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12-08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17篇)

1.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一

第二节 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网络信息中良莠不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亲历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信息社会既绚丽多姿又良莠并存的现状,能辨证地认识和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讨论、谈话、亲历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规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辩证的认识信息社会

教学难点:内化信息伦理道德,形成积极,正面,安全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意识。

三、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在上课之前,我首先想做个调查:

1、你们当中还有谁是经常用写信的方式跟亲友联系的?看大家都笑了,开来写信已经out了,是古老的信息的传递方式,2、那你们通过什么方式跟亲友保持联系的?电话。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的确,今天,想要和异地的亲朋好友联络,电子邮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快捷、方便、廉价、可靠,电子邮件不仅能传送文字和照片,还可以传送声音,视频等多种普通信息不便传递的信息,如果你觉得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不能实事,打长途电话费用又太高,那么可以试试在因特网上打电话,当然,微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彼此还可以看见对方。

3、独自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如果想要查找资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Internet

4、为什么?

教师:没错,因特网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充分的利用因特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和交流是现代人的重要能力,很多人查找信息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因特网,它可以帮助我们漫游世界,正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真实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信息社会独有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

【设计意图】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体会到互联网已经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普及,互联网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

一、绚丽多姿的信息社会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使用网络做什么呢?网络都有哪些应用? 可以使用网络进行QQ聊天,发送电子邮件、查资料、玩游戏、购物。【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网络是我们快速、快捷了解世界的手段,我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情况,新闻事件和旅游信息,可以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的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地在家里通过网络炒股、购物、娱乐、休闲,以及享受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想如果能像使用移动电话一样没有线缆的羁绊,在网络中遨游又是多么的自由,现如今都已实现,我们现在是几G的时代? 学生:4G 教师:谁能说说什么是4G ?

教师:如果没人知道,同学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呀,如果会,同学们懂得可真不少,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让我们共同看看江苏省试点的4G生活(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教师:看来信息社会真是绚丽多姿呀!同学们是不是特别期待4G在我们渭南应用?是,其实,信息社会正如我们这节课的题目一样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五彩斑斓是指青、黄、赤、白、黑五色,看来信息社会也有其另外一面,让我们共同来看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1、垃圾短信,垃圾邮件

教师:就在刚刚我的手机又接收到一条短信,我们请位同学给大家读读:

教师:这是垃圾短信吗?是?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有,请你举个例子?有没有感觉受到困扰。

我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比如:手机收到的垃圾短信,邮箱中的垃圾邮件。木马、病毒的泛滥,QQ号码和虚拟财产被盗(比如:Q币),还有不良信息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互联网中存在许多不好的方面。

2、计算机病毒

教师:大家使用的QQ有没有被盗过,在哪儿上网时被盗? 讨论:有盗过,盗过多次,自己QQ被盗的经历。

大家讨论,QQ容易被盗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的QQ经常被盗,而有些人的QQ就很少被盗?

讨论:电脑中病毒、木马。除了电脑中病毒、木马外,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使QQ容易被盗?这和设置的QQ密码有关系吗?(学生思考)

有关系,在设置QQ密码时会提示密码的强度,有密码强度弱、中、强三个档次。所以,QQ被盗可能是密码过于简单。

大家在设置密码时,密码的内容一般都用什么内容作为密码?可以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设置密码时应尽量设置比较复杂的,别人不容易猜到的,有一定含义的,自己比较容易记的密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设置哪些密码是比较安全的。

还有,木马、病毒的泛滥严重影响到信息的安全。那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呢?大家认为病毒是什么东西呢?(学生思考)

教师:病毒概念: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Computer Virus)。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电脑中毒就是一场噩梦。硬盘数据被清空,网络连接被掐断,好好的机器变成了毒源,开始传染其他电脑。当然,如果你的电脑没有中过毒,也许会认为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同学们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有报告显示,仅2008年,电脑病毒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已高达85亿美元。

求职信病毒,求职信病毒也会使用受害者的通讯录向联系人发送同样的邮件。另外,它还能从中毒者的通讯录里随机抽选一个人,将该邮件地址填入发信人的位置。这就是邮件地址欺骗——看起来邮件是您的某个熟人寄来的,实际上却是其他人发的。伪装邮件地址是为了达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收信人就算阻止了发件人也没用,因为邮件是其他人发来的。其次,由于用户无法辨别邮件是否是垃圾邮件,求职信病毒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收信人邮箱堵塞。另外,由于发信人是邮件列表中的联系人,所以很多人都会打开邮件而导致中毒。

电脑病毒可以说是网络世界最严重的的危害。教师:那我们该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电脑病毒主要靠网络和移动存储(如U盘)传播,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浏览不良网站(这些网站往往含有病毒和木马)。如果不是电脑高手,那就请安装安全防护软件,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

教师:电脑中病毒后,我们应该怎么办?使用杀毒软件,如: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脑中病毒后出现的状况及处理措施。

3、青少年网瘾

尽管计算机病毒恶意张狂,但互联网的普及带来另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性的问题是青少年网瘾问题。网瘾也叫电子海络因,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幸福。怎样判断是否有网瘾呢?老师从网上找了判断是否有网瘾的10条标准,大家参考参考。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网的事”;

2、总嫌上网的时间不少;

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烦燥不安;

5、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

7、因上网而放弃重要的人际交际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对亲朋好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有孤寂失落感。

以上十条标准有4条就有可能存在网瘾。

教师:大家都测试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网瘾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参考判断是否存在网瘾的十条标准,看看自己是否存在网瘾。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师活动:同学们,针对良莠并存的信息社会,我们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而应该合理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呢?我们就从同学非常爱好的网络开始,请同学们自主辩论: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学可以上网查资料,结合自己上网的经历,并和同学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待会儿我们集中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提炼本组的观点,同时搜索整理例证小组观点的材料。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发表本小组的观点,及相关的佐证材料,并和其它小组共同讨论各小组提出的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自由热烈的辨论。

教师活动:同学们刚才的辨论非常热烈。其实网络是中性的,关键是使用网络的人。我希望同学们要端正上网的态度,千万不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愿用你的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团中央、教育部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上网问题,于2001年11月22日专门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为:(学生集体朗读)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我们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而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四、课后作业

调查全班同学上网的数据(如上网人数、时间、内容等),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拟定“健康上网行动计划”,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本节课学习第二节《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了解到信息世界中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上网时既要学习利用互联网中好的一面,又能抵御互联网中不良信息的侵扰。

四、教学反思

去年上这一课时时,我以课件的形式在电脑上,在长时间控制学生电脑后,有些学生显示不耐烦。

今年,我选择在教室上这一课时。以谈话、讨论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授课,学生在讨论时气氛比较活跃,积极性比较高。比如:在讲到绚丽多姿的信息社会时,让学生列举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利用互联网做哪些事情,学生就举出可以使用互联网浏览新闻、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等。在讲到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时,让学生举出互联网中存在哪些不好的方面,学生就举出有病毒、木马,QQ被盗,黄色信息等。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互联网中不良方面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我增加了“网瘾”这个内容,并从网上查找了判断青少年是否存在网瘾的十条标准,让学生自己对照,检验自己是否存在“网瘾”。在读出这十条标准时,学生一下兴奋起来,都想看看自己是否存在“网瘾”,兴趣比较高。

本节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日常生活出发,寻找切入点,通过谈话、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互联网中既有好的方面,也存在不良的方面,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好的方面,并养成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的意识。我们还能运用网络运用互联网你还能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以前,有些网吧就用“地球村”作为网吧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说明网络上有很多娱乐的内容,网络很有诱惑力,特别是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很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上有诱惑力的东西很多,能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控制玩游戏的时间。

互联网上除了这些应用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炒股、远程教育、远程培训等。

现在,无线网络的使用,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主要用在笔记本上,就像手机一样,只要有信息的地方都能使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移动电话也能上网,3G网络的逐渐普及,可以将无线通信,因特网访问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的信息服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网络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无线网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大家觉得上网时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多,还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呢?

