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精选5篇)
1.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篇一
如何改正孩子粗心大意的缺点
准备一本错题集
我认为孩子考试粗心主要与这几方面有关:
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平时做作业马虎;三与性格有关,有些孩子性格大大咧咧,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我觉得要克服孩子学习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上课要专心听讲,回家后要复习,要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不要囫囵吞枣;
二、设法提高孩子平时做作业的质量;
三、可给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总结。这样坚持下去,粗心的毛病一定能改掉。——张光 培养专注力很重要
这位母亲的困扰,我也曾遇到过。那时儿子也刚好上小学一年级,做题目非常粗心,成绩也不好,我一度非常忧虑,后来咨询了很多人,才发现跟我放学后把他接到单位来做作业有关系。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孩子,本来就贪玩,再加上办公室嘈杂,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作业,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坏习惯。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醒父母,在孩子学习之初,一定要为其营造心无旁鹜的环境。像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打牌搓麻将,这都会对孩子造成干扰。为此,我进行了积极地补救。除了让他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他的专注力。比如,选择他喜欢的也适合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让他学完,然后给他奖励;同时承诺,只要他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他想干什么、玩什么(只要是正当的事情)都可以。后来他自己也感受到这样做的好处,常常在人多的时候拿着一本书看,主动考验自己。做事情全神贯注了,自然就不粗心了。——金阳
巧用心理暗示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家长,我认为孩子粗心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首先我们要适当掌握一些心理辅导技术,运用有效的强化方法。有时我们因为孩子粗心而打骂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说他粗心,再要求他“以后不许再粗心了”,其实这样做是在强化孩子的粗心,因为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如果我们反过来,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细心时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唠叨,否则他很可能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每个人包括孩子都会有一种求证心理,他经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总之,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肯定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
2.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篇二
关键词:粗心,成因,表现,克服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不断重复发生的。从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个危害更大。列宁曾说过:“无知比偏见离真理更近一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套用这句话说:“无知比粗心更容易获得真理。”“无知”不怕,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为学生以为“粗心”不是“无知”,所以就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地做错,从而浪费了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所以粗心比无知更可怕。
一、粗心的成因及表现
1. 粗心是一种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粗心”慢慢地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学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难以改变了。例如,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要注意公比q的三个盲点: (1) q≠0,这是决定公比的首要条件; (2) q≠1,是使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的前提条件; (3) q=-1,也是一个非常隐蔽的条件,一不小心,极易出错。这就要求我们每次做题时,都要考察q的值,必要时要分类讨论,养成好的解题习惯。
2. 粗心是一种错误,但经常被忽视和宽容。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最大缺点就是粗心……”但在思想上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造成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是放纵。
看下面一题:若函数f (x)=lg (x2+ax+2)的值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许多学生都认为要使f (x)的值域为R,则必有△=a2-8<0,从而得出-2姨%2
3.“粗心”是一种错觉,其实是不深、不透、不准。
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会吗?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很多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例如:已知A(-1, 1)、B (1, 5)、C(-2,-5)、D (4, 7),判断线段AB与线段CD是否共线?
