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综合能力测试(精选6篇)
1.《背影》综合能力测试 篇一
第5课《背影》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从全文看,对于父亲,作者心理上前后有个大变化。请概述这个心理变化。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1.“父爱无痕”,父爱无言。请说说作者在这里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对这个背影写得这样详细?
答: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仔细体味这个句子,说说你的理解。答:
三、某地一晚报披露,《背影》在某地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相当低,理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答: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背 影 张 磊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离开母亲已有些日子了。时间久了,母亲慈祥的笑容、坚毅的眼神渐渐变得有些模糊了。但在我记忆深处,母亲的背影似乎永远是那样清晰。中学时,读了朱自清的《背影》,那里面是一个肥胖父亲的背影;大学时,读了三毛的《背影》,那里面是一对相互安慰无言的父母亲的背影。为什么天下的父母亲,最后在儿女心中都只剩下那几欲看不清的背影呢?也许,只有背影才能永恒,因为只要有一丝光线就会有背影。
高中毕业时我不幸染上了重症乙肝,虽然不断吃药打针,但是身体日渐虚弱、意志也日益消沉。每天晚上,母亲总是等到全家人睡了以后,在阳台上沉思。我躺着看得见阳台,混乱的思绪和肝部的隐痛使我无法很快入眠。淡淡月光下,母亲那纹丝不动的背影守护着我慢慢地进入梦乡„„
为了治好我的病,母亲四处打听、求医问药。在别人的指点下,母亲带着我去南京求医。我们清晨四时起床,赶往那家著名的特色医院排队看专家门诊。初冬的清晨,一切都那么意味深长。母亲扶着我走在沉寂宽阔的陌生大街上,寒风猛力吹起了母亲的头发,我从地上母亲的影子看到,那些头发倔强地指向漆黑的天空,摇曳着、抗争着。街上,除了偶尔驶过的出租车,便只有我们母子俩,还有的,就是我俩相依相扶的身影。赶到医院门口时,已有不少等待挂号的人了。母亲让我披着大衣坐在静处休息,她独自排队,屹立在瑟瑟寒风之中。太阳慢慢地升了起来,队伍也渐渐地闹了起来,开始挂号了。人们向前拥挤,母亲很快就被涌动的人群淹没了。母亲那争先恐后、奋力向前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野中。原来平时瘦小文弱的母亲,也有这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母亲始终尽心地陪伴着我,安慰着我,帮助我忍受病痛的折磨。有一天,我开始拒绝治疗,因为我已被病痛折磨得准备放弃了。突然,母亲冲着我大吼:“你以为就你痛苦吗?我不痛苦吗?”望着母亲那双逐渐模糊的眼睛,我才懂得:母亲承受的是两个人的痛苦。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母亲冲着我发火、第一次见到了母亲的眼泪!
在亲情的激励下,我终于战胜了病魔。但回到上海后,母亲却因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站在病床边,我感激地望着刚经受病痛折腾而逐渐睡着的母亲。圣洁的月光从薄薄的白窗帘透了进来,洒在母亲的身上。我久久地注视着母亲那因呼吸而轻微起伏的背影,仿佛是一座山脉,她有着无比的坚毅,又洋溢着月光般的温柔„„
幕幕往事,浮现眼前。刹那间,我看清了:我记忆深处的母亲,并不仅仅是一个背影。因为母亲的泪光依然清晰可见,而背影是不会流泪的!
1.“为什么天下的父母亲,最后在儿女心中都只剩下那几欲看不清的背影呢?”读了本文,请你结合课文《背影》和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答: 2.“那些头发倔强地指向漆黑的天空,摇曳着、抗争着。”“原来平时瘦小文弱的母亲,也有这么大的勇气和力量。”这样写有什么意味?
