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精选12篇)
1.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一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通渭县西关小学
南新霞
[摘
要]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具有创造力、思维力的学生,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课堂中要做到少教多学,教师必须要“少讲”,并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引导学生“多读”,阅读高效只有坚持“少教多学”,才能演绎课堂精彩,让语文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光辉。
[关键词]少教多学
阅读教学
探究
高效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度依赖老师,造成学生思考力、创造力的减弱,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将来的学生就会失去方向、目标,形成了真正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在今天的教育新形势、科技发达的新时代,培养具有创造力、思维力的学生,就得先从“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中改变,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呢?
一、教师“少讲”是阅读教学高效的前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现实是不少课堂讲风很盛,老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高效课堂呼唤教师“少讲”,才能让学生“多学”。“少讲”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析”。《课程标准》实施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分析的情形不多了,但有的教师仍习惯于讲解,主角意识强烈,课堂成了充满激情的演讲场、“一言堂”。课前只考虑课程预设,导学策略不作重点考虑,注重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方法,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能力;还有的老师课堂上也让学生发言,让学生思考、讨论,也能坚持“启发诱导”,但学生的思考、交流总是在老师想方设法、刻意的讲解分析下被引向参考书预设的答案,有时学生的理解与预设偏离时,教师便予以否定。这样的讲析与传统的讲解实质是一致的,仍是教师占主导,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两种“讲”,学生都难有自己的思维,难以养成各种能力。
“少讲”其次表现为“能等待”。在课堂活动中,有些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佳,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不清晰,这时有的老师要么叫停,马上另叫同学发言,要么反复启发引导,一个接一个直接提示,直至让学生说出老师需要的答案来,甚至说出答案只需学生判断是或者否。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如果当学生还在对文本语言感悟、思考的时候,教师怕时间不够,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着急让领悟快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过程被迫中断,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怎能养成呢?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学会等待,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敢于思辨,善于匡正错误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铸就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做“话霸”,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少讲”,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就能理解的“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少讲”。
二、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是阅读教学高效的保证。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成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这是新课改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要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学生常常被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把自己课堂上尚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想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依赖性。
3、让学生自已去总结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讲解、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当他们一旦碰到困难时,教师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读”是阅读教学高效的关键。
1、教师要能够独立钻研文本,养成解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读的重要作用。解读文本,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教师首先要成为与文本对话的“首席”。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唯“教参”是瞻,以为顺畅的课堂就是将“教参”对课本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各种形式悉数传授给学生,这种知识传声筒的做法,必将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思想的缺乏。
面对文本,教师首先要感知文本,独立解读文本,用心灵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曾经有人给于漪老师作了这般归纳:“非科班出身”的于漪老师第一年是撇开任何“教参”逐字逐句写教案,第二年搜罗所有“教参”改教案,第三年整合新的体验再度重写教案,改行三年就成为语文骨干教师。于漪老师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理解―反思”的最佳范例。说明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预先发现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凭智慧生成课堂内的种种精彩。
2、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自由,养成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现在还有些课堂借着高效课堂的名头,常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文本内容通读一遍就让学生复述或概括;有些句子学生还不能读通顺、读流利,就匆忙地让学生谈感受;一个问题下去,还没让学生从文本里找到依据思考,就匆忙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谈不到点子上,就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就恨铁不成钢地引导到规范答案上。这样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仅是“走马观花”,谈不出独到的见解,养不成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和文本的充分对话,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
①品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悉心品读文本,从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去理解、体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荷塘旧事》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渲染了美丽的荷塘景色,还叙述了一件令作者刻骨铭心的旧事。如果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和儿时的作者同呼吸,甚至和儿时的自己共脉搏,就能体会到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多次进入文本,读描写景色的语句,分析句中所用修辞,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抓住旧事中环境、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走进当时人物内心,领略那群孩子的淳朴、善良、可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并使他们提高语文素养。
② 朗读: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本。学生通过独立的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探求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可以说,追求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响起来”。再如《荷塘旧事》一课,从“动口朗读”到“动情朗读”,再到“动心朗读”来安排教学环节,设计上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在“动情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朗读“打水仗”和“狗刨比赛”,而在“动心朗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交流问题:孩子们为什么会笑?以此来体会他们善良、淳朴的品质,唤起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其实,课堂上的朗读除了要注意朗读形式多样化外,读前教师还要明确要求,读后还要注意及时评价反馈,读时更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揣摩理解文本。通过自主试读,反复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方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切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古希腊哲人德莫克利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点燃火把,焐热思维,让知识的种子催生出累累的思考果实,阅读高效只有坚持“少教多学”,才能演绎课堂精彩,让语文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光辉。
