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学校管理(精选12篇)
1.目 录学校管理 篇一
学校档案管理目录
一、学校行政工作
1、学校简介及平面图、学校领导机构及分工
2、学校规章制度
3、上级下发的文件(可分市、县教育局文件、乡镇政府文件、其他部门相关文件和通知)
4、学校工作日记(学校每天的工作内容、校务会议记录、周工作计划、教师考勤和学生出席日报表等情况)
5、上级表彰奖励材料(可分为学校集体、教师个人、学生获奖情况。建立登记表并附上相关荣誉证书的复印件。)
6、教师基本情况花名册(7、学校各种协议合同等材料
8、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校工作计划
9、校长每周工作安排记录
10、教职工考勤记录
二、共青团工作
1、共青团工作计划总结
2、上级团委下发的文件
3、团队重大活动材料
4、新共青团员名册、统计报表
三、教学管理
(一)常规教学管理
1、计划、总结(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年(学科)组工作计划、教师工作计划)
2、教学工作规章制度
3、校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月、周工作安排表
4、教学人员工作量一览表
6、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辅导、课外活动检查情况记录)
7、各种考试学科成绩表、统计表、试卷分析
8、各班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册(升级、毕业考试、学科竞赛成绩表、统计表)
9、各级各类试卷收集(同时期试题可以给教师发下去,便于教师研究考题)
6、备课资料(集体备课材料:活动安排、集体备课记实、研讨活动安排表及研讨活动原始材料)
7、学校领导深入学年、学科参加备课、研讨、评课活动记录
8、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校内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材料)
9、学校承担市、县、乡(镇)级教学活动的原始材料
10、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施课改工作过程性材料、阶段总结、、经验材料
11、学校之间教学联谊活动材料(送教、送课活动、帮扶活动等)
12、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师听课记录
13、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活动的通知及参加教师登记表
14、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材料
16、学校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做好学科实验教学的计划及实验教学原始材料(实验报告册填写、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使用记录)
17、考核材料:(有关考试的通知、学校考务工作安排、各级考试试卷样本、标准答案、卷面分析材料、成绩单:班级成绩单、年级成绩单汇总、学校成绩汇总、统考学科成绩与非统考学科成绩分开存档)
18、学校领导对常规教学检查记录、教学质量检查分析调控资料
19、上级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的文字、影象资料等 20、教育部门关于对教材使用的意见通知、学生用书征订单
21、教师教学工作月量化考核材料
22、各类教科研成果原始材料(获奖教师登记表、证书复印件、发表论文复印件等)学校、班级转化学困生记录
(二)、图书室管理(901---908)
1、学校图书馆使用制度
2、图书馆工作计划、3、师生的办证记录、阅读记录、分时间段和读者群流通统计表、教师个人借阅明细表。
(三)、实验室档案资料目录(按物理、化学、生物、分类)
1、各实验室使用制度
2、实验教学档案目录
3、教学仪器设备说明书索引
4、实验室业务人员统计表
5、教学仪器借用登记表
6、教学仪器、设备报废、损失(调出)登记表
7、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8、易燃、易爆、有毒药品使用登记表
9、实验操作考试记录
10、学生实验报告
11、教学仪器总账、分类账、明细账,自制教具专用帐
(四)、电教室管理
1、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工作计划、总结
2、功能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使用制度及记录
(五)、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管理
1、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计划。
2、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应具备以下材料(1)体育课教案、心理健康教案。
(2)课外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及学生出勤簿。(3)间操检查记录。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材料。
(5)学校运动代表队训练计划、进度、训练案、运动员花名册,运动员测试成绩、运动队训练总结。
(6)参加县以上运动会运动队名单、运动员成绩。(7)体育器材明细表。
(8)学生健康情况及视力调查统计分析材料。表(9)卫生器械设备及常备药品明细。
(10)音体美器材、场地、各种仪器、设备出借记录,保管制度。(11)学生体育艺术方面成果统计表(参加县级以上比赛荣获名次情况(12)全校性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材料
五、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检查记录
2、升旗仪式计划、记录、演讲材料
4、劳动教育案及相关教育材料、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德育案中体现)
5、重大节日、纪念日有关教育、宣传材料
6、转化学困生材料。
7、家庭教育材料,包括家长会记录(每班出席人数、会议内容、家长学习材料)、家访记录(时间、对象、访谈内容等)、“三结合”教育网络及教育活动材料
8、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培训材料、班主任管理方面的材料
9、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评语、思想政治课成绩单
10、学生奖惩材料:记录单、复印件、照片等
11、学校德育基地建设、开展活动活动、与有关单位共建材料
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
13、家长到校记录
六、教科研工作
1、学校教科研规划和计划,计划实施情况的工作总结
2、组织机构
3、学校科研制度
4、教研教改学习记录
5、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6、听课、评课、说课记录
7、教研交流、论文成果、获奖记录
8、学校教研过程活动的全材料
9、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七、师德工作
1、师德计划总结
2、组织机构
3、师德工作制度、评价材料。
4、成果材料:师德工作经验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照片等。受表彰的师德先进人物名单及先进事迹。
八、师
培
工
作
1、学校师培工作规划、计划、总结(校本培训、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等综合性计划、总结)。
2、组织制度建设材料
(1)建立师培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2)学科带头人选拔、青年优秀教师评选、骨干教师选拔及管理等
3、基本情况材料
(1)骨干教师名册、登记表;参加各级各类进修或培训人员名册(2)教师各种证件、证书等。(3)教师继续教育名册及培训情况
4、教师心理健康材料
九、总务处工作
1、学校校园建设管理规划
2、校园、校舍保护条例、美化绿化制度。
3、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规划。(内外布置要整洁,体现教育性、人文性)
4、校舍档案齐备,记录及时完整,校产要参加保险。
5、各项管理制度要健全。
6、总务工作计划、总结,服务育人的若干承诺。
7、每年末统计改善办学条件(含维修)主要项目、投入资金(含财政、自筹)情况及相应文字材料。
8、财务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教室财产保管制度、学校集体宿舍管理制度及食堂、生活、服务管理制度。
十、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内容:
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溺水安全、防盗安全、校内教学安全、一氧化碳及中毒安全、各项运动安全、节假日校产安全。
1、上级文件(意见、通知、法规等
2、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检查制度、事故逐级上报制度 食堂商店防投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3、各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各项安全教育记录
5、各项安全的组织机构
6、各项安全检查记录、自查报告、安全责任书
7、各项安全整改方案、措施
8、各种安全工作责任书
9、安全演练分工,及记实。
2.目 录学校管理 篇二
1 机房环境
1.1 教师机:
windows server2000;1.2学生机:windows2000;1.3机房内计算机通过交换机相连组成局域网。
2 重点解决的问题
2.1 文件集中存放到教师机, 集中管理。
2.2文件的安全存取, 学生有权读、写自己的文件, 不能让学生任意访问别人上交的作业文件;从技术上防止学生互相抄袭作业。
3 问题的实现
上课时学生使用指定账号登录, 登录时由程序调用NET USE命令产生映射盘符 (指向教师机与登录账号相关的文件夹) , 然后学生通过访问映射盘, 直接在教师机进行上机作业的存取。
3.1 在教师中需要为每一台学生机分配独
立的用户号, 需要为每个用户分配独立的操作空间, 使得每台学生机操作的目录相互独立, 不Á能互相访问
3.2 教师机的设置。
教师机的文件系统必须是NTFS。3.2.1建立所需的目录。在教师机下建立一个学生目录XS, 再在学生目录XS下建立三个学生用户目录X01、X02、X03。3.2.2建立XSGROUP组和X01、X02和X03三个用户建立X01、X02和X03三个用户和XSGROUP组, 这个组包括X01、X02和X03三个用户。3.2.3设定学生目录XS的共享属性。用鼠标右点击学生目录XS弹出一个菜单, 选择“共享”属性并在随后出现的画面中选择“共享名”, 设为XS (默认) , 点击“权限”, 将XS目录设为everyone完全控制。在Windows2000下, 目录的属性具有继承性, XS目录下所有子目录都具有了这个共享属性, 不用再对子目录单独设置。3.2.4设定目录及文件的安全属性。设定XS目录后, 需要按下表对相关目录进行安全属性设置。
