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精选10篇)
1.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篇一
规范运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党中央和省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意见和《湖南省预防腐败试点工作方案》(湘纪发[2008]31号)精神,以及省治贿办《关于开展省直部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加快全省产权交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在认真总结湖南省产权交易所(以下称“
省产交所”)强化风控、规范运作、阳光交易的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全面扎实地推进省产交所诚信体系建设,从而推动全省产权交易市场的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打造具有较高社会公信力的产权交易平台,使产权交易市场成为全省区域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湖南经济建设。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作为建立规范诚信、运作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关键。紧密结合省产交所实际,认真做好产权交易过程中的自查自纠工作,努力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全面落实治理商业贿赂任务,积极推进全省产权交易事业健康发展,为促进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省产交所职工乃至全省产权交易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进场交易,规范产权交易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防止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杜绝场外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利益。
三、工作任务
针对产权交易前、中、后可能产生的腐败和商业贿赂行为,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角度,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提高产权交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打造透明、阳光的产权交易平台。
目前,在产权交易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途径主要是“高价采购和低价转让”,从而滋生商业贿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国有产权场外私下交易;
⑵评估环节降低评估价值;
⑶不具备进场交易的条件,便受理交易;
⑷发布转让信息不充分(比如范围、内容);
⑸不利于企业发展为拟定的买家量身设定条件;
⑹泄露买家信息,致使买家串通;
⑺“合作伙伴”未成功受让,故意拖沓拒签交易合同;
⑻不足额按时付款,就将股权过户或资产移交;
⑼越权批准协议转让:a.不属于协议转让批准范畴b.无批准权利的部门。
因此,要防治和杜绝产权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商业贿赂行为,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推进法制建设,规范产权交易。目前,国务院国资委3号令明确要求企业国有产权必须进场交易,财政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交易。全国大部分省份(除湖南、西藏外)都出台了省级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省产交所自2005年以来一直把推动《湖南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作为重点工作,也是省产交所明年工作的重点。出台《湖南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是建立全省产权交易行业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场外交易,从过程中规范产权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树立产权交易行业的诚信形象。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信用素质。要在全所乃至全省产权交易行业普及信用方面的知识,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提高企业、行业的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引导行业自律,在经营主体中开展“守法经营、诚信交易”、“守合同重信用”等主题活动,增强其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和反对商业贿赂的意识。要建立对企业员工的定期信用教育培训制度,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氛围,大力提高企业员工及行业从业人员的信用素质。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
4、推动全省产权交易大市场建设。
5、促进加大监管和查处场违法违规交易的力度。
2.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篇二
当今世界, 国家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 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产权竞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产权成为各国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国加强了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 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保护水平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知识产权正成为各国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申请或注册数量快速增长, 掌握和控制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中的知识产权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 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基本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胡锦涛主席曾指出:“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 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 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因此, 知识产权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 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知识产权保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总体上看,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偏低, 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能力不强, 这种现象在南宁市的企业尤为突出。在南宁市众多企业中,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不强、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渠道不畅、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率低等等问题相当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南宁市众多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严重制约南宁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针对南宁市现状, 《南宁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提升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专利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鼓励发明专利的研究开发, 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 “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设成我国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和我国重要的创新型城市。形成富有活力、条件优越的创新环境, 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把南宁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
显然, 构建“南宁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 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大幅度提升我市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推进南宁市专利倍增计划实施, 为全面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动南宁市科技进步, 建设创新型南宁, 促进南宁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2 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考核指标
2.1 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精神, 以建立一个为市政府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宣传报导国内外及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动态、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引导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等综合服务的平台为目标, 运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 构建“南宁市知识产权局”门户网站, 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信息支撑, 推进南宁市专利倍增计划实施, 为全面推进南宁市科技进步, 建设创新型南宁, 促进南宁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服务。
2.2 建设内容
(1) 研究开发内容
建立南宁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该平台由“南宁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政服务信息”、“专利资助网上办理系统”、“中外专利数据库”构成。帮助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知识、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及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相关规章条例, 完善南宁市知识产权现代化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应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的需要。 (2) 平台示意图
2.3 考核指标
(1) 主要技术指标 (包括形成的新产品、新装置、新材料、新工艺、专利、技术标准、论文专著等数量、质量指标及其水平等) 。建立一个由“政务公开、资讯中心、法律法规、行政执法、机关建设、专利管理、专利资助网上办理系统”、“中外专利数据库”等15个主栏目和29个子栏目构成的“南宁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2) 主要经济指标 (包括技术及成果应用所形成的小试、中试、生产线年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示范基地数量指标等) 。为市政府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宣传报导国内外及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动态, 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引导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 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信息支撑, 推动南宁市科技进步, 建设创新型南宁。
3 基础条件
3.1 承担单位基体情况
