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技巧论文

2024-08-08

初中数学教学技巧论文(共16篇)

1.初中数学教学技巧论文 篇一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要学好数学,学会解题是关键,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必要的训练,其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与技巧。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解题的学习过程通常的程序是:阅读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在对例题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反思,思考例题的方法、技巧和解题的规范过程;然后做数学练习题。

基本题要练程序和速度;典型题尝试一题多解开发数学思维;最后要及时总结反思改错,交流学习好的解法和技巧。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的一次重要而有意义的方面。”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让解学生好数学问题,就要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挖掘题目的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题目的解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1.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所谓函数的思想是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再运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去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而所谓方程的思想是分析数学中的等量关系,去构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求解或利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解决问题。

2.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与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某些代数问题、三角问题往往有几何背景,可以借助几何特征去解决相关的代数三角问题;而某些几何问题也往往可以通过数量的结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对问题的解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之所以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它的逻辑性较强,原因二是因为它的知识点的涵盖比较广,原因三是因为它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四是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分类讨论各种可能性。

解决分类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在局部讨论降低难度。常见的类型:类型 1 :由数学概念引起的的讨论,如实数、有理数、绝对值、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概念的分类讨论;类型 2 :由数学运算引起的讨论,如不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类型 3 :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条件引起的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应用引起的讨论;类型 4 :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如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中的相关问题引起的讨论。类型 5 :由某些字母系数对方程的影响造成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中字母系数对图象的影响,二次项系数对图象开口方向的影响,一次项系数对顶点坐标的影响,常数项对截距的影响等。

分类讨论思想是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寻求解答的一种思想方法,其作用在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全面考虑问题,

分类的原则:分类不重不漏。分类的步骤:①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其范围;②确定分类讨论的分类标准;③按所分类别进行讨论;④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注意动态问题一定要先画动态图。

4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转化与化归市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所以以上三种思想也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呈现。

但是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在转化的过程中前因和后果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不等价转化就只有一种情况,因此结论要注意检验、调整和补充。转化的原则是将不熟悉和难解的问题转为熟知的、易解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为具体的和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转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的转为特殊的问题;将实际的问题转为数学的问题等等使问题易于解决。

但是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在转化的过程中前因和后果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不等价转化就只有一种情况,因此结论要注意检验、调整和补充。转化的原则是将不熟悉和难解的问题转为熟知的、易解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为具体的和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转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的转为特殊的问题;将实际的问题转为数学的问题等等使问题易于解决。

常见的转化方法有

( 1 )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

( 2 )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 . ?

( 3 )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 ?

( 4 )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 . ?

( 5 )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使结论适合原问题 .

( 6 )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 .

( 7 )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也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转化与化归的指导思想?

( 1 )把什么问题进行转化,即化归对象 . ?

( 2 )化归到何处去,即化归目标 . ?

( 3 )如何进行化归,即化归方法 . ?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一切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 .

2.初中数学教学技巧论文 篇二

《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这教育我们学习知识要多复习、及时温习, 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好温习, 同时也可以把温习的过程当做另一节课的开场形式。比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判定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引出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 既便于学生温习之前的知识, 又能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开始的时候, 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相似知识点, 或者运用推理方法一样、解题步骤相似的知识, 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比如, 我们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 就可以从之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入手, 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边、对应的角、对应的周长”都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应该是“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边、对应的角、对应的周长”都相似, 也就是对应的角都相等, 或者说对应的边长相似, 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类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迁移思维与扩散思维, 便于他们学习新知识, 同时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新课标规定, 教学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基本能力, 比如动手实践能力等。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亲手实验,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这样的过程是他们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 比教师单纯地指导、教导要好得多。比如, 在讲“同位角、内错角”的时候,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 这些知识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 他们很容易搞混, 如果让学生用量角器自己去测量, 自己去计算, 就会便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四、反馈导入法

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对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馈导入法就是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导入”,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出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的情感进行了交流, 学生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便于达到教学目的。

