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精选9篇)
1.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一
校园艺术节──“ 微型插花”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背景分析:
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学习方式、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总的指导思想,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特别是教材密切结合校园生活的内容以及集体活动的学习方式,为实施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创新的余地。
新教材实施以来,全新的课改精神给部分老师带来了一些困惑,也因此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的问题;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和融入“美术文化”功能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等等。怎样才能从以往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的课堂教学中跳出来,怎样提高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封闭导致僵化,只有我们教师首先开放思想并具有创新意识,才能真正从全体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结合新教材设计的各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尽量摆脱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特别是要结合学校当地地区环境和学校条件以及不同的学生情况,让学生学习活起来,让他们更自觉,更积极,更自主的进行美术学习和创造,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灵活的学以致用的变通能力,参与集体活动及相互合作的能力等。与此同时,仍然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绘画等技能,在体验感受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美术活动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课前所思考的问题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本单元《校园艺术节》活动之二──《设计布置舞台》,就是为配合和实现当前美术教学改革各项目标及本单元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既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将本活动设计内容分为三个课时。前两个课时完成教室后黑板和墙面的装饰设计及制作。第三课时的内容设计,则是针对我校深处鄂西北山区的独特地理环境,以及初一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深,总喜欢临摹现成作品而缺乏自己创意思维的实际情况,比较灵活地处理教材中关于利用插花知识装饰舞台(教室)的教学内容。尝试进一步引导学生因陋就简,利用身边极其平凡的野花野草和废旧材料,“化腐朽为神奇”,自己去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时不断以教师的设问激趣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不但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需灵活而有创意地利用插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自己的美术设计给校园生活带来的美感,也使学生更热爱自己的校园和班级。并希望以此次美术活动来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教学理念:
首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感受美,提高美术素质和高尚修养的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美的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改变旧式教学所形成的,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标准答案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新课程标准适当降低了双基难度,但课堂教学绝不能人浮于课,必须把握学科本位,抓住本学科特点,应在活泼生动的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既要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点,又在学习生活中活学活用。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与课改精神和谐统—起来,不能盲目活动,缺少学科目的性。第三,评价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维评价方式,将教师简单的单方面的甄别性评价,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诊断性评价”三位—体的评价方式.特别是教师诊断性评价,它包括预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及时调整即时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及其情感的投入给予高度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调动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创作的激情,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并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插花艺术的分类及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特定环境设计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求知、有创新精神的良好学习品质。
情感目标: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变废为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插花艺术的特点:包括整体造型、所用花材的形态及色彩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能有创意地利用插花的基本艺术规律,结合身边的材料资源和教室空间条件,设计“微型插花”的舞台背景。
(2)互相评论作品设计的优缺点,鼓励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学“表现”自我,表达自我。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研究课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成品、现有条件,特别是如何因陋就简,灵活地用废旧材料设计布置舞台与会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悟,导入阶段:
1.精心导入
教师采取“启发──引导──对比”的方法,以实例为线索.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体验中自己探寻答案。
同学们,你们能发现这些图片的不同之处吗?
CAI图片展示(电视歌手大赛主持人周涛面前有的台式插花和没有插花的对比图片、中央领导友好会见外国友人时,茶几上有的各类插花和没有各类插花的空桌面的对比图片、室内有瓶式插花和没有插花装饰的环境对比图片等。)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有插花的环境和没有插花的环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优秀的插花作品可以使得—个空间更文明,更雅致,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欣喜和快乐。
出示课题:──插花(留出空白,便于添加“微型”二字)
2.感知内容
教师运用课件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能力。初步体验插花的整体造型、色彩变化、花材的组织与配置给人带来的美感。学生带着问题看,然后讨论,用简洁的、自己的话来概括。
因此请学生看CAI片段:《插花艺术》,并在观看中思考问题。问题组:
①看完影片中的插花作品,你对插花艺术有了哪些认识?有何感受?
②插花的美感从何而来?
(二)教师导学,发展阶段:
1.教师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教师实例引导并小结,使学生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的,插花很美。它的美来自它独特的艺术形式、蕴涵的文明和精神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2.插花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可分为:
A、东方式插花(中国插花和日式插花)
教师介绍插花的艺术分类及艺术特点,使学生对两类插花有大体的认识。
B、西洋式插花(传统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
3.CAl展示多幅各类插花作品图片。
提问:两类插花在造型(构图)上有何不同之处?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不同层次的同学.鼓励差一点的同学大胆发表看法.实施即时性评价,使其体会探究过程的快乐,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插花的美感。
教师鼓励并小结:
东方式插花──特点: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情调,使用花材少,叶疏枝少,以强烈的枝叶的形态和构图,形成特有的艺术节奏,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它轻描淡写,寥寥数枝却意味深长,如同中国画的写意画。因此这种艺术形式的插花显得典雅古拙,耐人寻味。构图多为非对称式,显得生动活泼。
西洋式插花──特点:与前种插花正相反,枝密叶茂,红红火火,五彩缤纷,强调插花的色彩。其构图多以对称均衡为主,具有图案美和修饰美,端庄严肃,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4.提问:插花所用花材的形态、色彩的配置有什么特点?
此问题是特别为后面环节中,需要学生自己选择采摘各种形态和色彩的野花素材而设置。
学生观察回答
花材的形态配置:枝叶及花朵的大小,长短变化丰富。
花材的色彩配置:所用花材之间色彩协调。东方插花色彩以“雅”为佳,西方插花则以“繁”为佳。
5.简单介绍插花道具: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等。
教师强调──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及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灵活的选择。与后面“微型插花”所需器皿选择环节前后呼应起来。
6.教师就现有市场花材进行东方式插花的演示示范。
强调此类插花的花材在高矮层次上和造型上灵动又均衡的处理。
教师针对后面学生的“微型插花”花材软小,玎用素材种类不丰的特点,设计制作比较简单的递进式的,前面花材较短小,后面花村较高的不对称组合穿插作品。对学生的“微型插花”起到定的引导作用。
提问:谁能看出老师作品的整体造型符合所知的哪一类插花?
(三)体验思考、设计制作阶段:
1.质疑交流
启发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展示示范作品,教师提出问题:
插花很美,我们已经了解了插花的种类、特点及方法。那么能不能也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班级活动的背景设计中来呢?
学生:不行,市场卖的花材太贵。我们材料的准备就不足,无法进行。
学生:对,还要买花泥或插花器皿!
教师提示:动脑筋,能不能不需家长买市场上的花材,用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材料来制作插花作品呢?
层层启发,采用激趣法,激发学生动脑筋的热情使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得到延伸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乐趣。
学生:我们用彩纸?
