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精选14篇)
1.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篇一
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
题目: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
姓名:沈凡
学号:2011213403
主修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辅修专业:英语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
沈凡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2011213403)
摘要: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一直是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科技术语的构成、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
关键词: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一、引言
科学文化交流中,翻译活动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在翻译活动中科技术语的翻译是任何一个翻译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专业术语是指某一学科领域所特有或专用的词汇,它描述了该领域特有的事物和现象,我们接触该领域,也就意味着必须接触该领域的专业术语。由于各种原因,科技术语的国际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让科学文化的交流不受语言的障碍。
二、科技术语的构成分析科技术语的构成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翻译科技文章。科技术语的构成方式有很多,主要有:
1.派生
派生法通过给词根或单词增加一个或多个词素或词缀形成新术语。如: multi-(多)+media(媒体)=multimedia(多媒体)
hard(硬的)+-ware(部件)=hardware(硬件)
2.合成合成又称复合,是将已存在的词或词素结合构成新的词。
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的website网页
3.缩略
缩略词是将较长的英语单词取其首部或者主子构成与原词同义的短单词,或者将组成词汇短语的各个单子的首字母拼接成为一个大写字母的字符串。math=mathematics数学
ad.=advertisement广告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4.旧词赋新意
旧词赋新意就是对已存在的词赋予新的意义创新术语。如:
memory普通语意为“记忆力”,而在电子技术中引申为“存储器”; monitor愿意为“班长”,而在计算机科学中为“监视器,显示器”。
5.借用
借用是指一种语言中存在的术语或概念被引入到另一语言中。如:中文“黑客”借用英文“Hacker”,英文“gelivable”借用中文“给力”。
三、我国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
每个人在翻译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会导致翻译的科技术语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为科学术语的翻译制定一个准则。有关学者认为,术语定名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中文特性和国际性。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作出确切的定义和定出“名副其实”的定义。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就是在一个学科、以致相关领域中,术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合乎分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highway、expressway、freeway过去都译为“高速公路”, 现在分别译为“公路”、“快速路”、“高速公路”。
3.单义性原则
单义性是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即“一词一义”。如:地理学中的overlandflow 曾被翻译为“坡面水流”、“坡面漫流”、“陆面水流”、“地面径流”、“表面水流”等8 个词, 现在统一为“坡面流”。
4简明性原则
简明性是指术语简单明了,尽可能简短,但又不应简化到人们不好看懂。如:radiodetectingranging 意思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 按英文词首radar 音译定名为“雷达”。
5.中文特性原则
中文特性是指术语定名要体现汉语表意文字的特点。如:物理学名词damping 的汉译过程中, 有译为“减幅”、“阻迟”等说, 均欠贴切。物理学家杨肇宁先生偶发奇想, 得“尼”字有“逐步减阻”之意, 遂译为“阻尼”, 应用巧妙得体, 沿用至今。
6.国际性原则
国际性原则是指术语定名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术语和符号。如:采用音译的方法, 把clone 翻译成“克隆”等, 这样便于在国际交往中对等互译。
翻译工作者只有按照相同的标准,遵循共同的原则,才能是科技术语统一,便于科学文化的交流。
四、科技术语的一般翻译方法
翻译英文科技术语,从古到今,有关学者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探索,现将其总结大约有十几种方法,即:意译、音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兼意译、形译、借用、按外文字母译、造新字、简称和采用外文缩写等。
1.意译法
意译就是对原词所表达的具体事物和概念进行仔细推敲,以准确译出该词的科学概念。这种译法最为普遍。由于汉语是表义语言,因此意译是翻译科技术语的首选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科技术语应采用意译法。例如:
high technology高科技
holography 全息摄影术
bulletin board system(BBS)电子公告板
the knowledge economy 知识经济
videophone 可视电话
E-mail电子邮件
2.音译法
音译法:对于像计量单位、科技发明、材料、化学品名称等这样的技术术语,一般应使用音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ohm欧姆
calorie卡路里
joule 焦耳
nylon 尼龙
Vaseline 凡士林
radar雷达
3.意译、音译共用法
对于有些技术术语来说,它们既有意译名,又有音译名,二者同时使用。例如: vitamin 维生素(意)/ 维他命(音)
penicillin青霉素/ 盘尼西林
engine 发动机/ 引擎
microphone 话筒/ 麦克风
4.形译法
形译法多用于用字母表示其外形的技术术语的翻译,例如:
I-bar工字钢,工字条
U-iron槽铁
O-ring环行圈
V-belt三角皮带
T-square丁字尺
5.按外文字母译法
以某个字母代替某种概念时,可直接将字母译出。例如:
X-ray X光
a-iron a铁
Y-ray Y射线
p-n-p junction p-n-p结
6.造新字
主要指翻译化学元素等采用的方法。如:
oxygen 氧(O)
hydrogen 氢(H)
tritium 氚(T)
antimony 锑(Sb)
7.直接采用外文,如
Windows 98 ,Word 2000 ,Office star ,等。
8.简称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翻译外国人名表达的术语
Celsius’thermometer 摄氏温度计
Vickers hardness 维氏硬度
由于汉语史表意文字,所以从发展趋势上看,意译科技术语占主流,但是实
际翻译中要根据不同的术语,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甚至几种翻译方法一起使用,相辅相成,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五、结语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是一个艰难的工作,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因此,翻译者须不断地拓宽知识面,掌握英语翻译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译者应该本着为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贡献的思想努力追求“最好的翻译”。
参考文献:
[1] 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 熊兵.英汉对比与翻译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李亚舒等.科技翻译论著集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篇二
介词的数量并不多, 但其用法十分灵活, 与其他词的搭配能力极强, 表达内容也极其广泛, 在句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是很活泼的词类。通过研究英汉介词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挖掘隐藏在句子表面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规律, 能为我们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践中汉英翻译问题打开思路。
二、英汉介词语法功能比较
英汉介词是虚词, 一般都不重读, 在句子中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只能和后面的词,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句子成分。但是, 英语介词短语在句中所作的成分与汉语介词短语有所不同。汉语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 有的可以做补语, 还有的在介词短语后面可作定语, 如:
(1) 他在图书馆借书。 (作状语, 表空间)
(2) 她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 (作状语, 表时间)
(3) 我们的干部要对人民负责。 (作状语, 表对象)
(4) 我们的工作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问题。 (作状语, 表方式方法)
(5) 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过去更好了。 (作状语, 表比较)
(6) 他作了一个关于科学家彭加木的报告。 (作定语)
1. 与汉语相同的是英语的介词短语也可作状语、定语和补足语:
(1) Albert has so much work to do that he’s staying late at the office.
