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2024-06-23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8篇)

1.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篇一

八年级思品上册材料分析题集锦及答案

1.情景:《烛光里的妈妈》:“„„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不再挺拔;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请回答:(9分)

(1)为什么“妈妈的腰身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昔日的光华,黑发泛起了霜花”?(3分)

(2)作为儿女,你想对父母作怎样的报答?(至少二个方面)(4分)

(3)请你写出一句千古孝道的诗句。(2分)

2.某校初二学生小民喜欢通过写信的方式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交往: 信件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说实话,这段时间我在家里经历的许多事情,让我懂得了‘羊有跪乳之恩’的内涵。我理解您们对我的严格要求和偶尔的暴躁,我一定会改掉以前‘顶嘴’的坏毛病,尊重您们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精力把学业搞上去。” 信件二:“孟刚同学,你好!前段时间你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给我起绰号而让我十分尴尬的事就不再提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了,我们还是好朋友。今后,让我们继续为我们学习小组的‘合作共进、竞争双赢’的口号奋斗吧!” 父母看信后,心里洋溢着幸福;同学看信后,感到了内疚和责任。是的,文明交往是一束光、一朵花,它温暖了家庭,和谐发展了人际关系。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信件中,我们看到小民懂得了哪些与人交往的道理?(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至少答4条)

(2)假如你是孟刚,为本小组“合作共进、竞争双赢”的口号奋斗,在学习中应当怎样做?

3、星期五下午,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师生恳谈会”。会上气氛融洽,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很辛苦,我们非常感动。但作业布置得太多,我们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说:“希望老师上课时,讲的时间少一点,多给我们一些讨论、练习的时间,允许我们有不同的观点。”还有的说:“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允许我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

(1)上述材料说明这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2分)

(2)我们为什么要与老师沟通?与老师沟通时,你应该怎样做?(5分)

(3)为营造尊师爱师的气氛,请为本次班会搜集几条尊师格言或设计两条尊师标语,张贴在教室内。(4分)

4.《中国新闻网》报道:在世博园非洲联合馆内表演“真人秀”节目的埃塞俄比亚演员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中学生的信,信中为很多游客使用闪光灯拍照表示了歉意,并表示,“希望这不至于让您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写信的中学生是来自温州的高一女生万似珂,上周日独自利用双休日来到世博园游玩。“在非洲联合馆内,我听到志愿者一再呼吁游客不要用闪光灯,可是周围还是一片闪光灯。闪光灯对眼睛很不好。我知道很多人不是故意的,闪光灯是自动设置好的。我就问了一下志愿者怎样关掉闪光灯,但我后来对着地面拍了一张发现还是没有关掉,所以就没有再拍。”万似珂告诉记者,当她第二天早上准备前往世博园的时候,越想越觉得歉疚,所以就拿宾馆的纸笔写下了自己的歉意。“写信虽然只能改变一个人的看法,可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尽力给外国友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展现我们中国5 000年文明历史的风范。”

(1)女同学万似珂为什么令我们肃然起敬?(2分)

(2)假如你是一名世博会志愿者,你会对国人的“不礼貌行为”说些什么?(3分)

(3)你将会运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为国人补修这门课呢

(2分)

5、回答以下问题(14分)(1)小明说:“我已经长大了,妈妈还总唠叨啥?真烦人!”妈妈说:“我还不是为你好吗?怎么能说妈妈唠叨呢?”请说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2)想一想: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交流和沟通?(6分)

(3)做一做:星期六,你打算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4分)

6.感恩父母,做最美孝心少年

(1)最近,网上流行一则帖子——“最让父母伤心的9句话”,分别为:“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你那一套早过时了!”“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说了别吃剩菜,怎么老不听!”“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

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交流才会不让父母伤心?(2)2013年11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组委会,正式揭晓了2013“最美孝心少年”名单。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11位少年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孝敬自己的父母,也成为最美孝心少年?

7.共铸诚信,人人有责 【诚信之忧】

我国当前社会中不诚信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公民诚信意识淡薄。请你从校园生活中列举两例加以佐证。

【诚信之喜】 2013年1月16日,第二届诚信中国节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序幕。活动包括第十届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诚信助学行动暨首都大学生诚信楷模评选、2013诚信状况调查活动、全国诚信建设示范基地工程等十项核心主题活动。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分析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类活动的原因有哪些?

