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2024-12-02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精选8篇)

1.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一

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2007-12-16 23:16:4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2)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05-2010年全区农业发展区域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立足生态建基地、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至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农产品商品率达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禽、蔬菜、水果、红薯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为龙头,以城郊产业园区为示范,带动畜禽产业示范片、果蔬产业示范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路特色产业线迅速发展。

(一)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为契机,加快争取凤垭山开发专项资金,聚合业主资本、民间资本、土地资本和商业资本,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注重效益、创新机制、快速繁荣”的原则和“前山公园化,后山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凤木联姻”,把凤木路(凤垭山至木老乡)沿线建成长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康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之路,努力将凤垭山“开发成为南充的旅游胜地”。

(二)畜禽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国道318线礼乐、八角、集凤等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示范基地,带动安平、盐溪、桥龙等13个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养殖,以及曲水、羊口、临江等10个乡镇的优质肉猪生产;大力引进天生集团等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河西大力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努力促使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扩规上档。

(三)果蔬产业示范带。改良国道212线曲水、河西、羊口等5个乡镇的中华寿桃基地,带动李渡、新场、临江等26个乡镇的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胡萝卜蔬菜基地,带动嘉陵江沿线乡镇利用河滩地大力种植胡萝卜,推进212线文峰、曲水、李渡等7个乡镇

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带动吉安、临江、羊口等15个乡镇的冬菜基地建设,以及移山、双店、华兴等26个乡镇的优质红薯基地建设。

(四)李蟠线干果产业带。抓好李蟠公路沿线金凤、盐溪、龙池、蟠龙等12个乡镇的万亩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建设,带动集凤、里坝、三会等11个乡镇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建设。

(五)成南高速公路特色产业线。以绿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大树、西兴发展伏季水果,木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庙、大观、大通、大兴发展干果种植,龙池发展南良三号脐橙,一立发展“三瓜”(冬瓜、西瓜、南瓜)生产。

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乡(镇)、村干部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找市场抓营销上来,以销定产,为卖而产;积极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培育营销专业户、运销

大户和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一批畜禽、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开设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拓展新的销售领域。

(二)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立足需求搞开发、着眼发展搞推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优质畜禽、水果、粮油等优良品种;建立一支专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利用广播、电视、职中等各种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带动主体。积极探索“基地+业主+农户”、“公司 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业龙头连市场网络、连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型农

业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立足嘉陵实际,培育一批有市场、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经营链条,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一是扶持壮大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天冠冬菜的技改力度和加工规模扩张,搞好市场营销,冲进“快餐市场”,力保冬菜作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的地位,带动全区冬菜种植的发展。二是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在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国基公司上做文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国基实业公司,带动全区25万亩红薯种植的发展,创新无公害粮油系列品牌

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2.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二

1、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体分析

(1) 农户金融需求分析。农户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单位, 其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用途上来讲, 农户的金融需求一般可以分为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农户的这两类货款很难定义和严格区分开来。因此, 金融机构限制农户生活性货款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生产性货款。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 农户在货款的周期和规模有不同的要求。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 有的农户开始从事生产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的行业如养殖业、农产品再加工行业等。这类行业资金需求一般要求在一年期限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规模较大的种植养殖经营户的资金需求则更大。目前农村信用社广泛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已不能满足其生产经营的金融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一部分农户依托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开始从事第二、三产业, 这部分农户的金融需求也是不可估量的。而目前对于农村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 基层金融机构已无法满足。

(2)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分析。农村企业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需求。对于正在形成中的中小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由于缺乏健全的承贷机制, 其大量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严重制约了该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乡镇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产权制度和融资机制存在的缺陷、信用担保和抵押制度不完善、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主的素质总体不高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两类企业的贷款风险比其他类型的企业都大, 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不得已转向利率较高的民间间接融资。

(3) 乡镇政府金融需求分析。政府对金融资金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政府对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上。农村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境保护等, 由于这些投资基本上没有任何收益, 生产周期长, 又缺乏抵押品, 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发放贷款。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建设等。与纯公共产品相比, 这些准公共品产的投资相对有一定收益, 如果政府能够给予合理的政策优惠, 金融机构相对愿意发放贷款。在我国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不足的条件下,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必然成为我国政府的长期选择。

