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企业实习报告

2024-06-17

会计企业实习报告(12篇)

1.会计企业实习报告 篇一

企业会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介绍

江西峡江县金丰贸易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简称金丰公司)于2002年6月创建,同年9月正式营运,是以贷购车辆为主的股份制服务性运输行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公司总经理带领公司员工秉着“团结务实、贡献社会”的原则,牢固树立“用户第一、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艰苦创业,一切从零开始,在摸索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一步一个脚印使公司得到长足飞速发展。

截止2006年5月底据公司人事、财务、统计资料显示全公司现有员工644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人员126人),另有中层管理人员24人,总资产已达10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010万元,所有者权益(即自有资产)5020万元。

公司在为县里就业状况减轻很大压力的同时,也为县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革命老区,峡江人民创造了财富。在2005年度,公司上缴了地税141万元,与上年同期对比纯增税收101万元。

由于公司服务好、信誉佳,几大知名物流公司(如:华宇物流、佳宇物流、富奎物流等)均与该公司签订了长期运输合作协议。目前,公司的各类大型货车已遍布其各大物流公司。

随着公司全体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优质的配套服务具体表现在公司的经营、财务管理。2004至2005年度被市工商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被县

地税局评为“纳税大户”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公司“精神文明单位”、“先进货运企业”的荣誉称号。公司总经理经过辛勤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5年被评为县先进人大代表;同年还获得江西省委首届“江西优秀创业青年”荣誉;被聘任县汽车运输协会副会长和被聘任县联社理会理事;2006年5月份当选吉安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职务。如此殊荣,为企业以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峡江县金丰贸易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汽车销售、汽车租赁、运输、维修、停车服务。;

二、实习工作内容

在金丰公司财务部担任会计助理的这一个月里,我深刻感受到企业会计业务的庞杂,会计面临的巨大操作风险,以及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一些会计日常业务处理、银行及税务相关工作处理。公司财务部主要有成本会计、销售会计、总账会计、税务会计以及出纳。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公司主要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同时也借助单位网上银行进行收付款业务查询及处理,在税务处理工作方面,只要利用税务局相关软件进行纳税管理,如登录网上办税大厅、ABC3000等税务软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税收抵扣等业务。

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方面,主要利用用友财务软件,针对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性质进行会计处理,编制会计凭证,进行审核记账等。公

司日常的经济业务通常不是采购就是销售,在进行采购业务处理时,需进行编制采购入库单,并核对采购数量、金额及税额;销售业务方面,主要是对于应收账款的核对,根据实际发生以及相应回款进行收款或转账凭证的编制并审核记账;在采购与销售方面的实习工作当中,在制单处理方面谢前辈要求我要特别细心,要求我要注意核对供应商以及客户往来,以免在进行项目核算时发生串户。除了采购和销售业务,日常经济业务还主要包括通过单位网上银行进行其他应收、应付款业务,并在受到银行回单后,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应付账款核算。日常会计业务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都必须以会计制度为基础,尊重原始凭证,考究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利用财务软件的强大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公司的另一个重要会计核算项目就是进行成本及费用的核算。因为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销售和租赁、运输,所以公司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购买汽车的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而大学所学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生产费用核算和生产成本核算,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费用归集的时候,必须要有相应发票才能进行计入费用。所以

虽然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多不同,但在谢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三、实习工作体会

经过这次短暂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三年大学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此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工作就是进一步的再学习。但是其实理论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毕竟会计的专业比较强,而且有一些比较死的东西是必须掌握的。如果没打好理论基础,真正到了工作上会没有头绪的!再者我觉得要做好会计必须能够理清思路,理清思路就不会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方向,就能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好,不会总是在一个问题上重复,会更有效率。最后我觉得还需要细心和耐心,这样才能把一份工作做到最好!

2.会计企业实习报告 篇二

一、会计的本质特征与会计本质的再认识

(一) 会计的本质特征

关于会计的本质,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关于会计本质的不同观点都从某一个侧面描述了会计的特征, 而且这些特征也都由会计的本质表现出来。在2006年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本质的描述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新会计准则将受托责任观统一到决策有用观。实际上, 如果人们认识到受托人也是会计报表使用者, 则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来表述会计目标就显得多余。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显然是基于信息系统论的会计本质认识。

(二) 会计本质的再认识

“信息系统论”只是认识会计本质的一个阶段性积累。“财务会计的本质是会计主体法定经济利益的货币化反映” (黄申, 2008) , 这是关于会计本质的最新观点, 笔者以为, 这一观点更接近会计的本质, 特别是适应利益关系人企业理论的需要。

资产是以交易观或事项观及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确认的企业法人财产, 在交易观或事项观下, 会计的记录是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为前提的, 而“发生”的含义是权利的取得 (变化) 或义务的发生 (变化) , 即权责发生制。从一般意义上讲, 权责发生制是要确定交易或事项对会计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影响。因此, 财务会计就是权责发生制会计。

企业利益关系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都可以纳入交易的范畴。一般意义上的交易是指实物 (资金) 在不同的权利主体或责任主体之间的流动。但有两种“交易”需引起注意, 企业在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及招聘职工, 这两种行为是在企业使用了资源之后再支付相应的费用, 因此具有“后付”的特点, 现行的财务会计不将其看作交易。现行财务会计处理原则是:具有先付特点的交易, 会计上作为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处理, 然后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从产品的销售或劳务的提供中收回先付的“成本”;至于具有后付特点的交易, 由于对劳务或资源的使用直接体现为当期的成本与费用, 因此, 不需要经过资产到费用的转化路径。

社会责任会计的理念是:将具有后付特点的交易也通过资产到费用这一路径进行处理, 以解决企业利益关系人对企业剩余收益 (增值额) 的平等求偿问题。基本思路有两种:一是将这两种后付交易转化为先付交易, 即企业需要一次性支付招聘员工约定期限的全部工资, 同时还要一次支付企业存续期间占用公共资源 (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等) 的全部成本, 但与社会责任会计的理念不吻合。第二种思路是评估其在企业收益获取中的作用, 以其评估值 (或协议值) 分享企业利润 (增值额) ;这一思路在反映后付交易的权利人在企业权利义务关系时更符合社会责任会计逻辑。

