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精选10篇)
1.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 篇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7分)
1、12÷=()︰8=()%=。
)。
)。2、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3、()的倒数是1.2,一个数等于它的倒数,这个数是(
4、下图中圆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阴影面积是(
)平方厘米。(π取3.14)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6、现在每件衣服的成本比过去降低了15%,现在每件衣服的成本是过去的()%。
7、下图中,A点和B点分别是长方形的两条邻边的中点,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A
B
8、姐姐的年龄比小红大,小红比姐姐小2岁。小红是()岁,姐姐是()岁。
9、一项工程,甲独做要用8天完成,乙独做要用6天完成,乙比甲的工作效率约快()%。
10、王师傅今天生产98个零件,出现2个废品,那么合格率约是()。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5分)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2、半圆的面积是它所在圆面积的一半。
3、一段公路,已经修了50%米。(()
()
)))(2+)×()×(1+)×()÷4、因为3÷8==3︰8,所以除法、分数、比的意义相同。5、如果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那么女生人数就比男生人数少。(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题2分,计10分)
1、今天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比是()。
A.9︰10B.10︰9C.1︰9D.9︰1
2、小圆直径是3厘米,大圆半径是3厘米,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A.B.C.D.
3、如果乙数比甲数多60%,那么甲数比乙数少()。)。
A.62.5%B.37.5%C.60%D.40%
4、把3千克糖果分成相等的5份,每份是()。
A.1千克的B.1千克的C.3千克的D.3千克的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与直角度数的比是2︰5,那么这个锐角与另一个锐角的度数的比是()。
B.5︰3C.2︰3D.3︰2A.3︰5
四、计算题。(20分)
(一)解方程。(每题2分,计4分)
(1)×-4x=0.5
(二)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计12分)
(1)77.5×0.125+0.25×1.25
(3)93×+÷
(三)列式计算。(4分)
一个数的.8倍加上6.8,等于74的60%,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五、操作题。(每题4分,计8分)
画出下面每一组图形的对称轴。
六、应用题(40分)
1、甲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乙汽车每小时比甲汽车少行驶多少千米?(6分)
[选择如下使应用题成立的合适条件,用“√”画出,然后在横线上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1)甲汽车每小时比乙汽车慢
(2)乙汽车每小时比甲汽车慢
(3)甲汽车每小时比乙汽车快
(4)乙汽车每小时比甲汽车快
(5)甲汽车每小时是乙汽车的
(6)乙汽车每小时是甲汽车的
2、有货物120吨,用一辆大车运15小时可以运完,用一辆小车运,40小时可以运完。如果两辆车子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用两种方法解)(8分)
3、六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26人,其中一班有学生42人,二班学生人数与三班学生人数的比是11︰10。求二、三班各有多少人?
4、沿直径为12米的圆形花坛修建一条宽1.5米的路。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平方米)(8分)
5、东、西两站相距328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东、西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速度是甲车速度的,几小时后两车相距20千米?(10分)
2.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 篇二
Ⅷ.词语运用 (1×5分)
根据句意, 用所给单词、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每词或词组只限使用一次。
61. He __________________ the bike.
62. We wear the caps __________________ us from the sun.
63. You should do your homework by ___________________.
64. One _________________ of th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are women teachers.
65. By doing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Mr. Wang’s theory was right.
Ⅸ.连词成句 (标点已给出) (1×5分)
66. a, not, why, have, r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of , is, made, Danny’s, hat, stra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is, my, how, clever,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is, its, the, for, city, lake, famous, beautif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0. I, the, up, sun, this, before, woke, rose, mor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 任务型阅读 (2×5分)
阅读短文, 并按要求完成71 ~ 75题。
Forests have always been useful and important to the people who make use of them in many ways. Every day trees are serving people everywhere. Trees supply ( 提供 ) people with fruit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材料 ) in the form of wood. Without tree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build houses, boats, bridges and so on. Furniture, such as desks, chairs and beds, is made of wood. Trees can stop people from the terrible heat.