【诚信之责】(3)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积极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4)写两句诚信格言

8、材料一 :张敏常常到网吧玩游戏,结识了网吧的一帮哥们儿。一天,他们相约到外边“弄”点钱。在行窃时被人当场抓获并扭送到公安机关。材料二 :王英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一般,但她在同桌王亮的影响和帮助下,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最近被招进了学校的数学兴趣辅导班。

材料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类。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敏、王英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

9、新学期开学了,刘东跟随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到城里上学。看到刘东来自农村,着装又朴素,班上的部分同学从心里看不起他,即使在路上遇到了,也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他。慢慢的刘东开始变得沉默、自卑,不愿与人交往。

看不起刘东的同学这样对待刘东对吗?为什么?(3分)

如果你是刘东的好友,请你告诉他应该如何做?(6分)

10、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漫画《逼上梁山》

(1)漫画反应了什么问题?尊重自然,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 乡做起。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在生态环境方面还存在哪些不美丽的地方?(3分)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3分)

(3)结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及生活实际说说我们青少年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5分)材料题

1.(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答案符合题意即可)(3)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百善孝为先。2.(1)①孝敬(理解)父母;②诚实守信;③礼貌待人;④宽以待人;⑤友爱同学;⑥尊重他人。(学生回答出其中的4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2)①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竞争又合作;(2分)②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保持一种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同时树立合作观念,积极参加本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4分)③与本组同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2分)

3.(1)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注:只答“新型师生关系”的只得1分)(2分)

(2)因为①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②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还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老师沟通时应该做到: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②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③原谅老师的错误;④礼貌待师;⑤注意场合;⑥勿失分寸。(5分)

(3)示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只要写出两个有关尊师的即可)

4、(1)她讲文明,有礼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告诉国人在日常交往中要做到文明礼貌。礼貌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5、(1)小明的妈妈对小明细心体贴,关怀陪至,是积极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抚养教育义务的表现,但作为父母必须认识到小明已经逐渐长大,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父母应当给予他适当的独立生活空间,不应该事事千叮咛万嘱咐。同时,小明对妈妈的态度也不正确,作为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用正确的方法和父母交流沟通。(支持小明观点或 支持“妈妈”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2)选择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心平气和地直接交流沟通;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通过他们帮助自己与父母沟通; 通过书信与父母交流沟通。

(3)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事;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帮助他们分忧解难;如父母患病,好好侍候

6(1)①我们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包括要理解父母的“唠叨”,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理解父母也有烦恼。②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包括要遵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交谈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③我们要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情况,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和建议,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等。(每个要点3分,共9分)(2)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2分)我们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3分)

7.(1)①学生考试作弊;②抄袭作业;③编造谎言欺骗老师。等等。(每个要点1分,共2分,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2)③交往中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④不诚信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害人害己;⑤为人诚信,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⑥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要做到诚信待人。(6分)

(3)①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②信守承诺,言而有信。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同时还应考虑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切勿信口开河;③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难以履行诺言,应尽早向对方说明并道歉,主动负担给对方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失;④信守诺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④在涉及利益冲突时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站在长远利益一边;⑥情与法冲突时站在法律一边。8从考试作弊、学习中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言之有理

8、(1)张敏法律意识淡薄,交友不慎,受到了损友的不良影响;王英则受到益友的帮助和积极影响。(2分)

(2)朋友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广交朋友,珍惜友谊。但是,切莫轻易甚至滥交朋友。我们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慎重交友。与朋友交往还要讲原则,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4分)

9、(1)不对。因为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而这些人不能平等待人,不尊重他人,嫌贫爱富,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3分)

(2)①要大胆承认自己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的客观事实,但这些不是自己的错,更不是逃避和自卑的理由;②要告别自卑,树立自信,悦纳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笑对生活;③学习和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主动开放自己,善于关心他人,尊重同学,自尊自爱,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去改变同学的看法。(3分)

10、(1)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不美丽的地方有:偷排废水、废气,随意乱扔垃圾,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饭盒的使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2)因为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如果随意的破坏大自然,最终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3分)

(3)①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②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社会活动中;③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④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⑤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出门多乘坐公交车,垃圾分类处理等。(5分)

2.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篇二

2012年初, 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2013年, 人教版 (七年级上) 语文教材开始改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 吸收合理化建议, 实现平稳过渡。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 (撤并单元、调整次序) 、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与2001版的初一语文教材相比, 新教材删掉了10篇课文, 分别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 (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

新增加的10篇课文分别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短文两篇》 (小思的《蝉》、席慕蓉的《贝壳》) , 选自《礼记》的《虽有佳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此外, 有三篇课文有所改动, 分别是:《散文诗两首》中的冰心的文章, 《论语》有关孔子的分量明显加重了, 《古代诗歌四首》删除了第五首辛弃疾的《西江月》。

而且, 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 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 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同时,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 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 从单元上来说, 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而为家庭亲情。第一单元讲亲情, 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 再到自然美景、人生体验, 新版教材由浅入深,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新教材的章节顺序更接地气, 编排更紧凑, 主题也更集中。

