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论文

2024-06-08

财务监管论文(精选12篇)

1.财务监管论文 篇一

建设农村财务监管网络规范村级财务公开体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到2006年底(根据已电脑录入的142个村(居)统计)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1.16亿元,村均81.57万元,村级实有货币资金2355万元,村均16.58万元。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农村干部肆意挥霍浪费集体资产、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村务公开不彻底等现象,引起基层群众的不满,造成党群关系紧张,农村财务问题成了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因素。为有效解决农村财务中出现的问题,我市于2006年底借鉴浙江省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在十年来陆续推行的“村账镇建”、“会计委托代理制”、“会计电算化”等制度的基础上,着手筹建全市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积极探索用科技手段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强化监管,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体系,来预防村官腐败和维护村集体及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在我市建成使用半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了村级财务会计核算,深化了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建成后,我市农村财务的会计核算彻底从手工记帐转为网上记帐、电算理财,通过网络的监管功能,市业务主管部门指定专人对各村的财务结报、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账务处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确保了农村结报和代理会计账务处理的及时性;通过在网上设置全市统一的二级会计科目,进一步规范了各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业务操作口径,使各乡镇能严格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搞好账务处理,使农村会计核算更加规范性,会计监督更加到位,同时也增强了农村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从而使会计代理制更有生命力。

二是规范了村级财务公开,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通过监管网络系统中制作生成全市统一的农村财务公开表式,并且大部分财务公开数据直接由网络系统自动生成,做到了逐笔明细公开,确保了财务公开内容的客观、真实、具体、规范;通过网络快速制作生成财务公开资料和每期财务公开情况的网上督查,保证了我市的村级财务公开时间由按季公开顺利转为按月公开,增强了财务公开的实效性;通过实行在村务公开栏中上墙公开和网上同步公开,增强了财务公开形式的多样性,从而使我市的农村财务公开真正实现了内容、程序、时间、形式的“四规范”。村干部不敢乱做主了,群众放心了,上访少了。去年底以来,我市未接过一起反映财务公开是财“雾”公开、公开不及时、公开不真实的举报,切实保障了村民群众民主管理“四权”的落实,及时消除群众对干部的一些猜疑,避免发生上访,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三是压缩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促进了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我市利用网络实行对农村招待费实行逐笔上墙、上网公开以来,由于必须对农村招待费的招待日期、招待对象、招待事由、招待金额等各项内容全部公开,使一些过去常利用职权要求农村招待的单位和个人不敢再开口,使一些想慷集体之慨来编织个人关系网、挥霍集体资产的村干部也不敢再乱招待,一方面大幅度地压缩了农村招待费的开支,促进了农村实行误餐补贴、零招待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大力促进了机关干部和各站、办、所的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了市镇及部门之间的配合与监督。我市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建成后,市委市府的有关领导和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的电脑均联入网内,不仅实现了农村财务数据、农经管理数据的共享,提高了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为各级决策、管理提供了方便;而且增强了领导、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联系和配合,形成了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虽然我市在农村财务网络监管上起到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认可,广大群众的赞许,但各乡镇对这项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网络监管系统的作用还没有更好地发挥起来。为进一步发挥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的作用,有效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惩防各类腐败,下阶段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延伸监管网络,进一步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村财监管力度。但目前仅在乡镇一级可进行监管,为极大方便村干部、报账员、村务监督小组人员以及村民对本村财务、资产和经济往来情况的查询了解。下阶段我们除了在秦屿镇农业村进行村级的试点外,还要扩大试点村的范围,通过电脑触摸屏不仅可以随时对本村某一时间内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查看核对,及时了解和掌握本村财务、资产和经济往来的真实动态情况,而且还可直接查看并打印网上自动生成的财务公开报表,实行农村财务收支的按月逐笔公开,确保财务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和正确性。通过网络,试点村还可以与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及时联系沟通,有效地防止了会计业务处理上差错现象的产生,促进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

2、优化监管配置,进一步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半年来,通过依托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从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形式等方面实现了农村财务公开的规范,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肯定,但由于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如网上同步公开问题,不少地方因人员操作、软件设计等原因等做到还不尽人意,没有完全做到及时、全面公开。因此,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调整系统配置、开发完善软件、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检查考核等各方面工作,来进一步做好财务公开的深化完善工作,使我市的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更规范、更有效、群众更满意。

3、充实监管内容,进一步强化集体资金监管。农村集体资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核心资产,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金的总量越来越大,因此其使用管理情况更为广大村民群众关心和关注,但由于以前主要依靠实地监管、事后监管为主,监管手段比较落后,加上一些乡镇在集体资金管理上没有切实做到依法管理、民主理财,于是公款私存、多头开户、滥支乱借、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问题不断暴露,不时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不少村干部因此被查处法办,因此为切实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从制度上有效保护农村基层干部不犯少犯错误,还需强化日常监管,通过监管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网络做好农村集体资金每月自查、每季检查、每月公开工作,并切实加强与市农村信用联社合作,建立银行存款月报制度,依托各自的网络系统,进一步强化对集体资金进出、大额资金异动的监管,尽可能实现信息共享、尽快形成合力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时刻关注集体资金的一举一动,切实强化对农村集体资金实时动态监管,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4、引进审计监督软件,进一步强化农村审计监督。开展审计,是惩治腐败的有力措施,但要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要能准确及时审出问题,另一方面是必须切实抓好审计意见的处理落实工作。因此,下阶段我们将按中共宁德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百村财务审计”的部署,在开展重点村农村审计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抓好审计意见的处理落实工作,引进审计监督软件发挥监管网络功能,查看各村审计意见处理落实到位情况,定期对审计村的收支进行检查,重点看村级是否已按审计意见要求将所有应该收缴、清退、追偿的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全额收归到位,对未能及时处理落实到位的,要不断督促直至落实到位,以严肃审计纪律,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用。

5、将健全网络监管系统,进一步强化信息监管平台 今年,我市将全面建立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各乡镇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网络监管中心的硬软件建设,村(居、社区)也要投入资金用于网络终端的建设。并将农经统计、农民负担管理和土地承包纳入农经业务处理子系统。利用这套网络,可以对村级财务的按月结报情况、村集体会计代理服务中心的账务处理、村级资金的进出、财务收支内容、财务公开情况等进行及时查询和监督;可以对各类农经统计进行网上汇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可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的网络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在农村推行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的优点很多,既提高了财会队伍的素质,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又从源头上遏制了村干部经济问题的产生,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起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的作用,有力地提高了村居干部的执政能力。

