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材料(精选8篇)
1.基础材料 篇一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宽豪斯21#楼
地 基 与 基 础 结 构 验 收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
****年**月**日
宽豪斯21#楼基础结构验收 建设单位工作情况报告
一、总体平价
我单位在工程管理中能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从项目立项到可行性研究,建设规划审批,施工报建过程中手续齐全、程序正确,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体系,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使工程管理做到了系统化,标准化,在整个工程的进展中加强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投资方面运行良好,能及时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在工程管理中能严格遵守建筑法、房地产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我们在工程开发中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成功地完成了项目管理要求的各项工作。
二、对参见方的评价
勘察单位:河南永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依照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报告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在施工中过程中很的配合了其它各参建方的工作,及时地参加了宽豪斯8#楼基础验收工作。
设计单位: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根据甲方要求对该楼进行了规划和施工设计,设计图纸深度满足施工要求,设计质量良好。该单位人员能深入现场,密切配合其它各参见方的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对宽豪斯21#楼主要环节进行了检查,对施工进行了很好的指导和监督,很好的完成了设计和服务工作。
监理单位:中牟县建设工程监理公司成立了以总监为核心的工地监理班子,编制了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明确了控制目标和工作程序,坚持工程事前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以及三检程序和工序报验制度,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能严格按照监理合同、监理规范、监理规化和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真正做到公正、客观。
施工单位:河南宏坤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成立了强有力的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质保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按照建筑原材料、构配件进行了检验,能够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组织和强制性标准的行为。总之,在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见方能较好的履行了合同约定,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三、对工程实体和工程资料的检查情况
施工单位提出宽豪斯8#楼基础结构验收后。监理单位及时组织了相关责任人对实体及工程技术和保证资料进行了验收,总体认为工程实体严格按图纸和相关设计变更施工,资料按要求收集整理,资料真实可靠,质量符合要求。
四、结论
本工程基础符合要求,同意结构验收。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
****年**月**日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宽豪斯21#楼
地 基 与 基 础 结 构 验 收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河南永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宽豪斯21#楼基础结构验收 勘察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作依据
1、本次工程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主要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规范》JCJ79-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土工实验标准》GB/T50123-1999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GFCS04:88
2、勘察合同
3、建设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布置图
二、工程合同履约情况
我方与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筑勘察合同,并按合同完成了勘察工作和提供该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详勘),且勘察报告经政府指定的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建设单位也按合同约定按时支付了工程款,合同双方均很好的履行了合同义务。
三、我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并遵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了勘察设计工作。
四、我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和施工方开展工作,基槽开挖后进行认真验槽,发现问题及时协同各方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工程顺利进入下道施工工序,切实履行了我方的义务。
五、结论:
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各参见方均很好的履行了自已的义务,圆满地完成了工程的各项工作,本工程基础验收合格。
河南永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宽豪斯21#楼
地 基 与 基 础 结 构 验 收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日
宽豪斯21#楼基础结构验收
设计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一、设计依据
1、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的《设计任务书》
2、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批准的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
3、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和标准;
4、《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352-2005
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003版
6、《河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GBJ41/062-2005
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二、工程合同履约情况
我方按合同约定提供设计图纸,且设计图纸经政府指定的图纸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工程款,合同双方均很好地履行了合同义务。
三、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情况
我方在建设过程中积级配合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勘察方开展工作及时出具相关变更和图纸遗漏部分,能及时参加相关部位验收,很好的履行了我方义务。
四、评价:
我方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很好的完成了设计和服务工作,其它各参见方很好的按图纸进行施工和监督,实体质量良好,本工程基础验收合格。
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宽豪斯21#楼
地 基 与 基 础 结 构 验 收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中牟县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年**月**日
宽豪斯21#住宅楼基础结构验收
监理单位工作情况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中牟县白沙镇青年路南,砖混结构,建筑层数地下1层,地上6.5层,层高2.8m,长58.75m,宽12.22m,建筑高度18.454m,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为等级为二级,建筑面积:2993.37㎡。-0.03以下采用MU10烧结非粘土普通砖,M10水泥砂浆砌筑,C15基础垫层,±0.000以下砼强度为C30。基础为钢筋砼筏板基础。
二、监理依据
1、法律依据(1)《建筑法》
(2)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3)《河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4)《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5)《郑州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6)各级政府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文件;(7)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规定和文件。