2、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特征

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地域上的多元化、差异性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不同, 因而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 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农民收入较高的农村地区, 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现代化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第二、三产业已经成规模。这些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层次比较高。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普遍要求金融机构提高资金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效率, 希望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 渴求简化信贷手续。许多农户和民营企业主希望掌握更多金融知识和有关金融业务的程序, 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户希望用好自己的闲置资金, 在个人金融理财方面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在证券融资、农业保险、人寿保险、代收代付、转账结算、证券交易等方面潜在的金融需求, 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的金融需求。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体制机制不健全, 机构功能不完备, 基础设施不配套, 扶持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使我国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从组织看还是从功能看都是不完整的, 除农村信用社外, 大多数农村既没有农民的互助金融, 也没有竞争性的商业金融;既没有保险, 也没有信托和担保。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比较高。而农村金融服务的高成本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分散化有关。首先,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 交通条件落后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市场高度分割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 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在放货过程中确认抵押品的成本高, 缺乏物权保障, 风险比较高。按照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制度要求, 在发放贷款时, 往往是抵押或信用贷款, 金融机构即便愿意向农民和企业发放担保贷款, 农村地区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和担保物。这样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最后, 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周期性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 造成农户和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面临许多潜在的风险。

2、农村金融服务城镇倾向

目前, 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构成, 但从发挥金融供给的角度看, 这四家机构在农村的作用并不明显。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 从业人员逐渐精简,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 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缺。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目前政策性金融主体地位不突出, 已演变为“收购银行”, 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

3、农村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需求

在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经营成为主流的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与经营行为的不断调整排斥着农村低收入人群、欠发达地区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在实际运作中, 支农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但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 目前改革举步维艰, 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所需大量资金相比, 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明显不足。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和盈利的考虑, 在经营中也有日趋脱离“三农”的商业化倾向。有研究表明,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大部分上浮幅度达到或接近最高限, 增加了农户借款的成本。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农村信用社, 在贷款价格方面已经对大多数农户的金融需求产生了排斥性, 降低了农户对资金的可获得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增加了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 缓解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供求矛盾。但这些变化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户借贷以生活性借贷为目的, 以及主要从私人借贷市场获得小额、短期、高利率资金的基本特征。农户借贷资金短期化的根源在于农户缺乏满足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品, 就目前农户拥有的抵押品而言, 根本无法获得长期资金。因而非正式借贷市场倾向于供给风险较小的小额、短期资金, 而不是风险较大的长期、大额借贷。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讨

1、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提高自身实力, 加强对三农的服务意识, 采取积极措施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支农水平。虽然农业的高风险和低效益性与农村信用社商业经营目标有所背离, 但合作制中所固有的政策性与县域金融结构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仍应以服务三农为重要目标。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在兼顾政策性与盈利性的前提下形成层次性的支农信贷市场定位。对政策性较强的传统农业, 农村信用社应通过改进小额农贷管理的办法, 维持合理贷款规模。既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又要防止过度供给。同时, 农业信贷重点应向日益兴起的订单农业、规模种养及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新型农业转型, 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加大金融创新, 稳健扩大其在农业信贷中的占比。

2、定位商业性社区银行

农村信用社网点众多, 与农村居民关系密切, 具有社区银行特质。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特点, 以服务社区为突破口, 面向城乡居民开展个人零售业务。农村信用社过去将大量贷款投向了城乡社区居民, 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为其实现社区银行模式改造后,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基础。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社区银行将有众多优势为:第一, 可以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第二, 扩大经营规模, 增强资金实力, 有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第三, 可以实行财务统一核算, 优化员工管理, 减少开支, 降低成本, 有利于经营效益提高;第四, 由多家法人纳税单位变为一个法人纳税单位, 有利于减少税费负担。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社区银行能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形成资金优势, 有效地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而且,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经营效益将大大增强。

