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教学启示

2024-08-10

爱的教育教学启示(共20篇)

1.爱的教育教学启示 篇一

捧读阿米琪斯的《爱的教育》一书,从头至尾,一阵强烈的感动萦绕着周围。好似轻风抚过心田,感人至深。

作者用一个十岁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眼光去观察他所在的班级、老师、同学,把那种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甚至于祖国之爱写得感人肺腑,诠释了爱的真谛。

阿米琪斯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安利柯的积极向上,富有爱心;甘伦的侠义行为,爱护弱小;戴洛西的才干与善良;那格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柯礼智的勤劳与刻苦……在读书的同时,那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

那一个个小故事,更是感人至深。

那格受到同学的欺侮时,甘伦挺身而出,维护正义,这是同学之爱;安利柯去看望生病的老师,老师深为感动,这是师生之爱;父亲对安利柯学习无精神而暗自着急,这是父子之爱;安利柯与母亲带物品去看望贫困的那格母亲,这是社会之爱;小侦察兵为了摸清敌情,为祖国的骑兵打探消息,结果壮烈牺牲,这是国家之爱……全书用一个爱贯穿文章,使爱得到了升华。

可见,小至家庭,大至国家,爱能洗尽一切假、恶、丑,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师夏丐尊说:“我在家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校是执鞭数十年的教师。平时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本书,好像丑人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禁惭愧地流下了泪。”

这句话就不禁让人怀疑起我们现实生活中,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家庭的教育。学校中,学生被分成三六九等,采用填鸭式教育,教会了知识,品德却不尽人意。家庭中,很多家长坚信不打不成材,采用棍棒式教育。作者的目的正是对这种错误教育方式的一种批判。现实的教育方式与书中的方式一对比,真是没法比了。

当然,《爱的教育》中的教育方式也太过于理想化了,在如今是不大行得通的。但是,这种理想式教育方式也有值得借鉴的,那就是爱。在教育中掺入适量的爱,对教育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让人与人之间互相感动,那么,离理想中的社会还会远吗?

2.爱的教育教学启示 篇二

一、隐性德育概述

德育是教育者以品德的形成规律为基础, 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道德等各方面的素质。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 显性德育, 其特征表现为直接性、单向性以及强制性。 1968 年, 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专著《课堂生活 (Life in Classroom) 》中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进行了诠释, 这是隐性德育的前身, 以后的学者们对隐性德育的界定意见趋于统一。综合学者们的研究, 可以得出隐性德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参加社会文化活动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念、价值观、态度、道德的教育方式。 隐性德育具有隐含性、稳定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尽管不易被察觉, 学校的隐性德育资源仍然比较丰富, 包括物质层面如学校的校园布局、建筑特色、设施设备, 活动层面如社团活动、实践活动、课外活动, 文化层面如校风、校训、学风等。

二、中职隐性德育现状分析

(一) 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形似”而不关注“神似”

教育学家科尔认为:“物体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其摆设代表着该场所的精神。 ”可以看出物质环境的布局对于人的观念及思想的形成起着引导作用。很多中职学校认识到物质环境可以成为一种隐性德育的有效方式, 不惜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然而对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挖掘与宣传的力度尚未达到发挥隐性德育的要求。 有的中职学校一味地模仿名校的物质文化环境, 不注重自身的职教特色, 未根据本校中职学生德育状况进行人文精神的宣传与渗透, 无法形成自身的德育特色, 最终仅仅是“形似”而不是“神似”。

(二) 中职教师的榜样“失范”作用

中职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是隐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有的中职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趋向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 过分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其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的中职教师自身则出现道德失范现象, 甚至为评职称而出现论文抄袭行为;有的中职教师认为“中职生就是差生”, 在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对其不闻不问, 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中职教师的这些言行举止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 中职生言行举止的相互“感染”

中职生整体素质不高, 经常出现厌学、 旷课、早恋、斗殴、长期泡网吧等现象, 而且不少学生对于这些不良行为却有着好奇心与想模仿尝试的意愿。 因此,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学生之间相互模仿, 不良的言行举止在他们之间相互影响。 在接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模仿导致中职生整体德育水平的下降。

三、《爱的教育》理念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以生活日记体的形式写成了《爱的教育》一书, 记叙了主人公小学三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每月穿插一篇描写意大利少年儿童故事的每月例话, 这些日记和故事构成了一本蕴涵祖国之爱、师生之爱、家庭之爱、同学之爱等内容的经典著作。

(一) 学校宣扬正确的隐性德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某些反应。 孩子在他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 当学校能够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 就是一种成功的隐性德育。 例如, 在《爱的教育》“同学”一节中, 主人公介绍了班上的同学, 他们有的是上层贵族子弟, 有绅士、中产阶级和普通群众的子女, 但更多的是来自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 每个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 说明这个学校的招收对象没有等级之分。 在《爱的教育》一书中, 评价学生的优劣是以高尚品质以及无私奉献精神为依据的, 对于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 如果以自己的家庭背景进行炫耀则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因此, 学生形成以提升个人素养为目标的局面, 学校以具体的行动对学生的等级观念、金钱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就是一种有效的隐性德育。

(二) 师爱渗透课堂内外

师爱作为一种隐性德育方式, 以其自身的感染性对学生的身心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在《爱的教育》一书中, 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 都将师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育作为一项漫长的事业, 意味着学生发生的身心变化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 等待学生改变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包容。 在《爱的教育》中, 讲述了在聋哑学校, 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奉献教会了聋哑儿童说话、运算, 这是课堂上的师爱。 而在课堂外, 讲述了父亲的老师, 作为一位从教六十年的老人, 他留藏了每个学生的作业并整理好编上号, 退休的他, 仅有的快乐是回忆旧时学校的时光。 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师爱的伟大, 同时这种师爱对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以及思想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同辈群体间传递隐性德育

