泳衣。以上规定如有违反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10、张艺谋最贵超生“罚单” 将用于无锡公共服务

今年1月9日,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开出了一张国内迄今最贵的“罚单”,被罚款人是著名导演张艺谋夫妇。因为非婚生育三个子女,张艺谋夫妇将缴纳748万余元的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昨日,这笔超生“罚款”在限期截止的最后时刻到账,并上缴国库。

昨日,是张艺谋夫妇缴纳“罚款”30天期限的最后一日,无锡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当日下午收到了他们缴纳的全额“罚款”。该局相关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这笔钱已上缴国库,统筹用于本地区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

11、上海2017年高考改革高考或只考语文数学 英语不统考

今天上午,上海市相关部门向市政协通报了关于高考改革的有关情况,据透露,改革方案的草稿很有力度,2017年至2020年,高考可能只有一天,只考语文、数学两门,英语将采用社会化考试方案,不再纳入统考科目,会有两次考试机会。

12、复旦投毒案受害人父亲:一审不判死刑就抗诉!

2013年4月1日 复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洋饮用寝室饮水机中的水后,身体不适,有中毒症状

2013年4月11日 复旦大学报案。上海警方在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锁定黄洋室友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

2013年4月12日 林森浩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3年4月16日 黄洋经医院救治无效去世

2013年4月25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林森浩

2013年10月30日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案

2013年11月27日 “复旦投毒案”开庭审理

距离事发将近1年,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即将于明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今日,受害人黄洋的父母将赶赴上海到庭旁听。黄洋父亲的黄国强表示,希望凶手受到法律的严惩。

13、广东广州婴儿安全岛收到死婴 警方拘留“恶意弃婴”嫌疑人

据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此前介绍,23日中午有一男一女两人将一只红色环保袋遗弃在该院门口的婴儿安全岛,并迅速乘坐出租车离开现场。值班保安发现袋中有一名女婴,经120抢救后证实,女婴在被抛弃前已经死亡。

警方通报称,24日下午5时许,在广州市白云区某医院产科病房查获33岁的嫌疑人陈某,即死亡女婴的父亲。

经审查,陈某供认弃婴是他与妻子婚后的第一个孩子,22日女婴出生后,被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并患有严重疾病。由于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陈某与妻子和岳母商量后,在23日中午为女儿办理出院手续,后与岳母一起搭乘出租车将女婴遗弃于婴儿安全岛。目前,陈某已被天河区警方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广州市婴儿安全岛设立于今年1月28日,根据民政部门在2月12日公布的数据,该安全岛在启用15天后就接收了79名弃婴。

广州市民政局24日表示,将对遗弃一岁以上婴儿的恶意弃婴行为,及时报警并提供监控视频,以维护设立婴儿安全岛初衷。

14、长城古迹遭外文涂鸦 英文韩文都有

名胜古迹上的“××到此一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游客素质低下的典型代表。近日,在怀柔慕田峪长城上,有市民发现了不少新刻的英文单词,而且数量远远多过中文涂鸦,写的都是世界各地国家或地区的名称。景区方面表示,已有人员定期维护,但因为无法做到全天候看守,游客的这种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游客建议,素质应该提高,管理也要加强,如果在“禁止”的同时也能“疏导”,可以开辟“涂鸦专区”,满足

游客留名的想法。

15、90后患癌女孩“最后婚礼”现场 千人自发到场祝福

闽南网3月4日讯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真实版《童话》,在河南郑州上演。

女孩患了癌症,不想连累深爱的男友,和男友提出分手。男孩听后掉泪,不肯放下深爱的女孩,让她一个人走。

男孩说,你在一天,我就陪着你一天;你在一年,我就陪着你一年。

因为爱情,3月2日,这对90后情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礼现场,上千人自发前往祝福。这场婚礼不仅承载着爱情,更承载着爱心:爱心美甲师让女孩更加美丽,爱心婚纱工作室和微电影工作室为他们的爱情留下最美的画面,爱心车友会送他们踏上爱的旅途,爱心度假山庄免费提供婚礼场地和20桌婚宴,让大家共享他们甜蜜的爱情„„

16、八旬老人零租金寻热心人同住 110多平米不失温馨

“只希望找个陪着扯谈的人。”昨日,82岁的陈春岁老人向所在的雨花区树木岭社区居委会求助,希望以提供免房租、水电费的舒适居住条件,找一个能陪他聊天的热心人同住,驱散晚年时光的孤单寂寞冷。本期《街坊故事会》,希望能通过这个有点“冷”的故事,帮老人找到合适的同住聊友,捂“热”他的孤独生活。