二、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 利益关系人

在市场经济行为中, 企业是由不同的利益关系人组成的,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有三种类别: (1) 市场资源投资人 (各级政府, 他们对企业经营所需的软硬市场进行投资, 并由工商部门代表政府管理市场, 由税务部门以征税的形式获取“收益”) 。 (2) 有形及无形资源投资者, 包含股权与债权投资人。在我国, 作为股权与债权投资主体的有国家、法人、自然人。 (3) 智力及体力资源投资者。智力资源投资者有二类:即产品与生产技术投资者和管理技能投资者。

(二) 企业利益关系人与企业的权利交易

在股份经济条件下, 股份制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都在与这一法人实体进行着某种权利交易。

(1) 股权投资者对公司出资, 将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权利让渡给企业, 形成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按公平交易原则, 股东让渡财产所有权, 必须获取相应的维护权利, 股东让渡财产的占有、使用与处分权利换取收益分配权、企业清算时的剩余财产索取权、对经营者的选择权、企业经营监督权、董事渎职起诉权。在这些权利中, 前两项权利体现股东的财产权利, 后三项权利是实现财产权利的保障权利。因此, 股权投资者对企业出资, 使得股权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产生分化, 并形成以下财产权利等式:股东财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剩余财产索取权+收益分配权。因此, 股东一旦出资, 体现财产所有权的四种派生权利形式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中, 股东只享有收益权及由交易的“不平等”而“补偿”的剩余财产索取权。

(2) 债权人在与企业的交易中, 出让的是财产在约定期间的使用权, 到期之后, 企业必须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偿还本金或债权人原有财产。在这一交易中, 债权人主张的是约定期间的利息收益。为了保证债权人的权利, 若债务人到期不能偿付债务, 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欠债企业破产还债。

(3) 对企业而言,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企业是环境资源的消费者。企业是在三种环境中生存的:一是自然环境;二是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市场秩序的法制与人文环境;三是国家通过建立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提供企业运行的硬环境。环境资源要么由政府创制、要么由政府维护。因此, 作为市场管理者及市场环境资源提供者的政府 (注意:不是以国有企业所有者身份出现的政府) 也是企业的利益关系人。他凭借提供与维护市场环境资源与企业进行相应的权利“交易”。

(4) 管理或组织技能提供者, 常常以经营者 (董事、总经理) 的身份出现。因此, 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以智力资源与企业进行特定的权利交易;另一方面对这种资源的使用与耗费又直接为企业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利实现提供可能。

(三) 现有资产负债表对利益关系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映

不同的“交易”反映了企业利益关系人与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会计的本质就是要从价值角度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的不同权利义务关系。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其他利益关系人与企业“先付”交易的结果, 这种反映突出股东在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是股东在企业的净权利, 同时也表明股东对企业已尽的义务, 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体现企业对债权人的义务 (以同一时点的资产为限) , 企业对债权人的义务最终表现为股东对债权人的义务 (以出资额为限) 。因此, 股东中心主义企业理论下的资产负债表是一张以反映股东权利义务为主的报表。

三、企业利益关系人权利义务在报表中的反映

(一) 将资产负债表改造为资产权益表

从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权利义务关系的要求出发, 资产负债表要突破股东权益的制约, 全面、平等地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权益是权利人 (企业利益关系人) 履行了相应的义务后, 在企业应享有的权利份额。环境与资源权益, 反映企业行为导致环境与资源向坏的方面变化、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持或改善方面付出的代价, 这种代价由环境部门确认。市场资源供应者权益, 政府作为全体国民代表的义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二是保护生态平衡并促进资源节约;三是维护秩序。从理论过渡的角度来讲, 目前仍然以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税款为宜。劳动者权益可以借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研究成果, 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这里可能不适用。

在资产权利表中, 资产与权利的对等是观念上的对等。这是站在权利人的立场上, 认为企业会计反映的是企业利益关系人在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站在企业的立场上, 则资产权利表中的资产是企业取得的权利, 而权利部分则体现为企业对利益关系人与环境资源的义务。资产的形成基础体现为初始计量中利益关系人履行义务的结果及企业交易行为的结果 (后续计量反映资产存在状态及价值状态改变的结果) , 同时, 资产也是企业对权利人 (企业利益关系人) 履行义务的基础。因此, 企业的资产应该在传统财务会计的资产基础上, 增加人力资产、环境与资源资产。这样设计的资产权利表能比较充分地、平等地反映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符合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二) 用增值表替代损益表

收益表的改革, 笔者认为增值表能够比较好地体现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第一, 增值额是企业利益关系人共享的利益, 不是损益表以股东为中心确定损益的思路;第二, 增值表的运用更能为增值税的实施提供方便。

收入的确认与财务会计基本一致。关于资源节约收益, 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一个关键点, 在会计报表中必须要有所体现, 但资源的节约直接体现在增值额中。因此, 只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反映企业资源节约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关于环境收入, 在大多数情况下, 环境的改善并不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入, 对不产生实际现金流入的环境改善确认收益会带来会计核算上的混乱。企业有义务保持或改善环境, 一般情况下, 企业只需确认保持或改善环境的支出。当企业的环境改善作为一种投入, 能够形成相应的资产, 并能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入时, 可确认为环境改善收益。增值额的分配是企业对企业利益关系人履行的义务, 是企业对利益关系人的付出。这与传统损益表中将利息、国家税收、环境保持或改善的支出都视为股东权益的减少、作为股东的付费, 在观念上是一个彻底的改变。而在增值表中, 环境保持或改善的支出应该也必须作为参与增值额分配的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黄申:《再论则务会计本质》,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郭纹廷:《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基于要素价值的视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3]李景芝:《从“增值表”的角度谈增值税转型》,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8期。

[4]薛冰、王建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案设计》,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6年第2期

