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2024-08-11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精选10篇)

1.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

法教案

www.5y

kj.co

m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卫星运行时间

课时

体育场

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

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

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XX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54

248

560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21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教学反思

体育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力目标: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谈话:XX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这不,老师就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的问题后,师再问: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人。(板书:体育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人,这个看台估计有

名观众。

方法二:这个看台每排有

人,共有8排,估计有

名观众。

……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③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1×8×28或168×28

估算结果: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

4、小结:

师: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将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3、估一估。这是小博士文具店九月中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星期

营业额

294

286

291

298

302

315

312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七号飞船什么时候返回吗?我们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多少圈,估计共飞行多少千米?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每个看台座位数

看台数

共有多少个座位

28×6170

70×30=5100

30×6=180

28(30)

80×30=5400

20×8=160

60×30=4800

21×8=168

68×28=4704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2、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争做优秀推销员(认识计算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强调小数点

2.计算器高手: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

演示:

第一组:15+23=

82-62=

000×5=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4.你说我做。

同桌之间互出题目进行计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有趣算式结果的探索,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对算是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2、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数学王国里充满了奥秘与神奇!传说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不过,要想去挖掘宝藏,可得闯过四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一组有趣的算式,如果你能找出算式中的规律,就表示你闯关成功!连闯四关,就有机会挖到宝藏。今天淘气和笑笑想去闯一闯,你们愿意与他们同行吗?那就带上你们的计算器一起出发吧!

(板书: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1

1×11=121

11×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的答案的规律。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5)这组题的得数都是回文数,也就是一个数从左边开始念和右边开始念完全相同。与回文数相关的还有回文句,如“北京自来水来自京北”;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等。

学生举例说说。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让计算器来帮忙。

(2)反馈计算结果。

42857×1=142857

42857×3=428571

42857×2=285714

42857×4=571428

(3)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5,142857×6的积吗?(714285,857142)

(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3、第三关: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

99×99=

999×999=

9999×9999=

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总结。99×99=9801999×999=980019999×9999=980001

教师总结规律:

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乘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2)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3)“卖关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要按我的方法去做,不管你挑哪四个数字,我都知道你的结果。

(4)计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得出的四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例如:

5210

8541

8730

-1025

-1458

-3078

4185

7083

5652

6552

9963

6642

7641

-2556

-3699

-2466

-1467

3996

6264

4176

6174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都是

(5)学生探索。

6174。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教师加以鼓励:说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祝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连闯四关。看来,数学王国里的宝藏很快就会让你们挖到。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读44页的“数学阅读”,了解一下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

2、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一看,我们还能发现些什么规律(板书课题:探索与发现)

二、活动探索规律

(一)、乘法交换律

、计算下面几组算式

7×13=

25×8=

3×17=

8×125=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二)、乘法结合律、出示摆好的长方体。(教材45页长方体)

教师:老师在课下用许多小正方体搭了这样一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老师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组内商量。

学生交流验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质疑:为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呢?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某些规律呢?

板书算式:

3×(5×4)

(3×5)×4

3×4×5

=3×20

=15×4

=12×5

=60

=60

=60

2.探索乘法结合律运算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3×(5×4)=(3×5)×4=3×4×5

(2)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这三个算式乘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那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呢?

生:再找几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再举一些其他的算式,看一看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34×28)×21和34×(28×21),发现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4和15×(25×4),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概括: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前两个数,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3、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这个同学概括得真好。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a×b)×c=a×(b×c)。

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4、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想一想,计算43×25×4怎样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三、介绍小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备:、口算题、10个红圆片、6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今天我们在一起去探索,寻找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三、探究发现

.动手操作,按要求摆学具

每行摆5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摆了2行,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5+3)×2或5×2+3×2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师:算式,看看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定律吗?

介绍一种记忆方法: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即:(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或c×=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这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学、口算卡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

、认识更大的数。(能说出读书,写数的方法,体会数据改写单位的意义。)

2、线与角。(能说出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名称。)

3、乘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估算。

5、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应用。

说完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总,画一张简单的提纲图。

二、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2、明白了某些数学道理。

3、存在哪些疑问与困惑。

三、课堂作业练习。

、老师说数,学生写数。

62457

689256

475963

70006000

203670630

2、教材53页练习1.(1)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画标记明确题意。

(2)

提问:怎样把以“一”为单位的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数?

(3)

学生独立完成。

(4)

提问: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吗?