南宁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南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职责是:为南宁市的中小企业和农业长期提供信息咨询、网络技术服务、企业诊断、项目融资、企业培训、科技交流与合作、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所内设有网络信息部、企业咨询服务部、资源开发培训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干部职工19人, 其中技术人员16人, 占全员人数的83%。其中:高级职称1人, 中级职称9人, 初级职称5人。于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了南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网, 具备丰富的信息数据库 (科技信息系统、商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期刊系统) , 信息总量达1400万条以上。多年来,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自治区和南宁市工农业的科研项目。拥有多年专门从事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的经验。迄今拥有4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员。于2001年创建了“南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07年创建了“南宁专利信息服务网”, 两网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 目前运行正常。自2001年创建了“南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算起, 至今已拥有10年的技术开发、网络管理经验, 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型人才。“南宁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运行以来, 开办了24个专栏, 已拥有1000多G的信息数据量;构建了企业上网平台, 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制作了网页或链接, 并及时宣传企业产品信息;拥有丰富的万方大型数据库, 具有健全的“科技信息子系统”、“商务信息子系统”“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三大信息化服务系统, 全面准确地为企业提供了科技信息, 产品信息, 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查新检索等多种信息查询服务。在原有网络平台为中心的基础上, “南宁市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将六县六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互联互通, 构建了一个市, 县、区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工作的大平台。
3.2 工作基础
南宁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拥有光纤专线宽带通讯线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两台服务器、一台磁盘阵列、不间断电源和六台PC机等组成独立网站的网络基本设备, 并已建有万方数据镜像站点数据库系统。同时拥有课题开发所需的网络技术人员、专业业务人员。具备了课题开发的基础条件。
3.3 欠缺条件的解决措施
尚须增加2台专供本平台使用的工作服务器、一台磁盘阵列、一台交换机和8台工作PC机。
需投入经费110万元, 由单位自筹10万元, 欠缺研究开发的部分资金拟申请市科技局科技三项经费100万元。
4 组织实施
4.1 课题实施进度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服务建设, 是南宁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入和提升能力的延伸, 以为市政府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宣传报导国内外及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动态、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引导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 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信息支撑, 推进南宁市专利倍增计划实施, 推动南宁市科技进步, 建设创新型南宁, 其经济效益是宏观的、间接体现的。
5.2 社会效益分析
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对于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引导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 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信息支撑, 对推进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完成, 将对南宁市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论述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平台建设提出总体目标、内容和考核指标, 并就现有基础条件及改进措施进行探析。
3.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48-03
1、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背景
1.1 企业数据分析管理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业务系统数量不断增多且越来越成熟。各系统的不断运行,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数据的几何增长,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传统的数据统计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需要实时掌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核心数据的分析结果,以便为企业发展战略作出相应决策。如何能够整合各系统的数据,深入分析利用积累的数据,从中挖掘价值,提升业务洞察力,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1.2 企业数据分析建设目标
为了有效解决由于人工手动统计分析带来的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并且满足决策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能够实时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决策管理者及时准确的作出相应决策,需要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从数据整理、数据分类、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数据集成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实施,实现企业数据统計分析在线化、实时化、权限管理规范化。本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数据整合集中管理:以现有的业务系统为数据源,实现企业统一部署,建立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技术标准的主题数据库,搭建能力持续提升的数据管理分析基础环境,达到加工高效、响应快速、安全可靠、全院集中、质量管理、方便运维、过渡平稳的目标。
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利用BI工具完成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更为灵活、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用户快速、准确、方便地得到数据背后的知识。实现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并且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
权限管理规范化:实现规范化的权限管理,除了能够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实现功能操作范围、对象类型及应用组件等权限的控制,还能够实现数据级次权限的灵活控制。
2、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内涵
2.1 基本建设内容
依托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的数据积累,在已有报表的基础上,利用统一BI平台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构建领导驾驶舱、多维数据分析、即时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展现形式,为决策层、管理层提供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分析,有效的为企业决策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
根据对业务现状的分析和了解,对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主题业务模型进行了规划和梳理,分为综合办公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党群管理数据分析、科技管理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数据分析、质量安全数据分析、文控管理数据分析等九大主题业务。依据这九大主题模型,实现了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并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和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
2.2 创新点分析
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
通过跨平台、跨系统的在线化综合数据分析,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代替传统的数据统计模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
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
数据展现是要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更为灵活、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用户快速、准确、方便地得到数据背后的知识。系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为决策管理人员提供领导驾驶舱、趋势图等高端数据展手段。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为企业决策、领导层提供更加有力的决策支撑。
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
支持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应用组件、系统对象、系统功能及数据访问等多方面的权限控制。独创自动数据分级限定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数据仓库集中部署、分级应用的问题。
3、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实施过程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本项目的里程碑的控制,本项目根据自然季度整体划分为4个阶段,项目周期为一年。
在四个季度的总体实施阶段下,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的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实施动员、总体设计、实施组织机构建立以及源系统调研等工作。第二阶段为建模阶段,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分别针对特定的业务域进行数据仓库的逻辑、物理建模。第三阶段为ETL阶段,我们根据数据建模形成的数据结构进行ETL流程设计,这时要将源系统与目标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映射,再通过设计数据流将源系统中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第四阶段是决策分析模型设计阶段,根据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通过多种技术将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定义,最终通过门户的方式推送到每一个业务人员的工作台上。第五个阶段是上线推广阶段,通过以上实施过程后,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完成并上线使用。
3.1 项目启动阶段
3.1.1 需求调研与分析
1)业务需求分析:为了让综合数据分析平台能更好满足业务需求,必须充分调研业务用户的分析需求。首先,要深入研究、解读业务重点、报表模型、专项分析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指标等业务概念进行梳理、归纳,并形成业务框架、重点查询、重点指标等框架性内容。