二、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的总体变化

总体而言, 课后题的变化很大。题目的数量、问题的设置, 以及提问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就题量而言, 题数有所增加。从原来的47个问题增加到62个问题, 增幅为32.91%。应该说, 这个增幅是新课改以来, 增幅最大的。新教材的题数大概有2到5个, 课后题中, 4道题的课文最多。而旧教材一般是3道题, 少数课文是2道题。

就问题的改变量而言, 绝大部分问题有所改变。而且问题的改变不只是单纯的问法的变化, 而是直接删除原题, 另改新题。其中, 第11、16、17、23、29课所有问题全部更改, 只有3、24、30课没有题目的更改。

同时, 还更改了一些题目的表达方式。

如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的第一道课后题:

由“朗读全诗, 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 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探究一下, 诗中的‘海’与‘山’, 蕴含着什么意思?”更改为:“诗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 往往另有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诗中的‘山’与‘海’有怎样的内涵。”

从表达来看, 教材对题目的叙述更生动了, 在教育目标的表达上, 更改了刻板的表达。同时, 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 即“有感情地朗读”。在对具体意象的提问表达上, 也按照了文本的先后顺序, 不再按照意象的表达深意。

三、认知维度下的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

笔者此次选用的认知领域分析工具是以安德森为首的10多位学者对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完成的新分类。新分类采取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本文采用了其中的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分类, 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之所以采用这套分类工具, 是因为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而事实上随着实践应用问题的不断产生及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当年的编写专家和学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其进行修订和扩充, 所以经过多次讨论, 于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A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Objectives》一书, 此书中分类体系相对1956版分类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已有了较大的调整。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相关要求, 新旧教材课后题在认知维度上有很大的变化。

由上表可知,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9.03%,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0.32%,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45%,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23%,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17.74%。即, 考查以“理解”为主, 其次是“记忆”, 在“创造”方面也有很多提及, 之后是“应用”、“分析”和“评价”。

在旧教材中, “记忆”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7.66%, “理解”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38.30%, “应用”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6.38%, “分析”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4.26%, “评价”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0%, “创造”这一分类所占比例为23.40%。

分析比对可知, 在“记忆”、“理解”、“应用”这些分类中,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变化不是很大, 但总体考核数量上升。而“评价”分类则是从无到有的变化。相反, “分析”、“创造”这两个分类则有所减少, 特别是“创造”这一分类, 减少幅度较大。

要注意的是, 从认知维度的6个分类来看, 新旧教材的课后题在命制时, 都以“记忆”“理解”“应用”为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其中,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的提法, 是第一次出现。很明显, “记忆”“理解”“应用”这三个分类在新教材中也有新的体现和要求。以朗读为例:

如第十一课《春》的第一道课后题:

老教材的设题方式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背下来, 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十分明显:通过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细心品味, 入情入境。

而新教材的设题方式是:“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 语气要逐渐加重, 表达盼望的心愿, 欣喜的情怀) ’……”

很明显, 与旧教材不同, 对于朗读及背诵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 而且给了示范。新教材对于很多篇的朗读做了详细的界定, 有一些文章甚至做了示例和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到,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同时, 新教材在课后题的命制时, 虽然就单纯的“分析”这一分类的题目减少了, 但分析的深度和分析后的表达要求提高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也明确提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相比, 增加了“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要求, 很显然, 就中学生而言, 简单的分析能力是应该具备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 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评价与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发现美, 感受美。

如第十四课《秋天》的第一道题:

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想想写景次序, 再背诵全诗”改为:“全诗共三节, 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 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画, 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学语文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感受美的一个过程。而所谓的评价就是依据准则和标准来作出判断。评价包括了核查 (有关内在一致性的判断) 和评判 (基于外部准则所作的判断) 。尤其要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判断都是评价。实际上, 许多认知过程都要求某种形式的判断, 只有明确运用了标准来作出的判断, 才属于评价。所以, 根据新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美, 如何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丑。当然,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开篇第一页, 前言中就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是2013版新课标新加的一段话, 体现了与时俱进和时代性。而评价和鉴赏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键之关键。

四、2013 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后题变化的分析

1.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性质时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 新教材的课后题中的评价类题目, 既有对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评价, 也有对文章中的人物、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评价。再如创造类题目中, 既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知识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的作文和口头的训练, 也有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作些讨论或辩论。可见, 新版教材在编写时, 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题目设置注重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