在学校, 由于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都具有自身的个性与特色。 对于全班来说, 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与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可以使本身行为习惯不端正的学生在这个班集体中得到改变。 在“玩具火车”一节中, 主人公看到铁匠的儿子普雷科西对他家的小火车爱不释手就毫不犹豫地送给了他。 而主人公在介绍自己的朋友卡罗纳时讲到他为人友好、正直、喜欢打抱不平, 他的品质令全班同学感到敬佩。 这些描述看似平凡, 背后却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爱的教育》理念对中职隐性德育构建的启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和时间, 他们就能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取得进步。 因此, 面对当前中职德育问题突出现象, 借鉴《爱的教育》 理念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中职隐性德育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通过有效的隐性德育方式促进中职生德育问题的改善。

(一) 以社团活动塑造中职校园精神文化

社团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具有心理归属功能、凝聚向心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以及行为规范功能。中职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社团的机会比较少, 并且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对学校组织的竞赛不感兴趣。 社团活动跟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并且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相仿, 使学生在社团中产生心理归属与凝聚向心功能, 进而在一定价值观的引导下, 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组织活动。

中职的社团活动以其新颖性以及趣味性吸引中职生的眼球并使其加入其中。 中职学校可以利用社团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将校园文化以及价值观融入活动当中, 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文化, 这种方式比显性的德育更具创新性, 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又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做中学”, 并将这种隐性德育传播开来。

(二) 中职教师提升爱的教育能力

中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成绩差、 自制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的中职生, 必须提升爱的教育能力。 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种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流交往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空间视觉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语言言语智能) 中表明中职生与高中生在这七种智能中有着各自的优势。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职生, 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 从而展现自己;其次, 给学生自信。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培养、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能够鼓励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面对他们自信心不足的状况, 中职教师的期望起到积极作用;最后, 尊重学生。 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并且善于倾听学生, 注重其情感的变化, 这种教师更具魅力。

(三) 利用专业课渗透职业道德观念

应该认识到德育并不仅仅是学校领导、 班主任以及德育课教师的任务, 而是采取全员参与的形式, 通过共同努力一起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专业课是中职生比较感兴趣的科目, 并且他们与专业课教师的相处时间比较长, 利用他们对专业课教师的崇拜心理, 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专业课的角度渗透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 例如, 专业课教师通过真实案例或者组织学生表演小品等形式让他们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这些方式生动、直观,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职生作为未来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首先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要做事先做人, 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并拥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而隐性德育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 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并合理利用。

摘要:显性德育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 其效果不尽如人意。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诠释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所传递的隐性德育观念, 对于构建中职隐性德育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爱的教育,中职学校,隐性德育

参考文献

[1]夏铁宇.职业院校隐性职业道德教育探讨[J].世纪桥, 2009 (2) :100-101.

[2]谭建红.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德育课兴趣[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7) :55-56.

[3]于天红, 刘连梅.论高校隐性德育课[J].教育与职业, 2014 (3) :58-60.

[4]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95.

[5]朱红, 戴亿锦.论高校德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6) :115-116.

[6]张岩.高校中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219-221.

[8]苏小冰.隐性德育视角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 2014 (6) :29-30.

3.爱的奉献 爱的教育 篇三

关键词:潜能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的奉献;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1-02

所谓潜能生就是指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于潜能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爱。所以,笔者认为转化潜能生需要爱的奉献、爱的教育。

一、爱的教育需要理解、尊重学生

理解与尊重是转化潜能生的关键环节。

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他按你的想法去学习,这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对老师反感、对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反感,从而不想再学习,结果把他推向潜能生的行列。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我们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以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班有位姓苗的同学,身上有一种其他同学所没有的正气。见到老师有礼貌,同学生病了,他就给生病的同学端水拿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刚接这个班时,我对这位同学的印象特别好,认为他有正气、积极、有进取心。可时间长了,我发现他上英语课,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有时还想睡觉。英语老师也经常跟我提起他,说他不仅不学英语,甚至在课堂上说让老师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找他谈话。他对我说:“老师,我也非常想学好英语,我也曾经在假期补习过英语,可我就是学不会。”对他的这种情况,我表现出非常理解,并鼓励他希望他能坚持学英语,还和他一起制定了一个近期的学习目标。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不断地鼓励他,甚至和他一起记忆单词。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他实现了第一个学习目标——期中考试50分。可以看出,这个目标的达到,给他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他懂得了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二、爱的教育需要关心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而那些成绩不好纪律又差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根本就不会关心他们。为了让那些潜能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我在班内专门设立了“进步奖”,只要在纪律和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学生,都会得到一份奖品。奖品是平时班里卖废品所得的钱买的笔记本。奖品虽不大,但在潜能生中反响很大。郭超同学是在七年级下学期进到我们班的。当时,他不仅学习成绩差,他还课下说话带脏字,课堂打断老师的讲课,但他总能使同学们开怀大笑,很多同学都喜欢他。于是,我就让他在上课前或课后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完了之后同学们为他鼓掌。刚开始他还不以为然,讲笑话,说脏话,和以前一样,可时间一长,任课老师都说郭超上课认真听了,同学们说郭超说话不带脏字了,他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在期末得到了“学习进步奖”。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奖。以前从没想过得奖,从没想过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讲笑话,从没想过得到那么多的掌声。在这里,我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信任。”说完朝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爱的教育需要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说明严格要求学生也是爱学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做到有理有据。而《班规》就是一个很好的依据。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让班长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班规》内容,最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他们当然得依规定而行事。这使得很多同学在严格的自控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学生,早上上课总迟到,按照班规,他总被罚扫地,时间长了,他迟到的毛病一点都没有好转。我知道这条班规对他没什么作用了,就启用另一条班规,迟到一次当全班同学面唱两首歌。他虽然经常迟到,可他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学生,更何况当那么多人唱歌,可这是班规,必须执行的,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唱。一周、两周过去了,一学期过去了,他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不再迟到。他不再迟到了,可他却敢在升旗仪式上当着全校师生演讲了。

