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2024-09-23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精选10篇)

1.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篇一

《项羽之死》教案(第二课时)

泉州五中

吴菊平

(开课时间:2007年12月21日上午第3节 地点: 101电教室)【教学目标】

1、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评价历史人物。

【教辅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齐声朗诵《垓下歌》。感受项羽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

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

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

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重用项伯

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三、评价历史人物

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1)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李清照的评价:

《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王安石的评价: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5)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四、课后作业:写作训练:话题《性格与命运》 要求:

1、不少于800字;

2、以《项羽本纪》中的有关情节为事例;

3、至少引用一句名言;

4、可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或自身实际来写。

2.项羽之死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

2、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

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和舜一样是“重瞳子”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项羽之死》,走进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进项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师朗诵全文,学生跟读。

(有感情地朗诵,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迷惑。

3、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三、学生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补充答疑。

(一)确认课文注解的重点词句

(二)教师补充讲解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卒买鱼烹食        吾为若德

卒 鲁肃闻刘表卒      若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然今卒困于此

五万兵难卒合

平明,汉军乃觉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乃 至东城,乃又二十八骑    被 闻妻言,如被冰霜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将军身被坚执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忠而被谤

为诸君溃围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赤泉侯为骑将        以故汉追及之

为 我何渡为       以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至,无以渡

吾为若德         不忍杀之,以赐公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

板书:

疏通文意:

3.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4.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的形象,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积累梳理文言知识。教学难点:

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诗文有别)教学准备:

1.《项羽之死》导学案。2.《项羽之死》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荆轲刺秦王,虽败而不失为“悲剧英雄”,引入项羽。

二、结合课下注释(1),补充项羽人生的三个阶段: 1.钜鹿之战

声威日盛 2.鸿门宴上

坐失良机 3.乌江自刎

悲剧落幕

三、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结合导学案,师生共正字音,梳理知识点。

四、把握全文。速读课文,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课文的三个场面。1.垓下之围

2.东城快战

3.乌江自刎

五、合作探究,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1.讨论:项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英雄末路,最具悲剧性。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是哪些细节?请用圈点批注法品问味交流。

交流模式:

节中的 处情节最打动我,因为。

2.探究:

第一节:通过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表现出项羽的多情善感。

第二节:通过语言描写,“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出项羽的极端自负。“快战”而非“决战”,表现出项羽最后的战斗并非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地展示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可以完美地结束。

第三节:从溃围、斩将、刈旗的快站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表现了他的自负。这一场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

第四节: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项羽与亭长的一番对话,发自肺腑,足见其知耻重义。

小节:项羽实乃本色英雄,作者通过各种手法刻画其形象,摇曳多姿。

六、拓展探究:项羽是不是英雄?

· 师:历史不可假设。项羽究竟该不该过江东?千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试看看杜牧、王安石、胡曾、李清照及毛泽东等人的评价。(诗文见课后)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胡曾对项羽的评价:项羽勇猛无敌,以死来保一世英名。

4.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5.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6.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 1.你认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

2.什么才叫英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 易中天: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七、作业设计: 以“《项羽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段话。附: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司马迁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垓下之围

多情善感

语言描写

东城快站

勇猛无敌

动作描写

乌江自刎

极端自负

神态描写

知耻重义

场面描写

4.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背诵几首有关项羽的诗;(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读课文、写“新闻”、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把握项羽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项羽褒贬之情,培养不人云亦云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借助多媒体课件及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和《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视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抽背《题乌江亭》(杜牧)、《乌江》(胡曾)、《乌江亭》(王安石)、《咏项羽》(李清照)、《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二、温故知新

1、下列句中加点词和“项王军壁垓下”中“壁”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沛公军霸上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D、越国以鄙远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被”字和“项王身也被十余创”中的“被”意思相近的是()A、其次关木索、被箠楚 B、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D、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乃”字有“只,仅仅”的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宜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

4、下列四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D、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 沛公欲王关中 ..

