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2024-09-02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共16篇)

1.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一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一、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笔者在几所农村中学做过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如下:

1、你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几本?请选择:4、3、2、1、0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0、0、3、8、89(此数据为几所学校平均中间值,取整数,以下同。)

2、除四大名著外,你读过几本课外书?请选择:10本以上、5-10本、3-5本、1-2本、无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0、0、9、32、593、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吗?请选择:每天、经常、偶尔、从不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0、3、34、634、你渴望阅读课外书报吗?请选择:非常渴望、渴望、无所谓、不渴望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9、29、49、135、你家里能为你提供课外书报、杂志吗?请选择:能、不一定、不能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14、74、126、你家里对你阅读课外书支持吗?请选择:支持、无所谓、不支持(请说明为什么?)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12、57、31(其中主要原因是家长怕影响学生学习占94%;其次是怕看不健康的书籍占5%;另外个别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7、你有机会阅读课外书报吗?请选择:有、不一定、没有(请说明为什么?)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5、18、77(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也借不到课外书占92%;另外是家长不支持占7%;另外个别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从上面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其一是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小。没看过四大名著的同学竟达到89%,连一本课外书也没读过的也达到59%,每天读报刊、杂志的同学没有一个同学,而从不读报、杂志的同学却高达63%。

其二是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不强。非常渴望阅读、渴望阅读课外书的同学总共只有38%,只占三分之一强一点,而抱无所谓态度的却高达49%,不渴望阅读课外书的也有13%。其三是农村学生家庭、家长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从第5、6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里能提供课外书、并支持课外阅读的都不到15%,不能提供课外书的却达12%,不支持阅读课外书的更是高达31%。

其四是农村学生接触到的课外书、报、杂志太少。从第7条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的比例高达77%,而主要原因是没有、也借不到课外书,占92%。

从上面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

二、由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用心爱心专心 11、转变观念、增强课外阅读意识是当务之急。从调查结果情况来看,在不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的31%的学生家长中,怕影响学习的占94%。绝大多数是观念问题,这些家长还是以往老的观念,认为上学就只是学习课本知识,考个高分。他们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知之甚少,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知之甚少;甚至在学生当中,大多数同学的观念也是陈旧的,对课外阅读抱无所谓态度的占49%,几乎一半。因此,转变观念,增强课外阅读意识是当务之急。而增强课外阅读意识,要先从学生入手,学生意识增强后,进而影响家长,最后使学生、家长的观念发生转变。

2、解决课外书籍的来源问题是关键。近些年,我国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因此,一些家长舍不得花钱买课外书,订阅报刊、杂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第5条中:“不一定”能提供课外书的家庭占74%。学生连课外书都见不到,又哪里去读呢?因此,解决课外书籍的来源是关键。

三、如何促进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1、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再采取一些措施,如开放课堂的办法,培养学生兴趣,当学生兴趣很浓时,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变过来的。

所谓开放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做到知识的迁移,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以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作为自由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师在上面讲课本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或没有意义的内容可以不听,在下面自己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促进学生对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

开放课堂还可以在学生阅读过一些书籍、文章之后,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一堂课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向别的同学讲授自己最喜爱、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识。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当然,开放课堂也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要有正确的指点、引导方法,才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2、多想办法,解决课外书的来源。

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有这样的课外书,那个同学又有别的课外书,如果放在家里,自己永远也只能读那一本书。而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室。农村学校在硬件设置建设上面可能还没有图书室,图书室里的图书也不太多。但如果有则可以充分利用,把图书室里的藏书借给学生,增加藏书的流通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当然,没有图书室的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建立图书室,为学生服务。

勤工俭学,订阅报纸、杂志。课外书本里有些知识可能有许多都是旧的,不够新颖,而报纸、用心爱心专心

2杂志里面的知识、信息则大多是新颖的,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而报纸、杂志的来源又是一个问题,当然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进行解决。如不行,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积累一定资金,为学生订阅一定数量的报纸、杂志。

3、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还有些是为了猎奇。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课外阅读。

多阅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文字严谨,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泛读比较“粗”,只是对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则比较“细”,需要对作品进行仔细、反复阅读,对作品的写作特点、人物塑造深入研究。要钻进去、勤于思考,对文章开头、结尾等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也就是要我们努力积累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任何资料只要积累十年,就可以成为学者。因此,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积累,不积累则等于白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在作文中就可以得到运用,这样,也更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用心爱心专心 3

2.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二

一、口语交际现状

前不久, 笔者参加全县初中生演讲大赛, 参赛选手来自全县各中学。比赛结果, 前三个等级奖的分布为:县城8名选手有5人获奖, 其中一等奖1人, 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人;农村22名选手只有4人获奖, 其中二等奖1人, 三等奖3人。从获奖比率来看, 县城为62.5%, 农村为18.2%。统计数据表明, 我县农村与城镇初中生之间口语交际水平存在差距。一直以来, 农村学生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与城镇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尤为明显。新课标实施以来, 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会听, 也不用心听。

表现在生活中与人交谈时不能认真倾听, 不善于“察颜观色”, 不能准确理解说话者的用意。上课听讲时, 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始终埋着头, 即使老师在黑板上演练习题也是如此;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 时有走神现象。只有极少数学生听讲认真专注, 思维活跃, 且能抓住重点, 做好记录。笔者曾对学生做过一次听力测试, 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 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 结果听力内容的测试正确率竟低于40%。大多数学生只顾专注于闪动的画面, 忽略了收听播音的内容。

2、不敢说, 也不愿意说。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很少主动与人交流:看到熟人, 常常视而不见;遇到师长, 不愿主动打招呼;碰到生人来访, 更是躲得远远的。不少学生课上从不主动发言, 即使被点名, 也是低着头不吭声。绝大多数学生在公开场合、众人面前不敢讲话, 学校、班级活动从不主动参加。轮到登台发言时, 紧张得不知所措。这次全县初中生演讲大赛, 农村学生普遍缺少城镇学生那种大方、自信的神态, 明显紧张、拘谨, 结果“讲态”一项得分普遍较低。

3、不能说, 更不会说。

所谓不能说, 就是有表达的要求, 有交流的欲望, 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或怎么说。不少学生叙述故事不具体, 描述事物不生动, 阐述观点没有条理, 课上回答问题常常词不达意, 讨论问题不能深入展开。所谓不会说, 就是说话随心所欲, 不能根据对象和场合, 用文明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表现在生活中说话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不懂得尊重他人, 更不会“随机应变”。提出建议直截了当, 拒绝别人语气生硬, 遭到反驳无言以对;常以不耐烦的语气顶撞父母, 常用粗俗的话语发泄不满, 常因不当的言辞招来猜忌和误解。

这些现象固然反映了农村学生淳朴、憨厚的本质, 但这种不见大方、不善言辞的表现, 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人际交往的障碍, 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使他们痛失一些自我发展的良机。

二、原因探究

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水平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 除了自身的主观因素外, 更有其外在的客观因素。这里, 我们着重从客观原因来探究。总结起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

1、环境的影响

城市聚居的生活方式、便利的交通、相对发达的经济使城市学生更有机会接触广阔的外部世界, 都市的现代生活气息和多样的文化活动熏陶培养了城市学生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农家散居的生活、单一的生产、闭塞的交通、相对落后的经济, 使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 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 能够接触的外部世界不广;加上近年来不少家长长年在外, 更使农村学生失去了一个交流的主要对象。这是形成农村学生内向腼腆、自我封闭性格的重要原因。