教师:那也要家长买呀?再想想──看看窗外──
学生:我们可以用山上的野草野花!„„
学生:不行,野花草又软又小,没法插!„„
教师:办法都是想出来的,不要忘了,花器也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及使用花材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灵活的选择。
我们来个“脑筋直通车”的竞赛,大家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头脑最灵活,最具创意.能帮我们想出用山上野花草代替市场所售花材的办法来进行“微型插花”的设计,使我们的教室舞台背景更美,更有生机。野花草设计制作的插花作品也许比一般意义上的插花作品小得多,我们就叫它”微型插花”吧!
板书(在──—线上添加:“微型”两字)
2.合作探究
探究方向: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讨,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1.用野花草插花的想法是否成立?
2.用什么方法设计适合“微型插花”的小器皿?
3.选择野花草素材时应注意些什么?
4.“微型插花”的造型适合应用东方式非对称式插花还是西方团式插花?
教师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小结:
(1)首先肯定:可以利用学校后山的野花草替代市场花材做插花材料。
(2)采摘花材的选择:
植物花朵:形状大小变化、颜色各异。
植物叶片:依插花前后层次的需要,选择造型比较特别、长短不
一、叶片大小不同的植物。如直而长的蕨类植物等。色彩也应有些变化,如酱红色、黄色落叶等。
(3)器皿选择:根据野花草形体小而且柔软的特点,利用旧挂历折出1Ocm的纸筒替代插花的器。
(4)野花草插花方法:可以遵循东方式插花的艺术特点,来设计可单面欣赏的由前而后,递进式的不对称插花作品。使之具有整体均衡,灵动的美感。
3.学生采撷整理:
教师用自己采撷来的植物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穿插。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及时表扬选材,穿插有创意的学生,使学生更具创作激情.掀起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1)学生带着自己的小纸筒到学校后山脚,采撷所需的野草野花。边采边插,完成自己的“微型插花”。
(2)回班同学相互交流整理,根据自己作品所需材料,相互之间可以交换采来的植物素材。
教师小结:
A.有的同学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性的选择了已经枯萎的,且已经卷曲起来的蕨类植物的叶子,型态与其他舒展的嫩叶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枯叶的色彩也使整个作品的色彩感觉更丰富了,作品也更有创意。
B.有的同学除了野草野花,还采摘了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如通红的野草莓、团状的白色蒲公英等,在造型和色彩上都使作品内容更丰富多彩了。
C.有的同学在作品中穿插了一边倒的曲线条优美的野麦穗,使作品更具东方灵秀的美感。
4.学生自评和互评
设计多维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去发掘自己和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缺点的能力。
(四)延伸作业
1.提问:我们的“微型插花”倒是设计完成了,非常成功。但又小又立不住,怎么才能起到装饰教室的作用呢?
教师继续就学生的作品与装饰教室舞台仍存在放置问题提出质疑,再掀学生创意思考的高潮。
学生想办法„„。
教师提示:大家再看看我们的教室窗户,谁想出办法来了?
学生„„。
教师:对,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每—个有利条件。教室大窗户上一道道横的防盗栏(每栏间隔约30cm),可以将我们的一件件“微型插花”作品一束一束地穿插到防盗栏的栏杆上,注意位置的左右上下的参差变化。不但能解决作品柔软难以立住的难题,而且还能使—个个看起来很杂很散的小作品组合成一件很具整体感的大作品,形成三扇既富于秩序又富于变化的,充满生机和美感的装饰窗。
2.学生一组—组有秩序地进行穿插,自己选择穿插位置,注意与旁边作品的位置关系。
学生欣赏由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装饰完成的教室舞台,使其能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感受、体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了解了插花艺术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并且马上能够开动脑筋,灵活
教师真诚鼓励,使学生更自信,更有自豪感井体会美术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而有创意地利用插花的知识和现有的环境条件去解决问题,大家互相帮助,集合全班同学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设计完成了我们的“微型插花”背景装饰窗。我们不但能够变废为美,同时也体会到了用自己的设计给教室带来的美感。老师非常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真是太棒了!(伸出大拇指)
(六)课后拓展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班级环境、专科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扳书设计)
“微型插花”
插花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可分为:
1.东方式插花 典雅古拙,耐人寻味
2.西洋式插花 具有图案美和修饰美,端庄严肃
时间安排;整体感悟8分钟,教师导学10分钟,体验思考、设计制作20分钟,延伸作业5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
教学反思:
这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提示和引导的办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挥,自己去想办法创造,学生也都充满激情。在近50个同学的齐心努力下,使自己的教室的三面大窗户充满绿色,充满野趣。加上前一课时的后黑板及墙面的布置,整个教室充满活力,教室就是一个舞台。学生们对集体合作富有创意的作品也非常满意,个个信心十足。
但是,本课时的尝试教学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学生采撷整理的过程中,因为所摘野花具有形态松散而且碎小的特点,因此有些作品的设计显得不够整,有些散乱。针对此情况,我在指导穿插中强调了“化零为整”的方法,既将同类小花、小果整理成束,在作品中当作一片较大的色彩面积来进行处理,以减弱作品的散碎感。
(2)学生课堂活动幅度增加,大大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要想做到“能放能收”很不容易。学生创作热情调动起来了,但过于高涨,总想自己能采摘更独特的植物素材,自己设计得最好。我又不忍心打断,结果有些班级造成了拖堂现象。
(3)学生独自完成练习已成习惯,现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互相交换采摘的植物素材,有些孩子私心比较严重,不愿意也不舍得把自己辛苦采来的值物送给其他同学。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好的培养合作精神。
(4)事先对课堂教学的考虑不够周全,只感觉每个班的学生作品都很令我感动,但都没有留下任何资料。直到有一班主任提醒,才想到借来学校的数码相机,保留下来几位同学的作品,一直都觉得很可惜。以后教学中应该考虑的更细致,更周到。
本课的大胆尝试,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验、实现,并不断完善。作为一个课改的实施者和开拓者,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更多付出。面对挑战,教师首先要具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究的精神,才可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式的、具有高尚美术素养的人才。
2.印刷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特色 篇二
关键词:印刷美术设计;视觉艺术特色;视觉美感
0 前言
近些年来,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对于印刷美术设计工作来说,其视觉效果对作品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视觉艺术特色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然而,就当前印刷美术设计工作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从问题的本源上分析,主要是对视觉艺术的表现不够明显,从而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水平的提高,对此,必须合理运用视觉艺术,本文主要对印刷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1 印刷美术设计与视觉艺术概述
所谓的印刷美术设计主要是运用印刷的方式进行平面美术设计,其中印刷工艺对美术设计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印刷工艺水平较低的话,将会出现图案重影、文字模糊、美术色彩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印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印刷工艺,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1]
视觉艺术主要是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供人观看的各种造型艺术,而且,视觉艺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仅应用于印刷美术设计中,在绘画、实用装饰、工艺品、建筑、雕塑、影视等行业也广泛地应用到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的运用对设计师来说极为关键,如何将视觉艺术进行准确的定位,加快设计作品的传播速度,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是印刷美术设计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从某个角度上来讲,视觉艺术是抽象概念,如何运用视觉艺术也需要依靠设计师对其进行充分的把握。
2 印刷美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印刷美术设计行业发展较为迅速。[2]然而,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印刷美术设计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在印刷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印刷美术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技术人员却成为阻碍印刷美术设计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设备上的科技含量不高,现有的印刷设备很难保证印刷美术设计的质量;另外,在当前印刷美術设计中,过度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未能有效地将视觉美感充分地体现出来,甚至会使人们在观看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而且,作品缺乏视觉中心,无法更好地去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3 印刷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特色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印刷美术设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视觉艺术特色表现的不足,从而造成设计作品未能展现出更多的活力以及视觉美感,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发展,对此,应在印刷美术设计中充分体现出视觉艺术。
3.1 形成视觉美感
