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发展分析

2024-10-10

车险市场发展分析(共9篇)(共9篇)

1.车险市场发展分析 篇一

我国车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车险费率改革篇

作者:杨国县

随着保险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车险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逐步走向规范有序,财产保险业基本扭转了多年来持续亏损的局面,进入以管理升级为内涵的转型关键期。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合理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被正式提上日程,并将引导车险市场向着依法合规、公平合理、内控健全、产品服务不断创新的良性轨道上发展。

我国车险市场现状

(一)车险保费收入增速下降,但新渠道业务发展迅速

2012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车险保费收入4005.17亿元,同比增长14.28%,增速较去年年底下降2.38个百分点,为自2003年以来的增速最低点。车险占产险公司总保费的比例约为72%,较去年底下降近两个百分点,为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见图1、2)自2007年车险电销专用产品推出以来,国内保险新渠道业务发展迅猛,连续数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目前已有19家财险公司经营车险电销业务。2011年,全行业实现车险电销保费收入超过440亿元,同比增长130%,占车险总保费的12.5%左右;与此同时,网销业务也开始逐渐发力,2011年网销保费收入已达50亿元左右,增速之高更甚于电销。预计2012年全行业电网销保费规模将超750亿元,占车险市场份额18%以上。新渠道业务已经成为国内车险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销渠道。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销渠道。但其背后更具竞争力的是其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因此,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也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方向。

(二)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稳中趋降

截至2011 年底,国内共有48 家财险公司开展车险业务,较2010 年多出7 家。其中,车险保费规模超过1000 亿元的财险公司只有中国人保财险一家;车险保费规模在500 亿元(含)到1000 亿元(不含)之间的公司有平安财险,车险规模在100 亿元(含)到500 亿元(不含)之间的有太保财险、中华联合、国寿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等5 家;其他公司均在100亿元以下。

2011年以来,国内大型财险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受到遏制。车险市场集中度(CR3)未能持续2008 年以来的快速上升势头。截至2012年9月,我国车险市场集中度(CR3)为68.06%,较2011 年底下降0.58个百分点。(见图3)

(三)交强险承保面不断扩大,亏损局面进一步加剧

截至2011年底,全行业共有36家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2011年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1.14亿辆次,同比增加12.41%。自交强险实施以来,投保率逐年上升,从2007 年的38.61%增长到2011年的50.67%,较2010 年提高1.68 个百分点。2011年,交强险经营亏损92亿元,同比增加27.78%,严重入不敷出。(见图4)

我国车险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目标将为车险发展带来战略新机遇

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将带动建筑业、运输业的复苏,使车险业务有望在工程车辆和营运车辆上进一步发挥优势;另一方面,城镇化将对汽车消费形成带动作用,亦将给车险带来新的增长点。如何将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与车险业务建设有效结合,将是考验我们能否把握机遇,提升产能的关键。

(二)汽车市场的新变化将可能影响车险发展格局,并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各区域新车增长将呈现更加不平衡的趋势。2013年,预计汽车市场增长将与GDP增速基本同步,保持个位数增长速度,但由于基数较大新车销量将首次突破2000万辆。从区域格局上看,一、二线城市整体汽车销售不会出现大幅增加,但中高端车辆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高销量、低保有量”的三、四线城市将可能成为车险业务新的增长区域,也意味着三四线城市的新车竞争将更加激烈。

新车业务对整体车险保费的贡献度进一步下滑,存量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速持续下降,存量市场竞争不可避免的进一步加剧,主要行业主体在更加积极巩固自身续保率的同时,对转入业务的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

盈利空间面临被进一步压缩。近年来,受新车购置价下降、新兴渠道优惠等因素的影响,车均保费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大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为了维持其经营和利润,不断上调配件与工时费价格:仅2012年当年,累计上涨在1000种配件以上的品牌有40家,上涨幅度在10%以内的零配件占上涨配件总量的67.57%,上涨幅度在10%-30%间的占总量的18.32%,而上涨幅度在30%-50%的占总量的8.25%,车险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三)中介监管新政频出,将直接加大车险经营成本

保险监管机构持续加强产险市场秩序整治和中介市场监管,推进中介专业化和规模化。2012年7月份之前,尚无汽车保险销售公司被批准设立,7月份之后监管机构集中批复了8家汽车保险中介,参与发起的汽车相关企业达到48家。预计未来由汽车厂商、销售商等保险产业上游企业或同业组建的大型中介将成为中介市场的主流,这将在改善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中介的议价能力。部分规模较大的中介机构凭借自身巨大的资源优势,迫使保险业支付高额手续费,直接加大车险费用成本。

(四)商业车险改革正式启动,未来走向尚未明确

2012年3月8日和3月14日,分别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商业车险行业示范条款》(下称《协会条款》)。同时,车险代位求偿实务的调整已经基本定稿,并进行程序的测试,该项调整与车损险产品修订直接相关。

总体来讲,《通知》旨在按照审慎放开的原则,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同时确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至少每两年测算一次商业车险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因费率方面的修订尚未公布,由此对车险市场的影响尚不确定。

车险费率改革的影响

综上分析,未来车险发展形势复杂,各种因素变化多端,难以对未来车险市场发展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在此重点就车险费率改革对车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分短期与长期两种情况进行着重分析探讨:

(一)短期看,此次车险费率改革对车险市场规模影响有限

首先,随着车险承保面的不断提升,车险已逐渐成为广大车主的“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因此车险费率改革对投保车辆数量的影响有限;其次,《协会条款》取消“按责赔付”,实施“代位追偿”,以及其他保险责任的扩展,免赔事项的减少,在提高车险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将相应提升纯风险损失率水平,但是受各公司间车险管理水平差异的影响,费用率尚未确定,因此,与现行产品相比,最终费率水平升降与否尚难以确定。第三,此次改革拟在建立起以纯风险损失率为基础,市场化为导向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保证保费充足的前提下,对费率采取“限高不限低”的监管思路,规定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原则上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因此,费率水平大幅上调的可能性较小,加之承保数量基本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此次改革车险市场整体规模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二)长期看,此次车险费率改革将大大增加行业赔付成本

首先,为有效应对“高保低赔”的社会质疑,车损险保险金额修订为按照实际价值确定,赔付时,部分损失按实际修理费用计算,不再有不足额保险的约定,也相应取消了现行条款中比例赔偿,全部损失完全按照保险金额进行赔偿的约定,不再按照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将直接增加车损险的赔付支出;其次,为有效应对“无责不赔”带来的社会质疑,取消“按责赔付”,实行“代位求偿”,此举在短期内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有限,但是长期看,代位求偿制度的实施,车辆损失的先行赔付,必然会产生部分无法追回或难以追回的车损险赔款,导致车损险赔付成本的上升。第三,费率厘定是否采用车型定价,也将会对车险赔付成本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为了维持其经营利润,不断上调配件与工时费价格:仅2012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零配件、工时费价格涨幅普遍达到10%以上,部分地区更是达到了20%;中西部地区的涨幅也在5%—10%之间,以零配件累加计算的车辆价格已远远超过市场上的整车新车购置价,通过保险理赔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已成为汽车销售行业的共同认识。如果车险行业不能通过车型定价来有效应对零配件及工时费不断上涨的压力,车险盈利空间将会被进一步蚕食。第四,受“同命同价”、伤残赔偿标准逐年上升以及诉讼案件大幅增长影响,人伤案件赔付居高不下,交强险亏损面不断加大,如果不通过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尽快扭转,车险市场将极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全行业亏损局面。

