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家园总结

2024-06-16

社区文化家园总结(精选13篇)

1.社区文化家园总结 篇一

什邡市师古幼儿园2015—2016学

家园社区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纲要》还指出:“充分利用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可见,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社区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将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的职能,既进行家园同步教育,又带领幼儿走上社会,双管齐下,从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学年我们完成了一下工作:

一、发挥多种形式,密切家园联系。

1、让家长更多了解幼儿园工作,听取他们的具体意见和要求。我园定于每学期的开学初的第一周要召开新生家长会;国庆节前召开全园家长会,会议的内容是;向家长介绍新学期工作,针对孩子的不同表现序家长配合,征取改进的方法,采取分班式家长会,便于家长和教师双向交流。

2、开展丰富的的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活动。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工作的一种好形式,通过家长的观摩或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同伴间的交往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孩子在于同龄儿童向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能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孩子。本学期,面临新园落成,到时借开放日之契机,我们将举行“同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游戏、表演,各班也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如:“夸夸我的好宝宝”等,要求各班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明确目的,让家长看什么?怎样看?如何对待不同幼儿的不同距离,避免产生负效应。

3、有效利用家园联系栏,加大宣传力度。

各班要有针对性的及时向家长介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家教的好经验,保健的小常识等。要运用新颖、活泼的方式吸引家长。文章、资料要短小精悍,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写,也可以摘录刊物内容,同时也可以展示一些家长的经验、体会等。主题内容各班自定如:“爱心”“连心桥”“幼苗”,另外,我们要经常运用家访、问卷调查、反馈、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开展工作。密切之间关系以达成共识。

二、树立大教育观念,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庭、社区、幼儿园三大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各自的影响,只有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同步形成合力才能是幼儿园保教质量进一步提高。

1、工作中,我们首先要重视与每一个家庭的机密配合用积极真诚的态度去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求得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2、带领幼儿走向社区,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进行积极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开展角色游戏,模仿各种角色的行为。我们要通过家长积极为幼儿园与各单位联系,并利用废旧边角料加工制作区角或游戏材料。

3、为使幼儿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自然,我们各班要大力开展园外活动

什邡市师古幼儿园

2016年7月

2.社区文化家园总结 篇二

一、家园同乐,建设低碳环保的物质文化

在幼儿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开展了家园共建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我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来,坚持“变废为宝”,以“家园同乐亲子制作”的方式进行。一是结合时节开展主题制作活动,如春天里我们开展“风筝”“可爱的土豆”制作活动,夏日里我们开展“美丽的扇子”“粽子”设计活动,秋意里我们开展“螃蟹”“五彩鸟”活动,冬天里我们开展“灯笼”“服装设计”活动。一样样废旧物品,在家长巧妙的改造下,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了孩子游戏的玩具。无用的牙膏盒变成了机器人、小汽车,易拉罐变成了幼儿的体操器械,旧的小鞋子成了“鬼脸娃娃”,购物袋则成了“艺术脸谱”。对于家长的这些亲子作品,我们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墙面、展台,让亲子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师生面前,走廊、墙面、大厅等各个角落、各个区域随处都能见到家长们的环保艺术品,不仅使我园增添了艺术的气息,而且使家长、师生深受教育:自己动手,节约能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二是结合时事开展亲子制作活动,如奥运会到来时,我们和家长一起开展“奥运你我他”墙面布置活动;“神七”飞船成功升空后,我们携手家长布置开“我的火箭”科普墙活动;在金秋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则开展“昆山表情”的摄影展活动。在利用废旧物品、家园同乐亲子制作的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共同商量制作方法。看着自己和孩子一起制作的作品呈现在校园的走廊、教室、大厅,家长们颇有成就感,而我园的校园环境随处都能折射出家园携手、共同提高、环保低碳的文化理念。

二、家园共育,建设注重习惯养成的行为文化

幼儿园行为文化的建设除了抓教师行为外,还要注重抓好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行为侧重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家长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做到家园教育同步,教育的效果才会显著、持久,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每学期我们都会举办“家园共育”系列活动。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的半日活动,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办家长讲座,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授课;举办家长助教日活动,请家长到幼儿园来上课,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家长经验交流会,请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通过上门家访活动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教师更多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家园共育活动,密切了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使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正确处理与幼儿园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幼儿园的教育在家庭得到巩固,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园互动,建设和谐文明的制度文化

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与习俗等,如教学常规、保育措施、教职工行为规范等,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制度文化看似与家长无关,其实不然,幼儿园的制度不仅需要教师、幼儿遵守,而且需要家长遵守。如不随地乱扔垃圾、不穿拖鞋到园的园规等,不仅教师、幼儿要遵守,家长也必须遵守。上学不迟到是对幼儿的要求,但有家长的支持才能做得到。我们教育师生要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家长同样也要遵守这样的社会准则。只有家长认同的园纪园规才能可行。所以在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同样注重家园携手、家园互动。在制定或修改幼儿园规章制度时,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家长的意见,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接受家长的监督。在对教师的考核考评过程中,我们也兼听家长的评价。每学期我们都会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向家长汇报我园的工作,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及时改正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时废除不合理的条文。有了家长的参与,我园的制度、章程日趋完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主”的思想。

四、家园共读,建设书香校园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幼儿园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在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注意家园的合作,营造“家园共读”的书香氛围。

首先,建立起亲子共读的氛围。我们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里增设亲子共读墙,有经典的童话故事大墙面,也有老师、家长推荐的各类图书,更有幼儿自己绘画的图书,通过环境的创设,营造一个温馨的亲子共读的氛围。其次,发放亲子共读倡议书。我们建议每个父母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在生活与工作忙碌的交织中,每天花二十分钟陪孩子读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孩子热爱端正学习、享受生活的生活态度。最后,指导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无、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和图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图书非常重要。我们指导家长选择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迎合孩子兴趣的读物。如孩子小班时,我们可以选择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图书,同时还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韧,便于孩子翻阅;到了中班时,可为孩子选择情节稍微曲折、内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恶分明、以动物故事为主的图书,画面生动活泼,但背景不宜过于复杂;到了大班时,图书的故事情节相对长一些、复杂一些,但画面仍应清晰鲜明。此外,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知识类的故事书,以拓展知识面,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进一步发展。

3.社区:我们的新家园 篇三

2011年,中国有21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提高了个税起征点,这对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作用明显。同时,政府也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条件地减税减费,以保障企业发展和职工工资的提高。此外,政府还支持建设了1000万套保障房,多项社会保障制度趋向全覆盖。

众所周知,改善民生要依托经济发展。在欧美经济疲软、外需下滑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能否及时实现经济转型,摆脱过度依赖外需与投资的增长方式,提振内需消费,实现更均衡、公平的增长,成为近期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点。

中国的民生与民主紧密相联。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度之一,欧洲300年的工业化在中国压缩到三四十年。当今,中国民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重大民生問题。

对于质疑中国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的舆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胡鞍钢说:“不同历史,不同体制,就有不同的民主形式,没有普世的模式。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主从来都是多元化。标准只有一个,适合本国国情、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安排。”

中国的民生状况,决定了民主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解决生存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随着民生的不断改善,民主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当中等收入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当橄榄形的社会结构真正形成,民主必将在更高阶段发育、成熟。

如今,中国的基层民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社区自治当中,民主选举的社区居委会,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社区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它还大力发展其他社区自治组织,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使居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亘古至今,人类聚集在一起生活,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文明的演化。所以,不论国家大小,不论城市、乡村,聚居生活成已定的生存模式,人们世世代代在聚居中繁衍生息。然而,战乱、瘟疫、争斗、掠夺,以及邻里之间的矛盾,却一直困扰着人们平静的生活。人们渴望有一个和睦祥和的生存空间,这是人类的共识。

