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024-06-21

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共13篇)

1.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

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作用论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识谱”、“唱歌”、“欣赏”、“乐器”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到“表现音乐”,最后发散思维创造音乐,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理,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情景下学好各门功课。

1.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听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那优美婉约的旋律,就让人眼前不自觉的浮现出春夜江面的迷人景色,心情无比舒畅。听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的混声四部合唱《祖国颂》,就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辽阔的大地,壮丽的山河,各地蒸蒸日上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企盼和祝愿等等。学生在音乐欣赏这一情感体验过程中,自然也能够自我感受各个音乐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美,并用这种美来陶冶情

操,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2.音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说:“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为了使头脑清醒,我就拿起小提琴进行演奏。”音乐与人、与客观世界、与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的整体。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由于音乐信息的剧增,这种音响对于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这时,想象力相应地活跃起来,增加了大脑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彼此分散的潜意识和众多孤立的信息组合起来,从而对人的创造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3.音乐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音乐是学生最好的启蒙教师。音乐早在中国古代就被列在学子们必学的《六艺》中。现在由于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许多家长都选择音乐作为自己孩子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学习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等。虽然家长的初衷不尽相同,但学习音乐的确使孩子发生了变化,如:促进了智力的开发等。音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突出的表现为知觉感受力增强,记忆力增强。例如你能准确地听辨出音乐的细微差别,你同样能在其他事情上分辨出其微小的差异,正确地识别真

善美和假恶丑,学习也会有长进。假如在音乐欣赏中你能听出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你同样能在作文里充分发挥那合乎实际的联想,用你的审美能力选材,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假如你能在音乐的不同节奏中找出表现不同的情感,你同样能在阅朗读中正确处理诗文中的思想感情。许多实践,调查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进听觉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意志力,增强词汇和应用词句的背诵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能启发人类最珍贵的创作潜能,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借助音乐的创作过程磨练思考力,敏锐的感触力及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他们从学习音乐中获得美好的能力后再走向别的领域也能表现出很高的能力。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程中,我发觉酷爱音乐、喜欢文艺演出的学生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好评,并且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据了解这些学生上课时经常提问题,反映灵敏,接受能力强,考试不怯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音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好的音乐可以让观众与表演者形成情感共鸣。民间有句俗语:“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就是说观众会随着

舞台演员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如果演员哭,观众也会很悲伤;演员笑,观众也就跟着笑,这就是所谓的“共鸣”。那么,作为学校的一堂音乐课来讲,能够让学生从歌曲中产生某种凝聚力不也是一种成功吗?例如:通过合唱或合奏训练,可以培养一个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一个合唱或合奏队伍是由多人组成,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音高标准,统一的节奏,统一的力度,按照指挥的要求以音乐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倘若其中有一个人,不按照指挥员的要求演唱或演奏,就会破坏和影响整个演出效果,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不能我行我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音乐课的学习,音乐实践的锻炼,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

2.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二

一、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堂教学缺乏实践锻炼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呈现发展的不成熟性。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 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学;另一方面。课与课之间的间隔时间长, 导致学生无法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的衔接, 导致音乐课堂的效率低下;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体现课堂的效果, 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自我揣摩的过程, 而是直接教唱学生歌曲, 忽略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表达技巧的训练, 学生失去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对音乐课堂的学习也只是一个歌曲学唱的过程, 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使得初中的音乐课堂枯燥而单一。

(二) 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忽视

初中学生对音乐课的认知和定位还不够准确, 可能会盲目的把音乐课归为副科, 对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不是很明确, 导致他们在音乐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较少。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他们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评价上的要求较少, 所以, 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表面上音乐课堂上学习气氛很活跃, 但是音乐课中的知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没有达到教学的最初目的。

(三)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

近年来, 虽然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在不断推进, 但是可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传统小科方面推进的速度比较慢, 各个方面的措施并没有持续更进和落实。所以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音乐课本可能还是陈旧的,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且音乐课本中理论讲授少, 歌曲曲目多, 这些歌曲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 所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音乐课本中的很多作品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课下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去巩固, 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积极。