五、设疑式导入法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般都比较怕教师的提问, 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流程。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 某天上课的时候, 我就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我们家里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了, 要量出哪些要素才能去割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呢?同学们就讨论开了, 有的说:直接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啊;有的说, 量出3条边还要有角度, 不然割的时候不方便;有的说那就直接量出三个角就可以了;有的说, 三个角相等的是相似三角形, 不一定相等, 想要一样, 又要量三个角, 又要量三个边;有人说这样太麻烦……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 我引出当天的教学内容: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我们有必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教具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使用相关的教学器材, 通过简便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样既能补充学生的课堂知识, 又能达到教学的效果。比如, 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时候,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角, 然后问大家如何画出角的平分线, 很多学生都说用量角器量出来角的度数, 再画出平分线就可以了, 我说这样太麻烦, 我用一种简单的方法, 只需10秒钟就可以画出来, 学生们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我拿出圆规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出了一道半弧并且与角的两边都有相交点, 再分别以两个相交点为圆心再画弧, 然后连接两个弧的交点与角的顶点, 就画出了一条平分线。学生都大呼神奇, 这样的课堂导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

再好的课堂导入, 都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基础, 正所谓“基础决定上层”, 只有掌握好了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我们才能做到“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否则, 如果只追求表面上的华丽与技巧, 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学的过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进行, 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各位教师的重视, 特别是对课堂开场白的重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关乎一节课的成败。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对一节课可能管用, 但是一个学期有几百节课, 如果每节课都用一种形式的开场白, 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研究、多探索, 采用不同的开场白,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3.初中语文教学技巧 篇三

一、情景设置,开门见山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鸟语花香、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琪珺的《春酒》,教师可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导入,引起学生的有趣思考,激发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课文所写三种不同场合民歌演唱如何理解?想一想,与我们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何对云南的歌会这么感兴趣?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就更透彻。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画面情景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从陶渊明本人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入手,把他的理想境界描绘出来,无论是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都可以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能通过横向联系背诵有关的诗句,这样教学,何乐而不为?

六、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并不是单纯的汉语知识,从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涉及每一个领域。教师能把相似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就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青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去爱大自然,进一步去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河山。

七、突出重点,意味深长

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领略文中所包含的情感。一篇课文的内容多而杂,要掌握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我们应选择重点有价值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去作要求。除了要求学习重点,还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留下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可着重理解罗布泊是如何从本来令人向往的地方变成令人恐怖的地方的。昔日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的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流,夏季气温高达70°C,天空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样的“死亡之地”是谁造成的?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语文课本来是相对枯燥的知识传授,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但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就能使学生深入课文中,感受其中的美,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4.初中数学命题方法技巧 篇四

处理好玩与学,主与次,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5.初中数学期末考试答题技巧 篇五

一、答题原则

大家拿到考卷后,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处理。答题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从前向后,先易后难。通常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到难。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次解答。当然,有时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中间有难题出现时,可先跳过去,到最后攻它或放弃它。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不要“一条胡同走到黑”,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择、填空题,后解答题。

2.规范答题,分分计较。数学分I、II卷,第I卷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读,一要严格按规定涂卡,二要认真选择答案。第II卷为主观性试题,一般情况下,除填空题外,大多解答题一题设若干小题,通常独立给分。解答时要分步骤(层次)解答,争取步步得分。解题中遇到困难时,能做几步做几步,一分一分地争取,也可以跳过某一小题直接做下一小题。

3.得分优先、随机应变。在答题时掌握的基本原则是“熟题细做,生题慢做”,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但是要防止被难题耗时过多而影响总分。

4.填充实地,不留空白。考试阅卷是连续性的流水作业,如果你在试卷上留下的空白太多,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会认为你确实不行。另外每道题都有若干采分点,触到采分点便可给分,未能触到采分点也没有倒扣分的规定。因此只要时间允许,应尽量把试题提问下面的空白处写上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有关结论。

5.观点正确,理性答卷。不能因为答题过于求新,结果造成观点错误,逻辑不严密;或在试卷上即兴发挥,涂写与试卷内容无关的字画,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胡乱涂写可以认为是在试卷上做记号,而判作弊。因此,要理性答卷。

6.字迹清晰,合理规划。做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把标点、符号、解题步骤等小的地方尽量做好,不要丢掉应得的每一分。这对任何一科考试都很重要,尤其是对“精确度”较高的数理化,若字迹不清无法辨认极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误判,如填空题填写带圈的序号、数字等,如不清晰就可能使本来正确的失了分。另外,卷面答题书写的位置和大小要计划好,尽量让卷面安排做到 “前紧后松”而不是“前松后紧”。特别注意只能在规定位置答题,转页答题不予计分。