艾伯特工作很多, 现在还在办公室加班。 (作地点状语)
(2) His heart danced crazily for a moment, then became normal again.
他的心剧烈地跳了一会, 然后又恢复正常了。 (作时间状语)
(3) Because of the warm and sunny weather, oranges grow very well here.
由于天气暖和, 阳光充足, 这里的橘子长势良好。 (作原因状语)
(4) Dona covered her face with her hand as if she’s swooning.
多娜用手捂着脸, 好像要昏过去似的。 (作方式状语)
(5)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知。 (作定语)
(6) As a scientist, he was dedicated to the truth.
作为一个科学家, 他献身于追求真理。 (作主语补足语)
(7) They found themselves in a dark wood.
他们不知不觉走入黑沉沉的树林。 (作宾语补足语)
2. 和汉语不同的是英语的介词短语还可作主语、表语和宾语:
(1) That day, between three and four thousand shells passed over our heads.
那一天, 有三、四千发炮弹从我的头顶上飞过。 (作主语)
(2) Mr.and Mrs.Smith are from New York.
史密斯夫妇是纽约人。 (作表语)
(3) I’11 give you until tomorrow.
我给你限期到明天。 (作宾语)
三、英汉介词翻译技巧
英语中大多数介词含义灵活, 一词多义多用。除了一些短语已有常用译法外, 大量介词需要从其基本意义出发, 联系上下文灵活处理。下面简明地介绍几种基本译法。
1. 转译:英语中常用介词来表达动作意义。英译汉时, 可将介词转译成动词。
(1) 在作表语的介词短语中, 介词常转译为动词, 但连系动词则省略不译。如:
This machine is out of repair.
这台机器失修了。
(2) 在作目的或原因状语的介词短语中, 介词有时可转译成动词。如:
The plane crushed out of control.
这架飞机失去控制而坠毁。
(3) 在作条件、方式或方法状语的介词短语中, 介词有时可转译成动词。如:
But even the larger molecules with several hundred atoms are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the best optical microscope.
但是, 即使有几百个原子的分子也是太小了, 用最好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它们。
(4) 介词短语作补足语时, 介词常转译成动词。如:
Heat sets these particles in random motion.
热量使这些粒子做随机运动。
2. 增译:增词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恰当增词。有不少情况, 句中不出现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照原文结构无法把意思表达清楚, 甚至会误解时, 就需要增词。
如:The engineer was taken ill with consumption.There was flour on the lungs, the doctor told him at the time.
这个工程师得了肺一病, 那是由于面粉对肺部的影响, 当时医生是这样对他说的。 (on=effect)
因此, 熟悉介词与动词或形容词的习惯搭配是增词并正确理解词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3. 分译:介词短语作定语, 往往是定语从句的一种简略形式。介词短语作状语, 有的是状语从句的简略形式。有些介词短语还是并列句的简略形式。因此英译汉时, 有的可以拆句分译。
四、结语
英语、汉语都是表达能力很强的语言, 在各自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特别是英语介词, 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英语学习者水平的高低, 常常看其介词及短语动词的掌握情况如何, 这一标准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些都足以说明介词在语言中, 作为最重要的虚词之一,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再者, 英语介词的翻译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汉语缺乏多种介词, 汉语句子多用动词写成, 所以我们常常对英语的介词重视不够, 有时写出的句子不符合英语的习惯, 不地道, 有浓厚的汉语气息。这都是因为没有灵活掌握英语介词用法的缘故, 或者, 对这个问题,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因此, 要想使英语行文流畅、地道, 就要对英语介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灵活性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 并将理论运用于英汉翻译的实践。
摘要:介词在语法里是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英汉这两种语言都有介词这一词类, 亦称前置词, 都属于虚词, 用在名词、代词、名词性词语之前, 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或;用在动词之后, 表示词语之间在时间、方式、条件、对象等方面的诸多关系。它们的主要功能都是表示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或者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从特性到用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于这些相似和差异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挖掘隐藏在句子表面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规律, 也能为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践中汉英翻译问题打开思路。
关键词:介词,用法,对比,差异,翻译
参考文献
[1]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2]董斯美.英语介词的动词意义[J].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8, (10) .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
[5]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3.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 篇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英汉对比方面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由于翻译是人类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因而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有效加深人类对不同社会文化层面的了解。本文从英汉对比翻译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以被动式英汉对比为例的英汉对比翻译学,旨在其能推动现代相关研究学的进一步深化,且使英汉对比研究学更加贴合实际。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学;视角
英汉对比研究在翻译学教学中承担着引导的作用,因而为了更好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必须强化自身对英汉对比知识的研究,以便在翻译学实践中可更好的掌控相关知识的应用,提高翻译操作质量。以下就是对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知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代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促使现代化的翻译学课堂能更加具备技巧性,且可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
一、英汉对比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英汉对比翻译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传统的英汉对比翻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开始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最终严重的影响到了英汉对比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不同人对英汉对比翻译的不同认知机制和价值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汉对比翻译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优化英汉对比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在两种语言系统的基础上能掌握到英汉对比翻译学学习的正确方式,最终由此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第三,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未达到互相借鉴的教学效果,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应深化对翻译学视角下的英汉对比研究,最终拓宽英汉对比翻译教学思路,同时优化传统的英汉对比翻译教学现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汉对比翻译学的学习氛围,促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能提高自身对双语知识的认知。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英汉对比翻译教学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因而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在此背景下应深化对翻译学的研究,拓展英汉对比思路[1]。
二、英汉对比翻译学视角研究——以被动式英汉对比为例
1.语场对比分析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英汉双语在语场交际功能方面是基本一致的。语场是语篇交际能力的一种表现,其是通过受话者身上产生的受话效果来实现的。另外,在英汉对比翻译学语场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语场交际能力可确定语篇的体裁,同时亦可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但是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最终致使读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语篇中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完成相应的信息传递过程。另外,英汉对比翻译人员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的翻译态度,确保信息翻译的客观性[2]。
2.语篇交际参与者对比分析
从语篇交际参与者对比方面来分析英汉对比翻译学视角研究来看,中英文参与者的角色是一致的。但是,英汉对比翻译中的源文与译文语篇中参与者人际功能方面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例如,will……be strictly enforced比……严格课以罚金中,语篇参与者人际功能就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即由源文中的“将会有何结果”转变为“必定会有何结果”,语气上更为肯定,而参与者的人际功能也就由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英汉对比翻译学中,由于两种语言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可将自身所掌握的文化特色融入到翻译中,以便丰富源文内容,且可促使受话者能更好的理解源文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
3.语篇本身交际话语模式对比分析
在英汉对比翻译学视角研究中亦可通过语篇本身交际话语模式来完成对比分析研究。从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语篇本身交际话语模式包括语音和词汇等等。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英汉在被动式的表达中都是主语优先型的表达方法,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差异,即英汉翻译被动式不可成为等效关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归咎于翻译者的价值判断等因素,导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了主语省略的翻译模式,简化了翻译语言,且构成了新的信息结构。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英汉对比翻译学的视角研究中语篇本身交际话语模式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因而相关专家学者可从此入手对英汉对比翻译学研究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3]。
三、结论
综上可知,近年来,翻译学视角下的英汉对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被动式英汉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源文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社会文化层面信息实现了翻译句法的句式迁移,从而使翻译学变得更为贴合实际。因而在现代化的英汉对比翻译学研究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要求相关的专家学者在开展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深化翻译训练的实际需求,实现双语的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1]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J].外语学刊,2013,23(01):112-114.
