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2024-07-14

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14篇)

1.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一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音乐教案及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875字。

2.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二

首先, 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近些年来, 中专生的文化水平持续下降, 文化课基础不好。在幼师学校里, 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女生, 她们在课下非常活跃, 能说会道, 也能与老师作简单的交流, 但是让她在课堂上发言, 则往往词不达意、面红耳赤、甚至于都不敢站起来。缺乏胆量、勇气。与学生交流时, 世界名著没看过, 问她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几乎都是《灰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鸭》等外国童话, 中国的童话故事几乎没读过。关于《幼儿文学》, 她们认为是幼儿学的文学, 学习时眼高手低。比如, 有一首儿歌《睡觉》, 提问时她们都能回答出来这首儿歌是让幼儿认识到人与动物睡觉姿势的不同, 但却回答不了还能让幼儿认识到要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在学习幼儿童话故事《冰淇淋宫》时, 想当然地认为主题是互相帮助等等。在学习幼儿戏剧时, 认为对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学的也不用心。

其次, 对幼儿文学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 大家对幼儿文学课程的认识和定位都不够准确。它虽然是幼师学校语文学科的一种, 但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及《阅读和写作》和《听话和说话》, 教学要求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要重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时间有限, 而要完成的工作很多,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不能兼顾。幼师学校中很多语文教师都是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的, 他们承担了此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存在着无教参书, 偏重理论教学, 强调其知识性, 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课程比较陌生等问题。在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 这样的教法学生不喜欢, 教学时也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时, 讲完理论部分后就是作品选读, 理论部分的内容较为浅显, 而选读部分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对作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认真研习作品,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幼儿文学作品之美, 回忆自己的童年之美好, 有情感体会。幼儿文学课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 它与《阅读和写作》、《听话和说话》、《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语言教法》等课程都有一定的关联, 对作品的感知需要多元化思维。如果整体感受和情感体验被忽略, 那么学生就体会不到幼儿文学带给孩子的乐趣, 学生也就感受不到这门课的魅力了。

反思:

1.科学定位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不要把幼儿文学与其它学科孤立起来,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课, 还是实践课, 要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 教师要正确认识这门课程, 依托现在幼师生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 通过对幼儿文学的学习, 应用于将来的教学之中。所以, 幼儿文学课程教学应该注重“讲练结合”, 提高幼儿文学的应用性, 把幼儿文学教学与培养幼师生相应的技能结合起来, 并且养成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应该提升幼师生的文化素养, 能够创作儿歌及幼儿诗, 学会创编幼儿故事, 能够对经典童话进行改写, 排练改编经典幼儿戏剧。

2.推行读书计划, 提高幼师生的文化内涵。读书, 尤其是读好书, 能使人受益匪浅。对幼儿生来说, 要重视读书, 通过阅读, 开阔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幼儿文学教学应引导幼师生制定读书计划, 静下心来阅读, 要有针对性的阅读幼儿文学方面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集》《杨红樱作品选》《郑渊洁童话集》等作品。通过阅读, 进行积累, 只有熟悉、了解大量的文学作品, 在教学时更有教学底蕴。

3.技能训练。以幼儿文学为依托, 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形出发, 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儿歌和幼儿诗, 讲述一定数量的幼儿故事, 并利用幼师生的优势, 制作相应的道具进行表演。进行念唱儿歌的活动, 举行幼儿剧比赛, 在学期结束时, 进行讲幼儿故事的技能检测, 这些活动都与学生的期终成绩挂钩。

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编排和表演作品的指导, 重点训练学生的儿歌诵读和讲故事能力。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3岁至6岁幼儿的特点, 为学生选择那些情节生动活泼的作品, 并且进行指导;另一方面,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举一反三, 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特长, 自己去设计环节, 比如在活动时通过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制作相关的道具、音乐舞蹈方面设计动作及配乐,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幼儿文学学习的兴趣, 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

4.充分利用幼儿园见习, 组织幼儿文学模拟教学。幼儿园里有语言教学, 在学生们去见习听课时, 在感受到幼儿园教师用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诵读一首首儿歌、一个个故事时, 幼儿聚精会神的模样震撼了学生。组织幼儿园模拟教学, 学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扮演“老师”, 另一部分扮演“学生”, 换位思考, 看看怎样的环节安排与活动设计更受幼儿欢迎, 效果更好。

