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感

2024-09-04

观《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感(精选7篇)

1.观《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感 篇一

看完全剧,感叹有之,唏嘘有之。杨家和瞿家理不清的纠缠和血脉相连、情义相系,应该是作为那个时代,千万个家庭的一个缩影。信念和理想这个东西,真是无价。在那样的时代,信念和理想就是支撑一个个体人生的基本动力,国家民族风雨飘摇,几多磨难,但多数个体都始终能坚持各自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大可不必用“非黑即白”的准则去判断一个人,没有随波逐流的人,起码他们体现出各自的主体性人格。反观今时今日,信念和理想在人很年轻很纯洁的时候,还是那样地饱满那样地有张力,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人的信念和理想就丢了,变色了,混乱了,随波逐流者众。正如立青最后的内心独白:今天的年轻人绝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我们要记住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英雄先烈,更要记住的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精、气、神,就是理想和信念。《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现在的人们,当你坚持着应当坚持的信念和理想,信念和理想的力量是你想象不到的,信念和理想是能够支撑起你的人生的!!

有时候,认真看一部好的电视剧的时候,就像在读一本书一样,台词和情境,不同的电视剧高下之分还是很明显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算是当作看一部小说一样来欣赏的。贯穿始终的,在我看来,就有两个主题。一个就是用事实讲述国民党败退台湾、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另外一个就是一个情字,爱情在剧中没有,有,但与以整体态势出现的亲情、血脉相连之情比起来,并不是剧本要强调的重点,贯穿全剧主要人物的是亲情和民族之情。

立仁是做情报工作的,说白一点,就是特务工作,他最出色的工作表现就是在八年抗战中对日本人的的情报工作,这个时期,亲情和民族之情成为他不竭的营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是跟自己的兄弟终于在同一个战线上,所以收到立青发来的“白毛浮绿水,黄掌拨清波”时,那种感动,再也抑制不住。立仁的政治信仰不同,但是他作为杨家长子,始终都希望维系一个温馨圆满的家庭,所以才有败退台湾前,看着少了立青的全家福,那句伤感的“少了一个人啊”!想来最后一个人到台湾,怕是要朝思暮想在大陆的弟弟妹妹和长眠的父亲了。杨老先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不管国民党、共产党,不管怎么斗争,作为杨家大家庭的一份子,他都将他们写在了一本家谱上,一家人就是一家人。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曾经我对这一点确信不疑。现在我倒是认为历史还是充满着偶然性,台湾和大陆的现状不能说是历史的必然,国共合作破裂也不能说是历史的必然。历史是靠人民推进的,但在某些关口,可能被某些人、某些团体作了错误的导向,人民在背后推动历史,从而也可能走到岔道上去。蒋中正先生就是做了错误的导向,从而最终让台湾走到的岔道上,然后中华民族又被老美摆了一刀,没有牢牢把握住自己民族内部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和时机,造就今时今日两岸的分离局面。这其中必然和偶然的碰撞,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人间正道是沧桑》间接地告诉我们,世界上从来就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族的中国,大陆这边的、台湾那边的,其实都在一个家谱一个民族谱上啊! 期望着在历史的必然和偶然的碰撞中,在人民的推动下,立仁、立华、立青、立秋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们,终将在杨老先生的墓前重聚!

2.观《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感 篇二

英姿飒爽的黄埔军服

剧中杨立仁通过楚材介绍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 而立青也在国民革命元老董建昌和共产党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的帮助下, 考入了黄埔军校。他们所穿的是当年国民革命军的军服。

当年的国民革命军军服和北洋军军服相似, 不过将上衣的立领改为立式的翻领。北洋军军服依照的是当年欧洲军装的立领式设计, 而国民革命军军服则仿照更新的翻领式设计。

国民革命军早期没有军衔标志, 典型的着装是头戴青天白日帽徽的军帽, 身着灰布军装, 打着绑腿, 脚穿草鞋, 背上一只斗笠。

国民革命军的对手北洋军, 则都头戴五色帽徽的军帽, 但军服样式却各不相同, 例如张作霖的奉军军服, 就受日本影响较大, 采用竖式肩章, 军服颜色也是黄色;而孙传芳的直系部队, 军服则为灰色。黄埔军校生也着灰色军装。为与敌人相区别, 黄埔军校官兵都系着红带。