[2]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03):23-25.
4.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篇四
论文摘 要: 学习第二语言是与学习第一语言很不一样的学习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学习者在努力向本族语人那样掌握和理解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时,他们总是把他们自己语言和文化形式和意义以及形式和意义的分布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本文从英汉对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迁移的方面,从而探讨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一、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很多研究表明,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任何充分解释都必须考虑迁移这一重要的关键问题。迁移关系到怎样解释成年人的外语学习过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外语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母语等一系列外语教学的根本问题。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一是吸收外语的表达法,其二是利用或克服母语迁移的影响。这两方面相互作用。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来的学习依赖于过去的学习(James Sawrey & Charles Telford,1981)。假如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这实际将使学习成为不可能。Ausubel等(Ausubel,Novak,& Hanesian,1981)认为,不可能设想会有不受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的任何学习。迁移可以是学习者意识到的,甚至有意识进行的,但学习者并不常常意识到它的发生。
5.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篇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综合语与分析语 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有不同的风俗,信仰,道德价值观,历史,等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新的历史条件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我来说,要学好英语,就要用对比分析的手段来找出中西语言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摆脱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来理解英语。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将语言与文化结合,才能更好的去学习这门语言,减少交流的障碍。
2.综合语与分析语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其中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三大手段。汉语为典型的分析语,英语为综合-分析语。
首先,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在构词方面,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有大量的前缀、后缀,而汉语则不多见。在构形方面,英语常常是将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单数、复数,或者现在、过去等行为。其次,英语词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汉语 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再次,虚词方面,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不定冠词、介词和连接词,汉语则没有冠词,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较常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助词,如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最后,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的主要表意手段,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汉语语音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3.刚性与柔性
1)英语的刚性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多层递进,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型重形合,句式为“聚集型”。英语的主谓结构有五种基本句型,即 SV, SVP,SVO,SVoO,SVOC,而上述句型和变式可以通过增加修饰语,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基本句型的组合、省略、倒装等方式来扩展。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通过形态标志、连接词和填补词的使用来保持其完整性。此外,句子成分、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即: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就近原则等,其也是英语句子呈“聚集型”的重要因素。英语受形态变化约束,有词性标记和关系词及连接词,语句关系结构比较清楚,因此语法歧义较少。
2)汉语的柔性
汉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其主谓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型重意合,句式呈“流散型”。汉语的主谓结构要比英语复杂的多。汉语的主语形式多样,可有可无,即:它可以表示施事、受事,也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予以隐含;谓语也复杂的多,即:它可以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多个动词,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多个词组,可以是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紧缩式和主谓式。按表意功能和表达形式,汉语句型可以分为话题句、施事句、关系句、祈使句、描写句、说明句等。此外,汉语句式有完全句也有大量的不完全句两者混合交错,组成流水句。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较少使用连接词,重意会,因此语法歧义较多。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刚性,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汉语重意合,字词缺乏形态变化,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语法呈现隐性、柔性,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
4.形合与意合
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1)英语的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句子形式、结构完整,比较严谨;英语通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形式,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成长短句子来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意合法在英语里属于“变态”,主要是一些简练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以及表达状语从句意义的定语从句。
2)汉语的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比较简洁。汉语的意合法的手段有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四字格等。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合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次之分。紧缩句句式简明紧凑,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往往是隐含的,四字格是汉语运用最广的语言形式。
二、课堂篇
1.对比
对比是比较的基础,其目的是求同与求异,寻找共性与个性。2.智慧
理想是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因此要学会欣赏智慧。3.思维方式
我们要形成“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归纳出属性的共性,分析属性的异性 4.言语和语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 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言语是语言现象,是预料和语言事实,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形式极和意义极两极构成的象征系统。(此处的系统是指把不同要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且整体具有它的功能)我们要用继承、批判和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语言。语言反映的是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东西,而语言的结构反映的是人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世界。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认识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可知论。语言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萌芽,它反映了物质所具有的属性。理解语言,理解句子,唯一可靠的是逻辑,语言的同一性是主谓一致。语言学的特征是设计特征。
5.语言的要素
语言的要素是词,任何语言,事物意义都是相对于其他事物来确定。陈述肯定事实是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例如:There is a school by the lake.其中there是已知信息,a school 是未知信息。There is a school 是新信息,by the lake 是旧信息。此外,否定词提前,构成已知信息。例如:I don’t like math, nor does he.前一部分是已知信息,后一部分是未知信息。关于状语,汉语中疑问助词放在句尾,而英语疑问词放在句头。6.英汉语的复杂句子结构特点
英语是复杂句,以两个中心聚集,是树型结构,汉语以散句居多,是竹节型结构。
1)英语句子是聚集型,因为有很多关系词,如连词、介词等,靠“关系词”来排列语序,聚集在中心树型词两边。英语注重主语的客观化,为避免头重脚轻,主语用形式主语代替,按“先果后因”的顺序来排列语序。英语的定语可放在被修饰词的左右两边,是左右分支。2)汉语句子靠语序来表达句子成分关系,按自然顺序来排列语序。汉语的定语只能放在被休是词的左边,是左分支。汉语句子具有口语的特点。7.翻译的步骤
1)关系分析 2)寻找基本句型 3)其他成分的扩展
8.如何研究句子?