练习题注重整体感知是由认识的基本规律决定的。“认识发展遵循这样的基本顺序: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 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 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 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新教材的课后题与课文整体的联系更加紧密, 减少了句段的训练, 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通观新教材的课后题, 理解型题目是练习系统的重点, 所占比重超过40%。这其中, 整体理解课文的练习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思想感情, 说明性的练习中, 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并且, 熟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这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活动, 在这版教材中几乎每课后都会出现, 这一分布充分反映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学习中注重整体把握的特点。

在旧教材的课后题中, 还存在着诸如理解词语含义、造句、理解文章结构、划分段落之类的练习题, 它们无疑是从局部来分解课文, 使学生陷于繁琐的知识训练中而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情况在新教材中大有改观, 上述的练习几乎销声匿迹, 代之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包括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文章要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而对字、词、句以及一些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则是从文章的语境出发去揣摩的。

3.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教材的课后题在编写时,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由原来的单项训练变为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新版教材的课后题中有许多结合课文阅读而进行的片段写作, 它们或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感而发, 或要求学习文本某种特点进行创作, 给了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同时, 创作之前, 学生必须要对文本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促进了读写的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谈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说:“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在旧教材中, 有一些练习只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 固定呆板的选项没有给学生一点自由思维的空间, 否定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能力。而在新版的教材中, 很多课都有课文情节复述、故事内容概括、针对文章中心的讨论、对文章中事件人物的评析等题目。这是新教材中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整合的大胆尝试。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本应是一个自动、自愿、自觉的活动, 能否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决定其学习效果, 决定其能力的形成与否。同时, 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有主人翁精神, 即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主见,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旧教材的课后题就自主精神而言, 是不够的。而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就大量地出现有趣的实践动手题、拓展应用题以及多元开发的问答题。而这些都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在实践中学语文,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 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培养学生个性。除此, 这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多元的、开放的、答案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去完成的题。一些文章比较鉴赏题答案也是不拘一格的。

由于时间仓促,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在编著2013年5月第3版的七年级上册教材时出现了一些编校问题。当然, 教材出现错误,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但是, 新教材的课后题从整体来说是更适应学生发展和进步的, 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的, 也是符合认知维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等.语文 (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苗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篇三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4.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题 篇四

1、你知道这段文字的出处吗?你是否亲自看到过?人民英雄英雄纪念碑碑文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以来?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以来?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道都北京30万人齐聚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挥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人 民以无限的喜悦,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请回答:

1、此段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开国大典

2、“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什么? 54门礼炮齐鸣 象征着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经过28年的奋斗历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大会奏起的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4、这一天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国庆节

5、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藏民族内部是不团结,这是满清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现在**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和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 ——毛泽东(1951年)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判断中央人民政府用什么办法解决西藏问题? 和平方式

2、解决西藏问题的标志是什么?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3、西藏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材料中的“参战”指的上什么? 抗美援朝

3、“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参战部队的司令员是谁?这些参战的士兵在当时被赞誉为什么?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

5、请你谈谈参战有哪些好处? 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请你说出这两次出兵的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的结果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这两次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求和。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

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请回答:

1、此材料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此材料主,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2、此运动什么时间大体结束? 1952年底。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5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请回答:

1、这则材料是出自于什么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这个文件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中共八大。1956年。

2、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标志着什么? 1956年底。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篇五

班级:姓名:

一、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我们需要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与坚强意志,掌握有效的克服挫折的方法。为了帮助同学们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与坚强意志,小明所在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青春格言:为了更好地战胜挫折、磨砺意志,请你选择一句名言或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青春偶像:请你列举一位最崇敬的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物,并作简要介绍。

3、行动纲领:请你就如何战胜挫折、磨砺坚强意志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二、材料一:小敏常常到网吧玩游戏,结识了网吧的一帮哥们。一天他们相约去外面找钱,在行窃时被人当场抓获并扭送公安机关;小英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一般,但她在同桌的帮助下,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被吸收进了学校的数学奥赛培训班。

材料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小敏、小英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6分)

三、材料一:某校组织了一次中学生夏令营,许多学生带去了父母准备的各种各样的食品,而带回的是一包包脏衣服……

材料二:大学生洪站辉,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承担了责任,在父亲患病、母亲离家出走的漫长岁月中,他一边读书,一边挣钱抚养捡来的妹妹和照顾患病的父亲。洪站辉曾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1).从上述人物故事的对比中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应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品质?(2分)

(2).你打算如何培养这种品质?(12分)

四、“感动中国2007人物”李丽,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先后义务深入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近万名学生重新树立了自信。

(1).李丽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2分)

(2).假如一个中学生遭受挫折后找到李丽进行咨询,请你想想李丽会对这位中学生说些什么?(14分)

五、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一幕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泪下。领舞者小李月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虽承受巨大内心痛苦,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向世界、向伤残的小伙伴,也向自己证明:地震折不断我的梦想,超越自我,就仍能高高飞翔。