2、条件的缺乏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更有益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书店、图书馆、文化站给城市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课内活动、课外实践更给他们口语交际提供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农村几乎没有销售阅读书籍的书店, 农村学生买书不方便;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少, 平时不对学生开放, 农村学生想读书不容易。加上缺少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 农村中学生课余时间大多被电视占去, 真正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很少。另外, 有益于口语交际训练的课内外实践也如图书室一样形同虚设, 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点缀。

3、教学的忽视

3.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事实上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它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美术教育。当我国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也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改进。现如今,农村的初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美术学科得不到其他学科那般的重视,学生在美术领域方面的兴趣得不到关注,而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在美术方面的潜能得不到滋养的土壤。为什么美术教育会受到这般的冷落呢?其中的问题纷繁复杂,集中起来的问题大概地分为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一、作为不参加中考的一门副课,不能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重视

首先,我们从家长方面来看问题。千百年来,农村对于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之理解,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鲤鱼跳龙门”。即通过读书,让学生考上好的中学,乃至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能找一份好的工作,彻底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改变父辈们流传而下的传统的生活模式就是读书最好的出路了。用古代的说法就是通过读书博取一个好功名,可以光宗耀祖,也让家长可以扬眉吐气。从农村当前的情形来看,我们不能指责学生家长的.观点狭隘、认识短浅,因为他们的阶级和立场注定了他们的观点只能是将读书视为学生寻找生活出路的一种途径。然而,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而且高素质的,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难道只要具备文理科的考试成绩单就能熏陶孩子的内在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了吗?不要说高中毕业,事实上,就连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书卷味过浓,走上社会都缺乏过硬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综合素质人才高度渴求的呼声远远高于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其次,我们从学校方面来探讨问题。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现今教学的主流形式。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杆,这就决定了,学校对考试科目和非应试科目的态度。校方认为只有取得考试的高分才能证明教学质量高、教学水平好。因此,学校只重视要考试的主课而轻副课的教学态度便可以看出其根源来了。就拿我们学校来讲吧?初三下学期的美术课程已经“退位让贤”了,为了全力以赴冲刺中考,学校将美术课安排给其他老师上主课。对于绘画痴迷但是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他们却无法理解学校的做法。他们说由于基础不好,对自己的文化学习早已不抱什么希望了,而唯一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只有美术科目了,并且只有在美术课堂上才能安静地绘画,让教室恢复安静的课堂纪律。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占用美术课去上主课。学生一声声的责问和一串串长而有力的的感叹号叹出了一个美术老师无奈的心声,扪心自问,学校这么做确实对他们有实际的好处吗?

再次,我们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来分析问题。小学时期美术课程 是难登“大雅之堂”。而初中才建立起来的美术兴趣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爱好的萌芽,读初三时,这种爱好却又被校方或家长剥夺了,他们自己也不会有太强的反抗意识。另外一个原因是,美术专业的学习和深造比其他科目的费用更高,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贫寒出生,即便非常热爱美术学科,懂事的他们也不会坚持自己的兴趣,他们会听从家长的意愿,而努力学习文化科目,争取考一所好的高中继续读文化。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把美术学习当成考大学的一条途径,他们认为学习美术专业比初中学习美术专业更省费用。所以,初中美术在学生身上显得很被动,就更谈不上受重视了。

二、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艺术性使它显得曲高和寡

一方面,美术虽然作为一门学习课程,但是它的教授与其他文化课程有所不同,对艺术没有一定的天赋和爱好,美术不可能立即显现出它本身的魅力。因而,在短期内没有领悟出美术魅力的学生就会对美术失去兴趣,这样,美术教育就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和重视。

另一方面,美术是一门技艺性学科,学好美术需要长期不懈的刻苦练习。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美术成绩每一个进步的足迹和提高的惊喜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锻炼过程,只有持之以恒的绘画和实践、美术才能显露出它迷人的艺术“气质”,从而,让学生领略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激发起对美术学习的激情。而我们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不是在家帮忙干家务、抱弟妹就是下地干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美术兴趣和挖掘自己的绘画潜能。

最后一方面还是不得不提及农村的经济水平。大多数家长在交付完读书必交的学费后就没有更多的钱投资孩子的美术学习了。画笔、纸张、颜料、美术书籍等等都是低消费阶层的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奢侈消费。纵然是有些家长舍得投资孩子的艺术潜能却买不到好的绘画工具,因为连农村的文具商都不看好这种学科的消费。我们农村的孩子只舍得用一支铅笔刻苦绘画素描,尽管我们的素描得奖了,可是,由于色彩层次不够丰富没有获得更多的奖项。谁说我们农村孩子缺少想象力呢,只是他们认为铅笔便宜一点,在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基于上面这些原因,我们对目前初中美术领域所面临的尴尬和困难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总而言之,学生的美术天分和美术爱好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培养,对于美术的学习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家长和老师绝不能以“为了孩子前程好”为借口剥夺孩子们对学习最原始的兴趣,而孩子为了奔所谓的仕途遵照大人的安排学习繁重而枯燥的学习内容。然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应试教育体制,所以,要根本杜绝大人对孩子们越俎代庖的现状只有逐步改变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制。我们现在正大力提倡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对素质教育的追求和体现,也与我本文的主题思想不谋而合。我相信我们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美术爱好都会因为压力的减轻而添上绚丽的色彩!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四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源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可以这样说:农村语文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滞后最终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就显尤为重要。

一、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动情晓理,严管厚爱

针对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兴趣不够浓,精神不够饱满,劲头不够足,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给学生讲道理,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责任感,无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都必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时时事事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生,因人因事而异。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随时找他们谈心,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如父母在家,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并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子女,要求家长协助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这些学生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多多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给予关照,并发动全体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能随时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比如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或搞个小小的生日宴,叫同学们想方设法为他们庆祝生日,还可以班集体的名义买个生日蛋糕,将蜡烛点起来,全体同学一起唱响生日歌,我想一定会给他许多惊喜,使他激动得流下眼泪的。

2、课内外结合,开展多彩活动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也依赖于课堂上的学习,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最高,并会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等等,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春天去郊游,夏天去游泳,秋天去采风,冬天去看雪;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他们时时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还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开展分层次教学

农村初中,情况特殊,学生来自辖区内不同的小学,各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水平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也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也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如果采取“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基础差的同学“吃不了”,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的尴尬局面。因此,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以上实际情况,我们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制定出了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教师的教学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训练则侧重于A、B级学生。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出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应该达到的最好的学习水平。

二、学习现状及原因

1、学生兴趣索然,热情不高,态度冷漠,学习不认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基础差,总觉得升学没有希望,所以就什么都不学了,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部分主管领导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用片面的眼光看待学校的发展,一味追求升学率,给学校、班级、老师定任务,划指标。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一切学习都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教,学生自然也就不学了。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性,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看不到语文对自己的好处,看不到学好了语文是可以终生受用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学生总是片面地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认为语文这门学科认认字、读读书,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太简单了,谁不会呢!学不学都一样嘛,不管怎么学都一样,花不花工夫,花的工夫多与少,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些学生觉得学语文好比“狗咬乌龟——无处下嘴”,内容太多,头绪太多,与其花工夫去干没有把握的事,还不如学学别的,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3、由于家长的原因,许多孩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家长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不能从言行上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由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更有甚者,少许学生父母均在外务工,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只是老师的事,错误地把教育与学习混为一谈,把一切都推给了老师。殊不知虽属农村地区,可网络的触角也早已伸向这里,这个现代的恶魔正肆虐着这片淳朴的大地。如今,无一例外,每个乡镇都有几家网吧,学生们总能抽出大量的空闲时间(即使再忙),溜进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再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各地纷纷建立工厂,民工大潮翻波涌浪,只要不怕吃苦,一个月就至少就能挣个三两千,大多家长只看到眼前利益,更本就没有长远眼光,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持一种消极态度,学习学习不好就进工厂,这也就间接的阻断了孩子学习的道路,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现状,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反正孩子抱定一种考不上就进厂干活,爱咋咋地的想法。

