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2024-10-27

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共10篇)

1.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篇一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格式要求

仔细阅读填表说明

1.封皮:内蒙古大学教务处、年月日要在封皮页靠下,居中,文字字号及字体按填表说明要求

2.填表说明:单独占一页

3.项目申请人情况:项目组其他成员不填写主持人,都要在一页

4.项目论证:字大小和行距要调成一致

5.申请资助金额和经费预算、指导老师简况及工作:要在一页,指导老师签字;经费预算要符合文件要求,总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

6.五、六、七三大项:要在一页

7.材料提交

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要一致

打印装订: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上下两个钉子

份数:学院教务办主任审核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后,学生先提交一份,学院填写第五项意见后再返给学生,学生复印3份装订好后统一交4份纸质材料

电 子 版:

文件名命名规则:年级专业班级_姓名_项目名称_指导教师(项目类别)

发到:csjsjx@imu.edu.cn

说明:

1.按答辩后名次顺序及学校下拨名额确定推荐校级和国家级项目

2.指导国家级项目的老师只能指导一项国家级项目。确定推荐国家级项目的若指导老师有重复,学生跟导师商议重复组需有一组另寻指导老师。

3.确定推荐国家级项目的,导师需按国家级项目填表说明认真指导学生填写国家级项目申请书,申请书提交时间另行通知

2.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篇二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业项目,人才培养

今年5 月, 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 号) , 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 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创业教育, 通过开设创业课程、讲座等, 普及创业知识, 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热情;二是创业训练, 通过学科竞赛、创业竞赛或创业模拟等, 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 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三是创业实战, 依托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等, 让学生面向市场, 真正从事创业工作, 在实战中获得创新创业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如何找到一个落脚点和纽带, 把这三个阶段贯穿起来, 形成一个体系完整而又操作性强的实践平台, 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载体意义和纽带功能, 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构建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以落实和推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一、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项目是创新创业的具体对象, 无论从创业的一般角度还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殊性角度而言, 项目在创新创业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及其优势是创业的“根”

创业过程中涉及众多因素, 纷繁复杂, 赵延忱从自身实践和理论思考的角度, 将纷纭复杂的创业现象归纳为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从创业主体而言, 即创业者的本事, 一是从创业主体的对象而言, 即项目的优势。创业者的本事是创业的“魂”, 项目的优势是创业的“根”[1]。“主导创业开始、过程和结果, 决定创业成败的首要、主要和决定因素, 是创业者的‘本事’和项目的‘优势’。”[1](4)

创业能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的对象——项目, 项目有优势, 其根就深, 项目就有生命力, 就有发展前景, 反之, 如果选择不当, 项目没有优势, 其根就浅, 项目就做不大, 甚至可能失败。“根”是项目的“生命基质”, 是项目构成要素的核心。生命基质的有无决定着这个项目能否生存, 这个基因的质量决定它能长多大。它是创业项目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站住脚的基石, 是项目所包含的一切有形无形要素的根本, 故称资本之根。理论表述为:“有质量的生命基因, 可以吸引其他社会成员与之交换的资源;扎根于正当、潜在与恒久需求中的真实品质和效用。”[1](2)因此, 创新创业中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意义, 科学、审慎地进行思考和抉择。

(二) 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点

认为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点, 这是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时间紧、能力弱、条件差、要求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都是在中高年级开始, 只有两到三年时间, 加上其间还有繁重的学习任务, 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间非常之紧。很多学生都是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之后, 才点燃创业激情而从事创业的, 是第一次吃螃蟹, 因此虽富有激情和梦想, 但能力弱是不争的事实。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支持, 如资金、场地等, 虽然很多高校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支持, 但那仍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很多创业还是要白手起家的。要求高, 这一点最为显著, 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同于社会创业的地方。因为大学生的创业是创新创业, 其创业是要求有创新这一特质的, 因此要求是相当高的。时间紧、能力弱、条件差而又要求高, 在此背景下创业, 要想取得成功, 项目的意义就更加突出, 项目必须是一个小但又是很坚实的支点, 依此支点能撬开一条创业的通途, 能建起一座创业的大厦。实践中, 才能通过项目化教学, 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经营与运作, 在“干中学”, 以获得创业理念与技能[2]。

对于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也充分认识到并高度重视, 2012 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 (2012) 5号) ,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对三类计划项目的立项、建设、评价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希望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通过几年的实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提升项目质量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确实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项目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涉及学校、社会以及资金、场地等众多因素, 但最根本的是项目本身, 是项目之优势, 因为资金、场地等这些外在因素最终都是依托项目发生作用。赵延忱是有着丰富创业实践的创业研究专家, 其对项目的认识可谓真知灼见, 但在高校的创业实践中, 对项目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 选择的项目往往质量不高, 优势不明显, 生命基因匮乏。此外, 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殊性, 支点的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项目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一) 项目生命基因匮乏, 质量不高

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生命基因匮乏、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表性。浅表性是指项目没有很好地与专业学习和研究结合, 项目的技术含量低, 创新性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学生选择的项目很多为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太密切的商业或服务类项目, 如网店、餐饮或一些咨询与服务项目等。