2、施工监理依据
同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施工单位同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监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规范》;
河南省建设厅发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程》; 设计施工图及文件; 施工标准图集。
一、施工阶段监理情况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我监理部要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工序控制方面做到“事前预控”,要求承包单位做好技术交底,“事中监控”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工程监理规范,采取见证取样,巡视、平行检验对重点分项工程采取旁站等监理方式,工程质量均符合有关规定,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对分项、分部工程实行核验制度,对隐蔽工程实行签证制度,对不合格的分项不予签字,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及时查验工程技术资料,使之做到齐全、正确、真实、及时,通过以上监理措施,使工程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二、工程试验建筑用材
本分部工程所用材料均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后及时按要求对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并监督施工单位送样,工程材料由中牟县建设工程试验室试验。
三、工程资料
我监理部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工程资料与进度同步,隐蔽工程及时报验,并及时办理签证,工程资料齐全。
四、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中牟县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年**月**日
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宽豪斯21#楼
地 基 与 基 础 结 构 验 收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河南宏坤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宽豪斯21#楼地基与基础结构验收
施工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宽豪斯21#住宅楼。
2、工程地点:中牟县白沙镇青年路东。
3、工程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993.37㎡,地下1层,地上6.5层。
4、预计总投资 万元。
5、计划工期 300天。
6、建设单位:河南力天置业有限公司
7、设计单位: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8、勘察单位:河南永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9、结构形式:基础为钢筋砼筏板基础,砖混结构。
10、抗震设防裂度为七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12、砌体:±0.000以下墙体采用 MU10烧结非粘土普通砖,M10水泥砂浆砌筑。
13、砼结构:基础垫层砼强度等级为C15,±0.000以下砼强度等级均为C30。
二、工程具有以下材料
1、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规化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
3、中标通知书和施工合同。
4、设计文件及变更通知。
5、图纸审查报告及图纸会审。
三、该工程工作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施工图纸及会审变更
四、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地基与基础验收合格后,主体开工前先进行复核轴线及技术 底、安全交底。
(2)无论钢筋、水泥均有两证及砂、石分析和配合比报告。(3)有开盘签定和砼过磅记录。
(4)钢筋的制作、绑扎、安装:严格按照施工图的数量及规格布置,严格三检制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5)模板支设:模板支撑牢固,内壁刷有隔离剂,符合施工规范规定。(6)砼浇筑: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施工,设有专职司磅员,达到车车过磅,并有过磅记录,砼搅拌均匀,振捣密实,拆模后,未出现蜂窝、麻面、空洞。漏筋现象,砼设有专人养护,均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7)砖砌体:MU10烧结普通砖两证齐全,M10水泥砂浆均有配合比,标高、表面平整度、水平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 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8)工程技术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符合要求。
(9)电器及弱电PVC管规格、型号与设计相符,给排水预留洞尺寸均符合施工要求。
2、施工过程中的试验资料:
(1)钢筋、水泥、砖、复试均合格。(2)砂浆、砼试块经试验均符合要求。
3、施工过程构件检测质量控制:
(1)预应力空心板有出厂合格证,经现场抽检均符合要求。
(2)基础验收前委托中牟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站对砂浆、砼进行现场检测均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中对质量、安全进行自检控制:
(1)在施工隐蔽前首先通过自检自查达到合格后报验。(2)每道工序结束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综合验收。
(3)安全控制达到责人到人,人人懂安全、人人知道在施工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4)基础验收前,对各种构件进行检测,符合要求。
五、该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
河南宏坤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2.基础材料 篇二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使用的参考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余永宁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材料科学基础》,共有十二章:晶体学基础、固体材料中的电子运动状态、晶体缺陷、非晶态与半晶态、相图、有序介质中的点缺陷和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固体中原子的扩散、材料的形变、相变的基本原理、凝固、固态转变。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学习、掌握材料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建立起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思维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的,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这一材料科学领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增减。
增加的部分主要是与材料学教学内容有关的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紧跟当前科研前沿动态,介绍国际上一些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学术界比较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疑点问题,把当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融进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时效性。如学过“塑性变形”章节后,我在课堂上介绍了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纯铜”,通过这个成果,我把强度—结构材料的性能、导电—功能材料的性能、孪晶—材料的塑性变形性能和纳米技术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让学生感受、理解某一知识、发明或创造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献身科研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同时又要求学生脚踏实地,知识的大厦是靠平时点滴的积累。
精讲某方面知识的专题,如我把材料的强韧化与材料的缺陷理论知识构成一个小专题。学生在学习材料的缺陷章节时,感到枯燥,因为概念定义繁多,又抽象,如刃位错、螺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等,只有把它们放到材料强化的知识中去讲才能赋予这些位错以生命,滑移、攀移等这些概念才能被学生掌握。我在课堂上利用纳米铜三氧化二铝(Cu/Al2O3)复合材料的实例,让学生知道纯铜的变形能力优异。我在课堂上直接演示纯铜管的变形,让学生思考在铜基复合材料中铜的优良塑性变形能力哪里去了?Al2O3的作用是什么?从而讲清了位错、沉淀强化、弥散强化等概念,加深了学生的认知程度。
