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17篇)
1.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一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
郭庙中心校 刘加飞
2015年3月3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郭庙中心校 刘加飞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素材更加丰富、探索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下我从注重小组建设,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案”,探索“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多元评价,健全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学案 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素材更加丰富、探索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深思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现结合本人自接触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对农村初中数学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小组建设,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职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我们每位老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每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独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子间的对学的运用,注重小组合作机制的建设,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展示欲。例如:在教学“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中,学生已明确目标:“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这样的疑问后,每位学生根据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动手尝试,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对子之间交流哪种方法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为什么?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比较、合作、探究,在探索中很顺利地发现: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小组总结展示,得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以及“角角边”。
由此可见,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兴趣点及思维发展点,加强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合作交流、综合。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这种动态的认知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案”
高效课堂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前备课,认真研讨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围绕目标去研读学生,换位于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每节课都用“幸福课堂导学六环节导学案”,每个导学案上都向学生呈
现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导学案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快乐独学,愉悦合作,幸福展示,开心提升,达标测评。
三、探索“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所谓“幸福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舒畅导学明确目标、快乐独学、愉悦合作、幸福展示、开心提升、达标测评六个环节的学习过程,具体如下:
1、舒畅导学明确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前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时间为不超过3分钟为宜.2、快乐独学:是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自主独学,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课程内容的多少给出自学策略。在自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学,自学时间一般5到7分钟为宜.3、愉悦合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几个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独学的基础上展开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重点体现合作、探究上。时间大约需要7分钟.4、幸福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把学习成果、学习体会汇报展示给全班同学,而教师要在重难点内容上要做适当的诠释点拨,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5、开心提升: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归纳,特别是一些知识知识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收获等学生可能说不具体或理解得不透彻,这里要靠教师点拨,帮扶,本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6、达标测评: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要对这节课的知识点及主要学习内容编成练习,分层次进行练习,做到一题多解,一点多练,目的是为了夯实本节课所学内容,也可以进行提升练习,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四、多元评价,健全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盏灯,为学生指明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多元评价,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或者是否有所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是所有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的思想道德,为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改进。二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即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等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内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以此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指明方向;也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结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求完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合作水平。针对学生好胜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理念入手,及时引进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实效、高效。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前,我们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也是对学生及其不负责任的。除了考试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兴趣活动、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该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优秀的“学习团体”,从而正确地体现教师在教育媒介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才能生根发芽,当然,我在运用这种模式刚刚起步,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思考、去探索。努力寻找一个更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去独学善思,勇于探索,积极践行,敢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2.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二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上呈现出了“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象,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基本以课堂讲解, 学生负责听取和吸收的单向吸收的模式。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违背了现代教育事业的本质。
二、初中语文课堂主体教学的实践
(一) 小组合作的主体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课堂大都是文字叙述的东西, 很多学生会觉得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 但是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 当我们讲解一篇现代文的时候, 大都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熟悉文章内容, 然后分段进行分析, 最后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总结。那么, 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上步骤首先把班级的学生按照每行或每排分成几组, 按照第一步, 分组分角色的进行朗读, 让每一个学生对文章都有了解, 然后在分组进行对文章分析, 概括段意, 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讨论结束后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说说本组组员对本文的理解和概括, 最后教师进行引导, 把每一个小组的结论进行分析总结, 完善学生们对本篇文章讨论的结果。在这一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引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合作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 也达到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
(二) 教学“换位”的主体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教”, 学生“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换位即学生讲, 教师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举个例子说说,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理想》这一课的时候, 带领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初步的引导本课大概所讲的知识点, 然后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每一个同学对理想理解的都不一样, 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作进一步的解释, 在这样换位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而且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集中到课堂上来, 最后老师对学生讲解不足和不透彻的地方做详细地分析, 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通过这样换位教学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才能从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 尊重主体的个体差异, 实现平等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广阔的空间, 是一个发挥个人想像的课堂, 而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特点、思想、思维结构都不是千篇一律的,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式或思维结构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观点等, 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在课堂上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略差一点的学生, 当他们有疑问、有困难的时候, 都要耐心的、及时的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四) 理论联系实践, 强化主体参与的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要尊重学生的存在, 不能以教师文本, 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高课堂效益。那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的理论越贴近学生的生活, 越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吸收,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科学理论知识, 不仅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
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这一课时, 无论教师用怎样华丽的语言去讲解, 学生都无法体会到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 因此我们采用实践的教学手段,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学生们亲眼看看植物冒出绿芽、冰雪开始融化的场景, 让学生亲身体会春的美好, 感受到春天来临时万物的变化。然后回到班级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春’, 并根据自己看到的景象总结春的特点, 那么, 我相信通过学生主体亲自体验和感受, 对本节《春》的内容理解的一定会很透彻, 要远比教师口述春天特点的教学效果好很多。让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 又增强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总结:
3.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主体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评价主体 教学方法
一、学生自我评价
王守仁曾说:“学须反已,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已,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课堂学习中为什么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省察呢?老师总是抱怨付出努力却不见回报,课堂上歇斯底里地反复强调,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教学效果甚微,学生依然犯错。究其原因,错在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己反省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学生的展示成果直接给予评价,以为这样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殊不知,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作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所以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错误的基础上,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错误,别人怎么纠错都是无用的,所以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代替学生找出错误。教师应该在活动前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然后在评价时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展示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只要在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评价表对自己进行反思,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达到标准的,哪些地方还有不足需要加强,为接下来的努力提供方向。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同学间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同桌间的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甚至可以是一个人对整个班级同学表现的评价。由于同学间相处时间长,彼此相互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因此互评中的学生能够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可能是老师没有关注到的,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老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合作,勇敢地指出他人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同伴们可以相互学习和提高,即扬长避短。学生可以及时反思:我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受到了同伴的认可,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我和他还有多大的差距,同学间的评价可以不断地激励自己、完善自己。那么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先自评然后互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他们多动脑,勤动脑,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拓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的所思、所议、所评,使得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被动的灌输,而是变成学生强烈的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的主动学习。
三、教师的点拨评价
在以往英语课堂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代替学生评价,从而“一言堂”,教师往往认为学生自评互评是没有必要的,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在这种被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教师的评价方式发生变化。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课程设计和内容上多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评价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切合实际,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在学生进行评价之前,向学生展示评价标准并给予指导,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及教师点拨提供依据。教师应成为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作用,教师的评价是用来弥补学生在自我评价中的不足及对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遗漏进行补充的。
四、家长的参与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给站在教育背后的家长提供了新的角色和机会。他们不再是评价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主动的参评者和反馈者。由于家长和学生的特殊关系,他们可以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给予评价,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公正地评价学生,并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家长的参与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卷面测验评价,它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取向等进行直接评价,这样更能真实地、全面地评价和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单单靠学业成绩判断学生的优良中差。家长的参与评价无论是对学生优点的肯定、不足的弥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依据,对唤醒家长重视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五、结语
在评价上,遵循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始终坚持关注学习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促终结性结果,使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成为学习和评价的主人。这样使得学生既能对自己的优点给予肯定,又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便于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保障;学生互评中每个学生评价别人又被他人评价,相互点评,共同进步;由于老师因时制宜的点评和指导、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提升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评价当中,更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校内课堂走进家庭,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孩子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李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初探[J].2010,(50).
[2]Marion Williams.Robert L.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篇四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举一反三;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用心观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授之以渔,大胆创新;培养学生互评作文,集体互评,共同提高.