众所周知,优秀的印刷美术设计作品不仅可以将其自身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出印刷美术作品的美感。[3]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在将视觉艺术有效地运用到印刷美术设计中之后,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趣味性,同时对增强作品的流畅性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更有利于印刷美术设计视觉美感的形成,从而有效的促进印刷美术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印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视觉艺术的应用,从某个角度来讲,视觉艺术的应用能够增添美术印刷作品的设计表情,而设计表情作为印刷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凸显出视觉美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印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视觉艺术特色,这样更有利于设计师将各项因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并且对提升印刷美术设计的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可见,在印刷美术设计工作中,科学的把握视觉美感,运用视觉艺术特色,不仅可以使作品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能够使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整个结构充满灵性和美感,更有利于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营造视觉冲击
对于印刷美术作品来说,往往会有其亮点吸引人们的眼光,从而使人们将视线停留在印刷美术艺术作品上,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冲击。[4]只有具有良好视觉冲击的印刷美术设计作品才能更好地去吸引观众的眼球,人们的目光也才能够长时间的停留在该作品上,让观众心生仔细观赏作品的心情。而且,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观赏,对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整部作品的欣赏,能够充分的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情感。而要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设计师则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进行图形之间的搭配,以此来彰显出印刷美术作品的特点,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将印刷美术作品的特色展示出来,充分体现出印刷美术设计的视觉美感。第二,可以充分地突出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主题,通过合理运用视觉艺术,将作品主题的视觉美感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视觉冲击下,印刷美术作品能够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第三,合理处理好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视觉中心,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因此,在印刷美术设计中应充分突出视觉中心,以此来提升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3.3 减轻视觉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术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多元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多元化的观赏者。而印刷美术作品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眼球,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该作品已是当前印刷美术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5]通过视觉艺术的应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在巧妙的设计下,可以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减轻视觉上的压力,并不会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产生视觉疲劳感,这对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
4 总结
视觉艺术在印刷美术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印刷美术设计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印刷美术设计中设计师应注重视觉艺术的运用。通过本文对印刷美术设计中视觉艺术特色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视觉艺术的运用下,可以有效地形成视觉美感,并营造视觉冲击,吸引更多的观者,而且,通过合理的设计更有助于减轻人们视觉上的压力,更有利于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设计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将视觉艺术特色有效的应用于印刷美术设计工作中,以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玉洁,王章苹,杨传.基于学生求职就业的高职出版印刷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2(01):123-124.
[2] 曾鸿燕.印刷设计工艺实践教学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包装工业,2012,12(09):109-110.
[3] 高甫.浅谈印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以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3,05 (10):243-244.
[4] 周林一.从《印刷设计》教材谈高职艺术专业技术性教材的编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4,12(06):253-254.
3.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体验、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美。了解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体验---评述中感受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用艺术语言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评述感受不同形式得美术手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艺术作品的意境和情趣。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与意境。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的准备 培养学生信息课前准备 学生展示图片。学生收集图片、资料。收集能力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李可染的《春牧图》
欣赏图片 引导阶段 为新课做准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人思考回答 物是谁?在做什么?
1.欣赏 齐白石、李可染的作品 提问:作品最有趣的是哪? 引起共鸣。意境
这样表现的效果? 和情趣对作品
分析、讨论。感发展阶段 2.欣赏感受 《寒江独钓图》《李的重要性。
受诗中有画,画白诗意图》的意境美。播放音乐,感受
中有诗。讨论:作品的意境美是如何展现画中意境。的?
深入体会意境欣赏评述
夏圭、马远的作品。美。感悟只要拥
分组分析讨论,感受意境是情与景相结合的结有一双审美的探究阶段 尝试对作品进行果。包含了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眼睛,就会发现
评述。与艺术境界。生活处处皆有
美。
4.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四
单元总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
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里的美术作品,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是一些中外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新课学习。
师:艺术是否包括美术?在自然界里,是先有艺术,还是先有生命?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教师展示课件《野牛》,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串收的“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猎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师接着展示课件——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通过交代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精神,再让学生描述作品的内容,讨论作者描绘的
“亚当”是人还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对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的描绘,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获得生命力的渴望。
教师又用课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请学生谈谈作品表现的内容,理解维纳斯的象征性,即维纳斯同样也具有生命活力。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原始社会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教师用课件展示:
原始社会美术—表现对象:动物植物—思想内涵:对动、植物的信仰。
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三、发展阶段。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
生: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师: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擒兔图》,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
再用课件,让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窜川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教师展示课件: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自然形象——山、水、天空。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深化阶段。
师:动物、植物和人类都是有生命的,又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相融的。那么生命与自然是如何相融的呢?让我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体会。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炼丹台》,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作品采用什么形式表现?作者登上黄山炼丹台有什么感受?“人疑世外仙”是什么意思? 通过欣赏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中的情景交融,即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也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意境。
2、展示课件,欣赏风景画《岩石的静观》,从作品的主要景物、特色、意境等方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把顽强的生命力、坚毅的性格与岩石联系在一起。
3、展示课件,欣赏外国风景画《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描绘的内容是什么?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与自然景物有什么区别?体现出画家的什么情趣?风景画与山水画在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山水画——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风景画——借助色彩揭示主观世界。
4、展示课件,依次欣赏中国花鸟画《玉兰黄鹂》、《群虾》《雨点》,看看作者如何通过花鸟画作品,把生命与自然融合起来。教师简单介绍花鸟画和“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
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讨论: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花鸟画的特点是什么?画家通过什么方法使自然与生命和谐交融?