2.财务监管论文 篇二

一、财务监管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同时也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众多高校已经确立了事业法人单位, 经济活动日益广泛和负责, 近几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这一系列事件使我们深思, 目前由于高校的财务监管不力, 使得学校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对于中职校而言, 在面对学费收入、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加强财务监管能够维持中职校财务的良性运转, 避免腐败和侵吞学校财务的情况发生, 最大程度地促使中职校财务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为中职校的长远发展做出基础贡献。

二、中职校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校的财务监管主要从外部监管, 内部监管和部门自身监管三方面入手, 而此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对中职校财务监管工作造成影响。

1、中职校财务外部监管难以深入

中职校的外部监管一般由政府行政部门即财政监督和国家审计两方面组成, 而直接监管则是由地方和省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监管。国家审计对学校只是进行重点抽检, 而财政监督部门对高校的财务监管也处于刚起步阶段, 人员少, 监管内容复杂, 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中职校的外部监管工作犹如蜻蜓点水, 还没有具体深入就已经告一段落, 这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外部监管对中职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而目前地方和省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各个学校的监管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 大多是对于会计报表进行抽检, 或者对较短时期的报表进行审计, 无法达到长期、稳定的监管效果。

2、中职校财务内部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 我国中职校的财务内部监管制度普遍不完善, 即使有的高校已建立起一定的财务内部监管制度, 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不时会发生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中职校内部监管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明晰, 财务监管存在“死角”。目前各个高校都存在着广泛的资金来源, 学校内部资金流动性大, 相对而言财务监管跟不上等等问题, 这就为诸如违例调拨资金, 挪用资金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从上文中所提高的高校腐败案件和近几年的学校财务案件来看, 虽然各高校都有规章制度但考核很少, 使高校经济活动和财务工作处于监管不力的状态, 财务问题几乎都是发生在资金流动较为频繁, 学校内部财务监管力度不够的环节, 例如学校的新校区基础建设工作, 图书馆和宿舍楼的维护修缮工作, 挪用学科经费进行产业投资, 甚至还有一些部门负责人利用教师资源举行各类培训班、职业考试辅导机构等等筹取收入, 而此部分收入不为中职校财务部门所监管, 属于部门“金库”, 这些行为使本来就不够全面的财务内部监管更显得捉襟见肘, 影响了正常的学校财务秩序, 这会严重地影响中职校的发展前途。

3、中职校财务部门自身监管不力

一般而言, 在每年的财务预算确定后, 财务部门应该认真负责财务的运行和监督工作, 并接受中职校其他各部门的监督。而目前中职校财务部门却普遍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例如财务部门通常根据前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核定本年支出, 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出现一些领导特批的特殊项目, 这样一来, 中职校财务部门自身的监管就显得不公平、不客观。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财务部门自身监管力度就成了一句空话, 完全成为以学校领导的实际要求为准绳进行资金使用。使得中职校预算管理中, 追加预算的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一些项目先运作再立项, 然后追加预算[2]。这样就完全抛开了财务部门的自身监管作用, 严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不利于财务部门独立自主地开展财务监管工作, 为中职校的财务健康运作夯实基础。

三、完善中职校财务监管的途经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 完善中职校的财务监管不能只靠某一部门或者某一领导的努力, 而是需要从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和部门监管三方面齐抓共管, 形成立体化的监管体系, 才能完善中职校的财务监管工作。

1、加强中职校外部监管, 完善财务监管体系

完善中职校财务监管体系的首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外部力量对中职校的财务监管, 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 中职校仅依靠财务内部管理来实现有效的财务监管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为规章制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一旦群体性作弊的情况发生, 那么无论如何完善的制度都无法阻止。所以说, 加强中职校的外部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即必须由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实施直接的财务监管。高校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要把监管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既可以抽调原则性强、熟悉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组成若干审计组, 又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 以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名义派出审计组, 对各高校进行定期的全面财务审计, 审计组对派出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 加强国家审计部门的监管作用, 对高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 可以对高校财务监管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敦促各高校根据审计意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自觉遵守国家财经纪律, 依法依规理财。

2、健全中职校内部监管, 完善财务监管体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 中职校财务内部监管是对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最全面和最准确的监管程序, 健全的内部监管是财务管理乃至全面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事实证明, 完善的财务内部监管是消除问题、避免腐败的最有效方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机构。学校在确保教学中心工作的同时, 还应当致力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 规范完善的制度和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是内部控制的两个必备条件。制度解决有章可循的问题, 单位应当基于相关的财务会计法律规章制定适用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固定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管岗位和人员, 其中, 不同岗位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是关键点。内部控制是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的持续的过程, 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制度和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 还应当辅以长效执行和考核奖惩, 这也是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所在, 缺乏长效的执行和奖惩机制必将削弱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3、夯实中职校部门监管, 完善财务监管体系

中职校财务部门监管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会被误解, 人们普遍会认为中职校又不是盈利性单位, 不需要进行利润核算, 即便是核算了, 也仅仅针对某一特定事项进行核算, 是可有可无的, 财务部门的监管是流于形式的, 不是中职校监管的重点。而事实恰恰相反, 财务部门自身的监管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中职校财务部门自身监管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预算管理, 对项目的预算进行规范性的监督, 不能因为特殊事情或者特殊要求就对预算做出随意更改, 更要保证好教学专项支出的监督与控制, 这样才能够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平稳发展。

结语

中职校在新时期面对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财务问题不断复杂的情况下, 必须处理好财务监管和学校正常教学、发展工作的关系。中职校财务监管必须从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和部门监管三方面齐抓共管, 形成立体化的监管体系, 才能完善财务监管工作, 促进学校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进锋:《高校财务监管问题研究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6。

3.强化村组财务监管的思考 篇三

一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农经站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收入专户和支出专户,并重点监管收入专户,按村组、资金项目设立明细台账,厘清各项收入;支出时,凭审核无误的票证将款项打入支出专户或直接拨付给收款人,尽量通过银行转账,减少现金支付,不允许大额现金支取。

二是实行组账村管。完善“村账乡管”办法,在乡镇审核审批的前提下,村组账务核算、凭证登记、账目保管交还给村一级,明确村组的主体责任,提升他们的财经纪律意识。农经站主要负责培训村组报账员业务知识、制定实施监管计划、提高监管质量等。条件允许的,可以让大学生村官履行报账员职责。

三是实行集中办公制。在农经站设立村级财务办事大厅,每月固定2—3天为集中办公日,村组报账员、经管站审核人员、财务审批人员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解决报账不及时问题。

