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队精神文化口号(精选15篇)
1.企业团队精神文化口号 篇一
企业文化精神口号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口号都不陌生吧,口号具有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口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精神口号,欢迎大家分享。
1、“三新二点”:新机遇、新挑战、新市场;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2、放我的真心在您的手心
3、自信、诚信;用心、创新
4、网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艰苦坚实、诚信承诺、实干实效”:以艰苦的作风打拼坚实的企业基础;以诚实的信念承诺一流的企业服务;实干的精神创造高效的企业业绩
6、“三学二创一开拓”: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创企业经济效益、创电信一流服务;灵活经营,开拓点心发展新思路
7、开拓、创新,立足市场求发展;优质、高效,用心服务为用户
8、精彩源于电信,创造自在生活
9、贵族化的品质,大众话的生活
10、中国电信,随心所欲,展现网络魅力
11、中国电信,执着追求完美品质,演义网络新篇章
12、让网络在竞争中完美,让人生在锻炼中升腾
13、中国电信,与您携手共进,乘风飞扬
14、中国电信,沟通无限
15、中国电信,网络天下
16、中国电信,永不停滞的沟通
17、不是网络众多,不足以体现中国电信
18、勤思巧干苦攀,风逆我自昂扬;创新创收创业,我誓更创辉煌
19、世界有你更精彩—中国电信
20、随身动随心用—小灵通
21、网络之巅,谁与争峰—中国宽带网
22、看得更多、看得更广、看得
33、团结、拼搏、务实、高效
34、敬业、创新、务实、高效
35、创新、创业、创辉煌
36、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37、效益源自创新
38、诚信高效、服务用户、团结进取、争创效益
39、全心全意传递祝福,尽职尽责开拓创新
40、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新服务、放眼未来
41、以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以服务为宗旨
42、节约、团结、求实、创新
43、只争朝夕,做好实事,锻造精品,把事做实
44、客户是效益、人才是财富、服务是生命、管理是未来
45、“三创三争三赢”:创高效、创精网、创一流服务;争奉献、争先进、争做南电明珠;赢机遇赢挑战赢入世更辉煌
46、英雄城网络南电网元你我47、以服务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存,以科技求发展
48、开放创新、克俭奉公、城市守信、善谋实干
49、以客为本、以质求存、以优取胜、以精图新
50、我们的追求是:更快、更好、更新、更精
51、客户至上,服务周到;质量第一,科技领先
52、中国电信连通四海
2.企业团队精神文化口号 篇二
5.充分利用调查所得资料, 为政府、市场、企业和广大民众提供真实和科学的分析报告。抽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和观察以对总体的一些参数做出统计推断。现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个专业的术语叫“数据挖掘”, 有些时候存在数据得来后被荒废的现象, 所以如何对获取的资料 (数据) 进行挖掘和分析成为能不能把调查结果用到实践的关键。我们进行市场调查目的就是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统计分析的好坏关系到调查的圆满性和调查结果如何对市场发挥指导或参考作用。所以在得来的样本资料中挖掘有用信息找出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性是我们统计分析的任务。
三、总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体系。如何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及如何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是统计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总之, 我们要大力推广和普及统计调查知识, 加大统计调查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的调查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加强统计调查的现代化建设和法制建设。才能使我们的统计调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婷庞东:网络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评估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 2004年4期
[2]黄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统计调查方法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 1994年3期
[3]冯士雍等编著: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M].中国统计出版社
张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省级重点课题组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 优秀的团队精神最强调分工合作, 分工是尊重每一个个体, 合作是对群体力量的充分认识。
企业的团队精神这个概念始自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 为二战后日本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 之后风靡欧美, 改革开放后随着跨国企业的到来开始进入中国企业管理者视野。其实团队精神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并不新鲜, 只不过我们说“团结就是力量”,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 中国工商业特别是工业基础一穷二白, 正是靠着团队精神我们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所创造的奇迹比之日本毫不逊色, 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社资阵营敌对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受阻不为人知, 以至于连“团队精神”也成了舶来品。不管怎么说优秀团队精神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已成共识。
现在我国企业多种所有制并存, 对于企业内团队精神建设工作, 外资企业自有一套成熟的东西, 而民企要么是根本无从谈起, 要么就是比照外企念经。有关的理论到处都是, 培训专家更是满天飞, 但真要拿这些看起来和听起来都很成熟的东西来为我们社会主义国企所用往往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原因其实很简单, 企业团队精神本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属于企业内高等精神层次建设, 是在企业基础环境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任何忽视企业本身环境, 寄希望于通过简单的移植和嫁接获得丰厚成果的想法最后都只能产生“南橘北柑”的后果。
新中国成立后, 怀着作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感, 工人们以厂为家、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我们都是从小学到大, 所以我国企业文化历史中并不缺乏优秀的团队精神。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 国家战略的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也逐渐深入开展, 很多领域开始国退民进, 主人变成了下岗工人, 没有改制的国企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其经营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减员增效使铁饭碗随时可以变泥饭碗。这些变化对国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的冲击是巨大的, 反过来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环境氛围及社会价值观, 所以现在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必须立足于现在政治和社会环境, 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 又不能因循守旧, 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 正视自己的短处, 才能建立好自己的团队精神文化。
一、国有企业团队精神的共同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 而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团队目标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所在, 现在企业团队精神建设一般都把这个目标定为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这个目标如果是外企和民企, 只要他不违法乱纪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作为国有企业, 特别是带有垄断性质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 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其目标应该是谋求最大化的社会综合效益, 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如果国有企业团队目标严重缺位, 就必然会为维护小集团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2005年末《南风窗》杂志就点名批评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国有企业为了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国内频现油荒的情况下仍将大量成品油出口和在国外这两家中国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互相压价竞争的事件, 忘记了自身的资本来自国家和社会, 以一己之私妨碍整个社会稳定和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形象。现在我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 政企分开及后期体制改革使企业自主权大增, 很多国有企业只愿意享受企业的便利, 而刻意忘记了“国有”的身份, 企业自主成了损害国家利益的挡箭牌, 殊不知就是外企 (跨国集团) 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也是以不损害其国家战略为前提的, 看看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失败结局, 就该明白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国家利益都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二、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是长期精神文化沉淀过程, 急功近利者不可能建设起真正优良的团队精神
由于国有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巨大, 所以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任命, 并享受一定行政级别待遇, 有任期的限制。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制度近年来一直处在不停探索完善中, 这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政府政策问题我们不多讨论。这一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它最大的弊端, 由政府任命的领导层能够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 但这个领导层也必须在相对较短的任期内向上级政府交出满意的工作业绩, 虽然国有大型企业占有很多政策方面的优势, 要做出一定的业绩并不困难, 但如果必须在“短平快”的业绩工程和“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期望值工程中二选一, 相信很多国有企业领导层还是会选择前者。为确保在任期内顺利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让企业员工在统一战略下拧成一股劲, 企业领导层肯定要在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工作上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 有时甚至会出现由于任期的约束只注重短期内表面形象提升而忽视增强底蕴内涵的现象。当然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 不可能只在团队精神建设这种务虚工作中解决, 但是如果企业内能够长期坚持一点一滴去劣存优形成优良团队精神氛围, 那么这个氛围就会弱化这一制度的弊端, 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要注重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不能过度依赖追求精英