答: 3.“母亲那因呼吸而轻微起伏的背影,仿佛是一座山脉,她有着无比的坚毅,又洋溢着月光般的温柔。”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品味或赏析。答: 4.朱自清的《背影》中,“我”起初“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待到看见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我”落泪了。而本文中,母亲表现出山一般的倔强和坚毅,月光一般的圣洁和温柔。说说两篇《背影》哪一篇更令你感动?为什么?
答:
二、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那手心的舒适和温暖,让我一生无法忘怀。鬓角的白发,额头的皱纹„„父母留给我们的应该不只是背影。
请描述你的父亲或母亲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瞬间。(1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 收获平台
一、作者起初对父爱不理解,反而自以为聪明,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还在心里暗笑他的迂。及至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终于受触动而落泪,顿悟父亲的爱,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心理。
二、1.描写父亲的背影,先写外貌、衣帽,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细写这些是因为这个背影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
2.买橘子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很高兴。产生这种心情的根本原因是对儿子的爱。
三、略。发展空间
一、1.略。
2、这些描写表现出母亲那深沉的母爱:为了治好儿子的病进行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和抗争。
3.把母亲的背影比作山脉和柔和的月光,突出了她的坚毅、慈祥和温柔。4.略。
二、略。
2.能力提升综合测试之电磁感应 篇二
)。
A.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M—P
B.金属杆ab运动时相当于电源
C.金属杆ab所受安培力方向向右
D.穿过回路abPM的磁通量保持不变
2.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涡流,使锅体发热从而加热食物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
B.电磁炉中通人电压足够高的恒定直流也能正常工作
C.由金属或环保绝缘材料制成的锅体都可以在电磁炉上烹饪食物
D.电磁炉的上表面一般都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加快热传递、减少热损耗
3.如图2所示是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的示意图,竖直放置的线圈固定不动,将条形磁铁从线圈上方插入或拔出,在由线圈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图中分别标出了磁铁的极性、磁铁相对线圈的运动方向,以及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4.如图3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则(
)。
A.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B.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
C.导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
D.导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5.如图4所示,口、6两闭合圆形线圈由相同导线制成且均绕成10匝,半径ra=2rb,内有以b线圈为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若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则a、b两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
6.如图5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金属导线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所在平面,试求导线在下列情况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导线在自身所在平面内,沿垂直于直径OO的方向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
(2)导线从图示位置起,绕直径OO以角速度w匀速转动。
7.如图6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竖直向上穿过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框架宽为L,右端接有电阻Ro一根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以初速度vo沿框架向左运动,金属棒与框架问的动摩擦因数为u,测得金属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任一截面的电荷量为q,求:
(1)金属棒能够运动的距离。
(2)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8.如图7所示,在高度为L、足够宽的区域MNPQ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在磁场边界MN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导线框的bc边进入磁场时,导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
(1)导线框刚下落时,其bc边距磁场边界MN的高度h。
(2)导线框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框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3)导线框在穿越磁场的整个过程中,导线框中产生的热量Q。
9.如图8所示,固定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电阻不计,其上端a、b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且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后放在导轨上。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沿导轨向上的初速度vo,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的中心轴线与导轨平行。
(1)求初始时刻通过电阻R的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此时导体棒的加速度α的大小和方向。
(2)导体棒最终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o,求导体棒在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
10.涡流制动是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进行制动的一种方式,某研究所用制成的车和轨道模型来定量模拟磁悬浮列车的涡流制动过程。如图9所示,模型车的车厢下端安装有电磁铁系统,电磁铁系统能在其下方的水平轨道(间距为L1)中的长为L1、宽为L2的矩形区域内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将长大于L1、宽为L2的单匝矩形线圈等间隔地铺设在轨道正中央,其间隔也为L2。每个线圈的电阻为R,导线粗细忽略不计。在某次实验中,启动电磁铁系统开始制动后,电磁铁系统刚好完整滑过了n个线圈。已知模型车的总质量为m,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在电磁铁系统的磁场全部进入任意一个线圈的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电荷量α。
3.幼升小综合能力测试 篇三
幼升小综合能力测试――小世界
请自我介绍(姓名、年龄、爱好、所在幼儿园名称班级等)。
请说出自己今年是几岁,去年是几岁,明年是几岁。
小朋友排队,小花前面7人,后面6人,问这一队一共几人?