作 者:宣昊 宣正生 作者单位:宣昊(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安徽,芜湖,241000)宣正生(巢湖市炯炀镇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安徽,巢湖,238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探索5.关于初中英语作文的教学方法初探 篇五
辽宁省西丰县第一中学关芳
在初中新课标英语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作文的要求颇多:如字数上的要求,观点性、格式的要求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的英语作文教学方式,为此我经常独自反思英语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提高英语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感觉到学生们颇为头疼的是学生写作时语法频频错误,想要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总有那么多的词语不会表达,或者观点性不强,对英语作文要求也只能泛泛而谈,或是文章平淡无奇,或者写作时间总不够用,因而成绩不理想。为此,我在教学中对听、读、说、写四个方面全面平衡施教,那个方面都活跃,不留死
角,下面单就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以便教学。
一、注意深化单词的讲解和运用。
词是写作的基础。写一篇作文好比造一幢漂亮的房子,那么单词就是堆砌房子的砖头。唯有质量上乘的砖才能筑造坚固耐用的房子。因此,单词在写作方面的运用不容小觑。不少老师都有这么一个习惯,英语作文教学在每周都有固定的一节课来讲解写作方面的技巧与方法。这也确实有效。但是,在平日的授课中,教师也要注意主动协助学生对高频词的积累。首先,我们要在讲解单词的过程中注意“一意多词”的讲解。有些单词有多个意思,有些意思可以使用多个单词来表示。在讲解单词的时候,注意高频词的一意多词讲解,先不管是否所有的同学都会像课内单词那般学习,讲了,孩子们自然有印象。或者,从初一时就开始引导孩子们积累词汇,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词语造同一个句子,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们自然而然就能有多个词汇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在概括文章的summary的时候都会按格式地写“This article mainly tells us„„”,每个同学表示“文章”这个词语都是用article的话,评卷老师自然觉得太过一般。如果换用一个词“passage”或者“essay”不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吗?同样的一个意思,多次用同一个单词来表示,相信学生自己都会觉得累赘,感到审美疲劳,这样一篇文章,当然拿不了高分。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一意多词中高级词汇的讲解,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词汇当然有高低之分。同一个意思,低级词汇是常见的,词义稍微有偏差的。同理,高级词汇则是生活没有那么常见的。如果说risk是表示冒险的意思,那么adventure岂不是表达得更为准确?在学生们写作过程中,如果说句子和文章结构是重点的话,那么,这26个小字母组成的词汇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词汇量大,文章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二、加强句型的模仿,尤其是优秀英语句型。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量的词汇,好的句型自然不能少。学无止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总会翻阅不少课外阅读文献。英语美文,不仅是美在思想,同时也美在好的结构,优美的句子,切中要点的词汇。我们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收录优美的句子。在课堂内的授课中,写作技巧的教授中,拿出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来与学生们分享,也不失为一个提高写作技巧的好方法。优秀的句型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不是所有的长句子都是好句子,不是所有复杂的句子都是好句子。如果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它的意思,必能取胜。因此,在平时讲解教材文章时,教师要注意重点句型的讲解。讲解不是纯粹的词汇解析,时
态分析以及主谓宾、定状补的解释说明。在一个经典句型的分析后,我们必须训练学生们的句型模仿能力。在感叹句的解析中,我们都有两个特殊疑问词“How”和“What”来引导。多美好的一天,“How fine a day it is!”以及“What a fine day it is!”均可表示上述句子的意思。我们在解释完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后,当然需要让孩子们模仿句型的运用。在这里,还是建议教师让孩子们自己造句而不是板书中文,让学生翻译。我们是引导者,而不是决定者。让学生自己去想,才能避免在教育过程中限制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另外,如果学生仅仅只是把“fine”改变的话,当然没有起到我们预想的作用。“How fine a day it is!”感叹美好的一天,“How handsome the boy he is!”感叹帅气的男孩,“What a lovely cat she is!”表达对可爱小猫的赞叹„„用这个句型,把它的内容变形为其他内容的描述才是王道,才符合初中英语课程的要求。
三、注意强化英语的思维方式。
英语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在小学初接触英语的时候就被教师所提倡的。学习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如果只是记些单词的表达,翻译一些句子,这是可悲的!在考场中,甚至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来写一篇作文,不仅能减少语法上的错误,增强句子的流畅程度,也能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可说,能大大地减少写作时间。在学校里的孩子都能说一种以上的语言,普通话是交流的基础语言,还有各地的方言、广东话、上海话、闽南话等。我们也不是生来就会说普通话,更不是生来就会用中文造句写作文。那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断被引导着用这种思维来思考问题。也是因为习惯了中文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出口成章。所以,在英语写作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孩子们英语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全英语来授课。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用英语来讲述他们生活中的趣事,力求全英语表达,肢体语言辅助。写作技巧,写作的练习当然需要,但不是越多越好。唯有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写作,才能达到我们让学生写作的目的。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布置一篇英语作文给学生。此时,我们不妨布置些“请你以自己遇见老外或意外穿越至国外为话题,展开一系列想象”等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写。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一节课作文”,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压力才有动力。我相信,训练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来写文章,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英语写作,可通过训练学生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用英语写日记,对他们来说,更是个新鲜事。万事开头难。首先,学生有畏难情绪,担心增加学习负担。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的个别差异,我不是要求全体学生一轰而上,而是在各班里挑选6-8名对英语感兴趣而学习成绩又好的学生作为日记写作的示范生,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超前辅导,强化训练,以点带面逐步扩展,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全班日记写作的广泛开展。教师把自己的目的和意图告诉学生,使他们明确目的,初步掌握用英语写日记的基本方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坚持写作,每天都得写,不管是多还是少,并拿出日记范文,让他们阅读,总结英语日记的格式、正文内容及注意点。
(一)、及时讲评,互相交流
定时收日记,认真批改。每本日记都要写上评语(优点、不足之处、注意点),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以表扬学生的写作精神。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保持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刚写日记时,学生热情高涨,话题也多,但写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越来越没东西可写。因此每周都要召开一次日记写作交流会,学生都把自己的日记本带来,互相传阅,比较分析,然后谈体会,达到开拓视野、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交流会,及时点评,解答疑难,使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创写更好的佳作。
(二)、提高写作水平的三个阶段
针对初中学生英语刚起步的特点,用英语写日记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我把日记写作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多做模仿性写作。
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以课本文章为主要内容的日记写作,即把课本文章当成练习写作的参照物,让学生有文可依,这样会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心。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可以同步对课文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使学生强化记忆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达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只是简单明了,描述完整,学生易于接受,达到了初步练习写的目的。
2、中级阶段──转入独立性写作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的模仿性写作后,学生对日记写作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与实践体会,这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要扩充词数、增加内容和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习作更贴近生活实际,写他们身边最感兴趣的人和事物,提高他们写作的独立性。有了情节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自然,条理清楚,活灵活现于写作之中。
3、提高阶段──增强创造性写作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融汇于英语写作当中。这个阶段要放宽学生写作时间,由原来的一天一篇改为二、三天一篇,但要求上交的日记质量高、词数够、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情节生动、语法正确。例如可以 组织全班学生参加一次郊游活动。让学生以他的亲身感受写了一篇愉快的郊游日记。
(三)、总结提高,全体推广
经过不断训练,日记小组的成员已养成了每天写英文日记的习惯。他们从不会写、怕写到会写、爱写,并且能够写好了。他们的明显进步激发了许多其他学生写作日记的愿望。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全班参与日记写作。教师此时因势利导,在班上提出人人参加日记写作小组成为主流,进而全班举行日记写作比赛,评优表扬,鼓舞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日记写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兴趣,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结
