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精选8篇)
1.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 篇一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胡锦涛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通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我们做了将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扫地、擦窗等。最后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我们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想想父母每天都要工作,辛苦挣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只要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负担,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比起父母来,我们幸福多了。或许赚钱这么辛苦,甚至比这样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觉得好愧疚。因此,我在心底暗暗的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让父母以我为骄傲。
从这次劳动中,我还明白了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一次劳动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所得到的和所收获的经验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珍藏一辈子的。
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2.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 篇二
①研究背景及目的。
现如今志愿服务已经越来越被各高校重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纷纷服务社会, 无私奉献, 投身于各种志愿活动中。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把学生志愿服务当成一项特色工作进行开展。以专业工作室学生为主的社会服务, 如真当快修志愿服务, 前沿传媒社会服务, 纺博会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为主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 迎新志愿服务, 献血志愿服务等都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些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是否能够满足志愿者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是否是志愿者们真正想要参加并觉得有意思的活动, 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从而能够创造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 号召更多的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中, 使学校的志愿服务更上一层楼。
②志愿服务动机的概念。
动机人基于某个目的从事相关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志愿服务动机就是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的根本目的。这种动机能够体现出志愿者的道德修养, 也决定其在志愿服务的所做出的行为表现。志愿者服务动机有利己也有利他动机, 不同的动机会使志愿者采取不同的行为表现。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分院青年志愿者,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收回194份。
1.2 研究工具
调查采用自编的问卷对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分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动机调查。采用匿名问卷调查, 问卷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填写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分析志愿服务个人目的及社会目的, 第三部分分析志愿服务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2 结果分析
2.1 志愿者服务的基本情况
2.1.1 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途径
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很多。表1显示, 通过学校组织志愿活动了解志愿服务的学生占调研总人数的60.7%, 可见学校在志愿服务运行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同时对学生了解志愿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志愿服务的关注程度如此之高, 是本次调研所获得的一个可喜的成果。除此之外, 根据表1所统计的数据还发现, 一部分学生是主动的、有意识地去关注志愿服务活动, 这表明学校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在不断提高。
2.1.2 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个人动机差异
由表2可知, 在参与问卷调研的学生中, 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个人服务意识”的占40.2%, 想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积累社会经验的占35.4%, 也有少数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仅仅是为了体验其中的乐趣或者为了获得补贴。
2.1.3 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收获
由图1所示的信息不难看出, 认为自己学有所成, 并且能够理智地处理事情的学生占总调研人数的24.3%, 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占20.4%, 觉得毫无收获的学生占20.8%。
2.1.4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自豪感
根据图2所示统计得知, 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感到自豪的学生占大多数。由此可见,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志愿服务意识, 并且都支持并且愿意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2.1.5 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对日后的影响
通过彪所示统计结果得知, 对参与志愿者活动有自豪感、满足感, 并且希望成为乐于助人的学生在所有受访者中占82.0%;也有16.3%的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并不觉得志愿服务活动是应该为之自豪的事;还有1.7%的学生认为自己即便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 但是也与之没有任何关系。从整体调研结果来看, 大多数接触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比较认同且支持志愿服务工作。 (表3)
2.2 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两者的对比
在表4所示的统计数据中, 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的学生占56.7%, 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会充分考虑志愿活动的利他性和利己性;基于社会目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占32.0%。由此可见, 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各类动机中, 社会目的为主, 个人目的为辅。可以通过表5所示的统计数据来验证这一结论。
由表5得知, 在所有受访者中, 同时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占受访人总数的67.4%, 有28.6%的学生只考虑其中之一。在这28.6%的学生中, 考虑社会目的占16.7%, 而考虑个人目的仅占11.1%。因此说,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目的为主, 个人目的为辅。
2.3 志愿者的动机与志愿活动中的行为的关系
由表6可知, 有88.8%的大学生认为积极的志愿服务会产生积极的行为, 即表明在志愿服务中如果怀着一种良好的心态———服务者的心态, 那么相应的服务行为也会表现出相同程度的积极性。
3 结果讨论
3.1 志愿者服务动机分析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本文将针对志愿者服务四个动机, 即利他动机、自我提升、获得成就、认同动机展开分析。
3.1.1 利他动机
利他动机是指志愿者在没有任何报酬或名利的前提下, 单纯的为了服务社会而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出于利他动机的志愿者充满了使命感, 就是单纯地为了完成社会责任, 体现人生价值而参与志愿活动。志愿者精神是以服务、团结的理想为核心, 乐于奉献, 团队成员彼此照看, 友爱互助, 共同完成社会使命。对于像社区志愿服务、献血志愿服务、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迎新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来说, 需要很多具有利他动机的志愿者的参与。
3.1.2 自我提升动机