请根据第3题画一张简图,并将小花的名字写在相应的位置。
下列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
A草莓 B苹果 C西瓜 D桔子
请说出下列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供人食用?
A土豆 B茄子 C藕 D生菜
下列哪种动物不是由卵生出来的?
A蛇 B鸡 C恐龙 D猫
请说出应在什么情况下拨打下列电话号码。
110 120 119 114
请说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行为。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除夕
请背诵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请将一张A4纸折叠成一个三角形。
听指令找出台历中的某月某日,并说明是星期几。
听指令找出台历中某月的第几周的第三天。
请说出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有缺点,应该如何改进。
请根据老师随机给出的图片进行描述。
请说出中国国家主席的名字。
下列数字中有一个和其他的数字不是同一类的,请指出。
23 83 37 43
请根据图示的规律画出空白处应填入的图形。
4.广东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适应事项 篇四
化学:
问:今年理科综合化学实验题有30来分,同学一般得10来分,是不是比较低?
实验题要先把基础实验做好,综合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化学基本操作、化学基本仪器的使用、物质除杂和物质的提纯、鉴别、检验,气体置换都要抓住。问:是复习基础实验还是综合实验好?
首先要抓住基础实验,把基础实验的基本步骤做好,无机部分复习气体的置备,然后用已知的基础知识解决综合题。实验题得分在50%左右是正常的,高分不容易。推断题无机和有机都得复习。基础做了注意找突破点。
问:化学在理科综合中占120分,考多少分算比较好的?
做题中要把东城西城和海淀的模拟题都做一下,拿到72分以上是最好的。高考时至少应该拿到这个分数以上。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化学方程式,这是最基础的。整个高中知识是难点,难点至少不能有漏洞,一定要巩固基础知识,那么拿到70多分是很容易的。问:现在做外省市的题效果好吗?
现在做题无所谓外省市还是北京市,关键是做过题后要把错的地方弄明白。目的是通过做题把不会的弄懂,做题熟练后还要加快速度。做题一定要有收获。做选择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
物理:
问:最后阶段应该复习哪些部分呢?
最后阶段一定要有针对性。内容和题型都要有针对性。比如说这几次模拟题,各区的都做了,自己要明白在哪一个方面有欠缺、是选择题、综合题还是实验题等。问:自己的弱项在选择题上,该怎么办?
虽然是“选择题”,但重要的不是在“选”,不是看着选项去挑。应该明白选项对,为什么;不对,改成什么样子就对了。养成推导的习惯,掌握过程,要知道是“因为是怎样的,所以才怎样的”。做选择时,不要轻易地把生活经验往物理题上套。应该用物理定律往物理题上
做。选择题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问:现在是不是应该回归到看书?
如果现在还要回去不断翻书,那么应付高考是不是就差了?一定要在高考前,保证书上的知识都了解,公式、定理、定律都会背,不能看到一段书还很新鲜、新颖。
问:最后是不是还要做很多题?
按章做题。熟悉书和不熟悉书,做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要对书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做。一般大的综合题,不是整体都不会,可能是做到某一步的时候,卡住了。所以按步做,就会拿分。
(本报记者 原琳)
生物:保持水平攻弱点
问:现在怎么复习生物?
