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评估汇报

2024-06-30

小学教学评估汇报(共8篇)

1.小学教学评估汇报 篇一

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工作汇报|

新芳小学是地处宜兴西北端的一所乡镇级农村小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6715.46平方米,建筑面积5480平方米,运动场地9600平方米,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1032名在籍学生,57名教职工,下辖五所村校(四所完小,一所初小)。

九十年代初,我校与许多农村小学一样,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教学师资的薄弱;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环境的落后(即施教区的人们的理念与认识所形成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底蕴的不足。因此,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沐浴着教改的春风,追求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特色,奏响“科技兴教,科研兴校”的主旋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朝着创建一流的农村中心小学目标迈进,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从1997年到2002年,我们相继较成功地构建了“小学语文单元导读教学模式”“小学生自主习作”的操作策略和“小学生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有6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获奖,有30多人次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并有6人次先后被评为宜兴市、无锡市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校级数学兴趣组年年在市、省级竞赛中获得个人、团体的好成绩。学校篮球队连续多次在宜兴市、无锡市获得第一、二、三、四名,田径队也多年保持较好成绩(2002年上半年,第四名),高年级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学校也被评为市“三优化”先进学校,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先进学校。

目前,学校的办学水平日臻提高,较好地形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乐教、求精、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勤学、善学、博学”的学风。为把新芳小学创建成一流的农村中心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体规划,分步到位,不断实施校园建设工程。

新芳小学是在94年易地重建的中心级小学。建校初,学校的各方面条件相当艰苦,面对困难,全校师生团结、进取,艰苦创业,根据实际现状,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采取“向政府争取一点,向社会捐助一点和学校勤工俭学创收一点”的策略,每年根据学校教育发展需要逐步实施,积极改善着办学条件。先后积累了60多万元都投向了学校的现代化工程建设,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校舍——根据发展,积极筹建。随着全镇事业规划的调整,中心校施教区的范围扩大,入学儿童数量的增多,我们从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积极采取对策,整体规划设计,逐步扩建校舍,先后完成了后西楼、前西楼二期三层九间教室的校舍建设工程,并相继牵动改造了庄头、革新二所村校的校舍。较好地完成了全镇教育事业规划的调整及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

设备——逐年规划,分步落实。对学校内部设备的建设,我们实行“逐年规划,不断完善”的创建策略,力求设备现代化。99年,我们完成常规电教设备建设、实施“三机一幕”进教室,2000年,筹建了微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通过了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2001年,我镇根据自身条件,成立了镇现代化技术培训点,现在,正在向更高标准迈进,积极地筹建校园网。

环境——园内布局,精心设计。针对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我们坚持“典雅格致与恢宏大气”并举的校园布局设计思想。坚持“超前设计,逐步改造”的创建策略。先后完成了250米的田径场的征用,环形跑道的铺设,学生篮球场的规划施工,校园封闭式围墙向开放式围墙的改造,校园景点蘑菇亭的建造,小池塘的开挖,花草树木的种植,壁画的点缀,假山的装饰以及三块草坪绿化:行政楼前,多功能教室前,足球场。达到了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美化,绿化,静化了校园环境。

二、以校为本,扎实推进,探索“科研兴校”之路。新芳,地处偏僻,经济薄弱,条件落后,从这个角度讲,它很难吸引外来名师来校执教,但是,我们依靠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新芳精神,自我磨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探索着“科研兴校”之路,实现着新芳教育的振兴。

基础: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教研活动,科研才有了活水源头。我校开展的科研活动,更多的是倾向于为改善、优化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应用性科研实践,它离不开学生、教材、教师的配合,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我们想,当一个学校的教师在实践中,有源源不断的问题冒出时,科研才真正地有了根植的土壤,显其生命活力。从1994年以来,我校以无锡地区实施推行的一项全员参与的群体性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三优化一提高”为切入口,全面规划,制定好学校二年一周期的有关“三优化”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实施的策略,开展的活动等。带领全体教师投入到该活动中去,使全体教师在追求着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优化的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实现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1.强化职能。教研活动开展得最经常,最频繁,最活跃,最丰富的是校级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从个体角度而言,教研组成员既是一线教学实践层面的操作者,又是教研层面参与者;从管理角度而言,教研组工作既有学校制度的规定,又有学校条线(如教导处、教科室)的监控。它是真正介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层面的组织,它所开展的活动,既有对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教育理念的提升、把握,又有对教育细节的探讨研究。因此,我们强化三项职能,一是教研活动的主管层面——教导处,充分发挥教导处对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执行法规,教学调研等方面(详见2002年教学工作总结)的指导、调控功能,对教研活动起到评价、激励作用。二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层面——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好教研组长的组织、指导功能,对每次活动均作出统筹安排,并要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发挥好督促、指导作用;三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层面——教研组成员,充分地调动、挖掘教研组每个成员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作用,使教研组成员能围绕共同的内容和谐地合作,愉快地交流,从而达成对研究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探讨。

2.六项实践:⑴展示一次说课;⑵设计一份教案;•⑶公开一堂研究课;⑷完成一份详实的评课材料;•⑸撰写一份经验总结(论文);⑹参与集体备课(两种形式:先研后备;先备后研。两项监控:台帐、制度监控;班子人员蹲点把关监控)。六项实践,优化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让教师获得了一种探究精神和一定的理论支撑,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剖析、辨别,引导学校和教师与理论为师,与研究为伴。

3.六项结合:⑴与教学中取得的成绩结合(如表扬获奖者);•⑵与当前的工作结合(如赛教);⑶与“五认真”结合(如规范教学操作的检查);⑷与教研结合(如评课、说课、片断设计等);•⑸与镇“名师工程”结合(如评选镇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等业务竞赛);⑹与提高业务水平,•教学操作结合(如教学设计竞赛)。六项结合不但使教师产生新的动力,•使“三优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更给予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以展示的机会,使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学校、教师获得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引导教师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奠定了基础。升华:扎实有效的科研实践。科研,是教研的升华。它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有了科研,教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经验,才能上升到理论形态的认识,才能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1.教育观念层(或教学理念层):如果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一堂课,就能影射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或教学理念),折射出教育的理性之光。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课题的研究者,开展以学期为阶段,以组织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为形式,以反映现代教学思想的文章、著作为内容的理念灌输与转变活动。使他们的教学观念(或教学理念)定格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上,并“物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与时俱进,吐纳时代的气息。

2.科研实践层:只有理论与实践相联,研究与实践相融的教育科研,才可以追求,实现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首先是重问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规划,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假设和解决的具体操作思路,转化为科研课题;其次是重过程,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展开教育科研。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本着选“准”、选“好”的思想,坚持“求精勿滥”的原则,力争把课题研深、究透,做出成果,使师、生、校受益。所以,我们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构建了这样三个操作平台。

(1)“选”:一是要选准课题。坚持两条选题思路:第一是上级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共同商量选题;第二是学校自己选择课题。把握两个层面:第一是把握实然,弄清事情的真相,实际存在的状况,本来的面目;第二是澄清价值,弄清教育应循的方向,应达的目标。1997年到1998年,我们在市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先后选准了“小学语文单元导读教学模式”(1997年立为宜兴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习作”课题(2000年上半年立为无锡市教育学会课题,2001年下半年立为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1999年,我们又在总结本校数学教学现状,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依靠学校自己的教科研力量,确定了“小学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2000年在宜兴市立项)。二是要选好科研课题的承担者(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的承担者,既要有理论的沉淀、积累,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验,又要善于实践的操作,用于验证自己的实验思想、实验观念,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因为课题的实验,实质是对课题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艰苦的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承担者既要搞课题理论的开发,又要进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探索,既要将自己的所得外化为具体的方案、策略,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使实验朝着应循的方向发展。没有相当的事业心,是难以完成的。