三、因声求气

1、读清句读

2、感悟文章内涵

四、概括内容

1、思考:“项羽之死”这个标题是否恰当

点拨:《杨修之死》(人教版初中课文)、《赤兔之死》(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蒋介石死了》(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

2、把课文改成“新闻报道”(200字以内):(1)刘邦方面(2)江东方面(3)中立方面

点拨:(1)项羽一命呜呼了,项羽完蛋了,项氏军团土崩瓦解了(2)项王星殒乌江,项王仙逝,项王驾鹤西去(3)项羽之死,项羽乌江自刎

五、合作探究

1、项羽只是儿女情长的人吗(插播视频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选段)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

——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 点拨:项羽个性特征(1)多情善感(2)知耻重义

另,勇猛无敌、视死如归

2、项羽为何自刎乌江 点拨:(1)天之亡我(2)耻于起兵(3)宁为玉碎

(插播视频《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选段)(4)忏悔意识

天下凶凶数岁,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史记.项羽本纪》

(插播视频《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选段)

六、讨论争鸣:评项羽

1、众说纷纭话项羽(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3)《咏项羽 》(唐)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4)《绝句 》李清照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5)《项羽》 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2、我眼看项羽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阅读

(1)《项羽本纪》全文

(2)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题乌江亭》

2、练笔(选做一题,300字左右)(1)人物短评.项羽

(2)假如项羽被拉上了乌江亭长的船,写一段项羽与乌江亭长的对话。(3)假如项羽被活捉,写一段项羽在押解途中的心理活动。附: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题乌江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 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简评】

5.项羽之死。附答案 篇五

课题:项羽之死

编写人:卢曦 审核人:杨先广 编写时间:2018/3/12 班级 学习小组编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意。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合作研究,把握人物形象,能正确评价人物。

3、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重点难点】

把握项羽人物形象,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一)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 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忍忿前往汉中,途中烧毁所过栈道,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

战争开始 五月,田荣于齐地起兵反楚,刘邦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

项羽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连老婆孩子都不顾,逃回荥阳。

楚河汉界 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反楚力量,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

三年十月,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之滨,平定齐地,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四年八月,楚军粮尽,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封王。

乌江自刎 十二月,调集各路大军40万人,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项羽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项羽逃至乌江兵败自刎。

【学习过程】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披靡()瞋目()

辟()易

二、齐读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1)项王军壁. 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东城快战中写了项羽的哪三次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三次行动: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吾知公长者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

2、古今异义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无以渡 我何渡为 籍独不愧于心乎 此项王也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2、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

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3、试分析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答案:见《世纪金榜》98页。

【归纳小结】

故事

人物形象 表现

写法

垓下之围 多愁善感 惊、起、饮、歌、泣

动作、语言 东城快战 勇猛、自负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 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

知耻重义 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 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知识拓展】

1、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下列三首诗的评价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题乌江亭(唐)杜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三首诗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意见。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 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2、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释义:排除别人或别人的事物而代替其位置。

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释义;先动手以制伏对方;先于对手采取行动以获得主动。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房县二中导学案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释义: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 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释义: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释义;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6.《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篇六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作者/于 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

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鉴赏人物形

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学过一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项羽,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成语概括)

骁勇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上一

节课,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司马迁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二、根据故事情节,将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围。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东城快战。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乌江自刎。

三、了解多维透视法

多维透视法,即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四、运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项羽的

性格特征

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现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同美人、宝马的诀别,显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曾号令天下,现如今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人生的境遇变化之快,让他始料未及。此时最能表现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项羽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的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在“东城快战”中,司马迁围绕“项羽”一共写了三个事件:溃围南出、误信田父、三战三胜。

(1)溃围南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而“汉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兵力反差极大,透视出项羽的身处绝境。

(2)误信田父,田父为何故意给项羽指错路?

补充资料:《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二年,巨鹿之战后,项羽因疑秦降卒思归,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汉元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

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汉三年四月,项羽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司马迁委婉地表达了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失去了民心。

(3)快战中的“突围、斩将、刈旗”,这三者在古时的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你从中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仿佛看到一个英姿飒爽、骁勇善战、逞匹夫之勇的赳赳武夫形象。

那为什么在文中项羽又数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死,并不可怕;承认失败,那才可怕。这句话暗示了项羽的自负和不醒悟,他从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暗含着司马迁的批评态度。

那你认为是什么造成了项羽的失败?(语文教案)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残暴凶狠;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命运的捉弄:鸿门宴错失良机,误信田父走错路。