尽管一个人住110多平方米的阔绰房子,但陈老心里却一直闷闷不乐。“我从不抽烟打牌,爱好读书看报自娱自乐。”陈老说,1992年退休后,一直都有家人和老伴陪着,日子过得蛮好。两年前,老伴突然去世,女儿因工作常年不在身边。身边一下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独居在家的他倍感寂寞。

17、高清下的“悲剧”:韩国女艺人非法注射毒品

近日,韩国多名知名女艺人因非法使用毒品而被起诉,而她们在法庭上辩护时异口同声说自己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维持电视画面形象”。高清电视的出现导致韩国艺人出现整容和减肥热潮,因为艺人脸上的斑痘、雀斑甚至细微的皱纹都会在高清电视画面中暴露无遗。

朴诗妍、张美仁爱、李丞涓等3名女艺人因为涉嫌非法使用毒品类药物异丙酚而被起诉,她们在法庭上辩论道“大众只要求艺人漂亮,但却忽视了艺人为此付出的艰辛”。

韩国演艺界人士为保持漂亮而接受药物注射或整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韩国演艺界一名相关人士表示“现在的艺人基本都会注射肉毒杆菌等微整形。这都是韩国‘稍微显老就会被淘汰’的娱乐圈潜规则导致的现象。”

小杂评:尽管韩国女艺人声称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要求”而“不得已”使用毒品类药物,突出的是自己的“牺牲精神”,但电视观众不会为了演员“好看”而鼓励她们去做非法的事情。韩国社会中有些人的观念是:只要结果是积极的,那么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则不是大问题,这种道德价值观应该受到批判。(王刚)

话题拓展:价值观、代价、眼光

18、赵薇拍《致青春》,8棵水杉“告别青春”

2013年4月,由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即将上映。然而,就在该片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一则新闻却打破了这表面的热闹。2012年春天,《致青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景,为了制造雪景,摄制组采用了主要成分为硫酸镁的人工降雪方式。这些人工雪被雨水溶解后渗入地下,当时就造成8棵水杉枯黄,虽然进行了“抢救”,可这些“演员”还是没能撑到电影上映,8棵水杉近日被拦腰锯断。南航学生对树木被毁事件,纷纷发微 博表示惋惜。

同类链接:投资达2.5亿元、筹备近3年的陈凯歌的首部大型魔幻神话剧《希夷之大理》让陈凯歌再度陷入尴尬的“环保门”,网友“荣翊如”在微博中质疑 陈凯歌在大理北门水库搭建舞台破坏北门水库生态环境,这是陈凯歌继2006年因拍摄《无极》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后遭遇的又一“环保门”。

小杂评:影视剧为了制造吸引眼球的效果,往往无所不用其极,可当取景达到最佳视觉效果的同时,大自然却在受难。真正的美的震撼,最终不应是透过那一方微小的镜头。

话题拓展:和谐、自然的惩罚、大美

19、国际聚焦·关爱弱者柏林警方:为警犬穿上“保护鞋”

据德国《图片报》4月9日报道,前不久,柏林女警察玛丽安的搭档——7岁的警犬马修休了3周病假,因为它的脚被街上的玻璃划破,不能再上街巡逻。但现在,它再也不用赤脚巡逻了,因为柏林警方将给警犬穿上“保护鞋”。

柏林约有135只警犬在服役,它们负责寻找毒品、爆炸物及尸体。但遇到坏路况,警犬常常会被碎玻璃、钉子划破脚。而警犬鞋由氯丁橡胶制成,既轻便又耐穿,可大大降低警犬受伤的风险。这鞋的价格高达80欧元,几乎与一般人穿的球鞋价格相当。

小杂评:与前段时间“拦车救狗”的举动相比,柏林警方关爱警犬的行为更让人动容。这种关爱亦让我们想起了著名影片《忠犬八公》,人与狗之间的温情,脉脉涌动。

话题拓展:关爱、守护、位置

20、“待用快餐”:为穷人预付饭钱

近日,一条关于“那不勒斯待用咖啡”的微博在网上热传。该微博介绍了一种新鲜的做法:“人们自发预付咖啡钱甚至是饭钱,等待喝不起咖啡或吃不起饭的人来享用。”随后,有网友发起和参与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待用快餐”活动。