(1)小李月面对挫折和逆境,是如何实现她的梦想的?(8分)

(2)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磨砺这种高贵品质?(12分)

六、七年级学生王林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知道了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是谁都不能剥夺的,学校无权开除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心理洋洋得意。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作业不完成,自由散漫。他认为,上学是我的权利,我学不学是我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学校也无权开除我,我就喜欢混日子,谁也不能拿我怎么着……

(1)你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

(2)作为一名学生,你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3分)

七、广东省阳西县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程思爱、妹妹叫程思晴。父亲因吸毒,犯了罪,被判了12年,正在监狱服刑。毫无收入的母亲只好去捡破烂。这对可怜的姐妹,每天只好轮流去学校读同一班级。她们每天只有一个去学校读书,另一个要么陪妈妈捡破烂,要么待在家里清理废品进行分类。到晚上,“负责”去学校读书的那个,就当“老师”,将当天学来的知识“全部”教给另一个。至于考试,赶上哪个姐妹去学校,哪个就当考生。她们姐妹都是班干部,在班里,老考第一。同一个学习委员,她们轮着当,同学们常常把他们当成小老师,有不懂的就问他们……

生活在如此残酷的环境里,她们却在书写美丽的童话,书名就叫做《天堂里的笑声》。问她们眼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妹妹说:“天堂呀,就是那里的人们从不吸毒,也没有毒吸;那里的人们不用捡破烂,也没有破烂捡;天堂里的人们天天欢笑,天天唱歌;天堂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每个孩子天天都能高高兴兴去上学……”

(1)为什么姐妹两个要轮流去上学,争取接受教育的机会?

(2)姐妹两个努力学习对其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3)作为正在接收义务教育的我们,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八、、我是一名个子不高,长相一般,学习中等,家境又不好的中学生。小学的时候我还不在意这些,但自进入初中以来,我的心就一直被自卑缠绕着。平时我很会伪装自已,从来不和任何人说出自己的不满和伤心。可这样一来,我的心理负担却越来越重,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一个初一学生的自述)

假如要你去做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你将如何劝导他,使他早日解除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九、受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邀请,来自四川、甘肃和陕西地震灾区的近1000名学生于2008年7月中旬赴俄罗斯精心疗养。在俄期间,儿童中心几乎每天都让两国儿童共同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相互配合做游戏,进行奥运知识问答,举办篝火晚会,一起唱歌跳舞。中俄两国儿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谈谈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名中国学生,在与俄罗斯学生交往时,需要注意什么?

十、七年级某班召开了一次“师生恳谈会”。会上气氛融洽,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很辛苦,我们非常感动。但是,课外布置的作业太多,我们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的一些爱好特长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有的说:“希望老师上课时,讲的时间少一些,多给我们一些讨论、练习的时间,允许我们有不同的观点。”还有人说:“如果老师能对我们的兴趣活动小组多加指导,我们的收获会更大,活动也会更有趣。”还有人说:“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允许我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同学们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他们时而微笑,时而沉思。最后,老师也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1)上述材料说明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举例说明师生之间怎样才能做到和谐融洽(怎样与老师交朋友)?

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题 篇六

1.Did you decide ___________________(visit) your grandparents?

2.There are many ____________________ (different) between them.

3.I can’t stand _________________ (hear) the bad news.

4.Lucy and Lily are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 (win) of the talent show.

5.This shirt isn’t as ___________________ (good) as that one.

6.He is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 (bad) student in his class.

7.The news ___________________ (be) so terrible that we all can’t stand.

8.I really enjoyed ____________________ (walk) around town.

9.It is good to relax by ___________________ (use) internet.

10.Did you have fun __________________ (play) at the party?

二、句型转换(10分)

1.I go to dance three times a week.(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do you go to dance?

2.Do you want to come? (同义句) ___________you _________ to come?

3.Tom isn’t as good as Tim at playing the drum.(同义句)

Tim is _______ at playing the drum __________Tom.

4.S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er class.(同义句)

She is _________ __________ student in her class.

5.I think my mother is smarter than my father.(否定句)

I _____ _______ my mother ___________ smarter than my father.

6.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同义句)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e movie?

三、单项选择(25分)

( )1.Lily _________ stay at home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A.had to B.must to C.must D.should

( )2.There is __________ junk food here,and it is __________ terrible.

A.too much,too much B.much too,much too

C.too much,much too D.much too, much too

( )3.—Do you enjoy ____ here? —No,I want ______ there by bike.

A.walking,to go B.to walk, to go

C.walking,going D.to walk, going

( )4.We stopped___and___because we were tired and thirsty.