现在的基础知识、题型解法都应该复习了。每个学生都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看基础薄弱的地方,找困难的地方,攻弱点。但注意保持现有的水平,一旦放假,老师不带着,就容易放松了。要重视基础、重视主干,对全书脉络要清晰。强化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解题时,现在信息题比较多,选择题得分可能高一点。但后面开放性的题,题目就有一大段,可能连题都看不懂。所以,要把题中重点的信息划出来,理解信息,调用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来推理。开放性的题难答,但有的题答案就在题目中,只要对原文进行修改,就是答案了。老师会酌情给分,一般都能得分。
理科综合中的各科特点
物理:(张春立老师)
综合科对北京是第一年。在综合考试里,物理单科的难度是下降了,复习的面广了,边缘性内容反而出现的概率更频繁了。物理在综合试卷中,相对于其他两科来说,是最难的,得分也是相对低的。学生要运用自己在三个学科中学到的东西,来综合处理这份卷子。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对综合性的题进行提示。将来近几年的综合,还将是拼盘式的,考查学生对简单的问题的综合。同时运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对付一道题,要善于做思想上的调整。
以前单科考时,物理考查面比较广,现在在综合试卷中,各种题的题量都少了,是原来的1/3,所以要求每一个题都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这几次模拟题可以看出,复习热点是原子物理。卷子是公平的,要难都难,录取是按名次录取,不是按绝对分录取。
生物:(章海燕老师)
生物科从1992年停止高考后,几年来都只是在高中阶段有会考,今年是第一次恢复到高中来,学生和教师都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生物科的教学资料也特别少,教材比较老化,现在生物学科复习要以基础和生物学的热点问题为主、与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占分不多。
化学:(徐京汉老师)
化学该记的东西多,被称作“第二外语”。试卷中主要考基础的化学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学、化学实验、计算。选择题比较综合,非选择题中主要考实验题、推断题、有机题、综合题(理化生的综合,与生产、生活环保等的综合)。
最后复习抓好基础知识,方程式要记的比较多,很多学生掌握得不好,一定要记住,平常要熟练。化学平衡、溶液等知识,比较难,但要弄清楚。把做过的题整理一下,不要再犯错。适当做一点中等难度的题,平时也要做,不能忘。不要抠难题。
综合:做题顺序因人而异
问:改成“3+X”小综合后,做题时间、顺序怎么安排?
改革后,题型和原来基本是类似的:选择、填空、实验、综合。
如果自己比较自信,就从头到尾做;如果不自信,就可以有选择的先做自己擅长的。一般情况下,最后的综合题是3科内容在一起,反而各科都不太难。只是因为有的学生在前面用的时间很多,后边这道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而这道题分数很多,30—40分。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而有的题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可做出的题腾出一点时间。
5.读出《背影》后的“背影” 篇五
而本文的写作时间恰是20世纪初期整个社会对“父亲”的一片抗议与谴责声时,朱自清反其道而行之,以“父亲的背影”为载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好父亲”的形象。文中的父亲,实际是作者理想中的父亲,是作者恨过之后理解了的父亲,是一份迟到的理解、迟到的子爱,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对父亲的爱的一种自我解嘲。
对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有“平淡中蕴神奇”的评价。“平淡”的是肤浅的`“父爱”理解,缺乏深刻的体验。“神奇”,又神在何处?奇在哪里?