二、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构建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一) 注重学生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 人们受到来自大众传播媒体的巨大冲击, 对音乐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甚至会盲目的学生学习歌唱等, 忽略了音乐的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 一方面, 学校要对传统的音乐课堂进行改革, 真正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的认知水平, 在音乐课堂初期, 先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的教授, 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准确的宏观的认识, 用基础理论知识指导音乐实践,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虽然音乐课堂在各个初中都已经开设, 但是很多都只是名义上的存在, 实际上学校对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监督, 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要求上相对放宽了条件, 这就使得音乐课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上存在问题, 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而且正常的课程进度也很难按计划推进。长此以往, 导致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是很关注。所以, 要改变当前这种现状, 就必须对在职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 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某一学科上有所收获, 课堂教学的对象时全体学生, 所以在音乐课内容的选择上, 必须重视学生当前所能够达到的实际水平。将音乐教学的曲目与学生日常接触的音乐种类相结合。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把常规的教学内容与丰富的课堂形式相结合, 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 真正的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科学全新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差, 音乐基础水平低, 所以, 要设立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结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 人民相比过去, 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认知, 但是也由于各个方面的引导存在问题, 使得初中音乐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学生的实践机会比较少, 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忽视、内容设置的不合理等等。本文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为前提,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等等,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在当前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保证初中阶段音乐课堂的高效运作, 同时为提高人民大众的音乐素养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认识和欣赏的水平也不断增强。而且, 音乐也真正作为单独的科目在各大初中普遍被认可与接受。现在我国初中阶段音乐课程成为了基本课程中的一部分, 并且在课程设置上不断丰富与完善。在当前音乐文化的背景下, 如何能够更好的实施初中音乐教育, 提出提高中学音乐课堂高效性的方式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音乐文化背景,初中音乐,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马红杰.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2]王安.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 (4) .

[3]温秀红.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J].剧作家, 2006, (6) .

[4]王小波.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3.有关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音乐,是洗涤和启发灵魂的美妙乐章,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小学音乐课堂的设立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基础乐理知识、经典名作以及音乐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小学音乐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有主动想要探索学习的冲动,进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是在音乐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下面就分析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新型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发展音乐教育事业。

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我国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还有一部分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影响,虽然新课改不断实行,但是小学音乐教学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和缺陷:

1.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得到高度重视

小学是学生接受一切事物的初级阶段,小学音乐是学生时代接触音乐艺术、培养音乐美感的初级阶段,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多让学生听一些美妙的经典名作,多接触一些乐器。每个人对不同的乐器喜爱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与长处,积极鼓励学生学习音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和创造力。然而,很多学校不能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他们有的占用音乐课讲解习题,有的甚至不上这门课,宁愿设立自习课也不安排音乐课,更不要说请好的音乐教师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和美术一样,都属于艺术类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和美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等。

2.小学音乐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小学音乐的教育,也就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了。主要表现在:音乐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小学音乐的课程内容并没有随着新课改而改进,很多还是按着教材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额外的创新内容,很难跟上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音乐教学条件不过硬,有些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对落后,故障多,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更多地听,音乐课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落后的教学设备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对策研究

创新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它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利益等,从各个角度全面考虑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化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审美观念。如何改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必要的要点之一。

1.将音乐教学目标理解透彻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音乐的重要性,学校要高度重视音乐课,一周适量安排音乐课,教师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灌输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后,培养学生多听音乐,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一种或几种喜欢的乐器,让学生爱上音乐,并鼓励学生探索音乐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并有可能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音乐。音乐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丰富学生的生活。

2.创新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教师要看到问题并创新自己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要熟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即将讲课的歌曲,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掌握课堂的重点和要点,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并掌握课堂中的精髓。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是以前无法全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单一教学方式。比如在教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草原赞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体会到这首歌是赞美草原的辽阔,甚至在听这首歌曲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体会、对事物的赞颂。

音乐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东西,不止带领我们探索另一个世界的美,更让我们化身为美。小学音乐是学生时代初次接触音乐艺术和培养音乐美感的阶段,其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方面。尽管现如今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但是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小学音乐教育者要将音乐教学目标理解透彻,并加以改进;还要创新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音乐发展改革且创新。

参考文献:

[1]付玉虹.浅谈小学音乐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培训,2015(18).

[2]吴欣欣.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教学[J].通俗歌曲,2015(10).

4.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教学研究论文 篇四

2.1确定主题。只要是儿童感兴趣的,或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想法、一个事件,都可以作为儿童音乐剧创编的素材。本次主题选自音乐教科书。

2.2创编剧本。在熟练掌握歌曲基础上,请儿童根据歌词大意创编故事情节并记录。

2.3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剧本结构设为“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一个结构一个场次。起始:小红帽的外婆病了,学校放假了,妈妈答应让小红帽去看外婆,还特地让小红帽带去了外婆最喜欢吃的糕点。发展:小红帽兴高采烈地到了外婆家,却发现病床上的外婆怪怪的;矛盾:小红帽的外婆被大灰狼吃了;斗争:小红帽努力使自己冷静,想法设想誓要救出外婆;高潮: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结局:大灰狼被击败,小红帽一家脱险,正义终究还是战胜了邪恶,大伙儿都很高兴。