⑵“研”:一是要围绕课题,按照“问题、设想、尝试、总结与反思”的课题研究过程的顺序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开展着从实然向应然步步逼近的方案、技术,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二是要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研究形式或程序。我们一般是以以下几种为主:讲座(学员轮流或外请),•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教案研究及课题研究),数人上实践课,集中评议,总结得失,•留作业确定下次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和人员。2002年3月至4月,我校的作文课题和数学课题相继高质量地通过了无锡市教育学会、宜兴市教科室的课题鉴定。在作文课题鉴定会上,无锡市教育学会徐寿康秘书长听我校蒋成荣老师的习作评批课后,兴奋地说:“十多年来,在我心中一直想听这样一节课,一直没能如愿,今天,终于在这里听到了„„像这样的课,非一日之功„„”

⑶“推”:教育科研成果只有被成功地推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能取得其应有的价值。为此,我们执行了“移植创新,示范放样,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方针,扎实地进行推广工作。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确定推广内容,以他校(指红庙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和堰头小学课堂目标教学经验)及本校的研究成果为主;二是建立推广制度:学习制度、操作制度。学习制度体现“五定”:定时;定人;定内容;定地点;定形式。操作制度体现“四认真”:认真学习、悉心钻研,按模式上课;认真学习、悉心领悟,按模式实践上课;认真学习、悉心汲取,按模式评课;认真学习,阶段性地进一步总结。三是建立推广点,形成推广面,即以全镇片校为单位,建立五个教科研成果推广点,以此为支点和窗口,担当起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任务,形成全镇五块区域化推进的格局,使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收到实效。在推广中我们告诉老师,现在好多人都忌讳模式,但是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要知道,拥有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模式,走出模式,提升自己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水平。

3.学校特色层:我们认为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质量,就是生命。一所学校的特色不是通过搞几次活动获奖,写多少文章发表,获几次殊荣构成的,而是应由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才能形成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追求着凭借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创建着学校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作文教学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抓实二个流程:抓实作文教学流程;抓实作文教学管理流程。第二走作文教学科研之路:构建了“小学生自主习作”的策略,开展了重积累、重感悟、重习作、重评批的自主习作教学。第三建“小浪花文学社”:各年级成立“小浪花”通讯站,吸收班级学生为成员,进行小浪花文学创作的尝试,并成功地办好了九期《小浪花拾贝》学生习作读本。

(2)数学教学特色,也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走数学科研之路:构建了“小学生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第二搞多种形式的小型比赛:致力于追求花较小的精力,带动较大一片的效能。如“口算技能比赛”、“最佳几何造型制作”、“作图比赛”„„第三建“金钥匙”数学兴趣组,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苗子,输送苗子,成立年级数学兴趣组,进行按年级建组培训,并成功地办好了四期反映教师教、学生学的《金钥匙》学生兴趣读本。

(3)酿造了以篮球为龙头的体育教学特色,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创建篮球运动特色,以篮球的“五小”工程为抓手,开展全校性篮球运动。“五小”工程是:练好“小技术”、打好“小配合”、抓好“小梯队”、建好“小班子”、办好“小联赛”;二是带动全校体育发展,班级学生爱好体育运动,崇尚体育运动精神,使我校体育运动蒸蒸日上。

支撑:日臻优化的师资队伍。教育科研,它需要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的支撑。要想把教育科研的一种理念,一个方案,一项策略等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推广,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做到的。所以,创建一个勇于开拓的领导群体和乐于合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群体,对我们的教育科研就显得尤为重要。“名师工程”就是我校为教育科研所作的人力上的准备。1995年以来,我们持之以恒,富有成效地开展了校级“名师”的打造,镇级“名师”的锤炼,市级“名师”的培植,鼓励他们崇尚自己的事业,勇攀四个高峰: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素质水平好、发展潜力大的名优教师队伍。

先,我们构建并实施着这样的培训体系:

1.三个层次: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坚持思想和业务并重,学历和能力并举,着力青年,培养骨干,抓好培优培训工作。

第一层次:新教师的职初培训。以严格规范适应期,•发现骨干苗子为目标,强调“教学常规入门,课堂教学过关,教学能力达标”突出“教学能力”这一重点。体现在过六关:先进荣誉关(校级荣誉为起级,至少一项);取得学历关(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基本功关(三字一话一画);电脑考核关(无锡市级考核);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关(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能力关(校级、市级达标)。

第二层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帮助突破高原期,•培训青年骨干教师为目标。我们举办论文写作培训班,教育科研课题培训班,邀请名师、专家来校作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操作水平,并提出过三关:一是论文获奖发表关(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二是课堂教学实践关(镇、市级课题研究领域的评优课);三是登上一座高峰关(至少能评上校、镇、市级的任意一项: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等)。

第三层次:骨干后培训,以鼓励创新,•追求个性化的成熟期,培养学科能手、带头人,甚至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为目标。我们成立“教学沙龙”,以“自训”“互训”为手段。强调“自训”——继续深化个体体现自我风格的独立施教能力;重视“互训”——引导教师从合作的群体中,感悟彼此的“亮点”和“不足”,从而进行“扬长避短”式的自我提高。

2.二种形式:

⑴选拔符合规定条件的青年教师建班培训。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培训。对培训进行两年一周期的总安排,制订好总安排下的每学期具体操作计划。

3.培训原则: 坚持“两个为主”、“四个结合”。即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以教学研究为主;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总结经验相结合,集中探讨与分头研究相结合,•个体提高与带动全体相结合。

4.培训日程安排:作好二个培训日程的安排:一是二年一周期的总日程安排;二是在总日程安排下的每学期的具体操作安排。

在这样一个分层次,综合循环推进,螺旋递升的培训体系中,我校的师资队伍日臻优化,一个个优秀教师正在脱颖而出,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潮流中,尽显身手,支撑起学校的教育科研,并使师资的优化与教育科研的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境界。

其次,加强以“敬业爱岗”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师资建设的核心,更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我们重点围绕“敬业爱岗”主题(讲学习,讲团结,讲敬业,爱党,爱校,爱生),通过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来弘扬高尚的师德,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一是言传身教,学校为老师进行《师德规范》、《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个代表”等学习辅导,以高尚的师德感染教师;二是制度约束,制定“三不准”规定,减负规定,后进生帮教规定等,规范教师行为;三是活动体验。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师德格言”征文活动,“教师新形象”设计活动,演讲活动;“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爱心捐助活动”等,让老师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师德真谛,增强了教师的爱心、责任心、进取心。

再次,加强以“勤政廉政、勇于开拓”为核心的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师资建设的关键,更是有效开展教育科研的保障,我们围绕“勤政廉政,勇于开拓”,突出了五项意识:①突出法规意识,认真学习《廉洁自律十项规定》,坚持以规为范。②突出质量意识。要求每位班子成员把抓好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积极开展“向科研”要质量,注意分管工作的实效性和创造性。③突出协作意识,要求每位行政人员“分工不分家”,发扬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抓好各项工作。④突出勤政意识,学校向每为班子成员提出“一位党员(领导)就是一面旗帜”,每位党员、干部都能自觉示范带头。抓好“点、线、面”的工作,每人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抓好一条线工作,管好一块年级组或科研课题组,每日分工实行“三巡,两看,一处理”的日常工作制。平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课题研究,反映教学问题,每学期人均听课不低于40节。⑤突出民主意识,校领导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设立公示栏,执行校务、党务、财务三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在收费上严格执行上级收费标准,定期召开教代会,积极实行民主管理。目前,学校中一个“勤政廉政、勇于开拓”的领导集体上已初步形成。

