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2024-11-04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精选18篇)

1.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一

读红色经典心得

宁远一小

杨霏云

非常感谢本次诵读红色经典的活动,让我有机会和平台来接触和学习红色经典。借此机会,我联系读完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几本红色经典书籍。不只让我感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奋斗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以及老一代共产党人的请勤恳恳,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的崇高品质,更引发了我对当代社会、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思想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可谓是物欲横流;社会道德底线也在不断下滑,“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官场上有各种丑闻,娱乐圈有各种丑闻,各行各业都是丑闻不断,在此不加赘诉,可谓世态炎凉,是以连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都发表讲话严肃批评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在看看当今的青年学生,有谁还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有谁是怀着崇高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去读书的?这样的青年学生少之又少了,好好学习同学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以后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要么干脆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沉迷网络或其他的物欲、;做学生干部的同学有几个是真心为了全心全意服务同学而去做的,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包括当下我们发展的学生党员,也是一大批同学抱着不纯洁的心态去入党的。

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严重扭曲的时代,我之前也一直非常迷茫,仿佛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人生的道路何去何从,不知道怎么走。通过诵读红色经典,学习伟人的事迹、伟人的思想和伟人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让我在迷雾中看到了太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时刻谨记:

第一:立志还当笃行。我们要志存高远,要胸怀远大理想,并且我们还要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强大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第二:为人先于为学。我们要修高尚之德,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培养正直无私、宽容朴实、谦虚敬慎、不骄不躁的高尚品德。我们还要孜孜不倦、严以治学,是自己成为德学双馨的优秀人才。

第三:创新不忘求实。我们要牢记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特征,而且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工作中,求真实,艰苦奋斗。

第四:继往并以开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激励自己在人生的历程中勇往直前。

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和奋斗,我们一定能改变当今社会中不好的一面,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了解到我们党是极其优秀和负责任的党,我坚信我们党有能力和智慧带领我国青年一代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

2.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二

经典书籍浩如烟海,陈琴老师给孩子们选择的素读内容是哪些呢?她根据自己对典籍的了解,结合现行教材的内容和经典诵读的规律,为学生确定了具体的素读目标:一二年级诵读蒙学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和《千家诗》;三四年级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并选读《孟子》;五六年级诵读《老子》,选读《史记》和《资治通鉴》中的经典篇章。陈琴老师说:“小学6年里,除课文以外,学生背诵的诗词量在400首以上。此外,每学期,我都为学生设定了必读和选读的课外读本,并且分为童话期、历史故事期、人物传记期、科普期、经典小说期等。”

素读的方法并不复杂,贵在坚持,每天只需记诵100多字。当然,为了不让学生感觉枯燥,陈琴老师总能想出一些“小点子”来激发他们的动力,比如多媒体的介入、活泼的设计、教师的现身说法、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及时的奖励,等等。

儿童的教育,并非由学校老师单独完成,还需要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陈琴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素读,还通过给家长写公开信、为家长推荐阅读书目、请家长和孩子共写读书报告等形式,促进学校素读与家庭素读结合,既能让读书的风气浸染更多的人,又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而保持并不断扩大孩子们的素读成果。

陈琴老师深知,教育时机稍纵即逝,小学里的孩子正处于求知欲开始蓬勃生长的阶段,他们渴望大量阅读,若不乘势引导孩子进入经典书林,将使他们错过启蒙与积累的最佳时机,长大以后也很难再弥补缺失。素读并不是知识的灌输,也不是毫无选择地教给孩子们传统道德。陈琴老师是以现代观念审视经典,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从识字的角度来推广经典素读的。而且,孩子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们能在潜意识里辨别和弃取传统道德,随着不断接触社会,加以老师的点拨,他们就会吸收传统文化里的精华,而不会陷入糟粕之中不能自拔。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实际效果来看,经典素读在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完善他们的精神气质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陈琴老师带着孩子们读过很多诗,而爱读诗的孩子是有灵性的,有时会形成诗歌从心底流出来的状况。经过小学6年的素读训练,孩子皆可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下笔千万言”的目标,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觉得记忆力好,学东西也比较轻松。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素读经典后,都变得彬彬有礼,能够更好地与家人、朋友相处。陈琴老师讲述了这样的往事:

“2009年,我在台湾收到一个学生的信息,这个孩子刚刚考上当地著名的重点中学,信息内容是:‘树长6个年轮,未必能成栋梁。花开6个春秋,未必赢得郁香,您给我的6年却为何如此金光闪闪?琴妈妈,我们还是这样叫您,握别的手尚有余热,我们的魂魄已然夜夜归来。您细听满园花开的声音,是我们对您深深的祝愿,要快快乐乐啊,要健健康康!’他这首诗模仿的正是我们曾经在课堂上素读过的席慕容的《七里香》。我惊喜地回复道:模仿是天才的第一步,模仿得真好!”