3.浅谈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 篇三

【关键词】财务报告;时效性;数据处理;现金流量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

1.信息不全面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一大不足就是财务信息不全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必须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而且为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预测依据。而企业财务信息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内容不全面。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向、现有资产、投资方向等问题,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二是形式不全面。企业财务报告在形式上一层不变,不能按照实际出发,每一个报告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侧重点。使用者无法做出判断,无法进行侧重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既要有定性信息,也要有定量信息;既要包含确定信息,也要有不确定的信息;既要包括企业整体的宏观信息,也要报告企业某部门微观的财务信息。

2.信息不可靠

企业报告财务信息存在着虚假、无效的现状,这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的财务报告就是为了反映企业收入与支出的状况,从而调整经营战略。而在一些项目上,存在着一些挪用公款、私吞、拿回扣等现象,账面上进行虚假做账。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这就给转账带来了一些漏洞,导致资金流失。所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就存在者一定的虚假问题,为了做假账、隐瞒上级,私吞公款,最终导致财务报告无效。其次,财务报告反映一定的业绩,为了满足一定的虚荣心,或者达到一定的业绩目标,就在报告上弄虚作假,这也是财务报告信息不可靠的原因之一。

3.信息不及时

企业财务报告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率、经营利润,并对企业未来的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相挂钩。而且,市场环境因素变化多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报告需要及时。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报告还流于形式,根本就不受重视。财务报告经常被拖延,而且报告的时间也够久,完全丧失了时效性,最终使企业丧失商机。

二、优化企业财务报告的措施

1.信息全方面

扩展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是提高企业财务报告工作水平的关键一步。首先,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内容必须要全方面。全面反映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有关财务的重要信息,避免企业财务报告内容过于单一。企业财务报告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扩展到有关企业财务的多层次、全方面。其次,报告的信息要从企业文化、企业信誉、知识产权等着手。包含的资产信息,对企业未来预测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报告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同时能够从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出发,探讨报告内容的实质性问题。最后,报告财务报表附注内容以及上市企业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2.改善财务报告结构

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形式也是其有效性、合理性的体现。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报告形式是确定不变的,但是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需要对其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更适合于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是财务报告结构不要太笼统。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任務,制定不同的财务报告。每个项目的财务报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定所要报告的内容。二是反映内容要轻重缓急。不仅要反映出有形的货币资产,还要反映企业无形的资产。既要反映投入情况,也要反映其产出情况。三是根据财务信息不同的报告部门和使用者,进行必要的说明。有针对性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将财务报告做到个性化报告。并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有增减的安排报告内容,并为预测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3.合理安排财务报告时间

合理安排财务报告的时间和周期,有助于财务信息有效的传达给上级领导,使其做出正确的判断。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因素,加大了企业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这样不确定的环境下,导致企业越来越看重财务信息。企业需要从有限的内部信息中去把握住未知的外部环境变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财务报告也属于企业信息,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基于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就是信息脱离了“母体”之后,慢慢丧失其价值的性质。财务报告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需要加以利用。所以,在财务报告信息还未丧失其价值之前,必须严格控制、合理安排财务报告的时间,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财务报告真实有效

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真实有效,必须从实际出发。财务报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方向性作用,其数据资料必须真实可靠。财务报告人员要基于一定的职业操守以及专业素质,对财务报告有效的填写,真实的反映,不能弄虚作假、欲盖弥彰。在财务报告中,如若发现问题,就立即反映。提高财务报告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保障财务报告真实有效的必要手段,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会计能力,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信仰,增强抵制诱惑的意志。同时,还要具备现代化办公操作技巧,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会计报告工作的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愈来愈重要。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从目前的财务报告现状出发,提高报告人员的专业性以及职业素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强上级的重视程度,最终能够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浅议财务报表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4)

[2]李美芳.浅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解读与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02).

4.金融企业会计实习报告 篇四

1引言

在这个不算炎热的夏季,伴随着期末考试周的来临,在学校的安排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银行模拟业务操作,使我更直接的接触了银行业务,对银行柜员的工作有了更广范的认识、更深刻直观的了解,培养了我们在银行基本业务方面的实际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我们今后踏出校门参加正式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实习目的本学期实习的目的是结合实际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业务,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全面熟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操作流程及规范,熟悉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储蓄业务系统环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交易代码,为储蓄业务和对公业务的具体操作奠定基础;将理论知识与银行实际业务有机结合。

3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由武玉清老师带领在文渊楼微机房进行模拟操作,主要内容概括为五点:

一、专业术语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认识这些术语,且知道它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凭证、钱箱号、柜员号、客户号、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等基本的专业术语。

二、熟悉银行业务流程:个人银行业务操作总流程、对公会计业务操作总流程。我们首先操作的是个人银行业务,这个业务要比对公会计业务操作简单,所以老师就让我们先从个人业务入手。

三、结合案例进行个人业务模拟:结合案例进行个人业务模拟:如凭证领用及出库、凭证入库及上缴、个人支票领用、出库、出售、核销、挂失及解挂等、重要空白凭证出库、入库、调配、作废及查询、开普通客户号、一卡通客户号、一本通客户号、普通存折及一卡通或一本通销户操作、一卡通换凭证、挂失及密码修改等。

四、结合案例进行对公业务模拟:结合案例进行对公业务模拟:如新开一个对公客户号、新开一个对公账号、现金存款、激活对公账号、出售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给对应的对公账号、新建贷款业务操作、贷款发放及部分还贷、全部还贷操作、贷款展期及不良贷款核销操作、辖内结算业务操作、同城业务操作、特约汇款业务操作等。

五、结合案例进行报表管理:各种报表的查询方法,业务变动的情况下报表如何变动。

实习报 告 书 专 用 纸

4实习体会

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安排了这次的模拟实习的体验机会。虽然由于教室的征用紧张,这次的实习很紧凑的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我们顺利的如期完成了任务并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未曾学到的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银行的业务操作的简易操作流程,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了银行柜员是一份枯燥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很强的操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耐心细心和严谨负责的敬业态度,这对经常粗心大意的我来说是极具有挑战性的。