(三)车险费率改革给监管和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此次车险费率改革向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通知》精神,本次改革强化保险公司在条款费率拟订、执行中的主体作用和责任,要求保险公司在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应当遵循充足、公平原则,能够补偿风险转移的成本,不得危及公司财务稳健和偿付能力,同时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尽管竞争的外在手段仍体现为价格,但内部将集中于精细化管理水平、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此次改革中有的放矢。

其次,此次车险费率改革也向保险监管机构提出更高要求。保险监管机构旨在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其核心设立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建立车险代位求偿机制,但是目前上述机制尚未制定最终时间表、步骤和详细计划。各公司上报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幅度、车险代位求偿中纠纷的处理机制等均尚未建立。与前次相比,此次车险费率改革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来自保险公司、中介以及消费者的诉求也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因此,如何在下一步改革中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基调,仍需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营造良好改革发展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保财险青岛市分公司车辆保险部总经理)

2.车险市场发展分析 篇二

然而,对于一些自身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新公司,占有市场份额小,开发新产品困难,并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就只能把竞争重点放在降低价格上。但由于我国不成熟不完善的车险市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居高不下的赔付率等,使得车险反而会成为利润漏洞。

对于造成保险公司利润率低位徘徊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高额的代理费用。车险的中介机构中,汽车保险代理人这个角色在车险市场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在车险市场的拓展、车险产品的销售环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有很大比例就是源自于此,但同时保险公司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高额的手续费。有时车险中介机构销售车险的手续费可以达到总保费收入的两成甚至三成,而这无疑使得本身背负沉重压力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目前行业内保险公司众多,多数保险公司都希望通过中介机构提高车险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加快抢占市场份额,代理费用也因此水涨船高,以至于达到保险公司无力承受的水平。因此这项开支已经成为了保险公司的一项主要负担。然而,另一方面,车险代理业务的过快发展、代理费用过高也使得从事车险代理业务的人员和机构迅速扩张而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不利于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由于降低保费所造成的恶性竞争。不管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还是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其经营理念皆是以保费收入高低和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唯一标准,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绝大多数公司纷纷打响“价格战”,以频频降价作为取得胜利的杀手锏,乃至不考虑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与偿付能力,这使得车险费率的实际水平逐步下降。由于保费收入相对减少,被保险人出险比例不断增加,因此保险的赔付金额没有相应下降,以至于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经营压力并挤占了利润空间。但同时由于竞争的日渐激烈,使保险公司还要继续承受降费这一竞争成本。但我认为,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三是由于居高不下的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的成本很难控制。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比率一般能达到40%以上,有时甚至能达到60%到70%,且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由于理赔这个环节并没有被控制好,直接导致了保险赔付金额的增加。在迅速扩张的车险市场中,保险公司的理赔环节表现得很薄弱,突出体现在理赔的人员不足、理赔人员素质及专业能力良莠不齐上。此外,由于保险公司需要汽车维修部门如4S店代为销售大量保单,故势必要下放一些权利如定损权,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向4S店让渡一些利润。

可见,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影响经营车险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而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就要解决:高额的保险代理费用;高额的竞争成本以及高额的赔付率这三方面问题。而参照国外市场经验可见,我国在保险市场中介机构方面还有很大空缺。

发展车险市场的中介机构将会是保险公司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国内的保险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估人以及以律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一系列为保险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中介组织与公司。代理人通常代表保险公司利益,保险经纪人通常代表被保险人利益,而公估则具有中立性,是站在独立立场为保险当事人提供保险理赔及风险评估服务,而这恰恰是车险中介机构亟待发展的领域。独立的第三方公估机构的出现对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而言都有着重大意义。

中介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最大的价值和必要性体现在联系和匹配。对于广大汽车保险的消费者而言,车险中介机构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从保险公司获得的准确报价,而目前保险公司开通的电销、网销等直销渠道已在慢慢取代车险中介机构的联系作用。车险的定价往往由车辆的历史赔付和交通违法记录决定,因此价格因车而异。车险中介机构的佣金以保费为计算基础,这一结算方式决定了车险的中介立场将与消费者的利益背道而驰。

保险公司的直销渠道的发展已经压缩了中介机构的生存空间,而目前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将使传统中介雪上加霜。仅靠信息不对称而生存发展的日子终结了。车险中介机构也将迎来重大变革,站在消费者角度,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才能体现专业价值,激发行业发展的动力,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

越发达的车险市场,车险中介机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是举足轻重。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通常依靠车险中介机构来完成车险销售工作,其总保费收入中有至少七成到八成源自中介机构的经纪人和代理人取得。而目前,车险的销售渠道正向纵深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极大拓宽了车险市场的范围,带动了车险向更深更广的空间不断延伸。

汽车保险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效率较高,成本低,专业技术水平高等优势,可以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的同时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发展保险代理机构可有效的降低高额的保险代理费用;而完善的保险经纪公司在提供保险营销服务的同时能够研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定制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降低保险赔付比率,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可有效的规避保险理赔环节所面临的道德风险。目前国际通行的作法是专业的车险公估公司负责对出险的车辆进行定损、理赔等工作,这有别于国内保险公司自己全权负责定损勘察和理赔。由于第三方的介入使定损、理赔工作在更具公平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理赔成本。德国、法国将事故救援、车辆定损、理赔等一系列工作交由国内较权威的几家服务公司负责。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选择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进行出险车辆定损、理赔等一系列事宜;韩国更是通过立法认可并确立了专业的公估人员在车险事故、定损理赔等一系列环节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上举措在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公平及个性化的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利用专业保险公估公司将是降低赔付率减少不合理赔款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内市场存在众多车险中介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不仅为车险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也满足了广大车主们多样化的车险需求,进而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发展车险中介机构。例如,保监会通过关于深化车险中介市场改革意见,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提出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统筹谋划,分步实施,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推动车险中介机构改革创新,提升车险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内部与外部协调共同保障保险市场的改革工作。

日后应提高保险中介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资金实力较强的外资保险中介机构,提高车险中介市场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保险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培训制度,同时尝试建立“保险公估师”、“保险经纪师”等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在更高层次发展车险中介机构是车险市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摘要:私家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与车辆相关的事故也在增加。为了转移风险,维护车主利益,每位车主都会主动投保车险,为了方便私家车车主投保车险,许多车险中介机构应运而生。车险中介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车险市场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扮演了何种重要角色值得研究,而发展车险中介机构对于整个行业有哪些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同样值得思考。

关键词:中介机构,车险,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

参考文献

[1]陈端计.论中国保险业的信用整饬[J].保险研究,2004年(4).

[2]李扬,李光荣.2007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3]吴定富.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3.2011车险市场八大关键词 篇三

围绕车险条款“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争议性话题,国内车险行业内外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讨论,在大众的期待中,2012年将要进行的车险行业条款、费率改革很可能对这两项进行重大修改。同时,2011年各家保险公司都告别了渠道混战,建立起了“电销”和“网销”系统,车险价格竞争渐渐走向规范,而且一线车险企业纷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的比拼上。

而对于广大车险消费者而言,最为关心的,则是投保时权利义务是否能对等,投保价格是否足够划算,进保后的服务是否便捷、具有人性化,出险后定损是否能更为合理,理赔是否能更为快速?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不妨对2011年的车险市场来一番关键词盘点,更期望2012年的车险市场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惊喜的变化。

投保更便捷、更时尚

关键词:电话投保、网络投保、微博投保

投保车险有多简单?又可以有多简单?