A.working,to drink B.to work, drinking

C.to work, to drink D.working,drinking

( )5.He likes playing _____ tennis,and he dislikes playing _____ drum.

A., B., the C.the, D.the,the

( )6.Lisa is _________ than her sister.

A.more smarter B.much smarter

C.more smart D.very smarter

( )7.She often pratices ____ English by ____to the foreigners.

A.speaking,talking B.to speak, to talk

C.speaking,to talk D.to speak, talking

( )8.He is different___ his brother,but he is similar __ his father.

A.from, from B.to, to C.from, to D.to, from

( )9.He often ____ jokes and makes us ______ .

A.talks,laugh B.tells, laugh C.talks, to laugh D.tells, to laugh

( )10.Thanks _________ me!

A.for tell B.to tell C.to telling D.for telling

( )11.— ____is it from your home? —10 minutes by bus.

A.How far B.How long

C.How often D.How soon

( )12.Parents usually _____ a role in _____ their kids.

A.play,helping B.make, helping C.play,help D.make,help

( )13.Students should study hard to make their dreams ______.

A.come out B.come up

C.come true D.come on

( )14.I can’t stand _ the noisy music,let him it.

A. hearing, stop B.to hear,stop

C.hearing,to stop D.to hear, to stop

( )15.—Would you mind _________ Mickey Mouse? —No, I enjoy _________ it.

A.watching, watching B.to watch, to watch

C.watching, to watch D.to watch, watching

( )16.If I have __,I can do___.

A.enoght time, enogh well B.enough time,well enough

C.time enough, enough well D.time enough,well enogh

( )17.We had a good time ___because of the fine weather.

A.to dance B.at dancing C.dancing D.of dancing

( )18. _____ it rained heavy, ____ went on visiting.

A.Though, but B.But, though C.Though, D.Because,

( )19. In our city, it’s __in July, but it’s even ____in August .

A. hotter, hottest B. hot, hot C. hotter, hot D. hot, hotter

( )20. Jay Chou’s music sounds________. I like it very much.

A. nice B. well C. bad D. quickly

( )21.We ________ TV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A. watched B. were watching C. watch D. are watching

( )22. It’s very important ___us _______English well.

A. of …learning B. for… learning C. of…to learn D. for…to learn

( )23. The policeman asked the children____ in the street.

A. not to play B. to not play C. don’t play D. playing

( )24. I ____go to bed ____ I finished my homework.

A. didn’t, when B. /, until C. didn’t, until D.won’t, until

( )25. All the people should do their best __________ the work.

A. to finish B. finish C. finished D. finishing

( )26.Tara and her sister quiet and they sports.

A.are both,both like B.are both, like both

C.both are, both like D.both are,like both

( )27.If you want to be a student helper, you must be good children.

A.at B.with C.for D.in

( )28.Tom can play drums,but Sam can play tennis.

A.the,the B.the,/ C./,the D./,/

( )29.Lily’s books are new than .

A.we B.us C.our D.ours

( )30. —Have you seen the funny movie Let the Bullet Fly? —Yes,it made me ___________ many times.

A.laugh B. cry C. Sleep D. sing

四、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ary’s brother is as __________ (health) as her sister.

2. My pen is new,but hers is ___________(new) than mine..

3. It’s necessary for us ______________ (learn) English well.

7.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篇七

一、十分勤劳的父亲

我家的台阶父亲觉得太低。但是, 这三级台阶也是年轻时的父亲勤劳的结果。“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用三块青石板铺成”。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这可是一块一块“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的, 而且是“一口气背到家”的。“父亲”的力气可真大, 这样节省了石料钱。力气大而且勤劳, 父亲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父亲的个子高, 力气又大, 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作, 但毫无怨言。

父亲的勤劳还可以从那双脚上看出来。“他的脚板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他一般都去凼里洗, 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的脚, 要过年才在家里用板刷刷洗一次, 而这次, “我为他倒水, 倒出的是一盆泥浆, 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有这样一双脚的“父亲”, 是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的骄傲, 这是一双多么勤劳的脚啊。和那些笼在袜子里鞋里的细皮嫩肉的, 还要去“洗脚城”享受一番的脚相比, 父亲的脚, 可以说是“铁脚”, 踏踏实实地生长在泥土之中。

父亲的每一年, 都在勤劳中度过。“于是,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 四个月去山里砍柴, 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哪一天闲得了?