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在操作过程中穿插着大量的专业术语,由于我自身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我花了不少时间在专业术语的查询理解上。专业课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真的很重要,知识的学习总有它的适用领域,扎实的基础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就犹如今后我们工作的左手右臂一样,缺一不可。实习让我们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提高,对于大三的我们就犹如一次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前的工作试炼。并且,这次的实习加深了我对金融会计学这个专业的了解,也对今后的就业有了更清晰的定义。课堂上学习到的只是在真正运用到操作过程中才发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甚远,我们只仅仅是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习让我们审视自己的缺点,在接下来最后一年的学习中自我完善。

5.房地产企业会计实习报告 篇五

我实习的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我公司注重软、硬件建设,拥有各种必备的办公设施,使用正版财务软件为客户提供服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本公司制定有规范的代理合同、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部《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规定从事代理记账和纳税申报服务。为客户把握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做好合理税务筹划,规避财务风险,合理合法的企业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所学的是针对于公司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以及提供每月抄税、报税、纳税服务,和会计咨询以及一些代办业务。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end#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公司上班,看到同事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氛围非常的好。第一天我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本公司是月底先打电话给客户收取原始凭证,通知一般纳税人在月底之前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月末前持发票的抵扣联去税务局进行认证,当月认证当月必须抵扣,未认证的发票从开票日期至180天内有效。然后根据当地税务规定的的抄税时限(次月的1-5日)。

将已经开具使用的发票信息抄入到金税卡中并携带金税卡去国税局抄税。最后在15号之前报国税和地税,之后就开始做账务处理。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实习,首先从客户那里取得原始单据回来,我们开始粘贴原始凭证,粘贴原始凭证也有很多技巧,怎样粘贴的好看、整齐,等到时候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很美观。由于我们公司用的是速达财务软件,下一步我们就是在电脑上做账。账做完之后我们可以查看明细账和总账,然后通过速达直接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房地产企业会计实习报告【二】

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今年寒假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实习任务:要求我们学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xx集团公司在xx的项目部。这是一个新到xx发展的企业。它在xx的主要业务是发展地产建筑。

二、实习内容

短暂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想过去十九天的实习生活经历令人难忘不以。特别是第一天去实习单位面试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虽然当时有好朋友在旁边陪伴,可见到公司管理人员时我还是有些紧张。不过还好他只是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看了一下我的学生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叮嘱了几句,就让好朋友也是我实习期间的师傅带我去参观办公室了。后来几次的接触发现其实他也挺好相处,特别平易近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的指导老师是我的小学同学更是好朋友。实习单位也是她帮我介绍的。这样我们沟通起来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顾忌。

我的实习时间是从一月十八号开始,到二月五号结束,为期19天。师傅没有给我安排具体的实习内容,但她却要求我自己要积极、主动,善于思考,更要做到不懂就要问。总结实习期间的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做会计凭证

虽然以前在学校实习过做凭证但隔一段时间还是会感到手生,一些细节问题容易被忽略。有些实际问题分析起来有点棘手。但在师傅的耐心辅导下我渐渐熟悉起来。后来看到师傅忙时我会主动要求帮忙做事,尽量找一些锻炼自己的机会。虽然还是会有问题,相比开始时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2:学习使用装订机

刚开始我并不会使用专业的装订机装订凭证,我主动请教师傅,请她帮忙,反复摸索、练习,算是基本掌握了操作步骤。后来的一次实践更是弥补了我使用装订机装订凭证时细节处的不足。

3:录工资表

当时答应帮忙录工资表,还以为很简单。由于我的计算机基础不是很好,结果操作起来问题百出,而且还费时费工。经过这次实习我才真正体会到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对我们会计工作的重要。

4:发送表格

有了录工资表的经验,这次发送表格前我把所有问题和操作步骤都详细了解了才发送的。结果还是出现了问题,其中的一张表格还没弄完就被我发到了税务部门。这完全是不细心的表现。经过跟税务部门的再三解释,才允许我们再重新发送一份完整的。

5:送银行卡

之前听师傅们说地税问题要到中国银行去办理。有一次师傅去银行办事结果忘记带银行卡。我主动要求帮忙送去。看师傅办完事我问师傅怎么不用现金呢?师傅告诉我地税原来只能到中国银行用银行卡办理相关问题,不收现金。

6:其他

没事做时,我会跟师傅聊天。问她一些基础的东西。她也很乐意告诉我。她也会在聊天时提醒我注意一些小知识。像有一次她们在聊天说到认证期限为90天而且过无不侯。地税要到中国银行去办理。

其他的时候我还会帮忙做下清洁,收拾一下东西,帮忙倒水等一些杂事。

三、实习结果

6.企业会计辞职报告 篇六

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工作效率。公司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开明的工作作风,让我总是有无穷无尽的工作激—情。然而工作上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的认知力有限,使我越来越不适应如今的工作环境。记得胡总曾说过,工作上如果两年没起色就该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因此我开始思考在不断打拼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选择。

我知道,公司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往后也会给我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是金钱不能衡量的。可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发觉自己对这工作缺少一份热情,缺少一股干劲。慢慢地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一行业发展,能否胜任往后的工作。现在由于我私人种种原因,父母为我安排了另一份工作,同时我也想到外面的社会锻炼一下自己。经过反复的考虑,所以我决定辞职。

我知道,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或许有点任性,但我确实有许多不成熟的思想及行为有待改进。我不想因为我的个人因素而影响到公司的运作,因此我作出了这个决定。

能为公司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项目开始前的属于自己的所有工作,尽力让项目做到平衡过渡。

离开这个公司,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譐譐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希望公司领导能够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7.会计企业实习报告 篇七