以前,复杂的保险条款、烦琐的投保流程、往返奔波递送投保材料的琐碎,往往耗费了车主大量的时间,有时仅仅是到柜台填报投保资料就要耗费一天时间。

而如今,只要一个电话,或是鼠标轻轻一点,这些问题就都可以解决。目前,车险新渠道(特别是电销)服务已经可以完整的涵盖保前咨询、保中报价、第一时间处理事故等全面的服务范畴。

2007年,平安率先将“电销车险”应用到国内市场,自此车险电话、网络销售渠道之争在国内正式拉开战幕,随后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 华泰财险 新闻产品等12家企业陆续参战。2011年,电话、网络渠道已成为车险销售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中青年人群的首选投保方式。

2011年,微博用户爆发式成长。车险企业也紧跟时尚潮流,除了大力推进网上投保外,像天平车险还开通了微博车险报价服务——天平微车险。充分利用微博客户端的创新功能和使用上的便捷,用户只需登录天平公司网站,输入所在城市、购车价格和购车时间,既能快速计算出车险保费。

定损、理赔更快、更准

关键词:一袋式理赔、3G移动查勘

出险后,车主朋友最希望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快速反应,合理定损,并快速获得理赔款。

2011年,车险机构在定损、理赔服务上也动足了脑筋。

比如,平安电话车险2011年专门升级了理赔服务,专为投保车主提供了“一袋式”理赔收取资料服务。如果投保车主在道路上发生不涉及人伤纯车损案件(包含双车事故和单车事故),由查勘员定损后,定损额在5000元以下的,查勘员会直接给车主一份“一袋式”理赔服务的专属快递袋。客户将所需各项资料准备齐全后,在任意工作日期间均可拨打平安车险“一袋式”专属快递袋上标明的固定电话,在周末还可拨打专属快递袋上的节假日专用电话,两者皆是平安专门人员直接上门收取理赔资料,实现了足不出户、轻松理赔。

而且, 2011年中国平安还将理赔时效升级到“万元以内,资料齐全,1天赔付”,赔付速度大大提升。而人保财险则提出“损失金额在10000元以下,不涉及人伤、物损的车险赔案,1小时内完成单证收集、理算、核赔工作并安排付款。”

又如,2011年,太平洋财产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车险移动视频查勘系统”。查勘员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视频设备与后台即时互动,现场完成查勘、定损、核价、核损、录入等工作,大大缩短了查勘定损时间,简化了理赔流程。

而中国平安也通过“平安车险”、“平安保险网上商城”等官方微博,不断给车主提供各类车险服务、车辆行驶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力度颇大的促销活动。

增值服务“五花八门”

关键词:非事故道路紧急救援、免费代步车、酒后代拖

“电话(网络)投保,商业险多节省15%。”

近几年来,随着车险新渠道的快速发展,这句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

如今,车险服务已经不仅仅只是交通事故后的避损工具,更像是一位能时刻陪伴在车主身边的“伙伴”。毕竟,如今车险价格已高度透明,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服务质量的比拼。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虽然仍是车险投保的敏感因素之一,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看重品牌、投保以后的客户服务、保险期间内的“实惠型”增值服务。而车险企业竞相推出的各类增值服务也真的称得上五花八门。

比如,车辆并没有出事故,但有时候也需要保险公司的帮助。平安、太平洋、人保财险、天平等公司为车主提供的“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务”就让人感觉很是人性化。包括紧急接电、紧急加水、更换轮胎、现场抢修、拖车牵引、吊装救援等服务,这些服务本身在市场上收费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不等,保险公司若能为投保客户提供这些免费的救援服务,无异于“雪中送炭”,让人备感温馨。

还有,当车子发生事故送往修理厂后,手中没车可用,原本习惯于开车出门的车主朋友总觉得有点不方便。这不,2011年,平安电话车险渠道就为广大车主送上了“免费代步车”的特色服务。一旦客户出险,平安定损员与电销后援中心确认,电销后援将向租赁公司预约,租赁公司将代步车送达修理厂或客户指定地点办理租赁手续,供车主免费使用。等车修好了,客户就可以向电销后援预约还车,租赁公司到约定地点办理还车手续,代步车服务结束,客户提取事故车。

太平洋车险则因为“代步车”系统尚未开发完成,暂时无法提供类似平安“免费代步车”的服务,但又考虑到车主修车期间可能会增加出行成本,因此特别推出了“神行车宝”服务,虽然并不是为车主提供一辆专属座驾,不过每天最高累计50公里内的出租车费用都可以由太平洋保险报销。车主只需留好出租车发票,致电10108888太平洋车险服务电话,向工作人员申请即可。将发票寄往指定地址后,报销费用会直接打入车主提供的银行卡内。根据服务条款,车主每次报销车费的天数最多为3天,限定于维修期间且不含出险当天。

而到了春节等聚会颇多的节假日,还有一部分车主朋友会想要把酒言欢,又担心酒后无法驾车,怎么办?

4.2012年非车险业务发展的思路 篇四

年非车险业务发展思路

2012年是总、省公司提出的发力年,也是行业监管的“风暴年”。鉴于非车险业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明年的非车险业务必须在依法合规的前提条件下,保证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相结合,保费规模与承保质量相适应,努力实现承保盈利的目标。

一、充分认识到发展非车险业务的重要意义

1、非车险业务是公司优化结构、争取效益的有利保证。一个公司的经营目的除了上规模,占居一定的市场份额,就是争取利润的最大化,从全省非车险业务发展来看,去年截止11月底全省非车险保费规模1.027亿元,在全省同行非车险业务中位居第三,日历赔付率27.72%。从全市情况来看,我公司截止10月底,非车险保费648.53万元,同行业排名第二。

就人保的数据来看非车险保费收入9784.33万元,而赔付率只有10.6%。从以上数据上不难看出,非车险业务是给公司争取利润的有利保证。

2、非车险业务的发展对提升公司品牌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非车险业务保额高,费率低,所承保的大部分是国家和地方的大中型企业或投资在建的重大有影响力的项目,能为这些企业、工程提供保险保障服务的公司也是有品牌、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客户同样会选择这样的公司,所以承保这些业务也能为我公司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社会影响力,为今后业务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通过狠抓非车险业务,使全员充分认识到改善险种结构对改善公司经营效益,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公司员工全面素质提高起到很重要作用。

二、加大非车险的培训及奖励工作力度。

1、我们目前当务之急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是加大对非车险产品的培训。

非车险业务技术含量较高、条款繁多、展业难度大,涉及到承保、理赔诸多内容,如:条款的理解、费率的测算、流程的实施、产品的销售技巧等都有待于不断提高。我们将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手段,促进全体员工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全员的非车险业务拓展技能。在培训问题上我们已向上级公司反映,将得到大力支持。

2、加大奖励激励机制。

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非车险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主题,完善非车险发展政策,营造环境、强化保障、加大考核激励措施,加强非车险专业团队建设,提升能力,对于给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要重奖。

三、开阔眼界,拓宽渠道,以点带面,全面掀起非车险业务发展的展业高潮。

以临汾市今年要上的重点工程险为突破口,积极找关系、强沟通,找领导,出方案,力争将一些大的工程险项目承保(例如霍永高速工路工程);同时与安监局、消防队、建设局等相关职能机关积极沟通协调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等业务。继续加强对全体员工的非车险条款及承保指引的培训。利用互动渠道开展家庭财产保险、中小企业综合保险等分散性业务;利用银邮渠道开展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业务及财产险业务,结合一季度“激活卡推动方案”开展销售活动,做到大小齐上,以大促小,整体推进,为客户提供财产险、人身险多元化的保险服务,树立公司多功能完善保障的良好形象。