a.设定XS目录的安全属性。在XS目录的安全属性窗口中, 用“删除”功能将Everyone组删除, 点击“添加”按钮, 增加“Administrator”并在权限中选择“完全控制”;增加“XSGROUP”组并使其具有“读取、运行”权限。
b.设定学生目录X01的安全属性。对学生目录X01, Administrator和X01用户具有完全控制的权限。
其它学生目录的设置与X01安全属性设置类似。如对X02目录, Administrator和X02用户具有完全控制的权限。
3.3 学生机的设置
在不同的学生机上分别建立X01、X02和X03……用户, 用户隶属于administrators组, 在不同的学生机上分别用X01、X02和X03……用户重新登录, 映射教师机下学生目录XS为X盘, 并选定登录时重新连接。
至此, 设置完成。
3.目录数据巧维护 篇三
从Windows 2000开始,微软引进了活动目录技术,活动目录可以让企业有效地共享和管理网络资源和用户的信息。此外,它还扮演着网络安全性权威的角色,使操作系统准备好验证用户的身份,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活动目录是把系统集成到一起的结合点,并且起到了巩固管理任务的作用。
当前Windows网络环境是网络应用中的主要力量,而Windows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域环境。而活动目录(ActivityDirectory,AD)技术,极大地完善了域的管理功能,目前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中仍然是采用活动目录对域中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网络里的所有资源信息都被保存在域控制器的活动目录数据库中。所以活动目录数据库对于一个Windows域环境的网络来说至关重要,活动目录数据库一旦出错或遭受到意外的损坏,比如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致使无法正确访问域资源,将会导致网络的重大故障,甚至整个系统的崩溃。
修复工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Windows Server2003 中增强了一些修复活动目录数据库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两个实用工具是:Ntdsutil.exe 和Ntbackup.exe。
这两个工具的主要区别是,使用Ntbackup.exe进行系统修复时要用到事先准备的活动目录备份,也就是说只有备份过的信息才能够恢复;而Ntdsutil.exe 是把本机的目录服务信息通过网络复制到其他域控制器上的目录服务数据库中,单独使用Ntdsutil.exe时不需要事先有备份,但代价是由于没有备份,所以它所复制的系统资源信息可能不是完全的和最新的信息。
因此针对这两种工具的区别,Windows Server 2003建议用户首选Ntbackup.exe工具,要养成经常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的习惯,一旦在系统的目录服务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首先用Ntbackup.exe 进行修复;在一些Ntbackup.exe 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再尝试使用Ntdsutil.exe 修复活动目录数据库。
一般性修复
要事先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应在域控制器上使用Ntbackup.exe 程序,Ntbackup.exe 是图形界面的环境,可以从开始菜单的系统工具中运行。在备份过程中必须选择“系统状态”,这样才能够把活动目录备份出来。
系统故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系统完全崩溃已经无法启动;另一种只是目录服务故障而操作系统还可以启动。如果是前者,则必须先修复系统,比如重新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并且要把包括网络在内的功能调试正常后,再进行活动目录数据库的恢复工作。
无论使用哪种工具,要修复目录服务都必须在域控制器的“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下来完成,因为当目录服务正在工作的情况下是不能对它修改的。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方法是:在Windows Server 2003 域控制器启动开始时按F8 功能键,然后选择执行菜单中的“目录服务还原模式”。这种模式下启动的系统,目录服务是关闭的,这样进入系统后,就可以运行相应的工具软件Ntdsutil.exe 或者Ntbackup.exe 来修复活动目录服务数据库了。
运行Ntbackup.exe后,可以按照还原向导的指引来完成系统的还原工作,但是不要忘记,在选择还原项目时必须选中“系统状态”,如图1所示,这样才能修复包括目录服务在内的一些系统信息,否则只能恢复一般的文件内容。
“权威性”恢复
只使用Ntbackup.exe 修复Windows Server 2003 录服务的方式是“非权威性”的恢复,主要适用于单台域控制器的小型网络环境,或者是只希望恢复活动目录数据库的结构而不在乎其中数据的情况。因为在存在多台域控制器的Windows 网络中,目录服务的各种信息会在域控制器间自动复制,在复制时信息的更新是以活动目录数据库的版本为依据的,即它是靠比较活动目录数据库的版本号来判断哪一个活动目录数据库是最新的。而用Ntbackup.exe恢复回来的活动目录数据库一般是以前备份出来的旧版本,所以在目录服务重新启动后,它里面的旧信息会被其他域控制器上的当前最新的活动目录数据库信息所覆盖。
但是在有些时候,系统恰恰需要恢复到以前的目录服务环境,比如由于系统管理员的错误配置,导致当前目录服务的一些信息被修改或删除,这时就要用到“权威性”恢复。
要进行“权威性”恢复,就要使用Ntdsutil.exe 工具了。所谓“权威性”就是授权本机的活动目录数据库为权威,强迫网络中其他域控制器内保存的活动目录数据库与本机保持同步。由于有这个特点,在使用Ntdsutil.exe时要十分小心,以免由于误操作改变了整个网络的目录服务。
与Ntbackup.exe 类似,执行Ntdsutil.exe 时要先启动Windows Server 2003 的“目录服务还原模式”。如果是与Ntbackup.exe 结合使用,可以在运行完成Ntbackup.exe 后先不要重新启动系统,而直接执行Ntdsutil.exe,授权本机为权威。
Ntdsutil.exe是字符界面的程序,需要进入命令行下输入Ntdsutil 来运行,这点与Ntbackup.exe 是不同的,如图2 示例,要获得相关命令的帮助,可以输入问号(?)来查询。
进行“权威性”恢复时,首先在Ntdsutil.exe 环境中执行“Authoritative Restore”命令,然后再执行“RestoreDatabase”命令,如图2,系统会弹出对话窗口询问是否确认还原,若确认操作,系统即开始修复目录服务,然后就可以用“Quit”命令退出Ntdsutil.exe 环境了。
修复工作会将本机活动目录数据库设定到权威状态,方法是把本机活动目录数据库的版本号自动增加一个很大的号,比如一万号,这样在通过网络进行活动目录服务复制时,其他域控制器上的活动目录数据库就会以这个高版本的活动目录数据库为准了。活动目录数据库的版本号增加一万是系统在“权威性”恢复时的默认设置,如果想改变这个默认值,可以按照图2 帮助中的提示,用“Restore Database Verinc”命令来设置新的增加量。“权威性”修复后,重新启动WindowsServer 2003,网络中的所有目录服务的信息就都会按照本机的信息状态恢复了。
4.管理制度目录 篇四
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管理;
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
4)安全投入保障;
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6)制度评审和修订管理;
7)安全培训教育;
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9)安全活动管理;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
11)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12)重大危险源管理;
13)变更管理;
14)事故管理;
15)防火、防爆管理;
16)消防管理;
17)仓库、罐区安全管理;
1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
19)生产设施管理;
20)安全设施管理;
21)特种设备管理;
22)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23)安全作业管理;
2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25)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
26)安全检维修管理;
27)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
28)承包商管理;
29)供应商管理;
30)职业卫生管理;
31)防尘、防毒管理;
32)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
3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
34)应急救援管理;
35)安全检查管理;
36)专家安全检查;
5.6S管理资料目录 篇五
1.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S管理标准
2.关于申请6S管理达标验收的报告
3.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6S管理验收审核申请表
4.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6S管理验收审核(自查)检查表
5.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6S管理顶层文件——6S管理活动手册
6.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6S管理工作达标审核汇报材料
7.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VI手册
8.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组织机构图
9.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平面图
