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2024-10-20

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10篇)

1.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一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二)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三)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固体废物、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五)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检查,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七)科室应当指定医师或护士专职或兼职负责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积极改进。

(八)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分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四)协调全院各科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五)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六)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八)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九)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十)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十一)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十二)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十三)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五)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的培训学习计划

(二)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四)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六)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根据需要进行小包装灭菌。

(九)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十)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十一)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工人回收集中处理。

(十二)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十三)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由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六)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七)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八)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 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九)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十)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手卫生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四)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总务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贷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设备仓库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二)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分袋盛装,每天由专人、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三)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四)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五)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六)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七)暂存处负责,收集、转运。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查。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八)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第一级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有处方权。如青霉素、氨苄西林、第一代头孢类药物等;

(二)第二级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如:第二、三代头孢菌的口服或注射剂等;

(三)(第三级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处方需经科主任签名。

紫外线灯使用制度

(一)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m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m。

(二)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用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杀细菌芽孢时应达到100000μW.s/cm)。

(三)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四)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五)用作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六)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辐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

(七)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

(八)消毒结果监测: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专用仪器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即读数记录。新灯≥100μW/cm为合格,使用中≥70μW/cm为合格。

(九)院感科定期检查使用登记情况。

222

3医院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二)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三)消毒剂

1、生物监测: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四)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五)内窥镜

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六)血液净化系统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水进行监测。

(七)污水、污物

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三)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五)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物品。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四)门诊体温计由导医护士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五)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六)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七)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八)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九)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十)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十一)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十二)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十三)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十四)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二)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过 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三)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人员按要求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

(四)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手术衣、口罩、帽子潮湿应立即更换。

(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术者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七)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

(八)换药应严格遵守换药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

(九)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十)对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十一)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十二)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院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三)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四)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五)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六)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七)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三)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层流室管理制度

(一)进入层流室必须更换消毒衣裤、换鞋、戴好口罩、帽子,严重上呼吸道感染禁止入内。

(二)每晨清水擦拭室内物品表面,清洁拖把拖地,拖把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处理。

(三)手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装置。

(四)排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层流机房每半月清洁一次。

(五)层流室一般放置无菌手术,感染切口、HBsAg阳性手术病人不得入层流室。

(六)手术期间,层流室门减少开启,过道后门禁开,工作人员出入可经层流室过道前门、侧门。

(七)手术结束后,整理好用物,清洁地板,物体表面。

产房、人流室、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管理。

(二)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三)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显,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区、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四)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五)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戴手套。

(六)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每周卫生日制度,物体表面、地面、鞋底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分娩后进行常规擦拭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七)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平方米。

(八)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九)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十)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对母亲HBSg阳性及其它传染病的婴儿最后沐浴,并做好相关消毒处置。

(十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十二)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十三)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保温箱等应彻底终末消毒。

ICU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清洁区包括治疗区和监护区;污染区为厕所和外走廊,每张监护床使用面积≥9.5cm。

(三)病人安置: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传染病人安置在隔离室内,以控制交叉感染。

(四)医务人员进入ICU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堆放食物,换鞋入内。

(五)凡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要以肥皂流水洗手,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之后和处理污物之后,应进行全面的清洁或消毒,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并及时更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及时正确留取标本,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注意病人各种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

(八)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保养,有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

(九)保持监护区内空气新鲜、洁净、定时通风,每日三次采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一病床当病人离开后 2进行终末消毒、清洁,每月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液、医疗用品监测。

(十)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每次探视限2人,15分钟,并换鞋及戴口罩入内,严禁探视者将花及食品带入ICU。

新生儿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二)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应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四)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2次(门把手、床头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

(五)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六)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纸尿裤)、衣服、被子、被单等,应用消毒灭菌的棉织品,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设专用柜存放。

(七)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应严格分台使用,避免交叉。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沐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必须一婴一用;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八)新生儿患传染病者,应分室隔离,床栏应挂标记。

(九)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换下的尿布、衣物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污物袋每8小时更换一次。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三)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四)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六)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一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八)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九)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十)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一)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

(十二)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2%戊二醛培养。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设置在清洁、安静的区域,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室、水处理室、待诊室、办公室、治疗室、储存室等。

(三)健全消毒隔离制度,血透室每月空气监测一次,血透机每日消毒,水处理系统每日消毒一次,透析用水每月监测一次。

(四)血透前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肝功能、肝炎标记检查,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及管路。

