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沉迷(16篇)
1.网络沉迷 篇一
预防沉迷网络 健康上网
北寒小学 景庆辉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同学们进一步认清了网吧给他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坚定了他们拒绝沉迷网吧的决心。
2、珍惜在校的时光,正确利用网络。
3、深化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以行动营造“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环境。课前准备
1、进行“你是怎么上网的?”调查。
2、收集关于网络利弊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沉迷网络的危害
主持人:今天我们利用这次班会活动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迷恋网吧的问题。活动前要求全班同学查找有关网吧危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向大家来汇报一下。
1、张先生和妻子自己经营了一个小厂,由于业务忙,对孩子放松了管理。孩子原来成绩还可以,后来成绩一直跌,而且放学很迟回家。有一天,很晚了孩子还未到家,张先生就去找,结果在一家网吧里找到正在上网的孩子。张先生就对网吧的老板说:“我孩子因为上网吧来玩,丢了学业,以后如果有来,你不要让他进来。”老板答:“这么多小孩,我哪里认得?况且,他什么时候来,我也不知道。”张先生很气愤地对记者说:“这些网吧老板只认钱,不讲道德、良心。在网吧里找孩子那一刻,我恨不得有关职能部门统统取缔了这些违法经营的网吧。孩子都上高中了,我们不可能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只有从源头抓起,即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才能根本杜绝孩子上网吧。不然,我们家长防得了初一,防不了十五。”记者问他:“网吧对你孩子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张先生痛心地说:“一是影响了学业,成绩下降;二是影响了性格,自孩子上网吧后,对其他都不感兴趣,以前他蛮喜欢下棋、绘画、踢球的,现在整个人变了。”还有很多类似张先生这样的家长,他们都对网吧深恶痛绝,他们强烈呼吁:“网吧害了不少孩子,救救孩子吧!”有一位姓周的家长,孩子今年念初三,因为上网吧没钱,就去偷窃,被他发现了打,挨打后就离家出走,搞得他焦头烂额,他深有感触地说:“网吧对青少年的毒害不亚于毒品。”由此可见网吧该有多么可怕!
2、泉州某某中学某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为十块钱的上网费抢劫小学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这样断送了。
3、浙江温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强因迷上网络游戏,常常夜不归宿,盗窃家里钱财,有一次盗窃家里300元正出门上网吧时,被老奶奶发现并极力劝阻下,小强怒不可遏,丧失理智,顺手拿起菜刀凶残地向老奶奶砍去,可怜的老奶奶关心照顾小强十几年,竟死于自己的孙子的手里,可悲啊,可叹!
4、晋江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顺兴因迷上“传奇”游戏,不顾父母劝阻,连续通宵一个星期,吃住都在网吧,父母心急如焚,丢掉工作四处寻找,最后母亲心情焦躁,伤心过度,病倒住院。
5、据法制日报报道,广西省柳州市某中学初一年学生陈某某,因通宵上网,兴奋过度,第二天清晨被网吧管理员发现猝死在电脑桌上。
班主任小结:据专家统计,青少年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所有犯罪的60%左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沉迷于网络中各种暴力游戏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警醒啊!
二、学生眼中的网络
主持人:我们班主任说的数字给我们同学们敲响了警钟。接下来让我们来观看小品表演《网络下的罪恶》。小品主要内容:三位男同学因上网费的问题敲诈勒索女学生,女学生报警,警察批评教育,三男同学痛哭流涕写下保证书,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坚决告别网络游戏。
三、小组讨论
主持人:谢谢老师和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1)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有哪一些?
(2)如果有同学或朋友邀你去网吧,你会怎么办?(3)面对网络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定时限量,请人监督,定时检查;注意力转移,可以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目标成就激励法;座右铭法。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对网络及远离网吧的见解。确实,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铭记身边这些惨痛的教训,远离网吧。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宣誓:向“网吧”告别!下面请我们班主任对我们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五、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的茁壮成长将是祖国明天的美好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远离网吧、远离伤害、文明上网、健康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2.网络沉迷 篇二
一、初中生自身的年龄特点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自我意识萌发, 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网络自由平等的特点, 刚好为初中生提供了这样一片自由的世外桃源。在网络上人人平等, 在匿名的保护下, 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不用担心受到批评和惩罚, 而且观点越新奇、越怪异, 越是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这又刚好符合初中生渴望得到别人关注和认同的心理。网络成为初中生追求个性独立, 崇尚自由, 寻求关注和认同的平台。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他们兴趣广泛, 思维活跃, 特别爱幻想, 常常标新立异, 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接触网络。但初中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 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还不够强, 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丰富多彩、新奇刺激的网络世界的诱惑。
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 心理尚不成熟, 认知能力有限, 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 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的错误信息, 对于分辨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 网上的信息就极易诱惑他们。
二、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初中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的学生感觉学习吃力, 上课听不懂·跟不上, 产生了畏难情绪。学校方面只注重学生的学业, 极少顾及学生身心的需求。很多老师都是以考试的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的优与差, 致使很多学生感到在学校中被忽视、放任或者歧视, 没有成就感, 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失去了人生目标, 只得上网寻求精神寄托。初中生很少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他们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 打网络游戏以及和陌生人聊天, 会给学生那苦闷、失落的心带来很强的满足感。所以学生一旦接触网络, 就非常容易沉迷于网络。
也有部分学生在现实中试着与别人友好相处, 他们对交往对象的期望往往过高。于是, 遇到了挫折之后, 他们就转向了网络人际交往。在网络上他们交到了期望中的新朋友, 忘掉了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三、家长未尽到监护、管理责任
许多农村父母整天忙于干活, 对孩子很少关注。他们没有时间, 也没有耐心, 从来也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有问题就打就骂, 孩子需要钱就给钱, 用钱去满足孩子, 父母不与孩子交流, 孩子在父母那儿也就得不到关怀、理解和赞赏, 他们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甚至到敌对的地步。孩子就把自己泡在网吧, 到网络里寻找亲情, 以逃避这种现实。由于网上的交往是虚拟的, 网络里有来自他人的鲜花和掌声, 没有父母的批评和指责, 这就很大地满足了初中生的虚荣心, 温暖了他们那寂寞、孤独渴望被关爱的心理。当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 再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的时候, 又使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对立, 孩子于是越发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网络之中, 越是沉迷于网络。
四、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
目前, 我国农村文化活动的场所还很少, 农村学生不像城市学生一样能去图书馆、文化宫、科技馆等地方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也没有机会参加休闲娱乐活动。而与贫乏单调的农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网络世界, 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许多初中生为了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 在周末或假期里就像脱了缓的野马, 将消遣娱乐的方式转向网络, 在网吧无拘无束地打游戏、聊天, 一呆就是一整天, 即使不吃不喝不睡却还乐此不疲。同学之间相互影响;黄色网站的诱惑;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过多, 教育工作者头上的紧箍咒太多;王同学因为出于好奇接触到网络, 网络里的新鲜、刺激让他产生了很强的上网意愿, 导致后来即便自己知道上网的坏处, 但仍然克制不知自己, 不上网就会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很多农村中学生自身认识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 但是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 当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控自身行为的时候, 家长、老师的监控、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五、网吧老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放任初中生上网
法律规定, 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严禁网吧容留未成年人夜间上网。“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标语也被很多网吧张贴起来, 因为现在进网吧的绝大多数人是青年人, 而初中生又是其中的主力军。有一些网吧老板为了赚钱, 又光明正大地接受未成年人入内, 甚至推出了各种营利手段, 如在深夜到早上这一时段, 上网费超低, 以此专门吸引学生, 放任他们通宵上网。而相关部门对网吧的管理也不到位, 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学生晚上根本就不睡觉, 整夜上网。很多游戏开发商, 也专门开发一些极暴力、极“黄色”的游戏, 来吸引这一部分人, 初中生一旦接触上, 往往难以自拔。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3.警惕沉迷网络引发社交恐惧症 篇三