二、审题要点

审题包括浏览全卷和细读试题两个方面。

一是开考前浏览。开考前5分钟开始发卷,大家利用发卷至开始答题这段有限的时间,通过答前浏览对全卷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估算试卷难度和时间分配,据此统筹安排答题顺序,做到心中有数。此时考生要做到“宠辱不惊”,也就是说,看到一道似曾相识的题时,心中不要窃喜,而要提醒自己,“这道题做时不可轻敌,小心有什么陷阱,或者做的题目只是相似,稍微的不易觉察的改动都会引起答案的不同”。碰到一道从未见过,猛然没思路的题时,更不要受到干扰,相反,此时应开心,“我没做过,别人也没有。这是我的机会。”时刻提醒自己: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二是答题过程中的仔细审题。这是关键步骤,要求不漏题,看准题,弄清题意,了解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同的题型,考察不同的能力,具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评分方式也不同,对不同的题型,审题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1.选择题是所占比例较大(25%)的客观性试题,考察的内容具体,知识点多,“双基”与能力并重。对选择题的审题,要搞清楚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采用特殊什么方法求解等。

2.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15%)。一般是中档题,但是由于没有中间解题过程,也就没有过程分,稍微出现点错误就和一点不会做结果相同,“后果严重”。审题时注意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方法和此类问题的易错点等。

3.解答题在试卷中所占分数较多(60%),不仅需要解出结果还要列出解题过程。解答这种题目时,审题显得极其重要。只有了解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隐含信息,联想相关题型的通性通法,寻找和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问题才能解决。

三、时间分配

近几年,随着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应用问题越来越多,阅读量逐渐增加,科学地使用时间,是临场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配答题时间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在心目中应有“分数时间比”的概念,花10分钟去做一道分值为12分的中档大题无疑比用10分钟去攻克1道分值为4分的中档填空题更有价值。有效地利用最好的答题时间段,通常各时间段内的答题效率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最后10分钟左右多数考生心理上会发生变化,影响正常答卷。特别是那些还没有答完试卷的考生会分心、产生急躁心理,这个时间段效率要低于其它时间段。

在试卷发下来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难度,熟悉“题情”,进而初步确定各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通常一般水平的考生,解答选择题(12个)不能超过40-2-

分钟,填空题(4个)不能超过15分钟,留下的时间给解答题(6个)和验算。当然这个时间安排还要因人而异。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原来的时间安排,譬如,1道题目计划用3分钟,但3分钟过后一点眉目也没有,则可以暂时跳过这道题;但若已接近成功,延长一点时间也是必要的。需要说明的是,分配时间应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灵活掌握时间而不墨守最初安排。时间安排只是大致的整体调度,没有必要把时间精确到每1小题或是每1分钟。更不要因为时间安排过紧,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影响正常答卷。

一般地,在时间安排上有必要留出5—10分钟的检查时间,但若题量很大,对自己作答的准确性又较为放心的话,检查的时间可以缩短或去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数学试卷的设计只有少数优秀考生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

考试的一切均源于平时的训练。为了防止考试时过早的提前做完试卷,或不能按时做完试卷,你要在平时考试和做限时模拟题时训练高考时间安排。例如语文是早上9:00开始考试,11:30结束。那么,你就可以经常训练自己,把高考的时间安排深深烙印到脑海中。你每天上午上课时,放一个钟表在旁边,到9:00时,就对自己说,开始考试了(虽然你其实是在上课),到10:45时,你就对自己说,该写作文了,到11:30时,你对自己说,该交卷了。经过长期的每天不间断的训练,一段时期后,考试时间安排就会深深烙印到你脑海中,这样,无论你多么紧张,无论你在做什么,看到钟表,你就能马上反应到该干什么了。这样,考试时,你就不会出现过早的提前做完试卷或者不能按时做完试卷了。

四、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掌握选择题应试的基本方法:要抓住选择题的特点,充分地利用选择支提供的信息,决不能把所有的选择题都当作解答题来做。首先,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要求。二是审查分析题干,确定选择的范围与对象,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规定。三是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四是要正确标记和仔细核查。

(2)特值法。在选择支中分别取特殊值进行验证或排除,对于方程或不等式求解、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格外有效。