错解:由已知得
∴A≤≤B与C≤≤D共线
∴线段AB与线段CD共线。
剖析:若A≤≤B∥C≤≤D,则A≤≤B与C≤≤D共线,但线段AB与CD不一定共线,本题中可知AB//CD,还需要有公共点才能共线,否则不共线。∵A≤≤C=(-1,-6), A≤≤B=(2, 4),-1×4-(-6)×2≠0∴A≤≤B与A≤≤C不共线,即点C不在直线AB上同理,点D也不在直线AB上,∴线段AB与线段CD不共线。
4.“粗心”是一种思维缺陷,但习惯成自然。
不完全归纳法是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特殊情况作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经常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习惯成自然,每次得出的结论都懒于证明,有时犯了错误也浑然不知。例如,在y=x2+x+41这个函数式中,当自变量x取0, 1, 2, 3,…,38, 39时,得出y的值为41, 43, 47, 53,…,1601,这些数都是质数,如果由此得出“无论x取任何非负整数,y都是质数”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就不对了。因为当x=40时,则y=402+40+41=40×(40+1)+41=41×(40+1)=1681,可以看出,y的值不是质数了,而是合数。
二、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面对学生的粗心,教师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慢慢想办法,千万不要瞎指挥、乱批评,更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学生细心的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
1. 帮助学生找到“粗心点”,有针对性地训练。
我的一个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仔细分析每次做错题的原因,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题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由此,我得知,容易看错题目就是他的“粗心点”。于是,我便告诉他:“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审题时,你的思维就滑过去了。怎么办呢?以后你每次再做这样的题时,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错了。因为你没让思维滑过去,而是有意识地给它设了一个障碍。这就像警察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置提示牌一样。”学生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很明显,每次做作业时,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少多了。面对学生的粗心,教师与其批评学生、给学生上“政治课”,不如具体地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 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尽力做到同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
错题本是对学生自身各类错误的系统汇总。翻开它,学生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就非常直观地呈现在面前,一览无遗。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着手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尽力做到同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
建立错题本的确需要花一些精力,尤其在刚开始阶段,但是它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法宝。
3. 围绕细心做文章,让细心成为一种习惯。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马虎,这个毛病在学生中是较普遍的,小时候不觉得怎样,越大越令人头痛,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材。
如何做个细心人?工作生活当中,要做到细心,功夫往往在细心之外。首先我们要集中精力,重视眼前,重视当下所从事的工作和事务,把手上每件事情处理圆满,才能把握生命的内核,拥有充实愉快的生活。
其次需要排除干扰,稳定情绪。每个人的心理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多杂务干扰,心绪烦乱,情绪不稳,我们就容易注意力涣散,很难做到全神贯注。要养成细致的性格,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练习方法:穿针练习。练习非常简单,找一根针,在针的鼻眼上穿一根长约5厘米的线;再找一块硬纸板,在上面用粗一些的针扎20个洞,每排5个,一共4排。练习的方式是,用手提着线的末端,依次将针穿进硬纸板的小洞上面。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练习2次。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粗心的毛病有所改善了。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有:
(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
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像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
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做作业前钻研教材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并熟记必须记忆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都大有帮助。
(4)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而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
(5)独立解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6)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
问题解决以后,我们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尽量地考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同时,我们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
要改掉粗心的毛病,我们必须慢慢养成细致的性格,严谨的学风。我们要从小养成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而生活作风和学风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从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加俊.透视上课听懂与独立作业之间的距离[J].数学教学研究, 2005, (7) :10.
[2]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 1997.2.
3.如何有效指导孩子认真的学习 篇三
我们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常常会很难忘那些实现自己长久愿望的时刻。
上六年级的时候,我代表学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经过区赛、县赛的筛选,我终于获得了全国竞赛的名额。数学老师为了激励我,说如果我在全国竞赛中获奖,会奖励我一支钢笔。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支真正的钢笔,是令人激动和欣喜的事情。为了这个目标,我整天沉浸在数学习题里。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数学老师家里做题目,因为是冬天,我一边烤着炭火一边专心计算着,以至于小腿贴到了滚烫的炉壁上,我都毫未察觉。直到感到小腿刺痛,才发现裤子已经紧紧贴在炉壁上,撕都撕不开了,小腿自然也被烫伤了,留下了一大块深深的疤痕。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家人也不明白我为何会专注到这种程度。虽然最终只得了一个三等奖,但我还是如愿获得了一支“名贵”的钢笔,当我把那支银色钢笔捧在手里的时候,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一支钢笔,一本书,时光的车轮不会逆转,再也不会有像我这样盼望着赶集的孩子:每到赶集,就会有一个老人摆摊子租书,如果恰逢假期,我会在书摊边蹲上一天,因为租一本书要五毛钱,而同样的价钱可以在那里看一整天。初中时候的我,一天可以读七八本。直到现在,都会有很多朋友对我读书的速度感到讶异,这就是在租书摊上练就的本领。
当然,现在的父母经济水平不同,如果再像以前一样来养育孩子,那就太不公平了。我们理所当然要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多更好的玩具和学习用品。现在的孩子们希望得到芭比娃娃房间、名牌衣物、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等,当这些礼物堆在桌上时,他们会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如果他们想要这些礼物的愿望非常强烈的话,得到时就会更加喜悦。
4.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篇四
育观,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了解孩子,建立正常沟通渠道。初中阶段,每个孩子都正值青春期发育过程,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有着非常严重的双面性,在家一样,在校一样,在社会又是一个样。因为面对的人群对象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行为举止也就不一样。教师看到的是一个样,家长看到的是另外一个样,社会大众也许看到的又是一个样,多多少少会有差别,甚至可能会很大。这就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了解孩子?如何去沟通?