虚拟性。虚拟性是指项目多是尝试性的, 缺乏真实性, 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范围和认知选择的项目, 没有面向真正的市场和真实的社会生活。有的项目学生虽然做过一些市场调查, 但没有经过模拟运行, 真实性也很难保证。

宽泛性。宽泛性是指项目的预期目标不够具体, 运行程序和盈利模式等不清晰, 指向性不强, 可执行性差, 有的涉及的资金量还较大, 风险不可控, 如“书吧”“大学生旅行社”等项目。

单一性。创新创业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需要从跨学科、专业的角度选择项目, 对创业主体——团队的结构有着特定的要求, 成员的学科专业背景、人生成长经历都要合理配置。但实践中, 跨学科、专业的项目和团队较少见, 项目的单一性明显, 复合性不足。

局域性。受学习、生活范围的局限性, 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一般多以自己学校学生或大学生群体为对象, 地点一般也是选择在校园或校园附近, 不能很好地拓宽视野, 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服务面向方面进行选择, 带有明显的局域性特点。

(二) 项目间缺乏关联性, 体系性差

高校中项目种类繁多, 可以说是高校生存样态的重要表现形式。项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如:课程项目、专业项目;学期项目、学年项目;课上项目、课下项目;平时项目、假期项目;校内项目、校外项目;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教师项目、学生项目;一般项目、重大项目;理论项目、实践项目;教研项目、科研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创新项目、创业项目等。如此种类繁多的项目, 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 使之成为一个与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项目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实践中, 这些项目往往分属不同的部门, 存在关系交叉和多头管理现象, 项目之间往往缺乏有机联系, 显得零散甚至纷乱, 以下几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随机性。创业项目的选择具很强的自主性, 学生可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来进行选择, 但自主性选择的同时也带来选择的随机性问题, 项目类型多样, 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的项目规划或项目库, 则这种随机性更为明显。

暂时性。因为在校生这一特性, 学生选择的项目一般都以自己在校期间能运转、实践为基准, 不能很好地放眼毕业后继续创业或行业发展, 因此项目一般都具有暂时性的特点, 毕业后项目也就结束了, 下一批学生则另起炉灶, 重新开始, 项目的连续性和长远规划性不足。

断隔性。断隔性是指项目没有社会的参与, 没有市场的融入, 与外界是断绝的, 是学生在相对封闭的时空内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断隔性是项目选择中的一个重大缺点, 一个没有行业企业协同、一个没有社会资本参与、一个没有市场接纳的项目注定是虚弱的, 最终也不会成功。

赵延忱告诫说:项目“在选择上要舍得花力气, 这样, 才能在干的过程中义无反顾, 才不会左顾右盼, 心猿意马”[1](6)。因此,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方面要牢牢抓住项目这一根基不动摇, 另一方面又要努力理顺关系, 使项目成为一个生长体系。

三、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创业实战阶段还是真刀真枪地“战斗”, 创新创业必须依托项目, 建立起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一) 准确把握创新和创业两个关键节点

要理顺项目之间的关系, 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需要准确把握创新和创业这两个关键的节点。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密切, 既具有区别性, 又具有同一性,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业指开创新的事业的活动, 包括公司内部创业和创办新的企业, 本质上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加上建立新的组织, 换言之, 创新加上建立新组织。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在不少情况下, 创业的成败依仗创新的程度”[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 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这为把握高校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指导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指明了方向。“创新引领创业”,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 如果进一步展开, 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创业以创新为基础, 创新以创业为指向。也就是说创业要有创新的特质, 创新要以服务社会为目标, 创新和创业之间兼具正向的矢量关系和逆向的反作用关系, 这也正是高校创业不同于社会创业之处。

(二) 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上述创新、创业之间关系的明确, 对于高校建立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重要的意义, 纷繁复杂的项目可以整体归为创新项目、创业项目两大类。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的实际, 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结构见图1。

该实践平台内涵如下。

(1)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结构。结构区分为性质不同的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两部分, 项目是根基, 也是两者沟通与联系的纽带。与创新平台相关的有创新管理、创新教师、项目资助和孵化基地等关键支持因素, 其运行的范围主要在校园内。与创业平台相关的有创业管理、创业导师、项目资金 (资本) 、产业园区等关键支持因素, 其运行范围超越校园, 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延伸至广阔的社会。

(2) 创新创业项目运行路线。校园中各类项目多元并生, 以创新为导向, 符合“创新项目”要求的遴选进入“创新项目”方阵, 予以资助建设;以创业为导向, 对进入“创新项目”方阵的项目进行遴选, 符合“创业项目”要求的进入“创业项目”方阵。进入创业方阵的项目前期进行创业训练, 具有发展前景和市场价值的项目, 提供资金 (或获得投资) 进行创业实践, 最后有生命力的项目进一步市场化, 获得资本支持, 成长为企业。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管理。创新创业教育中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重要问题, 创新平台与创业平台要素和功能有相对的界限:创新项目管理可以按科研的方式进行, 创业项目则须按企业运行的规律进行管理;创新指导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 而创业导师则必须是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创新项目资金主要是学校资金资助, 而创业资金则与之有质的不同, 是创业资金甚至创业资本, 创业资本可以由投资机构、企业和学校等资本组成, 这些资本承担风险, 也参与收益分配;创新项目主要在学校实验室、孵化基地完成, 而一旦项目成熟, 具备创业条件的, 则须进驻产业园区, 真正开始企业化的运作和经营。