四、细分市场,提升展业技巧,创新发展模式。通过近一年发展来看以及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临汾财

险非车险市场做了大量的深入调查。结果表明:货运险盈利能力强,责任险存量较大,人身险业务较分散,企业财产业务家财险业务潜力较大。针对不同业务,按照省公司非车险业务研讨会议精神,随时调整竞争策略,以重点人员为突破,攻心为上、持之以恒,制定贴近市场的业务发展政策。利用省公司特殊政策倾斜,将今年重点锁定在煤矿责任保险、煤矿财产保险、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工程保险业务上,使非车险业务有了全方位突破和发展。

5.车险市场发展分析 篇五

摘要:机动车辆保险已日益成为中国保险业的支柱险种,通过在中国人保财险芜湖分公司的车险部关于车险的条款、业务到理赔的实践以及对车险市场的考查,高赔付率及公司本身存在的人员冗余管理成本高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主祸,灵活的险种配置、市场化操作、经营格局调整让车险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关键词:赔付率 家庭自用汽车险 经营成本 费率

随着私家车价格的降低,交强险的强制执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财产保险的主要的支柱险种。单拿本人的实践单位中国人保财险芜湖分公司而言,车险业务已占公司总业务的70%。而就全国而言至08年8月,车险的保费收入已占财产保险业务比重的68.59%,已经稳居国内产险业的第一险种。

但繁荣背后仍然存在几大突出问题,其中居首的就是车险赔付率的高增长。从整个行业来看,2000年以来,车险赔付率直线上升,且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营运性车辆的高赔付,是车险赔付率高的首祸。由于营运车风险大、出险频率高,赔付水平居高不下。据了解,一直以来营运车辆赔付率都在百分之七八十左右,出租车赔付率几乎达到100%,10吨以上的货车赔付率在200%左右,5至10吨载重的货车赔付率超过150%。自2001年以来,车险市场的赔付率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保费收入增长速度,赔付率增长过快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最直接的结果导致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过大,支出超过预算,公司的盈利水平明显下降。另一方面2003年新车销售量大幅度增加,上路的新手也对应增加,尤其是私家车。但私家车驾驶员大多为新手,出险频率极高,私家车的赔付率已高达70%,远远超出了车险赔付率的警戒线。更重要的是,在案件很小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都得照常履行理赔程序,有时理赔金额可能只有几十元,但保险公司往往要为此支付上百

元的成本,如拖车费400元/辆。人保财险在近年已逐步取消了车身划痕险等一系列赔付额较低成本却很高的险种,这的确一定程度上缓解盈利下降的现状,可仍然不能治本。

在机动车辆保险中,我的实践方向主要放在家庭自用汽车上,由于家庭自用汽车近年来价格的普遍下降家庭自用汽车也迅速普及,而人们交通意识薄弱,家庭自用汽车的出险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自06年实行交强险以来,家庭自用汽车险更占了人保财险芜湖分公司车险中的大比重。

人保财险的家庭自用车产品体系包括主险和附加险,主险包括车损险,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全车盗抢险。而其中三者险承保范围的扩大使得私家车出险率和赔付率居高不下,并且恶意骗赔、假造事故等道德风险也时有发生,造成保险公司利润微薄。

另一方面,附加险品种则繁多,主要包括不计免赔率特约条款,玻璃破损特约条款、车上货物责任险条款,自燃损失险条款,火灾、爆炸、自燃损失险条款、机动车停驶损失险条款、新增加设备损失保险条款、可选免配额特约条款、教练车特约条款、发动机特别损失险条款、指定专修厂特约条款。每种附加险都对应自己特定的保险范围。对于指定专修厂特约条款,据了解目前人保财险在芜湖的专修厂只有四家,很明显不能满足芜湖以日增近40辆私家车的速度增长的消费群,此外指定专修厂汽车配件及维修费用明显高于普通维修厂,消费者在选择上对其偏好明显低于普通维修厂,而这项条款的投保人并不多,另一方面反而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这里我们拿一部普通家用国产汽车来算一笔账,奇瑞A3新车的市场价在7.7万,投保座位为五座,投保项目包括交强险950元,车损险保费1750.90元,保额为7.7万,三者险保费为1370.00元,保额为20万,驾驶员座位险保费为105.00元,保额5万,乘客座位险保费为200元,保额20万,全车盗抢险保费为520.40元,保额7.7万,以上为主险,附加险中玻璃破损险保费为154元,不计免赔率保费为617.97元,第一年总计6088.11,保额总计60.4万。由此而看,相对于一年60.4万的保额,相当于其百分之一的6088.11保费实在是有点少,更何况若第一年未出险,可享受七折的无赔款优待,第二年的保费为4732.79。相反,若上年出险,费率也会相应浮动,最高会上浮30%。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提醒驾

驶员必须安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出险率,但保险公司的收入也大大降低。人保财险的费率调整浮动体制受投保车辆无赔款优待及上年赔款记录、多险种同时投保、客户忠诚度、平均年行驶里程、安全驾驶、指定驾驶人、性别、驾龄、年龄、车辆损失险车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每一项都对应细致的费率调整系数,既严谨也灵活,这针对投保车辆及驾驶员的有别,让费率浮动更全面也更人性化。

中国人保财险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本身就存在人员冗余、管理成本高等历史问题,而于09年10月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这有益于由多元经营格局向多元盈利格局转变。在车险方面也有益于车险创新,比如车险责任,车险保单形式,车险与其他险种如家财险、寿险等的结合,车险与银行投资的结合,车险针对不同投保人的独特需求使其更加人性化。由于保监会的统一调控,保险公司在费率这块的自主空间很少,尤其是像人保财险这样规模的保险公司,车险的盈利逐年降低,应当适当提高车险的费率,同时控制日益上涨的赔付率,降低经营成本。

备注:机动车辆保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

6.建材市场发展分析 篇六

中国地域很大,区域分散而且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消费习惯和装修方式等不相同。所以就导致建材超市长期没有达到资源的整合和对接。建材超市未来会和大型的连锁建材卖场、当地的巨头卖场、传统的建材市场及建材一条街的夫妻老婆店会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这个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就看谁争得多。

比如百安居和红星美凯龙比,百安居是一站购齐、天天平价、统一送货、统一收银、统一采购、统一付款,但是红星美凯龙店也可以这样做,天天有特价、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促销、统一送货、统一收银、统一结算、统一服务,30天免费退换货,无理由包送退换货,八星十星级服务,做得比你还好。它唯一统一不了的是统一采购,其他的都可以统一,比如统一服装、统一管理、统一上下班,什么都可以统一。你百安居搞个有空调的卖场,红星也搞个有中央空调,你停车场不够,我还有大型的地下停车场等等,据说红星美凯龙未来的卖场它都可以停直升机,百安居搞不了形象展示厅,红星美凯龙可以搞形象专卖店。那么夫妻店更厉害,你统一了,我不统一,你当正规军我当游击队!等等。这些鱼龙混杂都开始做了,各路诸侯各显神通,建材超市未来与传统市场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从零售到工装工程等等所有建材渠道都很惨烈。

那么现在城市地区的当地经销商更加的难做,竞争压力不断的增加,甚至压的一些刚刚做了1年就倒闭的,还有做了10多年也倒闭的。

拘于当前的形势,中国动力团购网分析建材的市场,根据现状的资源做到了资源整合,首次推出了工厂直供会,所谓工厂直供会就是:由第三方中国动力团购网联合当地国内外1.2线品牌,厂方合作,再把广大的消费者--业主邀约到一个特定的场所,举办一次工厂直供会,活动全程免费,并且有砍价师砍价环节。那么由中国动力团购网也是皇冠联盟建材家居工厂直供会的联盟发起公司,贵公司具有专业的营销团队,项目执行团队,每个人都具备建材行业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有市场分析与判断、剖析能力,具有很强硬的执行力与项目方案总结能力。

在中国动力团购网举办的皇冠联盟工厂直供会已经有百余场,平均每场签单量800单以上,平均单项品牌签单100单左右,创历史新高!

