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2024-08-18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共14篇)

1.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一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个人总结

低年级数学组

吴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常常把课外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学生对作业缺少情趣,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还不够,还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实现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抓住新课程下数学课外作业的特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外作业应面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个方面,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我喜欢吃的水果”调查活动,调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数数量,有的专门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从统计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作业,涉及同伴间的合作交流、收集整理等,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2、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使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3、作业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求知兴趣的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到课堂学习,使学生研究、研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到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趣味性的作业可以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分一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堂上学到的分类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通过实践发现,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这种形式的作业。

二、布置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作业

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

1、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教学内容,如教完认识几何图形后,我让学生玩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用学过的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学生的兴趣很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的拼出小鸟,有的拼出大树,还有的拼出机器人等。又如:在教完《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排队做操时自己所在的位置,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在教完《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2、充满童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要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还要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3、分层次作业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我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如顺向思维题:7+6=()、逆向思维题:()+6=

13、多向思维题:()+()=13,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开放性作业

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拘泥于课堂,而是要延伸于课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的作业要富有个性和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出示作业:图书馆上午借出图书56本,下午借出的图书比上午借出的2倍少27本,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的问题:下午借出图书多少本?下午比上午多借出图书多少本?下午和上午一共借出图书多少本?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注重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实效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外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如学习43-5=?的退位减时,让他们通过操作、交流、分析,探究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外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的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作业的时间要长期与短期结合,每学期可考虑一两个需要花费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4)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情。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要家长陪的,要家长催的,为了作业而作业的,这些坏习惯我们做教师的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改掉这些坏习惯。

总之,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只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成长的乐趣,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所应关注和追求的。

2.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二

2009年秋,在经历了漫长而不平凡的六年时间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过程中,我市小学阶段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完成,初中阶段语文第二轮实验亦画上句号。回顾六年来的课改实践,应该说语文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流,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少语文教师面对与时俱进的课改新理念无所适从,语文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信息闭塞,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导致农村语文课改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经历了新课改的洗礼,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未有质的飞跃。下一步应该怎样走?课改之路又在何方?如何针对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将课改引向深入?这些新矛盾、新问题又成为制约课改的新瓶颈。

为摆脱这种困局,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在新课改理念支配下,在充分论证、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改的实际,提出了“以课题牵动课改,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课改新方略,力争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以科研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从而掀起了一场向科研要质量的课改高潮。于是,经过对比筛选,学校研训部门将目光瞄准了既小巧又灵活、既简约又实用的小课题研究上。

二、基本做法

(一)明确目标

“小课题研究”,顾名思义,主要突出一个“小”字。即课题的确立力争做到研究范围小,涉及人员少,研究周期短,应用价值高。诸如入学教育、课前导入、课堂提问、兴趣培养、作业设计、习作训练等都可直接入题。研究的课题其重点及目标主要放在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上,以探索和积累农村中小学新课改语文教学规律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质量为归宿,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致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进而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确定课题

问题不是课题,但是课题是由问题转化而来的。一旦教师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借鉴他人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就成了课题,这个过程也就是小课题研究的过程。那么,挖掘课题的途径在哪儿?小课题又是怎样确定的呢?

1. 在教学反思中筛选、提炼课题。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唤醒自我,检验自我。我们认为,教师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抓住其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就能抓住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可以说,小课题提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思以往、总结得失、发现问题的过程。

2.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筛选、提炼课题。

听、评课是学校经常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极易发现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和不足,将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为研究的“小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也极为重要。

3. 从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中筛选、提炼课题。

听、说、读、写通常被看做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板块,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规律,因此,“小课题”的筛选、确定又可根据听、说、读、写等在各学年段教学的重点及学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提出“在入学教育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写字兴趣”的课题;针对中学生读写训练的重点,可提出“在阅读中加强积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等等。“小课题”的挖掘、筛选及确定的途径办法有许多,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都可入题。

(三)实施研究

完成课题的筛选、确定后,“小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此阶段我们的做法大致为:

1. 学习充电,理论指导。

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学习是研究的奠基阶段。这期间,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要认真查找对自己所定课题有帮助的相关资料,学习那些与课题接近的理论及经验,做好自我充电,并将自己的课题放到相应的理论中去思考,为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寻找理论支持。

2. 制定计划,科学发展。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要求教师通盘考虑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重点和难点、研究步骤、研究需要的条件、需要查询的资料、实施方法、预期成果等等,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研究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使研究既科学又可持续。

3. 立足课堂,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小课题研究”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来完成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课题论点变为课堂教学的观点,并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实践、探索。

4. 总结归纳,提炼升华。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在每完成一个阶段后都要对自己以前的实验进行剖析,得出成功的做法,找出失误及不足。这样,既可对以前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获得升华,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实验预设解决的措施,完善已获成果。待整个实验完成一个周期后,要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实践论证,将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交流,以经验共享。

三、案例剖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已取得初步效果,一批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极大地助推了我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举两例析之:

[课题名称Ⅰ]在入学教育中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

[课题背景]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人文环境相对落后,农村学生家长素质较低,村级小学生的学前教育比较落后,早期教育明显欠缺,有些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学前班都未上过。因此,大部分孩子在起步阶段各种学习习惯均未养成。刚入学的孩子,学校生活陌生,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孩子甚至因认生而拒绝上学。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提出该课题。

[课题评点]据调查,在农村,小学生的入学教育基本是被遗忘的角落,已成为盲区。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由四幅图画组成,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主题,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的“入学教育”已成摆设。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下图,蜻蜓点水般地一翻而过,使教材中入学教育的内容完全没有落实。而“在入学教育中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语文的习惯”这一“小课题研究”,则直击这个软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将激发小学生学语文兴趣及习惯培养放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进行,从小对学生灌输爱语文、学语文的思想,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无疑是奠基之举。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课题名称Ⅱ]培养学生观察力,在广阔天地中搜集作文素材。

[课题背景]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空、假现象,缺乏素材、言之无物,大部分学生苦于“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学生缺乏发现意识和自主观察能力,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其二,学习资料匮乏,课外读物奇缺,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词语贫乏;其三,学生不会利用农村广阔天地中的习作资源。

[课题评点]打开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你会发现,内容空洞、情节虚假的比比皆是,而医治这种弊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学生学会自主观察并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打开多元视角,开辟多种途径,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发现、搜集作文素材。围绕农村天广地阔这一自然优势,让学生走进美丽自然,走进农家生活,践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变化,体验民俗民风,深入社区各角落,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必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四、几点收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实施“小课题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其务实、开拓的研究作风带动了全市各学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一批小课题已具规模,成果初显。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的形式,在全市进行了展示并推广,极大地助推了我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盘点收获,大致有六:

收获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农村,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篇课文一节课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学生的行为受到限制,学生的意见和思想被完全封杀。如今,小课题研究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行为正逐步形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并转化到自觉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正在由“教师为主体,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自由探究”转变。

收获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引发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趋于民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已从过去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训练中解放出来,更加主动学习,更加勤于思考,更加乐于探究,更加大胆质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走进课堂。

收获三:营造了宽容的课堂氛围。

下表是笔者根据近几年听课笔记整理而成,表中所反映的情况可窥课堂教学之一斑。“问答式”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40分钟一节课就是在师生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度过。教学中,问者表情严肃,答者神色紧张,课堂气氛凝重而沉闷。如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轻松、宽容。那种师生一问一答、死气呆板的课堂教学已不多见,人们看到最多的是教师的微笑和孩子们求真的眼神,听到最多的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孩子们得到尊重后发自心底的欢笑。学生体验最多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亲情与关爱,感受最多的是激励、鞭策、鼓舞、感化,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收获四: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

“小课题研究”牵动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大批与“小课题”相关联以及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如配合“阅读经典作品、弘扬传统美德”、“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小课题”编写的《唐宋诗词诵读及赏析》、《小学古诗助读》、《名著导读》、《农村实用应用文文体写作》等一批校本教材,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根据家乡故事传说、民俗民风、英雄人物等开展的中小学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极大地拓宽了农村学校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学生们在广泛搜集有关主题内容的同时,通过说与写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充分地表达出来,有力地提升了语文综合素质。

收获五: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大凡到过农村中小学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学校与学校之间除校名不同以外,你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可谓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如今,因人、因校而设题,优势就在于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使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脱颖而出。如长征小学通过“写好汉字,发扬传统”的“小课题”研究,将写好汉字与学好书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书法的高潮。全校1~6年级学生人人拥有学校统一编印的硬笔书法教材,全校有150余名学生参加软笔书法小组活动。两年来,有近300余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大赛或书画刊物上获奖、刊登。

收获六: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小课题研究”自开展以来便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一,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共同分享。

在研究中,当某一个“小课题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可行时,该研究成果便会在校、乡(镇)、中心教研组或全市范围内或以经验介绍、或以示范观摩课等不同形式进行展示、推广,使广大教师共同分享。如以“爱家乡,赞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以家乡的民俗民风、故事传说、英雄人物为题材,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习作等不同方式,抒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喜爱,开拓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又拓宽了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为教师所效仿。

其二:同类课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小课题研究”打破了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界限,凡内容相近或相关的课题相互间均可牵手实验。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而且,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班级间、校际间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回顾反思

反思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改中彰显了四大作用:

其一,有利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小课题研究的直接作用,就是解决课堂教学所产生的问题。由于研究的课题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整个研究过程亦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因此,“小课题研究”使广大农村的课堂教学有了改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其二,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

“小课题研究”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学校的教研活动逐渐向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机制。

其三,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小课题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每位教师都可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展开,因此,不同层次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阅读书报,通过反思、总结,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借鉴、交流,主动地走向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其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涉及的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针对的是日常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存在的困惑或疑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研究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3.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三

语文究竟是什么?我想语文课本只是小小的池塘,我们利用这套序列内容来锻炼孩子游泳的技能,扫清障碍,它的外面还有供孩子自读的读本、杂志等宽阔的湖泊,更有无边无垠、惊涛骇浪的各类书籍与生活实践等有字与无字的书本。大海,就是今日《课程标准》里强调的语文课程资源吧!