因为项目的纽带作用, 创新项目平台与创业项目平台密切相关, 组织机构可以是一套班子分开管理, 教师可以是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创新创业基金, 专项管理, 孵化基地、产业园区可以合作、协同建设。

(4)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位置。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核心而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独立自成体系。另外, 创新创业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连接校园和社会、融合教学和实践, 因此,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也可以作为学校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子系统, 在此体系中发挥主体或协同作用。

四、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意义

以上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以项目为根基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这对于解决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瓶颈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合起来, 主要表现为两个重要方面:

(一) 突出了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项目是创新创业的具体承载, 资金、团队等因素都因项目而存在而发挥作用, 项目的质量和生命力决定了创业能否成功、能否做大做强。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的浅表性、虚拟性、宽泛性等生命基因匮乏、质量不高, 以及项目之间缺乏关联、体系性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甚至使大家丧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和信心。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遵循高校创新创业的规律, 依托学校原本有的众多项目, 充分突出了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根”和支点的意义。在实践中, 要大大强化项目的选择和评估, 实行项目化管理, 抓住关键链, 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4]。

(二) 形成了体系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对创新和创业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本文将创新和创业切分为两个相对明晰的阶段, 从创新、创业之间的正向生成和反作用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 创业以创新为基础, 创新以创业为指向, 勾画了从各类项目到创新项目到创业项目到企业生成的不断淘汰和优选的递进的生长路线, 使纷繁复杂的项目及其管理归于有序。遵循项目选择到企业生成的路线, 以项目为根基和纽带, 搭建了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两个平台, 并描述了两个平台的结构要素、功能及项目的运行路线。李家华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延伸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 通过必要的实践环节帮助受教育者磨练意志, 积累经验, 增强能力, 铸就品格。一般而言, 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平台包括校内校外两个平台的建设,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模拟的市场是有限的, 但真实的市场却是巨大的。”[5]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贯通了校园和社会两极, 使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有限的校园模拟市场延伸至巨大而真实的市场。

五、结语

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紧紧抓住项目这一创业之“根”, 并从企业生成发展的角度理清其根源和根系, 这对于解决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混乱和生命机制问题, 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相信是有益的。实践中, 各高校要抓住项目之根, 建立“创新”和“创业”的评价标准, 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和评估制度, 不断扬弃或修正, 使有生命力的项目能真正生根发芽, 走向成活, 实现成功创业;立足项目建立教学体系, 模拟公司运营, 使项目成为铁打的营盘, 不因一届届的学生毕业而中断项目之成长, 从而不断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档次。

当前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高等教育要提高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需要积极开门办学, 面向社会和市场, 因此, 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和研究, 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积极以创新创业为引领, 密切关注创新创业, 思考如何由创新走向创业, 以提高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价值, 思考如何在创业的基础上创新, 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延忱.民富论 (修订版)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2]许朗, 贡意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J].学术论坛, 2011 (9) :213.

[3]雷家骕.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 2007 (2) :27.

[4]汤力峰, 赵昕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关键链”及价值[J].教育探索, 2012 (8) :88-89.

3.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篇三

树立创业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人才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突破就业瓶颈、促进人才发展及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创业教育,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制度来保障教学,推动教学改革。

深度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所谓“深度”落实,即是要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细致地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并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将人才培养计划以最为完美的方式落实。近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寻求和高等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同时,立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国际化工程教育认证,顺利实现了多项项目目标。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在教育理念上,致力于服务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长,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因此,在创新人才质量问题上,始终严格把关,并且与国际标准 接轨,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创新人才质量标准体系。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后,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考核更加细化,人才质量得以保障。

探索嵌入式教育模式。所谓“嵌入式”教育,即将创新教育嵌入专业教育之中,从而起到推动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的目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以专业课程管理平台为基础,致力于研究当前社会职业需求动向,及时将最新的创新信息嵌入到教学之中,以动态化的管理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以实践为核心,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是创业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学校要求创业教育活动围绕实践展开,积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教学来推动创业教育。

建设高品质的案例数据库。为鼓励开展案例教学法,学校出资建设专业案例数据库。案例类型分为教学案例、研究案例,及案例教学成果。案例来源分为国内案例、国际案例。案例内容涉及校内各个专业,主要有商业、金融、工程等方面。同时,学校每学期会安排一些模拟创业活动,并且将最终的活动成果增加到数据库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充分思考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激发思考能力、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及创业意识的形成。