本期重点报道的普通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则反映了中国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政府的税收增长和财政增长远远高于GDP和中小企业利润的增长,也显示出政府让利于民的空间还很大。

4.社区文化家园总结 篇四

自 查 报 告

按照2010年仁怀市委宣传部“四在农家”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根据年初制定的《茅台镇2010年“四在农家”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茅台镇将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点选址到“四在农家”创建点的上坪村新华村民组。该创建点幅员1.23平方公里,现有农户205户,843人,距茅台城区3.5公里,现有入驻企业16家。年酿酒量可达1600吨。

工 作 完 成 情 况

今年3月份以来,茅台镇以统筹城乡实验试点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积极动员群众开展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模式,采取捆绑资金,多种组合形式,着力打造茅台“四在农家”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工程。其中:遵义市投入资金5万元,仁怀市协调解决资金10余万元,茅台镇匹配资金10余万元,拉动企业、群众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主要完成以下工程建设项目:

1、新建村民篮球场一个,占地650平方米,投入资金5万元;

2、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娱乐园一个,占地8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万元;

3、新建“四在农家”宣传文化长廊3个,投入资金3.6万元;

4、硬化“四在农家”创建点停车场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2.5万元;

5、修建观景台灌溉池一个,投入资金22万元;

6、“四在农家”书屋图书室创建投入资金5000元。

具 体 做 法

一是科学规划,认真选址。在前期完成突出调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选取了上坪村新华村民组为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区重点打造。镇国土、城建、规划执法和农办等部门提前介入,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治、集中征地,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具体开展创建工作,并层层签订创建工作责任状。

三是责任单位和挂帮干部经常到创建点深入农户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妥善协调好用地纠纷和矛盾,及时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四是坚持“党政引导、村民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上下联动、投资拉动、群众行动”的工作促进机制,结合创建区域的经济、人口、文化、地理优势等实际,以人为本,注重创建实效。有效促进了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和和谐新农村建设。

取 得 成 效

茅台镇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四在农家乡村旅游、基层组织建设、酿造技能培训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变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一是农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除远程教育站点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开展“强化四保障、推进三二一”计生模式等活动外,该村示范点还新建了健身园、标准篮球场、图书室、观景台、文化宣传长廊等建设项目,文化家园内设有以廉政文化、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八荣八耻、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画廊,初步建成了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大大提高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

二是农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每半年都要组织当地农民和企业员工举办篮球赛、游园、酿造行业生产、整脏治乱和各类文艺节目等项目的竞赛和表演活动,同时还充分发挥“观茅台全景”的地理优势,邀请各级诗、书、画、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作画,聆听赤水河涛声,感受“赤河天风”的大自然景观。既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极大的增强了当地农民群众健身意识。

三是农民健康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充分发挥镇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农民文化家园资源共享优势,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生活方式的学习培训。除陋习、树新风,把“整脏治乱”纳入“四在农家”创建的重要工作内容,让广大群众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是邻里之间团结和睦,农民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明显增强。2010年,茅台镇投入四在农家和农民文化家园创建资金200余万元,拉动企业、群众投入500余万元,按照黔北民居风貌靓化房屋85户,美化企业17家,新改圈、改厕30余户。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变,人的观念也跟着变,农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在文化家园浓郁的宣传氛围中获取新的知识,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政策法规,使农民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企群互助、男女平等、增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已蔚然成风。

存 在 问 题

一是投入的经费不够,创建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功能运用整体协调性较差;

二是部分农户整脏治乱意识较差,在户外院坝内和公共建设场所任意晒晾粮食、衣物和堆放杂物,影响村容村貌和创建点形象;

三是文化娱乐设备短缺,配置档次不高,无论是农村书屋图书存量还是体育健身器材都不能满足需要;

四是开展“四在农家”乡村旅游活动缺乏和缺少资金投入,乡村旅游还不能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5.繁荣社区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篇五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文化民生建设已经从一般性的娱乐惠民上升到强基富民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高度。”社区文化是指社区的文体设施、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和社区文体活动队伍建设的总和,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社区对发展社区文化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自觉”。建设了一批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我市现有的52个社区,已部分建立起一套社区文化设施,形成了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开端。建立社区文化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小广场、宣传橱窗等。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各社区在当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种以公益性文化为主导、以社区共有资源为载体的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休闲文化得以不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呈现出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局面。培养了一批社区文化骨干队伍。文化馆名业务干部和社区文艺骨干,分别深入到市区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具体指导各个社区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帮助社区做好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各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水平。一些社区还聘请了一些热爱社区文化、热爱公益事业的艺术人才和退休老同志作为社区文化的指导员。聘请了老同志作为社区图书室的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社区的图书资料管理,指导社区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但我市的社区文化还是刚刚开始,街道、社区干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怎样将社区文化从单纯的文娱活动的认知提高到全面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上来”等,都成为困扰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二是在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时,对文化建设关注的力度不够,导致各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情况不均衡,好的好、坏的坏,不单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怎样去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三是各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携手共同举办文化活动时,更多的是从各自需要出发,缺乏全局意识,不能将资 源统筹起来,形成合力,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关键是要能吸引普通人参与,但现实是居委会本身工作太忙,不是硬性任务,他们不愿意支持。可到了重大节日,要业绩了,居委会又开始热闹起来,把任务摊派下去,可这样命题作文式的活动,群众怎么可能喜欢?

我查过一个民国时的资料,天桥警署要建公共厕所,没人肯投资,警署就出布告,说谁要投资建这个公厕,就批准他进入粪行,旧时代粪行是半黑社会性质的,很难进入,我觉得当时处理这个问题很明智,不是强制摊派,而是给别人以回报。对待社区文化需要这样的智慧,因为社区文化必须吸引大家主动参与,要顺势而为,做好引导工作。

小区里的居民大多是老弱病残,要么是退休人员,要么是下岗员工,还有残疾人,很多老人的子女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有些老人想出去旅游,没有人陪不行,只能是我们居委会组织这些老人去旅游,但我们的力量实在太小了,一年最多也就能组织一次。

在澳大利亚呆的时间不长,不能说特别了解,澳大利亚的社区和中国的概念不太一样,接近于中国人说的“东城区”的“区”,地方比较大。

搬进一个新社区,就会有教会的义工来找你,邀请你参加活动,活动后还会有小圈子恳谈,然后大家一起吃饭。这些活动都是自发的,完全没有任何经济企图。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会觉得澳大利亚人挺笨的,企业有时也会赞助社区活动,比如让歌星到社区来演唱,但基本没什么商业诉求,只在固定地方放一些企业宣传材料,愿意看的话自己拿,在这种活动中,企业特别注意淡化商业色彩。

澳大利亚社区,很少看到宣传品,也没宣传栏,更没有印刷杂志之类,因为不需要向上级汇报政绩,我一个朋友在澳洲是“副市长”,但他是兼职做,正业开旅社,他为政府工作,只拿一点津贴。除了教会的活动外,澳洲社区还有很多CLUB,那是要付费的,但非常简陋,就是大家一起活动的场所。澳洲人比较独立,所以社区文化活动并不多。