但有些潜能生的自控能力很差,要想使他们有所转变,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有一个学生做什么事都不慌不忙的。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开始读书了,他的课本还没拿出来,你看了都替他着急,可他不急。课下,其他同学的作业都能按时交,就他交不了。我为了改变他这种做事拖拉的毛病,课堂上我时时提醒他快一点;课下写作业时,我站在他身边提示他注意力要集中。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有所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消失了。

四、爱的教育需要奉献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笔者也认为教师最光辉的地方就是教师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是住校生。他们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学校求学,吃住在校。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那些潜能生,课下为他们补习,而且在生活上我也尽量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有人生病了,我领着他们去看医生,帮他们打开水;有人衣服扯破了,我就拿到家里用缝纫机为他们缝缝;有人回家时没有路费了,我就先为他们拿出路费……去年转来一位学生,家是外县的,周末回家特别不容易,所以他就两周回一次家。他以前特喜欢去网吧玩游戏,虽然脑子很聪明,但成绩很一般,所以他妈妈总是放心不下,每周都要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为了让他妈妈能够安心,他不回家的那个周末我就把他领到我家,给他做好吃的,陪他玩,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孩子也争气,期末考试由入班时第二十多名进入到前十名。寒假,他妈妈又打来电话:“翟老师,太谢谢您了。要没有您的关心和爱护,我的孩子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谢谢您!”

4.爱的启示作文 篇四

外公对我很好,几乎我想要的东西,只要他能办到的都会满足我。从幼儿园开始,他就每天接送我上学和放学。当我快上小学的时候,外公查出得了白血病,治愈后每个月还要去浙一医院化验和配药,但他还是放弃了市中心的房子,搬到我们小区,方便接我放学和照顾我吃饭。

低年级的时候,我做作业速度很慢,总是被留下来。外公就在教室外面等着,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一点怨言都没有,回到家还为我隐瞒,怕我被爸妈教训。就这样,外公成了我的“保护伞”。一旦我犯了错,爸妈想要教训我的时候,外公就会出来阻止并说:“他还小呢,不懂事,长大就好了。”可是,转眼我已经五年级了,好像还没“懂事”。

五年级一开始的时候,我学习还是不见好,于是妈妈给我办了“出门证”让我一放学就回自己家做作业,晚饭也不再外公家吃了。听到这番话,外公别提多不高兴了。有一天,外婆来我家拿东西的时候跟妈妈在客厅聊天,刚好我要让妈妈签字,走到门边时听见了外婆和妈妈的谈话。

“你爸最近心情可不好了,你看出来没?”

“我知道,是为了和孙子见面机会少这事吧”

“嗯,你爸也知道是他太宠着孩子了,他才会一直也长不大,还妨碍你们管教孩子,可他是真的太爱这孙子了,他总是说‘我这身体还能接送他多少年呢?’唉……”听到这儿,我当场就热泪盈眶……

5.爱的启示作文 篇五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一次月考,我语文得了96分,名列全班第二名。班里的分最少的只有70多分,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开始沾沾自喜起来。

回家后,一进门我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我月考语文卷子发下来了。”妈妈面带笑容的说:“看得出来,一定考得不错。”我得意洋洋地说:“当然了,我考了96分,全班第二名。”妈妈竖起拇指说:“我家宝贝真棒!”我情不自禁地扑向妈妈怀里。

随后,我走向爸爸。我想爸爸也一定高兴的赞扬我。可是,爸爸却严肃地说:“又不是第一,有那么值得骄傲吗?就算是得了全班第一,也不见得是全区第一,全市第一。学习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绩。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要知道天下高手如云呀!”

过了几个月,又一次月考,我得了97分,还是全班第二名。这次我背着爸爸,把考卷直接拿给妈妈看。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赞扬我。我变得骄傲起来。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总认为自己十全十美,谁也比不上我。后来,学习越来越差,成绩一落千丈。回想起以前,有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才能使自己不骄傲。

6.爱的启示作文六年级 篇六

母爱是伟大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不懂事的时候,不小心塞了一个刚进鼻孔的橡皮。当时挺好玩的,但是回到家就觉得特别难受!直到我上床睡觉,我才告诉我妈妈这件事。我妈赶紧穿上衣服带我去医院。那是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我妈背着我直奔医院,一边抱着我,一边给我避雨。我看着妈妈脸上的小水珠。我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我感觉我妈身后的衣服都湿了,身上全是雨,她却在给我撑伞。到了医院,医生把我鼻子里的小橡皮拿出来。我妈擦擦汗,松了一口气。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似乎终于落地了。看着妈妈的汗水和雨水,我的眼里满是泪水。

啊!妈妈,你为我伤透了心。你们是伟大的,负责任的,宽容的父母!是你一次又一次的理解我,你一次又一次的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有时候你批评我,但我知道你在对我好!

7.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篇七

一、用心去爱, 走进学生心灵

案例:

记得刚接手高二十班时, 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永明的情况。他, 一个音乐生, 学习学的很差, 地理学的一塌糊涂。当大家说他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 我却暗下决心, 用我的爱去拯救他。知道这些情况后, 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他谈心、交流, 使得他慢慢地能够接受我, 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地理课上, 我总是抽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每当他回答正确时, 我总是对他竖起大拇指表扬她, 不断地给他信心。课后抽空辅导他, 鼓励他背地理问题, 哪怕是一点一点给我背。久而久之, 他开始喜欢上地理课, 而且每节地理课上总能看到他积极举手发言, 每次的课堂作业他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 每节地理问题他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 他的脸上现出了学生自信笑意。他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 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 他的学习进步很快, 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 其他老师表扬她, 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他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 他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强了, 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得不容易呀, 虽然在对他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 但当我每次看到他进步时, 都感到无比欣慰。