71题判断正误 (“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 ;72题完成句子;73 ~ 74题简略回答问题;75题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汉语。
71. Without trees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build houses, boats, bridges and so on. ( )
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to plants.
73. What are desks, chairs and beds mad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 What is the result if there were no fores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Ⅺ.书面表达 (10分)
76. 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下家乡 (hometown) 张家口的气候特点, 并叙述在不同季节里人们的活动。要求60—80个单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英语答案
卷 I (70 分)
听力部分 (1×20分)
1—5. B A C B A 6—10. C B C A A
11—15. C B C A B 16—20. B B C C A
笔试部分 (50分)
V. 单项选择 (1×20分)
21—25. D A D C B 26—30. A B D C B
31—35. B B C D A 36—40. C C B D A
VI. 完形填空 (1×10分)
41—45. B C D C D 46—50. D A B B D
Ⅶ. 阅读理解 (2×10分)
51—55. D C A A D 56—60. D B B C A
卷Ⅱ (30 分)
Ⅷ. 词汇 (1×5分)
61. fell off 62. to protect 63. yourself/yourselves
64. fi fth 65. discovered
Ⅸ. 连词成句 (1×5分)
66. Why not have a rest?
67. Is Danny’s hat made of straw?
68. How clever my sister is!
69.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lake.
70. I woke up before the sun rose this morning.
X. 任务型阅读 (2×5分)
71. F 72. The rich surface soil
73. They are made of wood. 74. The land would become desert.
75. 过去人们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 他们砍到了他们居住地的太多树木, 并且从不种新的。
Ⅺ. 书面表达 (1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Zhangjiakou is my hometown. It is a beautiful city. The weather here is very different in the four seasons. In spring, it often winds, and people like fl ying kites. It is a little hot in the day time in summer, so people like to go swimming. In autumn, it’s cool and sunny, you can go and have a picnic outside. In winter, it’s very cold and there are many snowy days. People can go skating or skiing. I like my hometown.
一、评分原则
1. 本题总分为 10 分, 按五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 先根据短文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 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 确定或调整档次, 最后给分。
3. 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酌情减分。
二、评分标准
三、说明
1. 内容要点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三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4.2012年八年级下册综合测试 篇四
(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①国家独立自主②人民当家作主③现代化强国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3.“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A.邱少云B.雷锋C.王进喜D.黄继光
4.右边图中的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遵循了客观规律
B
.解放了思想
C
.违背了客观规律
D
.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5.从1956 年到1966 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石油全部自给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毛泽东在中共某次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BCD 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A.深圳和浦东B.海南和天津C.厦门和南通D.广州和连云港 11.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一统。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一国两制B.八项主张C.“三不”政策D.三通政策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迅速,GDP对世界的贡献从1%提高到9%,国际影响力日增。下列成就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A.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B.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C.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13.下列三幅图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你对这些图片反映的信息,最为恰当的理解是()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14.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B.中美建交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15.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袁隆平领导的研究组终于培育出了神奇的种子,这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最了不起的奉献──“中国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将帮助世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袁隆平具有创新精神②社会主义的中国具有进行科研的良好氛围③亩产万斤的梦想得以成真④中国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共5分)
图一宴请西藏客人图二 西藏自治区图三 入藏公路图四 3.14暴力事件(1)图一反映了1949年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协议签订的情景。()(2)依据图二,新中国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3)图三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4)图四是“藏独”分裂势力在拉萨制造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藏独。维护国
家安定与统一。()
(5)以上史实告诉我们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17.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3分)(1)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西藏和平解放时,藏方政府的首席代表——(3)带领石油工人建成大庆油田的“铁人”——
18.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艰辛、曲折、骄傲和光明的前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担当起救国和强国的神圣使命。依据图片资料,回答问题:(共11分)
图一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为“一汽”奠基图三公私合营图四大炼钢铁图五中国石化挂牌 请回答:
(1)图一所示的炮厂机器房创办于中国近代哪一探索活动中?(1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和执行了哪一重大措施?图
二所示是此措施完成后取得的哪一项建设成就?请写出此措施给我国工业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
(3)图三所反映的事件是国家对哪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资料
所有制有何变化?(2分)
(4)观察图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国的工业建设出现了什么严重失误?1966-1976年长
达十年的什么事件使国民经济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2分)
