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2024-07-27

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11篇)

1.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篇一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技术更新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姓名 学号 院系

从1985年电影诞生算起,百年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换言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促成了电影艺术的重大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这两次变革并未在电影产业化上产生太大影响,其影响是针对于电影艺术的。

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使得电影真正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促成了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的诞生,也预示了默片时代的终结。但是这一次变革也引发了反对的声音,当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默片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以及第一位系统研究电影视觉表现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20世纪30年代,尽管电影在世界各国已经相当普及,而且这门新兴艺术已经引起一批欧洲先锋派艺术家的兴趣与重视,但在当时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的再现现实,鲁道夫·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紧紧抓住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论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差别来进行电影独特的艺术创造。阿恩海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对无声电影和黑白电影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无声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进行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无声电影的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他认为无声电影艺术上的优点是由其技术上的缺点所造成的,从而完全拒绝和排斥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未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即使是默片大师卓别林,也在1940年推出其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在美国诞生色彩造型成为电影又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似的银幕上的世界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一样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阿恩海姆反对一切可以使电影更加逼真地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他极力反对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认为如此可以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以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他的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也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而且,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带来了电影留声机和彩色电影胶片,从而引发的这两次电影产业的变革与第三次相比只是序曲,环境音响和对白带给电影的影响增加了电影反映现实的逼真性,真正影响到电影产业化的,还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第三次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如果从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1977年首先将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制作的特技效果成功运用到《星球大战》中算起,这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目前正在进行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与美学观念,为电影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高科技以极其逼真的技术手段和虚拟现实的表现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电影产业的魅力与生命力。

从《侏罗纪公园》里栩栩如生的恐龙健步飞跑到《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再到《泰坦尼克号》中巨轮倾覆在冰冷的海面上,这些震撼场面无不归功于数字技术,特别是2004年获得奥斯卡11项大奖的《指环王:王者归来》,更是用数字技术创造出了无法复制的效果。“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制作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保住了电影产业。早在20世纪下半夜,由于电视业和录像业的迅猛发展,许多人宁可在家里看电视或录像,而不愿到影院去,这造成了电影票房的萎缩。正是高科技技术的更新与运用拯救了电影产业。技术更新带来的震撼效果,只有在影院中才能深刻体会。

“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既涉及技术层面,也涉及艺术层面;既涉及发行制作,也涉及特技效果;既涉及电影本体,也涉及虚拟现实;既涉及电影创作,也涉及电影美学。” ②总体看来,数字技术的更新与运用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方式;同时,数字技术创造出电影的虚拟影像,创造出极具视听冲击力的影片;数字技术还带来了影视艺术的普及与融合。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是多方位和多领域的,除了影片的制作外,数字技术对影片的传播方式、发行渠道、接收方式,乃至美学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电影产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还在继续,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带给电影产业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注释:

①《数字化电影制片》 【美】托马斯.A.奥汉年

迈克尔.E.菲利浦斯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②《影视美学》 【中】彭吉象

第282 页

2.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篇二

一、声乐艺术中技术与个性的关系

我国各大音乐高校从事声乐教学的科研者研究,发现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声乐艺术中,技术是支撑个性的重要条件,而个性是艺术永恒的追求。

(一)技术是支撑个性的重要条件。正如上述所说,声乐艺术是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用作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的、有节奏的声音。而如何使用人的声带、声带如何与口腔、舌头、鼻腔相配合,发出适合恰当的气息,如何将声音悦耳动听、连续有节奏的呈现出来,是需要考验歌唱者的声乐技术的。众所周知,名族文化的不同,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同;声乐作品创作的灵感不同,表达出的情感也不同。这些由民族文化、声乐作曲家创作心情等等因素对声乐作品的影响力都是不可估量的。歌唱者必须具有成熟的技术,才能将各具特色的声乐作品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没有演唱声乐的技术,歌唱者是无法将歌唱作品呈现给观众,就算歌唱者具有了不起的个性,也无法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美妙。技术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将声乐作品呈现出来的基本条件,而个性是对声乐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表现声乐作品的技术,个性也将无法展现,因此,技术是支撑个性的重要条件。

(二)个性是艺术永恒的追求。个性即灵魂,艺术表现的完美与否,就是看艺术作品的灵魂是否表现出来。声乐作品的灵魂, 就是声乐作品的情感之所在,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技”和“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乐艺术中,“技”就是技术的意思;而“艺”,顾名思义,就是“艺术”。说到“艺术”,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联想到“审美”、“品味”等词眼。对声乐作品的品味,就是看歌唱者所表现出的声乐作品的灵魂,即声乐作品的个性。简单的说,歌唱者唱歌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感情。众所周知,音乐是无国界的。对于不同国家的歌唱者来说,歌唱另一个国家的声乐作品,在语言不同的环境中,也能将声乐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有的歌唱者表现的比原唱的还要好, 就是因为歌唱者领会了作品要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用自身具有的声乐艺术的表演技术,即使跨国表演,也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声乐作品的个性,是艺术的终极追求。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声乐艺术中,技术与个性缺一不可,只有拥有了成熟的技术, 又有对个性独到的见解与感悟,才能完美的呈现声乐作品。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理清声乐艺术中技术与个性的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技术与个性的教学基于对等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校声乐教学应注重传承民族文化。声乐艺术中的个性是艺术永恒的追求,是让观众走进作品情感的重要方式。观众通过与声乐作品之间的共鸣,不仅仅可以了解声乐作品创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情感,还能通过声乐作品,了解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这么说,声乐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呈现。因此,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扬民族精神,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大量的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以此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感念与文化情感。

(二)高校声乐教学应注重挖掘个性潜质。高校声乐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优良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比如,声乐教学过程中,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首先从作品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背景、民族音乐的唱法特点以及表达情感的技巧等,让学生在浅显的引导下, 自行理解声乐作品。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是让学生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中,能够自主的了解作品的内在,而不是教师强迫性的要学生达到对作品某一观点的认同。当学生所理解的作品精神出现偏差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对其作出正确的引导。