反思: 我们经常说, 老师的行为, 会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 会创造一个奇迹; 也可能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会扼杀一个人才。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 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他便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 他便学会争强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 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 他便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 他便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 他便学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他便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可见, 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 期待上课, 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 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 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 学生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 会令学生更加的自信和可爱, 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 “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 就落伍了, 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孩子建立了自信心, 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二、批评也是一种爱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 适时鼓励。

案例:

今天在高二十一班上课时, 讲解昨天的自习课的卷子, 自己随意抽查了十几份试卷, 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一点也没有做, 上一节课自习课学生除了做卷子什么也没有做, 自己真的很生气。这段时间一直鼓励十一班的学生, 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 致使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一点也不做, 为此自己让没做学生上办公室做卷子, 课堂也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在办公室问他们没有做的原因, 并适时谈论高二地理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反思: 现在普遍认为: “教育不需要批评”需要赏识, 于是老师们也不轻易批评学生了, 似乎批评学生就是不尊重学生, 可是事物有两面性, 学生总是学生, 他们踩着歪歪斜斜的脚印长大, 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有时批评适时鼓励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让学生在接受批评中感受到你的爱, 那批评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及时批评是一服良药, 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 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爱不仅是教育的诊治性力量, 同时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缺少爱的教育, 无论多少赏识也不过是廉价的矫情, 迟早会被学生拒绝的爱的教育不能没有批评。

我深知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 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 时刻牢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 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在今后我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各位同事学习经验, 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独立办事能力。我希望通过不断锻炼、学习和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从而把工作做的更好。

我是教师, 就要奉献,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时刻不忘责任, 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 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 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 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爱才有理解, 有爱才有和谐, 有爱才有希望! 让爱永驻我们心中, 呵护学生的梦想吧!

摘要: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 而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 他们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 所以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作为老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这就意味着,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爱的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8.赏识——爱的教育 篇八

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感触到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情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爱是开启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钥匙,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一份责任和爱心。爱应是具体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予以端正,纪律松弛,予以引导,身体不适,予以关怀……爱学生绝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赏识教育恰恰是爱的教育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出学生缺点的同时,多鼓励其优秀的一面,这将十分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不是只有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所有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一)对现实中表扬现象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表扬要有一个“度”。

第一 偏激表扬

如“你真聪明”类的表扬话,可使学生产生自满心理。它必须和相应的智力因素联系起来。

第二 低层次表扬

如“你真棒”这是很单一的,也是低层次。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事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二是远大的理想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协调起来,才会更有效果。

第三 频繁表扬

这种表扬方式会导致学生自认为很优秀,很成功。这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没有一点经受挫折与困难的思想准备。

二)理想中的表扬原则

第一 表扬具有目的性,即要对症下药。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做为体育教师我们则应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那么在体育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更能集中激发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与他们表扬,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化学科的学习上去。

第二 表扬的同时要进行受挫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赏识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每节课中,但并不意味无原则地表扬。在表扬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受挫教育,尤其90后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授课中常常安排难度适当的内容,辅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通过组织竞赛,经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第三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彩。

提高表扬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创造出符合自己特色和具有个人特色及灵活多变的表扬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一定会在浓浓的“天生我才”中得到无穷的力量。从而健康的成长。

当然,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常常迷失方向,过多地谴责学生,批评学生。但心中的清泉常常又点醒我,使我清醒。正如,美国著名作家---桃和斯诺特先生在《人这样成长》中所写到: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個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的中成长,

他学会了热爱人生。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城市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教育就应以人为本,教育事业的本质是让爱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那么,爱自己的学生就要多欣赏他们吧!这时候你会发现更多的快乐。爱自己的学生就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成功。

9.爱的教育教学启示 篇九

摘 要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1个不朽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分析安娜的爱情悲剧以及揭示其对现代的启示意义。安娜的爱情悲剧经历了爱的压抑与爱的偏至的两极。爱的压抑是没有自我的`爱,既被她的丈夫所压抑,又被当时所处的社会所压抑。而爱的偏至是丧失了自我的爱,压抑的爱被情人激发了之后,安娜将它作为自己唯1的追求。爱的压抑与爱的偏至是安娜爱情的两极误区,表现出她在爱情上没有真正地寻归自我。现代女性在对待爱情上,应该要求建立两性之间的平等自由,在爱情面前保持独立和完整的自我,避免安娜式的爱情误区,寻找到真正的爱情。

关键词:爱的压抑;爱的偏至;现代启示

ABSTRACT

Ana Kalenina is a secular tragic character in Toesita ’s works. This article analysis Anna’s love tragedy and reveals its apocalyptic meaning to modern society in particularly.

Ana’s love endures the inhibition and prejudice. While the inhibition is about person without thinking about herself, she is inhibited both by her husband and the society. As to the prejudice is a person who has lost herself. After her inhibited love wakened by her lover, Anna view it to be her only pursuing. The inhibition and the prejudice to love are the dead corner to Anna’s love, which is revealed by she does not have the character throughout her love.

So, when treating love, the modern women should set up a equal and free between the men; keep a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character when in love; avoid the dilemma situation as Anna, and find the true love.

10.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年的记事,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其间还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挚爱和朋友之谊,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用最平实的方式,轻轻地扣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要说:“爱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你我,温暖了大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感受爱,就是拽着阳光飞。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生们共度了这难忘的四十分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才会有那用心体会之后的精彩发言。

宋思莹:“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意外事件》,勇敢的洛贝谛为了不让一个陌生孩子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冲向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却被马车压伤了腿。醒来之后他的第一句话竟是问他的书包呢?而丝毫不关心自己的伤势。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顾一切,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她的发言道出了一个小学生的心声。

杨帅:“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小抄写匠》,裘里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稿子,睡不好觉,还要承受父亲的误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爱父母,爱他的家,这让我感动。”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学生对爱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识到了世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美好的情感,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如空气般不可缺少。我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灵,就是在拽着阳光飞。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我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大量的经典名著。例如:去年寒假,我就要求学生读《爱的教育》、《西游记》这两本书。平时的教学中每月我也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了解读书情况,落实读书活动。这些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终生受益。

《爱的教育》这节汇报课上,同样,我告诉学生要了解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我们要去读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像写人的这类书,读完之后我们要掩卷深思: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相信通过这节读书汇报课,学生会学有所获!