我国目前在碳信息的会计处理上, 主要是对于涉及到京都议定书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将碳减排量确认为“存货”、“金融资产”还是“无形资产”的问题上。而缺乏对企业自己所创造的碳能力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如果企业从市场购入的碳排放配额是有价值的, 那么其自身所具有的碳能力就是有价值的, 同样需要企业进行确认和计量。碳能力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通过企业隐形的碳能力显性化, 有利于某些企业提前发现自己的碳能力的不足, 早做准备, 应对低碳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 碳能力的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碳资产”盘查的过程, 为企业后续进行“碳管理”、“碳足迹”计算奠定了基础。

一、企业碳能力的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数据将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 即将交易或事项的某一项目作为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主要解决的是否应确认、如何确认及何时确认的问题。企业自身拥有的碳能力, 相当于增加了企业的配额碳资产, 或企业可以把其节约的碳配额量拿到市场出售, 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因此会计上同样需要对碳能力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 应确认为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将某一经济交易或项目定义为资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 该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第二,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第三,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的碳能力是企业本身的资产所带来的, 比如生物资产 (森林、草原) 的碳固能力, 固定资产 (机器设备、汽车等) 的碳耗能力, 而企业碳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碳固能力与碳耗能力的差。只要企业的资产存在, 与此相伴的碳能力就存在, 就同样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尚不具有强制减排压力, 但必须认识到, 随着我国碳税或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企业碳排放权毋庸置疑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而企业自身拥有的碳能力, 由于可以减少企业的碳排放, 相当于增大了企业碳排放权配额, 或可以形成碳信用资产到市场上出售, 这显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然, 企业碳能力如果是负数, 也就是说企业资产都是消耗碳源资产, 则企业可以把企业碳耗能力确认为负债。

(二) 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关于能力资产如何确认问题, 夏冬明 (2006) 提出将能力作为一个新会计要素归入会计要素体系中;王小鹏 (2006) 提出, 根据能力概念和修正的资产定义, 将能力因素纳入资产定义。笔者认为, 基于我国目前对企业还没有形成强制减排的约束, 为了不给现有报表带来大的变动, 可以在“无形资产”科目下设一个“碳能力”科目, 下设若干明细科目, 比如生物资产、机器设备等, 来具体核算影响到企业碳能力的各个资产的年碳固或碳耗能力。以后随着碳税的征收或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可以逐渐单独设置“碳固和碳耗能力”科目来核算企业的碳能力。

(三) 可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确认

基于《京都议定书》中强制减排国家的管理当局在对企业进行控制时, 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碳排放额的计算, 因此企业对碳能力的确认可抛开及时性的要求, 在每年的资产负债表日定期确认。在初始确认时, 企业需要在年末对企业碳能力资产清查盘点;在后续确认时, 考虑到企业某些资产的取得或处置、碳能力的后续维护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碳能力大小, 需要企业每年年末对其碳能力进行重新评估和计量。

二、企业碳能力的会计计量及账务处理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表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碳能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如何确定其价值并货币化呢?笔者认为企业碳能力的会计计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的碳固量或碳耗量的计量;二是把碳固量或碳耗量货币化的问题。前者需要借助生物科学领域的计量方法, 后者则需要从碳交易市场中获得碳排放的价格。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 则意味着“X树=碳固了Y吨的CO2=Z人民币”, 或“x吨能源消耗=产生了Y吨的CO2=-Z人民币。

(一) 计量方法和计量属性

森林碳汇量的计算方法有碳密度法、碳平衡F-CARBON模型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等, 前两种方法属于纯自然科学范畴, 计算方法比较精确但也很繁琐, 而森林蓄积量扩展法比较简单实用, 因此笔者拟选用这种方法。

森林蓄积量法下森林全部固碳量由森林固碳量、林下植物固碳量和林地固碳量三部分组成, 而后两部分的固碳量一般通过碳转换系数折算为森林固碳量来计算, 计算公式为:

其中, Sij——第i类地区第j类森林的面积;Cij——第i类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密度;Vij——第i类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α——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β——林地碳转换系数;δ——生物量扩大系数;ρ——容积系数;γ——含碳率。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Vij是指单位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木材体积的量, 它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业生产力。各种换算系数可以取国际通用的IPCC默认值: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α为0.195;林地碳转换系数β为1.244;生物量扩大系数δ为1.90;容积系数ρ为0.5;含碳率γ为0.5。

对于企业而言, 碳源主要是各种能源, 比如煤、天然气、油料等。对消耗这些能源的资产的碳排量的估算方法可以采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提出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CO2计算法, 因为该方法适用于已知能源消耗量及能源种类的碳排量的估算。

其中, CEi——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

Eni——第i种能源的能源消耗量

αi——在获得相同热能的情况下, 第i种能源释放CO2与标准煤释放CO2的比值。

k——标准煤的有效氧化分数

n——每吨标准煤含碳量

公式中的Eni×αi是把其他能源消耗量折算成了标准煤的消耗量, 然后通过标准煤的碳排放量来计算其他能源的碳排放量。对于主要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国家应该制定发布相关计算标准, 或者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CO2的估算排放量》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能源结构基本不变, 则企业可以计算企业的“能源综合碳排放因子”, 这样, 就可以直接根据所有能源消耗量与能源综合碳排放因子的乘积来计算企业资产所耗能源的排放量。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剩下的就是把碳固量或碳排量予以货币化, 这其实就是如何计量碳排放权的价值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有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笔者认为,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表示了在活跃的碳交易市场中的碳排放权的价格, 其价格指数会受制于各个企业或国家完成所承担的减排义务的难易程度, 完成减排义务越难, 则碳排放权价格越高, 说明企业的碳能力资产更有价值;反之亦然。因此, 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碳能力的经济价值。

(二) 初始计量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碳能力随着森林资源、固定资产的存在而客观存在的, 在低碳背景下这种能力变成了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力, 因此企业对其碳能力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 并不涉及到现金流的支出, 不需要进行成本的核算。一方面增加“无形资产——碳能力”的价值, 另一方面, 遵循复式记账的原则, 计入所有者权益, 具体是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碳能力储备”二级账户, 增加资本公积的价值。这主要是为了使得碳能力的初始确认不至于影响到企业损益表。另外, 为了充分反映碳能力价值的变动情况, 笔者在“无形资产——碳能力”下设两个明细科目, 分别为初始确认、后续价值变动。为了保证碳能力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企业应由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资产的碳能力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相关账目, 比如能源消耗明细账以及碳交易价格的确定进行审计, 即“碳审计”。