大学生在成长阶段, 不仅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还应该锻炼技能, 提高对专业理论的运用能力, 唯有如此, 才可以全面发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恰恰是锻炼社会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从事志愿服务, 可以了解更多为人处事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的财富无法通过专业课习得, 只能通过躬身实践和慢慢积累才可成形, 而志愿服务活动就为实现这些目标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使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积累实践技能, 锻炼人际沟通能力, 这些财富将成为他们在社会环境尤其是职场生活中得以立足的重要筹码。
3.1.3 认同动机
在社会环境中, 认同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和文化”, 要求人们积极友善地与他人相处。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能够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 并学习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沟通。而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将五湖四海的人聚到一起, 这些人有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活动中可以交换各自的人生经历, 使彼此都增长见识。大学生处在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型阶段, 面对一些事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 需要他人来倾听或帮助解答。在志愿服务活动中, 通过与人交流, 许多困惑都能迎刃而解, 避免走入极端。而那些自己平时接触不到的文化、观点, 亦或是奇闻轶事, 都是他们想要了解的。他们需要与人沟通, 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 志愿服务活动使许多不同的人为了同一个社会目的汇聚成一个团队, 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窗口, 使其对社会增进了解。因此说, 交往的需要是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主要动机。
3.1.4 获得成就动机
在志愿者活动中, 大学生以己之力服务他人, 自己因为奉献而快乐, 社会因为他们的付出而变得更加和谐。在活动过程中, 他们的无私奉献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因此获得成就感, 所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 但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以及他对整个社会的关注程度。这是许多志愿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因。
3.2 绍职院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现代教育体制下, 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他们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比较多, 有很多机会参与其中。最近几年, 大学生志愿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这说明这一代的大学生学生普遍具有奉献精神, 他们非常关注社会、国家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这是社会发展至此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可喜的成果。对于大学生来说,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不仅能为大学生活增加乐趣, 还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避免一些个人问题, 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虽然志愿者服务队伍总体情况是良好的, 但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里, 有的大学生表现不是特别积极, 参加活动的时间很短, 有64%的大学生只做过一天的服务工作, 仅有15%的学生坚持到了15天以上。这不禁令人费解, 许多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志愿服务意识, 但实际行动不积极, 究竟为什么志愿服务的时间如此之短?为此, 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出三点原因:
一是志愿服务活动和学习时间存在冲突, 学生以学习为天职, 当二者发生冲突, 作为学生选择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二是志愿活动的任务太繁重了, 在经历过一次后就不想再去了;三是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身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当大学生发现志愿服务活动似乎不能为他们带来一些改变, 或者不能学得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往往会对此失去参与的兴趣。
为了确保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下去,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 高校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譬如根据大学生的课程安排, 尽量在休息日安排志愿服务活动, 新增志愿服务项目, 发展更多志愿者, 降低人均任务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适当降低志愿者准入门槛;采取精神激励法,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教育和激励, 使其保持工作热情, 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充分体现出活动的价值。
3.3 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现
调研显示,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 并且因为成为志愿者而感到光荣。在参与活动时, 都以严格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表现, 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非常愿意改进。他们希望将绵薄之力贡献给社会,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并且在其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他们也坚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这个积极向上的志愿服务团队必将影响更多的青年参与其中, 为公益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另外, 大学生经常关注志愿者服务活动, 并希望自己可以参加志愿活动,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始有所增强。同时学校是大学生的校园, 因此学校的志愿宣传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为同学提供良好的渠道。例如, 讲座的形式、三下乡活动月、宣传标语等等。
4 结束语
经过这次针对大学生的调查, 可以得知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是具有一定利他和利己成分。通过调查, 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希望能引起相关单位的积极重视。
另外通过本次调研可以了解到当时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的看法以及其表现, 志愿服务是本着服务社会、成长自我的目的去参与志愿活动。大学生是社会的新势力, 是社会的主力军, 要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更需要摆正自己的态度, 衡量好利己和利他的动机, 以回报社会。
摘要:此次调查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分院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参加志愿活动动机中的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为主要考察点, 对众多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以服务社会、自我提升、获得成就、获得认同为主的动机因素在志愿者的出发点上占有极大地比例, 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绝大多数的学生申请加入志愿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应当从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出发, 创造有力的条件, 创造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有意义的服务项目, 号召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动机,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许晓辉, 黄恒学.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求知导刊, 2015 (08) .
[2]吴敏洁, 赵宏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 2014 (06) .
