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精选9篇)
1.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 篇一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即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下面是关于数控的实习周记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1月12日至1月19日
我被介绍并认识了该企业的核心制造环节机加工车间主任——×师傅,也是我在这个企业期内的技术指导老师(师傅)。我和他初次交谈时,就发现这个人在机械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很娴熟,技术也应当精湛。
×师傅对我说,即使你很清楚这些汽车生产过程,也会在实际中遇到复杂的问题。任何员工要能自己解决所面临的困难,从实际中的基础做起是关键,逐渐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以后安排工作上,我不能有任何挑剔。我可能被×师傅会安排在环境较差的一线去工作,这个我也会欣然接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干,从点滴出发,这也对我以后人生道路有很大的磨砺,我很高兴,这也能使我能熟练和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加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我看到很多生产车间日夜兼程地无休止的工作,其中的艰辛疲惫只有他们能感受到,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 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战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
1月19日至1月26日
这个周一早上我像往常按时上班,突然接到×师傅的电话,他急促的说尽快去他的办公室,给我安排岗位,这周双休日取消。我一头雾水,什么事这么急,还取消双休日,但还是硬着头皮以最快的步伐赶往×师傅的办公室,想问明白出了什么情况。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最近接到一大批订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硕大的任务,势必要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本周双休日取消,我也不例外的和他们一起工作。刚开始,我有点不情愿,毕竟我的顶岗实习刚刚步入正轨,×师傅就让我去加班,让我很难接受事实。
我可能习惯学校有规律,比较自由的生活。即将毕业之前,我第一次真实的接触人流不息、错综复杂的社会,所见所想与理想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让我深深的领悟到自己对社会广泛了解的严重不足,缺乏工作和生活阅历。我想了很久,还是按×师傅的要求去做吧,双休日就不休了,初到××,必须要有良好的员工素质,服从管理分配,还有就是这对我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趁早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方法,对以后的发展垫下扎实的基础。
1月26日至2月2日
在这里实习接近一个月,我也逐渐习惯了辛苦劳累的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荒废还是在充实。我每天上班、下班,混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我自己觉得所做的一切很盲目,虽然我明白从基础做起,从最基本的岗位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定能步步走向成功,但是真正做起来很艰难的,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全然不知,更别说有你的工作会得到认可或者你会得到什么鼓励的话。
这周我完全接触到了组装工艺,我真有点受不了组装工作给我带来的只有身心俱疲。也许自己刚进入组装车间,毕竟第一次学习组装技术,我只能按照着老师傅们指示去做,难免会出现做错的事,只得的接受他们严厉批评,甚至斥责,深怕我这个生手弄坏什么东西,影响组装质量。
我也窝了一肚子火,可惜没处发火,甚至我都觉得自己真笨,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真心帮他们组装出完整的砖机,也付出了艰辛,却得到的是他们的批评和辱骂,可能有时候我是个多余,在妨碍他们的工作进度,他们要抓紧时间赶生产,要定期完成产量。现在,我真想有个人能够给我同情,理解和宽容,并鼓舞我,可惜没有,只有自己去想明白,安慰自己。
2月2日至2月9日
上一周,我主要帮助组装车间里的老师傅们,以看为主,慢慢学会了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整天看着他们熟练、精巧的组装手艺,如痴如醉,我很想大展身手,以我的个人缜密的思想和强劲的自学能力应该没问题,于是我找了×师傅表明了自己的想法看能不能同意自己组装一些小的部件。×师傅长吁一声,有点愤怒,用怀疑眼光对我说,你真有把握凭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组装作业,我顿时无言以对,霎时间,我的脸红了。我也一时不知说什么,最后×师傅还是在车间里给我独立安排了一些组装作业,他说,这些虽然是小部件,但是也关系到整装设备的质量,不要自己死扛着,有问题就要尽快找这些老师傅们。
和其他师傅同步组装,我只负责安装汽车顶盖,这种车型相对较小,我想应该没多大问题,接下来,我看了看安装部位的孔和周围的小零部件,还有就是给我的飞轮螺栓、垫片以及其他的配件。我顿时傻眼了,除了最熟悉的几个零件之外,其他的还不认识,左思右想了半天,于是我有点心虚,不敢轻易下手,深怕前功尽弃,劳而不获。最后,我还是卑躬屈膝请老前辈出山解决了这个难题,还被训斥了一顿。我觉得自己骄傲自大,太狂妄了了,还没跟着老员工学出什么名堂来,就去请功。接下来又是×师傅的严厉教诲……
2月9日至2月16日
自上次试着安装汽车顶盖失败起,我一直很郁闷,觉得自己太羞愧了,对我有点打击,觉得自己无能,对这份难得的实习机会都有点失去信心。这一切是由我傲慢无视,固执自信造成的,于是我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老师傅的精湛技术,不再有陶醉自己的的心理,别人的手工永远比你好,我只是初出茅庐,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老员工们也慢慢理解和关怀我,并对我进一步传教组装的基本工艺方法。
他们不但教我认识安装顶盖的相关配件和零部件,而且耐心给我讲解如何安装完这整部车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努力学习他们的技术,也是沿着他们的思路去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总算明白了一些东西。这一周我跟着他们要组装好几台汽车顶盖,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这次可谓轰轰烈烈干一场,由我师傅带领的团队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保质保量的在星期六中午完成组装任务。我现在感到头晕,真有点支撑不住,浑身无力,太辛苦了,不过我只是给他们打个下手,递递工具,抬抬小部件而已,比起师傅和其他老员工们的浑身解数,我的小忙无足挂齿,更谈不上什么累不累。我这周真的学到了有用武之地的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2月16日至2月23日
相比之下,这周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繁重的,员工们可以有利用闲暇时间来调整自己。×师傅也似乎筋疲力尽,却给予工作积极评价,胸有成竹的给大家继续安排好本周工作,并说不要着急慢慢地工作,注意调节自己。其实不止我一个人感到疲惫不堪,组装车间里的其他人都显得心力交瘁。×师傅安排工作后,来到我面前,很同情的对我说,你是不是很累了,我现在都有点招架不住了,何况你一个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毕业生,以前没有做过这些很繁重的工作吧。我冲着他微微一笑,毫不虚伪的说,我是有点累,不过习惯就好了。我的回答就这么简单,我只是想让×师傅相信我的工作能力,这点苦只是我一时的感触,并不是我以后工作中的苦。
×师傅走离开车间后,我便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清理现场零碎的部件、工具以及脏兮兮的油槽。整个车间的清理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这些活不是很累,但是清理的东西比繁多。然而我感到一些欣慰,因为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傲慢,我甚至觉察到自己变得更稳妥,更稳重,更踏实。这些变化如同脱胎换骨一般,我思索半晌,劳动造就了我,让我思想更成熟,让我工作更加稳剑
2月23日至3月1日
我现在才知道,××每年要开一两次企业战略研讨会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尤其是技术问题。毕竟,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稳住步伐,有一席之地,那么可靠的产品应是质量第一,质量的好坏除了与原材料有关,最主要的就是技术的创新。原有的生产技术肯定会被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趋势淘汰,随着现代化的大力推广,这种技术会逐渐落伍的。传统的技术只会导致员工的工作量只增不减,而且效率低下,这种局面长期存在的话,势必关系着××的未来命运。
我听说,以前××也开过类似的会议,只是企业具有资深能力和顶尖技术的的人,而这次会议截然不同,不惜重金请来了专家组,他们已经对××的给类部门和生产车间的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这次研讨会就是他们针对××的现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困境和技术瓶颈与有关领导共同能够提出解决的可行性方案。我当然想去参加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研讨会,不但见识一下名不虚传的专家组,也细听他们妙语连珠,只是我没有资格罢了。
3月1日至3月9日