三、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11.爱的【教学】 篇十一

爱国——不只是赞美。一般而言,爱国是天经地义的,似乎没有人敢怀疑;即使国家再贫穷落后也要无条件地热爱。《我们爱你啊,中国》十分具体地用诗的语言告诉学生中国的地大物博、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告诉学生:这样的国家能不爱吗?敢不爱吗?诗中反复出现“我们爱你”,强调了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

爱人——人与人是平等的。教材中的好多人物都是励志型的,是“榜样”,不是“伟大”便是“崇高”,让教者更让学者抬起头来仰视。《艾滋病小斗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恩科西、《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历史学家谈迁、《诺贝尔》中的炸药大王诺贝尔、《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组课文中的钱学森、詹天佑、林肯等,都集中了“优秀”、“杰出”,教学时无不“歌颂”、表达“敬仰之情”。

这些人身上确实具有十分了不起的精神品质、超人的意志,否则不可能赢得后人的尊重,然而,这些人的“优秀”、“杰出”是编者把人物闪光的东西聚焦在一起,集中显示了人物不平凡的一面。殊不知,伟人们还有“普通”的一面。

感受霍金的可爱之处。“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他的办公室门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其实,大多数情况他在工作。他的舒适小屋“周围两三盆植物当中摆放的是他三个孩子的照片”,父爱,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无不悲悯地问他:“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如此作答:“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人们爱霍金,霍金也爱人们。在彼此的爱中,霍金和人们心灵相通。

感受林肯的“卑微”之处。题目就蕴含着“卑微”:“鞋匠的儿子”。一国总统,面对上流社会出身的议员的傲慢,林肯回答道:“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与其林肯是在赞扬父亲,不如说林肯实际上告诉人们尤其是“上流社会”的人们:人与人是平等的,伟大的鞋匠和伟大的总统一样伟大。林肯说:“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在林肯看来,自己虽然是总统,但做不到和父亲那样的伟大。

让“鲁迅”走到孩子中间。吴伯萧先生的《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是苏教版首个“鲁迅”形象。那么登上小学教材舞台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形象呢?是“早”的形象和隐喻。少年鲁迅这样改正可以原谅的迟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并且升华为:“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姑且不说“早”是否是一个传说,此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还是值得商榷的。从“早”的来历中,给学生的信息是,鲁迅从小就是个不平凡的人。

爱自己——“我”在哪里。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很难相信他会爱国、爱他人。问题是,学生找到“我”了吗?“我”是谁?

“我”是自由。在《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里。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唯有自由才可能找到真正的“我”。给儿童以自由,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松绑”:让学生说学生的话、想学生的事,自由的说话、自由地想事。

构建“真课堂”——为了找到“我”。必须教“真语文”、构建“真课堂”、写“真作文”。教“真语文”首先是教材要“真”。《师恩难忘》(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是刘绍棠的文章,原题是《老师领进门》,刘绍棠深情回忆了启蒙老师田老师,感谢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真课堂”,老师要“真”教,教学生“求真”。老师不能跪在教材脚下,不能因语文的“工具性”让“人文”也成为“工具”。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批判和质疑,“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不应只是“工具性”的例子,也应当是“人文性”的例子。“求真”的老师才可能赋予学生“求真”的品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基础、感悟,只要自己的想法都值得鼓励和肯定,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课堂里”找到“我”。“真课堂”还要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课外阅读。

“真作文”不但是寻找自我更是展示自我的心灵舞台。首先让学生敢写真话。敢写真话的重要条件是老师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包括学生。学生有表达的自由。即便说错,也只是未成年人的错,成长中的错。其次是引导学生自由写作,写真事、抒发真情,技巧是次要的、华丽的辞藻是不必要的,流水账至少有史料价值。自由写作,包括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如编故事。自由写作,是为了让学生保持写作的独立性。心灵的自由才可能有写作的自由。老师的尊重——尊重学生习作的规律、尊重习作的成果——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前提。

通过“求真”,引导学生找到“我”,从而认识“我”,才有可能爱“我”。

12.爱的教育 篇十二

一、善于发现, 心灵交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 珍惜爱护这种美, 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而要让每个孩子看到人的心灵美就必须用自己的真心去唤醒学生的真情, 从学生的心灵出发, 甚至走进他们心灵的最深处。“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堂”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也都有他不同的气质, 我们教师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孩子, 只要你细细观察, 即使看来愚笨的孩子, 也有他杰出的一面。

二、引领宽容, 以身作则

宽容是一种技巧, 一种智慧, 一种胸怀。虽然我们平时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但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要学会宽容。当学生犯了错误时, 教师利用心理置换法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 体验学生的心理, 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

曾有这样一件事:在放学的路队上两个学生打起了架, 原因是后边一位男生推了前边男生一下, 然后就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了起来。我在了解情况后便从他们平时要好的关系入手, 对他们进行心灵“洗礼”, 再让他们看着此时对方的伤痕谈想法时, 一位男孩说:“老师我错了。”说着, 还流下眼泪来, 两个气势汹汹的小男孩, 在我的引导下握手言和了。从此以后, 我再也没发现他们打架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从这次的经历, 我也明白了如何用自己宽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点和思维, 也学会了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道德建构, 让孩子真心实意改过。这不该是我们强加于他们的, 而是他们心甘情愿需要的, 这时候, 我们的德育才算成功。