(3)反例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4)猜测法。因为数学选择题没有选错倒扣分的规定,实在解不出来,猜测可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除须计算的题目外,一般不猜A。

2.填空题答题技巧

(1)要求熟记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数据公式、原理,复习时要特别细心,注意记熟,做到临考前能准确无误、清晰回忆。对那些起关键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记错的概念、符号或图形要特别注意,因为考查的往往就是它们。如区间的端点开还是闭、定义域和值域要用区间或集合表示、单调区间误写成不等式或把两个单调区间取了并集等等。

(2)一般第4个填空题可能题意或题型较新,因而难度较大,可以酌情往后放。

3.解答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考题要求。

(2)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简约性、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3)给出结论。注意分类讨论的问题,最后要归纳结论。

(4)讲求效率。合理有序的书写试卷和使用草稿纸,节省验算时间。

4.大题和难题答题技巧

一张考卷必不可少地要有大题、难题以区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拉开档次。一般大题、难题分值都较高,遇到难题,要尽量放到最后去攻克;如果别的题目全部做完而且检查无误,而又有一定时间的话,就应想办法攻克难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得150的,先把会的做完,也可以给自己奠定心里优势。

考试碰到难题时,你可以先用“直觉”最快的找到解题思路;如果“直觉”不管用,你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如果这样也不行,你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然后进行尝试;如果这样还不行,你还可以从你脑中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中逐一搜索,找到可能的解题思路。

五、强调的一点是草稿纸,这是考试时和试卷同等重要的东西

同学们拿到草稿纸后,请先将它三折。然后按顺序使用。草稿纸上每道题之间留空,标清题号。字迹要做到能够准确辨认,切不可胡写乱画。这样做的好处是:

1.草稿纸展现的是你的答题思路。草稿纸清晰,答题思路也会清晰,最起码你清楚你已经做到了哪一步。如果草稿混乱的话,这一步推出来了,往往又忘了上一步是怎么得到的。

2.对于前面提到的暂时不会,回头再做的题,由于你第一次做本题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思维过程。第二次做时如果重头再思考非常浪费时间。利用草稿纸,可以迅速找到上次的思维断点。从而继续攻破。关键结论要特殊标记。

3.检查过程中,草稿纸更是最好的帮手。如果连演算过程都可从草稿纸上清晰找到的话,无疑会节省大量时间。

六、如何检查

在考试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考生如果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因为在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目,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能得到的分数绝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或再次思考解法。对各类题型的做答过程和结果,如果有时间要结合草稿纸的解题过程全面复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第二步是重新快速浏览题目的要求,是否理解错了题意;第三步是确保解题步骤和结果的正确。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查你心存疑虑的题目。但是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作出的判断。

对解答题的检查,要注意结合审查草稿纸的演算过程,改正计算和推理中的错误。另外要补充遗漏的理由和步骤,删去或修改错误或不准确的观点。

计算题和证明题是检查的重点,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成了题目的全部要求;若时间仓促,来不及验算的话,有一些简单的验证方法:一是查单位是否有误;二是看计算公式引用有无错误;三是看结果是否比较“像”,这里所说的“像”是依靠经验判断,如应用题的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数字结论是否为整数、自然数或有规则的表达式,若结论为小数或无规则的数,则要重新演算,最好能用其他方法再试着去做

七、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十三、不要心存侥幸、误入歧途

6.初中数学轻松掌握学习技巧 篇六

多做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

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多做综合题。

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

“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相信大家是没问题的吧。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1.学好数学要抓住三个“基本”:基本的概念要清楚,基本的规律要熟悉,基本的方法要熟练。

2.做完题目后一定要认真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以后遇到同一类的问题是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3.一定要全面了解数学概念,不能以偏概全。

4.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要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5.要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练习中有意识的地去总结,慢慢地培养适合自己的分析习惯。

6.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文字阅读去分析理解。

7.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的迁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要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形成系统,我们可以运用类比联系法。

9.将各章节中的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能帮助我们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0.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口诀将相近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搞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弄清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知道其推导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7.浅谈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技巧 篇七

关键词: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初中

一、要牢固掌握课本知识, 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

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课本为依据的, 课本是百源之头, 题海中所见的题型, 都是课本基础内容的演化, 而且数学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 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学习时要让学生全面掌握, 在课后复习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与方法.