北伐后的杨立青驻守上海, 由瞿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立青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整编农民武装、反围剿等重大军事事件。

作坊里走出的红军军服

南昌起义的队伍依旧身着国民革命军军服, 上衣为中山装, 官兵均戴大檐帽, 军官穿长筒靴, 士兵打绑腿。为与旧军队区别, 每人系一条红领巾。这条红领巾后来成为了儿童团、少先队员的标志。

红军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军服, 是在1928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以后。1928年4月28日, 朱毛红军在井岗山胜利会师。5月4日,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成立, 朱德任军长, 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红军服装的基本型制为西式军裤, 中山装式上衣, 军帽为列宁式八角帽。红军没有军衔标志, 只在军服领子上缝红布领章, 它象征着红旗普照全国。而军服的颜色, 用陈毅元帅的话来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祖国大地。”

随着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 军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1928年5月上旬, 红军缴获了永新县官僚资本家邱西美的300多匹白漂布。毛主席亲自指派红军副师长余贲发, 在宁冈县桃寮村张家祠, 建立起桃寮被服厂。起初缝衣的布料都采用的是白漂布, 然而白色军服不仅不耐脏, 而且白军服在打仗的时候还暴露目标。于是被服厂干脆用墨烟将布染成黑色, 并取名为“井冈山墨黑”。

被服厂做出来的都是便服中山装样式, 上衣有四个无盖口袋, 钮扣是五个布结纽扣;裤子前面不开口, 也没有扣子。红军战士都叫这种裤子为“桶子裤”。

1929年3月后, 红四军占领闽西重镇长汀城, 没收了反动豪绅的财产, 又向资本千元以上的商人筹借军饷, 共筹得资金5万余元。红四军前委决定利用这些钱, 以及长汀的缝纫和印染条件, 赶制4000套军装。当时长汀的商店并没有红军所需的灰布, 后勤供给部又与染布坊联系, 以便把布匹染成灰色。红军将分散开的个体裁缝工与一家专做军装的裁缝厂的人员组织起来, 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这便是后来发展壮大的中华苏维埃被服厂。

当时共有裁缝师傅20多人、缝纫机12台。被服厂两班倒, 每班8小时, 日夜加班赶制新军服。红军新军服的样式是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亲自审定的:灰蓝色布质军服, 上衣为中山装式, 两个上贴袋, 领口缀红领章, 领子上绣一圈黑边。裤子为普通西裤样式, 配绑腿。军帽为列宁式八角帽, 缀红五星帽徽。身着新军装的红四军战士, 随后在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

换装不断的国民党军服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 杨立青后来又成为了保护党在敌后地下组织安全的特科人员。而此时的杨立仁, 则已经是国民党中统驻上海的情报长官。立青与立仁之间, 因不同的信仰和政治立场, 而经历了数次险象环生的交锋冲突。

中统正式成立是在1938年, 它是在1937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一处的基础上成立的, 而二处就是我们后来所特指的军统。中统作为国民党中央的党务调查组, 其成员属于“CC系”的文官党务干部。从《人间正道是沧桑》杨立仁的着装来看, 说楚材、杨立仁等属于中统, 违背了历史的常识。就军服着装而言, 如果编剧把杨立仁设计成军统的人, 会让人物和剧情更令人信服。

在红军着手统一军服的同时, 1929年1月, 南京国民政府也颁布了《陆军军常服暨礼服暂行条例》。这是国民政府首次对陆军军服以条例的形式进行统一。

1929年9月, 南京国民政府又公布了《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除了军服样式规定之外, 在军衔领章上做了较大的改动。将官军衔领章由全红色改为全金色。校、尉军官的领章底色改为所属的兵种色。士兵仍用黄色底色, 士官在领章上加缀三道蓝线。炮兵的兵种色也由浅蓝色改为蓝色。

到1936年1月, 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实行《陆军服制条例》。此条例中军官和军佐的服装分为大礼服、礼服和常服3种。