晓冬今年21岁,三年前在某中专学校毕业,曾在深圳市宝安区某工厂打工,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去年工厂订单锐减,他也下岗回家了。晓冬从去年回家后一直到现在将近半年时光,足不出户,整天在房间上网玩电脑游戏。刚回时还会到客厅里走动,但听到门铃响,就赶快躲入房间,怕见生人,近三个月来竟连父母也不想见,总是等父母出门或休息后才出来吃饭。传说中有“田螺姑娘”的故事,是民间流传,但晓冬的父母亲身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田螺儿子”存在,每次他们出门后,晓冬就会出来洗净碗筷(父母有意留着不洗),他自己煮东西吃,夜间等父母睡后才出来冲凉。平时他出入总是锁门,在房内就反锁上门。需要电脑用具(如软件、耳机及配件)时,就主动与父母说话,父母主动与他交流,总是不理不睬,根本无法沟通。晓冬为什么这样?难道得了什么病?他的父母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心理分析】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时空距离变得不再遥远,地球也成了地球村,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可以断定晓冬由于网络成瘾而引发了社交恐惧症。
网络成瘾又称病态网络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指的是因重复对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的、周期性的、无法自拔、无力控制的着迷状态。患者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情感淡漠、人际交往能力显著下降、严重依赖虚拟世界、厌恶现实世界,并程度不同的存在抑郁、强迫、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
长时间上网会使人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意和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异化,尤其不利于年轻人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严重迷恋网络还可能使人产生精神上瘾症状。一旦离开网络,他们便会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
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表现为社交中的紧张局促,常伴有回避行为,不愿见人。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更离奇,他(或她)感到别人的目光“特别凶恶”、“寒气逼人”,使他(或她)特别恐惧;另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目光会伤害别人,因而不敢看人。严重者甚至孤立自我,拒绝与外界发生任何社交关系。
【治疗处方】
首先要探明晓冬上网成瘾的可能原因:第一是工作不顺利下岗在家,以及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责备,由此产生的挫败感,促使他转而寻求各种途径缓解心理压力,而网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的内心需要。第二是同伴关系不良。沉重的再就业压力和家长的过分保护以及城镇居民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使得晓冬这类的独生子女往往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发展同伴关系,因此他们内心的苦恼常常无人分担。第三是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晓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关怀,陷于情感孤独的晓冬将注意力转向虚拟世界,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从中寻求成就感和归属感。
帮助晓冬戒除网瘾的具体办法:
1.认知。家长对晓冬要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再找工作是晓冬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他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晓冬的危害,平时家长要多关心晓冬,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
2.系统脱敏。家长与晓冬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络10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7小时,第二周5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晓冬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
3.代替疗法。年轻人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晓冬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父母和晓冬一起登山、旅游等。鼓励他多与周围的人交往,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厌恶疗法。让晓冬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
下面的一些自我疗法对社交恐惧障碍者会有帮助,晓冬不妨一试: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7、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8、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都是克服社交恐惧的精神良药。
只有当晓冬戒除了网瘾并能够平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能够放弃对别人的敌意时,他的社交恐惧症状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对晓冬而言一方面是加强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克服社交时的紧张、恐惧及躯体不适,轻松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克服回避行为。这样他就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学习社交的机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地址:518004深圳市莲塘桐景花园帝景阁17-C )
4.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迷于网络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1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和小学生都十分喜欢玩电脑游戏。可是,他们又是否知道,电脑游戏虽然很好玩,但害处很多呢?
在网吧里,有一些学生因玩网络游戏过度兴奋,不幸猝死,他们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才出现这样可怕的严重后果。网络游戏的害处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有的网络游戏是需要钱的,有的同学为了能得到这些道具,便花很多钱进去。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或压岁钱用完了,就去盗取家人或别人的钱财来用。有的同学还会逃课,甚至很晚或一夜不回家,为的是可以去网吧玩游戏。因为经常逃课和睡眠不足,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让父母非常担心。有的同学因为长期看电脑,严重地降低了视力,甚至视网膜脱落。还有的同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网络有益也有害,网络是给我们查询资料和学习用的,而不是为了让我们玩网络游戏用的。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2懒散,爱指挥,天天玩游戏。没错,这就是我的哥哥。学习不好,还沉迷于游戏,学习时懒洋洋的,玩起游戏来却精神抖擞。
思绪又把我带回到了哥哥放假的日子里,过上了那令人不耐烦的日子。
给我倒杯水。哥哥命令似的说着。这可能就是哥哥的经典语录之一吧。玩起游戏来,什么都不入他的眼。母亲平时叫他吃饭,一句知道了,知道了,这盘玩完。"这话也时常在我耳边回响,有时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桌子上的方便面已经堆满了,哥哥一天就只在游戏里,寸步不离。
哥哥的特技就是那玩起游戏的声纳。读书的时候,他就跟蜜蜂嗡嗡似的,但玩起游戏,那声音跟一百二分贝不相上下。晚上,我昏昏欲睡,但一阵巨大的声音,争先恐后地涌进我的耳朵,我被惊醒了,原来又是哥哥在报地点,妈妈吼了哥哥一句,哥哥也就不再大声嚷嚷了,几乎到了凌晨三四点,哥哥才去睡觉,可真称得上是熬夜冠军。
哥哥的手恐怕真的是为打游戏而生的吧!平时写论文的时候,比我写作文都慢,玩起游戏手指灵活自如,别提有多快了,手指互相配合,键盘的哒哒哒声,好似一首音乐徘徊于游戏之中。
哥哥虽然懒散,爱指挥,天天玩游戏,但它也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也希望哥哥也认真学习,我喜欢认真学习的哥哥。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3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近期我发现许多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这是小学生应该做的吗?我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对学习和生活有影响吗?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做了一项调查。
我首先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当我看到有20%的`同学经常玩网络游戏,有50%的同学偶尔玩网络游戏,还有30%的同学没有玩过网络游戏,置于20%的学生玩网络游戏,原本是想通过游戏可以让自己身心放松一下。可没想到游戏会让他们上瘾,沉迷游戏中无法自拔。
我还看到有一则新闻,说到某学校的一名四年级学生在网吧里玩了两天两夜的游戏,当他回到家看到心急如焚的父母的,在父母放声痛哭的时候,而他看父母的表情是如此的冷漠,我真想对他说醒醒吧,沉迷在网络游戏上的同学,请不要让网络游戏吞食你美好的童年,不要让父母再为你流下伤心的泪水。
通过这些调查,我真的想对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们说一声,珍爱生命,远离那些“电子鸦片”吧。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4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万至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今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铃指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注: 长期这样下去。]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严重危害。由于大多数年轻人是在网吧上网,因此,开设网吧在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网吧经营者必须在许多方面满足要求后才能继续营业,其中包括网吧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必须在200米以上、非节假日时间在校学生不能进入网吧、未成年人在一定时间段不能进入网吧、上网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等。
5.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五
禁迷网络讲文明
——东宁二校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由其重要,这项工作不仅仅消除干扰孩子学习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抵制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诱惑源,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此项工作上,东宁二校加强领导组织建设,重活动、广宣传、勤排查、巧联合、众参与、严质 量,使此项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
责任明确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增强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科学的实效性。
二、全面排查
掌握情况
实行双组并行,主管副校长、政教主任为督察组;政教处成员及各班5名了解网迷生动向的学生为具体排查组。排查组的学生要严守秘密,以交朋友的形式私下了解学生上网情况。通过此途径学校就可以做到及时掌握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重点排查有无学生到网吧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三、全员参与
加大宣传