讨论:很多时间上网花在玩游戏、娱乐上的时间要多一些。有时可能打算上网是查资料的,但查完资料,就想玩一会儿游戏,但玩着玩着可能就会忘记时间,一会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

2.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小学,教育

当今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普及,如今各行各业的工作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的必修学科之一,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 尽可能地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课堂展现出全新的风采。以下笔者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简单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 希望能够对其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课堂内容

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仅仅依靠小学品 德与社会 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会到更加深刻的感悟。所以,为了丰富课堂内容, 开阔学生视野,很多教师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当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课外活动的机会毕竟不多,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 能够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可以说,信息技术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先对一门学科具有足够的兴趣,才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然而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比较单调枯燥,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缺少动力和积极性。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在教学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能够改变传统“ 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死气 沉沉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内容更具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

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资源是多姿多彩的,无论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还是动画,都是信息资源的形式,而计算机网络则是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传播平台,学生徜徉在信息资源的海洋里,感受着众多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思考和感悟,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平台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教学,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平台的搭建已经成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种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搭建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力求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校园品德文化网站,并邀请比较擅长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学生一起来进行网站设计,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内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等都写入网站之中,从而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和观看,同时,网站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互动功能,能够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技术,其能够集视觉、听觉及人体其他感官感受于一体,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将各种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利用这种多样化的信息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 可以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造一系列既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再带着情境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讲述《 家乡,我为你骄傲》 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来为学生播放一段家乡的宣传视频和几幅家乡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家乡的大好风光之中进行体悟和感受,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讲述《 春节知多少》 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问答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将此课件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件上有关春节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和抢答,这样一来就能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和回答当中,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现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计算机,小学生更是从小就接触这类电子产品,对他们的使用娴熟无比,有时甚至超过了家长的能力。 诚然,网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包含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随处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果在这一时期他们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过重,那么将可能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并且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将很有可能影响到其一生。 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主要作用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这么简单了,它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品德素质,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有义务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技术的优点,排除其缺点,使之真正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3.信息技术与情感生活 篇三

从生活的外在层面向着更内在层面剖析,从我习惯了的演化论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其实,我们人类的情感方式变化太缓慢了,通常以“百年”为时间单位。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信息技术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于是,我们内在的情感生活与我们外在生活的技术方面,二者之间可能不协调,甚至不可能协调。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脑结构至少有三个层次:⑴ 脑干系统和小脑,大致形成于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演化阶段,故可称为“爬行动物脑”,它主导着哺乳动物身体的心脏、呼吸、消化、腺体分泌等等系统;⑵ 外缘系统,也称为“哺乳动物脑”。根据晚近发表的报告,哺乳动物脑很可能形成于哺乳动物之前,例如,脊椎动物演化阶段。外缘系统主导着我们的情感,诸如恐惧、悲哀、幸福,故而又称为“情感脑”。在这一基础上,它与大脑的社会认知和道德认知功能一起,形成了对人类行为产生极大影响的高级情感,例如“正义”和“仁爱”;⑶ 大脑,只有大约1亿年的历史,它主导着我们的语言逻辑(大脑左半球)、社会认知(大脑右半球)、计划和阴谋(大脑前额叶,又称为“新脑”)。

靠着高级情感的维系,人类社会的规模远远超越了任何哺乳动物种群。社会网络的实质,仍是能量交换与信息交流。但是请注意,现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有了一种新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千差万别的社会网络,可根据两项特征加以分类。其一,局部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由局部网络节点的平均纽带数目与它们全部逻辑可能的纽带数目之比来描述,以“聚类”(cluster)的字头C代表,它刻画的其实是社会网络任一局部的纽带密度。其二,社会网络内的任意两节点之间的距离(即它们之间的联系至少要通过多少已有联系的节点才可实现),如果这两个节点遍历全部网络,我们可计算这些距离的平均数值,不妨以符号L表示,它刻画网络节点之间的社会距离。

直观而言,情感交流是否紧密,与C的取值呈正比关系。因为我们情感的作用距离比较近,在所谓“强纽带”的关系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也是直观而言,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许与L呈反比关系,可以不依赖于C的取值。例如,新信息的传播更常借助“弱纽带”关系。

根据上述的两项特征,如果一个网络具有很高的C值和很高的L值,我们就说它有“大世界”拓扑结构。直观而言,它对应于“穴居”时代的社会网络。每一洞穴之内的猿人之间有较强的情感联系(C较高)而洞穴之间的猿人之间社会心理距离较远(故网络整体的平均距离L较大);如果一个网络具有很小的C值和很小的L值,我们说它有完全随机的拓扑结构。直观而言,完全随机的拓扑结构对应着“互联”时代的社会网络;介于这两类拓扑结构之间,存在一个连续的谱系,它们都有相对而言适中的C值和相对而言适中的L值,统称为“小世界”网络。

半个世纪以来,通过真实社会网络的实验和虚拟网络仿真的研究,我们知道,与洞穴时代和互联时代相比,某些特殊信息在小世界网络里有最快的传播速度。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报告,这些特殊信息包括:⑴ 价格,⑵ 名声,⑶ 病毒。

可见,在互联时代,至少有三类过程将变得更快:⑴ 社会的市场化将更加迅速,⑵ 各种与名声有关的信息的传播将更加迅速,⑶ 传染性事件的传播将更加迅速。另一方面,由于“互联”有相当大的随机性,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可能会更冷漠。

事实上,千差万别的幸福感,可归纳为三大来源:⑴ 物质生活,⑵ 社会生活,⑶ 精神生活。社会的多数成员从小到大的人生轨迹,大致是沿着物质生活的维度发展到某一水平,然后有了更多的社会生活体验。随着幸福感的增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数目不大,由于不同的体验,可能有了更多的精神生活。依照这样的描述,我们有一条想象中的芸芸众生的典型人生轨迹。

4.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四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I、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1、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念: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作用:①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计算机网络分类(按通信距离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1、硬件系统:①服务器②工作站③网卡④调制解调器(卡④)⑤集线器⑥交换机⑦传输介质e2、软件系统?1)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XX

indowsN、、Uni网络应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3、网络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

III、练习、作业、预习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包括哪些?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后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2课时

课课题题

第2节

Internet网络基础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

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D2、网络协议:①TcP/IP协议②其他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5.《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篇五

1、学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学会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重点:

学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多种方法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难点:

多种方法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准备:

打开学生机房,准备课件(录制本节课完整操作过程),学件(每台学生机发送一份),组织学生进机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美化自己的幻灯片。

一、学生观看教师完整操作录像后尝试自己制作。

1、播放本节课完整制作录像。(5分钟)边播放边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2、请同学们尝试完成老师刚才制作的三张幻灯片(12分钟)教师查看指导

二、分步教学(15分钟)

由前面完成的较好的同学当组长,帮助本组同学,及汇报本组完成情况。

1、教师演示制作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学生完成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

3、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三、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让自己的幻灯片变漂亮了,我们使用了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还通过设置背景颜色,让背景变得更美了。其实,PowerPoint设置背景还有其他方法和效果,剩下的时间,就请同学们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经验,设计出更漂亮的背景吧。老师还有一个提议,设计一张贺卡发送给亲朋好友。

6.《信息技术与应用》教案1 篇六

教学目的:

引出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

教学过程:

① 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② 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

由学生归纳得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

1、已知:∠BAF,∠CBD,∠ACE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BAF+∠CBD+∠ACE=360°

分析:把每个外角表示为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得证. 证明:(略).