中国动力团购网是一家快速整合资源营销公司,具备了专业的资源整合方案,并且根据活动的增多,方案也在逐步的完善,一步一步走向完美!

7.车险市场发展分析 篇七

关键词:车险,费率市场化,财险公司,策略

一、车险费率市场化变革的主要意义

此次所实施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是我国商业保险中的主要险种迈向价格市场化调节的第一步, 因此说它对于后续的商业保险完全市场化大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改变了车险费率的生成机制

此次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使得以后市场将成为决定车险费率高低的关键所在。机动车辆保险作为我国财产保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性质上本身就应当属于商业保险。所以, 它的费率市场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也非常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并且这还是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的一种具体要求。

(二) 将大幅度降低车险费率

车险费率的市场化变革, 其费率必将受到市场杠杆的调节, 从而在竞争中不断降低。毕竟费率市场化以后, 其决定的主体将会由政府过度到保险企业, 进而转移到市场中来, 在愈来愈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 我们相信费率整体谁水平将会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对于广大的车险保户来说, 是非常公平的, 同时也是更加符合他们切身利益的。

(三) 将会使车险费率的构成更加合理

本次实施的车险费率体制改革, 毕竟将第三者责任险费率与车辆损失险费率很好的区分开来, 同时还结合客观情况进行了合理调整。此外, 还对原来一切“从车”的收费原则进行了调整, 更好的将“从车”、“从人”、“从地”以及“从用”等原则更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并且还加大了“从人”权重这一原则的重要性。毕竟, 从“人本理念”的角度来考虑, 车辆保险事故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 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加大“从人”权重这一原则, 更能体现各类因素所引发的风险与其相对应的费率之间的一致性, 从而使得车险费率结构更加的合理。

(四) 规范与净化保险市场

车险费率的市场化改革, 在降低了车险费率整体水平的同时, 势必会压缩保险企业支付较高金额佣金或者是回扣的空间,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 这对于保险市场或者说是车险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规范化发展市场有利的。

(五) 被保险人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最大的受益人

车险费率市场变革之后, 车险市场势必会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甚至会直接引发价格战, 这将使得车险费率水平大幅度的下降, 那么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中间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将会大大降低或者是完全取消, 这将会为被保险人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二、财险公司应对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对策

(一) 保险公司应转变经营理念, 丰富保险品种, 提高车险经营效率

车险费率市场化以后, 保险企业们将会意识到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加合理的保险产品将会是它们在市场立足的根本所在。这势必会导致车险市场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 诸多的保险企业将会从不同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 更加合理的调整保险条款, 比如说可以根据驾驶员具体情况、车辆存在的风险以及市场状况、车辆行驶各相关条件 (地域条件、车辆安全状况等) 来明确费率水平。也可以说是, 车险费率将会从原来的只考虑“从车”因素转向综合考虑“从车”、“从人”、“从地”以及“从用”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说, 在未来的车险市场中更加理性化、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针对性保险产品将会更加受到顾客的青睐, 客户也会因此得到选择更多产品的机会。而作为卖方的保险企业也未在竞争压力的面前开发出更有特色的服务方案, 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群体。

(二) 加强市场细分, 提高精算技术

保险公司要改变以往的保费数量扩张策略, 把市场做细做强。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细分市场, 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增强创新能力, 满足投保人多样化的保险需求。目前已有保险公司开始谋求细分市场。如针对二手车市场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保险。这类保险为附加保险, 主要保障二手车零部件自然损坏的风险, 而目前国内车损险只是保障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 对于零部件老化损坏不承担责任。同时, 要提升精算技术, 以精算技术为平台, 制定不同的费率。积累相关数据, 必要时通过行业协会协助实现各保险公司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 为科学计算费率提供参考依据。保险公司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精算能力, 才能够厘定合理的费率, 有效地管理风险。

(三) 积极拓宽当前车险销售渠道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后, 保险公司想要获得更多的客户, 势必要进行车险营销模式的变革, 积极开拓出更多、更有效的销售渠道。比如说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电话销售渠道等更多的直销方式。此外, 保险企业还应当像发展其它商业险种一样, 大力发展车险经纪业务, 这对于改变当前车险销售比较单一的经营模式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实际作用的。

(四) 充分利用监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

车险费率实施之后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对车险定价机制进行监督与指导, 保险企业可以根据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做出调整与创新, 从而更好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险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好行业协会这个信息平台, 以便于更全面、迅速的发现新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并迅速的做出调整与优化。

(五) 稳步进行, 不可操之过急

在试点初期, 推出品种不宜过多。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展开。同时, 加强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避免因为改革过快而出现市场风险。

(六) 针对中小保险公司应对费率市场化的建议

现有的车险保费被分为三个部分:风险保费、风险调节系数和费用率。除了符合条件的大公司可以独立制定风险保费和风险调节系数外, 大部分中小公司都会使用保监会颁布的风险保费和风险调节系数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一味通过降低费用率、降低保费来换取市场份额, 并不是明智的做法。而通过风险选择、承保优质客户、保持健康的准备金水平, 应该是中小保险公司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邱彬.论我国保险费率市场化[J].财经问题研究, 2003 (01) .

8.做鄂西北专业车险市场“排头兵” 篇八

“2011年6月,我受天平保险湖北分公司领导的托付,赴襄阳搞筹建,通过市场深入调研,结合天平保险创新经营理念、产品特色及先进企业化管理,经过反复斟酌与筛选,职场最终决定设在襄阳樊城解放路;在对职场装修进行严格把关的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入司,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叶正新介绍开业之前的准备工作。2010年襄阳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38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居第75位;2011年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4%;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7.1%。未来五年,襄阳济经总量要达到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这也为保险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襄阳良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的良好环境,是天平选择襄阳的重要原因。

叶正新之前有过近4年的部队服役经历。“部队生活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更锻炼了我‘服从、执着、拼搏、争先’的作风,部队积累的丰富的人脉关系,也是我在进入社会特别是保险这个行业作为一个保险经理人不能缺少的因素及資源,它使我在保险业攻克一个又一个业务难关,取得业绩。”面对这次和天平襄阳中支的共同起步,叶正新显得很有信心,“2012年针对天平独特的营销模式,设定目标是实现保费收入过千万,针对上述的保费目标,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加强渠道建设及提高队伍技能培训等,从理念出发,按规则行事,为天平保险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而不懈努力!”