6.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六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备受重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从师生角色的转换、学习情感的激发、探究任务的布置这三个方面就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主体教学;角色定位;情感激发;探究任务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备受重视,这正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课堂的根本挑战。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再是以讲为中心的灌输,而是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教学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可以说,在教师的严格管制下学生没有丝毫的自由与权利,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经由教师所传授的书本现成知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这正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必须要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的主体,整个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所展开的。那么,教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展开互动探究,带领学生攻克重重难关,展开富有深度的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体现学生探究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构建知识,在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中、在积极动手与积极动脑中,将教材上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收集学生、处理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自然也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前提。可见,兴趣在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纯的讲解,要重视愉悦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愉悦、安全而自由的氛围之中,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亢奋的思维状态,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1.巧妙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教师可在教学导入环节,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学习“防治计算机病毒”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帮助教师查看一下计算机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运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同时向学生播放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相关情况,借此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找到症结所在。接着,教师可追问:“要如何来处理这些病毒?”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引向病毒的防治。
2.游戏吸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将游戏引入课程教学中来,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实现寓教于乐,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以让学生主动而快乐地参与进来,同时更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情感,更能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爱上探究。如在学习《文件管理》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来掌握新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文件操作并不是很难,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合理地管理文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我们就可以设计游戏活动,将这个知识点寓于在在凌乱仓库中找到所需物品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深入知识本质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三、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是探究的主线,整个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成败。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解决,探究的价值不大;而如果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完成探究。以上两种情况都不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体现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而只能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结处,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这样的任务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的探究才是主动而有效的。学生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究,探究又不会盲从,而是能够让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自主地构建知识、掌握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探究自然就是有效的,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探究不能只是局限于理论探讨层次,而要将动手与动脑密切结合起来,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所决定的。教学的成功不是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要看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操作中。为此,我们在布置探究任务时要将探究的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内化知识,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总之,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新观念新思想来指导教学行为实践,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全程探究。
作者:李建明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彦.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国校外教育,(8).
[2]李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神州,(18).
7.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七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及重要性
自主学习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爱好为发展点, 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一种理念。教育学家研究表明, 当学生真正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接受, 不动脑子, 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学生的任务。
作文教学一般常见的有几种形式: ( 1) 导向法。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教师将写作思路一步一步启发给学生, 以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写作兴趣———自由讨论———即兴写作。 ( 2) 探索法。这是一种将问题列举出来, 要求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 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方法的途径。 ( 3) 自主学习法。在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的状态下, 学生自由创作, 完全不受思维限制的写作, 素材可以来自生活, 也可以是网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控能力很强, 学习目标清晰的学生。
综上可以看出, 自主学习是需要阶段性的, 需要学生掌握了学生方法、阅读技巧、自控能力等一系列要点后才可以完全实施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 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 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 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的”, 那么, 他的学习就是自身意愿的体现, 是充分自主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1.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及其意义
作文课上, 教师会将写作要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接下来就要开始实际操作了———这时学生就犯难了: 怎么写啊? 写什么啊?写作卡了壳, 学生叫苦, 老师也是一筹莫展: 引导了半节课了, 还是写不出来! 这显然是与自主学习理念相违背的, 学生没兴趣, 老师没办法, 更别提教学效果了。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动机, 不妨在作文课上先阅读相关的书籍, 包括作文范例、优秀作文展评等, 启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关于学生对作文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 学生对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有46% 的学生表示写作内容贫乏, 无话可写,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66% 。由此可见, 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阅读范围和阅读能力提高后的一种轻松表现。在调查中显示, 有60% 的教师是为了应试考试而让学生作文, 因此, 教师对作文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在对待激发学生兴趣这一观点时也有不同意见。但笔者认为, 作文不仅仅是学生考试的工具, 而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佳句、名人名言, 可以是一段优美的意境描写, 可以是社会热点, 用摘抄、剪贴等方式记录下来, 久而久之, 就会聚集一笔丰厚的知识财富。写日记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对事物的评价用一种私密的方式记录下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也是对写作水平提高的又一途径。
2. 建立系统的作文教学, 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目标
作文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形式、对待事物的观点、生活感悟等, 这一过程在年龄中的体现非常突出, 小学生和大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所以才有了不同深度的感悟, 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不在一个水平。但成熟的思维、娴熟的笔法都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到达目标,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建立系统的作文指导系统, 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不一样的作文指导是必要的。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掌握的词汇量、阅读范围, 从初一开始设立长远的作文培养计划, 而不能是一个老师一个理念, 学生永远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兜兜转转, 而自身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笔者建议, 在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倡导下, 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 作文在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写作水平提高, 都需要长期跟踪,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设定写作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初中学生性格活泼、爱说爱动, 对他们说而言, 说话比写作文有趣, 他们愿意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大堆趣闻, 也不愿意拿起笔把他们写下来, 问题就在于讲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事, 自然如滔滔江河。把话变成作文, 需要的就是书面的词汇加上对身边事物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 ‘说话课’ 让学生一边叙述一边记录, 完成后学生会发现: 原来写作这么简单, 就是和讲故事一样。在学生有话可说, 有素材可用的时候, 再引导学生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建议联系———这就用到了美言佳句, 当两者完美结合的时候, 一篇优质的作文就完成了!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朗读美文,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说话训练, 内容有学生选, 可以是故事, 也可以是表达看法。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建立了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时, 作文教学就容易了。
三、小结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担当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让学生自发阅读、热爱读书, 需要教师的引导, 需要学生的自我主动性, 也需要阅读氛围的营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边读边练, 边读边记, 当丰富的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定在写作质量上大大提高, 而不能完全依赖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摘要:初中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探讨初中作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丹.从意义学习的视角谈自主学习.新课程研究, 2011, (02) .
