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2024-12-29

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共10篇)

1.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篇一

镇卫生院人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

为做好人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我镇的实际,特制定我院人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领导

全镇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统一由镇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具体工作均遵照《钟山区人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的安排,严格执行领导小组指示。疫情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疫情调查,并立即向上级报告,同时组织实施疫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等工作。

二、疫情及相关信息的管理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报告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人类新发生的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信息管理。

(2)、各村卫生室一旦发现符合«卫生部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规定的医学观察病列、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确诊病例后,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程序应立即报告卫生院,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程序迅速上报疾控中心、钟山区卫生局和镇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卫生院应在2小时内向区报疾控中心和钟山区卫生局书面报告疫情

2、监测由卫生院门诊及各村卫生室负责实施,卫生院负责全镇范围内的疫情监测、监督检查以及汇总上报工作,各卫生室负责本村的疫情监测。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报告卫生院,并做好疫情处理和消毒隔离的准备工作。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各项疫情控制工作,并迅速上报疾控中心和镇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

三、疫情综合防治措施

1、防治原则:人禽流感疫情的处理,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积极救治病人,降低死亡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的原则。

2、医疗救治:县人民医院为我县禽流感病人救治的定点医院,我镇一旦发现人禽流感病例,应立即隔离并及时配合县疾控中心和县医院,将患者转院进行定点治疗。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3、应急队伍

疫情处置队:由防疫专干及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承担禽流感的疫区应急处理工作。医疗救治队:由门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组成。

4、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处理:发现疫情后,立即配合县疾控中心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追溯传染源,确定疫点范围,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同时做好流调、消杀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对现场进行隔离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医学观察7天以上。

5、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广泛开展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6、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卫生,开展消毒、灭蝇工作;在农村组织开展改水、改厕,推广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尤其要在疫区内广泛开展防蝇灭蝇,做好对疫区内厕所、粪坑等外环境的随时消毒,以及农村改厕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疫能力。

四、技术与物资保障

结合本乡(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全乡(镇)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使医疗卫生人员熟练掌握人禽流感的诊疗、消毒、防护、疫情报告等知识。积极与政府部门协调防治经费,做好预防治疗药品、消杀药械的储备工作。(附:××乡(镇)卫生院人间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医疗救护队、疫情处置队名单)

××乡(镇)卫生院

二OO五年××月××日

××乡(镇)卫生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

××乡(镇)卫生院人禽流感防治

医疗救治队、疫情处置队名单

医疗救治队

队 长:×××

队 员:×××××××××

×××××××××

医疗救治队日常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承担人感染禽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的诊断、治疗工作。

疫情处置队

队 长:×××

队 员:×××××××××

×××××××××

疫情处置队由×××同志肉体负责,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流调、防护、现场隔离消毒、病例的搜索,确定疫点范围,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工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

2.xx镇卫生院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篇二

根据《XX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为保障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 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院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 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灾情判断

当发生有感地震时,可能出现房屋晃动、吊灯摆动、物品移动、照明电源中断、通讯联络中断、电梯停运,现场人员惊慌失措、秩序混乱、拥挤、踩伤、摔伤、砸伤、人员被困等情况。

(二)组织指挥体系

指 挥 长:XXX

XXX 副指挥长

XXX

XXX

XXX 成员::XX

XX

XXX

XXX

集结地点:卫生院门前空地。(三)医疗救护队 队

长:

副队长:

成员:

(四)应急程序:

1、全体职工要树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当有感地震或者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委会人员必须以最 快的方式赶到医院,根据现场职务高低依次负责组织抢险救灾。

2、医院办公室在地震发生后要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委会主任报告,并通知抗震救灾抢救组。

3、抗震救灾抢救组成员在地震发生后要立即到达现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险、解救伤员、尸体保管。

4、抗震救灾物资(铁锹、镐、铅丝、手电、钳子等)平时存放在后勤库房“抗震救灾专用架”备用。

(四)疏散程序

疏散方针原则:预防为主,措施得力,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患者至上,遇震不乱,减少损失,避免伤亡。

1、指挥员立即到达指挥位置行使抗震救灾指挥权。抗震指挥部位置:院内空地临时指挥部。

2、总指挥抗震救灾时在医院的职务一一最高领导。

白天:院长、副院长,依次类推。

夜间:值班医师、护士。

3、各病区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远离玻璃门窗、吊灯等头顶上的装饰物,保护好头部,就近躲在坚固的床下、桌子下或墙角,关闭空调、照明电源,保护好患者,防止发生患者跳楼摔伤、电击伤、踩伤等意外事故。

4、手术室医务人员停止手术,坚守岗位,按急救处理原则用无菌物品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并将手术患者转移至远离玻璃门窗、头顶无装饰物的无菌安全地区,保护患者体位,使用简易呼吸器,保证患者吸呼 道畅通,静脉通道畅通,地震停止,继续实施手术。

5、对病房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医务人员应坚守岗位,稳定患者情绪,守候在患者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呼吸、血压正常,静脉通道通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6、门诊医务人员立即停止各种检查,坚守岗位,关闭各种仪器及电源。将病人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办公桌下、床下及墙角处,防止砸伤。

7、财务人员立即将现钞和支票锁在保险柜内,带好钥匙,锁好门窗,就近隐蔽在安全区。

8、职能科室人员立即关闭电源,锁好门窗,到达指定位置,接受指挥部的领导、调遣。

9、药库、药房工作人员锁好门窗及毒麻、贵重药品,防止被盗、丢失,就近躲避在安全区,震后及时检对,并将情况报指挥部。

10、节假日及夜间地震时,全体医务人员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医院,听从指挥抗震工作。

