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学资料(共9篇)
1.企业领导学资料 篇一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二
一、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他们分别是: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
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
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1)命令;(2)合理授权。
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
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领导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领导系统与环境的协调,领导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活动中不同功能、目标、利益的协调,等等。
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并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营造,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
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二、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
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
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
三、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1、民本思想:即以民为邦本,正确看待民众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者与民众、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儒家的“君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论”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民本思想包括的内容主要有:(1)信民。要求执政者信任民众,更要取信于民;(2)富民。民众既然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使民众富裕起来就是执政者的主要职责;(3)教民。儒家认为,有无教化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准,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希望通过良好的教化改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并赢得民心。
2、谋断分离的思想。我国古代有关谋的思想与实践,及谋、断分离的意识是对管理思想和领导思想的一大贡献。其主要内容包括:(1)重视谋的作用;(2)重视纳谏;(3)提倡民谋。
3、人本思想。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的人本思想包括一系列用人的原理、原则和方式,主要表现为:(1)提倡为政在人;(2)重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别国模式,走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的贡献有:(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五、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指的是什么?
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六、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什么?
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是:
1、从研究领导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2、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总的来看,研究领导者的时间长,学者多,成果多,影响大;对领导活动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是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
七、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
2、企业领导领域。这一领域的领导理论可谓声势浩大,成果繁多,影响也更为广泛。西方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
3、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八、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哪几个发展阶段?
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四个发展阶段: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九、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它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十、什么是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执
行性为主要特点。其职责包括:推行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决策,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劳动人事等。
十一、什么是内隐领导理论?
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内容,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Sternberg,1985)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十二、什么是柔性领导和柔性领导理论?
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领导者推动的。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
2.企业领导学资料 篇二
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关键在领导。凡是企业有优质的领导群或最高领导人, 这个企业或集团的经营绩效就会表现卓越亮丽;反之, 亦然。台塑企业在已故王永庆董事长时代发光发热、台积电在张忠谋董事长领导下亦历久不衰;另外, 统一超商的徐重仁总经理也将零售流通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其他还有远东集团、统一企业集团、宏达电 (HTC) 手机公司、鸿海集团、康师傅食品饮料公司等都因为有优秀的最高领导者及其经营团队, 然后才能有可观与出色的经营成果。
就实务而言, 领导其实可以再分为大领导与小领导两个层面。就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执行长等高级领导, 可视为大领导, 因为他们的领导攸关整个集团、整个公司的未来兴衰与版图扩张;而部门经理、厂务主管、门市店长则可视为小领导, 因为他们的领导, 只要做好眼前与当下较小范围的事情及目标的达成即可。
本书内容完整, 涵盖领导力的全部, 领导力不是一句口号或简单内容, 它具有一套周全完整的内涵支撑。本书是台湾地区第一本“领导学”的图解专业书籍, 以一单元一概念的表达方式, 通过图表对照精简彰显出领导学全面知识, 有助阅读者一目了然并达成快速简易学习的效果。本书适合服务业、制造业、科技业等公司各级经理人与领导干部自我学习与充实之用, 也可作为大学选修课的参考用书。
3.日本苗学研究文献资料史略 篇三
关键词:苗学研究;日本苗学;研究文献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4)03-0103-06
一、从百年来日本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脉络看日本苗学研究
苗族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活产业形态、迁徙分布、与近代世界局势之间的密切联系等特点,持续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在不同国别的学术传统中,研究者因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对苗族进行多方位研究。其中日本苗学研究,可以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问题视角及自成体系的学术传承脉络,值得特别论述。
石朝江、杨国昌等学者对海外苗学进行文献综述中提到部分日本学者;石茂明主要涉及日本对跨国苗族的研究;日本学者曾士才做过“日本学者关于苗族及中国西南民族的研究概况”的演讲;崔莲在其4篇文章中对日本近百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其中涉及对西南地区及苗族的研究。学界尚缺乏对日本苗学研究的专门梳理。要厘清日本苗学的脉络,必须将其放在日本整体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中进行了解。一般而言,将日本民族学研究分为二战前、二战后两个阶段是常见的做法。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也是重要节点,能否进入田野及是否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做研究,将学者分为了上下两代。
因此,本文将日本苗学研究分为3个阶段:“战前”“战后”及“80年代以来”进行叙述。这种分期法强调3个段落各自的特点,但本文希望对日本苗学不同于中国或其他国家苗学研究的独到之处有所把握。
二、战前日本苗学研究:先行者鸟居龙藏与日本民族文化源流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一些译介作品、间接民族志外,日本对苗族的研究可谓只有乌居龙藏一枝独秀,他是日本第一个亲自深入中国西南部进行详实考察的人。在此之后,他基于自己的民族考察而提出的关于日本民族主要构成成分的思考,也为后世学者开启先河。可以说,他在这两个方面都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
1870年,鸟居龙藏生于日本德岛,在东京大学从事当时属于新兴学科的人类学研究,1902年7月30日-1903年3月13日深入中国南部进行7个多月的考察,对湖南、贵州、云南的苗族、彝族、布依族、藏族等进行调查记录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1907年鸟居在日本出版了《苗族调查报告》,以之前的田野材料为基础,介绍苗族体质及苗族的分布、语言、服饰、饮食、住房、芦笙、铜鼓等。1924-1925年,鸟居连续出版了《日本周围民族的原始宗教:神话、宗教的人种学研究》《从人类学看南中国》《有史以前的日本》《从人类学看我国古代文化》等专著,从中可见他的苗族调查与他对日本民族整体思考之间的联系。《有史以前的日本》中,鸟居基于他对中国满蒙地区、西伯利亚东部、中国台湾、中国西南等地的实地调查,把日本民族的主要构成成分分为:北方固有日本人、埃努族、印度尼西亚族、印度支那族。其中印度支那族的主要文化要素有:铜鼓、大米、麻草鞋、草履、木履、横穴墓、干栏式居屋、倭人纹身、神话传说、蜡染、芦笙等等,这些原本居住在华南、东南亚大陆的包括苗族等少数民族,把这些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民族学贡献极大的学者冈正雄以对日本民族起源的探讨著称,他的论述与鸟居有一脉相承之处,“以一种独特的观点把日本看成是一种文化和地理区域的一部分,并把注意力放在日本文化的某些方面”。而日本民族起源问题在战后一度成为影响极大的显学。乌居龙藏的著作众多。在中国,《苗族调查报告》在1936年便有中文翻译,2009年再版;2000出版过鸟居的贵州调查照片集。在日本,1975-1977年朝日新闻社出版了《鸟居龙藏全集》12卷及别卷,收录他所有作品约1000万字,日本学界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各卷写了题解。