1、强化社区文化意识。

2、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可以利用叶水河两岸建设文化长廊。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在执行中总结出七种模式,即新建一批、收回一批、租赁一批、共享一批、改造一批、置换一批、整合一批,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出一条快捷实效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路子,实现了全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目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来源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开展。他表示,希望本次会议能出台有关措施,把社区文化单列出来、当成专项工作来狠抓落实,从而避免“无米下锅”的情况、保证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来源。探索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委托具有社会化管理的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承担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运营,政府每年定额给三方组织一定的经费。政府、街道、社区就制定一个运作标准,定期对其进行管理、考评即可。“以前是有站无址,现在是有站有址无人。” “有站无址”,指的是虽有文化站的名号,却没有真正可以开展各项活动的固定场所;“有站有址无人”,则指文化站修起来了,设备也按照标准配备了,却没有专人进行管理,更没有专业人士组织日常的公共文化活动。

发展社区文化对于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社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保障社区文化的软硬件建设。三要坚持各方共建社区文化。要尽快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资源投入社区公益文化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参与、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文化共享、共建局面。四要积极引导社区文化建设。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引导,实现馆、站、室有效联动。要进一步发挥区文化馆的作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传统的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的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化,城乡社区的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人口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大量频繁流动、公民自由选择居所等,新型城乡社区正在兴起。人们以多种多样的身份从不同的社会空间进入社区,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问题带到了社区,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此情况下,社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就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加强社区建设,既要加强社区环境、社区管理制度和机构建设,更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会的和谐,凝聚于文化的和谐。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优化公民活动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社区的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投入。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一些地方的领导把社区文化建设简 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多数街道没有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简单化。

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考核。在对社区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中,社区文化建设始终没有成为关注的主要内容。

2、社区文化建设主管部门不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职责范围,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文明办、文化、民政、科技、教育、妇联、老龄办等单位都在介入社区文化建设,但都是各管一段,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3、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由于社区建设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评价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内的社会文化资源共享等问题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造成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对经费投入及资源的保障方面很难操作。

4、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城市社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经费主要靠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近年来,社区的经费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所拨经费也只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经费制约。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起来后,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更新、添置设备,文化活动和培训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5、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且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紧缺的情况仍较为突出,缺乏必要的活动器材和设施,无法充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同一城市中,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街道、社区和一些新规划、开发的小区,文化设施较为齐全。一些老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则相对比较落后,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6、社区文化活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主要体现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相当突出。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缺乏,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内的企业、部队、学校等机关单位的文化活动场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一些单位以安全、设施维修经费开支大等为由,拒绝资源共享,造成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7、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缺乏。

搞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具有文化专业的一技之长、热心于社区文化的骨干队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社区文化管理专职干部、骨干力量普遍较为缺乏,严重地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档次和水平的提高。

搞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指导。我们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理顺机制。各级领导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要强化协调机制,整合资源,确保各个部门对社区文化建设真正负起责任来。建议在中央层面建立由中央精神文明办牵头,文化部、民政部等相关部委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共同协调领导全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各地也应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领导机构。

其次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予以专项投入。目前,社区文化没有专项的资金。应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并列出专项,以保障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建议中央财政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 社区文化建设。

第三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由于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社会资金和资源对社区公益文化投入缺乏积极性。应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第四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着眼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做深入研究。

第五要加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文化部群艺系统长期从事群众性文艺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应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其主要工作,并制定出中长期培养规划,抓实抓好。

通过开展本土艺术家与社区结对子的方法,互签责任状,帮助社区进行文化脱贫;建议各区、县、街道办事处的文化机构指导帮助社区落实文化活动,扩大居民参与面;利用新疆多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特色,发掘有中华文化内涵的节日,搞好特色活动。

政协委员郭晓梅提出,要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从资金、政策、制度上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加强社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一批热心于公益性文化、离退休人员和社会民间文化爱好者,建立一支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设立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并鼓励多元融资,加强街道社区文化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00%全覆盖。同时,以迎接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加大群众文艺创作力度,开展各类街道社区文化骨干培训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并充分利用各区文化广场,积极组织专业演出和群众文艺团体深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打造文化济南、构建和谐泉城做出应有贡献。“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我们街还组建了社会组织联合会,下设45个协会,22个居委会也都安排特色活动,只要有机会展演或比赛,13000多名会员都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文卫科负责人介绍道。

6.新型社区、温馨家园 篇六

知识十问十答

一、什么是“新型社区.温馨家园”?

答:市级“新型社区.温馨家园”是指达到市级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和先进社区党组织标准且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社区。坚强社区党组织,提升社区群众满意度。

二、“三创一强一提升”活动内容是什么?

答:创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建强社区党组织,提升社区群众满意度。

二、贵阳城市精神是什么?

答: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三、观山湖精神是什么?

答:开拓创新、奋勇拼搏、永不懈怠、争创一流。

五、志愿者服务理念是什么?

答: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六、新型社区的职能是什么?

答: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

七、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八、创建绿色社区倡导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什么?

答: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九、创建平安社区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答:提升群众安全感。

十、家庭美德的内容是什么?

7.利用地方文化构筑精神家园 篇七

展开泱泱大国的文化卷轴, 乡土情愁是其中难以忘怀的一大主题。从烽烟四起的秦汉, “越鸟朝南枝, 胡马依北风”;诗华词盛的唐宋,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多舛的元明清, 一句“断肠人在天涯”, 再入光电时代的形象化为“一张窄窄的船票”的乡愁, 无论皇家侯宅还是篱落茅舍, 都萦系着中国文人的乡土文化足迹, 魂牵着世人哀怨动人的乡土情愫。地方文化犹如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 从古流到今, 并奔向未来。它与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审美观血脉相连, 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的民族文化浩如烟海, 历史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 犹如巨浪翻滚的长江、黄河涛涛不绝, 令人望而生敬。但是, 另外的一些事实令人痛心不已。由于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着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严峻挑战, 于是, 在职业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 为迎合市场的需要, 很多职校舍弃了“人文”传统, 把教育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 急功近利, 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充满人性、人格魅力和最具审美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和职业培训,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工具性遮掩, 导致了职高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就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为例, 现在的学生一提起哈韩哈日、西方情人节、化装舞会、明星超女、流行歌曲、QQ上网、网络游戏就头头是道、意犹未尽, 但对生养、培育自己的土地和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却知之甚少, 甚至不屑一顾。好多学生不知先辈创业的艰辛, 游手好闲, 对他们而言爱国爱家是一句空话, 民族的经典文化、本土文化正在一点点被消蚀。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些孩子成了精神贫困的“孤儿”。

那么拯救这些“孤儿”的责任由谁来担当?我觉得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因为语文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蔡元培先生说过, “在不拒绝、不逃避亦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人格———超越政治、科学, 培养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而在学生的中学时代中, 担负这一人文责任, 除了哲学, 便是语文教育。”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鲜活、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对生长在这里的青少年一代具有重要、独特的教育价值,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进地方文化资源。

那么, 如何将北海的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让年轻人在故乡丰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 构筑其精神家园呢?