三、结语

3.浅谈钢琴演奏中的的技术与艺术 篇三

关键词:钢琴发展 技术 艺术表演

钢琴的发展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它被发明之初作曲家巴赫却对这件“手感硬,高音弱”的乐器毫无兴趣,当时老旧的设计使得贝多芬常常在演奏中弹断琴弦。三百年来这件乐器在不断的改进,例如琴架由木制转为钢铁,击弦的方式也由弹拨改为敲击,这才使得后面的作曲家有更多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艺术思想。今天这件乐器已发展为全世界学习人数最多、普及最广的乐器,出现了众多钢琴演奏家,各类音乐会层出不穷,音响录音也琳琅满目。钢琴家及钢琴爱好者们对钢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在日常练习中常常会陷入困惑,面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版本,却很难找到同一种演奏方式,有的钢琴家侧重于钢琴技巧的展现,有的钢琴家侧重于音乐形象的表现,作为钢琴学习者,需要对不同版本进行分辨和理解。

笔者曾听过两个录制莫扎特奏鸣曲K330的版本,一个是法国钢琴家哈斯基尔于1920录制的,另一个是俄罗斯钢琴家普雷特涅夫2005年录制的,从两个版本中可以听出,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让乐曲的艺术性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展示和发挥。例如此曲的开头,左手的阿尔贝缇低音伴奏声部哈斯基尔运用了连奏的方法,使得此曲并没有展示出莫扎特原有的灵性和纯真的天性,反而让人感受到了浪漫派的演奏风格,而普雷特涅夫在第一段的演奏中左手选择了跳音,瞬间就将此曲变的明亮而活泼,再现了洛可可时代的创作风格。两个版本很难分辨谁的更能再现莫扎特创作此曲的意图,而作为习琴者都可以对这两种演绎方式进行选择,学习。

对于钢琴演奏,是该注重技巧的学习还是艺术表现的培养到现在仍然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欧洲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出现了许多钢琴大师,同时有关钢琴演奏这门学科也产生了研究学派:车尔尼就钢琴演奏教学法而编写了80多册练习曲,至今都是钢琴学习者学习钢琴不可或缺的教材;肖邦则认为“让五个手指弹奏不同的音色”才是练习和演奏钢琴最重要的方向;而李斯特更注重炫技,因此弹奏技术得到了更高的发展。20世纪以后,钢琴教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并建立起了独立的理论学科,著名的理论著作有:马泰依《触键的艺术》、《钢琴弹奏中可见与可不见的因素》、《放松的练习》;考契维茨基的《钢琴演奏艺术》;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列维纳的《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等。①因此想成为一名专业的钢琴演奏者,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面积的“钢琴热”现象。1988年,钢琴考级开始进行,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直到现在,考级热都还在持续。考级证书成为了业余钢琴习琴者不可或缺的凭证。然而正因为钢琴学习的普及,还带来了各类音乐培训学校的滋生,大部分的老师是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更夸张的是有很多老师一人就教授多门专业知识。这样的老师就无法从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要求,因此在教授初学琴童时往往把认谱和弹奏大量曲目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不可否认,认谱作为学琴初期确实是一项很重要的步骤,但是却忽略了对基本功的训练,包括手形、姿势、力量的使用及手指下键方式等,这些都是要具备专业素养才能教授的知识。照那样日积月累下去,学生虽然认了很多曲谱,但是在手指上却是一堆毛病,演奏水平也很难提高。这些老师更多是作为陪练的角色来教授孩子学琴,这不仅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也降低了整体钢琴发展的水平。当这些琴童脱离了这些初级老师时,专业的教师会很明确的指出其基本功不扎实,手指发软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几乎没有例外,而笔者很少听到有人指出认谱不准确这些基本问题。因此,纠正手指问题,改变练习方法就成了阻碍学习进度重大屏障,这不仅耗去了大量时间,也降低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由此看出,学习钢琴,基本功的学习对以后钢琴的学习发展十分重要。

从艺术表演来看,作曲家在创作一首作品时已经在旋律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因此作为钢琴演奏者,必须利用作曲家留下的有限的空间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作曲家写作背景、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声、对位、线条等方面进行逐字分析,同时也要求演奏者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石。然而,钢琴弹出来的音乐是用耳朵来聆听和辨别演奏的好坏,那么除了技术的支撑外,艺术表现要如何培养呢?其实,一个初学者,在学习音乐之初就多多少少会接触到音乐,这些音乐就会在脑中形成固有的形态,但是每个人的天资各有差别,不是每个人都对每首作品能理解的如作曲家创作意图那样透彻,乐感不像技术那样直观、具体。演奏技术只要刻苦练习就能取得效果,而艺术气质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在智力、艺术性上不断提高,帮助他们研究艺术形象,最重要的是培养听觉,包括熟悉大量音乐作品,培养想象力。再次教会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包括作品的曲式、主题素材、和声结构以及复调结构等。

今天,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钢琴家的音频以及视频资料随处可见。然而,常常有很多学琴者就因此而走入了误区,认为能模仿到钢琴家演奏时的状态才是艺术表演,并将此称之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可是,我们的演奏是为了给观众听还是演奏给观众看,笔者认为,这个才是关键。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非描绘性的艺术形式,那么在这种艺术形式中又如何会出现肢体的动作。钢琴演奏是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是让观众陶醉在你的音乐中。纵观国外大师的音乐会几乎找不到会在台上摇头晃脑的,大师都没有权利摇,我们自然也没有。钢琴的音乐是由声音震动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艺术,这种艺术需要艺术家有扎实的技术,深邃的思想,先进的世界观来支撑的。艺术是客观的,特别是钢琴演奏艺术。著名钢琴家伊图尔韦认为,拿到钢琴曲以后,先从曲式结构和精神实质上全面研究它,然后再按照你的乐感来弹,但是要尊重它而不能主观臆造。有一类学究式艺术家研究作品,只靠分析、解剖,笔者看来是迂腐的书生气研究,不可能完全凭借理智和知识就能解释作品,要靠理智和直觉的自然配合才行,一半一半,缺一不可。②

因此钢琴家从小的训练是让他有强大的技术后盾以便到成年后有了丰富的思想时可以对音乐有细致深入的诠释。中国的钢琴教育在很早之前沿袭了苏联钢琴学派的方法,将技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所以涌现出了顾圣婴,殷承宗,刘诗昆等一大批的具有良好技术素养以及规范的演奏方法的钢琴家。而今天,我们的钢琴教学还受到美国等主流国家的影响,从技术领域以及艺术表演领域都有了很多的改进和发展,我国的钢琴教育水平也获得了显著地提高:2000年,李云迪成为首位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的中国钢琴家;陈萨则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和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以及英国利兹钢琴比赛均获奖的钢琴家;郎朗则成为了在国内外最为活跃的钢琴家。相信在未来的钢琴发展中,演奏理论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演奏水平也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注释:

①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36-47页。

②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38-39页。

参考文献:

[1]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M].朱迪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篇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研究

VR技术通常是需要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来支撑,且其在功能性方面表现出是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VR就是虚拟现实,这种技术基于电脑的系统来将虚拟的情景在画面当中展示出来。并且,在展示的过程当中,融入了人的语音语调以及各种肢体动作,使其能够完整的在虚拟画面中得到展现。由于VR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完善,所以将其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设计当中。本文将针对VR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行研究,从VR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入手,对应用的效果和范围展开具体的分析。

1VR技术概述和特征

1.1浅析VR技术

VR技术依旧是虚拟现实技术,其实质是将一系列先进技术进行集合,比如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将这些技术进行集合营造出一个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并且利用多种设备来使虚拟环境能够支撑,最后实现多维度的信息空间。VR技术会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构建不同的虚拟场景,并最终将虚拟的场景展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在立体场景中获得趋向现实的感受效果。

1.2VR技术的特征分析

人类在进行感知时依靠的是视觉、触觉以及听觉各方面能力,通过VR技术手段构建的虚拟现实环境,其需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就是能够满足人类的感知能力。当前的VR技术手段尚未达到比较完美的感知效果,但也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且,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当中能够与虚拟的事物产生互动,尽管这种互动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触觉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人们视觉上感受到互动,也是VR技术的一种独有特征[1]。在虚拟的环境当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其构想性,通过对虚拟环境的探索,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想象力中的场景需求,这是VR技术中最显著的特征。

2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VR技术的价值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宗旨是能够使用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大效益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采取一切可行性的手段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那么将VR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也是适应了当前状况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内容在展现的过程中会使人难以理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撑,并且使设计方案能够更直观的展现出来,这将会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更高层次。

3VR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研究

3.1将艺术设计的效果直观展现

环境艺术设计的展现从最早的手绘图纸到电脑的效果图制作再到建筑动画制作这一发展进程,已经经历了多次展现手段的变更。而虚拟现实技术在当今时代的广泛应用也为环境艺术提供了新的展现形式。与传统的展现形式相比,通过虚拟现实的场景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加以展现,可以使客户在虚拟环境中通过触觉、视觉以及听觉全方位加强对感官的刺激,使环境艺术的效果展现的更加直观。

3.2改善环境艺术项目的经济效益

VR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英语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在具体的应用操作中,最有优势的体现是该技术促进了环境艺术相关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VR运用计算机软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构建出三维立体结构,代替了传统意义上实体的框架结构,在这一层面上就已经对成本达到了降低的效果。而在三维立体虚拟环境当中,对具体的物件进行构建也花费不了太多时间,同样只需要在软件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也避免了在实际当中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极大的提升了环境艺术项目的经济效益。

3.3有效避免环境艺术设计方案中的问题

在环境技术设计中,往往需要借助多种知识体系,将其融合才能对设计的内容达到完善效果,如果在其中运用的部分知识出现了错误性的理解,就会对整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甚至要重新整体进行修改。而运用VR技术则可以使这种问题在操作中得到避免,虚拟现实系统当中由于对虚拟环境进行建模的技术,在构建开始以前需要通过表格图示等形式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并且对概念达到深层次的理解。VR技术在应用中还可以实现后台的处理效果,使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在运用VR技术的基础上,有序的进行运作,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都能够在特殊情况进行单独处理,使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就得以解决,大大提升了设计的效率。

4结语

在现代化科技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要将科技有效的应用到各领域当中,使科技技术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VR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效果,可以发现该技术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从传统形式上加以改进,并且也促进了其经济效益,所以VR技术能够在这些相关的项目当中实现技术的价值,在以后可以更广泛的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5.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篇五

吴江桃源中学项雪辉

语文教育的改革已经风风火火了好几个春秋,从教材的改编,教师的人文的培养方面都使语文教育更加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迈向引导、组织。这本身是一次较大的转换、进步。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强。出现了新型的信息教育技术。教育艺术受到了一次冲击。

(一)氛围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图解中紧张而又轻松、痛苦而又愉悦地放弃自己阅读探究的权利,这种从“讲解”到“图解”是一种以教育技术践踏教育艺术。追溯探究就不难发现,这一种观点的得出是偏颇的。科技的进步反作用于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创设教育课件是教师对课文的一次思索与组织,目的是如何更好地调动、引导学生投入课堂中去。如《春》,这一课件并不会因为更好的视听效果剥夺学生的探究、思索、体验和想象的权利。在教育技术运用的同时要教师用良好的教育艺术去把握、去更好地创设氛围。美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会让学生探究所谓“诵”为哪般,春天的美仿似就在眼前,体验“人在画中”,从而去思考春日的勃勃生机,去思索“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深意。这并不是外表的热闹,也并不会因为此而剥夺了学生的.权利,相反,他们的权利会在这样的情境中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民主、平等、对话

综观当今社会,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在逐步增强,学生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平等对话,民主交谈。就像那火火的“实话实说”,要求老师像主持人,面带微笑,气氛民主,而这种观点亦被大多数同行所认同,所接受。而“实话实说”也同样要借助高科技,每一次都会有画面、有片段,让在座的人身临其境,从而使大家能够深有感触能够畅所欲言。其实这应该是教学环节中的较好的一环,互相启发,培养审视审美能力,紧紧围绕教学,让每一个画面,每一种声音每一样教育技术都为教学服务,使每一堂课都有交流都有高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室会成为师生阅读、体验、探究、思考、交流的平台。或许我们会为“春”的希望而探讨人生;或许会为“诵”去探讨美的乐感;或许我们会为“春”的画面去思虑观察。这样,语文教育就会成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多向的平等的对话了。

况且教育技术的运用并不单调。现在的学生已经适应这个信息时代了。学生广泛参与课件制作已经成为可能,把许多思考,探究、创新的权利给他们,倒会更充分的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多媒体的情境下进行有声有色的创新交流。这种广泛的交流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春》的画面制作,《春》的朗诵又会有多少的火花喷薄而出啊!