10.中航工业〇一二技校6S管理推进过程资料
11.中航工业〇一二基地技工学校6S管理达标验收工作手册
12.中航工业012技校6S管理达标验收审核问题整改报告
6.(十二)后勤管理目录 篇六
目录
1、状元学校2007年上学期期末结帐平衡表
2、状元学校2007班级财产管理制度
3、状元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4、状元学校后勤管理制度
5、状元学校锅炉房移装协议书
6、状元学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7、状元学校2007饮食店、小卖部承包协议 8、2007学校食堂捡剩饭承包协议
9、状元学校2007年后勤收支情况
10、教学业务类
11、仪器、图书、远教购置、维护类
12、工会活动类
13、教师培训类
7.目 录学校管理 篇七
1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特点
1.1 增强档案意识, 建立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领导体制
近年来, 凡申报评估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以及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馆的建立, 表明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地位正稳步提高, 标志着档案工作迈出了与学校整体建设同步发展的第一步。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进行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 如成立校级档案工作委员会等。多数学校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 为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性发展的环境。
1.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发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 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为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 各高职高专院校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将档案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后汇集成册, 制订特色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 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得到制度保证, 同时档案人员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 对档案进行实时控制成为可能。
1.3 引入现代化手段, 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在积极探索利用途径, 不断丰富检索工具的基础上,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 分析档案需求信息, 编制出大量适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转换被动服务方式, 突出主动服务特色。依托现代科技, 制备出多层次档案编研成果, 不仅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 而且深化了档案编研的层次。
2 其实施效果给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带来收益
2.1 硬件设施地更新、充实, 使档案管理条件和信息开发手段得到改善。
2.2 软件收益显著提高:
领导档案意识加强, 为档案部门解决了大量现实问题。通过“目标管理”使档案部门获得与其他教学部门等同的位置, 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实践检验中全方位得到锻炼。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其整体收益不难看出, 高校档案目标管理不仅是对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 而且是帮助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从档案管理的初级阶段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3 从推进程度分析其实施过程的难点
“目标管理”推广实行后,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实施过程中, 遇到了某些实际情况和“目标管理”的有关条款不兼容的难题, 突出体现在档案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要求保持“四同步”发展等问题。究其原因,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目标管理”是从档案工作发展角度出发, 对档案工作的主体环节及周边方面加以规范, 力争使之尽量合乎标准。然而, 档案管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 其承载内容涉及各个领域, 管理方式渗透到多个层面。如果将档案作为一个隔离体研究, 则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同样, 档案工作作为一种动态的存在方式, 应考虑到它与周边介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目标管理”的设置初衷没能找准档案工作的位置———服务性、辅助性, 过分夸大了档案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其基础性、局域性表明它无法与学校整体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并举, 更不能单方面越级协调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片面干预教、科、研工作的实施过程。相反, 如果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 重新审视高职高专院校“目标管理”的难点, 站在管理者的高度, 与平等级别的管理机关协调和处理档案工作及周边关系, 相对而言则简单些。从所周知, 横向协调和纵向隶属的关系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显然是不同的。据此可见, 如欲加快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推进速度, 应当采用“最小阻力法”, 将问题的难点由制发机关与行政主管机关协商解决。以此保证其下行的通达性, 加强实施的可操作性。
4 从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对评估工作的反馈意见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中期影响
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对评估工作的反馈意见看, 认为评估基本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的特点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 经过整体考评过程后, 总感觉有些缺憾。在实际考核和验收过程中, 似乎比较偏重申报性文件资料的齐备与否, 而实际工作的量化程度及考评前后的差异状况未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会出现一些负效应,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初步了解了考评程序后, 在申报文件和自检报告上大作官样文章, 而较多的忽略了档案工作扎实内功的修炼, 致使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据此预测其中期效果, 终究会对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整体运作蒙上一层阴影。既然是依法治档, 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能否以此为依据, 向有关的财政部门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此项活动的表彰和奖励。这样, 既可缓解经费紧张问题, 又可保证此项工作持续执行的效果。当前实行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档案工作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 档案工作尚未与高职高专院校整体工作完全实现“四同步”, 档案干部素质差异较大, 档案部门环境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档案信息开发薄弱于基础业务建设等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现存的问题。实行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或缓解档案部门的尖锐矛盾,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会在现有基础上整体提高。此外, 随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地递进, 从“目标管理”的内容, 可见档案工作重点逐步从基础建设转至现代化管理, 其所占比重也在逐步递增。既然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设置者在其设置初衷, 已预测到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主观规定了其发展轨迹, 相信在进一步推向深入的过程中, 客观上会在中期发展阶段看到其显著轨迹, 相信在进一步推向深入的过程中, 客观上会在中期发展阶段看到其显著成效。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 为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个近期工作目标。既然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设置者在其设置初衷, 已预测到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主观规定了其发展轨迹, 相信在进一步推向深入的过程中, 客观上会在中期发展阶段看到其显著轨迹, 相信在进一步推向深入的过程中, 客观上会在中期发展阶段看到其显著成效。