四是实行重点监管制。在日常审核审批监管的基础上,经管站每年都要制定监管计划,重点检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救灾救济资金、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保障民生资金的安全和“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财政所 张思如供稿)

责任编辑:洪峰

4.财务监管论文 篇四

意义进一步凸显。目前,行业辅助核算不够全面深入、未成体系,有必要系统规划、重点突破、稳步实施。专卖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和物流分拣包装成本就是两个很典型的实例。

关键词:会计辅助核算 深层财务监管 专卖先行登记保存物品 物流分拣包装成本

会计辅助核算,是指为了强化某项重要经济业务的财务监督,在国家、行业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设计和实施的核算体系。它是统一核算体系得补充和延伸。俗称“备查账”。

拓展会计辅助核算的由来

烟草专卖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很大程度上倚赖于行业对自律的注重和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因此,加强行业内部监管,必然地成为烟草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主旋律。

目前,对山西烟草而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体系已初步形成。通过资金监管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统一的会计核算(对外的、正式的)体系,省级公司对市级公司的内部财务监管框架,在观念上也已经定格。那么,市级公司内部,财务对其它职能管理、对基层单位的内部监管又如何实现呢?光凭正式核算能不能完全实现呢?回答是:在某些领域(比如专卖先行登记物品、分拣包装成本等),单靠正式核算进行财务监管,如同隔靴搔痒,老是探不着。

因此,很有必要将监管的阵地再前移一步,有重点地拓展会计辅助核算,对其它职能管理、对基层单位实行深层财务监管。

一、会计辅助核算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我们看一下某市公司的辅助核算:对卷烟购销存管理借助浪潮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车辆管理借助gps卫星定位系统,对专卖先行登记物品和工资管理借助瑞世通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现金销货款、办公用品、修理费、汽油费、业务招待用酒、食堂收支和基层单位费用开支、现金、银行存款等,通过手工备查账进行;对于分拣包装成本、物资采购等,有的刚刚开始探索,有的虽已施行但不够完善。

总体来说,辅助核算虽然在做,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核算不成体系,甚至没有体系的概念;应该核算的项目有的还没有开展核算;已经核算的项目尚不尽完善;对核算资料的利用程度不足甚至很少利用。

为什么会形成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最起码有四条:

1、在某些领域,观念上还没有走出粗放式管理的藩篱,实践中精细化程度不够。

2、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监督,尤其是对其它职能管理的财务监督。

3、重正式核算轻辅助核算。长期以来,财会人员的精力更多地停留在正式核算,而且核算中侧重对外,忽视对内。设计核算体系,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和行业制度,规范核算活动,为企业外部和上级提供可靠的信息;而对于如何强化内部辅助核算,为企业决策层和其它职能部门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以纵深推进财务管理,却思之不多。

4、辅助核算处于财务管理与其它职能管理的接壤地带,谁也不太重视,“两管两不到位”。

二、会计辅助核算的重要性

会计辅助核算是市级公司财务管理与其它职能管理的接口,是财务管理对其它职能管理的深层嵌入,也是其它职能管理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撑;它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推动财务管理的掘进机,是财务管理核心作用发挥的桥梁和纽带。

它是内部财务监管的抓手,是内部日常管理监督的有效方式,是财务“管理上移、操作下延”的具体体现;它是市级公司会计正式核算的自然下扎,也是行业内部财务监管的天然根基。

拓展会计辅助核算的实施

一、拓展会计辅助核算的总体原则

辅助核算的拓展应该系统规划、重点突破、稳步实施。

系统规划意指每个辅助核算项目自身自成体系的同时,还要与正式核算对接、与其它职能管理对接,连成一体,形成对项目的系统管理。

重点突破有两层含义:其一,辅助核算并非全面的辅助核算,而是有重点的选项核算。选择项目和内容,要从实际出发,讲求管理成本;要选正式核算无法提供充要信息、确需辅助核算的项目;要突出易流失的资产或价值较大的支出。其二,选定的项目拣取核算内容时,要坚持必要和精干的原则。

辅助核算体系的建立,往往需要财务与其它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协同作战,费时费力;而且,与实际职能管理接近,操作不当,对实际工作影响较大。因此,应平稳推进,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不宜操之过急。

下面,具体阐述专卖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分

拣包装成本的辅助核算和内部财务监管,作为拓展会计辅助核算、深入推进内部财务监管的实证。

二、专卖先行登记保存物品的辅助核算和内部财务监管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是烟草代管财政物资。包括假烟、烟机、烟丝、烟用辅助材料、真品卷烟等。它们从进入烟草局到退出烟草局,始终保持物资形态。依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先行登记保存物品

转变为查扣物品,往往衍生出罚款(货币资金)。而且,假烟如若监管不严,流入社会,不仅造成财政物资流失、罚款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将继续扰乱经营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将严重损害国家执法部门的形象。因此,即使是假烟,也要当作真烟去管。真品卷烟则是百分之百的商品资金,加强监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财务部门,不仅是烟草公司的财务部门,同时还是烟草局的财务部门。因此,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应进行重点辅助核算和深层财务监管。

㈠ 对专卖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实施监管的总体格局

专卖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审计部门实施重点监督,纪检监察作为保障。

㈡ 核算和监督的总体思路

1、辅助核算

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专卖、财务部门共同进行会计辅助核算;通过出入库单,追踪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流动。

2、财务监管的重点

财务监管以先行登记为起点,行政处罚决定为分界,结案报告为终结,实施全程监管。

横向方面,一般案件与简易案件分类管理,重点为一般案件。

纵向方面,突出监控六个节点:①先行登记②物品鉴定③物品定价④处罚决定⑤物品出库⑥结案会签。

㈢ 监管的具体环节

1、对物品的监督

监督物品入库时,应关注先行登记,参与实地清点。监督物品保管,各类物品分类堆放管理;结案前,分案别保管;结案一定时限后,分品牌保管;单条标值(价值)较高的,应重点保管,重点监控。监督物品出库时,应盯紧县局上交市局假烟的交接环节(如实行“县局假烟定期集中上缴市局”);关注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把牢结案会签的关口。

2、对钱款的监督

应参与涉案物品定价;监督罚款额度的合法性,上缴的及时性、完整性;督促代收代缴罚没款及时足额上缴;监督办案经费返还的最大化和及时性。

三、分拣包装成本的辅助核算和内部财务监管

㈠ 实行辅助核算和内部财务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卷烟实行分拣包装,需要提供一定的加工场所,添置分拣包装设备,投入人工成本,消耗大量的材料物资(山西省某市烟草公司2006年年均消耗96万元),必将形成一定的流通加工费用。