4、农村初中教学设施落后,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地域原因,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大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一般还沿用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即使有部分地区实施了新课改,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写作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更是流于形式,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作文的批改上,写作前的指导、批改后的评讲花的功夫不够深。提到批改作文,老师就感觉到头疼,总是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农村地区的老师们更本还未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懂得愉快教学的妙处,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滞后的一大缘故。其实,语文教师往往下了很多功夫,可是最终却收效甚微或更本就没有一点儿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剧。

5.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五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虽然说农村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农村的教育问题仍旧是当前教育失业中最棘手的问题。在我国四川的农村初中英语口语的教育中,虽然说是在初中义务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农村教学水平还是有所欠缺,以及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一直未入门,偶尔还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这就要求我国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可行的对策,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引言:英语口语教学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我国的四川地区,这种形式也在愈演愈烈,不过,我国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新课改更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初中的英语教师也要应该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针对我国四川的很多初中生来说,英语由于是第二语言,所以是一个相对薄弱的学科,英语口语的学习在当前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四川农村初中英语口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英语口语教学当前的现状师资队伍方面

1、农村教育中的专业教师短缺。由于我国偏远的农村生活的条件较差,大多数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城市中被熏染习惯,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去工作,造成农村初中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尤其是在四川偏远农村的学校,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少之又少,更甚至是没有,所以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是跨学科教师教学,甚至是出现同一个教师既从事英语教学,由从事其他主科的教学工作。

2、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农村初中大部分英语教师口语较差,而且又缺乏专业的英语口语培训,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英语口语的用量还比较少,做不到让学生耳濡目染。现行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也没有将口语的考察附加其中,有些偏远农村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听的更加明白,甚至是用方言教学,而且在整个课堂上都是针对考试进行的教育,这种应试教育严重缺乏了针对初中学生的口语教育,最终使得学生的做题能力有所改善,在听、说、读等能力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学生学习方面

1、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动机不强。英语口语的学习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感情的过程。英语口语学习的好坏严重受学生感情方面的影响,在学生的感情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英语口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总体来看,农村英语口语的学习动机偏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等。

2、学生对出口说英语存在心理障碍。很多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表现出胆怯的心理。这样的心理问题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障碍,由于心理因素等等,使得学生一张口便会紧张,一紧张就会语无伦次。这样的情况如果一再发生,形成条件反射,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对发言存在恐惧。还有就是,由于一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或者对口语的发音不标准,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最后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不采取积极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表现欲。

3、当前的农村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的许多农村英语教师由于受农村条件闭塞的影响,没有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热情,而是一味的凭着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教学,往往初中的教师就会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的进步而改变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向针对教育理念加以改进,但是由于教育课时任务重等原因,实在是没有精力。

4、农村的教育环境缺乏先进的教育设备

许多教学方法的落实都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例如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如果使用相关的影音资料来辅助教学,这样也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就是即便是条件方便,有些教学的教师嫌麻烦而不进行这样的辅助教学。

5、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英语口语教学在考试以及综合能力测评中,并没有被体现出来,导致一些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英语口语的教学存在一些特殊性。更是注重英语的交际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口语课的好坏以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连。

二、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应对对策

(一)消除学生对应于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是师生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可以排除英语口语学习的各种障碍,产生积极的反应,从而实现用感情做纽带加强学生对初中英语口语学习。

(二)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每一个个体想要做什么事情,积极性是激励个体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英语口语学习的好坏与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一旦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形成经常说英语的习惯。因此监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英语口语学习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口语教师

在我国现代的农村教育中,应该针对引进高素质教育工作者方面下功夫,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我的提高,在另一方面,学校更要加大对英语口语教师的培养力度。

结束语:在我国四川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质量差,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受到改革的影响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在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由于教育事业改的的浪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也被逐渐的重视起来,然而针对现在的现状,英语口语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农村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运春,论情感因素在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农村教育研究,2012(3)

6.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六

一、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存在的弊病

余映潮老师说,好的作文应该具备三美――思想美、语言美、结构美。那么,今天笔者想就余映潮老师的三美来谈谈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所存在的弊病。

1.展现的思想不够健康积极,不能带给读者正能量

每一个人都有多面的性格,都会有美好积极的一面和阴暗消极的一面,那么要展现给别人看的,应该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些孩子写出?淼淖魑乃枷胂?极,对人对事过于偏激,要不就是一味地抒情抑郁沉闷的情感,读来还以为孩子遭遇了什么人生重大变故。古诗词中抒发愁情的不在少数,婉约派的李清照有词《武陵春》就是绝唱,是她历尽离乱之苦。例如,一个孩子仅仅是因为一次平常考试不理想,却这样来抒写‚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心里倍感失落,周围的一切仿佛在静止,想起李清照的《武陵春》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事物依旧,可人事已非。想着想着,我的心越发沉重了,不觉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落下。‛一次小考仿佛就像经历了一场生死离别,如果真正遇到了重大事件,那又该如何呢?这种柔弱的病态文风是要不得的。有些孩子的文风过于偏激,对生活的一些小事,看不到真正的本质,有些孩子对违反校规这样的持理所当然的态度,而对教师的批判教育又持批判的态度,这种偏离正确轨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和介入,应该引起重视。

2.凸显不出语言美,主要表现为语言没有文采,缺乏表现力,深度不够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对城市孩子来说是后到擒来的事,但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校,因为积累少,很多孩子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是没有什么文采的。例如,农村初中生写外貌的,类似‚我的同桌长得不高也不矮,眼睛像两颗葡萄一样圆溜溜的,笑起来真好看啊‛,这样的文字不在少数。身材如何呢?笑起来到底怎样好呢?对这个人物就没有别的什么特点了?都无从得知。语言没有深度,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不能打动读者。

3.结构不美

爱看作文书的孩子,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往往无视主题的需要,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例如,一些孩子喜欢用序言或者后记,写出来的文字却与主题没有任何瓜葛,没有对主题的表现有任何帮助,这样的序言和后记让人莫名其妙。要不就是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有些同学读了课文的一些文章,觉得很好,就机械模仿。《安塞腰鼓》里作者运用长短句这样的形式来抒发热爱之情,以及对腰鼓舞者的热情赞美。有学生写作文时候在结构上也是运用长短句,可是多达二十几段,给人的感觉是在凑字数一样,给人涣散的感觉了,反而影响了主题的表现。这样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是不可取的,是不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的。

农村初中生写出来的作文容易走两个极端。有些学生的作文太好了,超乎学生应该有的阅历,太深刻了,无论从拟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文采都是很优秀的文章。好作文雷同的也多(买的作文书是一样的呀)。要么就是生硬照搬,或者文理不通,可取性少。更有甚者,作文交空白卷的不在少数。我们都知道,能把作文写得好的孩子,他的语文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的。笔者认为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写,不愿意转化范文,而是写不出啊!