(六)紧急疏散方式

1、住院病人及病房工作人员:

各病区经消防安全通道沿楼梯下至一楼后疏散至安全区。

2、门诊病人及工作人员:

经消防安全通道沿楼梯下至一楼后疏散至安全区。(七)震后措施

1、医务人员迅速对摔伤、砸伤、烧伤、踩伤的病人实施救治。

2、医务人员对本病区的患者逐一检查、治疗,病房主任将本病区地震中病人情况向主要领导汇报。

3、财务科人员及时核对账目,向科长汇报,科长将账目情况向院长汇报。

4、医护人员除对住院患者实施救治外,还要承担社会因地震受伤及其他患者的救治工作。

XX镇卫生院

3.朱老庄镇中心小学反恐怖应急预案 篇三

2017年5月31

日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朱老庄镇中心小学

反恐怖应急预案

为营造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积极响应省反恐办拟组织开展代号为“山东-2017”的反恐怖演习,根据《关于切实做好参加聊城市2017年反恐怖演习工作的通知》,全面提高应对恐怖和暴力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校园反恐怖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学校的安全稳定关系千家万户。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反恐怖演练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二、工作要求 .

1、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到头等重要的工作议程,确实抓紧抓实。加强学校安全排查及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2、学校校长要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负总责,主管校长(含负责人)要对本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负直接责任。

3、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加强师生的法制观念.

4、制定安全保卫工作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先准备。

5、加强门卫安保工作。要增强门卫力量,落实门卫职责,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全面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实行校门口会客制度。配齐配强安保人员,熟练掌握使用安保器材。

6、加强人群密集场所的防爆炸、防燃烧工作。加强安全巡逻工作,重点加强操场、教室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巡查力度,不让任何可疑之人进入重要场所。切实加强学校各重要场所防刀斧砍杀、防纵火焚烧、防连环爆炸、防驾车冲撞、防化学袭击等反恐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领导小组

1、反恐怖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姜建瑞

副组长:杨保金、吴瑞争、靖长祥 成 员:全体班主任

2、疏散小组

组长:杨保金(负责指挥师生迅速撤离,疏散到安全区域)副组长:毛小华(具体负责学生的疏散工作)成员: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级学生的疏散)

3、报警组:

组长:姜建瑞(负责拨打救援电话以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成员:杨爱文 张建峰

4、救护组: 组长:吴瑞争

成员:张秀红 任凤娟 李玉秀 姜 静

5、善后处理组: 组长:靖长祥

成员:张广和 王庆官 薛守安

6、工作职责

学校发生突发安全事故后,要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行动,并及时向公安(110)、交警(122)、卫生(120)、消防(119)等相关部门汇报和请求,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置,先救人,再救物”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挥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护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和主管部门汇报。

四、相关反恐怖防范应急处理程序

(一)校园内犯罪分子持刀斧砍杀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组织师生撤离,迅速报警并在第一时间集结优势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凶。

l、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向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拨打1lO报警。

2、学校领导或任何工作人员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疏散组立即组织各班学生进教室并封闭门窗,防止事态扩大。

3、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救护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拨打急救电话。

4、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闻,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5、善后处理组立即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6、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即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二)校园内纵火焚烧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疏散,保护师生人身安全,采取措施控制可疑人物。

l、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实行校门口会客制度。如在校园内发现形迹可疑,四处游荡,可能作案的可疑人物,在场人员都应当立即向校领导报告。

2、学校保安人员和领导指派人员要立即报警,并对此人进行询问,同时把他的行动限制在局部区域内。

3、如已经纵火,疏散组立即组织师生疏散到学校安全区域,并对学生进行保护。

4、救护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拨打急救电话。

5、善后处理组立即实施事件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6、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可疑人物使用暴力,要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7、学校应把事件情况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三)校园内连环爆炸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防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伤害事故

1、收到可疑邮包或发现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员都要在第一时问向领导报告。可疑物品是指:不是本单位的物品,也从无看到过此种物品,不知此物品有何用途,为何会摆放在学校某处。

2、发现可疑邮包和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员,都不应当试图打开或随意摆弄它,要禁止在周围使用手机,或发动机动车辆等。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3、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立即打l 10报警,请警方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处理。

4、疏散组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区域。

5、若可疑邮包和物品被警方确定为危险物品,学校善后处理组应立即在其周围设置警戒线,全体师生应立即撤离,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6、学校应当配合警方组织人员在校园其它区域搜寻检查,确定在校园内是否还有其它可疑物品。

7、如已经发生爆炸,各领导小组立即各司其责,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指挥下,协调各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及时报警,请求当地政府、公安(消防、交警)及社会力量的支援;善后处理组协助调查事故原因及受伤、调查财产受损情况;协助善后处置工作。救护组对轻微受伤的师生进行简单处理,并及时联系医疗卫生部门寻求帮助。

8、疏散组组长杨保金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指挥下,积极、有效、有序地组织学校师生撤离。各班主任分别带领各班学生安全撤离。

9、善后处理组组长靖长祥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指挥下,带领组员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保护贵重物品,张广和负责现场安抚,控制事态发展,事态平息后惠才文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组员薛守安保护贵重物品,在发生爆炸案件时,要及时划置警戒区,保护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防止现场遭到破坏。

10、配合警方开展各项处理工作,并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四)驾车冲撞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组织师生撤离,迅速报警,并在第一时间集结优势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凶。