我们在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取哪些资源,资源的比例如何把握,选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这些课程资源?当语文课本学习的宝贵时间很多让位给了阅读、写作等活动后,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课本学习,如何避免基础知识不牢固、课本选文解读肤浅等问题,尤其如何用以前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课本学习,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成了当前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的瓶颈。这就使我感到,在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验中,科学地整合和建构语文课程资源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这一课题实验需要突破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定位“语文主题学习与资源构建”这一视角,以期在语文课程资源的科学构建上获得突破。

二、实验设想与过程

我们在这一轮实验中主要做了如下内容:

1.继续实践大阅读理念

从学习资源方面入手研究语文教学,正是抓住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症结。新课标对课程资源做了详尽的总结: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在此基础上,归纳为四类:文化传媒、自然、社会生活、自我。语文课本、课外阅读、各科课本材料、各类日常说明书、影视、网络等媒体(有字之书),自然、社会、个人心理(无字之书)等都将成为学习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由此,我们首次提出“大阅读”理论:对一切事物(文字、音像、自然、社会、自己内心)的关注、感悟、解读。强调关注意识,让学生有精力、有兴趣、有目的、有灵性的观察、鉴别、思考尽可能多的事物,并随时写出一定的见闻感受。

2.切分三大板块

依据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把语文分为课本学习,课外阅读,生活三大序列,由此学习内容可以切分为三大板块:课本学习、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与写作。

3.实施“二三制”课时分配

课时毕竟有限,我们必须做到每周课本学习二课时,课外阅读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共二课时。

4.改进语文课本教学思路,大幅度裁减课本学习时间

总体上,改课时预习为单元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分单元归类整理字音字形、作家、词义、背诵名句等知识点,对单元内容和每课内容主旨整体把握,把对基础知识一课时一解决变更为单元总体归纳。使学生目标明确,集中强化突破。每单元课上集中归纳订正共一课时。这一点在过去单元预习课中进行过,目前仍会有争议,但效果明显。它根本改变了基础知识花费时间多,却效果不好的弊端。

细微到每课时,分为精读示范课,每课最多一课时,自读归纳课,几篇自读课文提出几个共性问题一节课完成,精读课文也可以归并阅读。每单元一般两周内,三课时完成。节省出时间,进行语文拓展和兴趣活动和大量同步课外阅读。

在综合处理上,设置专题活动课:全册古诗词集中学习,现代诗歌集中学习,这两类少的可以合并一课时,主要设计为诗歌朗诵比赛,老师点拨节奏重音语气,最后老师勾画名句强化重点。适合小品剧表演的课文,分组准备集中表演展示,作为增加快乐的才艺展示课。此外可安排名著交流课,写作展示讲评课等,此类都要做好总结和奖励。

5.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确定了“定标自学—小组交流互助—课堂讨论质疑—重点训练—体验反思”的路子,提高课堂实效,以压缩课本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建立各类成长档案

设定基础积累、阅读、作文成长档案,并有语文一日、一周、一学期评估表。

7.加大阅读量,努力推荐美文佳作

在课题实验用书基础上再推荐实用佳作和学生优秀习作集。这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我们利用改进资源结构节省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借阅系列图书,全班统一阅读相同书目,每两节课拿出20分钟进行内容和体会交流,可以作简要内容梗概或感想总结,也可以模仿所读丛书的主题进行相类模仿创作,还可以将一本书做成一张手抄报集中展览评选。如阅读《想象天地》后模仿写一篇童话、寓言、科幻等;阅读《至爱亲情》后回忆最感动自己的亲情故事;阅读《亲近文学》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学样式,进行小说、散文、诗歌等仿写。由于我们课本讲授时间减少,每周可以利用2~3节时间让学生阅读主题学习系列与课本配套的书目,加上课余时间和阅读兴趣活动课时间,每一到两周,学生可以阅读完一本书籍,其容量接近一册语文教材,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以阅读12本左右书籍,加上日常订阅的杂志等,阅读量超过过去整个初中三年的量。这样巨大的阅读量,自然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8.努力挖掘学生佳作,完善学生作文,不断优化