2)源数据分析:对抽取的数据源进行理解和梳理,明确需要进行数据抽取的业务数据库,梳理各数据源及目标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指标口径,在需求分析完成后,形成《调研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
3.1.2 系统总体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架构验证、设计方法论研究、重难点技术攻关、基础产品选型、整理《总体设计说明书》。
3.2 基础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基础数据模型设计包括业务模型设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及物理模型设计四个阶段。系统的总体数据设计结构如下图:
3.2.1 业务模型设计
在业务建模阶段,主要任务是清楚划分各业务单元及分析要点,将整个业务划分成包括综合办公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党纪工团管理数据分析、科技管理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安全质量数据分析、文控管理数据分析等九大模块,根据这些模块,在每个业务主线内,考虑具体的业务主线内需要分析的业务主题。
3.2.2 概念模型设计
在业务建模阶段已经完全理清相应的业务范围和分析重点。概念模型设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业务概念的抽象,并确定各业务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领域概念建模就是运用了实体建模法,从纷繁的业务表象背后通过实体建模法,抽象出实体,事件,说明等抽象的实体,从而找出业务表象后抽象实体问的相互的关联性,保证数据集市按照数据模型所能达到的一致性和关联性。通过概念模型设计,数据集市的模型已经被抽象成一个个的实体,模型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毕。
3.2.3 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有:实例化每一个抽象的实体,例如:在上面的概念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对“机构”和“部门”等这些抽象实体进行实例化。主要是,我们需要考虑“机构”的属性包括那些,例如机构编号、机构类型、日期等等。找出抽象实体问的联系,并将其实例化。以“机构”这个概念为例,对于绩效考核要考虑这个概念,对于数据分析也要考虑这个概念等等。在逻辑模型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抽象实体的一些细致的属性。通过逻辑模型设计,才能够将整个概念模型完整串联成一个有机的实体,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业务的具体内涵及其关联性。
3.2.4 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主要的工作包括:生成创建表的脚本。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可能生成不同的脚本。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平台,进行一些相应的优化工作,针对数据集市的需要,按照维度建模的方法,生成事实表、维表等。针对ETL和元数据管理的需要,生成日志表等。经过物理建模阶段,整个模型已经全部完成,形成《设计说明书》
3.3 ETL流程设计与实施
ETL的过程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质量、准确性等等决策支持类系统的衡量指标都与ETL过程有直接的关系。ETL是通过将源系统中的数据清洗、转换和加载等流程使原有无序的源数据按照数据模型有机的整合,ETL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源系统业务数据加载至ODS数据层,第二个阶段则是将ODS数据层数据转换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中。前一个过程实现了数据的物理集中,后一个过程完成了数据逻辑的整合。
ODS数据层只是数据物理上的集中,以及存储格式的转换(比如由SQLServer等统一转换为Oracle),数据本身并没有做清洗转换。所以,从宏观的角度看,本系统的ETL过程是采用了ELT的模式。即数据从业务系统抽取(E)出来,加载(L)至数据仓库,然后再做清洗和转换(T)。这样,业务范围内所有的数据应用完全基于ODS数据层,也与不会额外与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3.4 数据分析模块开发
這个阶段,根据《设计说明书》中的内容,进入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实现系统从文字向实际成果的转化过程。实现了《技术需求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需求,包括:开发应用程序、执行系统测试、编写用户手册。阶段提交文档:《技术手册》、《测试用例》、《测试报告》、《会议纪要》等。
3.5 平台推广上线使用
3.5.1 系统部署实施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安装部署应用系统程序、统计报表制作与发布、查询与统计分析结果确认。
3.5.2 系统试运行
主要工作包括:试运行方案制定、软件修改完善、试点部门试运行总结、上线培训、系统正式上线推广。
4、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实施效果
财务管理:预算、现金流、成本、利润等;
经营管理分析:合同收付费、投入产出比、利润分析、预警分析等;
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考勤分析等。
固定资产管理:结构、占比趋势、折旧和损耗等;
4.1 财务管理
针对财务相关的,现金流、成本、绩效、会计报表等财务相关的业务,建设不同粒度的物理主题。重点进行对资金流计划、会计档案、成本绩效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提供趋势分析、预算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资金流向分析、执行情况分析等。
如下是资金与收支变动分析图:
4.2 经营管理分析
针对市场开发、合同、产值、收付费、票据、等经营指标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并对这些指标分项目、分类别、分等级的进行同环比、占比、增幅分析。
同时提供历年趋势分析。可清晰了解,各时间段合同额、产值等经营指标的走势分析,以辅助领导进行下一步战略决策。
4.3 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
4.3.1 人员结构分析
通过对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可用图形的形式,直接展示人力资源数量、类别、年龄结构、职位结构个占比,及趋势分析。
4.3.2 考勤分析
根据考勤数据以及标准班次情况对所有员工进行数据分析,以计算员工每天工作时间、迟到时间、旷工时间、请假、出差、培训等。决策层掌握企业全局考勤分析,管理层掌握本部门考勤分析,员工可查看本人考勤统计。
4.3.3 领导行程管理及基本情况分析
提供领导行程在线填报、领导行程基本情况在线分析等功能。领导可针对一个月的行程在线录入,并可在外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在线修改,大大简化了领导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优化了管理模式。
4.4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对材料、固资进行管理、分析和统计。分别会从材料、耗材、设备、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展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分类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占比分析、固定资产购置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和损耗分析等。如下图,用领导驾驶舱的形式,展示设备的购置情况。
5、绪论
该成果自2010年6月开始调研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软件市场内先进的产品以及企业自身的现状及需求,并于2011年底规划系统架构并部署实施,截止2012年6月,已经形成涵盖人员信息、财务、固定资产、材料、经营、科技项目、质量管理、档案借阅管理、编码等十余类基础数据库,为业务流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业务系统的建设,在已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业务数据库79个。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资材料管理等多系统、跨平台的核心数据的多维度分析
1.取代原有的报表手工统计方式,实现数据分析在线化、实时化。
2.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灵活展现,提供更为直观的领导驾驶舱、高端趋势图等展现方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
3.权限管理规范化,保证数据分析的安全性。
4.知识产权交易的税收问题值得关注 篇四
随着知识产权交易的不断创新,新出现的知识产权和经营交易方式不断冲击着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包括课税对象、征税方式、税率设计等。当前,知识产权交易在网络经济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制度安排下,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加之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导致税务当局对知识产权交易的征税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知识产权交易的税收政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知识产权发展迅速,其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易于形成一定的垄断权力,对知识产权交易征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和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公平性。税收制度安排对知识产权交易的调控,贯穿于知识产权产生、流通和实施的所有环节中。
知识产权税收政策的经济影响
知识产权交易的高风险性。由于知识产权交易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高科技产业往往也具有高风险性。高风险性产业恰恰是需要政府财税政策大力扶持的领域。当前,信息网络、生物工程、金融工程、医疗保健等行业,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众多中国国内企业面对这些高风险性产业往往望而却步,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于高风险行业的政府财税支持政策作用效果欠佳。税收政策作为蕴含引导性功能的调控手段,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或制定税收标准,鼓励企业参与投资知识产权交易,从而保障这些企业的成长与扩展。知识产权事业的高风险性还表现在人才流失现象,知识产权的生命力在于智力创新,中国并不缺乏新型人才,但人才流失现象却颇为堪忧。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条件差、研究人员待遇低等现象较为严重,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科研人员因其人力资源素质而生成的较好税收遵从性,导致其进一步成为税收重点监控对象的“软柿子”效应,进一步加剧了税收政策的非公平性。这进一步导致中国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的多渠道流失或抑制性浪费。这些问题都是当代中国知识产权税收政策急需解答的时代命题。
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税收的调控功能已普遍被各级政府所认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税务当局对于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涉税问题,税收与知识产权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仍旧需要一个“干中学”的过程。税收执法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方式,良好的税收服务能够通过公平、公正、高效的执法,来实现知识产权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一方面,由于税收的宏观调控事关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全局,对决策的科学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税收的调整往往涉及到众多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对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要求偏高。税务当局可从宏观上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保障纳税人参与决策权力,实现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