一、多渠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领略地方文化内涵

对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自然环境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他认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对语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就像他说的:“我们大家晓得, 攻文学的人, 不独要在书本子里探讨, 还当受大自然的陶熔。是以求学的环境, 非常重要。请看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他们都设在城外风景佳绝之地, 因此, 这两个学校里产生的文学巨子, 亦较别校为多。诸位求学于如此山明水秀之处所, 自必兴趣丛生, 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 我们应该养成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 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北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又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区域, 最早设置郡、县, 有着两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古越神韵, 秦汉风采, 唐宋雅姿, 明清韵律, 卷涌千年。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如以“珠还合浦”“廉山留名”为标志的吏治文化;以海上丝路始发港为标志的海洋开放文化和佛教南传文化;以万座汉墓葬群和汉窑群为标志的合浦汉文化;以七大古珠池为标志的珍珠文化。此外, 还有百越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人文特色和历史延续性, 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浪花。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追寻秦汉古郡的沧桑烟云中的古今传奇, 挖掘积沉在时光隧道里的精深博大, 厚重多彩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中感受着、领悟着, 树立起作为一个北海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展示北海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大型七集专题片“走进北海”。在激起学生对家乡的强烈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后, 带领学生访古寻迹, 走出校门观察历史遗迹, 如百年珠海老街、骑楼、古宅、庙宇, 参观地角古炮台遗址, 鼓励学生到民间去采风, 如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的由来, 调查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探究家乡的文化名人, 探究家乡饮食文化的特点, 访问民间艺人, 了解传统工艺等, 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亲历亲为, 充分感受北海大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 从而自然而然参与到继承和发扬北海文化的行列中。我们将会惊喜地发现, 学生在采风后的创作是那么的感人, 他们讲的民间故事、写的文章、画的古迹、拍的街景无不流淌着对家乡故土和人民的眷眷之情。另外, 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学生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与人物对话、与诗文对话、与古迹对话, 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培养了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

二、语文课堂渗透地方文化,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是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一定要好好利用。 (外研版) 中职语文新编教材 (基础版·下) 就有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思乡之作, 如莫怀戚的《家园落日》、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作者分别以落日和明月为抒情线索, 把爱乡的情怀渲染得浓烈而深沉, 美丽而迷人。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竭力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闪光的东西, 鼓励学生去发现文中能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并仔细分析它、品味它, 尽量让文中的乡情唤起学生的真情, 让学生的心理与作品发生共鸣。由于北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有幸得以欣赏海上日落和海上生明月这些大自然的奇观, 赏析完课文之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悠扬的思乡曲勾起学生对故乡这些独特景象的回味和遐想, 彼此交流内心感受。这样, 学生在教师渲染的浓郁思乡氛围中才会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据《合浦县志》记载:“廉人好歌, 风晨月夕互相酬答。词不必雅而文机所触, 语多缠绵。如雨里蜘蛛还结网, 望情惟有暗中丝;如金樽取下装红豆, 里面相思人手难。若龙舟歌、若西海歌、若咸水歌皆寄托双关天籁也。”可见,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珠乡人民创造了民歌、民谣、神话、传说、舞蹈、音乐等文艺形式和说唱艺术。所以, 在学习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之后, 我们可以举行一个珠城曲艺知识专场讲座, 主要介绍富有浓郁地域特色及充满乡土气息的曲艺如龙舟歌、西海歌、咸水歌、老杨公、耍花楼、公馆木鱼等。另外也可结合北海的大型歌舞剧《咕哩美》和舞剧《碧海丝路》, 开一节讨论课, 以课堂讨论的方式探讨本地民间艺术辉煌的历史和目前的现状, 并联系北海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话题, 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大家踊跃发言, 谈感想, 抒心怀, 为北海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课不仅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经济的责任感。

此外, 中职语文新编教材 (上) 中重新修订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为语文教师开拓教学空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教师根据教材要求, 带领学生到校外体验生活, 到民间采风, 学会“交谈”和“讲故事”, 与学生一起融于碧海蓝天中, “介绍”著名旅游景点, 抒写热爱家乡美丽风光的美好情怀。

三、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 因此, 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实际情况, 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 放松身心, 亲近地方文化。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因地域、文化、人群的不同而表现出具体差异性, 语文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时候, 就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 力求体现其地方特色。北海的南珠文化是海洋文化的标志, 作为南珠文化窗口的“中国珍珠城”是中国最大的海水珍珠交易市场,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将市场当作课堂, 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悟, 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 让他们把心里一切有感而发地说出来。立足故土, 联系现实的综合活动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可谓一举多得!

由外研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新编教材 (基础版.下) 新增了以“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内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为教育学生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家乡的海洋资源提供了良好契机。我校的部分学生来自渔民家庭, 自小对海洋环境非常熟悉, 对渔民的海上作业更是了如指掌, 因此, 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将主题调整为“北部湾海洋资源状况宣传活动”, 并要求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制作宣传展板。学生或通过上网、阅读报刊书籍、实地探查等方式了解本地海洋资源基本状况, 或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和市民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保护的认识情况, 目的就是深化居民对北海市海洋资源状况的认识, 强化保护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这其实是一种参与地方建设的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另外, 教师还可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当地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 如端午节划龙舟比赛、春节写春联等, 增加学生对相关民俗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 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学生的兴趣, 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知识, 陶冶其人格。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 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就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说的那样, “有了这碗酒作底, 什么都能对付。”当我们的学生开始关心起脚底下的土地, 开始发现其中深厚的地理历史文化, 开始和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承受着生命的痛苦与欢乐的时候, 乡邦故国就已经融入其灵魂和血肉中, 那么他就有了自我生命的底蕴和存在之“根”, 这个就是他的“精神底子”!

摘要:目前, 职高生普遍存在精神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 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语文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应该发挥其人文特色和教育功能。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从而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关键词:地方文化,人文,课程资源,语文素养,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8.构建家园文化 建设和谐矿区 篇八

构建“家园文化”的必要性

构建“家园文化”是物业行业性质的需要。物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融合性,决定了其主体的多元化,既有企业内部的职工,又有企业外部的广大用户。如何使员工和用户两个群体都能对油田物业认知、认同和认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一种具有辐射力的文化去引导和传播,使他们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形成小区的公共意识,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使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用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意识,营造企民携手、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构建“家园文化”是提升物业服务品质的需要。油田物业服务17万户用户,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用户素质参差不齐,要实现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迫切需要创造大力支持的外部工作环境,需要一支爱护小区、支持物业工作的用户群体来共建共管。归根结底,企业需要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凝聚员工和用户两个方面的群体,使其在小区建设管理上各尽所能,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推进发展。

构建“家园文化”是打造和谐矿区的需要。油田物业在和谐矿区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用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文化,对内感动员工,让他们时刻用一颗感恩的心为企业工作,以企为家,尽己所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亲情服务、超值服务,传递物业人的真情诚意,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愉悦,体味亲情,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只有用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文化,对外感动用户,让他们时刻用一颗感恩的心爱护小区,以小区为家,人人争做小区的主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律自管,提升品位,团结互助,和睦共进,使用户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构建“家园文化”的方式

形成理念体系,为家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二十几年来,从房产管理公司至物业管理公司再到油田物业集团及矿区服务事业部,伴随着油田物业企业诞生和改革发展的深化,油田物业企业文化也逐步产生并发展丰富起来。从强化职责定位的角度,提出了“物业是服务企业,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围着用户转,跟着时代走”的理念;从强化执行的角度,提出了“关注细节,赢在执行”“执行是管理基石”的理念;从强化学习的角度,提出“学习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学习力是持久竞争力”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从强化沟通的角度,提出“关系营销是保持用户忠诚的手段”“有效沟通是保持持久和谐的纽带”的理念;从强化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卓越服务来自卓越员工,只有高满意度员工才有高忠诚度用户”的理念。在理念的宣贯上,坚持开展以理念早课为主要形式的养成教育,通过理念的全线渗透,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激发了员工参与管理、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企业与用户心灵相通,感情共鸣,拉近了企业与用户的距离,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构建执行文化,为家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撑。物业管理一公司从树立工作新标准、实现文化新发展、打造企业新形象的高度,实施了以“以风为令,理清三根;以雨为令,积水不存;以雪为令,道路无痕”为主的“四个三”管理体系,使企业上下政令畅通,执行力不断增强,提高了工作标准,树立了新形象,进一步拉近了物业与居民的距离,调动了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性、务实性,全面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实力。