(三)融汇才能贯通

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篇六

一、春秋战国时期

1.科学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先秦时期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哈雷彗星等记录。战国的石申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后人辑成《石氏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坐标。

2.文学艺术

(1)《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诗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屈原是楚国贵族,遭受旧贵族谗言而被流放。

(3)甲骨文商朝出现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秦汉时期

1.科学技术

(1)造纸技术的成熟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2)数学体系的建立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等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3)医学的发展东汉张仲景写出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2、文学艺术

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文体-斌;汉斌辞藻华丽。西汉司马相如是著名代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科学技术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一书共92 篇,主要记录了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2.文学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魏晋时期开始进人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时期,晋画家顾恺之创作了《女史箴图》等作品,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思想。

四、隋唐时期

1、科学技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2、.文学艺术

(1)诗歌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人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李白字太白,性格豪放,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忧国忧民之心。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贬时弊的讽喻诗。

唐朝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

(2)书法和绘画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隋唐时期绘画的代表是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五、两宋时期

1、科学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文学艺术

(1)宋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苏轼是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

辛弃疾市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

(2)小说和绘画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市井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

六、宋元时期

1、科学技术的发展

(1)天文学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郭守敬主持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纬度测量。

(2)农学王祯的《农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

2.文学艺术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具,更为生动活泼。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人繁荣阶段。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 高。

七、明清时期

1、科学技术

(1)医药学成就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草纲目》是对16 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选修4】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希望李时珍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而不是做一名被人瞧不起的医生。14岁那年,李时珍考取了秀才,后来又几次参加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李时珍恳求父亲,让他专心学医,父亲无奈,答应了他的请求。李时珍30 岁时便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李时珍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医院,担任太医院院判,这使他有机会阅览丰富医药典籍,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他托病辞职,回到家乡。

在李时珍以前,我国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错误不少。李时珍决心要修订药物书籍,纠正错误。他阅读了800 多种参考书,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他跋涉无数高山深谷,行程上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深入民间请教。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经过27 个春秋的艰苦探索,1596 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此时李时珍已经去世三年。《本草纲目》全书收载药物1892 种,附药方11096 个,其中;有8160平为李时珍本人所收集。《本草纲目》中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本草纲目》一书后来也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将这部书作为编写《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的重要参考书,并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2)农学成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

2.文学艺术

(1)小说创作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在众多作品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红楼梦》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

(2)书画艺术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3)戏曲艺术的成就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7.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 篇七

一、板胡演奏的左手技术

(一)指距。板胡演奏中的左手指距直接决定音准,而音准对于板胡演奏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对指距的合理把握,提升音准,演奏者要提升自身的识谱能力,同时也要训练自身的听觉,提升对音准概念和音高的理解。之后, 演奏者要确保手指指距的协调性,确保按音准确,在不断的练习中建立起音准不同的手指的指距关系,并在难度一次次升级中强化指距技术练习。

(二)手型。板胡是一种具有鲜明风格的拉弦乐器,有不同的种类,要求演奏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把位进行相应的手型变化,从而确保手型技术的合理运用。在演奏不同种类的板胡时,演奏者要保持手型的自然放松,同时要根据演奏作品的需求进行首型技术的合理把控和自如转换。例如,在拉高音板胡时,演奏者的指距要适当减小,手型和琴杆要垂直, 多用一指和二指;中音板胡的拉法与二胡相似,常常采用二、 三、四指的垫指滑音;在拉晋剧板胡时,演奏者要戴好指帽, 手型与琴杆保持平行。

(三)揉弦。板胡演奏中的揉弦技术主要是指将手指放在琴弦上,并且有规律和节奏变化地做出装饰音的动作,为乐曲的整体演奏增添地方风格和艺术光彩。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揉弦技术有不同的分类,如滚揉弦、压揉弦等,这些揉弦技术会随着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进行差异化的展现。演奏者在拉板胡时手指揉弦动作要放松,要围绕中心音选取揉弦要点,同时颤指的幅度也要围绕中心音用合理控制颤指幅度来保证音准,从而提高演奏者揉弦技术的掌握能力,确保演奏效果。

(四)换把。板胡演奏中的换把技术指的是演奏者的左手虎口在板胡琴杆上进行灵活的位置变化,从而使板胡呈现出的音高也进行变化。换把技术是影响音准的重要因素,因此演奏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手腕动作先行。在换把时需要先移动手腕,接下来再带动虎口来完成换把;第二, 充分发挥大臂的带动作用,在换把时手腕先行之后就是要用大臂带动,从而确保动作流畅;第三,虎口持琴移动完成换把时,演奏者的手腕和大臂要迅速反应和感知把位的音域, 从而保证音准。

二、板胡演奏的右手技术

(一)弓法。板胡是一种弓弦乐器,为了保障演奏的完整性,需要充分运用右手的弓法技术,从而呈现出板胡演奏作品的艺术内涵。弓法技术是每一位演奏者需要掌握的演奏技术,在弓法上要突出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分明变化, 从而确保音乐的优美动听。演奏者要清晰地认识到弓法是决定板胡发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直接决定音色和音质的好坏,因此在实际演奏和训练练习中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弓法, 提升艺术素养。

(二)持弓。板胡演奏中的持弓直接决定了运弓,如果没有掌握和灵活运用持弓技术,也就不能对板胡演奏进行艺术处理和提升技巧使用。对于持弓技术可以归纳为压、托、 顶、勾,其中所说的压指的是拇指指肚压在板胡弓杆上。持弓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食指、拇指持弓,中指勾弓毛;中指、 拇指和食指持弓,无名指勾弓毛;食指、拇指持弓,无名指、 中指勾弓毛等,板胡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持弓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臂、腕放松灵活。

(三)跳弓。跳弓指的是弓在琴桶上推拉时,板胡弓杆会受到演奏者运弓动作的牵引而产生向前的惯性,弓毛却会在弓擦弦时产生一定的摩擦。弓子在演奏中呈现的运动状态不协调,因此会导致弓出现弹性而左右摇晃。针对这一情况, 演奏者要在将要调转弓向的瞬间一边通过小臂引导手腕控制弓,一边有意识地解放弹性,让弓毛轻快离开琴弦,就能产生顿音效果。

板胡演奏艺术中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而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会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完美呈现,同时也能起到装饰作品风格和润色表现力的作用。因此,板胡演奏者要不断提升对自身演奏技术的掌握能力,加强对板胡演奏的训练,提升板胡演奏的左右手技术水平,从而提升音准,确保清脆明亮音色的展现,进而促进板胡音乐的持续性发展。

摘要:板胡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十分高亢激昂、清脆明亮,被广泛应用到了地方戏曲和民歌的伴奏当中,能够呈现出地方风格和色彩。板胡演奏艺术中涵盖了大量的演奏技术,这些演奏技术的灵活运用使得板胡演奏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板胡演奏者在伴奏中要加强对演奏技术的灵活运用,在提升演奏水平的同时,表现出更加鲜明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板胡,演奏艺术,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1]孟全胜.浅谈板胡演奏中的戏曲音乐审美趋向与文化内涵[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1):105-108.