(五)医务人员进入血透室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严格洗手,操作时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六)血透室限制陪客入内,病人进入时须更鞋,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如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及时进行查找,采取控制措施。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三)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四)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五)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六)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七)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九)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十)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十一)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十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六)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八)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三)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其它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四)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五)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六)检验报告单电脑纸打印发出。

(七)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八)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九)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十)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放入双层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由工人集中收集。

(十一)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十二)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季度监测一次。

(十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布局合理,血液储存、发放处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污染区。

(三)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

(五)储血冰箱应专用,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六)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七)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或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后处理。

放射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工作人员衣帽整齐,工作场所整洁。

(三)室内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一次。

(四)调钡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灭菌。

(五)钡剂灌肠器必须高压灭菌,肛管按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做到一人一根。

(六)传染病人检查后按常规进行消毒。

(七)血管造影室管理要求同手术室。

特检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工作人员衣帽穿戴整洁,工作前洗手。

(三)各检查室、候诊室每日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门把、诊查台、候诊椅一次,拖地一次,遇有传染病用过的所有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地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拖地,每周更换诊查床单,枕套一次,传染病床单、枕套专用,用后单独消毒处理。

(四)敷料罐、镊子、容器每周高压灭菌消毒二次,污染时随时消毒。

(五)心电图导联夹每日消毒一次。

(六)肺功能室咬嘴一次性使用。

(七)B超室探头传染病病人用后消毒处理。

针灸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二)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集中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三)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四)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五)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六)严格一人一穴一针,扎针时用75%酒精或复合碘消毒手指,用过的针浸泡在75%酒精中30分钟后擦干,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备用。

(七)颈椎牵引治疗时,各人应有专用牵引带的纱布垫,理疗用衬垫消毒后方能使用。

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三)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四)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五)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六)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七)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导医集中消毒后供应。

(八)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九)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医用固体废物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集中回收处理。

2.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二

1 强化内部控制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1) 内部控制是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院的运营和发展中, 内部控制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其不仅关系着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有效协调, 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而且对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医院中内部控制的方法来看, 大致包括预算控制法、授权控制法、风险控制法以及会计系统控制法几种类型。如果医院能够将这些方法有效利用, 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

(2) 内部控制是实现资源优化的根本途径

由于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涉及了多项资源, 每一项资源的有效利用都直接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所以, 如何从根本上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非常重要。内部控制的合理实施, 能够将资源优化目标顺利实现, 不仅能够避免重复投资的现象发生, 而且还能够将医院的闲置资金充分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3) 内部控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提高经济效益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医院发展过程中, 想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前提是需要对以下工作进行完善:首先是内部环境, 医院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发展出发, 制定适合医院未来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内部结构,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其次是风险预估, 任何一个医院的运营和发展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风险, 医院也不例外, 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预估,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那么势必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完善风险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货币资金管理的内部监控, 应该确保医院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完善性, 保障现金收支、账目核算的正规化。只有将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 才能够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在医院发展中发挥出来, 促进医院的良性运作。

2 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内部控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 但在措施实际落实过程中, 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 协同能力有待提高

就我国目前医院在发展中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方式来看, 主要是以集中化管理为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医院的部分分院就会产生权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想法。这样一来, 分院员工的积极性就会有所降低, 一旦出现问题, 只会一味的推卸责任, 从而导致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协同能力下降, 各项责任和义务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影响了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2) 完善措施缺乏针对性

每一个医院在经营和发展中都具备自身的特点, 这样一来, 如果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 采用一刀切的模式, 势必导致内控制度缺乏针对性, 无法满足部分医院的发展需求。就目前医院完善措施的现状来看, 其针对性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部分业务流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从而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下降, 阻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系统的衔接性差, 数据不匹配等问题时有发生, 医院只能对其进行不断调整, 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 而且还增加了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导致公司的发展脚步十分缓慢。

(3) 及时性和客观性有待提高

目前, 医院所实施的财务集中化管理, 往往会导致生产与核算相分析,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些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 但由于相关制度和政策还有待完善, 所以与之相关的问题也仍然存在。比如说,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 对于各项财务资料的核算, 都是下级部门进行上报, 然后由上级部门进行集中核算。虽然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十分普遍, 各医院也已经实现了电子化, 但是在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中仍然有些地方需要完善, 从而导致信息结果的客观性有待商榷, 加上上级部门业务繁多, 对于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处理, 从而导致信息存在滞后和失真的问题, 从而影响了数据信息处理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风险意识弱