2.4搜集音乐素材。《小红帽》的主题音乐延用同名歌曲,唱段歌词自行创编。例如高潮情节: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这里创编的歌词为:我们一定要打败他,齐心对抗定要打败他。有智慧有胆量,越战越坚强,众人的力量必能打败他!特殊音效及背景音乐、舞蹈音乐等由每个人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一一播放,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森林狂想曲》、《鸟飞》、《长江七号》、《小叮当》、《世纪帝国》等最佳音乐片段。

2.5分工排演。(1)导演:经自荐、民主投票而出,负责排演的统筹调配;(2)舞美道具组:篮子、有色小方块(代表糕点)、头巾,头饰;(3)表演组:小红帽、外婆、妈妈、大灰狼、小动物们;(4)伴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旁白组、音响调控组;(5)教师:拍摄排演过程。

2.6综合评价。通过观众评论、自我评论、相互评论等各种评论方式,评选“最佳”。课后交流中有儿童描述说自己以前很害怕在公众面前表演,通过这个活动逐渐地挑战、适应,慢慢地面对观众不害怕了,能够很自信的表现自己;另有儿童表示通过亲身参与编排到表演的各项流程,更深入了解、喜爱上了儿童音乐剧……能有这般良好的反响,笔者甚是欣慰。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形式,具备了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教育价值。它激发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既面向全体儿童又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在做中学、学中做,完全顺应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要求,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陈敏慧 单位:台州市文华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五

钢琴教学在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根据音乐学专业的特点对钢琴课教学进行改革,方法要创新,内容要适用,使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结构框架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

钢琴课作为音乐学表演课程中重要的必修课程,关于其教学改革已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极大地推动了钢琴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但目前仍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你看,你看,钢琴课的“脸”1.学生方面。(1)从整体上来说,基础较差,大多数没有学过弹钢琴,钢琴的弹奏能力也比较差。(2)学生的练琴时间比较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所学的课程较多,学业负担较重。(3)少部分人存在着认识的误区。以前学过声乐、舞蹈,或者其他乐器的学生对钢琴教学的轻视。

2.教材方面。教材选用直接关系着老师教学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目前,大部分高校选用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该教材几乎是套用音乐教育专业教材,没有体现音乐学专业的特殊需要,不能满足该专业对教材“个性化”的要求。

二“、绝胜一绵更一绵”

1.真正用手指“唱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谱习惯。在弹奏一首乐曲前,必须做到“三看三查”,即“看谱号,看调号,看拍号”“;查临时变音机号,查表情术语记号,查指法”。第二,应该强调抓好钢琴弹奏基本技能的学习,包括:手指技术能力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升降调的大调、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

(1)左膀―――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是集钢琴演奏技术、键盘和声技术以及伴奏造型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对所教授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引导。我们经常用的练习曲教材包括: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等,这些练习曲的左手弹奏形式往往体现了即兴伴奏的常用音型。例如:车尔尼599中的No.12、No.17、No.61,849中的No.8、No.14等,左手弹奏体现了合弦式的伴奏音型;599中的No.13、No.15、No.25,849中的No.11、No.26等,左手弹奏体现了半分解式的伴奏音型;599中的`No.14、No.20、No.30,849中的No.2、No.7等,左手弹奏体现了分解式的伴奏音型。其次,强调和声知识在键盘上的实际掌握和应用。教师要有侧重地把学生弹奏的作品,从伴奏的需要出发,与学生一起对作品本身及其和声功能进行分析。

(2)右臂―――钢琴教学法。“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对于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内容,指导自己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对于已具备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的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理论,使他们的迈向演奏水平的更高层。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种教学模式互相渗透。

(1)“一对一”授课。“一对一”授课是钢琴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对学生能做到细致的辅导和因材施教。如为了达到声音具有独立性和颗粒性,做到速度虽快,但手指松弛,同时保证身体、手臂、手腕的放松和手掌的支撑,耳朵倾听音色及眼睛快速看到下一个要弹的位置,并且重心随着弹到哪跟到哪。这一系列瞬间完成的事情,在初中级阶段,学生很难把握,教师必须对学生逐个训练,并且需要小组课与集体课的渗透与拓展。(2)小组课。这种授课形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给一年级新生上课时,弹奏时的姿态、肩膀、手臂的放松,手形等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课的形式,教师在钢琴前示范、讲解,学生坐在椅子上也能学习。在给布置相同作业的同学讲授乐曲的风格、速度、表情标记、曲式结构等内容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课的形式来完成。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布格缪勒的《骑士》时,教师先示范弹奏一遍,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乐曲的风格及曲式结构:一首雄壮威严的进行曲;A、B、A三段体,结尾有8小节后奏;A段包括a、b两个小段,每段8小节。教师弹奏b小段,学生唱节奏,同时让学生观察教师弹奏时的动感,弹得清楚,双手整齐,力量的强弱变化。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能把乐曲的重点、难点记下,课后练琴时能提高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会事半功倍。(3)集体课。一是培养合作能力。集体课可以采用双钢琴,四手联弹,举办小型演奏会等形式,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音乐表演能力和伴奏能力,增强在音乐实践中的集体意识,又可以在集体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及集体协作的能力。