3.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教育;实效性;三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关注就业形势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在校锻炼自身能力、迅速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长足发展,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大学生教学实践和军事训练、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调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挂职锻炼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其中,大学生教学实践和军事训练主要具有增强体质,培养集体意识,培养吃苦耐劳和坚强意志的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锻炼科研能力;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假期时间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一些,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也逐渐显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部分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解仅局限在暑期的“三下乡”服务上,对于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所付出的财力也基本集中在重点的“服务队”,对于学生自己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支持力度不足,经费支持更加有限。同时,有些高校没有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课程大纲中。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和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考核时,也没有与学生评定奖学金和各种奖项的评定相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薄弱。据笔者了解,一些校级的学生社团每次搞社会实践都是发动全社团成员一起找关系,最后看谁能联系到就到哪个单位,然后根据情况确定社会实践的形式和事宜。结果往往有时在单位确定之后,多数学生都已经放假了,只好把留在学校的一部分同学拉上参加,草草参加一下了事。这种情况使得社会实践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临时性。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一部分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少、类型单一和管理运作不规范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3.社会实践缺乏长效机制,活动不够持久。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影响社会实践建立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因素。很多学校对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资金都很少,更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在组织实践活动之前再向有关部门临时申请经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院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社会实践的随意性也影响了长效机制的形成。一些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每年都一个样,但是每年换地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较为严重。
4.社会实践项目化程度不足。目前,部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大多形式单一。以每年最重要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例,很多学生是抱着走走看看,随便做个调查写个报告了事的心态,不仅对于社会实践开展的单位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实践单位造成了负担。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通过社区教育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社区教育发轫于西方社会,崛起于欧洲。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目前其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现象。社区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全员、全程、全方位。随着社区教育的逐步发展,我国社区教育主要是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包括青少年)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的社区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的社区教育工作,自1988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对社区教育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帮助。社区教育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同时社区教育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
1.社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基地。社区是城市构成的最小单位。目前高校基本位于城市之内,在形成自己小社区的同时也属于城市的行政社区之内。大学生也是城市社区的一分子,在社区中大学生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是城市的缩影,大学生深入社区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和体验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开展调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社区建设发展等。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开展的形式丰富多彩,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其中。大学生可以联合社团以及其他形式的组织为社区教育出谋划策,或通过表演节目等形式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无疑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天然基地。
2.社区可吸纳大学生人力资源。社区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较为匮乏。虽然有些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如北京、上海等地,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社区对于社区教育的需要。据调查,目前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且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占较大比重。特别是最基层的居委会,其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几乎全部是由离退休的志愿者组成。从结构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只队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同时,离退休人员在业务知识、能力方面虽然比较有经验,但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其所教授的技能是比较有限的,加之离退休人员的精力有限,这些根本不可能满足居民对于不同学习内容的需求。
3.社区教育多样化的需求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建设。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特点决定了社区社会实践开展的多样化,这些形式主要包括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学习周”等活动,为广大市民普及科普、法律、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还有通过学习沙龙、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形式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一些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老红军作报告等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颇有成效。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社区服务为出发点,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可让社区教育可得到长足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及文化教育得以普及,而且大学生也能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洗礼,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此外,最为关键的是,社会实践找到了一个长期有效开展的平台,可以大大增加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成为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石婷,谢晓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J].教育学研究,2009,(29):115.