5、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6、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与自然联系起来,就会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的审美对象,生命与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永恒关注的主题。
五、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从网上查找资料,谈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保护生命?为什么说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名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线,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时完成。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5分钟)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2)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5分钟)
1、观赏作品数幅,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三)活动三: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22分钟)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研究问题:
1、联系生物学科所学知识,说说作品中描绘了哪些物种?与生命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是什么?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 学生发言:
教师发言(结合作品回放及局部观赏)。
2、问题:
(1)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2)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效果,产生美感的? 学生讨论研究: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发言:重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作补充发言。
3、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作业要求:(2分钟)
1、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试写一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一画的感悟。(五)学习活动小结:(1分钟)
第二课时
(一)简要回顾讲评前一课美术欣赏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读)引入本课。
(二)活动三:讨论与解释、作者的感情与艺术创造。
1、作者感情的体会(10分钟)欣赏作品(课本第4页,可作增补)。
将课本作品与内容相似的内容其它绘画作品作比较。
讨论解释:(1)为什么类似的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
(2)课本作品分别体现出何种感情?
学生讨论,并试对比作出解释。
教师发言:感情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肯定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释的理解。
2、艺术创造的理解:(12分钟)研究问题:(1)艺术是什么?
(2)优秀美术作品是否就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为什么? 观赏一组自然形象图片,再与相似内容的绘画作品作比较。试找出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发言: 教师适当提示:
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这是艺术创造的特征。
再请学生联系作品数幅,谈谈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三)活动四:体验与评价、创作与审美
1、创作活动的体验:(10分钟)
通过观赏课本作品和增补作品思考:是否是作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活动?
体会方法:
(1)学生亲自实践作品局部与体会感受。(2)教师师范作品局部加强感受。(3)请有绘画经验的学生谈感受。
2、审美体验与评价:(10分钟)
结合本单元内容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师生互谈感受: 作业要求:
选择作品一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写感受,大胆发表见解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学难点: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师准备教具:课本所选作品图片、作品简介、画家生平简介 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美术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壁画中的野牛,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人或神;不论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各种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大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2、欣赏与评述:
(1)、分别查找和收集课本所选的有关画家和作品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
(2)、选择数幅作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3、作品简介: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公元前15000-前12000年,西班牙,作品发现于1879年,这些画是先勾线后涂色,以赭红与黑色为主,所画的各种动物形象非常写实而传神。画中野牛挺起双角,有着厚厚的胸脯,坚实的背部,细瘦的腿似乎在抖动,非常生动的表现了野牛的生命活力与威严气势。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他运用15世纪的新画法,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一种富于线条韵律、严谨精致的绘画风格,所作宗教画及神话题材的寓意画大都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红寥白鹅图》(北宋)赵佶,赵佶,北宋皇帝(徽宗),书画家。绘画重视写生,工笔花鸟,以精工逼真著称。本作品画风精致严谨,章法布局十分考究,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境。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范宽画山水师法自然,笔法雄健,开创当时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本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描绘峻峰大岭,飞瀑云腾,山顶林木茂盛,山凹寺宇隐现,全图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此图用笔雄健浑成,墨法厚重,深得“山之骨法”。
《群虾》(现代)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过木匠,工余时自学绘画。27岁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篆刻。60岁后定居北京,艺术也日趋成熟。他突出的贡献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虾是齐白石喜爱的题材之一,精确的体态,透明的身躯,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都被表现的栩栩如生。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和他长期观察、摸索以及数度的艺术提炼、简化的工夫不可分,所以他才在画上有“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的题记。
4、资料交流:
把收集的资料按小组总结,每组派一名代表把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
5、分析与研究:
(1)所举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2)这些物种正处于哪种生命活动之中?(3)哪些是与物种生命活相关的自然形象?
(4)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条件有什么依存关系? 小组交流,派代表总结发言
6、讨论与解释:
结合所选作品进行探究性的讨论与解释:(1)美术家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去表现生命与关注自然的?
(2)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不是表现了自然法则下的生命活动和审美情趣?
7、体验与评价:
(1)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
(2)你能不能体会到,对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一、单元目标
(1)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加深对第一单元内容的理解。
(2)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学习有关造型与色彩的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并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春天的畅想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要塑造好某个对象应根植于对表现对象很好的理解。所以我按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这个单元的内容:理解、感受春天(畅想)—表现春天(表现什么)—怎样表现(表现方法)—完成作品。这个单元选了很多描绘春天的画面来帮助学生了解春天。其中有古今中外画家的绘画作品,又有描绘春天的摄影作品、雕塑作品,还有学生的佳作。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途径例如音乐,影像资料等方面去帮助学生感受春天,感受生命和自然,从而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大胆表现。在表现时先引导学生很好地设计表现内容,然后教给他们相应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形式。关于技能技巧我们可以这些作品中获得,让学生分析,老师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此外,在这单元内容上承接上个单元很好地体现了上个单元的主题。
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组织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感受生命与自然之间和谐交融的关系,体会画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以及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并且能在画中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感受春天,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关系的理解。
(2)有关造型知识、色彩知识。
(3)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难点:色彩方面知识,怎样用色彩表现春天。特别是利用色彩和抽象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来表现春天。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通过书本资料及学生自行收集的各项有关春天的资料来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被画对象,引起想画春天的冲动。最后介绍自己的创作设想。
第二课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份课时。第一课时讲解色彩基本原理及春天色彩的主要特点,学习用色彩表现春天,可在上堂课设想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讲解造型的有关知识,造型和色彩在作品中的地位及表现形式和创作形式。用学过的知识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草稿。第三课春天的畅想一课时,这课以学生练习为主,用前阶段学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展示作品,相互欣赏点评。
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四、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知识面已有所拓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通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认识到了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普遍的永恒主题。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过春节、迎新春、春游、植树等,在其它学科中也学过许多有关春的诗词、散文、春联、歌舞、音曲等等,每个学生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和要释放的是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对春天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领会与理解。但大多数学生知识形成了抽象思维,还不能把这些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也较为单一,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知识一翻而过,很少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理念
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课堂设计以师生双边活动和自我感悟、发现为主,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欣赏作品时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够抒发自己对春天、生活、大自然无限热爱的舞台。
本课教学充分借助和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结合、借鉴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flash动画、文学、音乐作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贴近生活、富有趣味。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参加探索发现,从而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享受快乐。
六、教材分析