1.了解并掌握应用基础知识 . 在学习的时候, 要认真研究例题, 充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对于典型例题进行特别讲解, 通过分析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2.深化学习基础知识.在复习的时候, 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之余, 还要会运用, 通过对题目认真分析后, 透彻理解, 找出规律.

3.了解知识, 巩固基础知识.对日常所学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系统整理, 把学习到的一些知识点或片段组织成一种新的知识链、公式链、运算链, 从而更加系统认识课本的知识.

二、基本概念的学习, 重点是抓实质

数学的概念不同于其他学科, 不能靠死记硬背来理解, 是重在理解本质的, 数学概念的学习一定要克服机械的记忆方式.在数学的概念理解问题上, 首先要了解其本质特征, 再去了解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 其次, 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愿意投入情感, 数学教师要用情感教育唤起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生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在施教过程中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从教学目标的设立到教学过程的实施, 都要蕴涵丰富的情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大纲》要求, 要贴近现实, 尽可能的举出学生感兴趣的事例, 让学生多讨论参与其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 自己所学知识是从现实剥离出来, 又能指导现实生活. 学生就不会感到知识枯燥了.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来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一种途径和程序.其中包含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还有二者相互之间的联系. 任何教学的活动都离不开方法, 没有系统的方法, 教学活动就不完整.指导中学生完成数学的学习, 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精通数学方面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使他们能主动、独立的学习, 最后达到课程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方法, 可以牢记学习数学的环节, 要让学生看重“四项认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四项工作都认真.数学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的.

2.解题方法的方式学习.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解题,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这些疑惑, 对于学习数学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最基本的要求, 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 再通过灵活应用来解题, 同时也检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我认为, 数学的解题一定要讲究方法.我们在做任何一道数学题, 都会伴随着这样或是那样的方法.没有方法的解题一般是不存在的.方法只会存在繁与简之分.我们要提高解题的能力, 就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同的人遇到同一道数学题, 就会有不一样的解答.当然同一个人对于同一道数学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也就是说,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 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通常有相同或相似的解法.在方法上, 我们会提倡一题多解.

三、结论

任何的学科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极大的延伸性和特性, 本文只是依据我个人的观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总结得出了一些常规教学方法和观点, 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实际的借鉴和参考.数学教育的发展仍旧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曾庆可.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郭金枝.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 2004.

[3]岳敏.初中数学应用问题解题障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6.

[4]就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问题答读者问[J].安徽教育, 1992, (1) .

8.初中语文教学技巧 篇八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技巧

在漫长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课堂上一直都是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通常是课堂上的旁观者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制约了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主动、独立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获得思维和能力的拓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和动力。初中生年纪尚小,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很多时候都是兴趣来推动他们去学习和探索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初中生对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触语文知识、了解语文内涵的机会,例如,可根据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书籍,引导学生以一种阅读小数的心态去阅读这些书籍,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能容,用心的制作教学计划,尽量将教学内容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出来,由此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前,为学生播放一段歌曲《父亲》,学生们都喜欢听歌曲,在舒缓、婉转的旋律中,教师可自然的导入新课《背影》,学生受兴趣的驱使,随着教师的指引,开始课文的学习。

2."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法

不少同行以为教材资源即课文,其实,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我在讲授《凤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凤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凤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凤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3.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

古人云:"無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其实只是教学方法传统一点而已。也许有些领导和老师认为她的教学方法不好,但是在她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而追求热闹,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却是"热烈"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效果不错。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到处都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4.激趣和讨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读者的经历的不同、观念的不同,加之欣赏角度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教学过程,激趣和讨论的技巧运用,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在"三维对话"过程中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习的热情,课堂获得的"结论"更丰富、更全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巩固,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容.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 陈翠萍. 改进教学模式 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J]. 中国校外教育,,:.

9.初中数学学习技巧总结 篇九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即使初三学生处在复习阶段,也还是离不开对书本的阅读.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有一位老奶奶家里的圆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 请你给她拿个主意.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 .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10.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学好数学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平时的数学学习: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你的过去,关键的是对于每次考试的总结和吸取教训,是为了让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师经常会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到“课后复习”.