实践证明,教育科研,它把学校领导和教师凝聚起来,把各学科、各部门的教师团结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教育科研,它把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开发出来,引导教师更加自觉地有效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并步步逼近努力的目标;教育科研,它提升了我们的理念、经验,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新的境界。

三、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时代要求,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我校结合实际,针对时代要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内容上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读书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及德育常规活动为抓手,方法上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科学性,实效性。途径上坚持多渠道,全方位的育人思想,既抓思想品德课教学,又抓各学科的渗透教育;既抓教书育人,又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既抓学校教育,又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着德育实效。

1、德育环境——内外沟通协作。

针对多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教育大环境,我们努力沟通育人渠道,构建内外结合的育人网络,形成德育教育整体合力,促进德育环境的全面优化。学校内部,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少先队的内务管理,加强班主任、配班教师和小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定期召开例会和培训,查阅大队部、中队德育台帐,组织班务考评,辅导员考评工作制,加强年级组的合作育人。并且,注意挖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充分发挥思品、社会课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作用。外部教育,注意加强家庭、社区、学校的协作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学生开展观看优秀影片活动,参加爱国图片展,参加德育、劳动和社区服务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法制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建立德育网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行为习惯——抓实规范训练。

我们以“方圆窗”为主要阵地,以学生的文明礼仪、课间纪律、清洁卫生、两操规范班队协作等主要养成教育内容,以“星级”班集体创建为手段,构建“学习——训练——评比”的日常行为规范竞争机制。各班加强了常规的学习与训练,大队部设立规范督查岗、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大队部利用广播、黑板即使公开反馈考核情况,坚持一日反馈一次成绩,每周作一次小结,每月颁发一次星级牌。还通过评比“勤学星”、“守纪星”、“卫生星”、“礼仪星”、“协作星”等特色队员,激发学生的常规训练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文明意识,促进了良好规范的养成。

3、防差转差——重视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素质。学校有成效的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召开以“关注差生”为主题的五届二次教代会,确立了“差生”预防和转化的责任制,采取积极的引导和评价方法,注意关心爱护“差生”,实施课堂教学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防差转差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落实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二是提倡赏识教育,学校还严禁依成绩排队,侮辱讽刺学生,减轻学生心理过重压力。三是学校挂牌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积极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学生心理障碍疏导和健康课的管理,保证及时辅导上足课时。

4、主题教育——开展实践活动。

少先队德育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面向社区和家庭,深入开展了“植树节”、“身边的希望工程”等传统教育活动。围绕“清明节”、“儿童节”、“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常规教育活动日,开展了争创“文明班集体”活动,“文明好少年”活动,“校园体育节”、“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尊师敬老活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一二•九”歌咏活动,形式活泼、针对性强,培养了学生的“五自”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大队部多次评为市“优秀大队部”和“雏鹰大队”。

四、开源节流,完善制度,提高优化后勤服务。

1、经费——开源节流。

学校后勤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学,一是开源,办好学校的学生食堂和学生服务部。二是节流:严格按规定管理各勤工俭学项目,足额收缴上交款。严格控制用工、用钱、用物,自己动手修理课桌椅,疏通下水道,制作教学用具等,尽量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提高财物的使用效率,勤俭节约办实事。

2、服务——完善制度。

后勤各室完善了购物请购制度、物品管理责任制度和各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管理,明确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把好物资供给的“进出口关”,加强设备使用、仪器保管维修管理。使文印、电教、财务、图书、资料、食堂等后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各类大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启用好多媒体制作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语音室等专用室,提高电教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医务室能切实做好师生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积极预防、控制和治疗常见病,为师生甚至学生家长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食堂也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用膳计划,提高操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卫生管理,保证了师生的用膳质量。

3、待遇——关心生活。

学校十分关心教工生活,竭力为教师办实事,提高教工福利。支部、工会定期组织教工参加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还计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为教师投保社区健康服务等,积极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成果转化上:如何使科研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使之真正地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育,使师生受益,这方面还需努力。要引导教师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其次,坚持“移植创新,示范放样,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方针,建立成果推广制度,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成果资料,大力开展成果推广研讨活动,使教师走向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走近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在培养名师上:如何更好地引导已有成绩的青年教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之能成为名师、专家,用名师支撑名校,带动整个教师层面上的提高还不够,要继续开展“名师工程”,确立“名师支撑名校”“名师推动科研,科研造就名师”的办学观念,并把“名师工程”的建设与“三优化工程”、“课题研究工程”、“特色工程”的创建相联系,建立学校有关激励机制,引导学校名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3、在三位一体教育上: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共同育人的目标。在充分地发挥三项职能上:如何发挥关工委职能,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同时,在学校、家庭、社会间,起到桥梁作用;如何发挥家长会职能,定期召开家长会的基础上,加强进行校访、家访。再次,校董会职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推波助澜。公文博客网

3、在校园环境上:差距比较大育人的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即对学校校园软文化、硬文化的开发,挖掘建设还须继续努力。特别是三项建设:一是校园的硬文化品位:在美化校园环境上,要不断投入精力、财力,在让每堵墙说话,让景点添彩,让板报厨窗增色等;二是营造校园软文化氛围:继续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建设,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三是进一步探索“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策略,大力开展学校特色创建,使教师“教有所长”,学生“学有所长”上要加大力度。

5、在办公条件上:学校的办公和教学条件相对滞后,教师办公室没有实行电脑管理,原有的电脑教室容量跟不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在继续实施开源节流,勤俭办学的思想,实施“向社会捐助一点,向政府申请一点,学校自我解决一点”的策略,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向一流中心级学校办公条件迈进。力争缓解电脑教师容量(教室及电脑数量),实现教师办公实行无纸化,这些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6、在思想观念上: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落后,阻碍了新课程计划的实施,束缚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顺利推进。在构建“学习——实践——总结”的机制,以教科研为手段,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通过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经验水平,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上还要不断努力。

7、在师生生活设施上:学校教师食堂条件差,学生一只餐厅,随着事业的调整,学生餐厅急待建设,这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做好工作,争取尽快立项。

新芳小学,计划将花3—5年的时间,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创造一流的农村中心小学。现在已经进入第二年,我们将在上级教学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满怀信心地,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向着既定的目标,自强不息,昂扬迈进。

校本教研活动计划(点击量:1688)

2.小学教学评估汇报 篇二

哈工大建筑教育强调工程教育和国际化的办学传统, 在长达9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延续这两个特色。近年来根据新的专业发展需要, 进行新的尝试, 提出并推行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标准:根据专业新的发展, 构建了“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和目标”的专业标准。理念是专业教育中的指挥棒, 提出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核心: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国际化能力。

两个体系:

一 . 国际化课程体系:根据新版培养方案调整梳理, 提出一轴 (设计课) 两线 (技术线、人文线) , 立体交织 (课程之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的架构。

通过三种形式与海外高水平学者机构合作, 加强国际化课程群:

1. 设置国际联合教学课程, 3年级开设海外联合设计:聘请海外兼职、合约教授创作课程, 优势及研究方向申报选题。

2. 开放式研究型建筑设计:4年级本院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申报选题, 并与海外名师名校、设计机构联合完成, 整个过程中有1~2周海外联合国际教学。

3. 专题化国际联合教学:以设计理论课为主, 邀请相关领域顶级研究学者、设计大师讲授专题性前沿课程。通过英文教学, 良好互动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及提升国际化能力。

通过工作坊式联合教学, 在常态课程体系之外, 与亚洲、欧美各高校进行联合教学。每年9月为国际学术月:请了11所著名高校共51位海外名师, 既有学术讲座、也有结合设计的专题辅导。

二 . 特色化实践训练体系:构建课内、课外两个相互促进的实践训练链条。

课内项目贯穿于5年制教学计划中:在一年级改革专业导论课, 组织建筑师讲座使学生了解今后工作领域。2年级结合设计课程, 开始多门结合教授研究方向的创新研究课, 以后进行小班授课。

5年级分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建筑师业务实践”活动, 对于毕业实习有明确控制。

课外项目包括大一的“项目计划”, 2、3年级进行延续。结合设计竞赛, 高年级实行学生进入研究所的导师制, 结合研究所的设计项目, 提供更多接触、实践的机会。

三个平台建设:根据学校两院 (学院、校设计院) 一体化特色, 建立三个平台:

一 . 校企联合多层次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发挥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优势, 为学生提供充足实习机会。此外与16所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实验中心, 学院研究所以博导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是提供设计研究课程的实践平台。

二 . 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平台: 为优化师资队伍, 一方面签约校外兼职教师及企业职业建筑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 另一方面聘请海内外设计大师作为工程教育顾问。

三 . 整合多形式的国际化合作教育资源平台:通过建立海外学术基地、设立联合研究中心、聘请专业顾问等措施实现合作教育资源拓展。与20多个国家、地区知名院校实行互授、学位互认的国际化培养。

为保障预期目标, 进行四个保障的尝试:

一 . 改革评价基地机制, 把教师主要精力拉回到教学上。

二 . 改革与校企的合作机制, 改良原先的松散性合作模式。一方面与校企合作时建立能保障实践教育作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委员会, 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在资金保障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 . 将两学期制改成“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使得能与外国专家、高校时间同步。

四 . 调整教师遴选、聘用制: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设立规定。

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分享清华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及其启示

清华采取4+2年制培养模式, 制定了三个平台课程体系:基础平台 (1、2年级) 、专业平台 (3、4年级) 、提高平台 (研究生1、2年级) 。并实施了多元化、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模式。

聘任当今活跃在建筑界的15位年轻建筑师参与教学, 作为导师正式参与教学。

三年级开放式设计教学:

第一学期进行博物馆、住宅区规划和住宅设计, 第二学期第一个设计设置开放式课程, 然后为城市综合体设计。早在1997年开始以“学生活动周”方式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在同一设计选题中分不同地段, 学生自行编制设计任务书选择地段, 进行研究式设计构思。从2002年把“学生活动周”推广为“设计专题” (Design Stutio) 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资源组合, 根据各自科研成果确定设计题目, 同时设有3~4个设计专题, 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专题及教师。教学过程以调研、讨论、评图等方式开展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原创性思考。

曾做过的题目:向工业产品学习、饮食北京、希望空间、电影北京、非线性建筑设计、弹性空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类型北京、生态设计、激活城市负空间、生态再造等。

聘任的15位设计师参加今年开放式教学课程, 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设计基本问题:如空间、材料、结构、光线、环境等。引导学生关注更深刻的文化、社会、新技术问题, 乃至科学、哲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学生更注重设计过程, 设计的多元。并针对老师定了如下教学规律:确保设计调研及案例分析环节;设计构思的独特性与创新性;设计过程的逻辑性;方案多种思路比较;设计方案的深入发展;设计方案的表达可以用不同方式。

胡越指导的通过限制创作“无限”的可能:要求学生寻找几何原型并与设计要点发生联系, 进行几何操作, 通过几何操作来获得建筑设计的成果: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生成单体空间的控制点——根据VORONO算法生成空间单体——对空间单体编号——移除部分空间单体形成一个开放的聚会交流空间——剩下的空间单体形成包裹聚会空间的外壳——打破空间单体边界——选定正方形作为开洞的形态——设置一条贯通的通道。

张轲指导的1KM-HIGH城乡聚落

试图将农村生活的惬意带进城市, 同时将城市的便捷与乡村相结合。设想了在城市里将乡村聚落在高层建筑里, 进行“未来城市”的构想。为此特别请结构工程师参与教学以确定其结构合理性, 学生设计的作品虽然具有极强的未来感但经确认符合某一结构系统。

梁井宇指导“日常经验·个体记忆 + 居住畅想”, 希望学生通过回忆, 找到自己生活中记忆最深刻的某一个生活场景, 把对场景的认识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把场景中的生活和空间的特点演绎成新的居住空间。

马岩松指导“重建CCTV计划”

01.CCTV 设计方案 1——游乐场

如如果不是现在的CCTV, 我们理想中的未来大城市是怎样?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构想对CCTV的理解。学生们展开各种设想:有将央视大楼看做信息交换中枢, 城市则是按神经元系统组成, 央视大楼被视作成长中的胎儿, 在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 大楼内各部分按神经中枢连接。另一位学生从娱乐的立意将CCTV大楼视作“游乐场” (图1) , 将制作与播出部门通过缆车联系, 后期制作和视频加工部门变成碰碰车, 而垂直交通部分变成了蹦极车……

上述的开放式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术志趣, 而且将老师聚在一起的集群教学更具批判性和多样性, 最后评图的仪式感鼓励学生对建筑的敬畏感。

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教育改革采取八个举措总结为“双导师、国际生、重基础、实验班、硕设计、博科研、聘名师、育青年”。

1. 双导师:从2014年160余位老师自愿本着“公平、业余、自愿、无偿”的准则利用业余时间辅导。274名本科生开学时公开抽签, 随机选择校内学业导师 (每位老师带1-3位学生) 除了院内导师, 在学生三年级时, 将接受同济校友导师指导。此举增强学生与老师、校友的凝聚力。

2. 国际生:2014级招本科四年制国际生, 通过面试录取8名。与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培双学位本科生:前3学期在同济, 中间4学期在悉尼, 最后1学期回同济。采用全英语教学, 由张永和与马库特挂帅。值得一提的是张永和先生给国际班最近出了“60刀”的短题:在300x300x300的立方体内挖60个洞, 考察剩下的空间形态。

3. 重基础:已建立承担4个本科专业、3个学科本科1-2年级的教学平台, 已成为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基地, 把基础团队发展成教学型岗位的大本营, 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4. 实验班:二下至四下的两年间举办2年实验班:采用志愿报名方式, 三个专业共20名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实验班是团结院外建筑师、规划师精英的一个好平台。

5. 硕设计:在硕士培养中, 将考虑有区别对待生源, 针对本科不是建筑学的学生增加一年教学, 形成3年制与2年制两种硕士模式。毕业成果将加强设计方面的考核而不是以往的论文形式。

6. 博科研:博士生是科研青年军, 是教师的科研助手。从2014年开始, 对博士生进行强化科研入门培训:举办为期2周的“博训班”, 组织38场培训讲座, 10页考卷 (8页客观题 +2页主观题) , 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申请中期考核。

7. 聘名师:2014年公开讲座100场以上, 引进优秀中青年建筑师进本科设计课课堂。

8. 育青年:组织了45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科研工作研讨班”。组织“谭垣杯”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进行“建筑八骏” (10位设计课老师) 报告会。

重庆大学周铁军教授

建筑教学中面临三个思:如何突出精英教育的特征?如何在当前海量知识背景下知识更新的能力培养 (从“授之予鱼”向“授之予渔”的转变) ?如何专业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的结合?