现在, 人们对幼教越来越重视, 幼儿文学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幼儿文学的教师也要时刻了解最新的见解,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进取, 在幼儿文学这一领域内, 使学生认识幼儿文学之美、对幼儿的重要性, 努力学习, 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幼儿文学》属于幼儿师范学校语文学科的一种, 是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开设的一门课程, 它既有理论知识, 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可以说它既是一门理论课, 又是一门技能课。但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作者为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3.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谈话活动;幼儿园中班;策略

一、研究背景

幼儿期是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怎么样将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谈话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一种方式,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然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学》指出,3—4岁是语音发展关键期,该阶段幼儿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但是语句不够完整;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言,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5—6岁能够清楚地发出母语的全部语音,能听懂更多复杂的句子。由此可见,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阶段,而中班处于“交接”的过程,是语言积累向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通过有效组织开展中班谈话活动,对幼儿期语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在岑巩县幼儿园的调研中发现,谈话活动作为语言教育内容中最直接有效的促进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教学活动,没有受到重视。幼儿教师普遍认为谈话活动较难开展,因此造成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开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教学技能,没有使谈话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效果最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谈话活动有效性的发挥。

注:本文所采用的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主要以母语为主要学习内容,不包括英语及其他语言的学习。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语言教育中谈话活动的研究背景以及开展价值,以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岑巩县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现状,从而找出一些在开展此类活动遇到的问题,了解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策略,从而发现现有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益于幼儿园中班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谈话活动作为语言教育中的一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情趣,帮助幼儿理解习得谈话活动的基本规则,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中班幼儿正处于大小班的交接期,对整个幼儿期的语言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当前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对谈话活动不够重视。岑巩县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81%的幼儿教师都对谈话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全面,只有45%的幼儿教师能够很全面地解释谈话活动的内涵。有90%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园中班开展谈话活动存在不足”,并且有92%的教师都认为家长对幼儿的口语发展重视不够,其次有85%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对谈话活动的重视不够。因此,为了促进谈话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引起幼儿园、家长、老师的重视。其中,家庭对幼儿口语的发展的重视程度要加强。

(二)谈话活动的开展情況。从问卷数据中可知,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有55%的幼儿教师都没有对幼儿开展过正式的谈话活动,在45%开展过谈话活动的幼儿教师中,开展谈话活动的频率集中在一月一次,比例为75%,而一周一次比例只有9%。教师开展谈话活动的时间主要在0- 10分钟这个时间段,由此可见,谈话活动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开展较少。

(三)谈话活动开展策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在采用谈话活动策略和方法中,教师更多地是倾向于提问这种方式,人数比例为78%,其次是游戏法和自主交流法,比例分别为69%和64%。在谈话内容上,幼儿教师都比较尊重幼儿,选择“幼儿的兴趣 ”和“根据幼儿发展语言发展能力”而进行谈话活动的幼儿教师人数比例分别为90%和87%。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为谈话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提高中班谈话活动的效果,人数比例为66%和65%。在调查幼儿教师认为谈话活动最困难的方式中,有89%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在谈话过程中提问最困难,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

四、开展谈话活动的建议

(一)幼儿园要加强对谈话活动的重视,促进谈话活动的开展。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之一,而谈话活动又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谈话活动的开展价值,增加园内班级谈话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谈话活动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开展谈话活动的意识和技巧,让幼儿教师将谈话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贯穿于五大领域,进行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家园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谈话活动的效果。中班幼儿的思维,语言在不断发展中,喜欢与亲近的人交谈,说话的连贯性逐渐上升,但不稳定。而父母对幼儿的感染是最大的,因此,家长要提高对幼儿语言培养的意识,重视语言教育的价值,学习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方法,如开展亲子阅读,日常对话等。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要耐心指导,纠正发音错误,克服困难,不断地积极引导,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三)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谈话活动中,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

nlc202309082136

1.选择适宜的话题: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智力也在迅速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因此,幼儿教师选择谈话活动的话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有话可说,有兴趣说,并能进行交流和分享。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制定中班谈话活动目标时,要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制定三维目标。

3.创设自由的谈话环境: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其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真诚平等地对待幼儿,提供锻炼幼儿的机会。同时中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教师要提供有利于充分发挥话题谈话的空间,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让幼儿围绕话题能自由的交谈。