二、原因探究

1.农村孩子相对城镇孩子来说,阅读量差很多,有些甚至是零,接触的事物也少一些,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跟进监管督促不到位,孩子能按常规上学已经不错了,对学习成绩没有过多的奢望。2.因为多数农村学校在阅读方面的指导比较少,硬件设施也是比较差。3.孩子不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流于表面,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叙述和描写时就容易抽象空泛。4.方式方法不对,纯粹为了写而写的。

三、解决措施

1.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极少,只要利用好手头最熟悉的教材进行写作训练就足够了。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主旨,写作技巧,语言赏析等,那么我们教师可以逐一从拟题、选材、语言、布局等方方面面进行借鉴。例如从拟题这方面来说就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自由命题作文(要求刻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往往出现这样的题目《我的妈妈》《爸爸的爱》《我的好朋友》……这样的拟题毫无特色可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也不深。七年级下册的《音乐巨人贝多芬》《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两篇文章的题目就很鲜明,一看就知道要表现主人公哪些方面,紧扣中心拟题。这是‚直叙式‛的拟题方法。《丑小鸭》《变色龙》看似写动物,实际写人,形象又很吸引人。化用或者引用诗词歌曲的句子也可以,如写母爱的,可以化用《游子吟》的诗句。写友情的,可以拟《千里共婵娟》。

2.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是比较艰难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比较少,那么教师可以布置作业,硬性规定一周看一篇好文章(也可以是某篇课文),写一百字左右的点评――从外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心理描写、拟题等方面去点评,这样既可以增加阅历见闻,积累素材,熟悉写作技巧运用,又可以培养表达能力,更是一种专题训练了。一周利用一个晚自习进行分享,或者可以抽查学生是否做得到,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好习惯的形成是受益终生的。平时积累得多了,自然就有可能写出满意的考场作文。

经过了一段时间训练后,笔者觉得本班学生还是有一定进步的。笔者认为假以时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慢慢提高。

要想让学生写出思想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文章,要求教师重视作文训练,处理好课文教学和作文指导课的关系,尽量不让它们脱节。这样,既可以让教师提高讲读水平,又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总之,教师应该注意强化作文训练,而不是流于形式,要拿出自己的一套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七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1. 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美术老师, 美术课形同虚设。由于多种原因, 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很少, 尤其农村初中奇缺, 目前依然紧缺, 平均一个学校占不到一个专业美术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 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 即使开设也形同虚设, 美术课由其他学科老师挤占。现在虽然国家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但许多学校还没有转变固化的思维, 美术老师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2. 家长观念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 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 而在上初中后, 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 兴趣爱好是次要的, 于是学生原有的天性被扼杀。家庭构成社会,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 学习成绩是重要的;而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去学美术。并且很多人对学美术的学生抱有偏见, 误认为他们不爱学习, 贪玩。他们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 从而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 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 强制其学习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 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 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需求和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和原动力。因此, 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从而增强美术的吸引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 了解学生心理, 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作品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 它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的一种表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需要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 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因此,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 激发其热情。

比如, 在画人物线型课堂上, 当我要求画女同学头像时, 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 有的还要画自己喜欢的人, 等等。我冷静地想了想: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喜欢的人是因为他最熟悉, 能画得更好。如果这时我不顺着他们, 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我大胆地让他们自由创作, 让他们从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进行绘画, 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然后再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学生的热情很高, 作品也很令我满意。可见, 我们只有了解学生心理, 正确引导, 才能培养其兴趣, 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美术教学生活化, 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将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尽力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以身边的细小描绘生活的绚丽, 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 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例如, 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是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 如晨练、升旗、朝阳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如, 我让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描绘清晨,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太阳初升》《晨练老人》《晨读》等贴近生活的题材。

8.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八

从本人多年来从事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和对几所曾任教过的学校政治课的教学情况的了解,却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政治课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学生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以考试得分排名论得失;确切地说只有理论,没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方式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基于这种形势,活动探究对很多老师的而言只是示范课上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已,平时的教学中很少运用。究其原因,这种现状的形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首先,课时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目前,政治课虽然是中考科目,但在很多学校这门学科依然被搁置在副科的位置,不受重视。大多数学校每周每班只有两节课,而且多半都被排在当天最后一节课,导致课时不够,学生不重视。而实际上,这个科目教学任务并不轻松,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本身就很紧张,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很多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依然习惯于采取一言堂的方式,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很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其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限制了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中创设的情景展开理论联系,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然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狭窄,考虑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比如,在进行八年级第九课《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刚刚参加过的“创国卫”校外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组讨论,探究“参加公益活动对我们青少年成长有何积极影响?”在开始分组讨论之初,学生都很活跃,各抒己见,热闹非凡。可当5分钟的讨论探究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陈词时,五花八门离题万里的答案顿时让我傻了眼,感觉这个探究活动开展的毫无价值。记得当时有的小组代表说“参加公益活动可以锻炼身体,让我们学会劳动”;还有的小组认为“参加公益活动可以让他们脱离枯燥的课堂,感受生活的乐趣”;……面对孩子们这些离题万里甚至与教材要求相悖的观点,我默然了。也许,这是孩子们现有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下的真实感受。可是,这太多的偏离了我们教材中正确的观念。为了能让孩子们从这种偏差的认识中走出来,坦然的接受我们教材中的正确观点,我又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事例,通过耐心的分析和引导,才使得孩子们半信半疑的接受了书中正确的观点。而这原本是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我却因此而花费了近两个课时。事后,总觉得在面对这样的学生现状时,开展探究活动多少有些得不偿失。后来在与同事交流时,才发现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三,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暇顾及探究活动的设置。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设计探究的方面,并创设相关情境,为学生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等。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老师花一定的时间去思考预设,但相对于我们大部分政治教师而言,很多人都通常都要肩负七,八个班的教学任务。所以很多老师在完成了这些必须的任务之后已毫无精力和心思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探究。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学习,亦是如此。要想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那就必须适时的在教学中开展活动探究。为此,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设计和制作直观性教具,联系当地当时的身边问题和社会热点话题创设情境,让师生互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实践者和探索者。使学生的课内外活动丰富多彩,进而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要全面推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全面开发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培养和造就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会创新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理念,相关部门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体制,使每位教师都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在教学中合理的开展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政治课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教育目的,完成这门学科的光荣使命。

9.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 篇九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

2007年10月,教育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了2006年我国幼儿园园数的统计数字,2006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3.05万所,农村有幼儿园6.47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49.6%,可见,农村幼儿园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家园合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幼儿健康的成长。为了了解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基本情况,笔者于2008年底对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桃花乡、小黑河乡、西菜园乡的9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走访。根据调查资料,笔者对目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合作态度:初步认同,缺乏广泛合作

在调查中发现,各幼儿园均开展了家园合作工作,并纳入了幼儿园工作计划,并且教师与家长对开展家园合作的赞同度达到了89.4%,这说明家园合作在农村已经受到了关注,教师和家长也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意识上的认同并不代表现实中的实施,应该注意到这种合作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个家庭中,家长们也没有完全参与到家园合作的活动中去,只是在态度上有了合作的意识,缺乏真正的广泛合作。(二)合作程度:形式单一,缺乏双向交流

家园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定期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宣传栏等。然而,目前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以家长会进行的,其他的形式或被视而不见或被束之高阁。家长会的内容也多半是教师或园长讲一下孩子的表现和提一些要求,最后礼节性地请家长提意见或建议,这种缺乏双向互动的家园合作,不仅不能让家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没能针对性的给予家长以指导,没有真正提高家长今后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合作效度:浮于表面,缺乏深层合作

调查中反映,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情况很不乐观,家园合作中实质性的合作方式几乎没有开展。如公办园只是在学期初公示教学计划,每月、每周的教学计划都没有公示,并且这种教学计划也就是课程表的展示。私立园则根本没有公示教学计划。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效,因此,深层的、实质性的合作是急需开展的。