二:期中期末数学复习:

要将平时的单元检测卷订成册,并且将错题再做一遍.如果整张试卷考得都不好,那么可以复印将试卷重做一遍.除试卷外,还可以将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自己还可以做2-3张期末模拟卷.

三:数学考试技巧:

如果想得高分,在选择、填空、计算题上是不能丢分的.在考数学的时候思想不能开小差,而且遇到难题时不能想“没考好怎么办啊”等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期末考试的难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种.遇到这种题目要沉着冷静,利用题目给你的一切条件进行分析,如这次考试有两个空白的钟,还有去年七年级期末的几题填空.这些条件都对你的解题有很大帮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的速度压下来,不是越快越好,争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钟的时间检查.

11.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技巧浅析 篇十一

关键词:获取新知识;力避重复性;避免单一化;克服封闭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77-01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只是作为巩固、检查和评比知识的一个教学环节,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教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成绩难于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觉学习越来越难,成绩会逐渐下滑,就是成绩居中的学生也会感到学习厌倦。

然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阐述:“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新颖多样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数学作业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作业是初中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通过对数学作业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设计,致力于影响学生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帮助学生本质的理解数学,培养他们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这样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让学生爱做作业

学生对喜爱的学科乐于做作业。但是,让所有的学生喜爱所有的学科是不可能的,抄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想让学生不排斥作业,爱做作业,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我认为起码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数学作业要力避重复性,讲究趣味性与训练性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2、数学作业要避免单一化,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

长期以来,全班学生同做一道题的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不利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数学作业要克服封闭性,追求探索性与开放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以往一味要求学生照课本做习题,以期望考试中能有好成绩,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练习题。

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只有学生真正爱作业,才会认真做作业,才能真正体现作业的价值。

二、让学生从作业中体会成功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也有人说过:“学习兴趣,源自成就感的积累。”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人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这就和前面所提到的作业要突出层次性相吻合了。多给学生一些踮踮脚就可以够到“果子”的机会,让他们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积累成功,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

作业是教与学的有效融合,它的布置与批改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有责任心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作业的布置经验与批改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通过作业活动,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积淀良好的底蕴,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1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技巧 篇十二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尤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思想观念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近几年的教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教学课堂渐行渐远。而全新的教学思想和全新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种全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宗旨。因为我们在教学中, 只有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置, 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做文章, 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良效。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 让其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双边互动, 积极思维, 积极创新, 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做主导。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师生通过双边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也就是说, 教师应站在“导”的位置, 做好教学课堂的“导演”。“导演”好做, 而做“好”导演就难了。实践证明, 当“好”导演,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一节课如何“演”?采取什么形式?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这个“导演”幕后的工作, 就是说, 在“演”前一定要有通盘的考虑, 再做出周密的设计, 最后才能走向前台, 让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下, 积极地求知, 并在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中聚精会神、殚精竭虑。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进行引导,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操练情况, 并从中接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 及时点拨,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能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二、教学应注意创新,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运用一种方式教学, 就像我们吃一种东西吃久了就会“腻”一样, 也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求新, 学生才能有新鲜感, 才会好奇, 进而产生兴趣。

1. 恰当引导、积极激励。

它要求教师要靠火热的爱心、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和学问、娴熟而适当的授课技巧来善待学生, 对学生的答案与想法不要轻易否定, 对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辩证地进行分析,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要充分认识到,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吹灭了学生的创新之灯, 无疑会丢失一份创新的灵性, 不仅仅是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而已。所以, 科学的激励在创新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创造契机, 积极启发。

创新不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妄想和臆想, 它需要充足的论据和论证做基础。诚然,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艺术上需要体现创新, 但更重要的是, 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要凸显新意。要让学生形成敢想、敢疑、敢说的良好个性, 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创造教育契机, 给学生以适当点拨与启发, 而且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一旦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即刻点燃。

3. 科学态度, 延伸课外。

科学严谨的态度, 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深远, 尤其是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 它的形成不仅仅限于课堂的45分钟, 而更重要的是延伸到课外。在课堂教学上, 我们要将科学、公正的观点渗透于其中, 将严谨、求实的态度寄寓其中, 对与错, 是与非, 一定要分明;不盲从不崇拜, 更不迷信。在现实生活中, 要理性对待事物, 要敢于质疑, 阐发主见, 相信自己, 坚持原则, 不随波逐流, 不人云亦云, 形成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 落实创新, 教师关键。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创新之谜简直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是那样令人向往。实践证明, 谁把握了它, 谁就拥有了未来。而创新教育又是一个大题目, 要想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所以, 英语教师应该将创新时时刻刻挂记“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语) 。

