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2024-06-27

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共11篇)(共11篇)

1.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一

西岗镇西岗一居卫生室工作总结

本我卫生室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指示及要求,已基本完成卫生服务项目的任务。现将本卫生工作做以下总结:

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协助乡镇卫生院为居民建立档案,本村目前现有居民1090人,建档人数800份,建档率达80%。健康档案项目填写基本齐全。及时追加主要卫生记录,对残疾人.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内容按要求已进行更新。对六十五岁 以上的老人今年已更新了四次。

本室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两月更新一次每次更换一个版面。成功起到了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

积极配合卫生院开展妇女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今年已达到六次。为老百姓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工作也已达六次。入户普及健康知识四次,每次入户率达100%。

做好0-6岁儿童统计工作,流动儿童统计管理工作。目前我村0--6岁儿童现有47人,流动儿童3人的防疫.保健工作进行顺利有序,协助本村学校.幼儿园做好健康教育宣传,防疫接种以及验证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对本村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程序进行登记.报告并及时转送上级进行诊断.处理。尽职尽责为及时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做好一线工作。开展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等传染病的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疑似结核病人做到早转诊,对确诊结核病人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督促病人按时复诊.复查.取药,帮助病人处理不良反应并做好各项记录。

及时上报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协助卫生院及时发现孕妇。本我村孕产妇12人,认真做好早孕登记.孕早期保健指导.筛查妊娠高危因素并及时向上及转诊,对每位产妇做到不低于3次产后家庭访视。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为已婚夫妇提供避孕知识讲座,提供避孕.节育措施的指导讲解,了解避孕节育措施对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老年人的卫生健康辅导方面:对本村82位65岁的老年人协助卫生院今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健康养老的优越性。并积极实行死亡.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报告率达100%。

协助卫生院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慢性病以及高危人群进行预防,健康指导,治疗,健康管理。本村目前现有高血压患者24例,糖尿病人4例。我所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卫生院对各种慢性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人每季度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每半年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进行跟踪检测。目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已达到95%。

自6月1日起,我卫生室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销售,结合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让村民感到实惠,少花钱看好病,方便又及时。

以上是2011年本卫生室工作基本情况总结,下一我卫生室全体工作人员一定努力进取,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求最好,力争更好望上级领导及时给与监督和管理,提出工作意见。

西岗镇西岗一居卫生室

室长:彭文

2.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二

近年来, 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卫生惠民工程连续三年列入常州市政府重点工程。今年常州市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对新农合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均提出明确要求。2010年市政府60项重点工程中, 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分别纳入社会保障工程和卫生惠民工程加以推进, 卫生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同时, 政策对农村卫生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从人均20元提高到160元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从人均6元提高到15元;新增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对常州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分别按每人100元和每人4.8元进行补助;江苏省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别按每人4元和每人3元的标准给予以奖代补, 对茅山老区农民参加新农合给予每人30元补助;常州市预计3年内投入近10亿元资金用于卫生惠民工程[1]。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近年农村卫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各级政府将逐步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 逐步转变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 农村卫生工作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大发展时期, 前景光明, 大有可为。

农村卫生工作任务繁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涵丰富, 政策性强, 需要统筹城乡齐头并进, 但重点、难点还在农村, 如果没有农村卫生的发展, 医改就难说取得成功。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等都是面广量大、困难多、矛盾多的工作。各地要在实践过程中理清思路, 创新举措,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农合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一手托两家”的优势, 有效兼顾供、需双方利益, 让参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 要按照“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标准建设、注重防治结合、实行乡村一体管理的要求,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程中, 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高效规范的机构运行机制、行之有效的基本药物使用监管机制、富有活力的绩效考核机制, 促进农村卫生机构健康运行。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 要按照统一的服务项目、内容和标准, 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要提升常规工作服务质量, 明确新增项目服务对象,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2]。

卫生惠民服务仍需规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惠民是发展的目标。今年是实施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3年计划的总结年, 实施效果好不好, 群众满不满意, 关键是看群众得到了怎样的惠民服务。我们要立足惠民, 按政策要求, 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卫生服务, 让农村居民在数量上、质量上、服务上都有真切的感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惠民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 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 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规范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 积极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全科团队服务,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计算机管理率, 要提高慢性病指导和管理水平, 要开展巡回医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便民、利民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要加大政策的宣传, 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卫生惠民服务。

2 突出重点, 扎实做好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 紧紧围绕医改和惠民两大主题, 大力实施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 以能力提升为重点, 加快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巩固发展为目标, 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规范管理为手段,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努力开创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

2010年农村卫生工作主要指标: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筹资标准达240元以上;住院费用补偿率45%以上;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②九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 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标准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卫生项目。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率达到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 农村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率达80%, 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60%;“两癌”检查完成省定任务。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金坛市和戚墅堰区全面实施, 其他地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⑤创建4个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⑥创建4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⑦新招录60名社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完成100名务实进修计划。⑧建设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重点建设5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服务点。⑨启动3个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争创50个省卫生村和50个市卫生村。 (10)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 500户。围绕以上目标,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认真组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各地要以卫生惠民工程和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为载体, 继续推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规范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基本服务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农村卫生各项工作。要加强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工作与医改任务的衔接, 不断丰富农民健康工程实施内涵。今年是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实施3年工作效果评估年, 各类报表是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 也是评估主要依据。各地要切实加强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进度等农民健康工程信息报表工作, 要认真培训相关人员, 做好原始数据收集, 确保各种报表质量。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 把好报表质量关, 要充分利用报表数据, 掌握工作进度, 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对策, 落实措施, 为全面完成农民健康工程3年目标任务做好基础性工作。