朱自清先生在《写作杂谈》中关于《背影》的写作曾有这样的说明:“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尽然。”结合课文开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我们也可以明显真切地感觉到这“不尽然”里面有俚头、有故事,作者似乎有难言之隐。
实际上,在朱自清的潜意识中,固然儿时有对父亲些微的爱——朱自清在散文《冬天》中写道:“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在寒冷的冬天里,父子围着暖烘烘的炉子坐着,父亲为儿子夹起白水豆腐。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让人体会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但是,除此之外,朱自清对父亲更多的是“恨”,直到1925年,甚至可以继续延伸。
朱自清对父亲的“怨恨”主要表现为:
1.儿时父亲的严厉——放学回来,父亲总要过目小朱自清的作文,经常是在晚饭时分,小朱自清搬个小板凳坐在父亲身旁,父亲朱鸿钧一边喝着老酒,一边摇头晃脑低吟着小朱自清的作文。看到先生给予好评,就点头称好,欣然喝酒,顺手奖给儿子几粒花生米或一块豆腐干;看到文章所评不好、字句被删改太多,朱鸿钧就训斥儿子,即使小朱自清泪眼汪汪也不放过,甚至一把火把小朱自清的作业烧掉。
2.纲常伦理,父为子纲,父亲无条件地安排儿子的一切——父亲朱鸿钧受浓重封建家长礼法的影响,虽爱儿子,但在儿子面前往往是板着严肃的脸,极少露出笑意,很严厉,随意操纵儿子的生活。小时候的朱自清没法违逆,十四岁就在父母的包办下确定了第一次婚姻,十八岁就在父母的要求下结婚。
3.父亲对朱自清元配夫人的精神束缚——虽然是父母包办,但朱自清夫妇关系一直比较融洽。儿媳武钟谦是扬州名中医武威三的独生女,在娘家为姑娘时就爱笑,嫁到朱家后这爱笑的天性被封建色彩浓郁的朱鸿钧认为是“不守妇道”。尤其当家庭开始衰败,她还“爱笑”,于是她便成了公婆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爱说爱笑、活泼健壮的人,后来,弄得“身子像一只螳螂,尽是皮包着骨头……哭是不会哭,笑也不会笑了”,抑郁不欢,积久劳瘁,于1929年死于肺病。
4.父亲感情的出轨给远在北大读书、接受新思想的儿子以沉重的阴影——朱鸿钧原来在江西做官时已娶了一个妾,从此种下了家庭不和的种子。到徐州任上又娶了一个妾,致使江西任上所娶的妾大怒,前往徐州大闹,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这也是父亲的差事交卸了而作者却缄口不言的缘由。
5.父亲对朱自清祖母的间接扼杀,进而造成家庭濒临崩溃——为赔偿徐州之妾,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欠公款五百元。不得已父亲求祖母变卖首饰,还借了高利贷来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这样的变故,在郁郁中辞世,家道也随之衰落,而这时朱自清的二弟即将报考大学,但家里已拿不出学费,且众多弟妹尚未成年,这更加深了朱自清与父亲间的鸿沟。
6.经济的拮据与父亲专制式的家长统治让朱自清几乎断绝父子关系——身为长子的朱自清面对父亲的“死作”和家庭的衰落,出于对家庭、父母和弟妹的责任,用三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四年课程,在北大校长蒋梦麟的推荐下,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养家糊口的生涯。其时,他月薪70元,每发工资后须寄一半回家,但还是不能满足父亲的要求,遂使家人失和。不久,为减少家庭矛盾,节约生活开支,经好友介绍,朱自清回到家乡扬州的江苏省立八中任教务主任。但因秉性耿直,不久便与同事和校长不合,加之庶母的不断挑拨,朱自清的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婆媳关系紧张,父亲因听信庶母的话,借着和校长的私交直接让学校把朱自清的薪水送到家里,本人不得领取,这激怒了朱自清,他毅然辞职,后到上海中国公学、杭州一师、六师、浙江省立十中、浙江省立四中、清华等校任教,其间又先后把妻子、两个儿子、母亲和妹妹从扬州接出,父子虽失和,但仍给父亲寄钱。
7.朱自清两次回家,父子关系不调和——1922年暑假,朱自清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朱鸿钧先是不准朱自清一家进家门,后虽在家人劝说下让步了,却仍不理睬朱自清。朱自清在家感到很没趣,过了几天悻悻离去,这加重了他对父亲的怨恨。1923年暑假,朱自清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不肯认错。父亲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有错,老子用儿子的天经地义,为父有错也不该认错。于是双方进入冷战。此后朱自清也就几年不回家了。
8.父亲晚年脾气暴躁——和朱自清在徐州浦口车站分别后,父亲并没有谋到差事,并且病倒外乡,后被人送回扬州。从此贫病交加,家道日衰,因此心情郁愤,脾气暴躁。