(5)图五体现了我国对内改革中的哪一重大措施?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什么之后,这项改革加快
了步伐?(2分)
(6)通过以上对我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探究,你有何探究?(1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材料一: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那头。”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
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请回答: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
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2分)
(2)1949年,造成现在台湾与大陆处于分裂状态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
践?(2分)
(4)二十多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日趋密切,请你任意举出两例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2分)
(5)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证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1分)
(6)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2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共8分)(1)伟大的历程(每空1分)
5.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 篇五
语文版
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恁地(nèn)绰号(chuò)赊账(shē)肥膘(biāo)B.眼棱(líng)聒噪(guā)带挈(qì)腆着(tiǎn)C、星宿(sù)踹(chuāi)招徕(lài)忌讳(huì)D.许诺(nuò)噩梦(è)阿谀(āyú)乳酪(lào)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却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B、(范进)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C、到了两点二十分,鲁智胜才骑着自行车拎着个大提兜晃晃荡荡地闯进校园。D、山米打定主意,如果必要的话,他可以在这里站一整天。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4分)⑴小大之狱
狱:古义:
今义:
⑵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
今义:
⑶又何间焉
间:古义:
今义:
⑷肉食者鄙
鄙:古义:
今义:
5、填写。(8分)
⑴《观刈麦》一诗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
⑵《赤壁》一诗中蕴涵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诗中“
,”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⑷《己亥杂诗》诗中比喻作者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诗句是“,”。
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一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与故事。(3分)成语:
人物及故事:
7、“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中的人物分别出自 和 这两部著作,请再写出四大名著中的两句歇后语。(4分)阅读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地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在横线上默写出原文语句。(2分)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2)困于心,衡于虑(.(3)曾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
3、文章开头列举一系列人物为例,暗示
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推而广之,治国更应如此,一句正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点。(2分)
4、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阐明了孟子 的人才观。(2分)
5、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对于“自古雄才多磨难”的说法,你有哪些认识?(2分)
(二)人工造林有学问
(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3)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4)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6)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中红色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选文第(5)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5、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三)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什么报酬呢?”稻子自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 3 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的。
③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今天,曲啸同志又加了句名言:“爱的本质是给予。”这些是那么的震撼人心,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1.全文的论点是: 2.②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③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如此”具体指代什么?在原文中划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爱的本质是、给予”写出两个能替代句中“给予”的词、。
5.第④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6.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 篇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 AABDA 6---10 ABADA 11---15 BCDDD
16---20 DADCC 21---25 DABDA 26---30CBB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
(1)①林则徐 ②虎门销烟 (4分)
(2)①左宗棠②收复x疆 (4分)
(3)①邓世昌 ②黄海战役 (4分)
(4)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例如:心系国家和民族,英勇不屈等爱国主义精神。(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32、
(1)①1894年(1分) ② 日本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2分)
(2)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2分)②马关条约的签订,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2分)
(3)①西摩尔(2分)②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者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3、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6分)
(2)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x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答对3个即得分)(6分)