我来××后,又陆续来了两个新手,他们来这里专门打工学艺。×师傅或老员工们经常在组装工作中给我们指点迷津,所以我对组装工艺略知一二,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很肤浅,杂论无章,还不能上升到独力实践,能力相当有限,我还需要依赖他们。我说过,××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解决目前和未来所遇到的问题,我们组装车间需要做好人员调整、技术指导以及设备更换这三方面工作。
×师傅为我们指定的这几个老员工很有耐心,在组装中边工作边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工作不忙的时候还会给我们讲一些知识。他们说道,手工组装工艺方法应注意,零件获取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装区设计的性质及组装方法,对于被放?在组装工人容易够得着的地方的小零件来说,如果使用台式组装或多工位组装,则组装时间充足。这两种情况都是在假设不需要组装工人移动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组装大多数车顶时,设备主体基本不会移动,将设备上的大大小小的部件按照图纸和装配要求将其装上。但他们又说,也不排除特殊情况,这种特情况很少见到。他们给我留下了很大悬念,让我日思夜想其安装工艺。我感到这次我学的东西很丰富,有条不紊,而且很充实。
3月9日至3月16日
组装车间的所有员工像以往继续忙碌着,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焦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家心情多少有点烦躁。我也一样心情有点烦闷,可是尽管这样,陕皇上上下下还在紧张有序的营运着,丝毫没有紊乱的迹象。也许他们的工作状态形成了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奋力地做这手头各项工作。看到这些,我也加大干劲,为这个企业奉献着个人力量。有时候我想,处在社会一线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的工人才是最伟大的,因为他们撑起来整个现代社会的顶梁之柱。
尽管这样,我们几个仍然被严格要求,由这些骨干员工带领我们一组装底盘设备,我心里踏实多了,毕竟他们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组装前,他们给我们讲了一些这种设备的组装要点和大致工艺流程,在组装中,他们用运了车间上的航吊工具,还有很多不同型号的扳手等等,同时我们也协助他们一起组装笨重的地盘。大约三个小时吧,他们就装完了,这让我打开眼界,叹为观之。
2.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 篇二
1 误差来源
数控机床的主要误差源有三种[1]。第一种是机床在制造和装配的过程中产生的几何误差,包括工件装夹、刀具安装、导轨安装和导向以及主轴的回转等方面;第二种是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各发热源发热,机床部件受热变形,由于这种热变形往往是不均匀的,机床部件与工件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误差;第三种是由于加工刀具磨损、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应力变形等改变原动力因素引起的切削力误差。研究表明,在数控机床误差中,几何误差、热误差、切削力误差共占总误差的80%,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2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的主要方法
在提高机床精度的研究中,目前的主要方法有两类。一是误差预防法,即在机床整体及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装配和调试等环节都要求达到较高的精度和水平,这样就能够在根源上减小机床的误差。二是误差补偿法,首先根据掌握的原始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学习其特点及规律,建立相应数学补偿模型,再人为地制造补偿模型的误差去抵消或者减小机床的原始误差,从而抵消或减小最终的误差值,提高加工精度。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制约,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类提高精度方法,即误差补偿法,目前主要采用的补偿方法有下面几种。
2.1 硬件静态补偿法
硬件静态补偿法[2]是早期的机床补偿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外部硬件机构,在外力作用下使机床运动副(转动或移动)位置产生与误差方向反方向的运动来减少机床加工误差。比如早期使用螺距校正尺来补偿机床丝杠的螺距误差的方法就是硬件静态补偿法。然而,硬件静态补偿法只能按照已知的值设定后进行补偿,不能实时根据工况调整补偿值,对补偿的结果也不能实时反馈,影响补偿效果。且该方法也有局限性,当原来的补偿规律发生改变时,补偿机构需重新制作或做大的修改,会产生较高的补偿成本。因此,这种方法已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或者结合其他方法应用。
2.2 刀具微进给伺服系统补偿法
刀具微进给伺服系统又叫作快速刀具伺服机构(Fast Tool Servo,FTS)。相比于硬件静态补偿法,FTS可以根据工况情况,来修改误差补偿值,而且能实时反馈误差补偿信号。20世纪80年代,FTS首次出现在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的研制过程中[3],其原理是利用压电陶瓷材料产生微小的形变,再通过弹性元件推动机床刀架运动副移动,从而完成加工刀具的微小进给,它与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形成了闭环控制系统。FTS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国内外的学者对FTS展开了深入研究。Kim等人[4]在对机床主轴热误差进行补偿时,采用刀具微进给机构,补偿后径向误差可以控制在0.1μm以内。Gao等人[5]通过把FTS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完成对Z轴方向的误差补偿,提高了加工精度。此外,国内外的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先后研制了基于不同驱动原理的多种快速刀具伺服机构,并已广泛应用于市场中。
2.3 系统参数补偿法
数控系统生产商在数控系统内部集成补偿功能模块,通过修改系统参数来补偿机床误差,从而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叫作系统参数补偿法。通过调整机床系统参数可以完成直线度误差补偿、垂直度误差、反向间隙补偿、螺距误差补偿热误差等多种误差的补偿。但目前仅有一些高端数控系统才配备有这种补偿功能,如Siemens 840D数控系统。此外,误差补偿参数是在机床静态条件下测量的静态误差,而实际工作条件是动态误差,也不能补偿切削力误差,限制了参数补偿法的应用。
2.4 位置环反馈补偿法
数控机床进给轴大多是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的转子受输入电压信号控制,可对进给轴位置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可在控制系统的位置反馈环中插入误差补偿信号,从而完成进给轴误差补偿。1990年,Yee等人[6]开发了可集成到机床控制系统位置反馈环的误差补偿系统,并经过试验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无需数控机床控制软件,适用于任何数控系统,但补偿信号的插入需要较复杂的技术,且数控机床内部本身已有很多反馈信号,易发生干涉冲突,造成机床控制系统紊乱。
2.5 修改G代码补偿法
随着制造零件复杂程度的提高,机床的轴数和结构越发复杂,空间误差的补偿逐渐取代了平面误差的补偿。前几种方法的空间误差补偿效果有限,于是G代码补偿法应运而生。G代码是编制机床加工程序的语言,G代码中设有刀具补偿功能,如G43、G44为刀具长度补偿。G代码补偿原理是根据误差的分布规律,对包含有刀位信息的G代码进行修改。吴宇刚等人[7]用美国Optodyne生产的多普勒激光测量仪对数控机床的空间位置误差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修改机床G代码来补偿空间误差,结果表明,该数控机床的空间运动精度明显提高了。Hsu等人[8]建立了五轴机床的误差补偿模型,根据模型对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软件生成的初始刀位参数进行修改,用修改G代码的方式完成机床误差补偿。Eskandari等人[9]建立了热误差与主轴转速、加工时间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修改G代码的方法,减少机床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修改G代码也有不足之处,该方法是静态补偿法,不能实时根据机床工况调整相应的误差补偿值。
2.6 坐标偏置补偿法
坐标偏置补偿法是利用数控系统里的坐标原点偏移功能,根据位置等反馈信号,对机床误差进行补偿。坐标偏置补偿法能随时根据机床的工作状况调整误差补偿值,是一种动态补偿法。杨建国等人[10]利用机床外部机械原点偏移功能的误差补偿系统,通过机床的I/O接口,将误差补偿值送入机床的数控系统中,完成误差补偿。姜辉等人[11]对基于外部坐标原点偏移功能的误差补偿原理做了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并做了试验,结果表明,坐标偏置补偿法比数控系统的螺距误差补偿功能具有更高的补偿精度。Wang等人[12]利用坐标偏置补偿原理开发了一套实时误差补偿系统,可对三轴机床进给轴的产热误差和几何误差进行综合补偿。Cui等人[13]利用多体动力学误差建模,得到各进给轴的误差补偿值,通过Siemens数控系统的坐标偏置功能,对三轴机床的空间误差进行补偿。
3 结语
3.关于对数控机床的若干思考 篇三
【摘 要】所谓数控机床,就是不同于传统机床的新型机床,操作自动化,应用范围广泛。近些年来,我国工业不断的发展,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相关制造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技术与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其它的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处于劣势。特别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机床故障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时有发生,这为我国的工业敲响了警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数控机床的存在的问题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数控机床的重要性,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作出分析。