2006年1月,国家局何泽华副局长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专题座谈会上,就物流科学运行讲到:“管理出效益”,“成本是‘管’出来的”;而“管”的基础,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加强成本核算”。有了详实的核算资料,成本管理才有了充分可靠的控制依据。

鉴于卷烟商业企业统一按商业批发企业实行正式会计核算,流通加工费用散布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之中,正式的核算不能集中反映分拣包装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分拣包装费用实行内部核算,为控制分拣包装成本提供依据。

㈡ 分拣包装成本的辅助核算

1、分拣包装工作量

分三块儿:①卷烟数量(权重为50%);②分拣户数(权重为30%);③按户加总的品牌数(权重为20%)。

从分拣包装信息系统取数,设计相应台账汇总统计。

2、材料物资消耗

目前主要为pe固体胶收缩薄膜、胶带、碳带、油墨、客户标签纸、清洗剂、添加剂、手套、刀片等。实行限额领料制。以限额领料单为领料依据,用材料领用存台账分类核算材料的增减结存情况。

3、劳动消耗

核算班组的生产工时(参加生产工人数与每人工作时数之积)。用考勤表统计。考勤表要列明生产的实际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说明有无待工时间及原因。

4、设备耗电

分生产线安装电表。设计台账逐日登记每条生产线的耗电量。

5、卷烟损耗

设计台账,逐日分生产线登记报耗卷烟的品牌、数量。

6、设备维护

设计台账,登记设备的维修情况,大修要重点记载。

会计辅助核算是一种两栖型工作,而且,行业有差别,单位有实际,难有雷同;对财会人员来说,往往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很难找到现成的模子;好多项目,都是刚刚启动,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持续拓展。

以上,对会计辅助核算和内部财务监管谈了一些探索性的想法,有如管中窥豹,实为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结束语

5.财务监管论文 篇五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医院越来越重视财务监管与内部审计工作,本文阐释了医院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院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加强;医院财务监管;内部审计;实际思考;对策

一、医院财务监管以及内部审计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监管人员对财务监管以及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诸多大型医院的领导者多为医院当中的骨干医师,具有过硬的医疗技术以及业务能力。但是相对而言,其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准确的认知到重要管理环节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财务监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大多数管理者普遍认为财务审计工作以及财务监管工作并不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进而在这种一时的引导下只是单一的设置了表面监管部门,而该部门并没有实权。最终导致医院的财务监管以及内部审计制度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制约了医院的整体发展进程。

(二)财务监管人员业务综合能力较差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财务监管人员是医疗机构财务监管以及审计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其业务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水平以及财务审计水平。只有在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监管人才支持下,医院的财务监管以及审计体系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经实践研究发现,现阶段大多数财务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不仅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甚至会作出违禁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医院的财务问题不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Q,甚至时常会出现有人为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名存实亡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其主要是在财务部门的领导之后,并不具备独立性,没有健全的审计制度,并且在众多的审计人员中,他们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与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并不相符,所以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实现监督与评价的职能,其审计工作很难发挥应有的效应。某些语言的内审人员是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调配出来的,他们虽然具备十分丰富的财务会计经验,但是知道的审计知识比较少,业务素养与综合素养有待提升,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医院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财务监管与审计认知

医院的领导层在其管理过程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审计认知与管理观念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医院的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医院的领导层与各部门应该全面意识到审计工作与财务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医院的领导层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审计与财务方面的知识。对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如若其没有领导层的支持,此工作便无法顺利的展开。所以,医院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并且其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都与领导层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医院的领导层应该不断的转变自身传统的观念,对审计工作进行重视,把其纳入到实际工作的日程中,对内部审计的部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增强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且在多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支持,消除审计工作遇到的阻碍,对多方关系进行协调,让其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更好的行使审计职能。医院领导层也应该全面激发所有职工的主人翁认知,医院管理并不只是领导的事情,其与全体职工息息相关。

(二)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监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从传统观念的角度来讲,医院财务监管以及内部审计的主要执行部门为财务部门,所监督管理的对象为医疗机构内部当中的所有财政支出。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要想保证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以及财务审计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将各个与资金有关的活动包含在审计以及监督管理的范围内,以此来降低不法行为出现的概率。所以医院应该建立与其他科室平等且独立的审计部门,保障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与稳定性,让其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等职能,使其变成医院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门。不断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国家相应的规定,制定内部审计计划,让医院的审计工作迈入规范的道路上。

(三)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对于医院财务监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来讲,其相关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素养都会对这两项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医院的相关领导人员必须要提升自身对于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并制定出明确的奖惩制度,从而使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注意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到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并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可以更加优秀的完成财务监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医院的发展做好最有力的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医院财务监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将群众利益以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可以使医患关系更加的和谐,从而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健全完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6.财务监管论文 篇六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有发电量的写明企业发电量,含厂用电量)

二、利润实现、分配情况

1、利润总体情况

2、主营业务收入

3、主营业务成本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其它业务收支

6、其它主要事项

7、利润分配情况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1、总体情况

2、资产情况

(1)流动资产

a货币资金。

b应收帐款。

c其它应收款、预付帐款。

d存货情况。

e待摊费用。

(2)长期投资

(3)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4)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

3、负债情况(包含资产负债率指标)

(1)流动负债情况

a.短期借款及应付票据。

b.应付账款。

c.应付帐款及付福利费

d.应交税金及其它应交款

e.其它应付款。

f.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2)长期负债及递延税款贷项

4、企业偿债能力及财务风险分析

(1)偿债能力

(2)财务风险分析

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情况

五、备注

a本报告编制依据

b企业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如资信等级等。

7.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实践探讨 篇七

一、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我国企业集团还处于发展和规模扩张时期, 在经营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控制机制, 仍以计划经营指标、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进行企业集团财务监管, 这些财务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具体执行中, 尚存在不足。

(一) 财务监管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企业集团及子公司对财务监管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阶段, 认为财务监管就是对成本、资产、会计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因而重视追求计划经营指标表的利润数, 忽视实际存在各个环节的漏洞, 从而对企业集团的长期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忽视对实物的管理和对行为者的监督;重视制度的形式, 忽视制度的落实, 造成有些制度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二) 预算管理不规范, 缺乏统一、全面的预算制度目前一些

集团公司没有统一的财务预算, 没有将所属子公司的经营纳入预算监督范围, 导致子公司的财务预算与集团公司的全面财务预算不相符合。特别是有些经过改制重组而产生的企业集团, 由于企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缺乏全面预算的监督和控制, 子公司的经营者往往考虑自身原因, 追求效益最大化, 实现经营业绩, 导致集团利益受损。如果不建立统一、全面的预算管理体制, 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 必将影响企业集团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 未建立财务经营风险控制制度