提升服务品质,为家园文化建设塑造品牌形象。物业管理一公司在坚持“七个一”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树立了“有楼的地方就有风景,有人的地方就有温情”的理念,提出了“要创造超过住户期望值的、让用户喜出望外的人性化服务”,不断创新感动服务方式方法,实现服务持续提档升级。例如:端午节为用户送艾蒿、单元门安装暖心门把手、在单元门张贴温馨提示、开辟婚礼温馨通道、为用户提供爱心伞,成立大庆市第一家“说和工作站”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民事调解、法律咨询服务,尤其是龙庆物业分公司为服务区内弱势住户提供秋季“送秋菜、送温暖”、春节“剪窗花送福字”“包饺子送温暖”等青年志愿服务等感动服务,让用户时时处处感受到家园的温暖,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品质和服务内涵,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一公司)

(责任编辑:崔小花)

9.创建平安社区 构建和谐家园 篇九

平安和谐是社区永恒不变的主题。近年来,按照《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要求,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以化解社区矛盾、强化综治宣传、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为抓手,在社区开展以争创“平安社区”“优秀平安家庭”“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为载体的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稳定、祥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齐抓共管 共建和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进一步夯实社区基础工作,社区党支部结合本社区实际,切实加大防控力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楼幢长、单元长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社区干部利用“四知四清四掌握”入户机制和张贴平安知识楼层贴、张贴宣传画、黑板报、发放宣传单、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开展了优秀平安家庭创建、禁毒、禁赌、禁黄教育及“抵制邪教,倡导文明”、“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不信谣、不传谣,坚定政治立场与方向,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为稳定社区治安秩序奠定基础。

依法调处 化解矛盾建立入户走访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解居民的纠纷,到目前为止,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期,化解矛盾纠纷12期,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10.构建家园文化 打造温馨矿区 篇十

在这里,无论井上井下你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家园气息。

进入采区,你会看到“家园·舞台·梦”的文化排版,这是企业愿景;走入井下,巷道旁的灯箱闪烁着温馨的亲情寄语,这是家人关爱。

这就是***煤矿,一个有着两千四百多“子女”的大家庭,一个生活着近万人的和谐家园,温馨矿区。

近年来,***煤矿始终以安全文化为主导,以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构建独具风矿特色的家园文化,建设和谐新矿区。

安全活动 关爱员工

安全是煤矿的永恒主题,***煤矿坚持“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平安是员工最大的幸福”这一理念,在加大硬件投入、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设以亲情文化为核心的安全文化。

每年都有特色亲情安全活动,在***煤矿已然成了一个习惯。

在该矿的入井口必经之路竖着两块宣传板,一边是安全生产警句,一边是安全亲情寄语。“安全时时要牢记,保重身体是本钱。”“老公,你的平安就是我和儿子最大的福气。”等等朴实无华、真切动人的警句寄语都是该矿2010年安全亲情寄语征集活动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或出自员工,或出自家属。

今年,该矿党委开展了“温馨的家源于安全的你”安全亲情DV大赛活动,让员工拿起DV、相机拍摄身边的安全故事,拍自己的快乐生活,让员工以拍DV的方式去感受身边的幸福,体会安全的重要。这一活动形式新颖,是第一次举办,得到了员工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时间,“你拍了吗?”成了员工的问候语。二采区员工说:“我们设置了一个包饺子的温馨场景,结果,我们这些‘土演员’吃了人家三顿饺子才拍好。”最终,活动征集了DV短片六十余部,选出了《安全是福》等12部优秀作品,制作成亲情教育专题片在班前播放。

同时,该矿工会女工部还开展了“好矿嫂考好矿哥”这一贯穿全年的主题活动,将枕边风吹到班前,吹到现场,让矿嫂宣传、考问矿工安全知识,每逢节日还组织矿嫂、女工到井口一线送慰问品,为矿工缝补衣服。

文体活动 愉悦员工

走进***煤矿职工书屋,你会看到书橱里琳琅满目的图书,技术类的、文学类的足以满足员工的日常学习需求,而书橱顶上摆放的则是“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多年来,该矿文体活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曾先后获得全国煤矿全民健身优秀活动点、全国煤炭行业“百万职工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煤矿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尊重员工的文化需求,丰富矿区文化生活,满足员工多方面的文化、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让员工及家属切实感受到矿区的和谐温馨。***煤矿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工会组织文体活动不断线。为了配合安全生产工作,工会结合矿每季度安全中心工作开展趣味运动会活动,将安全知识问答与趣味运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每逢妇女节、劳动节、国庆节还举办拔河、篮球赛、排球赛等运动。今年9月底,***煤矿还隆重召开了第四届职工运动会,两年一次体育盛会充分展现了员工的良好精神面貌,也为矿区群众奉上了精彩纷呈的竞技盛宴。

11.弘扬凤鸣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篇十一

一、雏凤和鸣 构建高尚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一所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提升一所学校,首先要提升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提升一名教师,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价值追求;提升一个学生,首先要提升学生的人生目标。精神文化的塑造,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情调、更是一种境界。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以生命教育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生命成长构建“雏凤和鸣”的精神家园。“雏凤”,取自唐代李商隐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取自《史记》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指充分尊重生命个体,引领孩子独立思辨,个性张扬,厚积薄发,以百家争鸣之态势,蕴一飞冲天之气魄。而从美学意味来看:凤,代表着吉祥,是美好的象征。鸣,极富动感和张力。凤鸣,给人以丰富的乐感和美感体验。两字发音音韵和谐,上扬响亮,让人产生阳光向上的心理感受和跃跃欲试的行为冲动。

二、润物无声 构建优美的环境文化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本着让校园“回归本真,回归园林,回归教育,回归理想”的原则,以“传承经典文化、体悟人景交融、熔铸自觉行为”为主线,通过独具匠心的景观文化、主题鲜明的墙壁文化、妙语连珠的走廊文化和个性张扬的班级文化等,精心打造底蕴深厚的环境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花木能育人。

学校规划了“四境、六韵、八苑”的设计方略,分别在教学楼上、校园内和学校建设中进行了文化景观建设,以“恒立志,存高远”、“孜以求,志不移”、“善追寻,融贯通”、“接千载,通万里”为学习四境界。通过童声书韵、竹影诗韵、水榭流韵、桐荫墨韵、天骄灵韵、凤鸣清韵六韵及翠竹苑、芙蓉苑、金柿苑、桐花苑、紫藤苑、银杏苑、迎春苑、玉柳苑八苑文化景点,熔铸学校的“八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特色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精神家园、和谐校园八园管理,实现了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今,漫步于这精美的校园,学校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都散发着清新的文化气息,每一处景点、每一条小径都能体味到教育的意义。

三、探索创新 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校园是塑造学生精神品貌的地方,而课堂更是使学生的生命放射灵光的场所。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文化的殿堂,更是一所为每个学生成才提供机会的学习乐园,而实现这些最好的载体就是课程。我们通过落实课程方案,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开发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以主题阅读、经典广读——立“真”学识;文明启航、礼仪修身——养“真”性情;阳光足球、享受幸福——健“真”体魄灵姿倩影、金色年华——塑“真”风采使课程回归到真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轨道,回归到能让学生感悟文化的体系和脉络上来。