“对以前从业经历要善于反思,要扬长避短”,对于自己之前10多年的保险从业经验,叶正新显得很谦虚,同时也准备好和天平襄阳中支一起来迎接一个更高的平台,“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天平创新的销售模式,将天平汽车保险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深化,通过增加汽车保险的附加价值服务,做到真正的专业,为企业尽早跻身襄阳市场财险业第二梯队,作出自己的努力!”这是叶正新对天平襄阳中支未来的展望,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9.车险市场发展分析 篇九

CONTENTS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1 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2 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4 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6 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7 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12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12 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13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13 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15 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16 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7 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18 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18 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19 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20 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21 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视。

据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的中药材扶持资金规模再次增加1000万元,扶持规模达到1.35亿元。这对众多的建有中药材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中药材GAP如“源之水本之末”,是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为GMP的实施提供了提供质量稳定的地道原料,保证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控,指标成分有清晰的表达,为GMP的过程提供准确的成分和含量指标,也进一步保障了GSP的实施。基于此,预计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热潮。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材GAP基地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据悉,已进入修订程序的2015年版《中国药典》也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控制,内蒙古等地区基药采购单中,中药注射剂占比一度大幅下降,浙江省则直接向中药注射剂说不。

一面是急速扩张的市场规模,一面是各大医院看似暧昧实则趋避的态度——中药注射剂2 正在面临尴尬的境遇。数据显示,目前中药注射剂近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明显高于整个药品市场增速。而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检测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超过10万例,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质疑。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它在继承传统中药疗效确切的基础上,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使药效发挥作用更快,从而拓展了中药的使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急危重症领域,具有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有人士预测,未来将有60%左右中药注射剂将逐步退市,不少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据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药企生产的药品数量高达16万余种,中药数量则接近6万种,而中药注射剂则不超过140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有50多个,仅有约150家药企从事中药注射剂生产。

不过,虽然中药注射剂种类不多,但已成为中药领域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剂型,整体市场规模为250亿-300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明显高于中成药15.78%和整个药品市场18.23%的收入增长速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和抗肿瘤类中成药市场中更是拔得头筹,其市场份额中居前10位的产品中共占7席。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质疑不仅存在于医疗行业,政府部门也开始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

随着中药国家标准的不断确立、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和质量评价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再评价工作的开展会使得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检验、使用和监测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中药3 注射剂的质量将得到有力保障。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它在继承传统中药疗效确切的基础上,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使药效发挥作用更快,从而拓展了中药的使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急危重症领域,具有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与我国传统中药相比,中药注射剂作为一个创新剂型,整个行业还处在幼年时期,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经是中药领域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剂型。1999-2006年,我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06年中药注射剂的“鱼腥草事件”导致行业整顿,行业发展遇到一定挫折,开始进入一个平稳低速增长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中药注射剂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2%,虽较之前30%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中成药15.78%和整个药品市场18.23%的收入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有303个企业具有134个中药注射剂品种1255个不同剂型规格的生产批文,其中常用品种50多个,2012年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大约在320亿左右。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014年)。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较上一年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应更为重视。

食药监总局提醒,临床医师须注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谨慎联合用药。基层医疗机构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规范合理用药。公众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向经诊医生报告,也可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中药注射剂是几千年来中药剂型的突破性创新,是业内公认的现代中医药发展方向之一,药品研发、生产、使用、监管相关部门应全力协作,制定合理、完善及渐进的产业政策,使中药注射剂逐步淘汰落后的品种,提高市场准入标准,鼓励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中药现代化,增强中药国际竞争力。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目前,很多国家制药炼药的原材料都来自我国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仅这两种物资每年的出口量就能达到20万吨,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具体详情,下文是小编整理的2015年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

中药材行业借助“一带一路” 拓展中药材海外市场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该说也是出口历史最长的。这个出口大概每年20万吨左右,超过10亿美元。基本上说,我们这些大宗的出口药材,当地基本上没有。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将带动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地区,这些地区对这个中药材还是非常欢迎的。这个也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规划,中医药也要配合发展,然后对药材的出口这一块有一定的促进作6 用,我们也正在做一些安排。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品走出去。

“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

在中药饮片出口全国前五强企业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无数条中药饮片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地忙碌着,经过工作人员分拣、打包等环节,一袋袋包装精美的中药饮片将远销到东南亚等国家。

出口量的加大,最直接的反馈就是经济效益的增加。作为以药业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安徽亳州,“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给这座著名药都的中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鲁文光介绍说:仅今年上半年,亳州药业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1.03亿美元,增幅高达40%。

“一带一路”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当前我国中药材还面临着物种资源衰竭,从业人员减少、市场供需不稳引发的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问题,此时扩大出口,我国出口中药材还主要以人工种植品种为主,届时药农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

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说,我们很多植物实际上可以用于药用的,也很好的中药材,我们没有发掘出来,我们将其发掘出来,如果作为补充,那么肯定可以治病救人。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

随着新版GMP认证的推进及大限的临近,业内认为医药行业尤其是中药饮片企业或将迎来重新洗牌的契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5日,共有64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其中中药饮片企业超过一半。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其立认为,尽管2015年是饮片企业新版GMP认证大限之年,目前仅20%企业通过认证,行业壁垒大大提升,但饮片行业仍不失为医药景气度最高的子行业,7 因为药品取消加成中药饮片25%的加成率不会取消,无须担心医保控费。

而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替代品,正处于黄金增长期。业内预测报告称,未来几年中药配方颗粒仍将保持30%左右增速。据了解,目前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企业仅有6家。

不过,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记者指出,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资质放开已争论多年,随着国家对现代中药发展的重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资质放开是一个趋势,将有更多的企业分羹这个市场,如佛慈制药(002644.SZ)等企业正在进行相关布局。

中药饮片加速洗牌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行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自2010年以来,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生产能力上,都达到有史以来的高值。

显示,中药饮片的产能从2010年332吨提升到2014年450吨,而年产量则从2010年的175吨上升到2014年的315吨。另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药饮片营收495.63亿元,同比增长15.72%,增幅高于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不过,从利润率角度来看,中药饮片的利润率只有7%,与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超过10%的利润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数据显示,中药饮片也一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如2014年国内中药饮片需求为300吨,产量则是315吨。

与此同时,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新版GMP认证的推进及大限的临近,中药饮片企业或将面临洗牌。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认证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要在2015年 8 12月31日前,必须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否则不得继续生产。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查询获悉,目前拥有GMP中药饮片认证范围的企业共有2203家,中药饮片药品生产企业共有1318家。另有广发证券数据称,目前仅有20%企业通过认证。

而在历次“飞行检查”(即事先不通知被检查企业而对其实施快速的现场检查,下称“飞检”)中,中药饮片企业也不容乐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2日,共有15个省64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其中有47家药企是中药饮片企业,占收证药企的74.6%。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的“飞检”项目中,重点目标是中药饮片和中药企业。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此前向媒体介绍,中药饮片GMP认证的检查项目共有111项,其中关键项目18项,生产操作规程及关键工艺,毒性药材的生产、保管和包装,中药饮片的炮制标准,生产用水的质量标准,中药饮片放行前的记录审核等均被列入关键项目。

而据了解,被收回GMP证书的原因,包括了中西药生产交替共线、编造虚假检验报告、中药材霉变、涉嫌生产假冒中药饮片、涉嫌贴牌生产中药饮片、涉嫌出借包材及生产场所等。部分情况严重的,均立案查处。

“我国中药饮片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主要是因为现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刚刚起步,产业升级也在加速进行,企业创新也在进一步实践中。”泰州一位中药饮片药企销售负责人向记者分析指出。