7.八年级(下)期末测试题(C) 篇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一次函数y=(a-l)x+b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 B.a>1 C.a>0 D.a<0 3.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m高的B处折断,树顶A落在离树底部C4m远处,则大树折断之前的高度为(). A.3m B. 5m C.7m D. 8m 5.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4,面积为则此边上的高介于(). A.1与2之间 B.2与3之间 C.3与4之间 D.4与5之间 6.端午节之后,某品牌粽子的销售商对顾客购买粽子的口味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今后产品的种类调整进行準备,下面数据的代表中最应该关注的是().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极差 7.若直线y=-2x+m与直线y=2x-2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 -2 B.m<2 C.-2 D.-2≤m≤2 8.“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爬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先到达了终点,用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爬行的路程,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相符的是(). *9.在矩形ABCD中,AB=4cm,AD=12cm.点P在AD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点C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且当点P到达点D时两点停止运动,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次平行于AB. A.1 B.2 C.3 D.4 10.如图3,周长为20Cm的oABCD中,AB≠AD. AC和BD相交于O点.OE上BD,交AD于点E.则△ABE的周长为(). A.4cm B.6cm C.8cm D.10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计算: 12.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在函数是______. 13.在正比例函数y=-2mx中,函数y的值随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则点P(m,3)在第______象限. 14.设a,6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6,斜边长为2.5,则ab的值是______. *15.如图4,点P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线段OP的最小值为______. 16.在菱形ABCD中,AC=6cm,菱形ABCD的面积为24c㎡,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cm. *17.在直线ι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5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l,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直线y=kx+b过点A(1,2),与x轴交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6,则k的值是____. 三、解答题 (2)设a,b是实数,且满足的值. 20.(8分)如图6,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4),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OA=OB. (l)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3)已知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A0BP是菱形,求点P的坐标. 21.(7分)如图7,四边形ACBD是贝贝在一个废品收购站捡到的一只机械零件的示意图.他想知道∠C的大小,于是进行了下面的操作:连接AB,过点D作DE⊥AB于点E,并测得DE=12,AC=6,BC=8.此时的贝贝还是求不出∠C的大小.一旁的王师傅提醒说:“其实,”贝贝听了一下子便明白过来,利用这个信息很快地求出了∠C的度数!同学们,你能求出∠C的大小吗?∠C是多少? 22.(8分)如图8,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接AC,交BD于O.连接OF.判断AB与OF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然后请证明你的结论. *23.(9分)如图9,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E,F,且CF=AE. (l)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2)若BF=AE,当∠B为多少度时,四边形AFCE是正方形? 24.(12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 ,B两种户型的住房共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且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成本和售价见下表: (1)若设建A户型的住房x套,请写出建房总利润y(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该公司对这两种户型住房有哪几种建房方案?哪种方案获得的利润最大? (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户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每套A户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a万元(a>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全部售出.这时该公司又将如何建房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25.(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矩形问题时,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矩形ABCD(AB (1)该学习小组某成员发现,在图10中(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OD重合),;在图12中(三角板的一边与OC重合),请你对这名成员在图10和图12中发现的结论选择其一说明理由. (2)试探究图11中BN,CN,CM,DM这四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C) A.开辟国外市场 B.推销工业品 C.索取战争赔款 D.掠夺原料 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C)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能够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C) A.黄埔军校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5.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B)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6.右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B)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8.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C) 9.“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D)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右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 议是(D)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1.“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D)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12.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B)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14.下表是八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C)1857年至1873年,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考中状元 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李鸿章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15.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D)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1分,共55分)16.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15分) (1)《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条约?(1分)鸦片战争。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2分)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3)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在这场大屠杀中有多少同胞被杀害?(2分)日本;30万人以上。 (4)看到图二的画面,回忆这段历史,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2分) 内心的感受应是愤怒、气愤、悲愤等。(只要是这种感情即可) (5)图三所示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次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4分)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4分) 《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任选四例即可)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 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2分) 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或其他能体现出爱国和英雄主义的答案也可)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3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之处: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主张改变社会制度。