3.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篇三

【关键词】国学经典;读经典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前不久在孔子像前举行跪拜仪式引发社会热议。该校规定在校学生每天6点之前以及下午大课间等两个时段组织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孝经》等传统经典每次诵读30至40分钟,该校校长称“跪天跪地跪父母是文化传统”,并且声称“读经能上北大清华,读完学渣变学霸,学霸上清华。”这种主张和做法确实有些不妥。

穿汉服,诵经典,跪先贤不算宝丰一中首创,在几年前社会上的大小国学班、读经班、孟母堂就已经以传统文化的名义招收大量的学员,已引发过多次社会性的大讨论,最终也没有什么定论。但是宝丰一中的事例可以给我们一个提醒:我们教育界必须要重新认真思考经典在学校里到底应该怎么读的问题,否则还会有更多的学校陷入迷惘。

该不该读的问题是不必讨论的,一阵阵国学热,一个个国学辅导班,一场又一场的有关国学讲座以及一期期相关的电视节目,还有领导人脱口而出的经典名言,国际上愈来愈多的孔子学院都在告诉我们,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今天,应该重新发挥经典的价值。但是中小学12年间我们的教材上选了几篇“国学文章”呢?我们大致可以数得出来:《论语十则》《寡人之於国也》《鱼我所欲也》《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劝学》《逍遥游》《非攻》……这些数量实在太少,并且所选文章被分散在中小学12年间。这种零敲碎打式的学习充其量使学生达到应付考试的程度,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知道一些而已,根本不能形成传统文化基础。社会上的各种国学班和国学热,实际上反映了学校在国学教育上的缺失,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满。

一、读经典的目的指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传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士子的健全人格。传统经典中所包含的自强不息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兼容并蓄的精神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索精神,孟子的“舍我其谁”的勇于担当与大丈夫的自信,老子的“无为无不为”大智慧,庄子“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自由……学生诵读经典时如能深刻领会经典中的这些伟大的人格魅力,用这些精神品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将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自己的人格,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但是,我们又必须明白一点,读经不是万能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绝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诵读经典。章士钊当年就提倡读经救国也没有什么结果,董仲舒独尊儒术乃至唐宋明清以来的读书人哪个不读经,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读书人“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读经典本身不应该成为目的,读经典的目的应指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都应该围绕这一目的。

二、读经典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符合时代要求

教师要有批判精神,传统中的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性的就一定要大胆地舍弃,比如穿汉服、跪拜礼这些早应进入博物馆的礼仪绝不应该在现代学校里出现了。我们要学习的是几千年来传统经典的精髓,而不是外在的形式。经典的意义是“立人”,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像宝丰一中以及其他要求学生跪拜的做法能培养出学生的什么品质?是独立的人格还是不敢仰视圣贤的奴性?这种简单粗暴的学习方式只能表明组织者对于经典并不甚明了。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史子集浩如烟海。仅仅局限于论、孟、老、庄,未免显得过于狭隘,所以对于经典的选择应该从更宽泛的范围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采用独立阅读、小组研讨、专题研究性学习、集体讲座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开设选修课,组织对传统经学史学等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举办诵读大赛、举办辩论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可以组织每日诵读活动,但是绝不能像宝丰一中一样走到另一个极端。

笔者曾经在学校组织学生开办过一个国学班,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参加,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读《论语》、议《论语》,热闹非凡,后来还有的老师也参与了进来。当时的盛况显示出很多学生是很愿意认真阅读这些经典著作的,只是我们教育者不能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式,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已。

三、经典的学习应该形成科学的序列

我们发现,现在国学教育搞的最热的是小学,初中次之,高中再次之。小学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以诵读为主,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到《弟子规》就基本结束了,能诵到《论语》的就很少了。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教育有“小学、大学”之分,孩子大约在15岁就进入“大学”学习阶段,而大学就要系统学习儒家经典,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层递性。而我们现在的高中生入学年龄恰恰是十四五岁,正是进入古人之“大学”时期。而我们似乎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阶梯形的,能不断提升层次的阅读序列。《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仅仅推荐了几本书,当然包括《论语》之类的经典,但是怎么读,什么阶段读却没有做出说明,只能凭借语文老师安排了,而实际上语文老师也只是简单地将这些阅读书目介绍给学生而已。读不读,怎么读,只好听天由命了。如果考试涉及这些书目的内容,学生可能会读一读,如果不涉及,学生可能就不会去浪费时间了。所以教育界实在是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国学学习的序列问题,制定出一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实施方案,不至于让一些本来想弘扬传统的学校再走弯路。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中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绕不开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如何让经典在现代发挥应有的价值,将是我们教育界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四

是呀,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了自己的心情。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动笔杆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明清的演义传奇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通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通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我十分庆幸,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国学经典诵读》,当真是我的运气。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叫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品诗,亦是品人。读李白之诗,仿佛就看到了身着一袭白衣,诗句信手拈来,笑看风起云涌;豪放不羁的东坡居士抬头见明月,大醉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典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恬静的女孩,永远“思无邪”。

国学经典征文五:经典文学,我的追求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们的`眼睛和灵魂。无论何时,只要一手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认识经典的。那时候,根本不知经典是什么。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认识经典,了解经典。我认识经典已有两年了。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的含义。

经典文学,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追求!