利用作文成长档案,显示作文优点与不足,分类优化,学生作文按ABCD分为四级,逐级晋升。现在我们学生训练一年后,基本晋级A级,学生每年都有上百篇文章获奖与发表。

三、实验效果与反思

我不想吹嘘我们的成绩,有我们优异的成绩、学生数以百计的作品,和学生由衷的喜悦与社会的赞誉为证。只是常常回顾起过去没有足够图书时,和学生一起靠幽默和搜集资料来引动学生兴趣的艰难和哀伤,就像看着孩子们在泥潭里洗澡,浑身脏兮兮的,还得让那些孩子跳下去,似乎这才是孩子们的唯一世界;就像无米为炊,一群孩子抱着饭碗,瞪眼看着你,你只有让他们盛上水,一遍遍喝着洗碗水;我们痛惜一届届孩子失去了最佳读书生长期;就像站在枯井中,带着应试的镣铐,却想跳一曲新舞,感受着教的累,学的苦。但是,我知道倡导新课程理念已经很久了,或许这样的故事过去了,很多问题根治了,但是或许还有未知的问题在考验着我们的功利心和责任感。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和谐美好的境界。

4.小学语文小课题中年级阶段总结 篇四

我们四——六年级语文组在2012年3月,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课题研究意识

自开学初,校领导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校委会成员和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动员教师们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经学校校委会研究,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副校长全面负责,重点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意识。

我们组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使全体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课题研究网络管理,加强领头示范作用

由于广泛宣传,我校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为此,我们不定期地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领导小组成员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和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能力。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的现状和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学生对教师、家长对教师的民意测评打分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他们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忘我工作。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划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帮助制定子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 2 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协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始由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认识的推进与实践的创新

1、关于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

深入解读教材 有效的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关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3 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有了源头活水。

切实把握学生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但解读学生同样也不容忽视。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前提。把握学生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以“数学日记”“师生对话”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明确树立目标 有效的课前准备还包括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才能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此外,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只有教师对每节课的目标有了自己独特的把握与准确的理解,才能不断引导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时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在一个学期开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上报自己主备的单元或章节,这一部分的教案由这位教师先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组内 4 先说课,分析自己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然后,在统一基本思路的情况下,全组教师均以此教案为蓝本,进行教学活动,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对此教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课例,可以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形成精品课,一个学期一个备课组形成一组精品课。

四、及时总结,全面推进,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这学期,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计划、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全组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初有成效的实践工作,有关课题研究的教研课活动,开展了两次,4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做好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阶段总结

杨言英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我觉得,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是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提问的难题,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最典型的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他们希望追求新鲜的事物,接触新颖的现象,如果在这种时刻,面对显露倦意的学生,我们仍旧一味的希望以呆板的提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得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的特点入手进行突破。

一、精心预设课堂问题

语文课堂是知识和生成的结合,我们寻求课堂的生成,但是课堂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精心设计问题以及答案(参考答案和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让自己在课堂上能凭借所提的问题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让自己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无穷的求知欲。

二、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课堂的问题必须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教材相关的热点,学生感兴趣的论点等。

三、把握问题的层次性

问题的设置,必须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要涵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从而使课堂教学稳步展开,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内在要求。

四、注重问题的人文性

人文性即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享受与获得的过程,而合理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获得这一过程。

5.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五

文化小学:李莉

2011.1

2教师可以说是天天都在使用教材,凭借教材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在坐的每一个学生,借助教材把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都灌输给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手中的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各种知识的窗口,锻炼培养能力的依托,各种思维训练的纽带,让孩子们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相继走进生活——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这一个“面”,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比如在教完《高尚的行为》时向学生提供《爱的教育》这本书。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又比如在教完《骑在白鹅的背上》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尼尔斯”迷。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闹花灯》一课时,抓住第二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文是这样写的:“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闪闪发光,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我让学生反复读了这段课文后,便问学生:“除了兔子灯、鸽子灯,大家想想大街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灯?”随机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面说说上面有哪些花灯?并说说这些花灯是怎样的?并逐步引导学生说清楚花灯的样子。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说一说,写一写。结果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多得数也数不清。瞧:灰色的不起眼的老鼠灯把一条小尾巴翘得老高,闪动着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大象灯拖着一条长鼻子左右摇摆。最有趣的还是那盏红色的金鱼灯,它股着一对灯泡眼,甩着尾巴似乎在水中游动呢!” 还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皮球灯圆滚滚,星星灯亮闪闪。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花灯,只见一朵朵荷花张开了红艳艳的花瓣,好象在对人们点头微笑呢!”通过练习说,练习写,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这样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教学实践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去使用教材,才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只有开放教学的模式,不拘泥于教材,才能使学生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只有以教材中的知识点,辐射到各科知识的层面,以教材为纽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作文课题小结

文化小学:王丽艳

2011.12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

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以下就小课题研究“创新作文课题”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浅析如下:

一、创新作文评改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修改。

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提出“学会欣赏与修改――学生自我评改作文能力培养研究”,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学习,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二、有效引导,新型学习方式正在形成在“交往、互动、发展”的新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策略,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自主学习,养成习惯。

指导学生欣赏与修改作文,学生自己欣赏、修改、评价自己的习作,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课堂上,学生写完作文草稿后,像读课文一样认真读自己的劳动成果,小心地用修改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修改习作,用波浪线划出自己认为的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中也有值得欣赏之处,当他们开始珍视自己的“作品”,并期望通过修改得到更高的评价,他们原本逐渐丧失的写作的自信心重新被一点一滴地拾掇回来、巩固起来。在自主修改、欣赏、评价自己的习作的同时,相应的其他的作文习惯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起来: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等。