8.影像技术空间中的电影艺术 篇八

一、 对于影像技术的理解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影像技术发展从诞生起就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每个时代发明出来的重要技术,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影像技术所吸纳。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影像提供了载体和传播方法,而火药则被我们用来制作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绚烂的影像——烟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大都也是科学家,精通透视、解剖,能通过化学技术合成出富于表现力的颜料。电影作为当代影像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在短短百年里享有了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光学、电学、化学、机械学、电子科学、计算机及网络科学等全部丰硕成果。我们的影像从静态到动态,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画面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那么人们为什么对于影像技术如此着迷呢?对此有学者指出,影像技术是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中心地带,在这个目前看起来模糊地中心地带里,潜藏着人类生命绵延地不绝的动力。[2]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则认为造型艺术中蕴藏着人类的“木乃伊情节”,即希望复制身体外形使其与时间抗衡,从而在时间的长河里获得永生,“人类降服时间的渴望是难以抑制的,文明的进步只不过是把这种要求升华为合情合理的想法罢了”。[3]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奠基人哈罗德·伊尼斯也认为体现在符号/媒介系统中的技术,主要折射出来的是人类欲望的两个向度:生命在空间中的扩展以及在时间中的永恒。[4]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绵延生命的永恒欲望,推动着影像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电影作为当代影像技术最主要的承载者,其形态和内容也必将深受技术影响。这种影响是复杂的,而对这一复杂性全面解读必将助益于电影内涵的诠释与认知。

二、 以技求艺:影像技术发展的动态分析

可以说,没有影像技术,就没有电影艺术,影像技术在电影发展中起着原动力作用。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期,往往以影像技术发展为先导,如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彩色电影时代、数字电影时代、立体电影时代。影像技术推动了电影的变革。

但正如巴赞所说:“技术发明为电影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据此尚不足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因。”[5]电影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其发展是艺术、商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也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

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技术媒介进化论视角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保罗·莱文森以电影为例分析了技术性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玩具—镜子—艺术,或是前现实—现实—后现实。[6]第一阶段:求新,媒介往往是人们的一种小玩意、小聪明,人们更多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奇感;第二阶段:求真,媒介技术形式退潮,内容功能高涨;第三阶段:求美,技术性媒介不但要复制现实,而且能够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组现实。

受此启发,我们可以把每一项技术介入到电影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预备期、初期和成熟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在每个阶段中影像技术、艺术、商业等因素的互动以及对电影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预备期

电影发展史上每一项新影像技术从其出现、成熟到应用于电影之中,经常会有一段预备期,这段期间影像技术会受到了商业和艺术等因素共同影响。

电影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诞生便是以第一次进行商业放映为标志。而商业需求往往是某一项技术进入电影的重要原因。以有声电影为例,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拍摄于1927年,而在此10年前有声电影所需要的技术就已经成熟,只是因为当时默片正在巅峰,而商人们也不愿意自己的设备过早被淘汰,因此一直对有声电影持观望态度。而华纳公司拍摄《爵士歌王》也是希望借此缓解自身经济困境。宽银幕电影拍摄和放映技术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成熟,但出于经济原因,好莱坞制片公司一直对其不感兴趣。直到50年代感受到电视带来的巨大威胁,才将宽银幕作为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的救命稻草,由皮克斯公司于1953年制作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圣袍》。而立体声技术,及今天大行其道的3D技术也大体如此。

另外,电影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力上的追求,也是电影吸纳某项技术的重要推动力。艺术家们总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实现其在艺术表现及叙事上的诉求。同样以有声电影为例,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艺术家们便通过现场伴奏等手段来为影片加入音乐,而很多导演则试图通过镜头语言以及剪辑节奏来表现出声音节奏。而这种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有声电影的出现,就像电影先驱们在有声电影《宣言》中所承认的:“这一新技巧的发现,在电影史上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无数的电影先驱者们在遇到一系列无望的难题之后找到的出路。”[7]

(二)初期

影像技术进入电影领域伊始,总伴随着一段炫技时期,关注于营造奇观视听体验而忽视了电影叙事以及艺术表达。邓肯·皮特里曾说:“电影是以机械为根本的。在媒体处于初起时期,吸引观众便是新技术而不是它所展示的内容”。[8]电影新技术往往领先于内容而更受关注。从有声电影到彩色宽银幕电影以及今天的立体电影,每一次新技术介入都会为电影注入一针强心剂,以此为卖点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而观众也会沉迷于技术所带来快感之中。这一时期技术因素与商业利益相结合,成为影响电影的主要力量。

在这个阶段技术更像是一个“花瓶”,是用来炫耀的,而不是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毕竟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的艺术,观众对于新技术营造的视听奇观迟早会产生审美疲劳。由于新技术和原有技术体系及艺术表现手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往往会对原有艺术系统带来破坏,出现一段阵痛期,甚至在艺术上出现暂时倒退。有声电影在诞生初期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声电影技术还不成熟,与原有技术系统会产生冲突,比如摄影机在拍摄时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会干扰到同期声录制,笨重的隔音物又限制了摄影机运动;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艺术家们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传统剪辑技巧似乎与声音元素格格不入,而默片时代的明星们也都不知该如何表演了。[9]正因如此,有声电影也受到了卓别林等大师强烈抵制,卓别林曾说:“有声电影彻底埋葬了传统的哑剧,而这却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演员应该懂得,是镜头在讲述故事,而不是对白。”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有声片初期,那些从头唱到尾或是堆砌大量戏剧化对白的影片很快就成为了人们的笑料。电影《雨中曲》以及《艺术家》都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那段历史。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暂时倒退是事物螺旋形上升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也为技术和艺术进一步融合打下了基础。

(三)成熟期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电影艺术家们不会“因噎废食”。创作者们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新可能,对于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及艺术理论,最终将技术追求上升为美学追求。曾经强烈抵制有声片的卓别林并没有对声音一概排斥, 而是谨慎地渐次引入音乐、音响、对白等声音元素,并最终创作出了《大独裁者》这样伟大的有声电影。