2.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二
尽管如此, 目前仍有极少数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这种范式提出中肯的批判。如果说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是与叶圣陶先生的正面遭遇, 是对语文教育理论范式的重构与理论的更新, 那么“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 就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课改中提供了方法性的指导。学生在阅读当中都能自主学习, 并且能体会到精神探险的快乐, 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多学中获得新的发现, 做到真正所谓的“教学相长”。
一学生“多学”的价值不可忽视
1.“多学”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篇文章拿到手, 教师不必急于向学生讲解分析, 而应先让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语段, 将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或有疑问、有困惑的语句找出, 通过以往的个人体验或想象、联想所学的知识, 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理解。如在《荷塘夜色》的教学中, 有的学生喜欢“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空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特别是“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让他们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荷花的一尘不染的气质就出来了。有的学生喜欢“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像今晚上,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 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以不理。”因为她有在月光下独自徘徊操场的经历, 本来由于高中生活的不适应, 心理负担沉重的缘故, 差点半途而废, 但那回在操场上漫步, 让她有与朱自清相同的感受, 能够尽早地进入朱自清的淡淡的、忧伤的心灵世界。这些体验都是学生自己的, 教师教得再多, 课上得再精彩也无法替代。这是学生在学习中体悟生活, 在生活中感知生命。
再者, 学生除了能够在自我学习中激发自己对以往体验的认同之外, 还能在此基础上发现文本的差异, 在上《荆轲刺秦王》时, 对于荆轲其人其事, 有的学生提出荆轲那种伤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在荆轲刺秦王有个人历史局限的观点外, 还有学生提出荆轲秦王是因为荆轲受到太子丹的重用及种种赏赐。所谓“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不管荆轲是否自愿必须刺秦。在上《氓》时, 有学生对“士之耽兮, 尤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提出异议, “士之耽兮”有时也“不可说也。”不管学生的发现有无价值, 在多学中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创新的精神, 都应该给予鼓励。
2.“多学”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与教师因为在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程度上的差异, 使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但学生在学习中多学却也能让教师有新的发现。作为教师, 在备课时会不自觉参照教参中的重难点, 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设一些问题, 并事先做好解答。但有时学生学习后的发现却常常打乱这些预设, 提出新问题。如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 有学生问:“鲁迅先生为什么用始终微笑的、和蔼的来形容刘和珍君?一般我们用‘和蔼’来形容老人, 仅二十八岁的刘和珍君却用‘和蔼’来形容她是否属用词不当?”笔者把这个发现放在集体备课时, 许多老师都表示从未注意过这个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由此产生。
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 学生问,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夹细且长的秋草, 使作陪衬。”中“教长着”为何意?笔者对这句话在备课时也曾预设学生可能会在“疏疏落落”这一词上出现障碍, 但学生不解的却是“教长着”。再如教学《小狗包弟》一课时, 学生认为, “竹篱笆换成无缝的砖墙”是因为作者的生活变好了。还有学生对巴金的懦弱提出这样的疑问:巴金为什么不反抗?那么多在文革中受迫害的人为什么不反抗?这两个问题虽严重偏离了文本, 但教师可以通过少教让学生认知文革十年的浩劫, 让学生明白巴金写本文的本意。
3.“多学少教”能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惰性和依赖性
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智力问题往往不是主要的, 更多的是因为动力缺失所致。在语文学习上这一点表现得较为明显, 多数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对应试语文教学感到厌倦, 对严重脱离言语实践、窒息他们原发性的言语表现欲的“伪语文”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学习成为无乐趣的苦役, 加剧了他们的厌倦、拒斥心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寻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突破口。
德里达曾设想建立开放性的写作, 在同一部作品中同时写作几个不同的文本, 我们是否也可以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解读呢?多读后尝试由几个不同自我共同解读同一个文本的时候效果会怎样呢?在教学《雨巷》时, 有的学生认为诗中的“姑娘”是理想;有学生认为是恋人。教学《祝福》时, 有的学生认为祥林嫂没有反抗性;有学生认为祥林嫂逃跑、撞香案是有反抗性的。大家各抒已见、自持观点、互不相让, 一些平常较少发言的同学也被感染了, 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开放式的解读, 既不至于封闭在自我设定的模槽中, 也避免了迷失在他人构建的认识框架中。
二对本课题的参与, 在实践中遇到了几点问题
1. 如何处理“少”与“多”
少教多学, 少, 少到什么程度;多, 多到什么程度。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不同, 但是少教多学这个理念是对的, 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我们发现, 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他学习成果和学习质量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 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
2.“少教多学”要求“少教”, 怎样教学才精要有效
这个问题是前一问题的沿续, 社会生活和思维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文本的复杂性,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复杂的文本内容都教给学生, 所以我们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类型学习, 如何从审美和理性两方面把握文本, 这都是实践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用本课题指导学生学习以来, 笔者所在班级出现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参与意识强的学生, 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发现, 甚至有时课堂里只听到几种声音;而一部分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 一学期也难得听到他们的发言, 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在语文课上无所事事。语文课堂成了几个同学的专场, 期待能给予方法指导。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理念, 蕴藏着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精神元素, 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这个角度来说, “少教多学”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 用“少教多学”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是完全可以的。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 (上下)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3.阅读教学要“少教多学” 篇三
一、 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
自主阅读,顾名思义,即学生拿到文本后不经过教师点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阅读,去思考。其弊端在于学生对文本的错误解读,而其长处则是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利大于弊,错误毕竟只是暂时的,学会思考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当一篇文章放到学生手里,教师应当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几遍,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并将有疑惑的句子找出来,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自己的理解。