词是句子的单位,句子则是语篇的单位。句子是由概念和关系组合的结构,也是形义两极的象征结构。所谓句法,从传统上讲,它是由词构成;从语义上讲,它是概念或理念的组合;从语义功能上讲,它是“述谓结构”,表达完整的关系;此处的“述谓”就是对对象进行阐述或描述。“述谓结构”分两种情况,因为语义是逻辑问题,全世界的语义逻辑是一样的,所以从逻辑学上讲是变元+谓词,所谓的变元是不定的变化的词,是描述的对象;二就是论元。从句法功能上讲,它是主谓结构或NP+VP结构,此处的VP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动词性词语;从传达的信息上讲,它的基本格式是“话题+说明”。9.分类层次原则:
1)标准的同一性 2)对象的穷尽性 3)归属的唯一性
根据这种分类层次原则,我们把英语主谓结构归为五种基本句型,即:
1)主语+动词 2)主语+动词+表语 3)主语+动词+宾语
4)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把汉语按照表意功能及表达形式分为七大类,即:
1)话题句,其格式是“话题+说明”;
2)主谓句,包括“施事句”、“有无句”、“描写句”、“说明句”;
3)关系句,既表达各种关系的复句;
4)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表达复句的并列、转折、假设、条件、因果、让步等关系;
5)存现句,即表示人或事物存在或消失的句子; 6)呼叹句,即交谈中互相呼唤、应对或感叹的句子; 7)祈使句,即表达要求、命令或请求的句子。10.认知方式 任何一个结果必然隐含着一个认知过程或一个认知方式。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而可以看出认知过程的不同,即:认知事物的远近高低的不同、相对认知标准的不同、局内局外认知的结果不同、参照物的不同,其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例如:介词over原意是通过;关于;遍及;翻越。但搭配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如look over 眺望,fall over 跌倒,turn over 翻阅,throw over推翻。不同领域之间有共性,跨域共性,但认知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而以上over介词的意思就是来自于认知方式。11.总结英语的刚性:
1)英语表达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概念你的曲折变化是刚性的。
2)英语的句法结构有刚性,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英语的语法结构必须是严格的主谓结构,主谓不能少,省略例外。
英语的省略是刚性的及英语的省略条件也是刚性的。并列句中的省略,回答问题时的省略,祈使句中的省略,感叹句中的省略。
英语的主谓之间通常有逻辑关系
英语的主谓结构严格的分为5种基本句型,且所有的 句子必须是这五种句型的变化和扩展 3)英语的基本句型严格规定了它的基本要素。4)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5)英语形合意也合,汉语形散意也散。12.语言的歧义
每一种语言都有歧义,而汉语的歧义要比英语多。其原因是英语有形态变化,遵循主谓一致和逻辑对应,因此歧义较少,然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以及连接词,且重意会,略语形式,严重依赖语境,一次歧义较多。13.英语的最大特点是模具制造,严格按句型和逻辑来。14.词有活用,没有固定类别,词性的确定取决于它的位置和功能,即词无定类,词无定义。
三、疑惑篇
学完这本教材前三章以后我也有一些困惑,例如为什么语言学家把汉语归类为分析语,把英语归类为综合分析语?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说汉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语言,逻辑自然表示在语言形式之中。而英文的逻辑性十分混乱,所以,才产生了一种超越语法的逻辑学。汉语归类于《分析语》,英语归类于《综合——分析语》,含义就在于此。看了这个答案还是感觉模棱两可,抽象难懂。还有翻译课堂上老师讲过,英译汉要拆,汉译英要合,这也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但是我在汉译英时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不知道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些困难,提高我的翻译技能。此外,本书第二章说英语句式呈刚性,严格按句型和逻辑来,这应该是书面语的要求吧,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就没那么严格了,例如:遇到一些特殊场景时,句型、语法什么的都抛之脑后了。而汉语句式呈柔性,句子灵活多变,但是在书面语中,也是要求很严格的,否则句子就读不通,表意模糊。那么这种分类是不是也是相对而说的呢?
四、结语
6.英汉回指替代的对比研究 篇六
英汉回指替代的对比研究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英汉回指替代的对比,指出英语替代有着固定的模式,运用十分广泛.而汉语替代不如英语明显,较多采用词汇的.重复和省略.