精英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但是如果一个精英威胁到企业的团队精神时, 我们该选择精英还是团队呢?答案跟企业的性质和目标有很大的关联, 对一个只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或生死边缘的企业来说, 精英的价值肯定要大一些, 而对于追求百年发展大计的大型企业, 一个不能融入团队的精英绝对是弊大于利。所以对于国企来说, 精英是企业的骨干, 但企业应该更注意精英的培养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目光永远不要只放在招揽精英, 而是挖掘发现自己的未来精英, 注重平时的壮骨而不是事后的补钙。精英的作用绝对不能影响团体作用的发挥, 更不能不可替代, 过分倚赖部分精英只会使企业的人才资源枯竭。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时期的魏蜀之争, 刘备招揽的人才不谓不精,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他得了俩, 几大武将也是当时赫赫有名得人物, 这个团队可以说个个是精英, 诸葛亮更是其中佼佼者, “事必恭亲”“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为后人千古传唱, 刘备靠着这帮人硬生生三分天下, 但蜀国最大的问题也在于这些招揽的精英垄断了一切权力, 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几乎没有, 直接造成了后期“蜀中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的尴尬, 到最后诸葛亮死后被魏国一统天下。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是如火如荼, 很多人抛出了“唯精英论”, 认为精英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切机制改革都必须围绕精英的利益才能激励精英, 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论调它维护了现在精英的利益。再加上目前国内就业异常严峻形势, 导致很多企业热衷于在市场中追求精英, 不顾或不屑于自己人才的培养。国有大型企业这几年也在大力进行以“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为主的改革工作,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虽然大家都明白为应对入世使企业保持永久竞争力必须承受一定的改革代价, 但是这种以行政干预为手段切豆腐般的改革也必然对企业原有团结合作局面带来些不利影响, 此时更需要国企领导层保持清醒, 不能只倾心于招揽精英, 而忽视了根本的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层次的建设, 导致在若干年后品尝人才匮乏的苦果。
四、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从上到下都有一股时不我待的干劲, 那时经济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 提倡的是多付出少收入, 为国家增加财富积累从而促进更大的发展。在那个时代虽然国家给予个人的收入较少, 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子女的成长国家都有福利政策, 就像一个大家庭, 家长安排好了一切, 其他成员的任务就是忘我工作, 这种忘我工作的团队精神在建国初极大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发生了变革, 以前“大锅饭”体制被彻底打破, 现在企业员工除了企业内工作责任以外, 还必须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 是企业的骨干也是一个家庭的脊梁, 所以现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要搞好团队精神建设工作就不能忽视了员工的这种社会和家庭属性。企业毕竟不是职能目标单一的军队, 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家庭幸福安宁则是社会和谐幸福的基础。老一辈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是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但如果我们只是偏颇地理解为“顾大家舍小我”的革命牺牲精神很明显违背了我们党的意愿。团队精神目标必须得到整体的认同, 自我牺牲精神是个体对团队精神信念的执著追求引发的思想升华, 是强制不来的, 更不能用来作为轻易否定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权利的法则。所以现代国企团队精神建设工作应该从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出发, 增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理念, 共患难也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发展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石。强调以人为本, 这是党中央的号召, 也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是一个大国崛起的基础。
3.企业团队精神文化口号 篇三
49年前,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以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影响、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其精神经久不衰,光彩夺目。
鞍钢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就是一个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郭明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郭明义以雷锋为榜样,把扶危救困、助人为乐当成毕生天职,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贫困生,给40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和希望;他无偿献血和捐献血小板折合的总量达到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他是鞍山市第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第一批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第一批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万多名志愿者参与,累计捐款200多万元,建设希望小学2所,资助贫困学生6 000多人,救助困难群众4 000多人,参加造血干细胞样本捐献的志愿者5 000多人,参加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800多人,参加献爱心活动的人员超过20万人次。
2012年3月2日,中央文明委授予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称号。国务院国资委发出倡议,向“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志学习,并在国资委直属机关和117家中央企业组建“中央企业郭明义爱心团队”,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已突破670万人,中央企业爱心团队已经达到1万多支、团队成员人数超过50万人。
在“中央企业郭明义爱心团队”授旗仪式上,申维辰认为:“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是中央企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一大创新。”他强调,“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多年来,雷锋精神在中央企业接力传承、广为弘扬,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当前,国有企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来推动。要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同企业改革发展和中心工作结合起來,让雷锋精神更加深入地融入企业发展实践。广大职工要以郭明义为榜样,积极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企业改革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本次授旗仪式,就是要号召中央企业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在全社会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中当好表率、走在前列。中央企业要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把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王勇在致辞中要求各中央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雷锋活动与践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结合起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扶危济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大力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拼搏奉献,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资委机关各厅局、各直属单位、直管协会以及中央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和青年志愿者共500余人参加了仪式。
4.企业精神文化宣传口号 篇四
2、十化:企业概念化、团队一体化、业务多元化、经营差异化、管理系统化、营销规范化、文件标准化、咨询专业化、目标阶段化、价值最大化。
3、效率: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办客户之所需。
4、态度: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服务:所有的缺点都是自己的,所有的优点都是别人的。
6、操守:所有的功劳都是上司的,所有的责任都是自己的。
7、责任:事不关己,决不挂起。
8、专业:我们要为中小企业可能提出的问题先准备好答案。
9、心态:成功开始于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始于诚恳态度。
10、优势:无国界,跨行业,一站式,个性化。
11、策略:目标管理,价值中心。
12、诚信:一经对客户做出的承诺,必需做到,做好。
13、原则:我在为客户做事,而不是为上司做事。
14、目标:面对挑战,实现自我,共创更好未来。
15、信念:只有成功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
16、礼仪:微笑创造和谐。
17、战略:立足中港,面向全球;价值投资,策略发展。
18、概念:口号概念化、文明概念化、礼仪概念化、咨询概念化、文件概念化、表述概念化
19、素养: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
5.企业精神文化的口号 篇五
1、责任—责任心就是竞争力,责任感就是凝聚力。
2、主动出击,抢得先机,活动有序,提高效率。
3、共赢—企业和员工共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4、明—虚心明理,实心却欲。
5、我们的人才观—遵守规则,认可公司理念。
6、三心二意,扬鞭奋蹄,四面出击,勇争第一。
7、不绷紧质量的弦,弹不了市场的调。
8、修身重德,事业生根。
9、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0、团队—企业必须建立优秀的团队,以团队制胜。
11、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2、重视合同,确保质量:准时交付,严守承诺。
13、心事宜诚,才华宜蕴。
14、立—实地着脚,虚处立身。
15、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绩保底。
16、我们的使命—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为员工创造发挥舞台。
17、宽—心常圆满,天下宽平。
18、我们的策略是:以质量取胜。
19、服务客户,播种金钱,增加信任,稳定续收。
20、我们的`质量方针—不断改进,追求完美。
21、热情服务、转变观念、增强知识、迎接挑战。
22、我们的目标—创造一个优秀的企业。
23、本周破零,笑口常开,重诺守信,受益无穷。
24、事无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25、制造须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
26、诚—心事宜诚,才华意蕴。
27、静中真境,淡中本然。