例如,《荷塘月色》中有大量景色描写的片段,很多学生喜欢“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尤其是“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句,往往使人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还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由于高中生活比较枯燥,压力也大,所以每每看到这句话,这个学生便会联想到自己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感觉自由自在。行走在操场上,体会朱自清的感受,进入那种淡淡的、忧伤的心灵世界。这些教师教不来,只有靠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生命。
另外,除了在自我学习中激发自己对以往生活经验的生命认同外,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文本之间的差异。
如荆轲的人格,很多学生认为他扶弱济困、舍生忘死、反抗强暴的行为是义的行为,是中国的脊梁,有很多感人的地方;然而,还有学生认为荆轲刺秦是因为他受到燕太子丹重用及赏赐的缘故。古人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荆轲的刺秦更有可能是命令使然而非人格的超脱。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的想法是否偏激、是否有价值,而是要重视其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言文包含古文和古诗词两个方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在于其在考试中所占分数之重,难在于阅读理解之难。学生要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真正品味出文言文的美感,对文字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和感悟。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理念要灵活运用,“教”虽然“少”,但要占据主导的位置,否则学生读不懂课文,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如何教呢?教师在教的同时可否关照到学生的学?这是个既矛盾又需要权衡的问题。“少教多学”的方式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作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章的难易程度。
例如,必修二文言文单元的《与妻书》和《逍遥游》都是经典作品,前者是革命党人林觉民的遗书,亦是情书,情感真挚,文字浅显生动,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和探究;而后者是先秦哲人庄子的著作,哲理深奥,而且生僻字较多,学生除非有深厚的文言文基础,否则很难读懂,这个时候,教师的讲解就尤为重要了。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同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既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解析中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盲点,进而修正教学进度和计划。
因此,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式,这将很大程度上避免对“少教多学”思想的盲从,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 少教多学,改善学习惰性
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的智力相差无几,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往往不是因为智力,而在于动力的缺失。在语文学习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学生对应试语文学习感到厌烦,缺乏实践,语文学习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苦差事,更加剧了学生的厌倦和排斥心理。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培养兴趣。
德里达曾经提出一种开放型的写作模式,即在一部作品中同时完成几种不同的文本,那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建立一种开放型的阅读教学呢?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课文时,有学生认为祥林嫂缺乏反抗意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祥林嫂撞香案逃跑是有反抗性的。还有课文《雨巷》,有学生认为诗中的姑娘是理想的存在,而有人则认为是作者的恋人。这种开放性的解读,不让自己封闭在篱笆里,避免了迷失在他人构建的观点当中。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并不是说教育者少教或不教,而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逐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宗旨所在。
4.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篇四
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学材料”是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受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初接触课文就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在导入教学内容时下一番功夫,以引导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讨论。经过讨论、思考,促使师生达成共识,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训练的重点也就完成了。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抓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粗读一遍,了解大概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揣摩、鉴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预习、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读书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自读能力,就会变成自觉的需要。会阅读,能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是发展学生智力,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三、明确定位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一)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可能会一时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了内在的创造力。
(二)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目前,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前后四到六人为一组,小组里必须有上、中、下游生恰当地搭配。这样,上游生可以得到发展,中游生可以得到锻炼,下游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会在学习探索、质疑解难中,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要求。
总而言之之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多渠道、多途径,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语文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改观。
5.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中的识字教学 篇五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本文旨在弘扬识字方法的多样化,探讨“识字教学”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具体运用。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改革识字教学的手段、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识字 识字教学 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 语文教育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识字的“良方”,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一是通过字谜识字。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了字形。如教“处”时,学生很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给他们出了字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是个‘处’!”“那你们能变一变,使谜底变成‘外’吗?”“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这两个字搞错。类似这样的字谜很多,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二是通过顺口溜识字。