4.选择趣味性的内容: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教育期内的儿童具有好群、好玩、好奇、可教的特征。因此,在选择谈话活动内容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要。在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更愿意去交流,能更集中注意力的融入到活动中。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地关注幼儿的活动,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点,兴奋点,借此采用适当的语言去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感受。比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本来是让幼儿们讨论周末与家人逛商场、动物园、公园时在路上遇到的了什么人,结果幼儿在讨论时,讨论的内容有点偏向于见到的商品,动物以及花草。于是这时候幼儿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我看到了**”为小主题进行谈话,让幼儿踊跃发言。

5.注重对幼儿的指导

(1)注重个体差异。由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个別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随着幼儿自身发展速度与能力的不同,有些幼儿会在理解能力、用词以及表达方式方面处于弱势,面对这些有差异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帮助,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参与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

(2)巧设问题,拓展谈话思路。谈话活动中,教师通常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而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形象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围绕启发幼儿的思维进行提问,在互动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回答积极回应,不必严格要求句式以及语言连贯与准确,即使幼儿说错也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幼儿不怕说,敢于说。

(3)做好评价。教师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自然巧妙的结束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对谈话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讨论,并对谈话活动中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述的秋天景色,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

2、用适当的语气学念诗歌。

3、理解词语:飞回、脱下、飞落。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诗歌。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述的秋天景色,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录音带中班①(秋季)1盒,录音机一台。

2、燕子、大树、花朵和黄色色块的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看到的秋天。

(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互相交流在哪里看到了秋天。

(2)秋天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3)秋天的动植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欣赏诗歌:秋风。

(1)播放儿歌录音,让幼儿说说自己在诗歌里看到了什么。

(2)诗歌提了什么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3)诗歌里动物和植物做了什么动作?鼓励幼儿模仿这些动作,想一想秋天的时候还有谁也会做这些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词语:飞回、脱下、飞落。

3、学念诗歌:秋风。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同时按照诗歌的顺序出示燕子、大树、花朵和黄色色块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2)幼儿看图片跟教师学念诗歌,提示幼儿用惊奇的语气念带有问号的诗句,最后一句表现出找到答案的喜悦心情。

4、活动延伸:

自由创画《美丽的秋天》(看课堂时间,不一定放在课堂中,但要让幼儿拿到教室展示)

附:

秋风(诗歌)

是谁,让燕子飞回南方?

是谁,让大树脱下绿衣裳?

是谁,让花瓣片片飞落?

是谁,让大地变得金黄?

啊!原来是秋风。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地氛围。先让他们实地在户外寻找秋天,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秋天与夏天的不同,再进行诗歌学习。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通过学习诗歌,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再以图画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5.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蜗牛“微笑”的含义,体验蜗牛浓浓的友爱之情。

2、懂得不管力大小,懂得可以关心别人,给人以快乐。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中班下册5号挂图、图片。

2、幼儿教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表情啊?

幼:微笑、笑

师:你们什么时候有这种表情?

幼:高兴、快乐

师:看见别人微笑你心里会是怎么样?

幼:我也会微笑。

师:原来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

二、观察挂图

1、倾听

师:今天啊,有一群小动物也微笑的叽叽喳喳,谁能猜猜看他们在说些什么?

2、讨论

师:小鸟会怎么说?

幼:唱歌

师:大象呢?

幼:帮别人干活

师:小兔呢?

幼:送信

师:刚才,你们有没有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老师听到了,让老师来说给你们听听。

幼:……

师:你们看这是谁?

幼:

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幼:

师:蜗牛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办法。

3、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蜗牛终于找到自己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方式,那就是——微笑,今天老师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微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幼儿讲述

师:你们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幼:喜欢,因为他给别人带来快乐。

师:小朋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给别人带去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说说。

幼:……

四、拓展

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给朋友带来微笑呢?

幼:

师:做什么事情使朋友快乐?

幼:

五、活动小结

回教师我们也去画一张微笑送给你的好朋友。

《微笑》语言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新生幼儿的能力。绘画形式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有笑脸,即:可以通过的调整来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画出笑脸。让先画出微笑的幼儿自己讲讲微笑的快乐,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并重点放在直到幼儿的绘画出快乐的笑脸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幼儿的掌握。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6.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运用统计、口算等方法大胆尝试买菜,提高幼儿生活中购物的经验。

2、知道做事要节省时间,并节约用钱。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蔬菜超市

2、幼儿前次设计的蔬菜拼盆,采购单,彩色水笔,人手10元假币和一只篮子。

3、录音:歌曲“买菜”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

出示幼儿设计的蔬菜拼盆

做蔬菜拼盆先要有什么?介绍自己设计的蔬菜拼盆需要买些什么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导发现:和同伴有一样的菜,在做蔬菜拼盆时买一根黄瓜或一个辣椒也做不完,浪费了。)想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合作买菜

小组合作,制作蔬菜采购单,协商分配任务。

尝试买菜:每人10元钱,要求自己计算价钱,付钱在菜旁,取回找的钱。

每人带好一只篮子,唱着“买菜”歌,愉快地去买菜。

互相检查。

3、经验交流:

你们刚才是怎样商量买菜的?个别小组介绍。

合作买菜和自己一个人买菜比,哪个好?有什么好处?