成立案例研究团队。学校的教学案例团队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原始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整合。这种新型的科研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同时,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有利于将系统性的工作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科研作风。对于数据库的发展而言,学生的加入有利于激活教师的工作思路,让更多更新、更多元的元素融入科研之中。

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案例库的建设。由于教师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在实践方面总会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创业这种高度综合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案例分析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理想化的成分。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创业思想,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来校现身说法,邀请校外专家共同参与案例库的建设,有效地弥补了学校教师的不足,对于准确、适用地分析案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提供创业心理辅导,树立良好创业心态

学校领导指出,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注重创业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创业心理教育。为此,学校设立了专业的创业心理辅导机制。

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自信。创业自信应当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身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活力,有着挑战传统的强烈欲望,这些都可以成为创业的有利因素。但是,需要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否则的话,很容易好高骛远而阻碍创业活动的发生。在创业辅导的过程中,教师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具有创业意愿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自信。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遭遇到挫折。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过程中的挫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遭遇到挫折是一种必然,想要完全避免挫折是不可能的,如何凭借毅力和智慧去战胜挫折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其次,树立正确的创业心态,不能急于求成。在辅导过程中,学校会有意识选择一些创业失败案例,详细分析失败的原因,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稳定的心理,不能急功近利,试图一步登天。

学校的创业心理辅导是一种动态化的辅导机制,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创业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创业学生之间保持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一旦学生遭遇到创业心理问题,专业教师会及时跟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创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创业心理问题,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学生从事创业活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建立创业管理机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领导认为,只有将大学生创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大学生创业与社会创业相结合才能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创业管理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供多样的创业培训,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008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一个专门负责大学生创业管理的专业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燕大科技园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在短短六年间,已经发展成為拥有21名专业教师、600多平方米办公场地的大型机构,年均增长率超过50%,管理创业团队25个。燕大科技团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同时也为社会创业提供服务。

科技园的创业管理中心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技术支持方面,管理中心能够提供产品研发必要的设备和实验室,提供具备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管理中心积极为每一个创业团队牵线搭桥,让创业团队有机会在大型、正规的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创业团队的成长和发展。

根据协议,创业管理中心内的所有企业将向创业学生开放。为了解决创业者资金紧缺的问题,创业管理中心投资3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创业管理基金”,同时积极为创业者寻求融资渠道。同时,学校启动海燕就业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2009年,创业管理中心启动了“海燕计划”,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5年来,“海燕计划”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推动创业的良好局面。

学校领导认为,从根本上而言,创业是一种市场化活动,必然会涉及竞争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及创业者今后的市场生存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创业管理中心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竞赛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4.创新创业实践总结 篇四

从调查结果看,在择业观念上66%的人选择先就业、再择业,20%的人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11%的人认为不就业,继续深造,只有3%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做更深入的了解,有半数以上的同学表示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多的选择继续读书深造。不少学生表示,经过校园内的创业经历后,意识到自主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没有足够的知识打底,以后很难在复杂的社会上长久立足。

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意识的看法看法上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同学和认为年轻人应勇于创新,即使失败也可重新再来的基本持平。也分别有9%害怕创业,和持无所谓的心态。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对创业的看法理性和富有激情还是占大多数。但是,深入了解,具体实施创业实践的同学并不多,很多同学依然不知从何入手,光有激情还是不够的,了解实践,做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断地强调要提升自己的竞争资本,调查结果显示:

最多同学认为大学生应具备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其次是强烈的挑战精神、良好的社会关系、优秀的管理及领导艺术、较好的专业知识。我们还了解到,现在我们作为大三的学生,更多的考虑在硬件和软件上的积累,大多数同学都希望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也有不少同学为计算机三级证书打拼,和报考普通话等级考试及其他各类“硬件”资本。软件上,更多的是通过阅读,参加讲座,社团工作训练等形式来培养。在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很多同学更多的是注重硬件上的积累而忽视了软件上的培养。还有很多同学在个人能力上感到力不从心。

7%的同学认为是“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而高达63%的同学认为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高校的大学生与社会人员相比是相对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的群体,缺乏的就是经验,所以经验是制约他们创业的一大障碍。而当创业计划和学业冲突时,愿意休学创业的同学占7%,愿意边学习边创业的占了49%,选择放弃创业专心学习的有26%。在校大学生的首要身份是学生,要兼顾学业和创业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

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得到了社会人士的肯定和鼓励,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业为本。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在校生除了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开始大学生生活到走向社会,只有短短三四年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踏上社会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人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锻炼、探索、接触和了解社会,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学习管理知识,学会处理资源、信息,并积极主动向相关专业老师请教。同时,创业不应该影响学习,可以利用便利的学习资源学习与创业有关的专业性知识。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大学生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支持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银行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以上优惠政策是国家针对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制定的,各地政府为了扶持当地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

5.创新创业实践调研报告 篇五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创业投资不仅仅意味着收益,更多的却代表着风险,因此如何管理好风险投资,最大程度地减小投资风险,并取得预期收益便成了创业投资的重点环节。于是郭岭博士接着向我们讲述了创业投资管理的运作方式和方法,包括投资机构的设立、项目的选择和评价、进入项目的条件和方式、项目投资后的管理、项目的退出、项目投资后的总结六部分内容。