这种方法以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它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具有相同声旁字时,根据字形不同编出顺口溜。如在认识青、清、晴、情、蜻、请、精时,教大家朗读顺口溜: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请你进,再换“米”字真精彩。这样,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三是通过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中,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例如“开火车”识字。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组成小火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同学按顺序认识汉字。哪个学生读错了,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这样既认识了生字,有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再例如“送信”游戏。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从而全班同学都会记着生字。
四、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
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先引导:“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暂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接着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火眼金睛”。
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道:“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六、是通过多媒体识字。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鲜活的生字吸引着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一》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幻灯片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白”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七、注重识字技巧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谓五花八门。老师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让孩子们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技巧,从而更好地体验和创造识字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新知。一是通过正音识字。我国人口众多,方言现象非常明显,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的读音,就成了学习汉字的第一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n和l不分,经常把ni读成了li,很明显,只要区分开了声母,学生自然就会纠正带有这两个读音的汉字,所以,在学生学习了一定量的生字以后,我指导他们制作一张按音序排列的生字表,将学生方言影响重的音节归类整理出来,然后经常带领学生去读,这样一来,学生们普通话读得准多了,同时又减少了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像前面讲的n、l的情况,学生将音节中声母是n、l的生字全部找出来,做成一张生字表,以后遇到新学的汉字又添加到这个表中去。此举使学生对自己的方音情况形成强刺激,因而,学生的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了,误读、误写情况大大减少。二是通过对比识字。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收集汉字的常见部件,并且进行“按部件归类”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学到“堆”字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问学生,“堆”字右边的部分我们在哪儿看到过,当学生通过努力回忆,说出“准”“谁”“难”的时候,我及时将它们写在黑板上,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抄写在书上。一次,二次,久而久之,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眼光变得很开阔,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一组字一组字地学,学一个字,复习一组字。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三是通过象形识字。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字,它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如:“山”“月”“田”“羊”“火”“日”„„在课堂上,这类象形字不用教,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运用这种方法识字,既让学生自己记住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四通过查字典识字。勤查字典是主动识字的一个重要有效办法。“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低年级查字典不但能够早日让学生独立阅读,还可以复习巩固拼音,因为学习音序查字法基本与认读拼音是同步的,在学习查字法的同时也巩固了拼音,学生是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取得了拼音与查字典学习效果的是引导探究识字。五是引导探究识字。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探究识字。如:教学《操场上》一文中的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词语后,再出示:“拍、打、拔、跳、踢、跑”这几个生字。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立刻举手如林,说:“拍、打、拔”都有提手旁,都和“手”有关;“跳、踢、跑”都有足字旁,都与“脚”有关。还有的同学说:“我发现了这几个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得来的„„。孩子们敢于把自己的学习发现说出来,同时又与他人分享快乐,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对自主探究识字的愿望更高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识字效果也就更好了。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6.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六
尤丽静
(泉州市南安柳城中学)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在新课标概念下,高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对于高中语文来说,诗歌鉴赏是目前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实际下,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提出来的,亦是现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着重从现在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提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做好必要的保障。
7.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七
在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往往让很多学生应接不暇, 根本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 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更应当采用“少教多学”,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通过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 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
对于学生来讲,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 更应当是一种终生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少教”,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启发性。所谓启发性, 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对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和见解, 不采取包办的态度, 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通过自主的提问、分析, 最终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辅助的帮助, 但不是全程包办;二是针对性。所谓针对性, 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对于学生的引导并不是笼统的和全面的, 而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师的引导要具有针对性, 对学生的辅导也应当具有针对性;三是创造性。所谓创造性, 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创造性, 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 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分析
(一) 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思想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很多教师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阅读习惯强加给学生, 对学生自己的阅读思想和见解则视而不见。这种强制性的阅读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也是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特点和创造性, 这不符合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和见解, 对于学生不同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教师应当懂得尊重和理解, 通过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教师的理解和包容下, 阅读兴趣倍增, 并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 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 真正地实现了“少教多学”的理想阅读教学模式。