由于课时是有限的,增加的教学内容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因而必须减去一定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删掉了与具体制备工艺有关的内容,如铸锭的凝固、熔焊及特殊凝固工艺、玻璃体的形成于晶化、聚合物的结晶、烧结过程、热处理过程等。这些内容留待具体的专业课讲授。
2. 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还是采取在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减少了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消化的时间,使他们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单向输入,导致继承性有余,开拓性、创新性不足。本科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都会认为教师“照本宣科”,不去上课业余时间自学也行,造成学生大面积“翘课”(当然学生“翘课”原因多种多样,我只是从教师的主观、自我反思的角度认识问题)。来上课的学生同样抱有这个观点,有的认为听课没意思,思想“开小差”,有的干脆上课讲话,发短信,课堂一派“繁忙景象”。
我在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科学引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教学,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加强方法的传授,弱化知识灌输。实施方法论教学,而非一味灌输现成的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处处想方设法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其兴趣,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时间”让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发问,而不是代替其谈出问题的结论。同时教师要进行研究性教学,选取合适的研究性课题,合理设计教学进程,制定好研究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让他学”为“我要学”?我认为着力点是变革教师的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此,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课后习题的多样性
除了常规的课后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外,我在每讲一个新内容之前,先给学生讲一、两个生产中的实际事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例如在讲“回复与再结晶”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去了解“冷作硬化”的现象,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不利用工具折断细铁丝,怎样更容易让铜管子弯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知识的海洋,这样课堂的教学气氛和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热烈,教学效果理想。
(2)课堂教学中溶入科研
我认为教学与科研是高度统一的。教学能发现科研中存在的问题,科研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二者并没有根本冲突,而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一是科研充实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的基础是科研。我在材料学的教学过程中,书本上有一章节只是简单涉及环境因素对凝固的影响,教科书中只是一笔带过。由于我有相关的科研课题,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或者是弯路,便在课堂上列举了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涉及地域对温度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中,经常会有“室温条件”,我就具体到不同地域的“室温条件”,讲清实验结论的差异所在。如某种金属材料的性能在我国南部地区是能满足零件技术要求的,而在我国北部地区就有可能不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究其原因是环境温度的差异。北部地区的冬天温度,如2009年的温度低于零下三四十度,很有可能接近了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区间,会发生脆性断裂的几率明显增大。我通过讲解自己的科研工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欲望、献身科研的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二是科研深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和深化其基础也是科研。教师通过科研,更能把握全局,以点带面,避免“满堂灌”,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学也有利于科研的进一步深化,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发现过程。教学是目的,科研是手段,要想把教学搞好,就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否则教学就是苍白、单调的,教师就是一位“教书匠”而已,而且有可能会误人子弟。所以,要想结出甜美的教学之果,就要多进行科研方面的投入,根好才能叶壮,果实才有可能是丰硕的。
(3)多媒体的灵活使用
教师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往往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的主动交互功能,产生出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师通过Flash等形象地演示点缺陷的产生、运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这样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公式的推导,我认为应该用板书较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不仅保证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而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作者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出发,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问题, 对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 并结合自身实践谈了一些课堂教学体会。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平, 陈冷, 强文江.《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学生自学平台的建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20:135-138.
3.基础材料 篇三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9-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自然科学之间更加相互渗透、融合和交叉。陈旧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和体系与新的科学前沿理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格局进行调整和重组,建立综合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育部1998年正式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引导性专业提出,体现了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综合的发展趋势,也符合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成长的要求。“材料科学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作用,也是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程。该课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具有奠基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整合。