风险投资发展最早的是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美国企业正经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变革,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大多采取了以有限合伙管理公司和资本家投入资金相结合的设立模式。而我国发展较晚,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美国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采用创业投资公司为主的设立形式。风险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投入资本的收益,同时减少无法预期的风险,对合伙人常采用股权激励,并实行有限责任制。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使我们仍需健全一些规章制度以保障投资市场的良好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风险投资领域也正在由最初的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进军,因此对于产业方向的选择可以从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型产业和市场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中选择。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的局面也决定了各创业投资公司的专业化,同时也决定了其各自专向的目标市场,而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比较分析更要从公司的内部资源、核心优势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同时评价各项目指标选择最优项目进行投资,并依据现实情况指定详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计划实施过后为了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对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还需对项目进行项目投资后的评价。

为了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投资管理知识,郭岭博士最后还引用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公司投资武汉喜马拉雅数码成像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实例中如何具体进行创业投资管理,这使我们对其中的管理重点和投资运作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6.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篇六

一、项目类型

本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类型分为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按级别分为国家级、市级、院级,其中,国家级和市级项目由学院推荐经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后产生。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国家级和市级创新训练项目分为:

(1)重点项目:有可能获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软件著作权的创新设计;具有核心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产业化的产学研课题;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并有可能获得一等奖以上的课题。

(2)滚动项目:指已经结题的项目,仍然具有继续研发的价值和空间,今年可继续申报,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3)探索性项目: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立项的来源包括教师拟定的课题和学生自行选题进行申报的课题。

重点项目在国家级和市级项目中经校级评审专家组推荐产生。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成果形式

项目成果形式可以选择以下之一或多个,但应确定一个为主要代表。

1.以硬件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购置、设计、开发基于器件和设备系统方面的成果。

2.以软件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构思、设计、开发基于软件系统方面的成果。

3.以研究报告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构思、调研(检索)、设计、编纂基于可视图文材料的研究成果称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还可以是著作、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商业计划书等形式。

4.以高水平论文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创新性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实验,并最终产生能被SCI、EI、ISTP、SSCI等数据库收录和检索的高水平论文成果。

5.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主要体现在项目成果进行了市场转化并产生了经济效益,结题时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项目经费

1.创新训练项目:

(1)国家级和市级重点项目拟各资助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2-3万元;

(2)国家级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拟资助6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1万元;

(3)市级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拟资助4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1万元。

(4)院级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拟资助440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2万元。

2.创业训练项目

国家级项目拟资助5项左右,市级项目拟资助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0.8万元。院级创业训练项目数不超过本学院院级项目总数的10%。

3.创业实践项目

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拟资助1项,资助额度为5万元。

四、申报要求

1.在校的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均可申请该计划项目,本科一年级学生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计划项目,每名学生只能参加当年的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

2.创新训练类的重点项目的指导教师一般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团队人数不少于3人,研究时限不超过2年,重点项目结题时需有论文发表、专利、实物作品等标志性成果;创新训练类的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创业训练类项目的研究时限一般为1年;创业实践类项目的时限一般为2年。国家级、市级项目如需延长项目周期或追加经费的,在项目中期后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3.提交项目终止申请的2012及2013年项目负责人,本次不得以负责人身份申报。

4.院级项目经费报销在各学院管理办公室,国家级、市级项目经费报销在教务处教学科。具体报销要求参见本科教学网-创新-下载中心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报销科目》。

5.负责人须登录本科教学网填写《2014年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附件3)并打印3份交所属申报单位的学生创新管理办公室。

6.各单位按照学校下达的《项目指标》(附件2)组织立项评审,确定本学院的院级项目和推荐国家级、市级项目,评审结束后须填写《2014年学院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情况汇总表》(附件4)和推荐国家级、市级项目的《申请书》一并交教务处教学科。

7.学院统一提交《申请书》与《汇总表》的时间为12月10日。《立项情况汇总表》和《申请书》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申请书提交纸质版3份,汇总表提交纸质版1份,电子版发到liumx@ustb.edu.cn。

7.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篇七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2012]5号) 精神, 各高校纷纷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以下简称“训练计划”) 工作方案。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

实施“训练计划”有利于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制, 更好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 开展形式:两级管理、立体化平台

训练计划的开展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开展“训练计划”, 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平台, 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院级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驱动式管理”,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落实训练计划的细节工作, 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校、院二级在开展训练计划过程中, 应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 搭建训练计划开展的立体化平台。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平台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设备器材、基地建设等硬件支持, 规章制度的及时出台、氛围的营造、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等软件建设同等重要, 后者往往是平台搭建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内容。

(二) 开展路径:项目驱动、循序渐进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构成了训练计划的三个层次,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低级训练项目为上级提供保障和支持。训练项目的开展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 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 创新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 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二、学校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途径