(二) 鼓励学生独立自主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其心智并不成熟。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真正地实现“少教多学”, 则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在自主归纳的过程中, 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 教师在让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 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或者每段文字的主旨, 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过程, 发现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规律, 比如有些文章的主旨往往是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等。学生在这种自主阅读和探索的过程中, 可以灵活运用知识, 并且通过自己总结的规律, 往往记忆更加深刻。而且, 学生在掌握学习规律以后, 还可以将这些规律运用于以后的阅读过程中, 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激励学生积极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积极发言, 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忘我地滔滔不绝, 而课堂教学则往往鸦雀无声, 这样的教学, 根本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教师, 应当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去展示和发展。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学生的主动发言, 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此外, 学生的积极发言, 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还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积极的手段得以有效解决。
(四)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想真正地实现“少教多学”, 不能够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特有的教学模式, 而应当通过不断的教学创新, 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总之,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变灌输式为引导式, 通过不断的鼓励与创新, 通过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见解,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人, 实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目的。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阅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 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极为重要。但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忽视阅读教学, 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提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秉承“少教多学”的阅读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策略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32)
[2]潘鹃鹃.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策略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3.
8.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10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大量讲解,而学生能学到的东西却少之又少,整体教学效率较低的现象。
一、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语文阅读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初中生个人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少教多学”模式有利于减少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占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进行自我展示,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阅读教学初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悟思考,导致阅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创造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不断发展思维,增强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少教多学”模式,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后,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多角度思考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文中找出答案。当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讨论。当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对此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表扬优秀的小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思考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以提升。
3.善于归纳与总结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必须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精简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展示,辅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师所讲内容,具体可以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自不同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共同讨论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自我探究讨论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核心,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归纳总结方法供学生参考应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少教多学”模式,其目的之一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多角度出发及时地交流阅读体验以及自身看法,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见解及时表达出来,这样便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教师及时更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充分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当讲解完文章后,教师便可以给予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若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应用仍存在较多疑惑时,便可以对其着重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减少传统教学的成分,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少教多学”的模式,更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传递课本知识,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部,让学生体会阅读学习的乐趣,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9.“少教多学”的困惑 篇九
提到“少教多学”这个词,大多数老师都明白:这是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而将自身变为课堂的主导。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精选,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
最近,我们年级正在进行学科内讲课评比,正好给了我一个学习、交流、成长的机会。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各有千秋,虽然总的目标方向都是奔着“少教多学”提高课堂效率去的,但实际操作却事与愿违。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老师的教育观念、学科素养、教学设计、方法指导,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能力等等。听课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让我对“少教多学”的做法失去了信心,更感到了困惑且无奈。
首先,老师的教育观念短期内难以转变。