鸟居龙藏对苗族的研究偏重于记述体质特征、语言、物质文化等,对于社会生活方面谈到不多,在后期他将其放在与日本民族相关的思考中,在宏观意识下发掘其与日本文化的可比性,鸟居龙藏的论述已经定下了此后日本苗学的基调。
三、战后日本苗学研究:宏观体系“照叶树林文化论”、东南亚考察、神话研究
二战后,追溯探讨日本民族起源成为一股热潮。冈正雄、石田英一郎、江上波夫、八幡一郎在1949年以座谈会的形式探讨“日本民族、文化源流和国家的形成”,1958年以《日本民族的起源》为题由平凡社出版单行本,在社会上形成热烈讨论。许多学者都谈到与日本文化、传说、风俗习惯、各种宗教仪式等有着密切关联的华南民族文化。
1.照叶树林文化论
稍迟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其实也可视作同一脉络下的宏观体系。这一理论由栽培植物学家中尾佐助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照叶树林”是以榆树为代表的阔叶常绿树,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中国长江以南、台湾北部、日本西部、韩国南部。这些地区除了植物分布特征以外,各民族的生产活动、习俗传统也有诸多可比较之处。照叶树林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漆、大豆发酵食品、茶、对糯性大的食物之偏好等。日本学者对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北部的农业类型(刀耕火种及水稻种植等)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水稻栽培在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构成日本弥生时代(2-5世纪)生活文化的基础。这个理论影响很大,“照叶树林文化”概念在学者的讨论中被广泛接受。在这一宏观理论的影响下,日本学者对中国西南部的苗族等少数民族一直十分关注。但是,客观条件造成日本学者在这一时期内无法进入中国境内苗族地区进行真正的实地调查,因此,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苗学研究有两个特征:一是对中国境外东南亚苗族的研究;二是通过文献对苗族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
nlc202309051135
2.东南亚苗族研究
1957年,日本学者开始组织调查团前去东南亚进行民族学研究,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团由日本民族学会组织。成员包括神话学家松元信广、地理学家岩田庆治、社会人类学家绫部恒雄。1959年他们在《民族学研究》上刊载关于老挝和泰国北部实地调查的报告《东南亚国家种稻民族文化综合研究》,后来于1965年成书出版。另一名重要学者白鸟芳郎从史学角度对苗族进行研究。白鸟芳郎1918年出生于一个东洋史学者世家。他继承家学,而后又另辟蹊径研究民族史,以“结合东洋史学和民族学”“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1967年,白鸟芳郎开始到泰国北部山地研究瑶族和苗族,1969-1974年又曾三度去泰国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共有缩微胶片2万多卷,并发表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多处涉及苗族。白鸟芳郎的目的“主要是想用泰国山区各民族的实况,对其30多年来关于华南各民族所作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他曾自言:“照目前的情况,很不容易亲身进到那里(中国),因而对作为这一地区的民族和文化之延长的东南亚,特别是泰国西北部的民族进行调查研究很为重要……在泰国西北山地居住的瑶、苗、阿卡、傈傈都是在中国文献中不断出现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因而到这里进行调查,意义很是重大,趣味极为浓厚。”1966年曾发表过《从华南山地栽培民文化复合看我国耕作仪式与田神信仰》的竹村卓二,于1973年发表《最近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人类学调查成果(动向与展望)——以瑶族与苗族为中心》,可见在日本学者中东南亚北部山地民族研究、华南苗族研究与日本民俗研究之间的密切联动关系。另外,青木千枝子1972年发表过有关老挝苗族的文章。
3.苗族神话、民间故事研究
白鸟芳郎等学者还组成“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1965-1980年发刊《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1-10期,对中国少数民族尤其是南部和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神话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占其中很大的篇幅;1967年村松一弥组织对中国民间文学抱有兴趣的人们成立了“中国民话之会”并刊行《中国民话之会会报》。这些学者大都是将苗族研究作为他们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神话中的一环来进行论述的。1963年,村松一弥与千田九一共编《少数民族文学集》,1972年编《中国的民间故事》,收有包括苗族在内的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日译文。1973年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及现状》,在信息较封闭的情况下,尽量收集资料,对苗族等中国的54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概述。1974日本“中国民话之会”的会员共同翻译出版了《苗族民间故事》,对苗族的风俗习惯作详细的解释。作为先行者的村松一弥对日本后一代学者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他们是读着他的书长大的。君岛久子翻译了相当数量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问故事集,也发表有多篇介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章。这段时期与苗族有关的撰述包括《中国的羽衣传说——分布与谱系》《东洋的天女——在中国变迁的过程》《龙神(龙女)传说及龙舟节》,并与梅棹忠夫等合编《民间故事与传承》一书。在《东洋的天女们》中她把类似“百鸟衣”的故事介绍并分类,说明不同民族版本的细节异同之处与刀耕火种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伊藤清司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以《山海经》研究著名,这段时期他发表过苗学研究相关论文:《西南中国诸民族的叙事、传说相关研究出版动向》《“楚辞”天问与苗族的创世歌》、在《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一书中他介绍苗族和纳西族的创世神话结构,并与古日本神话比较。大林太良主要是从神话和宗教仪式的角度,对冈正雄的日本民族起源论、佐佐木等人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刀耕火种的复合文化”等进行发展。他常引用苗族的神话传说,比如兄妹婚姻与洪水神话,并与其他民族以及日本作出比较,出版了《稻作的神话》等书(水稻的传说与仪式也是日本民俗学者主要传统领域)。此外,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西胁隆夫发表过《汉族中的少数民族形象——以苗族为例》;历史地理学者千蕖德尔发表过《华南山岳地带的刀耕火种:根据中国文献的历史概观及问题的提出》及《中国中南部的土壤侵蚀与农耕文化》;村上顺子发表《西南中国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以苗族、瑶族、彝语系诸民族为中心》。
以上是战后日本苗学的东南亚研究及神话研究两大重心。但从整体而言,从冈正雄等学者对日本民族起源的热切的探究,到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在这些理论关怀下对刀耕火种、水稻种植、各民族生产活动习俗传统、神话仪式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研究,都将苗族放在一个与日本息息相关的宏观体系下。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苗学研究: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现实关怀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日本学者访问大陆并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成为可能,这对于日本学者来说盼望已久。这一条件很大程度影响了日本苗学研究,形成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着重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研究趋向。1980年,大林太良将鸟居龙藏的《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改成《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重新出版,指出:“不但学界,而且一般民众都关心和积极期待机缘,随时准备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去。”一开始是以著名学者的短期组团访问为重点。上述老一辈研究者中,白鸟芳郎1979年便第一次到贵州、云南考察,其后多次访问。先前主要依据文献进行研究的上述多位学者都曾数次组团调研交流。白鸟对苗族起源及其与瑶族、藏缅语系、傣系、蒙格尔曼4个民族的历史关系、君岛久子对贵州苗族龙舟竞渡、创世神话等的研究,伊藤清司对苗族鼓社节、稻作仪式、姑娘田、神话研究等等,都在他们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上亲身所见的现实感。1982年佐佐木高明率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的实地考察,“照叶树林文化论”继续得到发展。1985-1986年,主要研究日本民俗的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坪井洋文也到贵州苗族地区考察,与日本做比较,其后出版《华南耕作村落的社会与文化:探访贵州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新一代学者也纷纷涌现,实地调查在他们的研究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高。如铃木正崇和金丸良子1985年依据2个星期左右的考察及其他综合材料编辑出版《西南中国的少数民族——贵州省苗族民俗志》,虽然田野时间不长,但起到了填补空白的先驱作用;同年还出版了《中国南部少数民族志:海南岛·云南·贵州》。铃木正崇1988年发表《关于龙船节的考察——贵州省苗族的事例研究》,其后又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苗族祖先祭祀、神话、正月的来访神、鼓社节、民族服装与观光等专题文章,并出版多部专著。人文地理学方向的田烟久夫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研究重心,重视生产、土地与民族关系,对贵州苗族、越南北部苗族的生活产业都有基于实地考察的撰述,并针对乌居龙藏的苗族研究写过文章,也常常探讨稻作起源及照叶树林文化等。金丸良子主要也是从生活形态产业方面做研究,除了和铃木正崇、田烟久夫合写的作品外,也在苗族“过山榜”、村规民约、服饰、移民史等方面发表过著述。曾士才1989年发表《西南中国少数民族的基督教受容》,讨论苗族与彝族的集团改宗;1991年发表了《苗族之“附灵”相关笔记》,把苗族的“酿鬼”和日本的“凭物”做比较,之后对苗族招魂仪式、民族观光、风水信仰、禁忌观念等主题都有进行论述。谷口裕久1988年发表《湘西苗族的百狮会》,1990年发表《民族集团动态与民族性——贵州省东南部苗族的事例》一文,探讨在现代中国苗族的自我意识。针对越南北部等东南亚苗族进行研究,发表有关移民及跨境苗族的一系列文章。@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
nlc202309051135
这一时期主要从历史方面研究苗族的有武内房司,他对太平天国时期以黔东南为中心的苗族起义与传统村寨联合组织、贵州东南部苗族社会的姑娘田习俗与女性继承权、清代贵州东南部苗族的林业经营、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木材交易与当地少数民族商人、1911年越南北部苗族起义等历史都有精彩的论述。Christian Daniels(唐立)研究过清代贵州苗族的植林技术,并主编了1736—1950年《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等专著。罔田宏二则对华南古代少数民族、经济形态、土司制度等历史问题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吉开将人从2008年开始针对近代苗族史陆续发表论著。