(二)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在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与修改的作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方式。在作文评价改革所采取的互评中,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与提高的巨大作用显现出来。可以看到,每一次作文互评时,学生热情高涨。为了得到来自伙伴们的好的评价,有的同学还放弃了原来的草稿,重写草稿。打了下课铃,许多同学还伏在桌上,嘴里嘟嚷着:“我还没誊完呢!”“我们还在互评呢!”收上作业本来批改,教师不禁惊喜、感动、深思。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最困难的一个的作文里,都有一处用红笔精心勾画出波浪线的句子或词语。这是他们认为的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互写的评语内容不一,但都较为中肯,指出了他人和自己习作中的优点、进步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并都渴望得到成功体验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第一次实施互评后统计,实施互评后的作文篇幅都比第一篇长,字迹比第一篇工整。第一次实施互评后的习作中有1/3的习作字数是前一篇(未互评的)的两倍,有2/3的学生在互评(或自评中)写了“我进步了”“写得长些了”“字写得好些了”之类的话。

(三)乐于探究,研究性学习。

在指导学生欣赏与修改习作的研究中,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这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6.小学语文个人总结 篇六

一、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用心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做好记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做到边学习,边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备课、上课,精讲精练,作业努力做到精批细改,及时讲评,认真进行单元检测,及时查漏补缺,调整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小结,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潜力。

二、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应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依据,确定我的教学。

1、以趣激学。透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2、降低起点,因材施教。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我深深懂得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也有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学困生就应要求他们掌握语文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必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潜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吃的饱,吃的好。

3、关注学困生,认真辅导。

心中不放下每一个孩子,暂时的困难并不意味着一生的困难。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同时,课余,我还经常对学生进行应对面地辅导,只要孩子有收获,就感到十分欣慰。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课标的学习、课题的深入研究,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清醒地认识到教学要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互动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四、研讨课助我成长

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观点只有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才具有必须的实效性,教师生命因课堂而精彩。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只有在课堂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现。因此,在上好常态课的同时,我用心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研讨、校际间的交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踏实的工作,所任班级教学成绩优良。

五、夯实继续教育

7.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七

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成立于2010年1月, 是由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福建省省市级教研员和小学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科研团队。该研究旨在探讨识字教学科学化的理论和方法, 即应用汉字科学, 使识字教学切实做到遵循汉字规律, 用汉字科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提高识字教学和整体语文教学的效率的同时, 传承汉字文化, 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同时,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汉字的自主识字能力, 树立科学学习语文的思想。几年来, 课题组的教研成果比较显著, 在省内外小学语文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有70多所小学参与了课题研究。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个人浅谈 篇八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了一定的准备,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对语文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按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各个年级段都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摘录本”,要求学生长期坚持摘录在课外读物上面发现的好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和精彩片段等,为作文提供第一手材料。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内容很广,听、视思都可以摄入。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地情感。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律文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八稳,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能够从不寻常的视角看问题,这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此定义,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约束,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角度扩散,得出崭新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

三、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

叶圣陶先生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训练,或结合课文、范文和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就会别出心裁、意想不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作文教学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创新思维,提高作文能力,可以渗透到活动中,把作文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一个“好”字,一张笑脸,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霎时”,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我有意识的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一段时间后,他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看来,得当的评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只有长期坚持这样做,就能让一些差生树立信心,看到希望。

9.个人课题学期总结 篇九

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总结工作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科研意识.在这一阶段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音乐新课程标准》通过系统的学习,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明确了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二、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制定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喜悦,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三、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教科室的正确引领下,我积极探索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学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师生们切实感觉到信息化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贴近。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验实践,让教学中枯燥的东西生动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大胆尝试 本学期,抓紧练笔,积累课题有效资料。每节课都必须有反思.并且多写论文,多练笔.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听了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从他们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了我个人课题研究的资源。从自己的年级研究课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10.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

悟于心田流于笔尖——绘画日记对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随着学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也即将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本人认真落实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制定切实有效地措施,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现结合本人研究实际,总结如下:

一、研究目标明确

开学之初,学校下发了课题研究总计划,明确了本学期的研究总目标。根据总目标我进行了分解,制定了自己的课题研究目标。通过分解制定,我明确了自己研究的目标,确保了本学期个人研究计划的落实,同时也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方向。

二、计划落实到位

为使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学期伊始本人依据学校研究计划,制定了自己的个人研究计划和个人研究进度计划。对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措施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制定。保证了本学期个人研究各项工作的落实,也遵循了课题计划管理的原则。

三、研究措施得当

为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在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中本人制定了以下研究措施:

第一、制定严格的教学进度计划;

国家教育部发展与创新子课题

第二、扎实上好每一堂课题研究实验课;

第三、做好课题研究反思;