针对上述思考, 学校拟定出改革方针:

1. 培养目标

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培养目标”。建立融合建筑、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技术学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符合体系。

突出地域特征与国际化双重视野, 立足中西部地区, 促进地域化知识结构, 提升国际学术视野。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

2. 培养模式

以学制贯通为目标, 改变3+2的5年制模式, 重建2+2+1的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1、2年级作为基础平台, 3、4年级作为拓展平台、5年级作为综合平台的发展策略, 为今后4+2模式发展做准备。

所谓2+2+1模式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注重多学科交叉;以核心课程为主线, 形成多个特色教学课程体。构筑“一轴两翼”的多元整合, 所谓一轴是以核心设计课为主线, 而一系列人文课程、技术课程作为两翼进行教学支撑。

3. 培养策略

依托体系改革, 强化各体系间的关联性及知识的融合性。形成通识基础教育、主干专业核心课、拓展创新课三个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基础通识课以专业知识、人文素质、设计、实践作为课程建设。主干专业核心课程结合三个一级学科 (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所谓创新系列分为4点: 设计研究拓展的理论系列、研究型的综合设计实践系列、建筑与人文的创新系列、建筑与技术的创新系列。

4. 采取措施

多元化研究型教学:由不同专业老师混合成教学小组, 在教师团队中每个年级, 每个课题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参与。

如何加强校企合作:1、依托国家级与市级两个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评图等方式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已聘请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开发商参与。3、开展设计单位参与, 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目前已开展2年。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环境保护及管理学校老师参与联合毕业设计教学。

开放与互动的联合教学:不仅研究生教学阶段, 本科教学阶段也产生国际联合, 如3、4年级的高层建筑、居住建筑等。同时还开展“八校联合毕业设计”, 加强与其他学校合作。拓展联合培养的机制与模式, 通过持续开展与国外STUDIO教学、参与交换留学生, 师生互访、双学位、学分互认、引入外籍教师长期独立上课, 提供学生国外实现机会。

5. 如何监控教学质量

已执行十多年设计课程双向选择制:老师挂牌, 学生选择老师, 最后老师反过来再选学生。每位老师承担的学生约10~12人。老师必须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的完成, 在环节中参与3个评图:基本评图 (由老师组织两个以上其他老师参与本组评图) 、成果评图 (必须组织2各以上老师参与) 、两次评图数位老师综合给评出学生成绩。为避免评图误差, 最后整个建筑系组织年级综合评图, 将各组老师最好与最差成绩进行再综合评图。

东南大学李彪教授关于数控建造与生成设计的原形提炼

东南大学从2007年开始着手数控建造, 做了一些数控设计后我们发现数字链是有些共性的。带大四学生处理关键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输出流, 它包括各种数控设备及简单加工文件。而输入流可能是音乐、数据、公式、建筑的生成规则。在课程探索中学生将学习到编程技术、分形概念、在学习中提高数学兴趣, 如何实现目标、怎样操控数控设备。

在数控建造中学生需要根据板材考虑加工的刀路, 比如这组学生用Skeleton ( 骨架系统 ) , 学生讲其提取成桌子的支撑并最后得以实现。 (虽然用料较多, 但课程重在创造, 可以暂时忽略用料多寡。) 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比如 (图2) , 下面的是定位点, 上面的是搭建一般的状态。它的输入方式很简单, 就是波的震动引起支点的变化, 并提炼其中某一片段。所有板材都是一片片加工的, 细节全部自动生成, 只要一秒钟全部1000多片自动生成, 拼装毫无问题。 (图3)

经过一些实验后, 开始真正建筑项目的尝试:为2014南京8月青奥会设计的项目 (图4、图5)

02. 波震动输入生成 板材, 再组装

03. 片段

04. 电脑生成过程

05. 施工过程

06. 建筑原型与程序 算法的多重映射

3.班级教学汇报三部曲 篇三

一、前奏曲:策划准备

1.方案设计。开学初期教师就要设计出本班教学汇报的简略方案,随着教学深入加以调整,逐步完善。一份成功的方案设计有四个要点。一要符合幼儿身心、个性发展特点。教师要对本班每个幼儿的个性做到了然于心,结合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长处选择适合其表现的节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可让他单独表演讲故事、念绕口令或朗诵诗;乐感好的幼儿,可让他表演舞蹈;胆小害羞的幼儿,则可与他人合作或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二要反映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幼儿作品展现、幼儿活动播放、班级趣事回顾等环节,让家长直观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的情况。三要节目类型丰富,凸显教学特色。汇报中,将唱歌、舞蹈、儿歌、游戏多种形式有机串联,注重个体与小组、全班幼儿的穿插表演,设计亲子互动环节(让家长当观众、当演员),融入本班教学特色内容,凸显本班教学效果。四要突出班级主题,编排寓意新颖。汇报主题要贴近幼儿生活,体现时代发展的整体风貌,如《新年音乐会》《快乐大本营》《欢乐中国行》《聪明宝贝赛》《欢乐智慧园》等。

2.常规教育。汇报要求幼儿情绪愉悦,不哭不闹,不乱走动,大胆表现,踊跃参与。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游戏中,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教育培养,如座位摆放、坐姿习惯、倾听习惯等。

3.节目练习。熟练的节目表演是班级汇报教学开展的关键。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抓好落实,使幼儿熟练节目,表演时情绪愉悦、动作到位、表现力强。

4.材料准备。(1)制作幻灯片。注意整个画面的色彩,做到和谐有动感,有片头欢迎词和片尾祝福语。幻灯片内容要丰富,涵盖幼儿在园基本情况(可将照片按生活学习、活动、作品等方面分类),制作好节目名称、表演者照片。小、中班幼儿表演时要显示儿歌文字内容。(2)收集幼儿作品。平日里教师注意有计划地收集幼儿各种精彩的作品,在开展班级教学汇报时布置成作品区,绘画、手工作品、橡皮泥制作等要标注幼儿姓名。(3)录制音乐碟片。所选音乐音质要清晰,节奏分明,按汇报方案顺序进行录制。

二、进行曲:精彩展示

1.幼儿着装。既能体现节目风格又能展示幼儿的天真活泼,尽量避免使用金箔纸等纸质材料(容易破损)制作。幼儿手臂、手腕、脖子等处不要过多装饰,以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大班幼儿可按表演的节目进行统一着装;小、中班可按小组统一着装。对表演时需要更换服装的幼儿,教师要注意选择便于穿脱的服装,保证汇报活动进行得紧凑流畅。

2.汇报主持。小、中班的孩子年龄小,汇报活动可由教师主持;大班尽量让幼儿主持。无论是幼儿主持还是教师主持,都要熟悉主持词,口齿伶俐,情绪饱满,仪态大方自然,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能积极调动现场气氛。

3.幼儿展示。汇报中,幼儿的表现最吸引大家的目光。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汇报氛围,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善于表现,做到情绪愉悦、动作到位、表情丰富。