3.乌江自刎中的项羽

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五、总结归纳项羽的性格特征

坦诚直率 心地善良 光明磊落 知耻重义 视死如归 刚愎自用

不善用人 有勇少谋 多愁善感 优柔寡断 自矜功伐 妇人之仁

六、讨论:项羽能不死吗

结论:项羽必须死。

1.性格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2.历史悲剧

(1)军事力量垓下之战前,项羽的十万大军受到三十万汉联军的长期围困,而汉军布下的十面埋伏使楚霸王的军队受到了重创,几乎全军覆灭,楚霸王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基础与条件,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即使项羽力能拔山也无济于事。

(2)政治形势。汉王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了秦朝人人痛恨的苛刑酷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楚霸王却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深谋远略。

(3)起义的环境与条件。即使他能过江回到家乡,形势也与起义前大相径庭。当时之所以能够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是因为强秦刚灭六国,人心不稳,而又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实施酷刑厉法,伤民过多过重,可以说是官逼民反,所以,不管是陈胜吴广也好,还是刘邦

项羽也好,只要义旗一竖,便如星星之火,绵延不绝。而经过连年战乱后,人心思定,当时已经不再具备项羽东山再起的政治环境。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生存机会。刘邦从安天下的角度出发,不会给项羽留活路的。楚霸王即使有幸过江,汉军也会继续追杀,不除掉这个眼中钉,刘邦是不能安然入睡的。从以后除掉韩信、英布等做法看,项羽也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机会和可能性。

七、评价: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了,我们还能称其为英雄吗

1.李清照: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易中天: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3.王立群: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但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他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八、课后作业

7.项羽之死读书笔记 篇七

项羽,字羽,名籍,生于现在的宿迁,生来力大无比,神勇无敌,在秦末因秦朝的暴政揭竿而起,火烧秦朝皇宫,大破秦军,后自封西楚霸王,与刘邦进行楚汉之争,最后在乌江自刎。引用司马迁的原话“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说只注重武力,运用自己的智慧而否认群体的智慧,不懂得学习古人。这句评价是中肯的,项羽的一生,明明大多数时候军事实力比刘邦强,但他却没有夺得天下,反而是让“阴险狡诈”的刘邦夺得了天下,难道与他的性格无关吗?答案肯定不是的。他就算到了自刎的地步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在许多事情上独断专行,注重人们所说的气节,但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历史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你若没有胜利,哪怕你们的结局都是一抔黄土,但别人最少也辉煌过。

但我们翻开历史的时候,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多数王朝的创始人都是经过了社会的磨练,把他们打造的无坚不摧的时候他们的霸业也就水到渠成了,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创始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但项羽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的一些举动更像是一个帅气的英雄,他有英雄的一切品质,但就像王立群老师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个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当将领不一定要会冲锋,但一定要会决策,但项羽恰恰相反,历史给了他舞台,可他却没能坚持下来。

8.项羽之死文言文 篇八

1、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挨骂----<沐猴而冠>注:韩生建议项羽都(建都)关中,未被采纳.这个书呆子认为项羽目光太短浅,骂了一通湖北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指猕猴戴帽,徒具人形。比喻外表象人,实无人性。果然,项羽听了无法忍受,架起油锅把韩生烹了。

2、最显刀光剑影的一次宴会-----<鸿门宴>注:很热闹,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项羽妇人之仁,放跑了刘邦。有范增骂人:‚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最难逾越的界限-----<鸿沟>注:鸿沟,即现在的贾鲁河,在河南中牟县。楚、汉曾划鸿沟为界。

3、最得意时犯下的错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把刘邦封锁到巴.蜀偏僻之地,又见刘邦烧了栈道,以为天下太平了,没想到刘邦烧了栈道,还能‚暗渡陈仓‛。

4、最有气魄的一句话-----<取而代之>注:秦始皇耀武扬威四处巡游,刘邦看了羡慕,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了藐视,说:‚彼可取而代也‛。

5、最果断的战略------<先发制人> 注:项羽与叔叔项梁在选择灭秦时机时,提出‚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战略,果断杀死秦将举兵起义。

6、最能体现视死如归决心的一次战斗-----<破釜沉舟>注:与秦兵作战,“悉引兵渡河,皆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以破秦军”。