【关键词】数控机床;技术;问题分析
0.前言
数据方面的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从那以后,数控机床给工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带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究其原因,数控技术具有许多利于工业发展的特点,利用数控技术进行加工作业,加工的准确度高,柔性强,并且生产效率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大幅度减小,劳动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管理更加便利,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加快。数控机床是机电二位一体的技术产品,其主要优势多体现在这些物品的加工上:小批量的多类型的零件,对结构与准确程度要求高的零件,价格不菲不能够出现错误的重要零件,要求每个零件的精度一样的部件,在短时间内零漏检的零件等等。因此,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国际化的今天,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各国经济竞争激烈,数控机床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解决数控机床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在眉捷。
1.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1.1数控技术的许多特点使其在机械制造行业不可或缺
数控机床的所有操作工作与监控工作都可以在数控单元内进行。与普通的机床相比较,数控机床有着以下特点:在保证产品的高精度加工的前提下,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有能力对结构复杂的零件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主要利用了数控机床多个坐标联合工作的技术。加工不同的零部件时,不需要大的整改,只需要在数控单元改变数控程序即可,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数控机床也因为操作简单,精确度高而拥有高的生产率。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特点,使其操作方法简单,大大减轻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也基于这些特点,数控机床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对于机床维修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也就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数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行业必须要加速发展才能达到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数控机床应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各种测量技术,工作程序集约化技术以及高级软件技术,使得数控机床的工作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张。并且,数控机床可以完成许多传统工艺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结构复杂,精确度高的零件和类型多变的零部件等。数控机床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需求者交给的各类零件加工任务,以此最好地满足需求者的要求。在使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种需求性与发展性,数控机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前途一片光明。
1.3数控机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很好,并且社会的实际需求量也很大,但在数控机床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数控机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几点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1.3.1数控化的数控水平低
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发展与以往相比已经显得十分繁荣,但与现今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在数控化比例在总生产产值中还不足三分之一,消费值中的数控比例不足二分之一,而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比例数值高达十分之七左右。更为人担忧的是,高级的数控机床和数控机床的配套零件等,我国还只能依赖于进口,达不到自己生产的水平。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在21世纪初可以达到七百种左右,达到了当时数控机床类型的二分之一,而在这七百多种当中,有一半左右都属于经济型的数控机床。就此来看,我国的数控化水平还相对低下。
1.3.2数控机床的产品水平相对不高
虽然数控机床具有精度高的优势,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国的数控机床产品的精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只有一小部分的产品可以达到国际规定的生产精度标准。首先是使用者对于数控机床的数控车床刀架等设施不放心,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水平还有待提高。其次,我国的数控机床在主体结构方面以及数控机床的整体工作性能还有着发展空间。以MTBF举例说明,所谓MTBF是指一个电器设备的平均不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国际对于数控机床的MTBF的要求值为800小时,而我国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MTBF只能达到500小时,这还只是少数,并不是全部。
1.3.3功能部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控系统,数控刀架,转台,刀库和机械手等都属于数控机床的数控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高低,工作性能的好坏等都关系着数控机床的整体工作性能与水准。与数控机床的整个发展速度相比较,数控机床的功能配件发展相对滞后。这样的发展趋势十分严峻,因为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不能得以优良的发展,就会造成数控机床整体水平的下降。影响到整个数控机床行业的行业竞争力。我国自己生产的功能部件的级别较级,而且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产业规模,成本费用的花销也不低。但是依赖进口的功能部件价格又非常昂贵,这就使得数控机床的整体价格升高,国内的数控机床行业也就丧失了价格方面的优势。
1.3.4数控机床在应用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数控机床的应用方面,我国的水平还远不及国外发达国家。国外的数控机床远程服务技术已经达到了普及的水平,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却还在探索之中。国外的数控机床可以做到硬切削,干切削,而国内的数控机床而不能,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无疑证明了我国数控机床在应用技术方面的缺陷。
1.4数控机床发展的策略
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上所阐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无疑阻碍了数控机床行业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进程,下面针对以上几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出以下建议:
1.4.1数控机床技术的开发
数控机床技术的落后是阻碍其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相关企业应当把技术改革与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可以定期安排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顶级的企业去参观学习,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培训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使数控机床技术在根本上得以改进。
1.4.2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整体质量
各数控机床生产单位应当增强社会责任心,为所生产的数控机床产品的质量所好关,不让一件不合规格的产品注入到市场当中,以此来减少影响数控机床产品整体质量的因素。
1.4.3提高功能部件的质量
功能部件作为数控机床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相当重要。各生产厂家应当以提高功能部件的精度,可靠性为目标,为社会生产让人放心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邵伟.对数控机床维修方法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9,(15):66-68.
[2]葛卫国.对数控机床使用维护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8,(19):78-80.