1、加强校门口的安全巡逻及值班,学生放学由老师带队出校门,如有可疑情况及时发现,立即响应。

2、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协助班主任做好家长接送孩子的安全指导工作,不给犯罪分子留有施暴机会。

3、一旦发生事故,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向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拨打1lO报警。

4、学校领导或任何工作人员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疏散组立即组织各班学生进教室并封闭门窗,防止事态扩大。

5、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救护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拨打急救电话。

6、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闻,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7、善后处理组立即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8、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即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五)化学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是指恐怖分子为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和民族等目的,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有毒化学物质、或通过袭击或威胁袭击化工设施(包括化工厂、化学品仓库、运输化学品的槽车等)引起有毒化学物质释放,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及社会影响,从而破坏社会和谐安定,妨碍社会发展的事件。

1、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危害和财产损失。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及管理,确保在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时能快速有效处置。

2、如发现下列情况,应疑及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并迅速作出预警:(1)发现某种表现相同的疾病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且病因不明。(2)在人群中发病的同时,同一环境的牲畜等动物也出现类似异常发现。(3)疾病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环境暴露者的表现也相似。(4)危险源迅速扩散,波及范围广。(5)无传染性。

(6)受罹者脱离接触环境后,症状多可逐渐恢复。(7)受罹者病情轻重与危害物暴露量直接相关。

3、反恐怖领导小组立即报告

如怀疑受到化学恐怖袭击时(无论是否出现病例或疑似病例),任何人均应首先向反恐(公安)部门报告,由反恐(公安)部门将可疑物品密封交有关机构检验,并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报告内容: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可疑毒物、波及范围、暴露人群、中毒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就诊医院、可疑线索的细节,事件发生地周围状况、现场处理、报告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电话等情况。

4、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后,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反恐怖领导小组在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救护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拨打急救电话。

5、善后处理组立即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6、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即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五、培训与演练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控、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管理网络,充分调动师生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展板、板报、手抄报、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平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每学期对全校师生进行至少 4次疏散及反恐演练。

六、责任与奖惩

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谁值班,谁负责”的原则,指定严格的督查制度。对专项检查结果纳入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奖惩中,并在年终考核中实施一票否决制。在事故中临阵脱逃者或者给加深事态的严重成果者,给予严惩,或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篇四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学校防止楼梯拥挤踩踏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陈爱荣

副组长:郭洪彬李芳陈传鹏赵传伟

成员:各班班主任

组长工作职责: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汇报,立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及时向上级报告,负责整个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副组长工作职责: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负责指挥有关单位人员开展事故现场救援,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成员工作职责:

1、负责维护事故现场治安秩序;

2、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通知消防、公安、安监、卫生、宣传等部门;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交通保障工作;

4、负责涉案人员监控工作;

5、负责将事故在规定的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6、组织参与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工作。

二、防范准备及措施

1、人员密集场所如教室的安全出口都张贴有应急标志,教育学生和教师加强安全思想意识,在发生应急事件时能沉着冷

静,安全撤离。

2、加强师生应急疏散逃生的训练,教育和引导学生逃生时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逃离,千万不能拥挤。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救能力,例如在火灾发生,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闭迎火门窗,向外呼救等。

三、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1、发现初起火灾,应及时报警并利用楼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2、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

3、火势蔓延时,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量避免大声呼喊,以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

4、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5、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闭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四、事故报告、要求及现场保护

(一)报告程序要求:

1、事故发生后,教导处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外,必须立即向学校报告,再由学校在第一时间报上级教育部门。

2、学校应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将应急处理情况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任何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事故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时,在组织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与事故有关的物品、文件等被随意挪动或丢失,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及疏散交通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本预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关责任部门如不履行职责或玩忽职守,并造成后果,应追究其负责人相应的责任。

小协镇中心小学

5.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 篇五

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防汛工作指示精神,确保我院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保障病人及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闻讯而动、反应及时的原则,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防汛工作制度,保证医疗救援及时以及医院内部安全。

二、组织机构和责任

(一)机构设置

成立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秦鹏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孟召乾、魏庄民担任,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崔士岭担任。

(二)人员准备

汛情发生后,全院职工都是抢险队员,在各级领导组织带领

下,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自己的抢险救灾作用,医院在适时可以进行培训和演练工作,以提高抢险救灾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物资准备

总务科应针对防涝抢险的特点,准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一旦发生重大水浸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处理,应急抢救救灾物资

要结合实际储备,并建立应急情况下救灾物资采购和调运制度。

三、紧急预案

(一)预案启动条件

我院内部区域积水,地下室已进水,排水系统启动后,未引起地下室内设备的运行,病人或职工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一定影响,主干道交通基本顺畅。

(二)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

灾情发生后,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县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各防汛抢险队、院内防汛抢险小组下达救灾指示,并根据灾情程序,采取一些应急措施等。

(三)应急措施

1、领导小组启动预案后直接命令防汛抢救队到现场救援,各队员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同时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按各自的分工,立即组织人员营救受灾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措施保护灾害区域的病人及职工人员。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救援队伍要密切配合,全力以赴,不得拖延、推诿救援工作。

2、若水势继续增长,防汛抢救队要及时用河袋封堵地下室通道,防止地下室设备被淹,影响工作。

3、上述措施失败,雨水继续进入地下室,抽水设备发挥不了功能,应及时关闭地下室设备的运行,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向外界请求援助。

4、灾情发生后要特别注意各楼一层防汛情况,职工可以临时向同楼道的上层迁移,办公区域可以直接向楼上转移病人及家属、各种贵重器械及药品若水势继续增大要重点保护配电室一楼的防护,防止全院停电。