一、教学内容优化的动因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拓宽专业口径、按专业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及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新专业目录中提出的引导性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部分高校材料类的专业设置不再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金属材料,而是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重新设置,“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作为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其材料类专业是按二级学科进行课程设置,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方向)三个材料类专业,各成体系。其中关于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从各专业课程的安排上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方向)专业开设“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其重点是无机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内容相近;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未单独开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中大部分相关的理论分散在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中,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制备科学而关于高温烧结、扩散、固相反应和相变过程及晶体结构和缺陷理论则涉及的较少。然而,社会需要的人才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发展,材料也正在向着功能型和复合型发展,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材料类人才的要求,培养人才应具有大材料专业的理论基础,故必须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整合,同时考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特色,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材料科学基础”一级学科平台课程体系。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原则
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具有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其重点是“厚基础、宽口径”,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用能力;加强相关课程的综合,一起考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方向)三个专业的相近课程,根据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其重新定位,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同时坚持先进性原则,突出高、新、精、实的特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是对结构的认识以及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性能是由结构决定的,而外界条件则控制着结构的形成,因此,研究过程是理解结构的重要环节。搭建一个合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知识平台,达到突出共性教学的目的,根据制定的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①相图及其应用部分。包括一元、二元、三元相图及其应用等内容。主要从热力学方面介绍物相的形成及转变的条件和规律,为材料设计和制备过程中工艺条件的确定奠定科学基础。②材料动力学部分。包括扩散、固态反应、相变及烧结等内容。该部分涉及的是高温下材料的动力学过程,是材料在生产、加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该部分四个过程的控制对材料的结构形成及材料性能的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③材料的结构与性质部分。包括结晶学基础、晶体结构和晶体结构缺陷、非晶态结构与性质及固体的表面与界面,全面介绍材料的内部结构及与性能的关系。我们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注意了如下几点: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意理论体系的贯通融合、与专业课的衔接、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宽基础,打破三大材料的原有界限,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角度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从各种材料的共性规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基本原理出发,同时兼顾不同材料的个性特征,从理论范畴和科学体系层面上进行整合贯通。从固体物质的内部与表面,微观与宏观,静态与动态过程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固体材料质点的空间排列规律,晶态、结构缺陷和非晶态结构,固体的表面与界面,以及相平衡、扩散、相变、固相反应及烧结等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结构,了解材料结构、组成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宽专业口径的理论知识基础。另外教学内容突出高、新、精、实的特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开阔学生视野。如在讲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后补充讲解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结构;在“烧结内容学习中,简单讲述微波烧结、热等静压烧结等新型烧结工艺等。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前沿研究成果,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材料专业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相关领域当前的科研发展动态,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
2.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我院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建设,因此材料类专业的建设应立足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材料工程师的工程教育,培养中应“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侧重材料改性、材料加工和材料开发应用,造就从事检测、材料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指导和经营管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此,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以各种材料的结构与成分、性能、制备与加工为主线,针对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共性内容,对教学实验进行了重组与优化,在原各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学院管理的院级平台实验室,其由材料组织结构实验室、材料性能实验室和材料制备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组成,覆盖整个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为重点,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整合,开发新的实验内容,组织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在高年级中双向选择对研究有兴趣的学生提前进入教师研究室,进行自己喜欢的课题或参与教师的教研或科研项目,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以前毕业实习集中进行的弊端,并结合高校实习环节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将毕业实习改为分散性实习,实行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实习,使毕业实习真正做到实处。此外,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引入“产学研结合”机制,通过产学研联合,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还有利于建立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总结
作为一级学科平台基础课程的“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在“大平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建立突出共性教学、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已势在必行。因此必须对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新时代“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联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靳正国,等.大材料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改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增刊):31-35.
[3]李红,薛博,李卫,刘英,容建华,尤德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料学基础”大平台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159):58-60.
