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 篇一
师资科工作职责
一、负责拟定全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校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
三、负责师资队伍中各类人才的选拔、培养与考核工作;
四、负责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的管理工作;
五、协助做好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任工作;
六、协助做好教师公派出国留学、进修的选派和外语培训工作;
七、负责校内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相关工作;
八、负责师资统计报表,相关业务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九、负责教师经费的预算与使用管理;
十、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事科工作职责
一、负责管理全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二、负责人事调配计划;
三、负责各类毕业生的选留与接收工作;
四、负责科级以下(含科级)党政干部的考核、聘任工作;
五、负责干部、教师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的奖惩,负责管理范围以及党政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
六、负责下乡支教青年教师、干部的选派和管理工作;
七、负责校内教职工出国(境)的政审工作;
八、负责全校教职工人事统计报表工作;
九、负责全校教职工工作证、校微的发放工作;
十、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 篇二
一、公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及师资个体专业素质不强
在部分公安高校中公安专业课教师不仅数量不足, 同时其专业结构也不合理。在公安专业教师中, 既真正系统地接受过公安专业教育、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有基层公安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很少。往往是毕业于公安院校的教师缺乏基层工作经历, 从事过基层公安工作的教师却不是毕业于公安院校。更有一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地方高校, 所学的专业有的是和公安专业相近, 有的甚至根本与公安专业无关, 同时又没有实际的公安工作经验。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教师个体的专业素质不强, 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 又没有从事过公安实际工作, 使得其没有较强的警察职业认同感, 在思想、工作、纪律等方面不符合警察的职业要求。缺乏全面的专业素质, 仅仅对自己所讲课程的业务有一定的理论学习, 不具备综合业务素质, 专业知识面狭窄, 这样的高校教师组成的团队会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2]
(二) 缺乏能够引领公安专业前沿的高端人才
中国的警察高等教育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来的教育历程, 虽然已逐步形成了以部属院校为龙头, 以省属院校为骨干, 层次较为合理、功能较为齐全的警察高等教育体系, 并且具有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师资队伍, [3]但不公的人事分配制度、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制度等, 使得在公安专业缺少高端知识技术复合型人才、能够达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水平的人才。
(三) 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当前我国公安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身份和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问题是公安高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事管理体制中实行的终身制缺乏竞争、激励和活力, 使得教师只重视“身份”和待遇挂钩, 不重视岗位职责, 因此使教师的定岗、定编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很难优化配置资源, 造成了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调, 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激励作用不强。这些不仅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中拔尖人才的成长, 影响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更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4]
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制度激化广大公安高校教师在研究中的短期行为, 导致学术风气日益浮躁。教师不专心研究新领域, 一味地盲目跟风, 没有把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这类现象不仅污染了学术文化环境, 也阻碍了杰出人才的成长。
竞争、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公安高校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校内教学的精力不集中, 教师心理浮躁, 不平衡, 由此造成教师下海跳槽或调动工作等一系列问题, 产生了教师队伍的不合理流动现象, 制约着全面建设师资队伍的工作。
二、加强公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 外引内培优化专业结构,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首先, 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实行国内和海外引进并举方针。通过向国家重点大学、科研院所, 积极引进与公安专业相近或相同的优秀毕业研究生。从海外引进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向社会公开招聘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等措施, 加强师资整体水平, 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其次, 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工作重点从以理论培训为主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公安实战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教育上来;从基础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转变到更新知识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上来。可以采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参加短期研讨班及讲习班、高级研修, 到国内或国际知名高校作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 多渠道培训广大教师。同时公安高校与实战单位要建立协作机制, 实行院校教师定期参加警务实战和选聘专兼职教官任教的双向互动制度, 公安院校教师定期安排到实战单位锻炼, 并在教学中聘请和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实训教官来校任教。改善公安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 优化人才环境, 构筑人才高地
公安高校要想具有引领公安专业前沿的高端人才, 就要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大对公安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要特别加强公安实战创新人才的培养, 依托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 建设高层次创新型公安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学术文化的环境建设也是关键。学术文化环境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要淡化官本位色彩, 首要条件就是要形成学术本位、公开公正、规范有序、自由竞争、追求卓越的学术理念。教授是高校的最高学术头衔, 是学术精神象征、学术水准标杆和学术职业的代表。换言之, 公安高校师资队伍能否尽快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准, 具有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是看公安高校教授队伍的师资水平。所以, 学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教授基本的学术水准、学术道德和学术社会责任。[5]
(三)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教师管理机制
探索建立公安高校人事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宏观管理体制, 进一步强化激励和竞争机制。建立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坚持以教师队伍为主体, 合理确定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比例结构。让岗位设置充满生机和活力, 真正激发起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岗位聘任中要树立既要对事也要对人的思想。完善岗位设置、岗位责任与聘任办法, 加强业绩考核与岗位管理。[6]完善以鼓励创新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建立以促进绩效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 由德、能、勤、绩、廉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评价体系, 强化同行专家在教师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完善以提高待遇和业绩贡献为导向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强化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保障与激励相结合, 完善多种收入分配形式。以此来深化公安高校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高校服务支撑体系。[7]
摘要:公安高校是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也是公安高级专门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其具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深化公安理论研究、服务公安工作的三大职能。公安高校的教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提高公安高校教师师资力量, 对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文化辐射、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平, 吴庆文.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我国34所“985工程”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10 (1) .
[2]李新钰.关于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公安教育, 2011.1.
[3]王庆功, 徐仲成, 李亦农.中国警察高等教育向何处去[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 22 (3) .
[4]高增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7 (7) .
[5]高耀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3) .
[6]黄敏华.如何改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 2009 (6) .