3、教材53页练习2

4、教材53页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交流画角的方法。

5、教材53页练习4.(1)先让学生说出互相平行的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2)学生找平行和垂直的街道,并进行验证。

6、教材53页练习5

(1)复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2)学生进行计算。

7、教材53页练习6.指导学生写清解题步骤,答题要完整。

教学反思

www.5y

kj.co

m

2.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写有这么一句话:从书本看到的,你能记住10%;亲耳听到的,你能记住20%;而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你能记住80%。为了让学生能从教学实践中主动获取新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

一、领悟教材编写意图 把握课程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对教材的创新处理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

最简单、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盒饭配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还有就是:服装搭配、朋友握手、动物园参观路线、猜老师电话号码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五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关注个体差异。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臵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于是我用谈话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揭示课题: 师:国庆长假小朋友们过得快乐吗?你们一定品尝了许多美食,请小朋友们说说看。排骨、鱼这些都是什么菜?土豆、冬瓜又是什么菜?这么多的

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呢?对了!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2、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学校餐厅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 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师:学校餐厅开餐了,今天(星期一)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今日菜谱:(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1)师:星期一的菜谱是怎样的?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点击课件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师:那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课件边问)2)学生尝试解决 3)反馈交流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谱(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师:一份盒饭只能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如有困难的同学请你举手,或来老师身边和老师一起合作。如能帮助学校餐厅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学校餐厅的服务员。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生:有2种)

⑴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⑵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选出最好的一份记录向全班同学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异同? 然后老师小结:

第一种:有两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第二种:有两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要求每位同学发言后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对我的发言有什么意见?)

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a、搭配的有序性。通过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份记录好?”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或通过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两份记录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b、搭配的两种不同的方法: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如果学生只说出一种搭配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样配?” 最后老师评价: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学校餐厅服务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汇报,可能会出现找不全、重复的情况,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每一种搭配都找出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进行搭配后,通过四人的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后,让学生根据刚才得出的答案寻求搭配中的规律,将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师: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a、口述配菜方法b、用乘法和加法:“你是怎样想的?”2X3是用荤菜来配素菜。3X2是用素菜来配荤菜。3+3用一个用荤菜来配素菜,再用另一个荤菜来配素菜。

师:你们同意xxx同学的配菜方法吗?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xxx同学已被聘请为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请xxx同学领取聘书。

(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与朋友握手、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课末谈本次学习的感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同时实现了学科间的整

合。

活动一:服装搭配。

1、XX同学当了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他的妈妈可高兴啦!并带他去买新衣服,你看(课件出示图片)衣柜里放着二件上衣和2件下装,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配一配,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四人小组交流方案。然后指名回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进行巩固,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搭配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活动二:朋友握手

刚才XX同学穿上漂亮衣服到了公园,碰到朋友们,三个人见面他们很友好的每二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

师:四人小组中分别扮演自己的角色,实际握一握手,看看一共要握几次。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出示课件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动物园参观路线。

师: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本周末将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出示课件: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说一说: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反馈交流:共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你听明白了吗?每条路既没有路名,又没有其它标志,同学们很难把路线表述清楚,你有好办法吗?

生:标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数字来代替。(课件出示标出)数一数: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学生数后在小组交流,教师板书:

A→C A→D A→E B→C B→D B→E(使学生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4、全课总结 体验成功

⑴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

2、你认为我们班上

哪位同 学表现得最出色?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⑵布臵课外作业: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三

《线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发现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了“四环”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三角板。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出课题: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

1、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悟空,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手里的宝贝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两端分别点一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从而认识线段,并介绍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追问学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领?并及时通过动态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头放在地上,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从而认识射线。再在黑板上画一条线表示金箍棒,一端点上端点,让它向上变长,让学生体会它可以变得无限长,我们是画不完的,所以只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继续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横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让学生试着到黑板上画这样的线,并认识直线。这样,借助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种线的特征,并加深了对“无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门、射灯、斑马线、铁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区分三种线,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形状、长度、端点、与直线的关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三种线的读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由于前面学生对这几种线的特征以及端点的概念比较明确了,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线为什么只能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本环节我先对线段的读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线和直线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说为什么射线要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4、实践运用,强化理解。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要求学生独立。

(三)、检测

为学生准备两道练习题,第一题认一认,读一读,第二题判断。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采用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收获了什么知识的方法,目的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

四、说板书

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用表格的方式表示三种线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二是三种线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让学生发现并说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再通过练习巩固即就是检测,让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但还是显得被动,因而只能说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郭林涛

4.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四

(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6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正负数

(一),课本第74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75页“练一练”。

一、说教材:

本专题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创设了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结果。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读写正负数,为本课的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抵消,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知识基础。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表现欲望相对减弱。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同伴交流学习。