[2]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
8.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八
一、学生为主体的纸笔测试
具体做法是:把每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出题组。一般按所在班已有的学习小组为出题组,每组4-5人。每班一般分为10-12各出题组。每次的单元纸笔测试前,教师会预先依据课标对所检测单元的知识点和出题要求,按班的出题组数,制成10-12张出题卡,卡上写明要出的题目的知识点、题型。然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抽取出题卡。抽到某张出题卡后,就依照出题卡的要求出题目。这样,每次纸笔测试所有测试题均由学生出,各出题组出的题目形成一个题库,然后交由教师筛选、组合成纸笔测试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
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有包括是非题、填空题、改错题、简答题。老师每次纸笔测试前按班级的出题组数把测试单元的要考的知识点整合10-12个。然后写在卡片上,让每个出题组各自抽取一个知识点去出题。出题组上交题目是时,出题组必须交上题目答案和写出答案的解答(分析)。
为了让出题组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和掌握本组所出的题目,规定如果该组所出题目被选中作为测试题目,该组每人该题的得分为该组每人得分的平均分。以此激励每组同学出题后必须真正懂得本组所出的题目和本题的知识点。
实践中,我们选取初二的两个班为评价改革实验班,分别为实验一班和实验二班。,同级的另四个班进行对比。实行评价改革的两个实验班在一个学年(学生出题的单元测试除外)的四次全校统一纸笔(试卷)测试中,原来成绩中等的实验一班取得3次考试分数第一,一次第二的好成绩。另一个原来成绩处于末位的实验二班取得两次第五,一次第四,一次第六的成绩。发现两个实验班的纸笔测试成绩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且同学们都乐意参与出题,以自己出的题目被老师最终选中成为考试题为荣,老师在选择和组合这些有学生提供的试题时,也得到了启发,收益匪浅。形成一种新的的“教学相长”局面。
二、学生为主体的课外作业评价方式
我们对课外作业进行了改革:每次课外作业分为A、B两个作业难度等级。A为难度稍高的作业级别,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完成,评价总分值较高,B为难度稍低的作业级别,让学习不太强的学生去完成,评价总分值稍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级别选做。认为自己水平高的选作A级作业,认为自己水平一般的做B级作业。这样可让水平不高的同学也能完成课外作业,不至于打击其积极性,也让能力高的同学有发挥能力的空间。同时设立加分项目,鼓励能力高的同学去帮助能力稍弱的同学。以学习小组为评价形式,组内学生为评价主体。每个组4个同学。(甲乙丙丁)每次作业结束后第二次上课前老师会提供答案给同学们互相批改,按批改分值打分。做A组作业的答案全对的80分,B组的答案全对的70分。再加上另四项作业评价项目的得分为该次作业的总得分。每次互相批改的次序不一样。有顺时针方向互改、逆时针方向互改和交叉互改三种,每次批改次序由教师随机决定,避免学生因知道固定批改次序而作弊。改完后批改着要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备老师检查时知道是谁批改的。互改三种次序如下图:
(1)顺时针方向互换批改
(2)逆时针方向互换批改
(3)交叉互换批改
同时为了防止有同学不认真履行评价,老师对每次作业进行不定对象的抽查,防止有学生随便应付了事。
这样,教师可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作业评价)中抽身,也能通过这种作业评价方式,让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同学们的作业都较好地完成,通过这种小组互评为主的作业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9.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九
当今素质教育中,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1、突出学生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主力军是老师,主体是学生。课堂教育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牢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教学目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只有设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才能全面切实和可行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英语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满堂灌的观点,尽可能的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在课堂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积极的参与,尽肯能的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 讲解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1 Topic1 Section B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已经学过的职业单词(worker,nurse,teacher,doctor,office worker,farmer等),然后根据孩子们自己未来的职业期望,引入新的职业单词(pilot,fisherman,postman,scientist,policeman,policewoman等),学生分组根据音标学习新单词。再引出重点举行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am going to be a/an …。内容是学生们生活中遇到的,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进行回顾、分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孩子都是课堂的主人。
2、英语教学中设计活动,增强互动 英语教学实际上是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更多的注重如何去学,没有注重如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运用。其实不然,英语教学更多的用语交际中,初中英语更多是让学生掌握日常交际,学会英语学习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将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案例]讲解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1 Section A 中,重点为There be 举行的运用,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我设计了用There be 句型介绍自己家的活动。先画出自己的家,朋友之间相互介绍,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真正的拥有了在英语课堂中的自信。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们能够知道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案例] 学生在预习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1 Section A 时,发现对What a shame!这句话的理解不太确定。在课堂上,就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后,分别给出自己的理解,最后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以及引申。以便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
10.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十
苏州市相成区湘城中学 陶光
今年初中历史将加盟中考,虽然仅仅15分,但也是个历史性的突破。历史在初中向来是不受学生和老师重视的,课堂教学也大部分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没精打采,或是老师昏天暗地吹牛,学生笑过后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的教与学相脱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教学是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并在他们自己头脑里进行,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忙者,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初三的历史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甚至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就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这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由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信息交流。那么怎么样创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所谓的差生,他们受惯了别人的冷脸,如果你给他以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学生也会尊重老师的。当红女作家苏菁小时侯是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经常和老师顶撞,她的作品《再坚持一会》中写到关于这点时说,“想制服我很容易,就是尊重我!”我今年所带的初三(4)班是难管出了名的,用上一年历史老师的话说是上课前都要痛苦几分钟才进去的班级,我刚上课的时候,确实也有几位调皮的男生不安分,而我并没有给他们贴上标签,认为他们是差生就瞧不起他们,而是给予充分地尊重和耐心地开导,我说我是年轻老师,就像你们的大姐姐一样,姐姐在给你们上课你们会故意捣乱吗?他们几位不好意思了。我的一次课堂上他们几个集体迟到,我耐心 等他们,他们来了,我说初三
(四)班是个完整的集体,少一个老师上课都不舒服,现在你们都回来了,我们开始上课吧,他们几个难为情地低下头,往后再也不好意思集体迟到了!
(2)放下师道尊严,显现民主,彰显人性化教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每节课前我调整好自己心态,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如果同学没精打采我会大声向他们问好,并会关心地问,今天是不是学习太累了?尤其是下午第一节,中午他们没有午休,所以这时候他们会在下面小声对我说:“是!老师让我们休息会吧!”看着他们稚嫩而疲倦的样子我会很心疼,就说好吧,不过只有5分钟哦!他们会兴奋地乖乖地趴在桌子上睡会儿。“时间到”,我一喊,他们就会振作起来,因为我们都说话算话。(3)感情充沛。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尤其历史教学,讲的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而如果能恰当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语言,用表情表达爱恨以引起师生情感共鸣,那教学效果定是很显著的。
(4)以美激情。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教态要和蔼可亲,神态该坚定自信,举止应庄重大方,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融洽师生情感。
(二)课堂上努力搭建让学生施展才干的舞台。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是老师在作滴水不漏的讲解,学生只需全盘吸收就行了,这样很难满足个别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天资得到发展。”同时他又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启发问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对层次高的学生要适当加大难度;对层次低的学生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为他们搭台阶,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积极地参与班上的教学活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有特殊才干的学生,应该尽力为她们创造条件,比如有的朗诵好,就像一班的曹益婧同学一直是校升国旗仪式上的主持人,基于她的朗诵特长,我就努力为她创造锻炼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生个 性得到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建设人才。
(三)循循善诱,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时,第一课时讲希腊文明,第二课时该讲讲罗马文明,我请同学们简单复述上天我讲的《荷马史诗》里希腊和特洛伊城之间战争的故事,然后我问,战争结果如何啊?哦对,希腊将特洛伊打败了,那么战败的特洛伊人都死了吗?没有!他们中的部分人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新的国家,接下来又发生了许多神奇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接下来的故事?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同学站起来能说个大概,然后我表扬一番,在作一点补充,就把罗马国的创始,狼的崇拜给同学们作了精彩描述,接下来问:同学们,罗马的开创容易吗?不容易!对啊,但就这样一个小国后来怎样?回答的很好,成为一地跨亚、欧、非的超级大国,你们感到奇怪吧?想知道为什么吗?想!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下面的只需要老师作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了。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同学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