4.关于数控实习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们通过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么久的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刀是加工零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刀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零件的精确度。对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简单是因为它的原理简单,说难是因为需要心细,不能求快。一般都是用手摇轮对刀的,而且倍率最好调低点以撞刀。
我们常用的是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 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5.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 篇五
机床在切削加工过程中,要承受各种外力的作用,承受的静态力有运动部件和被加工零件的自重,承受的动态力有:切削力、驱动力、加减速时引起的惯性力、摩擦阻力等。机床的结构部件在这些力作用下,将产生变形,如固定连接表面或运动啮合表面的接触变形;各支承零件部的弯曲和扭转变形,以及某些支承件的局部变形等,这些变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工件的加工误差,或者影响机床切削过程的特性。
由于加工状态的瞬时多变情况复杂,通常很难对结构刚度进行精确的理论计算。设计者只能对部分构件(如轴、丝杠等)用计算方法计算其刚度,而对床身、立柱、工作台和箱体等零件的弯曲和扭转变形,接合面的接触变形等,只能将其简化后进行近似计算,其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相差很大,故只能作为定性分析的参考。近年来,虽然在机床结构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计算,但是一般来讲,在设计时仍需要对模型、实物或类似的样机进行试验、分析和对比以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尽管如此,遵循下列原则和措施,仍可以合理地提高机床的结构刚度。
1.合理选择构件的结构形式
(1)正确选择截面的形状和尺寸
构件在承受弯曲和扭荷后,其变形大小取决于断面的抗弯和扭转惯性矩,抗弯和扭转惯性矩大的其刚度就高。列出了在断面积相同(即重力相同)时各断面形状的惯性矩。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形状相同的断面,当保持相同的截面积时,应减小壁厚、加大截面的轮廓尺寸,圆形截面的抗扭刚度比方形截面的大,抗弯刚度则比方形截面的小;封闭式截面的刚度比不封闭式截面的刚度大很多;壁上开孔将使刚度下降,在孔周加上凸缘可使抗弯刚度得到恢复。
(2)合理选择及布置隔板和筋条
合理布置支承件的隔板和筋条,可提高构件的静、动刚度。图7—1所示的几种立柱的结构,在内部布置有纵、横和对角筋板,对它们进行静、动刚度试验的结果列于表7—2中。其中以交叉筋板(序号5)的作用最好。对一些薄壁构件,为减小壁面的翘曲和构件截面的畸变,可以在壁板上设置的筋条,其中以蜂窝状加强筋较好,它除了能提高构件刚度外,还能减小铸造时的收缩应力,
(3)提高构件的局部刚度
机床的导轨和支承件的联接部件,往往是局部刚度最弱的部分,但是联接方式对局部刚度的影响很大。给出了导轨和床身联接的几种形式,如果导轨的尺寸较宽时,应用双壁联接型式,如图中(d)、(e)、(f)。导轨较窄时,可用单壁或加厚的单壁联接,或者在单壁上增加垂直筋条以提高局部刚度。
(4)选用焊接结构的构件
机床的床身、立柱等支承件,采用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具有减小质量提高刚度的显著优点。钢的弹性模量约为铸铁的两倍,在形状和轮廓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如要求焊接件与铸件的刚度相同,则焊接件的壁厚只需铸件的一半;如果要求局部刚度相同,则因局部刚度与壁厚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焊接件的壁厚只需铸件壁厚的 80%左右。此外,无论是刚度相同以减轻质量,或者质量相同以提高刚度,都可以提高构件的谐振频率,使共振不易发生。用钢板焊接有可能将构件做成全封闭的箱形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构件的刚度。
2.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提高刚度
以卧式镗床或卧式加工中心为例进行分析,在所承的几种布局形式中,(a)、(b)、(c)三种方案的主轴箱是单面悬挂在立柱侧面,主轴箱的自重将使立柱产生弯曲变形;切削力将使立柱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这些变形将影响到加工精度。方案(d)的主轴箱中心位于立柱的对称面内,主轴箱的自重不再引起立柱的变形,相同的切削力所引起的立柱的弯曲和扭转变形均大为减小,这就相当子提高了机床的刚度。
数控机床的拖板和工作台,由于结构尺寸的限制,厚度尺寸不能设计得太大,但是宽度或跨度又不能减小,因而刚度不足,为弥补这个缺陷,除主导轨外,在悬伸部位增设辅助导轨,可大大提高拖板和工作台的刚度。
3.采取补偿构件变形的结构措施
6.数控机床技术的最新发展 篇六
机制13班钟宏声 20*** 摘要:本文简述了当今时代对数控机床技术的需求以及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重点阐述了数控机床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我国发展数控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数控技术最新发展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eds of the technology of Nunerical Control in the model and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advanced counties in the world, it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Nunerical Control amply and puts propose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Nunerical Control in China.Key words:the technology of Nunerical Control,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ituation.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零件加工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的增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得数控机床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及主机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柔性制造系统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通信功能、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精密、复合、智能和绿色是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二、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防实力。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00万台),但我们的机床数控化率仅达到1.9%左右,这与西方工业国家一般能达到20%的差距太大。日本不到80万台的机床却有近10倍于我国的制造能力。数控化率低,已有数控机床利用率、开动率低,这是发展我国21世纪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每年我们国产全功能数控机床3000~4000台,日本1年产5万多台数控机床,每年我们花十几亿美元进口7000~9000台数控机床,即使这样我国制造业也很难把行业中数控化率大幅度提上去。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从199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99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但也反映了下列问题:
(1)低技术水平的产品竞争激烈;
(2)高技术水平、全功能产品主要靠进口;
(3)配套的高质量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附件主要靠进口;(4)应用技术水平较低,联网技术没有完全推广使用;
(5)自行开发能力较差,相对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主要靠引进图纸、合资生产或进口件组装。
三、数控机床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近几年来,数控机床技术在实用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合化。复合化加工通过增加机床的功能,减少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装夹次数及对刀等辅助工艺时间,从而提高机床生产率。复合化加工还可以减少辅助程序,减少夹具和加工机床数量,对降低整体加工和机床维护费用也有利。复合化包含工序复合化和功能复合化。数控机床复合化发展的趋势是尽可能将零件所有的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床上加工。复合加工的另一领域是与非刀具切削的复合,例如切削加工与激光加工技术的复合。
随着数控机床技术进步,复合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包括铣——车复合加工、车——镗——钻——齿轮加工等复合加工、车磨复合加工、成形复合加工、特种复合加工等,复合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一台机床就是一个加工厂”、“一次装卡,完全加工”等理念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复合加工机床发展正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2)智能化。智能化加工是一种基于知识处理理论和技术的加工方式,发展智能加工的目的是要解决加工过程中众多不确定性的、要求人工干预才能解决的问题。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床数控系统智能化的进程。
数控加工智能化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把精细的程序控制和连续的适应调节结合起来,使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优。其主要的追求目标是:保护刀具和工件,适应材料的变化,改善尺寸控制,提高加工精度,保持稳定的质量,寻求最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消耗,简化零件程序的编制,降低对操作人员经验和熟练程度的要求等;另一方面是在现代数控机床上装备有多种监控和检测装置,对工件、刀具等进行监测,实时监视加工的全部过程,发现工件尺寸超差、刀具磨损或崩刃破损,便立即报警,并给予补偿或调换刀具。在故障诊断中,除了采用专家系统外,还将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应用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高柔性化。柔性是指机床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提高数控机床柔性化正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提高数控机床的单机柔性化,二是向单元柔性化和系统柔性化发展。机器人使柔性化组合效率更高,机器人与主机的柔性化组合使得柔性更加灵活、功能进一步扩展、加工效率更高。机器人与加工中心、车铣复合机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工具磨床、电加工机床、锯床、冲压机床、激光加工机床等组成多种形式的柔性生产线,并以开始应用。(4)高精度化。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其装配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目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从原来的丝级(0.01mm)提升到目前的微米级(0.001mm),有些品种已达到0.01um左右。超精密数控机床的微细切削和磨削加工,精度可稳定达到0.05um左右,形状精度可达到0.01um左右。采用光、电、化学等能源的特种加工精度可达到纳米级(0.001um),主轴回转精度要求达到0.01-0.05um,加工圆度为0.1um,加工表面粗糙度Ra=0.003um等。通过机床结构设计优化、机床零部件的超精加工和精密装配、采用高精度的全闭环控制、温度和振动等动态误差补偿技术,提高机床加工的几何精度,降低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从而进入亚微米、纳米级超精加工时代。
(5)高速化。电主轴的发展实现了主轴的高转速,直线电动机的发展实现了坐标轴的高速移动,如加工主轴转速超过了每分钟1万转,工作台快速移动速度超过了100m/min。功能部件不断向高速度、高精度、大功率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取得成熟的应用。目前我国立式加工中心主轴最高转速由6000-8000r/min提高到10000-15000r/min,最高可达24000r/min;快速进给从16m/min提高到24-40m/min,最高可达60m/min。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时可达到最高300m/min。加速度达到3G至10G的水平。数控车床主轴最高转速从3000r/min提高到4500r/min,车削中心最高达7000r/min;快速进给从8m/min提高到15m/min,最高可达40m/min;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生产的高速加工中心主轴最高转速高达20000-100000r/min。全数字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装置,高技术含量的电主轴、力矩电机、直线电动机,高性能的直线滚动组件,高精度主轴单元等功能部件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6)多功能化。现代数控系统由于采用了多CPU结构和分级中断控制方式,因此在一台数控机床上可以同时进行零件加工和程序编制。同时为了适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工厂自动化越来越大的要求,为了使数控机床更易于进入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控制网络中,机床数控系统的接口数据交换能力和通信能力在不断加强。一般的数控系统都具有RS-232C和RS-422高速远距离串行接口,通过网卡连成局域网,可以实现几台数控机床之间的数据通信,也可以直接对几台数控机床进行控制。如SIMMENS公司的Sinumeric850/880系统设置有SINEC H1网络接口和MAP网络接口,通过网络接口可将数据系统连接到SINMENS的SINEC H1网络和MAP工业局域网络中。FANUC公司的FANUC15系统也配置了类似的网络接口,为了便于接入工业局域网,还可配置MAP 3.0接口板。