3.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创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41—02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由此导致了图书馆由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向主动咨询服务模式转型,学科馆员能够适应图书馆的发展便应运而生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的内容,加快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为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内涵和工作职责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内涵
学科馆员是指具备专业学科背景知识,精通图书情报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熟悉图书馆馆藏,与院系建立对口联系,能够主动向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对口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是连接院系与图书馆的一座桥梁,与院系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密切的联系,提供了专业性、深层次性的对口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馆藏资源建设。了解各院系的学科发展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需求,根据对口院系师生反馈的意见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及时与对口院系的师生进行联系,通报图书馆新增加的文献资料。
2.向用户进行教育培训,举办各类提供用户信息素养的讲座,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
3.负责编写和更新学科的网络资源,提供网上资源导航服务,编写用户使用指南和参考资料信息。
4.主动与对口院系师生联系,为科研课题提供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强化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
(一)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浪潮的冲击下,知识信息不断膨胀,这就给以积累知识、传播知识为己任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突破传统印刷文献的模式适应自动化的转型。另一方面,在知识信息膨胀的情况下,用户能否在浩瀚的文献信息中快速地找到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服务的焦点。再有,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样,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的学科馆员便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以兼备图书情报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素养给广大师生进行导读服务和参考咨询。这样就解决了技术性的困难,给读者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导航。同时,由于学科馆员具备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和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能配合院系的教学科研给以学术导读、学科导读服务。学科馆员既了解教学科研人员对文献的需求,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又能够为院系的师生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学科馆员制度是适应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科馆员制度是馆员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
服务是图书馆的灵魂,高校图书馆只能通过提高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其价值必须提供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图书馆服务手段和质量的提高最终依赖于馆员队伍的多学科、多专业性,更依赖于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1]。这就需要学科馆员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书情报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特色数据库方面的能力,能熟练建设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同时,学科馆员还必须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这样才能够深入到院系与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协助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有效地提供服务。还有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组织能力,能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此,学科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给既有文献管理技能又有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的馆员提供了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为自己自身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整个队伍素质的提升。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创新的探究
(一)创建良好的用户信息服务环境
网络环境下,用户希望随时随地地获取和利用信息,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复杂的信息环境,有的用户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学科馆员能充当用户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2]。
因此,学科馆员必须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用户信息服务环境。首先要有一个信息交流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用户与学科馆员交流的媒介,是运用馆藏实体资源,也能利用虚拟环境的学科资源。学科馆员通过这个平台组织管理学科资源和发布学科信息等提供服务,读者能通过这个平台享受服务。用户可以通过QQ、E—mail、视频会议软件等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不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科馆员协助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课程讨论、教学科研等。还可以利用Web2.0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如上海大学采用Web2.0技术开发了学科服务平台:其学科馆员博客系统鼓励各个学科的学科馆员、本校知名教授和一些积极的研究生在该系统中建立博客,博客主要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各学科馆员和知名教授关注的研究方向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学科馆员带领的兴趣小组把本学科博客中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学术观点按照百科全书式的条目整理到WIKI系统中,其他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改、提炼[3]。
(二)与院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过去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图书馆员坐等读者上门,只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中间,起着桥梁作用,但这种服务是被动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图书馆的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现代化的转型,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不能再是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的服务者,而是主动地深入了解对口院系,掌握它们的教学科研情况和信息需求,熟悉它们的文献资源。通过征得用户对图书馆服务内容的要求,学科馆员掌握其不足之处,为改进其服务提供依据。学科馆员要对对口院系的数字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使用状况,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及策略的及时调整,向用户推荐可利用的服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学科馆员要协助对口学院建设资料室,在订购资源方面提供参考意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学科馆员凭借自己在信息优势成为用户的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使双方得到了双赢。学院得到了学科馆员的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支持,提高了教学和科研的效率。图书馆也通过这种合作获得了竞争力,同时也给馆员提供了一个向上发展的空间。
(三)嵌入式信息服务
现在信息技术使得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前沿性、个性化的特点,他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已不能满足他们,而是需要个性化、专业化、前沿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学科馆员深入到对口院系、加入他们的科研团队、嵌入到他们的科研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快速、高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这种服务嵌入到科研团队中进行全程跟踪并为其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申报、研究、结题、成果的申报等各个环节。如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该及时查阅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其研究的成果、学术动态信息、发展的趋势为科研团队提供背景知识,掌握重点难点,抓住创新点确定选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不仅要查阅大量的学科理论文献资料知道前沿的动态和情况,了解其观点和成果,而且还要求梳理其研究方法,掌握权威人士的专业研究方向,给科研人员提供大量的学科信息。在科研项目收尾时,需要学科馆员提供科研评价信息和专题情报服务,如提供科研成果查新、核心期刊投稿、引证分析、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报告、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的动态作出分析和评价。因此,科研团队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的是多方面、多领域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科馆员为其提供全程式的、综合性的信息服务。
(四)开展学科专题索引推送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是专业性较强的特定群体,更需要学科馆员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学科信息推送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与用户有关的科研信息及时主动地发送到用户的电脑中,用户不必上网搜索或是亲自到图书馆去查阅,就能及时地掌握最新的资料,了解和跟踪学术动态。这样,信息推送服务具有及时性强,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用户的要求也低,不要求用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又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既提高了科研的效率也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推送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馆员主动推送信息服务的一种手段。高校图书馆建立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推送服務,要将纸质的文献和电子文献兼容并蓄,使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推送服务。如定题服务,就是推送服务的一种方式。定题服务是指针对某一特定课题的需要和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由情报人员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相关课题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情报资料[4]。
信息推送服务就解决了信息的大量化和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矛盾。这既是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又是图书馆提升自己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徐丹黎.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09—112.
[2]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
[3]曾建平.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述略[J].图书馆学科,2004,(1)
[4]洪玲芳.对高校图书馆定题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1995,(5):44,11.