[4]董兵海,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8,(135):18-20.
[5]齐义辉,韩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2):138-139.
[6]崔占全,等.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30(1):53-57.
[7]李燕.建筑类地方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106-108.
4.安全基础汇报材料 篇四
吨循环再生差别化纤维项目
安 全 生 产、文 明 施 工 验 收 汇 报 材 料
浙江精工世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基础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本工程开工及主体施工以来,由上级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亲临指导、及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监控、督促、指导,和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的诚信敬职、努力工作,基本具备安全主体验收条件。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均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强制性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并坚持执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现将对本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循环再生差别化纤维项目,由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本工程建筑面积为49022.72平方米。勘察单位:浙江山川有色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德邻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工程施工单位为浙江精工世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位于绍兴市袍江新区马海工业区,目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起重机械主要是纺丝车间与聚合车间旁三台的QTZ80型塔吊,以上设备均已于绍兴市袍江安监站备案。
二、工程目标为争创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化工地,项目经理亲自每天到现场抓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项目部制订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管理目标。从管理人员到班组长,管理目标一致、责任
明确,并落实到职工。对进场职工分批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各施工班组长做到班前:进行口头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交底;班中:配合项目部安全组在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安全巡查;班后: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落手清等工作小结,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落实到人,为争创市标化做好积极的准备。
三、安监站多次为本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发现安全隐患、存在问题,项目经理立即召开管理人员、班组长及有关人员会议,组织人员、限定时间、落实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后,项目部安全组进行现场复查,再回复市安监站。
四、现场施工用电按专项方案实施,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做到 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全场施工机械用电均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行安装作业。专业电工每天到现场巡查、维修、整改,并有记录。确保安全用电,促进了工程顺利进展。
五、公司、项目安全组配合施工班组长,经常在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安全巡查,督促现场防护设施、机械设备、施工用电及职工劳保用品正确使用等情况。一旦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使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民工曾有不重视现象,之前总有个别民工未戴安全帽。项目安全员结合班组长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后当场整改。现场建筑垃圾不及时清理,材料堆放乱杂,项目部召开管理人员、班组长会议,要求各班组每天必须做好落手清工作,材料要分类堆放,真正做到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清洁整齐。
七、安全技术资料台帐与施工程序、进度同步跟上,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再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及防护用品等符合安全要求,安全资料台帐做到量化、真实、清楚、齐全,基本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要求。
八、文明施工:采取全封闭式管理,现场主要道路均用砼硬化,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大门口设有车辆冲洗器,做到净车出场,无污染、无扬尘,石子、黄砂用密目式安全网覆盖,材料分类堆放整齐。在这次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中,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创建迎检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宣传窗、黑板报、横幅标语开展安全文明、创建迎检宣传活动,又创办了民工学校,每月二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授课,加强了对民工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职工人文素质和安全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
九、职工生活:创办了一个总食堂,建立了食堂管理制度和卫生制度,炊事员均持有健康证,食堂采购有专人负责并有记录,又购办了食堂餐具、餐桌,使民工能舒适就餐。职工宿舍明亮、舒适。宿舍及周围环境、浴室、厕所每天专人打扫、清洗。确保职工饮食卫生,环境清洁,有充足休息场所。
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自评为优良工地,希望在座各位领导、专家能指出我们不足之处,使我们今后能做得更好。
浙江镜湖建设有限公司
5.基础验收汇报材料 篇五
大家好!由湖南天福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山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项目监理部监理的敬老院改扩建一期老年公寓基础工程顺利完工。首先我代表项目监理部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今天的基础工程验收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长沙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建设方、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做出的艰辛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就北山敬老院工程一期老年公寓基础验收作简要的汇报: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山镇常乐村,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124.8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21.67平方米,共两层,建筑高度为6.9米。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从2012年3月1日基础土方开挖至4月26日基础完工。
二、材料监理情况
基础工程主要使用的材料有钢筋、混泥土和Mu10页岩烧结普通砖。采用的钢材为萍钢、武钢生产的HPB300、HRB335、HRB400的钢筋,在钢材进场,我部对厂家的相应资质进行了审查,经均符合相关要求;在材料进场后,我部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向我部报验,经检查出厂合格证及规格,均符合相关要求。我部现场见证施工单位取样送检,本工程
共送检钢筋10组,经相关单位检测,所有钢材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冷弯均满足相关要求;水泥、砂、石、砌体各送检1组,均符合要求;采用的混凝土全部使用自拌混凝土,混凝土配料均严格按照长沙县百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室出具的配合比实验报告配置,我部要求施工方留置试块,每次浇捣砼时都按照规定随机取样留置试块,共留置C15标准养护试块1组、C25标准养护试块3组、同条件养护试块1组,试块经相关部门试压,混凝土强度均符合相关要求。
三、工程质量监理情况