三、诚实守信, 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同样影响着学生诚信原则的养成与维系。有些父母亲一味迁就孩子, 有的甚至帮着孩子一起欺骗老师, 所以我们老师就有必要在“家长会”“家长开放周”等能与孩子父母亲沟通的场所及方式上尽所能地传达“守信”的这一理念。

爱学生, 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 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 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我们坚信:因为爱的阳光会使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 所以爱的教育会让一群群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摘要:教师要以平等、信任、尊重、宽容的心态教育学生, 处处细心观察, 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所在。在有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道德建构的同时把家庭和学校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形成一股合力, 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13.《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篇十三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读书苦思时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14.征文 爱的教育 篇十四

红樱桃幼儿园 杨丽丽

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感动至深。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内容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精致,大至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和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而那众多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乐于助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卡隆,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的瓦梯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还有可爱的“小石匠“,坚强的克洛西„„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有两个,分别是《小抄写员》和《执着寻母的孩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每月故事。《小抄写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仅12岁的佛罗伦萨少年叙利奥,他的父亲是位铁路工人,因为家里人口多,工资少,生活很艰难。叙利奥的父亲年纪大了,为生活所迫,在工作之余又找了一份抄写的工作,常常要忙到下半夜。叙利奥心疼父亲,就半夜起来帮父亲抄写,从而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做作业和听课时,常常提不起精神来,父亲对他很失望,对待他的态度也逐渐的冷漠了。终于,在一天晚上,叙利奥又去抄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终于明白了叙利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叙利奥对他父亲浓浓的孝心,宁可被父亲冤枉,被父亲叱责,也要帮助父亲做抄写的工作,尽量减轻父亲的负担。

15.英国校园里“爱的教育” 篇十五

英国的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这与他们幼儿教育打下的根基密不可分。复活节前, 我随大学唱诗班从格拉斯哥驱车北上苏格兰高地巡访幼儿园,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市区幼儿园、城镇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和人烟稀少的山区幼儿园。所到之处, 都受到幼儿园师生的热烈欢迎。唱诗班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一首首激情振奋的歌曲, 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游戏, 都使小朋友们陶醉在无限欢乐之中。当锣鼓敲响, 吉它弹起, 风笛吹鸣, 孩子们欢快地和大人们一起跳起热情奔放的苏格兰民间舞蹈。那悠扬的歌声, 动人的舞姿真让人惊讶, 这些孩子从小练就了能歌善舞的本领, 他们可不是人们想像中中规中矩的小绅士小淑女!

在访问期间, 我惊奇地发现, 不论城镇的孩子还是山区的孩子, 都享受同样的呵护和关爱。幼儿园不论大小, 园内配套设施齐全, 给人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 环境优美。尽管山区幼儿园的孩子较少, 但他们也拥有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游乐设备。另外, 山区幼儿园的师资素质与城里相比, 毫不逊色。她们都通过正规幼师教育并获得幼师资格, 且大多来自城市。所以山区的孩子成长水平与城里的孩子完全一样, 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政府鼓励城里的幼师到山区工作, 城里的幼师也愿意为山区的孩子工作。我问过好几位老师, “你们为什么愿意来山区幼儿园工作?”她们的回答是:“为了这里的孩子能健康成长, 我们愿意来帮助他们。”不论是哪个幼儿园, 当你步入主厅或教室时, 映入眼帘的是醒目大字“LOVE” (爱) 。几天来, 我在幼儿园里所体会到最多的是爱的涵义。从孩子们说“对不起”、“我来帮你”、“非常感谢”、“我能做”、“我不介意”、“你碰疼了吗”、“不要哭, 我们爱你”、“华人、非洲人、印巴人, 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心被天真无邪的爱所感动。

一位老师告诉我:幼儿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 我们就应给予他们最多的爱。不只是父母爱他们, 老师爱他们, 还有社区志愿者来爱他们, 尤其是教会以各种方式来关爱他们。比如, 教会的牧师常来看望他们, “唱诗班”来与他们一起唱歌跳舞, “少儿组”来与他们一同交流, “爱心组”来为他们准备野餐等等, 孩子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他人。幼儿园以爱为教育中心, 从小就栽培孩子互爱的理念, 铸造孩子自信的人格, 锻炼孩子社交的技能, 这为他们长大后具备互尊互爱、公正刚毅、温和恩慈等优良品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16.爱的教育 篇十六

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以爱为出发点”这一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

作为班主任、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教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教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教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教育如沐春风,是真心希望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都能成材。教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教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而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須要贏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得一些好的方面——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增加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和谐友谊,还能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爱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尊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班主任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那就是爱。

三、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術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学会激励,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在与学生谈话时多激励学生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班主任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心的效果,应启迪学生的心智。

四、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更应该看对于教师、学生来说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17.宽容,爱的教育 篇十七

一、案例背景

2013年9月,我的老班还未毕业,在领导的鼓励下,我又担任了13高药1班的班主任。虽然我带了好几年的班,但那个学期我身上的任务特别重,要参加两课评比,要组织并参与学校和常州市的技能大赛,我感觉自己肩负重任。一方面,学校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意识到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教育者,我觉得应该不负家长和学校的期望,把这个班级带好。于是,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我又走上了班主任工作岗位,接触到了班上的一个女生。

二、案例呈现

××,女,新生注册时我还未知她的名字,只知道班上有个女生剃了个男生头,衣服有点男性化,很是阳光帅气。但是军训没两天她就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有天教官找到我说我班有个女生不服从他的命令,公然顶撞;负责人也向我汇报由于她的原因,教官发了好大一通火,她还满不在乎。休息时,我找到她,想了解情况,哪知她满不在乎地说:“我有多动症的,控制不住自己。再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要教官管?”原因没有找到,倒是把我吓了一跳,我问她:“父母知道你有多动症吗?去过医院吗?不要动不动就说死啊,父母就你一个小孩,知道了多伤心啊。”她笑笑,没再搭理我。