打造“少教多学”有效课堂,老师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将自己从学生的讲师转变为学生的导师,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在课堂上实施了,却发现多数学生一脸的.迷茫。于是老师又“于心不忍”了,再把自己没展开的讲一遍,这样一堂课又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年轻老师看到老教师都分析讲解得如此细致,自己怎敢“掉以轻心”,最后还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循环,“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就成了泡影。实践证明,按照当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机制,谁讲的不细致、落实不到位,谁就有可能为别人垫底了。
所以,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就要有足够的勇气摆脱现实中的名与利,敢于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进行讲解的题目,就要求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学习。老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不足进行补充。这样就能够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 若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都不是很高,怎么能教育出高水平的学生呢。因此,老师应该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一,要加强教师基本功的修炼。老师应当充分备课,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取书本中的精华,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二,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渠道。既可以学习传统的书本理论,还可以拓展到案例分析、研究交流、收集资料以及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动向等方面。通过这样的业务学习,教师在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以及开阔的思想后,就可能会熟练且自然地将学生周围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热点结合到讲课内容之中。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目前我们老师的综合素质是有较大差异的,平时除了自己主动学习之外,基本没有其它有利条件和机会去“充电”。本来具备这种主动性的老师就不多,又因疲于处理学校、家庭等各种琐事而收效甚微(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最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加强自主阅读能力和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就该学会对学生“放手”,不要替学生“包办一切”,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要插手。但作为文科班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能自主学习的每班也就十几个人,还有部分学生是来“混日子”的。所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小抓起,到了高中再强调也没有太大的效果了。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就会影响其方方面面,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要强调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别之处,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问,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减少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
以上只是我在听评课过程中的个人的一些感悟及看法,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改善的也很多,但不是我个人能扭转的。既然无力改变环境、改变他人,那么,我就要从改变自己做起!
5月
10.少教多学课题结题报告 篇十
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随着我市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 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4、有意义学习理论。迈耶认为,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帮 助学习者选择有关信息、组织信息及整合信息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外部条件有:
(1)学习材料具有实质的意义。(2)学习者需要帮助。
(3)测验所评估的是有意义的学习。
四、课题研究内容
有效教学策略按教学活动的进程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
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师教案书写应注意三个“要素”:学习者、学科内容,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有效教学关键是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要考虑“我应该如何传授知识”,更要考虑“我应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教师的责任在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要处理好某个课时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等。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应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学习为标准,目标设定之后,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使方法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实施策略。
内容主要包括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运用教学手段、有效控制课堂纪律、有效布置作业
有效讲授。(1)讲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入话题要新颖有趣,把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难点。(2)讲授要保持一定的节奏。(3)要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有效提问。要使问题具有开放性,使问题保持一定难度,避免“满堂问”。
有效倾听。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
有效运用教学手段。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这种教学手段应该是真实有效的,是为学生思维服务的。
有效控制课堂纪律。要有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要有控制课堂纪律的策略。
有效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作业批改要及时,个别辅导要落到实处;要布置预习作业,课外作业要有趣,作业要呈多元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更要符合学科特点。
教学评价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坚决摒弃唯分数评价的方法;坚持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一定时间 内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教学评价中,支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设计与教学关系密切的问题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叙事法、归纳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调查法。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课题组将组织教师开课、评课,检查作业、辅导及考试,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案例分析法。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辅导等反思并进行有效改进,比较反思前后的不同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课题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研讨中指出对方的优点,道出对方的缺点,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增长处理课堂、作业、辅导的能力。4.教学叙事法。教师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或者失败的事记录下来,汲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记录教师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的思想历程,再现师生沟通的画面。
5.归纳总结法。一个阶段对研究情况进行小结,将研究引向深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专业引领,分类培训。
1.确定目标,精选内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其次是提高教师对有效教与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再次是提高教师基本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是科研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出了有关书目,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还外请专家到校讲座,在校内开设科研论坛。