四、以人为本 构建高效的管理文化

高位引领,追求“和谐美”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完善细化各项规章制度,追求“和美”的管理境界。“幸福家园沙龙”,“面对面论坛” 使管理者和教师形成了多向互动,全员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机整体。让教师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体味快乐、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专业成长,成就“思为美”

学校以“思为美”作为教师文化建设的愿景,为每位老师精心定制四大“成长套餐”:每天一袋“得益”鲜奶,每周一份温馨寄语,每月一个培训“红包”,每学期一本智慧“宝典”, 引导教师“思奉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实施“四级、六动、八情”工程,通过凤鸣新秀、教学骨干、首席教师和校级专家“四级梯式”管理模式,倡导教师“思教学”。采用目标启动、骨干带动、活动促动、科研推动、任务驱动、关心感动的“六轮驱动”工程,鼓励教师“思进取”,让教师沐浴温馨,彰显才情,引领教师职业幸福。

如今,在我们的校园里,几乎每天都有观摩课、研讨课和公开课,每周都有学术报告、教学论坛或课题研讨。校园里弥漫着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们在这种“文化场”里你帮我赶,欲罢不能。

放飞希望,彰显“个性美”

通过“四段、六节、八才智”学生文化的实施,让学生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体验之中,心灵每时每刻都受到熏染。通过萌芽、幼苗、蓓蕾、硕果四个阶段,在“六节”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读书节中传承经典;汉字节上国学积淀;英语节内开拓视界;艺术节里荡漾芬芳;体育节助梦想飞扬;科技节让智慧闪光。

12.社区文化家园总结 篇十二

(一) 社区文体设施及管理工作逐步到位

口前镇是永吉县城, 2014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第四届文明村镇”。现有永安、城南、站前、东山、西山、河东、河北、水电等8个社区15个行政村。2012年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 对社区进行新建、改建, 其中用于图书室、文化室、文体广场、健身器村等文体方面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各社区实现文体广场硬覆盖, 图书馆为每个社区送来1000册图书、100本光碟并分类上架。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房、棋牌室实行免费对居民开放。2013年3月, 永吉县抽调口前镇副镇长刘连余、公安局副局长成立口前镇社区管理中心, 配有6名工作人员。负责口前镇各社区教、科、文、卫、民政、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管理工作。社区文化事业有了政策组织保障。

(二) 社区广场文化形式日趋多样, 满足居民求乐、求美、求健需求

社区广场文化常年不断。一方面镇党委组织的全镇社区大型广场文化在节假日定期举行, 另一方面居民自发的广场舞、交谊舞、太极拳、太极扇、健身秧歌方兴未艾。每年, 正月十五县里在政府门前广场举办“元宵焰火晚会”, 县城口前镇8万居民观看焰火表演, 是永吉县参加人数、举办次数最多的经典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春节, 镇里组织各社区的秧歌队、电影队、舞蹈队、演唱队、民乐队在水电社区广场、县政府广场开展电影放映、歌舞表演、秧歌巡演, 水电社区中水一局口前基地开展“迎国庆广场文化周”活动。这两年, 自发的广场文化活动呈井喷趋势, 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需求。文化馆、站因势力导组织开展一些广场活动。傍晚, 在青少年宫广场、县文化中心广场、丽辉广场、各居民小区广场, 青年人自带便携式音箱, 跳劈雳舞, 中年人跳交谊舞, 中老年大妈大跳从电脑上学的广场舞, 儿童拿起手中的彩带跳起欢快悦目的彩绸舞, 永安新区秧歌队、梁桂芝的口前镇秧歌队、老干部局秧歌队、水电社区秧歌队常年坚持广场活动。

(三) 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011年, 河东社区成为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的帮扶点。永吉县最大的房地产商王一平, 在口前镇开发平安一区、二区、三区、御园等精品楼盘。随着小区硬件环境的日臻完善, 企业将迎来了以人为本的、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竞争阶段。王一平的永安地产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力度增加小区的人文色彩。永安地产在平安二区为河东社区建成二层办公楼, 有图书室、健身房, 2012年河东社区被吉林市文化局评为吉林地区先进文化活动室, 平安二区居民初志红等20名社区居民, 常年在这个文化活动室排练舞蹈, 2013年4月26日, 她们排练的舞蹈《哈哒》, 获永吉县首届文化大院展演银奖, 县文广新局颁发的奖杯、证书陈列在社区活动室。2015年6月12日, 在城北公园举办“平安家园业主端午节登山比赛”, 2014年11月, 永安物业公司邀请佟长江等著名二人转演员来平安御园文化站, 免费为居民演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 增进业主和物业公司, 业主间沟通。小区居民增加了对居住家园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物业地产公司也通过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增强企业文化感染力、亲和力, 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 社区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做为永吉县城的口前镇成为吉长一体化的一个节点。棚户区改造、县城东扩与吉林市对接发展。一座座楼群拔地而起, 形成以王一平永安地产、解在东永发地产、马海燕上佳地产为代表的现代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安小区、水电新区、上佳小区吸引了本镇居民、及附近北大湖、西阳镇、双河镇的农民进城购房置业, 成为新兴市民阶层, 他们在享受小区物业便捷服务, 冬天温暖地热的同时, 有一种离开土地的失落感, 以及对农村祖辈熟识乡情的依恋。社区文化恰好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农民向市民的心理转变。社区开展的广场舞、太极拳拉近了陌生业主之间的心理距离。而农民身上所独有的淳朴乡风又给社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健康长寿、快乐时尚成为中老年人追求的现实而终极的目标。社区文化活动正在由自发转向居民自觉的内在文化需求。望着广场大妈随着音乐舞蹈时快乐的神情, 就会知道她们心里是多么幸福。

二、对口前镇社区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 不断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 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对社区投入正在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对口前镇社区文化事业的投资达到上千万元, 2014年文化厅给部分社区文化室5万元经费, 用于购买扇子、锣鼓、服装等设备。2014年文化馆给河东社区胡秀玲的老年艺术大学一套组合音响。文化站是社区文化的枢纽, 接受文化局领导、文化局业务指导, 又代表镇里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2010年县文化局在水电新区物业二楼为文化站购买了房舍, 购置了电脑、电子琴、生相机、音响等办公设备。今年新添置了图书室桌椅、书柜等共享工程用品。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 社区居民来此跳舞、听讲座。2013年1月15日, 文化站组织了“口前镇迎新春中老年书画展”, 参展作品一百多幅, 1月22日《江城日报》做了报道。随着文化站设备的齐全, 文化站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另一方面, 积极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各地产房地产开发商, 在设计建设小区时, 都建有文体广场、购置健身器材, 在小区物业建有文化室、图书室, 方便居民开展活动。

(二) 建立完善的社区文艺队伍培训制度

培训文艺骨干是提高社区文化品位、陶冶人们情操、保障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训包括上级文化部门业务培训, 以及日常文艺队伍自我排练与培训。一类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专业培训。2013年5月31日, 县宣传部、文联、县文体局、文化馆, 组织魅力永吉摄影培训, 请文化馆退休副研究馆员刘丕文、全国著名摄影家崔毅、文化馆朱德仁老师主讲摄影技法、创作经验, 学员们。县文化馆纪爽、候春梅、王大儒等老师也经常深入社区, 对业余骨干受益匪浅, 培训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 2013年2月, 河东社区老年大学艺术团长张兆静获全国特长生比赛中年组美声唱法一等奖, 北京评委建议他参加“星光大道”。另一类是文艺队伍自身经常性的自我提高和培训。水电社区, 原属中水一局, 2003年人员划规地方, 归口前镇政府管辖, 现有14500人, 水电社区2至5楼建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舞蹈室、声乐室共1400平方米。俞翔组织的28人的民乐团、米凤明组织的38人的舞蹈队、30人的老年合唱团、45人的形体队等业余文艺社团, 分成上下午多个班在这里培训、排练。队伍中有领舞、编舞老师、指挥, 常年坚持排练演出, 2011年水电社区“夕阳红”艺术团, 参加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的全省精品节目展演, 获全省“优秀组织奖”。2013年4月26日, 水电社区舞蹈队参加永吉县首届文化大院展演, 自编自演的舞蹈——《欢乐农家院》获一等奖。只有把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在不断的培训中文艺队伍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三) 开展城乡文化互动, 促进社区文化开放性发展