3、创新农村金融业务与服务

农村信用社应及时总结经验, 在逐步完善已有信贷产品的同时, 开发出有当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 如探索适合农民消费特点的耐用品消费、婚丧嫁娶、小城镇住房建设等消费贷款产品, 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户产业特点的大额农贷、中小企业等实际的生产性贷款, 探索利用农户宅基地、门店和机器设备等作抵押物, 拓宽农户抵押物的范围。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创新组合性信贷产品。组合性信贷产品就是将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 为客户提供综合信贷服务。针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金融需求, 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 在贷款、承兑票据兑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等。

4、积极开展消费贷款

国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政策后, 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因此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农户有着长期密切金融合作关系, 这对积极开展农村消费贷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 农村区域消费信贷有着不可估量的需求。根据农村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需求, 信用社要推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现代农业机械、建房及住房装修等特色的适销对路的消费信贷新品种。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特点, 信用社可以适当灵活地放宽申办条件。农村信用社要逐步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建立与消费信贷业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风险防范制度。同时, 要引导农民强化个人信用意识, 增强风险意识, 创造贷款条件。信用社应当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 使信贷消费逐渐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的保障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为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信贷担保机构, 由民间或政府出资组建信贷担保基金, 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担保。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 由担保基金代偿, 以此分散贷款风险;二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贷款保险机制, 可要求企业对担保不足部分进行投保, 当企业不能归还贷款时, 农村信用社享有保险金的收益权;三是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通过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高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的能力。此外, 应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创业积极性, 以民营资本的启动缓和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的压力, 分流农村信用社资金风险。

摘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有着密切关系。但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服务水平低、具有城镇化倾向等问题, 无法满足农村多元化需求。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 要立足农村市场, 利用自身优势,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更好地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金融需求,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韩正清: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 2009 (4) .

[2]陈斐、康松:掌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生产力研究, 2007 (1) .

[3]詹继生:新农村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3) .

[4]覃宇环:对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J].学术论坛, 2009 (2) .

3.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三

关键词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第3个目标就是在21世纪中叶前后,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就是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国目前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终是要解决农民问题。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各个地区的生活条件和资源不一样,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也有很大区别,这导致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1 区域经济的概念

区域经济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体。从宏观上讲,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概括性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地理性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资源利用开发水平,其主要表现在区域范围内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效益综合发展水平上。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并不是单纯的反应在经济指标上,必须要从整体考虑到全社会经济效益发展与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其发展也必须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同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存在差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多种形态。

2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水平较低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纵使部分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良好,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而且,农村经济总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来自农村,更多来源于农业相关产业,尤其是涉及农业的第二产业,更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大量的贫困人口仍然来自与广大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也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或者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超过城市。

2.2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缺少同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衔接,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较短,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的经济比例很低,受到生产力、自然条件、生产成本的制约,农业产业结构想实现进一步调整非常困难。然而,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化推进的过程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将延缓现代化的过程。

2.3 经费投入困难

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入不足。地方往往把主要的资金投入到收益快的产业,而农业投资大,收益时间长,回报率低,风险也高,资金流通慢。农民自身经济收入有限,在生产投入方面更是小本经营,即使成立合作社,资金方面仍是最大的困扰。经费的困难,阻碍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3 全面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3.1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中,城中村、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都可以成为较好的试点资源,政府可以采取“优先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这些地方,一点带面,全面实现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是要将较为分散的居住地或者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恶劣的居民迁居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按照标准统一进行规划建设,保证居民的生活条件稳步提高,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 增加资金投入

要实现城镇化发展,政府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而言,我国还不能全面实现城镇化,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设。从试点建设开始,逐渐增加资金投入。此外,要实现城镇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各级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带动广大农民一起加入到实现城镇化的建设当中。各级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3 推进农村产业化改革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就需要改革农村的经济结构,由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改革,以地区为中心,建立社区型的负分合作制度,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广大农民如果或者自行开办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地区政府加快农民土地流转,切实解决农民因外出打工导致大量土地荒废的现象,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的种植知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扶贫,通过推进农村产业化改革,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政府要不断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4 建设以农村地区为中心的物流体系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道路交通建设落后,物品无法进出农村地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镇物流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为主的存储、加工、包装和运输。建设农村物流中心,积极建设农村公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城镇行政为中心,优化地区资源配置,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

4 结语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果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将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农业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阶段,虽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必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4.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四