(三) 后续计量

企业碳能力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发生变动, 变动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 来源于森林的自然生长或设备的功能损耗。

森林资源从幼苗到成熟, 是一个不断的生长过程, 其间森林的碳固能力会随着树木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树木生长阶段可以分为初长时期、旺盛时期和近熟时期。从初长期到旺盛期, 森林的碳固能力会不断增大, 到旺盛时期, 碳固能力达到最大, 并开始出现拐点, 从旺盛时期到近熟时期, 碳固能力开始慢慢下降, 到成熟期后虽然其碳储量达到最大, 但其碳固能力却已经降到最低。而对于耗能设备, 随着机器设备的磨损, 功能逐渐退化, 其单位工作时间的能源消耗可能会逐渐增大, 导致碳耗能力逐渐增加。

资产负债表日, 经过评估机构的评估和审计机构的“碳审计”。按照碳能力的计量方法重新计算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碳能力, 并与上年末的碳能力的比较, 计算差额, 如果为正数, 即企业碳能力提高了, 则做下列处理, 反之, 则进行相反的账务处理:

2. 来源于企业对碳能力的维护。

“企业要主动进行碳管理, 揭示组织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发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分布和排放较高的环节, 进而从环境影响、经济性和可行性角度对所揭示的碳排放实施有效管理”, 这种碳管理其实就包括了对企业碳排放高的环节的维护, 以降低温室企业排放量。比如, 对于碳耗量逐渐增多的机器设备,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维修来提高其能源消耗效率, 降低碳排放;对于森林资源, 企业可以通过浇水、施肥、减枝等抚育, 来提高其碳固能力。

关于企业碳能力维护费用的会计处理,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费用化, 计入损益表;一种是冲减资本公积, 这样不会影响损益表。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强制减排, 本文计量的是企业的碳能力大小, 因此笔者希望碳能力价值的确认和计量都尽量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损益表。因此, 笔者对碳能力维护费用作如下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 再重新计算企业碳能力价值, 并做相应的会计分录。不过, 需要强调的是, 冲减资本公积的碳能力维护支出, 是指企业专门为了提高自身的碳能力所花费的支出, 其可以提高森林的碳固能力, 或降低设备的碳源消耗。如果该项支出在此同时, 还能带来森林资源的木材价值或固定资产价值的提高, 那么企业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5号——生物资产》规定, 即企业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 其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应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或者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更新改造支出,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而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3. 来源于企业森林资源的种植面积的增加或砍伐, 设备的购入或报废。

企业的碳能力是伴随着有形资产而存在的, 随着其所依附的资产的增多或减少, 其相应的碳能力也会出现变化。对于资产增加引起的碳能力变化, 账户处理同碳能力的初始计量;对于资产减少引起的碳能力的变化, 则注销相应的碳能力价值即可:

三、企业碳能力的会计报告

在碳信息披露格式上,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列碳会计项目或在附注中进行详细说明;另一种则是单独报告, 提供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笔者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即把企业的森林资源的碳固能力同碳源消耗资产的碳耗能力综合在一起, 在无形资产下设置了“碳能力”来单独反映, 通过这个账户的明细账, 报表使用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森林资源的碳固量、碳源消耗的总额、产生的碳排放量、企业的碳能力维护行为等。同时企业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信息: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形成企业碳能力的资产类别, 比如碳汇资产、碳源资产情况;企业碳汇资产每年的碳固量;企业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温室气体排量;企业当年新增加的碳汇或碳源消耗资产;企业当年的碳能力维护支出等。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S) .1997.

[2]张鹏.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J) .财会研究, 2010 (1) .

[3]夏冬明.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D)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王小鹏, 朱开悉.能力资产信息披露探析 (J) .财会通讯, 2006 (9) .

[5]郗婷婷, 李顺龙.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J) .林业经济问题, 2006 (12) .

[6]IPCC, Good Practice Guidance and UncertaintyMan-agement i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J) .IGES Tokyo, 2000 (4) .

[7]李蜀庆, 余凯.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 (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 (1) .

[8]许文强.森林碳汇价值评价——以黑龙江省三北工程人工林为例 (D) .昆明:西南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6.

8.会计企业实习报告 篇八

【关键词】 资产负债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综合收益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新的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伴随着这种观念转变,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在2009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从2009年1月1日起,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综合收益的披露将对企业当期业绩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

在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中,主要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两大流派。

收入费用观是以利润表为中心,收入、费用被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资产和负债是次一级的要素。在计量企业的收益时,先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的一致性联系起来,据以确定收益。收入费用观强调对具体交易进行核算,收入定义为经营业务中已实现的营业收入,资产就相应成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过去交易中形成的经济资源。收益的基本公式为“收益=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报表重心,资产负债表成了利润表的“附表”。收入费用观下,会计目标限定于报告受托责任,在受托责任观目标指引下,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借助历史信息来解脱受托责任,因此财务报告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强调收益的平滑。

收入费用观下,由于强调配比原则,导致一些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本质是费用损失的项目作为资产、负债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例如旧制度规定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强调所得税费用与当期收入的配比,首先根据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中出现的递延税款借项和递延税款贷项仅仅是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产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而是以利润表为中心的结果。

资产负债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资产、负债项目被视作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收入和费用是次一级要素。资产负债观下,首先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资产负债观认为,收益是扣除本期所有者投资和本期所有者分配项目后企业净资产的变动额。即: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本期所有者投资+本期所有者分配。

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资产和负债围绕是否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进行定义,资产和负债项目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了面向未来的信息。资产负债观下确认的总收益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资产、负债价值的全部变化,而不管交易是否实现。