医院由于将核算的工作全部汇集到省级以上进行核算, 导致重点工作仅限于对信息进行核算处理, 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并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且对风险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所以医院应加强员工的危机观念。

3 医院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想要确保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 就必须从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医院的具体情况来看, 对于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完善协同功能

首先, 医院要确保各个部门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 从而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在工作的开展上能够实现密切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其次, 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 用决策管理代替单纯的核算。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而且还可以增强各个部门的管理意识, 积极参与到医院管理工作中,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完善协同功能。

(2) 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提高完善措施的针对性,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找出影响内部控制作用充分发挥的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整改和完善。具体的措施有:建立标准化的体系、同意报表标准化模式以及业务流程和人员的标准化统一等。只有这样, 才能够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在医院发展中充分发挥出来,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及时性和客观性

首先, 医院应该提高体系的运行效率, 根据医院发展的具体需求, 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 并确保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以此来实现提高及时性的目标。其次, 要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考核, 财务部门需要不定期地对数据以及数据信息处理结果进行抽样检查, 促进对财务信息的更新速度。与此同时, 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针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兑现奖惩。

(4) 提高风险意识

医院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风险意识, 最重要的就是引入具有相关资质的财务人员, 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从而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时间、资金的观念, 注重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点带面, 促进其他成员风险意识的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 内部控制对于任何一个医院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内部控制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医院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根本需求, 不断对内部控制进行优化与完善。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 当前医院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因此, 在未来的时间里, 医院领导部门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进而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邦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10) .

3.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三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问题;建议

绩效管理是新医改政策下,医院探索内部员工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管理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管理工具,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激发医院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最终提髙医院的社会公益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一、医院绩效管理的目的

1.规范医院人员的工作态度。医院每一个人员的工作都关乎着病人的利益和健康。通过绩效管理规范医生的服务态度和方式,避免出现收红包、乱开药、开贵药现象。

2.树立医院一个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医院的存在不是以收益为第一目标,最重要的还是服务于人民。因此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医院的效率,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改善医院的社会形象。同时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会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3.提高医院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中包括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对员工实施一定的奖惩,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清,不够重视

由于医疗形式的不断更新,先进医院 的发展环境也愈加激烈,虽然很多医院为了提高医院的效率引进了绩效管理,但是普遍存在认识不清的现象。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存留在表面,认为它只是一个更好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手段,而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员工则更多将其与工资利益挂钩,因此出现了一些医务人员私自收红包 的现象。这些都使绩效管理只是流于表面,并且浪费了医院的资源,不利于医院 的发展。

2.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绩效考核因素设置不合理

医院的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的医院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都过多的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忽视其他考核指标的存在。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交往很是重要,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 该注意对医生医德、医风、工作态度的考查,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的因素。患者在进行就医的时候就是希望享受到愉悦的服务态度和有效治疗方式,这些 才是医院更应该重视的地方。绩效考核的指标太过单一,不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

3.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绩效考核的实施是由医院部分工作人员参与的,而且考核结果的应用直接关系 到员工的根本利益。医院在进行绩效管理 时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导致一些员工在 进行考核时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是裙带关系,就给自己的考核结果作假,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从而规避一些处罚,或是获 得一些奖励。一些优秀的工作人员却没有 获得任何该得的收益,时间久了也不利于医院收集人心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建议

1.实施的基础工作

(1)加强领导层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领导层应率先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并组织广泛的宣传,结合医院的实际财务情况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任何一项没有领导层认可和支持的工作必定是徒劳的,有始无终的。

(2)明确医院绩效管理的愿景与战略。医院的愿景与战略要简单明了,以便各部门分解落实采用衡量指标去完成战略。

(3)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组织架构,要注重操作的简化性和科学性,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学习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并在变化中适时调整。

(4)加强财务及相关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明确各科室任务和责任,在做好培训的同时,规范职能科室及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明确分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绩效管理奠定实施基础。