在渝东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欠发达、人才资源匮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新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是地区经济的主要命脉,当交通相对闭塞时,地区经济便难以得到快速发展。渝东南农村地区的交通仍处于欠发达水平,重要物资的载运和商品的输出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严重妨碍了电商、旅游等新型经济的发展。此外,人才资源匮乏也减缓了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进程。新型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后续发展工作便难以开展。

2.2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素质较为低下

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更难得到即时的教育。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农村地区部分居民的经济观念仍处于较为传统的状态。其对于小额借贷、电商等在新经济体制下衍生出来的新名词缺乏深刻的了解。因此,在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2.3农作物病虫害问题频发

从20XX年重庆地区的气候特征来看,末冬初春时期的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减少。相反,这段时间重庆地区的天气多呈现为温暖多雾,这种气候为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据相关资料统计,20XX年重庆地区小春作物的虫害面积超过了43万hm2,这一数据相较于20XX年增长了1.72%。丰都、綦江、云阳等地区局部农田的小麦条锈病发生率甚至达到了100%。4月持续的阴雨天气又滋生了马铃薯晚疫病。

3如何有效促进渝东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3.1大力发展渝东南农村地区的交通业

交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并不无道理。为实现渝东南地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政府部门必须重视该地区的交通发展。针对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而言,公路运输占有主要地位,能较好地实现“门到门”服务[1]。这一运输优势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公路运输模式下,农户可与客户取得直接的沟通。因此,在发展农村地区经济时,优化当地的公路网是必经之路。

3.2为农户普及相关的金融知识

资金匮乏一度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等面向农户的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大量惠农业务。受到推广力度和农户自身原因的限制,该类业务的惠及面仍有待拓展。在进行农村经济改革时,相关人员可进行推广,使农户对该类业务产生正确的认识。此外,政府部分可针对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而推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3.3优化管理模式,稳定农业生产

种植业和生产也仍是当下农村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重庆市种植业病虫害现象的发生较为普遍。这不仅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还与人员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在进行生产管理时,农户要引入科学的生产理念和管理理念,对作物和生产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将生产损失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2]。

4结语

经济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益于我国体制改革,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上文分析来看,渝东南地区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势态趋于良好,但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优化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吉敏.新常态下重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及问题研究[J].南方农业

[2]侯晋雄.渝东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建设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 游渝高公园

★ 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

★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东南融通笔试真题

★ 无线东南无限感动美文

★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5.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五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可到政府的政策研究与制定机构(如科技部、农业部、全国人大常委会等)、大专院校、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如北京社科院、北京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等)、国际国内发展机构(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行动援助、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国际计划、香港乐施会、世界宣明会、云南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等)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薪资待遇如何

截止到12月24日,131790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477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4132元,0-2年工资4705元,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5287元,8-10年工资7325元,6-7年工资8570元。

填志愿如何选大学专业

1、轻易不学医

很多人都在讲“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然很夸张但是有一定根据。一般本科生学医要5年时间,而且普通本科生不容易到市区级别的医院工作,如果学生的情商低,出头的日子会更难。而且本科5年之后还有3年的规培期,也就是学医的学生8年之后才能正式参加工作,别人大学4年毕业后就能参加工作。

2、不要捡漏上“生化环材”四大类专业

虽然近些年很多人都在追捧捡漏上好大学,说实话捡漏也得看类型。虽然说比较建议学生捡漏某好大学的冷门专业,但是这个冷门专业不能真的没有出路,或者出路非常窄。就拿“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来讲,他们确实也能出头,但是研究生学历以及出国深造的经历,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

3、轻易不学艺术

之所以和大家聊轻易不学艺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教育改革,近些年有政策表示要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艺考将不再是“易考”;第二个原因是艺考生的学生选择专业比较单一,即使以后进行专升本,转专业都是不能跨过艺术大类的。所以说轻易不要学艺术,除非真的有天赋。

4、选择管理类专业要慎重

俗话说“十个管理九个坑”,因为管理类专业比较看学生的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名校效应。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最起码也得是本科学历起步,之后考虑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是出国深造。但是现阶段专科层次的管理类专业确实是“坑”,当然他们想要升本的话,才很建议学管理类专业。