2、已知: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BE、CD相交于F,∠A=62°,∠ACD=35°∠ABE=20°.求:(1)∠BDC度数;(2)∠BFD度数.

解:(略).

课堂练习: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BC 分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即需证明∠DAE=∠B.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B=1∠EAC(等式的性质)2A E

D ∵AD平分∠EAC(已知)∴∠DAE=1∠EAC(角平分线的定义)2B C ∴∠DAE=∠B(等量代换)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呢?

这个题还可以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1∠EAC(等式的性质)21∠EAC(角平分线的定义)2∵AD平分∠EAC(已知)∴∠DAC=∴∠DAC=∠C(等量代换)∴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1∠EAC(等式的性质)21∠EAC 2∵AD平分∠EAC(已知)∴∠DAC=∴∠DAC=∠C(等量代换)∵∠B+∠BAC+∠C=180° ∴∠B+∠BAC+∠DAC=180° 即:∠B+∠DAB=180°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反思:

教学中,帮助学生找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特别是当一个角是某个三角形的内角,同时又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外角时,困难就更大,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讲清定义,分析图形,变换位置,理清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从特殊到一般,从不完全归纳到合情推理,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7.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品德与生活

信息技术整合品德与生活, 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 由无声到有声, 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态到动态, 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等优势, 而且多层面、多角度提供儿童了解世界窗口, 从而为儿童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来说, 其最终目标都是要通过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学科方式方法。而对《品德与生活》这样综合性课程, 必须依靠信息技术, 让学生快捷地了解社会, 了解大千世界。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我爱我的家》一课设计。 (1) 网络展播, 激发兴趣。在多媒体教室里, 老师简捷引入:同学们, 我们天天见面, 知道我家在什么地方吗?好这就带大家参观我的家 (板书) , 视屏动态展播, 镜头出校门, 沿街建筑物, 直到家住的小区, 来到自己的家, 穿过客厅, 进入一间精室, 定格在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上。现在知道老师家在哪儿吗, 瞧这张相片, 当时我只有9岁, 猜猜其中哪一个是我, 看看我像爸或像妈?同学激情飞扬, 老师亲切引导:大家都观察得仔细, 我的眼睛像妈, 嘴唇特别像爸爸, 因为我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液, 父母是我最亲的人!进而屏幕上出现一幅美丽的网页画:中间是老师的全家福照, 老师娓娓述说:我家的小区环境优美, 我家前面一条马路, 鼠标点击照片前沿, 屏幕上出现一条马路, 车水马龙, 一片繁忙。点击右边, 现出一块球场, 左边出现了一座公园示意图。还介绍小时老师最爱到公园去捉迷藏。 (2) 创设平台, 凸现个性。引导:同学们, 你的家旁边有什么呀, 动手画一画行吗? (同学把全家福照片贴在一张白纸中央, 代表“我的家”, 再用彩笔描绘家周围的环境及建筑) 。请同学们把我的家的作品作汇报:一个同学点着照片讲, 这是我的家全家福, 背景是绿色草原, 那是去年暑假旅游仙女山照的呢!我长得特像爸爸, 指着图上彩色长方形, 兴志勃勃介绍:我家背靠公路, 右有小树林, 左边是小山, 小时最喜欢爬山玩。我家环境比老师还好呢。随后, 学生们争着上台介绍, 凸现个性, 充满自信与自豪。 (3) 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老师请学生互相介绍带来的与家人照片, 讲一讲有关这张照片的故事。愿意讲给大家听的上台来!一个女同学介绍:这张合影, 终身难忘, 背景是抗震救灾的场面, 爸爸胸前戴着大红花, 妈妈手捧生日蛋糕。瞧, 我在他们中间笑得多甜蜜。这是爸爸参加抗震救灾归来, 提前一天为我过8岁生日, 专门给这张照片取名“重庆”呢!还有同学展示她半周岁照片:“请看, 照片上有我和爸爸妈妈, 爸妈爱我, 我更爱我的家。我在家要做个好孩子, 勤劳的孩子, 在校做个好学生, 报答父母。”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

如《品德与生活》中《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 设计基于现代教育专家何克抗教授的“主导——主体”网络教学结构的理论, 注重教学内容, 道德启蒙的探究式: (1) 网络环境创设品德探究情境。一开课, 老师用网络技术大屏幕演播大片龟裂的黑褐色土地, 问小朋友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怎样改变它?随着同学们回答:“种上树, 种上草”。老师马上用鼠标点击热键, 大地上出现了葱绿的树木, 盖满碧绿草地。随着学生想象, 这块草原又开放艳丽的鲜花, 辟了一条弯弯小河, 配上明亮太阳、飞翔的小鸟……荒山变成花园的思辨探究中, 在梦想成真的变化里激发学生兴趣。接着, 老师又点击此图境中一株鲜花, 特写放大, “菊花”, 学生不约而同大声答, 又出现“梅花”、“茶花”、“月季”, 同样特写放大展现柏树、榕树、松树、木棉、桦树等。提问: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 对我们生活还有什么贡献呢?请通过电脑查询“花、草、树、木, 人类好朋友”资料库。通过探究, 他们知道花香清新空气, 菊花、金银花可治病, 黄花、昙花可食用, 还知道森林可供应人们氧气, 吸收有毒气体等。屏幕再现动画小品:一位小朋友踏草坪, 小鸟向他挥手;一位小朋友去摘公园花朵, 花朵摆头, 掉眼泪。让学生试着给配音, 学生在道德体验中探究, 在探究中体验道德情感。 (2) 网络环境下激发品德探究的热情。在学生明白要爱护花草树木基本道理后, 播放一段本班同学开展“护绿小卫士”活动实况录像, 正面强化德育认知。 (3) 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本课道德意义基本构建以后, 在辨析巩固上力图独辟蹊径。设计学生人机对话, 开展“我心中的家园”拼图竞赛, 让学生操作电脑, 将美丽的花、草、云、树、两棵树间拉绳晾衣服及流污水的工厂等预制图块 (可由鼠标点击拉入屏幕中空的画框里) 拼成美丽家园。老师惊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拼出的“心中的家园”都不一样, 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创意风格, 良好的个性得以张扬。通过网络调其他同学“家园”进行比较, 通过探究, 他们能说出排污水工厂、两树中拉绳晾衣服图块不能拼入“心中的家园”, 还能说出“爱护花草树木”牌子设在花园中是让人看见花园中牌子, 不去摘花。有的牌子设在花园外路上, 他们说:“让人们没到花园就提醒他爱护花草树木。”更出乎预料的是课件设置时为了画面配搭美观, 预制了两座房子图块 (一大一小, 一有烟囱冒烟。) 居然有一部分学生只选入了没有烟囱的房屋, 我们觉得构图不美, 有学生却说“冒烟的房子可能烧煤, 还是有污染, 我选用天然气的房子没污染。”另一学生说“我姥姥讲现在煮饭烧沼气不冒黑烟。”老师夸奖他们观察仔细, 多会动脑筋呀!这节课, 不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参与社会的热情, 更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 唤醒学生巨大的道德认知潜能!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建构主义认为:获取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 通过建构方式而获得。其中, 情境、协作是学习环境两个重要因素, 网络环境的特殊优势, 正为学生这种协作学习方式形成营造了良好氛围。如《品德与生活》中《我与动物交朋友》一课设计: (1)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一开课, 网络环境展现大森林视屏, 老师先让全班的同学自己戴着头饰, 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 配上昂扬的运动员进行曲, 带同学进入多媒体教室。激发学生兴趣。老师也扮动物——狮子, 通过森林里召开动物大会, 点名把老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狮子点名, 首先点到自己, 通过多媒体技术, 大屏幕动画展示狮子生活录像, 老师边配解说“我是森林之王, 我强壮、敏捷 (网络课件展示奔跑) 、我威武、雄壮……”接着点到熊猫、袋鼠等 (课件分别展示它们生活习性) 。扮熊猫的同学主动站起来, 为录像配解说, 并为把自己介绍得有特点积极动脑筋。有的同学说:“我是国宝, 生活在四川盆地, 常常满载友谊, 出访世界……”有的同学说“我生活在非洲, 是奔跑健将, 早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宝……”全班表现极大的主动参与热情。 (2) 优化资源, 交流共享。学习动物对人类的贡献时, 教师先让同学点击本课的资源库, 找一找所扮动物的作用, 引导同学转换视角, 让“小动物”自己娓娓道来, 第一人称亲切感人, 饰飞鸟的同学说:“人类从我们飞行中得到启示, 制成飞机。”即从网络资料库中点出鸟类飞翔、人在制滑翔机、飞机凌空动态图象, 形象生动, 印象深刻, 发言的同学又兴奋又激动。 (3) 历史回放, 唤醒责任。通过播放人类破坏生态、猎杀动物的资料片, “动物们”诉说人类对他们不好, 处境万分危险。通过讲故事, 播放《丹顶鹤》剪辑及主题歌, 树起保护动物光辉典范, 联系学生实际辨析、导行。 (4) 网络游戏, 协作拼图。开展“请来我们的好朋友”小组网络拼动物形象比赛, 每组6只动物, 身子在画框内, 它们的头、啄 (或嘴) 、脚腿、爪 (或翅) 、尾呈可拉移组合的预制板块, 在轻音乐中, 小组几位同学协作:有分工 (谁判断, 谁负责动鼠标拉移拼图, 谁承担介绍这个动物生活习性) , 有协作, 有沟通, 同学们兴趣盎然。汇报中还有新发现:啄木鸟啄长而尖硬, 便于打洞捉虫, 爪后有两趾用于蹬稳脚跟, 尾宽而有力, 支撑身体;猫头鹰啄利带勾, 便于捕捉田鼠……他们在协作学习中找到自信, 更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协作是成功的支撑!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品德与生活》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道德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多快好省地提高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04-04。