口前镇现有11万人口, 农村人口3万, 城镇社区人口8万。社区文化通过送戏下乡辐射和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2003年3月7日, 张兆静、胡秀玲、黄云等组织河东社区老年艺术大学及文化馆王大儒老师的清雅乐队的30名成员带着音响, 坐着大客车, 来到口前镇官马山村文化大院, 与“铁手”——孙吉发等村民举行“庆三八联谊会”, 城乡文艺爱好者为当地村民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这件事在2013年3月13日《江城晚报》上刊登。下达村、务本村、红旗村分别与水电社区艺术团、王莉清雅乐队、河东社区艺术团结成文化互动对子。另外, 永吉县剧团、口前镇秧歌队、水电社区的“夕阳红艺术团”也经常到省市参加节目表演与比赛。2013年9月17日, 中水一局口前基地老年艺术团, 参加吉林省第五届老年风采大赛。《欢乐农家院》《再唱山歌给党听》《走进新农村》获得最佳表演奖, 《老百姓愿意跟着你》获得最佳风采奖。2013年10月31日, 中水一局口前基地老年艺术团, 参加吉林省群众文艺最高奖“金星奖”总决赛, 其中《欢乐农家院》获得金星奖一等奖。这种进城下乡的文化交流方式, 是社区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向城里人展现了社区居民的风采, 又将城里健康时尚群众文化活动带到农村。社区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四) 注重开发特色, 打造品牌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在追求大众化、普通化, 不断壮大队伍的同时, 一定不要忽视特色文化的发现与培养。文化失去特色将失去存在的根基。在口前镇社区人口构成中, 少数民族有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其中朝鲜族人数相对较多, 而且他们能歌善舞, 是文艺骨干中的骨干。在西山社区的昌盛小区内就有这样一支队伍——口前镇朝鲜族老年协会, 会长是金允河。协会成立于2010年, 以昌盛小区文体广场及二楼活动室为阵地, 开展朝鲜族歌舞排练演出。2013、2014、2015年分别获吉林市委、吉林文化文化局在吉林市北山公园举办的“全市朝鲜族艺术节”一等奖。西山社区昌盛朝鲜族艺术团、水电社区“夕阳红艺术团”是口前镇社区文化的两张金色名片。

(五) 发挥社区文化引领作用, 构建社区居民精神家园

社区文化活动多是自发的, 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各级文化宣传部门, 通过资金设别扶持、业务培训、组织比赛来确定审美标准, 提升文化活动档次。使音乐、舞蹈、“三句半”等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使作品精神得以升华。用高尚的作品引领人们奋发向上、陶冶情操弘扬社会正能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让市区居民在参与演出或观看节目时, 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人的精神构建与坍塌像人体新陈代谢一样同时进行的。因此, 哲学、宗教、艺术在塑造人的精神境界方面,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群众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的行为艺术。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区文化活动, 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 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才会没有市场、没有可乘之机。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精神家园。2015年9月河东社区老年艺术团在团长张兆静、胡秀玲, 《江城晚报》住永吉县记者黄云的带领下, 来到口前镇敬老院义务演出。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给表演者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满足人们内心的表现欲, 观众通过身边演员的表演, 娱乐身心。打架、打麻将、喝大酒、耍小钱的不良陋习逐步转变, 文明之风正在吹遍县城口前镇的街头巷尾。

参考文献

13.社区文化家园总结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

西路街道新华社区位于米东区中心地带,辖区面积0.55平方公里,总户数2451户,总人口6867人,有汉、回、维、哈等12个民族,辖区有行政事业单位19家,城镇维吾尔清真寺一个。社区办公面积401平方米,有居民自治小组25个,社区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128人,团员23人,志愿者208人。社区工会、团支部、妇联组织健全。

近年来,新华社区党支部在西路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提高居民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精神文明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领导 新华社区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长期工作规划。社区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两名副主任任副组长,全体社区干部职工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同时,召开文明社区创建专题会议,分析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确定了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制订了创建工作计划,由社区居委会委员任创建工作具体负责人,负责

--西路街道新华社区创建市级文明社区汇报材料 对创建工作的安排、督导、检查。社区每年投入创建经费近万元,从组织上和经费上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保证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根据“平时抓教育、重点抓管理、关键抓实效”的要求,从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队伍充满了活力。

注重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性和党纪等主题教育,使党员切实认识到自己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从而主动地发挥好模范作用。二是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专业技能,近三年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累计12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发挥。

完善机制,强化党员管理。社区建立了一整套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社区各类党员进行分类、科学和有效管理,如社区党员与社区党支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要求党员八小时之外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活动,对在职党员进行摸底登记,按照既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对在职党员进行了分类编组,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在党员中开展党员承诺制,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对自己的思 想觉悟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审查,让党员在自审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每年坚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创先争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探索社区党建新思路,增强社区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凝聚力

加强阵地建设,提供社区党员互动平台。社区通过政府投入、社区自筹、社会资助等渠道,整合财力资源,加大社区党建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成了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大厅、居民党员活动室及党务、居务公开栏为主体的活动阵地,配备了电视机、党员远程教育投影仪、电教碟片、录音机、照相机等党员教育设备,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新服务项目,提高社区党员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法律宣传、科普宣传、禁毒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2010年以来,社区党支部发动党员志愿者,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 500多人次。如党支部与米东区人民医院、米东区计生委为辖区妇女开展5次免费义诊体检活动,为200多名居民群众解答咨询、发放医疗服务手册、开展妇女病筛查等;退休老党员协助社区组建老年活动队;党员为灾区、患病困难居民捐款、捐物;为社区捐助图书等活动。

注重规范运作,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依据辖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都划分了包片责任区,建立了党员楼栋长联系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联系1-2户困难居民,不定期走访,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二是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流动党员登记管理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四、抓好共驻共建新机制,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

新华社区依托辖区单位的优势,建立了“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议,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营造共建氛围,促进共驻共建。社区内有一定规模的行政企事业单位22家,因此,搞好区域性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辖区单位广泛参与,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社区从强化辖区单位共建意识入手,努力营造“共建文明、共促发展”的共建氛围。一是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共驻共建轮值主席制加强沟通,使辖区单位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通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推荐社区党建联席会成员,充分发挥了辖区单位党组织的组织、人才和资源优势。社区党支部与米东区工商局党委、检察院党委开展了文明单位共建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培育典型,将工作成效显著的共建典型单位及个人,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导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2012年签 订共驻共建协议22份,开展共驻共建活动5次,各单位主要为社区讨论解决“孝亲敬老 欢庆六一”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文艺节目选送;社区弱势群体救助;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等事宜。其次是按照社区治安联建联防的要求,各单位在敏感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主动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重大事项做到联建联动联管,极大地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三是环境卫生共同整治。各单位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开展了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各单位在多次集中整治中,认真落实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共同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开展楼栋党建,促进“两新”组织党员管理。今年以来,干部对辖区的居民楼进行了走访,建立由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组成的楼栋党小组;其次通过对辖区单位的逐一排摸,于2010年,在社区最大的华隆美特商业街成立了“两新”党组织,并派驻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党组织建设、流动党员管理出主意想办法,为构筑社区党组织坚强堡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知民情、解民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我社区从居民普遍欢迎、长期受益的事情出发,结合社区实际,从“安”、“居”、“乐”、“业”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社区服务,赢得了居民的欢迎和信任。