2.2 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提高新农合管理质量和参保群众的受益水平为重点, 全面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 逐步减轻农村居民就医负担。一是要稳定覆盖面和提高筹资水平。2010年全市参保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40元以上, 其中金坛市、溧阳市不低于220元, 武进区、新北区不低于260元, 天宁、钟楼、戚墅堰区不低于350元,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左右的比例确定筹资标准。二是提高参保人员受益水平。各地要结合筹资标准提高和基本药物目录实施的新形势, 以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偿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 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0%, 引导农民在县内就医。新农合最高支付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以上, 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45%。三是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今年市级财政对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区补助标准将在原来基础上再增加5元, 达到人均30元。辖市区财政也将提高补偿标准, 各地要主动协调财政部门, 督促本辖区内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严格执行新农合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 坚持补偿信息定期公示和基金使用年度审计制度, 要设立农民投诉信箱、举报电话等, 加强社会监督, 把好基金监管关, 确保基金安全。要加强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 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四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各地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服务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定点机构, 要予以严肃处理, 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各定点服务机构要加强自律, 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诊疗项目目录。要积极开展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总额预付、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综合付费方式。要加强农民就医秩序的引导, 实行简便规范的转诊制度, 转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要进行转诊备案。五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继续开展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推行县级合管办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稽查人员做法, 提高管理能力。做好省、市级定点服务机构的确定工作, 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各地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尽早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平台与省平台对接工作, 配合市卫生局做好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交换平台建设, 做到实时监控和即时补偿。协调做好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工作的无缝对接, 做到统一人员信息、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结算平台。

2.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服务网络。结合行政区域调整, 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精简效能、分类指导的原则, 合理布局, 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推进示范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机构建设, 年内计划创建4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进区3个, 新北区1个) , 8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金坛市20个, 溧阳市20个, 武进区40个) 。三是启动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市相关部门近期将联合出台《常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卫生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今年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各地将创建1个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将组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今年计划招录60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争取每个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2~3名医师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省厅统一要求, 组织实施1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务实进修”计划。做好大专层次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免费培养以及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规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 全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五是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城市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乡服务制度, 加强对口帮扶医疗机构之间业务联系, 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全方位的帮扶, 切实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同时, 充分利用市级机关结对帮扶茅山老区活动,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结对帮扶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2.4 规范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各辖市区按农村常住人口15元/人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金坛、溧阳、武进区和新北区要落实新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孕妇补服叶酸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二是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提供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 逐步实行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 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90%以上。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定考核标准, 加强业务指导和绩效考核, 将服务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与资金拨付相挂钩, 确保各项服务规范开展。三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江苏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推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血防任务100%完成, 结核病新发涂阳完成率100%。落实好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率达80%, 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两癌”检查完成省定任务;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完成率100%。四是做好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 加强突发公卫事件的预测预警, 积极开展各种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五是切实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启动3个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全市争创100个省、市级卫生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 500户, 其中生态户厕3 000户;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率100%;继续开展《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传播活动, 知识入户率达到80%以上。

2.5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到2011年, 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金坛市和戚墅堰区作为全省试点, 已经全面组织实施, 其他地区根据省、市医改意见和工作部署, 认真做好全面实施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做好各项测算工作。对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有关标准, 加快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按医务人员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相衔接原则, 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标准。要围绕人员经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业务的影响等各方面做好财政补助测算方案。三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彻底转变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是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保障, 事关基层医疗单位能否正常运转。金坛、戚墅堰区要协调好财政部门, 将财政补偿纳入预算管理, 确保财政补偿政策到位, 其他各地也要提前落实, 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确保明年顺利实施。四是做好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使用。金坛市和戚墅堰区要按计划抓紧落实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配送工作, 同时做好目录外药品的清理, 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45天后,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只允许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 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五是做好绩效考核。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农村医疗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的转变, 并不是要走“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的老路。各地要结合实际, 以辖市区为单位加快研究制定公开、公平、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标准, 逐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 保证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质量和安全, 同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2.6 不断提升中医工作内涵

以“强化内涵, 发挥特色, 传承发展”为主线, 加强中医内涵建设,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着力推进中医“三名 (名院、名科、名医) 三进 (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工程, 带动和促进中医医院建设、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中医药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疗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 带动“名医”培养, 推动“名院”建设, 提升本地区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乡村在职、在岗中医药学历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 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着力推进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争取有一个专科通过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验收。大力推广一批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用农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 在农村地区重点建设5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服务点。

总之, 做好2010年的农村卫生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一定要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坚定信心, 奋力拼搏, 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虞国良.抓住机遇, 锐意改革, 开创常州市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3) :163-166.

3.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三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吸毒等原因,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逐渐出现了回升的趋势,特别是农村,尤以农村与流动人口为主要的群体。农村发病原因:人口基数大、卫生条件差、诊断水平低下、人口流动性大、治疗不及时,用药不科学,服药不规范,未能按照现代结核病控制的早诊断、及时、足量、全程化治疗的要求,文化程度不高,对结核病认识不足,目前性服务工作者增多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农村结核病进行防治是降低我国结核病疫情的主要关键点,也是保障农村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全面实现,也是促进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奔小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乡镇医生乡村医生对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对于尽早筛查和确定结核病的诊断,有利于及时控制农村结核病传染源,也是全面实现农村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有力补充。

据卫生部门2011年的通报中显示,我国的农村结核病的发病率是城镇人口发病率的1.6倍之多。本文就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分析探究,并汇报利用卫生初级保健网加强其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初级卫生保健网

初级卫生保健网(Primary Health Care)是我国人民和社区个人及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其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内容。