8.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小学;教育

当今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普及,如今各行各业的工作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的必修学科之一,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尽可能地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课堂展现出全新的风采。以下笔者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简单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希望能够对其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课堂内容

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会到更加深刻的感悟。所以,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很多教师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当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课外活动的机会毕竟不多,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可以说,信息技术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先对一门学科具有足够的兴趣,才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然而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比较单调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缺少动力和积极性。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在教学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能够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内容更具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

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资源是多姿多彩的,无论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还是动画,都是信息资源的形式,而计算机网络则是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传播平台,学生徜徉在信息资源的海洋里,感受着众多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思考和感悟,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平台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教学,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平台的搭建已经成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种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搭建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力求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校园品德文化网站,并邀请比较擅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一起来进行网站设计,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内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等都写入网站之中,从而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和观看,同时,网站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互动功能,能够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技术,其能够集视觉、听觉及人体其他感官感受于一体,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将各种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利用这种多样化的信息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造一系列既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再带着情境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述《家乡,我为你骄傲》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来为学生播放一段家乡的宣传视频和几幅家乡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家乡的大好风光之中进行体悟和感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述《春节知多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问答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将此课件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件上有关春节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和抢答,这样一来就能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和回答当中,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现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计算机,小学生更是从小就接触这类电子产品,对他们的使用娴熟无比,有时甚至超过了家长的能力。诚然,网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包含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随处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他们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过重,那么将可能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并且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将很有可能影响到其一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主要作用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这么简单了,它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品德素质,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有义务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技术的优点,排除其缺点,使之真正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也应当积极跟随时代的潮流,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便利性、直观性等优势,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思想品德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桂芬.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4).

9.初中七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优秀 篇九

教学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本 活动1 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目的: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活动内容:

1. 申请免费邮箱

2. 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准备:

至少50计算机(可以上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入教室,环顾一周,上课。

自我介绍,姓许,开始导入。

问一个问题:大家在生活通过什么工具和你的朋友或同学沟通和联系?

同学回答问题

对,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写信,手机,电话,QQ,还有发伊妹儿,也就是E-mail。

大家也许都发过邮件。上网的时候发个E_mail给好友。那么E-mail是什么呢?我们给它下一个书面的定义: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的信件称为电子邮件(E-mail)。

同学们觉得,e-mail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信哪个更方便呢?

回答问题

那么E-mail比信有那些优点?

总结一下:

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e-mail随发就到了,而信要几天或几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收发E-mail。

二、教学内容

我们要发邮件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邮箱,下面我们先来申请一个免费邮箱。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很多,国内的主要有网易,搜狐,新浪等。我们现在就去网易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1.在地址栏中输入:www.163.com ,按回车,显示首页。单击邮件中心,进入网易邮件管理系统。

2.在免费邮箱单击申请按钮,阅读服务条款,单击该页尾部的我同意按钮,进入申请通行证页面。

3.在请选择通行证用户名右边的文本框里输入你的通行证名称,如“schooltime”。每个人的通行证名不能相同,一旦有人在网易望站申请了一个通行证名,别人就不能再使用该名。

4.单击确认按钮,进入注册信息页面。

5.按要求和提示填写完个人资料表格,单击确认按钮,邮件服务器将对你填写的信息进行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则显示出错提示,与要再次填写有关内容。

好了,申请了一个邮箱之后我们来学习收发邮件。

1.登陆网易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陆按钮。

2.单击163免费邮箱,再单击进入邮件按钮,进入免费邮件系统。

3.单击发邮件,进入发邮件页面。

4.在收件人右边的文本框里填写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地址,如“xuqing198377@163.com,在主题右边文本框里填写邮件的主题“作业”。

5.在邮箱的文本编辑区内输入邮件内容,“作业”。如果需要发送附件,单击附件,进入粘贴附件页面。

6.单击浏览按钮,查找并选定所要粘贴的附件文件,单击粘贴按钮,将该文件粘贴到邮件上,单击完成按钮返回邮件管理页面。

7.单击发送按钮,邮件被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邮件管理服务器给出提示信息:您的信件已成功发送到xuqing198377@163.com 。

发了邮件之后我们去我的信箱看看收到的邮件。

步骤和前面一样,首先要先进入邮件管理服务器,单击收邮件。出现收件箱的邮件标题列表,单击某一标题可查看该邮件的详细内容。

下面,同学们自己上网去申请一个信箱,并每人给老师发个邮件,自我介绍一下。我的邮箱是xuqing18377@163.com

三、小结

10.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 篇十

摘要 电子信息技术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业,光电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现代电子技术在把人类的许多幻想变为了现实的同时,又打开了更大的人类幻想空间。文章首先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即时通信方面,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与前景。