5.经典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们党通过的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面对十九大确定的“三步走”到“两步走”战略,新的征程,路险且艰,我们任重道远。

书中习总书记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做为一名乡镇干部,要在新时代伟大的工程中做出大贡献,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植根群众,融入农村,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干巧干,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定党性信仰,夯实执政基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需要不断升华,坚定党性信仰对其至关重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武装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荆斩棘,直抵彼岸。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自学求知提升了自身境界,在担任村支书期间率领群众改变了面貌,完成自我升华,践行了党性信仰。我们也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力量。一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让“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发挥实效,使镇村干部主动作为。二要借村“两委”换届机遇,选出一支“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带头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能人”提供一个平台,为乡村振兴夯实人力资源。

6.XX年经典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篇六

亲子共读活动,能让孩子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的翱翔,增长丰富知识。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爱书的环境,让他们快乐读书,快乐成长。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XX年经典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在“亲子共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后,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我每天固定了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使之成为习惯。就这样经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发表看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通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让我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亲子共读”活动,亲子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从小就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并进而从对书的兴趣激发起对学习文学的渴望,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是很有益处的。书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当父母把它种在孩子的心田,再用耐心去浇灌,小小的种子就会爆发出勃勃生机,长成参天大树,启迪心灵,滋养智慧。阅读,是一种能给我和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渠道。通过一段时间的亲子阅读,不仅使孩子得到很大的进步,而且让我受益非浅。孩子渴望认识世界,图书使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总之,作为家长,陪孩子多玩多读是提高孩子素质的一种方式。我很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使我与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儿童文学的魅力,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孩子也将在知识的海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

XX年经典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每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陪女儿读书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最初的亲子共读只是为了敷衍女儿,因为女儿开始不肯独睡,于是就答应她每天睡觉前陪她半小时,可是这半小时必须是互相读故事给对方听。就这样和女儿开始了“共读”的征程。日子就这样悄悄无声地在我们身边溜走了,和孩子一起读过的书也悄悄增加着。我渐渐感到,从起初的敷衍到现在的每天习惯竟然是这样的顺其自然。我惊喜的发现“亲子共读”正发挥着她独有的神奇力量。女儿写日记不像开始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写,也变得情真意切了。老师布置的短文也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因为本人在书店工作的原因,平时能留意到很多好书,那时就给她买了很多适合她的书,虽然有时候可能还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坏了很多书,不过在撕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上面的知识。尽管从没刻意教她认读汉字,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而且幼儿园就能独立读简短的故事书。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传教了很多来选购书的年轻父母。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毕业那天起就每天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天由我给她题材到现在每天独立完成的习惯都离不开每天“亲子共读”的功劳。

此刻,我是如此幸福,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我的孩子贴的更近,彼此没有隔阂,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是啊,那就让我们给孩子一生的好书,陪他们共读阅读经典,阅读生命吧!让幸福的种子在书中萌动吧!XX年经典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亲子阅读活动”真的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亲子阅读是一种既能给孩子也能给家庭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通过此次活动,我有以下一些感悟:

一、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在思宇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各种图书,心情好的时候能陪着他阅读,但是总不能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少些时间做家务。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也不会剥夺我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二、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思宇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奥特曼,所有关于奥特曼的故事,拼图,玩具他都非常喜欢。一开始我感觉这是不是不太好,所以总想办法去引导他向其他方面发展兴趣,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转念一想,为何不能因势利导,索性利用他的这个兴趣去发展某些方面的能力呢,于是利用给他将奥特曼故事的时候,教他学会了不少常见字,并且也学会了准确地使用连接词,比如“因为…所以”、“而且,并且”、“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呢”等等。

三、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我想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适时的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听孩子回来说,他对于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故事感到不好意思,我想可能是在家缺乏让他给家人讲故事的经历,所以在这方面我会多注意让他多一些锻炼的机会,相信他不久会有这份自信与同学们分享他的故事的。我也会坚持陪他继续这场意义非凡的亲子活动。

老师的话:孩子的历练是需家园双方共同为他搭建成长的舞台的,相信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共成长的。XX年经典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通过一年的课题操作与研究,我发现我们大班的幼儿在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幼儿具有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家长指导必不可分,它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我们一直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这不仅使孩子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让我也受益非浅。