提升经验。

教学反思:

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介绍“要买哪些菜”,孩子们总结出需要合作买菜。因此,每个孩子都愿意找朋友合作买菜,基本上组成了3-4人小组。他们会商量制订出“蔬菜采购单”,统计方法运用比较正确,也能分配好买菜任务。多数小组的合作情况较好。如:周xx小组制订的“蔬菜采购单”比较清楚,在分配任务时想到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任务的难易:申xx小朋友计算能力较强,就买两样菜,其他小朋友则买一样菜。在买菜时,他们计算也较正确,交流也很大方。但也有个别幼儿,由于计算能力较弱,买菜时不能正确地付钱、找钱,同组幼儿也没有一起检查出来。所以,交流时,出现错误,我们还要一起帮他们纠正错误,时间耽搁较长。在总结时,我也谈到:以后合作时,要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看来,同伴间的合作能力还需加强培养。

7.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中班幼儿;告状行为;案例分析;适宜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规则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师幼互动中发生频次最多的一种行为,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生活、学习后,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刚刚摆脱小班时期的幼稚和依赖性,又不具备大班时期的成熟和独立性。碰到一点点事情就爱告状,为什么幼儿如此热衷于告状?他们实施告状行为的原因和动机是怎样的?为理清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案例,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为目的,提出适宜的策略,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一、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幼儿爱告状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老师,某某又抢玩具了。”

2.环境因素: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孩子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另外,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如《奥特曼》等,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或模仿影视剧进行游戏,追逐打闹,引起告状。

(二)主观原因

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受其此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所影响,4~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因此,此年龄段的幼儿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平时同伴之间发生的摩擦,因认知发展的局限性,让他们不会用友好协商、互相帮助、好好说话等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从幼儿发生告状的原因来看,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根据幼儿告状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将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告状、“求赏”型告状、“求罚”型告状和“试探”型告状。并通过案例描述的形式进行观察和分析,阐述个人观点。

1.“求助”型告状:这是幼儿为了求得教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教师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它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很大比例。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出现意见不合、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事件。当这些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或双方就会向教师告状。

案例1:下午孩子们正在阅读室里进行阅读活动,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这时,亮亮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喜洋洋》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 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 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亮亮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 亮亮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

分析:亮亮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活动中通过引导亮亮反省,换位思考,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亮亮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2.“求赏”型告状:求赏心理是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违规行为”时,大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成人告状。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成人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表面看起来是在维护规则,其实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了惩罚对方,而是为了向成人邀功,获得成人的赏识。

案例2:午餐时间,老师说:“小朋友要有秩序地去洗手,要轻轻走,排好队,不玩水,谁表现好,老师就先给他盛虾!”接着教师忙着盛饭,幼儿则按小组有秩序地排队洗手。第一组的甜甜还没有洗完出来,第二组的小宝就急忙跑着去盥洗室。刚洗完手回来的锐锐见状大声向教师告状:“老师,小宝没有听老师的话,他是这样跑着去盥洗室的!他不是像我这样慢慢地走进去的!”说着他做了个跑的动作,接着又慢慢地走了一圈,伸出自己的手让教师看:“老师,你看我的手干净吗?”教师忙着盛饭,没有回答她,只是往她的碗里放了个虾。只见锐锐笑嘻嘻地端着碗回来,非常满意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还不时向别的小朋友炫耀:“你看老师给我虾了!”