2.搭建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1)在财务层面。当前医院所面临的情况,对偏重于财务的管理方式一定要有所改变,但财务指标的度量在医院的管 理中仍是重要因素。财务部门应协同医 、疗科室、相关处室对各项财务KPI指标如医疗收入、医疗支出、各项费用等相关数据充分估算,基于对医疗科室的导向和承受能力制定医院的所要考核的收入、成本、期望目标等,制定适合各科室的考核指标。组织相关人员贯彻实施,并充分考虑实施成本、可操作性、适应性等因素。提高全体员工绩效管理意识,对于没有直接收入的行政和职能科室,考察的主要依据就是“成本指标”。

(2)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和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核心。我们可以把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作为各个直接接触部门的考核指标,不仅对医院整体患者质量提高、风险降低起到激励作用,还能够使医院对各个临床部门评估的方法和维度更加全面。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共同制导绩效走向。患者满意度是医院形象的代表,把服务理念融入到科室,部门和医院整体考核中,提高各个部门的重视度。对患者满意率的考量,可以科室、个人为单位,用积分考评等形式。

(3)内部流程。对于内部流程的设上应根据需要本着高效、方便、简化、透明、适用等原则进行设置。用平衡积分卡推进医院管理,可以透过内部流程达到将我们分解的目标输送到位的目的,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同时,将有效的监督和整改环节镶嵌其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改正缺陷。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过程,上层制定政策的层级对下面实施层级具有监督的责任,还有按照原则自上而下的合理调整和整改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彭琚.医院绩效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04).

4.医院后勤管理规章制度 篇四

2、后勤科负责医用耗材的采购、保管、供应、监督等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必须填写领用单(入库时填入库单),详细填明单位、规格、数量,经发货人和领取人签名后方可发货。

3、后勤科、财务科共同负责对各科室医用耗材的领用进行监督并做好登记审查工作。

4、各科室由护士长负责医用耗材的领用和管理,并分类保管,定期检查。保管、报损应建立账目,做到账、物相符。

5、各科室在护士长及负责人的指导下,指定专人分管医用耗材的管理,每周核对,每月清点,每月与后勤科总核对一次,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

6、各科负责保管人员应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能,分别保管,及时消毒,注意保养维护,防止生锈、霉烂、虫蛀、过期失效等现象,提高使用率。一次性无菌耗材要按照《消毒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保管和使用。如因保管人员责任心缺失,保管不当,造成的耗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全责进行赔偿。

7、凡因不负责任,违规操作,损坏医疗器械,由责任人全额进行赔偿。

8、借出的物品必须有登记手续,经手人签字,重要物品须经护士长同意方可借出。

9、护士长调动时,必须做好移交手续,交接者共同清点签字认可。

10、医疗器械由各科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证使用,每班要认真交接。

11、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正确掌握其性能、使用及保养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须清洁、消毒后归还原处。

5.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五

二、首诊医师须询问病人吸烟史,入出院病人须宣教控烟知识,并纳入病历质量考评。

三、全院职工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

四、禁烟标志挂在醒目位置:

1、各科室醒目位置张贴标志,禁止吸烟。

2、门诊大厅、住院大厅、电梯、候诊区、会议室及走廊、厕所、楼梯都应张贴禁烟标志。

五、对于违反者,按以下规定处罚:

1、医务人员及行政工作人员穿工作服吸烟,发现一次,每人每次处罚200元。

2、科室办公室内吸烟,发现一次,每人每次处罚200元。

3、凡是在医院120车辆、商务车、轿车内吸烟,驾驶员未出面禁止或禁止无效一律处罚驾驶员,第一次扣当月奖金50%,累计两次当月奖金全部扣完。同时扣除120车队队长当月职务津贴。

4、科室未设有控烟监督员(处罚100元)有监督员但无检查督导及记录(处罚100元),控烟办公室随机和不定期抽查,但每周不少于1次。

5、工休座谈会无控烟宣传和教育内容(处罚100元)。

6、首诊医务人员未向患者进行控烟宣传、或有宣传无记录(处罚100元)。

7、科内未完成控烟知识培训,或有培训无培训书面材料、参加人员签字记录(处罚100元)。

6.医院门诊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篇六

1.院科二级负责制,科主任是病区陪客探视管理第一责任人,护士长是主要执行者。

2.病房实施24小时门禁管理,提倡无陪护住院,确需陪护的,需经科主任(主诊组长)或护士长决定,原则上一患一陪护,大手术或终末期患者可酌情2人,相对固定。

3.具有以下任何一条件者不得陪护:

①14天内有中高危风险地区、境外旅居及相关人员接触史;

②14天内有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史;