影响企业财务经营的风险因素较多, 如财务政策以及经营策略所形成的风险、执行财务政策以及行使经营手段所形成风险, 信息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灾害风险等。而针对如此多的风险, 部分企业集团缺乏相应的控制, 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和适当的控制活动, 造成风险失控现象。

(四) 财务监管缺乏系统程序, 未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实

行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没有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作系统地分析、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没有建立与预算体系相适应的考评体系以及财务监督体系等。

二、企业集团财务监管方法分析

对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监管的通用方法主要包括:

(一) 财务会计系统监管

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制定适合本集团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制定明确的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等会计处理程序, 完善各种档案的保管制度, 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以便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 预算监管

财务预算监管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控制、执行、绩效等环节的管理, 明确预算项目, 建立预算标准, 规范预算的各项程序, 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 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确保预算目标的最终实施。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和组织机构, 建立有效的授权和分权制度, 落实内部责任制, 形成事前控制、事中考核的企业内部监控体系, 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 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 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三) 风险防范监管

任何企业必须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控制每一个风险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 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 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四) 内部报告监管

为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形成报告管理体系, 及时反映企业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 对收入、成本、利润、资金、资产、投资等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规范报告,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 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制度

企业集团向下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 (或按公司程序任命相当于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职位的人员) , 强化对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六) 内部审计监管

企业设立专门审计机构, 负责对企业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重大经营决策和执行程序、经营绩效、经营者离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会计信息准确性等进行审计。

三、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完善建议

按照“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 把加强财务监督作为在集团化管理的重要一环。构建“以强化财会制度建设为基础, 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保障, 以委派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为载体, 以实施预算管理为主线, 以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开展专项财务检查、加强内外部审计为重要手段”的行之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一)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通过财务运作制度化促进经济行为规范化

应以国家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制度》和一系列会计准则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契机, 狠抓财会制度建设。制定涵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存货、固定资产、工程项目核算及管理、物资采购及付款、产品销售及收款、融资担保、对外投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管理, 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委派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并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营造凭制度说话, 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 以财务运作制度化引导经济行为规范化、可控化和有序化。进一步规范会计报告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按财政局、国资委等部门的管理要求, 充分利用月报、快报、年度决算报告、专门事项报告等载体, 制订规范、科学、实操性强的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报告制度, 规范和指导下属企业完成完整的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制度化建设是进行财务监督管理的根本所在, 应该在细化和完善制度规则、强化制度执行上进一步提高。

(二) 施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强化过程监管

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以加强业务指导和财务监管。为适应发展的需要, 集团公司应创新财务监管模式, 依据集团范围内产权关系, 按下管一级的原则, 实施财务经理委派。委派的财务经理归属委派方管理, 负责派驻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加强委派财务经理的管理, 应专门制定委派财务经理管理办法, 考核评价及工作报告制度等文件制度, 并建立财务经理月度例会制度, 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 及时检查和布置工作, 畅顺信息反馈和信息沟通的渠道。财务经理委派制的突出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能较好地满足集团公司管理当局强化大集团财务运作, 加强财务监管的要求。实施财务经理委派有利于委派方更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有利于规范财务会计运作, 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要对财务经理委派进一步的探索, 对例如整体定位、薪酬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 将财务经理委派制更加规范, 更加完善。

(三) 狠抓财务结算中心建设,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在企业集团的集团化进程中, 大集团的资金管理和运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资金管理相对松散, 出现“用钱者不担风险, 担风险者对资金很难监控”的现象;资金调剂乏力。集团内有较大部分资金在结算中心以外循环、沉淀, 造成了资金浪费、融资成本偏高。各企业各自融资、结算, 品牌资源和集约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利用。针对这些问题, 集团公司应施行以“结算中心为依托, 网上银行结算为载体”的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通过结算中心开发应用资金网上结算系统, 实现与各大银行及集团所属企业的网络联接, 搭建资金网上收付、归集结算的平台, 由结算中心在各银行开立母账户, 集中管理资金, 各属下企业在该银行开立子账户, 属下企业的资金收入必须通过子账户与母账户的对接, 实时转入母账户, 集团内所需临时周转资金可通过结算中心调剂解决, 引入银行的存、贷款管理机制和结算功能, 定期考核企业在结算中心的存款和结算情况, 防止集团内资金外流和闲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滚动效用。大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 较好地盘活存量资金, 调剂资金余缺, 降低资金成本, 实现动态监控属下企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增强属下企业的资金成本意识, 促进资金的合理有偿使用, 提升了企业的融资及还贷能力。

(四) 定期开展财务检查, 促进财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企业

集团应建立一年一度的财务检查制度, 每年由财务部牵头, 会同审计部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属下企业进行财务检查, 重点检查财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等会计基础工作情况, 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受检单位管理当局进行沟通, 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限期进行整改, 并建立回查制度, 对是否按要求进行整改进行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受检单位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在全集团予以推广应用。通过检查、整改, 加强大集团运作的财务监管,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并实施定期的财务检查机制, 本身就是对违规行为很好的威慑, 是对属下企业财务运作的警示。通过财务检查, 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规范行为可能带来的资金、财务、税务风险, 强化财务及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五) 构建内部审计与外部独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经济审计在财务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 集团公司加大了审计在企业监管中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内部年度绩效审计、工程审计、中层人员离任审计等各专项审计业务, 根据不同的审计目的和经济内容, 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从而保证企业的各种财务监管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另一方面集团所属企业的年度决算审计、经济事项鉴证等, 由集团公司统一选择和推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在正确行使出资人权力、防止虚假舞弊的同时, 要求事务所在做好报表审计的基础上, 出具管理意见书, 对被审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职能管理部门三方面的沟通和信息交换, 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在财务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六)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在现有预算管理基础上, 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要求, 稳步在集团范围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构建“目标明确到位, 指标分解到位, 责任落实到位, 考核管理到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首先, 明确经营目标。以集团年度经营预算为纲, 明确规范出资者和经营者的关系, 围绕年度预算制定配套措施。然后, 加强过程控制。在年度总预算的基础上, 编制月度滚动分预算, 逐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并逐月进行考核, 对预算执行过程出现的重大例外事项和异常情况, 及时组织专项调研, 予以协调解决。其次, 加大绩效考核激励力度。根据年度总预算, 结合下属子公司的实际情况, 充分与下属子公司进行交流沟通, 制定科学的考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奖罚制度, 完善和加强财务考核, 以保证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最后, 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建设企业集团财务监管信息平台, 创新财务监管手段。通过定制、开发应用财务监管软件, 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和反馈所属企业重要财务信息、重大资金流动、重要资源出入等关键信息, 并根据具体情况, 做出快速反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督管理将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企业集团对属下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要想真正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就必须更新观念, 面对现状。通过各项财务监督和管理制度降低企业风险, 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各级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监管重要性的认识, 将加强财务监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变为各级企业的自主行为, 积极配合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邹光华:《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探讨——基于财务监管的角度》, 《财政监督》2012年第2期。