2.明确定位,分层培训。形成了三级培训机制:第一级为课题领导小组的培训。就课题的管理、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领导和推进各子课题的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主要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第二级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策略,更多地利用实例研究开展培训。
3.多种培训方式结合,提高实效
在培训的形式上,既有以校为单位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还 有教研组和个人的分散学习;既有自主学习,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又有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安排专题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出外考察学习;征订教学研究报刊,以提升课题研究理念和操作技能。
同伴合作,相互促进。我们采取以下合作方式:一是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随时进行交流对话。每人都有1—2名伙伴协作。二是研究团体结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合作小组,集中突破研究重、难点。三是师徒结伴,开展校内拜师学艺活动,新老结合,攻克研究难题。四是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研讨,每学期开展二次。五是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活动,一人主备,同伴合作,反复实践,举一反三;评课畅所欲言,谈问题,谈修改意见,开展“假如我上这一课”活动。
跟踪指导,及时诊断。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体现教学效益好坏的有效部位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坚持每学期对教师实行听课,突出“三个到位”,教师的理念和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点评到位;改进的措施到位。落实“三项检查”,三个常规检查,每学期分二次对全体老师的备、讲、批、辅、改、听、思进行统一检查,并进行记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检查。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检查。通过教学流程的跟踪指导和监测调控,使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
自我反思,有效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反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反 思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一,职业反思,是否热爱教师工作和自己的学生?自己平时是否把精力用在了研究教学上?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功底是否适应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求?第二,整体反思,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第三,专题反思,突出四个问题思考,即特点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第四,细节反思,抓住一节课某一个教学细节,加以深刻反思,抓住一节课多个教学细节,加以全面反思,抓住多节课的多个教学细节,以专题形式进行反思。
先破后立,整体推进。
首先教师在收集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再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和指导计划,使教学有的放矢。其二,改“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其三,变“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准则,确立准确、简明、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使每节课教师清清楚楚的教,学生明明白白的学。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 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七、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体现了全面性。24名专任教师,选题立项,人人承担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特别是学校领导人员带头担任研究和指导任务,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坚定信心。
2.课题研究体现了规范性。教研组开展磨课研究活动,教师听课呈现鲜明特点,有记录课堂教师的提问,有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记录时间的分配,有记录教学中有效成份的比例……这种听课形式是有效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3.“少教多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产生“愤”与“悱”之情,从而津津有味地探索、研究,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4.教学环节得到优化。教师教学目标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使学生人人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教师的提问具有艺术性,提问对象与提问内容有机结合,注意问题的层次和价值;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回答,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具有核心价值观;教师能有效调控课堂气氛,课堂纪律维持良好;教师着力于作业的改革,注重作业量的控制和质的提高。5.教研气氛浓厚。坚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研水平上台阶。几年来先后举行了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展示活动。通过大规模、小课题、一次一得的教研活动,有力推进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
6.教师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城区综合考评中居良好前列。
八、成效分析
(一)变“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态。一堂课下来通常是教师在台上拼命讲、学生在台下拼命记,整体的课堂效果并不好。“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二)变“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把学生作为知识传授的客体,或者说是接受对象,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角色的错位。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通常是被动的,而且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发问和质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受到影响。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培养学生质疑和进行发问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课堂上预留出20-2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提问,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争取学生自己进行疑难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们质疑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再给予综合性的指导,这样就增强了教学的目的性,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做好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对于易于接受的公式、概念等,为了节约学生时间,教师要做好引导,避免学生耗时费力的探究。例如,对于约定俗成的概念、规律,让学生自行探索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解决。其次,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经验或直观感受,利用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步,从而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步骤。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学习是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九、问题与困惑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 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熟练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有些能力并非依靠培训能获得,它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共性与个性上如何体现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部要研究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进行完。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
2、如果有了导学案,是不是可以废除教案?
3、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开展此种教学?比如班额在65人以上。
4、班容量大,优秀生少,学困生数量多,如何开展此种教学?
11.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少教多学”模式是指老师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学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该如何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模式呢?