4.家长配合。保教处、各班教师在班级教学汇报活动前组织家长开个简短会议,明确提出配合要求,如提前到达会场,不因迟到而影响幼儿表现;积极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支持、鼓励幼儿;服从现场要求,不到表演区拍摄、照相等。

5.教师配合。班级两位教师要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兼顾到全班每个幼儿。哪位教师负责汇报主持,哪位教师负责组织幼儿,家长的引领该怎样做,万一出现幼儿现场哭闹怎么办等等问题必须事先想到。默契是在长期的配班交流讨论中产生的,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使班级教学汇报有条不紊地开展。

6.拍照摄影。在活动中,保教处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对各班进行全程拍照摄影,留下每位幼儿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

三、结束曲:反思分享

1.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将拍摄的教学汇报过程视频按班级剪辑,制成专辑;将照片制成视频相册,放在幼儿园网站上供广大家长和幼儿点击观看,提升家长、幼儿、教师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2.总结反思。教师在班级教学汇报后,要及时对本次汇报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剖析不足,积累经验。观看欣赏其他班级的教学汇报时注意吸取其精彩之处。幼儿园可组织班级教学汇报小结会,为教师提供交流共享的平台,为下一年的班级教学汇报活动开展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幼儿园)

4.小学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篇四

我校位于新寨镇东坡村,服务半径为6个社,占地面积约为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0平方米。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建筑面积较大,依托这一特点,学校重视校园美化绿化,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60人。师资力量方面,我校在岗教师6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占教师总数的33.3%,小学高级教师2人。另外,近年来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达100%。

一、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首先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重点,把《守则》《规范》通过结合身边的事讲故事、做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贯穿始终。文明系列活动各年级各具特色;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成为亮丽的风景,一周一个班级,班班不同形式、不同讲话内容。多方位符合学生实际的讲话成为力量的召唤,是每一个班集体展示风貌的机会,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化。班干部轮换制、队干部竞选制已经成为我校一种教育形式。大队部组织各种活动,效果显著。我们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参与就是进步,参与就是提高。

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平等、民主的思想深入教师头脑。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以身作则,关爱后进生,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给学生鼓励、自信。用爱心演奏着一曲曲育人的赞歌。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二、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具体活动设置为:一年级踢沙包、二年级打沙包、三年级转呼啦圈、四年级跳短绳、五年级跳长绳、六年级踢毽子。这些活动不仅优化了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而且还令其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地锻炼。学校自己编排了集体韵律操,并举行了校园队列与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既抓普及又抓提高,各项比赛成果累累;为学生全面体检,体检状况好于去年。各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特长展示的机会,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实力。

三、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鼓励、培养新教师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学历、年龄、专业、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开拓精神。师资建设与管理得到普遍重视。学校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教师业务档案,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务评聘、奖惩挂钩,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

四、改善校园环境

校园绿化能够让人在繁杂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身心得到休养;能利用现状地形、配植色块及色叶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营造人性化的空间。

五、存在的问题

1、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落后,还满足不了教师的需求。

2、新教师还有待于提高业务水平。

5.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汇报 篇五

鄌郚镇石家河小学

2009年11月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1、加强基础学科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基础素质

一年来,我校全力落实课程改精神和要求,严格落实县教研室下发的小学教学常规,切实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确保国家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科学习质量。

(1)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保障各项常规要求落到实处。按常规制度要求,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两次定期检查和多次不定期检查,确保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单元测评、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以及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都能落实常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一直居全镇上游水平。

(2)全面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中实施了“自主——互助——合作” 型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努力地完成了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逐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向学会学习迈进;三是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素养展示活动,如建国六十年作文大赛、演讲比赛、故事会、“朝阳”读书笔记展示、英语讲故事比赛、数学应用展示活动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素养养成为重点,强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科学课程等与综合活动课程的整合。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把课内导行与课下践行结合起来。一是通过大力改革作业设置的方式,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社区做贡献”、“文明小公民评选”、“乡情小调查”、“家乡名人采访”、“家乡建设金点子”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与综合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德育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

3、重视体育、艺术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首先,学校开齐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把体育、艺术教学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是结合本校实际,配备三名兼职体育教师、三名兼职音乐教师,一名专职美术教师;二是及时检查音、体、美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把体育、艺术教学落实到位。

其次,举办好艺术、体育、科技三大节。一是学校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每年举办一届“六一”艺术节,集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文诵读、演讲比赛、手抄报、剪纸、雕塑雕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于一体,人人有活动项目,班班有特色节目,以此带动、促进艺术的教学;二是举办好以春季运动会、乒乓球、篮球、跳绳、健身圈、拔河等比赛项目为内容的体育节,展示、检验教学成果,增强学生体质;三是以“3.18科技活动日”契机,举办好科技活动节,以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小论文、电脑制作、生活科技常识应用为核心,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再次,把快乐大课间活动规范化、趣味化。在集体活动中,以校园舞、广播操为主;自由活动主要是健身操、羽毛球、健身圈、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易于开展的活动为主。经过一个阶段的组织实施后,向规范化、趣味化迈进。规范化就是要提高质量和档次,趣味化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点和兴趣爱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阳光60分”的快乐,真正落实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也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使该活动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4、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全面落实地方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立足本校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加大本校课程开发力度,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开设菊花栽培、月季种植、家兔饲养、西瓜嫁接、花生种植与管理和剪纸六门本校课程,激发学生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生产技术和地域文化,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之美,从小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父母、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爱动脑、爱实践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深化课题研究,以教科研促发展

1、完善组织管理,落实常规教研活动

(1)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和以教导主任为组长的教科研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规划、关系协调、资金保障和考核评价工作;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理论学习、检查指导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学习制度、培训制度、培训汇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听评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制度等一系列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2)强化集体备课,落实“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模式。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依托,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由教研组长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活动。先由教师个人写出教学简案,再在集体备课时说课,由大家评议,提出补充和建议,互相借鉴,最后由教师个人取长补短,写出教学详案。

2、以学校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教师个人课题的深入研究

学校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课题作为校级研究课题,选拔学历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定期组织学习,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力争早出成果。同时健全校本教研机制,建立全员参与制度,形成人人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教与学的根本转变,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三、加强教师业务配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我校地处偏远、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现状,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计划,加大了投入和培训力度,按照“横向联片、纵向结对”的工作思路,一是与周围大校联成学片,与镇中心小学结成对子,经常派出教师听课学习,先后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活动课教师到鄌郚中心小学、漳河小学、包庄小学听课学习,回来后每人都要写出听课心得,都要出示汇报课,巩固学习效果;二是暑假期间全员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各科培训,有的教师参加了两轮甚至是三轮培训;三是定期举办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案例分析会、教学总结交流会,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四是在教管办的大力支持下,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新微机,并聘请高崖中学的微机教师秦连军老师利用周六进行辅导,普遍提高了老教师们上网学习的能力和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6.小学2016年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篇六

首先,教学管理加强教学改革的基础

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这个 一个字段,它不能是一个真正的老师。我们学校的科研工作,计划,实施,不经过现场,坚实。十二五期间,本项目和结论两个课题,即郭树兰老师主持的省项目基于学校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刘昆老师主持市立项目小学数学研究。十三五期,区级项目一:吕红艳老师小学数学创新操作。

领导成员团队,坚持教学研究的边缘,及时研究成语,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广大同仁分享。杜俊清秘书在教育科学中出版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战略中写了新课程;郭树兰副教授,副教授和学生学习良好的对话教学策略11篇文章在道德教育中年轻教师,湖北教育新班主任等报纸杂志出版。