(7)性能可靠化。由于现代机床CNC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便于组织批量生产,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现代CNC系统大量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专用芯片及混合式集成电路,提高了集成度,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降低了功耗,从而提高了可靠性。通过完善的故障诊断功能,实现对系统内软硬件及外部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报警。利用报警提示及时排除故障;利用容错技术,对重要部件采用“冗余”设计来实现故障自恢复;利用监控检测技术,对发生超程、刀具损坏、过热、干扰、断电等各种意外自动进行相应保护,从而保证数控机床可靠的工作。当前国外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以达到6000小时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可靠性大为增强。(8)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目前数控机床已可实现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样条插补等。同时还可实习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9)微型化。随着微型技术在科研、军事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大,微型机械与微机电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在数控系统微型化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日本Fanuc公司生产的加工加工微型零件的ROBOnanoui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以及在这台加工中心上用微型单晶金刚石立铣刀可加工出直径为1mm的人脸浮雕;精微塑性成型加工技术成功地制造出多种微型器件,例如螺纹直径为20-50um的微小螺丝;日本还研发出重量约34kg,体积为625mm×490mm×380mm的微型机械制造厂。
(10)满足用户需求多元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和用户之间对话的接口,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故开发用户界面工作量极大,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柔性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同时实现了科学计算可视化,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在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方面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能力,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应用价值。
(11)加工过程绿色化。随着日趋严格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制造加工的绿色化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近年来不用或少用冷却液、实现干切削、半干切削节能环保的机床不断出现,并在不断发展当中。在21世纪,绿色制造的大趋势将使各种节能环保机床加速发展,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12)造型宜人化。造型宜人化是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它将功能设计、人机工程学与工业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技术与经济、文化、艺术的协调统一,其核心是使产品变为更具魅力的商品,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新的工作环境。(13)系统开放化。随着技术、市场、生产组织结构的快速变化,对数控机床,特别是数控系统提出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数控系统的重构能力、设计模式、开放性设计有了很多新的需要。为了适应新需要,数控系统的开放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欧美和日本针对此趋势在自动化领域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上做了不少开发研究工作。
美国政府为了增强其制造业的持久发展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1989到1994年期间由国防部委托马丁-马瑞塔航天研究所开展NGC计划研究。NGC计划的主要技术课题是开放系统结构和中性语言。这标志着数控系统进入了开放化时代。美国的GM、Ford、Cnysler公司与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合作,开展了OMAC项目研究,目的是开展以PC为基础的开放式模块化数控系统,实现开放性、模块化、可塑性和可维护性。1991年10月,欧洲开始了ESPRIT中的一项自动化系统中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结构规范的研究计划,即OSACA计划。
日本于1994年12月成立了通产省外围组织IROFA下属的NC开放化政策委员会,有11家企业参加,以开放型NC装置的定义及参考模型的制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同年,由东芝机械、丰田工机、山崎、日本IBM、三菱电机和SML发起成立了OSE研究会。其主要工作是制定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和安装规约,进行实验验证和标准化活动。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结束语
高技术数控系统是实现制造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的基石,是保证国防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物资,工业发达的国家至今仍限制向中国出口。当前,我国自主研发高档数控系统的发展和产业化速度已经严重制约了自主高端数字化装备的研制,在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等所需的大型专用数控机床及工艺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了国防安全,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参考文献:
7.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 篇七
一、数控仿真系统概述
虚拟技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出现后,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建立在虚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模拟真实的虚拟仿真软件。利用虚拟技术能够有效挖掘传统产业潜力,提升传统产业品质,对传统产业进行有效的改造。它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产品的展示和演示,便于吸引客户眼球,开拓产品市场;可以通过虚拟设备的演示对员工进行上岗操作培训,有效提高员工的设备操作能力;在产品设计开发时能够有效降低新产品的开发风险,减低产品开发成本。就目前而言,我国比较常用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主要来自南京宇航、上海宇龙、广州超软以及北京斐克等软件公司。
二、数控仿真系统应用在教学中的优势
在中职数控教学中引进数控仿真系统能够模拟仿真数控铣床加工和数控车床加工的全过程,大大减少了数控教学成本投入,提高了中职数控的培训效率和教学效果。数控仿真系统应用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相比成本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数控机床而言,数控仿真系统的成本只有几万元,通过现有的中职学校教室就可以顺利进行仿真系统的教学;数控仿真系统有效避免了采用实际数控车床教学中数量不足的现象,提高了培训效率;数控仿真系统减少了培训费用,不必投入材料、刀具、机床等资金,也避免了采用实际车床进行培训时对机床的操作损耗和破坏;数控仿真系统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性,在安全的条件下使学生掌握了实际操作过程,减少了实操过程中的失误率;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人手一机式的教学模式,直观形象地认识了数控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地自主学习,使中职数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数控仿真系统的应用促进教师扭转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在数控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三、数控仿真系统的应用
1. 快速基本操作
数控仿真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五六人小组为单元的实训操作模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学生能够更加公平和有效的进行数控训练。数控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数控操作面板,使学生可以进行与真实数控机床操作相同的步骤。借助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技术,中职学生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内主观形象地看到数控仿真系统模拟真实数控机床的操作情景,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使学生能够快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有个初步掌握,从而进行必要的操作练习。通过数控仿真系统,学生能够较快速地了解和熟悉多种型号的数控机床对刀、刀具安装、工件装夹等一般操作。数控仿真模拟系统进行数控机床的演示和操作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数控机床操作要领。实践证明,数控仿真系统应用于中职数控教学中能够有效缩短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充分掌握并熟练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2. 数控编程教学
传统的数控编程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对学生编制出的程序逐个进行判断和批改,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而且可能因为疏忽大意等导致批改错误。而数控教学中采用数控仿真系统后则大大改善了数控编程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编程指令后,可以将自己编写的数控程序输入到数控仿真系统中,就像真实机床加工一样,仿真系统会对学生的编程进行虚拟加工进行验证,通过虚拟加工,验证学生的程序编码是否正确,大大提高了数控编程的教学效率。运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虚拟加工时,系统还会从各个角度旋转虚拟加工的成品,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加工情况。数控仿真系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兴趣,提高了数控编程的教学效果。
3. 结合CAD/CAM软件
在数控教学中,主要通过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而零件造型等则由CAD软件制作。尽管CAM软件也能进行一部分加工仿真,但是与数控机床的真实加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数控仿真系统的应用使数控机床与CAD/CAM软件在模拟真实的环境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数控仿真系统可以直接将CAD/CAM软件自动生成的数控编程进行仿真加工,使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和掌握了CAD/CAM软件的功能技术及数控编程操作。
4. 模拟真实参数
数控仿真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操作确定数控加工参数的模式。学生在培训中通过数控仿真系统对真实数控加工参数的模拟,能够较好地了解多种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率、切削深度等,通过参数的了解有效预测刀具和工件变形和破损的情况,体会到数控加工质量受不同参数影响产生的差异,加强对数控加工参数的了解,学会在实际操作中调整和优化切削参数。
5. 多种数控系统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中,为培训便利和减小教学经费压力,往往只采用华中数控、SIEMENS、广州数控、FANUC等数控系统中的一两种,数控教学在数控系统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数控仿真系统的应用能够方便地比较出各种不同系统编程和操作上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熟悉多种数控系统的编程和操作,从而更加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语:数控仿真系统是中职数控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具,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有时系统会出现无法执行某些指令的情况,而且数控仿真系统毕竟不是完全真实的数控加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并正确指引学生。总而言之,将数控仿真系统正确有效地应用在中职数控教学中,能够使中职数控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沈晓燕.数控仿真软件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0).