《春天的畅想》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是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延续与拓展,同时也是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的开始与铺垫。本单元共分二个教学活动,《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为活动一,又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赛等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自主欣赏学习,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资料积极参与“赛诗会”,既能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为下节课的创作打好基础。第二课时,让学生在了解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后,继续“赛歌”、“赛成语”、“赛散文”,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创作,培养学生绘面创作的表现能力,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热爱,激发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八、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九、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网站信息: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十一、教学方式
1.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比赛、交流)
2.第二课时:造型与表现(欣赏、比赛、联想、构思、起稿、展示)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当我们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浩浩的春风,濛濛的春雨,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的春色一起涌向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为岁首,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能否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生(1):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2):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莲蓬勃勃。
问题(3):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谈谈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生(1):春天嫩绿的小草清新可爱。树上的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星星、像眼睛,层次分明,参差错落,给人一中轻盈、舒适、均称、和谐的美。
生(2):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蝴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乐而舒畅,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生(3):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美。
生(4):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与遐想,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形容医道高明为“妙手回春”;用“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来称颂师长或长辈的谆谆教诲;用“春晖”来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博大、无私„„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生: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赞颂,画家通过颂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和画梅花来赞美人的品格,把这种生命具有的精神用自然物表现出来,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师:“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几幅国画作品《漓江春》、《漓江春早》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今天,同学们也是有备而来,收集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诗词,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几轮以“春”为主题的“赛诗会”,抒发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现在进行第一轮,主题为“春柳”。
备课资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树春风干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师:具象表现与意象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宋)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第二轮赛诗主题“春趣”)备课资料:双飞燕子几时同?夹岸桃花蘸水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现代)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在不知不觉中,春雨染红了桃杏,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极富诗意的世界!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现在,我们进行第三轮赛诗,主题为“春雨”“江南”。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备课资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两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D、欣赏雕塑《春风》(现代)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轮赛诗,主题就是“春风”。
备课资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小楼一夜听春风,深巷明朝卖杏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有哪些不同特色和特点? 生: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视觉感受,文学作品只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两者都具有意境,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课件展示:油画《花开的果园》(法国)毕沙罗、油画《白桦林》(俄罗斯)列维坦和国画《游春图》(隋)展子虔、国画《早春图》(北宋)郭熙
问题(1):油画《花开的果园》是通过什么形式、描绘什么来表现春天的?主要借画来赞美什么?
问题(2):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欧美风景画在表现春天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4.造型表现与色彩表现春天的不同特点: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和春天色彩构成 师:画丽的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教学设计:分析春天的色彩,通过运用春天的色块置换,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
(三)结束延趣、课堂小结阶段
师:在课的最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课件展示: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或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课后作业:继续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Flash动画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第一乐章(二)发展认知阶段
师:在上节课,同学们举行了“赛诗会”,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异彩纷呈,每组同学都发挥的相当出色。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比赛,希望能够让大家尽显风采,一决高低。主题只有一个字“春”。
1.赛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北国之春》、《渴望春天》、《春水流》、《春去春又回》、《春夏秋冬》、《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春泥》„„
2.赛成语:春风得意、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满面春风、妙手回春、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风拂面„„
3.赛春联:瑞雪染腊梅,白里透红一两点/和风拂杨柳,动中有静四五技
残雪逢春寒冰解/江山添翠芳草生草长莺飞春意闹/山欢水笑彩云归
寒就梅花传腊去/暖从燕子带春来朝旭放晴山亦笑/春风解冻水能音
春风得意挑花醉/时雨宜人柳色新春风送暖燕剪柳/飞雪迎春蝶恋花 春风吹过阳光绿/山曲唱来稻谷香碧海金波朝旭日/春风银网耀朱鳞
点点轻舟腾巨浪/陈陈渔歌卷春风人面如花朵朵笑/春风似洒陈陈香
山在绽蕾朵朵美/春笋出土节节高渔歌唱平千倾浪/螺号唤醒万字春
千峰苍翠吐春意/万亩碧波浴朝晖青春有限宜珍惜/事业无穷务奋勤
4.赛散文:《春的消息》
是微微南来的风?是小溪淌过冰凌?是田野消融的残雪?是窗外鸟儿的啼鸣?春,悄然而至,柳树的腰柔了,泥土的背松了,阳坡的脸暖了,草儿的叶绿了„„
(三)认知巩固阶段
l.课件展示:一组画家描绘的有关春天的作品背景音乐《湖上春来水沉碧》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收集的素材,尝试根据“比赛”中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句成语、一对春联以及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3.作业要求:只画初稿,不上色彩,重在构思、构图;可以分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课件展示:图片集锦和背景音乐《春野》
5.作业展评:请学生谈构思,讲创意,并与其他同学互评,交流感受,共同进步。
(四)课堂小结阶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看!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已经吹遍了大自然的每个角落,无边无际的绿色生命都在春风中开始绽放,奏起了美妙动听的乐章。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追求、去创造。因为这是春天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下课!
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课《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了解有关春天的色彩,收集有关春天的活动、色彩资料,完善构思、构图。
十二、课后反思 人教版《春天的畅想》内容亲切、自然,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而且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科整和,增添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为了顺利实施本课,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表现春天的图片、音乐、文学作品和制作FLash动画创设情景,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春天的多种手法,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比赛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让文学、音乐、民俗等多学科知识在本课中得到渗透,师生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3.此外,适时、适宜、适合的对学生予以最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也相当重要。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闪光点,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将心中所想的最美好的感觉通过情感流露出来,才会在课堂上不时进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本课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而且特别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身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同学间的情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领域:研讨与实践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和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看、听、想、赛、练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了解色彩基本知识,激发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五、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的色彩特征和关系。
2、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3、从色彩特性寻找春天的主要色彩,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六、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从色彩特性寻找春天的主要色彩。
2、本课重点:运用色彩造型为主表现春天,表达自己的感受,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
七、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表达春天的图片,以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造型艺术作品,能够演示色彩知识的资料
学生:画笔、水、水彩或水粉颜料、稿纸、收集相关材料
八、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播放春天的信息的音乐)然后提问:
(1)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2)作者是用什么形式表示春天的?
2、再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诗句。(出示有关春天的诗句)然后提问:(1)这些作者又是用什么形式表达春天?