[2]隗景湖:《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创新分析》, 《企业研究》2011年第12期。

8.永兴县狠抓乡村财政财务监管 篇八

一是严格收入管理。乡镇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时必须实行亮证收费,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款项在规定时间(10日内)全额缴存县财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严禁坐支,严禁乱收费、巧立名目收费、超标准收费。

二是严格支出管理。严格执行财政财务制度,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乡镇政府及所属部门的各项支出严格按年初部门预算执行,严禁无预算发生支出的行为。乡镇工作人员津补贴按规定发放,不得擅自设立津补贴项目或提高津补贴标准。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筹措资金投入财源建设。公用经费按部门预算执行,实行总额控制,严禁突破。

三是严格财务报销票证审核。建立健全财务报销凭证审核制度,杜绝非法票证入账。根据不同金额标准分别明确经办人、财务会计人员和审批人对报销入账票证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职责。各部门报账员及财政所(分局)要严把票证审核关,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发票入账的审核,杜绝“白纸发票”入账。

四是严格控制现金余额。严格现金使用范围,减少现金使用,对不在现金使用范围内支付的款项一律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推行备用金制度,严格现金领用审批流程和手续。

五是严格按时处理账务。严格管理资金收付相关票据和凭证,由专人传递和保管。单据传递应实行交接登记制度,办理原始凭证交接手续,明确责任。

六是严格执行对账制度。乡镇财政要采取网上对账、交叉对账等方式,确保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要积极与县财政国库管理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对账,核实收入进度、指标结存、资金拨付和结余等情况;要与乡镇所属各部门核对资金账,采用单位银行存款余额对账单和单位库存现金对账单形式进行对账;要与乡镇所属部门按月对账,同村级组织按季度对账,业务量大的,视情况增加对账次数。

七是严格项目资金核算和监管。乡镇财政要按项目设立档案,建立项目资金专账,实行项目资金专账核算。项目资金要按规定程序拨付,并按工程概预算总造价预留不少于30%的工程款,经竣工验收和决算评审后再予以结算。建立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加大项目资金监管力度,利用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和巡查等手段对项目实施跟踪问效,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八是严格会计法规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加大会计法规、财政支农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政法律法规,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九是严格财经工作纪律。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不定期对乡村财政财务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湖南郴州永兴县财政局 刘军才 张正伟)

9.以协同监管促监管体制创新. 篇九

中国证监会重庆直属办

唐昌放

协同监管有利于弥补体制不足

我们所称的证券市场的协同监管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监管职能的同时,加强证监会与地方政府在规范与发展证券市场方面的配合与协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证券市场管理的积极性,弥补集中监管体制所存在的不足,做好监管工作。

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市场实行以直属国务院的中国证监会自上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监管体制,并采用以事后监管为主的监管方式。这种以“条条”为主的证券监管体制,是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全面地、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证券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形成政令统一的证券监管机制,并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相接轨。六年来的实践证明,集中监管体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投资者利益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充分肯定集中监管体制正确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冷静和辩证地看到,我国证券监管体制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法规体制不完善、诚信体系不健全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并仍然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运行。因此,证券监管体制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历史条件所赋予的局限性。从证券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与实践来看,当前证券监管体制主要面临着监管力量的单一性和由事后监管带来的监管工作的时滞性两方面局限。

监管力量的单一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市场的监管责任过分集中,导致监管者力不从心。证券市场有着政府、公司、大股东及中介机构等多种参与者,参与各方应该有各自应负的责任,但是,由于转轨时期新兴市场的种种局限,市场参与各方常常违背道德规范,把自己承担的责任全部或大部分转嫁给市场。在单一部门监管的情况下,市场又把所有的荣辱兴衰转嫁给监管者一家。而客观地讲,由于证券市场涉及面广,监管内容复杂,难度大,加之监管者缺乏相应的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因此,无论监管者的主观愿望如何良好,监管者根本就无法承担其责任之重。监管的力量往往落后于市场的要求,监管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事后监管的最大好处在于减少行政干预,保证公允性。但是,因为我国证券监管对象从地域上横跨东西南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利益主体上看既有中央国有、地方国有、私有、外资等等,利益主体涉及方方面面;单纯的事后监管也容易产生监管形式化的局限。首先,它容易割裂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似乎监管部门只管规范,地方政府只管发展,事后的规范往往变成了“时点”上的规范。但是作为证券市场基础的上市公司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对上市公司的规范也必须在是全过程中体现。因此,如果不借助于全过程的规范,“时点”上的事后规范显然被动无力。其次,事后监管在事前、事中规范方面也难有作为。最后,单纯事后监管难以从根子上防范和化解风险。

为克服我国证券监管力量的单一性、监管工作的时滞性,更好地规范发展证券市场;调动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地方政府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构建协同监管模式是现实选择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特点上看,构造协同监管模式就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首先,国有股比重大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最基本特征。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剥离改制上市的,上市公司有一个集团作为关联大股东,而集团公司往往又是地方政府的骨干企业。集团公司的是否规范运作直接 1 影响到上市公司行为。集团公司在证监会的监管之外,地方政府则可以通过规范大股东的行为来保证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

其次,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市场资源的配置权大都由政府控制。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地方政府作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到特殊的作用。只有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才能使资产重组规范而有效的开展。

再次,地方政府在完善法人治理方面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无论是董事会、监事会的产生,还是经理市场的培植与运作,都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参与,而证监会对于法人治理结构只能起到推动的作用。

最后,国有企业的战略结构调整仍然是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检验我国证券市场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的地方,在支柱产业的选择、经济结构调整的范围、进度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起到独到的作用。

另外,从监管的有效性角度看,与地方政府的协同监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首先,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在发展与规范证券市场的根本目标、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其次,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客观上需要在职能上实现互补。地方政府在调整地方经济结构、运作当地上市公司与证券机构等时,客观上需要监管部门的介入、参谋、支持和指导,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事后违规成本”。而证券监管部门坚持事后处罚的同时,提前介入,将监管与服务前移,可以增强风险的预警性和预防性。因此双方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必将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实效。