上述负责人指出,希望市场进行有序的优胜劣汰,洗牌是必然的趋势。“在中药饮片市场,非正规与正规中药材加工厂的竞争一直很激烈,甚至有时候会劣币驱逐良币。非正规的中药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中药饮片依靠低价充斥市场,使得正规企业生存受到威胁,甚至使整个中药饮片行业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渤海证券医药生物分析师王雯看来,上半年多部委联合发布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一直处于“小、散、乱”作坊式生产的饮片产业链均做了规范和要求,加之上半年多家饮片公司GMP证书被收回,未来行业的整合者有望获益市场份额的提升。

中药配方颗粒增长迅速

尽管中药饮片行业存在各种问题,但在广发证券分析师张其立看来,饮片行业仍是医药景气度最高的子行业,因为药品取消加成中药饮片25%的加成率不会取消,无须担心医保控费。而渤海证券医药生物分析师王雯认为,2015年底GMP强制认证即将到期,并购整合及政策淘汰将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其中中药细分市场中中药配方颗粒将是市场焦点。“一方面,市场空间有望打开,目前仅三甲中医院才能使用配方颗粒。若这一限制取消,需求端将被打开,市场空间广阔。”

中药配方颗粒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中药新型颗粒饮片”、“免煎饮片”等,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

据相关研究报告,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2.28亿增长到2013年的42亿,复合增长率高达51.6%。市场增速远超中药产业中的其他品类。相较中药饮片目前近千亿的市场规模,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尚小。

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替代品,正处于黄金增长期。业内预测报告称,未来几年中药配方颗粒仍将保持30%左右增速,到2016年市场整体规模有望突破110亿元,至2018年将快速增长到188亿元。

此前,除了部分地区部分医院外,中药配方颗粒属自费范畴,但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越来越多,纳入医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8月24日,浙江、陕西两省在同一天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布公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进行试点征求意见;陕西省则限制药品零售企业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经营销售权利。

征求意见显示,浙江省拟于今年9月1日以后对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是,中药配方颗粒报销范围将限制在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限省三级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支付品种、使用管理和作价差率按中药饮片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在中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王军看来,此次试点是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推广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目前,只有青岛和杭州等少数城市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了地方医保范围。在一些地区中,中药配方颗粒只作为中药饮片的一部分被列入本地医保,比如北京的一些高端医院。浙江是首个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独立药品,而不是其他相关产品的一部分来列入地方医保范围 10 的省份。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每日开销并不便宜,慢性病需要50-60元人民币,咳嗽需要10-15元人民币,相信浙江省此次试点将为中药配方颗粒创造更多销售推广机会,会有更多患者选用这类药品。”王军如是说。

药企争相布局中药配方颗粒

尽管中药颗粒增速较快,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亿,但是在中药饮片的规模中,占比仍只是个位数。这有其中的历史原因。

2001年7月,国家药监局颁发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但由于其存在生产工艺不统一、企业质量标准不一致、临床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一直以来,国家药监局对试点生产企业的资质从严管控,只批准6家企业试点生产,借此为基础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2013年6月26日,国家药监局发出《关于严格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等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严格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管理,在新的规则出台之前,各省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批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

目前,拥有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资质的只有6家企业,分别是江阴天江药业、红日药业(300026.SZ)旗下的子公司康仁堂、华润三九(000999.SZ)、广东一方、培力药业及四川新绿色药业。其中,天江药业拥有江苏天江及广东一方2个试点牌照。安徽济人药业、吉林力源药业仅获得省试点资格。

据上述企业负责人透露,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国际标准已经通过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的讨论,国内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而且近一两年有放开生产资质的预期。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间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近50%。即便如此,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中成药市场中的占比尚不足2%,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中药配方颗粒的技术门槛不高,且平均毛利率高达70%,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如此广阔的前景,随着放开资质的到来,其他企业肯定是不愿意错过。”史立臣分析称。

佛慈制药6月25日午间公告称,受让兰州化物所中药配方颗粒秘密技术。在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看来,佛慈制药抢占市场先机的布局,目前西北地区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仍是一片空白,市场发育相对薄弱,佛慈制药有望凭借地理优势率先攻占西北市场,进而辐射全国。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11 律责任!

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

2015年6月我国中药材及中成药CPI为102.80,同比增长0.00%,5月为102.30,同比下降0.97%,4月CPI为102.30,同比下降1.16%。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12 律责任!

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

2015年2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为992个,同比增长17.54,2014年12月为878个,同比增长13%,11月为877个,同比增长15.70%。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中药进出口数据:2015年5月中药饮品加工出口交货值达2.4亿

2015年4月,我国中药饮品加工出口交货值为2.2亿元,2015年5月,我国中药饮品加工出口交货值为2.4亿元,同比减少2.8%,环比增加2.9%,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2010-2013年中药及西药成交额统计2013年为1219.3亿元

2010-2013年中西药品类成交额统计 2013年为1219.3亿元

2010-2013年中药及西药成交额统计,2010年为502.41亿元,2011年为850.46亿元,2012年为880.07亿元,2013年为1219.3亿元。

成交额指该市场所有摊位的全年商品交易额之合计。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

2014年,我国共与173个国家和地区有中药贸易往来,亚洲稳居我国中药出口的榜首15 位置,占我国中药出口63.29%的份额,我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额达22.7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印度、印尼是主要目标市场,占对亚洲地区总出口额的近50%。香港继续蝉联中药出口冠军之位,出口额6.91亿美元,微跌1.73个百分点,占比为19.25%。

令人欣喜的是,日本市场开始复苏,2014年,我国对其出口额达5.28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6.33%,一改往年大幅下滑的态势。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46.30亿美元,同比增长9.79%,较2013年25.06%的同比增幅呈现较大落差。其中,出口35.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进口10.38亿美元,同比下滑3.84%,均低于往年同期增幅。

尽管各品类增速各不相同,但进出口额都保持了同比正增长,行业整体发展正向且稳定。2014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35.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其中,植物提取物表现甚是抢眼,同比增幅高达25.88%,出口额再创17.77亿美元新高,这主要是受传统市场回暖的影响,其中甜菊、桂油、芦丁和万寿菊提取物等优势品种功不可没,出口额均实现大16 幅增长,尤其是桂油提取物,出口额同比增幅近271.55%,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另外,芦丁提取物也表现不凡,出口额同比增幅接近50%。

保健品出口也表现不俗,出口额达2.7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8.90%,出口数量的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因素。中药材及饮片全年出口额为12.95亿美元,同比增长6.91%,比较平稳。

中成药是中药类产品中唯一出口同比下滑的品类,全年出口额为2.50亿美元,同比下滑6.25%。欧盟是中成药的重要市场,但2011年5月至今,中成药出口欧盟一直呈现低迷状态,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中成药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2014年,中药类产品进口10.38亿美元,同比下降3.84个百分点,较2013年同期23.25%的增幅差距悬殊,进口数量锐减是疲软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除中成药外,中药其他各大类产品进口量跌幅均在20%以上,中药材及饮片和保健品跌幅都近30%。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随其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中药饮片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中药现代化是以中药材栽培研究的现代化为基础。作为中药的源头部分的中药资源玄参科植物,特别是中药材生产,必须首先实现现代化,才能保证中药现代化的实现。

要把高质量绿色中药材的生产研究作为中医药发展与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首要工作,没有现代化的中药材栽培研究作支撑,就难以生产质量优良的中药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生产就无从谈起,中药现代化就成为无水之源。

中医药的产业化发展一直面临这中药材资源匮乏、中医人才短缺等问题,提高行业集中度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17 律责任!