28、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勇创一流,勇创新高。
29、砺—金需磨砺,矢不轻发。
30、腾飞始于无止境的追求。
31、方向—企业必须审视自我,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
32、策略—策略是实现企业目标进行的宏观管理范畴。
33、善—舍己施人,善不图报。
34、技巧提升,业绩攀升,持之以恒,业绩骄人。
35、我们的价值观—真、善、美。
36、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新服务、放眼未来。
37、德—修身重德,事业生根。
38、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39、快乐工作,心中有梦,齐心协力,再振雄风。
40、实地着脚,虚处立身。
41、虚心明理,实心却欲。
42、尊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源于企业对员工的尊重。
6.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转型 篇六
铁人精神的产生和创新,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再塑造。大庆的企业管理经历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成长历程;铁人精神的发展和创新也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定型,先后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转型以及九十年代后塑型“三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大庆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由自觉到觉他的文化创新过程。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承架构
——企业文化变革,凸显铁人精神创新的内在性。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涵在于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群体的自强、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富强。
铁人精神对大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推动和提升作用是至为关键的。存续企业,通常被“经济人”解读为非优良资产企业。曾经,大庆石油管理局就是大庆“存续企业”的典型代表。可以这样说,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发展史就是大庆油田开发的建设史,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核体现在这两个企业身上就是创业精神。
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铁人精神”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和资源,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对大庆市的企业、对我国众多企业文化建设和实践,甚至对日本、美国等国外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曾经发挥过直接或间接的借鉴、示范作用。在新的时期和环境里,大庆石油管理局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系统、有效、创新地制定了企业文化战略,确立了企业长期发展实践的战略方针,赋予“铁人精神”新型的、科学的、适用的、实效的文化内涵,保持“铁人精神”的特点、生命力以及产生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企业文化塑造上市企业,突出铁人精神创新的能动性。在企业文化塑造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从大庆石油管理局剥离出来的“上市企业”,在资产上表现为优良资产、上市企业,在文化上表现为文化有源、形象待塑。因而,对大庆油田的上市企业来讲,“化”才是最重要的,要达到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有一个进化和重塑的过程。重组改制正式注册成立伊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继承完善铁人精神的基础上,就把“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即“两高一发展”)作为自己总的发展战略,将新的文化理念、经营思想细化到企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不断的企业变革来实现员工行为上的改变。
——企业文化整合,重组企业,提倡铁人精神创新的共赢性。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的文化整合最具有典型性。其前身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原先后隶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与原大庆林源石化分公司合并重组,2006年又与林源炼油厂实现第二次重组。6年里,大庆炼化公司在尊重差异中求磨合,在磨合中解决冲突,在解决冲突中求得融合。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功地进行了两次文化融合,在全国打响“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为本质特征的“三相”文化。最终形成了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既承继了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要十不”等传统作风,又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创新思维。
——企业文化提升,发挥铁人精神创新的互补性。大庆振富集团积极参加中国光彩事业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义利兼顾”的核心理念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境界。参加全国慈善捐助活动的举动,则体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胸怀,发扬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从“攻坚、肯硬、勤学、创新”的振富企业精神,到“树’振富’品牌,建’百年’企业”企业愿景,无不彰显着浓厚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文化底蕴。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脉络
文化自觉完善企业精神维度。作为现代管理学范畴的企业文化,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铁人的主观世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铁人精神要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源于历史、高于历史、有效创新性和科学丰富性相结合,适宜性赋予“三老四严”新的内涵,成为新“铁人精神”内涵的切入点和主要表现方式。铁人精神的创新与发展与大庆油田的建设发展相辅相成,与时俱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大庆石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了铁人精神的核心地位。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工作作风、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文化思维丰富企业心智模式。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对待事业,应有奉献精神。对待名利,应有无我精神。对待自己,应有内省精神。”这也许就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员工在诠释铁人精神上最强有力的阐述。作为群体意识和行为的展现,铁人精神被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石油管理局始终高扬铁人精神的伟大旗帜,推动企业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支持改革,振兴企业,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个责任”和“一个使命”,使全体干部职工进发出了新形势下更强烈的爱国激情。应当说,一次创业的“爱国”集中体现在“摆脱困境、快出石油”上,二次创业的“爱国”则集中体现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上。
文化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操守。不存在“最好”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宜”的企业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切实可行、更易被接受。
企业文化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基层。企业要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着力点,善于把文化理念与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激励员工岗位成才、敬业奉献的价值支撑。以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先进企业文化越发展,就越要在职工中坚持不懈地开展铁人精神和会战传统教育,使之深人人心,内化为每个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并一代一代传下去。大庆炼化公司把大庆精神内化成实现奋斗目标的激情,努力培育员工服从大局、为企分忧的价值取向。
文化积淀丰富企业精神哲学。大庆的“铁人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它的真实性、原始性和不可再生性。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人立志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靠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胜利地拿下了大油田;70年代,又靠“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岗位责任制”等优良传统高速高效地开发和管理油田,实现了5000万吨原油稳产;近20年来,大庆人坚持继承铁人精神,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庆油田连续27年高产稳产。正是凭借这些先进思想、观念、责任感和优良作风,大庆人才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八九风波、九八洪灾、东南亚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困难和干扰,为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首先在观念上经历了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对创新铁人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极大地丰富了铁人精神的内涵。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经验体系
追求企业文化之“道”。斯普兰格曾经说过,只有生命才需要用文化去陶冶和唤醒。可见文化绝不是单纯指外在的文化形式,而是指一种内在性的精神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哲学底蕴和文化内涵已经融解在每一个大庆油田人的血液中,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上,与员工行为合为一体。个性的文化成就了大庆油田真正的企业个性,而他们的个性正是文化与理念、制度、行为的同一,是“道”与“术”的高度融合。低手做事,中手做市,高手做势。在经济领域,“事”是具体的事务,“市”是市场,“势”就是文化。在大庆油田的建设发展中,经历了由“事”到“市”、再到“势”的操作中心转移。而今天,铁人精神孕育出的现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势”的润泽下,“市”与“事”更加精彩。
铸造企业文化之“魂”。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不道德行为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下,讲诚信正日益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的有效的方法。市场经济中的诚信,主要体现在守承诺、保质量、重服务等方面。大庆人历来有诚实守信的好传统,这使得他们一进入市场就很快崛起并。