关键字 即时通信图书馆 云计算

1即时通信

现在社会越来越发达,电脑当然也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每个家庭基本上都而有了电脑。但是关键之外是在于自己怎样使用它。

电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我们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难题,工具书上也找不到相关知识。这时,电脑就成了大家的好帮手,让大家查资料。想要了解国家大事,不必出门买报纸,网上有许多第一手的新闻。除此之外,电脑上的“word”还可以写文章或绘制统计图表他可以让人们发送电子邮件,很快就能传到对方的电脑,比在邮局寄信自然快多了......即时通信概述:

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即时通信的功能模块包括:即时信息收发模块,文件传输模块,语音视频交流模块,网络会议模块,电子邮件模块。

即时通讯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存储技术。

电脑虽然好处很多,但坏处也不少。有一些学生迷恋上网,电脑不用再正道上,导致学习一落千丈。还有的学生竟然为了上网吧而逃学或

偷偷拿家里的钱玩。打电话时间长的话,对视力也不好,我们班里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希望那些迷恋网络的同学快快觉醒,让自己正确地使用电脑。

2云计算

在图书馆中找寻书籍时会发现,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即使是在电脑的查找系统帮助下也要用很久才会找到需要的书籍。在中国逐渐走向云计算时代之际,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并重新思考:作为社会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会享受云计算为其带来的何种方便。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概念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产生背景和推动力量较复杂,加之云计算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人们的研究背景和视角有差别,因而云计算的概念多且杂乱,这成为图书馆界应用云计算的障碍之一。Matrix曾总结了云计算的20个定义,但仍不能覆盖已有的全部定义

云计算特征

(1)方便性。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使用起来很方便。云计算环境中,用户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安装有浏览器,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无限乐趣。

(2)海量存储和强大计算能力。云计算为用户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无限多的空间,也为其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在“云”的另一端,由数千台、数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庞大集群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

(3)较强的数据安全处理能力。云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较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一般不必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较专业的团队帮助管理信息,有最先进的数据中心帮助保存数据,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用户放心地与指定的人共享数据

。(4)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中,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云”中,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以某种便捷、方便的方式获得云中的相关信息或服务[4]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优势

为了跟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设备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数据库系统和硬件的维护需花费较大的成本。云计算的应用将改变这种状况,硬件不再受限制,在将来可能依靠浏览器就能够为了跟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设备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数据库系统和硬件的维护需花费较大的成本。其他方面:如节约使用面积、电源和制冷消耗,为图书馆腾出更多使用空间,最大限度打破封闭的格局,使馆藏资源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另外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将存储在“云”里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中,而不是存储在某台计算机中。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异地存取,也可以由某一个图书馆群共享,或单由本馆用户使用,用户就像使用一个图书馆一样在全球世界各地的“云图书馆”中漫游。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迅速查找到大量的讯息。

3发展前景

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数码相机,DV也都成为每个家庭所具备的记录生活点滴的工具。科学时尚的“刷卡消费”,网络购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们所接受。在医学方面,可以直观人体内脏的内窥镜,X射线治疗肿瘤,超声波诊断技术,不开刀的介入手术及放射治疗,CT成像也普遍应用与医疗检查与治疗方面。中国的探月工程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

科技进步是富国之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生活状况,总是力求向自然界的深度、广度进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们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如今人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此时我们需要信息知识化,需要对知识进行管理。信息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或者说有价值的数据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等同于知识,信息只有被分类加工后,才能变成知识。反过来知识是用于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信息,即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方向就是知识化的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在今后的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也将越来越普及。

参考文献

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4):7-12.戴立乾,陈娜.浅议云计算时代下GIS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56-15557,15572.李永先,等.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1):105-106.周舒,张岚岚.云计算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9,(4):28-30,36.杨赞国 刘虹 即时通信技术在现代商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 第三版 Andrew S Tanenbaum 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周丽佩 电子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22(2)

朱洋.浅谈 VPN技术及应用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学版)2004.2(2)

11.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资源丰富;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信息技术

小学的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思想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更是要从小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育性比较强的学科,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一个具有道德素质的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当中,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灵感,让其主动地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本文就以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基础,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作用和意义

1.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都是比较枯燥的,只是由老师进行传统的说教,知识范围非常有限,主要的授课内容来源于书本,无法进行知识的拓展。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知识,使知识更加的多元化和开放化,让教学更加具有活力,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有魅力。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以及课程教育性较强等特点,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为一体,可以给枯燥的课堂带来活力,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扩宽了教学的范围,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了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的现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方法

信息技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将其与这门课程联系起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本文就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概括性的探讨与分析。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容易放松的氛围中,紧张的学习氛围是无法使学生自由发挥的。如:教学《可爱的地球》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可以由地球的宣传片引入课堂的主题,之后播放世界各地的美景,对地球每一个可爱的角落以及为我们生活所作出的贡献都进行一定的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图片、视频、宣传片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对图片、文字、音乐以及网络信息的运用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提高知识的透明度。如《法律保护我成长》这一课,就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在线查找一些家长暴力对待孩子,或孩子还在义务教育阶段而家长不愿意继续让孩子读书的视频,作为事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家长最后所承受的处罚也进行说明,让学生可以清楚地懂得自己是受法律保护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不合理的侵犯时法律会保护自己,通过这样的方法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的动力。

3.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主题辩论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主题辩论比赛的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如:教学《我是教室美容师》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提出问题“值日生是否是教室主要的美容师?”这一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探讨,之后老师可以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辩论,说出其持有此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最后进行总结,教室是我们共同的家,教室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教室的美容师,少丢一片纸就会使教室多一分清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责任感,让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教学直观性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如: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时就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危险有火、电、拐骗等,老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这些危险以及自救方法的视频,上课的时候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方法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对授课内容进行观察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具有兴趣,那么他一定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授课内容。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如:教学《快乐的邻里生活》这一授课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将影视作品中和谐的邻里关系与不和谐的邻里关系所导致的一些事情剪辑制作成主题为“和谐邻里”的系列动画片,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播放,让学生对两种邻里关系所导致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利弊。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信息技术。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同时也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增加了知识所涉及的范围,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振禄.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的时间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3(5).

[2]马红霞.巧妙运用多媒体,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J].科学文汇:中旬刊,2012(4).

[3]苗玉英.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上戍小学)

12.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二

信息通信技术在为各行各业的人民创造机遇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当今, 即使我们驾车行驶在大街上, 手边也会有仪器设备, 连通世界各地、导航穿越密集车流, 在陌生地带指引道路。与此同时, 我们还享有诸多社会娱乐选择, 无论是音乐、广播、电视或是社会媒体。

这些技术日益普及, 但我们必须确保要负责任且谨慎地使用它们, 尤其是在驾驶时, 以避免事故与伤害。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与公共医疗和损伤预防相关的全球关切问题。每年的交通事故致使130万人死亡, 2000~5000万人受伤, 而此类事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给世界各国政府和个人造成大约51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发短信”和使用车载导航或通信系统等令驾驶员分心的道路使用者行为, 是造成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因素。

我要传达的信息很明确:行驶中不要因技术而分心, 既不要拨打您的移动电话, 也不要设置导航系统。边驾车边发送短信或推特短文是极端危险的, 应当全力避免。

与此同时, 我呼吁成员国和行业合作伙伴推广使用车内安全界面和无需手动的装置, 并采取行动消除行车中的技术分心因素。在推出鼓励采用ICT强化道路安全的国家政策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研发和采用智能交通系统。