育为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建成了以国学幼儿园为基础,以广大学生家长为辐射面的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利用多种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体育健身活动,国学经典诵读班、开展书画辅导等;自2010以来,社区和学校共同举办了“热爱伟大祖国 共建美好家园”“迎双节 促安全”“孝亲敬老 欢庆六一”等系列活动;同时聘请消防员为孩子们讲解消防知识。每年“六一”社区都要和国学幼儿园的学生们联欢,“六一”当天幼儿园的孩子们尽情地展示才艺,使在场的观众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居为先,为社区居民提供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随着社区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结合实际情况,为居民创建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宣传,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为居民群众讲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文明创建、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等多项内容。利用墙体制作120米“计划生育人口文化墙”、书写标语,设立“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社区服务流程图”等宣传牌,让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做文明市民。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不定期开展卫生整治十余次,投入人力2000余人次,投入资金3.4万元。今年,在社区东风巷、沿河巷召开了由区委张海燕书记带队观摩的米东区卫生集中整治现场会。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于8月取缔了华隆美特至东风超市门前占道经营摊贩113家,还路于民。对万和街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治,划行归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无物业小区下水道堵塞、对个别危旧旱厕多次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了彻底解决;协助城建部门对 沿街楼栋墙面及铺面牌匾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整治,辖区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为辖区单位及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乐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社区现有4支文体活动队伍,常年在通汇物业和彦海物业提供的两个300平方米左右活动场所坚持活动,并活跃于各类文化展演活动中,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2010年8月20日,新华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社区干部46人,到新疆国际博览中心观看了“阴霾遮不住、热血铸长城”平息“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纪实图片展。2011年12月,社区组织了庆元旦文艺演出活动,节目由社区文体活动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自编自演,社区邀请了老人、军属、残疾人近400多人观看了演出;社区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元宵节积极参与米街道组织的米东区社火表演活动,社区老年人参加了腰鼓队和秧歌队,欢快的锣鼓使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活动气氛空前热烈。2011年1月21日,在街道举办的文艺演出上,新华社区表演的情景剧《跪羊图》,以“感恩”为主题,感动了观看的群众,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7月上旬社区在城镇工商所家属院举办了一场消暑纳凉晚会,城镇工商所的住户自发组织了“庆七一邻里节”活动,居民自己动手布臵活动场所,蒸抓饭、谈团结谈和谐、载歌载舞欢庆七一;2012年元月社区老年人举办了“邻里节一家亲”活动,老同志和社区干部自己动手做一道菜,邀请辖区老军属、老党员、居民等80多人一边品尝自己精心准备的可口饭菜,一边自娱自乐表演节目。2012年 端午节,社区组织居民、党员、干部开展包粽子、赢奖品、送军属活动,通过包粽子比赛加深了居民间的交流,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2012年9月20日晚,组织辖区居民到米东广场观看由米东区主办的首届新疆花儿艺术节;

每年“七一” “十一”前后,社区都组织党员开展纪念党的生日、回顾党的历史活动,通过学《党章》、唱革命歌曲、面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的认识,还带领支部党员到烈士陵园、五家渠、甘泉堡工业园区游览,感受生活变化和发展成果,增加了党员之间的感情联络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十一当天,组织居民及干部参加米东广场国庆升旗仪式,使大家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安为重,创造安定的治安环境。社区党支部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要求开展服务。自7.5事件以来,新华社区针对辖区内的重点部位进行分类督导:对金融机构、商场、宾馆采取不定时抽查方式,督促人员到位、制度落实、措施到位;对维吾尔清真寺做到值班不脱岗,人员有保障、特殊日子安排人员协助开展工作。加大对巡逻队伍的管理,定时定地点进行巡逻,大大降低了社区的治安事件。其次是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强化综治工作。通过开展争创“平安社区”活动,增强了辖区单位及居民保稳定保平安的思想意识。成立了社区“两劳”释放人员综治帮教小组。对重点人员管理做到底数 清、情况明,形成了单位、派出所、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网络。三是优化社区治安环境。2012年,新华社区为不断提高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共出巷道墙体板报4块、墙体标语3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多份。截止目前,登记租赁房屋420户、登记流动人口979人;调解居民各类纠纷53起,成功率达95%以上。对辖区内特行进行不定期消防安全检查11次;由于社区重视综合治理工作,近年来社区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业为实,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为了方便居民,服务居民,社区现有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社区便民服务机构,2家大型物业服务公司,1家大型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社区已对的居民和弱势群体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微机录入率达95%以上,社区六站一室服务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加强社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站的作用,搜集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开发就业岗位,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用工洽谈会,三年来,办理就失业证837个,为28名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合计155万元,通过社区帮助,累计使113名下岗职工分别到稻香宾馆、华隆美特、金鲨宾馆等处实现了再就业。为322名灵活就业人员申请了社保补贴。

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象”要求,新华社区在米东区政府及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完成了1024米3条巷道硬化工程,架设路灯22盏。2011年对车队大院、基建公司大院老化暖气主管线进行了改造。组建了两个无物业管理 小区的业主委员会。2012年协助城建局完成稻香路、古牧地中路、万和街外墙立面改造工程。完成物资公司巷、交通巷共计540米巷道硬化,架设路灯12盏。这些惠民工程都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目前,社区正在积极实施新华社区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力争为辖区居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宜居社区。

六、通过爱心帮扶活动积极服务于社会困难群体。

新华社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现有38户69人,社区长期开展访贫问苦送衣物活动。2012年5月由社区妇联、共青团联系新疆九州恒昌物流有限公司开展与残疾儿童结对子活动,为智障儿童姜建红之女滕新怡送去每月300元的生活救助;7月6日社区红十字为辖区患有白血病的儿童李梦琪申请经济救助900元,8月12日社区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党员、居民志愿为李梦琪捐款5460元,极大的缓解了孩子就医难的问题;社区民政工作站为辖区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的妇女马艳进行救助安臵献爱心活动,目前已向米东民政局申请5000元解决本人的生活安臵问题;对社区的残疾人经常走访入户,了解他们的疾苦,将重残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直接纳入低保;社区买买提.艾力一家2009年由于一场车祸,导致夫妻二人残疾,社区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在节日期间,带上米面油进行看望,让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老两口吃上了低保,还为伤势较轻的买买提.艾力安排就业当上了环卫工人;为1名下肢残疾的人争取到轮椅一辆;对5名听力残疾 人员做了复查;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了免费检查,并辅以免费药物治疗。为64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训练,鼓励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提高个人素质,主动融入社会。

近年来,社区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乌鲁木齐市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 3月获得米东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表彰,米东区绿色社区荣誉表彰。2011年3月获得乌鲁木齐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2月获得乌鲁木齐市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6月获得西路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11月获得自治区级档案管理工作先进社区;2012年1月获得西路街道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3月获得米东区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10月获得西路街道“道德讲堂”展演优秀组织奖。

各位领导,新华社区通过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体上得到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认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把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的主要途径,我们深感创建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西路街道新华社区党支部 西路街道新华社区居委会

上一篇:发热病人健康教育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