(2)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
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美术中的绘画形式来表现春天。而画画离不开色彩,我们先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二)发展阶段 色彩的基本知识
1、光与色的关系,A、有光才有色,无光便无色。例如: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清任何颜色。B、不同的光线可使同一事物呈现不同颜色。
例如:同样的景物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C、相同的光线可使相同颜色但不同质感的事物呈现不同。颜色。
例如:同样是绿色的玻璃、金属、木板、瓷器等物品在阳光下会呈现不同的绿色。
2、色彩的三要素
A、色相——也就是色彩的样貌, 每种色彩的名称即是色彩的色相。B、明度——即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有黑、白、灰之分。
C、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
3、三原色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是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4、间色和原色之间相混调配。
布置学生尝试原色之间相混调配,同时提出问题——调配后的色彩变化?理解原色调配的色相环。
5、尝试色相与色相之间的对比。
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A、明度对比。B、纯度对比。C、最强对比——互补色。
6、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利用色相环学习认识相邻色。
(三)认识巩固阶段、从色彩特性的角度比较春天的主要色彩与夏、秋、冬主要色彩的不同特点。
2、欣赏:运用造型为主表现春天和以运用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不同观察角度。
3、欣赏、讲解:抽象艺术作品与色彩的关系。
(四)作业
回想一下你们所经历过的、见过的、学习过的春天有那些主要色彩,结合今天所学的色彩知识。请大家把它填在格子里!注意事项:
1、选择你需要的色彩,讨论色彩调配。
2、要放开大胆地作画,注意安全和环境卫生。
(五)展示评价
1、结合学生练习讲解色彩运用方面的优缺点。
2、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修改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
春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开始,是一年中最美的一个季节。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你们在也是一个春天——生命的春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循环再来,而生命中的春天却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能象欣赏美好的春天一样珍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不让她虚度。同时也能象爱惜自己的春天一样去爱惜大自然中的春天,爱惜春天中的每一个生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请同学们好好把握,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
(七)课后拓展
1、结合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练习,修改自己的创作搞
2、根据已修改的创作搞收集新的素材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
1、光与色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3、三原色
4、间色和原色之间相混调配。
5、尝试色相与色相之间的对比。
6、相邻色、从色彩特性的角度比较春天的主要色彩与夏、秋、冬主要色彩的不同特点。
8、欣赏:运用造型为主表现春天和以运用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不同观察角度。
9、欣赏、讲解:抽象艺术作品与色彩的关系
二、用春天的主要色彩填充图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课题:感受春光了春天 课时:1课时 领域:造型、表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与评析,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畅想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评析不同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热爱。并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美、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描与春天的图片资料、与春天相关的录音带。板书设计纸条。
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笔、草稿纸。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组织教学:按常规。
2、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播放有关于春天的信息声音及音乐的录音)然后提问:(1)同学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判断这些声音应该是哪个季节的声音并说出理由。采取学生自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声音再分析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课题,可以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刚才我们聆听了春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亲眼去看一看春天,观察哪些征候或现象传达了春的信息。(学生观察)(设计目的:让学生走下座位观察,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以组为单位用语言去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用学生的掌声作标准评出优胜组。
(设计目的:通过竞争式的语言描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发展阶段:
1、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同时将问题布置到各组,要求根据赏析集体讨论后回答。
(1)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2)结合作品回答不同的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有什么不同?
(3)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4)通过学习,总结自然美、艺术美的不同与联系。
肯定学生的回答与表现。讲解自然美与艺术美。(板书自然美与艺术美)。(设计目的:让学生独立赏析作品,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示此图片(见板书设计),命名为《春》。要求学生大胆的联想,用颜色填充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春的颜色。填充好后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以适当的讲解说明。(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学生练习中将有关的色彩知识进行简要讲解)
(设计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春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开始,是一年中最美的一个季节。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你们在也是一个春天——生命的春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循环再来,而生命中的春天却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能象欣赏美好的春天一样珍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不让她虚度。同时也能象爱惜自己的春天一样去爱惜大自然中的春天,爱惜春天中的每一个生命。
(四)课后拓展:
布置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绘画春天收集素材。课后回忆:
课题:春天的畅想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春天的景色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重点,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象及对以春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赏评。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春天。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书法工具等。教学步骤
一、导言
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学生观看电脑画面,感受春天。
2.学生叙述春天的景象,概括春天的景象特点。
3.赏评表现春天的作品: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评述,教师点评。(1)颐和园之春(2)放飞我们的理想(3)放飞(4)春天的早晨(5)郊原之春
4.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5.学生表演:
(1)用诗歌诵春天(2)用舞蹈表现春天(3)用歌曲歌唱春天(4)用对联书写春天(5)用画笔描绘春天
三、学生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 1.选优秀作业:(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
2.同桌之间互评作业等形式。
五、教师总结,教师总评本课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思想教育。
第二课时,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重点学习相关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堂学习:
一、复习旧课
选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描写春天丰富多彩的色彩的作品进行朗读展示,了解学生用文字描述的春天的色彩印象。
二、讲解色彩知识
色彩的存在形式: 有光就有色彩,无光就无色——光的重要性。1.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混合出全部色彩,而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2.间色:又称二次色,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颜料的间色是:红+蓝――紫。紫和黄为补色关系。蓝+黄――绿。绿和红为补色关系。红+黄――橙。橙和蓝为补色关系。补色关系,等等。
4.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叫相邻色,也叫类似色。
三、分析作品的构图和构思
构思与构图:指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诉诸形式的活动。构思包括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四、作业:参照课本学习色彩构成 对比色关系 相邻色关系 补色关系
第三课时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导入新课 :用上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和构思与构图知识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试着进行构图
一、讲解相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知识
彩色铅笔的特点:色彩清淡 油画棒的特点:色彩鲜艳 彩色水笔的特点 :构线效果较好
一、步骤分析
1.确定要画哪一种画(国画,装饰画,风景画等)。2.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草图。
3.注意主体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所占比例关系等。4.主体色彩的确定(暖色调为主或冷色调为主)。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2.感受与想象。
(1)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2)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春天的色彩 教材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人们穿上轻便漂亮的春装,迎着温馨的春风领略着生机勃勃的春意。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去观察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了解和感受春天的色彩美。本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文学、舞蹈、自然及朗诵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在指导学生用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造型表现带来的乐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审美性。
4.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资源: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 启发学生的想象)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教师说: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体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建立在民主、自由与浓厚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是对生活回忆的推进,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2)教师: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有关春天的故事讲给大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体验、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教师说: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探究春天的色彩)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有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教师用色块粘贴在黑板上。)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1)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现的春天的画面。你感觉它像什么?(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线”的艺术魅力,)