第四、学期末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总结经验。

通过上述措施,本学期的个人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均已落实到位。

四、活动开展顺利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了课题组的各项研讨活动,上了课题研究汇报课,并进行了听课、说课和评课。利用课题研讨活动,把本人在课题研究实践中的困惑带到集体来解决、讨论。在讨论中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并把自己的或和他人讨论的观点对比、提炼、内化运用到课题研究中来,较好的提升了自身素质。

五、存在问题

1、本人科研能力有限,造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授课思路相对狭窄。在后续课题研究工作中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好的为课题研究服务。

2、关于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太少,在课题研究中产生的迷惑,无法及时查阅到相关资料予以解决。

参研教师:褚玉东

11.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十一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自2012年7月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了开题大会之后, 受到广泛关注, 课题队伍迅速壮大, 教师研究热情空前高涨, 目前, 实验学校已经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数千名语文教师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开题一年来,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 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实验教师的努力实践, 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看得见的实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喀喇沁旗, 新疆乌鲁木齐市, 以及山东、江苏、浙江、河北、陕西、湖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相继召开了区域或学校的课题工作交流、研讨会。课题组也派出一批专家赴各地检察和指导研究工作。各地涌现出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和优秀案例, “少教多学”的科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正在成为引领新一轮课改趟过“深水区”的一个嘹亮的号角。

与此同时, 一些老师对“少教多学”的理解还不到位, 对课题组的“提出一条思路, 搭建一个平台, 带出一支队伍”的工作方式还不太适应, 寄希望于课题组拿出一个“少教多学”模式, 自己照着去做, 而不打算做一个研究者和创造者。为此, 课题组把首届年会内容的重点放在了专题培训上, 并确定年会的主题为:践行科学理念, 制定合理策略, 探寻有效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这个设想得到了教规办领导和课题学术导师的认可与赞赏。

7 月17日上午, 大会开幕式在铜仁剧院和铜仁学院两个主会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由课题组组长景民主持。铜仁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中共碧江区委书记陈代文, 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树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郝志军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新华社主任编辑、终审发稿人朱继东先生, 铜仁市教育局副局长蒋小俊, 碧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龙群跃, 本次年会特邀主题演讲专家、新加坡少教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家、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讲师范静哗博士, 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组长、“少教多学”课题首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课题学术指导赵明先生, 铜仁市碧江区教育局局长杨长印女士, 课题组副组长、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朱芒芒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特级教师、浙江省教研室胡勤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文科部主任田万隆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山东省教研室张伟忠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小语会秘书长、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张立军先生,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贵州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语会秘书长杨永明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研室阮疆跃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申雪燕先生, 课题组副组长、湖北省教学教研室蒋红森先生, CCTV7“阳光大道”栏目主编李晓梅女士, 课题组副组长、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主编葛宇红女士,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常务主编张捷女士, 首都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希文女士, 课题组秘书长、《教育艺术》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语文导报》社副社长、副总编刘桂英女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

开幕式上, 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组长、“少教多学”课题组学术指导专家赵明介绍了“少教多学”课题的研究历程及这次课题年会的筹备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致开幕词, 苏教授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向冒着酷暑烈日、长途跋涉前来参加课题首届年会暨专题培训大会的各位老师、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敬意, 对贵州省铜仁市各级领导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对大会承办方铜仁市碧江区教育局的各位领导为大会提供的细致安排和周到服务表示诚挚的感谢, 对以刘桂英老师为代表的课题组秘书处的辛勤付出表示敬意。接着, 苏立康教授回顾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历程, 对“少教多学”课题研究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勉励与会教师珍惜机会, 认真学习, 积极观摩, 满载而归。

铜仁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中共碧江区委书记陈代文致欢迎辞, 陈代文同志对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一线教师、领导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陈代文同志在致辞中指出, 年会选择在铜仁碧江召开, 是铜仁碧江教育界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教育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本次“少教多学”课题年会对于推进碧江、铜仁, 乃至全国语文教学与科学研究和谐发展, 更好地肩负起繁荣母语教学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具有重要意义, 将会给碧江区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恳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能够为碧江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把脉, 促进碧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并祝愿培训会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 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郝志军教授和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范静哗博士的主题演讲, 揭开了本届年会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的序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志军教授题为《以课题研究引领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主题演讲, 站在理论高度, 让与会教师进一步认清了参与课题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意义;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讲师范静哗博士则以题为《“少教多学”的理念与实践及其新加坡经验》的主题演讲, 详尽介绍了新加坡实施以“少教多学”为引领的教育改革的背景、现状,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让与会教师对少教多学理念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主题演讲之后, 来自国内的有着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五位专家则凭借对自身实践的反思激起了与会老师的共鸣。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的孙廷锋老师以《以学定教, 乐学善学》为题, 提出了“设计有范、目标有度、内容有限、方法有效、评价有功”的操作要领;重庆市涪陵区教育教学研究所的喻飞宇老师题为《如何开展语文习惯教育教学》的专题讲座, 以生动的案例诠释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少教多学”的途径与方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梁耘老师的《实施“六少六多”策略, 疗救“教多学少”痼疾》, 解剖了我国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顽疾”, 并相应确定六大策略;湖北省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建军老师在题为《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讲座中, 以现行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为例, 从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揭示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周宏锐老师以《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策略研究》为题, 从“主问题导引式阅读策略”、“课题研究式阅读策略”、“层级式阅读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了青岛市课题实验区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