诠释企业文化之“形”。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产品形象、品牌形象、营销形象和集团形象等展现出来。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对企业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对外亦能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庆油田企业比,成立不到7年的大庆炼化公司在塑造企业品牌方面堪称成功文化品牌先行者。大庆炼化企业成立之初,知名度很低。公司通过卓有成效的固定和流动广告塑造品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连续四年冠名了齐齐哈尔到北京的T47/48次列车为“大庆炼化号”,通过有效的央视专题参与推介形象。2002年第十七届足球世界杯期间,公司组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球迷世界杯”活动,获得全胜奖、最佳组织奖、最佳配音奖。共有3亿观众收看了这期节目,公司利用这个平台展现了炼化人的风采。之后,连续两年参加央视体育频道《全明星猜想》、《雅典猜想》特别节目,大庆炼化公司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队伍。2006年5月,大庆炼化公司前往法国马赛参加被誉为民间“奥运会”的《城市之间》节目比赛。参赛队员表现出色,助威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咱们工人有力量》,给举办国、参赛国以及全体参加节目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中国工人的风采,把中国人、大庆人、炼化人的品牌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大庆炼化和天津队联手赢得了比赛冠军,公司的知名度开始走出国门,美誉度也进一步提升。
强化企业文化之“本”。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事实上,中国企业文化的“本”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墨家,其文化精华部分都应该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德治、人尊、人际关系,三者是统一的。现代西方的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完善一种企业文化的行为能力,他们将探索目光投向东方文化,认为以儒学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其中的德治、人尊、人际关系等思想,实际非常先进,代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终趋势。
7.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篇七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
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管理范畴。目的是通过塑造企业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品牌形象,形成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精神文明建设是属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营造良好氛围,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当前企业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熟悉,对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或市场认同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已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提高阶段外,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在行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没有制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存在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充分。
随着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有效规划、统筹、力度,缺乏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硬性规定和措施,国有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得到广泛认可,但如何取得实效,难度加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力量和资源渐显不足,有的企业甚至明显淡化和弱化。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共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一致性。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形象的塑造,使企业职工的整体思想意识、文化技能、道德观念等素质在企业运行中产生能动效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通过有效途径和载体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的思想道德意志,并转化为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目标都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做大做强企业。
二是内容包容性。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理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建立起企业管理关系、行为规范和生产方式。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通过企业各项文化载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养。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不断改进和加强,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三是主体重合性。企业文化的主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文化,尊重人、关心人,以凝聚企业职工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两者都以职工为主体,在主体上具有重合性。
二、企业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促进
一是企业目标的促进。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制定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对职工开展企业愿景引导,进一步强化企业发展的目标教育,广泛宣传企业发展目标,促进全体职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树立起与企业共发展、共荣辱的群体意识,把实现职工的理想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
二是企业精神的促进。企业文化着力培育企业价值观,促进职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企业实际,总结提炼出能焕发职工激情、表现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利用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形成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推进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是职工道德素养的促进。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法规,形成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促进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培养职工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职工的文明素养,在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职工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是企业形象的促进。通过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特有的形象识别系统,打造企业独有的品牌,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同,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五是企业宣传的促进。企业文化需要利用网络、报纸等手段进行传播。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通的网络平台,对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地宣传报道。职工虽然分布内蒙东、西部各个地方,但可以随时快速阅览、查看企业文化各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自由讨论、相互探讨和反馈意见,最大限度地引导职工与企业的愿景形成共识,产生共鸣。企业每半月一期的《内蒙古能源发电》报,不仅及时向职工反映企业发展动态,宣传各种政策法规,为企业与职工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能够有效地宣传各二级单位的工作动态,形成了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向政府部门、相关业务合作单位展现了企业的风采,树立了企业文明开放、健康向上的社会形象。
三、企业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企业文化在依靠明确的目标和原则约束、规范职工行为的同时,更加注重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为全体职工所认同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这个过程也是逐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企业文化所开展的活动,就是职工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可以多方面地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和配合协作等良好作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氛围。因此,把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中,可以有利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广泛性。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开展的各种活动,也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激发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渠道。例如国家重大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企业的文化艺术节等,这些都是有效的企业精神文明的普及形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职工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发挥企业文化的这些优势,可以大大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增强其广泛性。例如,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还广泛开展了“身边的榜样 前行的力量”、“放飞青春梦 凝聚正能量”、“弘扬工匠精神 展示蒙能风采”等企业文化实践活动,使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文明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也更好地推动了全体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企业风尚。
三是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治理思想,主要特征是着重从企业的经营文化、治理文化的深层结构上探索完善企业经营之道。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相融,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尤伟.浅析国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党建的关联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
[2]李伟杰.基于企业文化视野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刍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
[3]王渊安.张焕霞.浅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发展,2010,04.