二、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因素(一)幼儿园方面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长期不足,幼儿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近十年间均在1.3%左右,且仅有的财政性幼教经费主要投向了城市。因此,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迫使私立园成为了农村幼儿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笔者的调查中,9所幼儿园中,6所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私立园大部分是家庭式幼儿园,这些设立在农户家里的幼儿园普遍采用低成本、低收费、低质量的运营模式,许多举办者为下岗的民办教师,根本未经过专业的办园学习和培训,不了解国家的幼教法规和幼教基本规律,家园合作活动组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比皆是。可见,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这样的办园状况根本难以保证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何以谈的上合理的组织和开展家园合作活动?(二)教师方面

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或中师所学为其他专业,并且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这就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能满足教育需要的现状。因此,家园合作作为一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活动,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多数都处于一种表浅层次上。从调查看,农村幼儿教师对于家园合作的理解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认为家园合作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向家长汇报情况,结果,家长会就成了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主要方式,双方很少会主动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或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更多的是有事时的交流,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成为了单向的信息输入。(三)家长方面

目前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教育,改善处境。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们都习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既然幼儿园包办了幼儿教育,家长只需要努力干活给孩子按时交足学费就行了。同时,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剧增。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监护和照料,这种隔代监护照料者在年龄、健康状况和教育程度方面都不能充分满足家园合作的需要。因此,这也是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一大障碍。

三、提高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的建议(一)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办园标准

农村幼儿园占有的教育经费极少,作为农村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政府应加强对其的投入与扶持。对于占农村幼儿园绝大部分的私立园,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对于不具备办园条件的,要给予资金筹措上的政策支持;对于办园资金不足的,要联合政府、乡村和个人的力量,加大投入,共同建设;对于那些不符规定又不及时整改的,要责令其停办整顿。可见,严格要求和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标准迫在眉睫,只有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办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督导、教学评估以及考核,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为农村幼儿园开展和落实家园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规范教师队伍,加强职后培训

稳定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农村家园合作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农村幼儿教师任用制度,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切实把好教师的“入关”口,真正做到岗位考核、择优录用。其次,应该落实职称评定制度,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提高其工资待遇,真正激发其积极性,建立稳定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该制订和落实师资培训规划,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幼教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赢得家长的理解与合作,提高家园合作的水平。(三)加强教育培训,改变家长观念

对于农村幼儿家长,首先,应该考虑家长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把家访作为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家访过程中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家长的需要和想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家长的双向交流,确保家园合作的成效。其次,幼儿园要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做好新《纲要》和《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园合作是家园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认识到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家长形成新的教育观,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做到家园合作真正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10.农村初中语文课改现状及问题反思 篇十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初中语文在课改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出现了一些如师资及课程资源等系列问题,试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反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学期开展以来,各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革命,中学语文教学首当其冲,担负着新课改的主攻任务,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在这场改革洪流中紧跟时代步伐,使自身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种种的问题亟待去解决。

一、课改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2001年秋学期,部分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示范区,在这场改革中,农村初中语文紧紧围绕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三个方面去进行,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这场改革热潮中,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主要有: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经过几年努力,新课改的理念基本深入师生们的观念中,广大师生在新课改面前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手足无措,新课改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经过当初的震荡后,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同并接受了课改的理念。如教学方面的“人文性”、“平等性”,及评价方面的“等级制”等很受师生欢迎。

2、新课改已带来了教学的根本转变。如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苹县的杜郎口中学,这两个典型的范例,基本上都摒弃了“填鸭试”、“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式,代之以更人性的平等教学、合作教学与探究教学,旧教学模式被彻底否定。由此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新气象。

3、新课改造就了一大批教学精英。一些青年教师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可以这么说,学生是新课改的最大受益者,而教师则是新课改的第二受益者,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接受新思想并在积极探索中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新课改给勇于创新的教师带来了成功的契机。

4、对学生而言,新课改是一场解放人性,返还人本真的革命。新课改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被解除了束缚,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教师而言,教学的革命带来思想的革命,思想的革命极大地释放了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新课改给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到教育思想的前所未有的革命,都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改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给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伴随着新课改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严重地束缚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师资紧缺问题。

(1)语文教学队伍及研究力量较弱,骨教师较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看似队伍庞大,实则“外强中干”。真正拥有语文知识素养及知识面广的教师很少。而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在教改中要开展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开展探讨性学习,首先教师应该是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而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理念还没有得到更高的提高,思想认识过于简单,相关的系统知识掌握得比较肤浅,过于片面。据调查获悉:农村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参与课改,笔者曾调查三所农村学校语文教师37人,基本涉及教改的只有5人,其中一所学校2003年至2006年有2人进行课改,到2007年只有1位在继续搞课改。37位教师中,直接从中文专科毕业的有15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大专函授的有19人,中师(包括函授的)3人。

(2)教师流动性及流失影响了新课改的展开。由于教育行政 等原因,造成某些初中语文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和流失而给课改造成影响。

(3)由于学校行政部门的原因,使课改对象经常处于变动过程。致使热心于改革的教师丧失课改热情。

2、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硬件短缺。新课改有时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农村初中经费短缺,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无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改了就很难展开。

3、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教材一直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新课改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拓展课程资源。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才能收到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而农村初中的课程资源单一严重制约了课改的发展。

4、一些学校的新课改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一些学校的新课改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所做的课改只是层面上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上仍是过去应试教育的一套如现在许多农村初中为了追求升学率,仍在分普通班和重点班,把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投入到重点班,普通班则成了弃儿,部分农村初中重点班人数只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五,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师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5、学生课外读物少,与新课标的要求的阅读量相去甚远。《语文标准》规定了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阅读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扩大了阅读范围,比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由六年级的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的量增加到80篇(5~6年级为60篇)阅读总量由5~6年级的100万字提高到不少于260万字,并明确规定“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九年累计,应达400万字以上。①而一些农村初中图书室、阅览室都没有,即使有也是为了应付“普九”检查而设的临时性的图书室、阅览室,学生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要达到规定的阅读量根本无从谈起。

6、一些学校领导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的进行。可以这么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些农村初中的校长,依靠各种手段当上校长后,结党营私,只为私利着想,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根本不把什么新课改当成一回事,整个学校的新课改也就成了一潭死水。近几年来就不断有农村初中校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因贪污、挪用公款而被免职、甚至被判刑。

7、各种形式的上级检查,严重干扰了学校的课改。为了应付检查,许多学校挖空心思做假材料,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曾有一所学校一学期面临市省以上级别的各种检查就达七次以上。

三、造成现阶段农村初中课文教学改革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新的评价标准未出台,是造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滞阻 不前的原因之一。目前中考、高考仍然是评价学生和学校的唯一标准,虽然中考分数采取了等级制,但这和以前的分数评价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唯分数第一仍是各所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的终身发展根本谈不上。

2、各种简单的行政手段干扰了学校的教学。一些行政领导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文章,造成底层学校一定程度的混乱。

3、部分学校领导素质低下,管理不科学,不人性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教师无心教学,影响教学改革的开展。

4、农村初中缺少学习型、研究型的语文教师。许多教师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谋生手段。甚至师生感情逐步淡化,有一位初三学生在自己的周记上写道:“如今找一位给自己传授知识的教师很容易,但要想找一位育人的教师很难。”

四、解决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思路

要解决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课改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是农村初中语文新课标实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特别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改培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校本教研。培训的内容因从以往的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改革理论为主转为如何把新的教育理论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主。以往的培训只是从层 面上进行;开展校本教研,可以使“人人是学习研究之人,处处是学习研究之地,时时是学习研究之时”①的研究氛围。为学校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提供良好条件。