4.师资培训工作总结 篇四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校长 余勇
欢迎辞:
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的发展与创新。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力量和保证。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培养一支高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与提高的前提。近年来,我校在高中教育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全县乃至全市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切都离不开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现就我校近年来关于教师培训方面工作进程以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不足之处作一个总结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历经三个阶段,构建两个体系,确立一个目标。
我校师资培训发展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学历补偿型”,当时我校师资力量薄弱,并且大多数教师学历水平为大专水平,所以针对教师的培养及培训主要是进行教师业务水平能力的培养促使对自身学历的升级,20世纪90年代末师资培训逐步形成“任务达标型”,例如:三字一画,五项基本功的再培训与达标检测;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与达标检测;普通话再培训与达标考核;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培训等。进入本世纪后学校进
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从我校创建市重点中学以来学校逐步完善并构建了两个师资培训体系即“服务型”教师培训体系和“独立钻研、合作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与此同时,我们逐步明确了我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总目标,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五年实现五个“转向”,推进“六个一”设想。
自2005年以来我校师资培训实行“领衔制”并结合“163计划”逐步展开。即培养一定数量市县级知名学科带头人的领衔制度和培养10余名市县级知名学科带头人,60余名国市级骨干教师,300余名胜任现行教育教学的校级优秀教师的“163计划“。五年来,我校坚持集中与分散培训,校本与进修培训,国家与地方培训,网络与文本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引入多元素进行实践论证并最终实现五个转向。即
1、从“补不足”转向“促成功”。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学校逐步明确了培训的具体目标是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名师。补不足顶多只能使不合格教师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教师,还远远不能达到使其成为优秀、成为名师的地步。为此,学校每个备课组都相应地建立了本组互帮互助对子,师傅带徒弟,原则上不留私活,一期三年,这样及时有效地促进了一部分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短板的同志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同志逐步都成长为我校优秀的教师。2010年下期我校各备课组成员结对
72对。
2、从“统一灌输”转向“自主构建”。我校自08年以来,改变了以往由学校以及上级部门统一培训学习的模式,由教研组牵头,备课组统计,各个任课老师在哪些方面自己觉得需要进行提高或学习的,个人提出申请呈报学校,然后由学校安排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进行学习和再提高。一零年以来应教师个人及学校发展要求我校先后派出各级领导和教师200多人次外出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学习、考查、调研;外派至兄弟学校交流学习达180人次。
3、从“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服务。学校实行领导蹲点年级管理,每周相应领导必须参加一次听课,参加一次会议,深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了解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提供有力帮助。
4、从“任务型”转向“服务型”。学校逐步改变了以往把培训当做任务来对待的思路,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把教师培训当做学校为教师服务的一件大事情来做。截止到2011年3月1日学校平均每期累计投入教师培训资金达*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5、从“理论取向”转向“实践取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去。自05年以来我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每学期都会选送一批优秀的教师参加县市级乃至国家级教育教育大比武,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开设针对教师队伍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各备课组、教研组每周都会有观摩课活动召开。
自2010年重庆市教委提出大重庆范围内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来,我校适时提出“六个一”设想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步实施并落实。即树立一种理念(让教育回归本质),坚持一种姿态(学习),消除一种疑虑(课改影响高考),认定一个目标(课改兴校),建立一种机制(考评),体现一种思想(创新)。在假期我校专门组织了全校领导、教师赴重庆市市区、山东、江苏、湖南、广东等地进行学习交流,之后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网络培训,接着在8月份针对全校领导、教师集中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新课程校本培训。截止到2011年3月我校所有在职教师及领导平均每人累计投入新课程培训学时不下270学时。
三、突破实践层面的九项探索与几点不足
通过广大教师、领导的共同努力我校近几年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逐步完善并取得了实践层面上的九项突破。
1、团队共进。备课组、教研组、年级作为一个个小的团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把个人荣誉、奖励与团队捆绑打包发售,个体发展了并不代表团队也发展了,这使得团队内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紧迫感,都尽力使自己不致成为团队发展的阻力。
2、尊重差异。各备课组、教研组无论从教师年龄、教龄上层次各不相同,因此难免存在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技能上水平的高低不同。因此,遵循老中青搭配,使其团队内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快速、有效地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以赛促学。学校每期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如学校每期都会召开教师说课比赛、课
堂教学优质课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等。
4、深化渠道。学校积极拓宽教师培训渠道,先后开展校本、网络、集中、外派等多种培训模式,根据需要教师将适时展开对应的培训。
5、捆绑联动。(**)年学校与开县丰乐中学结成帮扶学校,为此我校每期都会安排部分教师去结对学校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助共进。
6、项目管理。一直以来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众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事情。自06年以来,我校通过借鉴高校、开县教师进修校、其他学校的宝贵经验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的指导、申报、评估、管理,促使教师在业余加强了科研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
7、聚焦课堂。每期学校教务处会同科研处会对每期的公开课、优质课进行课堂实录,然后针对其课堂有效性进行公开研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更加注重研究课堂的有效性,加强有效课堂的练习,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8、实践取向。通过问题探究、同课异构、课例教学等实现“示范、诊断、提升”。备课组每周的集体观摩课可以是不同人上同一节内容,或是同一个课案不同的教师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诊断,通过对比以及问题探究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进而进行有效的改正,从而使教师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9、终身学习。在“领衔”制和“163计划”的促进下,教师不甘落后,争当领衔人,由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也因此积极配合教师的需求服务于教师,为教师的学习和进步搭建良好的平台,从而进一步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当然,作为学校,在服务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还有许多未能做到最好,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都将有可能会在这一时期呈现,所以难免有个别没有兼顾到位的问题。
1、近年来,我校新进教师数量大幅提高,截止到2011年3月,总计(**)人。每个教职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自主要求,学校不能够一下全盘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部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学校正努力试图建立循环机动的终身学习体制。
2、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校快速发展的大问题,学校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教师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不会因为学校的建设就削减了对我们教师培养方面的投入。截止到2011年2月,我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的总资金投入5年累计达(***)多万元。
3、科学、系统性培养方面略显不足。我校是一所移民迁建学校,新建学校起点较高。旧的培养计划、措施一度被全盘打散重新整理规划并引入新的理念。因此,我们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复制、探索、形成阶段。是否合理,能不能行得通只有通过实施过程去加以验证。
各位领导、老师(****以下自由发挥**********)。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却又是一项对学校及对教育发展影响深刻的工作,作为学校领导人之一,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但也有不足,所以我们一丝不敢懈怠。我相信实验中学的发展正是有了我们全体教职员工以
5.中学师资培训工作总结 篇五
师资培训工作总结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各类培训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了有力的保障。认真践行“教师培训是教师最大福利”的理念,在培训模式上努力探索体现教师自主精神的、将教师自我培训与集体集中培训有效结合的培训新模式,的教师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内涵。
一、创设平台培训老师职业道德水平
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重视师德建设,打造合格教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暂行)》等文件,开展相关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持对师德师风进行学生民主测评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塑造良好师表形象。认真制定师德建设方案,着重开展多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师德水平。
二、“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专业水平。
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构建平台让各科组教师在与