[4]王若晨,陈亮.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4,04.
8.团队狼文化口号 篇八
成功决不容易,还要加倍努力。
诚信立足,和谐相处,求真务实,不断进步。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赢得竞争。
自己有梦要讨动,全力以赴向前冲。
业务规划,重在管理,坚持不懈,永葆佳绩。
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全心全意传递祝福,尽职尽责开拓创新。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制造须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
在没有路的地方,我也有我的方向。
本周举绩,皆大欢喜,职域行销,划片经营。
你有需求,我有结果。
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重视合同,确保质量,准时交付,严守承诺。
客户满意,人脉延伸,良性循环,回报一生。
落实拜访,本周破零,活动管理,行销真谛。
知道是知识,做到才智慧,多做少多说。
勤劳奋进机会多,坐享其成空幻想。
观念身先,技巧神显,持之以恒,芝麻开门。
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
春光乍现,拜访争先,客户服务,情义无限。
全员齐动,风起云涌,每日拜访,铭记心中。
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品质是上帝的需求。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程度。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9.团队狼文化口号标语 篇九
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父慈子孝达天道;兄友弟恭顺人情。
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孝子扬道义;廉士播文明。
博学助君明志,笃行助力致远。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忠勇立壮志;孝顺谱新篇。
孝行感天地;义气贯乾坤。
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孝顺千古美;廉洁百世芳。
孝子家庭多幸福;忠臣社积见嘉祥。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继承中华优良传统,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造人类先进精神文明。
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仁德光日月;孝道化春风。
正视传统文化的正面效应,重视文化现代价值的发掘。
官廉何须大;孝子不在多。
学传统文化,做当代圣贤。
忠孝古国崛起;仁义臣子有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新。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孝子行为光日月;廉士举止丽山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尊人性,以行孝道;极高明,唯尽忠心。
扬智者之帆,行慧者之路。
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孝行遍天下;忠义满人间。
孝顺齐家称第一;忠勇爱国乃无双。
10.企业家精神和 企业文化是催化剂 篇十
问道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机会感知能力密不可分。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克 · 弗朗西斯(Francis Amasa Walker)指出,企业家“起着雇佣的功能”,即“组织和实施生产,决定着生产什么、多少和哪些种类,用何种材料和样式生产,以及产品向什么人提供并用何种价格支付手段”。企业家的特质在于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超前决断性,而企业家的超前决断性可以促进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企业文化对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 · 诺斯(Douglass. C.North)曾经指出:“创新的选择存在着路径依赖,文化由于其历史性和长期性成为创新的尺度,为创新提供选择集,即文化影响着创新”。大量研究也发现,创新型企业的文化以创新导向为核心, 具有鼓励创新、善于学习等特征,可以有效促进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代工大军中,格兰仕、比亚迪、富士康算是代工企业的“模范代表”,本土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可促进代工企业转型升级。
格兰仕: 做“社会型企业”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无数次强调过:“创新,创新,再创新是格兰仕的核心理念之一”。他还强调格兰仕要“居危思危”。正是由于他的创新理念和忧患意识使格兰仕不断整合有限资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刻为创新和变革作准备。1992年刚进入微波炉行业时,资源有限,技术水平低下,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日、韩等跨国企业手中。梁庆德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即意味着落后,落后就会处于被动,占领全球市场的唯一出路是掌握技术的高端领域”,必须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流技术”。1992年,格兰仕高薪聘请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的专家对微波炉技术进行研发;1997年,几乎拿出全年的利润建立研发中心;从1998年开始,格兰仕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都超过亿元;自2000年到2005年,技术方面的投入一直占年销售额的3%左右,2006年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5%。正是由于梁庆德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才使得格兰仕从价值链低端的OEM供应商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微波炉制造商”,并成为生产微波炉等家电的国际知名品牌生产厂家。
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
格兰仕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当时物资极其短缺和匮乏,只要能生产出来,不愁销路。当时原材料富足,鸡鸭鹅是中国传统副业。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感知到创业将大有作为,于是抛弃铁饭碗,选择艰辛创业。格兰仕的第二次创业是在1992年。1991年,数千家羽绒厂家混战不休,恶性竞争非常激烈。集体企业的“大锅饭”并没有打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无法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梁庆德认为转产转制势在必行。1992年,在日本市场上发现微波炉产品后,梁庆德感觉到这小东西有的做。当时,微波炉全国产量才10万台,只有四家企业在做,并且价格较高。梁庆德毅然决定转产转制,很快买进东芝生产线,同时到上海引才、借才,开始技术支持。他意识到“占领全球市场的唯一出路是掌握技术的高端领域,必须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流技术”,于是持续投资技术研发,最终能够向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等诸多跨国公司输出技术、核心零部件和提供技术服务。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格兰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定胜天,永不言败”。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高科技的产品不仅仅为企业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从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努力让顾客感动,竭尽全力使消费者的成果更有价值。格兰仕强调“适应市场、主动求变、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
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擅长模仿式学习是格兰仕的竞争优势之一。1991年,格兰仕从日本市场上买回来各种家电产品,拿回来拆开研究制造。通过OEM方式,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引进先进设备、借鉴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技术;同时,格兰仕强调组织内部学习。格兰仕内部有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还有小伙伴计划等,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将企业文化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格兰仕有独特的书信文化、早餐会与英雄会、爱心红包、师徒制等。格兰仕用自己的文化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商业企业的“社会型企业”。