[2]盛洁.从社会实践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43.
[3]李月修,李晓丽,等.首都大学生应成为社区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J].教育与职业,2009,(1):177.
[4]任炜堂,叶益珍.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3-4.
[5]陈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J].高校德育30年,2009,(2):20-21.
4.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报告 篇四
一、社区基本概况
申新社区成立于2003年3月15日。社区内有幼儿园、小学各一个,大型商场3个、中型商场11个;有省市区各级单位34个,个体工商户600余家,居民院落23个,常住户居民5110人。社区工作人员共计19人,工作地点是宗关街13号。
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的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由最直接的联系,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其职责包括:
1.管理职责:在街道办事处和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治安、文化等各项管理,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委员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2.服务职责:组织社区成员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和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性服务;开展以劳动就业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事务性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救助服务。
3.教育职责: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社区的文明创建水平。
4.监督职责: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区组织履行其职责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并将监督意见及时向街道有关部门或上级投诉部门反馈。
二、实习日志:
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7月5日正式开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队社会实践的热情,刚到社区,我们就马上开始了我们的实践历程,第一天我们就看望了社区的一对留守老人,搬运救灾物资,第二天带领小朋友参观科技馆。这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尽力去做好,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实践经验。
1.看望留守老人:
8月19日,即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望了一对留守老夫妇。由于儿女都不在身边,再加之常年生病,老人的生活十分的不便。我们到来后,老夫妇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看到老人的不便,我们开始给老人家打扫起房屋。忙完以后,我们便和老夫妇亲切的聊了起来。我们聊得很投机,老爷爷说到兴起,给我们讲述了他艰苦奋斗,踏踏实实工作的一生。在说到我们的大学生活时,老人家给我们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和忠告,使得我们受益匪浅。在我们离开始,老人家还送我们到门口。看到老人家费力的行走,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回来看望这对老夫妇。因为我们知道老人家最怕孤独,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我认为,关爱老人不一定需要金钱,的是一种心灵的给予,这是一种最默契、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亲情无形的纽扣,是一种唇齿相依的温暖,是人类伟大的语言。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晚年,我们应该让老人快乐、健康、毫无后顾之忧地走完他们人生最后的旅程。这样,我们的内心都散发出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彼此。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风采。还有,我们得知留守老人的生活十分困难,我们还了解到在社区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留守老人,他们的生活也十分困难,这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见闻,了解到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体会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辛。
2.带领社区小朋友参观省科技馆:
为了增长小朋友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我们组织了此次活动。活动前,统计小朋友人数,和科技馆联系,确定活动时间。8月20日,我们统一通知了活动时间,决定20日早上9点钟在社区办公地点出发。8月20日一早,我们准时于9点钟从社区办公地点出发到省科技馆。到后,我们先是集体留影,然后一位工作人员带三名小朋友参观科技馆。我一边带小朋友参观,一边给他们讲解各种科学现象和知识。还让他们亲手体验,亲自做科学实验。我带的是三个小朋友都很小,有两个小朋友还很顽皮,所以很难管理。这极大考验了我的耐心,我必须耐心的给他们讲解。有时,小朋友根本就不听话,到处乱跑,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留神,避免小朋友走丢了。但是,最后还是出了点小意外,一名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没有到科技馆门口和大家会合,而是还在科技馆内玩耍。我们和馆内工作人员联系后,通过广播寻找这位小朋友,后来,小朋友在听到广播后,立即赶到了科技馆门口。之后,我们又把小朋友送回社区办公室,他们的家长在社区接他们。这样,我们圆满完成了此次活动。