作 者:邝萍 KUANG Ping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5(5)分类号:H0关键词:英汉回指 对比分析 替代
7.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篇七
1 概念层次网络 (HNC) 理论
HNC是英文Hierarchical of Concepts缩写, HNC理论即概念层次网络理论的简称, 是面向自然语言计算机理解和处理的理论体系, 是由黄曾阳先生历时十余年创立的。
概念层次网络 (HNC) 理论是关于人类语言认知机制的学说, 也是面向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的学说。该理论从语言概念空间入手, 采用基元化、层次化、网络化、形式化的方法, 通过句类精妙地把自然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语义联系起来。
早期的机器翻译定位在能像人类翻译一样, 帮助操不同语言的人们打破语言障碍, 实现彼此之间的自由交流, 其目标是“全自动高质量的翻译” (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 FAHQT) .20世纪90年代之后, 一方面由于全自动的机器翻译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另一方面由于语料库语言学和统计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 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把机器翻译定位于翻译人员的助手和工具, 其目标是帮助翻译工作者实现翻译效率和效果的最优化, 这就是“机助人译 (machine-aided human translation, MAHT) ”的思想。
2 机器翻译观
关于语际翻译的原则一直有不同的主张, 最为人们熟悉和接受的要算严复的“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忠实于原文, 尤其要保证意义的一致;“达”就是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 (或译入语) 的表达习惯, 做到通顺易懂;“雅”就是要求译文贴切、地道, 和原文的风格保持一致。
HNC理论认为, 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一个概念空间,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人类具有共同的语言概念空间和多种多样的自然语言空间, 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形式,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映射关系。世界各地操不同语言 (或方言) 的群体才能够相互交流, 全球6000多种语言才可以相互翻译。
3 机器翻译汉英句类句式转换比较
以HNC的观点, 语际翻译就是一种自然语言空间向另一种自然语言空间的映射。这种映射由源语空间 (源语) 向语言概念空间 (概念联想脉络) 的映射、语言概念空间 (概念联想脉络) 的内部调整和语言概念空间 (概念联想脉络) 向目标空间 (目标语) 的反映射三部分组成, 分别对应着源语分析、过渡处理和目标语生成三个阶段。
源语分析是HNC机器翻译的第一阶段是源语, 目标是实现源语言向HNC语言概念空间的映射, 亦即实现对源语的理解。过渡处理是HNC机器翻译的第二阶段, 是源语分析结束之后和译语生成开始之前的一个中间环节, 其包含句类转换、句式转换、语义块主辅变换、语义块构成变换、辅块排序调整、小句排序调整。
目标语生成是HNC机器翻译的第三阶段, 即通过语言概念空间向目标语言空间的反映射生成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群, 完成翻译的全过程。
译文生成就是概念层面到语言层面的反映射, 其实现除了需要通常意义下的双语词典外, 还依赖于一个从HNC概念节点表示符号到目标语言词语的反映射知识库, 以及从语义块到语句和从词语到语义块两级生成规则的支持。
4 句类句式翻译比较
4.1 句类转换
句类转换就是在保持表达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一个句类向另一个句类的转换, 包括语内转换和语际转换。语际句类转换分为三种类型:零转换、强制性转换和选择性转换。零转换指的是源语语句向目标语句映射时, 其句类保持不变;强制性转换指的是源语语句向目标语句映射时, 源语句类必须转换成目标语句类;选择性转换是源语语句向目标语语句映射时, 源语句类可以转换, 选择性转换在汉英翻译中最为普遍, 其理据就在于意义表达的多样性;确定性转换指源语句类确定性地转换成目标语句类, 两者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非确定性转移也叫多值转换, 源语句类向目标语句类的转换不具有确定性, 两者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
(1) 王先生打了魏经理。
Mr.Wang hit Manager Wei. (零转换)
(2) All theories originate in practice. (零转换)
(3) 李先生和他女朋友30多岁才结婚。
Mr.Li and his girlfriend married in their thirties. (零转换)
(4)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China is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零转换)
(5) 这部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
(6) This film is directed by Feng Xiao gang. (强制性性转换)
(7) 李总统的言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President Li’s speech was vehemently/fiercely denoun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8) 那本《新英汉词典》是我的。 (选择性转换)
That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mine.
That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belongs to me.
(9) 老人心地善良。 (确定性转换)
The old man is kind-hearted.
(10) 他的行为让我大吃一惊。 (非确定性转换)
His behavior made me (feel) very much surprised.
His behavior greatly surprised me.
I was greatly surprised by his behavior.
I was very surprised at his behavior.
无论是零转换、强制性转换和选择性转换的初分, 还是确定性转换和非确定性转换的细化, 都依赖于转换条件:什么样的转换条件决定着什么样的转换类型。
4.2 句式转换
“句子意义词汇意义+词序意义”, 这个约等式彰显了语序和语句意义的关系。
汉语句式丰富多彩, 英语句式相对简单。例如:
(11) 祥林嫂哭了。 (两块句)
She cried. (两块句)
(12) 美英联军占领了巴格达。 (三块句)
My sister bought a new car recently. (三块句)
(13) 大家都叫他活雷锋。 (四块句)
People all call him“Living Lei Feng”. (四块句)
(14)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原型句蜕)
That the sun i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is a well-known fact. (原型句蜕)
(15) 美英联军占领的巴格达危机四伏。 (要素句蜕)
The man sitting in the wheel chair was said to be the founder of a terrorist. (要素句蜕)
4.3 汉英句式转换
汉英之间的句式转换是HNC中间过渡处理六个环节中的一个, 对目标语的生成具有深刻影响。英语和汉语皆是SVO型语言, 两者的基本格式是相同的。例如:
(16) 中国足球队||又一次失败了。 (两块句)
The Chinese football team||failen again.
(17) 我妹妹||最近买了||一辆新车。 (三块句)
My sister||bought||a new car recently.
(18) 人们都叫||他||活雷锋。 (四块句)
People||all call||him||“Living Lei Feng”.
5 结束语
基于HNC理论的汉英句类及句式转换研究是以英语为试点和突破口, 探索HNC理论分析汉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可能性, 借助机器翻译, 检验该理论的普适性, 进行汉英对比翻译。译文做到通顺易懂, 努力做到贴切、地道, 和原文的风格保持一致。
摘要:机器翻译是现代信息时代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不可缺少的的手段。HNC理论采用基元化、层次化、网络化、形式化的方法 , 通过句类精妙地把自然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语义联系起来。通过机器翻译, 对比研究英汉翻译中的句类句式转换的问题。
关键词:HNC理论,机器翻译,英汉比较
参考文献
[1]董振东.中国机器翻译的世纪回顾[J].计算机世界, 2000-1-3.
[2]段慧明, 俞士汶.机器翻译评测报告[J].计算机世界, 1996-3-25.
[3]范晓.汉语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 1998.
[4]冯志伟.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5]黄昌宁, 张小凤.自然语言处理的三个里程碑[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0:180-187.
[6]黄曾阳.HNC (概念层次网络) 理论——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新思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7]黄曾阳.HNC的发展和未来[C]//张全, 萧国政, 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53-68.
[8]李耀勇.利用HNC理论进行基于实例的英汉机器翻译[C]//黄昌宁, 张普, 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b:319-325.