二、非常节俭的父亲

父亲十分勤劳, 也非常节俭。这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本色, 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 父亲感到太可惜”。一双草鞋, 现在还有多少人看重?尤其是那些几千块钱一双的名牌鞋子, 买来没穿几天就因不够时髦而丢弃的“大款”, 不知作何感想。当然, 经济发达了, 条件好了享受一下是可以的, 但浪费永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父亲要建新屋, 这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终于“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高”。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一块石头, 在今天有几许人看中了?除了像“父亲”这样节俭的农民。“勤俭持家, 家大业大”, 这是农民的信念、追求、希望。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舍不得穿一件新衣服, 舍不得穿一双新鞋, 这就是“父亲”样的农民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这应该是作为燃料, 物尽其用了。

三、需要尊重的父亲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而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其实, 父亲也需要尊重。就算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农民, 中国的农民, 没有社会地位, 但不能没有人格。愚昧也好, 落后也行, 就是不能丢了自己的人格。中国人口十几亿, 多的就是农民。每个农民都能在人格上进行自我塑造, 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么, 中国人的脊梁一定会挺得更直。

的确, “家乡地势低, 屋基做高些, 不太容易进水”。这是实用一说。“另外还有一说,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这个目标,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 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新台阶砌好, 九级, 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时,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父亲”的心理:在不大自然之中,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骄傲自豪吗?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懂得炫耀, 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丝满足的。别人尊重与否, 姑且不论, 但自己尊重自己总行吧。父亲一生的奋斗, 就是要赢得尊重。

四、心情沉重的父亲

父亲辛辛苦苦勤劳节俭了大半生, 积铢累寸,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实现了, 心头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说。但是, 新屋落成了, 有了九级台阶了, 人却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年轻时, 背三百来斤的青石板, 能从山上一口气背回家。但在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是呀, 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壮小伙子, 而今成了力不从心的老人了。“有一天,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在上台阶时, 父亲的腰又闪了。虽经母亲的土方医治, 但父亲毕竟老了, 再不敢让他担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 又觉得很烦躁”。连在自己骄傲的青石台阶上坐坐, 也“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天了, “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的确,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有时, 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后, 就会陷入一种迷惘之中。而父亲呢?怎么了?那极短的头发, 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五、结语

8.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篇八

1、某村胡亮大学毕业后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对此,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连份工作也没找到,看来,读书无用;也有的说,与其花那么多钱,还不如早点退学打工呢。

读书真的无用吗?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读书有用。读书学习是成才的阶梯。教育能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2.小强今年12岁,是某中学初一学生,已有两天不到校了。为此,李老师上门了解情况,知道小强之所以不上学,主要是因为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感到读不下去。在动员小强继续上学的谈话中,李老师表示要尽力帮助小强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并向小强个人及其父母调以下几点:第一,到学校接受教育对小强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第二,小强到不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这在当前尤其如此;第三,小强不到学校接受教育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

(1)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李老师强调的三点分别作些具体说明。(6分)

①教育能为人的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公民只有通过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2分)②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2分)③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按时入学,并完成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违反法律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2分)

(2)针对小强不上学的原因,请你从学校和同学的角度,谈谈解决的办法。(2分)建议老师加强对小强个别辅导,同学们帮助小强补习功课等。(2分)

3.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为了引导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以“学先贤事迹,做学习主人”的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

(1)请你对那些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同学的行为作出评析。(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青少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行为是没有很好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3分)

(2)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2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刻苦学习,提升自我。(2分)

(3)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3分)

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使自己有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并能虚心地向他们请教;要加强自我管理,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切实执行,专心致志地学习。(3分)

4.马燕生活在宁夏同心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学习非常刻苦,看着身边伙伴因贫困而辍学,马燕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她在日记里一再提到对读书的渴望和害怕离开校园的担心。终于,1

日益窘迫的家境还是使马燕不得不退学了。马燕不服气,开始和妈妈进行艰苦的谈判。她哭着哀求,一遍遍讲道理给妈妈听,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谈判不成,马燕并没有气馁。她把厚厚的4本日记塞给妈妈,又给妈妈写了封信,希望能打动母亲的心。她在信中说:“妈妈,如果我不上学,我一辈子眼泪都流不干。”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我的心里苦死了,我就是借钱,也要让马燕上学。”

后来,一位法国的记者偶然看到了马燕写的日记,被她的执著精神深深打动,他急切地想把这些事告诉读者。不久,《马燕日记》在法国出版。这本记录着一位失学少年对上学的渴望,对命运不屈的抗争的书,感动了法兰西,更在十几个国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马燕终于重返校园,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当记者问她有什么打算时,马燕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学好。”

(1)马燕是怎样珍惜和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4分)当马燕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实现时,她积极争取,决不放弃;当马燕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时,她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马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她用艰苦的努力实现了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的权利,履行了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4分)

(2)与马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许多同学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厌学、逃学甚至辍学,你怎样劝劝说他们?(4分)