比亚迪:企业如同生命体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一开始创业时,就强调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出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核心理念, 比亚迪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其一贯奉行的战略。2008年,王传福在获得“2008 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发表感言时曾说:“比亚迪所取得的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和创新。我们永远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什么呢?那就是技术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创新是比亚迪的灵魂和核心,正如王传福所说:“企业如同生命体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一个间隔,所以在核心业务衰落之前必须毫不迟疑地创造新业务”。多年来,比亚迪一直坚持整合有限资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比亚迪每年研发费用约占销售额的2~3%;每年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花几千万元购买全球最新车型,供大学生模仿、学习;每年在专利维护方面的费用投入多达5000万元。同时,比亚迪建立了自己的三大研发体系,即,深圳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和汽车开发研究院。王传福的创新理念在比亚迪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
比亚迪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95年。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1993年,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铬电池的生产制造,引发电池的产业基地转移。一个大哥大电池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王传福意识到充电电池的市场需求会与日俱增,创业将大有可为。1995年,他全面在电池生产的人才、研发、设备上投入,建立研发中心;通过各种品质方面的认证:ISO9000同行业率先通过、QS9000、ISO14000;不怕日本人的专利战,成功突围日本围剿,逼和三洋、胜诉索尼,取得抗日胜利。第二次创业是在2002年。当时3C业务在中国迅速增加,王传福意识到3C市场潜力巨大。于是,比亚迪全面整合人才、资金、研发等资源进入手机代工领域,以富士康为目标,主要人才、部分技术来源于富士康。通过模仿学习和自身发展,2003年到2005年期间,手机代工业务发展迅速,所占比重年年创新高。第三次创业是在2003年,电池和手机代工开始进入瓶颈,汽车产业发展惊人,市场潜力巨大。王传福意识到能源发展趋势,坚定认为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驱动电池拥有庞大的增长潜力。于是,整合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才优势。坚持生产研发于一体,加大研发投入,成立汽车研究院。
nlc202309010829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比亚迪的发展理念为:“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经营理念为“科技创新,成就梦想”。比亚迪,缩写为BYD英文是Bring You Dollars, 是“带给你美元”的意思,或者是Bring You Dreams,是“带给你梦想”,这是王传福的梦想;而现在则上升为Build Your Dreams。其车标图案为椭圆形状,中间是比亚迪的缩写,并加入了光影元素,突出了比亚迪汽车创新、科技的企业文化精髓。
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擅长模仿式学习也是比亚迪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汽车领域,王传福认为:“5%的汽车技术需要深度创新,其他都是成熟的,模仿创新就行了”。模仿让比亚迪更快地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是从拆解研究汽车起步的。从国产的经济型车到纯进口的高档车,比亚迪一次买几十辆交由技术人员拆解和模仿,强化对汽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进入真正的造车阶段以后,比亚迪瞄准了丰田,把丰田作为模仿对象。
富士康:从“制造”到“智造”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认为:“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能力”;同时,他还认为:“在微利时代要确保核心能力,必须同时拥有很多知识和技术”。郭台铭认为:“一个工厂,既然已经投资下去了,就算是花一生的精力去经营,也未必能保证经营得好或成功,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明而不断改进和成长的”。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富士康一直坚持整合有限资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坚持“核心技术扎根化、专利系统制度化、零件制造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三方针。2004年7月,在台湾建立全球研发中心。过去研发费用占年销售额的1.5~1.7%,从2004年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多投入30亿,进行技术创新。正是由于郭台铭坚持不断的创新投入,才促使了富士康成功地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
1974年,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兴起,郭台铭意识到电子业将来大有作为,于是登记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开始为外商企业做电视机选台用的旋钮。1980年,郭台铭意识到“先进生产力,就是要把科技成果和管理观念,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是公司长期不变的坚持”。于是进一步大胆扩充生产能力开始生产家电产品。1981年,连接器开始进入郭台铭的视野,他认真分析了发展趋势,认为电子游戏机和电脑将是未来的成长主流,而此时,正好从连接器切入。1983年,郭台铭不惜高价从日本购买先进设备,不断扩大产能。因为他坚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84年,郭台铭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个人计算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他积极扩大产能、苦练技术,进入PC领域,同时他反复强调“要变,一定要练好内功”。所谓内功,也即是技术,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1993年,鸿海加快在大陆的布局。圈地1400多亩,建龙华工业园,1996年,华龙工业园投入使用,成为富士康全球制造总部和运营中心。从1988年投资大陆以来,富士康总共在大陆建立了二十多个科技园。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善于创新与变革的企业文化是富士康的鲜明特色,郭台铭一直强调“富士康要善于和刻意培养应变的能力,培养高度警觉的意识,设立高标准目标,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成功,绝对不可以粉饰太平”。同时,富士康颠覆变革管理为“经营就是因应一切的变化”。为了生存,企业一定要创新变革。针对组织变革,郭台铭强调为“集合、整合、融合”到“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强调思考上的“格局、布局、步局”、及用人上的“人材、人才、人财”。
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富士康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学习(学习型组织)。富士康不关心你的学历、经历和资历,因为那只代表过去,进入富士康都必须认真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够以知识融合经验进行“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活力来自于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的生命力,而执行力来源于学习力。在富士康只有学习,没有学历,学历说明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决定未来。
虽然目前这三家企业都遇到各种问题,但其经验仍然值得中国企业参考。正是由于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家创新理念行动化,使得三家企业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研发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现了转型升级;正是由于擅长外部模仿学习与内部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使得三家企业能够在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的背景下,培养了企业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能力,成功实施了技术创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总结这些成功经验我们会发现,OEM企业突破组装制造的路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思想准备,创新理念要贯穿所有业务领域。其中,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在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GL010)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11.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工匠”精神 篇十一