知识产权交易与税收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关系。从知识产权交易的特点出发,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将有助于实现税收制度安排,最大程度地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发展这一政策目标。一方面,知识产权的研发需要持续且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建立适当的税收制度,实现激励知识产权产生和交易,既能促进投资者对研发的投资热情,又可以提升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对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技术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来实现这一功能,以增加投资者的回报率。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交易的快速发展,衍生出新的交易方式,促使相关税收制度做出与时俱进地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产权交易税收制度的完善,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税制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卡。
中国知识产权交易税收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现行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目前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税种大体包括6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和关税。在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是主要税种。中国对知识产权产生的税收政策包括: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国务院批准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性外资企业,其生产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政策等。对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纳税人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开发研究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设备。
而在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6个税种均有所涉及。目前,只针对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口所需的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奖励,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透析中国知识产权交易税收的现状,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现行税制不利于知识产权交易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在涉及知识产权的税收体系中,各税种或多或少地对知识产权交易产生一定阻碍作用,尤其表现在流转税、所得税和关税上。在流转税方面,无形资产交易没有纳入增值税的规范视野之中,而适用征收营业税。但是营业税具有较强重复征税色彩,难以体现知识产权交易仅就其增加价值课税的现代税收治理理念。在所得税方面,某些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容易造成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而未能将其切实用于具体的科研项目中。同时,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交易税收优惠政策达到避税,破坏了知识产权市场公平性。在关税方面,国内外资企业向国外母公司交纳知识产权使用费时,海关无法严格控制,税收流失较为严重。
知识产权税收制度存在法律缺位。就整体而言,我国现行知识产权交易税收政策主要基于某些税收法规的条款加以修订、补充形成的,散见于各类税收单行法规或税收文件之中,很多的税收政策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这导致知识产权交易税收政策的文本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税收征纳成本。同时,虽然我国也采取税收政策优惠方式激励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交易,但大多通过事前税收优惠来为企业分担投资风险,这难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一些企业假借参与知识产权开发或交易,向税务管理当局套取税收优惠的适用资格。在现时的中国,对知识产权定价和评估还缺乏完善的技术市场,政府面临对知识产权鉴定的工作或多或少会受自身政绩影响而失去公允性,这也难免造成一定的税收流失。
完善知识产权交易税收政策的路径建议
优化知识产权交易的税制体系。首先,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在当前全面推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增值税的扩围改革,将无形资产交易等目前缴纳营业税的税目,纳入增值税的课征范围,并适用较低的税率和相对特殊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从而减少知识产权交易中的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其次,调整个人所得税,鼓励科研人员努力创新。对于专利权,许多发达国家将使用权所得列入特征权使用费,而将转让专利权所得列为资本利得税的征税对象(且适用较低税率)。因此,可以考虑在个人所得税下,开征资本利得税税目,并从低适用税率。最后,完善知识产权进出口税收政策。为了鼓励国内研发和交易知识产权产品及设备,对进口的重要材料免征增值税,对出口知识产权产品实行全额退税政策。
拓展知识产权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激励知识产权开发与交易,已经成为国际税收实践中的通例。例如,美国政府一般采用税前扣除、加速折旧、减免税收的方式,促进知识产权流通,在1981年颁布的《经济复兴税收法案》中规定,企业当年研究开发支出超过前三年平均值的,其增加部分的25%给予税收减免;企业向高等院校和以研究工作为目的的非盈利机构捐赠的科研新仪器,在计税时可以扣除。此外,美国税法明确规定,各类科研机构归属非营盈利组织,不承担纳税义务。又如,英国为引导中小企业投资高新技术,规定对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者,可免税60%的投资额,对新创办的高新技术小企业免100%的资本税,公司税从1983年起由38%降为30%,印花税由20%减至1%,起征点由2.5万英镑提高到3万英镑,取消投资收入的附加税。从2000年财政年度开始,年利润低于30万英镑的公司税税率为20%,年利润率高于30万英镑的公司税率为20%一30%,同时规定购买知识产权和技术秘诀的投资,按递减余额的25%从税前扣除。此外,英国还采取对本土公司和外国附属企业都按营业税润方式征税,有利规避了避税现象。
有鉴于此,我国可以尝试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交易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包括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实行一定期限的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对国家鼓励创新投入的财政资金视为公益性捐赠,采取税前加倍扣除。同时,研究予以鼓励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标准,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管理与评级。
提升知识产权税收制度的法律位阶。中国现行知识产权税收体系,因层次低、规定散、变化快、补充多等原因,使得相关法律效力缺乏稳定性。通过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税收政策综合协调机制,特别是加强税收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衔接与透明度,将有效推选税收决策的科学化与公开化。在国际上,重视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趋向,积极加人保护知识产权交易的国际公约中,在修改与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时采取动态性观察,以保持知识产权税收制度的先进性。在具体操作中,应尽快完成增值税从暂行条例向正式立法的转换过程,提升知识产权相关规范的法律位阶;在印花税等行为税的立法过程中,合理考虑知识产权交易的特殊因素,降低知识产权交易行为的整体税负水平。
5.依托知识管理平台 篇五
知识管理:把知识变成企业的财富
本报特约撰稿 张娟
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力,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而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利器。以下情形在很多企业存在: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技巧、经验、总结)变得越来越分散和难于管理;掌握关键知识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惊人的损失,使得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培育和形成新知识不断产出的环境、机制和人;二是将已有的知识加以组织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落地的关键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类。技术学派将知识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学派将知识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综合学派则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渗透到战略管理中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利用组织智力创造价值,强调对知识资产进行系统管理、有序配置,培养积累分享的环境和人,最终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知识管理有些类似 ITIL,它并不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而是针对 IT部门内的流程结构、角色、职责提供一个指导框架。知识管理过程中包括的关键知识活动主要有: 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围绕这些活动进行构建,知识管理的成功导入和实施就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管理流程,灵活应用各种办法和工具有效地开展关键知识活动,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那么,如何让知识管理更好地贯穿企业的整个流程并落实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呢?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将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展,贯穿始终的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保证。2.要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成功必须建立系统、完善、可行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体系规划、知识管理实施保障等。
3.知识管理项目的总负责人一定要处于公司的高层地位,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各方资源,动员公司全员参与进来,推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开展。
4.从易于建设、见效快、投入少的环节入手,获得公司各层支持。5.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在于领会和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非追求系统和形式完备。6.知识管理应主动而自然地融入员工日常工作,而非增添负担和压力。战略的制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分析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背景;其次,了解企业的定位、发展战略,形成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战略。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 IT 应用 服务运营业务。为了保证在公司研发中心迅速扩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建立起一支高效、规范的队伍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鉴于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知识管理战略目标: 使知识管理平台成为管理层决策的得力助手、员工成长的亲密伙伴、公司知识资产的仓库。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实它,这就需要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具体策 略和短期规划。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 由下而上,以人为主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由上而下,以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主导,全面铺开。由于笔者所在的公司研发中心扩张很快,导致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公司各业务系 统的结构信息缺失,因此我们选取了第一种策略,即强化观念、小步快跑、以点带面、重在实效的实施策略。基于此确定了详细的短期规划,包括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体系的规划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管理策略落到实处的保证。我们将知识管理体系分为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1.识别知识