“待用快餐”的发起人之一,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微博里表示:将倡导“待用XX”,比如“待用快餐”“待用饮用水”“待用电影票”等,让有需要的人有尊严地享用。掷臂一呼,应者云集,多家餐饮企业提供“待用快餐”。

小杂评:陈里发起的“待用快餐”,体现了公民的责任与担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是善的传递,也是爱心的发酵。捐助一份快餐并不需要多少资金,也消耗不了多少精力。但这种行为具有正能量,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爱心没有大小之分,每一颗爱心都值得尊敬,每一份善意都值得传播,话题拓展:小善、微能量、爱无大小

21、“天梯上学路”,沉沉的警示

在湖南桑植县张家湾村,因地高多悬崖,从祖辈起,村民就靠搭在高低两处的木梯出入镇上。而村里学龄期的孩子,也只能靠爬垂直的天梯上学,而梯子下面,就是六七十米深的悬崖。

小杂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百姓生存和子女求学举步维艰,上升渠道逼仄,也就谈不上“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但愿“学童爬天梯”作为一个侧影和警示,能提醒人们发展的不平衡,提醒官员真正心系百姓,奋发有为,如此才能让那风吹雨淋的木梯成为过往云烟。

话题拓展:角落里的卑微、起跑线

22、“不到80分是垃圾成绩”当有制度反思

“XX73.5分,XX78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XX53分,XX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4月9日晚上,佛山顺德容桂四基小学学生家长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条老师的群发信息,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愤怒,更引发社会的讨论与关注。

小杂评:教育是兴国之本,好教育当然离不开好教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舆论的监督正在倒逼师德水平的改善,一条“低分是垃圾”的短信,带给涉事老师的教训是深刻的,而更深刻的反省在于,我们该如何培养更多的好教师?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而不仅仅是提供课程教学的“机器”。

话题拓展:唤醒心灵之美、恶言背后

23、怪现状!国五条引发“离婚热潮”

国务院出台新“国五条”,意在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打击投机性购房需求,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 个人所得税。新政出台不久,一份“避税攻略”在网上迅速流传,其中最为便捷的一招是“离婚”,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离婚人数大增的情况。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获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小杂评:有人说,在高房价面前,婚书不过是一张纸。当今社会,还有哪些东西不能用物质来衡量?这项调查中,67.0%的人首选“亲情”,61.6%的人选择“爱情”,但愿数据能真正代表人们心底深处的情感,而不是在物质面前,不堪一击。

话题拓展:物质与情感、厚与薄

24、最后一座被拆!城市当容下报刊亭

近日,河南郑州市区仅存的一座报亭被拆除。2012年4月,当地政府开始采取“取缔”措施,拆除了大约400座报刊亭。

有人这么形容城市里的报刊亭:一间小店,三四平方;报纸杂志,精神食粮:充电充值,问路闲侃;清晨迎客,星夜收摊„„郑州最后一座报刊亭,终于在清明节前夕被拆得干干净净。10多年“整治”过去了,421座街亭驻守在面积1010平方公里、人口425万的郑州市城区,终于成为被翻过去的历史。

市民以自己的方式,缅怀着数百座报刊亭的命运:一位郑州人打比方说,当人们骑着自行车或者散着步,从路边小报亭窗口里接过相熟报亭主递过的报刊,这幕场景就像“闲时一支烟”一样富有人情味儿:一位名叫“山夫牛”的网友特意拍下一组以雪夜为背景的黑白图片,取名为《风雪夜,那孤独的报亭,依然亮着灯》„„小杂评:城市的物质发展与文化品位的提升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没有必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小小的报刊亭看似无足轻重,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深水浅”的标杆。硬化了,电化了,美化了,却独独缺少文化,那么这个城市就只是一个光鲜靓丽的躯壳,没有了内涵和灵魂。

话题拓展:城市之根、文化的灵魂

25、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这个时代没有新歌

2013年4月,当下最火爆的娱乐节目《我是歌手》大幕落下,羽泉获得总冠军,既有追捧,亦有争议。如果说,《中国好声音》凭借新颖的节目模式(转椅、盲选导师制)制胜;那么《我是歌手》的走红,则是因为电视找到了更好的消费明星的方式——真人秀。专注于音乐的态度,让一贯被批“娱乐至死”的湖南卫视,这次也拥有了不错的口碑。

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歌唱节目中,选手们演唱的多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曲目。今天,打开电视,《中国好声音》走出的新鲜歌手们还在摆擂竞唱,换个频道,一众明星又在《我是歌手》里PK歌艺。歌唱节目的段位越来越高,那些被翻唱的经典歌曲也再次重回人们耳畔。