为使此项工作做到,师生皆知人人喻晓。我校采取了“五坚持一跟踪”措施。五坚持:坚持每周一升旗必有一条加强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坚持每月一次板报宣传;坚持双周一的主题班会必以“沉迷网络危害大”为论题的剖析事实座谈会;坚持2周一次彰显学生抵制沉迷网络表现突出的人物新闻广播;坚持每月一次操场集会告别网游大宣传大教育活动。为使五个“坚持”做的得体到位,我校采取了“一跟踪”的策略,“一跟踪”就是在五个“坚持”实施之后,做到全方位跟踪检查,检查中有纪录、有签字、有评比,对于做的好的班级及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与此同时班级通过QQ及微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家长及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
四、家校联合提高质量
6.初一拒绝沉迷网络作文 篇六
一些学生如今利用查题的借口,用来上网玩一些比较伤身、容易上瘾的游戏,甚至把一些精力放在在游戏里打高分、聊天等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上。
我有一位朋友——梦超,他原本学习虽然不是一流的,但也非常棒。但是自从他那一次接触了网络型游戏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满嘴脏话。上课时,经常打哈欠,也不听老师讲课,甚至连作业也不做。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放假时,几乎每分钟都和电脑在一起。
刘旭——一位值得我学习的人,她的学习每次都名列前茅,当我问起她时,她说:我不懂的问题,恰好身边又没有人时,电脑成了我的最好的导师。
网络有利也有弊,要合理利用网络。
7.网络沉迷 篇七
一、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原因
目前, 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 大学生涯规划缺失, 奋斗目标的不明确
这个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大一的新生。他们告别了 “寒窗苦读”时期的紧张生活, 一下子没有了学习目标, 奋斗方向。在高中阶段, 考大学是努力学习的唯一目标, 因此没有时间接受综合素质教育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 本以为应是人生最美好、最愉悦的阶段, 可进入大学后, 却渐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大学与自己的理想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些未被期望的理想学校录取或对学校所调剂的专业不认可的学生, 对学习缺乏兴趣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因而更加迷茫且不知所措。不想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和低落, 对现实状况感到难以捉摸, 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压抑, 无法确立奋斗目标, 对过多的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 因此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这种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新事物来打发自己的“空余”时间和缓解寂寞。
(二) 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 缺乏心理发展及保健知识
对于大二的学生, 入学一年, 但还是难以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这是因为大部分同学在知识、经验、能力及思想方面还未成熟。部分独生子女大多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 导致了多方面的取向的偏离, 这类同学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 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面对复杂的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 极易产生受挫心理, 呈现孤独的心情, 造成情绪波动。还有部分同学自尊心过强, 在过去的初高中曾是学校或班级中的佼佼者, 进入大学后, 因无法接受“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而倍受打击, 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 尤其当个人奋斗达不到预期结果, 极易造成心态失衡, 又无法解决和宣泄, 自我放弃并通过智能手机网络消磨时间。另外, 大学生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 而在虚拟网络上可以让他们隐瞒真实身份、年龄, 甚至性别等特征, 避开在现实中必须面对的压力, 从而畅所欲言, 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 也满足了其他学友的需要。
(三)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 大学生需要得到的信息量大, 但同时自我控制力差
这主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然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在面临着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特殊的过渡期, 部分大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于未来未知世界的恐慌和迷茫, 他们需要通过手机网络来查阅各种资料, 从中获取他们所认为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还有部分大四的学生, 则需要通过海量的信息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就业方向。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许多网站就是利用当代大学生的单纯和急于就业赚钱的心理, 迷惑和诱惑大学生们, 时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二、制定防止网络沉迷现象的对策与措施
(一) 制定可行适宜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
学生会、各社团组织因地制宜的搭建互动平台,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以自己幻想的大学和所学专业来否定现实中的大学, 而是需要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生活。要明白现在自己的任务仍是学习, 必须加强自身约束, 多想想自己的未来, 想想大学毕业后自己能够做什么, 为社会、为家庭能承担多少责任;想想在自己挥霍金钱与青春的时候, 家里亲人那些满怀希望的眼睛;想想父母为自己创造条件却省吃俭用, 而自己却在高学府的殿堂之上荒废学业, 毫无目标的玩手机的时候, 父母会有多么的失望。老师, 辅导员要尽量多的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引导上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 同时指导老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 帮其设计学习和职业规划, 把他们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去实现。针对心里有偏差的同学成立帮扶小组, 根据个人表现作相应奖惩。小组一方面严格监控其上网行为, 一旦违背, 就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相反如果坚持得好, 要给予奖励。另一方面, 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心理条件较弱的同学提供关心, 在现实中感受更多一些爱与支持, 充实生活, 以减少其沉迷于手机网络机会。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内心修养, 引导鼓励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写写作, 打打球, 加强与亲人、同学、朋友的交流与沟通, 把心理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 不要自闭等等, 按照阶段性目标计划努力实现, 从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二) 拓展新思路, 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中心, 不仅仅只对大一的新生, 让更多的90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意识, 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能够具备对外来手机网络的诱惑有自觉分辨和控制的能力。因此,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应该列入学校正规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设立必修课程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科学化, 正规化。我们都知道, 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放在针对大一的新生, 而且几乎都是以调查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涯中。这样的教育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每年都设置不同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分析, 自我思考和反省, 将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去。也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中让任课老师突出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上与学生多多互动, 解决学生的心理适应, 人际关系适应及学习适应等问题。
2.提倡心理咨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大学生都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甚至有同学则认为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同学才会去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定期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 让专业的老师为大家解决各类心理困惑, 建立学生们的心理档案, 并且对学生在任一阶段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让当代大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发挥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 学校各社团组织尤其是心理协会各发挥其重要作用, 定期请老师做一些心理知识讲座等,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只要长期坚持心理教育, 就会发现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如自卑感问题、人际紧张问题、恋爱与学习问题教师与学生在年龄和经验等方面差异带来的障碍, 增进心理教育效果。
(三) 强化校园网络媒体宣传的正能量, 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氛围
目前, 各大高校对校园网的建设还是比较快速的。但是, 还是缺乏一定的推广力度, 许多大学生对如何运用校园网络并不是特别知晓。因此, 各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媒体宣传, 让校园网给各个专业, 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带来便利。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 生活和娱乐相关的版块, 并且对各网站进行严格的管理。让大学生从中不仅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也能从中体验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摘要:预防网络沉迷,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也是难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应对高校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的现象进行探讨和剖析,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对策
参考文献
[1]曾佳蓉.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学习月刊, 2007, (6) :113-124.
[2]郭彦铮.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170-171.