从人民大众的需要方面来看,初级卫生保健网是不可缺少的,是居民团体、家庭、个人都能够获得的,费用低廉、人們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从其卫生工作中地位与作用来看,其是广泛切实可行的,是最基础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是国家卫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从政府方面来看,其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内容,是各级政府为人们大众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各级政府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体现;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其是社会经济的不可缺少部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与标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来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是人们思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重心。

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做法

加强乡镇医生乡村医生工作:农村中的乡镇医生乡村医生是人们患病之后首先求助的对象,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网底,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特别的卫生技术力量,承担了大部分的农村保健工作,加强其关于结核病相关知识结构培训建设,使他们的水平大大提高,是最直接防范与控制结核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内容。目前的乡镇医生乡村医生主要有年龄老化、学历知识层次低下、理论实践技能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村,在乡镇乡村医生中建立起信息技术网,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教授其有关结核病疫情的相关知识,对乡村医生进行统一的网上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在信息网上面建立相关的讨论论坛,让其对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及问题进行发表、讨论,最终都能获益,逐渐形成一种网络学习-实践运用-提出讨论-学习进步的良好模式。

落实相关责任,加强监督力量:乡镇医生乡村医生具有地域局限性,无法从多种渠道获得有关结核病的有关资料,因此,对此类现象进行如下解决:县(市)医师定期选择有关的结核病例,召集患者所在的乡镇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进行宣教,一方面可以做到良好的教学作用,一方面可以明确双方的职责范围,县(市)医师对乡镇医生进行宣教,负责主要的防治工作,监督乡镇医生的基础保健工作落实情况。乡镇医生负责对治疗情况的跟踪访问,监督患者定期复查、服用药物,检查药品的基本情况,统计乡镇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疑似症状,做到定期汇报,定期对村民进行有关防治常识的宣教工作,提高村民对结核病危害的认识程度。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全面利用DOTS治疗:由于地方财政经费的短缺,对于结核病专业机构的财政投入没有达到标准,因此必须利用好初级卫生保健网来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全面采用DOTS治疗结核病,对于众多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创新型思路,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DOTS,努力提高监督管理,让结核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科学的有效的治疗。

讨 论

在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进行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心,加强乡镇医生乡村医生的培训、督导工作,建立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让乡村医生在发现疑似病例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询问,对自身多年的从医经验进行讨论,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对结核病疫情的了解。对县(市)医师与乡镇医生乡村医生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建立以县(市)为防制中心,乡村卫生院为枢纽的防治网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督导,做到乡村村民人人知道结核病,人人配合治疗,主动发现上报病例。合理分配利用好DOTS策略,保障农村人民的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防治农村结核病,目的都是尽早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治愈率,降低结核病死亡率,保障社会生产劳动力,促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再受到结核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田红宇,焦晓磊,刘传玉,等.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1):27-28.

4.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四

村卫生工作总结

自我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开展后我院本着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和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宗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院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成了帮扶对子。2005年6月6日,河科大一附院针对我院专业范围向我院骨科、妇科、内科、儿科派达了五名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驻院医师,他们分别是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苏森,骨科副主任医师常彦卿,儿科主治医师娄丹(女),神精内科主治医师杜敢琴(女),血液内科主治医师荆凌华。

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查房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参加医院管理,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入我院的部分科室,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专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下派医师的到来促进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院骨科,下派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了背柱骨折脱位脊椎侧前方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一批具有较大难度手术病例,给我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了新的治疗手段,在内一科下派医师为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了“中枢神经解剖”促进了内科在神经专业病症上的发展,在内二科,下派医师开展了“白血病的化疗”和“血液系疾病”的授课。而在儿科和妇产科,下派医师发挥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还把支援医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到我院,加强了对所在科室的内部管理,通过四、五个月的实行后,妇科每月的经济效益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增长幅度在30左右。

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的开展中,作为受援医疗单位,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但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院内二病区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原来在洛阳

某医院治疗血液病听说荆凌华医师被下派到我院后,便专程赶到我院到内二科进行治疗,下派医师带来的不仅是病人还有优秀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有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县域内的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就可以亨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对于减轻一方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利大于弊。

5.××年农村卫生工作思路 篇五

一、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规范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良性循环,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保证患者和医疗安全。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

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解决群众“看病贵”;

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解决群众“看好病”。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⒈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⒉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步伐;

⒊认真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市工作。

三、认真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⒈进一步完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⒉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

⒊加强传染病控制,巩固和提高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工作。

四、强化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防护意识;

⒉加强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⒊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五、续抓好血防、麻防工作,巩固血防、麻防成果。⒈稳步推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计划的实施

⒉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新疫区的血防治理,严防急感发生。

⒊狠抓麻防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疫区内人员管理工作;

⒋认真抓好麻风病监测工作,重点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

六、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力度工作。

⒈认真做好乡村医生培训班工作;

⒉积极做好创建村级群众满意卫生所(室)工作。

七、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⒈重点抓好“降消”项目工作,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⒉继续抓好儿童计划免疫等基础工作,突出抓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迎接年计免达标打下扎实基础。

⒊继续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

⒋继续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础上作实施“关爱儿童”项目,推广应用“儿童保健卡”。

八、持续抓好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⒈积极开展“创卫”活动,打造卫生城镇;

⒉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⒊切实抓好除害防病和加强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6.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六

工作目标

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与广大农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8项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院长董利波负责全面工作,苏阳华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柏娇负责结核病防治,李栋负责计划免疫工作,许红波负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许江负责肠道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负责慢性病管理,庄晓娟负责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监督监测,李伟负责公共卫生财务管理。

二、部门协调,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调,落实健康教育和中小学传染病和防治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体检和传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导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7.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七