5、若院内水势过大,排涝受阴,防汛抢险队可以破墙外泄积水,也可以临时挖掘沟渠排涝,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防止任何团体、个人阻挠。

四、其他事宜

(一)加强防汛期间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证汛情指挥命令迅速传递。

值班人员要做到不随意离岗、脱岗、漏岗,值班电话要做好记录,发现情况要及时向当天带班领导请示。凡是因值班问题导致汛情指挥命令未能贯彻落实,造成重大责任事件的,要严肃追究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的相关责任。医院严格按照市卫生局要求,加强防汛值班与领导带班工作,确保安全度汛。防汛领导带班与医院总值班领导带班一致。

(二)保卫科应提高警惕,严防救灾期间失资,或坏人破坏与捣乱,对不法行为给予严力打击。

(三)做好防汛救灾医疗保障工作。

医务科积极安排,精心组织,抽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组成防汛救护队,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的医疗救护水平。同时,按照我院制定的值班安排,落实值班责任制。

(四)开展单位内部安全自查工作。

后勤科、保卫科、设备科、药剂科、检验科、住院处等部门以内部防汛为重点,开展对本院安全自查工作。重点对配电室、电线电路、危旧房屋、排水系统、重点部位(仓库、放射源、毒麻及生化物品等)、消防器材、紧急疏散通道等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确保医院安全度汛。

(五)全院职工要提高认识,必须无条件服务于抢险预案,服务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对不服从命令、玩忽职守者将追究其责任,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用场地,任何科室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根据西政6号传真,特制定《寨根乡汛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望乡直各单位、各村民委员会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组织机构

寨根乡汛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综合指挥、指导、协调、处理汛期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的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长:

指挥:

成员:

下设三个工作组

1、业务组:

2、现场组:

3、综合组:

二、工作组职责

1、综合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调度工作;负责协调施救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向县政府、县安监局报告事故进展情况;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文档备案工作。

2、现场组:统一指挥、协调现场施救、医疗救护、应急处置等。

3、业务组: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专业技术应急方案等。

应急时效: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工作要求

(一)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所在村必须立即向乡政府报告。

(二)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迅速采取措施,封闭并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疏散事故危险区域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应急救援时效内,各村主要负责人和乡机关干部、乡直部门负责人及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工具畅通。

(四)乡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按程序向县政府和县安监局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救援工作。

(五)工作联系

总联络员:电话:

传真:

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3

为确保突发汛情来临后,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防汛工作,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所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洪涝灾害之后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县政府防汛指挥部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抓好防汛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名经济发展和全镇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克服麻痹侥幸心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防大涝、扎扎实实地做

好各项准备工作。防汛责任落实到位,逐级分解任务,突出重点,坚持依法防汛,严明防汛纪律,加强防汛通信电力设施的管护,落实汛期联络方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确保整个汛期通讯万无一失,电力设施安全和电力畅通。

二、组织机构、夯实责任

为了落实防汛工作任务,决定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医院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院各科室主任

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三、加强救灾防病工作所需物资、设备、技术人员等储备。

1、组织落实储备防汛抢险物资。

2、如有灾情发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现场医疗救护和后期治疗康复工作,严防死守争取灾后无疫情发生。各个临床科室组建应急抢险小分队,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队长,以备急用。

3、公卫科科有专人负责疫情监管检测,及疫情报告等,保证信息报告和传递渠道畅通,完成上级交给的防汛抢险任务。

4、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物资管理人员必须到岗。经过总务科对全院房屋进行了检查,该加固的加固,该修改的修改,消除隐患,还全院通讯线路,电力线路进行了排查和整修,医药急救各部门准备急救物品。

四、加强疫情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按照要求加强汛期的疾病监测工作,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做好传染病的诊断、登记与报告工作。

五、及时有效开展抗洪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在当地政府和县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有力、有序、有效地迅速开展卫生应急救援,及时报告疫情监测和救灾防病工作信息,迅速组织做好灾区群众的医疗救护、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杀灭”等工作,确保群众能喝上卫生清洁水,有病能及时医治,确保救灾防病工作能够满足灾区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六、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

加强防汛救灾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灾害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注重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同时做好防汛防灾工作、先进事迹宣传报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分准备,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4

为了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好我院防汛抢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省、市、区关于防汛预案修编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我院防汛应急预案。请按照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认识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渡汛。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当出现大的洪水汛情时,要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重点目标,全力抗洪抢险,力争做到万无一失,除承担本院的.防汛抢险任务外,按照各自的职责,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投入全区的抢险战斗。

二、组织机构及医疗救护队伍

1、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药物维持治疗门诊)

成 员:黄xxx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工作人员)

xxx(社区门诊主任)

xxx(防保科科长)

xxx(药房主任)

xx(财务科科长)

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并在灾情发生时负责本专业的救护工作。

2、医疗救护队

医疗救护队12人,主要负责本单位和防保范围内的医疗救护工作。

三、职责及任务分工

1、防汛领导小组职责: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本院内的防汛工作和防汛检查,负责本院和辖区范围内的抗洪救灾中的医疗护救工作和灾后的卫生防预工作指导。制定抗洪抢险医疗救护工作预案,按防汛要求在本单位内组织储备抢险物资,完成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传达院防汛领导小组指令;负责具体协调、安排抢险应急队伍和救护车辆,确保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及时赶到受灾现场开展工作;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情况上报等工作。