知识识别的主要工作是在了解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定义知识并进行知识分类。知识具有不同 的形式、内容、类型,所以定义知识并对知识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据知识需求,借助知识地图工具并结合产品研发流程梳理知识体系定义知识,并分类。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初步了解到公司的知识需求包括: 共用技术、模板、规范 制度、经验教训、方法论、项目总结等。接下来,我们按照知识需求和知识识别一致的原则,将Case(案例)、开发工具、电子书、开发和管理文档、组件、代码素材作为公司积累的知识物件,同时制定各类知识物件的标准。另外,在公司专家的配合下,通过创建知识开发地图,梳理产品规划、立项、设计、开发、运营等各流程工作中所要求的重要知识,并归纳提取,将公司知识分为基础技术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知识三大类。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用户使用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不断优化。2.创造知识
在识别知识后,我们必须能够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实现知识的动态转化和循环。该环节的 主要工作是从内外部积极开展知识采集和挖掘。我们借助知识地图工具来盘点公司内现存知识及来源,确认散落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同时,编制《知识管理平台信息维护管理办法》,确定生产这些知识的归口负责人;并制定知识贡献奖励办法,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3.存储知识
存储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固化、积累起来,建设企业的知识库。用于存储知识的工具主要 是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不仅能将知识存储,并且能够给所有的知识信息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知识管理平台要能够提供知识采集、知识发布、知识搜索、知识维护、知识评估等功能。我们通过知识采集和发布,不断充实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并会定期分析存储的知识,形成更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汇总,并对以后知识的分布进行预测。存储的知识都是公司的财富,只有将存储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分享和利用知识。4.分享知识
存储积累的知识只有经过大量传播分享后才能产生价值。分享知识的主要工作是创造共享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对于显性知识成果的推广,通过培训、知识推广会、学习机制等比较容易完成,而隐形知识的分享则要困难得多。由于一些隐形知识无法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的接触来共享,我们就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网络社区组织个人知识管理的交流会很受员工欢迎。另外,由于很多人将隐形知识视为“私产”不愿分享,可以制定有利于公司共享知识的制度而且强制执行,比如新员工导师制度、知识积分奖励等,在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愿意共享知识的文化,使分享知识成为员工的一种自我行为。5.利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积累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应用于实践,快速解决当前问题并创造出新的 知识,完成知识价值链的循环。我们主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上的 E-Learning 学习系统以及制定促进利用知识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必要的后勤保障 1.建立知识管理团队
知识管理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从组织上保证知识管 理项目的有效执行和推进。笔者所在的公司组建了由公司副总领导的知识管理虚拟团队,实现了知识管理工作组和各部门兼职知识管理员的二级管理体系。知识管理工作组承担职能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责任,兼职知识管理员由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基层知识管理工作的宣传督促和具体实施。同时,建立了知识管理员月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形成分享、学习、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文化
由于有些员工将个人知识视为私产,吝于与他人分享,这样会使知识管理的实施变得困难。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不排斥知识的分享、让知识管理与企业现存的文化相契合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主要通过培训和宣传来逐步培养,同时制定有利于共享知识的制度以及完善的学习机制来形成分享学习的文化。3.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
知识管理平台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工具和保障。根据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不同,知识 管理平台的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侧重交流共享,由全体员工互动共建,相对独立。以知识的积累、贡献、管理为主;采用自上而下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由业务流程驱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一起组成企业知识门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不同业务系统的流程管理、个人办公与实时协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管理,并将知识推送至相应的用户,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不管哪种实现方式,知识管理平台都应具备知识发布、知识采集、知识搜索、知识发现、知识互动、知识挖掘、专家网络、在线学习等功能。4.建立知识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固化成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知识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特别是激励 制度,对于促进知识管理体系的循环进行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覆盖所有影响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我们制定的知识管理制度对实现知识价值链动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制定激励制度时,需要注意:(1)公司的知识管理制度应当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 是密不可分的。
(2)奖励方式应多样化,既奖励奖金,又有知识贡献积分换礼品,还有精神激励,对于知识管理活跃分子要通过平台或内部邮件进行宣传。
(3)将知识管理绩效与部门、公司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全员参与知识管理的 积极性。链接建立恰当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我们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曾制定了 CASE(案例)奖励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做架构设计的员工反映,架构设计的很多CASE 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数量上总也比不过那些容易出 CASE 的部门,如测试部,因而获得奖金的机会自然较少,积极性受挫。这些反馈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原以为很完善的激励机制。在知识管理初期阶段,员工的意识层次不齐,有些会非常乐意知识共享,他们觉得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成就感;也有人觉得是负担,既耽误时间又没啥好处。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但在奖励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没能根据共享模式的不同而将激励多样化。激励机制主要在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隐性知识容 易用文字固化下来,而有一些却难以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口传心授。相应地,组织中就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员工个体之间在实际操作中的直接沟通。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位员工向另一位员 工就如何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提供建议。例如指导解决某些错误发生频率不规律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在于,知识的传递需要借助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如可通过工作现场指导、会议、电话等方式。直接沟通模式给那些很难用文字表述的隐性知识或者非成文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性,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另一种知识共享的模式是通过书面文件实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可成文的知识类型,包括流程规范、项目总结等。特别能在项目执行中为组织节省宝贵的时间。根据提供 CASE 数量多少和 CASE 的应用效果进行奖励,这种模式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奖励
6.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篇六
公司概况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是由北京商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鼎伟业)创办并运营的有关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平台,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国家版权局等国家机关特许批准成立的知识产权保护代理机构。总部位于首都北京,在上海、青岛、成都、大连、深圳、广州、香港、欧盟、美国、日本、非洲、拥有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业务遍及世界各地。
商鼎伟业拥有知识产权律师、商标代理人、专利代理人、版权代理人、注册项目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多名业务精湛的专业人员。迄今,数以万计的企业和自然人得到了商鼎伟业的诚信和专业服务,商鼎伟业已经成为集知识产权、法律、商务于一身的企业智囊团。多年来,商鼎伟业积累了丰富的执业经验,已得到众多同行和国内外客户的良好赞誉和深深信赖。业务范围
以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检测、软件产品登记、软件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信息安全认证等标准化认证、商业调查、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咨询诊断、知识产权侵权追诉、项目投融资、技术交易与论证、编制《商业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法律顾问为核心业务。
经营理念
“客户利益至上,诚信服务为本,不断自我完善”是商鼎伟业不变的服务原则!“做您的商务智囊团,法律保护神,服务贴心人”是商鼎伟业永恒的价值取向!“有效保护您的知识产权,增强您的核心竞争力”是商鼎伟业永恒的追求目标!竞争优势
1.成功率最高——多年没有一个申请案件被国家驳回!