衣、食、住、艺能等专题研究:有一部分日本学者单从某个生活方面的专题来对中国苗族(或东南亚苗族)进行考察,较著名的有鸟丸贞惠及鸟丸知子母女对苗族染织服饰持续多年的考察,名古屋女子大学对泰国苗族服饰及黔西南苗族饮食文化的研究、唐坚、土田充羲等人对苗族民居建筑的研究等。据笔者初步统计,1980-2014年的期刊或专著中,对苗族“民族服装、染织、刺绣、银具”等进行专题研究的有17种,研究苗族“苗歌、舞蹈、芦笙、地戏”等民族艺能的有8种,研究苗族“建筑、家具、居住、聚落空间”相关的有23种,苗族专门写真集5种;“饮食文化、大豆栽培”等相关的3种。
对离散苗族(西方HMONG)的研究:1975年老挝局势动荡,随着美军的撤退,在战争中帮助他们的老挝十几万苗族不得不到泰国寻求避难去,其后部分又迁居到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中的一个研究课题。日本在其传统东南亚苗族研究之外,近来对此新发展也有所关注,从90年代起,先后有人从苗族难民营、老挝战争、难民意识、信仰与民族身份、美国苗族移民等方面进行论述。最新的综合性成果是吉川太惠子2013年出版的《离乡之民——苗族:超越时空的羁绊》一书,她对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的苗族进行的多点民族志调查,探讨了离散苗族历史源流及现状、民族性及民族认同等问题。
“现代化”“变迁”“适应性”等也成为当代苗学研究的关键词:宫胁千绘对苗族麻文化、苗族服装商品化及其流通所作的研究,杨志强对苗族知识阶层及苗族身份再建构的研究,陶冶对苗族仪式、观光开发与社会变迁的论述,及其他研究者对泰国北部山间的自然社会环境变化及农民的适应性的差异研究、苗族的离婚纷争处理变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观光考察、苗族社区里资讯媒体的利用、少数民族行商者与外国观光客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可见近十几年来注重社会动态的研究趋势。
综上所述,在当今苗族研究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学术传统与现实关怀的结合。最好的例子是铃木正崇2012年出版的《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动态——中国南部山地民想像力的变容》,虽然是其旧作的重编合集,但以“动态”“变容”为关键词贯穿全书,可见对现实性及社会实况的关怀占据了极大部分。另一方面,从每一章中铃木(及日本读者)所感兴趣的神话、祖先祭祀、鼓社节、来访神、巫女、龙船节、铜鼓等话题当中,仍然能见到属于日本学者的兴趣视角。这两者达到了很好的结合。
五、结论:日本苗学研究的脉络与特色
日本苗学研究不同于中国和其他学术传统的地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日本自身文化的清晰存在。从鸟居龙藏对上古日本的探寻,到战后日本民族起源的热潮带来的对苗族历史、神话的研究,再到“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提出及其后以实地考察为支柱的田野倾向,在宏观关怀下,即使是最深入当地的调查中,学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着与日本文化的比较意识。其二,对生态与人文的结合,对相同或可比较的环境中生活生产的族群有着总体性的关照。其三,对苗族跨境特性及对东南亚的注意,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在东南亚发展出了相应的调查基础,并延续到当今对世界苗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说:具有日本特色的整体观与宏观体系,是日本苗学研究的基础与背景。自鸟居龙藏以来,日本研究者一直将苗族放在其他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山地少数民族的整体脉络中来看待;同时对南方少数民族,又将其放在“东南亚一中国南方一日本”的这样一片宏观地域中看待。这个地域与宏观体系概念,与中国学者或许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是我们中国苗学研究者值得注意并可以有所借鉴的地方。对日本苗学的比较视角有更清晰的认知,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深入交流与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曾祥慧]
4.企业领导学资料 篇四
告
企业党政领导班子述学述职述廉报告2007-12-09 20:14: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企业党政领导班子述学述职述廉报告企业党政领导班子述学述职述廉报告(2)企业党政领导班子述学述职述廉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将××年的主要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作一报告,请予评议。
在过去的一年,面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任,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管理局的战
略部署,全面实施“一个主题、三大任务”整体发展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职工队伍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保证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夺取了公司文明建设的新胜利。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高了领导班子战略谋划和加快发展的能力
一年来,公司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局党委的会议精神和全年部署,做到了学习上级精神与谋划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相结合,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与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全体党员先进性建设相结合,与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提升学习力促进公司高水平发展。一是以理论学习促进观念更新。公司党委先后制订实施了××党发号、号、号和号等个文件以及学习计划,对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和五中
全会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部署,提出了学习的总体要求和阶段任务。按照学习要求,公司各级党组织以党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理论研讨、论文交流、竞赛答题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学习“时间、计划、内容、人员、考勤”的“五落实”。通过学习,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思想观念转变做到了“八破除、八强化、实现八突破”,形成了与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新观念。即①破除保守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在加快发展上求突破。②破除等靠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在负责任、大作为上求突破。③破除僵化思想,强化创新意识,在管理创新上求突破。④破除小进则满思想,强化市场意识,在开拓大市场上求突破。⑤破除功利思想,强化全局意识,在服务大局、提高机关效能上求突破。⑥破除懒惰思想,强化执行意识,在主动开拓、打开工作局面上求突破。⑦破除散漫思想,强化文明意识,在培
育企业文化、造就过硬队伍上求突破。⑧破除经验思想,强化规范意识,在“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求突破。二是积极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观念更新,公司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把握了发展的实质、本质、任务和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新举措,促进公司发展进入了“黄金期”。研究制订了××年的整体发展思路和生产经营目标,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深化基层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创收增效。通过上下努力,主业产值收入确保××万元,力争××万元。提出了“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实施了“重点解决八个方面的问题、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促使领导干部在六个方面做出表率”的活动整体计划,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复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研究制订了
党建、基层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大力推行“五统、四包、三联、二挂钩、十落实”的做法,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实践证明,这些新思路和新举措,既贯彻了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又促进了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全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提供了政策基础和路径方向。
二、牢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生产经营任务和指标全面完成
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了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全公司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年完成主业劳务产值万元,比去年增长。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提高。公司外部市场实现劳务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万元。多种经营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多种经营外部市场达到万元。公司的经济总
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公司党政领导班子谋发展、求实效,带领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只有发展了,企业才能有效益,职工才能得实惠,稳定才能有保证。在具体实践中,一是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抓产值,千方百计搞创收。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把“讲产值、保产值、创产值”放在生产经营的第一位,千方百计完成产值目标。年初,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召开领导务虚会、办公会、经营承包会,对全年生产经营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组织制订了各路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生产经营任务落到实处。按照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经营承包机制,对主营单位、责任成本单位和机关科室划分
5.企业领导学资料 篇五
作者: 张朝忠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2005年第4期)
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每一位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又是随着时间、空间、对象的不断变化而千变万化、永不重复的。那么如何应对呢?