为了有针对性地工作,我想更多地了解她。和她走得较近的同学都反映她很是活泼开朗,嘻嘻哈哈的,很男孩子气,除了有点倔强,没有什么问题。我又打电话给她的母亲,她母亲说她家小孩很好,在初中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按照我做了7、8年班主任的经验,周围人评价这么好的学生应该不会说出那么极端的话,不行,我还应该多了解她。我把她单独叫到宿舍,和她静静地聊,终于她开口了。她成长于一个农村家庭,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又觉得妈妈太??唆,性格变得孤僻,心情好了可以讲话不断,心情不好时一个星期都不讲话;也不喜欢他人干涉她的生活。

军训归来,她融入了班级,开始正常地上课、自习。虽然值日班委经常汇报她在课上爱讲话,但是没有特别的事情,我还是希望多观察观察她,又怕多找她会引起她的反感,不好做工作。好景不长,班委汇报说她没有上第三节课,直接吃晚饭去了。不管什么老师,如果布置的作业、说的话不合她的心意,她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反对。这一点从我每次开班会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收集到了这么多资料,我又打电话给她母亲,这一次她母亲终于说了实话:她知道她女儿的问题,也找心理医生看过,但是没有多大效果。陆陆续续地,我了解到她在初中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以她的胜利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中她尝到了甜头,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暴躁。

对于这类同学,我要给予更多关注与宽容。每周开班会我不再盯着她,虽然她只顾做自己的事让我不舒服,但只要她能听进去就好了。每周我也会抽出一定时间和她聊聊学习、聊聊同学、聊聊生活,注意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她逐渐意识到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性,期中考试时成绩在班级中上游,除了偶尔周记中会出现让我心惊肉跳的句子。再后来,通过向心理老师求助:她可能因为自以为的与众不同而有自卑感,从而选择其他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此外,在对她的教育中,我发现她有着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是为了表现出她的个性张扬。同时我察觉她有些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如认为老师对她的教育是为难她,觉得对她进行适当惩戒和教育是学校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等。但是她很“仗义”,只要是她认定的朋友,她肯定会“两肋插刀”。通过班级同学的反映,她身上的闪光点开始展露在我的眼前,相信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交流,一定能在职校五年生活中闯出一片天。同样的,她身上最独特的一点――喜欢女生,我也在每一次与她的单独聊天中不断引导。我不断劝说和证明只是内心对男生有些抵触与不满,对人和事不可一棒子打死,她可以突破自己的内心障碍与矛盾,以平常心面对男生。以此证明她与女生走得近只是这方面心理在作祟,并非她想象得那样。

我与她做了个约定,她向我承诺会将重心放在学习上,并且会不断完善自身,不断进步。事实的确如此,从本学期各科成绩来看,她的成绩基本稳居班级中上游,不断向高处攀爬。我可喜于这种状况,也欣慰于她的自我努力、不断进取及说到做到。

三、案例分析

18.论舍勒爱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篇十八

论舍勒爱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从古希腊的爱智之学到基督教的爱之回返运动,直至现代的仁爱观念,爱的`思想经历着历史嬗变.作为独具原创性的思想家,舍勒以情感现象学为方法,以天主教道德传统为根基,提出了爱的本体论学说.他试图通过人心价值偏爱结构的变迁,对伦理意识的当代转变做出判断,并以此为根基,力图重建欧洲的精神统一.挖掘舍勒“爱感优先”思想的合理内核,重理其对现实的说“否”,会对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些许理论借鉴和实践支持.

作 者:高山奎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许昌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726(6)分类号:B516.5关键词:舍勒 爱 和谐社会 意义

19.用智慧撬起“爱的教育” 篇十九

一、智慧的师爱首先体现在尊重课堂, 尊重学生上

课堂是教师的用武之地, 更是学生精神洗礼、增长智慧的地方, 它是神圣的。尊重课堂, 尊重学生, 就是要上好让学生满意、让自己不留遗憾的课;尊重课堂, 尊重学生就是尽量不要拖堂, 不要加塞, 不要动不动把学生留下来, 这不是敬业的表现, 因为学生的休息时间同样重要;尊重学生就是用心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尽量在学生的立场审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尊重学生就是不要把学生往独木桥上赶。我们可能都套用过这么一句话:“你不好好学习这个, 不好好学习那个, 你将来能干什么?或者你还能做什么?”我觉得这句话不能说, 因为这是不负责任, 不动脑子的表现, 更是没智慧的表现, 这句话虽然没有灵魂但杀伤力却很强。有些孩子可能暂时不适应课堂学习, 不适应专业学习, 但不代表他不具备学习能力和其他潜能。尊重学生就是要能静心、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心声。

二、智慧的爱就是要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

曾经我班有位学生不爱写作业, 我找他谈过话, 批评过, 处罚过, 可是效果甚微, 后来我了解到不爱写作业的原因, 他说作业他都会做, 就是费时间, 重复的题多, 没有技术含量, 所以不想写。我耐心地对他说:“会, 不一定你能在试卷上都答对, 也不能说明你会操作, 你的逻辑是否合理, 动手实践才能知道是否真会了呀, 就像练兵一样, 你不能光看不练, 如果是那样, 这样的兵上战场能取胜吗?”他说:“要是我每次考试都能考好你是不是可以让我不写作业?”我说:“可以, 不过我们得让同学帮我们作证, 行吗?”他说:“可以。”于是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咱们班有个很有志气的同学, 昨天和老师订了一个约:每次考好就不写作业, 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能做到, 我们一起期待他的精彩表现吧。”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的作业做得最好, 交得也及时, 考试成绩都不错。我对他说:“不是说好了你不用写作业吗?”他说:“老师, 我害怕万一考不好怎么办!”其实办法不一定高明, 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理性对待, 总会把困难解决掉的。