8.西瓜基因目录(2007) 篇八
西瓜是一种很有用的进行遗传研究的作物种类,因为它的基因组大小小,并且有许多可用的基因突变。西瓜的基因组大小为4亿2 400万个碱基对。DNA 序列分析显示,有用的高保守序列可用于与其他植物品种,以及葫芦科植物内其他品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与其他的一些栽培瓜类作物一样,西瓜的种子和果实性状有很多遗传变异。人们已经开展了某些性状的遗传调查,包括种子颜色、种子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皮花纹和瓜瓤颜色等。
最初的西瓜基因目录由Poole[1]组织和概括总结。西瓜基因目录后来被Robinson等[2]、葫芦科基因名录委员会(Cucurbit Gene List Committee)[3-5]、Henderson[6-7]、Rhodes 和 Zhang[8]、Rhodes 和 Dane[9] 以及Guner 和 Wehner[10]进行了更新和扩展并发表。历年来发表的西瓜基因目录如下。
Poole,1944年[1]:共15个基因。
Robinson等,1976年[2]:增加10个基因,共25个基因。
Robinson等,1979年:增加3个基因,共28个基因。
Robinson等,1982年:增加2个基因,共30个基因。
Henderson,1987年:增加3个基因,共33个基因。
Henderson,1991年[6]:增加3个基因,共36个基因(加 52个分子标记)。
Rhodes and Zhang,1995年[8]:增加3个基因,共39个基因(加 109个分子标记)。
Rhodes and Dane,1999年[9]:增加5个基因,共44个基因(加 111个分子标记)。
Guner and Wehner,2003年[10]:增加8个基因,共52个基因(加 111 个分子标记)。
Wehner,2007年:增加8个基因,共60个基因(加 111 个分子标记)。
这个基因目录对以前的基因目录进行了修改,包括:(1)扩展了几种基因突变型的表型描述;(2)添加了基因互作位点的表型说明;(3)继续鉴定携带每一基因的每种形式的株系类型;(4)鉴定了馆长收集到的基因突变株系;(5)添加了以前没有叙述的基因: gy[11],ins、Scr和Yb[12],ms-3[13],pl[14],prv[15]和zym-CH[16];(6)纠正了以前基因目录中的某些基因描述或参考文献方面的错误。
1 基因突变
1.1 种子和幼苗的基因
有3种主要基因控制种皮颜色,即r、w[17]和t[18],它们分别为红色、白色和棕褐色种皮。这3个基因的交互作用产生6种表型:黑色(RR TT WW)、土色(RR TT ww)、棕褐色(RR tt WW)、白色带棕褐色种尖(RR tt ww)、红色(rr tt WW)和白色带粉红色种尖(rr tt ww)[19]。第4个基因d是由Poole 等[17]建议的1个修饰基因,当r、t和w为显性时产生黑色、麻点种皮,但对其他种皮颜色基因型没有影响。这4个基因对在一些野生种质中找到的绿色种皮颜色没有作用。
控制种子大小的基因(s)和(l)分别为短种子和长种子(有时称为小种子和大种子),s对l上位[17]。基因型LL SS为中等大小种子,ll SS为长种子,LL ss或ll ss为短种子。微小种子基因Ti是由Tanaka 等[20]报道的。微小种子来源于Sweet Princess,该性状对中等大小种子呈显性,由单一的显性基因控制。小种子基因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与Poole[17]的中等大小种子的栽培品种不同,栽培品种中的短种子对中等大小种子是隐性。Tanaka 等[20]建议Ti基因是与 s 和l基因不同的基因。不幸的是,短种子和长种子基因的起源没有在Poole的论文[17]中进行描述。番茄样种子比短种子基因型ll ss更短更窄,宽度×长度为2.6 mm×4.2 mm,这一特性由ts[21-22]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为LL ss tsts。这4个种子大小基因(l,s,Ti和ts)的互作需要进一步调查,而且s和l基因的原始类型的株系也还没有。
裂皮种壳基因cr[23]是由对光皮种壳呈隐性的单一基因遗传的。没有这种典型株系Leeby的种子,但是有其他的株系具有裂皮特性,可能是等位基因的可用种子,例如PI 593350。瓜籽种子特性由eg基因控制[24],这种种子有肉质果皮覆盖种子。然而,经过清洗和干燥后,这种种子很难与普通类型的光皮种壳(非裂皮种壳)种子区别开来。苍白叶(pl)是早在子叶期能够观察到的浅绿色子叶的叶绿素自发突变基因[14]。
1.2 藤蔓基因
有几个基因控制西瓜的叶或叶片的特性。全缘叶(nl)是一种波状的叶子,而不是典型西瓜的裂刻叶类型[25]。根据命名规则,这种特点应该直接被命名为基因突变特性波状叶(sinuate leaves,sn),而不是缺乏正常特性的全缘叶(nonlobed,nl)。
幼苗叶片斑驳slv[26]与病毒侵染幼苗引起的斑驳相似,slv基因与抗冷凉基因Ctr连锁或具有多效性。黄叶(Yl)基因导致叶片黄色,黄叶对绿叶是不完全显性[27]。叶片延迟变绿dg[28]导致子叶和前几节的叶片淡绿色,但后来生长的叶片是正常的绿色。叶片延迟变绿的抑制基因(i-dg)使叶片为正常绿色,甚至当基因型为dgdg时叶片也为正常绿色[28]。当植物生长在短日照条件下时,白化苗基因ja[29]导致幼苗组织、叶缘和果皮的叶绿素减少。显性基因Sp[1]导致在子叶、叶片和果实上形成圆形黄色斑点,结果是在果实上形成被叫做月亮和星星的图案。关于Sp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后面的果实基因部分。
到目前为止,影响西瓜茎长和植物习性的4个矮化基因已被鉴定:dw-1[30-31]和dw-1s[32]是等位基因;dw-1、dw-2[33]和dw-3[34]是非等位基因。矮化1植株由于比正常植株类型的细胞少而且细胞短而使植株的节间短。具有dw-1s基因植株的蔓长是介于正常植株和矮化植株的中间类型,并且下胚轴比正常植株稍长,但比矮化植株的长很多,dw-1s基因对正常植株类型呈隐性。具有dw-2基因的植株由于比正常植株类型的细胞少而使植株的节间短,具有dw-3基因植株的叶子比正常叶子裂片少。
金黄色突变由单个隐性基因go控制,茎和老叶都是金黄色[35],go基因的典型株系是Royal Golden。go基因的好处是当果实成熟时变成金黄色,所以它可以作为果实成熟的1个指示性状,对果实采收有用。基因tl(以前叫做无分枝branchless,bl)导致第5或第6节之后分枝无卷须[9,36-37],这种植株只有正常植株类型一半的分枝,营养分生组织逐渐变成花、卷须和营养芽被花取代(大部分是完全花),所以这种植株变成了有限生长类型。
1.3 花朵基因
西瓜的雄花两性花同株基因a[38]控制雌雄异花同株(AA)与雄花两性花同株(aa)性别的表达。雄花两性花同株植物既有雄花又有完全花,好像是野生类型。淡绿色的花由单一的隐性基因gf [39]控制。全雌株突变于1996年被发现,并且由单个隐性基因gy[11]控制。全雌株类型对杂交种子生产或栽培品种的集中坐果可能很有用。
已报道了5个雄性不育基因。无毛雄性不育(gms)是唯一的不育与无毛叶子相联系的基因[40-42]。第2个雄性不育ms-1[43]植株产生小的、收缩的花药和败育的花粉。第3个雄性不育突变同时出现矮化现象,并且这个矮化基因与3个已知的矮化基因不同,它被Huang等[34]称为短蔓雄性不育(ms-dw)。所有雄性不育基因也降低雌花的育性。这些突变已被用于杂交种子生产,但尚没有希望那么成功,因为往往种子产量低。1个新的雄性不育自发突变(ms-2),其具有正常的高结实率,已被鉴定,这个雄性不育对杂交种子生产将更有用[44]。最近,1个具有独特叶片特性的雄性不育突变(ms-3)已被Bang等[13]报道。
1.4 果实基因
影响西瓜果形的基因非常受关注。果实形状由单一的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使西瓜果实呈长形(OO)、椭圆形(Oo)或圆球形(oo)[45-46]。果实表面有沟痕由单一基因f [1]控制,该基因对果实表面光滑(F)是隐性。Poole[1]没有给出这种果实表面有沟痕的典型株系,但像Stone Mountain和Black Diamond这样的栽培品种的果实表面有沟痕,对应的栽培品种像Mickylee的果实表面是光滑的。
易裂果皮基因(e)导致切瓜时果皮容易破裂[47],这个基因已被用于使像SP-1这样不打算收获的小果型授粉品种的果实在工作人员收获时容易被压碎。韧皮(E)是衡量栽培品种具有贮运能力的1个重要果实特性。果皮的坚韧性似乎与果皮厚度没有密切关系,果皮的坚韧性与果皮厚度的交互作用还需要加以研究。单隐性基因su[48]可以消除西瓜(C. lanatus)果实中的苦味,su对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果实中的苦味显性基因(Su)是等位基因。
西瓜果肉颜色由几个基因控制,可以产生大红、红色、橙色、橙黄色、金丝雀黄色或白色的果肉。调节果肉颜色的基因有B [49]、C [1]、i-C [50]、Wf [49]、y [47]和y-o[50-51]。金丝雀黄色(C)对其他颜色果肉(c)是显性。红色果肉(Y)对橙黄色(y)是显性。橙色果肉(y-o)是同一位点多个等位基因系统中的一员,其中Y(红色果肉)对y-o(橙色果肉)和y(橙黄色果肉)是显性,并且y-o(橙色果肉)对y(橙黄色果肉)是显性。另一项研究认为,有2个位点的上位交互作用控制白色、黄色和红色果肉。黄色果肉(B)对红色果肉是显性,基因Wf对B是上位,所以基因型WfWf BB或WfWf bb都是白色果肉,wfwf BB是黄色果肉,而wfwf bb是红色果肉。金丝雀黄色果肉对红色果肉是显性,i-C对C起抑制作用,导致红色果肉;如果没有i-C,C对Y是上位。
单显性基因Scr产生像Dixielee和Red-N-Sweet这样的大红色果肉,而不是像Angeleno Black Seeded这样的浅颜色的红色果肉(scr)[12]。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Scr与Y、y-o和y,以及C与Y、y-o和y 的交互作用。
虽然已经显示果肉颜色是由单一基因控制,但2个不同自交系的杂交后代果实的分离往往是混乱的。同一品种的果实在不同地区经常有不同的果肉颜色,一个可能解释这种不正常类型存在的假设是,色素的表达由若干不同的基因引起,每一地区的果实色素表达由1个基因控制。因此,混合着色是由这些基因的重组造成的。通过果肉不同部位的颜色的分离率来确定是否有基因控制包括心皮壁与中果皮(白色果皮)之间的内果皮、起源于复合花柱的心皮内的果肉和心皮壁在内的每一部分的颜色可能是很有用的。
1.5 果皮花纹基因
产生斑点的基因Sp在像Moon and Stars这样的栽培品种上形成有趣的效果[1]。Sp基因的典型株系是Moon and Stars。有几个栽培品种在他们的名字中有Moon and Stars(月亮和星星)的含意,显然它们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与Sp基因,所以在进行基因研究时应考虑这些因素。Sp的特性在果实的颜色为淡绿色的果实上很难识别,但在中绿色、深绿色、灰色、或有条纹的果实上很容易观察到[12]。金黄色是由来自于西瓜Royal Golden的单隐性基因go遗传[35]。未成熟的果实为深绿色果皮,当果实成熟时变为金黄色。茎与较老的叶子也变成金黄,果肉的颜色由粉红变为红色。