我发现,通过亲子阅读,也让我们大班的孩子在平时讲话和理解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很喜欢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在讲故事中,碰到一个词语,他会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并且在后来的表达过程中能把词语应用起来。幼儿的想象力也变得更加丰富了,她时常把某样东西做一个漂亮的比喻,看见银杏叶子说是蝴蝶一样的,吃几口的饼干她说是高跟鞋,小船。现在我经常会很惊喜的发现在他们的表达过程中会冒出一些新词语。问他是从哪里学来的,他总是很自豪地说是从书里。我相信,这都是阅读带来的。这不仅为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帮助,也有利于孩子入学前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给孩子入学后提高语文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会为孩子增加自信心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和幼儿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和幼儿共同经历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地心情让我和孩子们的心贴的更近了,彼此间没有隔阂,可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幼儿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

孩子渴望认识世界,图书使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幼儿园和家长重点要为孩子创造适合阅读的良好环境,使孩子能安心投入学习,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时间一长就能感受文学作品的真谛。学习所得的词句能充实孩子看图说话的文章,使文章优美,受人喜欢,孩子获得了别人的赞赏,自然就激发了孩子好学的兴趣。

亲子共读,从科学上来说,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式,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而且,因为学会了阅读,他会爱上阅读;因为爱上了阅读,他会在今后的学习上持久地领先,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亲子共读是一个孩子未来的智力和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必要保证。从国外的许多研究也可以看出,有早期亲子共读经验的家庭,儿童的发展与终身的成就,远远超过没有早期共读经验的家庭。

7.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七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记》)

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 然后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知道不足, 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问题所在, 然后才能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根据《学记》的论述, 教师的学习提高有两种途径, 一是向书本学习, 通过不断地向书本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填补知识的空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 所谓“学然后知不足”。但是我们不能教什么就学什么, 应该构建自己的广博的知识体系, 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知道自己是否“专攻”不够, 还是缺乏“博学多才”。教师学习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教材不断在更新, 学生不断在变化, 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 这个改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只能在教育实践中发现, 也只能通过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首先考虑的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学习的这两个途径是互相提高、互相促进的。

教学相长反映了教学双方在地位上的平等性, 也包含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我们习惯了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 “权威”意识太重。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是孩子, 而他们除了是我们传授知识的对象, 更是我们倾注心血的对象, 我们只有在教育孩子、研究孩子的过程中才能提高, 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孩子是我们的进步源泉, 所以, 教学相长。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 (《学记》)

君子既懂得教育成功的方法, 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然后可以做人的老师。因此优秀的教师教育学生, 加以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 加以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 加以开导而不把话说透。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 就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 学生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开导而不把话说透就能启发学生思索。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 易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 可以称为善于教育了。

这段话实际上是对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三个要求, 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的是启发诱导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个原则体现这三个要求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可以说, 这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是否能产生教育有效性的判断标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起主导作用, 是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记》) 。作为教师, 要善于指引, 善于鼓舞, 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走, 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不能拖着学生、压抑学生, 更不能代替学生, 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论语》) 。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豫’, 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 (《学记》)

在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叫做预防;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叫做观摩。这四点, 就是使教育成功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打造学生的心智, 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应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 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情, 采取预防措施和适时的教育措施, 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和高效, 实现教育的目的。

摘要:对于教育, 我们的先辈给我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在对教育的各种试验都逐渐走向常规的时候, 更需要我们去反思和探索, 也许, 从国学经典的阅读和理解中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

8.读名著,品经典,论英雄 篇八

通过对名著《水浒传》的阅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人物相关故事情节的了解分析人物性格。

训练和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主要人物相关故事情节的解读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教学设想:小说采用章回体结构,这堂课就借用其章回体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回:读名著,人物故事记心间;论英雄,翰墨书香常思考

通过幻灯片播放水浒英雄的图像,同时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曲,在雄浑激昂的歌声中进入情境。

假期大家读了《水浒传》,请学生简要概括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随机请学生回答,注意随时点拨)。

幻灯上出现四个英雄人物的图像,分四个小组,对每个人物进行简要的介绍,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水浒》有一百单八将,其性格、形象迥异,我们该如何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呢,进入第二回。

第二回:怒与悲,众学子同论豹子头;褒和贬,各小组共议呼保义

以林冲和宋江为例进行分析,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

(1)小组内讲述有关林冲的故事并分析形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2)教师总结,明确:

林冲(豹子头)相关的故事:误入白虎堂、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

人物形象: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忍辱负重,最终被逼上梁山。

(3)小组内讲述有关宋江的故事并分析形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教师总结,明确:

宋江(及时雨)相关故事:义释晁天王、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攻打曾头市。

人物形象:仗义疏财、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5)水浒英雄的形象各不相同,个人经历也不同,为了个“义”字,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让我们再次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请看第三回。