1 完善城乡爱国卫生管理体制

我县建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农村爱国卫生工作, 并将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综合考核。县政府每年召开乡镇、部门分管卫生工作领导和公共卫生管理员参加的爱国卫生工作会议都在5次以上, 及时研究布置和交流阶段性的农村爱国卫生工作任务。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强化了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落实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16名, 村公共卫生联络员246名。政府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尤其是建设、城管部门在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环保部门在实施生态县建设, 交通部门在实施康庄工程, 水利等部门在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与爱国卫生工作的结合, 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以来,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安吉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案》、《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乡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对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体制、网络建设、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加强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导, 2003年8月, 县政府即下文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权限由乡镇政府上划到县级政府, 将原由财政划拨乡镇政府的乡镇卫生院事业经费改由财政直接划拨县卫生局。2002年乡镇卫生院得到的县级财政补助为180万元, 2003年以后连续5年平均每年达到480.6万元 (不含服务站建设投入) , 是改革前的1.67倍, 2007年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已达616.09万元。

2 落实巩固国家卫生县城长效机制

2004年我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后, 我们以此为起点, 认真落实巩固国家卫生县城长效机制。

2.1 完善县城环卫工作

县城保洁任务由原来的开发区、递铺镇、建设局3家负责承担, 改由县城管局负责承担。环卫保洁任务由原来的路段保洁招、投标改为现在的区块保洁招投标, 保洁时间从12小时的间歇性保洁延长为全天候的连续保洁。在环卫部门实施区块保洁后, 还配齐居民小区环卫人员, 实施城中村、城郊结合村的保洁公司专业保洁。县城建立了一支由环卫保洁人员251人、垃圾收集中转运输人员46人、管理人员22人组成的环卫管理作业队伍。

2.2 建立路段长责任制

由76个县级机关部门一把手担任路段长, 负责县城某一路段卫生、秩序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与环卫机构共同管理日常卫生。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对市容、市貌进行走访和督查, 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2.3 开展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2006年以来, 我们重点整治了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的拾荒大户聚集点, 特别是“四海民工之家”。经过8部门的联合执法, 所有废旧物品收购大户和企业搬离了县城, 新选择的废旧物品收购场地必须通过环保评估才能颁发营业许可证。针对中心农贸市场脏乱差的情况, 2006年我们投资达574万元进行了改、扩建, 设立了农产品自产、自销点, 售肉场所安装了中央空调。

2.4 全面开展除“四害”工作

2004年开始我们与专业消杀公司签订了除“四害”合同, 由专业消杀公司负责对城区的“四害”消杀工作。2007年我县又出台了除“四害”长效机制, 规定每年6月至10月5日为县城灭蚊、灭蝇日, 把除“四害”职责落实到环卫、园林、物业公司和各企事业单位, 由卫生部门提供消杀药物, 定期监督检查, 以奖代补给消杀员以奖励。

3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3.1 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考核工作机制

县政府2006年3月出台了《安吉县乡镇 (开发区) 环境卫生考核评分标准》, 从乡镇卫生管理机制、经费落实到位、营运质量、环卫设施、宣传氛围等5个方面进行考核, 每个月检查1次, 对每个乡镇的得分情况进行通报, 并根据全年的总分相应拨付环境卫生管理经费, 考核好的乡镇1年的经费可以达到10多万元, 解决了一些贫困村无环卫资金投入的问题。

3.2 实行农村垃圾集中统一处理

2005年开始, 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实行了“户盛放、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办法, 16个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24座, 落实固定保洁员1 371名, 建立各类垃圾箱6 176只, 垃圾车454辆。全县垃圾清运率已达到80%以上。为有效处理生活垃圾, 我县日处理能力达300吨的垃圾发电项目试验阶段已经结束, 现进入立项报批阶段。

3.3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我县在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的基础上, 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因地制宜设计了生态湿地处理、生物膜处理、氧化沟处理、沼气处理、无动力处理、微动力处理、有动力处理等处理模式。全县已有1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80个行政村推行了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3.4 开展农村改厕工作

全县农村投入1 700余万元建设公共厕所578处, 建成农户标准卫生厕所59 484户, 占农户总数的51.8%。

3.5 开展“三沿整治”工作

2007年开始, 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对全县沿路、沿线、沿景区等“三沿”地区开展综合整治, 提出的目标是:实现“三沿”地区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垃圾乱仍、无毁林毁田、无污染乱排, 做到净化、美化、靓化。近1年时间, 已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28处, 面积2.7万m2;清理卫生死角150处, 垃圾、杂物2 900 m3;拆除非法广告牌42块;立案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27起;查处无照工商户45户;整治餐饮单位67户。全县已有市级以上卫生乡镇9个、卫生村37个。

4 开展农村村庄环境建设

2001年以来, 全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3亿元, 其中, 县财政投入6 500万元, 开展了以“改房、改路、改水、改厕、改线、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村庄环境整治, 整治村庄达1 073个, 受益人口30.9万人, 达标面积达80%以上的行政村已有200个, 约占行政村总数的81%。其中, 由交通部门实施的以通村道路硬化为主要内容的“康庄工程”, 4年时间完成村级道路硬化492.7 km2, 总投入达1.38亿元。从2007年开始又实施村与村道路联网贯通为主要内容的“联网工程”, 计划“十一五”期间建成道路450 km2, 总投资2.48亿元。2003年开始, 在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 已有32个行政村开展了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 其中, 21个行政村通过省级验收。同时, 我们还开展了生态村建设, 已有70个行政村达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县级生态村标准, 其中, 10个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村标准。2004年开始, 我县又开展了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 已有12个乡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在此基础上, 于2006年6月5日我县在人民大会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2007年8月2日, 国家环保总局又发文批准我县为全国惟一的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

5 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1 研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各项应急预案