1、监理部通过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召开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好各工种的安全和技术交底,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进行修改后,经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2、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我部严格按照监理程序,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我部要求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再报我部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通过巡检、旁站对施工现场的钢筋分项工程、模板安装,拆除分项工程、混凝土浇捣分项工程以及梁、柱外观和尺寸进行了严格的检查验收。在检查验收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整改合格后才允许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于原材料、配件
进场,要求施工单位做到先检后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通过平行检测、原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审核生产厂家资质,审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控制,有进场原材料、配件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对现场情况,我部监理人员都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了整改,整改后均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总之,北山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一期老年公寓基础工程,施工单位的材料检测情况、工程质量、技术资料情况基本符合相关要求,我监理部认为基础工程基本具备了验收条件。
最后,我代表监理部对质检、建设方、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南天福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基础验收监理汇报材料 篇六
地基基础工程验收
监 理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建设单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勘察单位:河南省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五日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 地基基础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验收组成员:
首先,我代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监理部向今天到位的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工程的基础验收表示感谢,同时敬请对我们监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现就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施工过程中监理实施情况向各位作简要汇报。
一、工程概况: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位于京广路春晖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约4217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3607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609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18层,裙房四层,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主楼采用CFG桩符合地基,桩端持力层为第八层粉土层,基础采用筏板基础;裙房采用天然地基,基础位于第四层粉质粘土层,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本工程验收范围:CFG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CFG桩完成后28天且桩身强度满足实验荷载条件,由桩基检测单位化学工业部(郑州)基础工程研究检测中心抽取240根CFG桩进行低应变动力实验,然后进行单桩荷载实验和符合地基荷载实验,单桩实验选取六根,复合地基荷载实验选取11个点,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本工程于2013年08月12日开工到2014年03月22日结束。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内容,本工程基础分部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监理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J50204-200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5.《预应力砼管桩标准图集》(03SG 409)6.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计交底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文件); 7.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三、材料监理情况
监理部根据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检查进场使用原材料、构件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严格执行“先检后用”制度,确保工程中使用合格产品。
1、钢筋:基础工程使用钢筋从Φ12~Φ32多种规格,钢筋级别为Ⅰ、Ⅱ、Ⅲ级别。在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督下,钢筋原材料均按级别、批号、规格、批量等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钢筋原材料和焊接试件送检试验结果全部合格。
2、砼:本工程使用河南邦发混凝土有限公司及郑州龙飞混凝土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砼设计强度等级有C20、C30、C35、C40、C45、C50、C55。砼试块均在指定盘中随机留置,送检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筏板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及高分子自粘橡胶复合防水卷材。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6MPa,高分子自粘橡胶复合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12mm(一级防水)。
四、工程质量安全监理情况
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人员通过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等方式,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监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工程监理例会,以及工程技术质量专题会议,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做好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施工组织和整改工作。对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的部位,监理部及时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整改,消除隐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1、监理部通过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召开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会议。督促施工方深化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并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实施。
2、桩基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对成桩施工过程及桩长的现场计量进行重点控制。对于管桩施工过程中成桩异常现象,协助建设单位及时联系设计院、地勘单位和有关专家,召开技术专题会议,提出解决方案并作出设计变更,确保桩基施工质量。从旁站检查情况看,砼配合比、坍落度和浇筑施工工艺控制,管桩贯入度控制、接桩质量等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桩长复核由工程部、监理部和施工单位三方代表同时计量,砼试块在现场指定盘中随机抽取。筏板、剪力墙、柱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轴线标高、钢筋、模板、砼、水电预埋预留等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三检”和工程报验程序。监理部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对基础地基验槽工作,坚持要求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现场检测工作。检测工程桩号均由监理部与工程部共同随机抽取。检测过程中,监理部指定专人检查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准确真实,检测试验结果合格。