3、具体职责和人员分工

院长薛俊峰负责本院防汛工作总指挥,负总责。组织、指挥、协调本院的防汛及抗洪抢险工作。积极配合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区指挥部或指挥长、副指挥长安排的其他防汛抢险工作,并就防汛及抗洪工作对指挥长负责。

副院长刘碧怀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医疗救护,药品器械的保障,人员培训、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处理。

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主任王建,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全院汛期安全督查、隐患排查、落实整改,物资保障、组织、联络工作。

四、防汛抢险工作的基本要求

1、根据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每年汛后:一是应在整理上报资料、总结经验的同时,针对汛期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加以认真解决,及时消除防洪隐患。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防汛基础建设,在每年5月1日前,完成本院内的排水设施的疏淘、抢险物资的筹备、防汛器材的检修和抢险救灾预案的完善等汛前准备工作。

2、组建医疗救护队,并储备充足的医疗救护、消杀药品、工具、车辆。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在院内设立防汛值班室,将领导及抢险队伍成员的电话号码公布上墙,保证通讯畅通,及时通报信息。主汛期,主要领导要坚守岗位和组织好24小时值班检查,遇特殊情况外出,由指定接替人指挥。

3、一旦出现灾情,抗洪救灾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全院职工要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在院防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无条件服从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五、防汛值班

在汛期,我院必须保持24小时值班。总值班人员由每日病房值班医生负责。值班室固定设在医生办公室,装设固定值班电话。防汛负责人及防汛工作人员在汛期均处于待命状态,联系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

防汛值班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准时到岗;

2、不得擅自离开值班岗位;

3、及时向有关部门、辖区、相关单位通报雨情、汛情;

4、一般事务自行处理,特殊事件或遇紧急汛情、灾情在处置的同时,应立即向上级防汛部门或区防汛值班室报告;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红色汛情预警(Ⅰ级)信号”半小时内,应迅速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全面启动我院防汛预案,按预案要求开展我院的抗洪抢险工作;

⑵即使我院没有出现灾情,也要进入警戒状态,全力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⑶配合执行由区防汛指挥部指挥的.全区重要的抢险工作;

⑷无条件地按区政府命令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⑸及时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协助对灾区和受灾单位开展自救工作;

⑹做好受灾地区的消杀准备工作;

⑺处置情况应在处置开始的同时电话报告区防汛办,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工作的总结评估在2日内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2、澄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Ⅱ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澄色汛情预警(Ⅱ级)信号”1小时内,应迅速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我院进入警戒状态,院内医疗救护队成员随时待命,领导小组立即到岗;

⑵到辖区内的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⑶如出现灾情、险情,应提前进入紧急状态,抢险救灾按预案组织实施。

⑷处置情况应在处置开始的同时电话报告区防汛办,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工作的总结评估在2日内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3、黄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Ⅲ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黄色汛情预警(Ⅲ级)信号”1小时内,应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我院进入预警值班,分管领导或代管领导上岗值班;

⑵对重要防汛排涝设施进行巡查,出现洪涝的地区迅速实施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分先后用电话和书面两种形式报告区防汛办公室或区防汛值班室。

4、蓝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Ⅳ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蓝色汛情预警(Ⅳ级)信号”,应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⑴我院防汛办主任或其他防汛工作负责人到防汛值班室值班;

⑵出现小洪涝的地区及时组织人员实施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分先后用电话和书面两种形式报告区防汛办公室或区防汛值班室。

防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5

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了做好水灾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国务院的要求和盛市、县人民**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九江市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在防汛抗洪中加强监督严肃纪律的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

二、基本情况

棉船镇是长江中下游一个大冲积洲,四面环水,方圆104平方公里,堤内面积54平方公里,可耕面积5、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辖12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8700户农户,4.2万人;重点企业10家,中小学22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17所),19个驻镇单位。

棉船大堤始建于1954年,全长64华里,土质结构复杂,半数属沙质土壤结构,堤面宽度7—10米,堤身高程22、—23米(口高程),共有大小穿堤建筑22处(其中排涝机站10座,抗旱闸口12)座,大堤块石护坡全长仅10余公里。

存在的主要隐患:

①上游83年决口堤段700米(21+300-22+000),渗漏严重,泡泉群集中;

②金星村九组2700米(27+000—29+700)崩岸严重;

③朝阳外闸100米(4+200-4+300)地基沙土流失,闸口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④新红格子堤XX余米未护坡,崩岸严重。

三、组织指挥体系

镇政府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镇的防汛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1、镇防汛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镇指挥部)

(1)、镇总指挥部

总指挥长:李平(党委书记)

常务副总指挥长:慈金兵(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总指挥长:吴新华吴问根柯昉胡正风何萍

王保根阳勍朱胜忠疏浚时昀方益中

成员:周宇茂唐桂龙方靖张正兵

阳和平唐义球吴耿昌朱乐春

(2)、各指挥分部:

①上游指挥分部(复排、金洲、江心责任堤段)

指挥长:慈金兵

副指挥长:疏浚

技术员:丁贤发

成员:韩林刘智唐征余碌明

物资调配员:丁贤发

②中游指挥分部(金星、日新、粮洲、新淡、棉科所责任堤段)

指挥长:柯昉

副指挥长:方益中阳勍

技术员:吴的焰

成员:韩加虎查宏余文进

物资调配员:吴的焰

③下游指挥分部(升洲、光明、新洲、朝阳责任堤段)

指挥长:吴新华

副指挥长:王保根

技术员:张结苟

成员:张先云钱益祥王清亮束长付

物资调配员:张结苟

④新红指挥分部(新红责任堤段)