2.效率性最高——申请文件当天递送北京,当天报送国家局,最早保护您的知识产权!
3.专业性最高——精通专利、商标、版权、项目咨询等知识产权法律业务,为您排忧解难!
4.安全性最高——律师最终严格把关,规避风险!
5.集约性最高——系列注册申办、侵权追诉一条龙服务,让您足不出户!
6.性价比最高——收费合理,免费查询和修改商标,免费法律咨询,为您指点迷津!北京商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2005室
邮政编码:100048
办公电话:010-51280050 / ***(假日值班)
传真:010-51280050-100
公司网址:http://
办公Q Q:45073322***074***778
7.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篇七
1 文献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目标
我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保障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作用,以能源电力特色为主,围绕我校“十三五”事业规划的“四个中心一个智库”发展目标,创新服务理念,扩大服务对象。通过学科评价与分析平台,定期掌握全球顶尖高校的科研实力排名动态;利用研究前沿指导本校研究方向,为打造学科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建设移动读者服务平台,为读者带来便利、快捷的自助式服务体验,突破图书馆服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取馆内资源,有利于提高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建设文献资源保障平台,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结构,为学校教育教学及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和支撑作用,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工作的质量。
2 文献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内容
我校文献信息保障平台建设项目由三大内容构成:学科评价与分析平台、移动读者服务平台和文献资源保障平台。
2.1 学科评价与分析平台
我校图书馆利用购买的In Cites、ESI、ERS等平台搭建学科评价与分析平台,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更好地为我校进行学科服务。
In Cites数据库:基于全球科研评价的标准———Web of Science数据库、ESI和JCR的相关数据,采用多方位多层次的指标(绝对指标、标准化指标、百分位指标和合作指标),可以对全球5000多所机构从学科、机构、地域、人员、期刊等层面进行全面分析。
ESI:基于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通过ESI可以确定22个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内容以及研究前沿,利用研究前沿指导本校研究方向。与分析研究工具无缝链接,可以直接在Wo S中查看到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定期掌握全球顶尖高校的科研实力排名动态。
ERS:针对图情机构电子资源使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及利用分析的数据产品,目前已可对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及中文期刊三种类型的电子资源进行分析,并最终将完成全类别电子资源的使用数据挖掘及分析,辅助图书馆进行全校馆藏策略调整,使图书馆有限经费向优势资源聚拢。
2.2 移动读者服务平台
随着资源数字化应用环境的改变、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无线应用环境的日益完善,智能移动终端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年轻的90后读者对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接受度更高。为与时俱进,图书馆需要开展移动图书馆相关工程的实施,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移动读者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部分涵盖了移动图书馆平台———网络环境配置、移动图书馆平台硬件设备、移动图书馆平台客户端和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移动服务。软件部分即为知识发现系统平台,其核心功能是基于海量学术信息资源,帮助图书馆实现电子资源的目录级管理,使得用户能更快更准确地在海量资源中找到所需信息。
2.3 文献资源保障平台
为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配置结构,顺应我校能源电力为特色、多学科发展需求,“文献资源保障平台”需加强中外文重要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了中经网、BEGELL和EI三方面的内容建设。
中经网:是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组建的专业从事经济数据资源开发和服务的机构,承担着为政府及政府研究机构提供数据支持、数据资料分析整合等业务,是代表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对社会提供经济数据信息服务的唯一窗口。
BEGELL:全文数据库,内容覆盖动力工程和热物理、核科学、航空航天、纳米等,囊括了41种同行评审的权威期刊、12种热物理电子书等,提供工程和生物科学两个学科资源包,通过电子数据平台在线访问。
EI:是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
3 文献信息保障平台的预期建设效益分析
基于知识创新的文献信息保障平台其预期建设效益主要体现在服务学科内涵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综合能力提升。
3.1“基于知识创新的文献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在服务学科内涵建设方面的效益分析
“学科评价与分析平台”不仅有助于学校了解在各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与方向,还能够使学校及时掌握各具体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评估潜在的职工、合作者和竞争对手的研究业绩和竞争能力,从而具备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同时有助于为打造学科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数字资源保障平台”将根据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及学校建成有能源电力特色大学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发展的需求,在保障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优化数字资源配置结构,要适应学校多学科发展的需求,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质量。
3.2“基于知识创新的文献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在培养人才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效益分析
“移动读者服务平台”将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移动服务,不仅能让全校师生员工随时、随地获取馆内文献资源,还能通过充分利用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关联等相关技术,帮助全校师生从整体上掌握学术发展趋势,洞察知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发现高价值学术文献,从而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水平。
“移动读者服务平台”、“文献资源保障平台”、“学科评价与分析平台”可以更大程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基于知识创新的文献信息服务保障水平,以支撑校内各个科研组织、教学团队的知识整合和协同创新,对于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上海电力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基于知识创新的文献信息保障平台建设”项目属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该项目将为学校教育规划部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为精准、有效的决策分析提供事实依据,从而指导本校学科研究发展方向。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结构,顺应学校多学科发展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和支撑作用,将为全校师生带来便利、快捷的自助式服务体验,突破图书馆服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取馆内资源。
参考文献
[1]吕莉媛.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6):80-84.