[3]杜婷婷.大学生沉溺网络现象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54-56.
[4]迎明, 喻跃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2) :86-89.
[5]陈亮亮.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1) :4-7.
8.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堤坝惊现蚁穴 篇八
出手!拯救迷途的羔羊
眼下的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的痴迷度令人惊讶,有人甚至拿毒品来和网游相提并论。未成年人本身自控能力较弱,迷上网游就像染上毒品一样,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出现悲剧式的结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哈尔滨四青年沉迷游戏,为上网入室抢劫杀人”、“浙江三青年为上网合伙盗窃”、“小学生通宵上网后被火车轧死”一个又一个沉痛的教训唤起了人们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的高度关注。
为了拯救这些“迷途的羔羊”,国家终于出台相关的措施来制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游。2007年7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正式实施,其核心内容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1、覆盖较广,从大型网游到QQ游戏,均要督导;2、针对性强,专门针对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3、未成年人游戏累计三小时内为“健康”游戏时间,三小时后的两小时为“疲劳”,此时间段游戏收益减半,若累计游戏超过五小时即为“不健康”,收益降为零。因为网络游戏玩家最看重游戏收益(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值与虚拟物品),这也是导致玩家长时间沉迷游戏的主因,通过强制手段把玩游戏的时间控制住,玩家就不会没日没夜地泡在上面了。久而久之,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被迫从网游解脱出来,又一次让那些无奈又无助的家长、老师看到了希望。
听听来自各界的声音
网络游戏的主要焦点矛盾体现在三方:游戏厂商、玩家和家长。既然网络游戏本身并不违法,你就不能粗暴的把网游“一棍子打死”;而如果玩家能够有节制地去玩游戏,作为一种正常的消遣和娱乐也未尝不可;孩子不去沉迷游戏了,家长自然也就放心了。对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游戏厂商、玩家和家长各自还有一些看法。
游戏厂商:是件好事!
也许从游戏厂商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来,你会以为他们这是言不由衷。然而游戏厂商却表示:虽然可能玩家上游戏的时间缩短了一些,但是会更稳定。原来一个游戏有效的时间可能是三年,四年,但是这样一个控制可能使这个游戏寿命更长,玩家实际上更稳定。不仅如此,时间一长,社会对网络游戏观念也会改变,甚至于家长也会鼓励孩子适当地玩。从长远来看,对网游产业的发展是正面的。防沉迷系统直接引导和促使整个网游行业的规范,网游公司在设计产品上不会一味靠在游戏时间上获益。
玩家: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玩了
“每次因为玩网游和爸爸妈妈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看到他们伤心的样子,我也很难过,可是一打开网游,就什么都忘了。”一个沉迷于网游的孩子如是说,“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防沉迷系统,我最多只能玩2个多小时,然后就去做点别的事情,迫使自己自觉一些。当然玩的时间少了,父母也不是那么反对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玩了。”事实上,被网游吸引的都是一些自制力较差,家长又疏于教導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玩意儿极易受诱惑,通过防沉迷系统对于时间的控制,对这部分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家长:终于有了一道“栅栏”
一名曾经为孩子玩网游的问题而焦头烂额的家长表示,自从有了这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孩子的确有变化。开始的时候,只玩不到3个小时孩子当然觉得不过瘾,急得团团转,可再玩下去的后果是’“前功尽弃”,尽管着急也没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形成习惯后,孩子每次玩一会就主动把电脑关了,这第一道“栅栏”还是有些效果的。
“防沉迷”遭遇“蚁穴”
从来自三方的声音来看,“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健康角度也好,从学习角度也好,都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的网游时间做出限制。但刚出炉的“系统”,缺陷和漏洞也是在所难免。比如这套防沉迷系统只是对未成年人有所限制,如何确认玩家的真实身份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未成年人只要知道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码就可以轻松避开防沉迷系统。看到这里,文章开篇介绍的那个孩子为什么要购买身份证号码也就不难解释了。
为了逃避防沉迷系统的束缚,未成年玩家纷纷在网上购买身份证号码以注册网络游戏,在不良商人的推动下,对沉迷于游戏中的未成年人出卖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如同“蚁穴”一样,让原本为保护未成年人而修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这一网络堤坝出现了崩溃的危险。
随便到网上一搜,诸如“大量出售一手身份证扫描件!”“收购成人身份证信息!”这类买卖帖的跟帖火爆,部分网吧的经营者似乎也看到了这一块生意的巨大利益,个别网吧竟然把广告做到了网上:“办包月卡,可送成年人身份证信息资料。”身份证盗卖的泛滥,不仅助长了网游欺诈的不正之风,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虚拟身份之外,还有的玩家用“歇号不歇人”的方法“对抗”防沉迷系统,即用同一个账号申请多个网络游戏,当游戏时间达到3小时后,立刻换别的游戏玩。“先玩三个小时‘魔兽’,再去玩三个小时‘传奇’,然后还可以去玩三个小时‘剑侠’……”这样一来,实际上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并没有减少。部分不良游戏运营、开发商也可通过其他手段来破解防沉迷系统,如直接出售虚拟道具,或者机器人代练,便能保证玩家在不亲自上线的情况下,获得经验和装备。这些问题对于防沉迷系统来说都是一个打击。
“疏”比“堵”更有效
任何一种技术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一些缺陷也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在网络游戏实名认证方案中,还有供家长使用的查询系统,便于家长了解未成年子女是否在使用某一款网络游戏或者查询本人的身份信息是否被他人使用。除了技术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监督防沉迷系统的实施,对网吧加强监管,把社会对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关心累积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防沉迷系统的效力。
实事求是地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不可能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防”毕竟是下策,“疏”才是上策。首先,要多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趣的网络娱乐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网游上转移,这样在网游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自然会大大减少;其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有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玩网游,不要一味地视网游为“洪水猛兽”,有可能的话可与孩子一起挑选一些较为健康的网游共同娱乐,把网络游戏看作像我们平时唱歌、打球那样日常的休闲方式不是更好吗?还有一种方式“把玩变学”,既然孩子对网游这么有兴趣,不妨在学校中开设一些游戏相关的兴趣课程,让喜欢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去接触、认识和了解网游的实质,甚至可以接触到技术层面,这样一来,不仅会少一些无知的沉迷者,或者还有可能培养出可一些未来游戏行业的精英呢!
蚁穴虽然可怕,可亡羊而补牢也不为晚。万里长城经历了几个朝代才成就万里辉煌,三峡大坝也需要经过17年才能完全竣工。希望“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经历磨难之后能成为网络中保护未成年人的钢铁长城,让我们的后代健康生活,开心成长。
9.预防沉迷网络主题班会材料 篇九
班会教育目的:
1、认识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学会在虚拟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2、理智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班会过程:
一、导入: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晒太阳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伤害。比如,我们部分同学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其不良内容甚至网络还会造成我们生理上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呢?
二、内容:
(一)网络安全知识小调查 师: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1、你上网有节制吗?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上网密码、个人资料?
3、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
4、你会接收不认识的人发过来的文件等资料吗?为什么?
5、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你会如何处理?
6、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页面,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7、你曾经去过网吧上网吗?是哪一类型的?会模仿游戏里面的语言和动作吗?身边的同学又有没有模仿甚至经常谈论?
9、如果你的身边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或亲戚朋友,你能说说他们的表现吗?