各类兄弟学校同行交流,同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高效稳定的成长。分别组织行政、教研组长开展校内专题听评课活动,举办校内各种形式研讨课,组织片区主题教研活动,推动学校县级听评课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听评课素质与水平。组织学校各类师资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先进学校的优秀经验,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1、学校组织学校党员教师到韶关北江中学、广东战时省委等地参观学习,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觉悟及接受先进思想;
2、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到湖南宜章中学进行参观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方法;
3、政教处组织每级两名优秀班主任到广州第十七中学参观并参加班会教研课活动,学习先进的班会上课形式及方法,并把经验带回中学,加以推广发展。以上每次走出去的参观学习的人员均能及时认真做好活动总结,撰写心得体会,活动真正做到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提升了自身素质。
三、花大力气、经济上大力支持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在师资培训上可以说是不惜工本,在培训的力度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理念。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长期精心培养和扶植的对象,凡是上级有关这方面的培训,学校都及时组织他们参加。本学期,派出潘伟文等老师到广州进行三个星期的先进教学理念学习,又花一万多元为我校×××等4名骨干教师报名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初中骨干教师异地授课班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不仅使这些教师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见识,还提高
了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回来后通过科组和备课组活动交流学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组员分享,对其他教师的教研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在开展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活动过程中,为了加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我校对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
1、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重点,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2、新课程培训:保证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接受岗前培训,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机地把新课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扩大了培训成果。
3、鼓励教师自学研修。为提高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课外书籍,大力支持和帮助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函授学习,每学期除指定一些必读书籍之外,还提供相关业务的学习资料。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等。
4、科学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定期、定量评估培训工作。每次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全程记录。
5、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以课题为载体,让教师带着课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课题研究与课改实
施结合起来,朝着以课程推动实验、提升经验的方向发展,让教研成为课改工作的推动器。通过抓课题研究使教师从中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晋升。学校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教师参加专升本的自学考试和函授考试,协助各类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为参加学习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排忧解难,同时做好学习期间的跟踪工作,取得极大的成效。目前,学校本科学历人数达72人,占专任教师61.5%。目前,教师学历已全部达标,高学历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长,青年教师有所成长,教师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师资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将努力探索,勤奋工作,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我们的师资培训工作步入正规化、特色化的渠道,为我校师资培训工作开创新局面。
××县××镇初级中学
6.高职师资培训班工作总结 篇六
培 训 总 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于2004年7月17日开班,当月27日结业,培训对象主要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和承担“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有关教师,以及承担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竞赛工作的有关负责人,本次培训班有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的教师共计61人。
培训班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 领导的高度重视,以《教高司函 〔2004〕174号文件》的形式,专门 发文于各省教育厅。高教司高职高 专处的熊熙同志为培训班的学员们 作了报告,传达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 育工作会议精神,并介绍了高职高专 处近期的主要工作思路。熊熙同志还 针对两年制数控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
改革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就成立“全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熊熙同志进行讲座 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院校协作会工作”作了部署。通过熊熙同志的报告,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办好数控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信心。
虽然酷暑期间烈日焱焱,但在授课专家和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的认真准备、共同参与之下,此次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对本次培训特作如下总结: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一、培训安排紧凑合理
本次培训于7月16日在江苏常州报到,17日上午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开班典礼。在9天的数控培训中安排了3天专家讲座、3天理论学习、3天实际操作训练,并在20日晚上,受“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由“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教授主持,讨论了组建“全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院校协作会”相关事宜,并修订了《协作会章程》。7月26日上午中心组织学员参观了常州大学城、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实训基地,并于下午参观了苏州工业园高职院实训基地。整个培训日程安排紧凑合理,从学员反馈信息中获知,学员们对本次历时10天的培训安排相当满意。
二、培训内容难易得当,贴近实际需要
本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数控铣床编程和操作、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机床电气控制系统部分等丰富的内容。这些课程正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数控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是目前各专业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样也是目前各个专业教师所缺乏的知识。相当学员通过本次培训,在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操作等专业知识方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培训的结束测试情况可以了解到,61位专业教师都顺利通过了测试,达到了培训要求,并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
培训班合影
三、培训的授课教师专业水准高,培训的学员学习热情高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家一流的专家,例如,北京机床研究所的总工艺师金福吉先生、北京机电研究院的郭庆兴高工、无锡神龙公司的张慧敏高工、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陈吉红教授和彭芳喻博士等。这些专家都是数控领域中佼佼者,都具有极高的造诣,他们给学员讲授了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应用要点、加工中心应用的工艺要点及刀具的选用、五轴联动加工范围与工艺要点、后置处理办法等。本次培训还特别邀请了国家数控研究中心陈吉红教授作了《现代数控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要和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所有的讲座和报告都紧扣数控技术应用的主题,内容知识具有相当的前瞻性,科学论据充分,使培训学员受益非浅;
北京机床研究所 金福吉专家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吉红教授
北京机电研究院 郭庆兴高工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彭芳喻博士
与此同时,培训的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来自全国各地的61位学员都自始至终地参加了培训全过程,没有发生一例请假或迟到早退的情况。学员们在听课的同时认真记录,有的学员甚至记录了三大本笔记。石家庄高级技工学校的于英梅老师和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余小燕老师都感叹道:“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这么有价值的培训,让平时只在课堂上讲解数控机床的我们也有机会好好的学习了一次怎样实际操作。我们也知道你们为这次培训花了不少财力及人力,甚至是贴本。如果以后有这么好的培训我们一定还会参加”。
培训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学习认真
四、培训的组织严密,服务工作尽职尽力
因为这次培训安排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里,气候非常炎热,所以培训组委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使本次培训能获得圆满成功。组委会由“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几位老师共同负责,从学员报到、住宿安排、上课期间的接送到学员返回的车票预定等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培训学员的一片赞誉。
五、培训的经验和反思
本次培训已经顺利结束,从其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可贵的东西。团结一致的团队才是高效率的团队,如果可以将此次培训班的所有学员也视为一个临时团体的话,那么这个培训班中的学员们无疑就是一个高度团结,富有激情和效率的团队。当然,从培训学员的反馈信息中还了解到了此次培训的一些不足:例如学员们认为上课培训时间以及机床实际操作时间都短了一些。另外,培训班的学员知识层次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我们上课的方式应该加以完善以使所有的学员们尽可能的都多学到一些东西。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下次的培训中应予以解决的,我们有信心下一次的培训将会更成功!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7.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 篇七