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 内容组织答案即可。(4分)(3)假如你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你会怎么办?(2分)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2分)

5、期中考试结束后,初三某班召开家长会。刘婷未到校,班主任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学习太差,让她回家帮忙,不上学了。班主任说:这是违法行为。

家长说:上不上学是我们的权利,是我们自己的事。更何况女孩儿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1、班主任说得是否太严重?说明理由 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③《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分析家长的话是否合理(简要回答)

是。因为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不仅要生活,而且要追求优质的生活。要实现这种高于生存的目标,更是离不开教育。可见,教育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从这个角度上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刘婷应该怎么做? 不是。因为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是否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事,也是整个国家利益所在。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从国家发展对公民要求的角度讲,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6.观察漫画,评价行为:

(1)两位家长的教子行为有什么不同?(4分)

图1中的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即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在教子方面,比较重视读书,关心女儿的受教育权的实现。图2中的家长,只认识到钱财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子方面,比较重视赚钱,不关心儿子的受教育权的实现。

(2)按照这种教育方式,你能想象两个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吗?(6分)

按照这种教育方式发展下去,图1中的女儿,在妈妈的关心、支持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会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图2中的儿子,可能较早地离开学校去经商赚钱,由于所接受的教育较少,不重视知识,可能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很难有一番大的作为。

(3)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学习,请你给图1中的学生提一些关于怎样学会学习的合理化建议。(6分)

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②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7、.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某校六年级(2)班以“享有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中他们了解到小虹上完半学期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做生意。小虹认为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小虹的父母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上学花钱,不如趁早打工挣钱。(1)该班学生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调查?(列举两种)(2分)问卷调查、采访等

(2)小虹及其父母的言行对吗?请你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别加以说明。(8分)

小虹的言行是错误的。因为:①她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从公民的自身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②小虹中途辍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关于“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

其父母的言行也是错误的。因为:①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②其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侵犯了小虹的受教育权。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中学生应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分)自身实际略。要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8、李明今年13 岁, 是某中学初一学生, 最近已有两天不到校了。为此 , 王老师带领两位同学上门了解情况, 知道李明不上学的原因, 一是家庭经济有困难, 没有钱交学杂费;二是学习基础差, 感到读不下去。在动员李明继续上学的谈话中, 王老师表示要尽力帮助李明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并向李明及其父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 到学校接受教育对李明个人 的成长很重要; 第二, 李明到不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 这在当前尤其如此;第三, 李明不到学校接受教育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

你就是跟随王老师去李明家的同学,请你对王老师强调的话作具体说明。

(1)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2)孩子上不上学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3)家长不让孩子上学的行为是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9、晋朝时,有一位强壮的青年叫周处,在乡里横行霸道。一天,他见一位老人在粮仓边哮喘,便问何故,老人说:“乡里三害,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再加上你,祸害乡里,搅扰民生。”周处决心除掉三害,他杀猛虎,屠蛟龙,自己则外出求学,注意品德修养,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1)周处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自我评价的?自我评价的途径还有哪些?(4分)周处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自我评价的途径还有自我观察、反省自己;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周处最终成为国家栋梁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①对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我们应冷静、客观地分析,做到尊重事实,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②要正确认识自己,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③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崭新的自我。

10、某农村初中学校14岁的小英,初中尚未毕业,看到别人在某城市打工挣钱就心动起来,在某个体老板花言巧语的劝说下就放弃了学业,来到某城市的一家酒店当了服务员。请你以小英同学兼朋友的身份去劝说她回校学习,你打算用哪些知识来做小英的工作(8分)。(1)告诉小英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受教育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3分)。(2)告诉小英初中未毕业而辍学打工,是违反《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的,应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2分)。(3)告诉小英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侵犯青少年受教育权利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应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2分)。

11、七年级(3)班的孔亮贪玩,学习很不认真,成绩较差,并且三天两头旷课。老师找他谈话,要求他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孔亮却说:“受不受教育是我的权利,纯属个人私事,我可以放弃”。

谈谈帮你对这则材料的认识。

受教育不仅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又是我国公民一项基本义务。

(2)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受教育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更应看到,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3)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孔亮只想行使受教育的权利,不想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12、中学生马某已经上八年级了,但他一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甚至逃学,并且多次说要辍学外出打工。老师找他谈话,他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只要一谈学习就头疼,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反正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再说,我认为读书也没有什么用处,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早回家打工挣钱实惠。”(1).结合材料,说一说中学生马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懒惰、自由散漫,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兴趣和信心,认为读书无用等等。(2).你觉得应怎样说服他放弃辍学的念头? ① 告诉他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可以增长才干,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② 告诉他受教育是他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他的一项基本义务,应该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下一篇:学校校舍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