大礼服用于参加有国民政府主席出席的阅兵式, 参加有最高军事长官出席的国庆、新年宴会、阅兵式, 参加国家大典以及本人的婚礼和家庭祭礼时穿用。

礼服用于参加部队阅兵, 跟随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进行在军队中的巡视活动, 被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接见及迎送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时, 参加就职, 卸任仪式及重要集会, 拜访外国重要官员时穿用。

就军常服而言, 国民党军队将、校军官冬装均为呢子军服, 呢子的颜色为暗绿色。而普通军官冬装与将校军官夏装的颜色则为黄色。将官的胸章边框为红色, 所以当时在国民党军中有“见红就立正”的说法。

国民党军队军帽的样式, 是受德国野战帽的影响而产生的。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 国民党军队、八路军与新四军都采用的是这种军帽。德式着装、兵器装备与训练对国民党军队影响很深。

“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正式颁布实行《陆军服制条例》的1936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共同抗日。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 杨立青作为警卫人员随共产党谈判代表团前往南京。剧中的一段情节便是杨立青和范希亮等黄埔三期六班的同学, 再度把酒言欢, 重申班规:“钢刀归钢刀, 同窗是同窗!”他们的这次会面, 也是新装军服的一次展示。

3.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三

于是乎,辽宁省内的高考似乎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沈阳的理工科考生偏爱报考大连理工大学,而大连的考生则多愿奔赴沈阳。而我,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自然也未逃脱这股大潮,加入了奔赴大连的芸芸学子之中。每一年寒暑假,都心甘情愿为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事业,孜孜不倦地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山之道

大连理工有山,很多山。无论是奔赴食堂,还是早起锻炼,无论是下课回宿舍,还是前往图书馆晚自习,都需要爬山。大工的山大多无名,在路人的脚下默默延展。每天爬山,是大工学生的必备行程之一。但大工也有名山,此山大大的有名气,名号“花果山”,位于大工教学区中心,虽只是缺少水帘洞的一座小山包,但却让校内学子流连忘返,喜爱有加,大约是它所独有的恬静安逸的气质使然吧。每到春季,拾阶而上,立刻能看到沿路两侧泻出的片片紫光。这是大工校园内独有的植物,外表是不出奇的暗绿色,却有紫色尖顶的绿骨朵,包裹得很严实,撑起几片巨大的蓝紫色花瓣,羞涩地半遮住脸颊,只露出白色和紫色编织的梦幻般的条纹。

山顶是纵横交错的细窄山路,藏在茂密的树丛之间,若不熟悉,根本不知这路要带你走向何方。穿过小山路,便来到山顶的空旷地,正对面的是大工的山上礼堂,是各项文化活动的中心。礼堂对面,是几个凉亭,凉亭下几张长椅,供休憩之用。炎炎夏日里,总有三五成群的人们,坐在这里插科打诨;或能见到不少学龄前的孩子,在石凳前嬉笑追闹。夕阳余晖斜映在草地上,于是一天的压力也会在这漫长炎热的夜晚里,渐渐散去,消失无踪。

水之道

未踏足过大连理工大学的人,可能对大连的美好期望要多于对这所学校本身。身为足球之乡、浪漫之城的大连,是东北赫赫有名的旅游城市。大连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是东北三省最大的开放式港口。很多不远千里到大连理工大学求学的学子,为的就是跳进那碧蓝碧蓝的海水,在海天一色的美景里畅意遨游。

然而,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里没有海,只有河,此河名日凌水河。大工校歌里有名句:你屹立在凌水河畔,你昂首在黄海之滨。凌水河每年随枝头新绿而来,于天寒地冻之时而走。每到一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时,便可见海天BBS上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快去闻闻吧,凌水河复苏了!我初到大连理工,便受到了这凌水河的热情迎接。时值九月初,天气还未凉下来,下了406路车,遥遥便能闻到河水的“芳香”扑鼻,走近一瞧,这河果然名不虚传:河面不过三五米宽,河深却有七八米,河底遍布海藻,河面上漂着甚多不明物体,真是大煞风景。其实凌水河发源于不远的凌水镇山区,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本来也是清净隐秀的一支潺潺小流,但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好好的凌水河,成了“零水河”。据悉学校已经开始复活凌水河的工程计划,或许有一天凌水河会变成原来的“灵水河”。