(2)展示用不同形状的点,表现的春天的色彩。你看到了什么?猜猜看,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点”的艺术魅力,了解其表现方法,还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来做画。)
(3)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现的春天的画面。你能想到什么,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面”的艺术魅力,了解其表现方法,用排刷画出来的色块。)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现在课桌上的材料来表现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教师给予随机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同表现方法呈现出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基本元素的感受、认识与理解,进而能够主动进行探索、创新。
五、愉快表现,合作做画。(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四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随机展示有闪光点,有创新的作业,对能共同参与,愉快表现的小组进行表扬)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评一评)
1.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以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为主。)
2.教师说: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的画面最美丽。
(1)你认为他们的画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
(2)你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3)你们喜欢自己的作品吗?(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成功展示自我,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七、课堂延伸,集体参与。(动一动)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这张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做什么呢?(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并用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剪成漂亮的拉画,装扮自己。)
2.学生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同学,并展示给大家看!(体会个人和集体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师放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学生伴随着音乐自由律动。
4.教师: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她呢?(渗透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并与他人主动参与、共同合作,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评价:主要采取互评、自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对造型表现活动是否感兴趣,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2.能否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
3.能否说出春天的色彩有哪些,与他人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4.能否用春天的色彩把自己或同学装扮起来,并能感受到成
《春天的畅想》
一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丰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学科整合。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 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5.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五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教案(三)
湘教版 美术 七年级下册 桥 教学设计 教案 (三) 课题:《桥》 周次:第六周 上课时间:3月28日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资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学生能够尝试独立或合作设计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草图。 一、整理考察成果 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 2.课后再整理、加工考察结果。 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 二、学生尝试 1.教师用八双筷子搭一座桥。 2.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 3.学生分组用筷子搭桥竞赛,看哪个组搭得又快、又好。 4.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拱桥。 5.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三、桥梁常识 1.具典型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等。 2.桥梁的基本结构。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交通部分:桥面。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 3.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藤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 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图片;桥梁局部图;桥梁图片。 四、欣赏讨论 1.欣赏书中的大桥图片。 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 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柱、桥墩、桥台、主梁和辅助墩等。 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 斜拉桥局部图; 斜拉桥塔柱结构图。 五、学生制作 1.教师演示桥梁模型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向学生提出合理设计与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1)设计草图(尺寸的确定)。 2)选材(有一定的硬度)。 3)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 4)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 5)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 6)调整、完成桥梁模型。 2.学生分组设计,画出草图,探讨设计制作的合理性,下节课分工制作。 桥梁模型制作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合作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纸材、刀、玻璃板、尺 等。 一、学生制作 完善设计,合作制作桥梁模型。 二、作业评价 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展示,根据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进行自评、互评。
6.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六
课题:《面具设计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注重创设美术文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面具的由来及演变,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面具艺术的特点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寄予面具的意趣与理想。本课的面具设计制作,利用学生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将纸浮雕等技法运用到制作中,发挥想象,巧妙利用,设计制作出展现自己审美意趣的面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3、了解面具的色彩搭配和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面具色彩运用与搭配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课时:1课时
学具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树叶、毛线、纽扣、色卡纸、剪刀、美工刀、粘胶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课题(问题导入)
1.你带过面具吗?都带过哪些面具?
2你戴面具是为了干什么呢?
3.你对面具还有那些了解?(检查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归纳: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反映了各民族的宗教、民俗和审美,展示出原始艺术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面具最初用于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对英雄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
板书面具功能:驱魔------娱乐------面具文化
二、师生探究
看图片和实例
讨论:面具有哪些特点?
归纳:板书颜色丰富五官夸张性格多样装饰性强
三、动手制作
1、构思。(把握特点、确定外形、设计纹样)
2、勾纹样。(构图饱满、落笔大胆、细心收拾)
3、制作。(巧妙利用、合理搭配、精心制作)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自主得出面具设计制作方法,老师归纳,突出教学重点
创作要求:1面具形象自拟
2注意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的应用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四、作品展示
注重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手中的面具既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发扬,虽然时间有限、材料有限,但创意无限同学们都做成了自己作品。
7.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让同学们了解宣传品的作用以及平面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制作宣传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整体意识,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图案、文字、色彩、材料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意,做出符合
功能要求的宣传品。
教学难点:宣传品的设计风格要做到统一化、系列化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宣传品图片材料,并出示学习提纲。
一、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使艺术节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引出正题
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二、以竞标的形式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采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上这一堂课,以一次校园活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为例,举办投标会。同学们同意吗?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
a.宣传品的作用: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
b.宣传品的内容:海报、请柬、节目单、纪念册等)
2、活动开始,师述竞标形式及规则
师:我们这次竞标活动的内容就是:金秋艺术节宣传品的设计制作。选三个项目:
1、海报、节目单。
2、请柬、纪念册、
3、纸杯、手提袋。
先分组,你们每组代表一个公司,两个公司一个项目。
(师分组,六人一组,并按组就坐,指定每组组长,并明确职责。老师为主办方,各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组员为主管)。
师:对于各自的具体分工,我可以给同学们提个建议。比如经理也就是你们的组长,可以负责竞标语,介绍本公司的员工,树立公司的形象,并对公司的作品进行阐述。各公司的主管可分为:计划主管(调查搜集资料、素材)、总务主管(准备设计所需的用品用具)技术主管(主笔设计制作竞标作品)、公共主管(竞标文稿的拟定、作品设计的分析、阐述文字)。
师出示课件中关于竞标的评价标准
a、宣传品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b、设计要活泼、新颖、多样、色彩和谐明快
c、各项宣传作品要体现它的功能
竞标陈述时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生动的表达设计思路及意图理念,符合以上标准的为中标公司,成绩为优秀。
3、项目展示,竞标陈述
4、主办方宣传竞标结果,评定成绩
5、课堂评价:
师:通过这场竞标活动的演示,不知同学们对于宣传品的`设计制作需要了解和把握的问题是否明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这个表的内容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出示课件中的表格
主题突出形式活泼体现功能色彩和谐创新意识
(生评价,师总结)
6、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实际模拟工作,我再次发现了大家的许多优秀的品质,你们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从你们优秀的作品以及流畅的文字叙述中,得到了一一体现,虽然有的组没有中标,但并不是说你们的作品不好,你们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态度以及独特的创意就是你们最大的胜利!