为了让实践者变成研究者, 让一线教师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少教多学的魅力, 本届年会还特别邀请了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的王军文、河南省商丘市雎县育才学校的李光桦、新疆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的王鹏、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教研室的徐长林等四位专家, 以生动的案例, 分别与大家分享该校或实验区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 为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让与会的老师深受启发和教益。

在专题培训进行的同时, 中共碧江区委宣传部还组织了荣获“碧江杯”征文大赛奖的语文教师参观游览碧江“大明边城”景区活动, 并在铜仁剧院召开了“全国语文教师话碧江印象”座谈会。

为期两天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会之后, 是第二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7月19日, 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8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分AB组, 分别在铜仁二中、学院礼堂、南长城小学、学院附中、第八小学等五个赛课点向观课的老师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 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70余名专家担任了评委工作。参加大赛的68节语文课, 展示了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课改精神, 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少教多学”理念, 让与会者受益良多。

年会期间, 还举行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持的“教育艺术家成长工程”“课堂教学艺术名师成长工程”启动仪式和第二届“教育艺术家成长论坛”。专家的介绍和20多位校长、教师的观点鲜明、独到深刻的见解, 让与会教师对成长为“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和“教育艺术家”充满了期待。

7 月20日下午两点, 年会闭幕式在铜仁剧院举行。闭幕式由“少教多学”课题组组长景民主持。碧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赵伟成, 局长杨长印, 第三纪工委书记罗小三, 碧江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杨再复, 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组长赵明, 课题组副组长兼秘书长刘桂英,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张立军等领导、专家出席闭幕式。

闭幕式上, 碧江区教育局局长杨长印致大会闭幕辞, 她热情洋溢的讲话赢得全场教师热烈的掌声;胡勤、田万隆、张立军三位专家分别对高中、初中、小学各组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让四天来驻足铜仁桃源、探寻语文教学新境界的与会教师对“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认识豁然开朗。大会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组委会向第二届“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获奖者和“碧江杯”语文教师征文大赛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在第二届“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颁奖仪式上, 当主持人宣布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四中学的次仁群宗老师获得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时, 与会老师惊叹不已, 纷纷以热烈的掌声对这位从事汉语文教学工作的藏族老师的获奖表示诚挚的祝贺!

12.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篇十二

1、研究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化。

2、课题负责人的科研素质须再提高。要多进行科研理论学习,如:什么是科研,科研如何搞,具体的、科学的方法是什么等等。

3、部分课题组成员仍缺乏科研意识。学校科研室应加大培训力度,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互相交流科研的成功经验,开阔眼见,提升科研意识。

4、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收获和体会:

1、开题,即意味着研究准备阶段结束,正式研究过程开始。课题在申报立项时,课题组成员并未完全介入进来,对研究计划的了解和把握并不全面。因此,对于课题组来说,开题论证是一个组织研究队伍落实研究分工的重要步骤。为了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组内部必须进行若干次研讨,在原立项申报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而这一过程,可以使课题组成员迅速地进入研究状态,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同时,也使每个成员能够在课题研究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在研究设计上充分发挥作用。

2、我认为,高质量的开题论证实际上就是一次富有建设性的学术研讨会。开题论证是一次与专家对话、接受专家指导的好机会。专家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课题有关理论的阐述及研究设计中问题的分析,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使研究思路更为清晰,研究目标、范围、重点更加明确。专家之间、课题组与专家之间、课题组成员之间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更有助于提高研究设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就可以保障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组成员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3、开题论证的重要目的是对原立项论证中的研究计划进行再次设计,即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进行具体化、操作化的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的蓝图。按照这个蓝图“施工”,就可以使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撰写开题论证报告需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这个过程就是设计蓝图的过程。如此才可能使那些在课题申请时并不十分清晰的想法变成具体的思路和研究计划。这是课题研究能够得到落实的最重要的保障。

对于学校科研工作起到的作用:

13.小学语文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篇十三

一、认识责任,转变观念。

教师这个职业,既古老,又新鲜。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向灿烂的未来前方走去。教师躬耕于历史和未来之间。面向历史,教师的身躯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石;面对未来教师的双肩又总闪现着缤纷的文明进步的霞光。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新时代的教师形象,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就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要照亮别人,就要不断的充电,做个“长明灯”。

二、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教授、学者的发言、教学展示。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这些天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通过专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答疑,我明白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课堂焕发青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教授专家的讲解,我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备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授课、说课、评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寻找到了答案。