8.英汉植物文化的对比与翻译 篇八
关键词:植物词;文化差异;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对比
(一)文化内涵相似的植物词
1.百合与lily
百合在中国是一种吉祥之花、祝福之花。因其具有洁白无瑕的颜色和“百年好合”的联想意义,因而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普遍喜爱,另外,中医认为,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因此,百合也常被用作食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之中。
西方文化中,Lily通常象征着贞节、纯真和纯洁。例如,在“圣母领报节”的宗教图画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天使Gabriel手持百合花枝,奉告圣母玛利亚耶稣即将诞生。
2.桂树与laurel
中国文化中,桂树象征着吉祥、美好、荣誉、骄傲。我国古代学子若是考中了状元便称“蟾宫折桂,独占鳌头”[1]。
西方文化中的laurel与中国文化中的桂树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内涵。过去英美国家的人喜欢用桂枝编成花环戴在勇士的头上,以象征荣誉和成功。
(二)文化内涵不同的植物词
1.红豆与red bean
红豆在汉语中又称相思豆,通常象征着思念、爱情。这一方面与红豆自身的特点有关。由于红豆本身呈心形,且具有鲜艳如血的红色,加上它那质地坚硬的外壳,因而被人们视为坚贞不变的爱情的象征[2]。
英语中的red bean的文化内涵受《圣经》的影响颇深。《圣经》中,Esau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了长子权。因此,红豆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见利忘义、为了微小的眼前利益而违背原则、出卖他人。
2.荷花与lotus
中国文化中的荷花又名“芙蓉”,常被用来与女子的娇美相比较。另外,由于荷花生于污泥之中而仍纯洁无暇,因而有着“花中君子”的美誉。这也是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lotus象征着摆脱尘世痛苦的忘忧树。传说,人如果吃了他的果实,就会忘掉一切。因此,英语中的lotus有安逸、懒散、无忧虑的隐含意义。
(三)文化内涵空缺的植物词
1.仅在汉语中有意义的植物词
桃花是中国一种较为常见的大众之花。除了象征女子的美貌外还象征张扬、招惹是非。而在西方文化中peach并无特别的文化内涵。
竹,喻指高风亮节、谦逊坚强。栗,喻指渺小的事物。兰,喻指脱俗的高贵品格。而这些词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2.仅在英语中有意义的植物词
yew喻指不朽、哀思。很多西方国家的墓地上常种此树。Apple喻指人和事。grape喻指和平、富饶。而在中国文化中这些词也没有太特别的含义。
二、中英植物词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一)生态环境的不同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 一种植物可能在这个国家常见, 而在另一个国家罕见。人们对于很少接触的植物, 自然不会产生什么联想意义[3]。
(二)联想上的不同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的反映。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共同感受,所以不同文化也有不少重合处。就如柳树一词,在中西方都有赞美女子的意思,但是在西方又象征失恋、哀伤、死亡。
三、英汉植物词汇翻译的方法
(一)保留形象直译
当某种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时,即可采取保留形象直译的翻译方法。例如:“Oak may bend but will not break.”可译为“橡树会弯不会断。”
(二)转换形象套译
译者在翻译植物词汇时必须注意其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并据此调整植物词汇在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做到该词语中喻体改变了, 而其联想意义仍未改变, 从而适应译入语读者的信息接受渠道。例如“As red as a rose.”译成“艳若桃李”。“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译成“雨后春笋”。
(三)舍弃形象意译
当植物词汇直译过来很难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而添加注释不方便,转换形象套译又行不通时,译者不妨舍弃原文中的植物形象进行意译,即只译出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4]。例如:“the apple of ones eyes”译成“掌上明珠”。“He is practically off his onion about her.”译成“他对她简直是神魂颠倒。”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以植物为喻体的丰富词汇,翻译时必须根据民情风土,了解其修辞手法和喻义内涵,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加以灵活处理。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在翻译的时候才会做到准确、得体。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7).
[2]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先诗.英语典故精选[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9.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篇九
英汉商务信函中人际意义表述手段对比研究
本文以商务信函为讨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英汉商务信函中的人际意义表述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英汉商务信函中的人际意义表述手段方面的区别与语言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如本斯坦(Bernstein,1972)所言:语言影响着文化,同时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符号和社会文化存在着相互体现的`关系,同样,社会文化也必然反映于语言系统中,一种社会结构与人们在这一社会结构中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语言行为是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
作 者:朱士昌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刊 名:国际商务研究 PKU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年,卷(期): 28(4)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商务信函基本特征 人际功能 词汇特征 句法特征10.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篇十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试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语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找出存现动词在英汉语存现构式中使用频率的`不同及其认知理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英汉不同的哲学传统带给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想浸染,并造成不同的哲学思辨模式,从而对英汉语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使用的频率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 者:张珂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5(6) 分类号:H0-05 关键词:TtFG构式 GtF构式 存现动词 使用频率
11.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篇十一
关键词:颜色词;情感;文化差异;文化对比
一、概述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大了不说,单单就色彩词语的情感表达上,英语和汉语之间就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本文以此为出發点,通过比较分析在英语和汉语中对某些颜色词语的意思表达,来讨论不同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中所表达的主要含义和相对应的翻译。
二、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比较与翻译
(一)红色(red)
无论是红色还是red,它都是公认的能带动人的情绪的颜色。它是热情的,充满活力的。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代表着一种喜庆吉祥的意味。如逢年过节要用红灯笼,送礼金要给红包,嫁娶更是从服装到装饰一片红,如此种种都象征着喜庆幸福。在英语里,像新年元旦,圣诞节等会用红色来表示区分,即red-letter-day。还有一些外国人认为红色是一个危险信号,在西班牙的斗牛运动中,斗牛士都拿着红色的布来引诱公牛的冲撞。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也是禁止通行的信号表达。
(二)黄色(yellow)
黄色和yellow在英汉文化中的差异明显比较大。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黄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它是古代君王地位的象征。从唐代开始,黄色就是我国的皇家御用色了。与此同时,在现代汉语里,黄色又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它还我们传达着幼稚,色情,嫉妒等消极意味。黄色还被用于很多别的语境表达,如黄粱一梦(白日梦),黄牛(投机倒把的人),黄昏恋(老年人的恋情)。
英语中,Yellow可以翻译成“胆怯的、卑鄙的、靠不住、妒忌的“等等,如:have a yellow streak怯懦,卑鄙的行为;yellow looks可怕的脸色,诧异的眼神等。
(三)绿色(green)
在过去的中国,绿色并不是一个美好的词。它常被用来象征低贱的地位,妻子出轨后的丈夫也常常会被形容成是戴了绿帽子。然而在英语里,green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词汇,它代表着春天,代表着生命力;另一方面,green还有年轻的、佳境等意思汉语中,绿色又可称为青色,所以它在汉语里也有年轻、稚嫩。新等意思。。现在绿色常常被用在环境相关的词语中,又有健康的意思,如绿色食品。
(四)黑色(black)
黑色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庄严肃穆,无论是黑色还是black,它大多数时候都被中西方人民用来象征死亡、悲痛,渲染压抑悲剧的气氛。中文里关于黑色的词汇多是贬义的甚至是见不得光的,如黑名单、黑作坊、黑户、黑心等等,这些黑在词中的意思可以直译成black.但大多数时候它们之间是无法直译的,如英语black coffee是不加奶和糖的咖啡,你若是译成黑咖啡就会出洋相了。