指挥长:胡正风

副指挥长:朱胜忠

技术员:齐美南

成员:何满付伍宏炬肖仁贵

物资调配员:齐美南

⑤中湖指挥分部(亭子坎村堤段)

指挥长:吴问根

技术员:汪社福

成员:谈国清

物资调配员:汪社福

⑥后勤指挥分部

指挥长:何萍

副指挥长:时昀

成员:吴福利胡俊徐文忠夏璇

何美霞尹小艾方秀丽

2、其他防汛指挥机构

各村汛其成立防汛指挥机构或相应的专业防汛抗灾组织,负责本村的防汛工作;遇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组建临时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四、不同水位的应急措施

1、当长江洪水达到警戒水位(17、70米,吴淞口高程)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防汛总指挥长或常务副总指挥长主持会商,动员部署防汛工作,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镇党委、镇政府下派工作组,分赴各堤段指导防汛工作;各村巡逻队、抢险队全部上堤,严密布防,每1000米为一巡逻段,24小时巡逻查险,大村上抢队3支,中村上抢险队2支,小村上抢险队1支。(每支30人)

2、当洪水达到1983年水位(棉船水位20、31米)时,各村巡逻队、抢险队、运输队全部上堤,每500米为一巡逻段,24小时巡逻查险,每1000米设抢险队一支(人员30人);同时各指挥分部根据水情,采取临时加高加固堤坝等紧急措施,确保大堤安全。

3.当洪水达到1998年水位(棉船水位21、20米)时,全镇进入一级紧急状态,所有力量全力以赴上堤防汛;各村巡逻队、抢险队、运输队、预备队全部上堤;每150米为一巡逻段,24小时巡逻查险;每500米设抢险对一支(人员30—50人)。

五、人员紧急撤离方案

1、风险溃堤分析:

(1)、上游1983年决口堤段,渗漏严重,泡泉区,遇98年以上特大洪水,可能最大决口宽度60—70米,溃口洪峰流量2070立方米/秒,洪水将从夹江直冲下流,两侧鲮字号、同三号圩被洪水冲溃,漫顶后经晗丰圩、棉船东沙公路不同方向流向下游。

(2)、金星九组崩岸处,遇98年以上特大洪水,可能最大溃口宽度80—100米,溃口洪峰流量2300立方米/秒,洪水将从金星村全境不同方向和金洲境内,同时淹没棉科所及金星天花凸流向下游。

(3)、当溃口出现在新红格子堤与大堤交界处,可能最大溃口宽度40—50米,溃口洪峰流量1600立方/秒。洪水先进入新淡村,新淡圩溃决,从夹江流向上游,等高线21、5米以下全部淹没。

(4)、朝阳外闸一旦出现溃口,溃口最大宽度40—50米,溃口洪峰流量1700立方米/秒。洪水先进入朝阳境内,从朝阳圩流向上游,同时可能冲决朝阳圩进入夹江,沿夹江流向上游。

2、报警方式:

全镇统一采用鸣锣方式,由各指挥分部视情实施。

(1)、连响三声,预示有重大险情;

(2)、连续急敲,表示已经溃堤;

3、人员撤离:

一旦发生溃,首先全镇实行停电。

(1)、上游83年决堤,由上游指挥分部组织人员撤离预案的实施,指挥长慈金兵,副指挥长疏浚;江心村党总支副书记唐义华,金洲社区党总支**吴根焰,复排村党总支**周必清具体实施;决口处两边堤段的人员全部撤到复排1—2组和江心3—4组,圩内居民全部撤到大堤,必要时再从大堤乘救援船只转移到马当或圩外其他地方;少数滞留在圩内无法及时撤出的居民可撤到高层建筑上待援;同时,上游指挥分部调集小船在圩内寻找被困人员,转移到临时住所。

(2)、金星九组出现溃堤,由中游指挥分部组织人员撤离预案的实施,指挥长柯昉,副指挥长方益中、阳勍;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齐中应具体实施。溃口处两边住户分别撤到东道口大堤和北套大堤,金星村天花凸住房和棉科所住户就近撤到大堤,必要时从大堤乘救援船只撤往马当或圩外其他地方:无法及时撤出的人员,迅速就近撤往高层建筑上待援;中游指挥分部调集船只在金星圩内及棉科所圩内寻找被困人员、撤往临时住所。

3、新红格子堤与大堤交界处发生溃堤,由下游指挥分部组织预案的实施,指挥长吴新华,副指挥长王保根;朝阳村党支部书记许德学、新洲村党支部书记叶良才具体组织实施;溃口处住户分别撤往光明13组大堤和新洲大庙大堤,必要时再从大堤乘船撤往马当,朝阳和新洲圩内人员全部撤上大堤,下游指挥分部调集船人在圩内寻找被困人员。

4、朝阳外闸发生溃堤,由中游指挥分部和下游指挥分部共同组织实施;中游指挥分部负责溃口处两边往户的撤离,下游指挥分部负责朝阳、新洲两村圩内人员的撤离,中、下游指挥分部均组织调集船只到圩内搜救被困人员。

六、善后工作

发生水灾后,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1、救灾

(1)发生重大灾情时,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高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派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

(2)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3)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疫病的传播、蔓延。

(4)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保护灾区正常的生活环境。

2、防汛物料补充

(1)水灾过后,应及时查清、汇总防汛抢险物料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3、水毁工程修复

(1)对影响当前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抓紧摸清情况、制定计划、实施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其主体功能。

(2)遭到水毁的交通、电力、通信、气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4、灾后重建

6.食品中毒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篇六

(1)统一领导,分级响应 根据食品中毒事件的种类、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医院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分级应急响应,做好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的相关工作。