第三回:渭州城,拳打镇关西,同说提辖之粗细;黄泥冈,正中七星计,共论计策之玄妙

1.请学生打开课本,对照幻灯片的要求阅读课文

(1)速读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片段,品读其描写精妙之处。

引导学生读原著精彩情节“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引导学生分析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原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多角度的描写。

(2)在“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性格中的粗与细表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在去找郑屠复仇之前先在客栈坐等了两个时辰,估计金氏父女走远了,方才起身;打郑屠之前故意借买肉激怒他,让郑屠先动手;打死郑屠后,大骂镇关西诈死等。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临危不乱、遇险不惊、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形象。

(3)有同学说“我已经看过《水浒传》电视剧了,所以无需再看原著了”,请以“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片段为例,对照影视,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比较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长处和短处,强调看影视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

(4)请学生根据“智取生辰纲”片段回答: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他们使用的“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一是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正是天气酷热,一行十五人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天热加上一路的疲惫使杨志的随从们丧失了戒备和警惕。而吴用、晁盖等人却早已在此等候。

二是智用地利。吴用、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选在黄泥冈和树林里,自然有其道理。“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茂密的松林既可引诱杨志一行人休息避暑,又可迷惑对方,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前两“智”充分说明吴用、晁盖等人已经对杨志一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已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伏击圈”,只待他们自投罗网。

三是智用人和。吴用、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巧妙加以利用。杨志此人非常精明,他担心生辰纲出事,每天推迟动身,士兵们担着百余斤的重担,在烈日下行走本就苦不堪言,稍有懈怠就会遭杨志用藤条鞭打,这激起了士兵们的共愤。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强烈不满,他们的内部矛盾使吴用、晁盖等人有机可乘。

四是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实现关键靠的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众目睽睽之下,吴用、晁盖等人喝酒若无其事,杨志等一行人却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这都得益于刘唐与白胜精湛的表演,可谓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之巧妙也令人叹服。

2.老师寄语:读名著长精神,扬我中华威;品经典增见识,铸我民族魂

教师总结: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从《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和人物的精彩故事中一起感受到了水浒英雄们独特的个性风采,也一起领略了名著经典的独特魅力。希望同学们多读经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9.读国学经典一点体会 二班家长 篇九

澳门路小学开展的“诵国学经典”活动,提倡“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每天十分钟。借着这项“亲子共读国学经典”的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尝到了“亲子共读”的乐趣之所在。益处多多,值得大力提倡,我们做家长的绝对拥护。

每每陪孩子一起诵读时,孩子用小手指着一行行方块字,稚气的小脸上显出一丝不苟的神态,小大人似的样子,让我顿时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孩子也表现得很兴奋,在我们家长面前,读呀,背呀,还能纠正我们家长在诵读时出现的错误呢!孩子通过诵读活动,认字一天一天的多了,而且也从中明白了一些做人做事的规矩、道理,并且能主动和父母讲述她从中学到的东西。好难的篇章她居然也能背下来,我真的对小孩子的记忆力刮目相看呀,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呀!看来要想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这个做家长的,还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是。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练习和自我训练,而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阅读兴趣的关键期。我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每天除了陪孩子诵读以外,还鼓励她每晚睡觉前借助拼音为我读两篇故事。我是这样跟她说的:你小的时候妈妈每天给你讲故事,现在你长大了,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了,能不能每天给妈妈讲故事?听了这话她便欣然同意了,而且读得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了。

对我们二年级孩子来说“亲子共读”活动,开展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我和孩子都已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儿”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趣儿,接下来我和孩子要做的是将这一“活动”长期坚持下去,通过亲子阅读,由浅入深,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喜欢上阅读,并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受益匪浅。

我们能用什么给孩子带来深远、健康的生命滋养?用什么鼓舞孩子学习的动力,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时常感叹时间都去了哪里,时常抱怨工作忙碌?孩子一天天独立,我们也将慢慢老去,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会不会让你懊悔不已?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一句爱你,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不再错过他们的成长。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是最深的爱。真诚的希望通过“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平台,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共同进步,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2)班 张琼月家长

10.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十

开展“读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主题

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研究,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读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一代新人为主旨,让广大中小学生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美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做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动力、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

二、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

三、活动教材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推荐选择性学习以下的作品。

(一)启蒙通俗读物

1、《三字经》

2、《幼学琼林》

3、《千字文》

4、《弟子规》

5、《增广贤文》

(二)经典散文作品

1、《论语》

2、《孟子》

3、《大学》

4、《中庸》1

(三)经典诗词曲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四、活动时间

2013年4月-2013年12月

五、参与对象

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校学生参与。

六、活动形式与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3年4月)

1、利用校园广播、升旗后讲话及班会课,广泛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使全校师生了解此项活动,参与此项活动。

(二)实践体验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1月)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语文科组、美术科组、音乐科组、体育科组针对“读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实践方案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语文科组:

1、把诵读经典贯穿于平时教学、生活。

A、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读时间抽出15分钟作为经典诵读时间。

B、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C、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2、开展诵读经典比赛。于六月份上旬开展分低、中、高年级组朗诵经典比赛,比赛选手先在各班比赛挑选出来,再参加年级组的朗诵经典比赛。

3、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征文比赛。征文内容主要是观看经典后写读后感,征文时间定在五月下旬。

美术科组:

1、美术老师利用平时上课时间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巧。

2、在五月份的艺术月中,开展书写经典、绘画经典比赛,并把学生获奖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张贴。

音乐科组:

1、音乐老师把一些国学经典篇目编成歌曲,让学生学唱。

2、挑选国学经典中的名篇,如《三字经》等,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创造性的再现,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体育科组

1、体育科组组织体育老师编排国学经典艺术体操,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学习。

2、挖掘国学经典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的休息时间中诵读。

(三)成果展示阶段(2013年12月)

1、通过开展《国学经典》的朗诵和学习等活动,表彰在活动中

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活动在全校深入推广,有效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促其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广大儿童的自觉行动。

2、把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作品,如书法、绘画、读后感等进行展示和给予表彰。

七、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读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一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各部门开展的“法制建设月”、“建设和谐校园”、“一帮一”、“争优评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确保活动广泛进行、深入开展。

(二)做好总结,按时报送。上半年活动总结及活动相片于2013年6月20日前报送;下半年于2013年12月30日报送。

惠阳区秋长中心小学

11.人生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经典 篇十一

以北大的32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伟大的企业家。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叫李彦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而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企业,他是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第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楼里一个长相非常平和的人龚海燕,她充满着激情,创办了世纪佳缘。

英文系、图书馆系、中文系都是与金融、融资、管理完全无关的专业,但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怎么会创建出成功的企业?我想,这是因为北大给予了我们一样东西,就是怎样塑造生命的东西,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一切。

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也算人生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么什么样的书该读呢?我读书的选择是这样的:畅销书坚决不读,不是我看不起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读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我所读的作品的创作年代越来越早,因为我觉得越是早期的人,他们写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写照。

读一流的书就要衡量这个作家进入书前的状态是什么。他是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写,还是倾其鲜血、生命和经历而写?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文学的功能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写过一首小诗,写的是小河和村庄的关系:“塔古斯河美过我村庄的那条小河,但是塔古斯河又美不过流进我村庄的小河,因为塔古斯河不是流经我村庄的小河。”写得真是太美了!它让我知道了文字怎么和生命世界联系在一起。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值得读。文字如果不属于你的村庄,它就不能流穿你的灵魂,那么这样的文字也不值得一读。真正的传统的经典著作正是具有这种穿透生命的力量。

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作者系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12.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进西点,学员就宣誓要忠诚,并把自己和普通人区别开来。学员接受了与职务相符的所有特权,也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摆在学员面前最棘手的标准是‘不容忍’条款。这一条款每天都提醒学员记住,要承担起神圣的职责,它远高于个人感情或友情。”

上面这段话出自《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第一章。毋庸讳言,这本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工作责任心。涉及此问题的书不少,但大多数书仅仅空洞地要求人们端正工作态度,而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所给的解释未能触动人们内心。而此书中就有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位马耳他王子的仆人在睡觉时都紧紧抱着主人的拖鞋,王子觉得他如此小心一定很忠诚,便委以重任,结果证明王子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年轻的仆人最终当上了马耳他的军队司令,英名也传遍了整个西印度群岛地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看待工作任务,明白单位交给你的工作是你的责任和使命,是端正工作态度干好工作的前提。

有人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这是说军人的。可是我要说,服从,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在团队里,你必须要服从团队的规划,服从领导的安排。军校的训练一直都是以严格甚至残酷出名,西点训练严格,教官冷峻,西点不收留意志薄弱者。对于想在西点立足的学员来说,教官或高级学员的任务一旦下达,你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完成。你需要把痛苦、劳累、磨难都装在心里,把眼泪、委屈、愤怒也装在心里,化作力量,冲击任务,达到标准!

书中有一段话读来引人深思:“没有一只鸟会飞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所有的人都因在团队中得到互相的扶持而比单独奋战达到更高的目标。”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当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同事,如何与他们友好相处,是我们能否把微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关键。在团队里,每个同事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具有互补性的。要有效地整合我们身边的资源,通过合作、理解、沟通,发挥整个团队最大的力量。

有人会说,难道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树立必胜的信念,在执行时候会遇到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样,西点人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阅读《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一书后,我对“责任”、“荣誉”、“意志”、“勇气”、“热忱”、“服从”、“信念”、“尊重”、“忠诚”、“自发”、“团队”、“正直”、“竞争”这13种西点人最典型的品格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来讲,有时不是我们缺乏成功的机会,而是我们没有强迫自己去修炼自身,战胜自己。