(掌声起,师宣布下课)。
搜集相关宣传品图片资料,激发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生讨论后,开始各自竞标项目的设计制作
本课采用竞标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制作宣传品的同时,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一举两得,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教后反思
8.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八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结构的基本规则,学会欣赏·评述书法的结构美,并对中国汉字较好地进行造型·表现。2学情分析
1.本课内容有些深奥,对12/13岁七年级学生理解力和认识水平达不到。为了化难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图片和自然景观摄影照片,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天安门、故宫太和殿、人民英雄纪念碑、云南一带民居。还有企鹅、鸭子、朱鹮、白头翁、蜻蜓等具有和谐之美生存法则之自然景观予以佐证,帮助学生理解对一个个汉字的分析、欣赏评述。2.对我们西北非基础学科教育较薄弱的宁夏青铜峡小坝城郊农村学生,大多为打工子弟,从小接受艺术熏陶较少,故教材内容略显深奥,七年级学生们达到会欣赏评述、会书写美观还有些欠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实际,化难为易,在有限的40分钟分析30多个字纯粹不可能,因此老师必须很好地整合教材、制作课件、组织课堂,精讲多练。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一致的结构规则;赏析书法的结构美: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迎让避就、主次分明、形态变幻之美;利用书法的点画美、结构美法则对中国汉字能够较好地造型表现。
2.教学难点:运用结构美的规律分析字形结构,感悟赏析经典书法作品中字形结构的巧妙之处。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教学准备
收集颜真卿《勤礼碑》《多宝塔碑帖》、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帖》拓印本,结合美术教材、人教版七下《语文P273--278页赏析颜体书法》,制作课件、并在touch.exe触控电子白板上展示讲解 活动2【导入】教学引入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会让人刮目相看,另一方面整洁美观的答卷会提高你的卷面成绩,因此我们今天要很好地学习教材第7课《书法的结构美》 活动3【活动】新授
集体朗读教材38页第一段“中国书法与建筑有着一致的结构规则„„” 活动4【讲授】新授 教法
本课内容有些深奥,对12/13岁七年级学生理解力和认识水平达不到。为了化难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图片和自然景观摄影照片,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天安门、故宫太和殿、人民英雄纪念碑、云南一带民居。还有企鹅、鸭子、朱鹮、白头翁、蜻蜓等具有和谐之美生存法则之自然景观予以佐证,帮助学生理解对一个个汉字的分析、欣赏评述。
为了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我在教法上做了以下工作:整合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因为多媒体课件容量大,集视觉听觉为一体,可承载很多教学内容,很直观、生动、形象。为此我将教材第38---43页许多图片资料浓缩制作成二十几张幻灯片,结合3代touch.exe触控电子白板里面毛笔、探照灯等工具,讲解,从而化难为易,使得课上得饶有兴趣。活动5【活动】讲授
——老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边结合黑板和TOUCH.EXE触控电子白板之毛笔工具操作演示。
——学生跟着练习: 活动6【活动】学生课堂 1.端正平稳之美:山、中、盖;人、臺、金。
2.均衡对称之美:帝、无
——学习活动一:尝试临写小篆:古、六、自、高
3.疏密匀称之美:妙(左右相向,向而不犯)---班长:如果让你分析,你如何表达?„„参见教材40页中间
张(左右相背,背而不离)----美术课代表起来朗读教材分析 活动7【练习】学生活动
迎让避就之美——请大家跟着老师示范,认真临写欲、等字„„ 主次分明之美——临摹练习:山、出、言、集 形态变幻之美——老师分析“陶陶然欣欣然” 活动8【测试】课堂测试
——请大家根据老师所讲,临摹《语文》书《勤礼碑》范字和 老师幻灯片上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帖》拓本样页字 10分钟
9.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 篇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风景绘画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讲解透视,构图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畅想美好生活。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景色特点,让学生为美好的学校生活而自豪,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情感。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设计我们的校园
一、认知、激趣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诗:(幻灯片播放校园小诗)春来道边桃李艳 秋至院庭丹桂香 修竹依依雪松翠 鸟鸣四季书声扬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感受诗里面的美景,想象一下这会是那里的风光呢?(学生回答)
对很好,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哪呢,我们的学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诗歌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
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下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6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播放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照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现在可以回想从你第一次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在这所建校近四十年,即将陪伴你走过中学三年时光的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难忘的风景?(学生回答)同学们讲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可语言好象没法将我们的喜爱之情完全表达出来,怎么办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美术语言将它记录下来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板书课题)
二、探索、整合
下面老师呢就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快速的画出,你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校园,拿出纸和笔,不要要画的很仔细,脑袋里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计时开始。(学生创作)好停,都完成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的作品,简单的来看一下,(将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同学们说一说这几张作业都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回答,作品太平面了)哦,其实这几张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你想不相信老师能变个小魔术,就在张张画上添上几笔就能让他有立体感(学生答不相信)那就让你见证奇迹,我们看啊(老师拿红笔修改)好我们虚着眼睛看一下,是不是有立体感,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方法变得呢?这呢就是运用了透视的原理,透视主要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其中的一种,平行透视。(设计意图:使用即兴作画的游戏方式,挖掘学生的内心,使其初步尝试绘制风景,并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继而引出本课的重点——透视原理的应用)
其实平行透视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播放幻灯片)同学们看一下这是什么?学校的路,这是什么?地平线,我们也叫他视平线都可以,大家看啊,如果我们把这条路两边的路牙石看做两条线让它们慢慢向后延伸,最后会怎么样,对,最后会相交于一点,或者说消失于一点。这就是平行透视的现象,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中有平行透视的存在吗?有吗,哪里? 学校的空地,对没错,我们看这两条线,怎么样?也会消失于一点,好大家再来注意这两排花坛,我们如果把它看作两条直线的话,他和我们的视平线怎么样,呈现什么关系?哎对了,平行。我们再来看在大师的作品里有没有平行透视呢?有吗,哪里?(学生回答)这是非常著名的一幅画——霍贝玛的《林荫小道》,他就是利用并强化了平行透视的方法把一条普通的乡间小道画的那么美妙。那么接下来我还要考考大家,给大家再看一张图,请小组讨论,同样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哪个小组能够准确的总结出平行透视的定义。很好,我们看下,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或者焦点透视它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他和画面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他只有一个消失点。那么当我看到一个美丽的场景,我如果想把它呈现在我的画面上,我首先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找视平线)很好非常棒,找视平线是平行透视非常重要的一点,先找到这条视平线,接下来呢?(学生回答,先观察,然后画大概)很好啊,先把大型画出来,就是我应该先
把每一个物体的位置定一下,再怎么样呢?(学生回答)对就是在深入的刻画。(教师示范)三.造型、表现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又简单复习了作画的步骤,想不想去画画我们美丽的校园啊?好我们来看一下作业要求:
根据老师给你的照片,任选一幅进行创作,工具不限,画种不限。(学生开始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四.展示、评析
现在我们的作业也完成的差不多了,谁愿意把作品和我们分享一下(请不同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好有没有那位同学可以给他的花一些建议呢,你觉得他的画可以怎么改进(生生互评)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看到这里。五.回顾、小结
满地铺着的青草,卫士般排列整齐的大树,空气中淡得不着痕迹的书香,悠扬的旋律伴着的朗朗读书声,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如此优美的景象,让他伴着我们成长,让我们在这片净土尽情的翱翔。六.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美术139艺术节策划中的美术设计】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06-27
八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08-22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1-05
七年级上册美术人教版07-04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07-16
七年级美术教学参考09-22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09-10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归纳10-1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10-26
七年级上册美术小伙伴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