2.教学目标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2)会求正负数之间的间隔。3.教学重点:

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4.教学难点

求正负数之间的间隔。5.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前置性作业单、课件。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将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我采用了三段六环的新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设置前置性作业单,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再在课堂当中交流解决。

四、说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设置:

前置性作业我总共设计了三个大题,第一题有5个小题,前3个小题是让学生回忆四年级学过的正负数的知识,后2个小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体会理解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第二大题是关于气温和温差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0、正数的大小,再计算温差,也就是求正负数的间隔,为突出重点和攻破难点做好铺垫。

第一个环节:先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一上课我以学生熟悉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入手,告诉学生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不过这一次有新的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胜一局记作正1分,平一局记作0分,并且让学生演示在什么情况下是平了一局。然后向学生提问,负一局我们该如何计分,学生会说出记作负一分,同时教师利用正负表示相反的意义,引出+1和—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74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1.看清课本右上角的记分规则。(提醒有的粗心的学生)

2.注重看云朵里面的话,算一算两个班的比赛得分,重点理解正负数的计算方法。3.5分钟后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中及前置性作业中你不理解的问题。我把“看清、注重,重点理解正负数的计算方法。”这几个词语用红色标注,把学生引导到重点内容上来。学生自学过程中,我边巡视边适时提醒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4.合作交流:在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学中及前置性作业中不理解的问题完后,我给学生留有一次质疑的机会,学生把交流以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例如:有学生提出不会计算温差,我先让能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方法,这也体现了“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第二个环节:展示交流,适时点拨。5.展示点拨

这个环节我先给学生4分钟时间思考课本74页试一试2道小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找2名学困生上台展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有出错的地方,再指名其他学生更正,讲解正负数抵消的知识,然后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怎样计算正负数之间的间隔?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算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学情检测。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个练习和第二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并且会计算正负数的间隔。

第四个环节,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我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想借助这个问题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总结上有提升。

总之,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正负数教学反思

亮点:1.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借助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的得分情况知道正负数可以抵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学生在解决“检查味精的质量是否合格”这一题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不同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大有好处。

不足:1.在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的制定规则,花的时间较多;

2.课堂上没有规范的板书;

3.在教学时,我担心课堂上学生出错太多,会造成被动。

实际上,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既然是认知的过程,就不该怕有错误。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因为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就有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学生说错话,做错题,这是很正常的,这种错误,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挖掘利用这种错误资源。其实,学生的差错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有些知识只靠讲是不行的,有些错误只靠事前的提醒也是不大容易防止的。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

5.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五

双华小学

万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数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估算方法及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交流,体验合作与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师:这一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乘法,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单元关于乘法,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哪些?

生:乘数是整十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师:谁能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生:„„

(选择先讲乘数是整十的乘法)

师:孩子们会做吗?谁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乘数是整

十、整百数的乘法我们可以怎么做?小声地与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可以用口算的方法。

(先把乘数末尾的零去掉,再计算,最后在积的末尾加上刚刚去掉的几个零。)

师:那谁能来说一说在计算乘数是整十的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最后要在积的末尾加上计算时去掉的零,去掉几个就加几个。师:孩子们真棒,分析地特别好。那下面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一组的孩子做得又快又好。

一、基础练习。

20×6

35×20

23×30

20×18 31×30

50×80

50×20

25×60 师:那么请你们想想这样的一个判断题是对的还是错的,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用你的手势告诉我。

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零。()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是错的?

生:如:50×80,去掉乘数后面的零,计算5×8=40,后面已经有一个零了,再加上刚刚去掉的两个零,就等于4000,而不是400。师:孩子们真棒,非常地细心。刚刚的题大家都做得非常好,那下面这些题你能试试么?

二、选数填空。20 30 40 50 60 70 80()×()= 800

()×()=1200()×()= 3500

()×()=4200()×()= 2800

()×()=2400 先请同学说一说,你对题意的理解。生:„„

(学生独立做,寻找规律。)师:现在细心观察,谁有好的方法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规律?