8.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数控机床 调试维修课程 理实一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6-01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在职业学校中也应当坚持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同时还要积极对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做好计划
想要实现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就要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做好课程改革工作,同时还要保证内容、教材、场地与设备、规模以及师配方案等方面制定的科学与合理性,同时还要保证考核方案的准确与有效[1]。
二、实施
(一)做好内容上的制定工作
首先,对于课程的名称来说,可以变换成为“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同时还要开展FANUCOi-mate-TD数控系统车床的调试与维修教学。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综合好技能上的需求来将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详细的划分与归类,并将其制定为数控系统的数据传输与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训练等。对于数控系统的操作以及工件程序的编制的训练,数控系统的数据传输训练,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训练以及顺序程序编制训练等技能训练,都是以典型数控机床故障维修的技能训练为主。
(二)教材上的制定
就我国目前来说,还没有针对FANUCOi-mate-TD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介绍的理实一体教材。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及时组织专业的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来编写出相关的讲义,以此来满足本专业中的教学需求。且在讲义中还应当要坚持以项目发展为方向,以任务为驱动方式,将理实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编写[2]。
(三)做好授课现场的建设工作
在职业学校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想要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目标,教师就要保证教学地点的灵活性,不能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实训场地中,让学生在实训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有效激发出学习的兴趣[3]。
(四)教学模式与教师水平
在开展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先保证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来进行现场的指导工作,在保护学生安全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同时还可以在训练中观察好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另外,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不断深入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提升教学质量。职业学校也要组织教师去与一些重点高校进行学习以及培训,加强交流合作,从而来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沟通,与国外一些教师或学术界权威性较高的教授进行学习,从而来丰富自身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五)实施
在开展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事先编制好讲义,同时还要遵循“模块-项目-任务-工作情景”的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将学生带入到训练的过程中且去。其次,对于技能训练来说,主要是由基本与强化技能两方面所组成的。其中对于技能训练来说,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先进行示范,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模拟,以此来完成教学工作的[4]。
(六)做好教学评估
对于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来说,评估工作主要分为理论考试成绩、抽查考核成绩以及平时成绩。且对于这三种成绩来说,也就成为了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综合考核成绩。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是通过试题来让学生进行笔试。而抽查考核则由于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训练任务结束以后,教师只能抽取几名同学来接受考核。而对于平时成绩来说,教师只能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中要想实现改革,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及时进行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淑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3,(82):44-45.
[2]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17-18.
[3]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70-271.
9.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汇总 篇九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1当今世界各国的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也是关系我国制造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关键技术,尽快加速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数控车的编程并不难学,主要是记住一些常用指令以及它的格式,其中G代码中的G71和G73用的最多,一般的零件加工都要用到。G71是外圆粗车固定循环,该指令适用于用圆柱棒粗车阶梯轴的外圆或内孔需切除较多余量时的情况。当使用G71指令粗车内孔轮廓时,须注意△U为负值。G73是仿形粗车循环,主要用于零件毛胚已基本成型的铸件或锻件的加工。一般有内凹或球形轮廓的零件要用G73进行仿形加工。编程还要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坐标原点和编程原点。
我们通过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么久的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刀是加工零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刀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零件的精确度。对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简单是因为它的原理简单,说难是因为需要心细,不能求快。一般都是用手摇轮对刀的,而且倍率最好调低点以撞刀。
我们常用的是试切法对刀。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要使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应注意以下内容: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
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行程时间。
2.合理选择刀具
1)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3)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合理选择夹具
1)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2)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
2)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5.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
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
6.夹具安装要点
目前液压卡盘和液压夹紧油缸的连接是靠拉杆实现的,如图1。液压卡盘夹紧要点如下:首先用搬手卸下液压油缸上的螺帽,卸下拉管,并从主轴后端抽出,再用搬手卸下卡盘固定螺钉,即可卸下卡盘。
刀具上的 修光刃 指的是在刀具刀刃后面副偏角方向磨出的一小段与刀尖平行的刀刃 主要用于刀刃切削后进行一次二次切削 相当于精加工过程 去处毛刺等伤痕 目的是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多应用于进行精加工的刀具上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怎样操纵数控车床,操纵数控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学会了编程,知道G指令、M指令、T指令、S指令的含义和应用,学会了怎样对刀。在实习的过程中,使我深刻体会到在这个行业中,需要细心和耐心,如果粗心,加工工件的时候就会产生撞车,轻则崩刀;重则车刀折断,工件变弯,使自己生产的工件成为废品。所以实习是对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考验,也是增加我们经验的最重要的时刻。其实实训时老师讲得最多的还是安全操作,在最后考核时,安全操作也是主要的考核点。安全操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进入实训室就要穿实训服,女生还要戴帽子。在机床加工的过程中必须关闭车门,操作时要一个人在旁边看,一个人操作。还有那些工具不能放在机床的上面或者留在机床里,这样都是非常危的。总之想要加工一个合格的零件,每个过程都要用心去做也要大胆去做,什么方法都要尝试尝试,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认真细心,多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很多东西都要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更应该真人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出色的专业人才,这次实习让我懂得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览真知”。作为初学者我们肯定会经历一个不断遭受挫折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财富,只有通过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才能学好这门技术。
我们操作了数控车床,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而非数控的车床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这类人才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短缺。所以说学好数控技术,发展前途非常光明。这两个星期的实训让我对数控车床的操作以及编程都有了大致了解,这是我这次实训最大的收获!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2数控车床是数字程序控制车床的简称,它集通用性好的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高的精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车床的特点于一身,是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也是是一种通过数字信息,控制机床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电一体化的加工装备,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数控机床已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制造业中,数控机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数控实习心得体会。
时光如流水,两周的时间转眼即逝,这次暑期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数控机床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了一些材料的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了数控机床方面的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床生产上的应用。
②在数控机床的生产装配以及调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⑤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
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实习的其中一个目的了。