学之道

大学,这两个字在古时是相对“小学”而言,指它非“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这两个字也曾被我的老师粗糙解释为:大人的学习。这个解释看似简单,其实不无道理。来到大学,便要与高中时期填鸭式的教学说再见,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路,规划未来的人生。可以说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才开始迈出成人的第一步,而大连理工的科研氛围无疑是极好的。

周末的图书馆是自习的好去处,但若无法早起,早上六点便去门前守候排队,等到图书馆七点整准时开放,便绝无可能再找到可心的座位。于是,我往往只能存好书包,抱着简单的笔纸加入阅读室群体的行列。当然也可以选择去综合楼,这个据说是大工建筑系学子设计的教学楼有着如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结构,尤其是四五层楼,总有几间藏在深处的小教室会让迷路之人错过,其中或许还有一两个位置。若是天高气爽,碧空晴好,主楼前大树下的绿荫石凳也是个不错的自习去处,只是自来熟的鸽子们会时不时地造访下你的书本,向你讨些吃食。

大工教室里的书桌或许有些陈旧,但是它们浸着几十年的墨香,往往不知不觉间就让你进入高度的精神集中;图书馆里到处是书页翻转的沙沙声,那是一颗颗渴望知识的心的私语,即使是想闲暇摸鱼的学生,也会自发自觉地开始思考问题。这便是大工学的海洋,它敞开怀抱,欢迎各方来客前来探寻。

人之道

说到人之道,则不得不从头说起。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于乙丑年春。时建国大典还未召开,百废待兴,学校师资极度缺乏。第一任校长屈伯川先生派专人到北京、上海等国统区通过地下党聘请人才,请来了王大珩、张大煜、毕德显、彭少逸等数十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尊如上宾。不到一年时间就办起了全国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在屈校长在任期间,每到寒暑假结束、学生归校日之时,他总会站在校门口,笑着对每一名归校的学子打招呼,欢迎他们回到学校,风雨不误。如今他的雕像,就坐落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屈伯川图书馆的大门前,和从前一样,微笑而慈祥地迎接着一级级的新生,也送走一届届的学子。

屈校长在去世时留下遗嘱:我总有一天要去见马克思,遗体献给医院,供教学科研使用;如果用后要火化,就把骨灰送给大连理工大学,同绿化用肥料混合,撒在学校绿化园地上。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这是屈伯川校长的精神,更是大连理工的精神。大工在,学子在,六十余载峥嵘,六十余载辉煌,六十余载厚重的文化在。这精神不灭,在每一个大工人内心扎根,在每个大工学子的心间永存。

4.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四

《正道》的编剧和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述的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明白。他们反复向观众阐述了一个观点:那段历史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和反派人物,只有特殊环境和情境下催生出的一幕幕人间悲情。他们试图从更高的历史观、用更客观的人文主义角度,去解构他们的镜头所揭示的历史。例如编导以浓墨重彩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杨家兄弟相残的遗憾和杯具,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都是国民党、杨立仁的错。看完《正道》,笔者觉得:编剧和导演想在这部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超越一部普通电视剧通常带给观众的印象与期盼。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看点不在热闹喜庆,而在思索,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正面思索。

看完《正道》,你说剧中的诸多人等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罢,但他们继承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却信仰不一样,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虽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黄埔的精神和凝聚力不变。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部《正道》,写尽了中国人的阳刚之美,以及好男儿为能够顶天立地而付出的悲壮代价。(boxun)

《正道》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正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我坚信这天的观众看完《正道》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对《正道》编导们的这一番苦心,不知海峡对岸的小马哥有没有心领神会。

5.观《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感 篇五

——《共和国记忆60年》读后感

借用时下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剧名,作为这篇读后感的标题,让我从回望共和国历史变革的复杂历程中,体味发展道路的崎岖和屡屡创造的奇迹。

《共和国记忆60年》这部编年纪事体的著作,本没有小说那样生动的故事和悬念,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历史事件再一次梳理我的记忆和经历。共和国的6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而前进,每一刻都有抹不掉的记忆。