观点链接:你成名,依然不能停下脚步

7.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篇七

一、紧握时代脉搏。

就是指选取当下社会中的热点材料入文。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 不难发现, 许多命题都与当下热点息息相关。譬如,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考题“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2010年高考作文考题中的“浅阅读”, 它与“快餐文化”的流行相关;“绿色生活”, 它与“环保”这一热点大命题相关等等。紧握时代的脉搏积累素材, 就是要精心选取热点时事, 以及包含“新文化元素”的历史经典人物故事等等。热点素材与历史哲理相融合, 就好比为作文上了双保险。这些作文素材的广泛积累, 必将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所以, 学生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 让自己的文章与时代的脉搏同时跳动, 面对社会大舞台, 大变革, 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 面对市场经济, 面对腐败现象, 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 紧握时代脉搏借助作文写出来。

二、化腐朽为神奇。

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运用别人写过的材料进行创作, 不照搬抄袭, 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提笔写作, 许多学生苦于没有素材, 眼睛只木然地注视文题, 把自己写过的或读过的好文章都忘了, 一味的求新求奇。当然, 材料能够与众不同固然很好, 但巧妙利用旧材料、俗材料也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 用自己或自己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 适当加工, 同样是好例子, 但要避免蜻蜓点水, 泛泛而谈。而是让作文接地气, 也就是写生活, 要让作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感而发, 抒真情, 能够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为此, 我们的素材运用就要有现场性, 能够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根基, 才会充满个性色彩, 才会以情动人, 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再是选材应求新, 一是材料鲜活新颖, 二是从平常的材料中翻出新意。这样的事例用好了, 可以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有些内涵丰厚的材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即使不是新的, 但能从新的角度点化、引申, 用来表现新的主题, 也能出奇制胜, 让人耳目一新。

三、一枝独秀香满园。

就是选取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广泛积累素材的同时, 还要做到积累素材要典型。有许多学生认为, 为了证明主旨, 选择的材料越多越好,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新鲜生动的材料, 不去考虑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 统统塞进文章, 结果导致了庞杂堆砌的毛病。其实选材贵在特色而不在多少, 即使手头有大量丰富的材料, 也要选用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 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比如, 一位学生在写《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引用的就是经典人物艾佰蒂娜的材料, 紧紧围绕“人性的光辉—责任, 忠诚”来写。有效的活用妙用所积累的经典素材, 此法就是要求学生会去粗取精, 惊心选取精当的材料。材料典型, 才有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选材需要慧眼识金, 好中选优, 好中选新, 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学生若能以百里挑一, 精益求精的态度选材, 就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四、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利用教材中所学过的历代名人名家的精彩故事作为写作素材, 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或故事情节, 也可以是作家的生平经历或逸闻趣事, 只要能对文章主题有用就可以运用到文章中。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涵盖古今中外, 贯通上下五千年, 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可以从中筛选出表现各种各样主旨的材料。在平时的写作中, 很多学生苦于无材料可用, 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区。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之所以在写作时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是因为很多学生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 不善于一材多用, 不善于多角度挖掘。事物大都是丰富多彩的, 一则好的材料往往是立体型的, 具有多原的属性,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当然, 一材可以多用, 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 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同时, 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 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 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 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 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 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 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五、抚今追昔展华彩。

历史是一面镜子, 是生动的教科书, 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他以史作证, 谈古论今, 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 能显示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因而比一般的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 有很多学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 屈原与汨罗江, 谭嗣同的“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苏武牧羊守汉节,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项羽的“不肯过江东”, 昭君的出塞, 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

8.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 篇八

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

【命题解读】

从漫画中的人,我们可以想到自己,也可想到某类群体,甚至可以抽象为人类这一集合概念;人物手举的分数,不仅理解为考试分数,也能理解成人物品质、道德素养,甚至理解成某个团体或国家的文明程度;人物脸上的唇印、掌印,看成亲吻、掌掴之外,还可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而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引发考生对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比如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问题,对孩子期望与现实情况的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如何比较参照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与退步问题等。从这方面立意,可以谈树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评价观问题。

围绕“分数论”,我们还可以扩展开来思考,从社会与国家的层面去切入,比如如何看待经济发展的问题,唯GDP论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比如国民素养的问题,就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等等,从这方面立意,可以谈物质与精神的问题,可以谈经济发展快与慢的问题。