5、选科当中尽量有物理

6.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 篇六

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实行村务卡结算制度,这是湖州市开展清廉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xx年11月,湖州市在浙江率先出台《关于建设清廉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围绕清廉乡村政治功能、纪律屏障、制度体系、文化土壤四个方面提出16项举措,旨在通过清廉乡村建设,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谐,乡风民风更加清朗向上,村风家风更加清醇向善的生动局面,从而提升乡村群众的受益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安吉县天子湖镇高禹村探索“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财务都公开、所有讨论都参与”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所有”村级事务运行规则;长兴县和平镇每个村都有10本村级管理有关事项全程留痕记录本,涵盖村级资产资源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等十大类23个具体事项。村里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公示,在相应的记录本上登记,并附上现场照片、招标文件、发票等印证材料,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签字确认。镇纪委每月不定期开展抽查,如有违规操作,村干部和联村的镇干部都将被问责。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好农村基层干部用权行为,才能从根本上防范权力被滥用。今年以来,湖州各地围绕人、财、物、事等重点领域,抓住群众最关注的方面、村级权力运行最关键的节点、腐败最容易滋生的环节,形成用制度制权、理财、干事、选人的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基层公权力和村级事务的运行,清廉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7.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七

自从农村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外加上如今现代化农业设备的普及, 农耕锄作已并非何等难事。因此, 众多青年劳动力便有了走出农村的大胆想法。而他们的目光均投向了发展势头正猛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北、上、广、深”可谓是诠释改革开放何等成功的典型案例城市。北京, 我国的首都, 无论是经济发展亦或是武装力量再到人文情怀, 都是其他城市所不能够比拟的;上海, 国际贸易大都市, 与国际友人建立连接的桥梁, 其经济发展程度不言而喻。广州, 它是我国华南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 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能够带给人们的机遇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深圳, 更是具有特色的发达城市, 电子贸易、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社会现在朝着“互联”时代发展, 深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与香港毗邻, 同时国家又对其进行大力扶持, 深圳想不发展都难。

这些经济发展迅猛的一线城市, 成了青年劳动力打工的理想之地, 因为在这些地方, 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机会, 离自己的生活梦更进了一些, 于是他们拖家带口, 从农村风尘仆仆的赶来, 只为圆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正是由于他们的离开, 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留守儿童, 孤寡老人, 农村得不到全面发展, 等等。

近几年来,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增长许多。事发原因很多, 但要是仔细追溯, 不难发现, 这些青少年都是缺少教育, 缺少关爱的。在他们其中有大批的留守儿童, 由于青春期带给他们的躁动、好奇, 家长外出务工, 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而让他们无所管制, 最终堕入无底的深渊。多少家长都在事后留下悔恨的泪水, 可是, 孩子的成长, 可不是眼泪可以救赎的。

孤寡老人, 这个措辞想必也是无奈之举。老人已经为儿女辛苦奋斗一生, 本该是享受合家欢乐, 儿孙满堂的时候了, 但是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广播和一床被褥。当“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律, 作为儿女应当回头看看, 因为自己做的的确有些过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是任何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弥补的。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农村人力资源短缺。青年劳动力想要去大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无可厚非。但当大批劳动力都前去打拼, 农村的经济发展将会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得不到有效合理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那么农村地区将会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当前, 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困局, 是彻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攻克的难关。而这些地区又大都是农业主产区和农民聚集区, 只有让其经济发展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 最终解决好三农问题。积极发展当地经济, 对于夯实农业基础、解决农民就业等许多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解决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问题最好的结合点就是发展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

这些问题就是大量劳动力迁徙所带来的隐患。所以笔者认为, 从国家的角度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尽量去避免, 或者说是遏制大批外来劳动力在区域范围内扎堆, 经济发展是全面的, 而不能够是一枝独秀, 国家可以给予部分地区更多的关注与扶持, 可以继续保持并加大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政策倾斜力度。对于人口众多的城镇, 要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优惠政策, 从而使该地区得到充分的发展。完善社保医保体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关乎到他们的生存。同时也要加大教育投资, 来避免教育失衡的问题。也要做到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 让资金有效益地使用。还有, 在国家层面建立起人才、技术、资金向落后地区源源流入的机制体制,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培养一支真正懂得农村、愿意献身当地, 又能勤恳努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国家也应当给予在家乡发展经济的从业人员优惠政策, 支持办厂, 这样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我国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近了一些。从个人的角度, 应该多加强思想教育, 有高追求, 高目标固然是好事, 但是也要根据客观情况, 量力而行, 切不可在打拼的路上迷失自己, 最终回望来路, 可能会惊奇地发现, 失去的远远胜于得到的。