4、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监理部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临时用电、应急预案等专项施工方案,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对不合格部位及时指出并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整改。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验收意见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地基基础工程(本次验收范围)基本施工完毕,监理部对已整理工程技术资料检查基本齐全;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面,出具的检测报告试验结果合格。
根据对基础工程质量和竣工资料检查情况,监理部认为本次验收范围的基础工程具备验收条件,同意验收,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监理部
7.基础材料 篇七
关键词:相变微胶囊,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添加剂,主动式应用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是以相变材料为芯材, 以有机或无机聚合物、高分子和金属 (合金) 等为壳材制成的一种微小颗粒状功能材料。该材料具有储能密度高、适用温度范围广、相变材料不与外界接触、相变过程中温度近似恒定、可以实现能量在不同时间及空间位置之间的转换、能重复使用等特点。因此, 研究这种功能材料的主动式及被动式应用对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重点归纳相变微胶囊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手段, 并结合其在建筑、暖通空调、热能输运及储存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现状, 指出在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1 相变微胶囊制备、表征与改性
相变微胶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Hawlader[1]以石蜡为芯材, 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 粒径为50~100μm, 并使用DSC测试了热能储存与释放能力。结果显示, 壳层材料所占比例越大, 封装率越高;亲水性依赖于相变材料和壳层材料的比值, 比值越大, 亲水性越差;当比值固定时, HCHO浓度越高, 亲水性越差。随后, Hawlader[2]采用复合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DSC测量结果显示, 无论是复合凝聚法还是喷雾干燥法所制备的微胶囊的热能储存和释放能力为145~240J/g。
Alvarado[3,4]采用复合凝聚法以正十四烷为芯材制备了微胶囊, 粒径分布为90~125μm。研究发现, 0.2%质量分数的硅粉对抑制相变微胶囊的过冷度毫无效果;然而添加2%或4%的十四 (烷) 酰可以成功的抑制过冷度。十四烷的熔化潜热随着成核剂比例的增加而降低;DSC的检测结果还显示初凝固温度点与冷却速率成反比;且粒径小于10μm时, 微胶囊表现出较好的耐久度和耐冲击特性。Fan[5]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壳材, 并添加成核剂, 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μm的相变微胶囊。作者研究了不同成核剂成分对微胶囊的分散性和表面特征的影响, 通过比较发现, 添加20% (wt, 质量分数) 的石蜡, 可以有效的阻止过冷度, 且对微胶囊的分散和表面形态没有影响。
Zhang[6]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壳材制备了微胶囊, 并以通过改变壳材中尿素、三聚氰胺、甲醛的摩尔比来提高胶囊化的正十八烷的热稳定性。当粒径分布为0.4~5.6μm, 尿素、三聚氰胺、甲醛的摩尔比为0.2∶0.8∶3时微胶囊的最高热稳定温度为163℃。随后, Zhang[7]用5.0~50vt.%的环己烷与95.0~50.0vt.%的正十八烷混合作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为壳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研究发现, 包含膨胀空间的微胶囊的焓差明显减少;壳材的渗透性随环己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环己烷含量使得微胶囊的稳定性存在一个最大值。
Kim[8]以混合了水性聚氨酯的正十八烷为芯材制备了相变微胶囊, 并在壳材中添加尼龙纤维以保证相变微胶囊外壳的牢固性及稠密性。结果表明, 微胶囊的尺寸随着正十八烷的增加而增加, 在1~6μm范围内随着乳液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变焓及十八烷的填充效率随着微胶囊颗粒的混合量、稠密程度及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时雨荃[9]以正十四烷为芯材, 脲醛树脂为壳材, 并添加无机纳米颗粒,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 应用SEM、TEM、IR、TG、DTA分析了相变微胶囊的性能。Li[10]以十八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壳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采用SEM、WAXD、DSC和TGA研究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滴下的速率对微胶囊颗粒表面结构、分散特性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Zhang[11]以正十八烷为芯材, 间苯二酚改性三聚氰胺甲醛为壳材, 通过原位聚合法在不同乳化剂中制备了相变微胶囊,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当囊芯/壳材质量比为75/25时制备的微胶囊具有紧凑的外壳, 粒径小于20μm, 且分布集中。Sarl[12]分别以正十七烷、正二十二烷为芯材, 苯甲基聚丙酸甲酯为壳材,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研究发现, 剪切速度为2000rpm时可以得到较窄的粒径分布 (0.14~0.40μm) , 且表面光滑紧密;DSC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热能储存能力;热循环实验及TGA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Fallahi[13]分别以石蜡和骆驼脂为囊芯材料、三聚氰胺甲醛为壳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使用DSC、FT-IR、SEM分析了微胶囊的特征, 并对微胶囊中相变材料的泄露进行了可视化观测。Bayes-Garcia[14]以R-27为囊芯材料, 采用凝聚法制备了不同壳层材料结构的微胶囊。应用SEM、DSC、TG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宋思洪[15]为了改善微胶囊的热传导率, 对正二十烷-密胺树脂微胶囊进行了化学镀铜改性工作。研究发现, 镀铜后相变点并未改变, 但因质量增加, 使得相变焓降低。
近年来, 随着制备工艺的日趋成熟, 以无机材料作为微胶囊壳材逐渐涌现。如Cao等[16]采用凝聚法, 以石蜡为芯材、TiO2为壳材制备了定型相变微胶囊用于建筑领域热能储存。通过FT-IR、XRD、SEM表征了化学结构和微观表面形态, 应用DSC和TGA对所制备的微胶囊的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 DSC测试结果显示相变微胶囊与纯相变材料的想变特性相似, 且封装率达到了85.5%。Yu等[17]以正十八烷为芯材、CaCO3为壳材通合成相变微胶囊以提高热导率和耐久度。并通过DSC、FT-IR、SEM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合上文可知, 目前常用的相变微胶囊制备方法为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和凝聚法。微胶囊芯材大都选取正烷烃, 主要是由于这类材料在相变时具有较大的相变潜热和较为恒定的相变温度且属于常温范围;壁材多为高分子聚合物, 有时为了提高其性能, 还将几种壁材联合使用。此外, 有些微胶囊相变材料中还添加成核剂或其他辅助剂, 用来改变相变微胶囊的性能。相变微胶囊在其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不同的性能有其特殊的要求, 如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导率, 牢固性、热稳定性、粒径、渗透性等特性。目前, 关于相变微胶囊的研究中, 通常的表征手段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其表面形态以及粒径分布, 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 分析测量相变温度、相变潜热, 热重分析仪 (TG、DTA) 观察耐热性, 粒径测量仪测量粒径分布, 红外光谱仪 (FT-IR) 分析化学结构等。
2 应用基础研究现状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以其独具的优势在建筑节能、余热回收、能量储存与输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众多学者相继开展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相变微胶囊的应用主要包括被动式应用和主动式应用。被动式应用是将其与建筑材料结合;主动式应用是将其与单相液体混合制成一种潜热型功能热流体, 在各设备之间循环, 实现能量的储存与输运过程。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外壳的相变微胶囊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外力或进行机械循环时极易破损, 针对该问题, Paloma等[18]研究了相变微胶囊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作者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 观测可获得微胶囊破损时所受到的最大压力。