③周围有聚集性发病人员;

④有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等症状者。

⑤其他不适合陪护的人员,如高龄或身体不健康者陪护。

4.病区建立固定陪客信息登记本。首诊责任护士为陪客证发放唯一签发人(与排班吻合),需核实身份,验证实时“苏康码”或“祥泰码”绿码或流调登记。陪护证信息完整,一人一证,人证相符,固定陪客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关注发热陪客(体温≧37.3℃),及时反馈给医疗组作进一步处置。

5.陪护人员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注意自身安全,听从医护人员指导,积极配合病人的医疗、护理工作。陪护期间不得随意离开病区,陪客证在有效期内使用,集中管理,临时陪检等活动有责任护士签名及时限,出院即销毁。

6.固定陪客按需使用智能扫码陪客床,便利性供卧休,时间12:00到13:30,晚21:00到次日晨6:00,实施限时刚需使用。严禁探陪人员坐床、卧床。床边订送餐服务,勿外出。

7.实施非必要不探视。确需探视实行限时预约实名制探视,原则上探视者只限直系亲属,鼓励远程视频探视,探视时间为每天下午15:00~19:00,每次1~2人,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高风险区回靖及身份不清(无法确保防疫安全的)人员不得预约探视。特殊科室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等实施封闭式管理,谢绝探视。

8.对探陪人员,应当做好体温检测、健康状况和信息登记、流调、手卫生等防控工作,严格限制其行进路线、活动范围,口罩佩戴规范。护士长需每天核查实际陪客、探视人数及管理执行情况。

9.严禁探陪人员串病房,溜走廊、聚集聊天,接受手卫生管理,保持病区安静、整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禁止在病区内吸烟、喝酒,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10.探陪人员进入病房大楼需出示陪护证、身份证、“苏康码”“祥泰码”实时绿码、佩戴口罩(无呼吸阀口罩),体温检测正常。一米以上间距,配合岗亭工作人员防控工作。

11.加强病区病房门禁、安保管理,对所有入病区非工作人员有测温及流调登记,减少未经允许的探视和陪护,以及无关人员的随意进出。

7.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七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医院财务制度公布实施的背景下,医院的发展环境较以前存在较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医院落后、不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已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在新医院财务制度颁发实施的形势下,医院必须符合制度的相关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努力缓解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是被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管理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调动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财务管理对医院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资金运动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要全程管理资金运动,它是医院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可以统一绩效目标、激发全员工作和管理动力,切实帮助医院实施战略管理,可以使医院决策层动态监控和全面组织协调单位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切实保证医院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

二、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涉及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收益分配三个过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总目标是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而言,医院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医院经济效益,即医院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质量最高的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具体来说, 医院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编制全年医院业务预算指标时应努力增收节支。总之, 医院如何在新形式下适应市场环境,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为医院资产保值、增值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全面进行医院经济活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 以实现医院总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上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

医院工作人员多是医学专业出身,医院管理层也多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的日常工作除了要钻研医学业务外还要兼顾各项管理工作,其工作负担非常繁重,如此一来,大多在医学方面是专家的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在思想上会有所忽略,从而医院的财务核算制度往往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如专业财务人员被认为无需参与医院的一些重大财务决策,使得医院签订的合同违背了医院相关财务核算制度。

(二)财务管理较为松散并缺少风险意识

我国许多医院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医院没有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关于资金运动的活动本应在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汇总,但现实中却是财务人员并不能深入了解每一笔资金的运动过程,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活动陷入松散和无章可循的窘境。例如,一般并不是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核算与采购药品与器械等,而由对财务知识不甚了解的业务素质不高的各分管部门人员负责,这样一来每一笔经济业务可能出现账实不符等形式或实质上的错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整个资金流的运动畅通情况。此外,长期计划经济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偏淡薄,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医院意识到,只有切实致力于控制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精准投资,才能维护医院的持续正常运营。

(三)预算管理不严格

部分医院的预算执行率不高,执行不严格,未依据预算安排项目来控制经费支出,严重的存在安排预算和执行预算背道而驰的情况。另外,有些医院的预算安排不合理,没有将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库存物资、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等予以纳入,经费投向重点不突出投放量不够精准,不能较好地坚持“留有余地,量入为出”的原则。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整体上看,从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管理理念落后和创新意识薄弱使得有些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另外财务干部编制不合理,人才流动率大,高水平补充来源存在不足,在对医院财务水平的需求下医院的财务人员结构和素质越发加剧了医院长期以来人少业务忙的难题。