从素材选择方面来看,我们可以从当前教育的问题去生发,选取热点素材,比如虎妈狼爸的素材,也可以选取古代的素材,比如孔子的教育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具体的方法是:

1.引用人物“语录”,增强文章底蕴。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人物格言。他们的故事让人震撼,他们的语录更启发人的思考,成为考场的得分点。比如蔡元培“平等博爱”,陶行知“诚实无欺自觉纪律”,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还比如虎妈狼爸的教育语录等等。

2.还原其“真实场景”,渲染气氛。要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热点人物,抓住人物給你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中心印象,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还原和再现,渲染气氛,为论证观点埋下伏笔。比如文章以曾国藩家书为素材,通过对场景的还原描述,融入作者的想象和思考,引出“教育重在引导而不在惩戒”的论点。

【高分作文一】

差别待遇

湖北一考生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来不平等,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自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劣与价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是,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得以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素材运用亮点1】文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有力论证了“教育需要差别待遇”的观点,巧妙引入名家语录既能增强说服力,又能增添文章底蕴。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松懈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间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材!

【素材运用亮点2】文中巧用比喻,将每个人比成高速运转的机器,说明评价不能单一的观点,比喻贴切,生动形象。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官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素材运用亮点3】文中运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了航天器的研发、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点素材,有力论证了社会需要差别待遇的观点,论证有力,彰显时代风采!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个莘莘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材!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素材运用亮点4】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体现了论证的层次性和深刻性。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待遇”不差别!

【阅卷总评】这是一篇满分标杆作文,文章层次分明,论据充分,说服力强。首先,作者分析漫画,思考差别待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接着,作者结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社会的各行各业,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差别对待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观点: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大量采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材料丰富,事例典型,显示出作者比较丰富的写作积淀。

【高分作文二】

进与退,爱与责

湖北一考生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虎妈猫爸”,教育从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命题。今日阅一漫画,故萌生在此浅谈之意。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结合典型事例,巧妙引出话题,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命题。

nlc202309091304

漫画中,一个孩子成绩从满分退步区区两分,便从爱变为责罚;而另一个孩子由不及格到刚刚及格,父母却是由责到奖的巨大转变,此情此景,讽刺意味十足。

看到孩子脸上鲜红的唇印或掌印,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饱受现实之苦的父母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大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之意。北大一母亲望子成龙,各类兴趣班培优班將孩子的课余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而人们在对这条资讯摇头嗟叹的同时,不也奔走于接送孩子上下补习班的路上?孩子出生的一刻,家中挂上“高考倒计时十八年”或是对着尚读小学的孩子大吼“每一分都得争”……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素材运用亮点2】结合北大虎妈热点事例,论证了爱之深、责之切的话题,材料典型,论证有力。

然而,父母们,在你们心焦之时,是否想过,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合理?离满分只差两分,也是很优秀的啊,可为什么以“退步”为由予以责罚?及格了,进步了,可鼓励过度是否会使孩子沾沾自喜?你们谈论着“我把工资的一半投入到孩子的教育”甚至为此得意,却忽视了教育需要的不是老师知识的一味灌输或是父母的奖罚,而是孔夫子于数千年前便提出的“因材施教”——了解、理解、引导;不是暴风骤雨,而是清风徐来——和煦地拂开孩子的心门,调动其积极性,在快乐中汲取营养。

【素材运用亮点3】巧妙变化句式,运用一系列反问句,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钱学森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无限感慨:学校里,老师带领大家自由探索自然,间或讲解,虽然同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似乎幸运太多,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进步时父母提醒切莫骄傲,退步时父母关怀保持自信,而走进考场前他们给予的拥抱,现在仍向我的胸膛输送着温暖……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力量,助我平静、进取、成功。

【素材运用亮点4】巧妙引用钱学森的名言,论述了教育的真谛,论证有力。

进与退,或许是矛盾,但爱与责,并不与其一一对应。责,但不打击;爱,而不盲目,遂成就成功的教育。

【阅卷总评】这又是一篇满分标杆作文,文章开宗明义,观点鲜明。作者认真研读漫画,结合古今教育现象提出话题:进与退,爱与责。文中运用了辩证思维,引用孟母三迁、虎妈猫爸等典型材料加以佐证,材料充实,发人深省。文章主体部分,例子鲜活,条分缕析,将论述逐步引向深入。文章最后卒章显志,呼应开头。考生腹有诗书,举例丰富而贴切,行文起承转合有度,且多处巧用反问句,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

编辑/李跃

上一篇:赏析——微笑容易下一篇:专业教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