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资产负债观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满足决策有用性,信息就要面向未来,因而资产定义为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和负债的计价优先于收益的确定,收入和费用围绕着所有者权益变动,被定义为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和总流出。资产负债观更多考虑如何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它要求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价值的变动在当期确认为收益。

二、全面收益的概念及国际进展

(一)全面收益概念

全面收益这一概念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中正式提出的。1985年,FASB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中对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构成要素进行了规范的定义。全面收益被定义为: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由源于非业主的交易、事项及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净资产)之变动。它可以简单解释为一定期间内除业主投资与分派业主款之外所有的业主权益变动。全面收益包括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四个要素。

虽然全面收益与净利润在会计确认上都使用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四个要素,全面收益比净利润涵盖内容更丰富,全面收益除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经营成果以外,还包括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经济交易或物价变动所带来的未实现的资产变动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从全面收益概念来看,其反映的是一种损益满计观(有时又被译作总括收益观,all-inclusive income concept),按照损益满计观,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不包括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属于当期业绩组成成分,尽管一部分项目被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但应该作为其他全面收益进行报告。

(二)IAS1对全面收益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3年修订的“第1号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IAS1)中要求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自2004年开始,IASB和FASB共同开展“财务报表列报”这一项目研究,研究如何改进财务报表列报以满足财务报表使用人的需求。

IASB在2007年9月正式修订并发布IAS1,修订后的IAS1在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方面均发生变化。IAS1不允许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可以在单表法中列示,既含有非业主权益变动的总计数也包括净收益项目的小计数,或者采用双表法,一张报表报告当期净利润,另一张报表报告全面收益,如果企业使用双表法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的第一项内容应是净利润,然后是其他全面收益,汇总金额为全面收益。

IAS1规定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包括:重估价值的变化;设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所产生的精算利得和损失;国外经营部分财务报表折算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计量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的利得和损失的有效部分。

IASB认为禁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可以使财务报表使用人更好地理解业主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化和非业主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化。IASB指出,其能够为报表使用者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提供更可靠的指标,并能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

三、新会计准则体现全面收益理念

新会计准则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以及全面收益的理念。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的影响源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并体现在新增加的“利得”和“损失”要素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诸如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进行后续计量,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9.企业会计实习心得 篇九

此次实习,主要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进出口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出口退税的申报等。由于实习期间刚好赶上该公司开一月份的帐,所以最初的实习内容就是使用龙之星财务软件开帐以及处理简单的业务凭证的录入。

我在师傅的指导下为该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开了账,并录入了6月份的现金收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在凭证的录入过程中,我发现平时认为很简单的会计处理,在现实的处理重要琐碎的多。其中涉及了工资发放(其原始凭证中必须有考勤表)与工资分配的处理。对工资的处理,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要根据工资项目表,要把项目表中各明细项目归集到工资与奖金下,根据项目表计算填列工资汇总表,经领导审批签字后方可入账。工资发放时,处理如下: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工资分配时,根据工资汇总表,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费用——奖金

管理费用——聘用人员工资

内部往来

贷:应付工资

由于该公司的主要对外业务就是进出口,所以接下来的是习内容就是进出口业务的处理。进口业务的处理流程与普通报销业务处理流程唯一不同的是:根据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田收料单,算出单位成本、总金额,均换算成人民币入账。该公司通过商品采购来归集购货的入账价值(包括货款、关税、口岸费等),最后统一转入存货。外汇付款时,由于该公司无权利拥有外汇账户,所以只作一笔分录:借:应付账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出口业务的处理流程与普通报销业务处理流程唯一不同的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写计算成本单,其成本中包括合同中双方商定好的毛利,进而计算得出单位成本,实际的税与应收账款根据发票填列。

该公司出口退税的申报流程是:1.准备申报资料2.预申报,补充申报资料3.正式申报

出口退税的必备材料有:1.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有无外汇收入)2.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3.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确有出口)4.业务员自制的外文发票(开给国外购货方的)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上的单位与数量一定要与出口报关单上的对上。因为国内发票上的单位一般为张、件一类的数量单位,而报关单上的单位一般为质量单位千克,所以在打报关单时一定要确认标出了与国内发票相一致的数量单位。

预申报时,不必带上纸制的材料,只需将申报软件——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6.2版——上的信息拷到软盘上,带到税务局,经税务局的申报检测软件检测后会返回个反馈单,单上会显示申报资料上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要根据列出的问题完善申报资料。虽然这部分的实习我也没有真正跟着去跑一遍,但师傅讲得很仔细,细节也讲得很清晰,而且我看过了整个流程的全部单据,所以感觉就像真正做过一样,我想以后如果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业务我会处理的较好的。

在实习的最后的日子里,我还观摩了师傅编制了合并会计报表。由于该公司今年是首次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至整个编制过程并不是十分顺畅,而我只是在旁边看,所以实际的操作能力并没有太多的提高。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比书上讲得要复杂得多,主要原因是实际的公司的业务量较大,情况也比较多,而且分公司的会计处理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都给合并工作带来了难度。我想,合并会计报表的工作一定要亲自做过几次才能做的相对熟练流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得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会计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学科,实习是检验学校里的教学成果的最好的试金石。学校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要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我非常希望学校能加强实际的工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实践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以后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企业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而造成这种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企业没有引入非常有效和富有活力的竞争机制,分配方式不够灵活,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与工作效率。我个人认为改变这种局面的直接可行的方法有两个:其一,领导的工作作风的改变;其二,员工在工作时间约束的加强。我认为,联欢会虽不是庆功会,但也应该是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的前提下举行的,而不能由于要开联欢会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税收滞纳金);员工在工作时间,应主要处理公事,如有特殊情况,可请假专心处理私事,而不应该占用较长的工作时间、利用公共设施处理私事。这是我的一些个人的看法,作为一名员工,我也是希望自己所供职的企业越来越好。

10.会计企业调查报告 篇十

会计是一个企业必必不可少的。会计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这个企业财务的管理职责。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会计企业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本人对医药公司下的康是福大药的会计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相比于假期前的计划满满,假期末的我就会思考总结一下这个假期的收获。