(答出上述中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分) 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 18.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4分)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最重大的事件: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4分)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4分)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出两条即可)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3分) 长征精神。现实意义: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19.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1分)(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曾占领过北京,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深重灾难?(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与国民党合作进行革命斗争,这次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给共产党人以深刻教训,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次武装斗争?(4分)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应景(yìng)应酬(yìng·chou)勘察(kān)奈良(nà)纳粹(cuì)......赭色(hè)鱼鳍(qí)挠痒(yǎng)呆板(ái)笨拙(zhuō).....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下面改正。(4分)不正之风 想方设法 叹为观止 无所顾记 融为一体 接然不同 乐此不疲 永保青春 艰深晦涩 独具只眼 扬长避短 烽火连天 受益非浅 困惑不解 幸免于难 一目了然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 _____改为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许多正直的美国科学家也无端地受到迫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B.曾令世俗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因不能观看而感叹)....C.因此,这个理由本身是不合伦理的。(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D.只要你能够独具只眼,就会得到旁人没有的收获和成功。(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4.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①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 缺水。②罗布泊 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 ③号称丢掉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 的“木乃伊”。A.干旱 B.干枯 C.干涸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主要从清廉、敬业、爱国三个方面来刻画钱学森的形象。 B《梁思成的故事》通过写勘察应县木塔来表现梁思的敬业精神,通过写保护奈良城来表现他的历史主义精神。 C.《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从伦理的角度论证了发展克隆技术的方针是错误的。 D.《我们这双手》从完美的工具、文明的反映、健康的关联、感情的四个方面来告诉我们这双手的作用。 6.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7.请写一段话介绍一部文学名著。(4分) 要求:①从《水浒传》《西游记》和《繁星 春水》中任选一部。②这段话中必须选用下列词语中的两个。 备选词语:深入浅出 大气磅礴 清纯自然 直抒胸臆 曲折跌宕 栩栩如生 情真意切 行云流水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子罕说宝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比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选自《左传 襄公十五年》) [注]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9.献玉者献玉璧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0.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3分) 11.读了此文,你认为子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12.你还知道像子罕这样的人吗?请举一例,说一说他的做法。(40字左右)(3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13—18题。(18分) ①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而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象,或它历尽风雨,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②五十年代,听说自己曾经勘察过的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的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③一个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的感叹。④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轩昂: 14.下面两个词语是从第一段中摘出来的,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在空缺处。(2分)A.精神壮丽 B.气魄雄伟 ③③② ①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15.作者说北京城墙同北京人民共甘苦,你知道它都经历哪些甘苦吗?请举出一例。(3分) 16.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3分)“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17.第①段中,梁思成当年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请你想想,他是怎样描绘的呢?(4分) 18.建国之初,北京的城墙、城楼、城门大部分被拆除,梁思成为此奔走呼告,但一个人的力量怎能抵挡住历史的潮流。如今,各地传统建筑被毁、文物被次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对此你如何看呢?有什么好的办法或建议?(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一 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作者:王虎林,有删改) 19.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 20.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21.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3分) 2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4分) 2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4分) 三、写作(50分) 24.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读了《一笑》这篇文章,相信你对于“品格”一词一定有了新的见解。请以“品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1.nà改为nài hè改为zhě 2.记改为忌 接改为截 保改为葆 非改为匪 3.B 4.①A②C③B 5.C(作者的观点是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 6.示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相比呢?你自有你的绚丽。 7.示例:《水浒传》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二、8.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人富裕之后,才让其回到他的家乡。 9.小人怀玉,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10.以不贪为宝(以品德高尚为宝亦可) 11.子罕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不贪财,又乐于助人。12.(举出品德高尚慕名利的人即可,如钱学森等)13.轩昂:精神,气度不凡。14.B A 15.北京城墙与北京人一起经历了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一起经历了卢沟桥事变。16.对辽代古庙被拆除的惋惜,对人们行为的无奈以及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17.示例:北京城的“历史文物建筑”无疑比中国乃至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多。它的整体的城市格式和散布在全城的大量的文物建筑群就是北京的历史艺术价值的体现。它们是构成北京城市格式整体的一部分。他完整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大陈列馆。 18.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建议恰当即可。 