一种被称为间歇条纹的与众不同的条纹在Navajo Sweet上被发现,其基因符号是ins[12]。隐性基因型在果肩部位产生窄暗条纹,在果实中部条纹变得不规则,而在靠近果脐的部分条纹变得几乎没有。而像Crimson Sweet西瓜品种的正常果实上的条纹从果肩到果脐都是相当一致的。西瓜品种Black Diamond Yellow Belly的黄肚或地面斑是由单一的显性基因Yb控制,隐性基因型Black Diamond的地面斑是白色的[12]。
Weetman[46]提出在同一位点的3个等位基因决定果皮的花纹。这些等位基因被Poole[1]更名为G、g-s和g,因为g被用来命名稳性特性“绿色”,而不是D被用来命名显性特性“深绿色”。基因g-s产生有条纹的果皮,但条纹的宽度(窄、中等和宽条纹)还没有被解释。Porter[47]在涉及2个不同深绿色栽培品种(Angeleno和California Klondike)的2个杂交组合中发现,深绿色对淡绿色(在他的描述中为淡黄白色)是完全显性。他还报道了在杂交组合California Klondike×Thurmond Gray中深绿色的不完全显性,其中后1个品种被描述为黄绿色。因此,灰色果皮应进一步描述为黄绿色(Thurmond Gray)或淡黄白色(Snowball)。
1976年的基因目录中就已经报道了西瓜果皮上有细线条基因p[2]。“果皮上有细线条(pencilled)”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1944年,用来描述Japan 6本色果皮上不显眼的线条[1],但在基因目录中的拼写方法后来改为“果皮上有细线条”。杂交组合Japan 6×China 23被Weetman用来研究淡绿色对有条纹果皮、有线条(后来改名为果皮上有细线条)对网纹果皮的遗传[46]。Japan 6果实是有不显眼的条纹的淡绿色果皮,通常与果实上有棱沟相关联。China 23是淡绿色背景上有深绿色条纹,并且深色条纹上有网纹(网纹类型)。Weetman证实了他有2个独立基因调节果皮上条纹的出现和有细线条对网纹的假设,在 F2代4种表现型(有条纹、有网纹∶有条纹、有细线条∶没有条纹、有网纹∶没有条纹、有细线条)的比例为9 ∶ 3 ∶ 3 ∶ 1,与双隐性亲本没有条纹、有细线条的 Japan 6 回交后代的比例为1 ∶ 1 ∶ 1 ∶ 1,然而,Weetman没有命名这2个基因。
被Weetman使用的2个株系(Japan 6和China 23)的种子无法得到,Porter的资料和种质资源也无法得到,因此,确定p基因的遗传或鉴定现有自交系的果皮上有细线条和有网纹的等位基因都很困难。1944 年,Poole做了Weetman用来命名单隐性基因有线条(有细线条或很窄条纹) p的实验。基因p对China 23的有网纹类型和Poole报道的非本色(或绿色)类型的遗传由Weetman进行了测定。以前,Porter报道了果皮条带的研究正在开展,并且特别列举了California Klondike×Golden Honey的杂交F1代中的有细线条类型[47]。很有可能,等位基因P产生有网状的类型,正如最初由Weetman描述的。
在Long Iowa Belle和Round Iowa Belle上的斑驳果皮基因m首次由Weetman进行了描述[46]。Weetman描述了果皮为“具有独特绿白色斑点的中-深绿色”的Iowa Belle (IB)类型。在杂交组合Iowa Belle×China 23中,Weetman观察到IB类型是由单隐性基因遗传。然而,在杂交组合Iowa Belle×Japan 6中,他获得了2个亲本类型(分别为IB 和非-IB)的中间类型(sub-IB),这个类型被描述为不显著的斑点,虽然与Iowa Belle (斑驳果皮的隐性亲本)回交后代,性状分离与预期的比例1 ∶ 1完全符合。他解释为中间类型的存在是由来自Japan 6的干扰基因所决定的。直到1944年Poole[1]根据Weetman的文章把IB-类型的遗传归于来自Iowa Belle的m基因,再没有提及IB-类型。Iowa Belle现在无法得到,并且自从1937年Weetman的研究[46]以来IB斑点也没有在其他突变体中被鉴定。
由调节西瓜果皮颜色和花纹的已知基因产生的纯合基因型应有以下表现型(典型株系标在括号中):GG MM PP或GG MM pp=深绿色(Angeleno)、GG mm=有斑点的深绿色(Iowa Belle)、gg MM=淡绿色、gg MM pp=果皮上有细线条(Japan6)、gg PP=黄绿色或灰色(Thurmond Gray)和g sgs PP=有网纹的中等条纹(Crimson Sweet)。研究控制果皮花纹的g、m、p和其他基因,以确定交互作用和选育具有趣花纹的自交系以丰富西瓜基因库都会很有用。
1.6 抗性基因
抗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以前为Glomerella cingulatavar. orbiculare)生理小种1和3由单显性基因Ar-1控制[52]。抗炭疽病生理小种2由单显性基因Ar-2-1控制[53]。抗性等位基因Ar-2-1 来自于香橼W695,以及 PI 189225、PI 271775、PI 271779和PI 299379;感病等位基因ar-2-1来自于Allsweet、Charleston Gray和Florida Giant;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的抗性是由于有其他显性因子,有抗病性的R309和感病性的New Hampshire Midget[53-57]。
抗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生理小种1是由单显性基因Fo-1控制[58-59]。由Didymella bryoniae(Auersw.) Rehm引起的蔓枯病是1个隐性基因db控制的遗传[60]。西瓜抗在美国上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较老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生理小种,但1个高感白粉病的单隐性基因pm在引进品种PI 269677上已经被发现[61]。白粉病生理小种1W和2W现在已在美国出现,并引起大多数栽培品种产生敏感反应,PI 269677对这些新的生理小种高度感病。
已经报道,登记入册的西瓜资源PI 244017、PI 244019和PI 485583抗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菌株,它是由单隐性基因prv控制[15]。中抗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已在西瓜(Citrullus lanatus)的4个地方品种中被发现,但仅针对这个病毒的佛罗里达菌株,抗性由单隐性基因zym-FL控制[62]。高抗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佛罗里达菌株已在PI 595203中被发现,它由单隐性基因zym-FL-2控制[63]。这个基因与zym-FL不是同一基因,因为这个病毒在PI 482322、PI 482299、PI 482261和PI 482308上引起不同的反应。这4个登记入册的西瓜资源在Provvidenti的研究[62]中是抗病,但在Guner和Wehner的研究[63]中是感病。已经报道PI 595203抗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中国菌株,并由单隐性基因zym-CH控制[16]。这个基因与zym-FL-2可能是等位基因,但很难测定出F2代对在世界不同地区发现的2个不同病毒的抗性分离。
Xu 等[16]报道了抗ZYMV的PI 595203中抗西瓜花叶病毒(WMV,以前是西瓜花叶病毒 2)。Strange 等[64]报道说 PI 595203 也抗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菌株。高耐WMV至少由3个隐性基因控制。广义遗传力高(根据不同杂交组合从0.84至0.85),狭义遗传力则较低(根据不同杂交组合从0.14至0.58)。
9.护理安全管理目录 篇九
6.4.1.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C】1.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C】2.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B】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的会议。【B】2.护理质量工作计划落实到位。
【B】3.设专职人员负责护理质量管理,有考核记录。【A】 :对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再改进的具体措施。
6.4.2.1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制度与激励措施。
【C】1.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C】2.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B】1.有多种途径便于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B】2.护士对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90%。【A】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6.4.3.1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讨论记录。
【C】1.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和讨论。【C】2.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C】3.护理部有“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书面总结。【B】1.科室有“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书面总结。
【B】2.护理部应用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的结果,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落实培训。
【A】1.修订后的工作制度或流程执行情况有督查。【A】2.对各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
6.4.4.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C】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
【C】2.对医护人员进行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与培训。【B】1.指定部门向师卫生局医政科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B】2.医护人员参加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的合格率大于等于95%.【A】 :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6.4.5.1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的管理方法与工作流程,案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瞒报和漏报。