分析:很显然,本案例中锐锐是为了求赏而告状的。当然在告状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让教师赞赏自己:又是语言描述,又是生动形象的动作模仿,还怕教师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伸出干净的手让教师看。直到教师把虾放到她碗里,她才满意地回到自己位子上,还不忘向同伴炫耀自己:看,我先吃到虾了!表面看起来她是在维护规则,其实是求赏动机使然。

3.“求罚”型告状。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当同伴的行为与幼儿所认同的规则发生背离时,幼儿希望教师“主持公道”,借助教师的权威来惩罚对方,表现为一种以“批评对方”或“惩罚对方”为满足的心理状态。

案例3:下午的区域活动中,方方在美工区画画,因为他作画速度比较慢,喜欢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前面的明明早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方方的手臂,方方马上质问明明:“你为什么撞我?” 明明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方方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明明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方方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4.“试探”型告状:是幼儿为了试探教师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时幼儿并未和某人发生冲突,却告某人的状,其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教师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假如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

案例4:午睡起床后,我正忙着帮小朋友穿衣、梳头,这时,楠楠跑来告诉我:“老师,霖霖在盥洗室玩水。”当时,我很随便地说了声:“喔,老师知道了。”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并没有去制止霖霖玩水。等我整理完幼儿的仪表,走进盥洗室一看,楠楠和霖霖两个人都在玩水,并且玩得很开心。

分析:象楠楠小朋友的这种告状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试探,即“霖霖在盥洗室玩水”,你老师是支持这种行为呢?还是反对这种行为?她想从老师这里探个究竟。“霖霖在盥洗室玩水”的第二层含义是“我没有玩水”老师若对她的行为表示肯定,或给予表扬的话,孩子会得到满足感,并能领会到成人的评价标准,她就会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三、适宜策略与成效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面对孩子的种种告状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呢?

(一)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1.对求助型的告状,给予勇气信心。如案例1中,“亮亮‘告状’:老师,《喜洋洋》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硬是不让我看。”对于这类问题老师不要直接插手,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通过让孩子回忆看《西游记》的经验,引导他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试探型的告状,给予及时解决。如案例4中,楠楠告诉老师“霖霖在盥洗室玩水”,这时幼儿的“告状”实际上就是一种试探,他们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告状的孩子也奈不住跟着去玩水了,遇到这样的告状,教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从而培养儿童的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张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

3.对为自己辩解的告状,给予正确引导。如“黑板上的号数是某某叫我擦的”,这类告状都是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惩罚。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4.对“检举揭发”类告状,给予适时纠正。如:“老师,东东把线条画在外面了。”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要防止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并且老师对这种告状行为及时纠正,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明白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益处和必要性,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合理的决定,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小法庭”活动,让幼儿特别是让那些独立性差、爱告状的幼儿扮演法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解决同伴之间发生的纠纷。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对各种行为进行评价,丰富幼儿关于是非问题评价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总之,不管幼儿因什么样的原因来告状,教师都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以粗暴的方式来应付,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取合适的解决方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而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关注幼儿的点点滴滴,从细节入手,及时把握教育契机,至关重要。我们要积极地捕捉幼儿告状行为背后所潜在的重要教育意义,及时准确的将这些信息进行解读,以便作出正确有积极意义的决定。

[参考文献]

[1]刘晶波,杨翠美.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9).

[2]潘雪松.中班幼儿行为问题成因及其措施的研究[J].2010,(12).

[3]李静.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J].淄博师专学报,2010,(3).

[4]王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对应措施[J].山东教育(幼教刊物),2006,(12).

8.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八

设计意图

为了改善幼儿的偏食、挑食的现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饮食特点以及食物特点展开幼儿饮食营养教育。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2.能根据颜色特征给蔬菜分类。

3.喜欢并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及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胡萝卜、芹菜、大蒜宝宝的手偶。

2.蔬菜百宝箱(里面装有:西红柿、土豆、黄瓜、萝卜、辣椒、青菜等实物),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

3.蔬菜宝宝给幼儿们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

1.教师:圆圆的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当菜吃,又能当水果。(谜底:西红柿)

2.教师:紫色的树,开紫花,紫色的果果里盛芝麻。(谜底:茄子)

(二)出示蔬菜百宝箱,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

1.教师:平时你吃过什么蔬菜?请幼儿上来说说。

2.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红色、绿色、紫色、黄色、白色的蔬菜各有哪些?

3.幼儿互相讨论,发言,根据幼儿发言从蔬菜百宝箱里出示相应的蔬菜。

4.教师:请小朋友把这些蔬菜宝宝送回家,想想能把几种蔬菜送回一个家?