二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加入钢琴艺术简史、钢琴作品欣赏等内容,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促进弹奏。欣赏内容可以以音乐史为背景,以钢琴艺术史为线索,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例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代表作及中国优秀钢琴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力求将音乐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出来。

总之,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学是一门融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各类音乐专业课的基础,应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钢琴艺术,.

[2]于晓曼.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探[J].华商,2007(23).

6.高职音乐教育器乐教学探讨论文 篇六

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采用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对于现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有益于思维的开放化和能力的提升,现阶段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综合能力突出的,不需要只能够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对于学生的器乐培养可以在小组的基础上定时的训练,并且以日常小测来督促学生对于器乐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步激发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开始,要进一步利用实践的方法和思想的引导来逐步替代强制的要求,强制的模式下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只有对于事物的看法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够将音乐融入生活和思想。很多音乐界的大师并不是一味的靠操作性的练习和应付考试,他们是对于音乐思想的理解和内化,有位音乐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到:“对于音乐这个词汇或许我并不认为它是一门学科,他更像是我的一个亲人,我的每一次演奏都是在和他交流,将彼此的思想进行交换,这样才能让我沉醉在音乐的殿堂。”这句话也是点醒了更多在音乐殿堂门口徘徊的人,很多人靠着训练已经走到了音乐的大殿前,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发现音乐之门的眼睛和灵感,因为从基础课程培养的时候就已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仅仅的想到的是曲子能不能弹好吹好,而不是对于音乐的探索和改进,如果理解美的理念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改造美,不能够仅仅依靠前者总结的经验来循规蹈矩,要在遵循大规矩的状态下发展创新,高职院校之前大多是为了对口的培养幼儿园,小学或者中学一些院校的音乐老师,而一味的培养其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但是对于思想素质的培养却造成一定的缺失,教师作为直接接触青年少年的职业,要重视多元化思想的培养,不能够仅仅的在意知识的培养,更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在社会的优胜略汰中保留下来发展自己。做好器乐教育的改革工作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思想的内化。提出优化改革音乐器乐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是必要的,因此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于实际措施进行改革,争取实现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7.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七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循环渐进的过程,能够渗透幼儿心灵深处,借助音乐直截了当的表述出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者,不仅要教会幼儿学习乐理知识、演奏和表演技能,还应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挖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虽然幼儿音乐教育看似非常简单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对幼儿成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幼儿想象力,开发幼儿的大脑,让幼儿自行创造,提升幼儿记忆力,以此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其次,音乐教育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交流,通过音乐桥梁,让教师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了解幼儿的需求,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提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亲和力。最后,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让幼儿全身心动起来,从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说过:“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借助音乐模式与音乐情感原理的教育,促使幼儿音乐审美感知与领悟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应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体现出幼儿教育的艺术性。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来说,能够激发、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也是幼儿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幼儿感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引导幼儿身临其境,实现游戏化音乐教学。例如《丢手绢》经典幼儿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让一位幼儿拿着手绢绕着同伴跑一圈,围成圆圈的幼儿就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拿着手绢的学生就可以将手绢放在某一位同伴的后面。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一边演唱一边学习音乐,不仅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体验,还可充分带动幼儿的感官体验,引导幼儿认真投入音乐学习中。

(二)依据音乐歌词内容,创设音乐情景

和成年人不同,幼儿身心发展决定了幼儿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成年人具有幼儿阶段无法形成的抽象思维。所以,在幼儿一月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幼儿的音乐教学情境,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知。例如《小兔子乖乖》这一经典儿歌,在教学这首儿歌之前,教师可以依据歌词内容,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扮演成小兔子,头上戴着一双“兔耳朵”,则教师自已扮演大灰狼,然后将教室布置成小兔子的家,使用塑料装饰围墙与栅栏。且借助多媒体播放《小兔子乖乖》,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体验作品表达的含义,享受音乐,不仅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可提高幼儿的演唱能力。