19.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用自己的话提炼亦可,如:应微笑对待别人的赞誉与谩骂)20.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扣住“谩骂”这个核心词,句式相同即可)21.第一个是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22.总分式(1分),文章第一、二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四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端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五至八段引用释迦牟尼妙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2分) 23.答题要领:一是要切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抽象概括和具体来说均可,1分),二是要有言之成理的启示。(2分),如: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师长的夸赞、同学们的羡慕总会让我沾沾自喜,(1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对荣辱往往是一笑而过的。(2分) Ⅰ. 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补全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I like that movie very much e____ the music in it. 2. When the t____ lights are red, you must stop and wait. 3. You must be c____ when you cross the road. 4. “It’s fine today.” “I think so. At l____ it’s warm.” 5. We must try to help them when they are in d____. 6. I really don’t know which one to ____(选择). 7. We are going to ____(攀登) the mountain next Sunday. 8. We must take good care of our ____(环境). 9. Our English teacher always ____(鼓励) us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10.Can you ____(解释) why you are late? Ⅱ. 选择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____ you ____ get there before ten o’clock? A. Have; toB. Do; have toC. Are; have to D. Are; having to 2. “____ do you go to the cinema?” “Once a month.” A. How longB. How soonC. How oftenD. How many 3. “Can we come to school at eight?” “____. Because classes begin at a quarter to eight.” A. Yes, you canB. I think you canC. SureD. I don’t think so 4.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hospital?” “I’m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____.” A. Not at allB. You’re welcome C. That’s rightD. Thank you all the same 5. We’re going to climb that hill. Why ____ with us? A. not come B. you don’t come C. you not comeD. aren’t you come 6. “Are you hungry, Jack?” “____.” A. Yes, a littleB. Yes, thank youC. No, littleD. Yes, I do 7. You have more toy animals than I. But ____ are much better. A. IB. myC. mineD. me 8. The police station is five kilometers ____. A. far B. long C. way D. away 9. Everyone in our class ____ a little about English names. A. knowsB. knowC. is D. are 10. “Do you think John is a good student?” “Yes, ____.” A. I don’t think soB. I think soC. I think notD. I so think 11. If you know ____ who collects shells, please let me ____. A. anyone else; knowB. someone else; to know C. no one else; knowingD. no one else; know 12. What should I ____ my grandpa ____ his birthday? A. buy; ofB. get; forC. find; forD. give; to 13. Shanghai is ____ city in China. A. most beautifulB. more beautifulC. the most beautifulD. the more beautiful 14. For people who are ____ in European culture, there are seven museums. A. interesting B. interested C. interest D. having interesting 15. What a fine day! Why ____ go to the park with me? A. aren’t youB. not youC. don’t youD. not to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Englishmen go out with an umbrella or a raincoat. Why? __1__ the weather in Britain often changes quickly. It is not very usual for the same kind of weather to __2__ long. Spring can be rainy or windy, __3__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you can have more sunny days. In fact there __4__ as much sunshine in spring as in summer. Summer is __5__ time for visitors to go to the seaside 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The weather can be sunny. People often go out to have a walk or swim. Autumn is a beautiful season, __6__ trees in the woods and parks changing colors. During autumn it is still nice to be outside, too. In winter, it gets colder. It might snow. Especially on high land in the north. It is __7__ very windy in this season. January and February are the coldest __8__ of the year, while the warmest __9__ often July and August. The difference __10__ temperature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is not so great in Britain. The average(平均) temperature of winter is about 4.5℃, and summer is about 15.5℃. 1. A. ForB. AsC. BecauseD. Since 2. A. make B. stayC. change D. take 3. A. butB. and C. orD. for 4. A. canB. can be C. have D. can have 5. A. the earliest B. the latest C. the worstD. the best 6. A. with B. like C. without D. from 7. A. also B. too C. either D. as well 8. A. seasons B. weather C. monthsD. days 9. A. is B. areC. was D. were 10. A. for B. on C. byD. in Ⅳ.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Ireland? If not, you should think of spending a vacation there.