开展微观研究。对于微问题,要进行微观研究,形成微观结果。郭树兰副校长参加了河北省教师的培训学习,回来为学校教师做了微观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讲座,与领导从事微观研究,一起 电源箱设置,故障案例设置。这是因为起点小,减少了学习的难度,老师很容易学习,但也很容易的结果,由老师最喜欢的。

三,教学研究对一个美丽的翅膀的梦想

良好的评价可以促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我们学校实行对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自我评价,参与多评价,多方面反映学生的情况。(A)老师自己推出。结束审查工作,如何摆脱海上的战术?我们要求每个年级,每个科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通常的教育和教学情况,一套模拟问题进行评估。在2016年1月20日举行的考试后,结束了评审经验的交流,在六个级别的语言,数学12个题目进行了讨论。教师一般反映自己的教材吃得彻底,沉重,难以准确掌握,所以教学成果特别突出,有两个班级实现了100%的优秀率。

(B)家长参加课堂考试。父母不是外人,而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年,我们邀请家长进行学校管理,其中,家长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考试,他们了解学生的真实考验,老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理解,更加支持学校的决策。一年的时间,所有家长上学两次,家长代表四次深入观察的建议,我们学校的整体工作,班老师和教师的教学成绩,给予高评分。

(C)日已叙述大型阅读活动。我们依靠薛瑞平的天说 一本书,规范阅读的内容,统一时间,重的指导方法,背诵阅读的结果。这个学期使用每个星期二,星期四的大班,班级作为一个单位集中展示,场景是巨大的,令人震惊,星期二,星期四也成为最受期待的学生日子。

(4)个别学生的评价。我们的优质教育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成功或失败,结束师从不同方面的学生评价,补充个人成长档案,包括在每个学生的最终结果。在这次评价中,学生的专业发挥,兴趣的发展,个性宣传,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个人都是赢家。

7.小学教学评估汇报 篇七

1 SCI医学论文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学引文索引) 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综合性科技引文检索刊物。创于1963年, 经过50年的发展和完善, SCI已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被列为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之首。SCI收录的期刊称为SCI源期刊, 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称为SCI文章。由于SCI医学论文的权威性、影响力及其评审过程的公平性透明性, SCI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影响因子常被用来评价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成就, 已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衡量一项研究价值的最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指标。总的来说, SCI医学论文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获得同行和社会的承认, 也是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和科研人员综合能力的需要[1]。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科教兴国”的提出与实施更使中国科技界在各个领域中全面走向世界。近年来, 我国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公布国内重点大学和重要科研机构在SCI收录文献数量的国际排名, 作为考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我校不但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且更强调综合素质的发展, 定期公布《南方医科大学SCI发表及收录情况》, 并将SCI论文的撰写与答辩作为学生的重要考核指标[2]。因此, 对于SCI论文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在此形势下, 珠江医院肿瘤中心以撰写和发表SCI为目的, 以权威医学杂志的高被引量SCI论文为教学蓝本,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论文撰写发表技能。因为, 文献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SCI论文、学习SCI论文的书写及构思、科研思路、实验步骤等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通过研读、精读、讨论以达到对文献的彻底掌握, 这对于日后进行科研、培养实验思路、撰写和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2 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法的实施

2.1 导师对SCI论文做推荐教学和指导教学

SCI期刊的种类数量繁多, 影响因子参差不齐, 为保证阅读文章的质量, 导师可先向学生推荐医学领域及肿瘤学专业的SCI权威杂志, 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新英格兰杂志) 、The Lancet (柳叶刀杂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美国医学会杂志) 、Nature (自然) 、Science (科学) 、Cell (细胞) 、A Cancer Journal of Clinicians (临床医师癌症杂志) 、Nature Reviews Cancer (自然评论:癌症) 、Cancer Cell (癌细胞) 、Cancer Research (癌症研究) 等。先由导师选取权威期刊上的肿瘤学相关文献, 最好是综述类及实验思路相对简单的文章推荐给各研究生, 作为范读学习, 先从学生容易看懂的文章开始,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此阶段可由导师主导, 以教学讲座的形式及示范汇报的形式从宏观方面为学生讲述SCI论文, 有利于学生学习肿瘤学专业词汇和基本理论知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2 学生共同研读讨论一篇SCI论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范读学习, 学生们对于SCI论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一阶段由导师选择一篇SCI论文, 布置给全体研究生阅读, 而后共同讨论学习。将我科8名研究生分3组, 其中2人为论文阐述组, 负责在讨论时复述、介绍论文的内容。3人为正方赞扬组, 负责将论文的科学意义、设计优点、可借鉴处等挖掘阐明。3人为反方否定组, 负责将论文的缺陷不足、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指明列出。每组都要制作PPT进行汇报, 二周左右学习一篇文章, 8人轮换角色。通过这种答辩形式的学习, 使学生学会不仅要读文章、读懂文章, 还要在阅读中思考, 有学习、有批评, 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对文献的鉴别能力。这一阶段将是学生能力升华最快的阶段, 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2.3 学生研读汇报SCI论文并小组讨论

第三阶段, 研究生可以分头进行科研SCI论文的阅读, 再集体交流。将我科8名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分组, 每周由2人各自进行汇报。每位学生可在推荐的权威杂志上自选感兴趣的文章, 进行研读、总结, 并制作PPT汇报。汇报内容需包括:肿瘤学相关知识背景, 文章主要内容, 剖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 整理实验思路, 论文学习心得, 提出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等。在此过程中,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文献翻译、双语学习、总结概括和汇报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同时, 学生汇报不同的文章, 可以提高大家的知识面。汇报后, 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和讨论, 也可对其汇报进行评价, 最后由导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此阶段以学生为主导, 以学生汇报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导师的点评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指出学生汇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4 导师对SCI论文的撰写发表做专题讲授

经过第三阶段的汇报学习, 学生们对于SCI论文有了切身学习体会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导师可进行教学反馈, 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尚不清楚的和亟待学习的地方, 并结合当前肿瘤学的研究热点, 从具体方面对SCI论文的撰写及发表做相关知识讲授, 如:SCI文章结构、期刊影响因子、SCI论文种类、书写格式、论文语言和图表的表达技巧、论文修改、投稿、回复评审的技巧及在论文撰写和发表过程中的个人体会等方面。导师可以按上述方向做专题讲授, 以增强学生对于SCI论文的学习兴趣及整体把握。

3 讨论

医学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以科研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世界上最创新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亦大多是在英文期刊发表并由SCI收录, 在写作SCI论文的过程中, 作者必须阅读大量相关文献, 进行反复的研究实验后, 通过整理、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形成科学概念, 然后记录成文字。这一过程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开阔了科研思维, 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SCI医学论文的发表在医学领域起到交流信息、传播技能、展示自我、探讨经验的作用, 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因此, SCI医学论文的重要性已不容质疑。