师:看来同学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不受不良思想的侵蚀。
据称,目前中国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
一、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其
二、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其
三、沉迷网络甚至网络游戏不仅影响未成年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还可能会让未成年人走进一个歧途,模仿游戏中的语言或动作,造成惨剧。
(二)看案例和资料,谈感受
案例一:顺德容桂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课间嬉戏时模仿网络游戏中的场景进行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龚各自饰演一款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中的敌对角色,“战斗”进行中,小龚不慎用弹簧刀刺死了小彭。
案例二:四川省眉山市8个迷恋网络的少年在虚拟世界里杀得天错地暗还嫌不过瘾,他们把攻击目标转向了一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年仅14岁的中学生,直致目标永远地倒下。
案例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53团初中三年级的小伟,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在网吧迷恋上了一种叫“传奇”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一边是父母想让他上重点中学的期望,一边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让他一直处在矛盾中,小伟认为是网吧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用匕首将网吧老板陈鹃捅死。
案例四:简阳市平泉镇和平村流浪少年赵刚被杀,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边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而令人瞠目的却是,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多大”。
案例五:南京一14岁的少年为了上网竟改动学校作息时间糊弄父母,被发现后他竟然冲着父母大喊:“卖血也要上网!”
案例六:北京某校三位14岁的少年沉迷网游结伴出走,离家12天杳无音讯;南京一17岁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出走90多天,家长到处寻找,心急如焚。
案例七:一位母亲为了劝告说长期沉迷于网吧的儿子,以跳江寻死相劝告,不料母亲跳入江中,儿子竟视而不见,独自离去,幸亏武汉市水上公安分局袭王庙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相救,才未发生悲剧。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惨剧,你从中想到什么?你会怎样要求自己?
师:这些惨剧的发生,当然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络游戏大军。根据最新统计的结果,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中,其中的260万人是网游成瘾者。此前,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结果显示,该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总发生率为14.2%,“网络成瘾”已成为导致这批青少年家庭矛盾加剧和参与违法犯罪的诱因。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师:刚才我们讲的都是过度沉迷网络造成的危害,但是,网络还是有许多的用途,它为我们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我们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网络。那么,如何才算正确上网呢?(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树立正确上网目 的,制订上网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上网安全。上网之前先决定好上网时间以及上网目的。甚至可以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发送EMAIL时要保持礼貌和良好的态度。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自己的信息。更不可以随意约会网友。对于不明的邮件,一律删除,看到不良内容和网站,要自觉离开。
2、远离聊天室、游戏、BBS,及不良网站
上网的时候尽量远离聊天室、BBS、不良网站,下载的时候昼借助下载工具,如网络快车、网络蚂蚁、网络传输带等下载软件,提高下载速度。如果在网上阅读花的时间过多,可以重新尝试阅读书本及报刊,一来可以保护视力,二来可以控制上网时间,如果还改变不了的话,可以先把文章下载,等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看,尽量不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自身做起,有针对性地从小事入手,逐渐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尽量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和同学、朋友交流,多参加班级和学校里的集体活动。
三、班会总结
网络给我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增添了清新亮丽的色彩,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给了我们释放情感的机会,但沉迷网络,其危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务必要把握好自己,千万不要在这虚拟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10.拒绝网络沉迷倡议书 篇十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空间,指尖上的交流与分享已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常态。为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向上的舆论生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必须做到:
一、认真学习《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汇编》,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二、主动向学校报告个人开通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微博号等自媒体账号,自觉接受学校对个人自媒体账号的审查和监督。
三、在个人自媒体账号运营中,恪守公民行为规范,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对来源不明、真假难辨的敏感信息不讨论、不传播;不利用自媒体账号助长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和网络暴力、网络戾气。
11.网络沉迷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沉迷成因;网络沉迷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32-01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的大量运用,使得人们上网更加便捷,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转变了工作、阅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以出现了一部分青年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的情况,使其荒废青春,荒废学业等情况不时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如何让青年学生对上网掌握一个“度”,使其不耽误学习、生活。
通过我校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沉迷网络的原因有:
1、现实中的挫败与网络中的“荣誉感”,使学生沉迷于网络
青年学生在学校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失败感,由于家长、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没有能从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弥补自己的不足,反而逃避挫败,在网络游戏中找到久违的“成就感”,长此以往而形成迷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
2、缺乏家庭亲情关爱,在网上寻找寄托。
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在各处都有,可有一些青年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父母对其关爱不够,没有正确的励志引导和自己积极向上的决心,整天认为自己像被遗弃的孩子,在网上聊天,乃至于网恋大有人在,感觉自己好像终于有人关怀,过早地进入恋爱,而将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习放一边。从而由于网恋引起的逃学、夜不归宿、整天用手机上网等。荒废了学业,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担心,从而造成学生家长“谈网色变”的心态。
3、自己缺乏坚定的意志,经受不住同伴的“劝说”和诱惑
青少年学生是学习任何事物最快的时候,同时已是逆反心理最强的时候,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思维能力不成熟、辨析信息的能力不强,经不起新事物的诱惑,由于爱面子、不懂得有效的拒绝,从而被“朋友”引入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形成“包夜”玩游戏,白天在教室睡觉,更有胜者出现逃学、学习下降、最后失学的悲剧。
4、自己甘愿堕落,为引起父母的重视。
5、父母对子女的放纵式管理,使其凭自己的心情办事,即所谓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家长不能有效的管教孩子,有的还给孩子起到坏的带头作用。拿钱给孩子上网,只要不打扰他就行。
针对这些调查发现的以上情况与家长、学生进行交流并查看有关法律法规,现就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应对方法提出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监管,适度上网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信息技术是人们进入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在学生阶段应该对网络有所掌握和了解,但应有一个“度”的掌握。即青年学生应该在家长的监管下上网,禁止孩子进入网吧。由于孩子还未成年,网络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一个人学好不易,但学坏却很快。因此我建议家长将家里的计算机放在家里的客厅,家长并不必在计算机旁看孩子在干什么,但只要有家长在,孩子就不敢看色情电影视频。家长对玩的游戏不时留意并提醒这是假的,注意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一天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
二、减少打骂、多点关心,发现孩子优点并及时鼓励
沉迷网络的青年学生往往没有自己发展的方向,在现实中没有成就感,缺少父母、老师的关爱,乃至于有的家长经常拿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总认为孩子什么都没有别人做得好,总比别的孩子笨。长此以往,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因此只能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从而迷恋网络而不愿回到现实社会中来。家长、老师对这类学生应该多了解,观察,及时发现优点,并时不时提到他的优点,让孩子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三、家长示范、及时纠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重要引路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从出生以来就披上不学无术的标签。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家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只看家长是否真正用心去思考你的行为由于长时间在孩子的身边一遍又一遍重复,孩子潜移默化作用下对他影响较大,积极的影响使一个人积极健康发展,不良的习惯同样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还不成熟,受同学或朋友鼓动下很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家长应该经过说服教育,使其知道不对的原因,自己改如何办,并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一旁协助改正。