5.利用各种蔬菜,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让幼儿根据蔬菜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如把青菜、菠菜送回一个“家”,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三)根据各种蔬菜事物,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你们喜欢吃哪些蔬菜?为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师:我们听听蔬菜宝宝是怎么说的。

(四)欣赏手偶表演。

胡萝卜精灵:我长得红红的,身体里有丰富的维生素A,小朋友吃了我,眼睛更明亮。

大蒜精灵:我的本领可真大,小朋友和我做朋友,我可以帮你杀灭细菌,保护你身体的健康。

芹菜精灵:我长得绿绿的,身体里有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小朋友吃了,可以大便通畅。

所有的蔬菜精灵:我们所有的蔬菜都有着很高的营养成分,其中,颜色越深的蔬菜营养价值就越高,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营养价值更高。所以,希望中二班的小朋友以后多吃绿叶蔬菜。遇到其它颜色的蔬菜也不能挑食,因为各色蔬菜要搭配食用,这样才可以使蔬菜中的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使吃了这些蔬菜的小朋友变得更加聪明、健康。

幼儿和蔬菜宝宝做朋友,说说悄悄话。

(五)聆听蔬菜宝宝给幼儿写的一封信,改善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

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听,厨房的蔬菜在讲着悄悄话呢!只听萝卜说:现在的小朋友,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其实,不论做汤、做菜还是热炒、凉拌,我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这时,豆腐接上了茬儿:我被称为营养之王,可小朋友也不喜欢我,我可怎么办呀?说着说着就在一旁哭泣起来。这时只听见盘子里的几块鸡骨头插话了:现在的人最喜欢我们,你们看看那么大一只鸡,一顿饭工夫,就剩下我们几块骨头了!说完,又洋洋得意地笑起来。蔬菜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忽听菜案上的白菜站起来大声说:看这楼上的大壮,才5岁,体重就70多斤了,都是因为总吃鱼、肉,不吃蔬菜造成的。如果小朋友多吃蔬菜,就不会像大壮那样,连上一个台阶都气喘吁吁的!这时,老成持重、最有主见的韭菜站出来说:其实偏食的毛病都是小朋友无意中养成的,韭菜的话得到蔬菜们的一致赞同。接着大家分头讨论总结说:亲爱的小朋友们,请记住我们的劝告吧,为了你们的健康,少吃一点肉,多吃点儿蔬菜吧!亲爱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哦!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制蔬菜沙拉、凉拌西红柿或凉拌黄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先让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结合蔬菜实物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做游戏给送蔬菜宝宝回家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环节组织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和聆听蔬菜宝宝的信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9.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教学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0.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十

一、寻找适合幼儿的音乐

舞蹈是在一定的音乐旋律下进行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因而选择适合的音乐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至关重要。首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轻快、愉悦、富有儿童情趣的音乐,同时也应注意,选择的音乐应能活跃幼儿的形象思维。合适的舞蹈音乐,可以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形象,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感受舞蹈的魅力,找准节奏。其次,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舞蹈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只有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他们才能将情感融入舞蹈中,才能跳好舞蹈,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比如,幼儿舞蹈“小花猫”,音乐旋律是轻巧、优雅的,孩子们很容易感受到,也就能很自然地表现出撒娇的情绪,不需要老师过多的提醒。在这个舞蹈中,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式,不将整个舞蹈动作包办,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如后半段的爬行动作,有的幼儿选择结伴玩耍,有的做撒娇动作。这种形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舞蹈时表情更加丰富、动作更加自然。

二、培养幼儿热爱跳舞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舞蹈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趣味性因素的加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选择幼儿喜欢的舞蹈素材。选材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内容上应生动、活泼、有趣,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比如,幼儿舞蹈“刷牙歌”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其音乐欢快、节奏明朗、动作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做好舞蹈动作的示范表演。幼儿学习舞蹈一般都是通过模仿,因而老师的动作示范很重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学习的欲望,练习动作也更积极。比如,在教学舞蹈“小白兔”时,可模仿小白兔的可爱形象演示舞蹈动作,在演示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白兔的故事,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舞蹈动作的印象。再次,灵活使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老师的动作示范是舞蹈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还有游戏教学等方式。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幼儿教师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保持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舞蹈“跳舞歌”的平踏步时,可采用游戏教学法,老师扮演火车头,在前方带路,幼儿扮演车身,伴随音乐,跟随着老师一起驶向美好的前方。通过玩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也在玩乐中训练了节奏感。

三、实行开放性的舞蹈教学

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从选择舞蹈素材、舞蹈动作到舞蹈配乐,都由老师一手包办,忽视了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放性教学则不一样,它是指由师生一起选择素材、舞蹈动作、舞蹈配乐以及表演方式。幼儿园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也是舞蹈素养的启蒙阶段,开放性的舞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1.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孩子跳舞,过分重视老师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忽视了幼儿的学,使他们处于很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拓展、思维的发散。因此,幼儿教师应实施开放性教学,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比如,在教学舞蹈“提线人与小木偶”时,可不必直接将动作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准备好模型,找到一个木偶,让幼儿亲自动手,拉一拉木偶的线,感受一下木偶的动作,初步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