1、由于新入学阶段,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而且影响其形成的不良因素非常复杂,不可能仅仅通过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就可以完全排除。这就需要每个家长投入时间、精力引导每个孩子。与教师广泛沟通,了解学校所处的大气候,大氛围,从正面入手,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该自立了,应该学会自己处理一些事物。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上小学的时候,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一手代劳了,孩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独立,而且他所遇到的事情也并不复杂,也不用考虑太多的后果,影响。而到了初中,所有人把他们都当成了大人,一时之间,许多孩子还不能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上的改变,造成心理压力突增,非常容易出现原来不
应该出现的心态问题。
还有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心事,对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学会时刻关注。家长要学会从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中慢慢体会,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无法理解的事情,自己一时又难以解答的,可与教师联系,一起疏导,不给孩子留下心理方面的障碍。
2、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心声,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3、除了与子女沟通交流外,如果家长与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后果也不堪想象。因为孩子们有许多事情是不被家长、教师所了解的,没有沟通交流,就无法掌握更多所不被家长或教师掌握的信息,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个别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甚至一个电话也不愿意打,所以,只是听子女回家后的表述,对一些发生在子女身上的事情产生了偏极的想法。家长的考虑其实是多余的,每一名教师都希望通过与家长的配合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实际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早解决。绝对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不愿与班主任沟通。许多家长爱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孩子的事情也不愿在众人面前低下头,承认自己教育缺少好的方式方法,而是一次次回避。当家长的借口多了,其实也就是在放弃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义务,最终买单的一定是痛苦的家长。家长不要有所顾虑,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不能圆满解决的,一定要与班主任或学校及时联系,广泛征求教育意见,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会正确处理发生在子女身上的问题。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家长往往有两个错
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当然前者多一些。
1、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家享受着不一般的待遇,因此在处理问题和分析事情时往往都以个人为中心,经常说别人错在哪里,过分地指责他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当子女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
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许多家长告诉我,我家孩子从来没有撒过谎。这话太过于绝对了。初中生已经基本上学会了分析事情、解决事情的方法,但存在着主观盲目性。表述清晰与否,词语是否达意,是否正确传达了学校、教师、同学的真正意图?这也正是一些问题、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要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在犯错误之后,往往和家长说的时候,把自己的问题推得一干二净,把教师、同学说得一无是处。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问题,老师第一时间都会与家长联系。但是不同的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学校与您沟通是需要家长来校处理解决您孩子在心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制造矛盾,想害您的孩子。个别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后,不是自己来学校,而是找来许多关系户、熟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正确地去批评、教育孩子。再往后,可想而知。孩子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因为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但一味地袒护,这就是在伤害您的孩子,家长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不良的信号,不管你多差,有我呢。这种错误信号的传递给您的子女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时,在孩子心中那些人性中的一些阴暗面便会因此而扩大化。一旦再有矛盾发生,您的孩子就可能学会这一套,背着家长找所谓的„哥哥、姐姐‟来学校解决问题。家长一定要嘱咐您的孩子,有事找家长,找老师解决,不要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气,失一生之幸福。借助校外力量解决校内问题只能使问题再次扩大化。而且校外力量的渗入,对学校的影响、对班级的影响、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
您的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积极为您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1、给孩子多大的学习空间,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氛围,非常关键。个别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了孩子,我太辛苦了,钱也花了,课也补了,饭也送了,孩子自己学不好,我有什么办法?你看人家,有些家长麻将天天打,孩子也没人管,可孩子学习却非常好,可真是幸福啊。其实,有些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过程中,已经通过幼儿、小学教育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个人抗干扰能力非常强,自主学习能力也强,所以家长才可以做到如此的“潇洒”。在初中阶段,用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您的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不怕孩子学不好。家长如果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免受各种主观因素干扰,那您的孩子成长的道路一定会一帆风顺的。家长要从各方面保证您孩子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公平的学习氛围。