正所谓“玉不琢, 不成器”, 谈及“工匠”精神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和有形的产品联系在一起。但是, 有形的产品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而无形的企业管理更需要“工匠精神”, 比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追溯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的文化治企历程, 不难发现“锡电工匠”们的“精雕细琢”。
一、传承“技艺”, 把握精髓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如工匠传承的“技艺”。
1. 上级公司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确立了“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 全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着力塑造“国家电网”品牌, 先后明确了公司基本价值观、发展战略行为规范以及“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制度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 也为无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 地域文化提供了丰富滋养
地域文化是深厚的历史积淀, 是一方百姓的精神血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哺育, 企业文化不能没有地域特色。从泰伯南奔吴地播散文明、开发江南, 到荣氏家族实业救国、造福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开创“苏南模式”, 到当前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必胜信念, 都生动诠释着优秀、独特的地域文化。无锡人有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有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胆识魄力, 这些是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制胜法宝, 也是无锡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 为无锡公司企业文化增添了思想资源、文化启迪和精神动力。
3. 企业自身悟出了技艺真谛
无锡公司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能够促进组织发展, 但也必须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为此, 公司坚持“上不脱离国网公司、省公司已有文化体系, 下不脱离地方、无锡公司文化积淀和员工文化需求”的基本原则, 提出要传承发扬“务实、精益、创新、进取”的文化特质,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等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将公司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员工奉行的行为准则, 使公司的目标成为员工的追求, 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制造“工具”, 探求方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无锡公司充分认识到, 企业文化不是宣传, 而是一项管理实践, 需要开发和应用“工具”。
1. 工具一:《工作信条》
无锡公司制定出台《工作信条》, 并将其作为国网公司价值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深化。《工作信条》就是用自己的语言, 落实上级文化理念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比如提出了工作观“业务+改进=工作”、持续改进就是对国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诠释。《工作信条》如同一本通俗易懂的辞典, 使核心价值理念自然“内化”到员工心中。
2. 工具二:三项标准动作
公司提出做好工作、改进提升的三项标准动作, 即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PDCA自律循环、最佳实践共有化。“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倡导的是透明开放的管理环境, 例如公司在内网设置问题管理平台, 实现了问题的闭环管理。“PDCA自律循环”, 倡导的是永不满足现状的追求, 不断提高运营质量, 例如深入开展同业对标管理。“最佳实践共有化”倡导的是共享学习的氛围, 搭建提升业务水平的平台, 例如常态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
3. 工具三:开展文化评价
无锡公司深知优秀的企业文化落地难, 考核更难, 自始就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考核评价的攻关。按照起点公平、过程公开、结果科学以及能反映主观努力成果的原则, 研究制定企业文化评价方式和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型,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标准, 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管理,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和途径, 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 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同时, 建立完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激励机制, 制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培育方案, 努力培养实践企业价值观、代表企业形象、有典型示范价值的领军人物, 激发干部员工加快建设统一优秀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独运“匠心”, 慢工细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曲折的系统工程, 正如同工匠的“慢工出细活”。
十年奋斗历程走出文化治企漫漫路。从无锡公司在2006年确立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治企”的管理思路, 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来, 无锡公司直面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 紧随国网公司、省公司前进步伐, 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员工基本诉求, 全面建设适应企业生产体系的优秀企业文化, 引导干部员工建立良好的心智模式, 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 向文化力要生产力, 始终保持省公司系统同业对标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为实现公司的目标愿景提供持续、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企业文化发展丰富文化治企新内涵。企业文化是在变化发展的, 工作观的改进就印证了这一点。近些年, 无锡公司持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开展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 (业务+改进) Re=工作∪价值”社会责任工作观。社会责任工作观是原有工作观的改进, 是全体干部员工坚持不懈挖掘、诠释、践行的结果, 充分彰显了供电企业的责任担当。
创新实践试点开启文化治企新篇章。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点点滴滴的长久积累, 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近期, 无锡公司在修编企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 提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实践试点工作, 拟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 开启文化治企的新篇章。
面向“十三五”, 无锡公司提出实施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电网”、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企业”、高质量对接地方发展规划三项工程。我们相信, 无锡公司将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传承发扬“工匠”精神, 将这三项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吴涛.加强文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J].建筑, 2016, (7) :117.