(三)借助幼儿身体动作,增强幼儿的感知

幼儿在倾听音乐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展现出身体肢体的动作。这些表现和幼儿当前身心发展变化规律密切相关,幼儿只能通过具体的、直接的形象思维来体验音乐。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幼儿身体动作,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即是幼儿的身体动作是音乐和身体运动起来的表现,是幼儿和音乐产生共鸣,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而不是幼儿的胡乱作为。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幼儿肢体动作,增强幼儿身体教学。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奥尔夫也曾说过身体教学的重要性,他将身体当成乐器,利用身体发出声音,和音乐进行交流,表达音乐情感,幼儿音乐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音乐之前,应全面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将幼儿肢体动作与音乐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感受节奏、节拍、速度的能力,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视觉能力。例如在《拍拍手》这一经典儿歌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在某些节奏点上按照歌词停顿,使用拍手、跺脚和扭腰等肢体动作,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扭扭腰”歌词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歌词完成肢体动作。通过幼儿身体动作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幼儿体验到音乐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阶段中尤为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音乐过程中,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应结合幼儿身心需要,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让幼儿感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依据音乐歌词内容,创设音乐情景,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并借助幼儿身体动作,增强幼儿的感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美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科教文汇,2015,02:176-177.

[2]田浩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游戏互动分析[J].音乐时空,2015,15:188.

[3]董敏.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2013,02:170-171.

8.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13-01

一、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景。

二、改进课堂组织形式,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

幼儿时期是无意注意高度发展的时期,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如果要孩子像成人那样,光靠意志来参与学习活动,那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在教授踵趾小跑步时,我设计了“游公园”这一游戏主题,通过开汽车、爬山、玩木马、拍照等情境设置来练习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情绪高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避免内容的单调乏味,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三、音乐教育能发展幼儿的智能

当孩子产生了一种主动去感受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后,他们便会自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幼儿对音乐的感悟性很强,在歌唱、欣赏、节奏等方面,他们都非常容易进入音乐的意境。例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时,幼儿听到音乐后会用“安静、流畅、优美、舒缓”等词语来准确的表达自己对音乐性质的感受。当老师告知幼儿这是描写春天主题的乐曲时,小朋友很快就抓住主题进行联想,首先有身体动作来扮演春天的动植物,表达对乐曲的感受,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联想。有的说:“小芽从泥土里冒出来了。”有的说:“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有的说:“春姑娘穿这美丽的花衣群在花丛中跳舞呢!”……为促使幼儿的联想向纵深发展,老师因势利导,孩子们则由简单的一句话引出一段话,语句优美连贯;孩子们在边叙述中边联想,有一物想到多物,有“物体”想到“物态”,在发展到“情节”,充分表现了音乐欣赏教育在幼儿联想能力中的功能。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智能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尊重儿童个性思维,挖掘潜能

心理学所说的“个性”,又称之为“人格”。其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和“人格”的含义不同。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中。儿童认知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个儿童生长于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不同认知发展组织结构。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就要重视儿童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给其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儿童能直接参与活动,让思维活动和集体活动能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满足自我认知,又可以让孩子拥有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空间。

五、做到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

音乐教育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唱做一体”学技能,使幼儿在边唱边说的过程中,动作不断精确、生活技能不断熟练、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幼儿在这样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与技巧,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只是单纯的说教好得多,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而不容轻视的影响。目前,我国有关幼儿音乐的研究和改革正在努力吸取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优点,探索适合幼儿成长发展并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音乐教育新体系。

六、在实现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增强整体意识,关注所有幼儿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是为整体目标服务的,单科是总体的一部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很多,如有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自由活动等等,而音乐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很少部分,所以在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时,头脑中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为促进幼儿身体的、社会的、认知的、道德、情感、整体全面的和谐、平衡的发展,为培养完整的儿童服务的。教师有了整体意识,就不会单纯进行单项音乐技术的拔高,自觉地贯彻幼儿园的保教结合的原则,并和其他学科做到自然渗透,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会把幼儿看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完整的儿童,每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性、能力都不一样,就会意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就能面向全体幼儿,注意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的提高,注意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七、抓住幼儿情感细腻的特点,加强教学的情感输入

音乐一定要靠情感来理解,所以音乐家达尔克说:“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 故此,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显得很重要。教师一方面要用情感打动幼儿,另一方面还要让幼儿体会音乐情感,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让他们的情感可以因音乐而启动。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呢?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给他们无私的、博大的爱,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可亲可近,让他们愿意听你的,愿意模仿你,愿意向你表达。其次,教师在音乐中真性表达,要让音乐感动孩子,不妨先让音乐感动自己。再次,教师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参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比如带他们一同看春色,一同体会春天带来的喜悦,一同体会音乐中表现的春天的那种优美,一起闻音乐中飘然而出的春天的花香,一起闭上眼睛想像春姑娘的到来,等等。这些情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感。

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张建萍.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D].河北大学,2007.