这些措施将不仅有助于防范交通事故, 还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效应的手段, 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我高兴地指出, 国际电联一直在从事安全用户界面和通信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 旨在通过消除不安全的技术分心因素优化驾驶表现。

国际电联还率先在全球范围为智能交通系统和驾驶员安全制定对新的ICT标准, 综合利用计算机、通信和包括可能避免碰撞的车载雷达在内的定位系统和自动化技术。

我们将与国际汽车联合会麾下的全球汽车行业和汽车联盟合作, 在未来的若干年继续宣传201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的主题, 与他们紧密合作, 应对我们时代最为迫切的全球性挑战之一。

13.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检索和整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与同学交流,从别人那里获得“新信息

2、按”流程“归纳一下”一日学习与生活",感知信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事例明白信息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教学重难点:

明白信息的存在,感知信息的作用,领悟信息的含义。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索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

1、观看书上的图片,说说你所接受到的信息有哪些。

在学习中接受的信息;在看电视时接受的信息;在家里家长介绍的信息;放学经过的商业街充满信息;马路上的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等等。

二、信息的影响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P1,2的图示,整理一下身边的信息。

2、班内交流、举例说明几条信息,并说明处理方法。

三、信息的重要作用

1、生想象和猜测图中的孩子获得了什么具体信息。

2、师归纳总结:信息的定义和种类。(图形,图符,符号等等)

四、信息的感知

1、生看图P3说出自己得到的信息。

2、师小结,表扬,鼓励多种见解。

五、试一试

1、师生交流,完成p4。

六、课后作业

1、从10条不同的渠道收集10条信息,然后用画图地方法将它们分类。

2、看看自己能不能为身边的人(家人,朋友)传播几条信息。

第二课看看电脑室什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2、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与讲解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开机、关机的正确操作。难点:正确理解各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见过电脑,可是你了解电脑的每一个部分吗?这不,小博士和爸爸一大早就来到电脑城,买了一台电脑回家。电脑来到新家,兴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他们举行了晚会,还邀请小博士一起参加,其实呀,是想考考小博士对它们了解多少。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博士一道去参加电脑的晚会,了解信息技术的好帮手——电脑吧!

二、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1、你能叫出电脑这些部分的名称吗?

2、小组内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些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小游戏:“盲人摸象”。

三、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电脑里得各部分谁得本领最大?请你们也来参加它们的讨论,看看你能不能说服大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裁判。

2、分组活动:学习自己代言的那部分的作用

3、展示交流:小小辩论赛。

4、小结:将结论写下来,完成P21填空

四、操作实践,巩固练习

1、独立操作:

(1)情感共鸣:了解了电脑,知道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在使用它时就应该注意不要伤害了它,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2)完成填空

(3)完成开关机操作

第三课我和键盘交朋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键盘的基本结构

2、熟悉指法,按正确的姿势和键盘指法完成练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讲解与操作学习键盘的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兴趣,发展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键盘的操作。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引导学生观察、移动桌面上键盘置疑,提出问题

二、引导发现、初步感知:

1、键盘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2、学生当小老师示范,教师规范动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引导学生掌握键盘的操作。

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进行游戏“金山打字游戏”

2、反馈游戏收获

四、拓展思维,发展创新: 引导学生熟悉键盘的操作

第四课拼音打字好又快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能熟悉拼音输入法,并熟悉上面四个控制按钮的作用。

2、能用拼音打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音输入法打字,达到巩固拼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帮助”或其他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拼音打字的操作方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大家电脑上的字是怎么打出来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怎么打字?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1、电脑操作演示怎么用拼音输入法打字。

2、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

3、完成一首诗。

三、拓展思维、发展创造:

怎么使刚刚自己打的诗的字体变大,该颜色呢?

第五课电脑上网看世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因特网,掌握用IE浏览器打开,浏览网页

2、正确使用IE浏览器的常用工具,应用IE浏览器收藏网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对话、实践操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IE浏览器快速、准确的查看网页 教学难点:

IE浏览器常用工具的使用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相信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届时中国将会迎来世界各国观光的游客,为此学校将要招聘一批优秀的小导游为奥运出点力。你们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吗?

2、我们如何利用网络浏览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呢?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1、认识浏览器

2、浏览网页,你能根据课本的提示信息浏览网页吗?

3、收藏网页

4、浏览网络信息

三、拓展思维、发展创造:

浏览“cctv-少儿”网站,并将浏览的信息整理完成书上的表格

第六课网络信息我保存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信息粘贴到文字处理软件中,并保存下来

2、学会将搜索到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学会保存网络信息,保存整个网页 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发展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信息处理意识。教学重难点:

1、学会保存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

2、根据资料的内容,用文件夹分类保存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㈠ 激趣引入

教师:我们可以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文字、图片或音乐等保存到自己的 计算机里,以便随时查看,合理的利用。我们找到了信息怎么才能把 它们保存下来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怎么保存网络信息。

㈡查找信息并保存

教师演示查找苏轼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并且保存。保存文字步骤:

1、复制网页上的文字。

2、启动文字编辑工具,如记事本等。

3、粘贴文字,保存文件。

让学生操作把苏轼的中秋节的诗词保存下来到自己的文件夹中。㈢搜索图片并保存

教师演示怎么样搜索图片。

1、单击“图片”

2、输入关键词“中秋节”。

3、单击“百度一下”。

4、单击需要保存图片。教师演示怎样保存图片。

1、在图片上右击,选择“图片另存为”

2、单击,选择图片存放位置。

3、输入图片的文件名。

4、单击“保存”按钮,完成保存。

学生操作,保存两张关于中秋节的图片到自己的图片文件夹中。教师展示学生保存的图片。㈣版权法的教育 教师让学生阅读P26记一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㈤巩固练习

让学生搜索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分类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㈥探索学习

同学们,网上除了又文字、图片资料外,还有好听的音乐、好看的视频等。你能试着查找并下载音乐或者视频吗? 学生自己探索学习。㈦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什么?

第七课当个电脑小画家——画图初识

教学目的: 1.熟悉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探究画图工具箱中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根据自己的印象,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

4、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画图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春、夏、秋、冬四季给我们的印象。

2、电脑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

3、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打开画图窗口就是启动“画图”软件。

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图画”设定为快捷方式,在 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画图”窗口

用我们自己的话描述“画图”窗口各部分的作用(每填写一条可以得到一颗星)。

四、设置“画纸”属性

动手绘画之前,一般先要设置“画纸”的颜色和大小。

方法1:在“画纸”的右下角及它的两条边上,都有蓝色的控制点。当鼠标指针移到这些点时,指针变为“双向箭头”,这时按下鼠标 左键并拖动,就可以改变“画纸”的大小。当“画纸”大于 窗口时,窗口内只能显示一部分画面,如果要看其他部分,可以利用滚动条移动“画纸”。

方法2:点击图像-----属性,然后输入宽度和高度

五、认识画图工具

工具箱、样式区、前景色、背景色、调色板、滚动条、画图区及 取消方法CTRL+Z或是橡皮工具

六、观察演示

学生观察电脑《春天》图画的演示,构思自己的图画内容。

七、用画图工具画图

1.尝试用画图工具箱里的各种图形工具画图。

2.用画图工具箱里的填充工具,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

3、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4、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5、你会画下列图画吗?分别运用了工具栏中哪些工具?