12.企业团队精神口号 篇十二
信誉为本、服务是根、扶掖人才、敬业荣群。
团结、拼搏、务实、高效。
高绩效团队的三性特征:工作主动性工作思考性工作配合性。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赢得竞争。
诚信、高效、创新、超越。
效益源自创新。
开拓、创新,立足市场求发展;优质、高效,用心服务为用户。
精彩源于xx创造自在生活。
贵族化的品质大众话的生活。
中国xx,随心所欲,展现网络魅力。
让网络在竞争中完美,让人生在锻炼中升腾。
中国xx,与您携手共进,乘风飞扬。
伍亿人才网,让每个人更价值。
风起云涌,人人出动,翻箱倒柜,拜访积极。
情真意切,深耕市场,全力以赴,掌声响起。
爱整洁:穿着整齐,岗位清洁。
知道是知识,做到才智慧,多做少多说。
心中有梦不认命,全员实动一条心。
13.企业团队精神标语口号 篇十三
团队精神口号:
互相互助-众志成城
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团队精神
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要拧成一股绳
团结一心是企业最大的力量
激昂挑战人生,成就企业梦想
核心是打破本位意识,前提是树立大局观
没有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用心才能走得更快,同德才能走得更远。
乐于奉献是团队精神的根本
同心才能走得更远,同德才能走得更近。
14.以优秀企业文化打造高绩效团队 篇十四
1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岗位责任长效管理机制
1.1 增强责任意识, 规范工作流程
从建立岗位责任长效管理机制入手, 逐步提高职工服务水平和营销技能, 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提升职工为企业争光的荣誉感, 培育和塑造“企业在我心中, 我和企业兴衰与共”的企业精神。该局还提出了“以超越自我、超越客户期望为荣”的“八个到位”的工作要求, 即政策宣传解释到位、营销服务到位、职工内部管理到位、市场信息反馈到位、客户关系营销到位、业绩指标完成到位、专销结合联系到位、月度分析汇总到位。同时, 对职工走访前、执行中、走访后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2 开展“六讲”教育, 提升企业形象
一讲学习。由于农电岗位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线职工唯有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成为知识型职工, 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二讲责任。责任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 有责任感, 就会去钻研、去提高、去努力, 就会对工作尽心尽职。三讲纪律。抄表员、电力维修员、售电员等直接面对着客户, 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供电企业的相关规定, 做到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利益。四讲效率。对自己服务区域的客户认真调查、分析, 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五讲服务。一线职工作为供电企业为客户服务的主要实践者, 服务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要通过优质的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六讲形象。为民服务是连接供电企业和客户的桥梁和纽带, 一言一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为提升企业形象而努力。
2 通过职业生涯设计, 搭建职工发展平台
2.1 鼓励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职工素质
电力营销人员、生产人员, 每一个农电职工都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其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该局一方面抓好学历继续教育, 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 提升了学历层次。目前该局的职工有30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技能和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学习, 提高了工作层次和水平。同时,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进一步提高了职工思想素质和法制意识。
2.2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职工服务技能
每年制定职工培训计划, 就学习内容、时间作出具体安排。培训形式多种多样, 如工作研讨、经验交流、邀请专家上课辅导、参加社会组织的函授培训等。近两年来, 该局已举办4期各种培训班, 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的业务培训, 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 增强了职工的岗位适应能力。鼓励职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多分析、多总结归纳, 提炼一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进行推广交流。通过学习和锻炼, 提高了职工的市场分析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2.3 完善考核机制, 健全职工奖励制度
根据职工不同的岗位设置要求, 明确岗位责任, 建立完善的考核奖励制度, 客观、公正地评价职工的业绩、能力和水平。考核制度体现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 推行职工星级评定、晋级制度, 对优秀的职工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有真才实学, 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为其创造晋升平台, 提拔重用。
3 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
3.1 创建职工之家, 丰富职工文娱生活
投资兴建有职工之家、阅览室、图书室、培训学习场地、健身房、娱乐活动室等设施, 并配有电教设备、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教学工具, 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方便了职工的学习。注重培育和增强职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以职工为方阵, 组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如职工运动会、新春联欢会等。开展读书、听讲座活动, 开阔职工的视野。每年组织职工参加“读一本书、看几部好片、听一场讲座、参加一次比赛”活动, 召开读书座谈会, 交流读书体会, 增进了职工之间的感情和友谊。通过参加理论培训、论文比赛、“两个至上”在岗演讲比赛, 提高了职工的营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3.2 优化职工队伍, 提升团队合力
15.企业团队精神文化口号 篇十五
关键词:民族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同仁堂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87-01
一、引言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以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有如叶与根,有如流与源,依存于其上,经过外界风雨的洗礼,又高于其上。
二、中国民族文化
华夏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蕴对而今的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变迁,企业文化的铸就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儒家的仁学。孔子对“仁”的解释最基本的含义即“爱人”,强调“泛爱众”。儒家认为这样才能有利于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在二者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较为和谐的关系,在管理内部各成员之间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产生强大的内聚力、整体力,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儒商的理想人格追求智慧与道德相交融,做人之道与经营之道相同意,在商业活动中坚持“守信与重意”“修身与报国”“君子爱财取之道”,讲究以义取利合义,义利并举,不赚不义之财。
三、同仁堂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同仁堂人视产品质量如生命。自创立之初,同仁堂人便谨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药力”的古训,他们完善严格的内控指标,用地道的药物严守炮制之规,在工艺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同仁堂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同仁堂以“做人以德为先,待人亲和友善”为行为准则,注重人,关注人,更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挖掘企业内部人才资源,重视各个层面人力的培训和开发,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改革用人机制,形成了“贤者上、能者中、工者下、智者侧”的人才机制;同仁堂倡导学习型文化,侧重于整个企业氛围的营造。员工针对各自的工作岗位不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团队学习,在学习的组织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在团队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整个队伍学习的机制。这种形式不仅是工作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学习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一种氛围,使整个企业表现出积极向上,乐于接受并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姿态。
四、结语
企业精神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性是企业精神文化最根本的个性,有个性的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企业要培育现代企业精神文化,必须以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善于吸收民族文化中有关强调团体利益、讲和谐、重人情等思想精华,并与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伦理相结合,才能形成特色、具有适应性,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栾润风.精确管理[M].东方出版社,2006.
[2] 林坚.企业文化修炼[M].蓝天出版社,2005.
【企业团队精神文化口号】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优秀团队06-25
企业文化团队建设11-29
公司企业文化精神激励口号07-23
阿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建设10-21
企业的团队建设10-12
公司企业的发展战略口号 富有企业精神口号07-22
企业团队工作计划09-02
企业卓越团队拓展总结09-06
现代企业团队建设要点09-25
企业创新团队工作汇报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