四、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导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营造优良理财环境,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首先医院领导层应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深刻领会到教育与培训在医院人力资源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提高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和业务水平,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从单纯登账报账型人才向管理核算型人才转变。医院财务人员应在做好本职会计业务的同时致力于医院内控制度完善、财务分析、盈利预测,参与并帮助完善医院经营决策的制定,从而形成优良的理财环境。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新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医院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预算管理制度。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 标准化预算编制与审核。

医院所有收支均应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须本着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以零基预算为本,在全面分析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考虑内外环境的影响,科学预测收支预算。将预算细分到具体项目及临床部门,保证预算编制的严肃性、适用性、灵活性及完整性,例如药品收支、医疗收入等项目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使其更切合实际,保证预算编制的灵活性。此外,应规范预算编制的审批程序,医院预算草案须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等财政部门批复通过后方能予以执行,医院应杜绝任何法定审批通过之外的预算项目支出的调整事项。

2. 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完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

医院应将经批复后的预算方案层层至具体项目甚至个人,提高预算执行率,定期比对执行进度以及时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纠偏措施确保医院阶段性财务目标及至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医院应对设备、药品、基建工程等执行招投标程序,对其他合同款项实行医院财务直接支付制度,降低医院自有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此外,预算执行结果应与医院各部门绩效考评和奖惩挂钩,明确各预算执行主体的“责、权、利”,强化预算管理效力和约束性。而且医院应将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下放并落实至各环节,有效衔接会计核算与医院预算,加强医院管理实现财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以及提高预算执行效益。

(三)规范医院财务核算体系

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会计核算应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医院资金运作和财务状况,具体来说,医院应从以下方面对财务核算体系加以规范:

1. 在医院会计核算中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现行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我们都知道收付实现制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较多不便之处,如收付实现制下医院预算收入(以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预算支出(收付实现产生的现金流)的核算基础不同,使得医院账面收入浮增,加大了医院资产流动性风险。另外,收付实现制也不利于医院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不利于医院防范财务风险和管理资产负债,不利于医院处理年终结转和采购业务等会计事项,并且收付实现的财务成果易被人为操纵,不能反映医院跨年度交易带来的风险。新制度在收入确认等方面适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使得医院财务制度更能合理确定医疗成本和医院资产价值,进一步向企业财务制度靠拢,完善了医院财务管理活动。

2. 规范医院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与核算。

医院收入和支出应分别依据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如医疗卫生支出(收入)含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收入)、医疗支出(收入)、管理费用支出(收入)等。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政府采购和药品采购和物价政策的相关规定,将药品收支统一纳入至医疗收支中进行核算。目前医院想要脱离“以药养医”困境就要遵守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取消“药品支出”、“药品进销差价”等科目,不再加成医院购进药品,统一按成本价列入医疗支出,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保证医院财务目标的实现。此外,医院应通过成本分析提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医院成本信息的同时强化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将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和医院运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医院可依据核算结果,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掌握医院成本变动规律,并对照目标成本费用支出标准,控制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切实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效率和财务绩效,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四)健全医院财务评价体系

医院应客观评价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切实开展财务分析评价,缩小经营管理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间的差距,全面、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的财务和经营效率,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8.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八

【关键词】医院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在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同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管理责任不明确、核算制度存在问题、方法有待优化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前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管理责任不明确

管理责任不明确是造成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同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医院同定资产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负责部门并没有对于账日进行有效的核查,并且每个科室的负责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财产管理工作,因此导致了各项记录的完整性较差。

2.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核算制度存在问题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同定资产的购置工作进行过程中,其存在的盲日性往往会导致核算工作整体的可行性和核算执行之后带来的效益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递减。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购买人的设备整体效益降低,甚至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资金浪费。医院同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却没有相应的加速折旧,没有资产减值准备金,造成账面同定资产的严重失真。

3.方法有待优化

方法有待优化主要是指我国部分医院的同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法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方面。主要是因为同定资产核算的模式有待完善,并且同定资产核算的账曰价值浮动较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历史成本法在内的方法应用效果并不是非常良好。除此之外,方法有待优化还体现在其方法无法长期进行更新,并且也无法促进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优化工作

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完善具体制度、明确具体责任、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優化于作进行了分析。