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

中药材是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工信部、中医药局、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27日正式公布,成为我国首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

提出到2020年,使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在保障措施上,将把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支农政策支持范围。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

去年12月,益盛药业公告,公司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在广东省出现1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药注射液再次出现不良反应,令前期备受责难的中医药业雪上加霜。实际上,中医中药经过几十年的传播,在美国、德国等海外地区已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和应用,在国内反而被责难,原因可能就出在中药的发展方向上。

去年6月,国家食药监局网站通报,药品剂注射脉络宁会引发人体严重的不良反应。而2006年以来,鱼腥草、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多个中药注射剂发生致死不良事件。去年9月以来,北京的同仁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不再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在国内最大的医疗平台——丁香园上,有医生明确提示几个中药注射液风险高,不建议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急救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业内也有观点认为,中药注射剂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等三方面有明显长处。18 实际上,大多经典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价值不用怀疑,如青蒿素治疗疟疾、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中药注射液在研发和质量控制上存在问题。

有关机构统计,目前,独家中药注射液有76个。中药的成分复杂,至今,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复方中药制剂的成分更难搞清楚;同时,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注射剂常出现杂质残留、微粒过多过大的问题,从而使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但因为利润高,一些药企挤破头开发和推销中药注射液。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

一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企业“走出去”,一些企业也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天士力、同仁堂、片仔癀等企业纷纷布局。

“‘走出去’是企业都要做的事情。”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贺庆表示,作为传统中成药和大健康企业,国际化视野肯定也是未来要走的路。但是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付出的代价和所得并不匹配。

中药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很多困难。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在国际上还没有得到较好认可,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也遇到一些“瓶颈”。贺庆认为,一是法律上的“瓶颈”,二是国际上的一些标准和技术要求和国内不同,三是中医有些传统理论和文化与国外存在差异。企业“走出去”首先需要攻克上述“短板”。

企业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从中成药出口方面可窥见端倪,欧盟市场尤其是英国市场继续下滑。受欧盟植物药审批及其延续性条款(英国于2014年5月1日禁止在本国销售未经注册的传统药)的限制,2014年我国中成药出口欧盟市场1100余万美元,同比下降5.85%。

“单独的药品‘走出去’已经举步维艰。”于志斌认为,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是中医药“走出去”的好方法。“一带一路”也是秉持着服务贸易“走出去”的想法,以医带药,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而且,由于中药材行业相对比较传统,跨境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发展起来,未来肯定也是大趋势。

谈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曾公开表示,中19 医药服务贸易不仅出口中医药产品,提供中医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医药理论和医学知识,输出一种健康的养生理念、生活方式。中医药服务贸易是在打造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对于如何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业内专家建议,应该鼓励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并开展中医药技术推广、文化交流、科研合作。同时,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推广。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

首先、多家药企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入围中央财政资助项目,有望逐步缓解国内药企基地建设落后局面。依据完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我国按照“完善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使用扶持资金解决当前中药材生产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据悉,同仁堂、华润三九等38家上市公司的中药材生产项目入选2014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利用财政手段鼓励国内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国内中药材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为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好充足的供给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而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同仁堂仅有8个,数量上差距就十分悬殊。GAP是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定》,规定是按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进行研发、生产和管理。GAP基地的建设是我国中药行业完善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的源头。推进我国GAP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本土中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英国颁布传统草药制品限售法令,马来西亚拟对中药材征收消费税,中药出口壁垒重重。英国药物与保健品管理局颁布的传统草药制品限售法令于2014年5月1日实施。该法令规定,该国市场上的草药制品需要通过传统草药注册方案(THR),拥有其标志和认证号在可以继续销售。到目前为止鲜有中成药在英国注册成功的案例。另外,马来西亚拟对传统医药产品征收6%的消费税,而马来西亚是广东省中药材出口的一个常见的出口目标国,此举对于中药材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设了一道屏障。

三、农药残留事件引发国内药企的信任危机,“中药国际化”或将演变为“中药材国际20 化”。此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药中药:海外市场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报告》中称,在对美国、英国等七个国家产自中国的中药材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中发现其含有多种农药残留,我国九大中药品牌都有被发现问题。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据海关统计,2014年全年,广东省企业出口中药材及中式成药(以及简称“中药材”)1.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9%;价值10亿元人民币,增长11.5%;平均价格为每千克65.2元,上涨2.3%。其中,12月当月出口2161.3吨,剧增近2.2倍;价值1.1亿元人民币,增长1倍;平均价格为每千克52.8元,下跌35.8%。

一、12月单月广东省中药材出口量增价跌。2014年以来,广东省中药材出口量的震荡幅度较大,其中一季度和三季度的出口量处于全年较低水平,四季度出口量整体为全年最高,其中10月份出口量达到2377.3吨。12月当月,广东省企业出口中药材2161.3吨,同比剧增近2.2倍,环比增加27.9%;平均价格为每千克52.8元,同比下跌35.8%,环比下跌16.9%。平均价格在三季度呈现较高水平,并在7月份环比骤增87.3%,达到每千克108.1元,为全年最高值。二、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逾九成。2014年全年,广东省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中药材近1.5万吨,增加9.1%,占广东省同期出口中药材总量(下同)的95.8%;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出口中药材645.4吨,增加1.7%,占4.2%。

三、民营企业主导出口。2014年全年,广东省民营企业出口中药材逾1万吨,增加15.8%,占66.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中药材4119吨,减少7.4%,占26.8%;国有企业出口1091.1吨,增加23.5%,占7.1%。

四、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日本、东盟和马来西亚。2014年全年,广东省企业向香港出口中药材9522.73吨,增加17.3%,占62%;向日本出口中药材3402.6吨,减少2%,占22.2%;向东盟出口中药材928.5吨,减少30.8%,占6%;向马来西亚出口中药材358.5吨,减少17.2%,占2.3%。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整体一直在上涨过程中,但是每年并不是整体上涨,而是单味药价格在波动,有的中药材品种当年涨得多,比如今年连翘涨,而有的中药材当年跌得多,比如今年三七跌。

全国政协委员吴以岭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近1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迅猛,从2004年的960亿,到2010年达到3000多亿,到2013年已经达到6000多亿的规模,中医的就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中医总诊疗数达8.1亿人次。

但是,在中医药产业发展同时,中药材价格也快速走高,吴以岭列举出了相关价格数据,药通网中药材大盘价格指数2007到2014年,价格指数由2700点增长到6600点,增长两倍以上。按照公斤计算,常用的中药材如太子参从原来的200多元涨到500元左右,金银花从27元最涨到360元,近来维持在100元左右;板蓝根从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近期维持在10元左右。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魏震也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有很多因素,一方面作为农副产品,中药材产量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产量少、价格高;另一方面,价格还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比如物价、交通运输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上涨,药材价格也要因此受到影响。此外,也有中药商囤积药材的情形,比如太子参品种,就曾经被中间商炒作。如果遇到非典、甲流、流感等瘟疫原因,中药价格更会被推高,也就是多重因素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

吴以岭说,尽管近两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有所降低,但相比以往,有70%-80%常用的中药材的价格上涨超过2倍。原来治疗感冒咳嗽一副药2-3元,现在则需要20-30元,甚至50元,治大病上百、甚至二三百元一副药。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已经不再。

上一篇:会计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题一下一篇:团结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