四、金钱的合理给予,权利的有效控制
“金钱不是万能的”在全世界充满物欲的时代被看成一句笑话,有的未成年人认为我家有钱,我家长有权,自己谁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的情况,如“我爸李刚”的人,在思想、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面前,家长要合理控制孩子的权利,一件事行就行,不行就一定不行,不能太对孩子溺爱。
五、教师在教育中平等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学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学生在他们的眼中始终存在着差异。那些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学生,老师们给予的关心较多;而对“后进生”,老师往往不是训斥,就是置之不理。教师对“后进生”缺乏耐心,也没有恒心,也就使得他们自我轻视、自暴自弃。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生,这道理可能每个教师都明白,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往往会“偏心眼”于那些学习成绩好,又聪明乖巧的学生。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上进生”,用平等的眼光来看他们。其次对每个学生都要给予支持、帮助、关心、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关爱。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师真的在关心他们。
参考文献:
[1]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第六章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12.网络沉迷 篇十二
据新华社电英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沉迷网络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这项研究结果刊载于学术期刊《精神病理学》。
利兹大学卡特里奥纳·莫里森博士带领同事研究上网与抑郁间关系。他们通过社交网站招募1 319名年龄为16至51岁的志愿者, 让他们在线填写调查问卷, 回答上网时间、上网目的和一系列判断是否罹患抑郁症的问题。
结果显示, 小部分志愿者有“网络强迫症”, 沉迷于网络世界, 宁愿上网络聊天室和社交网站, 也不愿意参加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还有1.2%的调查对象程度更甚, 已经上网成瘾。研究人员发现, 上网成瘾者的抑郁得分比普通网民高5倍, 达到中度至重度抑郁。
13.网络沉迷 篇十三
●去年4月以来,公安机关会同信息产业等13个部门共清理、删除境内有毒有害信息107.9万条,关闭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网站4.8万个
●专家指出,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重点之一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
这一数据来自李建国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所作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时间是8月28日。
这次执法检查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检查组兵分五路,赴辽宁、江苏、湖南、贵州、内蒙古进行了实地检查。如何帮助这些“网瘾少年”走出迷失,如何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引起执法检查组成员的深思和全社会的关注。网瘾不容忽视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摘自执法检查报告
近些年,伴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一些未成年人产生了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他们进入网吧,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接触不良网络信息,进而导致
“上网成瘾”。网上的色情、暴力、赌博、愚昧等不健康的内容,成为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经常出入网吧的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之路是:上网吧——乱交友——无钱上网——思想出问题——实施犯罪行为。很多犯罪团伙就在网吧形成,甚至许多盗窃、抢劫、绑架、伤害等团伙作案就是在网吧里策划的。导致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
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普遍比较匮乏。一是投入不足。2007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15.04元。除博物馆、纪念馆外,其他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补贴基本未落实。二是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公益性文化设施相对较多,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三是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有些公益性文化设施虽已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管理模式陈旧,设施落后,功能单一,举办的活动对未成年人缺乏吸引力。四是一些公益性活动场所改变公益性质。有的以培养特长生为名收费经营,为少数人服务。
检查中了解,有的省近1/5的县没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30%左右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面积和器材配备不达标。
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对文化市场的整顿不够有力,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网吧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少数违规经营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甚至诱发犯罪行为。不良网络游戏是导致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伸出关爱的手
近年来,文化、教育、信息产业等部门在加强网上健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倡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摘自执法检查报告
为挽救正在被“网瘾”吞噬的青春,近年来全社会都行动了起来。
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整合了一批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精品文化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文化服务;
去年4月份以来,公安机关会同信息产业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工作,共清理、删除境内有毒有害信息107.9万条,关闭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网站4.8万个。
文化行政部门聘请网吧社会监督员10多万人,设立统一的文化市场举报电话,查处了一批违法经营的网吧„„
在贵州省,公安机关在全省网吧中安装了“有害信息过滤系统”,逐步落实上网实名登记制度,极大地遏制了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辽宁省组织了由7600多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网吧等娱乐场所实行监督。
内蒙古实现了对全区2700多家网吧的实时全程监控。
江苏推广运用“防沉迷系统”,开发适合未成年人教育成长的健康、绿色网络游戏。
湖南长沙市通过“财政补贴,社会赞助”等方式,提倡有条件的社区为青少年开设“绿色网吧”,目前已建成53家青少年绿色上网场所。
走向“绿色网络”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保障未成年人上网权利的同时,必须坚持“大力发展,积极利用,科学有效,依法管理”的方针。
——摘自执法检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应用面不断扩大,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新渠道。李建国说:“保障未成年人正当上网的权利,对于未成年人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实难题?执法检查组提出建议:
第一,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把好网络游戏内容关,依法严查存在违禁内容的网络游戏,切实承担起审批监管责任,对“批而不管”的单位和个人要实行问责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鼓励和扶持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网络产品。
第二,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文化、工商、公安、工业和信息产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加强对网吧的经常性监管,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格实行上网实名制和“零点断网”,对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的网吧给予重罚,同时要依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第三,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加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技术手段的研发应用,大力推广绿色过滤软件,努力净化网络空间。各级政府要加大公益性上网设施的投入,促进公益性上网服务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四,积极研究矫治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措施。制定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诊治规范,将预防、干预和控制网络成瘾工作纳入精神卫生工作的总体框架。动员社会力量,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有效矫治。
14.沉迷网络游戏的英语作文 篇十四
I have a good friend. His name is Chin Daibe. He is 15 years old. We both want to be detectives. He is very clever.
He is just 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but he is clever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 think he is as clever as a university school student. His favorite detective is Kindalchi Hajime. He wants to be just as famous when he grows up. He is as helpful and brave as Sherlock Holmes. He is generous to his friends, too. When he has some new detective books, he always shares with me. So I am willing to lend him books, too. His favorite writers are Jinguchi Lanbu and A.E.W. Mason. His favorite book is ”At the Villa Rose".
I think it is a good detective book, too. I really think he will be a very good detective. He is my best friend.