在被动式应用方面, 王馨等[19]就相变蓄能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Cabeza等[20]则采用实测手段, 自建2个外形和所处条件一致的房间, 1个房子的南外墙、西外墙和屋顶的混凝土中含有相变微胶囊颗粒, 另外1个为普通的混凝土, 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改善房间内的温度条件。
Yamagishi[21]、Inaba[22]等较早的对相变微胶囊的主动式应用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随后, 国内外研究者就相变微胶囊功能热流体的对流传热特性开展了基础性的实验研究工作, 主要分析了相变微胶囊颗粒浓度、流动Re数、颗粒粒径等参数的影响[23,24,25,26,27]。研究表明相变微胶囊的加入可大大增加功能热流体的比热容, 融化区域可降低设备表面温度并使之维持在某一温度范围内, 并大大增加了对流传热系数。
3 结语
由于相变微胶囊的壳材和芯材均为有机物, 其热导率相对较低, 且高分子聚合物壳体的耐久性较差, 在多次热应力或机械循环时易破损导致芯材泄漏, 从而限制了相变微胶囊的广泛使用。因此, 若要实现其工程大规模应用, 应进一步研究开发含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高导热率、壳体牢固的一类新型相变微胶囊颗粒。
8.基础材料 篇八
关键词: 计算材料学 材料工作室软件 本科教学 第一性原理 分子动力学
计算材料学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学科,属于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利用计算模拟手段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及服役性能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是材料学专业永恒的主题。传统材料研究以实验室观察为主,是一门实验科学。随着材料学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不断变小,研究对象越来越精细,原子已成为材料研究的内容,对功能材料甚至需要研究到电子结构的层次,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揭示材料性能的本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出发计算材料体系的各种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电子结构、热动力学特性,甚至超高温、超高压等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服役性能,从而实现材料性能的改善和新材料的设计。随着计算水平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模拟研究已经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并列,成为三种基本的材料科学研究手段之一。
计算材料科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验证实验与解释实验,即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模型,模拟实验过程,从原子和电子角度揭示内在机理,加深对材料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是预测新材料的新性能,即直接通过理论模型的计算,预测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使材料研究更具有方向性和前瞻性,有助于原始创新,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材料工作室软件,即Materials Studio软件,是美国Accelrys公司出品的多尺度计算机模拟平台,可实现从量子、分子、纳米到介关的多尺度计算机模拟,可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对材料性质进行研究。它拥有众多模块,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目前材料工作室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制药、化工、能源、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材料工作室软件具有良好的、可视的工作界面,这是它的一大特色。
计算材料学的基础理论晦涩难懂,没有量子力学基础的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死气沉沉。《计算材料学基础》教学集中在物理概念上,不用过分关注细节。材料工作室软件具有良好的可视界面,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教师的角度讲有利于教学。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是计算材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下面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
一、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原子构成的体系理解为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多粒子体系,并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最大限度地对问题进行“非经验性”处理。材料工作室软件拥有CASTEP和DMol3两个非常重要的第一性原理模块。CASTEP模块是由剑桥大学凝聚态理论研究组开发的一款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先进量子力学程序,它采用平面波函数描述价电子,利用赝势替代芯电子。DMol3是由Bernard Delley教授开发的,它采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方法描述体系的电子状态,也被称为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DMol3有别于其他方法的最重要特点是采用数值函数描述原子轨道,这样可以兼顾计算精度和效率。这两个模块均可用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计算。既可以用于研究体相材料,如材料的晶体结构、弹性模量、电子结构,等等,又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表界面性质,如材料表面的分子吸附、化学反应,等等。
由于材料工作室软件优良的可视界面,因此可以在窗口清晰地展示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工作室软件可以在工作窗口对材料的原子构型进行各种操作,包括旋转、平移等,能够让学生清楚直观地认识,带领学生认识材料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材料电子结构方面,相较于其他计算材料软件,材料工作室软件可以直观显示出布里渊区路径,从而解决学生对这个困难知识点的认识,有利于教学。在多相催化反应方面,材料工作室软件能够清楚地计算出从反应物分子到产物分子的反应过程,同时给出反应能和反应能垒,从而给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定量判据。
二、分子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是按照体系内部的内禀动力学规律确定位形的转变,跟踪系统中每个粒子的个体运动,然后根据统计物理规律,给出微观量与宏观可观测量的关系。分子动力学是将电子的运动与原子核的运动分开处理,电子的运动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而原子核的运动用经典动力学方法处理。材料工作室软件包含Discover、Forcite、GULP等多个分子动力学模块,可用于研究材料的融化、凝固、分子吸附等。能够从原子角度直接显示材料融化、凝固及分子吸附的过程,给学生直观认识。其中,Discover以多个经过仔细推导和验证的力场为基础,可以准确计算出最低能量构象,并可给出不同系统下体系结构的动力学轨迹,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引入使得它可以对固体体系进行研究,如晶体、非晶和溶剂化体系。Forcite是先进的经典分子力学工具,可以对分子或周期性体系进行快速的能量计算及可靠的几何优化及动力学模拟,可以实现模拟淬火、退火等功能。
三、结语
通过将材料工作室软件引入《计算材料学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可视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进行材料科学研究的激情。不仅适合于材料专业的学生,而且适用于物理和化学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跃,谷景华,尚家香,马岳.计算材料科学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徐慧,等.凝聚态物理专题[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基础材料】推荐阅读:
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11-27
如何选购三大基础材料12-04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上交07-22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答案08-11
材料员基础知识试卷11-06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总结11-27
地基与基础验收汇报材料01-30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01-31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08-04
材料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