黑并不是一直用于表达贬义,在英语中,black也有一些褒义的用法,in the black(盈利)。若是不知道其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很容易翻译成在黑暗里,令人摸不着头脑。
(五)蓝色(blue)
在中国文化里对于蓝色赋予的意义不多。相较而言,英语中的蓝色倒表达了比较多的含义。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形容自己的心情忧郁,难过,就可以用blue来表达。如in a blue mood和have the blues等。英语中的蓝色还有一重含义和中文的黄色有点相似,比如a blue film就是指比较淫秽或者有相关暗示的电影,类似于中文的好“黄色电影”。Blue还是一个象征身份地位的词汇,在美国,blue book 不能翻译成蓝色封皮的书,它事实上指的是记载显赫人物尤其是政府官员名字的书。
(六)白色(white)
白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会直观的让人联想到洁白无瑕,纯洁无害。所以西方国家在新娘结婚的时候都会选择穿洁白的婚纱来象征婚礼的神圣和纯洁。很多时候,中文的白色可以直译很多英文词汇,如白宫(white house),白雪(snow white)等。但是,白色和white在各自的文化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如在中国白色主要还是一个不被推崇的色彩存在,它主要代表着死亡、终结、哀悼,所以中国人在情感上是很忌讳白色的,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么说,白色的反义词是红色,如我们常说的红白喜事。而西方人对于白色更多的是推崇,它代表着光明、高雅、圣洁和善良,如白色的婚纱,圣洁的天使等。此外,在中文里,与白搭配的组词,如白菜(Chinese cabbage),白开水(plain boiled),译成英语都是和white完全没有关系的,这是中英文化中的内涵表达的差异。
三、差异浅析
可以看出,中英文化中对于颜色词的定义还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的形成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原因。西方文明在最初的时候,就是偏向于科学理性的,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都普遍采取现实科学的态度。这也就导致了英语中的颜色词象征意义都非常直接,我们更加容易追溯它的语义理据以及逻辑理据。
而就中国而言,由于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所以无论是在教育还是科技上,和西方相比中国都是比较落后的。再加上中国文化里的颜色词的含义演变常常与政治挂钩,因此普遍具有神秘色彩。我们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颜色词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有多元的象征意义。
四、结语
英汉色彩词中还有很多颜色词汇都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如紫色(purple),粉色(pink),灰色(grey)等,本文只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六个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差异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在他们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烙下的鲜明的印记。只有了解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内涵,我们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应该尊重并且弘扬文化的多样性,让文化不断地互相碰撞融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明芳.汉英色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议“红绿黑白”的汉英内涵差异[J].科技视界,2015,23:163+301.
[2]王蒙蒙.英汉色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208-210.
[3]蔡银环.英汉基本色彩词的对比及翻译[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75-79.
[4]裴蓓.英汉色彩词及其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轻工科技,2013,05:178-179.
12.英汉植物词汇对比及翻译 篇十二
关键词:植物词汇,对比,翻译
一、植物词汇内涵意义的分类
1.语义重合。虽然中英文中某些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上,却存在着语义重合的现象。比如,“橄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代表着“和平”。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守护雅典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将一株橄榄树带到了人间,这橄榄树代表神赐予人类以和平幸福。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先生于1974年在联合国发表了一篇著名的以“和平”为主题的演讲,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便是:“Today,I have come bearing an olive branch and a freedom fighter’s gun.Do not let the live branch fall from my hand.I repeat:do not let the olive branch fall from my hand.”(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在我手中滑落。我再说一次,请不要让橄榄枝在我手中滑落。)与此同时,橄榄绿色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装也代表了中国一贯爱好和平,保卫和平。
桃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桃花都可以用来指代妙龄少女,例如,“Anna was really a peach.”即表示“安娜当年真是美丽动人。”在英语中”peach“又可以用来指代美好的事物,如“a peach room”意为“整洁的房间”;中国唐代诗人罗隐在其《桃花》一诗中写道:“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诗中朵朵桃花的意象先与卓文君的形象交相辉映,后又倚在宋玉的墙头,全诗无一处直接描写桃花的娇艳美丽,却又处处暗含桃花的美丽。汉语中形容女孩子容颜娇美常用的“桃腮”一词,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相应的“peachy cheek”与其对应。较英语相比,“桃”在汉语中的含义似乎更为广泛,“桃李满天下”可以用来表示学生很多。另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那些品德高尚、诚实且正直的人,无需自我吹捧也会为人景仰。由此可见,“桃”在汉语中,也有“高尚,正直,受人尊敬”的文化内涵。
2.语义错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大相径庭。比如,“柳”在两种语言中虽然都代表了悲伤哀痛,但原因却完全不同。在英语中,“柳”象征着失落及死亡,“sing willow,wear the willow garland”或“wear the green willow”都可以表示“对逝去爱人的哀悼”及“服丧”,英国有带柳叶制成的花圈来表示自己哀悼的习俗。在汉语中,因为“柳”与“留”读音相似,带有浓厚的离情别绪之意。从“诗仙”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就透露出离别的丝丝伤感;同时,在汉语中,“柳”又可以用来描述女子的眉眼,如唐诗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还可以表示女子身材苗条,如”桃面柳腰”。另外,“柳”也可以表示韶华易逝,容颜衰老,如“蒲柳之姿,望秋而落”;除此之外,“柳”在汉语中也有贬义,如成语“寻花问柳”中“柳”指风尘女子。
在古希腊文化中,荷花代表忘忧树,吃掉就可以忘记一些烦恼忧愁的忘忧果。故而,在英语中,有关荷花的表达方式都深深为之所影响:“lotus-eater”意为“醉生梦死、贪图安乐的人”,“lotus land”意为“安乐乡”。但是,在汉语中,荷花的意义无一例外都是积极向上乐观的。曹植在《洛神赋》中,将它比作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李白赞荷花“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荷花同时还是清廉淡泊的象征,周敦颐赞颂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义空缺。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一些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任何内涵意义的现象。例如,“梅兰竹菊”在汉语中代表“坚贞不屈、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品格。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写下了“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岁寒三友》)的诗句;但是在英语中,这四种植物完全没有任何文化内涵;而“苹果”在汉语中没有任何内在寓意,但是在英语中,“the apple of disorder”表示“祸端、争端的起因”,这个典故来自古希腊神话,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三位女神为了争夺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引发了特洛伊战争;而“Adam’s apple”则表示“喉结”。黄水仙在英文中有着欢快的含义。英国著名的河畔诗人华兹华斯更是写过一首著名的《咏水仙》,他在其中写道: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s fills.And dances with daffodils.(我满心欢喜,与水仙共舞。)在诗中,诗人将朵朵黄色的水仙比作璀璨的星辰以及潋滟的波光。
二、产生原因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许多植物被文人墨客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又深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像是《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传统的佛教文化中,观音菩萨就是脚踩莲花的形象。中国古代文人将自己诸如淡泊名利、坚贞不屈,谦让有理等美好的品质,寄托于自己喜爱的植物中,形成了汉语中特有的植物词汇内涵意义。而英语中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确是由古希腊及罗马神话所赋予的;同时,西方人很少托物言志,他们更倾向于描写植物的某些自然属性。