当一项新技术所创造的视听效果能够真正为影片叙事以创作者个人思想表达而服务时,这项技术才算彻底融入到了电影之中,成为电影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艺术家不仅仅用声音来对白,还用它来表现空间营造氛围,声画蒙太奇也为电影增加了表现的可能;摄影师不但单纯表现运动而是利用运动来叙事、创造节奏;色彩的作用也从还原真实到上升为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正因如此,马塞尔·马尔丹才将1964年的《红色沙漠》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如果说技术为电影提供了身体,那么艺术则赋予身体以活力。

另一方面,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成本降低,制作方和院线也更愿意采用这些技术,这也促进了它们的普及。而这时艺术家和商人也正式成为这些新技术的主宰者,技术升华为艺术。

新技术介入以及新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意味着原有体系会退出历史舞台,新旧融合,反而会赋予原有表现手法以新的生机。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史上诞生了很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经典镜头;在彩色电影出现后,黑白画面往往具有一种历史感,无论是国内的《小花》,还是国外的《辛德勒的名单》《艺术家》,黑白画面在影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动镜头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固定镜头也没有消失,并在小津安二郎这样的大师手中产生了独特表意功能和美感;而在今天大行其道的数字后期合成技术其原理是和传统特技中光学特效相通的,只不过是具体实现方式进步了而已。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一个动态变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邓肯·皮特里所说:“这样,他们(电影学者)的任务,就不仅仅是简单描述和识别特殊的技术发明、技术方法与技术理论,而是在一个原动力学的透视下去展望它们(电影技术)的发展和变化。”[10]

结语

以上所分的三个阶段是对影像技术与电影关系的总体描述,某一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其特殊性:这三个阶段可能是同步的,融合在一起的,甚至会缺少其中某一阶段。电影“以技求艺”的道路是曲折的,而动态考察影像技术在电影艺术中作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影像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变革,面对新技术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近年来,3D电影、4K超高清电影、48帧电影、弹幕电影、交互电影等新兴影像技术及电影形式纷至沓来,如何不为“乱花”所“迷眼”,合理驾驭这些新技术是电影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首先界定出这些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策略。

对于互动电影、4D电影这些技术,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公司做过一些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创作出一些影视作品,但其仍处于“预备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商业环境都不成熟,因此对于这些技术,我们应当加大基础研究,重视相关专利申请,争取树立技术标准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对于48帧电影、弹幕电影等影像技术,我们认为其处于“初期”,虽然已有创作实践,但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对于这些技术,电影人应当努力挖掘其艺术表现力,促进其与叙事融合,但这种探索应多集中在对该技术具备掌控能力的少数创作者手中,切忌一哄而上,以新技术为噱头扰乱正常电影创作。

对于3D电影、IMAX电影等技术,我们认为其已处准“成熟期”,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已经创作出了如《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智取威虎山》等成熟作品,这些技术已经有机的融入到电影的艺术表现及叙事之中,另外国内3D银幕数量高速增加也为技术普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创作者在实践中提高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该技术的成熟。

[1]屠明非.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影像真实感探索历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

[2]梁国伟.跨越时空的影像交流——数字电影的媒介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

[3][5]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

[4]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12.

[6](美)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7][9]黄英侠,王红霞,王婧雅.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时期状况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72.

9.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篇九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数字化的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得到普遍运用, 在这种大背景下, 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能对环境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数字艺术与数字技术之间的融合, 为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与载体。主要研究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提出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与流程, 通过实例分析来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中现代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技术; 环境艺术设计; 探讨研究;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people.Under this big backgrou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 digital art and digital technology.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the modern art design provides a rich form of expression and carrier.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principle and digital technique,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art is illustrated.

Keyword:digit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research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0、引言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 新鲜事物不断涌现, 环境艺术设计也在其中。环境艺术设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商业与工业不断成长的结果,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近几年来,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 给人们艺术创作的思维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环境技术设计形式在不断更新。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利用电子技术的优势来节省劳动力, 改变工作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对产品的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服务人们的同时改善设计结果[1].

1、数字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播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能够追寻到数字技术的痕迹, 我国古代的“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以及西方的蒙特利安的“数理美学”都是最初对数字化设计的诉求及探索。计算机的出现将人们对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探索转化为现实, 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油然而生, 最终出现了数字化的环境艺术设计,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设计中被大量使用, 替代了传统的设计手段, 随后涌现出许多新鲜的表现方式及展示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 具备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数字技术被广泛的应用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 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关于计算机辅助手段最初应用在工程设计领域,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 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环境数字技术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工程、网络通信、地理信息系统、智慧环境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等诸多内容。如今的“环境数字技术”的概念, 根据词义的覆盖范围而言, 有了巨大的延伸及拓展, 以上的数字技术, 目前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过程中以数字化技术为辅助的潮流被称之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数字化[2].

2、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整个环境的主角, 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是尊重人类的自身需求, 从生理与心理方面创造符合人类生存模式的环境艺术。

2整体与系统原则

环境艺术属于一项系统, 由人工系统和自然系统共同组成。而自然系统又由山水、地形、气候等诸多元素构成。人工系统由交通、水电、建筑、照明、绿化等元素构成。除了这些实体要素之外, 还包括思想、观念、意识等非物质元素。涉及到各领域与学科。所以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遵循整体与系统的原则。

3) 尊重环境自在原则

自然环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系统, 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人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 要尊重环境的发展规律。人类自身所带的自然属性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与其他元素共同组成自然环境的共生系统。人们只有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尊重自然的最佳选择。

4) 艺术、科学相结合原则

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要能够体现出人的审美观点与文化趣味, 需要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科学技术与环境艺术之间既促进又制约, 环境中的艺术形象塑造, 都是以实体的形态呈现出来, 而物质材料自身的实现又离不开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的支持。

3、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分析

1) 设计理念

现代化的环境艺术设计, 一定要利用先进的技术, 提高设计资源的利用率, 在满足环境发展的基础上, 制造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以生态理念为前提, 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 要尊重自然自我更新的规律, 利用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来进行设计, 防止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超出自然可承受力, 所以, 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3].