1.完善具体制度

完善具体制度是优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完善具体制度的过程中一元醇财务人员应当注重制定和完善医院的同定资产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在完善具体制度的过程中医院的管理者要像重视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一样,从各方面对医院的同定资产给予大力支持。举例来说,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对医院同定资产的分布、使用率、完好度、维修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医院的同定资产的流失。南于医院同定资产存在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散的客观现状,所以必须从医院实际出发,建立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财务部门有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水平的有效提升。

2.明确具体责任

明确具体责任对于优化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明确具体责任的过程中医院财务人员应当注重将科室资产的消耗计入成本核算,将房屋、设备按折旧率计提折旧,计人科室经营成本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科室乱购设备且长期闲置,又可以督促科室及时处理报废的资产,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医院现有资产的使用率,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效率的持续提升。

3.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

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是优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的过程中医院财务人员应当注重将同定资产管理列为所使用科室绩效的考核内容医院的科室作为同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并且通过这样的考核可以强化科室的增值意识,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院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和医院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日益进步,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对于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财务实践工作的进行来促进我国医院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玉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8,8 (11):118

[2]杨上保 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J] 中国卫生经济,2013,22(9):26-27

[3]王小平,王贤裕,刘德芝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院快速发展[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2):25

[4]周国杰,刘凌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4, 23(5):58-59

9.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篇九

本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和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制度、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收款票据管理制度。

一、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

1、单位负责人对医院会计工作全面负责,领导医院会计部门、会计负责人、会计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对医院会计工作进行督促和监督,促进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工作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

2、总会计师应遵守《总会计师条例》,在省卫生厅财会管理中心和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组织本单位重大会计工作并协助单位负责人对医院的业务发展、建设做出决策。

3、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指导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组织制订本内部财会制度,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对医院的会计信息真实性负责。

4、会计部门是单位管理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密切关系,会计部门应与各部门保持沟通、密切合作,采用集中核算形式即单位的的一切经济业务的凭证整理,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其他部门为会计部门提供原始会计资料,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加强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建立科学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财会人员岗位,一般可分为财务负责人、出纳、稽核、凭证编制、记账、报表编制、工资核算、财产物资核算、往来业务结算、成本核算、住院费用结算、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医院根据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和人员配备等情况,合理确定财会岗位的设置,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具体内容参照《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财务内部牵制制度

为遵守财经法规,严肃财纪纪律,加强财务内部监督,防止舞弊等现象,在医院财务部门各岗位之间合理划清职责,并进行适当分工,避免或减少会计工作的失误,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内部牵制制度》。

四、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院收支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稳定、持续的发展,根据《会计法》及《医院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五、资金审批制度

为严格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秩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损失、杜绝浪费,保证资金安全,特制订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资金审批制度》。

六、账务处理程序和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医院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根据相关会计法规,结合会计电算化管理以及前台操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账务处理程序和制度》。

七、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的资产是开展各项医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为了有效地管理好资产,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制定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八、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的成本管理,切实有效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浙江省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成本管理制度》。

九、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会计法》,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内容参照《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十、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特制定本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参照《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十一、收款票据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和财务监督,保障卫生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纳入财务管理的轨道,维护经济秩序,防患于未然,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具体内容参照《收款票据管理制度》。

十二、监督检查

10.医院人事科规章管理制度 篇十

1、在院长领导下,根据上级人事工作政策制度和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

2、根据各科室编制,提出调整、培养和使用各类各级人员的意见,承办人事工作的.各项手续。

3、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协助业务科室搞好聘任工作,并做好年终考核及材料归档工作。

4、会同各主管部门做好各类各级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

5、承办职工的劳动工资,做好各种津贴的审核和住院职工慰问等工作。

6、做好人事统计分析,及时填报各类人员报表和有关表格。

7、认真做好考勤和请销假工作,协助分配办做好奖金发放工作。

8、负责办理职工的退离休工作,并做好退离休人员生活福利工作,

9、负责管理工作人员档案和档案的整理、查阅、转递及提供政审材料、接待外调中、出国政审工作。

10、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业务人员技术档案,做好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11、会同工会分配职工福利费,检查使用情况。

12、办理因公致伤、致残及职业病的评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死亡职工丧事及死亡职工遗属补助等工作。

13、负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4、负责管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

15、完成上级和院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

上一篇:现代物流案例下一篇:系统管理员岗位职责(农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