三、深刻反思,明确目标。

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同时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我虽然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积极参加各种网络研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积极主动承担各种教学任务,与学校其它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4.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 篇十四

在以市场化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今天,油画作为传统美术类重要专业之一,面临着众多挑战,其挑战主要有二,其一:以往的美术类油画专业作为本科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做中小学,甚至是高等学校美术老师,就现在来说,虽说并非不可能,但面临的竞争相当大,主要是供大于求,且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似乎对那些非统考科目仍然有太多的不重视。具体说就是毕业生较多,但招老师的学校缺寥寥无几,就像挤公务员一样,有时候是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难度可想而知。其二:以往培养的油画专业本科生,由于其专业的兼容性,毕业后可从事的职业有报社或杂志美编,还有就是专业从事油画创作,做职业画家,最后一条路就是继续深造读研。这几条路现在看来都不容易,做美编现在更多的是学平面设计的,做职业画家压力很大,考研深造是条不错的路子,但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现行的按年级和班级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中小学的模式,它根本适应不了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多样化和学习进度有差别的现实,我们不能像工厂流水线生产一样培养统一标准化的艺术人才。“由于中国教学机制的缘故,长期以来,教与学是分离的,教的霸权与学的奴役始终是心照不宣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像油画这种传统专业,在市场化的今天,一切为了就业,一切为了市场,油画专业则首当其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由于国内的特殊情况,在一般的情况下油画作品很难很快进入市场,而且在传统就业方向缩水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大对油画教学的改革力度,在保留传统课程的基础上,使之能为日益壮大的油画市场服务。这样油画既能继续发展,又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路子,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个人课题的教学实验,试图改变这种教师一统天下格局,每个学生在这一个阶段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兴趣,选择一个点做系列深入的探讨,寻找表现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增强创作能力和明确个人的审美倾向,也为油画市场化作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二、改革目标

传统的专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调整,正式引入中国也就百年历史,油画极大的社会审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化宣传、引人为善等功能毋庸置疑,油画作为文学艺术不可分割的部分其分量不可小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所以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对油画创作课的拓宽调整使得每一个毕业生在就业时多一条出路,多一些选择,但又不至于完全脱离本专业,能做到可进可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有不同的艺术发展方向,根据学习进度补充不同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应该是灵活的。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就是应该因人、因地、因时而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方法。当我们对当前教育体系单一化产生质疑时,个人课题的教学实验试图在教育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尊重不同类型的人,培养独立的精神,激发创作的兴趣等基本问题提出我们的思考和探求。具体为如下几点:

1、让学生理解自己创作的作品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油画创作课的热情和兴趣。

2、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个人课题式的创作教学实验能更好培养多样化人才,尊重不同类型的人,培养独立的精神

4、减轻同学们对创作课的压力和难度,做到随时随地搞创作,关注身边生活的点滴,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5、在互动中掌握创作理论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训练中熟练地将创作理论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去。

6、恰当的与市场接轨,做到画有所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思路。

三、具体实施计划

虽然课堂作业是学生解决造型规律性问题和训练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实验手段之一,但艺术本身也无所谓统一的标准,所以课堂作业的好坏并不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应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诸如个人的近期目标:要解决的问题、课余写生、创作,以及远期目标:毕业生就业面向等问题。尤其是以大量的创作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就容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个人课题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个人课题教学法不单是在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教学,利用课外时间,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阶段学习中的重点,自己选择一个课题进入深入研究,可以是油画基本语言训练研究,如造型、色彩、空间、构图、构成、笔触、肌理等;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自身独特的审美去寻找一种艺术感受,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一种表现语言,完成系列性作业,寻找各种表现的可能性。比如,有些学生他就喜欢逆光,他就可以通过各种题材,各种角度来表现这一艺术感觉,激发创作思维,多尝试,积极借鉴中外大师作品,逐步明确个人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发展方向。

2、在大二分专业时就开始实施个人课题教学法,在完成教学大纲内容的同时,利用大量的课内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系列创作训练且对自己所不足的专业基础进行补充和充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创作。鼓励学生以参加省内外美术展览来带动课外创作或者以市场为导向创作些可以出售的作品,以增强学生的创作动力。

3、我们力图寻找一条将课堂规律性的基础训练与课外的学习创作和审美引导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改变以往的基础训练与创作、审美环节割裂的两段教学模式。每一个课题的长短时间不限,应尽量深入和穷尽后再转入另一个课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学期制定一次整体学习计划和目标,且每个人做一次自我课题计划包括课题研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持续时间及要解决的问题等,然后每月举行一次理论学习研讨会,每个学生作这一阶段的学习总结及下阶段的学习计划,然后同学之间讨论并提出不同看法,最后教师对学生近阶段作品进行集体讲评。时间长度二至四年级全过程。

4、作为成果汇报,每学期末举办一次学生作品展,展示一年来的教学和创作成果。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理论指导,举办相关讲座,扩大交流,且为下学期的计划做些准备。

上一篇:植树节征文范文下一篇:新护士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