7、最有名的一把火-----<付之一炬> 注:楚霸王火烧阿房宫。

8、最想显“阔”的典故------<衣锦还乡>注:灭秦后有人劝项羽都(建都)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于是衣锦还乡了。

9、最惨烈的一场大决战-------<逐鹿中原>注:汉王刘邦亲率大军与楚霸王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史称‚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史称‚逐鹿中原‛。

10、最悲怆的歌声-----<四面楚歌>注:项羽困于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围之数重。一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此乃张良瓦解楚军之计.。

11、最英雄气短的悲歌-----<霸王别姬>注:项羽闻四面楚歌,披衣而起,独饮帐中。乃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后人称《垓下歌》。虞姬起舞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抱尸痛哭。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关于项羽乌江自刎,名家评说。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项羽之死读后感 篇九

没有天地异象,没有鬼泣神惊,他默默离去。阳光倾洒在他的脸上,为他那苍白的脸庞增了几分光辉,他以最骄傲的方式最光荣的与最激烈的战场告别,他求仁得仁,再无遗憾。

惊才艳艳、勇冠三军、野心滔天、傲骨铮铮,这些词,都无法概括他西楚霸王项羽。如此人物,以往的历史中不曾有,未来也不会再出现了。

他具有诗人般的才情与孩子般的天真,纵然他身为最强大的战士,威严、强大、无敌于世,但从本质上讲,他还是当初那个骄傲的青年。

他骄傲到睥睨的境界:东城快战,29人破两千。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战而胜!有如此胆识,如此勇力,狂,又如何?自负,又如何?

但是,最终他败了。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而书写的,不会有人记得是诸侯背叛使情势逆转,不会有人记得是汉军背信弃义乘机偷袭,更不会有人记得面对如此境况项王仍“所当者破”!他们记得的只会是并仅仅是项羽败亡垓下这一个现实罢了。

如果他胜了,史书中一定会这样评价:“王以盖世武力夺天下,顺者,昌;逆者,亡!百战而无一败,天下有不从者,屠其城、掠其财、杀无赦!战旗指处,望尘远遁。有犯西楚天威者,虽远,必诛!”

不过,没有如果,他就是败了。那么多唾手可得的胜利就被他一次一次放走。单提那鸿门一宴上的“把酒言欢”,就是他骄傲的后果。

――骄傲的人必因骄傲而亡。

他输了,这是他第一次输,同时也是最后一次。他太骄傲了,骄傲到不愿站起。他有盖世武力;他有绝世名骑;他明明可以东山再起!他却骄傲放弃。他于乌江自刎。嘴角甚至挂着几分笑意――这个风华绝代的男子,绝不愿因战败被人追的狼狈逃窜。这个世上,只会有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霸王,而不会有一败涂地的项羽。

他走了,一个时代为之划上了句号。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10.项羽之死学案 篇十

学习目标:

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

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课前预习

(一)、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 》,又称《 》,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

(二)、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三)、补充讲解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二、学习过程

(一)、给黑体字注音

骏马名骓()美人和()之 麾()绐()]刈()旗 辟()易

(二)、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项王军壁垓下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常幸.从

(4)以故.汉追及之

(5)所当.者破

(6)然今卒.困于此

(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

(8)直.夜溃围南出

(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

(11)项王自度.不得脱

(12)身.七十余战

(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14)田父绐.曰“左”

(15)今日固.决死

(16)愿为 诸 君快.

(17)为 诸 君溃围,斩将,刈.旗

(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1)籍独.不愧于心乎

(22)项王身亦被.十创.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义: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义: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义: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今

(1)乃

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③平明,汉军乃觉之

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⑤乃陷大泽中

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以

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②以故汉追及之

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④汉军至,无以渡

⑤不忍杀之,以赐公

(3)之

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我何面目见之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④马之千里者

(四)、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五)、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六)、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三、赏析课文:

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

动作描写:

性格特点: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

行动描写:

性格特点: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

语言描写:

性格性格:

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请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四、片段写作训练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A、做人必须要有尊严。

B、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示例评析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项羽之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

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时数:二课时

学习内容和过程:

一、预习学案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赏析学案:

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 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3、请学生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

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明确:

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上一篇: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下一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