2) 构思方案

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构思主要是指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对设计蓝图进行一些列的思维活动, 主要包括设计主体的选定、题材的选择、布局结构分布等。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构思是艺术设计的主要环节。

3) 构想场景

人们在生活中属于一个动态的群体, 身边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 关于环境艺术的设计, 不同的设计需要有不同的环境来与之对应, 针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在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相互之间的结合点以及差异性, 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要与设计环境之间进行良好衔接, 对设计场景进行构想, 环境因素的运用是数字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

4) 构思主体

每一个项目设计都会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主体来进行设计, 这个中心就是设计作品的主体, 在环境艺术设计之前, 要对设计主体进行构思, 对各项指标与各类因素进行仔细分析, 在明确设计主体之后, 设计师的艺术设计会更具有针对性。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把握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等特征, 通过数字化进行数据统计, 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5) 市场评估与调研

目前, 我国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好与坏并不是只需要通过某些机构进行验证与鉴定的。而且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表现。所以基于数字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对市场情况进行了解, 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 经过市场调研之后能够丰富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另外, 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成本进行具体评估, 了解市场的需求程度, 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向进行判断, 如果设计师对市场需求了解的不够透彻, 所设计的产品就不会受到市场认可, 那么艺术作品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基于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创造, 设计人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作品中既要保持设计师自身的艺术风格, 又不能忽略作品在市场中的作用, 设计者要知己知彼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4].

6) 流行趋势预测

以数字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不再流行, 人们的审美心理也会逐渐的发生变化, 所以, 设计师在对作品设计之前, 要掌握好作品的流行趋势, 了解消费者心理, 以市场需求为基准, 集数字化、智能化、元素化等优点于一身, 为人们提供高效性、精准性的服务。

4、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可以给设计人员带来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打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所以对设计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 要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改变, 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融合, 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与技术和环境艺术完美结合是密不可分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与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对数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1) 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 会使作品产生很大不同, 设计人员要适应数字技术对艺术产品带来的改变, 设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其设计理念与方法都要与现代的艺术观念相融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会为环境艺术的设计提供全新的手段与方法, 同时, 环境艺术的设计也会对数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 设计人员一定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技术与技巧, 不断创新, 适应时代的需求。

2) 加速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

数字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比较方便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字技术, 可以对艺术设计中的文字、图像等进行处理, 该表原有的视觉效果。从大体上来看,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 其设计理念能够符合人们的根本需求, 通过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表现出来, 数字技术对环境艺术设计最直接的影响在于设计工具上的改变, 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工绘图, 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 而且呈现效果也要远好于传统设计, 通过数字技术, 作品的设计缩放自如, 更加精准, 其规范性得到设计人员的一致认可。

3) 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加生动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艺术作品通过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形式便显出来, 使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更加生动, 通过现代化技术, 设计与构想方案更加容易修改。数字技术可以使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进行完美融合, 充分体现出数字技术的特长。不仅如此, 数字技术在设计构思与方案塑造方面也存在很大优势。

5、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三维处理

为了进一步满足某种物质与精神的功能需求, 任何园林的设计都会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对特定的空间进行组织。在设计范围之内, 要充分利用与改造自然景观, 结合植物的栽植与建筑的布置, 将现状的信息采集转变为计算机信息, 作为背景或参考底图。由设计师对初步方案进行设计, 根据功能的需求、艺术的需要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勾勒出大致的设计意图。通过改变、规模、平衡、对比等原则, 根据环境分配关系与空间分布关系来确定设计的艺术技巧与合理性。意者立意, 匠者技巧, 通过数字计算机虚拟技术来讲现实的技术概念表现出来, 构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

1) 设计反馈

卫星技术的发展, 给园林设计师带来一定的便捷, 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通过计算机设备来接收卫星信号, 运用导航系统探知目的地的具体位置, 例如经纬度、俯视图、细节照片等。这些功能对于讲究实时性、准确性的园林设计是非常实用的, 能够迅速的掌握基础信息, 更加便捷、智能的计算出移动路径。

2) 空间分析与数据提取

GIS不仅对园林设计, 对整个环境艺术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字化的设计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设计是提供各种空间分析, 通过卫星、导航等技术来提取有用的元素及资源, 设计师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到系统中建立起大型的数据库。在园林设计的数字化手段中, 比较常见的是运用层的功能, 将所设计的作品划分为不同的层,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层进行叠加, 进行设计与规划, 对不同层的属性进行分析, 集中获取有效信息, 对旅游路径进行优化, 在旅游景点中科学的布置旅游设置。

3) 景观表达

运用数字化技术, 能够减少重复的劳动,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错误减少成本, 并且设计方案也更加便于保存,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既方便又快捷的完成图纸的修改。

4) 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

风景园林的三位模拟实际上是对风景园林实景的图像化、图形化的表达方式,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来获取资料影像, 采用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 用户可以在三维虚拟景观设计的角度, 动态的完整的浏览景观景点, 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 为了使园林的景观更加直接化, 可以利用数字高程模型的三维仿真来分析风景, 全面描述整体景观的美学特征与环境氛围。发挥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经济、审美价值。

6、基于数字技术的公园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分析

该公园总平面图, 如图1所示。

1) 设计构思

公园由“一湖”、“二环”、“三桥”、“五区”所构成。景观的框架由一条绿道展开, 连接公园的不同功能体。

“一湖”为沟通南北人工河流的连通, 是多条河流的主桥梁, 自然曲线的湖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岸线。

“二环”为人们提供骑自行车、跑步等慢行道与供人们散步的次级园路。

“三桥”是沟通公园两岸的桥梁。

“五区”分别是安全游乐区、水生植物净化观赏区、休闲活动区、自然树林区、体育运动区。

2) 设计理念

根据公园所在位置以及功能需求, 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的现代城市相结合, 营造山丘、树林、浅滩、湿地等不同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3) 设计特点

该公园的环境设计立足于本土、地域文化。欣赏美、发现美、赋予人们广为熟知的美学价值。

4) 设计概括

该公园的设计以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自我发展的原则。空间的设计静动结合, 营造了多层次的立体活动空间, 通过山石、花草、各式景观的渲染, 达到了公园环境的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在景观观赏的同时, 人们可以参与其中, 释放压力, 保持愉悦的心情。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余部分良好过渡, 使公园与其他空间直接接触, 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5].

7、总结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完善与创新, 一定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技术, 艺术的发展主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表达方式, 改变了艺术创作的风格。环境艺术设计者为了创造更大的精神财富与比较完美的作品, 一定要关注社会新技术的发展, 以开放的姿态来迎接新鲜事物, 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蕴蕴。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 (11) :293.