【C】1.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建立风险防范及管理档案,并保持资料完整和可追溯性。
【C】2.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方法,建立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流程。【C】3.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培训。【B】 :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与分析,并提出对应管理措施。【A】 :对存在问题与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6.4.6.1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南。
【C】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C】2.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
【C】3.护士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等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B】1.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相关要求的手册发至对应岗位的人员。
【B】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核。【A】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A】2.对各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
6.4.7.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C】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C】2.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
【C】3.病区有与ICU、急诊室、手术室或其他科室的转入(出)病人交接护理记录。【C】4.病区有检验标本采集与转运规范、危机值报告程序,护士知晓率100%。
【C】5.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培训与考核,记录详细。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B】1.应急预案有培训与演练。
【B】2.护士在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A】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成效明显,并持续改进。
【A】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6.4.8.1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C】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C】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C】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C】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
【C】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情人帮助、床挡等。
【B】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A】1.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
【A】2.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大于等于90%。
6.4.9.1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C】1.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C】2.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C】3.压疮及预防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B】1.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率0%。
【B】2.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B】3.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
10.学校督导评估档案目录 篇十
以武安市教育局下发的档案目录结合学校特点,规模,按学年分层次建立,形成特色。
A、普及程度:(8盒)A-
1、0—18周岁花名册
A-
2、0—18周岁的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情况统计表
A-
3、普及程度统计表: A-
4、班级定员表 A-
5、学籍表 A-
6、招生花名册 A-
7、毕业生花名册: A-8、年报表 B、文书类:(16盒)
B-1-
1、学校简介及平面图。
B-1-
2、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包括创办特色教育的规划和目标)、B-1-
3、大事记。
B-1-
4、学校领导机构及分工。B-
2、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和目标 B-
3、上级机关的通知、文件 B-
4、各类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B-
5、常规工作、教学工作安排会议记录
B-
6、政治学习记录(包括学习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范围、人数、学习内容等情况记录)。
B-
7、业务学习记录(包括学习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范围、人数、学习内容等情况记录)。
B-
8、素质教育学习记录(学习素质教育有关文件、材料、精神、动态、经验、总结等。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B-9-
1、少先队(制度、计划、活动内容、情况记录、总结等有关资料)。
B-9-
2、教代会(制度、计划、活动内容、情况记录、总结等有关资料)。
B-
10、升降国旗制度执行情况(制度、旗手选配、国旗下讲话记录)。
B-
11、值周总结(每周工作完成情况、原始记录材料)。B-
12、学校获奖登记及证件复印件。B-
13、校报、校刊。C、教学管理:(8盒)
C-
1、上级文件(主要指教学业务有关文件)。C-
2、课程开设及教师任课情况:课程总表、教师任课表、教师辅导表、教师学习大纲(教材调整)专项业务学习笔记。
C-
3、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校长述职报告。C-
4、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C-
5、教学工作制度考评办法细则、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辅导、课外活动检查情况记录)。
C-
6、专题教育活动计划记录
C-
7、素质教育实施规划、记录、总结
C-
8、依法治教情况(包括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及依法治教情况)。
D、教学研究管理:(8盒)D-
1、上级文件(主要指教学研究有关文件,上级部门下达的实验课题等)。
D-
2、教研组机构、活动制度、研究专题等。D-
3、教研工作计划(学校个人)、活动实录、总结。D-
4、观摩教学(公开课、优质)的教案,评议实录,评议结果。
D-
5、中差生转化工作的计划(学校、个人),情况分析,记录、个案研究。
D-
6、课题研究、审批计划、实施方案、阶段性成果总结。D-
7、教研成果:经验材料、论文、证书等。D-
8、校外讲学、出外听课、学习,请校外人员到校内辅导,活动交流等有关材料,记录。
E、教学质量:(8盒)
E-
1、有关教育质量的评价办法、细则、奖励办法等。E-2-
1、各班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册、(升级、毕业考试、学科竞赛成绩表、统计表)
E-2-
2、学科试卷分析。E-2-
3、考试试卷卷样 E-
3、指标分配及完成情况。
E-
4、历次招生情况:生源质量分析。
E-
5、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检查及数据表格,情况分析。E-
6、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去向、跟踪调查实录,体现反馈信息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F、学生管理(此项与普及程度交叉)(5盒)F-
1、学生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F-
2、学生变化情况(流失生花名册)F-
3、学年班级花名册
F-
4、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受教育情况登记(花名册、入学情况、入学率)
F-
5、学生奖惩记录。G、活动管理:(6盒)
G-
1、活动课(体、卫、音、美、劳)计划、总结。G-
2、体、卫、音、美、劳大型活动情况。G-
3、学生体质健康统计表。G-
4、疾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G-
5、课外活动小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G-
6、学生活动竞赛情况成果证书等。H、德育工作管理:(19盒)H-
1、组织机构、工作制度。
H-
2、德育工作计划(学校、个人)、总结。H-
3、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网络建设。H-4-
1、班主任工作计划,活动实录,总结。H-4-
2、班主任工作手册
H-
5、班主任研讨、培训活动。
H-
6、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实录,总结材料。H-
7、德育活动队室及基地建设。H-
8、好人好事登记,先进事迹材料。
H-