一、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
语文老师很多时候会直接将阅读方法强加到学生身上,却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接受这种阅读方法或技巧,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阅读,反而会使学生对学习阅读失去兴趣和方向。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语文老师务必要尊重学生,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自主探究属于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但这不是意味着老师就可以袖手旁观。相反,老师需要在学生感到疑惑时及时给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老师也应当及时给予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真正地实现“少教多学”。
二、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阅读知识,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语文老师在教完阅读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对该文章体现主旨的词语或者句子画出来,并且思考为什么这些词语或者句子能够反映作者的写作思想,总结能够体现主旨的词语或句子是位于文章的什么位置等。通过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的方式,老师不必像过去那样直接将阅读的技巧和内容全盘教授给学生,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多学”,学生在归纳和总结的同时也能将阅读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下一次阅读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改善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三、巧用激励,促使学生主动发言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更多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有时候老师会提问学生问题,但换来的是“鸦雀无声”的尴尬场景。要知道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如果老师没有重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那么很难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激励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发言,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勇敢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老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当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自己的见解时,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而否定学生,而是先要对学生的勇气给予肯定,然后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想法能够重现回到“正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他们更愿意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确立了学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过去,阅读教学的方法是比较单一的,老师采取了传统的“我教你听”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还会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语文老师务必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阅读课堂变得“活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举个例子,在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阅读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将眼睛用黑布蒙起来,然后从一个位置走到另一个位置,学生在这种小游戏中深刻体会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获得成长。又或者老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文章中的某一场景,学生为了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便会自主寻找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通过学习来揣摩角色的内在世界,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对阅读的理解,巩固对阅读知识的掌握。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在实践探究中掌握阅读的知识和技巧,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23.
[2]潘鹃鹃.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王晓岚.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9.
12.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少教多学”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此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取“少教多学”的方式,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少教多学”的模式的作用, 使语文课堂更加的轻松、愉悦, 从而达到高中阅读教学目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只给学生的很少时间进行阅读, 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读完文章, 教师就急于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的意思, 所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状况, 教师必须采取“少教多学”的模式, 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独自感悟文章的大意, 体会文章的情感, 然后教师进行稍微地点拨, 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应起到引导的作用, 加入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学中来,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并指出学生思维中存在的误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促使学生及时的改正过来,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过程中, 对于弄不懂的难点, 可以记下来, 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阅读之后, 教师提问学生对阅读完后的感受, 并让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的遇到的难点问题, 然后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 重点讲解学生不懂的问题,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还能加强阅读效率。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能够让学生“多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 首先进行合理的分组。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能力, 最好由阅读能力好的学生带领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这样能够帮助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好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在此过程中, 可以进行课外阅读小组合作学习, 也可以进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 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的选择阅读的方式, 阅读之后,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文章的相关内容, 提出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小组成员讨论解决, 并谈谈每个小组成员对文章内容的不同看法, 小组成员一起交流, 加深小组成员对文章阅读的理解。最后教师应让学生小组的交流的成果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对于小组交流的成果, 各个小组可以提出异议, 从而进一步进行讨论, 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 教师采取小组合作阅读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 教师提出了问题, 全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小组阅读之后, 可以自由的进行讨论, 小组阅读之后, 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回答这几个问题,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异议, 然后再进行讨论, 得出的最后的答案, 由教师来判断对错。因此采取小组合作阅读的模式, 能够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通常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判断学生的好坏, 这样使得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过程中, 应加强学生的自主评价, 在阅读每一篇文章后, 反思自己阅读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地方, 包括阅读的思路, 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并提出改正的措施, 以便于防止下次犯相同的错误。为了督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应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作每天的作业, 在每次阅读之后, 学生都应将阅读评价上交给老师, 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自我评价, 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建议, 并在学生自我评价上面, 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 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能够及时看到的他们的进步,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不断完善阅读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时, 教师在完成这一篇课文的讲解之后, 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否完成了本节课阅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并说出原因, 并提出的改正的办法, 完成之后, 上交给教师进行检查, 并根据具体的情况, 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建议进行了合理的补充, 并适当进行了鼓励,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不断地完善自身, 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水平, 还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少教多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 加强小组合作阅读合作, 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现学生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浅析“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以此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凤岚.浅析“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 .
[2]李小燕.“少教多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4 (12) .
【少教多学与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少教多学教学论文10-15
新课标下教学中的少教多学06-24
浅谈多学科辅助英语教学07-19
阅读目标与教学08-13
阅读教学实施策略09-15
散文阅读教学反思10-20
群文阅读教学总结11-05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案10-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06-21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