(2)快速反应,专业救援 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处理机制,根据食品中毒事件的性质、级别开展食品中毒事件的专业医疗救援工作。

二、医疗救援组织及职责

1.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医院设立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由刘勇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临床各科专家及行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设在医务科,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1)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命令和决策;

(2)组织协调全院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的应急处置工作,对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3)组织制定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的有关技术方案、工作制度和措施,开展培训、工作督导和预案演练;

(4)负责全院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2.医疗救援专家组

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食品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负责对食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承担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专家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对医疗救援技术方案和措施提出建议,参与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2)为医疗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培训,承担医疗救援综合评估任务;

(3)承担医疗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医疗救援程序

1.医疗救援应急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应立即启动医院食物中毒应急机制,医院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1)积极组织抢救治疗病人,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处理。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

(2)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报告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人数、中毒主要症状等,如果怀疑与投毒有关,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3)食物中毒发生后应保持稳定。食物中毒性质、等级应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确认,要严格控制信息发布渠道,统一口径,规范信息发布,注意工作方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4)严格保护现场。保管好供应给中毒者的食品,维持好原有的生产状况。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及残留食品应立即封存,放入冷藏箱交调查人员。禁止继续食用或擅自销毁。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可能的中毒现场予以控制。

(5)在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员到达后,配合收集可疑食品和中毒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物等。同时介绍中毒的情况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待现场调查结束后,按照卫生专业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消毒清洁处理。(6)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7)做好食物中毒家属接待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2.医疗救援应急队工作职责及程序

(一)诊科医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护士接到批量食物中毒病人通知后,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随时与120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中毒人员多少,通知护理急救小分队队员各就各位,必要时启动医院大型应急抢救系统。

(三)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立即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诊,较重者送抢救室进行抢救,轻者送急诊观察病房。

(四)护士立即协助医师作出诊断,遵医嘱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1.催吐 无呕吐者可催吐:机械性刺激或用催吐剂。

2.洗胃 立即用温开水或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液为止。收集第一次洗出的胃内容物送检。

3.导泻 中毒时间较长者,可给硫酸钠15~30g,一次口服。对吐泻严重的病人,可不用洗胃、催吐、导泻。

(五)对吐、泻较重,丢失大量水分者,根据失水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凡能饮水者,应尽力鼓励病人多喝糖盐水,淡盐水等,不能饮水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六)对腹痛、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如有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

(七)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八)做好病人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程序】

分诊 → 协助医师作出诊断 → 催吐 → 洗胃 → 收集胃内容物送检 → 导泻 → 建立静脉通道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对症处理 → 观察病情 → 做好护理记录

四、食物中毒事件分级

根据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发生时间、发生场所等因素,将食物中毒事件划分为重大(I级)、较大(Ⅱ级)、和一般(Ⅲ级)三级。

2.1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食物中毒事件。2.2 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食物中毒事件。2.3 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Ⅲ级)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五、医疗救援应急响应

食品中毒事件医疗救援执行分级应急响应。1 一般食物中毒事件(IV级)应急响应

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报告后,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或院值班,经批准启动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实施院前急救、现场急救、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等工作,同时将医疗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向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定期报告,特殊情况随时报告。较大食物中毒事件(III级)应急响应

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报告后,立即报告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经批准启动医疗救援应急响应,迅速组织现场急救、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将医疗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向市卫生局、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定期报告,特殊情况随时报告。重大、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I级、I级)应急响应

按照国家和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预案》中关于“医疗救援分级应急响应”的规定,对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积极开展紧急救援的同时,按规定上报,并在市政府或市卫生局统一部署下,开展救援工作。

六、现场医疗救援 现场救援

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赶赴现场,全力开展救援工作,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要注重自我保护。现场医疗救援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对轻、中、重、死亡的伤病员作出标志,别卡在伤病员的胸前或其他明显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迅速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病人的检查、抢救等应减少中间环节,加快抢救过程,保证病人尽快得到救治。现场医疗救援步骤

当现场处于危险环境或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运送至医院,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

(2)认真填写转运卡,以便接纳伤病员的科室及时救治并汇总报告领导小组;(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车厢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救治和后送的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伤病员要合理分流或送往市卫生局指定的医疗机构,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病人。

七、医疗救援保障措施 1 信息系统的建设

按照卫生部统一规划,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系统,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的预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划,整合我院的医疗救治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疗救治队伍和医疗救治机构在内的食物中毒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对群体性就诊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怀疑是食物中毒的要立即组成临床诊断、救治小组,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规定客观报告。对每一个收治的病人都应当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做出相应的临床诊断,做好病例记录。食物中毒由疾病控制中心诊断,不随意作出诊断和向社会擅自公布。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

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队伍,由疾病预防控制、检验、医疗、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组成,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考核、使用制度,定期开展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练和考核。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

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技术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我院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技术水平。

5物资保障

根据本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应急工作需要,建立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库,做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保证应急第一时间的供应。同时,还要建立卫生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制度,保证应急物资的后续生产和补充,保障应急处理的全程需要。经费保障

医院财政部门应准备适量的应急资金,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资金使用制度,保证经费的有效使用。法律保障

医院有关部门建立食物中毒事件问责制,对拒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或扩散的部门和个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社会动员保障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工作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查询和心理咨询服务,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全市群众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八、应急结束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结束需符合以下条件:食物中毒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末例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九、报告时限、程序、方式、内容