笔者在浏览图书馆工作研究文献时, 发现由清华大学图书馆邵敏撰写的论文《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其下载量达到2444次, 被引124次, 这个数目引起了笔者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与发展现状的关注, 本论述以“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解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与开展学科服务的现状,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概括, 希望对今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表1为以“图书馆学科服务”为关键词, 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原文数据库, 以主题为检索点, 经过全方位查询, 获得的相关文献以下载量排序前10的文章列表。由于这10篇文章的下载数目巨大, 具有业内关注度较高的代表性, 笔者对上述文章的二级标题的内容进行梳理、筛选, 经过笔者的总结统计占50%以上的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整合建设的研究。这里所涉及到的资源整合, 包括馆藏资源与网络学科资源、学术会议资源以及重点服务项目资源的整合等。表1中排列第10位陆莉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中涉及到116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整合的内容、数量、种类等。作者采用浏览高校图书馆网页的方式, 调查了解到目前有90%家网页上标有学科服务内容, 网页上显示学科资源整合覆盖面最广的内容有3种, 这三种分别是中外文数据库的引进,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学科导航的链接。其中学科特色数据库是学科服务重要的服务资源, 一般都选择本校重点学科作为优先整合对象, 大多数院校除传统图书资料外还增加了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为主要类型。学科导航建设涉及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商业学科导航库和自建学科导航库三种类型, 93所院校中有35%所院校网页上设有学科导航栏目, 其中30%所院校设有CALIS学科导航库的链接, 只有5%家有自建导航库, 分析认为存在自建特色数据库、和自建学科导航库的数量较少, 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了将网络中与本校相关的重点学科网站信息提供给科研工作者, 帮助科研工作者快速准确的获取所需的学术动态等信息, 针对提出的问题, 提出需要加强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加强馆藏资源与网络学科资源的整合,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进而实现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的共享的对策。
(2)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队伍的建设研究, 目前大学图书馆普遍受传统观念影响, 图书馆工作仍停留在借还书与普通阅览等基础层面, 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功能, 没有得到读者的及时关注和利用, 所以建立学科馆员队伍, 推送学科资源服务, 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设备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成为业界重点的关注。表1中下载量排列前10的文章《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特色》、《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等文章中都对学科服务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他们各抒己见, 从学科服务的团队意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全方位的进行了构想[1], 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从学科馆员的组成、数量、任职条件等在院校图书馆主页上都有反映, 尽管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院校学科馆员队伍由本馆学科馆员、和学科教师顾问、学生代表组成。有的院校对其任职条件都有较细致的说明, 比如职称、学历、图书情报背景等, 还有的院校对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 计算机能力, 英语能力也都有要求, 整体看来学历是学科馆员最重要的条件,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馆员都是硕士研究生组成的。
(3)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对象的研究, 因为每个馆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服务能力, 如果学科服务范围不慎重考虑, 就会造成学科服务如同虚设。为了避免广而不精的学科服务, 龙雪梅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文章中提出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实施办法更具有可行性。其次, 选择重点学科由少而多逐渐展开[2]。实际上笔者在浏览重点院校主页时了解到标明学科服务对象的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需要得到学科服务的读者即“广泛读者”, 这类大都是本校的师生员工, 一般属于借助学科服务平台, 进行咨询索取所需信息资源。二是重点学科和科研项目。这类服务需要走到课题组、实验室, 与科研工作者形成互动, 了解他们所需资源内容, 为其提供服务。大多数院校学科服务的对象是定向的, 逐渐开展的, 如有的院校只对重点科研项目、有的院校说明了具体学科专业、还有的院校提供具体的院系科研单位。
(4)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主要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理念, 一是为相同学科背景的读者提供共享信息资源的物理空间, 读者到馆获取所需资源。二是建立学科数字信息共享空间, 读者通过登录进入系统, 了解本学科专业数据库、专业信息导航、学术动态、教学课件等相关信息。三是学科馆员参与学科课题调研、撰写课题项目申请报告、统计课题科研成果, 等等。龙雪梅的论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下载量为1356次, 她把学科服务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 充分了解学科信息需求, 完善学科馆藏, 包括纸本馆藏和虚拟馆藏; (2) 建立学科资源导航, 帮助学科用户充分了解和利用专业信息资源; (3) 为学科用户提供信息参考咨询; (4) 为学科课题提供信息检索、文献跟踪、文献综述等深层次服务[2]。这些内容具体体现在院校网页上, 应用最多的是学科信息导航、实时参考咨询、智能化检索、个性化信息定制、最新信息发布, 其中学科信息导航是目前学科服务的首选方式, “211工程”院校使用信息导航服务的占85%, 吉林大学图书馆不仅提供了本馆重点学科导航, 还提供了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和“211工程”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网, 智能化检索的院校占47.7%, 最新信息动态发布的占29.4%, 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占52.9%, 个性化信息制定服务的占47%。
(5)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技术平台实施研究, 近年来, 如果说Web 2.0技术的出现催生了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创新, 那么, 基于网络的Lib Guides系统的出现, 为图书馆实现学科服务创新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使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它提供技术服务, 图书馆员借助它可以构建科研环境, 读者应用它可以获取信息资源, 它为读者、, 学科馆员、信息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以网络服务为核心的交流平台, 在笔者调查的文献中, 下载量1308次熊欣欣的论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解决方案》中对Lib Guides系统做了重点介绍, 该系统是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图书馆通过该系统除可以组织和管理馆藏资源外, 还可以建立图书馆一般导引、学科导引、课程导引、研究导引、信息门户等[3]。读者与图书馆馆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在线沟通, 也可以发表自己对于资源的评价和分享他人的使用经验, 借助类似Lib Guides系统推进学科服务建设也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值得借鉴与应用的一项解决方案。
(6)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研究, 我国高校目前采取学科服务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针对重点学科设置学科馆员, 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咨询服务等满足学科资源所需, 这是典型的传统学科服务模式。另一种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以科研单位为中心的符合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机制, 为客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的信息保障环境, 使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刘颖《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 下载量达到1933次, 文章从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服务, 从整合专业资源、个性化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全新的运用机制[4]建立重点学科服务基地, 以本学科的许可馆员为核心, 组成学科服务团队, 依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推送到院系和实验室, 融入到教学嵌入研究过程。
3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几点思考
高校图书馆已有十多年的学科服务工作经验了, 到目前为止仅仅是在重点院校开展的较多, 从学科资源整合、学科队伍建设、学科服务内容等方面比较统一。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学科服务定位、科学评估体系等方面模糊不清, 特别是普遍存在学科馆员信心不足, 严重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上述论文中下载1537次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论文中, 论述了学科服务在管理机制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包括管理缺乏计划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受制约等, 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应该引起以下几点重视。
(1) 加强理论研究, 深化应用性和实证性, 学科服务由于担负着开创服务新局面的责任, 要想长期稳定的开展, 必须在理论与适用性方面加强研究。对内要明确学科服务的作用、定位、职责、运作方式, 对外深入主动宣传和推送学科服务的重要性, 使读者充分了解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模式, 使双方在学科服务的进程中获得最大的效果。
(2) 加强与学科服务有关的统一指导性工作,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目前在普通高校开展还很缓慢, 笔者之所以选择重点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是因为普通高校网页上标有学科服务的院校很少, 缺少调查的基础。所以普通院校急需专家组的指导。
(3)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提高现有学科馆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学科服务过程中, 学科馆员信心不足的主要问题是个人资历与素质的欠缺, 为使学科服务工作保持活力与健康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院校的重点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结合各馆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的实际情况, 构建人才保障机制。
(4) 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考评机制是激发学科馆员努力工作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岗位职责, 建立一个由学科馆员实际工作业绩和读者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对重点岗位人员以及工作业绩突出的学科馆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提高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3) :1-3.