6、欣赏《春天》绘图过程,完成作业。

八、课堂小结

在学习过程中,你做到了以下几点吗?每做到一点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第八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徒手绘画

教学目的: 1.探究画图工具箱中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2.在画图中学习使用橡皮工具和放大镜工具。

3、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铅笔”和“刷子”工具 教学难点:“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电脑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

2、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打开画图窗口就是启动“画图”软件。

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图画”设定为快捷方式,在 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铅笔”和“刷子”工具

了解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每填写一条可以得到一颗星)。

四、观察演示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的动画演示

五、用“铅笔”和“刷子”工具画图

1、画房子、草地和炊烟。

2、画树木和太阳。

3、画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小花。

4、给图画填充颜色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6、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使用“橡皮”和“放大镜”工具对图画进行修改

1、学习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2、使用橡皮工具擦除绘图中的不足之处

七、保存作品

1.完成图画后,单击“保存”命令进行保存。2.选择图画文件保存的位置。

3、为图画取个名字。

4、记住图画名字和保存位置,单击“保存”按钮,完成保存。

八、课堂小结 互动评。

第九课当个电脑小画家——线条妙用

教学目的: 1.探究画图工具箱中“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直线”和“曲线”工具 教学难点:“曲线”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直线”和“曲线”工具

1、了解“直线”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改变线条的粗细

按住shift键,可画出有规律的线条

2、了解“曲线”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直线拖曳法 三点连击法

四、观察演示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的动画演示

五、用“直线”和“曲线”工具画图

1、不要画得太分散。

2、不要画得偏向一边。

3、不要画得太满。

4、不要画得太小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6、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 互动评。

第十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工具造型

教学目的: 1.学习“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 教学难点:“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

1、了解“椭圆”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

2、了解“矩形”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

3、了解“多边形”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运用图形工具画图时,按住shift键,可画出规则的图形。看起来像哪种形状,就用相应的工具画出它们。

四、观察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的利用这三种工具画出的漂亮图形。

五、用“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画图

1、看光盘上的演示动画。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 互动评。

第十一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图形复制

教学目的: 1.学习图形的选取和复制。

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难点: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选取图形

方法一:单击“选取”工具,在画图区手动鼠标,拖出一个闭合的虚 线矩形,框住所要选取的图形。

方法

二、单击“任意裁剪”工具,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一条任意形 状的封闭曲线,包围所要选取的图形。

四、复制和粘贴图形

1、用“任意裁剪”工具或“选取”工具选取苹果图形,然后单击“编辑” 菜单的“复制”命令

2、单击“编辑”菜单的“粘贴”命令,画面的左上角就粘贴了一个苹果图形,拖动它移到合适的位置。

3、重复“粘贴”操作,就可以复制满树的苹果。

四、观察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演示动画。

五、对照葡萄图,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画图

1、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 互动评。

综合实践我给童谣配幅画

教学目的: 1.学习图形的选取和复制。

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难点: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选择童谣

选择喜爱的童谣,理解童谣的意思,是进行童谣图画创作的基础。

四、构图

勾画出各种图形的轮廓,确定它们在画中的位置

五、描线

用画图工具画出礁石、珊瑚、水草和鱼的细节部分。

六、填色

七、配童谣

14.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四

教案分析

第13时艺术字与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字与图形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导入——演示——练习——反思——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美感与探索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插入艺术字、绘制和编辑图形。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的任务是制作一张贺卡。(在屏幕上显示贺卡,学生观察贺卡并指出贺卡中各组成部分。)我们将

选用绘图工具栏提供的有关工具绘制几何图形—菱形;为了使文字和图片更容易定位,我们将在文本框中

输入文字和插入图片。

二、设置贺卡大小和边框(插入文本框学习)

①插入文本框。在页面上插入文本框,单击鼠标切换文本框的未选中状态、选中状态及输入状态。在选

中状态,能设置文本框格式,移动、复制或删除文本框。在输入状态,能输入、编辑文字和插入、调整图

片。

②设置文本框大小和边框。双击文本框边框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

对话框的另一个方法是在选中状态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文本框格式”选项),对文本框的 大小和边框进行设置。将高度和宽度设置成10㎝和㎝,选中“锁定纵横比”选项。边框线条“颜色”设

置成“绿色”,“线型”设置成“4磅双线”。

三、绘制图形(手工绘图学习)

①绘制“右三角”。选择“右三角”工具在文本框中拖动鼠标画出三角形。如果要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

,可同时按住Shift键。

②复制。用“复制”、“粘贴”工具复制一个相同的三角形。

③翻转和旋转。“翻转”对特殊角有用,任意角可以用“旋转”。本例用“水平翻转”和“旋转”工具

都能把选中的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为了熟练使用“旋转”工具,本例使用“旋转”工具。

④图形组合。把旋转后的三角形移近原三角形左边,按trl键+方向键细调三角形的位置(强调此操作 的要领,引起学生的重视)。选中二个“三角形”对象“组合”成一个对象。同理,将双三角形复制、粘

贴、旋转、定位,四个三角形再“组合”在一起。

四、插入艺术字

步骤:

1、确定位置

2、“插入”——“图片”——“艺术字”

3、选择一种艺术字式样

4、“确定”后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

、选择文字的字体、字号后“确定”

五、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范例制作贺卡文本框和菱形图案,巡回辅导。

六、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节所讲文本框的创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填色等操作。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

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15.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五

在新课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 在人教版《思想品德》的基础上编辑成新的人教版《小学品德社会课》, 这是一门综合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综合课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创新教学形式, 丰富教学内容, 尽可能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这一要求是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整合的政策基础, 同时也为两者整合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标实施的深入,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广, 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实现了动静结合的教学效果, 促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教学的整合, 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 创设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 做到讲解更加明确, 反馈更加及时, 解说更加简单、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1.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乏味、单调的形式, 做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 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激发作用, 寓教于乐,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可以显著的丰富课堂的教学信息, 促进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时,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国庆节这一概念较为陌生, 而仅仅通过教材上的简单图片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的, 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节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等真实的场景, 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生日的理解, 也可使学生对于国庆活动的隆重感同身受, 初步体验民族自豪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是关于“做人”教学的学科, 对于小学生来说, 必须从小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小学生是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的群体, 并且其是非辨别能力较弱, 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和教育, 就可能对其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小学品德社会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 并且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 难以吸引学生。因此, 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利用其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 针对课程教育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 将深奥的道理简化为生动的故事。

应注意到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 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内容, 因此不能任意的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技术, 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来选择最佳使用时机, 当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将道理讲清或者难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时候, 可以选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 但是教师的知识量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计算机网络是所有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 课程信息资源将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学生必须广泛的接触各种社会信息,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 实现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的整合可以不断的扩大信息传递的通道, 加大学生的感官刺激, 拓展学生视野, 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4. 激发学生的美感

审美感知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方式, 小学生对于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 加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 陶冶学生的情操, 充分激发学生心态的变化, 加深情感印记, 充分激发学生的各项情感触动。信息技术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 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生动的声音, 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美的力量。运用信息技术, 将美丽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与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 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加深学生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 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的整合方式

1. 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种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感受于一体的现代技术, 通过动静结合将各种声音、文字、影像等信息展示给学生, 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深入情境中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的课程时, 应用多媒体播放《小黄鹂做早操》, 通过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身临其境, 拓宽学生的空间界限,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调动学生对于动物保护、生态情感等方面的情感体验, 使得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更加形象化,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 促使学生知行的统一。

品德社会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 因此不能单纯的依赖理论传授, 而应该加强自然的联系和巩固。通过多媒体技术, 创设生活情景, 将一些现实的事例展现给学生, 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 进而加深学生的道德价值理念, 如通过多媒体展现正确的道德行为, 向学生展示标准的行为, 提供生动的生活形象, 树立学生效仿的对象, 从而达到先仿后行的目标。

2. 加强与教材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教材的单调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 采用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充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 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 由于时空距离以及学生的年龄较小, 仅仅通过教材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压迫和凌辱, 因此为了缩短时空差距, 在教材单调的图片、画面的基础上, 通过播放一定的视频、课件, 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近代史上所受到侵略的情感, 增强真实感受, 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3. 搜集整理, 加工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整合工具。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网络高速的信息运转、信息多样化等特点, 可以促进师生学习的高效性, 快速、便捷、直观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得到极大的体现。教师在授课时, 应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信息技术, 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并注重教学的生活性、交互性和情趣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的结合可以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师生交流学习的方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传递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 在寓教于乐的同时,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随着新课标实施的深入,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广, 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品德社会课,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田风虎.复式教法在小学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 (1) .