通过这次暑假实习经历,使我学到和懂得了许多。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正确对待不公正待遇,我想这对于我未来直面不公很有帮助。总之,这次难忘的暑假实习经历使我获益良多,对我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在实习中接触到的零件的加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要亲自去操作而且要作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我敢于尝试的勇气。:
在课堂上学习电子数控专业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实习机会,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和介绍,观察每一个机械的构造和零件,以及学习它的实用方法,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够理解的更透彻。实习参观是数控机床。首先我们同学按顺序进去参观,然后上课的老师给我介绍一下参观时应该注意那些要求,不要乱碰机械,也不能乱按开关等。然后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通过上机学会了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写,因为是电脑操作,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学会电脑能识别的语言、指令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输入指令操控电脑,得到我们需要的产品。
在编写好程序后,我们可以观看仿真模拟,预先知道该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最后接触机床,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一切都是自动化的,零件很快就加工好了,符合我们的要求,所以数控机床很具有时代性。据说,数控机床的发展和换代几乎与计算机是同步发展的。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生平第一次有种“学以致用”的感觉,内心很有成就感,也真切的体会到真理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不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
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更应该真人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出色的专业人才,这次实习让我懂得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3新的学期开始了,又进入了紧张的学习当中,开学的第一周,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一周的数控车床的实训。在实习工厂里,于老师细心的为我们讲解了数控车床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为我们以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老师在培训期间给我们讲解了数控技术这门专业在现在时期的培养的人员和发展前景,目前数控技术主要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CNC数控编程、数控设备维修人员、数控设备营销人员此外还能从事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系统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以及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等,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就业前景良好.数控人才市场需求在发达国家中,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匮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我国数控专业人才的缺口在六十万左右,人才需求每年以30%增长,数控专业是真正的“技能紧缺型”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待遇极其可观.数控加工具有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特点,同时可以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发展数控加工是当前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处于数控加工技术的大力发展阶段,大量的数控机床和先进的加工手段的快速引进,却没有大量熟练数控技术操作的.人员参与,因此造成该行业严重缺乏人才.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
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因此,既有学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在此之外,于老师还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了数控技术专业所学的理论方面以及机床等设备的使用。数控机床是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是机电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伺服驱动技术于一体的高度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数控机床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进步的主流,是衡量机械制造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具有与普通机床不同的鲜明特点。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其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工件松开与夹紧、自动关停冷却液等)和步骤,以及工件形状尺寸用数字化代码予以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如磁盘或穿孔纸带等)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则将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以控制机床伺服系统和其他驱动原件,从而使机床自动加工出生产中所需要的工件。简单地说,数控机床就是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在一周的培训期间,于老师简单的为我们讲解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和对刀以及进退刀。并且让我们自己动手加简单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细心地指导我们。
在休息期间,于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分类及作用,数控机床分别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数控镗床以及加工中心。这些机床的动作与运动都是数字化控制,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特别是加工中心,它是一种带有自动换刀装置,能进行铣、钻、镗削加工的复合型数控机床,另外还有金属切削类以外的数控机床。数控弯管机、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等等都是金属成形类及特种加工类数控机床数控机床。
按运动方式分类分为定位控制数控机床、直线运动控制数控机床、轮廓控制的数控机床。按控制方式分类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短短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的数控机床实习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更要深深地感谢我们的于老师,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受益匪浅,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对数控机床的深刻认识,我们掌握了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完成一些基本操作,还了解了数控技术这门专业在我国目前的就业前景和机床的分类。于老师说得对,数控技术专业的技能操作其实并不难,只要认真思考,理解和动手实践,就能够上机操作机床进行机件加工。本次实习令人难以忘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思多练,才能有所收获。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4一、实训目的要求
1、对各典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能熟练掌握较复杂零件的编程,数控机床实习报告。
2、对所操作的数控系统能熟练掌握,并能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操作及调试。
3、能正确处理加工和操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4、实训应在老师的知道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实训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苦学巧干的学习态度,要严肃认真地完成实训任务,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5、本实训也是针对数控机床操作工技能鉴定等级考试而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顺利通过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等级考试,是强化实践加工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实训内容
1,熟悉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由CRT 显示器和操作键盘组成.其常用键的作用如下:A编辑方式的作用:新建程序、编辑程序、修改程序、输入程序、删除程序(编辑程序-程序-输入O__-ZOB键)。B自动方式:运行程序对零件进行加工。C录入方式MDI:手动输入-程序键-翻页键-切换MDI界面。D机械回零:一般不能乱按的。E手轮按钮:按下后可以用手轮移动X,Z轴的位置。F单端运行:运行单段程序。G急停按钮和复位键作用差不多
2,对刀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然后保持Z轴不变移动X轴刀具远离工件,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对螺纹刀时的方法和对外圆车刀的方法差不多,也先车个外圆向Z轴方向退刀,量起外圆值输入刀具参数,对Z轴时不需要车端面,只需先启动主轴,让刀尖接触端面再向X轴向退刀,调出刀补输入Z0
3,加工 先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加工路线,编写程序,再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数控CNC系统并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装夹工件,再对刀。对好刀后就可以调出程序,按下自动和运行按钮,关好防护门让机床自动加工。同时操作者不能离开机床,手拿专用工具去处理铁丝,如果机床出现什么异常马上按下急停按钮,预防损坏机床和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三、实训心得
时光如流水,四周时间转眼即逝,为期四周的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实习报告《数控机床实习报告》。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⑤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作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四周的车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5本学期开学不久,经过学院老师的努力和院领导的批准,我们选择了东风(十堰)发动机厂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怀着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我们参加了这次的为期两周的实习。初次来到东风,我们初步了解这家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特别是自动化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应用,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学好本专业知识的重要。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生产实习是我们学习自动化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请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介绍有关内容;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由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言,通过交流实习体会方式,加深和巩固实习和专题讲座内容。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习安排及相关准备知识
实习安排:实习时间跨度二个星期(4月9日 4月 8日)
实习具体安排如下:
4月 0号 上午 : 数控机床改造讲座
下午: 工厂实习安全教育及注意事项
4月 号 上午: plc总线实例授课
下午: 缸盖工段生产车间参观