[2]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 2009 (4) :30-34.
[3]曾照云.Li bQUAL+TM——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 2009 (12) :95-98.
8.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2;G258.6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科服务是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科服务是顺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在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由图书馆主动开展的一项创新性的知识推送服务。学科馆员作为学科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承载着学科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的重任。学科服务自1998年引进中国高校图书馆以来[1],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图书馆开展了这项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院系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学科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问题,特别是在“融入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得到服务院系的认同程度不高。学科服务的目标是加强图书馆对高校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的服务支持力度,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这需要学科馆员的服务和良好的服务系统平台共同实现。本文将在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归纳,与同事们商讨,为更好的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学科服务的定位与核心价值问题
对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的准确定位和认识,直接关乎学科服务工作的质量。目前,图书馆界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和分歧,韩丽风等人对此做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科服务界定的宽泛化,大部分学科馆员都是图书馆的业务骨干,如果学科服务工作没有核心的目标定位,致使其职责无限扩张,导致学科馆员的任务繁多,时间和精力等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使真正面向学科专业的学科服务无从发挥主动性和学科性,将不利于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第二,是对学科服务的理解过于狭窄,把学科服务简单的等同于学科馆员与院系的联络。然而不少学科馆员感觉到院系对学科馆员的工作并没有积极的响应和反馈,这种将学科服务的开展寄希望于院系的热烈响应和文献需求量的增加,其收效就可想而知了;第三,学科服务的深化。学界对学科馆员的定位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用户选择优秀的学科文献资源,以有效的方式组织、揭示、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及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满足信息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由学科馆员代替读者获取学科文献信息[2],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明确了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的定位,使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2. 学科服务的用户需求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实际上,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只是用户所需文献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其需求情况也存在差异。如图书和期刊,如果是用户急需或是学界权威的图书、核心刊物,他们往往会采取自行购买的方式。到图书馆所查找的文献,则往往是其很难找到的、很难订阅到的一些文献,需要图书馆通过电子文献、数据库、文献传递等途径加以满足。此外,不同学科的用户,在文献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用户潜在需求的培养和显性需求的发现,则是学科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科馆员既不要不切实际地期待所有用戶对学科馆员的联系和服务都有热烈的回应,也不必悲观的被动等待用户上门,而应对用户需求有着冷静客观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有的放矢地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适时提供有效的知识推送服务,真正融入用户的信息活动中。同时,应关注学术带头人、专家教授等人的文献需求,因为他们的文献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学科文献的补充,有着很高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对图书馆的认知和认可,能够影响更多的用户对图书馆的重新认识,从而扩大学科服务的覆盖面。
嵌入式图书馆员(Embedded librarian,EI)的出现,推出学科服务工作的创新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健康科学图书馆的EI 有95% 的工作时间是在服务学院,主要满足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信息请求,如提供文献检索支持、编写信息素养内容元件、回答有关基金、出版物和教学的信息咨询等内容。此外,坚持定期参加学院的教学会议,在图书馆专题环节介绍图书馆的现状与服务,寻找与学院合作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将EI视为合作伙伴,请他们参加实体和虚拟教学工作。EI还开发专门的课程支持网页,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聚合:热门链接(快速连接)、课堂作业支持、专业工具和专业资源等[3]。
3.学科服务的现实性问题
学科服务工作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规划和策略,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力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科服务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制定符合高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服务目标,构建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学科服务架构。不能脱离本馆实际,盲目效仿、甚至照抄照搬一些大馆的做法,导致图书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虽已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但是学科服务工作偏重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忽视服务工作,仅仅停留在学科资源建设(根据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提出的购书要求采购部分专业图书)、开展读者培训以及一些常规性的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服务(为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查找一些资料)等层面上,学科服务的深度还很不够,对用户的科研活动很少参与,无法充分体现学科服务工作的学科性、专业性的特点。
4.学科文献资源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仍以纸质文献为主,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相对贫乏。据CALIS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买电子文献, 80%的经费仍用于购买印本文献;国外图书馆的文献配置中有80%的馆藏为电子文献, 20%的馆藏为印本文献。为了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更新文献建设理念,转变馆藏资源建设重点,加大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建立学科文献信息库和相应的学科导航,注重创建本馆的特色资源建设,突出馆藏特色。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地域和民族特色,打造特色文献服务,并逐步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图书馆间的联系和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人力、经费资源的浪费。endprint
5. 学科导航系统的构建问题
学科文献资源是学科服务的保障,学科导航系统是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学科文献资源的组织体系不够规范,资源更新不够及时,资源合作共建共享能力较弱,缺乏用户评价的管理机制,利用率较低,这是学科服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导航是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科导航系统建设遵从“资源本体模式”,自行进行学科导航建设,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学科导航系统的质量参差不齐,与用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服务的提供与用户的信息行为心理及信息行为习惯不相匹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和体验舒适度,导致学科导航利用率不高。
图书馆应积极应对此问题,根据各自不同的学科设置及用户需求情况,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学科导航系统,并使学科信息门户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工作密切结合。导航库的建设应有别于其他数据库的建设,不断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导航库的内容应注重时效性,做到及时更新,将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纳入馆藏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例如反应学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会议、学术论坛和图书、報刊、论文等,还可以开发自助式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为用户自主地查找、收集、分析和利用学科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6. 学科服务的宣传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问题
向院系师生宣传推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图书馆能够提供哪些服务、有些什么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院系教师平时忙于教学科研,对图书馆的资源缺乏了解,普遍存在不熟悉或没有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这是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信息量巨大和获取方式多样化的信息环境下, 院系师生对于被动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宣传很难产生兴趣。学科馆员有义务、有责任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向院系师生宣传、介绍学科服务,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从面向科研的服务和参与教学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前者包括用户资源整合、跟踪服务、信息推送、定题检索、个别用户培训;后者包括教学参考服务、多媒体课件开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等。
2008年,上海交大图书馆首创IC2创新服务理念,营建支持主题学术创新和交流的环境,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并提倡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为适应当代大学教育的协作式学习的需要,在IC(Information Commons)基础上,创新打造的一种更为共享、协作、便捷的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充分发挥出LC服务平台的知识中心、交流中心和知识创造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
7.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