9、学生遵守《守则》、《规范》情况记载及评定 H-
10、班风、班纪、校风、校纪有关制度建设与检查评比实录。
H-
11、警校共建活动(组织机构、制度、计划、记录、总结)
H-
12、法制教育活动记录(组织机构、制度、计划、记录、总结)。
H-
13、关工委工作记录(组织机构、制度、计划、记录、总结)。
H-
14、家长学校资料(组织、制度、计划、教案、活动记录、总结等)。
H-
15、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计划、总结情况调查、分析、个别咨询)
H-
16、德育课题研究资料(课题、研究过程、成果)。H-
17、德育研究论文、获奖记录(证书或复印件)I、教师管理:(14盒)I-
1、教职工花名册。
I-
2、教师队伍学历达标情况及学历证明。I-
3、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情况评比记录。
I-
4、教师业务进修、培训计划(学校、个人)、总结。I-
5、提高教师待遇的有关文件、资料。I-
6、教职工考勤记录。
I-
7、校本培训计划、记录、总结。I-
8、教师继续教育情况。
I-
9、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计划、总结。I-
10、教师普通话等级情况。I-
1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考核情况。I-
12、教师成长记录手册
I-
13、教师奖惩记录(荣誉证书复印件)。J、办学条件:(4盒)
J-
1、改善办学条件有关文件、资料。
J-
2、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基本情况及建设、改善的情况记载。
J-
3、仪器、电教器材、音、体、美、劳器材的装备情况。
J-
4、图书装备及年增购情况(每年增配比例为小学生均2元)。
K、财务管理:(7盒)K-
1、总务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K-
2、总务工作计划、总结。
K-
3、学校基本建设资料(校舍档案、学校规划平面图、地契证明、施工文件等)。
K-
4、学校财产登记表(房屋建筑、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及其他设备物品)。
K-
5、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K-
6、公用经费收入及支出情况。K-
7、校务公开有关情况。
十二、学校综合总结材料
(附:专用教室档案资料目录)
十三、图书室档案目录(901——907)901、学校图书馆工作发展计划、专题会议记录。902、图书馆工作计划、总结及业务活动记录。
903、图书馆管理人员有关阅读指导和图书馆知识的教学教研活动资料。
904、图书馆或个人获奖及论文发表情况记录。
905、师生的办证记录、阅读记录、分时间段和读者群流通统计、教师个人借阅明细表、读书活动推荐图书的统计表。906、常规管理账册(总括登记、个别登记、注销登记)。907、图书馆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资料。
十四、实验室档案资料目录(1001——1016)、1001、实践教学工作大事记。1002、实践教学资料档案目录。1003、教学仪器设备说明书索引。1004、实验室业务人员统计表。
1005、实验教学进度表。1006、实验通知原始情况记录表。1007、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申请表。108、教学仪器验收单。109、教学仪器借用登记表。
1010、教学仪器、设备报废、损失(调出)登记表。1011、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1012、实验操作考核记录。1013、自制教具及第二课堂活动。1014、荣誉登记。1015、学生实验报告。
1016、教学仪器总帐、分类账、明细账,自治教具专用帐。
十五、现代教育技术档案资料目录(1101——1109)
1101、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工作计划、总结。1102、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
1103、功能教室(计算机、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原始记录。1104、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借用登记。
1105、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料目录(电教教材收费许可证、年检)。1106、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明细账(申请、购置、验收、维修、保养、报废)。
1107、现代教育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11.乔建中主要著述目录 篇十一
2《五更调》的渊源及其流传《齐鲁乐苑》1983.2
3对《中国民歌集成》分类体系的建议《人民音乐》1983.7
4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与苗晶合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1~2
5“花儿”曲令的民族属性及其他《中国音乐》1986.2
6试论巴托克对音乐民族学的贡献《音乐学丛刊》1986文化艺术出版社
7汉族山歌研究《硕士论文集·音乐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8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中国音乐学》1987.3
9中国民族音乐十年《人民音乐》1989
10音地关系探微——从民间音乐的分布作音乐地理学的一般探讨《民族音乐》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0
11曲牌论《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12雅俗新辩《中国音乐年鉴》1991卷
13中国新音乐的伟大先行者——萧友梅史学论文读后《中国音乐学》1992.4
14《下四川》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2
15汉族传统音乐研究四十年《当代中国·音乐卷》1993
16甘肃、青海“花儿会”历史成因《音乐研究学报》台湾师范大学1993.3
17“剑阁闻铃”腔词关系初探《乐府新声》1993.3
18甘于寂寞 无声奉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建所四十年献辞《中国音乐学》1994.1
19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四种北方鼓吹乐的比较分析《音乐研究》1995.3
20试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学》1997.2
21四十年来小型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当代中国·音乐卷》1997.1
22时序体民歌与月令文化传统《音乐人文叙事》创刊号1997
23中国民族乐队创作四十年《人民音乐》1997
24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
25山东民歌论《中国民歌集成·山东卷:“山东民歌概述”》中国ISBN中心2000
2620世纪中国音乐学的一个里程碑——对杨荫浏先生“实践一采集”学术思想的新解《中国音乐》2000.1
27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音乐研究》2000.1
28现代琴学论纲《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3
29中国音乐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刍议《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研讨会文集》2001人民音乐出版社
30落潮也有好景观1990~2000的民族音乐创作简论《人民音乐》2001.8
31陕西榆林丧仪活动琐忆《仪式音乐研究·西北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2许常惠——两岸音乐学术交流之桥的搭建者《音乐研究》2002.1
33一寸千思——纪念黄翔鹏先生逝世五周年《人民音乐》2002.10
34两句体旋律类型简论《音乐研究》2003.3
35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资源《音乐研究》2003.1
36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探讨中国音乐在现代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座谈会文集》2003香港
37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音乐与表演》2004.1
38花儿研究第一书——张亚雄和他的《花儿集》《音乐研究》2004.3
39中国的鼓[日本]《自然与文化》第75期2004.3
40自强不息再创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献辞《人民音乐》2004.11
41传统能给我们什么?——新世纪音乐教育改革再议《中国音乐》2004.4
42一生谦谦百年安和——曹安和先生一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人民音乐》2005.3
43南王四日——台东南王卑南族猎祭纪略(营地部分)《国乐今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4站在民众的立场理解民众——《陕北民歌大全·序》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专著、文集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与苗晶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
《叹咏百年》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中国艺术音乐篇——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民歌经典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国乐今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主编
《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资料馆、香港民族音乐研究会1 990
《中国音乐年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91~1992