4月 2号 上午: 国外先进磨床改造授课
下午: 参观eq49 车间
4月 3号 全天到西城发动机作业部参观
4月 4-5号 组织集体活动,自由休息
4月 6号 上午: 工厂用电配电及安全用电讲座
数控机床专业实习报告数控机床专业实习报告
下午: 到发动机装配作业部参观
4月 7号 上午: 到铸造厂参观
下午: 到东风汽车总装备车间参观
4月 8号 上午: 到康明斯曲轴生产车间参观
下午: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实习体会、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前:
在去实习之前两天晚上我们来到了 #203课室,听我们的院党委书记和带队老师讲解了这次实习的具体要求以及一些安全主意事项。从讲话中了解到领导对这次实习非常重视,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实习是我们工科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实际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课以及其他后续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铸工、锻工(包括冲压工)、焊工、热处理工、机械加工和钳工等工种的生产实践参观,使学生了解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准备条件。同时也能加强劳动和纪律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的精神,同时通过实习还要求培养同学们任何融入到集体中去,体会什么是团队精神,通过集体的活动来活跃集体的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陈老师给我们简要介绍完实习内容后,还点出一些我们常犯的毛病,如:有的同学不够积极,不主动请教师傅,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带对人员询问。还有的一到车间,就这台机床看一眼,那台机床摸一下,走马观花,到头来,时间过去了,虽然下厂实习,但啥也没学到手,一问三不知;的同学会怕脏怕累,不愿意跟工人接触,有不懂的也不敢上前问,束手束脚,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最后他还提到了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陈老师特别强调我们不要乱摸乱碰机器开关,不要干扰工人正常的生产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老师还列出了不少的事例,都告诫我们必需服从安排,遵守纪律。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61.毕业实习概述
1.1毕业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毕业实习的过程,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对我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我们既能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具有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我们在毕业后,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基层单位,了解当前茶产业发展现状,可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毕业实习目的:
1、训练学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2、学生了解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企业内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了解专业业务范围内的计算机运用生产与应用方法、信息组织形式、软件开发过程及常用技术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应用、开发所具备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素养
1.2实习岗位产品概述
1.2.1 HTC系列机床主要特点
45o斜床身,整体床座,结构紧凑,高刚性。
直线滚动导轨,更快的移动速度。
进口液压卡盘、回转油缸,提高工作效率。
进口12工位液压刀架,最短路径换刀。
可选择6工位排刀架,加工效率更高。
具有热稳定性的高精度、高刚性进口主轴。
与皮带轮分离设计的双锁紧装置用于主轴轴承锁紧,有效防止由于加
工振动和重载切削等引起的功率损耗。
全封闭防护罩,安全门开关。
方便布置的排屑系统。
按CE标准设计制作的电气系统。
操作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适用范围:
刚性好、高转速、高效率,可车削各种精密复杂零件,适合于短轴类零件进行加工。广泛用于液压支架、齿轮、五金类零件的大批量加工。
1.2.2数控车床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数控机床也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高性能:随着数控系统集成度的增强,数控机床也实现多台集中控制,甚至远距离遥控。高精度:数控机床本身的精度和加工件的精度越来越高,而精度的保持性要好。高速度:数控机床各轴运行的速度将大大加快。高柔性: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将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将管理、物流及各相应辅机集成柔性制造系统。模块化:
数控机床要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就必然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利于制造商又有利于客户。我国近几年数控机床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差,外观质量差,产品开发周期长,应变能力差。为了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关专家建议机床企业应在以下6个方面着力研究:1.加大力度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数控机床的无故障率。2.跟踪国际水平,使数控机床向高效高精方面发展。3.加大成套设计开发能力上求突破。4.发挥服务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5.多品种制造,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6.模块化设计,缩短 开发周期,快速响应市场。数控机床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国内国际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但竞争也会加剧,我们只有紧跟先进技术进步的大方向,并不断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3实践岗位的工作要求及作用
1.3.1实践岗位的工作要求
我所从事的工作是机床的装配,具体的工作是根据师傅的指导,将各零件按照工序分步装配到床身上,并保证所需的精度。维持机床表面的清洁,因此要求我必须掌握各种装配方法的特点,能够结局装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看懂装配图纸。
1.3.2实践岗位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实践岗位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为我所从事的是机床的总装工作,每一台机床都是经过最后的总装完成的,总装的顺利完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机床的交货期,机床最终的装配精度将影响机器实际的工作精度。因此,我的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的关键。
数控机床的实习报告 篇7作为一名学生,能有机会去工厂实践,对于吸收了大量理论知识,急需消化的我们真是雪中送炭,所以我感到非常荣幸。
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践期间的一些实习报告以及心得体会。
在以后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希望能有所借鉴。
学习过程
如下几点是在工厂实践期间,就我的工作需要,主要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木材的选用
工厂最常用的木材还是红木(非洲花梨木),枫木(美国),胡桃木。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司的报价要比国内同等厂家的价格要高的原因——正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mdf板也是常用的材质之一。我司很多产品也都可以选用mdf贴木皮来达到仿实木的效果。对于一些想节省成本的客户来说可以推荐一用。
这些常规木材在仓库里都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其他的木材也有备量,但是一般都要尽量推荐选用常规木材(除非客户定购的产品数量庞大值得工厂采购另外一些昂贵的木材),这对于工厂的加工技术、生产周期、生长成本等都会有所帮助。
(二)加工方面
工厂所采用的机器都比较先进,一般来说都是机器自动操作,比如cnc数控机,万能圆锯机,立轴机等。所以,只要操作得当,人员安排合理,一般都能产生较高的效率(一般来说,都需要熟练人工)。
虽然说工厂对于大多数的木制产品都能生产,但是以后在和客户沟通过程中,在尽量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还要尽量站在工厂的立场上考虑。比如,可以向客户推荐一些外形相同,但是做法简单,结构清晰的样品。这对于工厂来说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
(三)喷漆加工
白身加工完成以后,应尽快转入喷漆车间,否则木材会变形。喷漆的流程为:着色(给产品上底色)――底漆――面漆。喷底漆到喷面漆的过程中还要有磨砂的工艺。
底漆又nc漆和pu漆之分。工厂常采用的底漆是nc漆,因为pu漆的成本要比nc高,而且如果喷pu漆的话要求的环境也比较高,必须有无尘房才可以。一般都会推荐客户用nc漆。
喷漆加工的时间一般为两天左右。但是虽然所花费的时间不长,但是一张订单的完成,工厂都会把每道环节都会安排到位。因此,在和客户确认订单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要求都确认完整。有些客户在白身做完以后,油漆没有确定,这样搁在一边的话,不但产品容易变形,而且也影响了订单的进度,给工厂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四)镭射和丝印
目前工厂的最大镭射尺寸为:320×320mm,最小为:1。5×1。5mm
镭射后可以上色,最常见的是上黑色,上完黑色,可以使镭射图案更清晰。但是一般不推荐客户镭射后上色,这样的话会增加成本。镭射的费用是视镭射图案的复杂程度而言的,一般来说都是每件产品1块钱。丝印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它的要求是丝印的表面要光滑。
要求镭射或者丝印的话都会要求客户提供图片,最好是电子文档。
(五)包装
包装是成品完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一个产品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包装工序包含了产品的简单组装、包皮、包绒布、五金件的装配、包装物的制作、对产品的前道工序的品检、产品的包装。
质量是品质的保证。因此,我们工厂对质量也有严格的把关。一般一道包装的流水线上都有二到三个品检人员进行严格的产品检验,从产品的去尘、五金和玻璃制品的质检到最后的装箱,每个细节都会有工人严格的操作标准。对于一些外销客户来说,对于产品都会比较挑剔,但工厂都会满足这些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工厂的产品会有质量的保障,在产品上很少出现质量纰漏的原因。
而同样是国内订单的话,往往会有一些刁蛮的客户,在产品没有品质问题的时候却还要挑一些邪瑕疵”。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除了要和客户解释清有些是因为木质品本身的问题之外,还要让他们了解我们工厂对于质量方面的控制要求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很多质量问题的产生很可能实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和野蛮运输。
当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的损坏,在采用一般的安全包装下,除了用一些常规包装物(纸盒、纸箱、礼盒、海绵、保力龙、珍珠棉、拷贝纸、气泡袋、胶带等)外,还可以在纸箱六个面用保力龙板保护。
(六)其他配件
五金是常用到的配件。因此,对于一些常规的五金件,诸如一些合叶、铜扣、铜脚等,工厂都会采购一定的数量以备库存。另外像一些在笔上五金件,工厂自己也有制造的能力,很多都可以独立完成。
另外像eva之类的,也都需要另外采购。
心得体会这次的实践,让我了解到了工厂的规模水平、生产流程以及一些常规产品的制作,在以后的业务操作中相信会有较大的帮助。
另外我觉得一方面在工厂供货给我们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配合工厂,把双方的工作都做好。同时,自己也还要不断的学习产品的知识,服务好客户
【关于数控机床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数控实习心得体会08-22
数控车论文数控车工技师论文08-19
数控技术的应用论文08-25
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11-23
毕业论文-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12-03
高速切削刀具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08-24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10-02
完整版数控毕业论文01-12
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