9.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九

《和声学》属于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与组织体系,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好地指导学生将抽象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中,钢琴与黑板是教师的主要用具,讲授制是主要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课时数限制、学生人数多,无法进行有效面对面修改,学生的作业均为理论性作业,纸上谈兵。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弹奏,部分学生对和声学知识一知半解,种种因素加大了《和声学》的教学难度。

(二)教学模式比较空洞

受到学科本位制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比如说,教师只是将和声例题在讲台上讲解,不与实际弹奏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印象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违背,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多声部音乐接受能力,更无法提高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

(三)忽略学情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分析。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斟酌、分析和声教学内容,没有向学生阐述和声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鉴于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教学现状,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现代化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专业中现代化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将多媒体系统以及midi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具体的直观教学材料,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和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制谱软件

encore是美国公司开发的一款制谱软件,该软件具有非常显著的、生动的显示乐谱功能。在和声学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将实际音响与和声谱例直观、同步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说,对于某具体和弦的连接,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和弦的基本写作规律,一边利用midi键盘将其各种形态弹奏出来。将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停的旋律、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因素的变化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们在听到《和声学》音响的同时,可以形象地看到具体的乐谱显示,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积极主动地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枯燥、抽象的和声学理论知识积极转化成听得见、摸得着的直观形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二)《和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软件

(三)《和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声软件

tonica是一种专门的和声软件,其专有的练习题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书面练习题以及课堂上的和声学例题,充分利用tonica软件的自动配合声学功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和声之间的技术差异。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练习作业通过midi形式导入到tonica中,进行技术性的和声作业改题。现阶段,大部分音乐专业仍然采用大班制教学方式,通过tonica进行和声改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改革。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加强声弹奏与键盘指导

三、结语

10.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篇十

一、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入学的时候,成绩一般比较差,基本素质相对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对学生进行优美、高雅的音乐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能够有效的净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优化、升华的作用。通过对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展,开展音乐教育的学校,学生的思想境界比较高,素质明显的高于没有进行音乐教育的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魅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学生良好的品质,通过一些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品格、修养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于视觉传播理论来说,音乐教育属于一门视听艺术,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能够更直接、有效的让学生产生联想、感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优美、高雅的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心灵进行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让学生欣赏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命运》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启发学生正确的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品质,提升学生内在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又如在欣赏优秀作品《黄河大合唱》、《苏武牧羊》、《古曲》、《满江红》、《古琴曲》等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与生活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操。

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脑科学的研究证明,音乐教育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右半脑,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音乐的感情语言,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心灵的呼声,开发学生的智力。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就是充满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激发积极的创造过程,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活动,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力的有机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运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音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能够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有效的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净化学生灵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每一项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项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活动,而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个人的修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改革

在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很好的职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而设置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单一的形式,没有将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也就造成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局限,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课程教育功能,也不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文化,能够传承文明和有效的弘扬社会正气,对人的思想以及价值观方面形成重大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在立足本国的音乐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外的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原有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突出原有的音乐教育的观念的基础上,客观的`看待和评价中外的音乐文化教育,从国外文化的发展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也让高职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环境熏陶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所以,要想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全方位的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提升音乐教育的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满足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发展,在高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子,提升学生的爱国、爱岗等精神。教师通过音乐引导学生,促进高职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向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发展,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音乐教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成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甚至将来的事业前景能够一片光明,职业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挥和运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人情感素质的内涵和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情感因子发展的有效方法,音乐教育能够将学生非智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能够通过其感染力和所需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和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学生在音乐旋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去达到相应的情感境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触,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高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通过自身的情感去领悟音乐魅力和音乐表达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对高职学生的人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3.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

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硬件设施及学生的特长,组建不同类型的艺术团体,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如合唱团、舞蹈团、管乐队、鼓队等,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策划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策划能力,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艺术团体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是高职院校进行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艺术团体使学生们有组织地进行音乐活动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能够丰富高职的校园文化,又在活动中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可以学到更广阔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又从中体验到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融合学校及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例如我指导带领的学院女子打击乐队参加了天津市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了庆祝天津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文艺晚会,参加了共青团天津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联欢会,参加了中俄文化年天津市大型文艺晚会携手共进,参加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原创歌曲奖颁奖典礼,多次参加天津市“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演出,参加了第二届天津港湾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参加天津市“海河情”艺术团慰问城市建设者文艺演出获得天津市学生文艺展演高校一等奖。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于文艺的关注和热爱,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机融合于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积极性和学生热爱音乐的热情,不断培养高职院校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小结