一、新任领导的工作方法
所谓新任领导包括新提拔担任领导工作和原领导调到另一个新单位开展工作这两个概念。这时要注意:
不轻易否定前任。不否定前任就是你首先不要埋怨、唠叨你的前任怎么不好、怎么错误。不然你不仅伤害的是前任,而且包括与前任共事的多数干部。上级让你来担任领导,是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而绝不是让你来挑起矛盾的。所以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问题。不否定不等于不解决,只是在解决过程中不评论前任是非,只做后边怎么办的决定而已。不讲过去英雄史。很多领导干部爱讲我过去如何„„,或我在原单位怎么怎么了不起。目的是在你下级面前表白你的能力、业绩、功劳,让别人服气、服从、赞许。实际上这种表白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可能你讲得越多别人的逆反心理就越强。人们看你关键不是过去怎么样,而是看你现在和今后怎么样。
不轻率表态。刚刚接任,不了解或者还没有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如果“下车”伊始就乱发议论、乱表态,必然会出问题。如果你刚刚来就出现这种情况,观望的群众就会把你的错误很快传扬出去,势必会影响你的威信。
尊重下属意见。领导干部不轻易表态不等于不表态,很多事等着你、需要你表态。所以你必须按程序谁分管的工作由谁提出意见,你经过思考没有原则问题就要尊重他的意见,这样既体现对下属的尊重,又保证意见符合实际。如果下属拿不出或不拿意见,你就严肃地告诉他,你分管的工作必须先有意见再来请示。
滞后表态。所谓滞后表态就是先听别人的意见,分析整理消化,但自己又必须先有准备,心中有数,结合大家的意见你再讲,这样就既符合实际又容易做到全面。如果此时你再能提炼升华一下,那就更显得你比较有水平。
直面矛盾不回避。新任领导或新到一个单位工作,总有人想考考你,甚至有意制造点麻烦和难题,“是马是骡子拉出来遛遛”。这时面对矛盾不要回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给以震惊和威慑。
不以人划线。不以人划线是指不因为是哪位领导决定的,就认定它是对是错,同时也指不以和那位领导关系的好坏来认定干部的是与非。这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而且是相当一些干部吃亏的教训。这样你不仅会办错事,也会伤害人,甚至伤害的正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靠拢组织的好人。
不轻信谏言。谏言未必是谗言。新任领导,会有很多人向你进言,不可全信,不可不信:要认真听、仔细想,特别是要在实践中去反复考察。不经过实际考察和分析就轻信,肯定会出问题。特别当别人反映谁说脏话的时候,更要冷静思考,不轻信说话人的意见。
制定规划,抓住人心。在经过调查了解、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之后,要对你领导的企业有一个整体规划,这个规划应包括对现状的客观认识、优势和差距、主要矛盾、解决措施、前景、效果、目标。起到明确方向、统一思想、抓住人心、鼓舞土气的作用。
谨慎做人,当工作狂。新任领导当别人还不了解你时,你要加倍谨慎。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能讲、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必须有分寸。除了要谨慎,还要谦虚,这些是必要的。仅此还不够,领导绝不会因为你谨慎谦虚就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更重要的是要让你胜任工作。所以,做起事来你必须是工作狂,“狂”就是大胆、果敢,担负起你所担负的责任。
二、领导方法十五忌
一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容易丧失时机,把事拖垮拖乱。俗话说鲁莽的决策比优柔寡断效果要好,就是说干比不干好。
二忌朝令夕改。一会儿一个主意,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刚想干你又改了,刚想使劲你又变了。
三忌推卸责任。领导推卸责任下级就不敢大胆工作,不敢与你真心相交,下属工作每每都会防你一招。
四忌丢三落四。丢三落四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表现。如果你说的话自己忘了,你布置的工作自己也记不得了,那么一旦下级摸准你的脾气,可以什么都不干,也可以什么事都敢干。
五忌以邻为壑。即以邻为敌,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谁都先防一手。安排工作、使用干部不敢大胆放手,生怕别人出坏主意、办坏事,有意和自己斗心眼。这样就会形成工作不放手、用人不放心,形不成骨干群体,形不成旺盛的人气,自己也还挺苦恼、孤独。
六忌议而不决。很多问题只停留在议论上,总下不了决心,下不了手。甚至会议开了多少次,形不成明确的、落实到人头的责任和时间要求。
七忌只布置不检查。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只布置不检查等于没有布置,长期会养成下属偷懒耍滑、拿你的指令根本不当回事的恶习。
八忌拖拖拉拉。拖拖拉拉是指没有时间概念,既然没有时间概念也就没有效益和质量观念,这样会带坏作风,带散队伍。
九忌手勤脑懒。不善于用脑、不勤于用脑、不会用脑工作的领导是不称职的,将会被无情地淘汰。
十忌事无俱细。事无俱细,事必躬亲,工作没有重点,不会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抓不住主要矛盾,这样肯定是方向不明,累得够呛,且没有成绩。
十一忌形式主义。图形式,搞花架,不务实际,不讲求效率,玩形象,玩造型,用搞政治办法搞经济,企业早晚被搞垮。
十二忌夸夸其谈。如果形式主义还有点形式的话,那么夸夸其谈只停留在嘴上,说大话、说空话、说虚话、玩弄词藻。讲的话既不治病也不要命,嘴尖皮厚腹中空,既无实际意义,也无实际本领。
十三忌没火没性。没火没性是指个别领导干部工作要求不严格、不批评、不处理、低标准、干好干坏一个样。没脾气的领导最好不要作领导。
十四忌听风是雨。是指不调查研究,偏听偏信,缺乏主观见解。一个没有主观见解的领导干部,他的决策会左右摇摆、经常变化、说了不算,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这就失去了领导的意义和责任。
十五忌独断专行。就是听不进或根本不听群众意见,结果是丧失群众基础、丧失民主气氛、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轻者导致工作失误,重者甚至犯下大错。
三、通常情况下的工作方法
处事不惊。就是遇事不惊慌失措,特别是不要当着你下属的面表示出束手无策和慌乱的样子,这样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如果有余地就要静下来想解决办法,如果实在来不及了,坏办法也比没办法强。尤其是做一把手的,决不能从你的嘴里说出没办法。
大事慎重。大事指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大、风险大的事情,要认真、细致、慎重地对待,经过反复地研究以后才能做出决策。
临机果断。是指领导干部在现场遇到各种问题时,一定要果断处理,决不能犹豫不决、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甚至视而不见,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思路宽阔。领导者在思考和决定问题时,决不能认准一条道跑到黑,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多个解决办法、多条思路准备和出现多种情况的思想准备。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反应敏捷。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要以领导者的敏捷反应和思维应对竞争,取得比预想更好的结果。反应敏捷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不要轻易丢掉任何一个机遇。
指令明确。在对下属安排工作时,回答请示、提出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指标、权力、质量、行还是不行、能办还是不能办、能办怎么办、不能办为什么不能办,一定要让属下清楚。如果含糊其辞,既同意办又提问题,不同意办又认为它有道理,把自己责任洗干净了,把下属说的糊里糊涂。这种指令比不说更糟糕。
审时度势。就是把事情分析透,看时机是否成熟。有些事情急办不好就要缓冲一下,慢了比急了效果好。有些事情慢办了不好,慢了就失掉了机会。全急不行,全慢也不行,火候的掌握要恰到好处。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指的是洞察力,见微知著,由当前想到长远,通过一件事情看其他事。
善于抓主要矛盾。领导者每天遇到事情、要解决的困难、要回答的问题很多,要从杂乱无章、表象无序的事务中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抓住以后,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基本功。抓住主要矛盾之后,就要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兵力把问题快速解决。