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有关卫生应急预案17项, 在此基础上编印了操作手册和预案汇编。多次开展各项预案的演练, 增强全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5.2 依法有效处理和遏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县经过近几年对非典、人禽流感、登革热、麻疹、水痘、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理, 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了预防控制能力。2007年全县没有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3 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全县培训合格的预防接种人员144人, 以乡镇为单位“单苗”接种率连续5年都达到98%以上, “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2007年开展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为5 000多名儿童进行了补种。

5.4 做好肺结核、艾滋病等重点疾病的防制工作

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我县的各项目标任务。

5.5 做好血防工作

2003年以来, 每年查螺面积160万m2左右, 5年灭螺面积共计7.7万m2, 其中, 环改灭螺面积为4.1万m2。有螺面积逐年下降。

5.6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全县所有社区和行政村都建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 定期更新内容。近2年每年向农户发放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达50万份左右。2007年7月, 我县荣获全国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组织实施奖。我们还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项目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居民死因监测、慢性病成人危险因素调查等项目。

6 构筑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平台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新形势下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提高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的网络建设。

6.1 建设好农村公共卫生的龙头设施

我县2003年完成了建筑面积5 000 m2的疾控中心用房建设;2004年, 县人民医院、安吉三院、县中医医院建成了标准的发热呼吸道门诊和肠道传染病门诊;2005年依托县人民医院梅溪分院建成了1 000 m2、拥有25个标准病房的传染病区, 已归口治疗重点传染病。

6.2 全面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改造

针对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布局混乱、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2004—2005年, 我们按照“盖屋顶、换门窗、粉墙壁、铺地砖、拆破屋、换家具、搞绿化”的具体要求, 对全县25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了规范化改造, 总投资1 264万元, 其中, 新建配套用房9 918 m2, 使卫生院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6.3 建设标准化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从2004年年底开始, 我们着手开展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 规定服务站占地不少于0.07公顷, 用房内部布局、设施、装修应基本统一。到2007年年底, 全县规划的1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建成, 平均建筑面积155.6m2, 平均每个站投资17.8万元 (不含土地) 。在建成服务站的同时, 中心与站全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服务站的建成与启用, 为我县农村爱国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就医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构筑了平台,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亮点。

7 充实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内涵

7.1 全面完成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任务

县卫生局统一设计并印制了40万份农民健康体检表, 统一编写并印刷了40万份农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统一印制了11万份农民家庭健康档案, 统一进行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案落实。2005年1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 总投工2.4773万工 (不含学生) 。全面完成了246个行政村、282 979名农民的免费体检任务, 占参合农民总数的84.67%。其中, 普通成人体检人数219 711名, 学生和0~7岁儿童总体检人数为63 268名, 初步查清了农民的患病情况。在219 711名一般人群中, 患慢性病总人数71 955名。在免费体检的过程中, 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一些未曾发觉的疾病在体检中被发现并得到了及时治疗;密切了医患关系, 锻炼提高了医务人员, 打好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转变了卫生服务模式。《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均介绍了我县开展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的做法。

7.2 做好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8.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研究 篇八

农村合作医疗;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43-02

一、新农合深入调查

通过在村长处了解的情况,和在村民家走访时村民的谈论中,我发现农村的医疗保障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1.好的公共卫生设施是村民身体健康的基础

饮水,厕所,生活垃圾是公共卫生设施的一些重要方面,但是村里公共卫生设施的落后。村民饮水的主要类型是初级形式(井台加高、加井盖)和自来水,初级形式中打井一般都是村民自己来完成,并没有一个科学的对位置的选择,也没有一个专业的对井水的检测。农村厕所设计落后容易滋生病菌。而对于医疗废品,没有专门处理方式形成极大危害。

2.村卫生室的不正规也影响到了村民的就医

在被调查的村庄里总共有三家诊所,都是私人承办的,其中只有一家是由乡卫生院监管的(以下被称作是村卫生室)。在卫生部推荐的33中医疗器械中,村卫生室却只有12种。在村卫生室的义务人员总共只有两人,其中只有一人有医学类中专学历,有医师资格。最近一年内,参加卫生系统的业务培训次数仅有两次。村卫生室并没有对村民的看病情况全部登记,也不开具收据,提供的服务仅仅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常见病诊治三种。

在对村民的调查中,村民认为村卫生室的诊治水平一般,药品种类只能够基本满足需求,药品安全性差,但是由于镇县医院路程较远诊费昂贵,而且由于大部分村民对于医疗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遇到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很少看病就医,村民们还是会将就选择村卫生室。数据显示,农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5.8%,未就诊人次中属经济原因的占38.6%;患病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0.3%,未住院人次中属经济原因的占75.4%。患病人次中有31.4%的采取自我医疗方式。

因此,除了大病和意外事故等(这些发生的几率本来就比较低),基本上都是在村卫生室就诊。然而,村卫生室目前的状况难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就医环境。

3.新农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农户的调查发现虽然政策得到改善,新农合给农民看病就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在其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政策执行者对新农合了解不够。调查中发现,不管是村中领导还是卫生室工作人员,对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都基本没什么了解。记不清楚其中具体医疗保障措施也不知道医疗保障所能提供的便利。

(2)新农合的宣传不到位。现在的宣传工作大多做在表面,宣传时只介绍了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大病统筹的重点。由于宣传时候的不细致,无法说服村民购买。再者农村理赔时步骤手续繁多,难以到位。有些宣传人员在宣传时把往年没有参保的农户忽略,所调查的10户中的两户今年没有参保的农户都有参保的意愿,只是由于去年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没有参保而得到宣传。这种形式上的宣传不能够让农民真正受惠。

(3)保障水平低。由于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保障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