而有的呢,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准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觉得历史课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近。
(五)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新编《历史与社会》图文并茂,并附有“活动区”“读与思”“大家谈”“知识窗”“文件夹”等,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大家谈”等栏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阅读,即使学生讲的不好,也应该鼓励他尽可能的多说,培养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讨论过后,老师该给予热情地表扬。并且在讨论的时候要适当兼顾腼腆的同学,主动邀请他发言,说的不好也要给予鼓励。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活动与探究”更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天地,我在上鸦片战争时,本着锻炼他们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曾让他们回去编辑一张以当年鸦片战争为背景的报纸,分好几个小 版块,像“时事要闻”“生活区”“说三道四”“快活林”等等。交上来的报纸有的让我惊叹,非常出色,然后我挑选一些贴在班级里供大家欣赏。
(六)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考试压力不大,所以只有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才能真正学好。最好办法就是将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国庆假回来,我问同学们到哪玩了?看到了什么?同学一般都很兴奋,纷纷叫嚷着,那么可以随便请位同学说说,你去南京玩了那么多地方,看了中山陵,了解孙中山为何要把墓址选在那吗?了解孙中山的传奇故事吗?你了解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充当爸爸妈妈的小导游了?又比如,过端午节了,同学们知道端午节为何吃粽子?哦,纪念屈原,那么屈原又是什么时候的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呢?想了解吧?这些都需要好好学习历史,才能知道。而且很多大家熟悉的政治家他们都是很重视历史学习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宝贝女儿大学还是历史系的呢。历史上很多经典故事对今天的军事,经济发展都有很多的借鉴作用!平时也可以借一些趣味历史故事书放在班级传阅。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历史产生内在需求。
(七)学与练相结合。初中历史很难指望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也没那必要,我觉得必须抓好45分钟课堂时间,那么如何在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新教材的配套练习册很好,每节课后我都会留几分钟让他们做相关习题,这个时候,老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作私下交流,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总之,初中历史是一门覆盖面广,趣味性强的学科,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好历史。
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 章年海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1.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一
一、降低要求,提高兴趣
新课标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感情真挚,说空话套话是不成的,必须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可大多数学生反映,自己的生活轨迹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一句话就能概括出一天,哪有内容来写?我对他们说:“你先不要求写成篇的作文,先来写小练笔。小练笔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东西,只要写写你平时眼里看的,嘴里说的,心里想的,实在无话可说,记记流水账也行,但要凑足200字以上。再强调一个,务必是从生活当中来的。”我接的这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较差,有好些人句子都写不通,只有降低要求,让他们动得了笔。我想,学生肯动笔写,就成功了一半。改小练笔时,我也很舍得给分,只要字数达标,就有80分以上,每次还会挑出至少五分之一的小练笔得100分,并在班上口头表扬。虽然一星期要写两次,或许是因为我的要求低吧,同学们基本上能完成,有的人写起想说的话来,还能洋洋洒洒写上个七八百字呢!对于这类小练笔,我定是要在班上大肆表扬一番的。
二、分享佳作,积累素材
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往往只注重于表面,为此,我每次都会挤出时间来分享那些得了100分的小练笔,因字数多而得100分的,我就说说他们选的题材,再表扬他们的态度;内容写得好的,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念,并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不过,我事先申明过,只要学生不愿意在班上分享的小秘密,只需在小练笔后面告诉我,或口头跟我说,我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在班上公开。这么一分享,学生愿意写又能写的题材越来越多,如有写与家人的和谐生活啊,哪天跑操的辛苦啊,当班长的无奈啊,学习上的困惑啊,对某位同学产生的爱慕啊……不一而足,学生常常是话如泉涌,写完了还在结尾加上一句:“老师,你说我怎么办呢?”或是“终于说出来了,感觉挺好的。”既达到了对学生写作的训练,又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了心灵上的交流,一举两得。
三、依托文本,巧妙补白
文本,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作为老师,要很好地依托文本,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喂——出来》一文,结尾的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外星球吗?地球会发生灾难吗……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好奇,但小说却在“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中戛然而止。此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一下小说的结尾。还如《我的母亲》一课,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严慈相济、正直刚烈的母亲,胡适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么,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写一篇小练笔。
四、指导修改,树立榜样
新课标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么修改?靠老师批改,效果非常有限。我采用自己修改与同学互改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让他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用红笔修改,修改好后,交给自己信得过的同学修改,这一次修改时要两人一起讨论,直到文从字顺,改的同学再打个中肯的分数,签上名,最后上交给老师评改。老师除了打分,还会画出好词佳句。每次作文都会评“最佳修改奖”,谁打的分数与老师的分数最接近,谁就是“最佳修改奖”得主。这么做,会比老师单独评改好很多,不仅落实了新课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评改的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还会经常把写得好的作文,或得了“最佳修改奖”的作文复印下来,张贴在墙上,美其名曰“发表”。这一招学生很喜欢,看到自己的文章或自己参与修改的文章发表出来,他们很激动。其他同学也会利用课间,学学别人的写作方法和修改技巧。
平时,我就是利用写小练笔的方法,消除了学生的写作恐惧感,让他们愿写、乐写。当然,这还只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下一步要让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更能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12.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二
从立足文本形式, 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 到以人为本,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从内容上入手, 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 先养气。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 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 让生活引领课堂, 不无裨益。
1.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 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 如理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 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 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以由评改课中适当侧重来完成。淡化文体教学也符合大纲的要求, 同时符合学生感性认知较灵敏的特点。
2.模拟生活有助激发灵感
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可以在写作课堂模拟生活场景,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他们直观的震慑。小品、视频或课本剧, 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意外“戏”。作为写作的元素可以想象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平时温文尔雅的你在作文课上因学生做小动作大发雷霆, 该生由顶撞了你出言不逊。学生或忿忿不平, 或左右为难时, 你抛出作文题目“脾气”。此可谓不愤不启。学生写作自然手到擒来。若说也会产生千篇一律的情况, 因为材料是同样的。模拟只作为点燃思维的烛。可让学生适当联想生活中的种种, 题材宽了自然文章活了。
3.评判生活有助思维深化
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写作材料, 必须身人生活, 心人生活, 用“眼”看, 用“耳”听, 用“心”感受, 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评判生活在先, 挥毫扬墨在后。让作文课堂成为辩论课。让辩论成为写作的开始。这样, 写出的文章才深刻。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想得通透才写得应手。前人质胜于文, 质在文先就是这个原故。
二、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 使生活贴近学生
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是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创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使生活更贴近学生。从群体中走出, 以学生自我为着眼点才是生活化的取向。
1.个体带动群体具有互补性
优秀作文各有各的优势, 因材施教, 优势互补, 是作文之道。评讲作文不能只关注某一个训练文体, 对于出格的学生大加责难, 或无动于衷是不对的。写记叙文, 他却抒情。写议论文又生出记叙。无伤大雅。应看他写出的文章有无可取之处。
2.个体分类指导具有层次性
作文指导应从个性特征出发, 面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写作方案。有人长于抒情, 有人长于叙事, 有人长于描摹。先扬长避短。使他们写作的特点更突出, 更扎实。然后再有十八般兵器样样通的奢求。使写作教学层次分明, 又渐趋一致。
3.个性张扬使写作有自主性
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兴趣在于个体创作热情的有效激发。有了个性在关注就有了个体的自觉。写作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缓解。学生作文写出自我, 教师指导肯定自我。这样自己对于自我的认知, 对于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确实, 更细腻了。作文自然也写得更确实、细腻了。
三、课堂强化——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
一篇好的文章, 不仅在思想上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在语言表达上也给初学者以熏陶。因而在学课文内容的同时, 也可作一些课外写作的延伸练习。这种训练是在造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他符合现代新课改的理念, 课堂内涵得到了丰富, 同时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形成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原则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部分到整体, 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并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四、作文的修改
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虽有但毕竟为数不多, 一篇优秀的好作文总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琢磨与修改。那么, 学生的作文修改需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自改