留有余地。定指标、下计划、办事情、处理问题都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就是不搞绝对化,要把事、把人看活,不能僵化。留有余地决不是耍滑头、给自己留后路。
四、特定情况下的处理艺术
杀鸡吓猴。或叫杀一儆百。对于员工中一些典型人物、尖子人物,不处理不足以平民愤、不处理不足以确立领导权威的,要把事抓实,把时机抓好,快刀斩乱麻严肃处理,借以震慑打击歪风邪气。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把事抓实,把时机选好,切忌打不着狐狸弄身臊。
敲山震虎。这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但又不足用更多精力去解决的问题,就要借着一定的场合敲打一下,如果解决了就不再费精力;如果解决不了看它的影响度再作定论。当矛盾上升转化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下决心解决。
欲擒故纵。有些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以为得计,又屡教不改,对这类表面上不予理睬,外松内紧,抓住时机够了火候就要彻底清算,进行有力度的教育。如在商务合作中,你极想与他合作、但又不成,就要有意识地冷一下。
赏罚分明。赏罚共济,有奖有罚。奖励包括精神、物质、口头、肢体(动作)。罚也不仅仅是经济的处罚,还包括精神、表情、语言等。
釜底抽薪。我们在解决很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不烧草料场就没有林冲上梁山;不破釜沉舟项羽就无法打败章含。
以守为攻。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你不退一步,就无法进两步。在人的问题上,你不压一压就无法让他再担重任。然而退要有序,目的明确,才能达到以后进的目的。
反客为主。你在不利的弱势地位的时候,如何抓住时机、扬长避短、争取主动?比如我们对外合作中,从实力、技术、水平都处于弱势不利地位,就要设法发挥我们在市场、加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以争取主动。
以虚代实。虚是指舆论准备,实指具体动作和措施。在谋划和准备做某一件事情之前,要做好舆论准备,形成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在你推动具体工作和措施时,就会比较顺利和畅通。这一点作行政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要党政一起来做。
大智若愚。大智是说你明白,若愚是指你装糊涂。一个领导者对任何事情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定要做到明白。但是明白了不一定都去抓,有的不是主要矛盾就要放一放。如果你都明白了,都管住了,下边就一点活动余地也没有了。全管死了也不好,该放的就要放一放,到了该抓的时候再抓。
似公非公。公是指公道、讲理、公正。领导干部在有些问题上一定要断案公道。但在有些问题、矛盾面前就要和稀泥,大抹子抹平就完了。如果你非要主持公道,把理说清,结果把非主要矛盾转化上升成主要矛盾,小事缠手,大事抓不了,你就陷入被动。
以曲求直。坚持真理、追求真谛是正确的,但在改革的进程中,有很多理论滞后、政策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的问题。你要办成一些事情就要以曲求直,多做疏通疏导工作,最后把事情办成办好就行了。找死铆子、钻死理都于事无补,事情没办成,理也没找出。
伐心夺志。主要指从心理上取得优势。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完全是靠制度和纪律,这些硬性的管理还要注意软性的、精神的、心理的、思想的工作,来理顺管理。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对竞争对手、对合作伙伴仍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谁占有心理优势谁就能争取主动。
脸上麻痹。这主要对察言观色的人而言的。你的下级有人敢于直言而不管你态度如何;但有的人要先看你的脸色表情,对这种人要不动感情、不露声色,避免顺竿爬、阿谀奉承不说实话。要掌握好度,决不能成天麻醉,那样会成为一个没血没肉、没感情、没朋友的冷面人。
不迁怒于人。领导者每天面对困难、问题、难事、愁事、气事、家里外边,你一定要能够很快缓解自己,不能把张三的火撒在李四身上,把家里的火撒在员工身上,这样既会伤害员工,又影响你的威信。
6.策划学考试资料 篇六
1、策划包括商业策划、事业策划、文化策划、政府策划、军事策划等。
2、策划的流程主要有三大环节,前期包括构思、市场调查;中期包括制定具体方案
或策略、效果预测、项目实施;后期包括效果跟踪、策划总结、新一轮策划。•
3、策划书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清楚、完整地反应一次策划活动就行。一般包括一
下几个部分:题目、方案的背景、策划的宗旨、策划的目标、策划的立足点和围绕的中心、本次活动的目的、详细方案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经费预算。
4、市场调查是策划的基础,也是决定策划成败的关键,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应该包
括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内容、编码号、调查者情况等。•
5、市场调查包括对内调查和对外调查,其中对外调查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的调查、消
费者的调查、现有市场的调查。
6、设计调查问卷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顺序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匹配性原则。
7、策划应坚持的原则包括客观可行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功利性原则。•
8、根据策划学中的习以为常原理,广告投放在所谓的黄金时间或黄金地段未必能等
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9、稀缺市场原理指以追求稀缺产品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它包括两种手段:通过科技
与创新制造新的产品、寻找竞争力较小的市场。
10、有些超市每天早晨会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出售鸡蛋,这是点式效应的具体
应用。
11、策划学中的互动效应是指通过媒介的互动影响以达到策划的最佳效果。
12、一个新的产品需要在市场立足,往往需要改变消费者习惯,改变消费者习惯的技巧包括:自身商品质量赶得上或超过对手、更优质的服务、不要别人的后尘去模仿。
• 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根据明星效应,要达到策划的效果要请尽可能名气大的明星。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 答:不对。策划中用名人 也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
• 1.请名人需要很大的费用,名气越大,出场费也会越高。
• 2.名人效应并不一定能产生满意的广告活动效果以及得到
• 满意的广告实际收益效果
• 3.可能广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名人身上,而忽略、淡忘了名人
• 做广告的商品
• 4.用名人做广告还要考虑到主要消费层对名人的心态,有些消费层对某些名人反感。• 5.对名人的喜爱还因消费者的年龄、区域、性别和所处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6.有些名人,因为自身原因 可能会给广告带来负面影响。
• 7.要选择与产品类别、特性、用途相一致的名人
2、宣传策划中选择媒体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 答:选择媒介做宣传,除了考虑互动效应,还要考虑一下一些因素。
★交通、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媒介的影响
★不同地区人们对媒介的偏好
★选择能充分表现自己产品的媒介
★考虑产品的特点因素
7.企业领导学资料 篇七
有人认为“道德领导”不适合用来改造薄弱学校。如陈学军指出:“并不是所有学校或学校在其所有发展阶段, 都需要或能够实施道德领导。譬如, 有的学校处于生存阶段, 学校的基本物质条件难以保障, 组织成员的低层次需要未能完全满足, 个人能力也普遍不高, 此时采取交易型领导可能更有针对性和激励意义。”[1]连“道德领导”的最早提出者萨乔万尼 (T.J.Sergiovanni) 也认为当学校处于困境时, 实施强硬而直接的教学领导效果更好, 当走出困境后才可实施道德领导。[2]果真如此吗?