(4)报销医疗费用手续麻烦。在咸宜村,新农合的报销形式采用的是先自付后报销的形式。而很多农民一般都没钱先付谈何报销。而且报销手续复杂,农村交通不便很难一次解决。

二、新农合政策的建议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开展新农合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此次调查总结出一下几点意见:

(1)加大政府投入,对贫困户进行区分于生活救助的医疗救助,以保障贫。户进入新农合行列,以避免因病更贫的状况。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的卫生环境,尤其是对水源、厕所、生活垃圾处理三块重要领域进行整改升级。增加对村卫生室等农民身边的医疗机构的补助,完善医疗器械和药品种类,增加对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医术水平,保障农民的就医需要与安全。

(2)加强对新农合执行者的培训,提高村里行政者和村卫生工作人员对新。农合的认识,尤其是对与农民面对面的宣传工作者的培训。

(3)提高保障水平,逐渐把起付线再降低,报销的药品范围再进一步扩大,以满足农民的切实需要。多在村卫生室设置新农合医疗机构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扶持。

(4)缩减申请和理赔手续。多设置报账中心和信用社,以减少路费带来的压力。可以把报销形式改为预付制,这样就会解决借不到钱看不了病的尴尬场面,同时也大大缩减了理赔手续。

虽然从目前看来,新农合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新农合制度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在实践中根据实际逐步调整和完善。它将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可.新农合政策概述,2007.

康崇杰(1990.07—)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焦晨贝(1990.03—)女,河南内黄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篇九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自治州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材料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情况

自2008年以来,昌吉市卫生事业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建设项目,分批、有计划地每年把我市城乡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及政府“十项惠民工程”。2008年、2009年,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模、统一风格、标志明显”的规划设计方案,投资2208.2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的10所乡镇卫生院;并为10所乡镇卫生院新增医疗设备250万元,更新了B超、X光机、生化仪、血球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2008年-2010年,我市先后投资847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6710平方米的75个村卫生室,其中:2008年,新建了面积均为85.52平方米、建筑造价10万元/所的18所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2009年,新建了建筑面积均为92.1平方米、工程造价11.5万元/所的42所村卫生室;2010年,新建了建筑面积均为92平方米、建筑造价13万元/所的15所村卫生室;按照每所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为75所村卫生室配置了基本医疗设备;实现了我市村卫生室全覆盖。

二、农村改厕工作开展情况

在对全市农村改厕反复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村镇环境整治示范村的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及时召开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启动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改厕项目工作,市分管 领导分别与各项目乡镇主要领导签订了农村项目改厕责任书,将改厕完成情况纳入当年爱国卫生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确保卫生厕所建设及使用管理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通过举办农村改厕项目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北疆地区的改厕类型特别是修建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讲解,使项目乡镇分管领导、卫生专干及施工人员牢牢掌握卫生厕所的修建技术,同时,各项目乡镇还积极组织村干部开展互观互学活动,交流农村改厕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户改厕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改厕项目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制定印发了《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从项目申报、培训、采购及项目施工、经费管理等逐一进行规范。项目乡镇采取自主招标的办法,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规范地完成招标采购工作。部分乡镇积极协调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对实施改厕工作进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户改厕的积极性。2010年8月全国西部片区农村改厕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我市顺利举行,全国爱卫会领导及改厕专家对我市农村改厕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2005年以来,全市及项目乡镇先后举办改厕培训班36期,组织农村改厕现场观摩会12次、印发农村户厕建造标准、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使用须知、画册2万余份,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0户。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1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2.17%。

三、新农合工作及生育妇女住院分娩情况

(一)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

昌吉市现有农牧民人口10.3万人。多年来,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始终困扰着昌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高度关注的问题。全国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之后,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它作为解决全市民生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下大力气,从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机制建立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了这项工作。自2007年在全市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农牧民逐年递增,参合农牧民94323人,参合率达到99%。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102元提高到260元,补偿封顶线由8000元提高到5万元。2011年1-5月份,新农合门诊就诊38676人次,补偿金额25.21万元;住院就诊6627人次,补偿金额835.78万元;市、乡综合补偿率达54.8%,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自治区、自治州要求,今年我市被列为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县市,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新农合参合人员信息核对工作,实施方案正准备报市政府常委会审批。

(二)生育妇女住院分娩情况

2005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785人,农村住院分娩率86.17%; 2006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822人,农村住院分娩率89%;2007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942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5.5%;2008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1073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5.6%;2009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1041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7.1%;2010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1107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9.4%;2011年1-5月份,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588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9.3%。

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我市自2009年10月在全市10个乡镇和3个涉农办事处执行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 补助项目,截止2011年3月底,我市累计补助孕产妇4182人,使用补助项目资金172.56万元,本级配套资金9.75万元。

四、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一)食品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农村食品卫生工作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全面提高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有效促进了我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范围,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各村、居委会层层签订责任书。二是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会议及动员会,拨付了专项经费,抽调人员到位,成立了昌吉市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街道也成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乡镇办事处设食品药品协管员,村社区设食品药品信息员(现全市共有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175人)。及时制定了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召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讨论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统筹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建立了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现有食品经营网点的基础上,积极在农村引导建立物流配送等流通网络并进行整顿规范。组织开展了“食品放心示范店”活动,并与“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对接,初步形成食品消费的经营网 络。四是对农村婚丧嫁娶家庭宴席聚餐人数在50人以上的,要求必须填报《大中型聚餐席前报告卡》,并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备案。根据上报情况,监督所及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有效地预防了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五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为重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三节”、“五·一”、“六·一”、中秋、“十一”以及不合格粮油、过期食品、水产品、不合格奶粉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二)环境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各乡镇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协会作用,利用“科技之冬”集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利用乡村调频广播定期开办自办栏目《农民与健康》,把健康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三下乡”、“六进村”等活动、乡镇干部进村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做健康教育水平,村民健康教育培训率达70%,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0%。