总结下来, 区域经济大发展, 势必会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但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国家与人民一同来消除其带来的不良隐患, 最终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夙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我们在喜悦的同时, 也应注意到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迁徙所带给我们的隐患:家长外出工作, 由于部分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教育而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空巢老人得不到足够的关心与陪伴而孤独遗憾;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 导致农村建设缓慢, 经济发展缓慢, 城乡差距越拉越大。

8.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篇八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著,并且短期内,这一问题难以真正消除。为了能够缩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问题,必须结合实际,仔细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寻找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疆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在资源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加之历史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国农村区域发展表现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发展,并把农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区域划分[1]。要想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应该依据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以及区际差异性。现如今,我国对农村区域的划分呈现出动态性和间断性,更加善于结合某地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发展进行区域性划分,对于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并由此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度,即由东向西,地区经济发展以此减弱,东部地区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则属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东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从城镇化阶段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西部地区则依旧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虽然,自“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但由于东部本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区优势,使得其更能吸引外界投资,由此东西部发展差距依旧存在壁柜不断扩大。

2.2农村区域环境发展问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而人口密集,环境压力较大;而西部位于河流的上游,为全国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与传统的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是导致农村水土污染的重要来源,加之农用地膜的使用以及秸秆的焚烧和处理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第二,生活污染日益显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居住人口逐渐增多。然而與城市规范化的管理相比,小城镇脏乱现象显著,生活污染严重。第三,工业污染显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开始兴起,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对环境的规划和治理。

2.3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将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目前,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城市,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解决了城镇地区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农村劳动力大量的跨地区流动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农村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智慧的青年人都奔向了大城市,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偏低,不利于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

3.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策略

3.1政府做好干预,为中西部跨越发展做好保障

实践证明,要想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政府也要全面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干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工业、交通等方面基础薄弱,难以依靠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实行西部扶贫开发计划。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各类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在收入调节、资源分配以及利益协调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支撑,将东部收益逐渐向西部进行转移,加强对西部地区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2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地区特色产业

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大城市,要逐渐依靠市场,并慢慢取消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在农场品精细加工工业、海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做出努力,逐步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并积极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不断发展起来。中部农业地区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优势农产品上,并由此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例如,应该重点发展优质小麦、水稻和大豆等,并进行面粉、饲料以及奶制品的加工。在政策上国家要给予中部地区一定的保护,为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要防止中部地区在水利、环境以及市场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软化,尤其要避免“中部陷阱”的扩大。西部地区既要注重特色农牧业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生态环境作为保护的重点。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优质棉花和苹果,同时推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的发展。

3.3注重非农经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非农经济对于农村区域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并且成为影响农村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乡镇企业作为非农经济的主导,对于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西部农村而言,要全面实施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想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对西部乡镇企业进行改革,通过优化结构域,组建企业集团,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培育,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统筹区域城乡产业发展。

3.4保障公平,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地区发展不平等的政策要尽力消除,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的贸易体系和市场体系;其次要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区域差距之所以存在,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利益主体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各区域之间应该建立起资源、劳动力、技术等之间的平等交换机制,从而实现各地区间的平等与互利。

4.结语

总而言之,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出现了问题,使得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与城市地区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把农村区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政府首先要做好干预,制定出优惠政的策,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同时国家还要注重非农经济的发展,建立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机制,齐力推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获得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慈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张亚洁,陆建飞,金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

[2]董宪军.浅谈农村区域发展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0)

[3]胡永盛,杭瑞友,李军.国外农村区域发展经验与启示[J].现代农业.2008(12)

[4]王芳,胡永盛,李军.国外农村区域发展基本经验及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上一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结(上半年度)下一篇:桥梁抗震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