三、勤能补拙圣人训, 笨鸟先飞见奇功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语) 。勤能补拙就能彻底地诠释爱迪生的这句格言。我认为, “勤”还含有“笨鸟先飞”的意思。试想, 我们大家都是芸芸众生之一, 普普通通一员, 如果我们整天抱怨自己愚笨, 甘心流于世俗, 胸无远大目标, 吝啬不愿付出, 将“勤奋”二字置之脑后, 最终只能可怜华发早生, 不知“成”为何物, 真正可叹可悲。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也曾有过抱负, 也曾有过理想, 也曾有憧憬, 也曾有过向往, 只是我们没有用好“勤奋”而已。古人能够做到“悬梁刺股”, 做到“囊萤映雪”, 做到“凿壁偷光”, 做到“闻鸡起舞”,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那样刻苦勤奋, 再运用一些方法, 如大浪淘沙法、拆分单词法、狂写法、联想法、循环往复法、归总法等, 英语中的单词就不难记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到那样?能不能学习到午夜?能不能东方一泛白就起床学习?能不能让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流逝?归根结底, 如果我们每一个日子离勤奋太过遥远, 我们的目标就肯定不能达到。

13.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技巧 篇十三

黄 莉1,陈 F2

(1.湖北省崇阳县青山中学;2.湖北省崇阳县城关中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然而,在新课标下,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过分重视语法规则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口头交际,忽视对英语运用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提起语法就头痛,教学效果差。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一、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语法内容广泛,规则多、框框多。很多学生对语法望而生畏,一上语法课就没精神。要想改变学生对语法课的看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关键。俗话说:先入为主。而导入“既是一堂新课的开始,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这个环节如果设计得自然、新颖,就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不致于还没开始上课,心理上就抵触语法课了。教师在课前可以出示一段对话导入,让学生在讨论中去发现语法,在不知不觉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也可以播放歌曲导入,如播放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来教学一般过去时态,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快乐之中欣然接受语法学习。或以听力对话形式引出一个新的语法等等。导入的形式要根据语法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从根本上吸引学生。

二、在语言运用中,巩固语法

学习语言知识是为了运用。语法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1.以听力对话形式,练习语法

很多听力材料都以对话形式出现,教师课前可精选部分与本课语法有关的材料播放给学生听。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中听出语法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以说的形式,练习语法

每一节课,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语法知识进行交际活动。如,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教学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派代表来汇报,有时教师与学生进行role-play,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role-play,同时可以利用身边的情景让学生练习,如教学句型there be结构时,可让学生就教室内部设施让学生造句,这都巩固了语法的运用。

3.以读的形式,练习语法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生词、短语或一些长难句。这些长难句可能就是一种语法知识,这都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文章时注意对一些长难句的分析,通过对上下文及句子结构的分析,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把所学的语法知识贯彻到学生的阅读理解中,是巩固语法的最佳途径。

4.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能听懂、读懂文章的语法句式,这只是表明学生对这种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了,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表达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汉译英句子翻译、编写对话和写作练习等,加强和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从对语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表及里,深入理解。

语法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语法规则归纳总结成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去听去学,没有主动学习语法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效果不太理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就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侧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法课课堂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体现这一点。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听、说、读、写,去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相关语法知识,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综上所述,语法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法课的兴趣;语法教学要与语言运用相联系,在语言运用中学习和巩固语法。

参考文献:

14.初中作文教学技巧之我见 篇十四

要写出优秀的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强调学生应写出真情实感,可没有添加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文章又显得干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是要在培养学生情感上下功夫。情感在想象中如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就不可能炼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各种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情感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的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我在上《放飞思维、谱写华章》这一节作文指导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鸟巢,让学生发表感想,学生七嘴八舌。又播放了一个有关洗衣机的广告图片,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逐步将学生引上路。而后展示《天上的街市》与《荷塘月色》图片,启示学生其实好的作文就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并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播放一组轻松的音乐,问学生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和作者的原文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其实写作并非难事,几个回合使学生感受到了联想和想象的巨大魅力,也掌握了写作方法,并且有了写作信心。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是联想和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观察,让学生尽情地去感受,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15.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探微 篇十五