假期中的我在医药公司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这会对即将到来的充满挑战的新学期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企业概况

医药公司是个小型的经营药品为主的销售企业,该公司以零售药品为主,兼营药品批发。本公司设有经理室和会计部,有员工200多人,公司年营业额5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二.调查意义

为了把学习过的知识加以运用,查找在学习中的漏洞,并加以弥补,在实践的基础强化理论知识。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汲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调查对象

企业内部的会计部的员工

四.调查途径

实际考察

五.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到xx月xx日

六.调查内容

1.会计分录的编写

2.会计凭证的填制

3.会计账簿的登录

11.会计企业实习报告 篇十一

一、会计发晨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二)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

(三)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四)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五)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三、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理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1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探析 篇十二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与我国的市场环境相一致,基本上能够满足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然而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有其成就也有其局限,很难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普遍应用于会计系统,但其发展思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现行会计系统的传统性及其所提供会计信息原有的局限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化取得突破,“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得到了强化和运用,报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得到加强,但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多样需求,报告的时效性难以保证,会计报告信息存在不确定性,不能满足信息的可靠性和前瞻性,等等。

二、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企业前期的经济活动状况而忽视了后期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了企业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的财务运行状况的相关信息。包括了企业年初的财务使用情况,企业在运行中财务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企业年末的财务信息具体情况的总结。财务会计报告总结的内容应该涵盖企业年初的经济活动内容以及年末的经济活动内容,但是目前的财务报告的内容趋向于企业前期的经济活动内容,对于企业后期的经济活动状况的记录偏少,没有很好的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导致企业的决策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财务会计报告所反应出的准确的信息,因此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 难以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具体要求

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都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获得需要的信息数据。然而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并没有能力满足使用者对信息的具体要求。调查显示目前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只是局限于财务信息,例如资金的使用,资金的流动和输出,等等。而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信息的使用者还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获得非财务信息。除了在信息使用量上要保证一定的数值以外,还要获得定性的信息。信息的使用要求不确定信息同确定信息一同编辑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信息的整体性体现在新式的财务会计报告中。

虽然企业不断在发展,但长期以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在信息含量上缺乏广泛性,信息的内容却集中反应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包括企业的内部支出,资金的流动状况,以及同合作伙伴之间的财务往来状况。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参与者要求获得更多更加准确的信息,这就要求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含量不断增加,进而满足目前企业运行管理的需要。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一定问题,长期以来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常常会受到信息记录报表形式的限制,传统的信息报表过于形式化,一些特殊的信息需要制定特殊的报表形成报告形式。信息披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很多企业内部的不法分子会通过这一形式隐藏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而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

(三)财务会计报告缺乏时效性

时效性是信息的最大特点,作为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当然也要满足这一特点,然而如今的财务会计报告却缺乏时效性。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的要求,所进行的披露周期长,披露的时间延后,如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要求在本会计年度结束后4 个月前报出,这样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只有少部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所利用。我们当然要追求及时有效的信息为商家赢得利润,因为延迟滞后的信息很有可能会导致商家失去盈利的机会。

(四)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失真现象

对于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同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就导致生产者可能会因为某种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的变更,导致出现虚假的、不真实的而且不可靠的信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人员的企业负责人,可能迫使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通过制造虚假的信息去骗投资人,并因此获得很多利益和好处。再者,因为会计人员直接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而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对于使用者来说又非常重要。况且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某些工作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对策及改进措施

(一)重视各个时期的经济活动

对于财务会计报告来说,它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投资者详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企业的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一报告来了解企业在一年中的所有经济活动状况,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进而考虑下一年度的财务计划的编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个时期,利用财务计划报告来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既具有实时性,又具有准确性,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我们在编辑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时期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通过数据信息的方式来记载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可靠的、全面的信息服务。比如要重视前期的投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详细的记载所属商品的种类、规格、型号等等,细致记载每一笔明细。重视中期的运营,合理控制风险。重视后期的产出,每一笔流出的去向,等等。

(二)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具体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就是通过书面的形式,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断传输给企业的管理者以满足对信息的需求。随着企业参与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另外国家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的干预力度也在加强,这就需要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丰富会计报告信息的含量和内容,改变传统的信息编辑方式,将涉及企业管理运行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收集到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而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具体要求。

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来说,其结构形式过于单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职能作用也很单一。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没有发挥报告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完善报告的结构,改变传统的报告编辑形式,在编辑过程中设定报告内容真实性审查过程,确定报告信息的真实程度后再进行报告材料的书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出现的信息披露现象,通过这一现象进而对材料的内容进行监督,保证会计材料内容的真实性。但在实际的报告编辑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模式的束缚,会计报告中被允许披露的信息多数是不真实的,这就没有发挥披露信息的作用,无法为企业的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服务。为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象,严格把关编辑到材料内部的信息数据,同时积极发挥披露信息的作用,发挥监督职能,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三)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

商家为追求利益和良机,所需要的信息当然要求及时有效,会尽量避免信息延迟滞后如同废纸一般无利用价值。使用者们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断升高,因此需要改革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如今已有人试想了一种通过电子联接做账的电脑进行及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使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和应用的逐步成熟和普及,这一设想将会变为现实的。

(四)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加强对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规范,进一步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体系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由于会计政策的实施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我们要尽量避免企业钻空子。端正企业对于会计政策实施的态度,从而有效发挥会计政策的作用,改善并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财务会计报告,为社会服务。同时必须关注会计政策对财务会计报告除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外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会计政策对于财务报告的影响,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制定宏观会计政策非常复杂,从着手到形成所需时间较长, 这种滞后性必然影响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也会受微观会计政策的影响。从外部宏观上,要按市场要求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合理用人。从内部微观上,要严格发票监管,改革审核程序,加强控制来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

总之,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壮大,企业财务管理形式逐渐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这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运行状况的总结,企业要充分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利用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计划。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沈金涛.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核算问题与对策之我见[J].财经界,2013

[2]单颖华.关于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

上一篇:外贸业务员业务开发信下一篇:it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