[2]符之敏.基于网络背景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8(2):70-72.
8.知识产权垄断中的拒绝交易 篇八
关键词:知识产权垄断;拒绝交易;知识经济
一、反垄断法中拒绝交易的概念
在反垄断法中,有关拒绝交易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拒绝交易,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向交易对方出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进行其他交易的行为。它是市场上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反垄断法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控制制度所规制的具体对象之一。广义上的拒绝交易,除了包括狭义拒绝交易的含义以外,还包括具有水平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合同以及其他方式对交易相对人多实施的联合抵制行为。我国学者通常在狭义上使用拒绝交易的概念。例如,有学者认为“拒绝交易是指具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1]也有学者将拒绝交易表述为:“独占者拒绝向购买者销售或供应商品的行为。”[2]笔者这里也在狭义上使用拒绝交易的含义。
二、知识产权拒绝交易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拒绝与任何人交易的权利是自由市场赖以运行的支柱,它使经营者得以有机会与交易对方讨价还价,如果没有了以拒绝交易为基础的讨价还价,也就没有市场。一般经营者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相对交易方,不存下限制其拒绝交易权的问题。但是对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者来说,由于其往往倾向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通过拒绝交易阻碍潜在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排除现有市场的规制。但并非所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的任何拒绝交易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而是基于促进和保护竞争的需要,只对支配性企业那些没有正当理由并且造成竞争损害的拒绝交易行为予以规制,并把这种经营者拒绝交易权的限制控制在合理的限制范围内。
知识产权拒绝交易是一般拒绝交易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一般情况下,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无论权利人进行交易还是拒绝交易,都是其行使知识产权的表现形式,是权利人享有的一种自由。但是,如同一般的拒絕交易一样,知识产权人拒绝交易在特殊情况下同样会产生损害市场竞争的后果,并因此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对知识产权拒绝交易进行反垄断法规制,同样应该遵循反垄断法关于一般拒绝交易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然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拒绝交易所引发的反垄断法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反垄断法基本原则与理念的基础上探索具体规制方法和措施。
三、知识产权拒绝交易引发的反垄断法问题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不断得以扩张和强化,从而使知识产权人凭借知识产权优势实施垄断、损害竞争的行为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具体来讲,知识产权拒绝交易引发的问题成为反垄断法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第一,拒绝交易成为知识产权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以电脑软件业为例子,企业生产软件的主要成本是研发成本。产品研发成功后,多生产一个软件所增加的成本微乎其微,这就使得在传统经济中占总成本比重比较高的原料支出,在新经济中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企业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人凭借其知识产权优势,拒绝交易,建构市场进入堡垒,便可以有效组织竞争对手与其瓜分市场,从而维护自己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第二,网络效应使知识产权人拒绝交易行为对竞争的危害扩大。以电脑软件业为例,一个已经有大量用户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会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因为消费者能够形成稳定预期,即认为这种操作系统可能会有较好的升级和售后服务。同时,由于其他应用软件的研发企业受到该操作系统已有消费群的吸引,也愿意研发出更多的与此相兼容的应用软件,更增加了该操作系统的价值。在有网络效应存在的领域或产业,率先进入市场的企业,一旦大量拥有该领域或产业中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其为组织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就会拒绝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许可给竞争对手,或者拒绝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出售给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者。那么,它很有可能借网络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该领域或产业内强大的垄断者,甚至有可能垄断整个产业,行程市场封锁。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条件下网络效应的广泛存在,使得知识产权人拒绝交易行为对市场竞争的破坏性骤然扩大,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反垄断法予以有限的规制。
参考文献:
[1]王先林.知识产权与发垄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9.产权交易合同范本 篇九
(合同2013年第0001号)
产权交易合同
出让方(以下简称甲方):
住 所:
法定代表人: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住 所:
法定代表人:
鉴证方:南京产权交易中心
住 所:
法定代表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省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市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市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本合同当事人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相关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遵循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将其拥有的[标的 ]有偿转让给乙方的相关事宜,在南京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鉴证方”)的鉴证下,达成如下合同,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条 转让标的本合同转让标的为甲方所拥有的。
第二条 转让价款及支付方式、期限
1、根据 „评估报告‟ 对 „转让标的‟ 的评估,评估后的净资产合计为万元。
2、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在上述标的范围内,扣除提留职工安臵等费用万元后,甲方将所拥有的有偿转让给乙方,转让价格为人民币元整(小写:元)。
3、支付方式:乙方应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按本合同第二条第2款约定的价款一次性向鉴证方(开户银行:****
银行****支行,帐号:****************)付清。
第三条 职工安臵方式
经甲、乙双方约定,按以下第项处理(对情况复杂的也
可另立合同附件予以约定):
1、乙方接受并严格执行转让企业于年月日经
职代会审议通过的《》。
2、。
第四条 债权、债务的承继和清偿办法
经甲、乙双方约定,按以下第项处理(对情况复杂的也
可另立合同附件予以约定):
1、乙方承担转让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
2、。
第五条 转让标的的交割
1、自乙方全部交易价款到达鉴证方帐户后,甲、乙双方开始
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在上述移交手续办理完成后,甲、乙双方签订《产权移交书》,经鉴证方鉴证后生效。
该《产权移交书》生效的时间为产权交割日。
2、鉴证方根据甲、乙双方签订的《产权交易合同》和《产权
移交书》出具《产权转让发票》,并在出具《产权转让发票》后将乙方支付的交易价款划至甲方指定帐户。
3、甲、乙双方凭《产权交易合同》、《产权转让发票》等材料
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产权变更手续。
第六条 转让标的所有权、风险的转移
经甲、乙双方当事人约定,转让标的物所有权、风险转移的时点依以下第种方式确定:
1、甲、乙双方约定在本合同生效后,转让标的物所有权、风
险自年月日起转移;我国法律对所有权转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
第七条 有关费用的负担
1、甲方应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鉴证方支付占
全部交易价款‰的交易手续费。
2、乙方应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鉴证方支付占
全部交易价款‰的交易手续费。
3、权证变更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由甲、乙双方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各自承担。
第八条 甲、乙双方的承诺
1、甲方承诺其对转让给乙方的产权拥有完全、合法、有效的处分权;甲方应协助乙方做好产权过户工作。
2、乙方向甲方承诺拥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进行产权
受让,无欺诈行为。
3、甲、乙双方提供的所有材料(包括原件、复印件)必须真
实、完整、有效;如有不实,各自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九条 违约责任
1、乙方不能按期支付转让价款,每逾期一天,应支付逾期
部分总价款万分之五的逾期违约金;如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的经济损失,乙方还应另行支付赔偿金。
2、甲方对其转让给乙方的产权不能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支付赔偿金。
3、经甲、乙双方协商,也可约定其他赔偿方式:。
第十条 争议解决方式
凡因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在鉴证方主持下
通过协商、调解等办法予以解决。调解不成的,按以下第项
解决争议:
1、依法申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产权交易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合同生效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经鉴证方鉴证后生效。
第十二条 本合同正本壹式捌份,其中甲方叁份,乙方叁份、鉴证方备存贰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其他
合同成立所必备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
1、2、(此页无正文)
出让方(甲方):受让方(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签约地点:
鉴证方:****产权交易中心
鉴证人:
年月日(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10.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篇十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项标准来源于《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等3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通知》(国标委综合[2016]77号),计划编号为20161927-T-424。本项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共同起草编制。