(一)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1. 深入项目教学改革。

在现有项目教学开展的基础上, 在更大范围、更多专业和课程上开展项目教学, 以项目教学为起点, 有序开展训练计划工作。

2. 普及创新学分制。

以学分制形式纳入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计划中的有关项目活动, 根据其活动情况或按取得相应项目的成果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 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

(二) 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1. 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

校级管理组织层面, 在现有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完善工程训练中心的职能, 负责计划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成立校级学术性专家组织, 服务于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院级管理组织层面, 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 明确直接责任人、组建工作小组。 (1) 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 教务处领导、各学院院长、系 (部) 主任、教学副主任及相关人员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研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经验交流。 (2) 建立健全工程实践中心的职能。将现有分散、院系自管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整合为工程实践中心, 集中为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的支持, 合理安排和协调创新团队的活动, 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 (3)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学校将组成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 教授、行业专家等为成员的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在组建中, 委员会名单见附件二) 。专家委员会按照学校现有学科成立对应专家委员会, 一是对工程实践中心的工作给予建议和指导, 二是负责对申报项目的立项审核、中期检查、验收评审工作。

2. 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为保证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分块实施、突出特色, 构建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系。探索在师生培训、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上下级机构及二级机构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 (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见图1) 。

(三) 注重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1. 训练计划实现过程。

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层次为逻辑指导, 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 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 创新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 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2. 训练计划实现形式。

训练计划的组织由科研创新训练计划、2创0业13训年练计第划5、科期技中竞旬赛计刊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才素养提高计划和实践体验计划等七个子计划构成。Times

以上七个子计划具体以学生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创业项目、创业指导、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课内外活动整合形成。

3. 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管理。

训练计划的实施应形成系统化的工作程序, 以下以训练计划实施的过程分别介绍各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能。 (1) 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 负责制定各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细则, 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 颁布实施。 (2) 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职能。根据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细则, 组织项目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 形成每学年 (或每学期) 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 编印项目指南, 并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组织学生选择项目, 并做好初审工作, 汇总学生选项情况后报“创新创业工作专家委员会”。 (3) 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第一, 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学生选项情况后, 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第二, 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工作计划专家委员会”根据确定的学生选项项目, 具体实施对项目的组织、检查、评估和考核, 并根据项目管理和学分认定细则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成绩记载与学分认定;第三, 各项目活动结束后, 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成绩及学分认定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务处) , 教务处进行成绩和学分的最终认定, 并负责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成绩管理系统) 。

三、校内外的保障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奖励制度等方面将给予支持。

(一) 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团队活动专项基金”, 根据各团队计划, 对立项项目进行评审, 根据评审等级给予相应经费支持。重点支持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活动, 重点支持具有产品设计、加工、研发等类型的活动。各类项目级别的确定由学校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课外创新团队活动的课题调研、差旅费、材料费等。专项经费支出必须按照“按项核算, 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 基地保障

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必须要有训练基地作为保障, 在基地建设方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整合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工程实践中心。

为保障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可整合各院系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为工程实践中心, 金实现基融地与机制的结合, 实现校内跨院系、多团队间教N学O.、项5目, 2开01展3i和n基an地c管e理资源的共享。注重工程 (实C践u中mu心l的at内iv涵et建y设N, O开.发5训16练) 项目, 提高基地利用率。

2. 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

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开拓校外资源。高校、企业和社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 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真实的社会生产经营环境。

(三) 指导力量

建设咨询导师和指导教师专家库。学生可就感兴趣的创意或选题向全校各学科教师进行咨询, 不断深化创意或选题的认识, 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老师入库不设置门槛, 只要是本校在编教师, 不论学历和职称, 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创造性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 校园文化营造

为了让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营造创新氛围, 对于完成结题项目的成果进行宣传:一是学校统一在校园网上发文, 院系张榜公布, 并按项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报销研究经费;二是学校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 表彰在项目研究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和教师, 交流先进经验;三是院系召开师生总结大会, 总结结题项目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四是教务处对结题项目进行成果展示, 在各系科教学楼前巡回展示, 项目组成员现场讲解, 并接受师生咨询。通过以上宣传推广活动, 引发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关注, 引导训练计划的深入开展。

四、配套政策

学校每年应安排预算经费作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项目活动进行资助, 以保障计划的运行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此外, 对训练计划工作做出贡献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其他鼓励办法。

(一) 对学生的鼓励:奖励+表彰+学分替代

为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团队活动, 学校将组织开展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 对取得优异研究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 完成相应的实验 (设计) 任务, 提交研究报告 (论文) 等环节后, 按成果和获奖情况记相应的课外学分。

(二) 对教师的鼓励:奖励+额定课时减免+培训

为鼓励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 学校可组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按照活动开展的记录、取得的成绩, 对每年完成项目指导任务, 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每人给予30-50的当量学时补贴, 此部分工作量不计入教师额定当量学时。此外增加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研项目的机会, 学校根据需要提供技术、外语、创业等方面的培训, 相关教学单位可将需求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中。

(三) 对院系的鼓励:纳入二级教学单位考核项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每年对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考核指标中, 并根据成果情况设立相应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用于奖励组织、管理单位和获奖学生所在学院。

摘要:本文就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实践途径、校内外保障条件和配套政策展开讨论, 认为在实践途径方面应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的完善、计划的组织和实施等工作。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训练计划解构,训练计划路径,基地整合

参考文献

[1]李立明, 何桂英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3) :85-86.