11.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主体;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但对音乐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也关系到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转变和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研究,能够改变以往音乐教学中刻板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更具创新能力和教学活力。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变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天赋差异,在音乐基础上呈现出较大差异,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幅下降,同时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积极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节奏排列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五张表示不同节奏的卡片,以比赛形式引导学生跟随琴声进行节奏练习,接下来可以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并进行讨论:怎样才能使节奏卡片的排列更加流畅通顺?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学生用手打节拍,有的学生则重新安排节奏卡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探究热情,学习状态也很投入,而教师需要在一旁进行监督指导,并适时给学生以鼓励。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由于学生有切身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教师的点评接受程度也较以往提高,并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对于节奏要领有了清晰把握,从而使音乐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二、确立学生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对音乐实践的探索,不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把握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为完善。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享受、创造音乐之美的过程,音乐教育的初衷不是培养音乐家和音乐专门人才,而是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因此音乐教学的主体为广大学生。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班级为授课单位,以教学大纲为主导,对学生的主体性有所忽视,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探究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能够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师生的互动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促使音乐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三、以课堂为基础拓展音乐创新思维

音乐艺术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将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没有机会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思维束缚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理念的创新无疑是一种桎梏。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同样要以启发学生音乐创新思维为重点,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允许学生在观点表达中存在多样性见解。

例如,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海的景色并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节奏和旋律,要求学生跟随歌曲旋律进行哼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体会副歌段落的节奏变化和衔接,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出这些节奏变化,并重点体现出副歌段落的衔接性。由于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歌曲进行演绎,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而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性点评,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勇气和魄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视学生为教学主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小学音乐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2.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二

微格教学定义

微格教学, 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 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和现代视听技术基础上, 利用录像反馈———定格分析, 有控制地进行微型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自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教授提出后, 经过数十年世界各国师范院校的使用和改进, 已经发展成为训练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声乐微格教学的内容和实践特点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 微格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内容计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堂微格教学、教学实践、演唱实践。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可单独训练, 也可有效地结合起来训练, 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演唱技能和教学实践水平。

1.课堂微格教学

由于招生的变化, 音教系原来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变为“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技能技巧, 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所面临的大问题。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 技能动作规范化, 记录过程声像化, 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小组课”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分析判断能力的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的声像反馈, 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主要目的。

微格声乐教学实践的内容是: (1) 发声练习。包括呼吸、打开喉咙、稳定腔体、咬字等基本训练。 (2) 歌曲教学。包括演唱方法、音色表现、作品处理、演唱状态等。实施步骤是: (1) 发声练习。 (包括孔空练声曲) 。 (2) 演唱声乐作品。 (3) 重放录像观看自己的演唱。 (4) 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演唱时的优缺点, 找出问题。 (5) 由教师总结归纳。 (6) 由教师进行示范演唱。 (7) 明确本次教学重点, 根据分析继续进行授课。 (8) 课程结束后, 学生将课程录像拷贝回去认真观看学习。

笔者对大二和大三个别课和小组课的同学分别进行了微格教学。

以大三的一名个别课学生为例:这名学生在发声练习时下巴很容易用力, 笑肌不能够积极抬起, 气息不够通畅, 越到高音下巴用力越明显, 在平时上课时提醒她改正这一点, 总是收效甚微, 通过录像录音的回放, 当她清楚地看到自己面部和气息存在的问题, 她之前认为已经积极做到老师要求的认识被改变了, 声音得到很大改善, 变得通畅和松弛。演唱咏叹调《每逢节日来临》时, 这种错误力量还会因为语言和乐句的改变而产生, 我们尝试一段一段地演唱并及时回放录像, 一起观察和找出演唱中面部、身体和声音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力量, 分析和评价她气息和咬字吐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唱得明显比以前轻松, 声音也有了较大改善。

在对大二小组课学生的声乐微格教学中, 我试图让她们先互相听对方的声音, 学会分析和找出他人演唱中的优缺点, 从品评他人的发声和演唱过程中, 找到自身演唱的问题和解决的突破口, 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学会欣赏的同时, 判断和分析能力也会长足增长。在对他们进行的发声练习中, 我每次有针对性地训练一到两项, 让两人交替来发声, 这样不仅利于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 也可以在他人演唱时留出分析和判断的时间。小组课演唱歌曲时我鼓励他们尝试每节课为对方伴奏, 这样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伴奏和视奏能力, 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每节课的录像回放, 讨论评价找出问题, 再训练再评价,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学习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 等待老师指出问题, 变成了逐渐主动思考和发现自身问题, 积极动脑寻求解决办法的主动式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学生的演唱水平相对于未进行声乐微格教学的学生有很明显的进步。