对研究生实施的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方法, 目的明确、针对性极强, 成效显著。从前对于研究生来讲, SCI论文犹如天书, 篇幅长、难理解、自己没有兴趣也没有毅力读下去, 就算读了一篇文章但是理解起来也很难, 看了前面忘了后面, 往往一篇文章要看上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 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但是, 自从我科实行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方法, 研究生们反响很好, 普遍觉得看文章的速度越来越快, 由从前的一个月一篇变成两周一篇, 再从一周一篇变成一天一篇, 再到现在可以几个小时看完完整的一篇SCI论文, 并且对于文章的查阅、筛选和理解能力也更进一步, 比如对PubMed、BIOSIS Previews、Science Direct、CNKI等文献检索数据库, NoteExpress等文献整理工具的熟练应用;对SCI论文中提到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理解得更透彻, 能提出问题, 判断其结果是否可信等等。总之, 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们较早地了解专业的SCI论文很有帮助, 还为研究生在真正做实验前结合科研方向, 提前准备和学习理论知识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文献是最好的老师, 精读文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论文的精读、研读、剖析、总结、讨论这一系列过程, 使学生对于SCI论文的把握更深刻更全面, 在日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也更得心应手。此外, 还可提高学生们的文献检索整理、医学英语学习、演讲讨论及批判探究等多方面能力。

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法在我科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解决, 结合教学经验, 总结了如下注意事项以供参考:第一, 导师对于SCI范读论文的难度选择上应注意难度篇幅适中, 由浅入深, 避免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第二, 导师对于SCI论文的专题讲授与学生的汇报讨论应交替进行, 使学生不仅有知识的输入过程也有知识的输出过程, 在知识输出和输入的交替过程中加深理解,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SCI论文的相关知识;第三, 导师在为学生选择SCI论文汇报方向时, 应注意结合研究生的计划培养方向及其即将参与的实验课题方向, 范围不要过于宽泛, 应注意纵深方向的挖掘;第四,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请本科室或本院已发表过SCI论文的医生做讲座传授经验, 了解各研究方向的国际进展、哪些杂志适合该方向的文章发表及可能进行学科合作的方向等等,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和各种便捷资源[3];第五, 在文章讨论过程中, 应注重对于选题方向、实验思路和科学严谨性的探究, 勇于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 而不是盲目地照单全收, 需结合统计学、流行病学知识综合分析文章;第六, 近年来随机对照试验 (RCT) 受到权威学界的青睐和认可, 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几率较大, 因此在选文时也可适当选择此类文章学习;第七, 经过大量阅读SCI论文, 研究生们对其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此导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练笔, 可先从临床病例报道或meta分析写起, 最终发表与否并不是目的, 而书写训练、投稿、修改及回复审稿意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往往SCI审稿意见都比较中肯有条理, 对论文修改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因此学生可根据审稿意见逐一修改文章, 在此过程中得到切身经验体会[4];第八, 医学英语在SCI论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从写作、投稿到后续交流过程中均需要扎实的英语功底, 于是医学英语的运用成了研究生们较大的障碍[5], 我校开展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已久, 但因面向全体研究生而导致专业性不强无法深入开展, 因此, 我科欲尝试与医学英语专业授课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针对肿瘤学专业开展合作教学, 以达到针对性强, 提高迅速的效果, 此举有待进一步探讨;第九, SCI论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还要具有扎实的医学英语功底, 在此教学相长的过程中, 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不断创新[6]。

总的来说, 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法是一种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 我科也会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其不断探究、创新和改进, 使学生对于SCI论文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刻, 提高其科研思维及实验水平, 增加我科SCI论文发表量。

摘要:目的SCI论文的教学已不容忽视, 为提高研究生阅读学习SCI论文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撰写发表SCI论文打下坚实基础。方法 以权威医学杂志中高被引量的SCI论文为教学蓝本, 通过导师专题讲授和学生汇报讨论SCI论文的形式,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论文撰写发表技能。结果 对研究生实施的SCI论文研读汇报教学方法, 目的明确、针对性极强, 成效显著。不仅有助于研究生们较早地了解专业的SCI论文, 还为其在真正做实验前结合科研方向, 提前准备和学习理论知识做好铺垫。结论 文献是最好的老师, 精读文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论文的精读、研读、剖析、总结、讨论这一系列过程, 学生对于SCI论文的把握更深刻更全面, 在日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也更得心应手。此外, 还可提高学生们的文献检索整理、医学英语学习、演讲讨论及批判探究等多方面能力。

关键词:SCI医学论文,论文教学,肿瘤科教学,研究生培养

参考文献

[1]文师吾.SCI医学英文论文的撰写与发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赵镇.南方医科大学 (2005~2010年) SCI论文发表情况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12) :248-250.

[3]詹小青, 廖荣霞, 陈敏.医学博士生英文SCI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9) :1183-1185.

[4]陈志.医学研究生临床SCI论文撰写及发表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2) :233-235.

[5]孙晓云.SCI文章发表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 :2, 4.

8.小学教学评估汇报 篇八

关键词:课堂模式;探索研究;讲学稿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相关处室、教研组、备课组、试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完成了试验探索的破冰之旅,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本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研究,周期较长,本学期是试验研究的第五学期,到2015年12月30日前结题。预期探索出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我校或周边学校逐步推广。

我们开展的工作有: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业务工作指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讲学稿”学科试验教师会议,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承包各课改年级、学科备课组,参与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审定各组“讲学稿”,深入“讲学稿”课堂听、评课;成立了“讲学稿”课堂教学监控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每周必须听、评规定的节次;每半学期召开一次“讲学稿”工作推进会议,每位试验教师汇报半期工作,遇到的困惑,改进措施,领导点评,指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期末召开“讲学稿”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一学期的工作全面回顾总结,通过反思、总结,达到交流经验,提升认识,进一步激发试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参与“讲学稿”试验的教师开展了“讲学稿”理论、编写、课堂教学流程、优秀“讲学稿”的评选标准、“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等培训;东庐中学“讲学稿”课堂实录观摩、研讨;东庐中学优秀“讲学稿”学习讨论;“讲学稿”试验学科同课异构活动;“讲学稿”展示课及其录像活动;“讲学稿”达标课活动;开展了优秀“讲学稿”、优秀试验教师、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的交流与推广。完善了教师“讲学稿”培训方案、“讲学稿”编写规程,优质“讲学稿”、优秀备课组、备课组长、试验教师评选标准,“讲学稿”集体备课管理办法,“讲学稿”课堂教学流程,“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讲学稿”教学评估方案,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构建,“讲学稿”模式下学生、家长培训方案等。

我们研究的课题时间为三年(初、高中一个轮回),时间较长,参与试验的教师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各级领导对此课题的研究与试验很重视,不仅金华援疆指挥部、温宿县委组织部领导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县领导、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课题的研究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虽然课题开展还不太完善,但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大多数试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课堂上由原来的以老师讲为主,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以学为主。教师原来担心完不成课时教学任务,大多是自己讲,学生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不思考,等待教师来讲。现在懂得回去预习了,同时还能完成“讲学稿”上部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高二英语学科,过去学考过关率较低,现在有了大幅度提升。教师、学生开始接纳、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了。试验教师总体来说工作态度是端正的,工作热情是高涨的,教研氛围是浓厚的。“讲学稿”的编写越来越规范,“讲学稿”课堂越来越有模有样,在试验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课改积极分子,学校每学期都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及时总结表彰课改先进人物。

2014年11月下旬,我校又选派了8名参与“讲学稿”课改试验的一线骨干教师到“讲学稿”发源地江苏东庐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学习、培训,回校后每位教师谈体会、上公开课。2015年上半年,我们加大教师、学生的“讲学稿”理论、实际操作的学习培训力度,加强制度保障,积极创设浓厚的教科研氛围。2015年9月将在原有试验学科的基础上,将“讲学稿”试验扩展到七年级语文、高一年级数学学科。

上一篇:关于初中学习计划参考下一篇:安妮日记人物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