三、可采取的翻译方法
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都是产生于各自特定的历史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做的就是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中文的表达方式中往往都存在一个抽象意象,这与英语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就十分不同,自然也就给翻译造成了困难。在植物词汇翻译的过程里,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只有在保持原文风味的前提下,才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一般是以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及感受为准绳,来确定译文采用何种方式。但由于原文中某些特定的植物词汇只有在原文的语言背景下,才有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特定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在目标语中寻找与源语具有相同或相似内涵意义的表达方式:例如,汉语中的“苦如黄连”可以翻译成“as bitter as wormwood”而“世外桃源”可以翻译为“Shangri-la”,“a hot potato”则可译为“烫手的山芋、棘手的问题”。又像“full of beans”意思是“精力旺盛”,“peach the cream”译为“完美无缺,白璧无瑕”,“polish the apple”译为“拍马屁”,“paint the lily”译为“画蛇添足”,“know one’s onion”译为“经验丰富”,“a white lily”译为“美丽纯洁的姑娘”,“be/live in clove”译为“生活优裕”等等。这些植物词汇仅仅通过直译其字面是绝无法表达其内涵意义的。
2.某些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相似或者基本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月桂树在两种语言中都代表着胜利,既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汉语中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说法,在英语中“sour grapes”也有嫉妒的含义。汉语中的“草根”一词,在英语中也可以直接翻译为“grass root”。
四、结语
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必要产物,在不同的语言中会产生相离、相交或相同的意义。本文初步浅析分类了这些植物词汇,并指出了其各自的特点,简要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种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个文明文化上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只有将文化背景作为切入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从而做出更好地翻译。
参考文献
[1]廖光蓉.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5-9.
[2]顾雪梁.花语浅涉[J].现代外语,1994,(3):61-64.
[3]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怀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74-80.
13.言语并置及其英汉对比 篇十三
英汉语语言体系(特别是语音特征)的`不同决定了英汉语言语并置方面的不同,特别是语音并置中的押韵有所不同,汉语多是元音押韵,而英语则主要以辅音和辅音群押韵为特色.汉语里还包含了特有的词汇并置--仿词和语法及语义并置--对偶.
作 者:岑群霞 CEN Qunxia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并置 偏离 词汇并置 语法并置 仿词 对偶
14.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篇十四
摘 要 谚语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谚语的翻译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套译法、直译加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以及省略法。
关键词 谚语 套译 直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谚语是人类千百年来口耳相传、言简意赅的箴言。它是民间集体创造并广为流传,用于反映深刻道理的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人类普遍的社会活动以及思维过程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使得汉英谚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又有很多相同点。
1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1.1套译法
有些英汉谚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喻,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这类谚语在翻译时则可以直接套用与之对应的异语谚语即可。例如英语中的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汉语中的“趁热打铁”即属于此类。再例如,英语中的Walls have ears可直接套用汉语中的成语“隔墙有耳”。
另一类亦可用套用法翻译的谚语不似上述例证所举,它们有相同的意义,却并未用相似的形象作为比喻。例如英语中的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可翻译成中文中的“家丑不可外扬”,两者的意义相通,所用形象却截然不同。在英语中使用鸟这种动物以及鸟巢的形象作为隐喻,而中文中的形象则是人类以及人的居所。
1.2直译加注法
很多汉英谚语都暗含典故,如果直接翻译容易为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国读者所不能理解。而在异国文化中又很难找到与之同出一辙的相同典故或寓意相同的典故,因此在翻译此类谚语时应用直译加注法。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好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通过在诸葛亮后加注the mastermind,让不了解中国文化或未曾听说过诸葛亮的读者也能知道诸葛亮智者的代名词。
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在不同文化中亦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采用直译加注法可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例如中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般都将其译成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文中的“和尚”一词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直接将其译成boy,其文化意义皆失。
1.3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这样做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和原文的神韵,又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80例如“雪中送炭”可直译成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金钱是万恶之源”可直译为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另外,由于人类交流和沟通的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这在谚语翻译上的体现就是某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谚语在翻译时不需要加注也不要转换形象。例如将All roads lead to Rome直接译成“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能为中国读者所理解。
1.4意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从表面上看和汉语谚语比较吻合或比较相似其实寓意很不一致,稍不留意就会歪曲谚语原有的意思。例如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初看容易让人想到中文里的“亡羊补牢”。可是“亡羊补牢”的后缀是“犹未晚矣”,而原文的意思是为时已晚,两者意思背道而驰。
若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如汉语中的“开门见山”,如果直译成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会让异国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以为门外即是山。因此,在翻译时就需要用意译的方式翻译成to come direct to the point.1.5直译加意译法
有时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或意译都不能确切、有效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例如“无亲无故”若只是直译成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只是表现了没有亲人的事实而没有表达出那种无依无靠的状况,因此需二者结合,即译成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 out.1.6省略法
省略法多用于中文谚语的英译。中文的谚语多意思上的重复,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为避免重复??嗦需用省略法省去中文中重复的部分。例如中文中形容女子美貌的谚语“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句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因此在翻译时只需译出其中一个即可,此句可译成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若是将四个全译出,则显得过于繁琐。
2结语
【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推荐阅读:
90英汉语言对比小论文10-23
翻译症病因及克服方法研究论文08-19
英汉翻译辅导纲要07-31
英汉翻译的困难及原因07-11
对比翻译09-14
英汉习语的形象对应与翻译06-27
英文电影名翻译论文06-14
企业文化论文及其翻译07-12
英语论文的翻译07-25
毕业论文翻译格式10-08