通过该次活动锻炼了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该活动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在科技馆领略了许多最新科技后,我们也收获不少。
3.献爱心,送温暖: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惊动了全国,牵挂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为了帮灾区人民进一步进行灾后重建,我们向社区居民发出了“献爱心,送温暖”的呼吁。我们在社区积极宣传后,社区居民积极响应了我们的呼吁。大家有钱捐钱,有物捐物。到捐助结束时,我们收到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大量的救灾物资使得我们的搬运十分困难(居民区和社区办公地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用了半天时间把救灾物资整理打包,又用了半天时间运送。后来,救灾物资全部到位。由红十字会统一送往灾区。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爱心。在这次活动中,我用自己双手也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微薄之力。
三.实习心得: 1.感受基层工作:
通过这次大学生党员进社区服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使我对社区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肤浅上升到深刻的理解社区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社区的工作很多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在社区工作使我感触很深的是: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们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很温馨,社区的管理者也很辛苦。并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么轻松,在社区工作期间,他们很诙谐幽默,经常让我们感觉他们也是充满了激情,而事实也的确这样。
在社会实践这段时间内,我们和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处理日常工作的耐心深深的感染了我。因为基层工作多如牛毛,繁琐之至。社区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加班。即使只有微薄的工资,但是他们仍然开心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看到他们热心的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我打心里佩服他们。有时,社区工作也很棘手,比如处理居民纠纷等等。但是他们毫无怨言,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同时,在社区工作,大家必须按照原则办事,说一不二。否则,就会乱套。
2.个人收获:
5.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 篇五
一、实践目的:
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身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体会到要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过程:
1、20XX年1月29日:
今天是第一天。
我早早就来到了大利家超市这个我开始4天社区服务生涯的地方。
早上9—10点的人特别多,大都是来买菜的。看着忙忙碌碌的人们,我却无法帮上忙初来乍到,很多东西我还不熟悉,比如物品的价格,摆放的位置等。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直到一位姐姐拍了一下仍处于呆愣的状态的我。她告诉我应该站在门口充当迎宾,另外负责将丢置在外的购物篮整理并搬至里面。
就这样,我听从那位姐姐的话在门口充当迎宾,并且在顾客用完购物篮时将其整理收集一摞至一定程度时,搬运到里面供新顾客使用。
一天就在迎与送、往与返之间结束了。看着那些顾客满意而归,我心中是欢喜的。
2、20XX年1月30日:
第二天。
还是昨天的工作。没有了初来时的生涩,我对于这份“劳动服务”已有些顺手了。
本来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了一天,孰料却发生了一点小状况:
一位阿姨在结算时才发现自己买的蔬菜竟忘记称量了无价码条。收银的阿姨叫我拿着到里面称一下,贴上价码条再拿出来。我一听立马拿着菜就往里冲,可到了里面又犯了难:我可不知怎么用那玩意,而其他人呢,我一看唉,都忙着呢!这可怎么办才好?正在我琢磨之时,有一位阿姨解了我的难题。她说看我在那干站着,手里拿着把菜,也不知道干啥呢。最后,还是她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事给办好了。我一想外面的客人还等着呢,赶紧说了声谢谢,往外冲总算还不是很迟。
后来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几次,好在我也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应付过去了。
这一天总算“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3、20XX年1月31日:
第三天。
今天我被调到了里面,负责鸡蛋这一块。还真别说,这鸡蛋也不简单,还分普通鸡蛋、草鸡蛋和土鸡蛋这三种,而且这鸡蛋也属于要称重的品种。好在昨天看了那么多次标准版示范,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是需要码号的,像普通鸡蛋是488,草鸡蛋是588,土鸡蛋则是793。
在所有准备条件均已具备的条件下我开始了我的一天。这一天里,我就是在不断重复为顾客撑袋子装鸡蛋称鸡蛋贴价码条这样一个流程。有时碰上麻烦一些的顾客,一盘只挑一俩个,我就必须在旁边替他搬拣,以免顾客不规范的手法将鸡蛋打碎。偶尔呢,我还需要为顾客挑拣鸡蛋。
一天下来,慢慢的,我已经可以熟练地挑拣鸡蛋和称量鸡蛋。这也算是这一天的收获吧!