协同监管在重庆的实践和体会

建立什么样的协同证券监管体系,以及如何建立协同监管体系,一直是重庆直属办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通过不懈的努力,重庆辖区已初步建立了协同监管模式,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重大的市场风险被提前化解。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通过建立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引进地方政府参与市场规范,不仅能形成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事前与事后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局面,而且能前移监管部门的监管与服务,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规范发展。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首先,明确思路,划分职能,共建监管平台。

明确什么思路呢?那就是地方政府具有管理地方经济发展、维护本地市场秩序的职能和内在需求,发挥地方政府地经济管理,行使出资人权利及行政监管权力,督促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及中介机构规范运作,化解风险的作用,弥补证监部门职能所不能触及的地方。证监部门也要发挥自己的人才、专业知识和信息综合能力,在企业改制、完善法人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

在职能划分上,地方政府应侧重于敦促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规范运作,完善治理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监管部门侧重于事后查处与处罚,双方在职能上相互协同,形成互补,共同弥补“监管真空”,克服监管不到位的地方。

在共建平台方面,监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配合地方政府的金融办、重组办等国有资产运作机构的工作。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思路、取得共识。配合重庆市政府成立了上市公司重组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我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在确定重组领导小组职能和工作目标时,双方本着职责互补、协同配合的原则,确定了协调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的重大问题,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等6项基本职能。这样使组织上有了保障,在工作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针。其次,形成合力,重点突破,化解风险。

一是监管部门应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实施上市公司重组,促使其规范运作,双方共同及时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二是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市场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维护市场和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近年来在规范证券市场方面,我们与地方政府已经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重庆部分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运作不规范的情况,问题暴露后我办与地方政府花大力气共同帮助、支持这些公司积极整改:比如长安公司2001年上半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4.7亿元,关联交易也较大,我办通过与地方政府协调并召集大股东商讨对策,到年底彻底解决了这笔数额巨大的占用问题;再比如在渝开发重组过程中,我们利用监管制度和法规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政府主导的重组计划把关,使渝开发重组计划顺利规范地实施,摘掉了“ST”帽子,化解了市场的一大隐患。在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方面,我们建立了与地方政府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互相通报工作情况,掌握违法违规案件的动态特征;支持地方政府侦破证券犯罪案件,先后协助查处了黎阳公司等一大批非法证券经营机构,维护了地方证券市场的秩序和稳定。在协调解决纠纷、维护市场稳定方面,我们针对西南证券历史遗留问题和经营亏损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配合政府支持西南证券通过两次增资扩股,化解了风险。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促成地方政府召开多次协调会,解决了ST东源的重大诉讼等问题,这些都使重庆辖区的高风险上市公司数量大幅下降,较好地化解了地方证券市场存在的风险。

最后,延伸服务,事前规范,推动发展。

10.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管工作思路 篇十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管工作思路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突出机制建设部署思路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结合近年来监管工作的实践,以及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长效机制建设着手,研究和部署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保障民生安全,强化科学监管机制。从强化监管责任体系、技术监管体系、信用评定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入手,促进餐饮、涉药行业自律,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二是围绕提高监管效率,探索信息化监管机制。面临监管任务繁重和监管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从信息化监管入手,破解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悬殊、监管手

段落后的难题。

三是围绕消除风险隐患,建立风险监管机制。抓实风险隐患排查、紧盯重点企业和严控风险环节三项工作。通过资料分析、抽样检测、实地检查和鼓励举报等方式,积极排查风险隐患,四是围绕强化监管力度,形成社会化监管机制。做好投诉举报、宣传报道和网络问政三项工作,使公众成为遍布城乡的食品药品义务监督员。五是围绕夯实监管基础,巩固常态化监管机制。从健全基层网络,夯实监管基础,开展示范创建,加强胶囊监管,落实专项整治,强化教育培训等入手,巩固监管工作。

六是围绕强化队伍建设,建设规范化管理机制。通过改进作风、改革审批、改善监管,规范监管工作,打造人民满意机关。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科学监管长效体制机制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体制调整新形势,夯实工作基础,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以来,甘肃省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制度废改立工作小组,提出建立八大体系,加强六方面制度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工作协调运转、决策权力阳光、分工科学合理、执法保障保证、监督考评公正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体系,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制度。按照以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重新修订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职责统一。同时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构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基本框架。二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按照食品药品监管需要,制定日常监督管理办法、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办法、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细化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任务,确保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保障体系和企业诚信自律体系的基本格局。

三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警工作制度。按照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局系统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程序与流程、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等,明确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及方法、步骤,通过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和快速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雏形。四是加强依法行政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程序规定和准入设置规定。按照保障安全,方便群众,促进发展的原则,明确准入条件,制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机关工作程序规定,明确工作流程及各环节的工作原则、任务、方法和要求,完善办文、办会、办事的程序

和规定,确保准入阳光运行,执法公平公正,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构成依法严格监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制度基础。

五是加强监管能力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制度和法制宣传教育制度。按照必须和因需的原则,制定定期培训,上岗培训、学习交流、外出考察、法制宣传以及培训考核等规定,强化干部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和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形成依法严格监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面向社会、贴近公众的宣传教育体系的基本模式。

六是加强队伍管理与监督制约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廉政建设和机关管理工作制度。按照廉政建设和队伍管理工作要求,制定工作禁令、工作纪律、休假制度、考勤办法和廉政监督、问责办法等规定,形成廉政建设有实效,全员自律有保障的制度体系,确保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务实创新、廉洁

11.财务监管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会计差错更正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第28号会计准则)的规定,当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需要视同该交易发生时即采用了该会计政策,并利用追溯调整法对本年财务报表的期初数和上年数进行调整,以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当本期发现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时,视为该差错从未发生过,并按照追溯重述法,对本年比较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本文根据国内外会计准则精神,提出完善我国财务报表重述制度的建议。

一、财务重述国际会计惯例简述

1971年7月发布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20号意见书——会计变更》(APB 20)要求:企业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会计期间财务报告。APB20对财务重述与追溯调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不主张重新表述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对于前期差错导致前期报表错误,APB20要求对前期报表重新表述,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经修改后的财务报告。在2000 年前的国际会计惯例中没有使用“追溯重述”概念,而是使用“追溯调整”概念。当时的追溯调整法其实就是追溯重述法,是一种完全的追溯调整,而当前所说的追溯调整法是简化的追溯调整。因此,在国际上并不把“追溯重述法”视为独立的调整方法,而是视为“追溯调整法”的一种严格形式。