2.学习方法的开放性

一直以来,幼儿学习舞蹈都是依靠模仿教师的动作,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学会完整的舞蹈动作,但缺少主动性。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舞蹈时,应引导学生学会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创设良好的舞蹈气氛,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舞蹈。比如,在教完舞蹈“蝶恋花”后,可以组织一场表演秀,让幼儿自由表演。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舞蹈动作的选择中,比如舞蹈“蝶恋花”,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选择适合的形式展示“小蝴蝶”的形态,比如小碎步等。

总之,舞蹈教学对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幼儿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幼儿的音乐,培养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实行开放式的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雪荣.幼儿舞蹈教学新方法实践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166-167.

[2]刘小琼,张李杏,李慧恒,等.幼儿园舞蹈创新设计探索[J].学周刊,2015(15):18-19.

11.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滑滑梯的正确方法。

2、知道不正确的玩法会发生危险。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滑滑梯的快乐。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活动前观看大班的小朋友滑滑梯。户外滑梯一架,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讨论:哥哥、姐姐是怎么滑滑梯的。

2、教师边师范边介绍滑梯的正确玩法。

(1)两手扶把手从滑梯的阶梯登上平台,坐在梯口。

(2)两手轻扶两侧扶手,双脚分开,自然伸直,慢慢向下滑。

(3)中途必要时,用两脚来控制速度。

3、让小朋友排队一个一个滑下来,教师注意提醒和保护,并及时给予鼓励。

4、表演故事“布娃娃受伤了”。

(1)教师边讲边用布娃娃演示:布娃娃由于头朝下趴着滑,被摔伤。

(2)讨论:布娃娃为什么会受伤?怎样溜滑梯会出现危险?(可用布娃娃演示一些不正确的玩法。)

5、同幼儿讨论溜滑梯注意的事项:

(1)溜滑梯要排队,不能拥挤,在滑梯上不能打闹。

(2)爬登和滑下要保持适当距离,不能背后推人。

(3)手上或口袋不可有坚硬的东西。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故事演示、讨论等方法,使幼儿学会了溜滑梯的正确玩法,懂得了不正确的玩法会发生危险,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12.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的念儿歌。

2.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3.进行合理创编。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麦苗、梨树、小朋友、种子的图片和下雨的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若当天正好在下雨)师:小朋友们听,外面在干什么呀?(回答)

(若当天没有下雨)教师出示下雨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看,这是怎么了?(回答)嗯,下雨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它的题目叫《春雨》,说说看叫什么?(集体回答后请个别小朋友站起来回答)

二、第一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1.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2.请你说说在这首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三、第二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在这首儿歌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四、第三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你能根据刚刚老师念的儿歌把你听到的东西排一下顺序吗?(幼儿边回答边调整图片的顺序)

五、第四遍。

教师与幼儿一起念儿歌,师:能干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这首儿歌

六、第五遍。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动作吧,下小雨可以怎么做啊···(让幼儿自己说自己做,如果实在想不到,教师再提供信息)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吧

七、创编。

师:春天里,还有谁也要发芽,谁也会开花,谁也想长大呢?<来.源快思教.案网>小朋友除了种瓜还可以种什么呢?请你用儿歌里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以儿歌的形式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在念儿歌时有节奏感,能够对儿歌进行合理创编

附(儿歌):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13.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认识五官,并了解五官的正确位置(数量)及功能。

2、教给幼儿保护五官的一些常识,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了解防止噪音污染及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4、进一步了解五官的重要性,愿意保护五官。

5、学会保护五官的常用方法。

活动准备:

娃娃、五官轮廓图、背景音乐《五官歌》、浆糊、棉签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哇!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可热闹啦!老师不仅请来了客人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朋友。宝贝们,想知道他是谁吗?瞧!他在这里呢。

教师出示娃娃:“小朋友好,我叫多多”。大家欢迎他吧!