生1:我发现先将0暂时去掉,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将0补上,就行了。

生2:我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一个可以填10×80也可以填20×40。

生3:我还发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也可以填两个不同的答案。

师:刚才第X小组的同学真聪明,不仅能添上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选数填空,真让人佩服。淘气见大家这么厉害,就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你们会被淘气难倒么?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在括号里添“0”,使等式成立。

3()×8()=2400

4()×9()=3600 5()×8()=4000

6()×5()=3000 师: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这道题,待会儿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先看积有几个零,算算前面的数乘起来有几个零,确定需要添上几个零,然后再填。

师:真棒,你们肯动脑筋,连智慧爷爷都要伸出大拇指称赞你们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那我们接着来看看这几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选择学生之前出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

师: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最后再把他们加起来。(教师板演)

师:那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第二步末尾的零不写。

(2)加号不写。

(3)第二步: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要从十位开始对齐。

师:孩子们真细心,下面我们就来比比,两分钟之内,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看谁最细心。(一个大组计算两道题)

四、竖式计算。

36×43

19×23

65×15

77×17 53×18

28×32

69×12

34×49(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并订正答案)

师:看哪一组能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万宝箱呢?

(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发现规律。汇报成果。)师:你们做得这么快,能把你们的秘诀跟大家分享一下吗?(1)通过估算先排除一些错误答案,再计算选出正确答案。(2)看哪个算式的积的个位是2。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筋的孩子,想到了这么简便的方法,真棒!淘气跟大家一起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完成了智慧爷爷给他布置的作业,现在就请孩子们当当小老师,帮他检查检查。

五、我是小老师

54×24=4526()

37×84=318()12×35=442

()

35×70=2450()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检查的结果?

生1:第一个小题我把乘数54和24分别看成了50和30,那么他们的乘积估算结果应该在1500左右。所以结果4526是错误的。

生2:第二个题目37×84=318也是错误的。因为乘数37和84的乘积的位数应该是4位。

生3:12×35=442这道计算题也是错误的,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20。

„„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真棒!

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到这些知识来解决,你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吗?赶快试试吧。

六、独立解决问题。

1.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注意时与分的单位换算)2.教师旅游团有28人游览世界公园,每张门票35元,1200元买门票够吗,应付多少元?

3.课件出示教材31页运果汁情境图。

师:先看清楚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淘气的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考虑,相信自己!

生1:图中告诉我们司机叔叔拉来了一车水果饮料,其中有10箱苹果汁和12箱橘子汁。并且每箱水果饮料24瓶,淘气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10+12=22(箱);24×22=528(瓶)。

生3:还可以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分别有多少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24×10=240(瓶);24×12=288(瓶);240+288=528(瓶)。

生4: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10+12)×24

=22×24

=528(瓶)。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用了哪种方法,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可以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七、总结

6.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六

【教学内容】:P18-P27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单位间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

关键: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推算,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的思考方法。

【教学课时】:6课时

7.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七

一、想一想、填一填

1.盒子里有1角硬币10枚,5角硬币15枚,从中任意摸出一枚,摸到1角硬币的可能性是(),摸到5角硬币的可能性是(),摸到1元硬币的可能性是()。

2.个盒子里有5个红球,8个白球,从盒子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球的可能性大,可能性是()。

3.个花坛里只种了50株郁金香,从这个花坛中看到郁金香的可能性是(),看到玫瑰花的可能性是()。

4.从质数表中,看到质数的可能性是(),看到合数的可能性是()。

5.用数字“1”或“0”表示可能性的情况。

(1)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玻璃杯破碎的可能性为()。

(2)太阳每天早晨升起的可能性为()。

(3)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4)在北京,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其可能性为()。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对的打“√”。)

1. 一个盒子里装有1个白球和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

2。()

12. 一个正方体木块,2面涂红色,抛向空中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3。

()

3. 有一箱苹果,从中任意拿出1个,拿到梨的可能性是1。()

4. 个口袋里有相同数量的红、绿两色球,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 是1

2。()

5. 今天是阴天,明天下雨的可能性为1。()

6. 个盒子里装有A、B、C三种卡片,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D种卡片的可能性是0。()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比较,()。

A.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一些B.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一些C.一样大

2.用2,3,4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组成质数的可能性是()。

A.0B.1C.的可能性是()。

A.

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八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思南县塘头小学 任雪梅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归纳来整理数据,认识并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方格纸上)。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将提前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直尺,彩笔等。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一则天气预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

号。

2、问题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情景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二)、归纳运用、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因为数据整理的方法、表示数据的方法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采用小组交流,以引起知识的再现,使学生运用自如。)

1、整理数据

如何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1)、小组交流统计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进行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画“正”字法统计,比较简便。)

2、表示数据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统计的数据表示出来呢?(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分析数据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那种表示更清楚?(小组进行讨论)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说明理由 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搜集的数据,并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5、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特点:(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

图的结构特点,为以后不在统计方格纸上作图作准备。)

进一步观察,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1)统计方格纸上画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这里应注明统计的项目名称。