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既是一种纠错和思维成型的心智活动,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有关信息的反馈中最终达到对某项技能的掌握。
怎样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观?首先, 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 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作文的自我修改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可行。改变学生修改作文是为老师服务的错误心理, 变为老师改作文为为自己改作文, 变被动地改为主动地改。其次, 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及用法。再次, 让学生明白修改的标准, 使学生的修改有的放失而不是无从下手;同时要制订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还应因文体不同, 写作对象不同, 而在具体要求有所变化。从而使学生的自我评分与定级有章可循, 这样, 学生的修改与评分更具准确性与权威性。最后, 老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具体步骤:第一步, 初读细改, 从文章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 文章的格式方面入手;第二步, 再读精改, 可从文章的选材, 中心、结构方面入手;第三步, 浏览润色, 可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入手。
2.互改
学生的自改作文虽然可以初步弥补作文时的诸多缺憾, 但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 自改作文时往往把自己作文中一些不足之处仍视为珍品不愿删去, 这就要求学生作文的修改不仅需要自我修改还需要学生在全班交换互改以弥补自改的不足。首先, 组建学生作文互改小组, 组成作文工改小组的成员的写作水平应注意多层次性。其次, 明确修改标准, 制订评分细则, 让学生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最后, 教师指导学生的修改工作。一开始, 教师可利用投影、幻灯等现代教学工具给学生示范怎样修改, 让学生学着来, 然后, 慢慢地放开让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学生修改作文除了可采用学生自改、全班互改两种方法外, 还可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 采用分组讨论法。几个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一起读, 一起找毛病;再互相讨论, 确定怎样修改;最后, 大家一起来给作文下评语。这样, 群议群策,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集体修改
学生作文的修改还可采用在老师指导下, 全班集体修改, 从而体现师生互动性, 被选中集体修改的作文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好不用本班学生的作文, 以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指导全班学生集体修改作文时, 既要起到“导”与“引”的作用, 在怎样改好作文上起好引路人的作用,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使学生敢于发言, 勇于发言, 从而在“老师指导, 学生参与”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改好作文。
摘要:随着课改逐年深入和作文成绩在考试中的比例逐年上调, 作文不能不引起许多人的重视, 写好文章永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的“教师出题学生写作”和“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做法,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 造成了学生怕写作文、教师苦改作文的不良后果。
13.初中函数教学初探 篇十三
戴超吾
威远县小河镇复立小学校
教务主任
中学一级
邮编:642462
电话:0832-8950025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如此重要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多数学生感到难以入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现将我的体会提出来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为了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中有用,我在进行函数的教学时,遵循“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实践探究——实际问题”的步骤。先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函数产生的必然性,建立函数的概念;在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了关于函数的一些知识后,让学生通过调查,用所学知识解决水费、电费、电话费的收取,计程车收费等问题。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二、运用图象,加深理解
数形结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函数的本质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象,在学和教的过程中始终把对图象的观察和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就等于掌握了进入函数之门的钥匙。
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各有所长,图象法的好处就是形象直观。它能直观地反映函数值与自变量取值的对应关系、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求函数图象的交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几种情况等问题,如果仅仅只是让学生对几个式子进行计算,这显然只是浅层次的模仿。只有结合函数图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学生才能加深对函数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
初中函数中的很多内容都很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直线平行与其解析式中k、b的关系”这一内容,教师只需演示几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解析式中k、b的取值,学生基本上能够概括出其中的规律,再让学生举一两个k不相同的例子验证就行了。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归纳,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正是“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
四、注重联系,化繁为简
一是函数知识本身的联系。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让学生比较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y=3x,y=3x+2和y=3x-2,得出“直线y=kx+b,当k相同时,它们互相平行,而直线y=kx+b可以看成直线y=kx向上平移b个单位而来”的结论后,只需知道正比例函数的知识,一次函数的直线经过的象限、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让学生明确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相互联系并互相转化的。比如,y=kx+b(k、b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但它本身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当y等于常数m时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当y大于或小于常数m时,就转化成了不等式。代数式kx+b的值与m相比,只有大于、等于和小于三种情况,而函数y=kx+b就包括了这三种关系。
三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探究物理、化学的一些问题。比如让学生通过一些数据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又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是与几何知识联系。在待定系数法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认识到,需要两组x和y的对应值或者是两个点的坐标才能求出其具体解析式。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仿照例题进行计算,并不能真正理解。我又让他们想,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而要“两点”才能确定一条直线,这时学生都能理解了。
五、使用课件,提高效率
在教学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时,多媒体课件具有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用教参配套光盘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积件”进行演示,建立坐标系的过程一目了然,省去了老师很多讲解。
在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增减性”时,用动画演示图象上的点从左至右的运动,再显示出相应的坐标,那么学生对y随x的变化而怎样变化就了然于胸了。
14.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十四
七年级语文 李任华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局面,做语文学习的小主人。
由此看来在平行班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是贯彻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平行班中进行分层教学呢?我在今年接手的初一语文教学中,对分层教学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大胆的尝试,具体实施如下:
(一)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用分类方法,对症下药。如果忽视这一环节,那么即使分了层次也往往是无的放矢,瞎碰硬撞,难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对新接收的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分类。全班34位同学刚从小学进入中学,每个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都不同,语文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他们的求知欲都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有的学生很勤奋,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学习态度认真,但却总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学生或语文基础差或口头表达能力差或写作水平差或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主要是厌学情绪浓厚,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懒惰,把自己的兴趣指向其它学科上,但却很聪明,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反应慢,动作迟缓等。根据这一了解,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低层)、“拼搏层”(中层)、“奋飞层”(中高层)。
除了对他们存在的差距作了具体了解外,还对他们存在差异的成因作了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当然,学生本人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曲线的变化往往是一个旧的差异不断缩小,而新的差异又不断形成的过程,可见,学生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差异的可变性。教师要时刻关注这种可变性,做到心中有数,要不断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明确目标,分层实施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基础层主要培养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增强自信,从而形成认真读写听说的习惯,以保障“大面积合格”的设想成为现实。拼搏层主要是培养质疑、讨论的习惯和主动求学的学习品质,向奋飞层转化。奋飞层主要是要求他们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要求他们善于自学,敢于质疑,不断拓宽学习思路,努力成为特优生。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是:
对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自觉、习惯好、求知欲强的学生,首先要求其掌握初中课本所有的单词、习语以及语法,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基本写作外,其次还要求其自学同等程度或程度稍高的课外读物,并摘好笔记,如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让尖子生走进浩瀚的语文世界,广泛涉取文艺作品中的精华,积极主动去探索它的美和奥秘,提高文艺鉴赏能力,这样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里所说的“高质量”是指“立意”“取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创新。