三、智慧的师爱就是严与爱的统一

说到爱, 有人把它同严格对立起来, 这是误解。爱, 必然包括严格要求, 甚至包括必要的惩罚。有些人总是对教育惩罚避而不谈, 这是不对的。离开必要的惩罚教育还是完整的, 惩罚不是体罚, 对教育的本意来说, 惩罚是必要的。古语云:“教不严, 师之过。”意思是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 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在教育学生上, 严与爱是统一的。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方法, 如果真心爱护学生, 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严是师爱负责的表现。

四、智慧的师爱要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

真诚的爱就像雨后的阳光清新透彻, 温暖美好。刚到学校时, 给我安排了两个跨年级的汉文班, 其中一个班文化课基础、班级纪律、卫生和班风等较其他班来说都比较差。当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很热情且观念比较前卫的女教师, 我们配合得很好, 虽然是中途接班, 但是很快我就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后来原班主任休假, 学校让我接这个班, 那时, 学生们都欢欣鼓舞地支持我, 可是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 学生们接二连三的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 迟到、旷课、不值日、捣乱课堂、不写作业甚至离家出走等让我应接不暇, 后来打群架、顶撞任课教师已成家常便饭。我纳闷极了, 这些在我的课堂上可爱敏捷的家伙怎么摇身一变就成这副模样了?我带班以来自认比前任班主任勤快多了, 我每日跟班、跟操, 监督他们打扫卫生, 清查出勤和作业完成, 甚至经常巡视课堂表现, 按照班主任常规认真工作, 怎么学生却越来越不像话呢?思前想后我确实不知道根源在哪儿?一次班会课上, 我让大家对一周以来本班的不足作检讨, 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 并决心痛改前非, 至少500字以上, 不完成者请家长。面对这些顽皮的家伙我使出了杀手锏, 对他们交上来的一份份“忏悔”我开始得意于自己的这个“高招”, 在以后的几周里我们班确实有改观, 但接下来的现象更让我头疼, 虽说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有所好转, 但学生和我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像以前那般和谐, 他们开始躲我, 开始懒懒散散地学习、抄作业、撒谎。我找学生谈话, 他们敷衍;我家访, 他们憎恨我;我精心制定的班规不知什么时候被改得面目全非;我在班里时他们像小猫一样乖, 而我转身离开时就一片哗然……我意识问题严重了, 我虚心请教, 认真查找资料, 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 找班干部谈心, 从他们闪烁其词当中, 我隐约醒悟到了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不再为自己辩解, 我把班主任工作简单地理解成了木偶式的监工, 没有真正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实质, 光有热情和蛮干是不行的。班会课上, 我在黑板上规范地写上“迟来的歉意”, 我把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畏惧和好奇, 对班级管理的急于求成和对“班主任”职责的误解等统统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袒露给学生。最后, 我为自己的无知和愚笨给同学们鞠躬道歉, 并请他们给我机会改正, 没想到当我抬起头的那一刹那, 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真爱学生就不能把自己套进规章的框里, 不能为了所谓的规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 更不能为赢得好评而急功近利。我们应该诚诚恳恳地面对学生, 服务于学生。不会当班主任没什么, 只要能捧出一颗心来和他们一起成长, 我想有一天我会做好的。

20.教育教学中爱的艺术 篇二十

关键词:教育;教学;爱;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93-01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更有甚者已经是独生子女的子女了,他们从小在物质生活上应有尽有,被几代人的爱包裹,这样看来,这些孩子似乎什么都不缺,可他们真的是什么都不缺吗?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却常常因为学生孤僻、自私、暴躁等毛病担心不已,而新闻媒体又时不时地报道有学生跳楼,有学生亲手弑母,有学生杀死老师……怎不令人心寒心痛呢?这难道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深思索吗?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说:“当前学生的压力过大,情感温暖与理解是目前学生们感到最为缺乏的‘稀有品。”曾把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成大学生的周宏说:“女儿心灵舒展,学习就会轻松快乐。”是啊,孩子们怎样才会心灵舒展、轻松面对学习呢?

一、种植快乐,营造轻松氛围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学校是令人神往的。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不知道忧愁,不知道压力,可是,没过几天,一个接一个的考试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时候,他们需要亲人的理解与支持,谁知,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基于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树立自信心,找到努力的切入点呢?

1、多搞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感知快乐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搞接力赛,两人三足跑等,让他们在比赛中感受到拼搏的快乐。除了体育比赛,我还给孩子们搞演讲比赛、相声比赛、书法比赛、背诵比赛……只要有比赛,孩子就有动力,只要是活动,孩子就会觉得快乐,置身其中而其乐融融。

2、亲切称呼,让班级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每天早上,我走进教室时,就微笑着亲切问候:“姑娘们,小伙们,早上好呀,大家辛苦了!”这样的称呼,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

二、付出真情,走进孩子心灵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知识丰富,他们有了烦恼,有了秘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想说就说了。还有那些性格怪异的孩子,转学来不适应的孩子,被家长溺爱的孩子……我都一一和他们交谈,让他们明白他们都是我心中的牵挂,他们对我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比如班上一个优越感极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这也好那也好,不受大家欢迎。而一旦和同学发生摩擦,她不找自己的原因,认为都是别人的不对。我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在学习《责任》、《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等课文时,我特别请她说感受谈体会,慢慢地,她明白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三、给点阳光,赏识激励成功

当教师的都难免有个毛病,班上的孩子哪些优秀,哪些调皮,每个教师心里都明镜似的。这无疑就给每个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而我每接一个班的时候也总要问问。还记得有两个差生。一次,班上搞演讲比赛,他俩来恳求我说:“老师,这次让我俩来当主持人,行吗?”我有些犹豫,生怕他俩来闹着玩,可一看他俩诚恳的表情,我想,孩子这样在要求进步呀,我怎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呢?我立即答应了孩子们,并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俩,出人意料的是他俩主持得非常成功。从那以后,这两个孩子不再觉得自己不如人了,学习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利用资源,促使孩子学习

上一篇: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下一篇:注重创新和创业 促进科技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