(2)摸一摸,说一说。多多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都说他的脸长得很漂亮。小朋友想看一看,摸一摸吗?知道多多的脸上有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

2、五官的数量。

哦!原来“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叫做五官。多多有一双眼睛、一张嘴巴……3、五官的功能教师出示布袋偶并布袋的语气说:耳朵、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呀!它们有许多的本领呢!你看!我有耳朵,你的耳朵呢?在哪里呢?(在脸的两边),用手指出来吧!耳朵能做什么呢?(播放录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嗯,我们的耳朵能到听到声音。

我有眼睛,你的眼睛呢?在哪里呢?(在眉毛的下面)用手指出来吧!眼睛能做什么呢?(指认周围的物品),哦,原来呀!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很多的东西。我还有眉毛,你的眉毛呢?、、、、、、、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用手指出来(嗯?在哪里呢?我没看到的。我们来找一找吧!哦,原来鼻子在眼睛的下面的)能做什么呢?鼻子呀!能闻到气味(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闻气味的动作)。

我有嘴巴,你的嘴巴呢?在哪里呢?用手指出来吧!嗯?在哪里呢?我没看到的。我们来找一找吧,哦,原来嘴巴在鼻子的下面的。嘴巴能做什么呢?(说话、笑、哭、吃饭、喝水、、、、表演动作),嘴巴的本领真是太大啦!

4、保护五官。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都很重要。想一想,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我们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距离电视机2米,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眼睛疲劳看看远处的绿色植物;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也不能呼吸;不挖鼻孔。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不把脏东西放到耳朵里,看电视时不能将声音开得很大,会弄破耳膜。而眉毛呢,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延伸活动

游戏活动:《贴五官》。

1、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缺少了哪一样我们的脸就不漂亮了。你看!这个小朋友他的脸漂亮吗?

(不漂亮,太丑啦!观察一下,他的脸上少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帮帮这个小朋友,把他的脸变漂亮一点吧!)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圆脸图及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模型卡纸,然后贴五官。

2、讲解规则,正确使用浆糊,不乱贴。(先找到位置再贴)3、播放背景音乐《五官歌》,幼儿开始贴五官。

4、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目标的制定:目标制定合符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在目标的写法上不正确,如“教给幼儿……”应该写成“幼儿学会……”,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制定目标。

教具的准备:在教具的制作上,制作了五官图片,形象直观,幼儿很感兴趣。[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鼻子的功能”这一环节上,无教具加以辅助教学,不够生动,如有食物提供给幼儿闻一闻后教学鼻子的用途效果会好些。

教学方法及组织能力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点单调,没有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学活动过程中思路清晰,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语速偏快了点,导致听课教师及幼儿听不清楚,教师应加以改正。

幼儿的参与方面:大部分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此次教学活动中,但也有个别幼儿没有进入状态了,在玩自己的。此外,整个活动中课堂纪律较差,教师应加强整顿幼儿的活动纪律。

14.幼儿园中班教案《松树》及教学反思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和技巧,促进跳跃能力和肢体协调的发展。

2.提高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勇敢、大胆的品质和敢于挑战的意识。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头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各若干,筐一只。

2.教师课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大绳围成“池塘”。

热身运动“小蝌蚪变变变”。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动作方法:趴在地上,双手合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动作方法: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动作方法:四肢匍匐爬行)——变成青蛙跳跳(幼儿各自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全身运动)。

2.游戏:跳“田埂”。

游戏方式:教师用步道作田埂,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活动。

规则要求:

(1)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腿用力蹬地,臂向前上摆;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2)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难度变化,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肢体动作来给幼儿增加难度。

(3)教师要注意难度增加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情况,适当进行鼓励和帮助。

(4)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选择休息。

幼儿在教师布置的场地上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难度的增加,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讲解动作要求和保护知识,教师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进行练习。

3.游戏:跳过“小河”。

教师以绳子为边界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小河,根据幼儿活动能力的差异,河的宽度设置有宽有窄。

第一次活动:小青蛙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增加难度,下雨了,河水变宽了,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

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教师做鳄鱼坐在河中),对面田里有害虫(沙包替代),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害虫,从鳄鱼的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幼儿依次进行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提高自己身体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4.放松游戏:害虫捉完了,小青蛙到小河里去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5.教师简单点评活动中的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和大胆。

6.幼儿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非常的积极,在我积极的引导下,每个孩子都进入了角色,兴趣十足。在幼儿的练习是我尽量关注每个幼儿,不过由于过度关注活动本身,对个别孩子还是疏忽了;在对孩子的评价上,我吝啬了点,表现好的孩子,我没有及时的给予肯定,这两点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重点要求自己的地方。

上一篇:立足素质教育下一篇:中秋节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