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主要是想方设法提高写作能力,这些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觉得脑子发空,没东西可写,只得东凑西拼来一个“硬做文章”。我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几条措施: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生活,有话可说,有了新的认识,就觉得想把心里话讲出来,有了话,又想说,就考虑怎样去说,如何说;其次要求这些学生仿写,当然仿写并不是生搬,更不是抄袭,是从某些文章的立意、章法等方面得到启示,借以写出自己的文章来,如:有位学生喜欢阅读科幻小说,我就指导他写这类文章,提高写作
水平;再次,提倡多练并不断修改,有句成语说得好“熟能生巧”,在不断地练笔中就会潜移默化,达到“下笔若有神”的效果。另外,修改是积极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措施。指导学生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标点符号等多方面修改。
学习认真而成绩提不高的学生则启发他们注意学习方法;对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认真细致完成作业,本人及时认真检查;对反应慢、动作迟缓的学生,给他们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提高作业速度;对口头表达能力差,在课堂上发言往往低着头,声音轻,断断续续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回答问题响亮完整;对没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学生,则多角度多方面绞尽脑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置层层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抗奋状态,如组织好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共鸣。除了提出不同的要求外,还可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用不同目标激励他们勤奋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激活上进心,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动静交替,分层达标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活动。要真正上好课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行课堂四十五分钟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安排课堂结构,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朗读训练,提出问题时,必须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动静交替是分层教学的难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三个层次实行动静交替,对奋飞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启发;对拼搏层和基础层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导。这样,使不同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层次上发展前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实际操作中,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先用富有感染力的“开讲”诱发基础层、拼搏层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展开自学活动,接着就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奋飞层同学早就在教师启导之时自己开始自学新知识,由于他们的基础好,对新知识会有一定的理解,这时对于同学的提问,他们就能根据材料很好地帮助解答。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我就适当地布置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练习,让基础层、拼搏层的学生在课堂内独立完成,一则可以及时了解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二则又减轻了这些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了抄作业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我把重心转移到奋飞层学生处,带领他们多角度地把握主题,挖掘内涵,拓宽思路,最后要求他们课外完成一些高质量的作业。当然奋飞层学生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引导,譬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就要求这些学生调查社会上被骗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逐个剖析,分析行骗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和受骗者上当时的心态,最后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总结出防骗措施,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难易结合,分层评价
作业、练习、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作业、练习、检测的选择上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做到有难有易、难易结合,合理安排,使成绩好的学生有刻苦钻研的劲头,差的学生也有认真完成的可能,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课本上的习题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习题时,后两个层次的学生没困难,教师就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基础层同学就必须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做作业,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有区别,如基础层同学立足于最基本的练习题,做的内容少而精,确保质量,后两层次的同学要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免做一些基础题。做一些颇有难度的、需要学生自己学习体会的研究性题目。此外,课外语文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所学知识的利用率,而且大大增加了学生所说读写训练的机会,所以教师应重视这一方面,对症下药,各取所需,使成绩好的学生变得更聪明,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摆脱学习成绩落后状况的机会。
15.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五
一、明确写作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其语文成绩。然而,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 视作文为“魔鬼”, 他们写文时, 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 写作时缺乏主动性和兴趣。针对此现状, 笔者在从事作文教学时, 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是利用“地方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消除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 使学生找到自信;其次,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以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或事情作为写作题材, 巧妙命题。例如学生刚进入初中不久时, 教师可以《假如我是一位老师》《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进行作文教学, 由于此时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与父母交流思想的愿望, 写作时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因此, 所写的文章大多真挚感人。再者, 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因为作文水平的高低事关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 尤其是中考, 作文分值甚重。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 端正态度, 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多积累、观察, 让学生养成乐于积累、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常常是因为觉得无事可写或有话不知怎么说, 究其根源则在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 缺少对素材的积累。因此, 我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摘录分为主动摘录和被动摘录。主动摘录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摘录下来。被动摘录是教师指定的摘录。例如:学习《春》时, 让学生摘录描绘春景的佳句;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 让学生摘录赞美雪景的美段。我还将摘录引进了课堂, 课文里出现的佳句、学生回答问题时用的美词、试卷选文中的典型事例, 我都让他们随时记录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纸一笺, 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 所以我还常常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留意身边的任何事, 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 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如, 去年寒假我国部分地区下了几场大雪, 开学的第一天我没有上新课, 而是让学生交流下雪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有的学生描绘银装素裹的雪世界;有的学生叙述千里送鹅毛的情意;有的同学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下课的铃声已响起, 教室里那一双双高举的手却迟迟不肯放下。“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积累, 写作的源泉一定长流不息。
三、激发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新颖独创、科学合理的想象
作文的本质是求异而绝非求同, 在改革巨变、思维更新的今天, 作文教学更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用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我在教学中常有意提出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 要求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 挖掘出新意。如用“龟兔赛跑”这一古老的题材写文章。以往人们都是对乌龟的精神进行赞扬, 而对兔子进行批评, 认为它骄傲自满, 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 让兔子与它能力相差极大的乌龟赛跑, 这实质是压抑了兔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的文章能“化腐朽为神奇”, 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造性想象。
想象既要新颖独创, 又要科学合理。就像鸟儿飞翔离不开空气一样。想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 缺乏依据, 即使很新奇, 想象翅膀也飞不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 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说明想象的依据, 以此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想象。
四、作文形式多样化, 课内、课外作文双管齐下
课内作文, 要求具体, 学生受到约束较多, 有时往往处于被动, 但它又必不可少。如果课内作文可以看成作文教学的第一条腿, 那么第二条腿应该是课外作文。只有两条腿一齐走, 学生才走得好而快。
课外作文主要是让学生写随笔和作简报评论。写随笔, 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 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选文体, 学生直观选自己最想写的事情, 可把所见所闻或平铺直叙, 或抒发感情, 或发表议论, 亦可说明, 随心所欲, 洋洋洒洒几千字也可, 点点滴滴几百字也行。话多则长, 话少则短, 甚至可以写一半, “且听下回分解”, 这样的随笔对于学生来说, 无异于给他们“松了绑”, 使他们写作兴趣日益浓厚。作简报评论, 要求学生从报纸上选出自己认为好的文章, 读通文意, 重点写出评析, 因为是自己选的, 所以评论起来有兴趣。这两种课外作文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促进课内作文教学。课内外作文相结合, 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使学生多方面受益。
五、作文批改灵活多样, 充分发挥主动性
教师坐在办公室里一本本精批细改, 可是学生拿到作文, 只关注得了什么等次, 很少有学生关心教师的“评”。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宜采用“统一标准”的方法。要以鼓励为主, 多肯定、少批评, 教师可以采用举例批改、自己批改、互批互改等多种批改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调动写作兴趣。
此外, 作为语文教师, 还必须随时了解新事物, 掌握新信息, 熟悉新理念, 学生对于新的一切最敏感、最感兴趣, 如果作文教学抓住了这一点, 就不会太落后于形势, 没有时代感的作文教学, 谁会产生兴趣?