《典藏国乐大系》台湾风潮唱片公司1995~1999(民歌、说唱、戏曲、器乐、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杨荫浏百年诞辰专辑等,共六集)
《中国音乐》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民间鼓吹乐研究——首届中国鼓吹乐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
《音乐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首届全国旋律学会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中国锣鼓》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国乐典藏》中华书局2004
《中国艺术百科辞典·音乐卷》商务印书馆2004
《音乐学概论》(与王耀华联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原生态民歌系列——王向荣、朱仲禄等》 中国唱片公司出版2006
12.目 录学校管理 篇十二
根据教育技术规范, 讲授一门课程至少应该有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每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每堂课的教案等文档, 除此之外, 有些教师还会设计每堂课的教学PPT, 为了生动地讲授课程而收集的各种影音文件, 为学生自主学习准备的电子文档等多种学习资源。这些大量的文档资源如何合理组织, 并能快速实现精确查询迫在眉睫。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开发的, 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组织管理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
目前在各类应用系统中, 目录树导航是一种很常见的导航方式, 它能够清晰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层次和分类关系。目录树分为两种, 一种是静态目录树, 另一种是动态目录树。静态目录树是指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被开发者固定设置好目录内容的目录树, 在系统运行阶段不能被更改;而动态目录树是指在系统运行阶段, 根据用户的操作动态生成目录内容的目录树。动态目录树要比静态目录树更加实用方便, 允许用户任意添加修改目录树内容。课程资源管理系统中, 主要功能就是管理大量动态的有层次和分类关系的课程资源, 而动态目录树恰好可以在该系统中发挥优势。
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由于考虑到每门课程都会有大量的数据资源, 学校的服务器存在无法满足所需的存储空间、网络传输速度不够理想、无法处理大量数据冗余等问题, 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目前采用了单机个人版的形式。本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的是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08, 具体程序设计语言为C#, 数据库采用了微软的Access2003, 使用到的主要技术有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1.1 Visual Studio 2008
Visual Studio 2008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平台。该平台支持用户使用微软研发的多种程序设计语言, 例如, C#、VB、J#和VC++等创建传统的Windows桌面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 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 插件等。Visual Studio 2008最大的特点就是继承了微软公司各类软件的一贯特色, 简单易用, 且开发效率极高, 功能强大。
1.2 C#语言
C#是当今非常热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微软主要用其对抗风靡全球的Java。由于C#是在Java之后开发, 所以继承了Java的全部优点, 并加入了一些先进的面向对象理念, 因此, C#可以说是一门相当优秀的面向对象语言。使用C#, 可以创建传统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Web服务、B/S应用程序以及很多其它类型的程序。C#的语法类似C语言, 所以熟悉C、C++或Java的开发人员都可以快速上手, 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使用C#高效地工作。
1.3 TreeView控件
TreeView控件又称为树型视图控件, 主要用于显示具有分类和层次关系的数据。该控件以树状视图方式向用户展示层次化的数据, 同时允许用户对这些数据和显示方式进行控制更改。
TreeView 控件中显示的每个数据项都是一个TreeNode (节点) 对象, 这些节点对象都被包含在Nodes集合内。通过Nodes集合的Add、Remove、Find等方法, 可以实现向集合添加节点、从集合删除节点和从集合内查找节点等功能。本系统中主要的TreeView控件在主界面上, 如图1中的左侧目录树所示。
1.4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ADO.NET 是一组类的集合, 这些类提供了对关系数据、XML 和应用程序数据的一致访问功能, 是 .NET Framework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类, 可以连接各种数据源、执行查询命令、调用存储过程、存储、添加和更新数据等。例如, 连接Access数据库使用的是OleDbConnection类, 执行查询命令使用的是OleDbCommand类, 存储查询结果用到DataSet类等。
2 动态目录树导航实现
课程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是目录的分层次管理。通过需求调查, 目录的管理主要包括目录的动态添加、删除和修改, 以及高效查找。对于这些管理需求, 使用TreeView控件可以很好地实现其功能, 并且能够清晰表现目录的层次结构。具体开发过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数据库的设计, 二是相关功能的设计。
2.1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课程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被存储在一个Access数据库文件里, 并创建了一个单独的tb_Tree数据表专门放置目录树的数据, 表中的每条记录都对应目录树中显示的一个数据项 (节点) 。tb_Tree表的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tb_Tree (节点编号, 节点名称, 父节点编号)
为了能够在各记录之间建立层次关系, 在tb_Tree表中加入了pid (父节点编号) 字段, 如图2所示, pid字段中存放的是该记录节点的父节点编号, 例如, “47”表示该记录节点是节点编号 (Cid) 为“47”的节点的子节点。其中, 数字“0”表示该记录节点无父节点, 是树的根节点。
2.2 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功能方面, 主要介绍连接数据库并获取数据、创建目录树、导航功能的实现等3项内容。
2.2.1 连接数据库并获取数据
对于课程资源管理系统, 目录树的信息都被保存在数据库内, 所以需要使用ADO.NET数据访问技术将目录树信息读取到程序中, 之后通过这些信息创建目录树。连接数据库和获取数据的大致步骤是:①创建一个自定义的DBHelper类, 在其构造方法中加入连接数据库的语句。连接Access数据库用到的是OleDbConnection类;②在DBHelper类中, 编写具体获取数据的方法getMyDataSet。该方法有一个参数, 用于接收外部的SELECT语句, 并返回DataSet类型的查询结果集;③需要获取数据的时候, 用DBHelper类创建一个对象变量, 调用其getMyDataSet方法即可。
2.2.2 动态创建目录树
动态创建目录树用到的是tb_Tree表中的数据, 其pid字段决定了节点 (数据) 之间的层次关系, cname字段作为节点的文本, cid字段作为节点的Tag属性值。创建目录树用到了CreateTree和CreateTreeNode两种方法。其中CreateTree方法从数据表中找到父节点编号为0的节点, 并用这类节点作为树根, 调用CreateTreeNode方法创建其下面的所有子节点; CreateTree方法的伪代码如下所示:
2.2.3导航功能实现
因为给节点的Tag属性赋值了cid字段的值, 因此, 每个节点的Tag属性值都是唯一的, 所以Tag属性是实现导航功能的关键。当用户选择某个节点时, 便将该节点的Tag值作为查询条件执行不同的SELECT语句, 以此实现导航功能。
3结语
课程资源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管理途径。在设计中由于使用了TreeView控件, 从而实现了分层显示、动态添加、修改、删除和快速查找目录等功能。TreeView控件使得用户界面清晰直观、操作灵活方便, 很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摘要:树型视图控件TreeView是Visual Studio 2008中的标准控件, 该控件以树的形式展现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导航功能。课程资源管理系统中主要涉及目录和文件的分层次管理, 所以使用TreeView控件实现目录管理会非常恰当。使用TreeView控件可以实现清晰的目录分级显示和动态管理目录等功能, 并使得用户界面清晰直观, 操作灵活方便。
关键词:TreeView,目录树,数据导航,资源管理,课程管理
参考文献
[1]MSDN.C#语言和.NET Framework介绍[EB/OL].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z1zx9t92 (v=vs.80) .aspx.
[2]MSDN.ADO.NET[EB/OL].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e80y5yhx.aspx.
【目 录学校管理】推荐阅读:
学校档案管理最新目录11-02
学校目录清单11-30
创建特色学校目录08-17
合格学校迎检目录10-22
学校创建封面目录12-24
学校安全档案参考目录06-25
需打印家长学校目录07-23
学校预案汇总目录及预案08-15
实验学校制度汇编目录10-14
培训学校年检资料目录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