15.网络沉迷 篇十五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
在大学生的网络活动中, 网络游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有份调查报告显示, 现在的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率已经几乎接近100%, 在使用网络时, 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50%以上, 聊天的比例为20%, 听歌、看电影的比例为17%, 查看新闻及相关资料的只有不到的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次调查, 约有76%的大学生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每天游戏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14%、1至3小时的占32%、3小时以上的甚至超过30%。
二.造成大学生沉迷网游的原因分析
1.压力减小、课余时间丰富。
相对于高中的繁重学习压力, 大学的学习显得轻松、自由、没有复杂繁多的作业、考试、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充裕、丰富。大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 有的学生开始的确是在网络上搜索专业知识、社会常识等, 但时间一久, 就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开始一点点陷入到网络游戏中。
2.学业困难、转而在网络游戏中实现自我。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的困难、学习找不到方法、以及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等原因学习上出现了困难, 往往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而且发现网络游戏中能够找到学习中无法实现的自我价值, 创建一个英雄人物, 只需要一秒钟, 拥有过硬的物质装备通过简单练级、砍杀等就可以轻松实现, 于是他们沉浸在这种虚假的成功和畸形的自信中, 最终在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
3.不善于沟通, 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的校园除了学习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沟通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是进入社会前的培训课程, 但有些大学生面对忽然变化的人际交往方式不适应, 或者因本身缺乏自信, 不能坦然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害怕自身不足暴露在他人面前, 而在互不见面的网络中他们则可以隐姓埋名, 包装、隐藏自我, 成为侠客、英雄, 以心中幻想的形象出现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进行游戏, 似乎这样才能找到快乐。
三.大学生沉迷网路游戏造成的影响
1.分散精力, 最终导致学业荒废。
大学生由于沉溺于网游中, 必然要以花费时间为代价, 他们在游戏中可以感到快乐, 渐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晚上通宵游戏, 第二天无心听讲, 慢慢开始频繁的旷课, 成绩下滑, 考试挂科, 收到学业警告甚至是降级和勒令退学。这样的玩物丧志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成材无望。
2.人际关系疏远, 缺乏现实中的沟通和交流。
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 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习惯性的回到寝室就面对着机器、网络、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 和寝室的同学没有沟通和交流, 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导致寝室同学关系疏远, 互相缺乏了解和关心, 本应最亲密的同学情谊变得疏远而冷漠。
3.沉迷网游对身体造成损害。
长期上网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 身体因受到电脑辐射, 导致正常的生理机能下降, 免疫力降低。缺乏运动导致视力下降、腰椎病、头昏脑胀, 情况严重的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植物性神经紊乱。近年来, 也有报道称大学生因过度网游而导致猝死的现象。这些都带给一个正直青春成长期的大学生带来本不应有的痛苦。
四、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有效途径。
1.丰富校园活动, 充实空余时间。
可以开展大量的校园活动, 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经常开办各类竞赛、知识讲座、智力游戏等, 号召各学院结合专业学习实际开办各种兴趣协会, 支持并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让他们投身到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努力中。将他们的课余时间都充分调动起来, 让积极的快乐力量充实大学时光。
2.加大学生日常管理力度, 规范课堂秩序。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 他们需要有老师在身边时刻鞭策和鼓励, 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风的建设, 严格抓好日常课堂的出勤和秩序。使他们从开始的“不得不上课”, “不得不放弃游戏”慢慢变成主动学习, 爱上学习。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 保证学生文明上网。
建议学生寝室统一使用安全的校园网络, 限制网速, 限制内容。现在的大学生电脑已经普及, 日常作业也大多需要通过电脑来完成, 禁用电脑和网络是不现实的。但事实证明, 校园网的流量速度足以支持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 而易上瘾的大型网游往往需要更快的网速, 如果网速有限, 游戏就不‘顺畅’, 就会控制他们网游的欲望。同时, 校园网可以增添大量的有益资料和影音资源,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又可以锻炼外语能力或者了解更多社会文化、世界历史等知识。对大学生的学业有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4.加强心理疏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经常关心大学生的情绪, 对心里反常的学生要及时沟通和交流, 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把迷恋网游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对已经痴迷网游的学生, 要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回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来。与家长、同学配合, 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告诉学生网游的危害, 讲讲父母供他们读书的辛苦和望子成龙的心情;呼吁同学们互相监督, 也可以安排“一对一”的学生学习互助小组等, 从而使学生逐渐远离网游。
参考文献
[1]宋颖刘思远筑牢大学生网络游戏“防火墙”教育与教学研究1672-5913 (2009) 10-0114-02
[2]余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分析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4第27卷第2期
[3]王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第21卷第12期
16.股海沉迷录 篇十六
一个老股民的自述
凌晨三点,星光点点,凉风习习,杭州西子湖畔钱王祠的一个大院里,排着一支小小的队伍,人们自发地发放着号子。天亮了,门开了,守夜多时的人们鱼贯而入,先是在一个传达室模样的小窗口花五毛钱买一张申报表,然后进入大厅,分散到各个窗口,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抢着填单、递单。窗口里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审单,往上海拨打长途电话,报单,再回单;窗外的,翘首以盼地等待回音,成交的喜形于色,落空的痛心疾首。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老一代股民,最初介入中国股市的原始形式。那种争抢着一张张进入天堂门票的情景,我至今尤历历在目。
当时的上海股市只有八家上市公司,号称“老八股”。由于沾了其中一家“浙江凤凰”的光,杭州的股民有幸挤入了最早吃螃蟹的冒险家乐园。但是因名额的限制,整个杭州每天只有40人有缘入围,故而,排队的慢慢地提早到每天晚饭后,就开始熬夜守望。好在美丽的西子湖,正是遨游美梦的好场所。后来深圳也开了股市,只是当时买卖者比较少,交易者就在杭州大会堂外面的广场上,一个报亭大小的窗口通过电话报单。
那时候能够买到股票的,就像是种下了一棵摇钱树,股市只涨不跌,每晚计算的是一天过去了,腰包里又鼓了多少钱。1910年12月19日,以100元发行的上海申华(现为申华控股),上市开盘价就是327.90元,然后一路飙升,1992年5月最高达到702.50元,由于在1992年12月1日每股拆细成10股,此时的股价相当于每股7025.00元。
最初为了控制节奏,有关部门采取每天涨幅3%的限制,但是这更助长了每天开盘就直接涨停的势头,市场形成死水一潭的局面。后来放开限制,又实行可以当天买卖的制度,成交才开始活跃起来。记得有一次我以16元多买进申华实业,一小时后就飙升到64元,赶紧抛出,转眼间就净赚几百元。这对于当时月工资收入才几十元的打工者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喜事。
随着上市股票的增多,风险也逐渐显露。原来上市后总是一路上扬的行情不再绝对化了,1993年7月24日,青岛啤酒上市,我以开盘价15.00元买进后。最高仅仅走到15.30元就一路下行,收盘12.90元,第二天起就像坐滑梯,天天往下溜,当我在跌破10元大关时忍痛割肉,亏损三分之一。而到1994年7月最低达到3.05元,跌破6.38元的发行价,一年之中所有的投资者悉数被套。股市不再是冒险家的天堂。