我很喜欢脸上带着笑容的人,我自己也是如此,工作积极主动,而且富有热情,努力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西点的校规同样也说明,这是一个人成功必须具备的品质,没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如何成就光辉的事业?当然,我的观点是事业不分大小,只要我们有自己的理想。

13.读《触摸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三

最近有幸拜读了由张圣华老师编著的《触摸教育》一书。书中多位教育专家对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点评,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设理想高效的课堂这一章节的内容对我的触动很大,编者认为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地通道和美丽的风景,不必遵循固定路线的没有激情的旅程;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安全、愉悦的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学生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的这样一个教学环境,读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这样的理想课堂在现实教学中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应该如何创立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封闭式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差异, 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挥学生的才能, 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而充分地参与,新的课堂改革和素质教育就很难落实到位,也就很难推向深入。课堂不应是教师死板的讲堂,而应成为学生快乐的学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进入角色。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放心、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引路人。我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的《愚公移山》一文时,最后以“愚公愚吗?”这个问题为纲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深入探讨了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充分讨论,大胆发言。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并适时地加以鼓励与表扬,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从而得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创造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其次要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参加2012年国培时我听过一位特级教师在线讲座,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只是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七年级上册《山市》教学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调动起学生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遇到海市蜃楼的成因与出现地点,这些自然知识都能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深入探究。于是让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在班上讲述自己的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久而久之,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有了成绩的飞跃、提高。

再次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抛绣球”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既感到紧张又有趣,热闹开心的游戏中,诗也很容易就背熟了。在学习九年级下册13课《威尼斯商人》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课文的思想内涵。此外,在课堂上不时地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最后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课堂学习中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逐步掌握知识,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14.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篇十四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正如侍作兵校长所说的,大气何来,源于书卷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应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不管是为了专业发展还是为了修身养性,教师都应该是全世界最爱读书的人群。“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一个学校教师的学习氛围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否则学生的学习肯定包含着太多的无奈与应付。在阅读中我们的人生境界会逐渐提高,我们的气质会更加清新脱俗,我们会从有文字的书开始,学会阅读没文字的书,阅读社会万象,芸芸众生。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15.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品味内涵:信息多元呼唤人文经典

一是开展经典阅读是发展小学生个性, 还原其真实人性的内在需要。应试教育、市场经济、高新科技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功利化的教育束缚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只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文素养陶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原本天真快乐的孩子变得麻木而缺乏活力。

二是经典阅读可以挽救失落的人文素养。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也带来了人们的精神危机。以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例, 它方便了文档的操作和处理, 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但是很多小学生以此介质入手, 或沉迷于计算机游戏, 或患上手机依赖症, 在电子产品和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精神空虚。而经典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培养人文素养, 解决小学生因接触网络而带来的精神问题。小学生通过阅读经典, 可以接触到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促进外在的人文科学内化为他们的人格气质, 形成高尚而稳定的内在品格。

三是经典阅读是小学生开启智慧的有效途径。中国的经典诗文、名篇佳作里面凝结了古代先哲的高深智慧, 是经过历代检验的不朽精神产品,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阅读经典, 可以增加智慧,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强, 而道德品格的养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成功的, 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形成优良品格的正确教育手段。学生口中的阅读可以促进内心的濡染,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让古人的智慧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二、把握方向:辅之以教且旨在积累

教师理应帮助学生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 但重点是学生的读, 而不是老师的教。虽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但是朗读却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经典文章的方式。朗读的目的是进行语言的积累, 教师的讲解要处于次要地位, 起到辅助作用即可。

小学生的古汉语知识有限, 记忆力强于理解力。小学阶段就想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国学经典的全面内涵是不现实的。因此, 教师要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直到能够熟练背诵。小学阶段的阅读是为日后的学习打基础, 所以要大量积累篇目。教师要把时间让给学生, 多讲既浪费时间, 又不能对学生理解作品有明显的作用, 因此不如把重心放在检查和激励学生朗读和背诵上。总之, 在国学阅读中老师的任务是帮学生选择作品, 把握方向;督促学生朗读背诵;辅助讲解, 增加学生量的积累。

三、拓展形式:多角度点燃思想火花

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阅读, 离不开兴趣的培养, 单一的朗读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引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抵触情绪。而多样的阅读活动, 可以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适合引导小学生开展经典阅读的方法有———

1. 激励法:

不断给予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在阅读中体验快乐。

2. 资源共享法:

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把自家的经典图书放入其中, 丰富班级阅读书库, 让学生之间分享各种的图书, 通过彼此传阅带动阅读。

3. 听读法:

校园广播中设立国学经典朗诵栏目, 引导学生参与收听、参与节目表演, 在优美的朗诵中以听代读, 用声音来传播古代诗词的神韵。

4.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经典读物中的人物, 练习语音、语调, 进行课堂表演, 互评表演的优劣, 在表演中提高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5. 自由阅读法:

每天给出固定的时间供学生在教室内自由地大声朗读, 培养每天阅读名篇的习惯, 提高参与阅读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6. 情节改编法: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作品进行大胆地创新, 通过改编情节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钻研古诗文和名家作品的兴趣。

四、浸润心灵:精神探索加言行导引

经典文学作品里面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饱含了先哲、名人对人自身、人与社会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中国传统的儒佛道思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许多人力图从里面找到挽救世界性的人文危机和精神断档的钥匙。所以, 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因为小学生还不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和陶冶。

首先要抓住经典作品的核心精神。如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礼、孝、信等, 在学习儒家作品时, 就要指导学生的言谈举止, 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而学习道家作品时, 要用自然和谐的清静、淡泊思想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净化思想, 排除烦恼, 提高内外修养。

其次是让学生感悟至理名言。经典作品中有大量意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 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如“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等等。有的展示自然的美, 有的讲述了小学生应该知晓的道理,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忆这些佳句, 更要让其去继承传统美德。

16.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十六

一、什么是素读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二、素读教育方式的历史

1912年1月19日,民国政府下令“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五四运动”以后,“四书五经”更是首当其冲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而遭彻底批判。此后,入选中小学课本的都是大白话一样的文选,自然不需“念经”似的记诵,以背诵为主要目的的“素读”在课堂上就此式微。

“五四运动”20多年后,朱自清先生已看到了抛弃“素读”经典带来的问题。他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因此,他提出:“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液。

如今,诵读经典的热潮已经掀起,中央电视台曾多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介绍各地学习国学经典的经验,大力宣扬诵读国学经典之风,传承民族文化。

三、接触素读、实践素读

1.吟诵让古诗词经典植入学生的内心。2008年,杭州素读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的一首《木瓜》深深地吟入人内心,这样“唱歌”,让人很快理解了《诗经》中这一首诗的含义,并且很快背下这首诗。这不是唱歌,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读书方法,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2.歌诀乐读让古文赋经典成为肌肉记忆。“歌诀体”乐读的特点是重文气、快节奏、讲韵律。方法如下:入声读短读促、虚字读重读长,如果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读古文,再加上原本大家理解的语言节奏,古文就活起来了。不但其中的语气、神态毕现,而且节奏疾徐有致,忽快忽慢,就像打太极拳,又像写书法,快慢结合而又圆转如意,这才是古文的韵律,这是中国的节奏。

用歌诀乐读的方法可以学习大量的古文赋,如《昆明大观楼对联》《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爱莲说》《小石潭记》《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兰亭集序》《学记》等。碰到要求背诵的课本内容,学生也自发地把歌诀体移植过来,如三年级下学期的《太阳》一课最后一段: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学生带着节奏,边拍掌,边诵读,不亦乐乎!五分钟不到就背了下来。通过这种方法素读的文章,都成了肌肉记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是真正的童子功。

17.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十七

当前,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的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所理解,逐渐构成共识,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议事日程的一项中心工作。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品的意识、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热爱和关心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资料,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之所以要学习,读教育名著是因为教育名著是经过历时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启发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感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读者有章可循,有模可仿,有法可学;能照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问题。

学习教育名著,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研读教育名著,从中获得理论、思想、观点,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战具有普遍指导好处的理性认识。

读了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我觉得李老师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语出惊人的话语: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习差知识教育不当的结果实在是太精辟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的探求和细心的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同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理解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问题学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班上的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18.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 篇十八

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每一个个案例都深深打动着我,引导着我不断的反思,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现在讲究提升一线教师的品质,提倡研究性教师的养成,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要求明显拔高,都知道自己平时日常工作繁琐,尤其是我们小学教师,小到处理学生一场口角,大一个有影响力的中队活动,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穷其脑力,怎奈有时间投入那高大上的学术性研究,这本书给了我们下里巴人式的熏陶。100个经典的教育案例短小精悍,画龙点睛的点评,深刻透彻。通过阅读一个个精彩的案例, 让我领悟到了多样的教学现象, 而书中的评析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也使我产生了思考。

除了理念上的更新,从书中我还得益于事例中一些老师的先进做法。一些事例告诉我们要善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做事情,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有此则让我们要时刻知道,只有我们懂得欣赏学生,才能让他在信心中健康成长;还有一些告诉我们要让他们适当经历失败,让他们在失败中增强对失败的承受力。这期中让我时刻紧记的是,作为一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爱”是我们教师意义的全部。

翻阅这本书,我看到的不是黑白枯燥的文字,而是从字里行间闪露着的宝藏:它们是公正平等、和蔼可亲、良师益友、爱心宽容、欣赏鼓励、热情开放、教法灵活、乐观微笑。它像一位师者,教育我们如何践行自己的理想,教会我们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人,告诫我们职责与荣耀。

上一篇:班主任第一次讲话下一篇:下周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