二、我国财务重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的后果必然会表现在本期报表中,导致前后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所以,我国第28号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在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下,第28号会计准则只要求对本期财务报表的比较项目进行调整,视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不要求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因为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仍然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追溯调整法的意思是,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重新表述前期财务报表(其实也是可以的),只调整比较信息即可。可见,追溯重述是追溯调整的一种特别形式。根据重要性原则,追溯调整法只要求调整与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相关的可比财务信息。所以,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会计政策变更可以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科目进行调整。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项目,而是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项目进行调整。

例如,本年度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改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那么需要假设新会计政策从该项交易发生时就一直存在,同时为了消除本期会计政策变更对本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影响,需要对本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本年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数按照变更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假如,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反映在今年的财务报表中,表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上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税后利润增加,盈余公积增加、未分配利润增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因此,相应地要调整增加本年资产负债表期初交易性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调整增加本年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净利润的上年数,调整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上年数,以及调整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滑的本年数。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溯调整法下,根据重要性原则,凡是涉及损益的项目,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项目调整,而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调整。

(二)追溯重述法。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重要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目的是保证原来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披露。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根据我国第28号会计准则,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在追溯重述法下,因为要调整上年财务报表,所以凡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进行调整。例如上例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没有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就要调整增加上年资产负债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上年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差错更正必然会影响到本期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以,既要调整差错期间的财务报表,还要调整本期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利润表的上年数,即既需要调账,还需要调表。例如,本年发现以前年度有一台办公设备漏提折旧。既然是在今年发现,那么当然要调整增加本年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并减少应交所得税。因为这一调整是利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的,所以不会影响本年利润表;同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还要调整增加本年资产负债表累计折旧年初数,调整减少应交所得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年初数;调整增加利润表营业成本的上年数,调整减少本年利润表净利润的上年数;调整减少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差错更正项目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上年数。

三、财务重述的动机分析

(一)追溯重述的动机。前期差错可能源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也可能源于会计舞弊。上市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预期,或为了融资等财务目的,往往会借助于财务重述调整收益。例如有些公司为了调节利润。因此,财务重述对公司而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首先,会计差错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如果是故意通过会计差错调节利润,说明公司有操纵利润的行为。此时,不论是会计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都应当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保持警惕。

(二)追溯调整的动机。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使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但自发变更会计政策也是允许的,条件是这种变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上市公司中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操纵利润的情况却并不少见。

以美国审计总署的统计报告为例,1997年,美国只有83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但是到了199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51家,2000年又上升到171家,2001年为195家。同一时期全美上市公司数量从9275家减少到7902家,因此重述公司所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从1997年的0.89%上升到2000年的2.47%,增长趋势明显。这说明,安然事件后,美国强化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了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因而也导致美国财务重述案例一再创出新高。例如,仅2005年,就有1295家美国上市公司(含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重述了财务报表。

四、完善我国财务重述制度的建议

如上所述,财务重述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使公司形象受损、融资受阻、信用降低、股价下降等。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公司,可以借鉴美国证交会的做法,当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后,应当向证交会提交重述后的财务报告,代替以前提交给证交会的财务报告。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需履行证券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专门对以前发布的财务报告不再有效作出披露。如果公司合理预见重大差错的更正事件将会对投资者决策或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也应该及时进行披露,而且应当采用临时报告,不能仅仅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参考文献:

[1] 高炯,刘志梅.我国追溯重述法的历史沿革与现实应[J].用会计之友,2014(27).

12.医院财务监管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二

1 现有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落实亦有缺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内分工不断细化, 科室设置愈发复杂, 职责权限的认定也越来越困难。但很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依然是多年前制定的, 这样就导致了对过去不常操作但活动却越来越频繁的经济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2]。

1.2 追查制度不完善, 在现有制度下, 往往在出现某些部门向患者乱收费, 或者在采购上有违规行为的现象后, 无法追查到责任人, 从而使违规的成本过低, 导致财务违规现象频发。

1.3 现有人事制度下, 从事医院财务监管的工作人员, 很多都不是专业的审计出身, 而是从会计专业等方面转职过来的, 缺乏完善的审计以及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加之医院对现有医院财务监管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 导致内部审计等监管人员跟不上国家最新的政策思想, 直接影响了对医院财务的监管。

1.4 医院财务收支方面的预算与决策体系不健全, 在现有的医院财务制度下, 医院的预算往往是制定后就不再有人去进行监督, 造成实际开支大于原本的预算, 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财务支出方面的合理的决策体系, 很多部门的财务收支行为是独立于医院财务部门的, 这都为医院财务监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 加强医院财务监管的建议及措施

要加强医院财务监管就必须对现有影响医院财务监管工作的所有障碍做彻底的清理。

2.1 通过完善医院内外部控制制度, 加强财务监管。首先是要保证“不相容岗位分工制”的确实落实, 明确岗位的操作规程和权力范围;其次就是要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对内部财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实现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此外, 还要利用外部控制来加强内部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更高级别审计部门进行工作报告的形式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二次监督。

2.2 改变过去单一方式和渠道的医院财务监管方式, 利用多元化多渠道方式对医院财务进行监管, 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把医院的财务透明化, 让每一位相关者都能知道医院财务的收支情况, 并对此进行监督。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或内部公示的方式, 对医院财务进行公开, 并建立一定的举报激励机制, 对发现问题并进行上报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

2.3 在医院财务部门人员的安排问题上, 要加速“血液循环”, 要尽可能地避免单一人员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太长时间, 如可以对分管医院收支细节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 避免出现一人独揽大权的情况。在监管部门的人员问题上更要突出专业、独立这两大特征, 让更多的审计专业人员参与到医院财务的监管工作中。

2.4 医院的收支要在对外部经济以及上级政策充分感知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的决策体系进行, 如建立经常性预算账户, 把常年稳定的收支归结起来管理, 对于部门超额的支出不予报销;理顺财务报销审批程序, 避免“会签”、“限额”、“分块”等审批制度的弊端;对大额支出实行相关人员集体决策、财务人员全程跟办、定期院务会议全员通报、采购可通过社会招标的管理对策,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总而言之, 医院财务监管在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起着中心点的作用, 只有认清了监管的内在机制, 有机地结合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 着重掌握监管的重点与难点, 才能够保证医院财务监管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斌.加强财务监管促进医院和谐发展[J].财经纵横, 2007, 11 (1) :83.

上一篇:山东党建观摩学习心得下一篇:个人专业化发展方向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