笔者最近有幸带领团队对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进行了为期2周的调研, 通过听课、网上问卷调查及对学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普通师生的访谈, 使我们对以上观点产生了怀疑, 并逐步相信:道德领导也能改造薄弱学校。
一、北环现象
北环中学是一所其貌不扬的初级中学, 但它的变化足以令你震惊。
该校创办于1986年, 是一所新村配套学校, 校舍较旧, 设施较简陋。6年前, 由于周边好校如林, 加之“闭门锁校”的做法, 导致优秀的教育理念进不来, 出色的办学成果出不去, 对口小学学生不愿来, 行政投资下不来, 社区单位支持引不来, 学校信誉度锐减, 在同行中受到或明或暗的歧视, 学校明显“失宠”;由于好生源进不来, 好教师留不住, 又放不下传统的“分本位”意识, 校内工作明显“失范”, 总体上人心涣散、教育质量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得不到成功的收获, 只恨英雄无用武之地, 怨天尤人;学生从心底抗拒而又无奈地穿上了北环校服;失去了择校希望的家长无奈地把孩子送进了北环……这是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薄弱环节, 北环中学正是薄弱环节的一个真实缩影。”
但自从2004年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 实施自主发展规划后, 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机。6年时间里, 北环中学度过了“生存危机”, 中考质量大幅攀升, 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 每年的生源大大超过学校的可容纳量, 逐渐成为老百姓的“择校”对象。
目前学校拥有了语文、数学、物理3个市级学科教研基地, 数学和物理学科教研组被评为“江苏省苏科版数学 (物理) 教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美术等学科近20位教师被吸纳为市学科中心组、研究组成员, 拥有教坛新秀6人, 教学能手8人, 骨干教师10人, 学科带头人3人, 共27人, 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0.9%, 在常州市初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十佳社团活动, 等等。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在省内外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 逐步成为北环的教育品牌。学校先后有10多位班主任被邀请到省内外兄弟学校和地区介绍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百余次。
根据我们的调查, 北环中学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向上和充满活力的学校, 有85.8%的教师感到在北环中学工作比较幸福, 85.1%的学生感到在北环中学学习和生活都比较愉快, 可见北环师生有较高的幸福感。
学校的成功, 引来实践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北京、上海、云南、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内外一百多个地区教育代表团和学校到北环实地考察学习, 他们无不惊叹于学校的变化。《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实地采访后, 以“每一所弱校都能找到自己的翅膀”为题作了报道, 并用“三年转型、六年崛起”概括了学校由弱而强的转变历程。[3]
2008年9月北环中学被常州市教育局誉为常州基础教育的“北环现象”, 并成为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初中学校中唯一的“常州市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
二、道德领导
北环中学何以能在短短6年里, 从一所薄弱学校一跃成为教学质量上乘、社会影响良好、办学初具特色的示范学校呢?在我们看来, 成功转变并非偶然, 这是北环中学实施“道德领导”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 拥有道德影响力的学校领导
是什么让部属信服自己的领导?传统领导理论认为主要是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 而道德领导还拓展了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 且将道德权威放在首位, 即忠诚、美、真理、和谐和道义等最能让下属产生信服感。
6年前, 北环中学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 人心失和, 新任校长到任后, 与班子成员一道对学校进行了诊断分析, 提出了建设“和”文化的设想。新任校长认为, 学校管理的根本就是经营人心, 只有充分地团结人心、净化人心、调动人心, 学校才可能万众一心, 才可能产生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感染和打动教师心灵的不是校长的权力, 而是校长的人格魅力。他认为信念决定命运, 作为校长, 工作的全部就是“播种”, 教育和引导教师及学生获取金色的人生。他在家里饭桌护墙板上写着这么一首诗:“播种信念, 收获行动;播种行动,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他真心实意地帮助老师在业务上取得进步, 在专业上得到成长。身为校长的他跨年级兼两个班的语文, 备课组的老师常会突袭听课, 实习老师更是每节课都听。他总是热情欢迎, 将同事的听课作为改进教学的动力, 还把自己好不容易搜集到的专题训练题、佳作指南等和盘托出送给老师。2006年语文评优课, 学校有2名老师进入决赛, 为帮助老师备战, 他让是另一所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妻子下班后赶到学校, 一起参加备课讨论, 从晚上6:00到10:00整整4个小时, 连晚饭时间都错过。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 他亲自给每位青年教师倒茶, 并鼓励他们:“只要你们能成名师, 哪怕让我每天为你们倒茶送水也值。”逢年过节或教职工的生日, 他都会准时发去祝福的短信, 刚开始甚至引起个别老师的误会, 如今大家都被校长的真心、诚心和细心所感动。在北环中学, 61000是一个和110、119同样为人熟知的公众号码, 公事、私事、麻烦事……对此, 他总是一脸微笑。但有一次, 他哭了———学校一位年仅28岁的老师得了癌症!听到这个消息, 一贯坚强乐观的他泪流满面, 并不富裕的他率先捐出2000元, 在他的带领下, 全校老师共捐款50000多元。
教职工为有这样有情、有义的校长而感动, 为有这样有理想、有追求的好校长而庆幸, 随着对校长的了解, 他们逐步成为校长的“追随者”。2008年9月, 北环中学校长被评为“常州市受人民群众拥戴的十大好校长”之一。随着人心的一点点聚拢, 撬动北环发展的“支点”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在新任校长的带领下, 学校领导班子在管理上突出一个“情”字, 以“情”促和谐, 坚持做到“五心”、“四精”、“一原则”。“五心”是指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生活上尽心、决策上融心, 即: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关心人、成全人;“四精”就是“四种精神”:崇尚卓越、追求一流、拒绝平庸的拼搏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学会为他人鼓掌, 为同行鼓掌, 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的团队精神;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不贪名利的求实精神;“一原则”是指“宽、猛”相济的原则, “宽”是指宽容、宽松, “猛”是指不怕困难、敢于“从严治校”的气魄, 对于正确的决策, 在落实上一抓到底, 一直到抓出结果、抓出成效。有了这种领导策略, 学校就能动众人之心, 聚众人之力, 并能成功地发动来自内部的改革。
(二) 树立激发师生内驱力的共同愿景
激发师生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传统管理理论认为是物质利益或精神回报, 而道德领导认为除了这些之外, 还应有责任与义务, 更重视人的自我实现, 主张以高层次的激励引发动机, 使师生能为善而作。
北环中学新任班子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 发现学校出现困境的症结在于:“教师封闭自守、缺乏自信、缺失幸福”、“学生不爱班级、不爱课堂、不爱课程”、“家长缺少对学校最起码的信任”……说明北环中学内部还没有形成支撑师生信念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是学校文化的缺失。为此他们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 然后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做出重大调整, 把“和”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战略重点。通过“和”文化建设明确学校精神为:正德启智, 负责向善;学校理想为:为每一个“环中人”创造美好的未来,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 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学校校训为:敦笃忠恕。通过“和”文化建设, 为师生描绘了一个动人而美好的共同愿景。
为了使这一愿景深入师生内心, 并外化为行为, 学校精心设计了每年的工作主题。如2004学年的行动纲领是:聚精会神搞课改, 一心一意谋发展;2005学年是:形成共同愿景, 共创环中辉煌;2006学年是:建设文化环中, 共创和谐校园;2007学年是:成功始于和谐, 文化领航未来;2008学年是:梦想与成长统领, 荣耀与感恩并存;2009学年是:科学打造效能课堂, 负责创生幸福人生。这几年的主题清晰地勾勒了学校“和”文化从开始到获得成效的历程, 也是学校共同愿景变为现实, 共同价值观逐步成为指引师生行为规范的过程。
在操作上, 为了让师生真正领悟并接受“和”文化的共同愿景, 且不让师生反感, 刚开始时, 学校并没有大面积实施, 而是找二三个班主任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试行。通过一年的尝试, 大家看到了班级的变化, 尝到了甜头, 逐步扩展到全校所有班级, 然后又从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到教师研修文化建设, 最终形成完整的校园“景象”。同时, 学校把各分管校长的办公室分开设置, 把中层领导的办公地点放到教师办公室, 要求各分管校长经常到教师办公室“转悠”, 不是领导视察, 而是加强经常性的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学校还改革布置任务式的会议制度, 增加讨论与交流环节, 让会场成为观点交锋的平台、共同价值观生成的场所。