2、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各乡镇以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312国道沿线、高速公路下行线沿线及乡镇主干道和示范村的卫生整治为重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居民点规划、巷道硬化、节能路灯、农村改厕、小游园、居民点及配套环卫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治理“六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禽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各乡镇确定的示范村已基本建成道路畅通、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示范点。为认真落实镇村两级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 果长期保持不滑坡。佃坝乡建立了奖罚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村庄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实现清洁环境经常化、村镇规划科学化、居民点建设规模化、环境绿化园林化。二六工镇以“一强三化治六乱”长效运行机制为抓手,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告诫谈话制、物质奖励制、一票否决制、末位追究制,彻底整除“六乱”现象。目前全市共创建自治区级卫生示范乡镇2个、自治区级卫生示范村3个;创建自治州级卫生示范乡镇4个、自治州级卫生示范村19个;创建市级卫生示范乡镇1个、市级卫生示范村31个,60%的村(组)长期保持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面貌。

3、强化督查,狠抓落实,确保环境卫生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将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改厕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在全面督查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督查、专项督查,把阶段性督查与经常性督查结合起来,注重整改提高。针对突出存在的卫生死角,责令相关责任单位加大整治力度,对涉及多家单位的问题协调有关方面现场办公共同解决。二是不定期邀请行风评议员对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一些长期卫生脏乱差的部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环境卫生纳入对乡镇的评议内容。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提案及市长专线转办单、群众投诉,督促相关部门现场查看,整改落实,认真处理并及时进行答复。三是联合州、市新闻媒体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跟踪采访,对好的典型进行媒体宣传,对卫生脏乱差及群众意见大的部位进行电视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促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观。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落实传染病防治 工作各项措施。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一是及时更新调整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考核内容,每年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二是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全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疫情报告管理、首诊报告、漏查自查、网络直报、预检分诊、肠道门诊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疫情处理等工作。在全市设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点27个,使各医疗机构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新建了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10所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所村卫生室,进一步健全了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三级网络;四是五年来共增加卫生人员编制508人,并通过公开招录、择优录取的原则,充实了医疗卫生队伍,完善了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为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五是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120万元,有效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自2008年起逐步在全市范围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一是制定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全市范围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二是根据全市总人口数,合理设置143个固定预防接种点,方便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全市“五苗”接种率98%。三是全市共有107个预防接种单位达到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 求,确保安全注射率100%。四是及时修订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确保在我市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能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五是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昌吉市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联合教育部门每学期在全市托幼机构、学校中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积极开展疫苗补种工作。

3、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完成国家规划要求。

我市以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等传染病为重点,依法加强传染病管理和防治工作。一是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HIV初筛实验室建设。全市共有HIV初筛实验室6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中心(VCT)2家,自愿咨询服务网点近26个;二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市人民政府将结核控制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落实4万元结核病防治经费;三是大力开展鼠疫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制定了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动物间鼠疫监测,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四是全市各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在5-10月开展以霍乱为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4、五年来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情况

2006年我市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846.64/10万,2007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418.36/10万,2008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785.14/10万,2009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537.62/10万,2010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218.74/10万,2006年至2010年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2010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218.74/10万,连续5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传染病发病率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下降14.07%、31.73%、20.74;无传染病类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呈平稳趋势。

通过对全市各医疗机构2008-2010年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显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87%、1.83%、1.66%,我市传染病漏报已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2﹪以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在本单位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库。市疾控中心作为全市突发疫情应急处理中心,建有齐全的疫情应急处理储备物资库,各项应急物资储备充分,保证全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求。

五、农村卫生建设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采取政策措施、发展的方向。

1、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力度,改革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为乡镇卫生院增加编制,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财政供养。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水平,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基础,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3、保质保量,扎实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4、规范管理,转变机制,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5、完善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6、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

10.农村村委会爱国卫生工作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镇政府有关农村爱国卫生文件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镇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按照“道路整洁通畅、垃圾定点收集、排水排污顺畅、庭院有序规整、绿化布置合理、居家安全卫生、禽畜集中圈养、设备配套较为齐全”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工作。

二、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会议、等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广泛宣传爱国卫生活动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意义,使整个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全民参与,全面提高村民卫生意识,普及健康教育。

2、村间道路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做到村主要道路网络通畅,主干道宽5m以上,硬化率100%。道路转弯视觉良好,在主要出入口及拐角处安装路灯。道路两侧砌筑路沿石,布置合理的的绿化带,清理道路两侧,做到道路两侧无垃圾、无杂物、无乱堆乱放、无杂草丛生。合理布局垃圾箱和垃圾收集点,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聘用足够的专职卫生保结人员,配足必要的清运设备。

3、切实抓好我村公厕改造和建设。对无序、荒废的露天厕所、不符合无害化公厕标准的厕所进行清除或改造,合理布局新建一批标准高的无害化公厕,民宅家居的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村委会综合监督,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严防群体 的传染流行。排水、排污管道走向布置合理顺畅,排水明沟砌筑整齐,定期清理:注意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整治,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饮用水安全率达到100%:积极做好灭蟑、灭蝇、灭蚊、灭鼠,每季度开展一次灭蟑、灭蝇、灭蚊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灭鼠活动,把“四害”密度认真按照爱国卫生有关文件精神控制在不足危害的程度。

5、村区村貌整治。深化村区建设,落实管理职能,深入开展“拆违、治乱、绿化、亮化”工作,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努力改善村级环境,重点做到“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庭院美化、环境优化”。