8.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篇八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在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优势、明确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模块化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条件、配齐配强教学团队、建立协同培养的有效机制等对策,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挑战;对策;实践教学

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已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完善政策保障体系。2015年6月2日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提出要修订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建设和共享,推进协同实践育人机制的形成,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这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面l临的新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如何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的智力支撑,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理念和观念转变的挑战。目前,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理念和观念滞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引导,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挑战。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创业要素的教学课程,缺少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缺乏“大数据”技术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制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点问题。三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挑战。在社会需求及政府倡导下,已唤起部分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但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不明确、能力和水平不足、实战经验缺乏,急需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培养培训。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1.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优势

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已构建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平台基础。该平台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6个,与科研院所共建科研训练基地4个,与政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初步形成优质资源共享、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良好环境。二是具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已建立了产学研结合实践教育体系,并将“课外培养计划”6学分和“研究创新实验”2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同时,组织开展了校、省级技能、创新、创业三项学科竞赛,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三是具有一支潜心教学研究、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通过聘任校内外科研教师、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做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该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2.明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作为一所大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观、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社会需求观的办学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着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搭建产学研高度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保障,以组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为关键,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为引导,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条件平台、指导团队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从而建立起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3.构建模块化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第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架构适合创新型、创业型和高层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学习,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第二,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引入学科前沿、科技成果、生产结合的实验项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第三,增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和经营管理课程,如开设学科前沿、科技论文撰写、创业基础、职业规划、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课程,建立起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群,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第四,通过开发与应用M00c、微课、网络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加快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第五,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通过采取师生反馈、专家评价、社会调查等途径,建立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4.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作支撑。首先,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对校内外开放,吸引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完善校内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实训平台。其次,促进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着力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小微企业基地等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实践孵化提供资金和优越环境条件。最后,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引领,通过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宣讲、成果展示、竞赛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氛围。

5.配齐配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队伍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根本在教师。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建立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培训制度,提升现有实践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再次,通过聘任科研院所、企业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完善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带动教师整体队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理念与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关键。第一,要建立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完善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第二,要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共同营造支持和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良好环境。第三,打通学科与专业界限,开设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的实践课程,建立跨院系、跨校际、跨地区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第四,通过吸引政府、行业、企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种基金、奖学金等,鼓励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已在我国高校中形成广泛共识。然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有效的培养体制机制,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氛围,创建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开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9.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例文 篇九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社会实践的参加者:xxx...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xxx

实践的主题:自主创业

时间:xxxx 年

地点:xxxxxx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暑假临近,为了让我的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也为了自己的愿望,在这个暑假我放弃了的旅行,放弃了休息,开始了我艰辛而幸福的自主创业道路。只能说一切突如其来确无懈可击,虽然辛苦,确实美的。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看,跟着前辈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满强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和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都会给那些走在创业道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

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现在结合前程无忧网上大学生创业调查,创业一深入学子心。在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意的冲动”所谓冲动,即使一瞬间内心感性的认识无需具备条件,也不需要考虑结果和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是有 3.4%的学生选择“没有”一项,其余的 96.4%有冲动的学生中,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经开始着手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里普及。

面对现代社会的人才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实践才能出真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虽然上学才一年却发现周围的大学生都在为生活赚取生活费,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无论是送饭,还是去超市打工。都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经验吸取的渴求。我们要在实践中通过感悟发现自我智慧并加以掌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变死,才不会让死的知识蒙蔽自己的眼睛、用死的知识来代替自己的思维。最为一个艺术生,总是希望把生活变得美好。看多了美的东西,真的希望什么都拥有。所以在这个暑假字我的家乡开了一家小店,不仅为了完成我的愿望,也希望让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人,总是很用力的生活,用力的爱着美好的东西”。作为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累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20xx 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各国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比往年更加严峻。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

路,大学生择业日趋多元化,其中,自主创业正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一种积极选择。勇于拼搏创新的大学生自主就业,代表时代气息的网上求职,比较正规的公务员考试就业等多样化,自主化的趋势。公务员考试人数越来越多,有多少人又能在毕业之后还坚持自己的专业,少之又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让人无奈的人生和这个竞争越发残酷的社会。但无论怎样,生活还要继续,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自 1998 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到 2002 年 4 月,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这 8 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但始终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据一些地方统计,七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 70%,而成功率只有 2%~3%。因此,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自己创业的想法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实践。等当自己真的开始实现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的自己是怎么的冲动,换来的是一个暑假的折腾,虽然我乐在其中,但还是少不了大家的帮忙,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很多,进入商海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上课听讲,饿了吃饭那么简单了。需要考虑的太多。开始的装修,本来自己想的很好,但到了实际生活