共和国开创于多难的岁月,毛泽东等有着伟大理想的共产党人联合多党派人士宣布了共和国的成立,此后经历了恢复经济、保卫国家、如火如荼的大跃进,经历了刻骨铭心史无前例的“文革”,经历了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共和国从此走向国富民强。

对于共和国来说,最值得书写的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它标志着政治思想的彻底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也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从此,中国社会经济的巨轮,在经历多年艰辛和探索之后,做出重大航向性选择,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渐进式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文化思想,全面改革的进程逐渐展开;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次开启。经济奇迹由此创造,世界经济版图从此改变。“小平您好”代表着十亿人民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支持和拥护。

最近三十年,是我人生经历和留有记忆的三十年,中国的巨变,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中国的GDP已超越英法等世界强国,进出口额名列世界前列,外交上的多面出击,让世界听到了巨人的脚步声。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令世界不敢小觑。联想、海尔、长虹、奇瑞,国产品牌走向世界。国有银行和中信、招商、民生银行则已全面市场化、全球化。中国银行业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到中外合资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仅积极地“引进来”,正在谨慎地“走出去”,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时代巨轮快速前进,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0多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30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00万,将录取新生600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3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州七号”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第一次在茫茫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同年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3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连续获得多项世界冠军,目前已跻身世界体育大国。2008年8月8日,当奥运主火炬在北京点燃时,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综合国力无比强大!

共和国强盛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我们成功实施了“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两岸实现了三通,国共两党又开始了60年后的握手和合作。共和国的强盛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远见卓识有效地掌控了巨轮的航向,在无数次惊涛骇浪中平安驶向更加宽广的领域。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未来就像人类之于星空,只能知道目前已经发生过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可知本身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原动力,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创造下,中国巨轮一定能

够驶向更为光明的未来!

6.演讲稿“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六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有一首歌,是亿万人民的心声,有一种爱,值得我们用心血与生命去呵护。那就是一个温暖了沧桑90年的名字——中国共产党。

穿越历史烟云,历经风雨洗礼,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漫漫长夜里,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

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在祖国灾难深重的时刻,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犹如一阵春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换了人间。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飞船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港澳游子也回到祖**亲怀抱。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7.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搞笑台词等 篇七

局部地区的人太可怜了

奶奶每天坚持看天气预报,一天她看完后就对着全家人感叹:“住在局部地区的人太可怜了,那里几乎天天下雨啊!”

不放刺就更好了

小童在姑姑家吃饭,姑姑做了鱼给他吃。小童边吃边说:“这鱼真好吃,要是不放刺就更好了!”

青蛙的命运

一只青蛙给牧师打电话,问自己的命运。

牧师说:“明年,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会来了解你。”

青蛙高兴地蹦了起来:“哦,真的吗?是在王子的婚礼上吗?”

牧师说:“不,是在她明年的生物课上。”

快张嘴

口腔医生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张嘴!”有一次,一名口腔科医生下班到了车站时,发现汽车已经关了门徐徐启动,于是他急忙飞奔上前,拍着车门大叫:“张嘴!张嘴!快张嘴!”

总感到口渴

一个男人对他的朋友说:“我动了一次手术,结果医生把一块海绵忘在我的肚子里了。”

“真是太糟糕了!”朋友说道,“你觉得疼吗?”

“不疼,可是我总感到口渴。”

我是对鸭子说的

坐在小酒店里的一个醉鬼看到一个家伙胳膊下夹着一只鸭子走进来,就问:“你和那只猪在一起干吗?”

那家伙说:“这不是一只猪,是一只鸭子。”醉汉立刻顶了回去:“我是对鸭子说的,你说什么话!”

死后重生

“你相信人能死后重生吗?”老板问他的一个员工。

“我相信,先生。”这位刚上班不久的员工回答。

“哦,那还好。”老板接着说,“你昨天提早下班去参加你祖母的葬礼后不久,她老人家到这儿看你来了。”

医生懂得多

一个男人在街上被出租车撞倒送进了医院。他的妻子站在病床前对医生说:“我想他伤得很厉害。”

医生说:“恐怕他已经死了。”

听到医生的话,这个男人转动着头说:“我没死,我还活着。”

上一篇:工业企业管理营销下一篇:计算书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