2、结合实地充分利用资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应立足没有条件,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展开,哪怕是荒山、黄土坡、茅草棚,自然性也都具有它们的教育价值,具体起来要注意利用以下几个资源:

(1)充分利用地方现有资源。因为开发社会性资源在农村来讲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象城镇那么容易。因此利用地方现有资源又何偿不是一件好事?地方现有资源,我认为应当包括自然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自然性资源,如肥沃的土地,翻滚的麦浪,金色的稻谷,碧绿的甘蔗林,弯弯的河流,漫山遍野的野花,青翠的小草等都是值得欣赏的对象,更是引导学生描绘自然景物的对象,又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纯真情怀。人文性资源,如一年一度的土地庙会场,山歌会,泼水节,敬酒节,白吃节等浓厚的地方特色风俗人情。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如小品文、随笔等。以培养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在语文学习中能用自己的体验去印主和补充课文所写的内容。正确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丰富提高语文素养,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遗存,同时亦是拓展语文外延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2)校内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 内课程资源,教学挂图、广播、校园网、辩论会、布告栏、报栏甚至是教学琐事等都是校内课程资源,这些校内课程资源与正规课程比较起来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优化学校领导班子,创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学校需要好的领导班子,建立一套有效的领导考察和监督机制,使能者能上,庸者要下。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有活力的学校。

4、出台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打破以往中考、高考一考决定学生命运的评价方法,多渠道鼓励学生成长,注意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评价教师也要进行多元评价,打破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师的唯一方法。

5、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和约束。建立有效的监督及约束机制,防止教育行政门可能出现的不利学校发展的作为。

6、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者的工资、福利待遇,以缩小城乡教育者的待遇差距。吸引人才,对热情投身农村教学的人才,政府应给予多方面的照顾优待。

总之,自从新课改推行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取得了一些成就。引起了一些师生观念的变化。然而,大多数农村初中的课改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虽然是“春风已度玉门关,却不见百花盛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改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只有解决了相关的问题,才能结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 余显,《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3]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1.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十一

第一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对作文普遍不够重视。加上大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作文教学投入很多的精力,不能给学生以有效、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在整个语文基础应用中的认识。更有些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既费脑子又吃力不讨好的苦差,因而没有什么主动性、积极性。碰到老师布置作文时,要么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要么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草草而就、应付了事。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为老师、为家长完成的,写了就行了。所以随便东摘西抄凑够字数,完成后根本不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内心有严重的“完成任务”的想法。还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不进行认真构思、也不积极准备材料,而是偷工减料,从手边有的一些《作文选》之类的材料,寻找对号入座的文章。在这之前,我曾辅导过几个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其中有个头脑比较灵活的,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的习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我欣喜若狂,以为他的写作天赋被激发出来了。后来在一次评改作文时,发觉他的文章似曾相识,一问,原来大部分是摘抄来的。对作文的不重视,还表现在学生往往对老师的指导方法、眉批、评语不够重视,他们关心的是分数或等次。拿到作文本后,只是草草地看一下后面的评语和等次,对作文中的眉批根本没有耐心和兴趣去看,更有甚者,把本子往课桌里一塞了事。

形成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学校、老师为了提高本校在招生、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追求升学率,加上受社会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影响,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只要求学生背出或默出好的作文就行了,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方法及思路没能进行渐进式的指导及发散性的启发、强化,而把压缩出的时间投入到形成考试的技能及技巧上。加上在小学的习作训练中,教师也不注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比较少,学生的写作观念淡薄,写作能力不高,从而影响他们在初中阶段的习作兴趣。家长为了子女成龙成凤,平时的家庭辅导及课外学习班大多集中在数、理、化,买回来的学习资料,不是有关数、理、化的就是作文范本,少有购买中外名著等书籍的。

其二是缺少课外阅读条件和氛围。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农村的学生不得不把很多时间用在完成各种习题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课外书。许多老师以及家长把看课外书当作是看闲书不予支持,甚至明令禁止。这样,学生整天对着的是他们提不起兴趣的“正课”——教科书;而喜欢的、想得到的“闲书”——课外读物却没有机会亲近它们,更没有时间去咀嚼、消化。我所在的学校虽说离城市不过二十公里,但至今没有建起像样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即使有,也因为不能有效地管理,也一样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行出借和开放。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繁琐枯燥的分析。加上农村学生大都过着“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走读生”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校,外加一些少得可怜的自由支配时间;住校生就更单调了,整天圈在学校中,“教室——食堂——宿舍”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本来农村学生应该比城市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比如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或活动,但现在他们根本无暇也没有机会做这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了。因为现在有关部门对学生春游或秋游活动不予支持,即使同意了,校长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很少有学校敢去冒这个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是城市的学生还可以上博物馆、逛公园、去旅游景点看看什么的。由于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不多,造成动手实践的机会也相应地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极少能积累到生活知识和技能。为了与同类学校竞争,提高升学率,学生在校的时间特别长:从早上六点十分到晚上十点半,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自习。好不容易盼来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里父母又时时在耳边唠叨不止:多看点书(当然是课本了),少看电视,少出去玩,不要看其他杂书……学生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一个我们家长教师可控制的范围内。试想,一个没有生活经历、不能或是很少能动手的初中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其三是教师本身水平和条件的局限。由于信息交流和外在原因的限制,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方法陈旧、顽固,十几甚至几十年的老旧教学方式严重地制约了作文教学观念的思考和更新。学校平时开展的教研活动,大多集中在阅读教学和解题技巧(为的是提高成绩)上,要不就观看课堂教学课例,很少或根本没有作文示范课、公开课,为作文教学开设的课题和研究几乎为零。作文批改方式单一,只是教师改,学生拿到作文本只草草地看一下分数、等级及评语就放入抽屉中。按理教师应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评改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语文课程标准》的施行,是语文教学的春天,特别是历年中考题目里不断出现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为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带来先机,也将为作文教学提供无限动力。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转变观念、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是把作文教学当作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语文具有两大属性——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而处于主要地位的就是工具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张志公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持久的写作热情,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endprint

其次是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多读书、读闲书,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丰富阅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在学校图书室未能正常开放的情况下,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充之一。大家都知道,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书就好似一个博学多问的智者。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交流,谈话。因为它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好场所,也是教师充电的好去处。

熟读深思,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精华的片断甚至是经典的文章需要反复阅读品味,要读得烂熟能诵,做到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背上一两篇好文章,日积月累坚持下来,所得的收获也是很可观的。

再次就是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行动指南和依据,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师首先必须通过学习,彻底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坚决克服从众心理、守旧心理、懒惰心理,在作文教改中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接着就是“以身作则”动手写作。给学生最直接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的就是改革传统的评改方式。作文评改的方式应是由教师包办统改逐渐转向指导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自行修改、小组内评改、小组长批改。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从改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开始,在指导作文中,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发表自己对写作的看法,甚至让学生决定写什么作文。同时也要让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引导他们克服害怕修改作文的心理,让他们明白:一篇成功的作文很少有“一次成文”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不修改作文的学生,将会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总之,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大潮,我们农村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创造条件、大胆实践,我们一定会迎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12.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篇十二

我所在的农村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害羞、怕犯错, 加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英语语境, 平时的训练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家长的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学习英语没用, 还不如务农打工挣钱, 忽视孩子的英语教育。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 全民学英语的现象正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掌握好一门外语势在必行。那怎样才能让农村的学生也说好英语呢?