中才知道是多么的不可能,对于上货,讲价,记账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问题出现得时候我才发现我考虑的只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真正的赚钱才是真的吧。

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被动地求职,不能主动地创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忽视了对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

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 1998 年 10 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责 任就是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会创业”的问题,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自主创业还需要各方

面的知识的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的确如此了,现在一下子佩服起坐生意人来啦!想的要全面,就算是背着 lv 的包,也要据理力争那属于自己的哪怕是 5 分钱。当然同时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我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像今天的一时兴起在还没有来得及去想这么做是否对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做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我都是付出心思来做的。还有各种人的帮忙,虽然也有不想干下去的时候但想想自己的辛苦就会非常的舍不得。于此同 时还受到资金、人际关系、政策及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邻里关系很重要,对顾客的态度等等,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一下子身份的改变,开始还真的是不习惯。在人多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看来什么都是需要靠积累的,经验也不例外啊!所以我应该感谢这次机会,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创业的话题应该是永恒的,但创业的选择须慎重。应该说做生意的讲究太多了。创业教育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创业能力做保障。通过一个暑假的实践,对于创业路上的艰辛也有了深刻的体会,我会更好的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

10.创新创业实践申请书 篇十

摘 要: 中国制造2025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介绍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经验,希望该探索能为其他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技能人才 课程设计 实践课程

1.机电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所处有“中国制造第一县”之称的江阴市,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讲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加工制造类企业同时也面临着升级改造的局面,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双创型技能人才。为助力企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机电系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出发,将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优化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用工需求。对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理清机电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构建由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实践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优化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课程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科领域广泛且实践性强,课程涉及机械制造、电工电子、微机应用、数控原理、编程和机床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对就业岗位群大的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教育。在基础理论方面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法规、政策和文化等知识,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在专业知识方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教育方法以改进课堂教学,做到结合创新创业要求传授相关知识。

2.1优化课程设计,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在学生全面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设情境、模拟企业架构的形式开展活动。这样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达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和感悟创新创业的意义。

在保证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减理论课时和增加综合实践拓展课程,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时已由原来的28%增加到34%,这样机电专业每学期都有充足的实践课程。一、二年级侧重于机加工轮换实习、机电设备的拆装、测绘及二维三维图纸的绘制;三年级结合理论课程,引入机械课程设计、电动和气动控制训练、生产实习等内容;四年级结合专业课程,进入单片机接口训练、机电产品设计训练、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最佳途径。

2.2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劳动部GYB课程嵌入人文选修课教学过程中,让绝大多数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并用新的视角看待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以机电一体化五年一贯制班级为例,为教授创业专业知识,在四年级开始SYB课程和领航者培训课程,进行创业模拟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面向机电系全体学生开设必修课程“生活中的创新”,收集近50多个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作品,编制成《机电专业创新作品集》。教师结合科学技术原理讲授与创新相关的专业知识;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校报及网络等各种资源对创新作品进行广泛宣传。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利用创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工程、生活等方面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将新的创意转化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技术革新的欲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力。

2.3多渠道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没有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就不可能实现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途径是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一方面做到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深度合作,机电系多次指派教师到制造类相关高新企业实习锻炼,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新品开发情况以转化为创新创业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机制,引入在技术革新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技师担任导师;收集毕业生中的创新创业典型,聘请为成功人士为兼职辅导员,不定期地邀请创新创业牛人来校做讲座。通过一个个现实的成功案例激发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3.深度融合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机电专业教学之外的活动课,而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学生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获得创新创业思维后自觉运用于专业学习中,更好地领悟和吸收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涉及的领域宽、知识面广,弥补专业教育的局限性。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与机电行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技巧和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及时转化为成果,只有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才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开展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方法。

4.营造校园氛围,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营造校园氛围。

4.1开放实习场所,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实践平台。

机电专业是一个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正是交叉学科的综合应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离不开多个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机电系有计划地将电动气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内对各类需求和层次不同的学生开放,以此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

这样做除拓宽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外,还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创新创业想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4.2以丰富的课外活动发展创业创新意识。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根据机电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第二课堂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多样的社团、模拟创业、科技竞赛等活动拓展和丰富了机电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教育。

自2008年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来,开设了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已有近2000名机电专业的学生参与了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针对机电专业的特点,目前为止已经开展的学科竞赛主要有:金点子创新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三维建模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坚持每月开展创业大市场活动,组织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好的创业项目,巧用营销技巧,赚取利润。同时,学校还专门开辟了一些店面房,作为学生创业园,以此作为实施新创业教育的大舞台,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挖掘可开发的项目和市场。有些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实训点等现有资源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并从事一些简单产品的加工等,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也是机电专业的一大特色。

5.结语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的是强化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和机电一体化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平台,机电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都得到了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以大带小、优势互补的团队组合。截至目前,机电专业已有50多名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包括省级、市级或校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创立属于自己的公司等。通过一系列实践,形成上课学技能、课余探索创新创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校园氛围,目前“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材料科学概论考试题库下一篇:这样的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