[2]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 2010, (2) .

16.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教学;信息技术

社会在发展进步,教育在改革创新,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期间各门课程的开设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好比语文课教学生如何应用文字,数学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英语为学生的交际提供手段,历史帮助学生铭记,生物让我们了解人体结构,体会生命的伟大,物理以及化学让我们对生活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本文将从生活教学与信息技术方面来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了解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讲解的现状以及改进的措施和采取有效措施的效果。

一、整合的内涵

所谓整合,就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发生的邻里事件以及国际新闻事例引入到与平常思想品德课程对应内容的教学中,这样既有形象的事例讲解,又有对应知识点的结合,获取知识更加方便,有利于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以及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因

1.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让他们在今后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做人最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简单地说,就是用课本知识交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一些原则,还要对我国的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合格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2.信息技术的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知识不再以一种单一的书本形式存在,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影像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了大范围的教育革新。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教育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新型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学质量,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显得越来越紧迫。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的整合指的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其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教师革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的重要工具,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提供大量形象的资源供学生参考分析、创设情景,促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紧密结合在一起。

3.生活教学的迫切性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思想品德教学的联系,努力使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和遇到的有趣事件与思想品德教学相联系,把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摆在学生的面前,并允许他们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给出适当的评价,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去学习,轻轻松松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点与现实中的事例进行合理配置,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成绩。

三、初中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

1.开设情景教学模式

我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是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逼真地展现出来。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的教育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出现空洞说教的现象,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把课本上设计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导入新课。

2.巧用新闻,将小课堂变为大社会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我们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起来,一起推动它朝多样化去发展。对于国内外的新闻,作为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把握,并将它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课本知识上,将其所学的政治知识变成兴趣。例如,我在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运用改编的《中华儿女》的音乐配上很多军事演习图片,制作了保卫钓鱼岛的视频,学生看后很兴奋,个个跟着歌词轻哼,要求教师再看一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自然导入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学生也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用学生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军事演习等视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社会责任,把我国建设成和谐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是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增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法,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与技术化的整合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要密切关注。为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时常关注国家大事、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新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高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做到思想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判断是非,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

参考文献:

[1]陈伯炎.品德与信息技术的“五步”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4).

[2]刘婷,金硕.贴近生活 走进社会:《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基本视角[J].学周刊,2011(33).

[3]朱淑秀.从“隔岸观火”到“身临其境”:对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

17.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篇十七

(1 教材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2 年级:高中一年级

(3 所用教材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 所属的章节: 第二章第三节(5 课时数:2课时 【内容分析】

选择结构是VB程序设计三个基本结构之一。是学生学习VB程序入门,掌握程序语言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条件逻辑表达式的构成

2、掌握简单IF语句的格式及其含义

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编写程序,让学生掌握简单if语句 的语法格式和使用方法。

情感

1、形成良好的程序程序书写格式。

2、学会自主学习和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

县级城市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8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正规的计算机入门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编程一无所知,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特差,但通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学习后对电脑简单操作有一定认识,因为选择结构是程序设计基础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分二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讲IF语句的简单结构和标准结构,第二课时讲多重分支与多重选择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单选择结构和标准选择结构的语法和逻辑运算。难点:选择结构算法的实现。【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5分钟

活动1:给出特定关键词“小学生、公共汽车”,要求学生用“如果…… 就……”句型造句;活动2:要求学生用以上关键词,使 用“如果……就……否则就……”句型造 句;活动3:由于现在公共汽车都是无人

售票,公交公司想要设计一款自动检票的 设备,该设备能够自动测出身高并确定是 否需要买票。假定机器自动测出乘客的身 高为H,请大家想想计算机该怎么判断乘 客需要买什么票?用你自己的语言说出 判断过程。并试着翻译成英语。学生思考并积 极回答 大部分学生会 造句:如果小 学生身高小于 1.2米,就不用 买票.如果H<1.2米 就不用买票, 否则就要买 票.通过使用学生熟 悉的常识,引起学生积

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像力和继续探 讨的热情和期待。新课 教学 20分钟

1.师生一起画出活动3的流程图 2.探究学习:写出该程序

学生自己看书学习IF语句的语法 并试着写出该程序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小结IF语句 的简单格式。(有的同学可能用简单格式 有的可能用标准格式,这里一起讲评 4.完善作品

(提醒学生程序的书写格式 5.小结IF语句语法格式

1、IF 条件 THAN 语句块 END IF

2、IF 条件 THA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学生一起画 学生自学教材 并试着写出程 序

找两位做得最 好的同学上台 讲解他的程序 并介绍选择实 现的方法 未做完的或程 序有错误的同 学进一步完善 作品,已经完 成的同学作为 小老师指导其 他同学。

请两位同学上 台小结IF语句 的格式。在学生使用“如 果……就……否则 就……”造句,并翻译 成英语的基础上学生 很快会形成“IF…… THEN……ELSE……”概 念,通过自己学习教材 的IF语句语法格式从 而将模糊的想法转化 成严格的程序语句定 义,再通过程序实践、老师点评、小结和自己 改正、完善作品从而内 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 任务

1、书64页课本例题填空。完成

全部学生必须

通过二个任务强化IF语句的练习,并 练习12分钟

任务

2、会考后老师要把会考成绩转 化成是否合格,凡是60分及以上的就“合 格”,低于60分的就“不合格”,请你帮 老师写一个电脑自动判断的程序。任务

3、在任务2中如果还想增加一 档超过85分的给“优秀”评价,该怎么 做?如果再分细一点,比如40分以下, 40—59,60—70,71—80,81—90,91以 上,又该怎么做呢? 全体学生要求 完成

在完成前面二 个任务的基础 上思考并试一 试

通过扩展任务引起同 学们的思考,并引出下

节课要讲的内容。

学生 作品 展示 5分钟 在课堂练习开始后几分钟就会有学 生上交作品,老师可以开始对学生作品进 行评价。力争评价所有作品,学生看到老 师在点评学生作品会激发他们做好作业 的激情。

展示部分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学生作 品。

在评价阶段如 果有做得好的 学生提醒其他 同学向其学习。

学生自己展示 并解说,老师 适当点评 通过投影不断展 示已经交作业的同学 作品,激发其他同学的

热情。学生把上台展示 自己的作品当成一种 荣耀每节课选择尽量 多的同学上台展示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 总结 3分钟 请一位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IF语句的书写格式和 逻辑表达式的构成。同时提示要解决任务 3有二种方式。学生总结IF语 句的语法和使 用方法

课后作业看书上多重选择结构并试着完成任务3。提出问题为下节 课上课做准备。【教学反思】

1、通过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

上一篇: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下一篇:托福阅读经典加试Title:SaltIndustryinVenice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