2、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好学上进的学生,都出在父母本身热爱学习的家庭。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
3、如果有时间的话,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学习,这些习惯的养成是用多少钱都很难打造出来的。现今社会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我们每个家庭也应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每一位家长都要树立家庭学习观,人人思进取,人人求进步,重视学习,视学习为家庭兴盛的第二生命。
4、每位家长还应做好教师的帮手,家长有时间、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好好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书包,与孩子坐下来交流交流感情,无非是传递一个信号,我非常关注你的学习、进步与成长。有个别家长自己管不了,怎么办?过于盲目地崇拜家庭教师,招生办班补课,招住宿生等等,把一个原本只是学习差一些的孩子送到了补课班里,送到了别的所谓的教师家中,太过于相信他人。这些办班的、招生的目的非常明确——挣钱。管严了,孩子不来,管松了,孩子高兴。干脆,睁一眼,闭一眼。许多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毁了。
5、通过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在人际交往上应鼓励孩子善交友,交益友,不交损友。不能因为是亲属或朋友,而不好意思,虽然行为举止不良,也一样交往,影响您孩子的健康成长。„孟母择邻‟的典故就非常有教育意义。现在的青年人自制力很差,尤其处在不能明辨是非的阶段,有不良习惯、倾向的人员尽量不去交往。给孩子找一些在学习、生活上对他有帮助的同学帮助他。
5.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篇五
【关键字】浮躁;防止和矫正;教育;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浮躁心态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浮躁的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浮躁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
1.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生上课没有集中精力,没有全神贯注,上课效果不理想体现在:学习的时候粗心,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再三思考、没有联想、没有对自己提问。一种似乎掌握的感觉左右了自己,自己把自己说服了,认为自己懂了。
1.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有些学生总是有一种小聪明的感觉,总是觉得他懂了。岂不知,这个“懂了”的感觉害处太大了。因为,一旦自认为懂了,就会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就不会再去准确记忆书上的知识点,应用条件等。也就是说,这时候,对于问题的学习就停止了。另外孩子们有一个错觉:认为会做作业了,就是学懂了。其实,这样会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靠。这是我要着重引导孩子克服的一个浮躁的地方。
1.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这也是学生学习中一个很突出的不良习惯。急于完成作业,为完成作业而做题,忘记了自己学习的初衷。这里面,也有自己辩解的一个地方:做题多了就掌握内容了,就学会了。你得做多少题,才能正真掌握课本知识?才能避免自己熟练而快速无误地做题?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经常在课本上、习题集上、作业本上贴着一些贴片,上面是更正的内容。经常见他们做着做着就开始涂抹,认真的能力降低了,浮躁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1.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任务完成后认真检查、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这也是成年人的工作方法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缺少了检查归纳这一环,做练习和做作业就纯粹变成了完成任务了。纯粹就考试或者做作业做练习来说,做完后认真检查一遍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
1.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
这是自认为聪明的学生经常出现的浮躁现象。觉得太麻烦,反正很简单,反正自己都懂了,反正自己会了,所以就不认真改正了。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做完题后,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使他们长出一口气,也就在这里,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导致学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2.1自身方面 首先是当今孩子普遍存在着较弱、任性、吃不了苦、自我意识强烈、思维离奇、想入非非等心理因素。其次是认知上的偏执,浮躁心理者总是只看到别人的收获而看不到人家为之付出的汗水,总希望侥幸获得成果而不想从点滴小事做起,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想投机取巧,少劳或不劳而获,或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2.2外界环境方面 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
其次是家庭教育方面: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最后是学校教育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浮躁心理是在学校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仍有许多学校把眼光一味地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完全以成绩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只重视面上的高分,却不注重塌实地学习。
3浮躁心理的防治
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3.1 立志教育。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长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3.2习惯教育。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3磨练教育。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3.4榜样教育。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孩子的学习质量06-30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10-20
如何在家做优秀孩子小学作文11-02
在课堂上如何防止学生分心10-06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12-13
小学生朗读指导方法07-05
小学生学习规划指导12-05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11-13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08-25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指导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