1报告时限

医院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程序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食物中毒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医院)或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立即报告属地区(市)县卫生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市)县卫生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并报告区(市)县政府,市卫生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并报告上级卫生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政府,并报告省卫生行政部门(参见《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

3报告方式包括:口头报告、电话或传真报告、网络报告、书面报告(报告卡、专题报告、报表)。报告内容

首次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责任报告人应对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可能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及其联系方式进行报告。

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性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总结报告:食物中毒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十、后期评估

7.医疗废水处理应急预案 篇七

关于《医疗废水处理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科室、村卫生室:

为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医疗污水废物管理组织

组长:梁海国

副组长:

徐永林

成员: 李波、何清、徐洪波、梁洪涛

二、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污水废物的管理,当发现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分管院长,下班时间报行政总值班,医院应在48小时内上报卫生局和环保局等有关上级部门。

三、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大多数情况下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如风机、水泵、消毒、盐酸及氯酸钠贮槽、安全操作方面的问题)。突然停电、下水道不通、格栅堵塞、漏酸、清洗中毒、不可抗拒的灾等因素造成的突发性事故,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履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一)、如遇停电,或其它原因导致发生器不能正常工作,而储液槽又没有足够的存量,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向接触反应池中投放漂白粉50公斤/天。或临时调剂氯酸钠,定量投放,确保污水处理安全合格。

(二)、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如属重大事故,会同当地环保部门联合进行调查处理。

(三)、医院发生医疗污水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卫生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

(四)、发生医疗污水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当发生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污水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污水医疗污水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处理。

3、对被医疗污水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再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7、对引起事件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医院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及时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

六、向环保等有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类型、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社会影响、人员受害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8.医疗废物处理的应急预案 篇八

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为了有效控制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导致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废物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职责

1、指挥全院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工作中的责任。

3、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应急会议,果断做出决策,及时上报。

三、预防控制措施

1、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各个科室负责人组成督导组,对日常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整改,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

2、强化学习,提高责任。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废物的相关要求,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各个科室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考核,以提高各科室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在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过程中一旦发生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立即按要求采取如下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在48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由发生科室组织本科室人员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污染扩大。

3、上报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部门,尽快确定流失、泄漏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4、大范围泄露污染时,应尽快对污染区域进行封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立即清理现场泄漏废弃物,对污染的地面、物品以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酒、浸泡或擦拭消毒,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相应消毒处理。

5、对处置医疗废物意外事件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6、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由于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处理措施,记录存档,并在12小时以内向

市卫生局报告。

8、由于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处理措施,记录存档,并在2小时以内向

9.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篇九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在县卫生局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及时、有效地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应急措施。

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加强与气象局的信息沟通,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卫生局和气象局报告,并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中心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本单位实行24小时网络监测和电话值班,所有应急队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电话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加强应急队员高温中暑相关防治知识培训,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4.依靠群众,依靠基层。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和网络传媒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加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督导,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监测灵敏度,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制定依据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生部、中国气象局)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二、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领导组织及队伍建设

为有效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能力,中心成立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杨建红任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工作指令,指挥和协调中心各应急小队行为,做好部门沟通。下设信息监测报告组、调查处置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

长: 副队长:(1)第一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副组长: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职责:当疫情、灾情发生后,造成电子通讯联系中断时,联络员立即赶赴县卫生局设置的指挥部所在地,负责将指挥部的工作安排部署传递到我单位,并及时将本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信息等传递到指挥部,为卫生局的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2)第二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3)后勤保障及卫生宣教信息组 组

长:

责:组织全组人员做好通讯联络,卫生知识宣传、信息报送和反馈,保证一线疫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副组长: 成员:

三、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1、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全县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1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可根据我县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至我中心,我中心进行网络报告。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一旦发生一般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立即报县卫生局,并通知县气象局。

2、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

中心信息报告组每日将收集到中暑事件数据分析汇总,经调查处置组调查核实后报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预警分四个级别:即一级预警(红色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卫生、气象部门或省市卫生、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与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卫生监督所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三)应急响应终止

县疾控中心根据气象部门和卫生局共同发布的终止应急响应而终止相应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五、应急响应终止后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中心应急办对应急响应事件做出总结报告;信息报告组继续加强网络监测,密切关注气象变化,直到监测期结束。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10.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篇十

矛盾纠纷应急预案

xx镇是镇雄东半县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旱码头”之称,境内拥有云、贵、川三省的游人和客商,人口流量大,人员相对集中,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突发性的民间矛盾纷争,为建立平安xx,正确处置辖区内突发性矛盾纠纷,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正确处置突发性事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处置突发性矛盾纠纷纳入平安创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给合的方针,调动全镇各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全力处置好突发性矛盾纠纷,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管理措施

切实加强突发性矛盾纠纷应急职能,成立了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负总责的突发性矛盾纠纷应急职能领导小组,定期于每月25日召开治安工作例会、汇报和研究突发性矛盾纠纷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研究解决突发性矛盾纠纷的办法和措施。协调单位部门涉及突发性矛盾纠纷的有关事宜。通报处置突发性矛盾纠纷工作情况。

三、应急对策

在接到突发性矛盾纠纷的情报后,要立即组织力量火速奔扑纠纷发生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以理服人,做深入细致地思想疏导工作,就地排除纷争,防止突发性矛盾纠纷的激化和蔓延,确保应急真正取得实效。

四、报告请示

对现场处置不下地突发性矛盾纠纷,要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和向公安机关报告,争取加派力量前往解决。

五、纪律要求

上一篇:元宵节甜蜜祝福说说下一篇:经济违法案件移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