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话, 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的英语课堂往往是老师说, 学生听, 老师讲, 学生记。很多的日常用语和句型都一带而过, 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各种题型的操练。语言环境的缺乏给涉“英”未深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句简单的英语, 老师往往要领读上好几遍, 部分学生才能学会。

想学好英语, 我觉得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 有了兴趣, 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 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 很难坚持下去。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保持它, 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有的学生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 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学生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 我太笨了, 唉, 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在初学英语时, 一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 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丧失了上进的动力, 稍遇失败, 就会向挫折缴枪, 向困难低头, 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 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 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学习需要兴趣, 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 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 懂得多了, 就有了兴趣, 当然, 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中学生天生爱玩, 有一个游戏深受学生喜欢, 名叫“吊死鬼”。就是事先想好一个单词或句子, 然后根据它的字母数在黑板上划好一条条线, (举个例子, 我想好了“computer”这个单词, 就在黑板上划8条横线, 表明是8个字母) 学生分成若干组, 依次各报一个字母, 凡是所报字母是在本单词里的, 即在相应的横线填上字母, 最后根据所学知识猜出这个单词。但那些凡是五次以上没猜中字母的都会被“吊死” (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头上有着光圈的人, 表示上天堂了) 。每次到这个时候, 课堂里总是很热烈,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可以说这些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 教师要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 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进行交际, 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 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 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 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的讲解, 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 他们便不感兴趣, 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 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 花大功夫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 使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 这并非说学生的缺点不可批评, 可以听之任之, 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地爱护他们, 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教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应从内心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要善于正确评价学生, 捕捉其英语学习中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英语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掉了队。他们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 也有的是因为自身懒惰。这样的学生, 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在思想上也要多做工作。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很多学生不敢说是因为怕说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面对这样的学生, 要多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由衷的赞赏来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上很多次的发言机会要留给那些不敢举手的学生, 无论对错, 老师的脸上都应充满了真心的笑容。久而久之, 学生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方法又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 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 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 课堂气氛就越活跃, 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

13.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篇十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贸市场在搞活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城镇建设相比,农村集贸市场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规划管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切实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基础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规划,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谈点一己之见。

关键词: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分析建议

连续五年的“中央1号”文件,让“三农”问题一直成为聚焦热点,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农民朋友得到实惠很多,但是,各级党政部门主要是从农业产业化、农业政策扶持、减轻农民负担等大处着手,对于农民集中交换、购物的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却重视不够,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变化实际上非常缓慢,目前,多数集贸市场已不能满足老百姓的交易需求,给主管市场的工商部门的监管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积极向政府建议,搞好市场规划建设,努力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集贸市场,为经营者和广大农民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交易场所,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分析。

(一)农村集贸市场具有“大”、“散”、“杂”、“小”的特点。在农村集贸市场中从事交易的既有个体工商户,有企业,也有企业的分支机构,有自产自销农产品、不需办照的农民,也有应该办理证照,而未办证照的经营者,市场主体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农民购买商品多集中在赶集天,人多拥挤,市场的表面规模较“大”;从经营场所看,有利用民房开设的店面,有在屋檐底下搭蓬摆设的摊点,也有在路边铺起的地摊,市场的经营较“散”;从经营的商品来看,不少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中既有日用百货,又有副食,甚至还兼营农资商品,销售的商品较“杂”,受经济实力影响,多数经营者的经营规模很“小”。以上特点,使农村工商监管巡查任务繁重,监管效率十分低下。

(二)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现象比较突出。无照经营现象是市场经济的顽疾,合法经营者意见很大,部分消费者也很反对,一直是困扰工商部门的难题,农村集贸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营者素质普遍较低,守法意识较差,主动办照意识不强,通常是先经营,直到工商部门巡查到,才不得已而办照;另一方面,一些特殊行业的前置许可手续办理程序比较复杂,如餐饮、药品行业,经营者主观上想办理营业执照,但由于不能-2-

提供前置审批手续,工商部门便不能准予其进入市场,经营者受利益驱使,擅自无证无照经营;同时,无照经营的查处难度也较大,虽然国务院给予了工商部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这把上方宝剑,但在具体执行中却阻力重重,比如在面对一些经营规模小、效益差,特别是一些老弱贫困人员的无照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个体户,要实施查处取缔,确实让基层执法人员很难为情。

(三)集镇规划和交易秩序较乱。以秀山县为例,全县32个乡镇中,仅有5个乡镇建有专门的农贸市场,其余27个乡镇的集市基本上是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属自发性市场,每逢赶集时,往往造成交通堵塞,拥挤不堪,即使是县城的2个较大规模市场,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也是既有五金建材,又有日杂副食,其专业化水平很低,不利于提升市场档次,阻碍了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市场卫生状况较差。除县内6个已专门修建的农贸市场外,其余集贸市场由于主体资格不明,清洁卫生的管理成了老大难问题,各乡(镇)政府通常是委托村(居)发委员会代管,由于卫生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很难管理到位,于是农贸市场成了“脏、乱、差”的集中地。

以上现状,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的规划管理不到位,在日常巡查中,有不少经营者反映,现在的市场根本没有人

管了,言下之意,原来还有人在管,的确,工商部门在未实现市场管办脱钩前,市场的规划和秩序(有形秩序)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还让经营者认为有人在管,自2002年交给当地政府后,才出现了无人管的现象,当然,笔者并不是否定管办脱钩的科学性,只是想提醒政府应将有形市场的规划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工商部门将义不容辞地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二、农村市场的监管建议。

(一)强化市场规划建设。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按照“谁修建、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开发集贸市场,理顺集贸市场的产权关系,由开发商对市场硬件及卫生进行管理,市场管理部门负责软件管理。

(二)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是“有文化、会经营”的农民,为此,各级主管部门要在引导农民“会经营”上下功夫。日常检查中部分农村个体户根本不知道要办执照,为检查商品的质量,要建立进货台账,认为工商部门要求其办照就是为了收钱。交了钱之后就没事了,执照有无不重要,有了执照挂不挂更是无所谓,部分人对工商职能的否定,与工商部门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不无关系。虽然《城乡个体工商户暂行条例》将近20年,但并不等于个体户都懂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也不仅是工商部门用于执法的工具,还应该成为-4-

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教材,宣传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应尽职责,一方面,工商部门要在市场巡查中认真宣传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一会两站”的宣传功能,同时,还要切实加大对行业协会的规范和指导,只有让经营者先知法、懂法,最后才能守法,才能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经营;只有让广大消费者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利,怎样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才能在全社会掀起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才能改变对无照经营现象监管的被动局面。

(三)要进一步将工商服务职能向农村市场延伸。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工商部门要认真兑现注册登记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协助农村个体户完善相关前置手续,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免“规费”收取,从根本上减少无照经营现象。

14.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十四

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更加重视,农村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之相随的农村教育也呈现了科技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农村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根本,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起步教育,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现在的分析了解其所在的教育问题,并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试探性的提出一些需要得以改革发展的思考,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他人了解农村小学教育,并致力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全面强大的基础,依靠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技术生产力为国家的富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70%的基础上,与之配套的农村小学教育却很难与城市的教育相提并论,其在基础设施,教育师资,教育模式以及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农村小学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国家也通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但农村的特殊社会属性使得小学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优化师资条件与学生评估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甚至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以整合生源组成,这些都需要各家长的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以使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得以展开。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农村教育观念与思维的缺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本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全面深入,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里只希望学生能认识字、能进行数学计算,而如今,社会的需求使得学生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我国的部分农村,这种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其中就包括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概念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认识,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是小学生必须该受的教育,但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的教育,对其他的素质教育能过则过,没有使教育效果得以体现,比如音乐课的教学依然采用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而英语教学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发音上存在方言的因素,使得小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准确,这都是教师的教育概念没有得到改变的体现。