这一天过得很快乐。
4、20XX年2月1日: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我前几天利用闲暇时间观察物品的价格和位置,今天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我今天的任务是为顾客“导航”。
几天的相处下。我已经可以很自在的服务了,恢复平时的伶俐。将一位位顾客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相关信息供其参考。我想,这不仅锻炼了我的社会交际能力,还锻炼了我的口才。
想到今天是最后一天,想到这几天的收获,想到这段时间叔叔阿姨和姐姐对我的照顾,我很感激亦很感动。
这一天,我与他们告别,结束了我这四天的社区服务生涯。
三、实践感想: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虽然只是短短的4天,但我却感触良多。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6.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报告 篇六
在走访下一户居民家的路上,xx姐姐告诉我作为社区干部一定要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就是要知道社区居民每个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每个家庭经济状况、每个家庭成员政治表现、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清楚社区就业情况清、社区重点人口情况清、社区流动人口情况清、社区贫困群体情况清;掌握社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宗教活动情况、掌握居民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类积极分子情况。
三天的走访结束后,xx书记就安排我协助xx姐姐开展日常工作,杨姐姐在社区负责的是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日常工作看是平凡,却很繁忙,汇总材料、上报报表、接待居民群众来访,调解居民间的邻里纠纷、登记流动人员等,不知不觉一天天就过去了。
繁忙的工作虽然很辛苦、很劳累,也使我收获到了工作上的成就感和工作中的乐趣,每当帮居民办完一件事情,诚心对你说谢谢的时候,我就感到很满足,许多事情是我们份内的事,我们有义务完成它,可居民群众却感到是你在帮助她,她们都会诚心诚意地对你说一番感谢的话,多么朴实的居民啊。
通过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和许多同事打交道。从前我不爱搭理不熟的人,现在我强烈地感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多么重要,它有利于你工作顺畅,毕竟在社会工作,团队协作非常重要,有些工作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不会与人打交道就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就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通过社会实践,我学会了不断努力,适时虚心请教他人,不断提高自己。从前我不爱请教他人,可现在我明白自以为是不会进步。同时,我也深感我们也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勤于钻研,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
通过社会实践,使我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为日后真正走进社会奠定基石。我现在理解了学院为什么一直强调加强我们社会实践能力。在那里,我学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社会实践知识,体会到了工作的一些难处,学会了如何处世,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清楚了自身的不足更明确了自己以后要怎样努力去完善自己,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而奠定基础,社会实践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轻松松的,其实工作中不一定有太多地方用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们要耐心、细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工作,只有基本工作做的够好,才能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赖,才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才华。
更多热门的社会实践报告分享:
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7.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 篇七
一、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 实践教育是学生党员加强党性意识和提高党性修养的有效举措
学生党员作为一个具有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的人, 要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不仅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 还要时刻保持党性意识, 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保持较高的服务意识。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给学生党员提供了参与活动的平台, 同时也提出了对党员更高的要求。它是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重要手段, 可以促使学生党员自觉加强党性意识, 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二) 实践教育是学生党员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实践活动的选择注重学生党员服务性的发挥, 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学生党员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服务意识和实践水平。实践活动使很多党员养成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自觉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习惯, 在校园生活中, 带动同学, 服务同学。
(三) 实践教育是学生党员深入群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形式
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党员深入社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同时, 群众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党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 有利于党群的良好沟通联系。在校园活动中, 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党员参与实践活动面临的困境
(一) 社会实践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特长
目前, 在学生党员实践活动中, 志愿服务性质的活动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可替代性比较强的活动难以给学生党员提供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 难以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 从而出现学生对活动热情不高, 活动开展有效性不强等现象。
(二) 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单一
虽然, 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活动较以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 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仍然有待丰富。如很多学生党支部都与社区取得实践联系, 但是在活动形式上停留在志愿服务、简单开展调研活动的比较多, 真正从社区需求出发, 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少。