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科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和部分有学科服务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其中包括许多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对各自的学科领域的文献情况很熟悉,由于不了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情况和检索方法,在文献的收集查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文献获取的时效性方面受到很大限制,阻碍了对学术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等信息的及时获取,使他们的科研、教学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科馆员要走出图书馆,走进对口服务院系,面向师生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检索方法,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举办各类数据库使用方法的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帮助用户掌握和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文献的检索、获取能力。但是往往用户的冷淡反应导致举办的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和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应另辟蹊径,积极开展嵌人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与院系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将信息素质教育自然的嵌入到院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实时提供有适时的、针对性的信息素质培训。这就需要学科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了解服务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和计划,做好实时宣传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补充和检索方法的讲解,激发其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兴趣,使信息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嵌入院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8. 学科馆员素质问题
要保证高质量的学科服务,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科馆员队伍也是不可或缺的软件条件。由于学科馆员队伍构成与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相差较远,学科馆员中同时具备图书情报专业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很少,大多数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的业务骨干担任,对本馆的文献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经验较为丰富,但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相对缺乏,使学科服务工作很难真正融入到院系和科研部门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影响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云计算、发现工具、开源软件及各种网络技术的在图书馆界的推广应用,成为影响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因素,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服务领域,对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熟悉本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和使用方法,通过服务系统等平台和工具的运用开展学科服务工作。
图书馆应根据学科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学科馆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参加有关学科服务工作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和研讨班的机会,鼓励学科馆员自学和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服务团队。
9. 学科服务的制度和体系问题
要切实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就要制定科学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目前,学科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者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如建立学科馆员选拔与培养机制、协作化资源建设机制、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等,为学科服务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学科馆员加强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协调图书馆与对口服务院系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图书馆内部各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仅提升了学科服务的工作质量,同时促进了读者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10.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学科服务工作的被关注度日益提高,学科服务工作任重道远,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重塑图书馆的服务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学科馆员队伍,注重院系师生文献信息需求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源推送服务和旨在提高院系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课程的设置。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的空间,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突破学科服务工作的瓶颈, 真正融入教学和科研,成为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1] 马凌云. 浅议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建设[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2):108-111.
[2] 韩丽风,徐璐.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2):45-48.
9.统战科工作总结 篇九
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现将2016年工作和2017年安排汇报如下:
一、2016年重点工作
1、抓“同心工程”建设。我们把“同心工程”作为广聚才智的凝心工程、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突出开发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注重市场运作,加大资金投入,在保持“同心园区•监申桥机械制造产业园”、“同心项目•南翔万商(岳阳)国际商贸物流城”、“同心社区•亮山社区”、“同心乡村•杨家村”等“四同创建”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经开区实际,今年高标准新打造省级“同心项目•南翔万商物流城”和市级“同心社区•羊角山社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开始凸显。2、抓“两学一助”活动。根据《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学系列讲话,学优良传统,助力新湖南”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岳统通[2016]3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统战部统一部署,在全市党外代表人士中开展“学系列讲话,学优良传统,助力新湖南”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认识到,这是党对全体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积极向领导汇报,认真研究,针对开发区的实际,出台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外代表人士“两学一助”学习教育工作方案》以及方案的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两个文件。我们针对不同的民主党派、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特点,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分类指导开展
“两学一助”活动,用心用力、抓细抓实,就能推动全区党外代表人士的的作风不断好转,带动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奋发有为、建功立业。3、抓非公有制企业帮扶。帮助非公企业解难题、度难关,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既是我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统战工作的要求。在过去连续几年对区内企业进行联手帮扶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强民营企业帮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每名企业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单位负责,组成一个帮扶工作小组,制定一个帮扶方案,实行为期三年的对口帮扶。今年来,共为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52个,帮助企业融资2.4亿元、争取专项资金8000万元。对33个在建和前期项目也安排了专门工作班子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我区民营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在大灾大难和扶贫济困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4、抓民宗和谐。经开区地方不大,但宗教事务管理的任务不小。区内现有基督教、佛教和道教,有宗教活动场所14个,其中基督教聚会点12个、佛教寺院1家、道观1座,有宗教信徒1280多人,其中基督信徒1270多人。近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宗教政策,切实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障教会和信教群众权益,保证了宗教团体和信徒的和谐稳定。
5、抓支持党派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支持组织建设,截至今年,经开区已成立民盟、致公、民进、农工、九三、民建、民革等7个民主党派支部(支社),共有各民主党派成员93人。帮助日常管理,以创新创业、高科技普及为重点,帮助各支部积极发挥作用。以“两学一助”活动为契机,并通过会议,学习,讨论等形式,学系列讲话,学优良传统,使各党派成员深刻领会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品德和风范,自觉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继续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到今年已有副处级1名,正科级3名,副科级14名。其中内设局室正职2人,班子成员9人。做好党外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建档立卡。今年7月,我们对民主党派成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建立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支持各支部抓学习培训。抓经费保障,财政预算每个支部每年活动经费2-3万元。6、牵头做好市区两级政协换届工作。今年是换届年,根据上级安排,由区统战部牵头组织政协委员的推荐考察工作。我们严格按照考察程序对2名市政协第八届、16名区政协第五届委员初步建议人选分别进行考察。按照“签字背书”制度、全程纪实制度和“一人一档”执行,坚决按照谁推荐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查谁负责等原则。严格标准和条件,对拟提名人选严格把关,并按照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的意见,对相关提名人选的思想政治表现、企业经营情况、企业守法诚信、个人守法等四个方面,向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9家职能主管部门单位发出了征求意见的函,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了推荐工作风清气正。