1996年10月起,为了控制当时疯狂的市场,管理层连发“十二道金牌”,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交易所也恢复了涨跌停板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跌发生,当天大盘就直接打向跌停板,并且连续三天牢牢地封住跌停,上证指数从1258.69点急跌至855.85点。那数百只股票连续跌停的惨状,让所有的股民都呆若木鸡!我当时对此深表不满,写了一篇杂文,描述有架飞机进入高空,地面导航中心一再警示风险,然而飞机置之不闻,越飞越高,为了保障安全,地面上就发射一颗导弹,把它打了下来,飞机倒是不再有危险了,可是上面的人员呢?这也许是一场难以评说的行政干预。
其实,类似的行政干预层出不穷,2007年5月29日午夜,财政部突然宣布将印花税由现行1%调整为3%。第二天900多只股票跌停,此后包括券商股在内的数百家股票连续五日跌停。这就是被称为“半夜鸡叫”的“5·30”事件。6月3日,第5期“榕城媒体财经记者沙龙”,围绕“疯狂股市:向左还是向右”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我当时力排众议,借用俄罗斯的一首诗名来阐述对股市后期走势的判断《向左向左还是向左》。并且大胆地预言,再打跌停的话,可以果断介入券商股,短期内至少可以赚上40%。事实也是如此,相隔一天。股市就崛地而起,在券商股连拉5个涨停的气势下展开了报复性的反转行情。可是那些被吓得割在地板上的散户此时却欲哭无泪了。
我总觉得,这种形式的风险教育课最好少上,尽量让E市场本身说话。
当然,市场的不理性也是时时发生。著名的“5.19”行情就是典型,当时触网即狂,凡是有宣布投资网络行业的公司,立即被拔地而起,连拉三四个涨停的现象比比皆是。记得在5月19日那天我以12元买进的厦门信达,从11.70元一直走到6月30日的22.28元,短短一个半月就几乎翻番,只是当时我没那个心理准备,半路就脱手了。当然,没有价值基础的网络股在一阵疯狂后,很快就烟消云散。
至于新股炒作,中工国际可以说是始作俑者之一,2006年6月19日,它以17.11元开盘后稍稍回调到15.50元,我见半小时的换手率已经高达60%以上,就大胆地以17元买进2万股,起先瞧着它一毛一毛地上涨,心理乐陶陶地,谁知渐渐地是1元1元地急拉,然后是5元5元地跳跃,20元、25元、30元……最高冲到50元,距7.40元的发行价7倍之高,最后以31.97元收盘。然而才陶醉了一天的美梦,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六个跌停打碎,最低打到16.98元。好在我的进价不高,很快就在19元获利出局,而在20元以上追高的直到1年之后才解套。管理层也为此而出台了有关新股上市当天停牌的新规则。
新中国股市历经近19年的发展。随着管理的规范,投资者逐渐的成熟,已经脱胎换骨,彰显出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晴雨表。预计到下一个三十年末,一定会跻身于前列。而我现在作为一家机构的主管,正为规范管理作出努力,并为股市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力争成为一棵股市常青树,以第一代老股民的身份见证中国股市的历史与未来。
看多股市十八年
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国第一股。如果从彼时算起,股票作为投资品在国内风行已经二十五载。
截止2009年7月15日收盘,A股市值达到3.21万亿美元,继2008年1月份后再次超过了日本股市,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
“买股票”、“炒股”、“当股民”也从彼时的时髦事变成如今的大众投资行为。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截至2007年1月22日收市,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A、B股及基金开户总数就已达到8,005.90千万户,股民数量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5.9%。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股民,福州市民施国忠在股海中沉浮十八年,始终对投资股票情有独钟。“我对中国股市一直有信心,尤其是现在,作为上班族如果不炒股简直不算现代人了。”
对于股民而言,第一次买股票的经历都是很难忘却的。
“第一次买股票是在1992年,当时我动员了身边的七八个人一起买福耀的原始股。”谈到首战,施国忠不无得意。
当时每股面值1元福耀原始股,已经溢价了50%。不过他还是拿出自己身家财产的三分之二,总共7500元购买了5000股。
与上海、深圳等地发行原始股动辄几千上万人排队购买疯抢相比,1992年的福州发行原始股的场面则显得波澜不惊,很多福建人当时还并不了解股票是怎么一回事。仅仅排了一小段时间的队,他就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股票。
施国忠是“蓄谋已久”的。“我当时敢拿三分之二的身家去买股票,是因为我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股票了。当时也没什么书看,抓到什么书读什么书,小说为主,但偶尔也能找到一些金融方面的书籍。这些书里面提到的炒股致富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那时候就打定主意以后要炒股。”
一年之后,福耀集团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当初每股1.5元的股价被迅速拉高,最高达到了44元,施国忠也在40元的点位将手上的数千股悉数出售,获利近20万。在那个万元户便意味着富翁的年代,他凭借股市的一进一出,获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也从1993年开始,很多福建人都意识到炒股巨大的财富效应,纷纷加入股民队伍。他回忆到,当福建省第二只股票福联原始股发售的时候,如果没有托后门的话,一般人则根本买不到。1992年厦门汽车(现改名金龙汽车)原始股在厦门发售的时候,各地炒股大军更是汇聚一堂,在厦门植物园里连夜排起长龙,一时间,福州话、闽南话、上海话等各地方言凑成一锅大杂烩。一买到股票,就马上有人过来高价收购。当时厦门汽车1股是4元,当场很多外地人提着几麻袋的人民币,开价每股7~8元大量收购。
“买就赚”的黄金时代很快就过去了。
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中国股市进入第一次熊市,中国股市也开始了牛市和熊市的轮番交替。
由于当年股市很多制度尚未完善,大小股东利益并不一致,一时间,黑庄盛行、投机成风,上证指数和股价更是如过山车般高起高落。
作为第一批股民,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和身边的股民开始了“瞎炒”。牛市和熊市反反复复中,施国忠在国债期货、法人股上的投资皆铩羽而归。
同时,股民队伍也在不断变化。他介绍,很多早期的大户都逐渐消失了,参与买卖福耀玻璃的朋友,有的人看到股市的风险,赚了一点就退出了,有的人则一直投一直输,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让这位老股民感到伤心和愤怒的是,中国股市一度被人们视为赌场。在他看来,中国股市是股民用血汗钱支持起来的,股民的角色是投资者而不是赌棍,把股市比喻成赌场,对投资者是一种不尊重。
不过施国忠却没想过退出江湖。他认为,在国内经济高速成长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必然将走向成熟。他坚信,“制度不好,好人变坏人;制度好了,坏人也会变好人。”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让股市也越发开放和透明。特别是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中国股市打响了“辽沈战役”。
“股改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一致了,以前大股东是想从上市公司里面抽钱,现在这种恶意欺诈圈钱的公司越来越少了,这让股民找回了投资者的感觉。”他说道。
现在他不仅仅自己炒股,还和自己刚毕业的儿子约法三章,儿子每个月将工资的一部分委托给他炒股。“赚了算他的,赔了算我的,关键是要培养他的证券意识。”他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上班族们如果不做点投资,不炒股,以后肯定买不起房子,甚至很难称得上是现代人。
回头来看,施国忠却一直感慨当年福耀卖太早了。
对此,他有本明细账。1993年,福耀玻璃上市之初,每股业绩2毛钱,股价最高却达到了44元,市盈率高达200倍。他坦言,根据那时候的情况判断出售福耀股票无疑是合理的,但福耀作为优质企业,成长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截止2009年9月18日收盘,福耀玻璃复权价达600.62元。经他估算,如果当年一直将股票捂在手里,当年价值20万的股票如今市值也差不多有300万。同样让他感慨的还有凌钢股份,从现在来看,长期持有的收益更大,而当时卖出的高价现在看来都是在底部。
总结自己多年来在股市上的沉浮,他发现选股的第一要素是企业的成长性和业绩。企业有好的业绩支撑,就不用担心股价波动。“股民中盛传一种观点,不要为了企业未来的预期去买股票,对股票的高成长因素视而不见,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关键是要找到高成长性的股票。”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此,他有两大选股秘诀。首先是投资前做好功课,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与他的职业有着密切联系,作为一名资深图书出版编辑,施国忠最擅长的就是收集信息。同样,第二个秘诀也与他的职业经历有关。“我还从事过律师,所以在信息判断上,有着强烈的证据链条意识,如果收集到的上市公司情况有相互矛盾和打架之处,我就会放弃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正是依靠这两大秘诀,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投资理念和手段。经过多年股市的锤炼,他养成的投资习惯是,要么不买,要买就盯住一支自己看中的高成长性股票,全仓介入,长期持有,不怕追高。他分析,真正的好股票庄家是不会给散户太多机会共享底部的。买股票有时候要学习香港人买马,买胜率高的马不要怕价格贵,往往这样的股票才容易赚钱跑赢大盘。
【网络沉迷】推荐阅读:
防沉迷网络国旗下讲话06-24
小学开展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活动总结08-08
四2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主题班会流程11-21
远离网吧、拒绝沉迷、文明上网、健康成长08-13
把握青春,拒绝沉迷网游 服装班主题班会08-20
网络德育论文: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研究10-23
网络文献与网络阅读探析07-25
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07-30
网络传播及网络舆论的生成作用论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