1.2农村教育设施的缺陷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相对匮乏,其主要表现在校园基础设施与教育基础设施,校园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育等相关的设施较为缺乏,比如很多农村的小学体育场还是砂石跑道,足球场也没有人工草坪的铺设,这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受伤的隐患,而至于其他的体育锻炼设施更是没有,影响学生的锻炼方式选择,使得学生课间玩的多数是自制的娱乐用具,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而教育当面的设施缺陷是指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不完备。据调查,目前只有10%左右的农村学校拥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而更多的`农村学校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如收录机、投影仪等,音美体器材也很缺乏,几台简陋的录音机,几盒单调的彩笔往往就是农村小学开展音美教学的全部家当。

1.3农村教育师资的缺乏

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种群体组成:一是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年龄不等的代课老师;三是为数不多的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农村的发展关系难以吸引大量的年轻教师前往教学,教学观念陈旧、知识体系单一、教育模式缺乏变通的老教师依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这种师资现状难以匹配国家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经费及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外出培训和自我充电的机会较少,更加不利于教师力量的发展。

2.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分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基础与配套设施,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与观念,需要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这些就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农村地方政府进行不断的政革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现状,修建适合小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兴趣培养的基础设施,补充音乐与美术教育的设施辅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标准的听、读、写来为学生提供英语教学;其次,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村家长更深刻的理解小学教育的含义,以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同时,需要学校与家长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办法,改变过去传统的只注重语文与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需要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兴趣、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从重单纯只是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摒弃只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改革方面,需要通过平台、专业、特长、发展、薪资等方面吸收文、体、美专业的师范毕业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建立长效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市的小学教育相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是先进的,使城市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一段时间,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小学学习一段时间,形成见习交流制度,以开拓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野。

3总结

15.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十五

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目前, 农村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上学目标不够明确, 他们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认为孩子混到初中毕业, 将来出去打工也不愁没饭吃。农村还有很多留守儿童, 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 他们能照看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就很不简单了, 哪有能力和精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本身小, 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 常此以往, 孩子也就养成了惰性和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慢慢的也就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到位, 课前不去认真备课, 精心准备教案, 课上也就随随便便, 把45分钟混过去拉倒, 课后对学生更是不闻不问。这样, 学生的成绩怎么能提高?再者就是教材在不断地更新, 而有的老师知识体系是老一套, 教学方法陈旧, 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块黑板一张嘴”, 对课本上的内容, 教法是千篇一律, 照本宣科。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拓展。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一些农村学校的硬件跟不上

1.多媒体设备跟不上。

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是一套信息输入量较大的教材, 而且所选内容很新, 有些内容需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才能进行教学,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 只有两间多媒体教室, 而每次上课用到的老师很多, 那么在使用上就受到了限制, 虽然教学任务也能完成, 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教师分配不均, 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有的学校教师配备不够齐全, 有的学校学科教师之间也分配不均。一些学科都是由非专业的老师任教, 教学的达成度不是很理想。那么怎样改变这些现状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 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素。教师和蔼的语言, 亲切的笑容, 鼓励的话语, 甚至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兴趣倍增。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迁怒、不急躁、不训斥、不侮辱学生, 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有些教师把学困生视为“败类”, 在学校他们受到教师的冷眼同学的嘲讽, 在家也受到父母的训斥。心理有一种压抑感, 这时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他们每取得一点一滴的成绩给予及时表扬, 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

(2)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 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 唤起情感共鸣, 引发学生兴趣。对于各种不同的学生, 我发挥他们的特长, 爱好文娱活动的同学来教唱英语歌曲, 上台表演英语对话或英语短剧;让一同学说出有关体育运动的英语名称, 而另一体育爱好者来表演动作, 如run、jump、playbasketball。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 我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学困生由于害羞、胆怯、害怕开口, 我尽量问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 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 “Good”“Verygood”“Excellent”, 他们往往因此非常激动, 长此以往, 他们开口的习惯不知不觉的养成了, 一学期下来, 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 消除了畏惧心理, 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3) 将多媒体教学带进课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它的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 多方位刺激学生思维,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 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 更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 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提高了课堂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教材在不断地更新, 而有些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套, 知识陈旧, 有些教师上课不管什么教材均千篇一律, 照本宣科, 这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了。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 危害甚重。身为英语教师, 我们应首先承担起自己的重任——用多姿多彩的课堂来吸引、感染学生, 向学生展示英语教育应有的魅力。为此我们教师自身应不断“充电”, 才能有足够的能量释放给学生, 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 这种现象可以说在学校里是常有的。

16.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十六

关键词:英语阅读;存在问题;培养对策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肇始,它是学生学习正确发音、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技能,是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然而,囿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表现为:侧重于词汇、句型的教学,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农村学生不敢大声朗读等几个方面。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目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略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英语教学过多注重词汇诵记和语法讲解,阅读教学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仅停留在默读的层面,无法提升阅读技能及生成语言运用能力。

2.教师主观主义

部分英语教师习惯按自己的方式来阅读,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或者是他们按照他人的理论说教来组织阅读教学,而不是根据班级实情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阅读兴趣。

3.不能给予正确的阅读指导

阅读也要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英语毕竟是外来语,平时缺乏对应的语境,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像记流水账一样带领学生囫囵吞枣地读几遍,没有提示、启发和侧重,那肯定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抓不住回答问题的关键。

二、农村学生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英语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改进和完善的方式和方法:

1.重视英语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发条。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注意寓教于乐。比如,笔者在新课导入时,就经常采用灵活的唱歌、猜谜、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将课外学习的精彩内容在课堂上讲出来,并用赞扬或奖励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录音机、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加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与生动性以辅助教学;可以采用“结对”“分组”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师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应注意选择具有简明性、实用性、阶段性和有利于学生接受的语言。

2.遵从认知规律,引导参与阅读

英语阅读活动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情感,要牵引学生产生想读、渴望读的愿望。这就要求一线英语教师必须参照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进行必要的牵引,以便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我们可以适时根据阅读内容逐次递进地提出追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冲动,这就有了深入阅读的内驱力。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阅读前阶段,该时期要启发学生在遇到陌生词汇时不要过多地依赖词典,要注意探索和学习联系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技巧。

3.分析文章顺序,指正阅读技巧

其实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并不需要多深的逻辑思辨能力,基本要求就是能看懂材料、能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从材料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手抓主旨,一手抓细节;既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又要挖掘作者意图,揣摩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内涵。有的文章用总起句开头,用总结句结尾,揭示文章中心;有的文章用承上启下句过渡,衔接文章前后内容;有的文章运用关联词语把文章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使文章段落衔接自然,内容结构严谨。分析这种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看内容,辨顺序

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英语短文,然后让同学们说明问题的表达顺序。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具体的辨析方法,找出英语短文的逻辑顺序,找重点词句辨析顺序。如: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

(2)分析文章的结构

教会学生通览全文,把握文章安排表达的顺序,再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联系紧密、意识接近的段划在一起。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给学生打乱顺序的课文内容。如,T: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arrange the sentences in right order.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整理文章顺序,做排序任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几点分析和弥补策略建议。在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完善阅读教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最后再通过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来提升和完善他们的阅读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令学生对阅读理解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上一篇:关于国际妇女节活动内容的总结下一篇:《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