7、配合市工商联做好换届工作。今年我们紧密联系市工商联,配合市工商联第八届执委会的选举,新增4名执行委员。我们主动搭建服务平台,在人才引进、内引外联、政策咨询、法律维权等方面为区内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园区经济蓬勃发展。
二、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精神,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1、按照“四同创建”工作要求,继续做好“同心工程”工作。继续把“同心工程”作为我区广聚才智的凝心工程、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突出开发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注重市场运作,树品牌、立标杆,进一步推动“四同创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2、进一步抓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十三五’行动”。根据《湖南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十三五’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0年》,我们要进一步细化行动方案,做到措施更具体,资源更集中,特色更明显、氛围更浓厚、效果更实在。3、做好留学人员创业工作。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带动人才的引进。发挥留学生同学会的积极作用,建立与海外留学人员联系的有效渠道,加强线上线下联系与沟通,做好留学人员团结引导,支持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报效祖国,服务经开区。
4、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和党外干部使用工作。实现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做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工作。为优秀党外干部搭台子,将有专长的党外干部放到工作一线,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优势。5、做好非公企业经济人士服务工作。以“筑巢引凤”为中心,紧扣“引进一个人才、开发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主旨,实行“一个人才,一个责任人”实行跟踪服务,进一步深化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非公企业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加强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非公企业经济人士队伍,为推进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10.设备科工作总结 篇十
2020年1月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期间设备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科室职能,积极配合医院临床科室,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人员的协调和联系,最大限度服务好临床,构筑防控疫情的牢固防线。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疫情发生正值春节假期,医院年前储备的物资已十分紧张,经过医院领导多方协调,设备科紧密配合并积极筹集疫情防护物资:
1.购买并储备手消毒液、84 消毒液、75%酒精、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消毒剂等消毒用品;2.购买并储备医用外科口罩、KN95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防护面屏、防护眼罩、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隔离衣、靴套等防护用品;3.紧急采购消毒机、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应急抢救设备;4.紧急采购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生化分析仪、彩超、DR、测温安检门、额温计等检测设备,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疫情期间,按照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设备科每天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医院相关领导上报防护物资库存及消耗量,对于库存紧张的物资积极筹备,确保防护物资保证临床供应,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
为满足医院发展及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需求,设备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并投入到三级中医医院创建中,积极准备三级评审相关材料并按计划购置相关配套医疗设备,新成立科室顺利投入使用,各临床科室新技术能够顺利开展,按计划完成了医院发展目标和任务。
常规工作:
一、做好全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一)有效地承担起今年全年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如:放射科的CT、X线机、胃肠机等,功能科的彩超、B超、胃镜等大型设备,各病区及手术室的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等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及其他专业设备等,还有门诊科室常规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使全院设备完好率始终在90%以上,确保临床正常开展工作。
(二)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设备的申购、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各项工作;承担起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系列工作。如:购置前可行性论证、设备效能评估等。规范设备的管理操作流程,建立使用登记和各种台账,加强使用管理。
二、加强试剂、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管理工作。
加强试剂、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管理工作。1、做好试剂、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审批、采购、验收、储存、使用、销毁等各项工作。2、继续做好高值耗材及试剂的网采工作等,今年平均网采率达到99.9%以上。3、发挥科室职能,加强医疗器械从采购到销毁的监管,继续做好相关可疑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工作。
三、做好放射科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射线装置使用的日常管理,及时宣传辐射防护知识,监督科室执行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情况,检查射线装置及其场所环境,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及时排处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今年上半年按时完成了射线装置年检工作和个人计量监测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
四、新增医疗设备情况
11.安保科工作总结 篇十一
学校安保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维护校园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一年来学校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全校师生无犯罪记录,学生在校能够遵守纪律,遵守常规,在社会上能够遵纪守法,现将一年来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安全常规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夜间护送学生队伍;二是认真落实值日教师值日制度;三是抓好安全员常规检查评比;四是落实节假日值班和门卫管理;五是每月安全一检查并做好记录;六是学生外出活动均有保卫人员参与;七是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八是做好学生保险索赔工作。
2.出色完成各级部门检查。平安校园、综治、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校园周边治理等各项检查十余次。各检查组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健全。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温校长亲自布置安全工作,下发新学年工作意见。学校适时召开年级长、班主任工作会议,专门提出学生安全问题工作意见,责成有关人员具体抓好落实。
4.实行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经常进行安全工作检查,每学期初要组织专项检查。落实安全月检查制度。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和特殊情况不定期组织检查。通过检查达到健全制度,落实措施,清除隐患。
5.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间安全、食品安全、乘车安全、游泳安全、雨天防滑安全、用电安全、防诈骗、防踩踏等专项教育,并做好安全育记录,做到有章可循。
6.做好学校饮食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保卫科、总务处和卫生室组织相关人员对校园周边的食杂店的卫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检查食品卫生,杜绝“三无”产品流入校园,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校园及周边商店的食品卫生检查。本学度无发生食物中毒现象。
7.学校组织的各种外出集体活动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并坚持就近、徒步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计划内安排的整年级、整班外出社会实践、参观等活动,都有书面报告送教育局批准。社会实践、参观等活动都有精心策划,组织严密,领导带队,保卫科人员一同参与组织工作,为师生外出参加活动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全学外出集体活动中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8.开学初,学校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还召开了班主任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岗、到位、到人,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
9.加强体育课、体育活动、周三实践课和劳动活动的管理,事先做好安排,事先做好准备,对运动场地、器械经常进行检查,没有使用质量低劣有危险的体育器械,保持运动场地的平整和清洁,合理地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创造安全锻炼的良好环境。全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无因设施或器材问题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10.加强课间秩序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禁止学生把对学习无关的而有危险、不文明的玩具带进校园。不允许在校内进行具有危险性的游戏活动。每月进行一次专项安全教育,并加强对值日教师课间值岗的检查力度。
11.节假日安全。一是校园安全:每个假期前对学校都能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并安排好教师值班,校领导亲自带班,保证校园平安。二是学生安全:放假前对学生进行一次假期安全教育,并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5次,共发放9000多份,与家长一同共同保证学生的假期安全。
二、其它工作
一年来,学校还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开展了 “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珍爱生命 远离火灾”、“12.4”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教育活动。
三、完善制度
完善了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预案,各项规章制度有落实、有检查。
四、存在问题
1.对店面的食品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大,偶尔有出售“三无”食品。2.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仍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上下楼道偶有发生推挤现象。
【高校师资科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师资培训工作总结 (5000字)08-23
师资培训总结20011-16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总结08-31
师资队伍11-21
国防教育师资08-01
物流师资格考试10-21
师资建设规培10-02
全科师资培训题库11-15
小学美术教师师资力量06-09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