妥善的工作策略, 使学校的共同愿景变成了每个师生的愿景, 这种愿景就会成为激发师生的巨大动力。北环中学就这样把师生沉寂的心打开了, 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动力源。
(三) 培育有效的领导“替身”
与传统领导理论强调规章制度与督促检查等外在控制不同, 道德领导更重视共同体规范、专业理想与团队精神等内在的自觉。它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共同愿景及共同价值观的树立实现对传统领导的某种“替代”, 达到学校领导即使不在, 也能正常高效运行的效果。
北环中学取消教案检查制度和听课记录检查制度, 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环中教师网络论坛”, 设置了“经验交流”、“学科探讨”、“教案上传”、“娱乐欣赏”和“团队风采”等栏目。在“学科教案”栏目里, 重建了年级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形成“一篇课文, 三次备课”的制度。在“观课议课”栏目里, 学校确立了年级学科备课组“周教学研究日”制度, 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周集中一天时间, 以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蓝本,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 展开协商式观课议课活动。在论坛里, 各位老师敞开心扉, 坦诚交流, 增进共识, 使学科组变成了学习共同体, 使老师成为了“合作性同事”。在网络环境里形成的交往规范和行为准则成功替代了过去的检查与评比, 老师们为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相互提携, 自觉奉献。正是由于这种内在机制的形成, 学科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 语文、数学和物理等三门学科就成为市级学科教研基地。
北环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极富个性, 并在一定范围内小有名气。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与同学一道, 共同商定《班级公约》, 明确设定班级精神、班名、班歌、班训和班规, 然后将班级成员分成不同项目组, 按照公约实行自主管理;根据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对全班进行分组评比, 开展“集体竞争”, 让学生为班级和小组的荣誉自觉遵守规范、自觉履行一个成员的应尽职责。老师是指导者与协助者, 具体安排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对良好行为可以奖励, 对损害学校、班级和小组的行为可以惩罚, 而学生俨然是班级的小“公民”。刚开始时, 老师还需具体指导, 但随着学生的成熟, 教师便可渐渐放手, 让学生“单飞”。每当此时, 教师们都会惊异于学生身上无穷的创造力和巨大的潜能。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 其实管也应该是为了不管, 只有这样才是管理的最佳境界, 这也是北环中学把“班级管理”改为“班级建设”的奥秘。
通过重建校本研修制度, 学校形成了教师共同体, 教师们追寻着共同的理想, 遵守着团体的内在规范, 秉持着专业操守, 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他们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通过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们成为班级家庭中的一员, 他们深知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 也能“当家作主”。此时, 师生都是某一方面的“领导者”, 极大地扩展了“领导”的功能, 学校校长已不再是孤军奋战, 而是如冯大鸣先生所说的那样, 是“领导者的领导者”。[4]
三、北环思索
“北环现象”说明“道德领导”确实能改造薄弱学校。但这并不是教条。用“道德领导”来改造薄弱学校, 也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就北环中学而言, 长年来领导与教师不和、师生不和、教师与家长不和, 人们在疲惫与麻木中亟盼一位知人心、聚人心的领导, 而新任领导又恰好是一位有德行、有智慧、懂教育、爱教育且能言善辩的人。师生们本已无奈的心, 在新任班子的鼓动与实干下, 再一次尝到从教的甜头, 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见证了学校的变化, 自卑的心注入了自信、自尊的兴奋剂, 人心齐了, 干劲足了, 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喷发而出, 校园必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假若北环中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人心不和, 或是其他什么问题, 假若新任领导在素养方面略有不足, 又假若北环中学师生真的对教育不抱任何希望, 对领导无动于衷且极不配合, 那“道德领导”还能见效吗?权变管理理论认为采取何种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部条件而确定, 要视情境而变,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也正因为这样, 我们不能断然地说“道德领导”不适合改造薄弱学校, 或者相反, 关键要看条件是否符合。
需要指出的是, 在调研中, 部分师生提出要在某些方面加强制度管理, 而北环中学领导则担心传统的制度管理会冲淡甚至会与现行的“和”文化精神相违背。其实学校是一个复杂系统, 各种因素在以非线性的方式发挥作用, 只是某些时候某些因素在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较快地取得效果, 但并不能否定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道德领导”理论告诉我们, 学校领导权威的来源有科层的、心理的、技术理性的、专业的和道德的, 前面三种是传统管理理论重视的, 后面两种是道德领导理论拓展的, 道德领导并不否定前三种的作用, 只是更加强调道德与专业权威, 且把道德权威置于首位。这就告诉我们学校还必须有适当的制度, 但如何保证制度与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深植于师生内心的行为规范相一致是一个难点。据我们所知, 他们正在努力的探索中。
同时, 调研发现北环中学的教学效能尤其是国家课程的教学效能还有待提升, 这是一个更为棘手而在当前又是核心的问题。令人高兴的是, 学校已经着手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打造“效能课堂”。那么在北环中学内外部条件及主要任务都与过去大相径庭的情况下, 学校管理方式将作何调整呢?考虑到学校的文化脉络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是不是在以道德领导为主的情况下, 进一步加强教学领导?抑或是其他?这是学校该作抉择的时候了。
摘要:常州市北环中学通过实施“道德领导”, 使学校迅速地由弱变强, 被当地教育局誉为“北环现象”, 这充分说明“道德领导”可以用来改造薄弱学校。但如何使用, 既要考虑学校的内外条件, 也要加强与其他管理方式的配合。
关键词:学校领导,道德领导,薄弱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学军.学校道德领导的意旨、反思与践行[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2) .
[2] (美) 托马斯.J.萨乔万尼 (T.J.Sergiovanni) .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7.
[3]张以瑾.每一所弱校都能找到自己的翅膀[N].中国教育报, 2010-3-20: (5) .
8.德鲁克的领导学观念 篇八
德鲁克的著作普遍强调管理者(包括领导者)的使命和责任,认为这是第一位的,甚至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情景。他所定义的领导者的目的在于“建立、改进并且不断服务于一个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最终要追求的是结果”,就像杜鲁门对于总统岗位的描述,“责任止于此,责无旁贷”。德鲁克认为,领导并不是头衔或者特权,而是艰巨的责任。在任期间的领导者的责任既来自于组织使命、来自于追随者,也来自于所承担的任务。当一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退休或离职时,他/她会觉得终于可以一身轻松,特别是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后。进一步,德鲁克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两点共同特征:拥有很多的追随者,并且得到这些追随者的信任。
领导者如何赢得追随者?首先,德鲁克否认等级制度将在未来社会逐渐消亡的观点;相反,伴随着公司制度的日益复杂化,组织更需要知道谁是拥有最终权力的领导者。领导是领导者通过外显行为作用于追随者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建立在正式和非正式基础上的权力是影响过程的核心。
信任感是领导者获得追随者信任的基础,这源于追随者对领导者的长期信任,相信他们言行一致、正直无私,不会采用哗众取宠的游戏。领导力的本质就是一种工作业绩,是平淡而且枯燥的。明茨伯格教授在对加拿大企业家的工作调查中发现,有效的领导者是低调、身体力行并与成员互动的,他们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以往研究把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色分开,这会让人觉得领导者是置身于组织之外的。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凌驾于组织之上的,而是来自于组织,并且不可能脱离组织。领导者是企业的一个内在器官,其工作就像歌剧演出,因为他/她必须确信所有不同群体都在致力于达到某种目的的工作状态。而信任感正是在这样的长期共处中逐渐形成的。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那么,那些“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的中国企业领导者应该是怎样的呢?