[2]李晓刚。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J].艺术科技, (3) :282.

[3]施艺。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 2017 (10) :317.

[4]张乐。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3) :210-211.

10.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 篇十

信息技术是指随着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种互联网技术,目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综合为一体,形成一种能传递信息的技术,人们重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并把它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幼儿园中的艺术教学是指幼儿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学习艺术让幼儿提高综合的艺术素质,艺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教学受到环境的限制,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幼儿有时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更多的艺术培养,信息技术给艺术教学带来许多便利,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拓宽艺术教学的方法,让幼儿有机会走进艺术殿堂。现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整合的途径说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让幼儿看到更多的艺术作品

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幼儿教师虽然想开阔幼儿的视野,却苦于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素材。因此教师只能给予有限的图片让幼儿欣赏,或者带幼儿在附近欣赏艺术作品。狭隘的视野让许多幼儿得不到更多的艺术欣赏。多媒体技术则通过声光、图片把一座艺术宝库放到幼儿面前。比如有一部著名的纪录片叫《故宫的至宝》,它记录着大量故宫平时不展出的艺术珍宝,幼儿通过观看纪录片能看到我国珍贵的青铜制品、玉制品、陶瓷器、书画和书法等艺术作品。美妙的艺术作品加绝妙的讲解使幼儿大开眼界,幼儿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能对我国的艺术作品有较系统的了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图片被共享到网络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幼儿随时随地能欣赏到需要了解的图片。比如欧美的著名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菊花》等作品;中国古代的《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图片能让幼儿得到初步的审美培养。使用信息技术,幼儿还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书法作品,如怀素的《自述帖》、王羲之《兰亭序》的各种临摹作品等。幼儿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了解。比如中国的木偶技术、剪纸技术、泥塑技术、雕刻技术等。这些资源或者过于稀少,平时幼儿很难看到,或者已经濒临失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信息技术却能将该类技术展现到幼儿眼前。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幼儿能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作品,其审美品位就会逐渐提高,综合艺术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二、软件技术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美术技巧

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教学通常是让幼儿使用蜡笔作画、水彩笔作画等,这些作画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它们的色彩受到限制。由于过去没有先进的技术,教师即使知道艺术培养受到限制却也没有良策。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局限。软件作画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作画方式,现在得到很大的发展,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更成为目前重要的美术创作形式之一。使用软件作画能节约成本,幼儿只要轻移鼠标就能无纸作画。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技术对幼儿进行美术训练。幼儿由于肢体还未发育成熟,幼儿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年龄段的特点让幼儿使用适合的软件。比如年龄比较幼小的幼儿还不能灵活应用鼠标,他们也不会复杂的作画方式,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涂鸦板的方式。这种作画方式简单易学,幼儿容易上手、容易操作。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以教授他们简单的Photoshop技术,幼儿发现这款软件的强大功能,会更加喜欢作画。

三、网络技术让幼儿遇到更多的交流机会

幼儿创作大量艺术作品以后,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是将幼儿的作品放到班级中给同伴欣赏、放到家庭中给亲人欣赏,有些出色的作品幼儿园会推荐到省里或市里。然而总体来说,这些交流的途径太狭窄。同时这些交流方式具有短暂性的特点,有时幼儿辛苦创作一幅作品被人品评一次以后就无人欣赏。信息技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放在网络上给更多人欣赏。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创作的陶艺作品、泥塑作品、其他美术作品等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以网络的方式给人欣赏。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建自己的博客,幼儿把这些艺术作品放到博客上,给陌生人品评;可以引导幼儿把该类美术作品放到论坛上,让论坛的同好共同品评;可以将美术作品放到微博上,微博具有传播信息快的特点,它能让幼儿的作品最大限度被人品评和传播。使用网络的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建立一个美术库,让幼儿把美术库分类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创作的作品、自己同伴的作品等。这些美术库记录幼儿成长的历程,记录着幼儿不断成长的历史。同时应用美术库的方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幼儿的审美风格,幼儿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他人共同探讨美术问题。

四、总结

11.营销的技术与艺术 篇十一

内容营销有多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和经销商沟通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凯迪拉克ATS上市以后,来展厅的很多消费者对ATS都有了解,有些消费者甚至比销售顾问了解的还多。早两年,消费者更多是通过与销售顾问的沟通来了解车型的;现在,消费者在对一个产品产生兴趣后,会到网上搜索大量的资料,并且会搜索竞品的资料,甚至去看一些国外的点评。

内容营销非常重要,但对相关营销人员来说,对其的ROI评估又充满困扰。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其实营销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在技术层面,广告主应该有很好的一个评估体系——而且要非常即时性的评估,例如搜索引擎的优化、网站后台的优化、对每一个消费者具体的行为的跟踪……这些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数据收集体系。其实在早两年、数字媒体刚刚开始挑战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的时候,就是靠这些量化的数据去打动我们营销人员的。

除了以前这些技术派外,对于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性感性层面的考量也非常重要。这个方向,可能短期内比较难评估,但是品牌好感度、品牌关注度等等,对长期的品牌的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总体来说,有一些营销费用是要用在切切实实的技术层面,做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而有一些费用,需要针对品牌的关注度与好感度,做一些感性的营销。二者也并不矛盾。例如微电影相对来说比较感性,不过一旦受众点击,后台就能够记录用户的点击量、停留时间甚至找到这群人。

凯迪拉克数字媒介购买规模,在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数字投放占据凯迪拉三分之一的媒介预算。因为内容营销的创作需要很多非常懂消费者人、懂客户关注的话题、以及懂我们产品的人,为了应对这种艺术与技术的变化,我们已经把媒介购买和创意合二为一。另外,意见领袖在我们的内容营销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内容营销,营销人员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反应速度,并且要求对一些事要有预判性、有提前准备量。例如,2014年格莱美获奖歌曲《Royals》,里面有一句歌词:“我们不在乎,我们希望在梦里开上凯迪拉克”。我们在格莱美颁奖刚刚结束时就即时发布了一条微博、微信,用故事性很强的内容,说明了此歌并告知大家2013年格莱美奖获奖歌曲《Blown Away》也提到凯迪拉克,很多好莱坞明星在格莱美颁奖的过程当中也是开着凯迪拉克去活动的现场。这样的即时内容,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这个品牌强大的文化号召力。

上一篇:我爱课改五年级作文下一篇:期待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