(三) 社会实践欠连贯性和深入性
整体来看, 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是比较强的, 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区都会看到学生党员服务的身影。但是, 由于缺乏长期规划, 一些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长久合作的实践基地, 每个活动相互独立;活动存在着很强的阶段性特点, 仅仅是在遇到重大的时间节点时才风风火火地开展一次;活动的形式上更多停留在简单的打扫卫生、发放宣传单等表面层次。
三、创新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形式
如何提高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党员入党后教育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高校应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 搭建借助新媒体的实践平台
借助新媒体信息量大、快捷等优势, 主动占领学生党建工作新阵地, 在上级党组织与学生团体之间建立一条新的沟通渠道,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平台应用方面, 首先, 可以开设网上党校设立教育板块进行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理论培训;设立党的理论版块, 提供有关党建工作的知识讲解、事例展示等。其次, 开通党员微信平台, 通过微信方便快捷地推送理论知识。通过让党员加入相应年级、班级朋友圈, 让同学们针对入党、学习、就业等各种问题互相讨论和交流。
(二) 成立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基地
高校应加强学生党支部与企业、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广泛联系, 通过与他们建立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 为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 可以创新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 实现党员教育由课堂型向实践型的转变。通过与各种基层单位的联合, 让学生党员深入到基层当中, 深入到群众当中, 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 提高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并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联系所学的理论进行思考, 加深对党的先进思想的理解。
(三) 结成服务学生的互助帮扶分队
开展好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党支部实践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应采取多帮扶措施, 实现党员与普通学生的一对一沟通。首先, 党员亮明身份, 接受监督, 在学生党员宿舍悬挂“党员宿舍”标牌。其次, 在宿舍楼成立学生党员工作站, 推进示范工作规范化、经常化的同时, 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党员力量。再次, 采取党支部与团支部、党员宿舍与低年级学生宿舍、党员与普通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等多形式对接活动。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 帮助学生党员以自身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篇八
大学生社会实践案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社会精英逐渐成为广大劳动团体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劳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辅导员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系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电子信息系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因此,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科学合理的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是亟待大学解决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状态,大学生对劳动、金钱、劳动力、责任、奉献等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劳动的了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个体劳动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劳动参与机会,让他们深入到广大劳动者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组织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1)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也会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书。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也受邀前去宣读倡议,吸引社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给我们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向社会,把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纳入他们的视野。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參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才能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此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法制规范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劳动不只是获取金钱和个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社会服务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了作为一个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世浩,张海清,谢明凤.论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3]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3).
[4]邱淑岩,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02).
[5]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11).
[6]王开东.教育是什么[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05).
【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总结报告06-23
借鉴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11-28
大学生做饭店服务员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0-02
大学生社区实践个人总结12-02
大学生社区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09-24
大学生暑期法院实践报告06-17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06-24
大学生假期实习实践报告12-15
大学寒假实践报告11-13
大学生饭店社会实践报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