9.控辍保学经验资料 篇九
每一位在岗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执行这项工作指令,从大局讲,这是为提高全民素质而努力;从个人利益出发,是为保住自己的饭碗;于公于私,我们都责无旁贷。记得一位教师说过:“每辍一名学生,仅次于一次伤亡事故”。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而在这项工作中,班主任的责任首当其冲。
那么,为什么在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习条件越来越好,政府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孩子们却越来越不愿意上学了呢?据我班主任十多年的经验,结合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
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学生是因为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导致初中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
(一)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是一种威胁。而应试教育对农村学校的影响比较突出,大部分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升学率,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便成了学校乃至教师的累赘,因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学校及班级形象。因此,遭到了教师及全体学生的排斥,他们感觉到来自学习的压力太大,尤其是那些混毕业证的学生就更加难以承受,最终由厌学而辍学。在和在校生谈起学生辍学原因时,百分之八十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没有自由喘息的时间。而学困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异常敏感,很容易受到伤害。一些家长偶尔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言行也会让学生的自尊心难以承受。于是,辍学便成了学困生最好的选择。最起码,不用再受名次的煎熬,不用再面对老师和家长不满失望的脸色。
(二)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自身原因:
1、原来学习基础差,学生倍感吃力。
2、进入初中科目陡然增多,学生应接不暇,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3、部分学生综合智力很好,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教师方面原因:
1、主要是农村师资力量不高,部分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
2、农村学校教师的频繁流动给学生的不良影响,而能够留下来的,多为本乡镇的老教师,要他们适应一日三变的教育教学观念有点难,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觉得学生难管,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没意思的局面。
3、个别教师教学状况不好,导致学生丧失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继而波及其他学科,导致总成绩下滑,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导致学生辍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观念的错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并且更多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跳离农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原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就业人群,加之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特别是家在农村的毕业生,家长无钱无权,找不到“后门”只好赋闲在家,导致了很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受着“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走向辍学。由此可以看出,观念上的错位是影响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的双落后,一部分家长看到那些不上学外出打工的孩子每月都能向家里交几百甚至上千元钱,就想:反正上学也没有用还不如及早赚钱补贴家用。因此,造成了农村中学辍学率居高不下。
三.农村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小学教育,部分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对那些平时成绩、纪律双差的学生不闻不问,也不让他们参加考试,结果每年入学报到时总有几十个没有成绩的,05年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据他父亲讲,他连27块蜂窝煤都数不过来,你能让他跟上初中的课程吗?06年有一个学生,从升入四年级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一次考试,在家玩了两年,后随同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像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非常普遍。在初中,虽然这种为了升学率不让学生参加考试的事件从未发生,但如果初中教师面对的都是这种情况,那么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辍学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部分教师观念更新慢,盼辍心态强。有一些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却很少从自身考虑原因,从未想过要追赶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改造的恒心。一遇到调皮捣乱的学生或者成绩差的学生,就想方设法挤兑走,而且理直气壮:“走一两个人,安定一个班级值得!”“他在班里一点儿好作用不起,走了省得影响别人!”诸如此类,加快了学生的流失步伐。
五.还有一个原因不可不说:那就是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缺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成绩差的学生尤其缺乏耐心,轻则冷眼相待、冷语相加,重则大声呵斥、甚至责罚,还有极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后进生看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无所适从,从而使这些本来就处在辍学边缘的学生更快的离开了学校。
那么,怎样才能留住学生,让他们喜欢上学,乐于上学呢?我认为学校可以做的,有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先锋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位学生每一天在班里都有事可做,让他们看到自己对于班集体还有一定的贡献,班级还需要他们,那么每一位学生都会爱自己的班级,因而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班级,那么也就不存在辍学了。记得我曾经接过的一个乱班8.4班,班里有“四大金刚”,他们每天迟到、早退,有时还打架,差不多所有的教师都有烦他们,不过,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虽然玩劣,但并不属于那种品质特别坏的孩子,他们不遵守纪律,但并不在课堂上打扰其他同学学习;虽然有时打架,但并不主动欺负别人。于是我就按他们原来班主任的安排,继续让他们担任在班中的职务,不过根据他们的自身的特点做了适当的调整,刘小亮当班长,李健管纪律,王金锁负责体育方面的工作,许庆瑜专管班级的文娱活动,给以他们充分的支持和信任,结果他们不仅约束了自己,还成了我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班中有了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就妥善解决了,遇到棘手的问题就和我商量。有一个叫王立国的学生,因为是单亲家庭,比较困难,自尊心又强,为了照顾年幼的妹妹想放弃学业,刘小亮他们几个几乎发动了全班的学生,利用周日的时间去帮他干活,劝其回校,王立国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重新回到了学校。因此,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无可替代的,他们自然就不会辍学了。
(二)每一位教师都有要以博大的师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是控辍保学的首要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也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像阳光一样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自己博无私的爱去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尤其是后进生,我们要做到施爱但不偏爱,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染他们,用诚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班有一个学生刘玉超,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有一次不明原因就不来上学,我先后派了几拨人去找她,还让和她关系不错的同学电话联系,可她就是不上学。于是,我只好在一天放学后来找她,好容易叫开大门,这个不爱说话的孩子连门也没让我进,我们简单的交谈了几句,她也没说不上学,我就对她说:“没什么事明天去上学,老师在学校等你。”她点了点头。谁知她第二天又没来,于是第二次来到她家,这次她的父母在家,我就和她的父母一道耐心开导,细心引导,她终于露出了笑容。第二天,她上课了,看着她和同学手拉手走进班里,我放心了。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我班赵宇航由于溺爱有加,养成了极端自私、狭隘的性格,上学后因性格问题经常犯错被请家长,家长觉得难堪,便又经常粗暴对之,教育方式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其形成抑郁性格,极难相处,经常和同学发生口角。我在一次次帮他平息事件后都耐心劝导,并鼓励他在擅长的体育上大做文章,让他好好锻炼,争取有所突破。结果,在每天和校体育队一起训练中他找到了乐趣,重新找回了信心,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打架次数明显减少,自从升入九年级后,他一次架也没有打过,甚至有一次,别班学生找他帮忙打架,他也借故回避了。事后,他跟我就:“老师,我跟你保证过我不再打架,我要说到做到。”看着他即将顺利的毕业,我有些欣慰。虽然他身上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去苛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呢!
(四)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试想,如果教师讲的每一节课都能吸引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有所收获,品尝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还会有辍学念头吗?
(五)教师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的原因是跟不上,听不懂。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智力、能力也都不一样齐,那就要求教师授课时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次,多目标。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扩展优等生的能力、挖掘中等生潜力、开发学困生的智力、发现双差生积极向上的兴趣,使他们不再因听不懂而灰心丧气,走上辍学之路。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班组凝聚力。学生离开学校,特别是一部分中等生的离开,并不完全是因为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觉得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一天到晚除了看书就是学习,还要面对老师没完没了的说教,太没意思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学校应该组织班级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球类比赛、运动会等,让各有所长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所有学生感受到竞技的魅力,在竞技活动中感受到班能体的魅力;另外,每个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自身情况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手工制作、讲故事、猜谜语、以小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等,都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样一来,学生还舍得离开学校舍吗?
(七)让家访架起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生在家的表现为班级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学生在校的表现又为家长们明确了指导孩子的目标,而双方共同努力,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教师的适时家访,会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受到老师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很有劲头。我班的王磊,家境富裕,极为任性,经常缺课,动辄请假,甚至逃课,有一次她两天连续请假,后来又半天无故未到校,给家里打电话无人接听,我赶到她家,不在,后来从学校旁的一个小店内找到的她,问其原因,她理直气壮的跟我说:“我爸、妈老不回来,她们一点儿也不关心我,我觉得我是一个被爱抛弃的孩子。”她甚至还说:“我不去上课,就是想看看你是否在乎我!”我哭笑不得,根据她的这一想法,我及时给她在北京包工程的父母打了电话,将这一情况告之,她母亲回来后陪其住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也不提辍学打工之事了。我庆幸家访帮了我的忙。
(八)教师要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宽厚胸怀和勇气。如果每一个教师能将个人利益放在一边,不去想是否能评优,不在乎某个学生拖自己成绩的后腿,不过多的考虑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只将一腔心血撒在教育管理中,心存:“个人荣誉事小,孩子一生重要。”这样的想法,效果可能会好很多。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要求很苛刻,可话又说回来,社会和人民给了我们如此高的荣誉,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诸如此类……我们不付出,不觉得有愧吗?
【企业领导学资料】推荐阅读:
企业领导人与企业文化07-21
企业领导讲话07-05
企业中层领导管理08-27
企业领导工作年度总结08-29
企业领导如何激励下属09-18
企业文化领导行为09-23
如何做好企业中层领导10-30
国有企业领导述职11-14
企业消防演习领导讲话06-11
新年企业领导致辞范例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