放在任何人身上,这样的父亲谁能喜欢?但是,1925年,父亲自扬州寄来“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信。人之将逝,其言也善,使深悟生存之艰难、对生活感到无力的朱自清心灵深受刺激,那种骨肉相连的父子情使他开始谅解与感念父亲,不觉回忆起八年前与父亲离别的情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原谅以及对自己的愧怍、自责与叹息——甚至可以说,文中的父亲是作者美化了的、理想中的父亲。
6.综合素质测试缺陷 篇六
其实,我认为CCTV钢琴小提琴比赛甚至比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还有意义。相对于声乐,器乐更加“阳春白雪”,更值得也更需要向千家万户推广与普及。因此,比赛开始以来,我间或会看上一会儿。
2008年12月23日晚的比赛是“四进三”,也就是说该场比赛将淘汰一名选手,其余三名则进入最后的决赛。比赛包括演奏、技能技巧与综合素质三个环节,后两个环节满分分别为2分和1分。这是开赛以来我第一次从头至尾看完,却发现其中的素质比赛环节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不科学的考题与不严谨的过程,严重影响了甚至直接左右了比赛的结果。
第一,各选手所遭遇的题目难度系数差距太明显,严重不平衡,这会直接导致比赛不公平。比如,某一个选手所需回答的问题,竟然就是他所参赛曲目的作曲家的国别。就这个选手而言,这个题目显然太容易,而且知道这个曲目作曲家的国别,对他的演奏的风格把握也还有帮助。但是这个选手竟然还没有回答上来。而第三个出场的钢琴选手所需要回答的问题竟然是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创作时间。注意,不是创作年代,更不是风格分析。尽管是作为选择题的三选一。这样的题目我确信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包括西方音乐史的教授们以及坐在台上的那位评委也不一定回答得了。这不是什么耻辱,而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答。比较丢人的是这个题目本身,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假如真正要标准答案,比赛所提供的三选一,则没有一个答案是“标准”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创作时间的标准答案是1862-1863年。
第二,比赛过程比较随意。除了“口问口答”特别是其中的“口问”环节会导致选手所面对的比赛环境不平等外——至少也像青歌赛那样把题目用屏幕打出来啊,判分也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比如,第二个出场的钢琴选手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李斯特创作了几首钢琴协奏曲?”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很不科学的题目,但选手倒是回答得“很全面”:三首,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与乐队“死之舞”。但评委公布的标准答案是“两首”,“死之舞”不算。这样说当然也对,但是评委随后竟然又随手给了该选手0.75分,也就是给了满分的四分之三。比赛岂能这么随便,尽管我恨不得给这个选手满分。至于诸如题库怎么产生?是等额题库还是差额题库?各选手所答题目如何抽取?由于没有说明,也就不追究了。
好在素质比赛从来都是“点缀”,从来无关大局——尽管我们从演奏界到理论界包括现场点评专家口头上都认为素养对表演艺术很重要。
但是,就是这1分已经彻底改变了今晚比赛的结果。请看四位选手的名次与成绩:
除了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素质比赛”这一环节的1分以外,第二名与第四名总差距只有0.96分,第三名与第四名的差距只有0.58分,而第四名就是那个第三个出场的钢琴选手,他需要回答某一个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他的“素质”比赛是0分。第二名也需要面对一个比较“混乱”的题目,但他回答得非常好,但按照比赛他又应该得0分,但评委又给了他0.75分。如此看来,这么精彩、这么重要、这么“央视”的比赛,是不是就已经被这个很不“素质”的“素质比赛环节”完全搞黄了?就因为这区区1分的随意处理,这第二名到第四名怎么重新排序的可能性都有可能。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目前这个推理还是在第三名的素质分数记不太确切——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看完比赛会“激动”地写这篇业余的文章,而提前充分准备,否则真应该全程录下来。好在央视一定有录像的。
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今晚的“第四名”,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无情、偶然地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