二、目的和意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的改革方向;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紧紧围绕确地、确权,坚持赋能、放开,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创新,构建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前提和核心。”;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该《意见》明确将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对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类指导,强调指出:农村产权交易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且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2015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由此可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目前,我国农村产权交易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有效服务。但是,各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不平衡,其交易规则、交易流程、交易服务有待规范。当前我国尚没有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各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对服务要求存在差异,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亟需统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因此,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内标准的空白,规范该行业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规范、有序发展。
三、编制的原则和主要依据
(一)编制的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通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基础服务标准,应确保其在不同交易市场、不同地区的广泛适用。
(2)全面性原则。标准应层次清晰、科学合理、要素齐全,覆盖农村土地经营权进场流转交易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3)规范性原则。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保证标准的内容编排、格式规范和统一。
(4)前瞻性原则。在兼顾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现实情况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要。
(二)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
1、结构和编写
标准的结构要素和编写格式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
2、政策法规
主要参照的政策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5]4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
《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
《国务院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
3、标准
主要参照的标准如下:
DB32/T 2035-2012《产权交易服务规范》
DB34/T 1744.4-2012《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服务标准体系 第4部分:产权转让》 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 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 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 GB/T 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
4、其他规范性文件
主要参照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如下:
《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 《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交易规则(试行)》;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指南(试行)》; 《杭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试行)》; 《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转出项目操作规程(试行)》。
四、编制过程
2015年9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任务下达,组织项目组对标准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并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起草组,明确了任务要求,安排了工作进度;
2015年10月,标准起草组分工协作,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文件、标准和数据,开始起草标准草案。
2015年11月,标准起草组先后赴安徽省农村产权交易所、安徽省农交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委、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工作组讨论稿1稿。
2015年12月,在贵阳召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研讨会,各参与课题组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工作组讨论稿2稿。
2015年12月,标准起草组赴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开展项目调研,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标准草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地研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工作组讨论稿3稿。
2016年1月,标准起草组先后到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国林业交易所、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等单位开展调研,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标准草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地研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工作组讨论稿4稿。
2016年1月25日,在福州召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研讨会,各参与课题组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工作组讨论稿5稿。
2016年2月25日,在海南召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研讨会,各参与课题组对标准的全部内容进行了研讨,并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规范》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2016年9月22日,在合肥市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召开了标准讨论会,对标准的具体指标、语言表达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标准的层次更加清晰、语言更加精炼。
2017年3月28日,标准起草组赴芜湖市开展调研,并召开了调研会。来自芜湖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详细地研讨,同时结合芜湖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修改建议。
2017年11月14日,标准起草组赴长丰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调研县级农村产权交易的流程和要求。
2018年4月26日,标准起草组赴黄山市黄山区农委调研黄山区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2018年6月30日,标准起草根据前期调研、专家研讨,对标准的指标、具体条款表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形成标准征求建议稿。
五、主要条款内容及说明
1、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要求、服务质量要求、服务监督与评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产权交易机构提供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
2、主要条款说明(1)术语和定义
主要参照了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
(2)基本要求
主要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交易规则(试行)》、《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指南(试行)》、《杭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试行)》、《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转出项目操作规程(试行)》以及各地出台的“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实际情况。
(3)服务要求
主要参照了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交易规则(试行)》、《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指南(试行)》、《杭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试行)》、《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转出项目操作规程(试行)》以及各地出台的“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实际情况。
(4)服务质量要求
主要参照了GB/T 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 24421.4-2009《服务 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等标准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服务场所的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环境整洁、卫生。(2)服务中使用普通话,用语文明规范,仪表大方,礼貌待人。(3)公开承诺办理时限,限时办结,实行首问负责制。(4)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5)实现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6)创新交易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5)服务监督与评价
主要参照了GB/T 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等标准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制定交易机构服务监督制度,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服务质量评议。(2)建立对交易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反馈和投诉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和网上投诉信箱,畅通监督渠道。
(3)开展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和服务满意度调查,定期公示考评结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标准属性的建议
本标准属于基础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荐阅读: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10-0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方案09-29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调研11-02
产权交易工作总结06-10
补充协议-广州产权交易所10-1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09-27
加快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改革与发展09-01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问答08-27
知识产权常识08-14
知识产权的作业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