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stands in the south of the island. There are about 3,479,000 people in the country and the weather is quite wet but warm. The temperature is neither too high nor too low. Falls of snow in Ireland are most unusual. Whenever you go there, you can hardly see them. Ireland is full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You’ll find restaurants and cafes everywhere. Most of them have a log list of Irish food and drinks. Especially, after your meal, you can take a walk along the shore. The countryside is good for horse riding. Other sports you may want to do are sailing, boating, swimming, fishing and golfing. Ireland is famous for its theaters and festivals. So why don’t you stay longer for a party, an opera or a concert? The Irish people are kind and friendly. From mountains to beaches you will find people ready to stop and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he local geography or history and maybe about what you should see next. The Irish people have kept their own culture of music and literature well. Different areas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In towns and villages people gather together in the evening to sing and play music. They also get together to read their own poems to each other. Meeting such people is really fun, isn’t it?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1. It rains and snows a lot in Ireland. 2. Typical Irish food and drinks are not easy to find in the countryside. 3. There are many sports to do on the water in Ireland. 4. The Irish people are always ready to tell you the way. 5. The Irish people are good at music and poems. (B) Josh is talking to some tourists who have just arrived in Holland. They are on a coach from Schipol Airport to the center of Amsterdam.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Josh Kumar and I’m your travel guide. Welcome to Amsterdam. I hope you had a good flight from Britain. Now, just some information for you. Don’t worry if you can’t speak Dutch. Almost everybody speaks some English in Amsterdam. Most instructions are usually in four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About tomorrow’s program. Can we meet outside the hotel at 9:30 am for our trip to the Van Gogh museum? Please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tickets with you. A word of warning. As in any big city, be careful of pickpockets. Make sure you don’t take too much money with you when you go out. Now we are just coming to the Royal Palace in Dam Squar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____. A. Most Dutch people in Amsterdam speak some English B. Everybody in Amsterdam speak some English C. Most people in Amsterdam speak four languages D. Most people in Amsterdam can’t speak Dutch 2. What are the tourists going to do tomorrow? ____. A. They’re going to a Picasso exhibitionB. They’re going to the Van Gogh museum C. They’re going to buy ticketsD. They’re going to the airport 3. What does Josh do? He is a ____. A. touristB. DutchC. guideD. We don’t know 4. What time is it? ____.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C. At noonD. In the evening 5. What does “pickpockets” mean? ____. A. 捡起口袋B. 摘下口袋C. 缝口袋D. 小偷 (C) You will never imagine all the strange, fun things inside the factory in the film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The film came out last summer. It is from a famous children’s book by the British author Roald Dahl. In it, Charlie Bucket is a young boy. He is from a poor family. Charlie’s greatest love in life is chocolate. Every day, he looks at the chocolate factory near his home. It’s the largest one in the world. But its doors have been closed for 15 years. How strongly Charlie wishes he could go inside to have a look! One day, Willy Wonka, the owner, decides to open the factory. He puts tickets into five chocolate bars(巧克力块) and sells them. The children who find the tickets will visit the factory and see all its secrets! Luckily, Charlie gets a bar and finds the fifth ticket in it. He is going to the factory! In the factory, Charlie and the other four children have one surprise after another. They see a chocolate waterfall, a chocolate river, candy trees and sugar grass. But the other four children can’t help eating too much chocolate. This means big trouble! Will everyone make it to the end of the factory? One lucky kid will get a big prize! 1. Who is Roald Dahl? ____. A.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filmB. The author of the book C. The director of the filmD. The owner of the factory 2. What does Charlie like best? ____. A. The bookB. The filmC. The factoryD. Chocolat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factory? ____. A. The factory is far from Charlie’s homeB. It’s the largest one in the world C. The factory has been open for 15 yearsD. Everyone can go to visit the factory 4. How does Charlie’s dream come true? ____. A. Willy Wonka invites him to the factory B. He gets the fifth ticket from a chocolate bar C. He picks up a ticket on the street D. He buys the ticket from the ticket house 5. What do the children see in the factory? ____. A. They see a chocolate waterfallB. They see a chocolate river C. They see candy trees and sugar grassD. All above (D) 【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推荐阅读: 八年级物理力学试卷06-21 工程力学试题08-17 工程力学篇测试题01-29 初中物理1--综合复习资料(力学)汇总01-25 理论力学期末复习试题08-01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06-18 理论力学考试试题答案11-10 2022年八年级下册综合测试07-14 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9综合测试07-12 工程力学单06-108.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 篇八
9.八年级力学综合测试题 篇九
10.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