2.教学实践

这是声乐微格教学最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教学环节, 它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只会唱而不会教的问题, 给予学生在录像反馈情况下训练教学实践能力的机会, 让他们在走出学校之前就能够进行教学实践的尝试和训练, 更有利于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在我国音乐教育大繁荣的趋势之下, 很多学校、机关、公司和厂矿企业, 都需要大量的音乐人才来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但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大多都存在“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问题, 反映在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学生上的, 恰恰也是可能自己唱得还不错, 就是不知道怎样教给别人。声乐微格教学实践, 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未雨绸缪, 为学生提前铺设进入社会的实践演练, 让他们顺利地和教学接轨, 和社会需求挂钩。

在开始这个教学环节之前, 我要求学生首先要阅读和学习写作声乐教学笔记和教案, 先从书本和理论上展开对声乐教学的了解和深入认识, 结合平时由老师教授的声乐课学习的理论和知识, 个别课高年级学生教授低年级学生, 集体课两人一组, 互相教授, 并由指导教师全程辅助指导和参与评价。

在经过对同组同学声乐情况的充分了解和分析, 前期写作教学教案, 练习伴奏及发声练习等准备工作后, 大二和大三的小组课同学互相进行微格教学课的训练和实践。课堂上, 同学们虽然精心准备, 但难免紧张, 随着训练的不断反复和深化, 她们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疏感逐渐被教学的新鲜感和积极的创造力所取代, 渐入佳境。

以学生的授课为例, 学生甲演唱中存在问题:气息不稳, 腔体保持不好, 容易压喉。作为教师的学生乙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她打开腔体, 两肋力量保持住, 并通过提前准备的动画演示, 让被训练者直观地看到自己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 乙通过及时观察和发现甲演唱时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的手段和方法, 教师在和他们一起观看录像的时候, 寻找和共同探讨教学的优缺点, 给出评价和解决的方案, 在反复的训练、回看录像、评价、再训练、再看录像练习后, 甲存在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学生通过微格教学实践, 转换角色和身份, 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演唱和教学方面的不足, 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在互换教学的同时, 他们相互吸收彼此之间的长处, 动脑发现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并提前体验当老师的感觉, 为顺利进入今后教学岗位打好实践基础。

学生教学虽然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推敲的问题和缺点, 但通过微格教学实践课的训练, 他们已经开始学着把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向教师转换, 学着去思考和设计自己作为教师怎样去教学生的问题了,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和进步。作为指导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指导和评价, 共同分析学生教学还有什么问题和差距, 通过多次的声乐微格教学训练, 这几组学生相对于未进行声乐微格教学的学生, 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开始懂得去思考和转换角色来进行教学的实践, 教学相长, 他们的声乐演唱技能同时也得到了提高。

3.演唱实践

有了微格教学课堂的声乐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基础, 演唱实践环节, 便是对前二者的丰富和完善, 声乐学习终究是以演唱和实践表演为最终形式的, 由于缺乏舞台演出实践机会, 很多学生可能在老师面前或者琴房里唱的还可以, 到了舞台上, 在观众面前便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紧张、怯场、忘词、声音颤抖、放不开手脚, 不敢正视前方去歌唱等种种干扰演唱的心理, 成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敢登台演唱的最大问题。微格教学的课堂为学生打开了另一个属于自己练兵的舞台, 在熟悉的同学小范围的环境下, 通过录像把自己演唱表演的影像和大家一起欣赏, 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析评价自己演唱中存在的声音和表演问题, 气氛轻松活跃,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 逐渐克服了演出的紧张心理, 也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了表演和歌唱能力。

声乐微格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声乐微格教学是针对有效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技能、教学技能和演唱实践水平而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录像的方式, 反馈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学习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方面, 通过对声乐微格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们能够看到它所具有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1.它使声乐教学技能得以细分, 进而使每种声乐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具体, 训练内容规范,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使他们更清晰准确地了解自身问题, 还利于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控制和把握, 不但节约了时间, 还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2.由于微格教学借助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这使得教师对学生声乐教学技能的培训更具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能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通过老师和同学说的评价指导, 目标明确地改进问题, 不仅增强自学能力, 也增强了与他人的沟通和评价能力。

3.微格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在学校里就了解和学会今后工作中将要面临的教学工作, 熟悉和掌握不同类型声乐学生的教学特点和解决方法, 这对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声乐技能和教学训练引入微格教学, 大大丰富和扩展了教学形式和内容, 使教学过程变得新颖有趣,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也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柏青, 张兆敏.微格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2]荣静拥, 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郁正民.音乐微格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3.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篇十三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单秀丽

(徐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江苏徐州221001)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

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

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

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

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

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

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

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

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上一篇:自主互助课堂改革教学体会下一篇: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