6、家禽饲养整治。按照镇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禁止饲养鸡、鸭、兔、牛、羊、猪等家畜家禽。以家庭散养的家畜家禽应一律实行集中圈养,建立统一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得在绿地上放养鸡、鸭、羊等家禽家畜。

11.农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篇十一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我市农村不同人群卫生科普形式和内容的需求,探索适宜农村居民需要的宣传形式、有效的传播途径和管理机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进行农村卫生科普需求的现场调查。结果:掌握了农村居民对目前卫生科普形式的需求,对今后农村卫生科普工作提供了指导;卫生科普活动刺激了人们学习卫生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人群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了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善。

【关键词】科普;需求;卫生分析

多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大规模的卫生科普活动,向广大农村居民传播卫生科学知识,对提高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保健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选中的清原县按上、中、下经济水平,随机抽取3个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设计省健康教育所专家确定,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

1.2 资料查询:查阅2008年,清原县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对照。

2 结果

2.1 各项卫生知识知晓和居民健康行为情况

2.1.1 各项卫生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人群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79%。但是从知识知晓率内容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43.2%,高血危险因素知识知晓率44.7%,这些仍然是我们在今后普及宣传的主要内容。

2.1.2 居民健康行为情况:被调查者平均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47%。

2.1.3 个人要不得病首选方法情况:

从个人不得病首选方法来看,选择学习保健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仍占首位,为88.3%。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的渴求,同时也说明卫生科普知识在人群中发挥一定作用。

2.2 不同人群与媒介选择和需求关系

2.2.1 不同年龄段居民认为哪种传播形式更适合农村需要:

认为电视更适合农村需要的年龄分布是56~64岁>36~55岁>18~35岁(x2检验,*p<0.05)。认为黑板报和听医生讲卫生知识课更适合农村需要的年龄分布是56~64岁<36~55岁<18~35岁(x2检验,*p<0.05)。(结果见表1)

2.2.2 近年来,不同年龄段居民在哪里经常看(听)到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内容:

近年来,经常从专家讲课、展览板、黑板报、看文艺演出等处,看(听)到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内容的年龄分布是56~64岁>36~55岁>18~35岁(x2检验,*p<0.05)。在报纸上经常看到卫生科普知识内容的年龄分布是56~64岁<36~55岁<18~35岁(x2检验,*p<0.05)。(结果见表2)

2.2.3 近年来,男女居民经常在哪里看(听)到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内容:近年来,经常从医生处听到卫生知识科普宣传内容的女性高于男性。(x2检验,*p<0.05)。(结果见表3)

2.2.4 近年来,不同年龄段居民最喜欢的卫生科普宣传形式:

本次调查发现,最喜欢报纸和宣传画册卫生科普宣传形式的年龄的分布是56~64岁<36~55岁<18~35岁(x2检验,*p<0.05)。最喜欢黑板报这类宣传形式的年龄分布是56~64岁>18~35岁>36~55岁。(结果见表4)说明农村56岁以上年龄组,喜欢形象直观的宣传形式。

2.2.5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最喜欢卫生科普宣传形式:文化程度较低(未上学)和一般(初高中)者喜欢观看VCD和文艺演出这类卫生科普宣传形式,而文化程度较高者(高中以上)更喜欢报纸这类宣传形式。(结果见表5)

2.2.6 不同年龄段居民获取卫生科普知识来源:从报刊资料、医生、亲属和朋友、教师等处获取卫生科普知识的年龄分布为56~64岁<36~55岁<18~35岁(x2检验,*p<0.05)。(结果见表6)说明年轻人接触媒介种类多,获得卫生信息的途径也多。

2.2.7 男女居民获取卫生科普知识来源:男女相比,女性居民从医生、墙报等处获取的卫生科普知识要高于男性。(x2检验,*p<0.05)。(结果见表7)

2.2.8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获取卫生科普知识来源: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在知识来源方面没有太大差异(x2检验,p>0.05)。这与当地人口平均教育程度有关。

3 讨论

3.1 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选择卫生科普的传播方式: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调查人群对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的选择率较高。同时,不同人群对某些传播方式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收录音机拥有率不断提高,各种信息覆盖面越来越广。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仍然是农村群众获得卫生知识,提高卫生知识知晓率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和可利用的科普资源。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卫生科普方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展卫生科普工作中,一定要考虑不同人群对传播方式的实际需要,结合他们对卫生知识需求的特点,提供适宜的科普方式。在卫生科普工作中,应综合利用多种传播形式。这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还具有互补性,可以增加公众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卫生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2 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使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由于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接受者的文化、爱好、习惯、种族、需求、心理等因素影响,以及在宣传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和障碍因素影响,接受者会出现对不同信息的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现象。在农村进行卫生科普宣传,不仅有效使用现代化的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而且还要采取人际传播、公众传播相结合的办法,把传统的宣传画、传单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改造,形成各种图文并茂的,可持续阅读、保管的书籍、折页、小册子等,适合各个层次人群的需求,使用立体和平面等多种媒介资源和综合传播方法,互相弥补,反复刺激,激发受传者接受信息的兴趣,满足不同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人群的需求。

3.3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公众传播,动员群众学习卫生科普知识:

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76%、55.6%、46.7%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看科普展览、看文艺演出、读科普读物活动,而这些科普宣传大多是在公众传播活动中起着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样科普宣传,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非常适合于大众心理,在动员群众,激发他们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的兴趣,能够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健康传播学[M].北京医科大学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

[2] 张麓曾,田丹,李跃进等.辽宁省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2):28

[3] 何静.关于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思考 [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7

[4] 常州市武进区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对全区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003年6月,中国农村研究网[M].http://www.jskx.org.cn/evening/docview.aspx?id=453056330/2003-07-10

[5] 任学锋、林琳主编.重大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上一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远程培训心得下一篇:申请文明乡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