一抓住本质, 抓准关键

通常情况下, 化学概念是用最简单明了、精辟凝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 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反复地推敲琢磨才定下来的, 概念中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要想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就需要对这些特殊字、词的含义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字或词我们可以将之称作关键字词。它们揭示了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如在讲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时,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再分”这个词, 让学生在理解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同时记住两者之间的差别, 从而避免概念混淆的现象。再有, 当教师讲到氧化物, 一定要强调“氧元素”, 氧化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会有氧元素的存在。总之, 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清楚事物的本质, 抓准其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精华部分, 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二比较归纳, 系统分类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在运用的过程中频频出错。针对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归纳, 从中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点, 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概念中的含义和联系, 促使学生更加熟练正确地运用所学概念。比较常用的比较归纳方法有列表法, 即将事物的概念、联系和区别一一对照列在表中, 方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记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总结, 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成。如教师可以通过绘图或列表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将这几个概念串联起来, 向学生揭示其中的从属关系、变化历程,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三联系实际, 促进理解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实验教学才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也应将化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在向学生讲解氧化反应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苹果生锈、铁窗生锈) ,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物质中的铁元素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元素接触而产生化学反应,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氧化反应的内涵和表现, 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巩固练习, 加深记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 集中程度较低, 分散在各个章节中,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 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将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化学概念完全吃透和掌握, 遗忘、错记、漏记等现象在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过程中时有出现。针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促进学生将概念吸收内化, 使之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通过练习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到的化学概念。

五结束语

总之,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 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 其教学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与此同时, 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 其地位更加突出。因此, 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 积极探索, 不断研究, 努力提升自己, 切实搞好概念教学, 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主要分为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学生学好初中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技巧进行初步探索, 希望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廷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1)

16.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一、提问要恰当而及时

恰当主要指的是提出来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问题的难度要把握好。太难的问题会给学生的思考带来难度,长久下去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最好的问题是让学生能经过一定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提问也要讲究及时性,主要指提问的时间点要及时。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问题出现的时机,及时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否则,错过了时机再去问学生,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

二、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是探索问题的源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時,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去质疑提问,这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于提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然后再去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下,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讲究一点艺术,精心地加以设计,将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和疑难处,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因低效提问而造成的低效课堂现象的出现。

三、善于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

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固定且有限的,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以确保教学效率得以提升。首先,教师可以抓住重要的概念进行提问,因为,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都比较抽象,但是,这些概念又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该将此作为提问的重点。如果教师没有给予概念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就会使得学生对概念知识产生一些误解,是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概念教学,在重点处设疑,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教师还要结合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提问。数学方法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武器。因此,在设问时,教师要重点进行提问。例如,几何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添加辅助线的方式进行解题,当加入一条辅助线之后,整个题目也就会豁然开朗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知识来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此外,除了让学生直接掌握这种方法之外,还要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四、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恰当

展开问题讨论的关键点就在于问题的提出。在数学课上,无论是哪一节课,都需要遵循这样一条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则没有任何意义;若提出来的问题较难,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可以把一些大的问题转化成几个小问题进行讲授。数学学科的连贯性比较强,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或者把一些新知识和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串联起来,用所掌握的一些知识解决新,这也是学习数学比较常用的办法。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接着教师再告诉学生,所谓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就是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解集的范围。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而且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上,教师还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思考,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及时予以反馈

当学生回答完一道问题后,无论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加以肯定,对回答错误的部分再进行引导式的提问,假如学生还不能有效理解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帮忙补充一下,或者在课后找到该学生,对其进行耐心地辅导。这样也能让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不会产生负面情绪,反而还能促使他们对自己回答错误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减少他们对相关知识点再犯错的几率。教师及时的反馈也让学生觉得问题回答错误也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得师生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提问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课堂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课堂提问不在多,主要在于巧、在于善。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主动地投入到教材当中,深入研究教材,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求知心理,精心地筹划课堂提问,且要选准提问的时机进行巧问,以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在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海.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提问”——谈谈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21-22.

[2]朱安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3]孙艳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效能提升策略刍论[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

上一篇:保健品会议主持稿下一篇:优秀学生干部证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