(3)在纵轴上,一个代表一个单位表示数量。

(4)条形统计图一般是有标题、制图日起、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的。

(5)、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三)、归纳梳理、系统整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发现在已有的知识上自己的心得,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

(四)、知识升华:

1、导学案上的习题。(正字法)

2、试着完成ppt上的习题,展示评价。(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3、95页的做一做,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让同学们经历)

(五)、能力提升:

9.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篇九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在巩固学生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理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3.教学重点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给这些物体分类。

4.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外形特点。

5.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实物图形、课件及学生的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采用情境法、游戏法、谈话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为此,在教学上我准备这样安排教学活动:1.问题指向、预习先行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互动探究、合作求解。4.小组活动、交流展示。5.适度拓展、强化训练。6.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请你们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然后让学生来说说都有些什么。如果让你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将努力创设一个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拟这样引入:利用课件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并旁白: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喜洋洋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你们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然后让学生来说说都有些什么。

第三环节: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分—揭示概念

可以用一句话引入:看,喜洋洋把爱思考问题的习惯带来了:他要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并说说这样分的原因。这样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我再着重讲解按形状来分的结果。先利用课件显示分类结果,让其他小组也这样分一分。再问学生: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我按学生说的在电脑上出示实物名称。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黑板上。我再接着提问:为什么这堆是长方体?这堆是正方体呢?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区分大有好处。这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结合具体实物,揭示几种物体的概念。

2.摸—感知特点

喜洋洋真不死心,还有问题呢?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他的挑战?他要求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物品,仔细看一看,它长什么样,再摸一摸,看有什么感觉,并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充分体验完后,再来汇报,此时,汇报到哪种立体图形,我会让全班同学闭着眼睛摸一摸、感觉感觉。并强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

茶叶筒:有点长,有点胖,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了,摸起来滑滑的,圆柱横着放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

牙膏盒: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放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魔 方: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球:可以任意方向滚动,还可能在桌面上转动。

在刚才的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学习方法中,学生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而在强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时,学生既再次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又培养了观察比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小组活动、交流展示 1.找—图形抽象化

喜洋洋也把这些物体分类并画在了纸上,他带给我们的问题是:他画的分别是什么物体的立体图形?谁愿意上黑板上来贴一贴,其他同学静静看,当小裁判。贴在对应的位置。(评语: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小助手贴得也准确,这四幅图就是和实物对应的立体图形。)

这样让学生观察发现,经历从具体实物到抽象图形的变化过程。2.摸—再次感知

想一想:我说出一种图形,学生闭着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

摸一摸:我说出一种图形,学生摸出;说出一种图形实物,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出,并说出它的形状。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学生在想一想、摸一摸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这样宽松有趣的活动中能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形状,不同角度的认识物体形状,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五环节:适度拓展、强化训练 1.找朋友 2.填一填

3.说一说: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体现了其应用性和开放性。

4.搭一搭: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搭在一起不稳固;圆锥只有一个平面,不能叠在一起。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5.找一找

以上练习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既加深了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合作与创新。

第六环节: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跟着喜洋洋,你有什么收获呢?喜洋洋对大家的表现也十分满意。今天的作业是预习”

四、说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对应贴图)(对应贴图)

(对应贴图)

(对应贴图)

五、教学问题预设:

1.分类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混乱。

2.当出示概念后,学生可能会受原有平面图形的影响,将其说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在让学生感知特点时,学生不一定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各种图形的特点。

10.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说课稿 篇十

秋游(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2页及73页“试一试”的1~3题。学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除法情景,帮助学生体验调商的过程,学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除法是两位数除法竖式笔算的难点。教科书,采用估算和笔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解决秋游乘车问题中,编排了三个紧密联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学习用四舍五入法调商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通过交流,归纳调商的具体做法。

学习目标:

1.通过“秋游”中的具体问题,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有条理地进行交流调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校组织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去秋游。

2、请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明确问题。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符离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适时呈现:三年级学生都做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3、怎样列式?(生列式:192÷24)

三、解决问题。

1、估一估:

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尝试192÷24的竖式计算过程。提出要求:用竖式怎样计算?如何试商;

做完后想想,你认为哪一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3、汇报交流。

(1)同桌间互相说说自己调商的过程,商“8”是如何试出来的。

(2)师用课件展示过程,生再说试商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二。

课件呈现: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学习过程与方法同上一个相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孩子独立探索,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试商的过程和方法。

五、引导总结。

试商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

符离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想法说清楚,重要之处适时强化,加强对调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尝试运用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七、小结

上一篇: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调研报告下一篇:班级安全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