16.初中感悟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六
作文感悟法,就是给学生提供借鉴点多而且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认真阅读,细心感受,然后总结出从中感悟到的可以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进而运用感悟到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写作训练。
以下面一篇散文为例来谈谈这种方法。
1.阅读范文:
此生从未去过江南,徘徊于山水之间,那一片烟柳繁华时常摇曳在梦中。看惯了浩荡金风中起舞的白桦林,看惯了茫无边际的林海雪原,在天苍地茫之中,心里就下起了杏花春雨,笼罩了古诗中的四百八十寺。
仿佛展开了一幅画卷,千里莺啼,水村山郭,缓缓绘成了梦里清丽温婉的背景。没有寒冷,没有冰封雪盖,有的只是杨柳微风,杏花春雨,有的好似永远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将脚步放逐于幽深的雨巷,让心轻轻地承载丁香的惆怅。在那样的情景之中,哀愁也变得美丽起来。
江南的女子,该都是亭亭玉立,浅笑低回,驾一叶兰舟,轻舒皓腕,采一朵火红的莲,于时光深处悠悠而来。或人面桃花,倚墙嗅青梅,或秋千院落,裙裾飞扬,或蹙眉深坐,挑尽残灯。千般情态,万种风情,那张微笑的脸,从婉约的宋词深处慢慢地漾上来,直印进我向往的心里。
江南的男儿,该都是满腹才华,风流倜傥,轻摇纸扇,漫步于薄雾轻笼的郊外,或思饮艳遇,或提酒携樽,登楼作赋,把一片情怀挥洒于山水之中。他们的诗词歌赋,让江南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眷眷的深情。让远在天涯的我,于书卷的清芬中神飞千里。
江南的才子佳人,男儿的才思,女子的多情,相遇后便演绎出许多故事。于是便有了男儿的铭心之思,女子的无边清怨。有些故事,历尽千年,早已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传奇,成为一份直指人心的美丽。
其实,更吸引我的,是江南的历史底蕴。无数次的兴衰更替,造就了它沧桑的厚重。江南的风物,吸引了无数统治者的心,他们一心想占领江南。江南在他们的梦里,是一个欲望。当时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曾引得金主完颜亮亲临江南,在西湖上,饱览江南名胜之后,慨然写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由此可见其志。
有春风十里,珠帘漫卷,也有故垒萧萧,山枕寒流。无边风月,映衬着沧桑之美。这就是江南,水蕴灵性,山藏厚重,人拥至爱。这样的江南,怎能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向往之地?
我梦里的江南,如一朵洁白的莲花在缓缓绽放。
2.学生自主探讨,积极去感悟,把众多的感悟点理清楚,形成最终的感悟收获。可借鉴的知识点如下:
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来作文,运用间接得来的经验,可以写出精彩生动的文章。
比喻、引用、化用唐诗宋词中有关江南的诗词句,可以让文章的语言很出彩。
散文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用女子、男儿、才子佳人、历史底蕴来充实文章内容。
四字短句的运用,能让作者的情感深情流露。情感外露类的文章可用此法。
平时要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关键时刻就是绝佳的写作素材。
向往名胜古迹:洞庭湖、岳阳楼、黄鹤楼、兰亭、赤壁、醉翁亭、石钟山、北固亭、桃花源、天姥山……
向往人物:陶渊明、李白、杜甫、司马迁、李清照、辛弃疾,诸葛亮、杜甫……(風雅之事、忧国忧民、英雄壮举、壮志未酬……)
对某处地方的向往,不能单叙地方景物,要有底蕴的东西在其中,如人物事迹、精神风貌、历史典故、民族精神……
3.快乐写作。揣摩了范文,收获了感悟,之后就是快乐写作了。学生可以天南地北、天马行空地根据自己感悟到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笔。或以联想与想象取胜,或以语言精彩见长,或以历史底蕴显深厚,或以名胜古迹表情怀。因为悟到了写作中的一些窍门,所以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真正做到了“悟文而作文”。下面是优秀的作品展示,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到他们“悟”痕迹。
佳作1:《但愿长梦不复醒》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幸运地和你,诗仙李白一同看世界、品人生。
年轻的你有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凌云,我跟随你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游遍大江南北。走过山迢水远,穿过云缭雾绕。我们来到这入蜀之路,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天梯石栈,冲波逆折、枯松倒挂,飞湍瀑流;听到的是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连我也要感叹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步入中年的你,并不因年长而锐减飘逸豪迈之气。此时,你应邀入宫,供奉翰林,演绎了一段“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的传奇。一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唱出多少豪气。可你这位御用文人,因小人排挤,仅一年便被赐金放还,从此你不再受宫廷的羁绊,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
走出黑暗的朝廷,天地为之一宽。在青山绿水之间放歌,在花影迷离之间畅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仕途不畅那又怎样,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身清贫那又怎样,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烹羊宰牛,一饮就是三百杯。你径须沽取斗酒十千,洒下了一路豪迈,饮出了一世英名。
尽管之后你受判长流夜郎,最终在寂寞飘然中远去,但那又如何,你自己将清新飘逸的文笔飞扬了大唐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不朽赞誉。
与你一同走完这轰轰烈烈传奇的一生,我的梦也醒了,此时的我意犹未尽,体味着你教我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不羁。我愿长梦不复醒,与你在月下共酌,同销那万古愁情。
佳作2:西塘寻梦
西塘,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水乡女子,静静地横卧在浙江嘉善太湖东南流域的水网地带,展露着自己令人心醉的绝妙风姿。她激动着多少人的思潮,引动着多少人的遐想,更牵动着多少人的梦境!
西塘寻梦,便是我的夙愿。
一部美国的《廊桥遗梦》,无论是小说抑或是电影,都曾经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罗伯特金凯和弗朗西斯卡在廊桥上展开的爱情故事,深深地铭刻进我记忆深处。自此,“廊桥”在我的字典里,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西塘是个小镇,水河绕街道流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搭起斜斜的屋面,形成长长的廊棚,保留着明清时期水镇街市的遗风“街衙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这就是西塘的最大特色。吱吱嘎嘎,人力车的轮胎压着古镇的青石板路,一路清风吹拂,穿行在粉墙带瓦之中。稍倾,便到了“送子来凤桥”。这就是典型的“廊桥”。“廊桥”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保持着民间淡泊和朴素的风格。不知道西塘的“廊桥”是否演绎过像罗伯特 金凯和弗朗西斯卡那样绮丽的爱情故事?且看这座“送子来凤桥”是否有了爱情的结晶?我沉浸在美妙的梦想之中。
游西塘,不能不说西塘的弄堂。
“门前街道屋后河,深长弄堂白条多”。作为市镇和宅屋建筑的一个部分,有着深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里弄,仅可作行人的通道。然而西塘的弄堂,它既是民居,又是小街,还是商铺。故此,西塘人把弄堂看成是他们的命脉。
最有趣的是那条总长68米,宽仅0.8米的“石皮弄”。因其地上铺的石板薄如皮而命名。它又深又长,又暗有狭,幽深曲折。雨天行走,一把伞就撑满了整个弄堂;两人相遇,必须侧身而过。弄堂两边是深宅高墙,打开各自的窗户,可以倚窗谈心,交手传筒。如若张生和崔莺莺在世,也用不着红娘忙乎了。
西塘的梦,穿越历史的隧道,就飘飘忽忽在这些谜一般的弄堂之中。
告别这位清新婉约的江南水乡女子,心中留下一串串如咀嚼橄榄般的回味无穷的梦。
西塘寻梦……寻梦西塘
总之,引导学生去感悟,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这里只是谈了一些自己浅陋的见解和做法,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去学习和改进。在这里抛砖引玉,期待收获更多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感悟学习》 姚伟文
2.《生本教育》 郭思乐
17.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篇十七
摘 要:笔者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使毕业会考优生率达90%以上。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
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
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初一九八级一班59名学生中有32名学生在北碚区初一下期末统考作文《我最难忘的一节课》 1 题目中写了《我最难忘的一节生物实验课》。生动地说明了生物实验课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初九七级4-6班,初九八级1-3班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了高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初九六级3-6班171人参加市毕业会考,平均成绩88 8分,优生率90 2%。其中四班人平94 2分,优生率95%;满分有八人,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初九七级5-6班116人,参加市毕业会考及格率100%,平均92 1分,优生率91 5,其中五班人平96分,优生率95%,满分6人。
【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07-19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08-07
初探初中历史教学方法08-1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12-3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09-29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06-18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09-23
初中英语听说课有效教学模式初探11-25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